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合集下载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园区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试题(无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园区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试题(无答案)

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二年级数学学科 2024年11月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卷上,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3.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保持答题纸卷面清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下列四种图案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部分运动项目的示意图,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3.在实数、、、、中,无理数有( )A .2个B .3个C .4个D.5个4.△ABC 的三条边分别为,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B .C .D .,,5.如图,有三个居民小区的位置成三角形,现决定在三个小区之间修建一个购物超市,使超市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则超市应建在( )A .在两边高线的交点处B .在两边中线的交点处C .在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D .在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第5题图) (第6题图)6.如图,要在河边l 上修建一个水泵站,分别向A 村和B 村送水,已知A 村、B 村到河边的距离分别为和,且C 、D ,则铺水管的最短长度是( )A .5B .C .7D .2=-==-=3.140.230.10100100017π117a b c 、、222b ac =-A B C =+∠∠∠::3:4:5A B C ∠∠∠=6a =8b =10c =、、A B C AC BC 、AC BC 、AC BC 、A B ∠∠、2km 5km km km147. 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1,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放置在最大正方形内.则下列选项一定正确的是()A.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B. C. D. 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第7题图) (第8题图)8.如图,在△ABC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于点;②分别以为圆心,以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③作射线;④以同样的方法作射线交于点O ,连接,则为( )A .8B .4C .2D.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9有意义,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10大且比小的所有整数的和是.11.已知实数,,则.12. 如图,一技术人员用刻度尺(单位:cm )测量某三角形部件尺寸.已知,点D 为边的中点,点A 、B 对应的刻度为1、7,则cm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13.如图,圆柱形容器的底面周长是24cm ,高是17cm ,在外侧地面S 处有一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口外侧距开口处1cm 的点F 处有一苍蝇,急于捕捉苍蝇充饥的蜘蛛所走的最短路线长度是cm .14.如图,分别是的垂直平分线,垂足分别为,且,,,则.15.如图,已知AB=AC=DC=DE=3,,△ABC 与△CDE 的面积和为10,则.16.如图所示,在四边形中,,,,,则的S =阴S S =阴正方形①S S =阴正方形②S =阴10AB =8AC =6BC =AB AC ,M N ,M N ,12MN E AE BF AE ,BF OC 2OC x x y 2(1)0y +=x y ==90ACB ∠︒AB =CD OE OF 、AC BD 、E F 、AB CD =116ABD ∠=︒28CDB ∠=︒OBD ∠=180A D ∠+∠=︒=ABCD 12DAC ∠=︒36CAB ∠=︒48ABD ∠=︒24DBC ∠=︒2BEBCD∠.(第15题图) (第16题图)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68分.请将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作图时用2B 铅笔或黑色墨水签字笔.17.(8分)求下列各式中的x :(1)(2)18.(8分)计算:(1(2)19.(6分)已知某正数x 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和,y 的立方根是,的平方根.20.(6分)已知,,求的值.21.(6分)利用网格作图.要求:只能用无刻度的直尺,保留作图痕迹.(1)在图①中找一点P ,使点P 到AB 和AC 的距离相等且PB =PC ;(2)在图②中,△ABC 的顶点均在正方形网格格点上,作出△ABC 的角平分线BD .22. (8分)如图,长方形纸片的边长,.将矩形纸片沿折叠,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叠后在其一面着色.(1)求的长;(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3.(8分)如图,在中,、分别是与的中点,,.(1)求证:;(2)已知,当∠A =60°时,求EF 的长.=2250x -=()332810x +-=)(2144-3a -215a +3-z 2x y z +-m =n =22m mn n -+ABCD 8AB =4=AD EF FG ABC ∆M N BC EF CF AB ⊥BE AC ⊥MN EF ⊥8=BC24.(8分)若△ABC 和△ADE 均为等腰三角形,且,当和互余时,称△ABC 与△ADE 互为“底余等腰三角形”,△ABC 的边上的高叫做△ADE 的“余高”.(1)如图1,△ABC 与△ADE 互为“底余等腰三角形”.①若连接,,判断△ABD 与△ACE 是否互为“底余等腰三角形”: (填“是”或“否”);②当时,若△ADE 的“余高” ;③当时,判断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在四边形中,,,,且.①画出△OAB 与△OCD ,使它们互为“底余等腰三角形”;②若△OCD 的“余高”长为,则点到的距离为 (用含的式子表示).25.(10分)如图①,在长方形ABCD 中,已知AB =13,AD =5,动点P 从点D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DC 向终点C 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连接AP ,把△ADP 沿着AP 翻折得到△AEP .(注: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1)如图②,射线PE 恰好经过点B ,求出此时t 的值;(2)当射线PE 与边AB 交于点F 时,是否存在这样的t 的值,使得FE =FB ?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题意的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动点P 从点D 到点C 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若点E 到直线AB 的距离等于3,则此时t =___________.AB AC AD AE ===ABC ∠ADE ∠BC AH BD CE 90BAC ∠=︒AH =DE =0180BAC ︒<∠<︒DE AH ABCD 60ABC ∠=︒DA BA ⊥DC BC ⊥DA DC =a A BC a。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下面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 (2分) (2017九上·启东开学考) 如图,在△ABC中,AB=AC=5,BC=8,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不含端点B、C).若线段AD长为正整数,则点D的个数共有()A . 5个B . 4个C . 3个D . 2个3. (2分)如图,在△ABC中,分别以顶点A、B为圆心,大于AB为半径作弧,两弧在直线AB两侧分别交于M、N两点,过M、N作直线MN,与AB交于点O,以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O恰好经过点C.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 AB是⊙O的直径B . ∠ACB=90°C . △ABC是⊙O内接三角形D . O是△ABC的内心4. (2分)如图,AC是△ABC和△ADC的公共边,要判定△ABC≌△ADC,还需要补充的条件不能是()A . AB=AD,∠1=∠2,B . AB=AD,∠3=∠4C . ∠1=∠2,∠3=∠4D . ∠1=∠2,∠B=∠D5. (2分) (2016八下·滕州期中) 如图,将一个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为2cm的矩形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若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角,则三角板最长边的长是()A . 2cmB . 4cmC . 2 cmD . 4 cm6. (2分) (2017八上·余杭期中) 等腰中,.两腰高线交于一点,则描述与的关系最准确的是().A .B .C . 垂直D . 垂直平分7. (2分)如图,在周长为20cm的▱ABCD中,AB≠A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E⊥BD交AD于E,则△ABE的周长为()A . 4cmB . 6cmC . 8cmD . 10cm8. (2分) (2017八上·临颍期中)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 . (-2,-3)B . (2,-3)C . (-3,2)D . (3,-2)9. (2分) (2018八上·开平月考) 如图,AD=BC,要得到△ABD和△CDB全等,可以添加的条件是()A . AB∥CDB . AD∥BCC . ∠A=∠CD . ∠ABC=∠CDA10. (2分)将一条两边沿互相平行的纸带按如图折叠,当∠1:∠2=2:3,则∠2的度数为()A . °B . 45°C . °D . 30°11.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全等B . 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 .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12. (2分) (2018八上·双城期末)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B . 三角形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C .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D .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是底角的二倍二、填空题 (共6题;共6分)13. (1分) (2016八上·青海期中) 如图,从镜子中看到一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此时的实际时刻是________.14. (1分)(2018·黄冈模拟) 如图,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如果△ABE为等边三角形,那么∠DCE=________度.15. (1分) (2016八上·兖州期中) 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尺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是________.16. (1分) (2019九上·海州期中) 如图,等腰△AOB中,∠AOB=120°,AO=BO=2,点C为平面内一点,满足∠ACB=60°,且OC的长度为整数,则所有满足题意的OC长度的可能值为________(少写1个得1分,少写2个或写错不得分).17. (1分) (2016九上·独山期中) 如图所示,P是等边△ABC内一点,△BMC是由△BPA旋转所得,则∠PBM=________度.18. (1分) (2019八上·温岭期中) 如图,△ABC中,AD为角平分线,若∠B=∠C=60°,AB=8,则CD 的长度为________.三、解答题 (共6题;共45分)19. (10分)已知:如图,AD∥BC,EF垂直平分BD,与AD,BC,BD分别交于点E,F,O.求证:(1)△BOF≌△DOE;(2) DE=DF.20. (5分)如图,在△ABC中,CD是∠ACB的角平分线,CE是AB边上的高,若∠DCE=10°,∠B=60°,求∠A的度数.21. (5分)如图,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工人把这种工具叫卡钳)只要量出A′B′的长度,就可以知道工件的内径AB是否符合标准,你能简要说出工人这样测量的道理吗?22. (5分) (2018八上·自贡期末)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成6cm和15cm的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和底边的长度.23. (5分)如图,在△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DM交AC于D,BC边的垂直平分线EN交BC于E,DM与EN相交于点F,若∠MFN=70°,求∠MCN的度数.24. (15分) (2019八下·伊春开学考) 如图,正方形,将边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接,,交于点.(1)求的度数;(2)求证:;(3)连接,直接用等式表示线段,,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二、填空题 (共6题;共6分)13-1、14-1、15-1、16-1、17-1、18-1、三、解答题 (共6题;共45分)19-1、19-2、20-1、21-1、22-1、23-1、24-1、24-2、24-3、。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模拟卷(八)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模拟卷(八)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模拟卷(八)一、单选题1.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称之为“弈”,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下列由黑白棋子摆成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在实数227-、0、π+10.101001…中,无理数的个数是()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元旦联欢会上,3名同学分别站在△ABC 三个顶点的位置上.游戏时,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个凳子,该先坐到凳子上谁获胜,为使游戏公平,则凳子应放置的最适当的位置是在△ABC 的()A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 .三边中线的交点D .三边上高的交点4.“一座姑苏城,半卷江南诗.”2023年苏州市文旅行业势头强劲,经综合测算,国庆长假期间,我市累计接待游客1781.5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3.3%近似数1781.5万精确到()A .十分位B .百位C .千位D .千分位5.等腰三角形的两边a b 、()250b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A .9或12B .9C .12D .106.一技术人员用刻度尺(单位,cm )测量某三角形部件的尺寸.如图所示,已知90ACB ∠=︒,点D 为边AB 的中点,点A B 、对应的刻度为17、,则CD =()A .3.5cmB .3cmC .4.5cmD .6cm7.如图,长方形ABCD 中,2CD =,1AD =,CD 在数轴上,点D 表示数1,以点D 为圆心,对角线DB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E ,则数轴上点E 表示的数是()A .B .1C .1-D .28.如图,ABC V 中,60BAC ∠=︒,BAC ∠的平分线AD 与边BC 的垂直平分线MD 相交于D ,DE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E ,DF AC ⊥于F ,现有下列结论:①DE DF =;②DE DF AD +=;③DM 平分EDF ∠;④2AB AC AE +=;其中正确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9x 的取值范围为.10的平方根是.11.定义:不超过实数x的最大整数成为x 的整数部分,记作[]x .例如1=,[3=-.按此规定,[1=.12.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B 是格点(各小正方形的顶点是格点),则以A ,B 、C 为等腰三角形顶点的所有格点C 的位置有个.13.如图,在矩形内有两个相邻的正方形,面积分别为2和4,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4.如图所示,圆柱的高为5米,底面圆的周长为4米.将一条彩带从底面A 点开始绕圆柱1圈后,挂在点A 的正上方点B 处,彩带最短需要米.15.如图,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赵爽弦图”,得到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EFGH .连接EG ,BD 相交于点O,BD 与HC 相交于点P .若1GO GP ==,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是.16.如图,在ABC V 中,90,60,4A B AB ∠=∠=︒=︒,若D 是BC 边上的动点,则2AD DC +的最小值为.三、解答题17.解方程:(1)2(23)90x --=;(2)364(2)10x ++=.18.计算:⎛- ⎝(2)((2321+-++19.已知一个正数x 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1a +和213a -.(1)求a 的值,并求这个正数x ;(2)求2165a -的立方根.20.如图,正方形网格的每个小方格边长均为1,ABC 的顶点在格点上.(1)直接写出AB =,BC =,AC =;(2)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直接写出AC 边上的高=.21.如图,在△ABC 中,边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D 、E .(1)若10BC =,求△ADE 的周长;(2)若128BAC ∠=︒,求DAE ∠的度数.22.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8AB =,4=AD .将矩形纸片沿EF 折叠,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叠后在其一面着色.(1)求FG 的长;(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3.在ABC V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以AC 为腰向外作等腰直角ACE △,90EAC ∠=︒,连接BE ,交AD 于点F ,交AC 于点G .(1)若50BAC ∠=︒,求AEB ∠的度数;(2)求证:AEB ACF ∠=∠;(3)求证:2222EF BF AC +=.24.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体会如何发现隐含条件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化简:21x --.解:隐含条件130x -≥,解得:13x ≤,10x ∴->.∴原式()()1311312x x x x x =---=--+=-.【启发应用】(12.【类比迁移】(2)实数a ,b b a -.(3)已知a ,b ,c 为ABC V .25.如图,在ABC V 中,90ACB ∠=︒,10cm AB =,6cm BC =,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沿射线AC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0t >).(1)把ABC V 沿着过点P 的直线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请求出此时t 的值.(2)是否存在t 值,使得AB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结果;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现把ABC V 沿着直线BP 翻折,当t 为何值时点C 恰好落在直线AB 上.26.引入概念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等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那么称这两个三角形互为“等角三角形”.引入概念2:从不等边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若分成的两个小三角形中一个是满足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另一个与原来三角形是“等角三角形”,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角分割线”.(1)如图1,在Rt △ABC 中,∠ACB=90°,CD ⊥AB ,请写出图中两对“等角三角形”.①;②.(2)如图2,在△ABC 中,CD 为角平分线,∠A=40°,∠B=60°.请你说明CD 是△ABC 的等角分割线.(3)在△ABC 中,若∠A=40°,CD 为△ABC 的等角分割线,请你直接写出所有可能的∠B 度数.。

苏州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苏州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矩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用2日铅笔在答矩卡上相应的选项标号涂黑.)1. 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等腰三角形 B. 线段 C. 角 D. 直角三角形 2.在实数,-3.14,0,π,中,无理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 已知,则以下对m 的估算正确的( )A. 2<m <3B. 3<m <4C. 4<m <5D. 5<m <6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是正数B. 1的立方根是1±C. 5=±D. 2是4的平方根 5. 元旦联欢会上,3名同学分别站在ABC 三个顶点的位置上.游戏时,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个凳子,该先坐到凳子上谁获胜,为使游戏公平,则凳子应放置的最适当的位置是在ABC 的( )A.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 三边中线的交点D. 三边上高的交点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坐标为()22−−,,B 的坐标为()04−,,若点P 在坐标轴上,且ABP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有( )A. 8个B. 6个C. 5个D. 4个7. 如图,在ABC ∆中,已知60A ∠=°,BM AC ⊥于点M ,CN AB ⊥于点N ,P 为BC 边的中点,连接PM ,PN ,则下列结论:①2BC PN =;②PM PN =;③PMN ∆为等边三角形;④当=45ABC ∠°时,222BN PC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的中,∠C=90°,点P为AC边上的一点,延长BP至点D,使得AD=AP=5,当AD⊥8. 如图,在Rt ABC面积为()AB时,过D作DE⊥AC于E,若DE=4,则BCPA. 9B. 12C. 15D. 2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只需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9. 近似数5×精确到___________位.3.401010. 8==_.11.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8和15,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_____.12. 如图是一足球场的半场平面示意图,已知球员A的位置为(-2,0),球员B的位置为(1,1),则球员C的位置为________.13. 如图,将一根长12cm的筷子置于底面半径为3cm,高为8cm的圆柱形杯子中,则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h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中,高AD和BE交于点H,且DH=DC,则∠ABC=________°.14. 如图,在ABC15. 已知点(2,0)A −,(0,5)B −,点C 在x 轴上,三角形的面积为10,则点C 的坐标是 __.16.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3,0)、B (0,4),对△OAB 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1、△2、△3、△4…,则△2022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矩,共68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计算:(1;(201122− −− . 18. 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1)3810x +=;(2)225(1)1000x −−=.19. 已知273a b ++立方根是3,31a b +−的算术平方根是4,c 的整数部分.求3a b c −+的平方根.20. 如图,格点ABC 在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在图中画出ABC 关于直线MN 对称的A B C ′′′ ;(2)在直线MN 上找一点P ,使PA PB +最小.(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3)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A B C ′′′ 的面积为 .21. 如图,AC ,BD 相交于点O ,且AB =DC ,AC =DB .求证:∠ABO =∠DCO .22. 