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介绍ppt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宋词发展简介ppt课件
词的体制与题材,与《花间集》相近,清丽闲雅。在词 中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 伤感时序的愁情。
2、柳永时期:开创宋慢词时代,雅俗共赏。柳永发
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 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 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柳永善于化旧 曲为新声,创制大量的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慢词, 使词的体式趋向完备了。
词的种类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 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小令 (58 字以内 ) 、中调 (59 一 90 字 ) 和长调( 91 字以上,最长的词达 240 字)。 有的主张 62 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 “ 慢词 ” , 都未成定论。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 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 叠或四叠。段在词学中称为 “ 片 ” 或 “ 阕 ” 。 “ 片 ” 即 “ 遍 ” ,指乐曲奏过一 遍; “ 阕 ” 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 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唐代:词的开端及发展时期
1、民间词(敦煌曲子词):词的开端阶段 2、文人词的开端:相传盛唐李白的《菩萨蛮》及
《忆秦娥》
3、文人词的发展:中唐张志和( 《渔歌子》:西塞
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
须归)、刘禹锡、白居易(《江南好》)等人的词
4、文人词的成熟:晚唐温庭筠等人的词
风格豪迈,无所拘束,慷慨激昂,乐观进取, 具有阳刚之美的审美特征。豪放词作从苏轼就 开始了。他把词从娱宾助兴的天地里解脱出来, 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 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 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2、柳永时期:开创宋慢词时代,雅俗共赏。柳永发
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 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 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柳永善于化旧 曲为新声,创制大量的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慢词, 使词的体式趋向完备了。
词的种类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 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小令 (58 字以内 ) 、中调 (59 一 90 字 ) 和长调( 91 字以上,最长的词达 240 字)。 有的主张 62 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 “ 慢词 ” , 都未成定论。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 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 叠或四叠。段在词学中称为 “ 片 ” 或 “ 阕 ” 。 “ 片 ” 即 “ 遍 ” ,指乐曲奏过一 遍; “ 阕 ” 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 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唐代:词的开端及发展时期
1、民间词(敦煌曲子词):词的开端阶段 2、文人词的开端:相传盛唐李白的《菩萨蛮》及
《忆秦娥》
3、文人词的发展:中唐张志和( 《渔歌子》:西塞
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
须归)、刘禹锡、白居易(《江南好》)等人的词
4、文人词的成熟:晚唐温庭筠等人的词
风格豪迈,无所拘束,慷慨激昂,乐观进取, 具有阳刚之美的审美特征。豪放词作从苏轼就 开始了。他把词从娱宾助兴的天地里解脱出来, 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 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 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宋韵飘香之宋词基本知识讲解ppt实用课件
第三,词一般都是长短句。
当然,诗歌的语言也有长短句,不过,它大体 上是整齐的。而词的句子尤其长短不齐,活蹦乱跳, 如《十六字令》短短四句,其句式为“一、七、三、 五”。所以,词因为这个语言上的特点还有个别名, 叫“长短句”。辛弃疾的词集就是以此命名为《稼 轩长短句》。此外它还后“诗余”、“乐府”、 “琴趣”等别称。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 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 形式特征。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宋词发展简介》课件
PART 05
宋词的未来发展
宋词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传播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宋词将通过数字化 平台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吸引更多年轻受众。
跨界合作
与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等跨界合作 ,将为宋词注入新的生命力。
创新表达方式
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宋词将尝试新的表达方 式,如现代诗、歌词等,以适应现代审美需求。
文学地位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她的作品在女性文学中具有里
程碑意义。
PART 04
宋词的影响
宋词对后世的启示
情感表达
宋词中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 的诗歌、曲艺等艺术形式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语言运用宋词在语言运用Fra bibliotek讲究平仄、韵律,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 的语言艺术借鉴。
宋词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与绘画结合
01
宋词与绘画同为艺术表现形式,两者结合将产生独特的审美体
验。
与曲艺结合
02
宋词与曲艺的结合,将使宋词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观
众。
与影视剧结合
03
在影视剧中融入宋词元素,将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
宋词在未来的展望
国际化发展
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宋词有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其独特 的魅力。
意境营造
宋词中独特的意境营造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对后世的 文学创作在表现手法上有所启迪。
宋词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1 2 3
题材选择
现代文学在题材选择上深受宋词影响,许多现代 作家从宋词中汲取灵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文学风格
宋词概述PPT课件
朝的民间词,在甘肃敦煌县的石 窟里被发现。
2.最早文人词
李白词作《菩萨蛮》与《忆秦娥》,
被后人称为“百2代021 词曲之祖”。
3.花间词人
温庭筠被称作“花间鼻祖”,词史
上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词人,大量作品存
入《花间集》 ——我国第一部文人词
集。
4.南唐词人
宋 词 概 述
