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粤教版化学九上《水的组成》word学案
粤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4.2 水的组成 教案
![粤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4.2 水的组成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d34e615022aaea988f0f25.png)
(等压下,气体的分子数比等于气体的体积比)
[动画]:水分子分解,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讨论]:通过动画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结论]:1、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讲解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水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B.水由氢元和氧元素组成
C.水由氢和氧构成
D.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甲醛(CH2O)是家庭装修后造成室内污染的主要有害气体。下面关于甲醛组成和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醛由碳和水两种物质组成
B.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教学难点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用品
水电解器、直流电源;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教学过程:
[引入]:穿插水的用途图片:孕育和维系生命;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发电;运输等,放一烧杯水给学生看。学生总结水的物理性质。
[板书]:4.2 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沸点100度,凝固点0度
2、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图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回顾与反思
二、水的构成
[引入]:让学生由水的化学式猜测水的组成
[演示实验]:电解水(为增加导电性,水中加入10%的氢氧化钠或硫酸溶液)
[现象]:正极汇集的气体体积为负极汇集气体体积的一半
[讨论]:两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检验]: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是氧气
4.2水的组成学案-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4.2水的组成学案-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369747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a.png)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第二节水的组成学习目标:1. 了解水的物理性质,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2.通过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观察,初步学会对物质组成的分析方法3.通过对水的组成的认识,知道物质组成的研究是通过实验得出的,不是凭空想象的,养成尊重科学的情感并认识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同步诊断一、基础训练题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叫不简单!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B.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水C.电解水能生成H2和O2,二者体积比为2:1D.生活中接触的纯水多,水溶液少答案:C点拨:元素是宏观量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可以说一种两种但不能说一个两个。
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人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
自然界水与土地、大气长时间接触,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
曾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保障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水是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于水B.通过电解水试验,可知水是有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D.用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净化水,效果最好的是过滤法答案:A3.用右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
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答案:D4.(生活实际题)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喝纯净水,市售纯净水中有一些是蒸馏水,有关这类纯净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纯天然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用催化剂可将它转变为汽油C.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D.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答案:C点拨:水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水不可能变成汽油,因为其中所含元素种类不同,纯净水中不含任何矿物质,因此长期饮用对人体无益。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2水的组成 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2水的组成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887aaf27284b73f3425076.png)
《4.2 水的组成》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教学理念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成教学设计.doc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成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757ad68367ec102de2bd89d8.png)
九年级化学(粤教版)教案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
《§4.2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电解水实验了解水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2)通过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正一反探究水的组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节 的纯度,那如
【 何检验呢?我
氢 们看到了现在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气 收集了一试管
燃 氢气,用拇指
烧 堵住试管口,
实 移到酒精灯附
验 近,移开拇
】 指,听爆鸣声
的强弱。听到
了吗?
如果很尖锐,
则说明氢气不
纯净,其实所
有可燃性气体
如果不纯净,
点燃都会发生
爆炸。
现在我们来点
燃氢气,你们
边
实
验
边
讲
解
,
增
强
一下以前我们
学过的化学反
应,高锰酸钾
学
加热就会分解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斯特里把他的
发现告诉卡文
迪许。
卡文迪许用不
同比例的“可
燃空气”和空
气混合物进行
实验,证实了
普利斯特里的
发现,并断定
生成的液体
是水。
在氧元素被确
认后,卡文迪
许用纯氧代替
空气,从而确
认2体积的“可燃气”与1体积的氧恰好化合成水。虔诚的“燃素学说”信徒,还始终认为水是一种元素,没有做出正确的解释。
早已装满无色
引
态
认真听故事
入
的“可燃空
科粤版化学九上4.3探究水的组成 学案
![科粤版化学九上4.3探究水的组成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c5ecdae2bd960591c67724.png)
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3 探究水的组成一、本周教学内容4.3 探究水的组成了解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二、重点、难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三、教学过程4.3 探究水的组成●水的物理性质问题:1. 冰能浮在水面上,与水的哪个性质有关?2. 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为什么常将瓶子冻裂?3. 高原地区烧开水为什么要用高压锅?物理性质总结1.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2. 在压强为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3. 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1g·cm-3)最大。
●探究组成水的元素1. 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1)分解法(2)化合法2. 水通电实验(1)接通电源后两极各有什么现象?电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2)与正极连接的玻璃管中气体和与负极连接的玻璃管中气体体积谁多谁少?正极气体体积大约是负极气体的二分之一。
(3)通电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通过实验进行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体积较少的气体,木条复燃,是氧气。
在玻璃尖嘴处点燃体积较多的气体,该气体可以燃烧,是氢气。
(4)我们可以怎样来表示水通电这个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2H2O 通电2H2↑+ O2↑(5)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关于水的组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6)我们怎样用原子、分子的观点来分析电解水的反应呢?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水分子分解成许许多多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许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在一起生成氢气、氧气。