已知: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ECD ∠=∠=°,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求证:222BD AD ED +=.23. 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8AB =,4=AD .将矩形纸片沿EF 折叠,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叠后在其一面着色.(1)求FG 的长;(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4. 已知点()321A a −−,,点()3B a a −−,.(1)若点A 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求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 ′的坐标.(2)若线段AB x 轴,求线段AB 长度.(3)若点B 到x 轴的距离是到y 轴距离的2倍,求点B 的坐标.25ABC ∆中,90ACB ∠=°,5cm AB =,4cm BC =,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折线A B C A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0)t >.(1)若点P 在BC 上,且满足PA PB =,求此时t 的值;(2)若点P 恰好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求此时t 的值;(3)在点P 运动过程中,若ACP ∆为等腰三角形,则此时t =______.26. 如图①,在ABC 中,AB =12cm ,BC =20cm ,过点C 作射线CD AB ∥.点M 从点B 出发,以4cm/s 的速度沿BC 匀速移动;点N 从点C 出发,以a cm/s 的速度沿CD 匀速移动.点M 、N 同时出发,当点M 到达点C 时,点M 、N 同时停止移动,连接AM 、MN ,设移动时间为t (s).(1)点M 、N 从移动开始到停止,所用时间为 s ;的.(2)当ABM 与MCN △全等时,①若点M 、N 的移动速度相同,求t 的值;②若点M 、N 的移动速度不同,求t 的值;(3)如图②、当点M 、N 开始移动时,点P 同时从点A 出发,以3cm/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匀速移动,到达点B 后立刻以原速度沿BA 返回.当点M 到达点C 时,点M 、N 、P 同时停止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PBM 与MCN △全等的情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7. 自定义:在一个图形上画一条直线,若这条直线既平分该图形的面积,又平分该图形的周长,我们称这条直线为这个图形的“等分积周线”.(1)如图1,已知△ABC ,AC≠BC ,过点C 能否画出△ABC 的一条“等分积周线”?若能,说出确定的方法,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B=∠C=90°,EF 垂直平分AD ,垂足为F ,交BC 于点E ,已知AB=3,BC=8,CD=5.求证:直线EF 为四边形ABCD “等分积周线”;(3)如图3,在△ABC 中,AB=BC=6,AC=8,请你画出△ABC 的一条“等分积周线”EF (要求:直线EF 不过△ABC 的顶点,交边AC 于点F ,交边BC 于点E ),并说明EF 为“等分积周线”的理由.的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矩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用2日铅笔在答矩卡上相应的选项标号涂黑.)1. 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等腰三角形B. 线段C. 角D. 直角三角形【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判断即可.【详解】解:角、线段、等腰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而直角三角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2. 在实数,-3.14,0,π,中,无理数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三种形式: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含有π的数,进行判断即可.=4,所给数据中无理数有:π,共2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无理数的三种形式.3. 已知,则以下对m的估算正确的()A. 2<m<3B. 3<m<4C. 4<m<5D. 5<m<6【答案】B【解析】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详解】∵,12,∴3<m<4,故选B.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是正数B. 1的立方根是1±C. 5=± D. 2是4的平方根【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即可解答.【详解】A、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是正数,错误,例如0的算术平方根是0;B、1的立方根是1,错误;C5=,错误;D、2是4的平方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立方根、平方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三个顶点的位置上.游戏时,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个凳子,该5. 元旦联欢会上,3名同学分别站在ABC的()先坐到凳子上谁获胜,为使游戏公平,则凳子应放置的最适当的位置是在ABCA.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 三边中线的交点D. 三边上高的交点【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得:凳子的位置到3名同学的距离相等,的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凳子应放置的最适当的位置是在ABC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是解题的关键.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2−−,,B 的坐标为()04−,,若点P 在坐标轴上,且ABP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有( )A. 8个B. 6个C. 5个D. 4个【答案】C【解析】【分析】分别查看以AB 为腰和为底的作图情况,即可得出点P 的位置和个数.【详解】如图所示,①AB 为腰时:分别以点B 、A 为圆心,以BA 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与坐标轴有4个交点,其中1P 与B 、A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不能构成三角形,所以只有3个点符合要求; ②AB 为底时:作BA 的垂直平分线,与坐标轴的2个交点即为所求;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 有5个.故选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变换及作图,分AB 为腰与底讨论并作图是解题关键,容易产生认为1P 符合要求的错误.7. 如图,在ABC ∆中,已知60A ∠=°,BM AC ⊥于点M ,CN AB ⊥于点N ,P 为BC 边的中点,连接PM ,PN ,则下列结论:①2BC PN =;②PM PN =;③PMN ∆为等边三角形;④当=45ABC ∠°时,222BN PC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判断①②正确;先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求出30ABM ACN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1806030260BCN CBM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2()260120BPN CPM BCN CBM ∴∠+∠=∠+∠=×°=°,从而得到60MPN ∴∠=°,又由①得PM PN =,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判断③正确;当=45ABC ∠°时,45BCN ∠=°,由P 为BC 边的中点,得出2222222BN BP PN BP PC =+==,判断④正确.【详解】①CN AB ⊥ 于点N ,P 为BC 边的中点,12PN BC ∴=, 2BC PN ∴=正确,故①正确; ②BM AC ⊥ 于点M ,CN ⊥于点N ,P 为BC 边的中点,12PM BC ∴=,12PN BC =, PM PN ∴=,故②正确;③60A ∠=° ,BM AC ⊥于点M ,CN AB ⊥于点N ,30ABM ACN ∴∠=∠=°,在ABC ∆中,1806030260BCN CBM ∠+∠=°−°−°×=°,点P 是BC 的中点,BM AC ⊥,CN AB ⊥,PM PN PB PC ∴===,2BPN BCN ∴∠=∠,2CPM CBM ∠=∠,2()260120BPN CPM BCN CBM ∴∠+∠=∠+∠=×°=°,60MPN ∴∠=°,PMN ∴∆是等边三角形,故③正确;④当=45ABC ∠°时,CN AB ⊥ 于点N ,90BNC∴∠=°,45BCN∠=°,BN CN∴=,P为BC边的中点,PN BC∴⊥,BP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222222BN BP PN BP PC∴=+==,故④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仔细分析图形并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 如图,在Rt ABC中,∠C=90°,点P为AC边上的一点,延长BP至点D,使得AD=AP=5,当AD⊥AB时,过D作DE⊥AC于E,若DE=4,则BCP面积为()A. 9B. 12C. 15D. 20【答案】A【解析】【分析】如图,易知△PDE∽△PBC,且由题意容易算出△PDE的面积,因此求出PBPD的值,运用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就可算出△BCP的面积.【详解】如图∵DE⊥AC、AD=5、DE=4由勾股定理得AE=3又∵AP=5∴PE=2∴由勾股定理得PD=∵AD=AP∴∠ADP=∠DPA∵DE⊥AC,AD⊥AB∴∠DEP=∠DAB∴△DPE ∽△BDA ∴BD AD PD PE=∴5BD=2AD PD PE =×∴PB=BD-PD=∵∠C=90°,DE ⊥AC∴∠DEP =∠C又∵∠DPE=∠BPC∴△DPE ∽△BPC∴2249BPC DPE S PD S PB == 又∵11S 42422DPE DE PE =⋅=××= ∴S 9PBC = .故选:A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三角形的面积.其关键在于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找到相似三角形,再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2分,共16分,只需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9. 近似数53.4010×精确到___________位.【答案】千【解析】【分析】先把科学记数法还原,再确定3.40中的0在原数中的位置可得答案.【详解】解:数53.4010×精确到千位.故答案为千.【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近似数的精确度问题,掌握“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的精确度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10.8==_. 【答案】-4【解析】【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8=,64x ∴=,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和求一个数的立方根,解题时应先找出所要求的这个数是哪一个数的立方.由开立方和立方是互逆运算,用立方的方法求这个数的立方根.注意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原数的性质符号相同.11.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8和15,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_____.【答案】8.5【解析】【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斜边的长度,再根据“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8和15∴斜边17=又∵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故答案为8.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和斜中定理,熟练掌握这两个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 如图是一足球场的半场平面示意图,已知球员A 的位置为(-2,0),球员B 的位置为(1,1),则球员C 的位置为________.【答案】(-1,2)【解析】【分析】先根据点A ,点B 的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再确定点C 的坐标即可.【详解】根据点A (-2,0),点B (1,1),以点A 所在的直线为x 轴,点A 右侧2个单位长度竖直方向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所以点C 的坐标是(-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是解题的关键.13. 如图,将一根长12cm的筷子置于底面半径为3cm,高为8cm的圆柱形杯子中,则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h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2cm≤h≤4cm【解析】【分析】如图,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然后分别利用已知条件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h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如图,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h=12﹣8=4(cm);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在Rt△ABD中,AD=6cm,BD=8cm,∴AB2=AD2+BD2=62+82=102(cm2),即AB=10cm,∴此时h=12﹣10=2(cm),∴h的取值范围是:2cm≤h≤4cm.故本题答案为:2cm≤h≤4c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够读懂题意和求出h 的值最大值与最小值是解题关键. 14. 如图,在ABC 中,高AD 和BE 交于点H ,且DH=DC ,则∠ABC=________°.【答案】45【解析】【分析】由题意易证ACD BH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AD=BD ,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BC=45°.【详解】解:∵高AD 和BE 交于点H ,∴∠ADC=∠AEB=90°,∴∠C+∠CAD=90°,∠C+∠CBE=90°,∴∠CAD=∠CBE ,在ADC △和BDH △中90CAD HBD ADC BDH DC DH ∠=∠ ∠=∠=° =, ∴ACD BHD ≅△△(AAS ),∴AD=BD ,又∵∠ADB=90°,∴∠DAB=∠DBA=45°,∴∠ABC=45°,故答案:45.【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15. 已知点(2,0)A −,(0,5)B −,点C 在x 轴上,三角形的面积为10,则点C 的坐标是 __.【答案】(2,0)或(6,0)−【解析】【分析】设点C 的坐标为(,0)a ,可得|(2)||2|AC a a −−+,5OB =,根据ABC 的面积为10,可得1102AC OB ⋅=,即可得|2|4a +=,解得:2a =或6a =−,问题得解.为【详解】设点C 的坐标为(,0)a ,(2,0)A − ,(0,5)B −,|(2)||2|AC a a ∴−−+,5OB =,ABC 的面积为10, ∴1102AC OB ⋅=, ∴1|2|5102a +⋅=, |2|4a ∴+=,解得:2a =或6a =−,∴点C 的坐标为(2,0)或(6,0)−,故答案为:(2,0)或(6,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坐标特点解答.16.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3,0)、B (0,4),对△OAB 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1、△2、△3、△4…,则△2022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________.【答案】(8088,0)【解析】【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B 的长,再找到图形变换规律为:△OAB 每连续3次旋转后与原来的状态一样,然后求得△2022的横坐标,进而得到答案.【详解】∵A (-3,0),B (0,4),∴OA =3,OB =4,∴AB ,∴△ABO 的周长=3+4+5=12,图形变换规律为:△OAB 每连续3次后与原来的状态一样,∵2022÷3=674,∴△2022的直角顶点是第674个循环组第三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2022的直角顶点的横坐标=674×12=8088,∴△2022的直角顶点坐标为(8088,0).故答案为(808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变换规律,勾股定理,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题意找到题中图形的变化规律.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矩,共68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计算:(1;(201122− −− . 【答案】(1)4;(2)132【解析】【分析】(1)先计算算术平方根,绝对值,立方根,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与同类项即可;(2)先计算算术平方根,零次幂,负整数指数幂,再合并即可.【详解】解:(1 ()312=+−−−3124=−+=(201122− −− 112=− 113132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零次幂与负整数指数幂的含义,绝对值的化简,求解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二次根式的加减,掌握“实数的混合运算”是解题的关键.18. 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1)3810x +=;(2)225(1)1000x −−=. 【答案】(1)12x =− (2)3x =或=1x −【解析】【分析】(1)移项,系数化为1,开立方即可得;(2)移项,系数化为1,开平方即可得.【小问1详解】解:3810x +=,381x =−,318x =−, 12x =−; 【小问2详解】解:225(1)1000x −−=, 225(1)100x −=,2(1)4x −=,12x −=±,12x −=或12x −=−,3x =或=1x −.19. 已知273a b ++立方根是3,31a b +−的算术平方根是4,c 的整数部分.求3a b c −+的平方根.【答案】4±【解析】【分析】根据立方根,算术平方根,无理数的估算,确定,,a b c 的值,再求代数式的平方根即可求解.【详解】273a b ++ 立方根是3,31a b +−的算术平方根是4,∴273273116a b a b ++= +−=, 解得:52a b = =, 91416<< ,34∴<<,∴的整数部分是3,3c ∴=,3a b c ∴−+3523=×−+1523=−+16=,3a b c ∴−+平方根是4±.【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应用,无理数的估算,根据题意求得,,a b c 的值是解题的关键.20. 如图,格点ABC 在网格中位置如图所示(1)在图中画出ABC 关于直线MN 对称的A B C ′′′ ;(2)在直线MN 上找一点P ,使PA PB +最小.(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3)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A B C ′′′ 的面积为 .【答案】(1)作图见解析(2)作图见解析 (3)8.5【解析】【分析】(1)利用网格特点和轴对称的性质画出点A 、B 、C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点即可; (2)连接AB ′交MN 于P 点,则PA PB PA PB AB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P 点满足条件;(3)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解.【小问1详解】的的解:如图,A B C ′′′ 为所作;【小问2详解】解:如图,根据两点间的距离最短结合轴对称性质作图,点P 为所作;【小问3详解】解:A B C ′′′ 的面积111454141538.5222=×−××−××−××=. 故答案为:8.5.【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作轴对称后的图形的依据是轴对称的性质,掌握其基本作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先确定图形的关键点;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关键点的对称点;按原图形中的方式顺次连接对称点).21. 如图,AC ,BD 相交于点O ,且AB =DC ,AC =DB .求证:∠ABO =∠DCO .【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连接BC ,先证明在△ABC 和△DCB 全等,再证明在△AOB 和△DOC 全等,可得∠ABO =∠DCO .【详解】证明:连接BC,在△ABC 和△DCB 中,AB DC AC DB BC BC = = =,∴△ABC ≌△DCB (SSS ),∴∠A =∠D ,在△AOB 和△DOC 中,A D AOB DOC AB DC ∠=∠ ∠=∠ =, ∴△AOB ≌△DOC (AAS ).∴∠ABO =∠DCO .22. 已知: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ECD ∠=∠=°,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求证:222BD AD ED +=.【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边角边证明ACE BCD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90EAD ∠=°,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 BC ∴=,AE BD =,90ACB ECD ∠=∠=°,45CAB CBA ∠=∠=°,ACE BCD ∴∠=∠,135CBD ∠=°,在ACE △和BCD △中,AC BC ACE BCD EC DC = ∠=∠ =, (SAS)ACE BCD ∴≌ ,BD AE ∴=,135CBD CAE ∠=∠=°, 90EAD ∴∠=°,222ED AE AD ∴=+,222ED BD A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90EAD ∠=°是解本题的关键.23. 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8AB =,4=AD .将矩形纸片沿EF 折叠,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叠后在其一面着色.(1)求FG 的长;(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1)3FG =(2)22【解析】【分析】(1)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FG DF =,4CG AD ==,设FG x =,在Rt FGC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2)利用(1)中的结论用矩形ABCD 的面积减去BFC △的面积即可得出结论.【小问1详解】解: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FG DF =,4CG AD ==,设FG x =,则FD x =,8FC CD FD x =−=−, 在Rt FGC △中,∵222GF GC FC +=,∴2224(8)x x +=−,解得:3x =,∴3FG =;【小问2详解】解:由(1)知:3FG =,∴835FC =−=, ∴11541022EFC S FC BC =××=××=△, 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EFGC EFDA S S =四边形四边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BEC EFGC S S +四边形△BEC EFDA S S +四边形△EFC ABCD S S −矩形△8410=×−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 已知点()321A a −−,,点()3B a −−,.(1)若点A 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求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 ′的坐标.(2)若线段AB x 轴,求线段AB 的长度.(3)若点B 到x 轴的距离是到y 轴距离的2倍,求点B 的坐标.【答案】(1)()33,(2)5 (3)()12B −−,或()36B −, 【解析】【分析】(1)先根据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求出A 点的坐标,再根据关于y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进行求解即可;(2)根据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纵坐标都相同求出点A 和点B 的坐标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到x 轴的距离为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 轴的距离为横坐标的绝对值得到2|||3|a a −=−,据此求解即可.【小问1详解】解:∵点()321A a −−,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 ∴3210a −+−=, ∴2a =.