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完整资料).doc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精品文档)_共8页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精品文档)_共8页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的题目训练来达到目的,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

新课改以来,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术”。

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却是小学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研修背景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

一、研究主题与目标:(一)研究主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二)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学习,培养良好的书写和计算习惯,激发学生计算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和笔算等能力。

2、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探索出适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3、在计算过程中,不仅注重方法的多样化,还能根据实际情形优化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研究内容: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4大块: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学生练习、学校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2、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研究。

主要利用课堂教学,寻找能够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数学学习质量和后续的数学学习。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不高、计算方法掌握不牢固、计算错误率较高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理论体系,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2、实践意义(1)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进教师的计算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探索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计算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和计算能力。

2、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4、提高教师的计算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1、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及原因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作业、测试等进行分析,总结出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如粗心大意、算理不清、算法不熟等,并深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

2、适合小学生的计算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1)情境教学法在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游戏教学法在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对比教学法在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研究(1)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2)如何培养学生仔细书写的习惯。

(3)如何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

4、计算教学与数学思维培养的关系研究探讨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生活应用
计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应 用广泛,如购物、理财等 ,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 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独立 思考、及时检查等良好的计算 习惯。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多元 化教学方式对提高小学生数学 计算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实践证明,定期的数学竞赛和 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对 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具有 重要影响。
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和建议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小学数学教育 的重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
1. 前测
在实验开始前,对两组学生进行数学 计算能力测试,记录成绩作为前测数 据。
2. 实验教学
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数 学计算能力提升训练,包括针对性练 习、有效教学方法等。
3. 后测
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再次进行 数学计算能力测试,记录成绩作为后 测数据。
4. 数据收集
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前测和后 测成绩数据,以及实验过程中的相关 记录。
辅导孩子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
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
01
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02
运用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效果。
注重反馈和调整
03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及时调整辅导计划和教学方法,确保
辅导效果。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 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研究课题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区别于过去的全新的学习方式;而从课程的角度来说,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学习领域,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本文讨论的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过程的学习方式。

现就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并试提出相关对策。

一、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存在的问题首先,课题不具有可研究性。

课题的选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的课题,比如说“吨”的理解、统计等;二是来自于数学知识内部结构的课题,比如说图形的面积巧算、四则运算等。

有些人误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搞发明创造,评价研究性学习的标准就是学生研究报告的多少,这是不正确的。

许多研究性课题可以是本学科内部知识结构的,同样具有研究的价值。

心理学认为,知识可分为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性的知识。

它只是对事情的一种描述,不具动态性,因此往往不具有可研究性。

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具有动态性的知识,它往往关注“怎么做”,因此,具有可研究性。

例如,在学生学会计算圆柱体体积之后,就可以让学生探究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式,并且,适当提供给学生测量工具,让学生在具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有一个理性的提高。

而对一些静态的概念或规律,就不具探究必要了。

其次,课题缺乏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目标是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选择研究性课题时应注重课题的时代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内容新颖,能够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在四年级《三角形的认知》教学中,教师选择实验操作的方式,运用多变的教具和学习,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中形成乐于研究、主动思考的情感和氛围。

(二)研究性学习形式存在的问题首先,把数学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

教育研究课题设计方案(优秀)

教育研究课题设计方案(优秀)

教育研究课题设计方案(优秀)一、研究背景小学数学中笔算是重头戏。

笔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但我在计算教学中发现笔算正确率低是许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个明显问题,所以及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矫正计算错误,提高笔算正确率,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二、概念界定三、研究目标探索一种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教学方法与措施,使其可以广泛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并使小学生数学笔算正确率得到提高。

四、研究方法1、文献法收集整理,沿袭国内外有关理论和经验,去伪存真,实事求是,在此基础上改造,提升,突破,创新。

2、教育经验总结法有目的的整理教育工作的。

经验,针对选择的研究课题和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出一些经验规律。

3、访谈法通过采访一线工作的数学教师,共同探讨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措施。

4、实验法对提炼的经验、规律,共同探讨出的有效措施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验。

五、成果体现研究报告六、研究步骤(1)、20xx年7月-8月,先期准备阶段:理论学习(2)、20xx年9月-10月,课题申报阶段:递交课题申请书,制定实施方案。

(3)、20xx年11月1号-11月15号,全面实施阶段:开展课题的研究。

(4)、20xx年11月15号-11月22号,总结提高阶段:总结经验,交流成果。

(5)、20xx年11月22号-11月25号,结题验收阶段:整理各类资料,申请课题验收。

一、课题提出《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课题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的子课题。