根据实验中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说明水是有固定组成的。
精确实验表明: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课堂练习:1. 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冻裂,主要原因是()A. 铁管热胀冷缩B. 铁管热缩冷胀C. 液态水比冰密度大D. 冰比液态水密度大2.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粤教版初三化学 探究水的组成 教案
![粤教版初三化学 探究水的组成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3cdde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3.png)
粤教版初三化学探究水的组成教案粤教版初三化学探究水的组成教案粤教版初三化学[探究水的组成]教案陇县东南中学教案设计稿年级班姓名:科目:化学课题:《水的组成》课型:展示课主备人:刘静雅审核:组名:1、介绍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推断水的元素组成。
3、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育学生观测探究的能力,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巩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认识。
教学重点:1、电解水的实验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认水分子的形成。
2、水的微观形成。
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得出水的化学式,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的推理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4.2水的共同组成教学内容:水的物理性质及其组成教学过程:一、导课水就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共同组成的,这就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我们今天通过实验必须自己真正得出结论水的共同组成。
二、新授1、水的物理性质【写作】课本108页“水存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水的物理性质。
【实验演示】简介水电解器,做水电解的实验。
【观测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深入细致记录实验现象。
【探讨总结】通过实验现象,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实验结论。
总结规律:(板书)对水通入直流电,正氧负氢会出现,氢2氧1体积比,氢1氧8质量比,任何时候都不变。
【回答】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分子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总结】从微观示意图分析得出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10页课后习题《课堂练习册》相应习题4.2水的共同组成一、水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水通常就是无色、无味的透明化液体2、应力为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沸点3、冰的密度比水小。
九年级化学上册4.2水的组成精品学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4.2水的组成精品学案(新版)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b52f7077232f60ddcca1fb.png)
4.2 水的组成【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
3.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进一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水的组成。
【难点】通过电解水的归纳、分析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
【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水的净化和纯化方法、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2.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108-110页内容,了解水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理解水的组成和构成。
3.应知应会:实验表明,在的作用下,发生水的电解,生成和,由此可知:水是由和组成的。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对水的电解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每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因此水的化学式为。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探究一:水的物理性质问题:通常情况下水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小组交流,总结出要点)探究二:水的组成观察【实验4-6】,完成教材相关实验内容的填写,知道水的电解产物。
1.实验时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2.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两个电极产生的气体及其体积比。
3.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4.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过程。
【跟踪练习】见教材110页4.2习题第1、2、3、4题【达标检测】1. 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1)由图中可知,A为电源的极。
D仪器中收集到气体是,C和D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是(2)在进行电解水实验时,往往要在水中加入烧碱或硫酸,其作用是;(3)上述事实可以得出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各元素的质量比是;(4)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2.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和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氧两种分子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水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化学用语天天练】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碳在空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磷在空气中燃烧:,铜在空气中加热:,镁在氧气中燃烧:,过氧化氢制氧气:,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制氧气:。
【精品】粤广东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水的组成》学案2.doc
![【精品】粤广东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水的组成》学案2.doc](https://img.taocdn.com/s3/m/76707838ddccda38376bafae.png)
4.2 水的组成【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实验推断水的元素组成;3.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增强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旧知回顾】1.元素是用来描述物质的组成的,、、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的。
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学习】1.通常情况下,纯净的水是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沸点是,4o C时密度最大,为。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2.电解水实验:(1)接通电源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接负极的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检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正极的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检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负极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 ) 上述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在水中加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讨论】:1.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2.在上述变化前后,参加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得到什么结论?【自我检测】1.电解水的实验说明了()A、水是一种常见的元素B、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电解水所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A.1:8B.8:1C.1:2D.2:13.下列水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在通常情况下,1 L水中只能溶解大约30mL氧气B.水是无色无气味的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得到氢气和氧气D.水在1.01×105Pa时冷却至0℃可结成冰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将产生的气体各自收集起来。
(新)粤教版化学九上《水的组成》公开课教案(word版) (1)
![(新)粤教版化学九上《水的组成》公开课教案(word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e855c4a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1.png)
