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最新精品导学案教师版
必修5《谈中国诗》导学案(教师版)
撩人(liáo)槛外(jiàn)深挚(zhì)
叫嚣(xiāo)纯粹(cuì)咻(xiū)
二、请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全然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样进展特点及其规律。
必修5《谈中国诗》导学案(教师版)
学生用时:80分钟共4页2020年3月21日
编写:李宁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3、体会比较法的妙用,学习使用这种方法。
4、观赏本文生动、形象的论述语言。
【预习案】
【知识链接】
1、作家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一辈子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篇》《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闻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C.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确实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谈中国诗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谈中国诗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本节要点】1.把握文章大意,概括文章内容。
2.探究文章幽默风趣的风格。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给文中的下列字注音笼统()精髓()梵文()轻鸢()蹙颦()撩人()慨叹()饶恕()叫嚣()2.依据拼音写汉字一cù()而就逻ji()单bó()hǎ()巴狗遥思远chàng()shùo()见不xiān()不liǎo()liǎo()之3.解释下面成语。
(1)一蹴(cù)而至:一下子就达到某种程度。
(2)轻鸢(yuān)剪掠:像轻快的老鹰拂过天空。
文中指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3)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
穷,终点。
(4)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
咽,吞咽。
(5)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反馈矫正】1.lónɡsuǐfànyuāncùpínliáokǎishùxiāo2.蹴辑薄哈怅数鲜了了3.解释下面成语。
(1)一蹴(cù)而至:一下子就达到某种程度。
(2)轻鸢(yuān)剪掠:像轻快的老鹰拂过天空。
文中指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3)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
穷,终点。
(4)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
咽,吞咽。
(5)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课堂探讨☆要点一:探究文章大意。
【探究活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老师释疑】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留意抓住关键句,关键句有:“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渐渐腐化”“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中国诗富于示意性”“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争论明确】从诗歌的进展来看,中国诗是早熟的;从诗歌的形式来看,中国诗篇幅短小;从诗歌的技巧来看,中国诗富于示意;从诗歌的语言来看,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平和;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谈中国诗》教师导学案
《谈中国诗》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
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品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
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
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中国文人从遥远的《楚辞》时代走来,经历了建安时代的苍凉,经历了盛唐的繁华,留下了许多的诗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诗,能说说让你时时挂在嘴边的诗歌吗?那么中国诗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笼统lónɡ精髓suǐ羡妒骨髓.(suǐ)譬.如(pì)轻鸢.(yuān)颦蹙..(pín cù)凑泊.(bó)槛.外(jiàn)深挚.(zhì)梵文fàn 撩人liáo 慨kǎi叹饶恕shù叫嚣xiāo回肠荡气: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吞言咽理: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尖刻斩截:文中指尖锐深刻干脆利落。
诗心:文中指诗歌表达的内容,跟“诗体”(诗歌的艺术形式)相对。
二、钱钟书简介:长江作业本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1.作者论诗的立场是什么?比较文学2、中西诗有什么异同点?3.作者“谈中国诗”,归纳了中国诗的哪些特点?⑴没有史诗(早熟)诗的发展⑵简短诗的篇幅⑶富于暗示诗的韵味⑷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诗的风格⑸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诗的内容4.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得出了什么结论?中国诗和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
《谈”中国诗“》导学案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围城》1《谈中国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2.理清思路,准确筛选文章信息3.认识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能力4.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5.品析文章中精妙的比喻,体会钱钟书先生的幽默与睿智。
学习重点1.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作者介绍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年秋归国,先后在各大名校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著作有: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长篇小说: 《围城》学术著作 : 《宋诗选注》《谈艺录》等《围城》已有多国译本。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2、写作背景本文原稿为英文,是钱钟书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
他毕生致力于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为此,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3、字音、词义lǒng()统精suǐ() hǎ()巴狗叫xiāo() shuó()见不xiān()轻yuān()剪掠颦cù()峨眉遥思远chàng()一cù()而就4、补充注释: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围城》 2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
谈中国诗(语文版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语文版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组刘玮静预习设计:学生预习指导:【设计说明:这一部分需要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既为课堂做准备又锻炼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
】1、自己画出生词并掌握,了解作者钱钟书。
(结合基础训练)2、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
3、自学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二节修辞中的比喻部分及《语文基础知识手册》185页比喻修辞知识。
【设计说明:比喻修辞是学生常见常用的修辞格,学生对它的了解比较多而且较为简单,完全可以由学生在课下自学解决,而把它的考查和应用作为课堂的重点。
教师准备:【设计说明:备学生】通过检查作业了解学生总结、掌握生词及作者的情况以便课上查漏补缺、重点强调。