在“十一五”发展期间,小数组进行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和“小学数学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推进有效教与学”研究活动。

在研究过程中,共收集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约三百个,教学经验约三百五十篇,形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集》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经验集,《无锡市小学数学学科有效课堂教与学规范条例》和《无锡市小学数学学科有效课堂教与学评价细则》(修订稿)。

《小学中年级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设计研究》设计研究方案说明

《小学中年级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设计研究》设计研究方案说明

《小学中年级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研究》研究方案单位:军马河二小领题人:余真真一、课题名称:小学中年级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一)当前小学生简便运算的意识与能力的现状从事小学四、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在我们学校几次考试测试中,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令人担忧,而中高年级在计算中问题比较大的就是简便计算,大部分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非常差。

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原因有以下几点:(1)部分学生依赖计算器,不愿动脑思考,动手计算,这样自然而然的就降低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2)学生的简算意识薄弱,常常是为了简算而简算,只注重了简算的形式而并没有理解简算的实质。

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使用简算,学生就不会自主的想到要使用简算完成。

(3)学生的简算能力不够强,运算定律不能合理、灵活的运用,有时甚至乱用定律。

(4)部分学生乱用定律,尤其是在脱式计算中穿插着简便计算时,学生就容易上当受骗。

(5)审题不清,抄错、算错、马虎、粗心大意。

基于以上几种原因,再加上人教版教材是从四年级开始系统的学习运算定律的,我们就提出了“小学中年级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个课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简便运算的意识与能力的必要性1、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指出:“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运算速度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简便运算思路灵活性的学习,正确理解简便运算的涵义,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思维空间得到更好的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基本的理念与简算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和理解运算定律,能正确、灵活的使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基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简便运算是小学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好了简便运算,不仅能够提高计算速度,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所以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都比较重视简便运算,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简便运算的意识和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电子版(全)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电子版(全)

目录第一章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3)第—节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进行设计 (3)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 (4)第三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5)第四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评价 (8)第二章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 (10)第一节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概说 (10)第二节我国数学教学目标设置的简要回顾 (11)第三节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解读 (11)第四节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与基本步骤 (12)第五节评判数学教学目标设置的原则 (14)第三章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20)第一节小学的数学教材 (20)第二节教材分析的基本思路 (22)第三节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23)第四章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30)第一节影响教学策略选择的因素 (30)第二节教学策略的基本类型 (36)第三节教学方案的形成 (39)第五章“数与代数案例与分析 (44)第一节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44)第二节数的认识 (45)第三节数的运算 (54)第四节常见的量 (68)第五节式与方程 (71)第六节探索规律 (76)第六章“图形与几何”案例与分析 (78)第一节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78)第二节图形的认识 (80)第三节测量 (93)第四节图形与变换 (102)第五节图形与位置 (106)第七章“统计与概率”案例与分析 (109)第一节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109)第二节数据统计 (111)第三节不确定现象的可能性 (119)第八章“综合与实践”案例与分析 (123)第一节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123)第二节实践活动 (127)第三节综合应用 (134)第九章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 (142)第一节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概说 (142)第二节小学教师的数学基本功 (144)第三节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 (149)第四节小学数学说课 (152)第一章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课堂是教师的人生舞台,教师人生的成败可谓成亦课堂、败亦课堂.课堂能够铸就教师成功人生的精彩和辉煌,也会给失败者留下不可弥补的终生遗憾.把课上好,是每一位教师心灵深处的企盼和毕生不懈的追求.本章主要介绍小学数学然学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习的基本要求(1)了解小学数学学设计的意义、基本要素;(2)了解主要的袒学设计理论;(3)了解教学9计的主要特征,并能初步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进行评价.第—节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进行设计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设计得是否得当,显示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修养以及教学责任心.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过程需要精心设计.以下我们先看几个案例.案例1—1 一节研究课的准备过程一次研究课后,听者询问上课教师是如何筹备这节课的.教师简单叙述了筹备过程:先是搜寻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然后根据经验(包括对学生的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可以收集到的教学资源作了适当的整合和改动,接着就构思、制作课件和学具.一切忙完后,进入试讲阶段.一共试讲了三次,每次都根据试讲效果进行了调整.听者追问这位教师是什么时间确立教学目标的,这位教师不好意思地说道:教学目标是在教案其他部分都完成后,最后参考教师用书补上去的.听者接着追问:如果没有教学目标,您所设计的这些活动和课件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这位教师陷入沉思之中.案例1—2 一节师生都累的课“终于下课了.”这是一位教师上完“观察物体”这一课后的感觉.整节课学生都在忙忙碌碌地观察着、活动着,每走一步,教师都小心翼翼地引着、领着,生怕学生走弯路,耽误时间.结果一节课上了50分钟,其中的每一个活动似乎都没有满意地完成,所有人都在赶时间,总之一个字——累.“为什么?每一步不都是带着学生扎扎实实地走过来的吗?”这位教师心里充满了疑问.要想解决这个困惑,最好是问问学生.于是,她找了几个学生进行了访谈.学生的话使她茅塞顿开:“老师,其实有时候我们不用看就知道水杯是什么样子了,您还让我们看了说、说了看,我都觉得没意思了”.“有时候我都不知道您让我们看什么,所以随便蒙一个答案吧.”这位教师在反思:学生的观察能力到底多强?连这个都不清楚,怎么能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呢?案例1—3 为什么“我”的语言这么苍白学生们在利用工具讨论同一个圆内半径之间、直径之间、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生1:我量出直径是6厘米,半径是3厘米.所以同一圆内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师:还有吗?生2:(边说边演示)我是折出来的,也能得到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师:还有吗?生3:画圆的过程启发了我.画圆时,圆规的张口总是这么大,所以所有的半径当然相等了。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题研究资料讲解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题研究资料讲解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

