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探析

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探析

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探析
最近,哈佛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
关注。

这本书的作者马克·弗里德曼是斯坦福大学和世界银行的共同首席经济学家,他将其所在的几个专业的经验融合到这本书当中,从而有助于开辟实证经济学的新前程。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实证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分析了实证
经济学中各种技术手段,并深入介绍了实证经济学研究的各个细节。

书中深入研究了实证分析的三个元素:模型构建、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概括了实证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运用,并详细介绍了实证分析的阶段。

弗里德曼深刻地指出:实证经济学研究不仅要从宏观角度衡量某一现象,而且
也要从微观角度深入剖析。

这本书还讨论了实证经济学研究在政策设计和问题预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以实际数据为例阐述了实证经济学研究的相关过程。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书的出版,不仅为经济学的研究开发了新的思路,而且为
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

它既是一部经济学读本,同时也是一部经济学常识的普及读物。

它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实证经济学的方法,将创新的经济学研究证据和发现与有效的政策建议集中在一起,提高了实证经济学研究的水平,并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的经济科学理论以及实践。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__弗里德曼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__弗里德曼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米尔顿•弗里德曼约翰•内维尔•凯恩斯(John Neville Keynes)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一书中,区分了实证科学、规范科学以及方法、技巧问题。

他认为:“实证科学……是讨论‘是什么’这类问题的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而规范科学或也是规制科学……则是讨论‘应该是什么’这类问题之取舍标准的知识体系……而(经济学)方法、技巧……则是未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系列原则。

”凯恩斯评论道:“有关以上三者的混淆相当普遍,并且成为众多有意无意错误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他还认为“确立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实证科学的认识”意义重大。

本文将主要讨论在创建凯恩斯意义上的“独特的实证科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方法论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如何判定一个假说或者理论,是否应该被暂时地纳入“‘是什么’这类问题的系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但是凯恩斯所不愿意看到的这类混淆却又如此之普遍,它极大的妨碍了人们确立经济学能够成为——并且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一门实证科学的认识。

所以,在文章的主要部分展开之前,大体讨论一下实证科学与规范科学的关系似乎比较合适。

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混淆不可避免。

就几乎每个经济学研究者而言,其所关注的问题与他们自身都极为攸关,并且也是自己经验之内和能力所及的。

而这一点却成为无休止的争论和广泛分歧的根源,也成了频繁立法的契机。

那些自诩为“专家”的意见分歧相当大,很难保证他们都是不偏不倚、毫无偏见。

无论如何,在那些事关重大的问题上,即使所有“专家”意见相近而且也无明显利害关系,我们也很难完全不加考虑的接受他们的观点。

实证经济学的结论似乎是,而且确实与重要的规范问题密切相关,也涉及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实现既定目标等问题。

专家与外行一样,都不可避免的有如下倾向:即调整相应的实证结论以支持自己先入为主的成见,同时又拒绝那些有悖于其自身的规范性判断或立场的结论。

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

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弗里德曼在凯恩斯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一书中,约翰. 梅纳德·凯恩斯对实证科学及规范科学作了区分。

他认为:“一门实证科学……是关于什么是这一类问题的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一门规范科学(或称为管理科学)……是关于什么应该是这一类问题的标准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是一门艺术……是为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设立的原则体系”;他指出:“这二者之间的混淆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并成为很多殆害大分之谬误的根源”;他还强调了“创立一门准确无误的政治经济学的实证科学的重要性。

”本文将主要对某些方法论问题加以阐述,这些问题产生于人们为创立凯恩斯所倡导的“准确无误的实证科学”所作的努力,其中特别涉及的是,如何确定某一被提出的假说或理论,是否应被暂时地接受为“关于什么是这一类问题的系统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但是,凯恩斯所悲叹的这种混淆仍然如此之普遍,并极大地妨害了人们对经济学可以是——而且部分地确实是——一门实证科学的认可。

所以,我们最好在本文的开头先论述一下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间的混淆是不可避免的。

在几乎每一个人看来,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与其自身是极为攸关的,而且是困于他们自己的经历与能力的范围之内;这一现象便是不断的广泛的分歧的根源,并成了频繁立法的契机。

那些自许为“专家”的人们意见迟异,而且我们很难保证他们都是毫无偏见的。

无论如何,在那些事关重大的问题上,即使这些“专家”们几乎一口同声而且毫无偏见,我们也很难完全不加考虑地接受他们的观点。

实证经济学的结论似乎是,而且确实是与重要的规范问题密切相关的,是与应该做什么及如何取得某一既定目标等问题密切相关的。

门外汉与专家一样,都在无一避免地试图改造实证结论以适应为他们所极力坚持的规范性的先入之见,并当这些实证结论的规范性含义——或所谓的这些实证结论的规范性含义——不合他们的口味时就否定这些实证结论。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米尔顿·弗里德曼肖调军QQ:1002510886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何谓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作者简介:米尔顿.弗里德曼,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当代经济学家,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

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及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

1951年获克拉克奖,1967年当选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扬他在消费分析、货币供应理论及历史和稳定政策复杂性等范畴的贡献。

主要作品有《实证经济学论文集》,《消费函数理论》,《美国货币史,1867-1960年》,《价格理论》等。

其著作《资本主义与自由》于1962年出版,提倡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让自由市场运作,以此维持政治和社会自由。

他的政治哲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并反对政府的干预。

他的理论成了自由意志主义的主要经济根据之一。

文章结构:1,实证与规范经济学之间的关系2,实证经济学3,可以通过假设的真实性来检验假说吗4,理论“假设”的重要性与作用5,对一些经济学主题的意义文章的缘起与目的:1891年,约翰.内维尔.凯恩斯撰写了其名著《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此书中区分了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以及方法、技巧问题。