∴()33A −,, ∴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 ′的坐标为()33,; 【小问2详解】解:∵线段AB x 轴,∴213a a −=−,∴2a =−,∴()35A −−,,()25B −,, ∴()23235AB =−−=+=;【小问3详解】解:∵点B 到x 轴的距离是到y 轴距离的2倍,∴2|||3|a a −=−,∴23a a −=−或23a a −=−,∴1a =或3a =−,∴()12B −−,或()36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坐标与图形变化—轴对称,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等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5. ABC ∆中,90ACB ∠=°,5cm AB =,4cm BC =,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折线A B C A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0)t >.(1)若点P 在BC 上,且满足PA PB =,求此时t 的值;(2)若点P 恰好在ABC ∠角平分线上,求此时t 的值;(3)在点P 运动过程中,若ACP ∆为等腰三角形,则此时t =______.【答案】(1)t =6516; (2)点P 恰好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t 的值为316或52; (3)54或32或95或3. 【解析】【分析】(1)设PB PA x ==,则4PC x =−,在Rt ACP ∆中,依据222AC PC AP +=,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到t 的值.(2)设PD PC y ==,则3AP y =−,在Rt ADP ∆中,依据222AD PD AP +=,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到t 的值.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点P 也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此时,522AB t ==. (3)分四种情况:当P 在AB 上且AP CP =时,当P 在AB 上且3AP CA ==时,当P 在AB 上且AC PC =时,当P 在BC 上且3AC PC ==时,分别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t 的值.【小问1详解】解:如图,设PB PA x ==,则4PC x =−,90ACB ∠=° ,5cm AB =,4cm BC =,3cm AC ∴=,的在Rt ACP ∆中,222AC PC AP +=,2223(4)x x ∴+−=, 解得258x =,258BP ∴=,2556582216AB BP t ++∴===. 故答案为:6516.【小问2详解】解:如图,过P 作PD AB ⊥于D ,BP 平分ABC ∠,90C ∠=°,PD PC ∴=,在BCP 与BDP △中,BDP BCPDBP CBP BP BP∠=∠ ∠=∠ =BDP BCP ∴≅4BC BD ∴==,541AD ∴=−=,设PD PC y ==,则3AP y =−,在Rt ADP ∆中,222AD PD AP +=,2221(3)y y ∴+=−, 解得43y =,43CP ,454313226AB BC CP t ++++∴===, 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点P 也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 此时,522AB t ==. 综上所述,点P 恰好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t 的值为316或52. 【小问3详解】解:分四种情况:①如图,当P 在AB 上且AP CP =时,A ACP ∠=∠,而AB ∠∠=°+90,90ACP BCP ∠+∠=°,B BCP ∴∠=∠,CP BP ∴=,P ∴是AB 的中点,即1522AP AB ==, 524AP t ∴==. ②如图,当P 在AB 上且3APCA ==时,322AP t ==. ③如图,当P 在AB 上且AC PC =时,过C 作CD AB ⊥于D ,则125AC BC CD AB == ,Rt ACD∴∆中,95AD===,1825AP AD∴==,925APt∴==.④如图,当P BC上且3AC PC==时,431BP=−=,6322AB BPt+∴===.综上所述,当54t=或32或95或3时,ACP∆为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54或32或95或3.【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画出图形,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第(3)题的关键.26. 如图①,在ABC中,AB=12cm,BC=20cm,过点C作射线CD AB∥.点M从点B出发,以4cm/s 的速度沿BC匀速移动;点N从点C出发,以a cm/s的速度沿CD匀速移动.点M、N同时出发,当点M到达点C时,点M、N同时停止移动,连接AM、MN,设移动时间为t(s).(1)点M、N从移动开始到停止,所用时间为s;在(2)当ABM 与MCN △全等时,①若点M 、N 的移动速度相同,求t 的值;②若点M 、N 的移动速度不同,求t 的值;(3)如图②、当点M 、N 开始移动时,点P 同时从点A 出发,以3cm/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匀速移动,到达点B 后立刻以原速度沿BA 返回.当点M 到达点C 时,点M 、N 、P 同时停止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PBM 与MCN △全等的情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5 (2)①2t =;② 2.5t =(3)存在,t 的值为2.5或327 【解析】【分析】(1)根据时间=路程速度计算即可. (2)①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即可.②当CN AB =,CM BM =时,两个三角形全等,求出运动时间,可得结论.(3)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小问1详解】解:点M 的运动时间2054t ==(秒), 故答案为:5;【小问2详解】解:① 点M 、N 的移动速度相同,CN BM ∴=,CD AB ∥ ,NCM B ∴∠=∠,∴当CM AB =时,ABM 与MCN △全等,则有12204t =−,解得2t =. ② 点M 、N 的移动速度不同,BM CN ∴≠,∴当CN AB =,CM BM =时,两个三角形全等,∴运动时间10 2.54t==, 12242.55a ∴==,满足题意. 【小问3详解】解:若点M 、N 的移动速度不同,则CM BM =时,两个三角形有可能全等,此时 2.5t =. 若点M 、N 的移动速度相同,则BM CN =,BP CM =,204123t t ∴−=−或204312t t −=−,解得8t =(舍弃)或327,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t 的值为2.5或327. 【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7. 自定义:在一个图形上画一条直线,若这条直线既平分该图形的面积,又平分该图形的周长,我们称这条直线为这个图形的“等分积周线”.(1)如图1,已知△ABC ,AC≠BC ,过点C 能否画出△ABC 的一条“等分积周线”?若能,说出确定的方法,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B=∠C=90°,EF 垂直平分AD ,垂足为F ,交BC 于点E ,已知AB=3,BC=8,CD=5.求证:直线EF 为四边形ABCD 的“等分积周线”;(3)如图3,在△ABC 中,AB=BC=6,AC=8,请你画出△ABC 的一条“等分积周线”EF (要求:直线EF 不过△ABC 的顶点,交边AC 于点F ,交边BC 于点E ),并说明EF 为“等分积周线”的理由.【答案】(1)不能,理由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分析】(1)若直线CD 平分△ABC 的面积,那么S △ADC =S △DBC ,得出AC≠BC ,进而得出答案; (2)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出:AB 2+BE 2=CE 2+DC 2,进而得出BE=5,CE=3,进而得出周长与面积分别相等得出答案即可;(3)在AC 上取一点F ,使得FC=AB=6,在BC 上取一点E ,使得BE=2,作直线EF ,则EF 是△ABC 的等分积周线,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答案.【详解】(1)不能,理由:如答图1,若直线CD平分△ABC的面积,那么S△ADC=S△DBC,∴AD=BD,∵AC≠BC,∴AD+AC≠BD+BC,∴过点C不能画出一条“等分积周线”(2)如答图2,连接AE、DE,设BE=x,∵EF垂直平分AD,∴AE=DE,AF=DF,S△AEF=S△DEF,∵∠B=∠C=90°,AB=3,BC=8,CD=5,∴Rt△ABE和Rt△DC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出:AB2+BE2=CE2+DC2,即32+x2=(8-x)2+52,解得:x=5,所以BE=5,CE=3,∴AB+BE=CE+DC,S△ABE=S△DCE,∴S四边形ABEF=S△ABE+S△AEF,S四边形DCEF=S△DEF+S△DCE,∴S四边形ABEF=S四边形DCEF,AF+AB+BE=DF+EC+DC,∴直线EF 为四边形ABCD 的“等分积周线”;(3)如答图3,在AC 上取一点F ,使得FC=AB=6,在BC 上取一点E ,使得BE=2,作直线EF ,则EF 是△ABC 的等分积周线,理由:由作图可得:AF=AC-FC=8-6=2,在CB 上取一点G ,使得CG=AF=2,则有AB+AF=CF+CG , ∵AB=BC ,∴∠A=∠C ,在△ABF 和△CFG 中,AF CG A C AB CF ∠∠=== ,∴△ABF ≌△CFG (SAS ),∴S △ABF =S △CFG ,又易得BE=EG=2,∴S △BFE =S △EFG ,∴S △EFC =S 四边形ABEF ,AF+AB+BE=CE+CF=10,∴EF 是△ABC 的等分积周线,若如答图4,当BM=2cm ,AN=6cm 时,直线MN 也是△ABC 的等分积周线.(其实是同一条)【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应用与设计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根据题意正确分割图形是解题关键.。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数学苏科版期中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数学苏科版期中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八年级上数学期中试卷考试总分:135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1. 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个B.个C.个D.个2. 下列各点中,位于第四象限内的点是( )A.B.C.D.3. 的平方根是( )A.B.C.D.4. 如图,下列条件不能证明的是 ( )4321(2,1)(2,−1)(−2,1)(−2,−1)16−−√4±4±22△ABC ≅△DCBA.B.C.D.5. 若,则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6. 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B.,,C.,,D.,,AB =DC,AC =DBAB =DC,∠ABC =∠DCBBO =CO,∠A =∠DAB =DC,OB =OCkb >0y =kx +b 1234562313−−√51215△ABE ≅△ACD BE CD M ∠BAC =∘∠C =∘∠BMD7. 如图,,,相交于点.若,,则的度数为( )A.B.C.D.8. 小明家、食堂、图书馆在同一条直线上,且食堂在小明家和图书馆之间.小明先从家出发去食堂吃早餐,接着去图书馆看报,然后回家,所示图象反映了这个过程中,小明离家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此给出下列说法:小明家与食堂相距,小明从家去食堂用时.食堂与图书馆相距.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的速度是其中正确的是()A.B.C.D.卷II (非选择题)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9. 已知与是的平方根,则的值是________.△ABE ≅△ACD BE CD M ∠BAC =70∘∠C =30∘∠BMD 50∘65∘70∘80∘y km x min ①0.6km 8min ②0.2km ③0.08km/min.①②①③②③①②③2a −1−a +2m m =9210. 如果,那么_______.11. 如果有理数,满足,那么________.12. 如图,在中,点是的中点,连接, ,,,则的长等于________.13. 已知,射线平分,如果射线上的点能满足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的度数为________.14. 在中,,,,在上取一点.使,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若,则________.15. 如图所示,在中,=,=,=,求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可求得的长度为________.16. 如图,点在直线上,过点作轴交直线于点,以点为直角顶点,为直角边在的右侧作等腰直角,再过点作轴,分别交直线和于,两点,以点为直角顶点,为直角边,在的右侧作等腰直角,按此规律进行下去,则等腰直角的面积为________.(用含正整数的代数式表示)=9x 2x =a b |a −1|+=0(b +1)2−=a 2019b 2018Rt △ABC D AB CD ∠ACB =90∘BC =3CD =2AC ∠AOB =60∘OC ∠AOB OA E △OCE ∠OEC Rt △ABC ∠ACB =90∘BC =2cm CD ⊥AB AC E EC =BC E EF ⊥AC CD F EF =5cm AB =cm △ABC ∠C 90∘AC +AB 10BC 3AC AC (2,2)A 1y =x A 1//y A 1B 1y =x 12B 1A 1A 1B 1A 1B 1△A 1B 1C 1C 1//y A 2B 2y =x y =x 12A 2B 2A 2A 2B 2A 2B 2△⋯A 2B 2C 2△A n B n C n n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1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55分 )17. 计算:;. 18. 如图,点,,,在一条直线上,,,,求证. 19. 求下列各式中的值:;. 20. 如图所示的一块地(图中阴影部分),,,,.求的度数;求阴影部分的面积.21. 如图,这是一个动物园游览示意图,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用坐标表示动物园中每个景点位置.(1)−+(−2×−×(−)12)318−27−−−−√319−−√(2)(−+3–√)216−−√−8−−−√3B E C F AB =DE AC =DF BC =EF AB//DE x (1)2−5=27x 2(2)(x −1+6=−119)3∠ACB =90∘AB =13BC =12AD =4CD =3(1)∠ADC (2)22. 实数,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绝对值为,求代数式的值.23.如图,在 中,为 的弦,,是直线上两点,且 ,求证: . 24.如图,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请直接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25.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a b c d x 3–√+−x 2a +b +4−−−−−−−√27cd−−−−√3⊙O AB ⊙O C D AB OC =OD AC =BD y =2x y =kx +b A(m,2)B(−2,−1)(1)(2)−1<kx +b <2x 1ABC A C (−4,5)(−1,3)(1)(2)P (m,n)△ABC BC △A B C P点是边上任意一点,三角形经过平移后得到,点的对应点为.①直接写出点的坐标________;②画出平移后的,并求出的面积. 26. 如图,、、为三个超市,在通往的道路(粗实线部分)上有一点,与有道路(细实线部分)相通.与,与C ,与之间的路程分别为,,.现计划在通往的道路上建一个配货中心,每天有一辆货车只为这三个超市送货.该货车每天从出发,单独为送货次,为送货次,为送货次.货车每次仅能给一家超市送货,每次送货后均返回配货中心,设到的路程为 ;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为 .用含的代数式填空:①当时,货车从到往返次的路程为.货车从到往返次的路程为________,货车从到往返次的路程为________,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_________;②当时,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________;请在图中画出与 的函数图像;配货中心建在哪段,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最短?最短路程是多少? 27. 在菱形中,,是对角线上任意一点,是线段延长线上一点,且,连接,.如图,当是线段的中点时,和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如图,当点不是线段的中点,其它条件不变时,请你判断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如图,当点是线段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时,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P (m,n)△ABC BC △A 1B 1C 1P (m +6,n −2)P 1B 1△ABC △A 1B 1C 1△A 1B 1C 11A B C A C D D B A D D D B 25km 10km 5km A C H H A 1B 1C 2H H A xkm ykm (1)x 0≤x ≤25H A 12xkm H B 1km H C 2km y =25<x ≤35y =(1)2y x (0≤x ≤35)(2)H ABCD ∠ABC =60∘E AC F BC CF =AE BE EF (1)1E AC BE EF (2)2E AC (1)(3)3E AC (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3-2024学年全国八年级上数学期中试卷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1.【答案】B【考点】轴对称图形【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解:为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即为轴对称图形,又为中心对称图形;为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2.【答案】B【考点】点的坐标【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解:由第四象限内的点的横坐标大于零,纵坐标小于零,故只有选项符合条件,故选.3.【答案】CA B C D B B B【考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解:,的平方根是.故选.4.【答案】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析】【解答】解:,,,,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推出,故本选项错误;,,,,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推出,故本选项错误;,∵,∴,∵,,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推出,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故本选项正确.故选.5.【答案】=416−−√4±2C A AB =DC AC =DB BC =CB SSS △ABC ≅△DCB B AB =DC ∠ABC =∠DCB BC =CB SAS △ABC ≅△DCB C OB =OC ∠DBC =∠ACB ∠A =∠D BC =CB AAS △ABC ≅△DCB D AB =DC OB =OC ∠AOB =∠DOC △ABC ≅△DCB DA【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解析】根据,可知,或,,然后分情况讨论直线的位置关系.【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可知,或,,当,时,直线经过一、二、三象限,当,直线经过二、三、四象限.故选.6.【答案】C【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解:,,∴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该选项错误;,,∴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该选项错误;,,∴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该选项正确;,,∴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该选项错误.故选.7.【答案】A【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析】kb >0k >0b >0k <0b <0k >0b >0k <0b <0k >0b >0k <0b <0A A +=5≠122232B +=41≠425262C +=13=(223313−−√)2D +=169≠52122152C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解答即可.【解答】解:,,,,,∴,,∴,.故选.8.【答案】D【考点】函数的图象【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图象,结合简单计算,可以得到答案.【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小明家离食堂,小明从家到食堂用了,故正确;小明家离食堂,食堂离图书馆,故正确;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的平均速度为,故正确.故选.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9.【答案】或【考点】平方根【解析】本题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与相等时,列出等式进行计算;②根据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列出方程求出,再求解即可.∵△ABE ≅△ACD ∴∠B =∠C∠AEB =∠ADC ∵∠BAC =70∘∠C =30∘∠B =30∘∴∠ADC =−∠BAC −∠C180∘=−−=180∘70∘30∘80∘∠BDM =−∠ADC =180∘100∘∠BMD =−∠B −∠BDM =180∘50∘A ①0.6km 8min ①②0.6km 0.8−0.6=0.2(km)②③0.8÷(68−58)=0.08(km/min)③D 192a −1−a +2a解:①当与相等时,可得,解得,则,故;②当与互为相反数时,,解得,则,故.故答案为:或.10.【答案】【考点】平方根【解析】根据平方根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故答案为:.11.【答案】【考点】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解:因为,所以 ,解得 所以,故答案为:12.2a −1−a +22a −1=−a +2a =12a −1=1m =12a −1−a +22a −1+(−a +2)=0a =−12a −1=−2−1=−3m ==9(−3)219±3=9x 2x =±3±30|a −1|+=0(b +1)2a −1=0,b +1=0a =1,b =−1−=−=1−1=0a 2019b 201812019(−1)20180.【考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解析】首先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求出斜边,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在中,点是的中点,∴,∵,∴.故答案为:.13.【答案】或或【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析】求出,根据等腰得出三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如图,∵,平分,∴,①当在时,,∵,∴;7–√AB Rt △ABC D AB AB =2CD =4BC =3AC ===A −B B 2C 2−−−−−−−−−−√−4232−−−−−−√7–√7–√120∘75∘30∘∠AOC OE =CE OC =OE OC =CE ∠AOB =60∘OC ∠AOB ∠AOC =30∘E E 1OE =CE ∠AOC =∠OCE =30∘∠OEC =−−=180∘30∘30∘120∘E E OC =OE②当在点时,,则;③当在时,,则.故答案为:或或.14.【答案】【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解析】证明进而得到再在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因为,所以,因为,所以,所以,又因为,,所以,所以,在中,.故答案为:.15.【答案】【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解析】根据题意得到=,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的方程,解方程得到答案.【解答】∵=,E E 2OC =OE ∠OCE =∠OEC =(−)=12180∘30∘75∘E E 3OC =CE ∠OEC =∠AOC =30∘120∘75∘30∘29−−√△ABC ≅ΔFCEF =AC =5Rt △ABC ∠ACB =90∘∠ECF +∠DCB =90∘CD ⊥AB ∠DCB +∠B =90∘∠ECF =∠B BC =CE ∠FEC =∠ACB =90∘△ABC ≅△FCE(ASA)EF =CA =5cm Rt △ABC AB ===cmA +BC 2C 2−−−−−−−−−−√+5222−−−−−−√29−−√29−−√9120AB 10−AC AC AC +AB 10AB 10−AC∴=,由勾股定理得,=,即=,解得,,16.【答案】【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等腰直角三角形规律型:点的坐标【解析】先根据点的坐标以及轴,求得的坐标,进而得到的长以及面积,再根据的坐标以及轴,求得的坐标,进而得到的长以及面积,最后根据根据变换规律,求得的长,进而得出的面积即可.【解答】解:∵点,轴交直线于点,∴,∴,即面积.∵,∴.又∵轴,交直线于点,∴,∴,即面积.以此类推,,即面积,,即面积,∴,即的面积.故答案为:.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1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55分 )17.AB 10−AC A +B C 2C 2A B 2A +C 232(10−AC )2AC =912032n−222n−1A 1//y A 1B 1B 1A 1B 1△A 1B 1C 1A 2//y A 2B 2B 2A 2B 2△A 2B 2C 2A n B n △A n B n C n (2,2)A 1//y A 1B 1y =x 12B 1(2,1)B 1=2−1=1A 1B 1△A 1B 1C 1=×=121212==1A 1C 1A 1B 1(3,3)A 2//y A 2B 2y =x 12B 2(3,)B 232=3−=A 2B 23232△A 2B 2C 2=×(=1232)298=A 3B 394△A 3B 3C 3=×(=1294)28132=A 4B 4278△A 4B 4C 4=×(=12278)2729128⋯=(A n B n 32)n−1△A n B n C n =×[(=1232)n−1]232n−222n−132n−222n−1【答案】解:..