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

“必要”一词清晰地体现了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一方面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来看,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

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去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外地学生占三分之二左右,客观反思我校的数学教学,尤其是计算教学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口算能力比较薄弱、计算基础不够扎实、计算法则混淆不清、计算能力参差不齐。

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计算越发暴露出问题。

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且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了不利因素。

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课标精神,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我校提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计算: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

计算教学:是指教师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有效地运用策略及方法、帮助学生剖析算理、引导建构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计算练习,最终形成自我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活动和过程。

策略:根据学习目标对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思考、精心策划和有效调控的技能。

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与方法。

三、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题研究计划一、研究目的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为考试而教、学,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强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发现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加以解决。

3.便于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正是适应了小学生这一心理发展要求,使他们一直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

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不断得到强化。

二、活动要求:1.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

2.开展数学小课题的策略研究。

数学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增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研究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3.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研究。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4.获得更多内容和形式的研究案例,开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资源。

三、预期达到的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3.初步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四、活动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

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课题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课题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课题篇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

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理论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

2.心理学理论依据。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

“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

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完整资料).doc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十堰市东风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1、国外活动课程的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系统的提出并实践了以“做中学”为核心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他主张“教育及生活”、“教育及生长”、“教育及经验的不断改组”。

他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目的、中心,教育的作用就是传递、交流和发展经验,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去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为经验是做出来的。

这在当时影响很大,在美国历时五十多年,全世界也议论纷纷效仿。

当代,心理学和哲学为活动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揭示了活动在儿童认识发展总的根本作用,他认为,人对客观的认识是从客观的活动开始的,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儿童思维的发展完全是儿童一系列不同水平活动内化的结果。

以原苏联维果茨基为代表的教育心理学家将马列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到教学理论中,把人的发展基础建立在主体对客体活动上,认为人的发展是在他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

欧美各国纷纷提出:“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

2、国内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变革1992年根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计划中规定必须有活动课程的精神,许多小学开展了数学活动课程和数学课外小组活动,同年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的有关论述有:“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当地实际出发,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编成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或做一些简单的统计,逐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摘要:本文旨在提出一种针对小学生的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方案旨在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小课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学科。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大多是被动接收知识,缺乏实践运用的机会。

因此,开展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方法1. 设计有趣和有挑战性的小课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2.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解决问题,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3. 进行小组协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4. 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四、实施步骤1. 选定小课题:从学科知识点中选择一个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小课题,例如:购物换算、时间计算等;2. 设计探究活动: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解决小课题;3. 学生探究: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采集数据、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4. 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适时的指导与辅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5. 小组展示:学生小组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和解决方案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和评价。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我们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2. 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增加,学习效果得到提升;3.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六、总结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最新)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最新)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一、课题的提出1、人的发展的需要。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

