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英老师的作业:《教育的历史与哲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课程作业教育的历史与哲学

姓名谢利苹

专业教育领导与管理

年级2013级

学号201332360014

课程名称教育的历史与哲学

授课教师石中英

成绩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摘要】:石中英教授的《教育哲学》通过对20世纪中国教育问题进行反思,直面当今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将推进了教育哲学向纵深发展。该书为教育哲学存在之必要性做了辩护,并针对教育哲学的价值危机重估了教育哲学的价值。有助于帮助人们澄清教育价值,促进对教育实践的反思。

【关键词】: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读了石中英教授的《教育哲学》,受益匪浅。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读关于教育哲学的书籍。说实话,对于哲学的书籍,还是颇有兴趣的。曾经读过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等。但对于教育哲学,却不知为何。通过阅读石中英教授的《教育哲学》,发现这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正如书中所言:“教育哲学并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理解力,指引人们活动的方向,并帮助人们不断的反思教育观念、教育制度与当下教育行为的合理性等。”(P5)它从哲学的高度来认识教育,让人大开眼界,对教育的认识更清晰。

一、印象最深的章节

(一)第一章:什么是教育哲学

1、教育哲学,帮助界定和辩护教育目的。(我们培养的人不仅是要满足或适应现实社会的要求,更要能够并推动现实社会的发展)P3

2、哲学解放了教师的想象力,同时又指导着他的理智。教师追溯各种教育问题的哲学根源,从而以比较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哲学思考,致力于系统地解决人们已经认识清楚并提炼出来的各种重大问题。P3

3、教育哲学是从哲学的角度,帮助教育者对困扰自己的任何教育问题的理论“批判”与“反思”,其目的不是为了获得“高级的教育知识”,也不是为了试验教育哲学家们的某些理论观点,而是为了唤醒并促使教育者更好地理解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教育生活,使之不断获得认识,了解和重建教育生活的意识、知识、能力与信念。P23

4、教育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要真正的提升人们的教育智慧,而不仅仅是增加人们的教育知识,教育知识的增加仅能帮助教育者从外部来认识教育,而教育智慧的提升则可以帮助人们从内部来体会教育,前者可以帮助教育者为业,后者则可以帮助教育者为生。P24

5、教育哲学具有反思性。教育哲学的知识不是一种操作性、描述性的知识,而是一种体现着研究者价值立场的“反思性知识”。操作性的知识可以直接改变人们的行为表现;描述性的知识可以直接增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而反思性的知识的作用在于唤醒人们被程式的生活所麻木了的意识,使之重新审视自己的认识框架和行为模式,为新生活的设计提供思想前提。这种知识发生效用的前提是人们的自我反思。P28

(二)第二章:教育哲学简史

1、教育哲学从其思想渊源上看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中国古代的《学记》、《论语》,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就含有丰富的教育哲学思想。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其历史不过百余年。自19世纪教育哲学在西方正式诞生以后,中外的教育家就从未停止过对教育哲学理论问题的探寻,其间也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经典著作。在当代,如同哲学理论本身不断趋于多样化,从人类进步的角度和更广阔的社会背景来追求教育哲学的特色构成了当代教育哲学的发展主流。P45

2、20世纪以来,教育哲学在中国获得了长足发展。如果说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和傅统先的《教育哲学讲话》的问世在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黄济的《教育哲学》、桑新民的《当代教育哲学》等著作又使中国教育哲学研究走向深入,为教育哲学的发展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话,那么石中英的《教育哲学导论》则是通过对20世纪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从哲学的高度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反思和突破,力求完善教育哲学学科的自我构建,以推进教育哲学朝纵深发展的一部专著。P46

3、分析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在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盛行于英国。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分析教育哲学从学术、人才、机构和方法方面进行了准备,开始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石中英教授认为:(1)分析方法本身的缺陷导致了它的发展(“它花费太多精力去论证如何理解教育目的这个概念,却没有强

调教育目的应该是很么等实质性的问题”,怀特);(2)分析教育哲学家内部的分歧(此部分看不太明白);(3)由政治因素导致的教师培训课程政策的改变(挺有意思,跟今天我们讨论技术和教育很相似);(4)来自教育实践的抨击。P51

(三)第三章:人生与教育

“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精神交流和对话。因此,人的知识是教育知识中最重要的知识;教育与人的关系也是教育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这是第三章“人生与教育”的开头之句。本章从人的角度出发,还原了教育中主体的原本面貌,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从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第一节作者开章明义,“教育的对象是人,不管他们是青少年还是成人,使男人还是女人,是汉民族海狮其他民族,总之都是人。”作者似乎并不同意如卢梭所说“儿童不是小大人,”而对这种观念导致的现象进行了描述“教师们与教育学家们只知道学生或儿童有着特殊的心理活动和发展需要,却不知道学生这个‘人’”。P68

接下来,石中英老师描述了“人作为的存在问题”。(P70)在这一部分,他首先区分了“生存问题”与“存在问题”指出“从逻辑上说,存在问题是人生的根本问题,生存问题是人生的枝节问题,是建立在根本问题的解决或假定解决的基础上的”。读了下面的内容,我还是不太明白这里的存在问题和生存问题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石中英老师认为“现代的教育归根到底就是‘生存的教育’,而不是‘存在的教育’。生存的教育给了人们以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却没有给予人们以生存的理由和根据;给予了人们对于自己和人类文明一种盲目的乐观,却没有给予人们一颗清醒的头脑。其结果是,在现代教育的作用下,现代人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的生存能力,但是却越来越对生存的必要性发生怀疑。”要改变教育的这种现状,石中英老师如此论述:首先,“教育要关注人的存在问题”,即“教育要改变其对象观。一是教育的对象是什么;另一个是如何认识教育的对象。”

第二节,人的形象与教育。这一部分读下来一气呵成,比较过瘾,语言清晰易懂,可以用简练的文字将我看教育史时怎么理也理不清的东西写得明明白白.作者分别介绍了“宗教人”的形象(对中世纪影响很大)、“自然人”的形象(萌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