【考点】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立方根的应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解:..18.【答案】证明:∵在和中,∴,∴,∴.【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线的判定【解析】(1)−+(−2×−×(−)12)318−27−−−−√319−−√=−1−1+3×(−)13=−1−1−1=−3(2)(−+3–√)216−−√−8−−−√3=3−4−2=−3(1)−+(−2×−×(−)12)318−27−−−−√319−−√=−1−1+3×(−)13=−1−1−1=−3(2)(−+3–√)216−−√−8−−−√3=3−4−2=−3△ABC △DEF AB =DE,AC =DF,BC =EF,△ABC ≅△DEF(SSS)∠B =∠E AB//DE SSS △ABC △DEF ∠B ∠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以判定和全等,然后即可得到=,从而证明.【解答】证明:∵在和中,∴,∴,∴.19.【答案】解:,移项,得,系数化为,得,开方,得 .,移项,得,开立方,得,解得.【考点】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质【解析】暂无暂无【解答】解:,移项,得,系数化为,得,开方,得 .,移项,得,开立方,得,解得.20.【答案】解:∵,SSS △ABC △DEF ∠B ∠E AB//DE △ABC △DEFAB =DE,AC =DF,BC =EF,△ABC ≅△DEF(SSS)∠B =∠E AB//DE (1)2−5=27x 22=32x 21=16x 2x =±4(2)+6=−119(x −1)3=−125(x −1)3x −1=5x =−4(1)2−5=27x 22=32x 21=16x 2x =±4(2)+6=−119(x −1)3=−125(x −1)3x −1=5x =−4(1)∠ACB =,BC =12,AB =1390∘AC ===5−−−−−−−−−−√−−−−−−−−√∴.∵,∴,∴.图中阴影部分土地的面积为.【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解析】(1)先由勾股定理求出,再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求得结果.(2)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图中阴影部分土地的面积为.21.【答案】解:以南门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南门的坐标为,两栖动物景点的坐标为,飞禽景点的坐标为,狮子景点的坐标为,马景点的坐标为.【考点】AC ===5A −B B 2C 2−−−−−−−−−−√−132122−−−−−−−−√CD =3,AD =4A +C =A =25D 2D 2C 2∠ADC =90∘(2)AC ⋅BC −AD ⋅CD 1212=×5×12−×4×3=241212AC (1)∠ACB =,BC =12,AB =1390∘AC ===5A −B B 2C 2−−−−−−−−−−√−132122−−−−−−−−√CD =3,AD =4A +C =A =25D 2D 2C 2∠ADC =90∘(2)AC ⋅BC −AD ⋅CD 1212=×5×12−×4×3=241212(0,0)(4,1)(3,4)(−4,5)(−3,−3)位置的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概念【解析】以南门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然后根据各象限点的坐标特征写出动物园中每个景点位置.【解答】解:以南门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南门的坐标为,两栖动物景点的坐标为,飞禽景点的坐标为,狮子景点的坐标为,马景点的坐标为.22.【答案】解:由题意知,,,则原式.【考点】相反数倒数实数的运算列代数式求值绝对值【解析】先根据相反数的性质、倒数和绝对值的定义得出,,,代入计算可得.【解答】解:由题意知,,,则原式(0,0)(4,1)(3,4)(−4,5)(−3,−3)a +b =0cd =1x =±3–√=+−(±)3–√20+4−−−−√27×1−−−−−√3=3+2−3=2a +b =0cd =1x =±3–√a +b =0cd =1x =±3–√=+−(±)3–√20+4−−−−√27×1−−−−−√3=3+2−3.23.【答案】证明:过点作 于点,∴.∵,∴,∴,即.【考点】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垂径定理【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证明:过点作 于点,∴.∵,∴,∴,即.24.【答案】解:∵点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解得:,∴点的坐标为.将,代入,=2O OE ⊥AB E AE =BE OC =OD CE =DE CE −AE =DE −BEAC =BD O OE ⊥AB E AE =BE OC =OD CE =DE CE −AE =DE −BEAC =BD (1)A(m,2)y =2x 2=2m m =1A (1,2)A(1,2)B(−2,−1)y =kx +b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在中,,∴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不等式的解集为.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时,一次函数的图象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下方,∴不等式组的解集为.【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解析】(1)由点的纵坐标利用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的坐标,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结合点的坐标可得出不等式的解集为,再根据两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即可得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为.【解答】解:∵点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解得:,∴点的坐标为.将,代入,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在中,,∴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不等式的解集为.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时,一次函数的图象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下方,∴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5.【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概念作图-平移变换三角形的面积{k +b =2,−2k +b =−1,{k =1,b =1,y =x +1(2)y =x +11>0y x −1<x +1x >−2x >1y =x +1y =2x −1<x +1<2x x >1A A A B B −1<x +1x >−2−1<x +1<2x x >1(1)A(m,2)y =2x 2=2m m =1A (1,2)A(1,2)B(−2,−1)y =kx +b {k +b =2,−2k +b =−1,{k =1,b =1,y =x +1(2)y =x +11>0y x −1<x +1x >−2x >1y =x +1y =2x −1<x +1<2x x >1(1)(4,−1)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点的坐标【解析】(1)根据、的坐标分别为、先确定原点,即可画图;(2)①根据的对应点确定平移方向和距离,即可求解;②根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的对应点,然后连线即可;再网格图中利用割补法先求得的面积,然后根据题意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所示;①∵,∴先向右平移格,再向下平移格,得到,∵,∴,故答案为:;②如图所示:.26.【答案】,,,当时,,时,;时,,当时,,画出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得:当时,恒等于,此时的值最小,得出配货中心建段,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最短,最短路程为.【考点】A C (−4,5)(−1,3)O P (m,n)P (m +6,n −2)ABC △ABC (1)(2)P (m,n)(m +6,n −2)P 1△ABC 62△A 1B 1C 1B(−2,1)(4,−1)B 1(4,−1)=3×4−×2×4−×1×2−×2×3S △A 1B 1C 1121212=12−4−1−3=4(60−2x)(140−4x)−4x +200100(2)0 x 25y =−4x +200x =0y =200x =25y =10025<x 35y =100(3)(2)25 x 35y 100km y H CD 100km一次函数的应用函数的图象【解析】()根据当时,结合图象分别得出货车从到,,的距离,进而得出与的函数关系,再利用当时,分别得出从到,,的距离,即可得出;()利用()中所求得出,利用的取值范围,得出与的函数图象以及直线的图象;()结合图象即可得出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最短时所在位置.【解答】解:∵当时,货车从到往返次的路程为,货车从到往返次的路程为:,货车从到往返次的路程为:,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为:.当时,货车从到往返次的路程为:,货车从到往返次的路程为:,货车从到往返次的路程为:,故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为:.故答案为:;;;.当时,,时,;时,,当时,,画出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得:当时,恒等于,此时的值最小,得出配货中心建段,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最短,最短路程为.27.【答案】结论成立. 证明如下:过点作交于点,如图所示.∵四边形为菱形,∴,,,10 x 25H A B C y x 0<x 25H A B C y =10021x y x y =1003(1)①0 x 25H A 12x H B 12(5+25−x)=60−2x H C 24(25−x +10)=140−4x y =60−2x +2x +140−4x =−4x +200②25<x 35H A 12x H B 12(5+x −25)=2x −40H C 24[10−(x −25)]=140−4x y =2x +2x −40+140−4x =100(60−2x)(140−4x)−4x +200100(2)0 x 25y =−4x +200x =0y =200x =25y =10025<x 35y =100(3)(2)25 x 35y 100km y H CD 100km BE =EF (2)E EG//BC AB G ABCD AB =BC ∠BCD =120∘AB//CD ∠ACD =∘∠DCF =∠ABC =∘∴,,∴.∵,∴是等边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结论成立.证明如下:过点作交延长线于点,如图所示.∵四边形为菱形,∴.∵,∴是等边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考点】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析】(1)由菱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得出是等边三角形,得出 ,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得出,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即可得∠ACD =60∘∠DCF =∠ABC =60∘∠ECF =120∘∠ABC =60∘△ABC AB =AC ∠ACB =60∘EG//BC ∠AGE =∠ABC =60∘∠BAC =60∘△AGE AG =AE =GE BG =CE ∠BGE ==∠ECF 120∘CF =AE GE =CF △BGE ≅△ECF(SAS)BE =EF (3)E EG//BC AB G ABCD AB =BC ∠ABC =60∘△ABC AB =AC ∠ACB =60∘∠ECF =60∘EG//BC ∠AGE =∠ABC =60∘∠BAC =60∘△AGE AG =AE =GE ∠AGE =60∘BG =CE ∠AGE =∠ECF CF =AE GE =CF △BGE ≅△ECF(SAS)BE =EF △ABC |∠BCA =60∘CE =CF ∠CBE =∠F出结论;(2)过点作交延长线于点,先证明是等边三角形,得出,,再证明是等边三角形,得出,,然后证明,即可得出结论;(3)过点作交延长线于点,证明同(2).【解答】解:∵四边形是菱形,∴.∵,∴是等边三角形,∴.∵是线段的中点,∴, .∵,∴,∴,∴,∴.故答案为:.结论成立. 证明如下:过点作交于点,如图所示.∵四边形为菱形,∴,,,∴,,∴.∵,∴是等边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结论成立.证明如下:过点作交延长线于点,如图所示.E EG//BC AB G △ABC AB =AC ∠ACB =60∘△AGE AG =AE =GE ∠AGE =60∘△BGE ≅△ECF E EG//BC ABG (1)ABCD AB =BC ∠ABC =60∘△ABC ∠BCA =60∘E AC ∠CBE =∠ABE =30∘AE =CE CF =AE CE =CF ∠F =∠CEF =∠BCA =1230∘∠CBE =∠F =30∘BE =EF BE =EF (2)E EG//BC AB G ABCD AB =BC ∠BCD =120∘AB//CD ∠ACD =60∘∠DCF =∠ABC =60∘∠ECF =120∘∠ABC =60∘△ABC AB =AC ∠ACB =60∘EG//BC ∠AGE =∠ABC =60∘∠BAC =60∘△AGE AG =AE =GE BG =CE ∠BGE ==∠ECF 120∘CF =AE GE =CF △BGE ≅△ECF(SAS)BE =EF (3)E EG//BC AB G∵四边形为菱形,∴.∵,∴是等边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BCD AB =BC ∠ABC =60∘△ABC AB =AC ∠ACB =60∘∠ECF =60∘EG//BC ∠AGE =∠ABC =60∘∠BAC =60∘△AGE AG =AE =GE ∠AGE =60∘BG =CE ∠AGE =∠ECF CF =AE GE =CF △BGE ≅△ECF(SAS)BE =EF。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模拟卷(五)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模拟卷(五)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模拟卷(五)一、单选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众多科技实体在各自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疆科技、华为集团、太极股份和凤凰光学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上述四个企业的标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2,﹣1)关于y 轴对称的点Q 的坐标为()A .(﹣2,﹣1)B .(﹣2,1)C .(2,1)D .(1,﹣2)3.2023年苏州全市共有98516名考生参加了“苏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数据98516精确到千位,并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A .39910⨯B .49.810⨯C .49.910⨯D .410.010⨯4.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 .三条边的比为2B .三条边满足关系222a b c =-C .三条边的比为4:5:6D .三个角满足关系22A B C∠=∠=∠5.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若20A ∠=︒,则BDC ∠=()A .30︒B .40︒C .45︒D .60︒6.如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0),(0,2)将线段AB 平移到线段A 1B 1的位置.若A 1,B 2两点的坐标分别为(b ,2),(2,a ),则a +b 的值为()A .4B .6C .8D .107.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8,BC =6,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 沿BD 折叠,使点C 落在边AB 上的点C ′处,则点D 到AB 的距离()A .3B .4C .5D .1258.“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 ,若(a +b )2=21,小正方形的面积为5,则大正方形的面积为()A .13B .14C .15D .16二、填空题9的算术平方根是;1=.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 和7cm ,则它的周长是cm .11.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16a -和34a -,则a 的值是,这个正数是.12.点P (-5,3)到y 轴的距离是.13.如图,面积为7的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在数轴上,且表示的数为1,若点E 在数轴上,(点E 在点A 的右侧)且AB AE =,则点E 所表示的数为.14.若()22202100a ab b ab -+=≠,则代数式b a a b +的值等于.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 的坐标为(-3,0),点C 在x 轴上,点A 在第一象限,且AB =AC ,连接AO ,若∠AOC =60°,AO =6,则点C 的坐标为.16.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5,对角线AC BD ,交于点E ,线段FG 的长为2,FG 在边BC 上移动,连接FE GE ,,则EF EG +的最小值是.三、解答题17.计算:(1)23(2)12---.-18.求出下列x 的值:(1)﹣27x 3+8=0(2)3(x ﹣1)2﹣12=019.已知52a +的立方根是3,31a b +-的平方根是4±,c求2a b c +-的平方根.20.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学校位置坐标为(2,1)A ,图书馆位置坐标为(1,2)B --,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标出坐标原点O ;(2)若体育馆位置坐标为(1,3)C ,请在坐标系中标出体育馆的位置C ;(3)点C 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点D ,直接写出点D 的坐标;(4)顺次连接学校、图书馆、体育馆,得到ABC V ,求ABC V 的面积.21.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在他的著作《算法统宗》中写了一首计算秋千绳索长度的词,翻译为:如图秋千细索OA 悬挂于O 点,静止时竖直下垂,A 点为踏板位置,踏板离地高度为一尺(1AC =尺).将它往前推进一些(EB OC ⊥于点E ,且10EB =尺),踏板升高到点B 位置,此时踏板离地五尺(5BD CE ==尺),求秋千绳(OA 或OB )的长度.22.已知:如图,90ABC ADC ∠=∠= ,点M 是AC 的中点,MN BD ⊥于点N ,求证:N 是BD 的中点.23.如图,DE ⊥AB 于E ,DF ⊥AC 于F ,若BD =CD 、BE =CF .(1)求证:AD 平分∠BAC ;(2)已知AB =12,AC =20,求BE 的长.24.已知,如图,△ABC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DCE =90°,D 为AB 边上一点.(1)求证:BD =AE .(2)若线段AD =5,AB =17,求线段ED 的长.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 △的顶点O 是坐标原点,5AO AB ==,6OB =.(1)求点A 的坐标;(2)将AOB V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得A O B '' ,点A 的对应点A '在x 轴上,求点O 的对应点O '的坐标.2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0,1A ,(10),B -,点P 是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1)若OP 平分AOB V 的面积,求线段OP 的长以及点P 的坐标;(2)在OB 上取一点Q ,使得45OPQ ∠=︒,当OPQ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时,求出此时点Q 的坐标.27.定义:过三角形的顶点作一条射线与其对边相交,将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若得到的两个三角形中有等腰三角形,这条射线就叫做原三角形的“和谐分割线”.(1)下列三角形中,不存在“和谐分割线”的是(只填写序号).①等边三角形;②顶角为150°的等腰三角形;③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图1,在△ABC 中,∠A =60°,∠B =40°,直接写出△ABC 被“和谐分割线”分得到的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3)如图2,△ABC 中,∠A =30°,CD 为AB 边上的高,BD =4,E 为AD 的中点,过点E 作直线l 交AC 于点F ,作CM ⊥l 于M ,DN ⊥l 于N .若射线CD 为△ABC 的“和谐分割线”.求CM +DN 的最大值.。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平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平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平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0,9,3π, 3.212212221⋯⋯1中依次增加一个)这些数中,无理数的个数为()个.14.下列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3215230.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93=±235+=8222÷=236⋅=ABC 中,A ∠,C ∠的对边分别是,b ,c ,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是(C A B ∠=∠+∠A .2a -B .2b -7.如图所示,ABCD 是长方形地面,长A .27cm B .26A .7B .二、填空题9.25的平方根是.10.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为11.若式子24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12.若5的整数部分是a 13.如图,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一个大正方形,中间是个小正方形,这个图形是我国汉代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人们称它为到如图2的新的图案,如果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那么14.如图,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12cm BC =,则DE =cm .15.在ABC 中,90ABC ∠=︒,FO 垂直平分AC16.已知2AB BC ==,AD 则AM CN +的最小值为三、解答题17.(1)计算:263⨯(2)求出方程中x 的值:18.已知3x +1的算术平方根是(1)求x 、y 的值;(2)求2x ﹣5y 的平方根.关于直线(1)作ABC(2)在直线MN上找一点20.为推进乡村振兴,把家乡建设成为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美丽家园,某地大力修建崭新的公路.如图,现从C地、D地、B地在同一笔直公路上,公路条笔直的公路DH与公路AB=千米,千米,15(1)求公路CD 、AD 的长度;(2)若修公路DH 每千米的费用是21.如图,A B ∠=∠,AE BE =点O .(1)求证:AEC BED △△≌;(2)若42DEC ∠=︒,求BDE ∠的度数.22.(1)下面是小李探索(2)仿照上述方法,若设据,并写出3的近似值)23.阅读下面的材料:将边长分别为记为1S ,2S ,3S ()221S S a b -=+例如:当1a =,b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当1a =,3b =(2)当1a =,3b =(1)当点Q 落在边AD 上时,QC =;(2)当直线PQ 经过点D 时,求BP 的长;(3)如图2,点M 是DC 的中点,连接MP 、MQ .①MQ 的最小值为;②当PMQ 是以PM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BP 的长.25.(1)【阅读理解】如图1,在Rt ABC △中,90ACB ∠=︒,则CD 与AB 的数量关系为;(2)【问题探究】如图2,等腰Rt ABC △中,90ABC ∠=︒,延长边,在CE 的下方作等腰Rt CDE △,90CDE ∠=︒,连接,BD AE 连接,BF DF ,若2AB BC ==,32CD =,①试判断BFD △。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第 5 页,共 17 页
第 6 页,共 17 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D、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 够 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 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
解:作 EH⊥BC 于 H, ∵BE 平分∠ABC,CD 是 AB 边上的高线,EH⊥BC, ∴EH=DE=3, ∴△BCE 的面积= ×BC×EH=9, 故选:C. 作 EH⊥BC 于 H,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 EH=DE=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 式计算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 等是解题的关键.
A. P
B. Q
C. R
D. S
6. 如图是跷跷板的示意图.支柱 OC 与地面垂直,点 O 是横板 AB 的中点,AB 可以
绕着点 O 上下转动,当 A 端落地时,∠OAC=20°,跷跷板上下可转动的最大角度
(即∠A′OA)是( )
A. 80∘
B. 60∘
C. 40∘
7. 如图,将一个三角形纸片ABC 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使点
22. 已知点 A(1,2a-1),点 B(-a,a-3). ①若点 A 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求 a 值. ②若点 B 到 x 轴的距离是到 y 轴距离的 2 倍,求点 B 所在的象限.