课堂教学设计:探究内容:了解中国诗的特点。
【设计说明: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比喻的考查和应用。
【设计说明:学以致用,锻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重点:比喻的考查和应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简介:一、补充、强调基础知识。
【设计说明:积累基础知识;紧扣试题类型和高考考查点。
】注音:樱桃核轻鸢剪掠组词:萃粹瘁淬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如果不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你的语言能力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判断标点使用是否正确: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二、导入课文。
从两个角度探究把握这篇文章。
从内容方面:在了解谈中国诗一般印象的写作立场的前提下,让学生迅速浏览课文概括出中国诗的特点。
【设计说明:训练学生快速提取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答案:(1)中国诗是早熟的。
先有抒情诗,再有戏剧史,没有史诗。
(2)篇幅短小。
(3)富于暗示性。
(4)笔力清淡,词气安和。
(5)内容上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了解钱先生是否赞成把是个分为中国诗和外国诗,依据。
形式方面:一篇优秀的文章仅有深刻的思想见解是不够的,要文质兼备。
学生举例说明本文在形式上的特色。
谈中国诗导学案(教师版)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四、根据以上分析理清本文思路。
(一)、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
(1)(二)、阐述中国诗的特点1、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2)2、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3—7)(三)、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8)【探究·展示】一、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来说理,试举例说明。
1、对比论证:(中外对比)2、例证。
(征古今引中外)1)、(第1段)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已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英一次)2)、(第2段)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
(法一次)3)、(第2段)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印一次)二、本文可以看出学者文化随笔的哪些特点?(1)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
(2)居高临下,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
(3)讲道理、发议论,幽默风趣。
三、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示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
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说说他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方法点拨:注意抓本体、喻体,弄清比喻义,说出他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理解: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
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
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谈中国诗导学案
1.这段文字中“早熟”和“早衰”分别指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作者举“梵文的《百喻经》”一例,意在说明什么?
3.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段文字,完成4~6题。
4.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意。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诗》导学案
学科版本
语文
学案大主题
文艺随笔
学时总数
2
学案编号
16021011
年级备课组
高二
首编教师
覃兆品
学案题目
《谈中国诗》
审核组长
黄亮汪晓军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3、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问题导学与
问题探究
一、文学常识《谈中国诗》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默存,江苏无锡人。著名学者、文学家。代表作长篇小说__________,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学术著作__________,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5.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是富于暗示。作者为什么要“换个说法”?有什么好处?
6.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对爱伦•坡“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的评价?
自主小结
找出你喜欢的比喻句,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二、自读课文要求:1、给各段标上序号
2、边读边画出文中生字词,读完后查字典词典
解决3、找出各段关键性语句,归纳大意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5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谈中国诗》导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5编号:励志语言: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普里尼课题:谈中国诗时数(第周第 2 课时)班级: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核人:审批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合作互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互动与展示1、课文第1段中,“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一句是什么意思?2、从文中找出作者幽默和睿智的比喻句,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学生准确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学习难点本文主要是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
自主研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标与导入导入:(略)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品味文章的语言方法一: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
方法二:教师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让学生品析。
自学与诊断(2010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定林①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必修五《谈中国诗》导学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作业】
“一堂课的结束,恰恰是真正学习领会的开始。”请同学们通过你熟悉的诗进一步体会中国诗的特征。
《谈中国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知中国诗的特征,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圈点勾画,合作探究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歌无穷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
熟知中国诗的特征
【学习方法】
圈点勾画,合作探究等
【预习导航】见《与名师对话》-要点导学
【讨论归纳】
钱钟书先生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用最凝练的语言分析了中国诗的特征。
请同学们结合相关词句小组讨论,从发展、篇幅、意蕴、风格、内容等方面归纳
中国诗的特征。(语言精练到四五个字以内)
发展
篇幅
中国诗意蕴
风格
内容
【质疑问难】
中国诗的这些特征,大家觉得最难理解的是哪一个?