本文将主要讨论在创建凯恩斯意义上的“独特的实证经济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方法论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如何判定一个假说或者理论,是否应该被暂时地纳入““是什么”这类问题的系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实证》一文的初稿, 大概写成于1948年底, 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反对历史主义者对于边际分析方法的否定。

《实证》一文还源于弗里德曼1946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的评论文章《奥斯卡·兰格有关价格灵活性与就业的论述》。

另外, 弗里德曼本人的工作经历和知识背景是《实证》一文的又一重要写作背景。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间的混淆不可避免,实证经济学也与重要的规范问题密切相关,也涉及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实现既定目标等问题。

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缘起、内容及再解读谢作诗

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缘起、内容及再解读谢作诗

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缘起、内容及再解读谢作诗李 平* 内容提要 本文再解读《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探讨和回答了如下问题:(1)理论的本质是什么?(2)理论的假设需要具有现实性吗?什么样的理论其假设需要具有现实性,什么样的理论其假设反而不能都具有现实性?(3)利润最大化假设真的不具有现实性吗?到底应该怎样来检验一个理论的假设的现实性?(4)理论可能被证实吗?可能被证伪吗?我们又该怎样对一种理论进行检验?关键词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假设现实性 弗里德曼在货币理论和消费函数方面的学术研究贡献成就了他于1976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然而,若要全面评价其学术贡献,我们还必须补充他于1953年发表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以下简称《实证》)一文。

这篇现已成为经济学方法论经典的论文,自发表以来就饱受争议。

当时,不少经济学界泰斗都曾直接撰文参与论战(S a m u e l s o n,1963,1964;K o o p m a n s,1956,1979;S i m o n,1963)。

时至今日,有关这篇文章的各种争论、解读和再解读仍在继续。

2003年,为纪念该文发表50周年,西方学者还特地举行了一场专场研讨会。

《实证》一文的确极富洞见,国内一些较为有名的方法论论文《理解现代经济学》(钱颖一,2002)、《经济学、经济学家与经济学教育》(许成钢,2002)中的许多重要观点都没有超越其见解。

但是弗里德曼的论证多少有些晦涩和难以理解,主要是其把不同层次的问题放在了一起来加以说明。

我们结合自己对于方法论问题的某些理解,用新的体系对《实证》的主要论点及其证明进行梳理,做一个再解读。

一《实证》的缘起和写作目的弄清《实证》一文的缘起和写作目的,对于理解该文不无裨益。

《实证》一文的初稿,大概写成于1948年底,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反对历史主义者对于边际分析方法的否定。

众所周知,20世纪20年代之前,美国经济学界的主流是以凡勃伦(V e b l e n)和康芒斯(C o m m o n s)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理论。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再解读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再解读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再解读作者:李静然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8年第10期【摘要】:弗里德曼在1953年发表的文章《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在西方经济学领域引起了极大反响,成为最具代表性、最具争议的经济学方法论。

本文简要回顾梳理了《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文,并对马歇尔的边际分析方法及其代表的自由主义体系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假设条件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主要观点《实证》一文主要讨论在创建老凯恩斯意义上的“独特的实证科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方法论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如何判定一个假说或者理论,是否应该被暂时地纳入“‘是什么’这类问题的系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其最核心的内容是,要证明不能根据假设的现实性来检验理论正确与否。

即弗里德曼认为理论的最终目的仅是预测,检验理论的方法就是看其预测能力,如果预测结果比较准确,那么这就是合适的理论。

二、主要内容(一)实证经济学可以并且应该成为一门客观的科学1. 实证经济学是一门客观的科学实证科学是研究“是什么”这类问题的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

而客观的实证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实质是一样的,即“提供一个能够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后果进行正确的预测的广义的概括体系”,一般情况下,检验这门科学的有效性的方法是对其预测能力进行判断。

但是,与自然科学相比,维护实证经济学客观性中最困难的一点在于:在实证经济学中,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相比自然科学会更加紧密。

但是,并不能仅凭这一个原因就否定“客观”的实证经济学的存在的可能性,因为在自然科学、计量科学、逻辑科学等学科中,也存在着这种问题。

但是,实证经济学的发展还太落后,并且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实证经济学的发展来解决。

2. 实证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减少政策分歧弗里德曼认为,在当前,价值观一致的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公民之间产生的经济政策的分歧,其来源是,不同的人预测同一经济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同。

西方世界的经济学家对待政府干预存在政策性分歧,其原因在于,实证经济学发展的不完善和实证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读后感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主要涵盖6大模块: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间的关系,2、实证经济学,3、可以通过一假说的假设的真实性来检验该假说吗?4、理论“假设”的重要性与作用,5、经济学中的某些含义问题。

6、结论,整体上来说结构清晰,思路明确,虽然其中部分字句晦涩难懂,但整体上来讲,还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客观来讲,实证经济学是一门客观性很强的学科。

例如:自然科学,例如:化学,它们所要研究的就是物质是由什么化学成分组成的。

目的就是将物质的实际组成原原本本的揭示给大家。

而实证经济学所不同的是,它是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现象是独立于研究者的价值观的。

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研究者有时会不经意地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带入到结论当中,这就造成了“实证”与“规范”的混淆。

经济学就是这样。

而当结论发表之后,人们在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讨论或者学习中,肯定都会会带着自己的价值尺度,从自己的角度或者观点出发取思考和看待问题。