第 3 页,共 17 页
23. 如图,在 4×4 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每个小正方形的边 长均为 1.在图①,图②中已画出线段 AB,在图③中已画出点 A.按下列要求画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1.下面四个图形分别是绿色食品、低碳、节能和节水标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C. D.2.3的平方根是( )A. 3或−3B. 3C. √3D. √3或−√33.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A.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 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 三条中线的交点4.以下数组中,其中是勾股数的是( )A. 2.5,6,6.5B. 9,40,41C. 1,√2,1D. 2,3,45.已知二次根式√1−a,则下列各数中能满足条件的a的值是( )A. 4B. 3C. 2D. 16.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是:如图在∠AOB的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的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得到∠AOB的平分线OP,做法中用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A. SSSB. SASC. ASAD. HL7.△ABC的三边a,b,c满足a2+b2+c2=ab+bc+ac,则△ABC是( )A. 等边三角形B. 腰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8.如图,圆柱形玻璃容器高20cm,底面圆的周长为48cm,在外侧距下底1cm的点A处有一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口外侧距上口1cm的点B处有一只苍蝇,则蜘蛛捕获苍蝇所走的最短路线长度是( )A. 52cmB. 6√73cmC. 60cmD. 30cm9.有下列说法:①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②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③负数没有立方根;④−√17是17的平方根.其中正确的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10.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内作∠EAF=45∘,AE交BC于点E,AF交CD于点F,连接EF.若DF=3,则BE的长为( )A. 2B. 3C. 4D. 511.四个实数−2,0,√2,3中,最小的实数是______.12.有理数12.6013精确到百分位的结果为______.13.有一个英语单词,其四个字母都关于直线l对称,如图是该单词各字母的一部分,请写出补全后的单词所指的物品______.14.12的平方根为______.)−2−(3−π)0=______.15.计算:√12−(−1216.如图,在△ABC中,AB=AC=10cm,DE垂直平分AB,垂足为E,交AC于D,若△DBC的周长为18cm,则BC的长为______.17.如图,在矩形内有两个相邻的正方形,面积分别为2和4,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18.如图,在△ABC中,∠BAC=30∘,且AB=AC,P是△ABC内一点,若AP+BP+CP的最小值为4√2,则BC2=______.19.求满足下列各式的未知数x的值.(1)4(x−1)2=100;(2)(x+2)3=−27.20.计算:(1)12√12−(3√13+√6÷√3);(2)(3+√2)(2−√2)+(1+√2)2.21.正数x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6−a和2a+3.(1)求a的值;(2)求9−x的立方根.22.如图1,将长为2a+3,宽为2a的矩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赵爽弦图”,得到大小两个正方形.(1)用关于a的代数式表示图2中小正方形的边长;(2)已知图2中小正方形面积为36,求大正方形的面积?23.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AB=DB,BE平分∠ABC,交AC边于点E,连接DE.(1)求证:△ABE≌△DBE;(2)若∠A=100∘,∠C=50∘,求∠AEB的度数.24.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F为直线AD上的点,连接BE,CF,且BE//CF.(1)求证:△BDE≌△CDF;(2)若AE=13,AF=7,试求DE的长.25.在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内角均为直角,△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处.(1)将△ABC平移,使得点B移到点B′的位置,画出平移后的△A′B′C′;(2)利用正方形网格画出△ABC的高AD;(3)连接BB′、CB′,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证明BB′⊥AC.26.在△ABC中,AB=20cm,BC=16cm,点D为线段AB的中点,动点P以2cm/s的速度从B点出发在射线BC上运动.(1)若∠B=60∘,求出发几秒后,△BDP为等边三角形?(2)若∠B=60∘,求出发几秒后,△BDP为直角三角形?(3)若AB=AC,点Q与点P同时出发,其中点Q以acm/s(a>0且a≠2)的速度从C点出发在线段CA上运动,当a为何值时,△BPD和△CQP全等?27.(1)如图,河道上A,B两点(看作直线上的两点)相距200米,C,D为两个菜园(看作两个点),AD⊥AB,BC⊥AB,垂足分别为A,B,AD=80米,BC=70米,现在菜农要在AB 上确定一个抽水点P,使得抽水点P到两个菜园C,D的距离和最短.请在图中作出点P,保留作图痕迹,并求出PC+PD的最小值.(2)借助上面的思考过程,请直接写出当0<x<15时,代数式√x2+9+√(15−x)2+25的最小值=______.28.如图1.等腰△ABC中,AB=AC.点D是AC上一动点,点E在BD延长线上.且AB=AE.CF= EF.(1)在图1中,证明:∠BFC=∠BAC;(2)若∠BAC=60∘,如图2.探究线段AF、BF、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若∠BAC=90∘且BD平分∠ABC,如图3.求EF的值.BD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由题意知,A选项是轴对称图形,BCD选项中的图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A.根据轴对称的概念得出结论即可.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的知识,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2.【答案】D【解析】解:3的平方根是±√3.故选:D.利用平方根定义计算即可.此题考查算术平方根,以及平方根,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3.【答案】C【解析】解:∵OG⊥AB,OF⊥AC,OG=OF,∴O在∠A的平分线上,同理O在∠B的平分线上,O在∠C的平分线上,即O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故选:C.根据OG⊥AB,OF⊥AC,OG=OF,得出O在∠A的平分线上,同理得出O也在∠B、∠C的平分线上,即可得出O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高等知识点,注意: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4.【答案】B【解析】解:A、2.5和6.5不是整数,不是勾股数,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92+402=412,是勾股数,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2不是整数,不是勾股数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22+32≠42,不是勾股数,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根据勾股数的定义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此题考查了勾股数,解答此题要用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勾股数的定义,满足a2+b2=c2.5.【答案】D【解析】解:由题意可知:1−a≥0,解得:a≤1.故选:D.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解答即可.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关知识,已知两三角形三边分别相等,可考虑SSS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证明角相等.【解答】解:做法中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SSS;证明如下:∵{OM=ON PM=PN OP=OP ,∴△ONP≌△OMP(SSS),所以∠NOP=∠MOP,故OP为∠AOB的平分线.故选A.7.【答案】A【解析】解:a2+b2+c2=ab+bc+ac,2a2+2b2+2c2=2ab+2bc+2ac,2a2+2b2+2c2−2ab−2bc−2ac=0,(a2−2ab+b2)+(a2−2ac+c2)+(b2−2bc+c2)=0,(a−b)2+(a−c)2+(b−c)2=0,a−b=0且a−c=0且b−c=0,即a=b=c,所以△BAC是等边三角形,故选:A.方程两边乘2,再移项后分组得出(a−b)2+(a−c)2+(b−c)2=0,求出a−b=0且a−c=0且b−c=0,求出a=b=c,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能正确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是解此题的关键.8.【答案】D【解析】解:把圆柱沿过B点的母线剪开,然后展开如图,A′点为点A展开后的对应点,×48=24(cm),MH=1cm,作BH⊥MN于H,BH=12A′N=1cm,∴A′H=20−1−1=18(cm),在Rt△A′BH中,A′B=√A′H2+BH2=30(cm).故选:D.先把圆柱沿过B点的母线剪开,然后展开如图,A′点为点A展开后的对应点,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到最短路线长度为A′B的长度,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B的长即可.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9.【答案】B【解析】解:①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故①说法错误;②不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有理数,如π,故②说法错误;③负数有立方根,故③说法错误;④∵17的平方根±√17,∴−√17是17的一个平方根.故④说法正确.故选:B.①根据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即可判定;②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即可判定;③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即可判定;④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即可解答.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定义和计算.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要求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并迅速做出判断.10.【答案】A【解析】解;如图,把△ADF绕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G,∴△ADF≌△ABG,∴∠ADF=∠ABG=∠ABE=90∘,∴∠ABG+∠ABE=180∘,∴G、B、E三点共线,∴DF=BG,∠DAF=∠BAG,∵∠DAB=90∘,∠EAF=45∘,∴∠DAF+∠EAB=45∘,∴∠BAG+∠EAB=45∘,∴∠EAF=∠EAG,在△EAG和△EAF中,{AG=AF∠EAG=∠EAF AE=AE,∴△EAG≌△EAF(SAS),∴GE=FE,设BE=x,∵CD=6,DF=3,∴CF=3,则GE=BG+BE=3+x,CE=6−x,∴EF=3+x,∵∠C=90∘,∴(6−x)2+32=(3+x)2,解得,x=2,∴BE的长为2.故选:A.如图,首先把△ADF旋转到△ABG,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BG,∠DAF=∠BAG,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以得到△EAG≌△EAF,再根据DF=3,AB=6和勾股定理,可以求出BE的长,本题得以解决.本题考查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1.【答案】−2【解析】解:∵四个实数−2,0,√2,3中,−2是负数,∴最小的实数是−2.故答案为:−2.根据负数都小于0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大小比较,熟知负数都小于0是解题关键.12.【答案】12.60【解析】解:有理数12.6013精确到百分位的结果为12.60.故答案为:12.60.把千分位上的数字1进行四舍五入即可.本题考查了近似数:“精确到第几位”是精确度的常用的表示形式.13.【答案】书【解析】解:补全字母,如图所示:故这个单词所指的物品是书.故答案为:书.结合题意可知,题中的四个字母均是轴对称图形,所以直线l是四个字母的对称轴;将残缺的字母关于直线对称,即可得到完整字母,通过字母组成的单词即可知道所指物品了.本题侧重考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4.【答案】±√12【解析】解:12的平方根为±√12,故答案为:±√12.由平方根的概念即可求解.本题考查平方根的概念,关键是掌握: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a的二次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15.【答案】2√3−5【解析】解:原式=2√3−4−1=2√3−5.故答案为:2√3−5.分别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然后按照实数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涉及了二次根式的化简、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等知识点,属于基础题.16.【答案】8cm【解析】解:∵△DBC的周长=BC+BD+CD=18cm,又∵DE垂直平分AB,∴AD=BD,故BC+AD+CD=18cm,∵AC=AD+DC=10cm,∴BC=18−10=8(cm).故答案为:8cm.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D=BD,再利用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形的周长计算.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7.【答案】2√2−2【解析】解:由相邻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和4,得到边长为√2和2,则阴影部分面积S=√2×(2−√2)=2√2−2,故答案为2√2−2.根据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利用算术平方根定义求出各自的边长,即可确定出阴影部分即可.此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18.【答案】32−16√3【解析】解:如图将△ABP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MG.连接PG,CM,则AB=AC=AM,MG=PB,AG=AP,∠GAP=60∘,∴△GAP是等边三角形,∴PA=PG,∴PA+PB+PC=CP+PG+GM,∴当M,G,P,C共线时,PA+PB+P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线段CM的长,∵AP+BP+CP的最小值为4√2,∴CM=4√2,∵∠BAM=60∘,∠BAC=30∘,∴∠MAC=90∘,∴AM=AC=4,作BN⊥AC于N.则BN=12AB=2,AN=2√3,CN=4−2√3,∴BC2=BN2+CN2=22+(4−2√3)2=32−16√3,故答案为:32−16√3.如图将△ABP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MG.连接PG,CM.首先证明当M,G,P,C共线时,PA+PB+P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线段CM的长,由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AC的长,进而求得BN、CN,由勾股定理求得结果.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9.【答案】解:(1)∵4(x−1)2=100,∴(x−1)2=25.∴x−1=±5.∴x=6或−4(2)∵(x+2)3=−27,∴x+2=−3.∴x=−5.【解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解决此题.(2)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决此题.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立方根,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立方根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0.【答案】解:(1)12√12−(3√13+√6÷√3)=√3−(√3+√2)=√3−√3−√2=−√2;(2)(3+√2)(2−√2)+(1+√2)2=6−3√2+2√2−2+1+2√2+2=7+√2.【解析】(1)先化简,进行乘法与除法运算,最后算加减即可;(2)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的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最后算加减即可.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答的关键是对相应的运算法则的掌握与运用.21.【答案】解:(1)∵正数x 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6−a 和2a +3,∴6−a +2a +3=0,∴a =−9;(2)∵6−a =15,2a +3=−15,∴x =(±15)2=225,∴√9−x 3=√−2163=−6∴求9−x 的立方根为−6.【解析】(1)正数的平方根互为相反数;(2)求出9−x 的值,再求立方根.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正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的理解,正数的有两个平方根,且互为相反数,这时解本题的突破口,学生要充分把握.22.【答案】解:(1)∵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12×2a =a ,较长的直角边=2a +3,∴小正方形的边长=2a +3−a =a +3;(2)小正方形的面积=(a +3)2=36,∴a =3(负值舍去),∴大正方形的面积=92+32=90.【解析】(1)观察图形,用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减去较短的直角边即可;(2)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的平方列出代数式,把a =3代入求值即可.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列代数式,代数式求值,观察图形,用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减去较短的直角边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23.【答案】(1)证明:∵BE 平分∠ABC ,∴∠ABE =∠DBE ,在△ABE 和△DBE 中,{AB =DB ∠ABE =∠DBE BE =BE ,∴△ABE≌△DBE(SAS);(2)解:∵∠A=100∘,∠C=50∘,∴∠ABC=30∘,∵BE平分∠ABC,∴∠ABE=∠DBE=12∠ABC=15∘,在△ABE中,∠AEB=180∘−∠A−∠ABE=180∘−100∘−15∘=65∘.【解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定义,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BE=∠DBE,由SAS证明△ABE≌△DBE即可;(2)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BC=30∘,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BE=∠DBE=12∠ABC=15∘,在△ABE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答案.24.【答案】(1)证明:∵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BE//CF,∴∠DBE=∠DCF,在△BDE和△CDF中,{∠DBE=∠DCF BD=CD∠BDE=∠CDF,∴△BDE≌△CDF(ASA);(2)解:∵AE=13,AF=7,∴EF=AE−AF=13−7=6,∵△BDE≌△CDF,∴DE=DF,∵DE+DF=EF=6,∴DE=3.【解析】(1)利用中点性质可得BD=CD,由平行线性质可得∠DBE=∠DCF,再由对顶角相等可得∠BDE=∠CDF,即可证得结论;(2)由题意可得EF=AE−AF=6,再由全等三角形性质可得DE=DF,即可求得答案.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较小,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关键.25.【答案】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2)如图,线段AD即为所求;(3)设AC交BB′于点J.在△ADC和△BCB′中,{AD=BC∠ADC=∠BCB′=90∘DC=CB′,∴△ADC≌△BCB′(SAS),∴∠DAC=∠CBB′,∵∠ACD+∠DAC=90∘,∴∠CBB′+∠ACB=90∘,∴∠BJC=90∘,∴BB′⊥AC.【解析】(1)利用平移变换的性质分别作出A,B,C的对应点A′,B′,C′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3)证明△ADC≌△BCB′(SAS),可得结论.本题考查作图-平移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移变换的性质,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26.【答案】解:(1)∵∠B=60∘,∴当BD=BP时,△BDP为等边三角形,∵AB=20cm,点D为线段AB的中点,∴BD=10cm,∴BP=10cm,∴动点P的运动时间为:102=5(秒),即出发5秒后,△BDP为等边三角形;(2)设运动时间为x秒,①当∠BPD=90∘时,∵∠B=60∘,∴∠BDP=30∘,∴2BP=BD=10cm,∴BP=5cm,即2x=5,∴x=2.5;②当∠BDP=90∘时,∵∠B=60∘,∴∠BPD=30∘,∴BP=2BD=20cm,即2x=20cm,∴x=10;∴当P出发2.5秒或10秒后,△BPD为直角三角形;(3)设运动时间为t秒,∵AB=AC,∴∠B=∠C,∵AB=20cm,D是AB的中点,∴BD=10cm,①当BD=QC,BP=CP时,△BDP≌△CQP,∵BC=16cm,∴BP=CP=8cm,∵BP=2t,∴t=4,∴CQ=at=4a=10,∴a=5,2②当BD=PC,BP=CQ时,△BDP≌△CPQ,∴CP=16−2t=10,∴t=3,∴BP=6,CQ=at=3a=6,∴a=2,或2时,△BPD和△CQP全等.综上所述,当a=52【解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求解即可;(2)分两种情况;①当∠BPD=90∘时,由∠B=60∘,得到∠BDP=30∘,求得2BP=BD=10,求出x=2.5;②当∠BDP=90∘时,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BPD=30∘,求出x=10;即可得到当P出发2.5秒或10秒后,△BPD为直角三角形;(3)根据全等三角形应满足的条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先求得点P 运动的时间,再求得点Q的运动速度.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27.【答案】17【解析】解:(1)作点C关于AB的对称点F,连接DF交AB于点P,连接PC,点P即为所求;作DE⊥BC交BC的延长线于E.在Rt△DEF中,∵DE=AB=200米,EF=AD+BC=80+70=150米,∴DF=√DE2+EF2=√2002+1502=250(米),∴PD+PC的最小值为250米;(2):先作出点C关于AB的对称点F,连接DF,作DE⊥BC交BC的延长线于E.使AB=15,AD=5,BC=BF=3,DF就是代数式√x2+9+√(15−x)2+25的最小值,∵DF=√DE2+EF2=√152+82=17,∴代数式√x2+9+√(15−x)2+25的最小值为17.故答案为:17.(1)作点C关于AB的对称点F,连接DF交AB于点P,连接PC,点P即为所求;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F的长,从而解答即可;(2)先作出点C关于AB的对称点F,连接DF,使AB=15,AD=5,BC=BF=3,DF就是代数式√x2+9+√(15−x)2+25的最小值,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问题,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8.【答案】(1)证明:如图1中,∵AB=AC,AB=AE,∴AC=AE,在△AFC和△AFE中,{AC=AE CF=EF AF=AF,∴△CAF≌△EAF(SSS),∴∠E=∠ACF,又∵AB=AE,∴∠E=∠ABE,∴∠ABE=∠ACF,又∵∠ADB=∠FDC,∴∠BFC=∠BAC;(2)解:结论:AF+EF=BF.理由:如图2中,在BF上取点G,使FG=FC,连接CG.∴∠BFC=60∘,∵FG=FC,∴△GFC为等边三角形,又∵AB=AC,∠BAC=60∘,∴△ABC为等边三角形,∴∠ACB=∠GCF=60∘,∴∠BCG=∠ACF,又∵BC=AC,GC=FC,∴△BGC≌△AFC(SAS),∴AF=BG,由(1)得△ACF≌△AEF.EF=CF,∵CF=GF,∴EF=GF.∵BF=BG+GF,∴BF=AF+EF;(3)如图3中,延长BA,CF交于点H.∵∠BFC=∠BAC=90∘,∴∠BFC=∠BFH=90∘,BD平分∠ABC,∴∠ABF=∠CBF,又∵BF=BF,∴△HBF≌△CBF(ASA),∴CF=HF=1CH,2又∵∠BAC=∠HAC=90∘,AB=AC,∠ABD=∠ACH,∴△ABD≌△ACH(ASA),∴BD=CH=2CF,∵CF=EF,∴EF BD =12.【解析】(1)证明△CAF≌△EAF(SSS),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结论:AF+EF=BF.如图2中,在BF上取点G,使FG=FC,连接CG.证明△BGC≌△AFC(SAS),推出AF=BG,可得结论;(3)如图3中,延长BA,CF交于点H.证明△HBF≌△CBF(ASA),△ABD≌△ACH(ASA),可得结论.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八年级上册期中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八年级上册期中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卷上,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3.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保持答题纸卷面清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2023亚运会在中国杭州举行,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0.1B.30C.12D.183.下列四个数中,无理数是()A.B.0.3227- C.5D.04.“一座姑苏城,半卷江南诗。