4.3 探究水的组成〔1课时〕一、主要内容①水的物理性质;②水的元素组成及探究实验;③硬水及二、学习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的物理性质〔了解〕。
源:学++]2.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加深对分子、原子概念及化学反响的实质的认识〔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水的组成实验,开展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推力能力和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水的组成实验,开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展学生严谨求实的学精神。
三、教学设计思路重点:探究水的组成源:Z§xx§k ]难点:对水分解的微观理解源:Z§xx§k ]关键:电解水实验本节教学的根本思路:按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探究水的组成,即: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体验和学习探究过程比实验结论更重要。
探究需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前四个过程。
后三个过程主要由学生完成,由学生描述、解释现象,推理结论,进行表达与交流。
源:学..Z.X.X.K]第二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成分;理解纯洁物、混合物的概念,学会区分纯洁物、混合物。
教学重点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的实验。
混合物、纯洁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混合物、纯洁物的概念。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用具红磷。
集气瓶、橡皮塞、导管、燃烧匙、烧杯、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成分。
教学重点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的实验。
教学用具红磷。
集气瓶、橡皮塞、导管、燃烧匙、烧杯、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曾经学习过空气的有关常识。
那你能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中“捕捉〞到它,并证明空气的存在吗?你知道空气里究竟有什么物质?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去测定空气的成分吗?实验的根据是什么?[板书]空气有哪些成分[观察活动]【实验2-1】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操作: 1.用记号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2.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插入集气瓶中。
5331.粤教初中化学九上《4.2 水的组成》word教案 (3)
![5331.粤教初中化学九上《4.2 水的组成》word教案 (3)](https://img.taocdn.com/s3/m/0e36d7a0bb4cf7ec4afed06f.png)
4.3 探究水的组成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与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本课题分析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水电解的实验和根据实验分析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
难点: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在101千帕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冰山海洋湖水沼泽。
水与人类的关系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
工业上要用大量水来洗涤、溶解、加热或冷却,并用水作原料来制造化肥等产品。
在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有一定比率。
在交通运输上,内河及海洋航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探究组成水的元素上左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科学研究证明,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例如,在水电解的反应里,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如上右图所示)。
这个实验也验证了上章学过的这个结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4.2水的组成学案-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
![4.2水的组成学案-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https://img.taocdn.com/s3/m/81fc9f0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6.png)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第二节水的组成学习目标:1. 了解水的物理性质,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2.通过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观察,初步学会对物质组成的分析方法3.通过对水的组成的认识,知道物质组成的研究是通过实验得出的,不是凭空想象的,养成尊重科学的情感并认识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探究构建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从微观上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什么构成?从宏观上看,水又由哪些元素组成?怎样证明水的组成?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电解水实验产生了什么现象?2.通过电解水实验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3.你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一下电解水的本质吗?学习建议:请同学用3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二、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水的物理性质问题1.通常情况下水有怎样的物理性质?答案: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的液体。
在压强为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温度为4℃3。
针对训练 1.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
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少;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增大;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答案:C点拨: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质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该变化过程中,水的质量没有改变,而密度又相同,由质量密度体积间的关系,可以推知其体积也不变。
总结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的物理性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描述水的物理性质时一定要注明条件。
探究点二:水的组成(重点)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正负两极的现象,并结合前面的学习思考怎样检验产生的气体。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2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2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667b9acf84b9d529ea7a55.png)
《4.2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定其产物,知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教学方法
1.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
2.用电脑动画模拟水的电解过程,并形象化地模拟微观粒子的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更易去接受和了解。
课前准备
准备1杯水,2个水分子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水的组成
一、水的电解
(一)宏观
1、实验装置
2、实验过程与现象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两个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液面下降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体积比为2∶1
D.验证两种气体所采用的:
液面下降较多的直接点燃
液面下降较少的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液面下降较多的淡蓝色火焰氢气
液面下降较少的木条复燃氧气结论:水通电氢气+ 氧气(化学变化)
(二)微观
结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二、水的重要性质。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 水的组成教案 (新版)粤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 水的组成教案 (新版)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d01a28a852458fb760b569c.png)
(二)新课教学
探究活动一:
视频:水的电解实验
师:边播放边介绍。实验装置,注意事项。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在两只试管中会出现些什么样的现象?(产生气体的速度哪个快些呢?) 两只试管中气体体积比是多少?两只试管中分别是什么气体?怎样证明?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设置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投影]水景风光、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及水运交通的照片。
师:观察这些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水有哪些用途?