而最终的结果,就是造成两者之间的争议。

而我们一般所进行的经济学研究都应该是“实证”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能够预测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影响的概括体系,而这也是经济学的科学性的要求所在。

弗里德曼一开始就表明了他的观点:实证研究旨在建立理论模型并且预测经济。

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于任何特别的伦理观念或规范判断的,它的任务是提供一套一般化体系,这个一般化体系可以被用来对环境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作以正确的预测。

从实证分析的最根本前提——对事物合理的逻辑分类开始弗里德曼就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描述;但是同时弗里德曼认为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在某种程度上的混淆是不可避免的。

在经过对一系列例子来证明实证分析中对假设问题如何看待问题的角度来讲,作者把实证分析中的重点放在这一章节的原因。

经济学,是一门侧重于实证科学的科学,整体上来说是一种对于经济现象的概括和总结,以及对其中经济发展规律的总结。

弗里德曼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

弗里德曼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

第九章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米尔顿·弗里德曼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后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多年。

从1977年以来,他就是位于加州斯坦福的胡佛研究院(Hoover Institution)的高级研究员。

弗里德曼以其货币理论和对自由企业与个人自由的关注闻名于世。

米尔顿·弗里德曼于1976年获诺贝尔奖。

以下的选文是二十世纪经济学方法论著作当中影响最大的作品。

选文未作删节。

在他那令人钦佩的大著《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一书中,约翰·内维尔·凯恩斯区分了实证科学和规范科学,他指出“一门实证科学……[,]是关于‘是什么’的系统性知识;而一门规范科学、或称为规则科学……[,]则是讨论‘应该是什么’之标准的系统性知识体系。

而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设定规则体系,则是一门艺术。

”他继而评论道:“此二者的混淆甚为普遍,并成为很多谬误的根源,贻害至大。

”他还强调了“把政治经济学认定为一门独立的实证科学”的必要性。

1本[文]主要关注某些方法论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人们为创立凯恩斯所倡导的“独立的实证科学”所作的努力。

特别是,如何确定某一杯提出的假说或理论,是否应当被暂时接受为“关于‘是什么’这类问题的系统化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但凯恩斯为之痛心的这类混淆仍然充斥在经济学中,并且严重妨碍了人们对经济学可以是、而且部分地已经是一门实证科学的认可。

故而,在本文的开头,我们最好先论述一下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

I.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混淆是无法避免的。

几乎在任何人看来,经济学研究的那些问题都与他们本人密切相关,而且,他们总是局限在自己的经历与能力的范围内[来考虑问题]。

这是经济学中持续不断的、广泛的分歧的根源,也构成了频繁立法的原因。

那些自诩为“专家”的人们意见迥异,并且很难说毫无偏见。

经济学基础文献选读-考试资料、读后感 、读书笔记完整版-手工整理

经济学基础文献选读-考试资料、读后感 、读书笔记完整版-手工整理

1、《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在令人钦佩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文中,弗里德曼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他认为检验一个经济学理论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其对现实预测与实际数据的比较,而理论假设的现实性则与理论的检验毫不相关。

下面我主要谈谈这篇论文的学术背景、主要内容和我的一些浅显看法。

一、《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写作的学术背景本论文的初稿大概写成于1948年底,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反对历史主义者对于边际分析方法的否定。

Lester(1946)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企业普遍使用平均成本加成定价,而不是用边际原则定产定价,企业似乎并没有追求利润最大化。

于是他主张放弃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新古典厂商理论,取而代之以更现实的假设作为研究的起点。

因此《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文最初的主旨,在于论证不能用假设的现实性来衡量理论本身正确与否(谢作诗、李平,2007)。

值得一提的是,本论文从1948年的初稿到1951年的第二稿之间有较大的补充,尤其是增加了有关假设在假说、理论中的作用的说明。

所以杨老师给我们的文章少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

该论文在1953年发表后,引来了激烈的争论,尤其是萨缪尔森的“F扭曲”,即“假设和推论的不对称性”。

该论文引起了人们对于“假设”是否重要的思考,不再对之避而不谈。

二、《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弗里德曼在《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文中,通过指出人们关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混淆的普遍性,分六个部分论述了他的观点,即检验一个经济学理论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其对现实预测与实际数据的比较,而理论假设的现实性则与理论的检验毫不相关。

第一部分通过论述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关系,指出有关公共政策的分歧主要的根源在于对行动导致的经济结果的不同推测,从原则上说,通过实证经济学的发展,我们就能消除这些分歧,意为实证经济学非常重要。

第二部分阐述了实证经济学的含义。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重点论述了“假设”在理论中的必要性和作用。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