”2023年苏州市文旅行业势头强劲,经综合测算,国庆长假期间,我市累计接待游客1781.5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3.3%近似数1781.5万精确到A.十分位B.百位C.千位D.千分位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1,其中一边长为3,则该三角形的底为A.3或4B.5C.3或5D.36.一技术人员用刻度尺(单位:)cm测量某三角形部件的尺寸.如图所示,已知90ACB∠=︒,点D 为边AB的中点,点A、B对应的刻度为1、7,则(CD=A.3.5cm B.3cm C.4.5cm D.6cm7.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22(1)(1)()a b a b++---的结果是A.0B.2-C.2a-D.2b8.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垂足为E .ABC ∆的面积为70,16AB =,12BC =.求DE 的长为A .4B .5C .10D .28第8题第9题第10题9.如图,AC AB BD ==,90ABD ∠=︒,8BC =,则△BCD 的面积为A .8B .12C .14D .1610.如图,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一个大正方形,中间是个小正方形,这个图形是我国汉代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人们称它为“赵爽弦图”.连接四条线段得到如图2的新的图案.如果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的长直角边为9,短直角边为4,图2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那么S 的值为A .56B .60C .65D .7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1.23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12.在ABC ∆中,AB BC =,且80A ∠=︒,则B ∠大小为.13.1713.(填“>”、“<”或“=”号)14.如图,在△ABC 中,AC 的垂直平分线与AC 、BC 分别交于点E 、D ,4CE =,ABC ∆的周长是25,则△ABD 的周长为.第14题第15题第16题第6题第7题15.“江南水乡琉璃瓦,白墙墨瓦凌霄开。

初中数学: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初中数学: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3分)2023年10月,中国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亚运会,下面四幅图片代表四项体育运动,其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2.(3分)16的平方根为( )A .2B .2±C .4D .4±3.(3分)已知ABC ∆中,AB AC =,若55B ∠=︒,则A ∠的度数为( )A .50︒B .55︒C .70︒D .75︒4.(3分)如图,PD AB ⊥,PE AC ⊥,垂足分别为D 、E ,且PD PE =,则APD ∆与APE ∆全等的直接理由是( )A .SSSB .AASC .HLD .ASA5.(3分)如图,在高为3米,斜坡长为5米的楼梯台阶上铺地毯,则地毯的长度至少要( )A .5米B .6米C .7米D .8米 6.(3分)《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个问题,其意思是:现有一竖立着的木柱,在木柱上端系有绳索,绳索从木柱上端顺木柱下垂后,堆在地面的部分尚有3尺,牵着绳索退行,在离木柱根部8尺处时绳索用尽,请问:绳索有多长?若设绳索长x 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2228x x +=B .2228(3)x x +-=C .2228(3)x x +=-D .222(3)8x x +-=7.(3分)如图,在ABC ∆中,105A ∠=︒,AC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BC 于点N ,且AB BN BC +=,则B ∠的度数是( )A .45︒B .50︒C .55︒D .60︒8.(3分)如图,P 是长方形ABCD 内部的动点,4AB =,8BC =,PBC ∆的面积等于12,则点P 到B 、C 两点距离之和PB PC +的最小值为( )A .8B .9C .10D .1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9.(3分)《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共731017个字,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万.10.(3分)计算:1)= .11.(3x 的取值范围是 .12.(3分)如图所示的数轴上,点A 是线段BC 的中点,A 和B 1-,则线段BC 的长为 .13.(3分)如图所示,在ABC ∆中,90C ∠=︒,点D 为BC 边上一点,将ACD ∆沿AD 翻折得到△AC D ',若点C '在AB 边上,6AC =,8BC =,则AD 的长为 .14.(3分)若0a <时,化简|a = .15.(3分)如图,ABC ∆的面积为210cm ,BP 平分ABC ∠,AP BP ⊥,则PBC ∆的面积为 2cm .16.(3分)如图,AC 、BD 在AB 的同侧,点M 为线段AB 中点,2AC =,8BD =,8AB =,若120CMD ∠=︒,则CD 的最大值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82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6分)求下列各式的值.(1(2)18.(6分)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1)218x -=;(2)3(4)64x +=-.19.(6分)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3a +和26a -,b 的立方根是2-,求a b -的平方根.20.(6分)如图,在ACD ∆中,E 为边CD 上一点,F 为AD 的中点,过点A 作//AB CD ,交EF 的延长线于点B .(1)求证:BF EF =;(2)若6AB =,3DE CE =,求CD 的长.21.(6分)如图,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6AD =,9BC =,E 、F 分别AB 、AC 的中点.(1)求四边形AEDF 的面积;(2)若2BD DC =,求四边形AEDF 的周长.22.(6分)如图,点D 在BC 上,AC 与DE 相交于点O ,12∠=∠,AE AC =,下面三个条件:①AB AD =;②BC DE =;③E C ∠=∠.请你从①②③中选一个条件,使ABC ADE ∆≅∆.(1)你添加的条件是 (填序号);(2)添加了条件后,请证明ABC ADE ∆≅∆.23.(8分)如图,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81升,它的底面直径是高的2倍.(π取3)(1)这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为多少分米?(2)现用一根绳子绕圆柱侧面两周,绳子的两个端点分别与点A 、点B 重合,则绳子长度至少为多少分米?24.(8分)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又称为勾股弦定理、勾股定律等,由中国人商高在周朝时期最早提出,我国东汉数学家赵爽通过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构造图形,证明出勾股定理,称为赵爽弦图,其中BH b =,BC c =,CH a =.(1)请同学们根据赵爽弦图证明222a b c +=;(2)若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00,正方形EFGH 的面积为36,求a b c ++的值.25.(10分)如图,在Rt ABC ∆中,60BAC ∠=︒,请按要求用尺规作图法作图.(请在同一张图上作图,不用书写作图过程,需保留作图痕迹)(1)在边BC 上求作一点Q ,使CAQ QAB ∠=∠.(2)在边BC 上求作一点P ,使2CP PB =.26.(10分)如图1,Rt ABC ∆中,90C ∠=︒,30A ∠=︒,BC =BD 平分ABC ∠,BE AB ⊥于点B .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线段DB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E 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当点P 到达点B 时,P 、Q 同时停止运动.(1)求证:12CD AD =; (2)若BPQ ∆是直角三角形,求t 的值;(3)若BP BF =,则t 的值为 (直接写出答案,不要求书写求解过程).27.(10分)“一线三直角”是解决数学几何问题常用的一种模型,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解决和相关问题.(一)模型探究:如图1,AB BC ⊥,DC BC ⊥,点E 在BC 上,90AED ∠=︒,且AB CE =.求证:ABE ECD ∆≅∆.(二)拓展提升:如图2,已知ABC ∆,分别以AB ,A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FG 和ACDE .过点A 作AM BC ⊥于点M ,反向延长AM ,交GE 于点N .求证:GN EN =.(三)实践应用:如图3是某公园的平面示意图,三个正方形湖泊,面积分别是20.25km ,20.45km 和21km ,三个湖泊内侧水面围出一个三角形小岛,三个湖的外侧,每两个湖之间的三角形地带是草坪.求整个公园的面积.。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共 30.0 分)1.以下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9的立方根是 3B. 算术平方根等于它自己的数必定是 1C.- 2是4的平方根D. 16的算术平方根是 43.某市参加中考的学生人数约为6.01 ×104人,关于这个近似数,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精准到百分位B. 精准到十分位C. 精准到个位4. 以下四组线段中,能够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4,5,6B. ,2,C. 2,3,45.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 °,则它顶角的度数是()A. 80°或20°B. 80°C. 80°或50°6.ABC 的三个极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 ABC 的三条(到△应是△A. 角均分线B. 高C. 中线7. 若 (2a-1)2 =1-2a,则 a 的取值范围为()A. a<12B. a>12C. a≤128.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度为5, 12,则斜边上的高()A. 6B. 8C. 18139.如图,在 Rt△ABC 中,∠ACB=90 °,∠BCD =60 °,CD是斜边 AB 上的高,AD=2cm,则 AB 的长度是()D.精准到百位D.1,2,3D.20°)的交点.D.垂直均分线D.a≥ 12 D.6013A. 22cmB. 42cmC. 2cmD. 4cm10.如图,∠AOB 的均分线与 AB 的垂直均分线 CE 交于点 C,CD ⊥OB 于 D,若 OA=6,OB=8,则 BD 的长为()A. 1B. 2C. 2D. 1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 小题,共24.0 分)11. 假如 2x-1 在实数范围内存心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12.如图, OC 是∠AOB 的均分线, PD⊥DA,垂足为13.已知△ABC的三边分别为2、 x、 5,则化简 (x-3)2+(x-7)2的值为______.14.当 x=1-3 时, x2-2x+2028=______ .15.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和中线长分别是4cm,5cm,则它的面积是 ______cm2.16.如图,在等腰△ABC 中,∠A=40 °, AC 的垂直均分线 MN交AB, AC 于点 M, N.则∠MCB =______.17.如图,在△ABC 中, AC=BC=2 ,∠ACB=90 °, D 是 BC 边的中点, E 是 AB 边上一动点,则 EC+ED 的最小值是 ______.18.如图, E、 F、 G、 H 分别为矩形 ABCD 的边 AB、 BC、 CD、 DA 的中点,连结 AC 、HE、 EC、 GA、GF,已知 AG⊥GF , AC=2 3,则 AB 的长为 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 小题,共 76.0 分)19.求以下各式中 x 的值(1)( x-1)2=25(2) -8( 2-x)3=27.20.求以下各式的值(1) |2-2 |+|-1+22|(2) 3(-8)2 +(-4)2 +327(3) 239x+6x4-2x1x21.已知y=x-24+24-x-8,求3x-5y的值.22.已知5a+2的立方根是3,3a+b-1 的算术平方根是4,c 是 13 的整数部分,求 3a-b+c的平方根.23.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极点叫做格点.( 1)在图 1 中以格点为极点画一个面积为 5 的正方形;( 2)在图 2 中以格点为极点画一个三角形,使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4, 5;( 3)在图 3 中以格点为极点画一个三角形,使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5, 13.24.已知,如图,AB=AC,BD=CD,DE⊥AB于点E,DF⊥AC于点F,求证:DE=DF.25.如图, OB、 OC 为△ABC 的角均分线, EF∥BC 交 AB、AC 于 E、F,△AEF 的周长为 16,BC 长为 8,求△ABC的周长.26.如图,矩形 ABCD 中, AB=8 cm,BC =16cm 假如将该矩形沿对角线 BD 折叠,求图中暗影部分的面积.27.如图,在 Rt△ACD 中,∠ADC =90 °,AD =4,CD=2 ,点 B 在 AD 的延伸线上, BD=2,( 1)求 BC 的长;( 2)动点 P 从点 A 出发,向终点 B 运动,速度为 2 个单位 /秒,运动时间为t 秒.①当 t 为什么值时,△PDC ≌△BDC;②当 t 为什么值时,△PBC 是以 PB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28.如图,∠AOB=120 °,∠AOB 的均分线 OM 上有一点 C, OC=2,将一个直角三角板60°角的极点与 C 重合,它的两条边分别与 OA,OB(或它们的反向延伸线)订交于点 D ,E.(1)当三角板绕点 C 旋转到 CD 与 OA 垂直时(如图 1),求证: OD+OE=2.(2)当三角板绕点 C 旋转到 CD 与 OA 不垂直时:①在图 2 这类状况下,上述结论能否还建立?若建立,请赐予证明:若不建立,线段OD, OE 之间又有如何的数目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赐予证明.②在图 3 这类状况下,上述结论能否还建立?若建立,请赐予证明;若不建立,线段OD, OE 之间又有如何的数目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并赐予证明.答案和分析1.【答案】B【分析】解:A 、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应选:B.假如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相互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进行剖析即可.本题主要考察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的,是一种具有特别性质图形,被一条直线切割成的两部分沿着对称轴折叠时,相互重合.【答案】 C2.【分析】解:A 、9 的立方根为错误;,术错误;B、算平方根等于自己的数是0和 1,C、-2 是 4 的平方根,正确;D、=4,4 的算术平方根为错误,2,应选:C.利用立方根及平方根定义判断即可获得结果.本题考察了立方根,以及算术平方根,娴熟掌握各自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3.【答案】D【分析】解:6.01 ×104中,1 在百位上,则精准到了百位;应选:D.近似数精准到哪一位,应该看末位数字实质在哪一位.本题考察了科学 记数法与有效数字,关于用科学 记数法表示的数,有效数字 的 计 算方法以及与精准到哪一位是需要 识记 经 错 . 的内容, 常会出 4.【答案】 B【分析】2 2 2解:A 、4 +5 =41≠6,不能够组成直角三角形,故 A 选项错误 ;B 、2+222,能够组成直角三角形,故 B 选项正确;2 22 C 2 +3 =13≠4,不能够组成直角三角形,故 C 选项错误 ;、222D 、1 +( )=3≠3,不能够组成直角三角形,故 D 选项错误 .应选:B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需 考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 长边的平方即可.本题考察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假如三角形的三 边长 a ,b ,c 知足 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5.【答案】 A【分析】解:分两种状况议论:① 当 80°的角 为顶角时,底角为(180°-80 °)=50°;② 当 80°角为底角时,另一底角也为 80°,顶角为 20°;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 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80°或 20°;应选:A .分两种状况 议论:① 当 80°的角 为顶角时;当80°角 为底角时;简单得出结论 .本题是开放题目,考察了等腰三角形的性 质;娴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 质是解题的重点;注意分类议论,防止漏解.6.【答案】 D【分析】解:∵线段垂直均分线上随意一点,到线段两头点的距离相等,∴到△ABC 三个极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 △ABC 三条边的垂直均分 线的交点.应选:D .依据线段垂直均分 线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本题考察的是线段垂直均分线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均分线上随意一点,到线段两头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重点.7.【答案】C【分析】解:∵=|2a-1|,∴|2a-1|=1-2a,∴2a-1≤0,∴a≤ .应选:C.依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得=|2a-1|,则|2a-1|=1-2a,依据绝对值的意义获得2a-1≤0,而后解不等式即可.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查绝对值的意义.=|a|.也考了8.【答案】D【分析】解:由题意得,斜边为=13.因此斜边上的高 =12×5÷13= .应选:D.第一依据勾股定理,得:斜边= =13.再依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斜边上的高.运用了勾股定理.注意: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两条直角边的乘积除以斜边.9.【答案】B【分析】解:∵∠C=90°,CD 是斜边 AB 上的高,∴∠ACD+ ∠BCD=90°,∠B+∠BCD=90°,∴∠ACD= ∠B=30 °,∴在 Rt△ACD 中,AC=2AD=2×=2 cm,在 Rt△ABC 中,AB=2AC=2× 2 =4 cm.应选:B.先求出∠ACD= ∠B=30°,而后依据直角三角形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 AC ,再求出 AB 即可.本题考察了依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熟记性质是解题的重点,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10.【答案】A【分析】解:如图,连结 AC ,BC,作CH⊥OA 于 H.∵OC 均分∠AOB ,CH⊥OA ,CD⊥OB,∴CH=CD ,∵EC 垂直均分线段 AB ,∴CA=CB ,∵∠CHA= ∠CDB=90°,∴Rt△ACH ≌Rt△BCD (HL ),∴AH=BD ,∵OC=OC,CH=CD ,∴Rt△OCH≌Rt△OCD(HL ),∴OH=OD ,∴OA+OB=OH-AH+OB-DB=2OD=14 ,∴OD=7,∴BD=OB-OD=1 ,应选:A.如图,连结 AC ,BC,作CH⊥OA 于 H.由 Rt△ACH ≌Rt△BCD(HL ),推出 AH=BD ,由Rt△OCH≌Rt △OCD(HL ),推出OH=OD ,可得 OA+OB=OH-AH+OB-DB=2OD=14 ,推出 OD=7,由此即可解决问题;本题考察角均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均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重点是学会增添常用协助线,结构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1.【答案】x≥12【分析】解:由题意得:2x-1≥0,第9页,共 18页故答案为:x.依据二次根式存心 义的条件可得 2x-1≥0,再解不等式即可.本题主要考察了二次根式存心 义的条件,重点是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12.【答案】 2【分析】解:如图,过点 P 作 PE ⊥OB ,∵OC 是∠AOB 的均分线,点P 在 OC 上,且 PD ⊥OA ,PE ⊥OB ,∴PE=PD ,又PD=2, ∴PE=PD=2.故答案为 2.过点 P 作 PE ⊥OB ,由角均分线的性质可得 PD=PE ,从而可得出 结论 .本题考察了角均分 线的性质,要娴熟掌握角均分 线的性质,即角均分线上的点到角两 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 题的重点.13.【答案】 4【分析】解:∵2、x 、5 是三角形的三 边,∴3<x <7,∴x-3>0,x-7< 0,∴原式 =x-3+(7-x )=4. 故答案是:4.第一依据三角形的三 边的关系求得 x 的范围,而后依据二次根式的性 质进行化简.本题考察了三角形的三 边关系以及二次根式的化 简,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是重点.14.【答案】 2030【分析】解:当x=1-时,x 2-2x+2028=(x-1 2)+20272=(1--1)+20272=(-)+2027,=3+2027=2030,故答案为:2030.2 2将 x 的值代入 x -2x+2028=(x-1 )+2027,依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计算可得.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题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解的关算法例及完整平方公式.15.【答案】20【分析】解:∵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长 5cm,∴斜边 =2×5=10cm,∴面积 =×10×4=20cm2.故答案为:20.依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斜边,而后依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本题考察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熟记性质求出斜边的长度是解题的重点.16.【答案】30°【分析】解:∵AB=AC ,∠A=40°,∴∠B=∠ACB=70°,∵MN 是 AC 的垂直均分线,∴MA=MC ,∴∠MCA= ∠A=40 °,∴∠MCB= ∠ACB- ∠MCA=30°,故答案为:30°.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B=70°,依据线段的垂直均分线的性质获得 MA=MC ,求出∠MCA 的度数,计算即可.本题考察的是线段的垂直均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均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重点.17.【答案】5【分析】解:过点 C 作 CO⊥AB 于 O,延伸 CO 到 C′,使OC′=OC,连结 DC′,交AB 于 E,连结 CE,此时 DE+CE=DE+EC′=DC′的值最小.