【合作探究】
在本文及你所知道的诗词中寻找富于暗示的诗句,小组讨论赏析一两句或一两首。
【拓展提升】
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抒情有节制,温和委婉,含蓄内敛,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往往是尺幅千里的浓缩。而西洋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常常是一泻万里的铺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0《谈中国诗》导学案1(教师版)
《谈中国诗》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2、品味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重点难点】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品味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课前预习】1.注音一蹴(cù)而就梵(fàn)文轻鸢(yuān)剪掠精髓(suǐ)数(shuò)见不鲜颦蹙(píncù)吞声咽(yàn)理2、识记成语(1)一蹴而至:蹴:踏;至:达到。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2)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
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
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3)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4)轻鸢剪掠:鸢,指一种鹰科鸟类。
鸢飞时飘浮空中,慢慢拍翅,然后翅向后成一角度而滑翔,与风筝飞行姿态类似。
愿意是指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
比喻简短轻灵!(5)回肠荡气:回:回转;荡:动摇。
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
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6)凌风出尘:指品行高洁,超出一般人(7)拔木转石:拔下大树,转动巨石。
形容力气极大。
(8)空中楼阁:本来是指“海市蜃楼”。
现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或虚构的事物。
【问题探究】1、浏览全文,从文中划出关键句,理清文章结构(1)关键句:第一段: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第二段: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第三段:关键词:简短第四-五段: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
第六段: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七段: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第八段: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2)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重点高中高二语文《谈中国诗》导学案教师版
《谈中国诗》导学案年级:高二编写:文斌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日期:2011 年9 月【学习目标】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
2.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
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美育渗透目标:1.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2.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法指导】课前预习、讨论交流、质疑对抗、小结归纳、反思感悟【重难点预测】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关于中国诗歌(一)诗歌的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二)诗歌的分类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旧体诗)两大部分。
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 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谈中国诗》导学案.doc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二、能力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体会我国古诗词优美的意蕴,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一、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二、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教学难点】一、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二、本文主要是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预习案】一、感知文本(%1)诵读课文注意四个方面1、作者怎样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今中外的资料?旨在说明什么问题?3、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比喻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4、注意品位含义深刻的句子(%1)感知过程1、作家作品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 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其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
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解放前岀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2、识记成语(1)一蹴而至:蹴:踏;至:达到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2)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 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3)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4)轻莺剪掠:莺,指一种鹰科鸟类莺飞I]寸飘浮空中,慢慢拍翅,然后翅向后成一角度而滑翔,与风筝飞行姿态类似愿意是指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比喻简短轻灵!(5)冋肠荡气:冋:冋转;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6)凌风出尘:指品行高洁,超出一般人(7)拔木转石:拔下大树,转动巨石形容力气极大预习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咅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羡妒(xian)嫉恨(j I)会稽(hui )精髓(sul )B.颦蹙(cu)内疚(jiu)皮夹(jia)深挚(zhi)C.无垠(ying)熬夜(do)瞭望(lido)混沌(dun)D.桃核(hai)侈谈(she)尽快(jin)睿智(ru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叫嚣冋长荡气数见不鲜B・混沌聊以慰籍斩钉截铁C・亵渎卧薪尝胆必恭必敬D.寡陋惊天动地义愤填贋学习内容一、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钱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论中国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2、快速阅读文章第2…6自然段,抓住关键句,概括与外国诗相比中国诗歌的特征有哪些?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第4・5自然段:第6自然段:3、课文最后一小节是否多余?二、合作探究:钱钟书先生在末段作岀了“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 '中国的'成分”这样的结论,何以见得?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教案 人教版 教案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
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
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
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
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作者简介出示投影: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
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
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
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人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导学案2
编号:励志语言: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普里尼课题:谈中国诗时数(第周第 2 课时)班级: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核人:审批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合作互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互动与展示1、课文第1段中,“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一句是什么意思?2、从文中找出作者幽默和睿智的比喻句,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学生准确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学习难点本文主要是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