• 对于表述下雨天是先看到闪电在听到雷声 的假设: • (1)闪电和雷声是已先后顺序发生。 • (2)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是他们 传播的速度不同。 • (3)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且传播速 度也是相同的,但是信号在人的大脑中传 导的速度不同。 • ··· ···
• 豪斯曼认为,弗里德曼对于假设的观点实质上本 身存在非有效推理的缺陷。 • 弗里德曼的观点总结: • (1)一个好的假设为要解释的现象提供有效的和 有意义的预测。 • (2)一个假设是不是好的假设的唯一检验标准是 它是否为要解释的现象提供了有效地和有意义的 预测。 • (3)任何其他关于假设的事实,包括是否它的假 设是现实的,对它的科学的评价是不想关的。 • 其中(1)推导(2)本身犯了不完全推导的错误。
实证经济学与证伪主义
• 尽管本篇论文中并未明确提到证伪主义, 但是带有证伪主义的色彩。弗里德曼认为 假说的检验只能通过经验证据来验证,这 正是证伪主义所强调的,经验证据的唯一 作用是证伪科学理论。
பைடு நூலகம்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困境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虽然振奋人心,但是存 在在无法证伪的困境。 • 马克思认为的资本主义的灭亡方式。但是 革命且发生在缺乏资本积累的苏联、中国。 • 商品价值有简单的无差别劳动衡量,熟练 劳动是倍乘的一般劳动。 • 马克思认为经济体中的每个产业有着相同 的利润率。
• 例: • (1)一个好学生考试能考90分以上。 • (2)判断一个好学生的唯一标准是他能否 考到90分以上。 • (3)无论是天才还是蠢材,对于他们的评 价是不相关的。
• 马斯格雷夫认为,弗里德曼仅仅是谈论了 假设,而没有明确规定他谈论的是那种假 设。 • 马斯格雷夫将经济学的假设分为三种:可 忽略假设,领域假设,启发式假设。 • 弗里德曼更多的是谈论可忽略假设。 • 在微观经济中,完全竞争的假设。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第一篇:《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这篇文献是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1953年的出版的《经济学论文集》中的一篇,文章给我的总体感受是很好的,深入浅出,意味深长。

开篇从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入题,在经济学的发展中,实证科学、规范科学及方法技巧这三者的混淆是很普遍的,并成为众多错误的根本原因,对这三者的讨论对确认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独特的实证科学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讨论在创建凯恩斯意义上的‘独特的实证科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方法问题。

”严格的说就是研究怎么样判定一个假说或理论是否应该纳入到实证科学的范畴,即‘是什么’的系统体系。

这种普遍的混淆极大的妨碍了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的发展进程。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实证经济学与规范规范经济学的混淆是难以避免的,理论是研究者们的成果,其关注的问题也和他们自身有关,他们的研究来源就是经验之内和力所能及的那么一个圈子了。

经济学的争论也是源于此,夹带着自身的主观和不那么完美的客观,那些自诩为专家的意见分歧相当大,很难保证他们的结论是不偏不倚的。

这里所说的绝不是完全意见一致就就是好事,从天文学的发展就能看出了,地心说到日心说就是很好的例证。

从文章的观点来看,在‘实证分析’中,研究者很倾向于调整相应的实证结论已支持自己先入为主的成见,同事拒绝那些有悖于自身的规范分析的结论。

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与任何伦理立场及规范判断的,重点在于是什么,既一种客观的科学,与资源科学并无二致。

但是作者认为哪并不是根本差异。

规范经济学及相关经济学方法不能独立于实证经济学,任何结论都会有基于某种行动产生的预测,这种预测或多或少是根治与实证经济学。

另一方面,政策结论与实证结论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文章提到了关于最低工资立法的问题,各方的争论都有其现实意义,就算是普遍接受的最低工资问题上也存在迷糊的差异,我从文中发现,那些争论者过于关注政策所导致的新问题,再加上政治和社会影响,要达成完美一致是几乎不可能的,最终立法成功,必会有新问题的产生,我的看法是,只要政策的效果是使立法前的微观个体的状况变好,并没有使某些个体的状况变差,这项立法就是值得的。

经济学基础文献选读(考试资料、读后感、读书笔记完整版)手工整

经济学基础文献选读(考试资料、读后感、读书笔记完整版)手工整

经济学基础文献选读(考试资料、读后感、读书笔记完整版)手工整1,“实证经济学方法论”阅读笔记在他令人钦佩的文章“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中,弗里德曼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他认为检验一个经济理论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是它对现实预测和实际数据的比较,而理论假设的真实性与理论检验无关。

接下来,我将主要谈谈本文的学术背景、主要内容和一些简单的看法。

1,撰写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学术背景的初稿可能写于1948年底。

最初的目的是反对历史决定论者对边际分析方法的否定。

莱斯特(1946)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企业通常使用平均成本加定价而不是边际定价。

企业似乎不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他主张放弃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新古典企业理论,代之以更现实的假设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因此,《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文的初衷是证明假设的现实性不能用来衡量理论本身的正确性(谢作诗,李平,XXXX的初稿和1951年的第二稿都得到了很大的补充,特别是对假设在假设和理论中的作用的解释被补充了。

因此,杨老师给我们的文章缺少了第三和第四部分。

该论文于1953年发表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尤其是萨缪尔森的“F扭曲”,即“假设和推论的不对称性”这篇论文引起了人们对“假说”重要性的思考,不再回避谈论它。

2,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弗里德曼在他的文章《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中指出了“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混淆的普遍性,并分六个部分论述了他的观点,即检验一个经济理论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是它对现实预测和实际数据的比较,而理论假设的现实性与理论检验无关。

第一部分,通过讨论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指出公共政策差异的主要来源在于对行为所导致的经济结果的不同思考。

原则上,通过发展实证经济学,我们可以消除这些差异,这意味着实证经济学非常重要。

第二部分阐述了实证经济学的含义第三、四部分主要讨论“假设”在理论上的必要性和作用。

第五部分通过经济学中的实例论证了他的观点。

第六部分得出结论以下是每个部分的简要总结第一部分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弗里德曼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的混淆是不可避免的。

读费里德曼《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

读费里德曼《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

读费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学号:3120103819 姓名:朱金梦专业:经济学1201在令人钦佩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文中,弗里德曼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他认为检验一个经济学理论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其对现实预测与实际数据的比较,而理论假设的现实性则与理论的检验毫不相关。

弗里德曼的经济学方法论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中不可动摇的基础部分,当然不必否认弗里德曼的方法论受到的非议很多,但是并没有遭到毁灭式的打击。