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

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相互依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是冲突就会逐步减弱,有时就消失了。

“合作学习”是锻炼小学生“与他人一起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2、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可见,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3、课堂教学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学习形式的单一化,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

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它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科研工作相对落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有落实新课标,组织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如何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一直困扰着全体数学老师。

二、课题界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着重从实践层面研究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有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合作学习就是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

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篇一」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研究一、内容分析: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

可以说,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1、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

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

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二、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

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

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

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1、概念、法则理解不清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

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校本研修方案黄堡镇逸夫小学杜艳丽《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校本研修方案黄堡镇逸夫小学杜艳丽一、校本研修的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

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

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个表现突出的问题,我校学生特别是中高段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但通过我们的长期观察,情况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个校本研修内容。

二、校本研修研究的理论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的运算要求: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能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探知和理解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进行一些简单运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

综上所述,每一个目标要求都没有离开“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

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

2.心理学理论依据。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

“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

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三、研究的必要性
1、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的作用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计算充分体现出其基础性和工具性。

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对学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
计算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效的计算教学,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它对于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迫切需要。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技巧以及学生计算训练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激发学生在计算上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计算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养学生专心、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特别是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注重计算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计算课堂,在创造性的开发学习资源、设计情境及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一种比较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要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调适契合,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2、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学空间、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内容,努力形成“大数学”、“大课堂”的格局。

把学生学习的视野、活动的空间引向广阔的大千世界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境界。

3、发展性原则: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用发展的战略眼光对待课题研究,注重学生数学活动中的理解、体验、表达、实践、评价等,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平等性原则:研究者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都有潜质有待开发,都是值得尊重和关怀的,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5、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发现和理解算理,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并能运用新学的计算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

六、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中情境教学资源的开发
(1)、在课堂中该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具体活动情境和学习资料
(2)、在数学计算课中如何把教学内容和情境有机结合起来
2.小学数学计算课中的方法多样化教学
(1)、怎样给足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理解算理、研究算法
(2)、怎样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算理进行数学计算,找到多样化的算法
(3)、怎样引导学生去比较、验证,发现最优化的方法
3.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1)创设情境,提取信息(2)提出问题,尝试列式
(3)组内交流,探究算法(4)组间交流,理解算法
(5)归纳小结,明晰算法(6)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4.加强学生计算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

探究怎样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笔算、估算能力,并达到一定的速度。

5.计算教学中有效练习的设计。

七、研究措施
1.对小学数学计算课上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1)总结在计算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对在计算课堂中实施“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估测。

2.小学数学计算课上教学资源的开发
(1)、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场景资源的开发。

A、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

B、创设有趣的活动情景。

C、创设积极的游戏情景。

D、创设有趣的故事情景。

E、创设良好的探究情景。

(2)、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资料
A、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资料。

B、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学习资料。

C、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的资料。

3、在实施计算教学后的学生调查和案例分析
对实验学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计算状况进行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

4、计算教学在课堂实施后的反思与总结
结合课题研究,在计算课上实施“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的研究。

教学后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进行反思和总结,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边提高。

八、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各种途经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关注国内外计算教学的历史成果和最新动态。

2、调查研究法。

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当地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进行归因分析。

3、个案研究法。

根据老师在计算教学中的某一个教学设计、某一个课例、某一个教学片段或学生的学习状况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4、经验总结法。

对收集、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出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九、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
建立课题组,收集有关文献资料、报刊杂志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资料,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在计算课堂中实施“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估测。

2、第二阶段(2014年6月——2015年1月)
课题组教师按照实验方案进行课题研究。

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备课、上课、并探索“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

在实施阶段边实践,边教研,边总结,及时整理研究数据和资料,写出教学心得及相关论
文、案例。

组内成员经常交流研究情况,优化研究过程。

3、第三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课题总结阶段,汇总资料,认真总结研究情况,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十、成果形式
阶段性成果:实验报告、优质课、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阶段小结等。

终结性成果:结题报告、专题研究文集
十一、课题组成员:王丽娟徐双春陈雪梅张淑兰刘书艳张书平王玉宏
栾育悦滕文翠洪丽坤
铁岭市西丰县鸿志小学《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课题组 2014-3-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