连结 BC′,由对称性可知∠C′BE=∠CBE=45°,∴∠CBC′ =90,°∴BC′⊥BC,∠BCC′=∠BC′ C=45,°∴BC=BC′ =2,∵D 是 BC 边的中点,∴BD=1,依据勾股定理可得DC′==.故答案为:.第一确立 DC′=DE+EC′=DE+CE的值最小.而后依据勾股定理计算.本题考察了线路最短的问题,确立动点 E 何地点时,使EC+ED 的值最小是关键.18.【答案】22【分析】解:如图,连结 BD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ADC= ∠DCB=90°,AC=BD=2,∵CG=DG,CF=FB,∴GF= BD=,∵AG⊥FG,∴∠AGF=90°,∴∠DAG+ ∠AGD=90°,∠AGD+ ∠CGF=90°, ∴∠DAG= ∠CGF , ∴△ADG ∽△GCF ,设 CF=BF=a ,CG=DG=b ,∴= ,∴ = ,∴b 2=2a 2,∵a >0.b >0, ∴b= a ,在 Rt △GCF 中,3a 2=3,∴a=1, ∴AB=2b=2 . 故答案为 2.如 图 连 设CF=BF=a ,CG=DG=b ,可得= ,, 接 BD .由△ADG ∽△GCF , 推出 = ,可得 b=a ,在 Rt △GCF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 ,即可解决问题;本题考察三角形中位 线定理、矩形的性质、相像三角形的判断和性 质、勾股定理等知 识,解题的重点是灵巧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19.【答案】 解:( 1)( x-1) =25 ,( 2) -8( 2-x )3=27,解得: x=312【分析】(1)运用直接开平方求解即可;(2)方程两边直接开立方即可获得方程的解.本题主要考察了平方根、立方根的定 义,此顶用直接开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 类型有:x 2 2 2( ≥0); (, 同号且 ≠0);() ( ≥0);()=a aax =b a bax+a =b ba x+b2=c (a ,c 同号且 a ≠0).法例:要把方程化为 “左平方,右常数,先把系数化 为 1,再开平方取正 负,分开求得方程解 ”.20.【答案】解:(1)|2-2 |+|-1+22|=2- 2+22-1=2+1;( 2) 3(-8)2 +(-4)2 +327=4+4+3=11 ;(3) 239x+6x4-2x1x=2 x+3x-2xxx=3 x.【分析】(1)直接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化简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立方根和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得出答案;(3)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从而化简得出答案.本题主要考察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重点.21.【答案】解:∵y=x-24+24-x-8,∴x-24=24- x=0,∴x=24,y=0-8=-8 ,∴ 3x-5y=324+40=4 .【分析】先依据二次根式存心义的条件求出 x、y 的值,而后计算求解即可.本题考察了二次根式存心义的条件,解答本题的重点在于先求出 x,y 的值,而后辈入求解即可.22.的立方根是3, 3a+b-1 的算术平方根是4,【答案】解:∵5a+2∴5a+2=27 ,3a+b-1=16,∴a=5, b=2,∵c 是 13 的整数部分,∴c=3,∴3a-b+c=16 ,3a-b+c 的平方根是±4.【分析】利用立方根的意义、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无理数的估量方法,求出 a、b、c 的值,代入代数式求出值后,进一步求得平方根即可.本题考察立方根的意义、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无理数的估量方法、平方根的意义、代数式求值等知识点,读懂题意,掌握解答次序,正确计算即可.23.【答案】解:如下图:【分析】(1)由正方形的面积为 5,可知:正方形的变长为,1×2的长方形方格的对角线长是,从而作出头积为5的正方形;(2)依据勾股定理可知:以3,4,5 为三边所组成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故以3 和 4 为两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即可;(3)依据1×2 的对角线为,3×2 的对角线为,可作出变长为 2,,的三角形.本题主要考察勾股定理在作图中的应用.24.【答案】证明:如图,连结AD ,ABD ACD中, AB=ACBD=CDAD=AD ,在△和△∴△ABD≌△ACD( SSS),∴∠BAD=∠CAD ,又∵DE ⊥AB, DF ⊥AC,∴DE =DF .【分析】连结 AD ,利用“边边边”证明△ABD 和△ACD 全等,而后依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AD= ∠CAD ,再依据角均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证明即可.本题考察了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角均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娴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方法并作协助线结构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重点.25.【答案】解:∵OB均分∠ABC,∴∠ABO=∠CBO,∴∠CBO=∠EBO ,∴∠ABO=∠EOB,∴BE=OE,同理可得, CF =OF ,∵△AEF 的周长为16,∴AE+OE+OF +AF =AE +BE+CF+AF=AB+AC=16,∵BC=8 ,∴△ABC 的周长 =16+8=24 .【分析】依据角均分线的定义可得∠ABO= ∠CBO,依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CBO=∠EOB,从而获得∠ABO= ∠EOB,依据等角平等边可得 BE=OE,同理可证 CF=OF,而后求出△AEF 的周长 =AB+AC ,最后依据三角形的周长的定义解答.本题考察了等腰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均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并求出△AEF 的周长=AB+AC 是解题的重点,也是本题的难点.26.【答案】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8cm,BC=AD =16cm, AD ∥BC ,∠A=90 °,∴∠EDB=∠CBD .∵折叠∴△CBD≌△C′BD,∴∠EBD=∠CBD ,∴∠EBD=∠EDB ,∴BE=DE .设 DE 为 x,则 AE =16-x, BE=x,由勾股定理,得AB 2+AE2=BE 2.∴64+( 16-DE)2=DE 2.∴DE =102∴图中暗影部分的面积=12×DE×AB =40( cm )依据轴对称的性质及矩形的性质就能够得出 BE=DE ,由勾股定理就能够得出DE 的值,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能够求出结论.本题考察了轴对称的性质的运用,矩形的性质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解答时运用轴对称的性质求解是关键.27.【答案】解:(1)∵∠ADC =90°,CD=2,BD=2,∴BC=CD2+BD2=22;(2)①∵△PDC ≌△BDC,∴PD =BD =2,即 4-2t=2 ,解得 t=1(秒);②当 P与点 D重合时,∵AD =4,∴t=2 秒;当 BP=BC 时,∵BC=2 2,∴BP=(AD +BD )-2t=2 2,即(2+4)-2t=22 ,解得t=(3-2)秒.故当t=2 秒或t=(3-2)秒时,△PBC 是以PB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分析】(1)直接依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 BC 的长;(2)① 因为△PDC≌△BDC ,故PD=BD,由此即可得出结论;②当 P 与点 D 重合或 BP=BC 时△PBC 是以 PB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由此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察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必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重点.28.【答案】(1)证明:如图1中,∵OM是∠AOB的角均分线,∴∠AOC=∠BOC =12 ∠AOB=60 °.∵CD ⊥OA,∴∠ODC=90 °.∴∠OCD=30 °.∴∠OCE=∠DCE -∠OCD=30 °.在 Rt△OCD 中, OD=12 OC,同理: OE=12OC.∴OD +OE=OC=2.( 2)①(1)中结论仍旧建立,原因:如图 2,过点 C 作 CF⊥OA 于 F, CG⊥OB 于 G,∴∠OFC=∠OGC =90 °.∵∠AOB=120 °,∴∠FCG=60 °.同( 1)的方法得, OF =12 OC,OG=12OC.∴OF +OG=OC.∵CF ⊥OA,CG⊥OB,且点 C 是∠AOB 的均分线 OM 上一点,∴CF=CG.∵∠DCE=60 °,∠FCG =60 °,∴∠DCF =∠ECG .∴△CFD ≌△CGE( ASA),∴DF =EG.∴OF =OD -DF =OD -EG, OG=OE+EG.∴OF +OG=OD-EG+OE+EG=OD+OE.∴OD +OE=OC=2.②( 1)中结论不建立,结论为:OE-OD =OC.原因:过点 C 作 CF ⊥OA 于 F, CG⊥OB 于 G,∴∠OFC=∠OGC =90 °,∵∠AOB=120 °,∴∠FCG=60 °.同( 1)的方法得, OF =12 OC,OG=12OC,∴OF +OG=OC.∵CF ⊥OA,CG⊥OB,且点 C 是∠AOB 的均分线O M 上一点,∴CF=CG.∵∠DCE=60 °,∠FCG =60 °,∴∠DCF =∠ECG .∴△CFD ≌△CGE( ASA).∴DF =EG.∴OF =DF -OD =EG-OD , OG=OE-EG.∴OF +OG=EG-OD +OE-EG=OE-OD.∴OE -OD=OC=2.【分析】(1)依照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获得 OD= OC,OE=OC,即可得出 OE+OD=OC 解决问题;(2)过点 C 作 CF⊥OA 于 F,CG⊥OB 于 G,同(1)的方法得,OF+OG=OC.再根据△CFD≌△CGE,即可得出 DF=EG,从而获得 OD+OE=OC=2;(3)过点 C 作 CF⊥OA 于 F,CG⊥OB 于 G,同(1)的方法得,OF+OG=OC.再根据△CFD≌△CGE,即可得出 DF=EG,从而获得线段 OD、OE 与 OC 之间的数目关系.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察了角均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的综合运用,正确作出协助线,结构全等三角形是解本题的重点,属于中考压轴题.。

江苏省苏州市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A.0.7米8.如图,三角形纸片到AED,连接BE交则BD的长为()A.213B.2二、填空题9.若式子5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10.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11.比较大小:65中,∠13.如图,在ABC点到直线AB的距离是14.若y334x x=-+-+,则15.《九章算术》中有一道“引葭赴岸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三、计算题17.计算下列各题:(1)()(236275-+-(2)()()3232+-+18.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1)29250x -=;(2)()331240x ++=.四、作图题19.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 、、C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五、解答题六、问答题21.如图,ABC 中,5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AC 于E ,D .(1)若BCD △的周长为8,求BC 的长;(2)若38A ∠=︒,求DBC ∠的度数.七、应用题2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又到了放风筝的最佳时节.某校八年级某班的小明和小亮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①测得水平距离BD 的长为15米;②根据手中剩余线的长度计算出风筝线BC 的长为25米;③牵线放风筝的小明的身高为1.7米.(1)求风筝的垂直高度CE ;(2)如果小明想要风筝沿CD 方向下降12米,则他应该往回收线多少米?八、问答题九、证明题2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90BCD BAD∠=∠=︒,E,F分别是对角线BD,AC的中点.(1)请判断线段EF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BD=,试求线段EF的长度.(2)若30∠=︒,8cmADC十、问答题(1)当3t =时,AD =;(2)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AD (3)当点D 在边CA 上运动时,若27.我们规定: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图1,在ABC 中,AO 是BC 可记为AB ◎2=AC AO BO -(1)在图1中,若=90BAC ∠︒,=16AB ,=12AC ,AO 是BC 边上的中线,OC ◎OA =;(2)如图2,在ABC 中,==8AB AC ,=120BAC ∠︒,求AB ◎AC 、BA (3)如图3,在ABC 中,=AB AC ,AO 是BC 边上的中线,点N 在AO 上,已知,AB ◎23AC =,BN ◎BA =13,求ABC 的面积。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学生练习答题须知: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原班级均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清楚。

2.客观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写,主观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不得用铅笔、红笔或圆珠笔答题,不能用涂改液、修正带,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每道题右侧的方框为评分区,考生不得将答案写在该区域,也不得污损该区域。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中国“二十四节气”已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下面四幅作品分别代表“立春”、“芒种”、“白露”、“大雪”,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2.给出下列实数:227,,,,4.21⋅⋅,3π,0.1,—0.…,其中无理数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合并的是()A B .C D 4.如图,在△ABC 中,∠ACB=90°,CD ⊥AB ,垂足为D .若AC =6,BC =8,则CD 的长为()A .2.4B .2.5C .4.8D .55.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任意一个涂黑,使得整个图形(包括网格)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涂法共有()A .4种B .5种C .6种D .7种6.在△ABC中以下条件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个条件①:∠A=∠C-∠B;条件②:三角形三边a,b,c的比3:4:5;条件③:∠A:∠B:∠C=3:1:5;条件④:a=5、b=12、c=13.2=a2-c2条件⑤:三角形三边a,b,c满足bA.2B.3C.4D.57.如图,已知BP是∠ABC的平分线,AP⊥BP,若S△ABC=10cm2,则△ABC 的面积等于()A.20cm2B.30cm2C.25cm2D.不能确定8.如图,在△ABC中,∠BAC=60°,∠BAC的平分线AD与边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D,D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DF⊥AC于点F,现有下列结论:①DE=DF;②DE+DF=AD;③DM平分∠ADF;④AB+AC=2AE;其中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1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x 成立的条件是.9231081的平方根是.1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cm,其中一边长为4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cm.12.如图,DE是△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点D,DE交AC于点E,且AC=9,△BEC的周长为14,则BC的长为.13.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F 在线段AD 上,AF =1,点E 在线段CD 上,连接EF ,此时∠AFB=∠EFB ,则DE 的长度为.14.《勾股》中记载了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开门去阃(kǔn )一尺不合2寸,问门广几何?”意思是:如图推开两扇门(AD 和BC ),门边沿D ,C 两点到门槛AB 的距高是1尺(1尺=10寸),两扇门的间隙CD 为2寸,则门槛AB 长为寸.15.如图,在△ABC 中,∠A =32°,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12AC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相交于点M 、N ,直线MN 与AC 相交于点E ,过点C作CD ⊥AB ,垂足为点D ,CD 与BE 相交于点F ,若BD =CE ,则∠BFC 的度数为.第15题第16题16.如图,在△ABC 中,∠BAC =90°,∠B =60°,AB =4,若D 是BC 边上的动点,则2AD +DC 的最小值是.三、解答题(共68分)17.计算(3分):0(21)--11()3-8-2(2)-18.求下列各式中的x 的值:(每小题3分,共6分)(1)5x 2-10=0(2)3(x -4)3=-37519.(6分)已知5a +2的立方根是3,3a +b -1的算术平方根是4,c 13整数部分.(1)求a,b,c的值;(2)求3a-b+c的平方根.20.(6分)如图,网格中的△ABC与△DEF为轴对称图形.(1)利用网格线作出△ABC与△DEF的对称轴l;(2)结合所画图形,在直线l上画出点P,使PA+PC最小;(3)如果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请直接写出∆ABC的面积=.21.(4分)图1、图2是两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1中画出△ABC(点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使△ABC为直角三角形,并且面积为4;(画一个即可)(2)在图2中画出△ABC(点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使△ABC为钝角三角形,并且面积为4.(画一个即可)22.(6分)如图,公路上A、B两点相距50km,C、D为两村庄,DA⊥AB于A,CB⊥AB于B,已知DA=30km,CB=20km,现在要在公路AB上建一个土特产品市场E,使得C、D两村庄到市场E的距离相等,则市场E应建在距A多少千米处?并判断此时△DEC的形状,请说明理由.23.(6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5,AD=AC=12∠BAD=∠BCD=90︒.M、N分别是对角线BD,AC的中点(1)请判断MN和A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2)求线段MN的长.24.(8分)定义:用一条直线分割一个三角形,如果能分割出等腰三角形,那么就称这条直线为该三角形的一条等腰分割线.如图,Rt△ABC中,∠ACB=90︒.(1)如图(1),若O为AB的中点,则直线OC△ABC的等腰分割线.(填“是”或“不是”)(2)如图(2)已知△ABC的一条等腰分割线BP交边AC于点P,且PB=P A,若∠A=40°,请求出∠PBC的度数.(3)如图(3),若AC=4,BC=3,点M是边AB上的一点,如果直线CM是△ABC的等腰分割线,这样的点M共有个.25.(9分)如图,在等边△ABC中,AB=AC=BC=10厘米,DC=4厘米.如果点M以2厘米秒的速度运动.(1)如果点M在线段CB上由点C向点B运动,点N在线段BA上由B点向A点运动.它们同时出发,若点N的运动速度与点M的运动速度相等.①经过3秒后,△BMN和△CDM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当两点的运动时间为多少时,△BMN是一个直角三角形?(2)若点N的运动速度与点M的运动速度不相等,点N从点B出发,点M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C同时出发,都顺时针沿△ABC三边运动,经过25秒点M与点N第一次相遇,则点N的运动速度是厘米秒.直接写出答案26.(14分)如图(1),Rt△ABC中,∠ACB=90°,AC=6,BC=8,点D在BC边上,将△ABD沿直线AD翻折,点B的对应点B ,恰好落在AC延长线上,连B,D.(1)求CD的长;(2)如图(2),点E在线段AD上,连BE,EB ,,BB,,当△EB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①求证:点E在∠ACB的平分线上;②求点E到AC边的距离.(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C 往点C运动,连PE,过点E作EP的垂线,交直线AC于点Q,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AEQ是等腰三角形?。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8八上·沈河期末) 如图,象棋盘上,若“将”位于点(1,﹣1),“车”位于点(﹣3,﹣1),则“马”位于点()A . (3,2)B . (2,3)C . (4,2)D . (2,4)2. (2分)下列长度的3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 . 1,2,3B . 2,3,4C . 6,6,12D . 5,6,123. (2分)(2017·惠山模拟) 直线l:y=mx﹣m+1(m为常数,且m≠0)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若△AOB (O是原点)的面积恰为2,则符合要求的直线l有()A . 1条B . 2条C . 3条D . 4条4. (2分)如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共有()A .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5. (2分)(2018·钦州模拟) 下列四个函数图象中,当x<0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A .B .C .D .6. (2分) (2019八下·灯塔期中) 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B=30°,AD=2,则AB的长是()A . 2B . 4C . 8D . 167. (2分) (2019七上·东阳期末) 若单项式与单项式是同类项,那么这两个单项式的和是()A .B .C .D .8. (2分)能将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是()A . 三角形的中线B . 三角形的高线C .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D . 以上都不对9.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原命题是真命题,则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B . 原命题是真命题,则它的逆命题不是命题C . 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D . 只有真命题才有逆命题10. (2分) (2017八上·鞍山期末) 一艘轮船在同一航线上往返于甲、乙两地.轮船先从甲地顺水航行到乙地,在乙地停留一段时间后,又从乙地逆水航行返回到甲地.设轮船从甲地出发后所用时间为(h),航行的路程为s(km),则s与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 .B .C .D .二、填空题 (共5题;共5分)11. (1分)(2017·长乐模拟) 函数y= 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2. (1分)(2018·抚顺) 将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摆放,量得∠1+∠2+∠3+∠4=220°,则∠5=________13. (1分)请写出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使它的解集为x>2,那么这个不等式可以是________ (未知数的系数不能为1).14. (1分)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则的面积是________.15. (1分) (2019七下·普陀期中) 如图,与∠B互为内错角的角是________三、解答题 (共8题;共82分)16. (10分)已知关于x的一次函数y=(-2m+1)x+2m2+m-3.(1)若一次函数为正比例函数,且图象经过第一、第三象限,求m的值;(2)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求m的值.17. (10分)(2019·白云模拟) 如图,直线与直线在同一直角坐标中交于点.(1)直接写出方程组的解是________.(2)请判断三条直线,是否经过同一个点,请说明理由.18. (10分) (2017七下·郯城期中)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6,7)、(﹣3,0)、(0,3).