2021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 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 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 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
2021
宋代文化
两个主要特点
文人当官——宋代文人的特殊遭遇
宋代文学——诗重理趣词贵精雅
2021
唐诗与宋诗区别:
唐诗的丰腴变成了宋诗的瘦劲 唐诗的壮美变成了宋诗的深刻 唐诗的通脱蓬勃变成了宋诗的
2021
4.以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为代 表的时期
李清照是能“柳俗”、“苏豪”、“周 律”之外别树一帜的诗人词家。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
(清.李调元)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
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2021
陆游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后人 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 轼。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
‘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2021
文化全才 ——苏东坡
诗
词 文 书法
绘画 音乐 佛理
2021
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 ——《江城 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 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 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最早文人词
李白词作《菩萨蛮》与《忆秦娥》,
被后人称为“百2代021 词曲之祖”。
3.花间词人
温庭筠被称作“花间鼻祖”,词史
上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词人,大量作品存
入《花间集》 ——我国第一部文人词
集。
4.南唐词人
宋 词 概 述
2021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 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 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 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
2021
宋代文化
两个主要特点
文人当官——宋代文人的特殊遭遇
宋代文学——诗重理趣词贵精雅
2021
唐诗与宋诗区别:
唐诗的丰腴变成了宋诗的瘦劲 唐诗的壮美变成了宋诗的深刻 唐诗的通脱蓬勃变成了宋诗的
2021
4.以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为代 表的时期
李清照是能“柳俗”、“苏豪”、“周 律”之外别树一帜的诗人词家。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
(清.李调元)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
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2021
陆游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后人 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 轼。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
‘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2021
文化全才 ——苏东坡
诗
词 文 书法
绘画 音乐 佛理
2021
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 ——《江城 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 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 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词讲解完美版PPT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句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骤雨过后,暮色苍茫,诗人 面对送别的长亭,周围响起一片凄切的蝉声,在这凄凉冷寂的 景物之中,寄寓了诗人离别的凄苦,情景交融,动人愁思。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诗是想象中的虚景。诗人想象着自己离开之后,烟波 浩渺千里,暮色深沉,天空广袤。诗人用想象中水天一色的 空阔,茫无边际,烘托出诗人独自远行的落寞悲伤,表达出 对恋人的万分不舍。
北宋慢词第一人——柳永
词的分类: 清代毛先舒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
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填词名解》)。王力在 《汉语诗律学》中则认为:62字以下的为小令,以上的为慢词。
慢词丰富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表现力。词至柳永,体 制始备。
“柳词总以平叙见长”善于层层铺陈描绘,曲尽其妙
中国宋词讲解(一)
词的起源:
在隋唐,西域的胡乐,特别是龟兹乐,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 与汉族原有的以清商乐为主的各种音乐家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 的音乐——燕乐。燕乐曲调繁多,有舞曲,也有歌曲。歌曲的歌 辞,就是后来词的鼻祖,当时叫做“曲子词”。唐代的燕乐歌辞 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严格按照乐曲 的要求来创作歌辞,包括依乐章结构分片,依曲拍为句,依乐声 高下用字,其文字形成了一种句子长短不齐而有定格的形式。这 种新体歌辞,就是后来通常所称的“词”。词又称长短句、诗余。
3.《雨霖铃》整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 句赏析其表达效果。(虚实结合—实写:眼前所见之景;虚写: 想象或回忆之景,抽象的只可感不可见之情)
诗人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阙开篇实写送别时的 情景:急雨初停,暮色苍茫,蝉声凄切,船就要出发了,诗人 和佳人执手凝望,难分难舍,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 “念去去”“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这些诗句则是诗 人在想象别后的情景:自己独自一人漂泊的凄凉怅惘,以及满 腹情怀无人可以倾诉的孤独哀伤。整首诗虚实结合,将离别的 哀愁渲染到十分,感人深挚。
这句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骤雨过后,暮色苍茫,诗人 面对送别的长亭,周围响起一片凄切的蝉声,在这凄凉冷寂的 景物之中,寄寓了诗人离别的凄苦,情景交融,动人愁思。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诗是想象中的虚景。诗人想象着自己离开之后,烟波 浩渺千里,暮色深沉,天空广袤。诗人用想象中水天一色的 空阔,茫无边际,烘托出诗人独自远行的落寞悲伤,表达出 对恋人的万分不舍。
北宋慢词第一人——柳永
词的分类: 清代毛先舒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
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填词名解》)。王力在 《汉语诗律学》中则认为:62字以下的为小令,以上的为慢词。
慢词丰富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表现力。词至柳永,体 制始备。
“柳词总以平叙见长”善于层层铺陈描绘,曲尽其妙
中国宋词讲解(一)
词的起源:
在隋唐,西域的胡乐,特别是龟兹乐,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 与汉族原有的以清商乐为主的各种音乐家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 的音乐——燕乐。燕乐曲调繁多,有舞曲,也有歌曲。歌曲的歌 辞,就是后来词的鼻祖,当时叫做“曲子词”。唐代的燕乐歌辞 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严格按照乐曲 的要求来创作歌辞,包括依乐章结构分片,依曲拍为句,依乐声 高下用字,其文字形成了一种句子长短不齐而有定格的形式。这 种新体歌辞,就是后来通常所称的“词”。词又称长短句、诗余。