读完这篇在经济学中影响深远的文献,我觉得有必要记录一下我对此的感受,我将从其背景,内容以及我的具体感受来详细探讨我对此文的理解。

一、《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写作的学术背景本论文的初稿大概写成于1948年底,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反对历史主义者对于边际分析方法的否定。

Lester(1946)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企业普遍使用平均成本加成定价,而不是用边际原则定产定价,企业似乎并没有追求利润最大化。

于是他主张放弃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新古典厂商理论,取而代之以更现实的假设作为研究的起点。

因此《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文最初的主旨,在于论证不能用假设的现实性来衡量理论本身正确与否(谢作诗、李平,2007)。

值得一提的是,本论文从1948年的初稿到1951年的第二稿之间有较大的补充,尤其是增加了有关假设在假说、理论中的作用的说明。

该论文引起了人们对于“假设”是否重要的思考,不再对之避而不谈。

二、《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弗里德曼的这篇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的关系,第二个是什么是实证经济学,第三个是关于假说真实性的问题。

读完这篇论文之后可以得出几个结论:1、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实证经济学这个理论体系中含有两种含义:①是“系统的和有组织的推理方法”的语言;②能够从复杂现实抽象出事物本质特征的实体假说体系。

作为一种假说体系,它的检验是由对现象的预测能力来验证的,而一定的假说在“假设”的限度之内,假设的真实性并不一定具有很深的重要性;3、事实证据不能证明一个假说,如果事实证据不能证伪这个假说,假说就具有了正确性;4、假说不能通过假设的真实性来检验。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读书笔记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读书笔记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读书笔记米尔顿·弗里德曼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及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曾在1976年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德曼的政治哲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并反对政府的干预。

他的理论成了自由意志主义的主要经济根据之一,并且对1980年代开始美国的里根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有极大影响。

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弗里德曼认同凯恩斯的观点认为实证经济学它要解决的是“什么是”,而不是“什么应该是”一类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于任何特别的伦理观念或规范判断的,它的任务是提供一套一般化体系,这个一般化体系可以被用来对环境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作以正确的预测。

规范经济学是研究“什么应该是”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然而规范经济学及经济学的技术不可能独立于实证经济学。

任何政策结论都不可避免地要基于对采取某一种而不是另外一种行动将产生的影响所作的预测,而预测则必须明确或不明确地基于实证经济学。

因此,弗里德曼认为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在某种程度上的混淆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部分,作者旨在阐述实证经济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形成假说或理论,使之能够进行预测或者指导实践。

在阐述过程中,弗里德曼论述了实证分析的前提,实证分析的检验以及如何科学,客观的解释分析结果。

第三部分的内容从逻辑上应该从属于第二部分中对实证分析的检验。

然而作者却将此板块独立成一个部分,并大篇幅的阐述以及引入大量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实证分析中对假设条件该如何看待的问题,可见此部分在实证分析中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如同该部分的小标题一样,旨在论述假设的重要性,该重要性体现在2个层面,1是假设”在表达一种理论中的作用,2是“假设”作为理论的间接检验标准所起的作用。

前者意在表明,合理的假设能在理论的表达过程中,使理论简单明了而又科学严谨;后者主要表明在现实中对理论的检验往往直接或者间接的通过该理论的假设来达到目的。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首先,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经济学的科学性。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经济活动。

经济学家通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对经济现象进行观察、实证和分析,从而揭示经济规律和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

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对于经济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理解经济问题,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然而,经济学方法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科学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行为,而人类行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此外,经济学在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时也存在一定的假设和简化,这些模型和方法是否能够准确地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也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第二,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还探讨了经济学家的角色和作用。

经济学家是研究经济问题并提供政策建议的专业人士。

经济学家通过对经济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向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相关的经济政策建议。

然而,在现实中,经济学家的意见和建议常常存在争议,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并不总是会完全采纳经济学家的观点。

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经济学家的观点和建议常常受到政治、社会和利益的影响,这使得他们的观点不是完全客观和中立的。

另一方面,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人类经济行为,而这种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经济学家的观点和建议并不一定是完全准确和可靠的。

第三,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还涉及到经济理论的构建和发展。

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是对经济现象和现实世界的抽象和理论化。

经济理论的构建和发展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到经济学家如何从实证研究中抽象出经济规律,以及如何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描述经济现象。

经济理论的构建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经济学家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实证研究,发现了一些经济规律和现象的普遍性。

然后,他们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将这些规律和现象抽象出来,并进行理论化。

实证经济学 方法论

实证经济学 方法论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实证经济学是根据经济实践中的实证事实对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学科。

它既关注经济活动的实质性和理论性,也重视经济活动的实证性。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将实证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讨论实证经济学的方法是如何定量分析和总结经济过程,以及如何用它们来研究经济问题。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以科学可信的实证事实为基础,讨论和研究实证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和步骤以及这些方法的特性。

它讨论如何定量分析经济过程,研究经济问题,应用实证研究方法来探讨经济现象,以及如何从实证经济分析中获得有价值的结论。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方法有:实证分析法、调研法、数据模型建构法等。

实证分析法是收集有关经济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模型和算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分析出其特征、规律性和发展趋势。

调研法主要是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分析具体的经济问题,主要用于定性经济分析。

数据模型建构法是以实证数据为基础,构建实证经济学数据模型,借助计算机结合实证数据和实证理论对经济过程进行多角度的描述和分析。

在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中,经济原理、经济数据分析和经济模型建构是实证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经济原理是指实证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如供求面前的曲线、需求曲线的长期趋势。

经济数据分析是对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及应用相关数学公式和模型来分析经济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以及影响这些现象的因素等。