(1)画出△ABC,并求△ABC的面积;在△ABC中,点C经过平移后的对应点为C′(5,4),将△ABC作同样的平移得到△A′B′C′,画出平移后的△A′B′C′,并写出点A′,B′的坐标;(2)P(﹣3,m)为△ABC中一点,将点P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得到点Q(n,﹣3),则m=________,n=________.19. (5分)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a和b,且满足|a﹣1|+(2a+3b﹣11)2=0,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20. (10分) (2017七下·简阳期中) 如图,已知直线AB∥CD,∠A=∠C=100°,E、F在CD上,且满足∠DBF=∠ABD,BE平分∠CBF.(1)直线AD与BC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2)求∠DBE的度数.(3)若把AD左右平行移动,在平行移动AD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BEC=∠ADB?若存在,求出此时∠ADB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 (11分)(2017·汉阳模拟) 如图所示是鼎龙高速路口开往宁都方向的某汽车行驶的路程s(km)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图,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汽车在前6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千米/小时,汽车在兴国服务区停了多长时间?________分钟;(2)当10≤t≤20时,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3)规定:高速公路时速超过120千米/小时为超速行驶,试判断当10≤t≤20时,该汽车是否超速,说明理由.22. (15分)(2018·扬州模拟) 同时点燃甲乙两根蜡烛,蜡烛燃烧剩下的长度y(cm)与燃烧时间x(min)的关系如图所示.(1)求点P的坐标,并说明其实际意义;(2)求点燃多长时间,甲蜡烛剩下长度是乙蜡烛剩下长度的1.1倍.23. (11分)我市某养殖场计划购买甲、乙两种鱼苗共700尾,甲种鱼苗每尾3元,乙种鱼苗每尾5元,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种鱼苗的成活率分别为85%和90%(1)若购买这两种鱼苗共用去2500元,则甲、乙两种鱼苗各购买多少尾?(2)若要使这批鱼苗的总成活率不低于88%,则甲种鱼苗至多购买多少尾?(3)设甲种鱼苗购买m尾,购买鱼苗的费用为w元,列出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填空题 (共5题;共5分)11-1、12-1、13-1、14-1、15-1、三、解答题 (共8题;共82分)16-1、16-2、17-1、17-2、18-1、18-2、19-1、20-1、20-2、20-3、21-1、21-2、21-3、22-1、22-2、23-1、23-2、23-3、第11 页共1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誉为全国第三大露天碑林的“浯溪碑林”,摩崖上铭刻着500多方古今名家碑文,其中悬针篆文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下面四个悬针篆文文字明显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2.四个数0,1,2,12中,无理数的是()A. 2B. 1C. 12D. 03.代数式x−4中x的取值范围是()A. x>4B. x≠4C. x≤4D. x≥44.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9=±3B. x2=xC. 39=3D. 3(−x)3=−x5.下列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23B. 3C. 42D. 86.下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全等的是()A. 甲和乙B. 乙和丙C. 甲和丙D. 只有丙7.下列给出的三条线段的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1、2、3B. 2、3、4C. 5、7、9D. 5、12、138.如图,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是1,点B对应的数是2,BC⊥AB,垂足为B,且BC=1,以A为圆心,AC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D,则点D表示的数为()A. 1.4B. 2C. 2+1D. 2.49.若实数m、n满足等式|m-2|+n−4=0,且m、n恰好是等腰△ABC的两条边的边长,则△ABC的周长是()A. 12B. 10C. 8D. 610.如图,∠AOB=45°,点P是∠AOB内的定点,且OP=1,若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异于点O的动点,则△PMN周长的最小值是()A. 2C. 2D. 1.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1.计算:25的平方根是______.1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为______.13.比较大小:-2______-3,5______2.14.计算:10÷2的结果是______.15.化简:2a33的结果是______.16.如图,等腰△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DBC=15°,则∠A的度数是______度.17.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BC=32,AB=40,且BD:DC=5:3.则△ADB的面积为______.18.已知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若CD=3,AD=1,AB=2AC,则BC的长为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0分)19.计算:(1)(−3)2+3−8+|3−2|(2)45−25×5020.解方程:(1)(x+1)2=3(2)8x3+125=021.阅读材料:黑白双雄、纵横江湖;双剑合璧、天下无敌.这是武侠小说中的常见描述,其意是指两个人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威力无比.在二次根式中也有这种相辅相成的“对子”.如:(2+3)(2−3)=1,(5+2)(5−2)=3,它们的积不含根号,我们说这两个二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有理化因式,于是,二次根式除法可以这样理解:如:13=1×33×3=33,2+32−3=(2+3)(2+3)(2+3)(2−3)=7+43.像这样,通过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式子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或把根号中的分母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解决问题:(1)4-7的有理化因式可以是______,323分母有理化得______.(2)计算:①已知x=3+13−1,y=3−13+1,求x2+y2的值;②11+2+12+3+13+4+…+11999+2000.四、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0分)22.如图,EF=BC,DF=AC,DA=EB.求证:∠F=∠C.23.《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在“勾股”章中记载了一道“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者高几何?”翻译成数学问题是:如图所示,△ABC中,∠ACB=90°,AC+AB=10,BC=3,求AC的长.24.如图是由16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图,现已将其中的两个涂黑.请你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在下图中再涂黑三个空白的小正方形,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25.如图,E、F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AC上的点,且BE=AF,CE、BF交于点P.(1)求证:CE=BF;(2)求∠BPC的度数.26.如图,AD为△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1)若AB=AC=8,△ABC面积为24,求DE的长;(2)连接EF,试判断AD与EF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M、N分别是AC、BD的中点.(1)猜一猜,MN与B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果∠BCD=45°,BD=2,求MN的长.28.如图,在△ABC中,AB=4,BC=5,AC=3,动点P从点C出发,沿着CB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到达点B时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BC上的高;(2)当t为何值时,△ACP为等腰三角形?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D、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2.【答案】A【解析】解:0,1,是有理数,是无理数,故选:A.分别根据无理数、有理数的定义即可判定选择项.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如π,,0.8080080008…(每两个8之间依次多1个0)等形式.3.【答案】D【解析】解:由题意,得x-4≥0,解得x≥4,故选:D.根据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得答案.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意义和性质.概念:式子(a≥0)叫二次根式.性质:4.【答案】D【解析】解:A.=3,此选项错误;B.=|x|,此选项错误;C.=3,此选项错误;D.,此选项正确;故选:D.根据算术平方根定义、性质及立方根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得.本题主要考查立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算术平方根定义、性质及立方根的定义.5.【答案】B【解析】解:A、,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故本选项错误;B、,符合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C、,分母中含有被开方数,故本选项错误;D、含有能开尽方的数,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被开方数不含有能开的尽方的因式或因数,被开方数不含有分数),判断即可.本题考查了对最简二次根式的理解,能熟练地运用定义进行判断是解此题的关键.6.【答案】B【解析】解:乙和△ABC全等;理由如下:在△ABC和图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所以乙和△ABC全等;在△ABC和图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AS,所以丙和△ABC全等;故选:B.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得出乙和丙与△ABC全等,甲与△ABC不全等.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7.【答案】D【解析】解:A、因为12+22≠32,所以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B、因为22+32≠42,所以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C、因为52+72≠92,所以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D、因为52+122=132,所以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D.三角形三边满足两个较小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大边的平方,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关键知道两个较小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大边的平方,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8.【答案】C【解析】解:在Rt△ABC中,AB=2-1=1,BC=1,由勾股定理得,AC==,则点D表示的数为+1.故选:C.根据题意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即可得到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的关系,正确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是解题的关键,要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9.【答案】B【解析】解得m=2,n=4,当m=2作腰时,三边为2,2,4,不符合三边关系定理;当n=4作腰时,三边为2,4,4,符合三边关系定理,周长为:2+4+4=10.故选:B.由已知等式,结合非负数的性质求m、n的值,再根据m、n分别作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分类求解.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关键是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m、n的值,再根据m或n作为腰,分类求解.10.【答案】A【解析】解:如图,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OC、OD、PM、PN.∵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C,关于OB的对称点为D,∴PM=CM,OP=OC,∠COA=∠POA;∵点P关于OB的对称点为D,∴PN=DN,OP=OD,∠DOB=∠POB,∴OC=OD=OP=1,∠COD=∠COA+∠POA+∠POB+∠DOB=2∠POA+2∠POB=2∠AOB=90°,∴△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PMN的周长的最小值=PM+MN+PN=CM+MN+DN≥CD=,故选:A.设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C,关于OB的对称点为D,当点M、N在线段CD 上时,△PMN的周长最小,再依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PMN周长的最小值.此题主要考查最短路线问题,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凡是涉及最短距离的问题,一般要结合轴对称变换来解决,多数情况要作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11.【答案】±5【解析】解:∵(±5)2=25∴25的平方根±5.故答案为:±5.根据平方根的定义,结合(±5)2=25即可得出答案.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知识,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注意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12.【答案】80°【解析】解:∵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180°-50°×2=80°,∴顶角为80°.故填80°.本题给出了一个底角为50°,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另一底角的大小,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可求顶角的大小.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等边对等角.找出角之间的关系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角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答案】>>【解析】解:因为|-|>,所以->-.∵2=,而4<5,∴>2.故答案为:>,>.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的方法进行比较;先把2化成带根号的形式,再根据实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大小的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4.【答案】5【解析】解:÷=.故答案为:.直接利用二次根式除法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除法,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5.【答案】a6a3【解析】解:==.故答案为:.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16.【答案】50【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由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可得AD=BD,即可证得∠ABD=∠A,又由等腰△ABC中,AB=AC,可得∠ABC=,继而可得:-∠A=15°,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DM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D=∠A,∵等腰△ABC中,AB=AC,∴∠ABC=∠C=,∴∠DBC=∠ABC-∠ABD=-∠A=15°,解得:∠A=50°.故答案为:50.17.【答案】240【解析】解:作DE⊥AB于E,如图,∵∠C=90°,AD平分∠BAC,∴DE=DC,∵BC=32,BD:DC=5:3,∴CD=×32=12,∴DE=12,∴△ADB的面积=AB•DE=×40×12=240.故答案为:240.作DE⊥AB于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DC,再由BC=32,BD:DC=5:3,CD=×32=12,则DE=12,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18.【答案】23或27【解析】解:分两种情况:①当△ABC是锐角三角形,如图1,∵CD⊥AB,∴∠CDA=90°,∵CD=,AD=1,∴AC=2,∵AB=2AC,∴AB=4,∴BD=4-1=3,∴BC===2;②当△ABC是钝角三角形,如图2,同理得:AC=2,AB=4,∴BC===2;综上所述,BC的长为2或2.故答案为:2或2.分两种情况:①当△ABC是锐角三角形,如图1,②当△ABC是钝角三角形,如图2,分别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C和BC即可.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勾股定理的应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常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线段的长,要熟练掌握.19.【答案】解:(1)原式=3-2+2-3=3-3;(2)原式=35-20=35-25=5.【解析】(1)首先分别计算开平方、开立方、绝对值,然后再计算加减即可;(2)先算乘法,后化简二次根式,再进行减法运算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关键是掌握计算顺序.20.【答案】解:(1)∵(x+1)2=3,∴x+1=±3,则x=-1±3,∴x1=-1+3,x2=-1-3;(2)∵8x3+125=0,∴8x3=-125,∴x3=-1258,则x=-52.【解析】(1)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开方即可得;(2)利用立方根的定义求解可得.本题主要考查立方根与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定义.21.【答案】4+732【解析】解:(1)4-的有理化因式可以是4+,==,故答案为:4+,;(2)①当x====2+,y====2-时,x2+y2=(x+y)2-2xy=(2++2-)2-2×(2+)×(2-)=16-2×1=14.②原式=-1+-+-+…+-=-1.(1)找出各式的分母有理化因式即可;(2)①将x与y分母有理化后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②原式各项分母有理化,合并即可得到结果.此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正确选择两个二次根式,使它们的积符合平方差公式是解答问题的关键.22.【答案】证明:∵DA=BE,∴DE=AB,在△ABC和△DEF中,AB=DEAC=DFBC=EF,∴△ABC≌△DEF(SSS),∴∠C=∠F.【解析】欲证明∠F=∠C,只要证明△ABC≌△DEF(SSS)即可;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属于中考基础题目.23.【答案】解:设AC=x,∵AC+AB=10,∴AB=10-x.∵在Rt△ABC中,∠ACB=90°,∴AC2+BC2=AB2,即x2+32=(10-x)2.解得:x=4.55,即AC=4.55.【解析】设AC=x,可知AB=10-x,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24.【答案】解:如图所示【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知,正方形的轴对称图形,是四边的垂直平分线,所以可以先找到正方形的对称轴,再在对称图形中找到相同的部分就是轴对称图形.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请注意,要画轴对称图形要先找到对称轴.25.【答案】(1)证明: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C=AB,∠A=∠EBC=60°,∴在△BCE与△ABF中,BC=AB∠A=∠EBCBE=AF,∴△BCE≌△ABF(SAS),∴CE=BF;(2)解:∵由(1)知△BCE≌△ABF,∴∠BCE=∠ABF,∴∠PBC+∠PCB=∠PBC+∠ABF=∠ABC=60°,即∠PBC+∠PCB=60°,∴∠BPC=180°-60°=120°.即:∠BPC=120°.【解析】(1)欲证明CE=BF,只需证得△BCE≌△ABF;(2)利用(1)中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E=∠ABF,则由图示知∠PBC+∠PCB=∠PBC+∠ABF=∠ABC=60°,即∠PBC+∠PCB=60°,所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PC=120°.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26.【答案】(1)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E=DF,∴S△ABC=S△ADB+S△ACD,∴12•AB•DE+12•AC•DF=24,∴DE=4816=3.(2)结论:AD垂直平分EF.理由:∵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E=DF,在Rt△ADE和Rt△ADF中,DE=DFAD=AD,∴Rt△ADE≌Rt△ADF(HL),∴AE=AF,又DE=DF,∴AD垂直平分EF(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一定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解析】(1)利用面积法求解即可解决问题;(2)先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出DE=DF;再证△AED≌△AFD,易证AD垂直平分EF.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7.【答案】解:(1)猜想MN⊥BD.证明:连接BM,DM,∵∠ABC=90°,AM=MC,∴BM=12AC,同理DM=12AC,∴BM=DM,∵BN=ND,∴MN⊥BD(2)∵AM=BM,∴∠BMC=∠MAB+∠ABM=2∠BAM,同理∠CMD=2∠CAD,∴∠BMD=2∠BCD=90°,∵BM=MD,∴△BM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分),∴MN=12BD=1.【解析】(1)在直角△ABC中,中线BM=AC;在直角△ADC中,DM=;在△BMD 中,N是中点,所以,根据这些条件很容易推出MN⊥BD;(2)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补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和,根据三角形的这一性质,求得∠BMD=2∠BAD=90°,所以MN=.本题综合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在一个三角形中,只要有两个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28.【答案】解:(1)∵32+42=52,∴△ABC是直角三角形,设BC上的高为x,则12×AB×AC=12×BC×x,∴12×3×4=12×5x,解得:x=2.4,故BC边上高为2.4;(2)①当AP=AC时,过A作AD⊥BC,则CD=DP,∵cos C=ACBC=35,∴CD=AC cosC=3×35=95,∴CP=2CD=185,∵P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t=185;②当AC=CP′时,∵AC=3,∴CP′=3,∴t=3;③当AP″=CP″时,过P″作P″E⊥AC,∵AC=3,AP″=CP″,∴EC=1.5,∵CP″=ECcosC=1.535=2.5,则t=2.5.综上所述:t=185s或3s或2.5s.【解析】(1)直接利用勾股定的逆定理得出△ABC是直角三角形,进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得出答案;(2)分别利用①当AP=AC时,②当AC=CP′时,③当AP″=CP″时,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定理以及逆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正确利用分类讨论求解是解题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