自主研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标与导入导入:(略)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品味文章的语言方法一: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
方法二:教师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让学生品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诗》导学案年级:高二编写:文斌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日期:2011年9月【学习目标】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b5E2RGbCAP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
2.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
p1EanqFDPw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美育渗透目标:1.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2.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DXDiTa9E3d【学法指导】课前预习、讨论交流、质疑对抗、小结归纳、反思感悟【重难点预测】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一一关于中国诗歌(一)诗歌的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RTCrpUDGiT(二)诗歌的分类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旧体诗)两大部分。
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5PCzVD7HxA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 “行” “引” “曲” “吟” “弄” 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jLBHrnAILg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XHAQX74J0X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LDAYtRyKfE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三)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和文学运动1.山水田园诗派。
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
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Zzz6ZB2Ltk 2.边塞诗派。
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
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
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dvzfvkwMIl4.婉约派。
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rqyn14ZNXI 5.新乐府运动。
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EmxvxOtOco二、作者简介:钱钟书( 1910-1998),原名仰先,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其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SixE2yXPq5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
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
6ewMyirQFL《围城》中的经典语句: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据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识一下闻名世界的学贯东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
可见钱老先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荣誉,他被称为“文化大家”。
kavU42VRUs【学习过程】一、导入课文我们学过《咬文嚼字》和《说木叶》,都或多或少和中国诗歌有所关联。
《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推敲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
《说木叶》则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歌中的传统意象的内涵。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y6v3ALoS89 想一想:假如我是中国教授钱钟书,你们是美国人,我给各位讲中国诗,大家最想知道什么?二、基础过关:解释词语(A)1、一蹴而至:2、轻鸢剪掠:3、凌风出尘:4、吞言咽理:三、导引自学(B)1、各位美国人”的疑问正是钱先生要给大家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这篇讲演稿的主要内容。
请各位自读课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话语。
(方法指引:带有中国诗”字眼的句子是关键句。
)M2ub6vSTnP四、合作探究(C)(一)细读课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1、诗史外国:中国:2、篇幅外国:中国:3、韵味外国:中国:4、风格外国:中国:5、内容(二)概括:(钱钟书先生从五个角度阐述了中国诗与外国诗的不同)(C)从诗歌的发展来看,中国诗 _ 从诗歌的形式来看,中国诗 _ 从诗歌的技巧来看,中国诗 _从诗歌的语言来看,中国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中国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品味语言本文的说理,充满了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
且这种幽默风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诨,而是具有高雅的品味,旁征博引,充满机智,充分体现了钱钟书语言的幽默特色。
OYujCfmUCw《围城》小说的开头讲一位鲍小姐,穿得很少,人家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局部真理”请大家想想,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有句名言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穿得很少,几乎是赤裸裸的,所以叫她真理,但她并没有完全赤裸裸,所以叫她为局部的真理”可见,钱钟书的幽默是透着学者的智慧的幽默。
eUts8ZQVRd请找出你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
(注意句不离篇)(D)示例:五、归纳小结钱钟书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
并在保证论述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
真不愧为文化大家” SQsAEJkW5T把本文所引用的中国古代诗人的诗句摘出,与篇名、作者、朝代一一对应,并熟记。
六、当堂检测(名师导学)七、学习反思1、学完本课,我有哪些收获?2、这堂课我还有哪些内容没有弄懂?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些问题?3、你还希望老师哪些地方做些改进?示例: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理解:用西方的科学地心引力”来写中国诗发展的特点,突出中国诗发展的早熟”与灵动。
用印度经典故事来写中国人的聪明。
GMslasNXkA2•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理解: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所从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来比喻中国诗人创作的诗歌之精练简短。
用生活中的看东西要看得远些、把眉眼颦蹙来比喻中国诗的精练微妙更是逼真,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
TlrRGchYzg3•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
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理解:压得腰弯背断”是一种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这里用来比喻思想内容上的厚重”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读者更好的理解。
7EqZcWLZNX4•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狂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理解:形象地进行中外诗歌风格的比较。
说外国一些诗人的风格是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十分形象而准确。
以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比喻中国诗歌中的豪放狂歌,既新”且准”妙趣横生中凸显出总体上笔力清淡,词气安和”的特点。
lzq7IGfO2E5.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
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而增添了甜蜜。
”理解:结尾引用的这两处比喻,有情有理,点破了比较文学与研究者的关系。
切合听众实际,拉近与出门在外的美国士兵的距离,显得温馨亲切。
zvpgeqJ1hk6•贵国爱伦坡(Poe)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理解:这里作者的用意在于衬托中国诗的超出想象的短小精练,而不是嘲笑爱伦坡的目光短浅。
太可惜了”给人以遗憾的感觉。
这样说,也注意到了听者的心理反映,让听者有亲切感。
NrpoJac3v1参考答案:例如,为了说明中国诗的发展的超常性,作者用中国画的发展作了相应的类喻,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勺作风”;然后联系印度的《百喻经》一语道破天机。
1nowfTG4KI为了说明中国的诗歌之短,作者借用了一西方的短语轻鸢剪掠”轻巧自在,凭人去遐想。
钱氏作比喻,重文采亦重哲理一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