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勇跃回答问题,说出自己印象中的水。
师:你知道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样分布的吗?
[投影]地球表面的水、生物体内的水。
二、学情分析
(1)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2)学生对探究水的组成很感兴趣 。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实验,认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生:观看视频,归纳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为:H2O。
讨论:1、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的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
2、在上述变化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
生:1、电解水的实验里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2、在上述变化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A.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两体积氢和一体积氧
C.氢原子和氧原子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新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4.2 水的组成 教案(教学设计)
![新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4.2 水的组成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ae04b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f.png)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2 水的组成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氢气的性质。
3.认识水的组成。
4.了解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概念及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1.对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概念的理解。
2.研究化合物组成的基本方法。
[展示图片]湛蓝的大海、奔腾的长江、巍巍的雪山、清澈的山泉、洁白的云朵、多彩多姿的水世界;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各种不同的饮用水。
[设问]自然界中以不同形式存在的水,是否都有相同的组成?如何探究水的组成?[设置情景]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一般都在60%以上。
水这么常见,你们了解它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水的组成”。
[简史导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都被看成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科学家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
我们就沿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一起揭示水的组成的奥秘吧!1.氢气的燃烧实验[演示]教师展示预先收集的一瓶氢气,让学生观察并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
[教师补充]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
[讲解]氢气是一种能燃烧的气体,但若氢气不纯,在空气中点燃后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演示实验]氢气纯度的检验及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触摸烧杯外壁,感到发烫。
[补充]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所以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就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氢气可以燃烧,所以氢气可以用点燃气体来检验,若气体燃烧则生成的气体为氢气。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2 水的组成》参考教学设计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2 水的组成》参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e2debd1eb91a37f0115c77.png)
《4.2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水分子的构成;(3)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2)体会化学物质、化学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3)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电解水实验及根据实验现象确定水的元素组成;(2)水的微观构成。
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教法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学用品:水电解器、直流电源、氢氧化钠溶液、纯水、酒精灯、小木条教学过程【引入】创设情境,观看多媒体展示水美和水污染的图片导入本节所学内容;【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水的重要性,唤起学生节水意识,激起学习兴趣;【板书】4.2 水的组成【提问】在了解水的组成之前,水作为我们熟悉的物质,学生谁能总结水的物理性质;【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对应课本内容并结合水的常识练习总结;【板书】一、水的物理性质【提问练习】1.冰能浮在水面上,与水的哪个性质有关?2.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为什么常将瓶子冻裂?3.高原地区烧开水为什么要用高压锅?【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知识归纳和灵活运用能力;【过渡】今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来重点学习如何探究水的组成;【学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活动》体会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了解氢气的相关性质和检验方法;【教师活动】演示电解水实验,并强调实验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和实验现象,利用水的化学式引导学生共同分析电解水的产物及检验方法,判断电解水的产物,鼓励学生尝试写出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和电解水的结论;【学生活动】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小组讨论分析实验产物、检验的方法,试着得出电解水的产物和结论并解释原因,完成学案中的实验表格和相关知识填空:【教师活动】在学生发言说明电解水实验的现象、产物成分、检验方法和电解水实验有关水的组成的结论后,教师帮助修改并完善说法,并强调说明:由于产物是含有氧元素的氧气和氢元素的氢气,根据已有知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表明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也不发生改变,所以反应物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同时注意知识的拓展:在物质检验中还学习了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板书;【板书】二、水的组成:1、探究方法:电解水实验(现象、产物、检验方法、注意事项)2、电解水文字表达式:电解水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理论依据: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知识拓展: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最小、不溶于水氢气的可燃性: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物为水氢气+氧气=水氢气检验方法:用燃烧的小木条检验【讨论交流】将改进后的装置与改进前装置相比,让学生们讨论改进后装置的优点;【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实验观察、分析探究能力,体会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并培养学生改进实验的思想;【过渡】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结果: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那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为2:1能说明什么结论?【学生活动】阅读书上相关内容,按照学案知识引导的顺序填空,并思考、讨论生成的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为2:1对于水分子的构成有什么意义,并说明原因;【板书】二、水的组成:3、电解水结论:(2)每个水分子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理论依据: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设计意图】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微观分析能力,使学生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物质认知规律;【过渡】我们利用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的组成和微观构成,那电解水实验还有什么实际用途吗?【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课本了解并总结水电解的实际用途;【板书】三、水电解用途:1、制取氢气、氧气;2、氢气用作燃料;3、氧气供给呼吸;【思考题】电解制取氧气、氢气有如此大的用途,为什么没有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广泛应用呢?(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分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会能源危机和改变能源结构的必要,为以后氢气的学习做铺垫;【课堂小结】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有关水的哪些知识?【学生活动】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精选】秋粤教版化学九上4.2《水的组成》word学案-化学知识点总结