经济模型建构是将经济原理和数据进行结合,利用实证数据和实证理论来构建更准确的经济模型,建立经济分析的可操作性数学模型。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是实证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应用其方法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洞察经济现象,并由此发现更有效的、科学的解决方案。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今后在实证经济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实证分析法、调研法、数据模型建构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这篇文献是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1953年的出版的《经济学论文集》中的一篇,文章给我的总体感受是很好的,深入浅出,意味深长。

开篇从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入题,在经济学的发展中,实证科学、规范科学及方法技巧这三者的混淆是很普遍的,并成为众多错误的根本原因,对这三者的讨论对确认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独特的实证科学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讨论在创建凯恩斯意义上的‘独特的实证科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方法问题。

”严格的说就是研究怎么样判定一个假说或理论是否应该纳入到实证科学的范畴,即‘是什么’的系统体系。

这种普遍的混淆极大的妨碍了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的发展进程。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实证经济学与规范规范经济学的混淆是难以避免的,理论是研究者们的成果,其关注的问题也和他们自身有关,他们的研究来源就是经验之内和力所能及的那么一个圈子了。

经济学的争论也是源于此,夹带着自身的主观和不那么完美的客观,那些自诩为专家的意见分歧相当大,很难保证他们的结论是不偏不倚的。

这里所说的绝不是完全意见一致就就是好事,从天文学的发展就能看出了,地心说到日心说就是很好的例证。

从文章的观点来看,在‘实证分析’中,研究者很倾向于调整相应的实证结论已支持自己先入为主的成见,同事拒绝那些有悖于自身的规范分析的结论。

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与任何伦理立场及规范判断的,重点在于是什么,既一种客观的科学,与资源科学并无二致。

但是作者认为哪并不是根本差异。

规范经济学及相关经济学方法不能独立于实证经济学,任何结论都会有基于某种行动产生的预测,这种预测或多或少是根治与实证经济学。

另一方面,政策结论与实证结论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文章提到了关于最低工资立法的问题,各方的争论都有其现实意义,就算是普遍接受的最低工资问题上也存在迷糊的差异,我从文中发现,那些争论者过于关注政策所导致的新问题,再加上政治和社会影响,要达成完美一致是几乎不可能的,最终立法成功,必会有新问题的产生,我的看法是,只要政策的效果是使立法前的微观个体的状况变好,并没有使某些个体的状况变差,这项立法就是值得的。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弗里德曼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弗里德曼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是一种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旨在通过使用经验数据和实证分析来解释经济现象,并根据经验数据对经济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一位著名的实证经济学家,他在20世纪下半叶对实证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弗里德曼是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他对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弗里德曼认为经济学应当以实证事实为基础,而不是基于假设、理论或价值判断。

他强调经济学研究的目标应当是预测和解释经济现象,并且这些解释必须以实证证据为基础。

弗里德曼主张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经验数据来验证理论,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以提高经济学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其次,弗里德曼主张采用正统的数量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

他坚信数量分析可以使经济学研究更加准确、客观和可检验。

弗里德曼倡导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工具来分析经济数据,建立经济模型,并通过对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他认为经济理论和政策应通过实证分析来评估和判断其效果,以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可靠和可验证。

再次,弗里德曼主张以市场为中心的分析方法。

他认为市场机制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方式,可以通过自由竞争调节供求关系,并达到最优资源配置。

他提倡通过分析市场竞争的效果来评估经济政策的影响,强调市场机制在分配资源和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

最后,弗里德曼主张以个体行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他认为经济行为是由个体理性行为构成的,而个体的选择和决策会影响整个市场的运行。

因此,他主张通过研究个体决策行为和市场交互作用来解释经济现象,并将这些理论与实证数据相结合,以推测和解释个体和市场的行为。

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在经济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方法论强调科学性和客观性,在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弗里德曼主张的以市场为中心的分析方法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因为它忽视了市场的局限性和市场失灵的可能性,有时导致对政府干预的反对态度。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读后感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读后感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有感提到方法论就不能不提到弗里德曼(1953)的著名论文“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FriedmanM.[1953] 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 in 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p.3-43.)。

在我看来那是一经典文献对于深刻理解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构造是相当有益的。

弗里德曼第一步写了“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

同时也说由于政策结果与实证经济学预测结果不能一一对应,所以才需要规范经济学。

还有,人们对政策的意见分歧和讨论是由于他们不关注实证经济学预测分析的结果,常常在经验证据的基础上去判断政策,从而强调了实证经济学的重要性。

弗里德曼第二步介绍了实证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及最终目的。

实证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发展一种理论去预测还没有被观测到的现象。

接下来的文章分别说明了前提假设与经验事实的关系,前提假设与现实的关系,前提假设选择的标准,前提假设真实性与理论真实性的关系。

文章最后又强调了理论预测结果的重要性和前提假设的重要性。

我认为作者通过介绍实证经济学及其重要性引出了实证经济学理论的构建过程,从而分别强调和说明了理论的预测结果和理论的前提假设的相关问题。

作者认为实证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或者是最终评价标准就是理论的预测能力,预测越接近现实,那么这个理论越好。

而在前提假设的选择条件上却宽松很多,并且作者认为现实不能被前提假设完全表述,并且现实不能证明假设,只能不去驳倒假设,理论的预测能力与前提假设的真实性无直接关系。

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理论或者模型,前提假设肯定是不可能完全复制现实的,但是它与模型本身一定要存在内在逻辑性,起码在这个假设下模型正常运行可以得到一个至少是“自圆其说”的结果,那么我认为模型就成功了。

然后再用模型与经验事实比较,如果在假设与经验事实相一致时得到了与事实相一致的结果,那么模型就更进一步的成功了,很有可能模型所设的假设不会再发生,那么它的预测能力也就局限在本次发生过的事件上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这篇文献是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1953年的出版的《经济学论文集》中的一篇,文章给我的总体感受是很好的,深入浅出,意味深长。

开篇从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入题,在经济学的发展中,实证科学、规范科学及方法技巧这三者的混淆是很普遍的,并成为众多错误的根本原因,对这三者的讨论对确认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独特的实证科学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讨论在创建凯恩斯意义上的‘独特的实证科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方法问题。

”严格的说就是研究怎么样判定一个假说或理论是否应该纳入到实证科学的范畴,即‘是什么’的系统体系。

这种普遍的混淆极大的妨碍了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的发展进程。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实证经济学与规范规范经济学的混淆是难以避免的,理论是研究者们的成果,其关注的问题也和他们自身有关,他们的研究来源就是经验之内和力所能及的那么一个圈子了。

经济学的争论也是源于此,夹带着自身的主观和不那么完美的客观,那些自诩为专家的意见分歧相当大,很难保证他们的结论是不偏不倚的。

这里所说的绝不是完全意见一致就就是好事,从天文学的发展就能看出了,地心说到日心说就是很好的例证。

从文章的观点来看,在‘实证分析’中,研究者很倾向于调整相应的实证结论已支持自己先入为主的成见,同事拒绝那些有悖于自身的规范分析的结论。

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与任何伦理立场及规范判断的,重点在于是什么,既一种客观的科学,与资源科学并无二致。

但是作者认为哪并不是根本差异。

规范经济学及相关经济学方法不能独立于实证经济学,任何结论都会有基于某种行动产生的预测,这种预测或多或少是根治与实证经济学。

另一方面,政策结论与实证结论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文章提到了关于最低工资立法的问题,各方的争论都有其现实意义,就算是普遍接受的最低工资问题上也存在迷糊的差异,我从文中发现,那些争论者过于关注政策所导致的新问题,再加上政治和社会影响,要达成完美一致是几乎不可能的,最终立法成功,必会有新问题的产生,我的看法是,只要政策的效果是使立法前的微观个体的状况变好,并没有使某些个体的状况变差,这项立法就是值得的。

西方政策上的分歧大抵都是上述的情况,各自都明白好的坏的哪些方面,尽管不全面,这种争论似乎可以看成是一种实证的过程。

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但是一种政策是有时效,可能还存在一种机会成本,即在立法的时间选择问题,今早的立法可能可以解决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瞻前顾后的结果是现状的更加严重性,理论能经受实证的考验,即通过事实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有关正确的经济政策的一致意见将不是取决于规范经济学的发展,而是实证经济学的发展,之所以要建立有别于规范经济学是我实证经济学,正是在于促进政策问题上的一致性。

二、实证经济学实证的终极目标是提出一种“理论”和“假说”,对尚未发生的现象做出合理的有意义的预测。

这种理论一部分是有组织的系统的推理方法,其二是具体的假说内容,及从现实中抽象出事物的关键特征。

作者在文中提到,理论是没有实质内容的,仅仅是一系列的套套逻辑,对于这点,我表示怀疑,或者说是我不懂,那些列的逻辑不就是某种描述性的、概括性等的内容么?理论的功能则是在于为组织和整理经验材料提供分类依据,从逻辑出发可以揭示理论预言是否完备和前后一致,即从语言的角度看该命题是否是“正确的”。

事实证据则可以说明“分类编排系统”即理论的逻辑是否具有有意义的经验对应物。

作者引用了供给和需求的案例,这种二分法分别列举了一系列的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共性因素,这种概括是合理的,极大的简化了问题。

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市场是很完美的一种虚构,影响着两者的因素是很多的,有些甚至是相互影响的,不能完全概括,也不能说这种概括是错的,只能说是其实用性比较小,因为他们缺乏有意义的经验对应物。

文中提到,作为一个假说体系,可以从预测其“解释”的那一现象的能力来评判,唯有事实证据才能检验理论的“正确”与“错误”,如果假说的预测多次与实际相一致,或者说假说的预测多次避开了可能出现的矛盾,那么其假说具有较大的可信度。

事实不能证实假说,只能一定程度的证伪假说,换个角度讲,并不是之针对未发生的事件,也可以是已发生但是没有观察到的现象所作的预测。

假说的有效性不能作为备择假说的取舍标准,能作出的假说是有限的,但是可能的假说是无限的,文中说到了征收定额税的案例,现在所得出的假说仅仅是在普遍认同的相关标准上认为是“正确的”,因为假说的解释力是有限的。

近乎完美的理论或者假说有一个很显眼的标准,即“简单明了”和“或富有成效”,语言的解释力是有限,毕竟是一语对一类物,尽在不言中是正常的,越是富有成效,预测也就越精确,所需的依据范围也就越大。

再加上逻辑的完备性,以上两者作用在于确保该假说能够正确的阐明其意欲言说的逻辑。

遗憾的是社会科学很难设计实验,自然科学同样如此,只是控制的程度不同而已,可以这样认为是某些干扰因素在人为的选择或控制下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作者提到,实践经验与实验并无二致,这是对社会科学的很深的理解。

实验的目的是收集经验,从社会中观察得到也是一种经验,有些经验的取得是需要耗费很长时间的,可能穷尽一生也未能有突破,所以无法提出一些给力的实验或经验不能成为否定某种假说的依据,虽然这种不可视是阻碍假说的检验。