![【精选】秋粤教版化学九上4.2《水的组成》word学案-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23d0ecc195f312b3169a539.png)
4.2水的组成学案一、三维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二、学习过程:课前预习知识点一:水的物理性质:2、H2O的意义:、知识点二: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实验:a.电源必须是:加入H2SO4或NaOH的目的是b.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c.正极气体气的验证方法:负极气体气的验证方法:d.结论:①、这说明水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达式:2、区别水蒸发与水电解:3、电解水微观解释: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分子原子原子分子分子随堂练习1.下列关于水的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降温到0℃,水结成冰 B.加热到100℃,水变成水蒸气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D.给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2.关于水的组成的正确说法是 [ ]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组成C.由水分子组成 D.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3.每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 [ ]A.一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 B.氢、氧两种元素C.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4. 关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正极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两极产生的气体都比空气轻5.当电解水的电解器通电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B.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而且体积比约为2∶1C.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提升性作业6.水是生命的源泉,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水的有关知识.(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几步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可用的方法.(2)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实验;实验B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是.(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提倡以下方式中的(填字母序号).A.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C.不间断地放水刷牙D.用喷灌、滴管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答案:知识点一:水的物理性质:无色透明的液体,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凝固点为00C,沸点1000C。
(新)粤教版化学九上《水的组成》公开课教案(word版) (5)
![(新)粤教版化学九上《水的组成》公开课教案(word版) (5)](https://img.taocdn.com/s3/m/171a65e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4.png)
4.3 探究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是的成分元素。
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水电解器、直流电源;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水属于哪一类物质?它是由那些元素组成?本节将通过实验来研究水的组成。
[讲 解]为什么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将瓶子冻裂?冰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高原地区烧开水为什么要用高压锅?[板 书]一.水的物理性质:纯水通常为无色、无气味的透明液体。
101.3KPa 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 3。
[设问引入]我们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什么构成?水由哪些元素组成?怎样证明水的组成?[探究活动]实验4-5 电解水现象:通电后两个试管内产生气泡,液面下降,说明产生气体。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大,它们的体积比约为1∶2。
检验:将气体体积小的试管取出后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将气体体积大的试管取出后用火柴点燃,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这是氢气。
结论: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板 书]二.探究水的组成−−−→+通电水氢气氧气〔H 2O 〕 〔H 2〕 〔O 2〕[讲 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反响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而且是氧化物。
[讲 解]经学研究证明,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秋粤教版化学九上《水的组成》word学案
一、三维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培养学生观看探究能力;通过观看实验,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二、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水的物理性质:
2、H2O的意义:、
、
课堂学习
知识点二: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实验:
a.电源必须是:
加入H2SO4或NaOH的目的是
b.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
c.正极气体气的验证方法:
负极气体气的验证方法:
d.结论:①、这说明水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表达式:
2、区别水蒸发与水电解:
3、电解水微观说明: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分子原子原子分子
分子
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水的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降温到0℃,水结成冰 B.加热到100℃,水变成水蒸气 C.水蒸气遇冷,凝聚成水 D.给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2.关于水的组成的正确说法是 [ ]
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组成
C.由水分子组成 D.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每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 [ ]
A.一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 B.氢、氧两种元素
C.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4. 关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正极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
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两极产生的气体都比空气轻
5.当电解水的电解器通电一段时刻后,能够观看到的现象是[ ]
A.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而且体积比约为2∶1
C.每个水分子差不多上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提升性作业
6.水是生命的源泉,为了人类社会的可连续进展,我们应该了解水的有关知识.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
几步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可用的方法.
(2)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实验;实验B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是.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提倡以下方式中的(填字母序号).
A.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C.不间断地放水刷牙D.用喷灌、滴管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答案:
知识点一:水的物理性质:
无色透亮的液体,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凝固点为00C,沸点1000C。
随堂练习:
1、D
2、D
3、D
4、B
5、A 提升作业:
(1)沉降、过滤、吸附、消毒;蒸馏。
(2)A;原子;氧气
(3)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