综上所说,“不成功假说”是永远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

最明显的例证是通货膨胀假说。

不能进行检验,则退回到了套套逻辑的怪圈,即用语言表述的编排体系,但是这也是一个理论发展的重要动力,现在不能检验,将来可能得到检验,是否可以认为完备逻辑的表达是理论与假说形成的萌芽,从不可检验到可以检验,文中作者归纳为“一是构造假说阶段,二是检验假说的合理阶段”,经验材料是提出和检验假说的滤纸。

对这个过程的误解主要集中在:假说是为解释这一现象而提出的。

两个阶段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作者在文中阐述很清晰。

理解这些过程是很重要的,深入的认识是确保人们不会误解经验数据在经济理论中的重要性,避免实证经济学发展所做的睿智探索误入歧途,最终促进实证经济学假说达成一致。

一般可以发现,真正经典的理论的假设都是对现实的一种粗略,甚至显得不真实。

“如果假说能一相当简洁的形式解释丰富的内容,也就是说,如果假说能够从意欲解释的枝节交错的现象实在中抽象出一些列关键共性,同时却又保持强大的解释能力,那么该假说是相当出色的”。

在这里可见,全面的描述是没有意义的,假说的提出者在有限的现实环境因素中能解释既有现象就是很成功的,这也是作者为什么说,假说的假设没必要对现实亦步亦趋的原因了。

我们所要检验的假说在于能否为目标创造一个良好的近似,假说中的假设从来不是忠实的描述,那是没有意义的。

边际分析已经相当完善,可悲的是没有厂商会用边际成本之类的来决定生产,争论点却大多在这方面,其实这是方法论的问题了。

三、可以通过假设的真实性来检验假说吗?文中提到了自由落体规律,从这个分析过程看到,假设是真空的理论,是因为在地球上是很难有这样的环境的,这个假设并不能说明该假说的“正确性”,只是客观的阐述一种环境,假说成立是是指其实用性,确实这一假说可以说是航空科技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范围界定本身是假说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随着经验事实的积累,假设在不断的变化,“完全正确的使用假设的界定理论适应范围,通常被错误地理解为假设可以判定理论在任何情况下是成立的,进而也成为通过假设检验理论本身这一错误理论的重要源头”。

文中关于叶子的假说也很生动的,这个假说居然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尽管假说明显不是真实的,但是由于假说含义与事实相一致,使得假说被认为是合理的。

叶子的这种有意识的适应性调整与被动的响应外界环境的调整的假设更有吸引力,这一假说在生物学中也是间接的得到了证明的。

文中另一个案例是关于台球运动员在精确击球过程的预测问题,台球手并不会精确的数学运算,事实证明他们是有这个能力几乎精确的预算出球的运算轨迹及落点,这个假说也是“正确的”,即合理的,能解释并预测相关的事件。

假说:厂商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并拥有实现目的所需的完备数据知识。

其实他们并不知晓这些经济学中的高深理论,知识自己的一种感觉和经验罢了。

不管是习惯性,还是随机性的做出决策,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绝不是经过计算来做决策的。

假说的合理性使其在长时间内被接受、应用,直到新的假说的出现,并替代之。

假说的证据总是包括能反复经受住牟盾的检验,只要该假设在继续使用,这类证据就会继续增加。

此类证据却又是难以发现并记录的,能发现一部分已经很不错了。

理论是无对错的,没必要费尽心机去寻找证据,并推翻之,这是很无知的表现。

四、理论“假设”的重要性与作用文中前面部分已经讲得很清楚,假设是那么的“一文不值”,但是又是那么的不可缺少。

“实证科学方法论中,一般而言否定性论断通常要比肯定性论断可信度要高。

”1.用“假设”阐述理论假设就如一种断言,不仅是对适应范围的一种描述,也是一种抽象,理解为一种模型也行。

这种断言或假设也是具备一定性质,再能作为l一个理论的重要部分,第一是保持与模型的一致性,二是完备性。

甚至我觉得,理论真正的内涵在于一种深层次的认识。

2.用假设间接检验理论,这似乎与前面有矛盾,这里是要加上引号的。

假说是不呢个检验理论的,但是却在他的逻辑性极强的表述的指引下,人们可以有方向,有目的的去思考这个理论,这是很好的结构。

文中也提到假设的内容有时与意欲表达的理论对象是很难分辨的,只能说,假设是表象的,理论“精神”是深层次的,甚至是很难证伪的,假设的功能在在于铺好通往理论发展的道路。

另一种途径是找到其亲戚假说,这种观点我觉不是在间接的检验假设,仅仅是阐述了这个理论对应物是可以由多中理论解释并预测的,经济学有自己的视角。

文中提到一个信任度的概念,这是客观的,每个领域的视角决定了研究对象的“形象”,即自己对这个事物的认识,所以经济学能人性化的解释生物学的问题,但是生物学专家可能认为是一种荒谬的说道。

充分的证据是不可能的,要么就是不为了证伪一个理论,似乎经济学家在意的是理论的实用性,其实作者不用说的那么轻松,似乎再掩盖经济学理论的牵强,经济学不像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经济学的实验室就是有人类、有人类涉足的地方或者潜在的涉足的地方。

五、对于某些经济学的意义刚开始接触经济学,有一种很钦佩的感觉,似乎那些经济家能读懂人类的思想,其实并不是,有些很虚的经济理论,就想是问一个老寿星为什么长寿的原因,有些经验之谈,真正内在的因素可能谁也讲不清楚,我的理解的是人作为自然的产品,是有质量之分的,从而导致了寿命长短之分,这种想法有些无聊,却也有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