3.《雨霖铃》整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 句赏析其表达效果。(虚实结合—实写:眼前所见之景;虚写: 想象或回忆之景,抽象的只可感不可见之情)
诗人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阙开篇实写送别时的 情景:急雨初停,暮色苍茫,蝉声凄切,船就要出发了,诗人 和佳人执手凝望,难分难舍,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 “念去去”“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这些诗句则是诗 人在想象别后的情景:自己独自一人漂泊的凄凉怅惘,以及满 腹情怀无人可以倾诉的孤独哀伤。整首诗虚实结合,将离别的 哀愁渲染到十分,感人深挚。
宋词课件ppt
艺术环境
宋朝时期,艺术环境也十分活跃,各种艺术形式和流派层出不穷,这些都对宋词 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03
宋词的主题和内容
爱情和离别
总结词
爱情和离别是宋词中常见的主题 ,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爱 情的甜蜜与痛苦,离别的无奈与
不舍。
爱情
宋词中有很多描写爱情的篇章,如 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 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 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对个人修养和审美观念的提升
宋词作为高雅艺术的一种形式,对于 提高个人的修养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 的影响。通过欣赏和学习宋词,可以 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宋词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如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 物的追求等,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精神 境界和人生品位。
06
宋词的鉴赏与品读
如秦观的《浣溪沙》中的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 丝雨细如愁”,描绘了风 景的美丽与哀愁。
历史和怀古
总结词
怀古
宋词中有很多涉及历史和怀古的作品 ,词人通过追忆历史来抒发对现实的 不满或感慨。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常记溪 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表达了对 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历史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东 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寓意历史 的变迁。
人生和哲理
总结词
宋词中有很多蕴含人生和哲理的 作品,词人通过深入思考来探寻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人生
如柳永的《蝶恋花》中的“伫倚 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 天际”,表达了对人生的迷茫与
思考。
哲理
如苏轼的《赤壁赋》中的“寄蜉 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 达了人生短暂、珍惜当下的哲理
宋朝时期,艺术环境也十分活跃,各种艺术形式和流派层出不穷,这些都对宋词 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03
宋词的主题和内容
爱情和离别
总结词
爱情和离别是宋词中常见的主题 ,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爱 情的甜蜜与痛苦,离别的无奈与
不舍。
爱情
宋词中有很多描写爱情的篇章,如 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 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 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对个人修养和审美观念的提升
宋词作为高雅艺术的一种形式,对于 提高个人的修养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 的影响。通过欣赏和学习宋词,可以 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宋词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如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 物的追求等,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精神 境界和人生品位。
06
宋词的鉴赏与品读
如秦观的《浣溪沙》中的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 丝雨细如愁”,描绘了风 景的美丽与哀愁。
历史和怀古
总结词
怀古
宋词中有很多涉及历史和怀古的作品 ,词人通过追忆历史来抒发对现实的 不满或感慨。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常记溪 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表达了对 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历史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东 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寓意历史 的变迁。
人生和哲理
总结词
宋词中有很多蕴含人生和哲理的 作品,词人通过深入思考来探寻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人生
如柳永的《蝶恋花》中的“伫倚 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 天际”,表达了对人生的迷茫与
思考。
哲理
如苏轼的《赤壁赋》中的“寄蜉 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 达了人生短暂、珍惜当下的哲理
宋词-课件(全)教程文件
•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无论诗、文、词都
有杰出的成就。
•
王安石词虽仅存29首,却颇具开创性。他
的词已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固定轨道,
而主要是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并进一步由表现
个体人生的感受开始转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
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
• 杨湜《古今词话》:
• “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 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 ‘此老乃野狐精也。’”
第二节 柳永词的新变
• 一、生平简介:
•
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
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 山市)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为 人落拓不羁,由于失意无聊,常出入于秦楼楚馆, 与妓女、乐工往返。他的词很有点浪子作风
• 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 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 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 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 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 钟山,谥文。
行人更在春山外。
• 上片写行人。由写景到抒情,又从抒情到写景。 在写景的同时,以流不断的春水隐喻诉不完的离 愁。
• 下片写闺人。由近及远,从思妇楼头到山外行 人。言闺人之怅望。“楼高”一句唤起,“平芜” 两句拍合。平芜已远,春山则更远矣,而行人又 在春山之外,则人去之远,不能目睹,惟存想像 而已。写来极柔极厚。
• 此后苏轼等人的词大量用题序表明创作的缘起、 背景,即是直接受张先的启发。正因为如此,张
宋词鉴赏ppt课件
05
宋词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影响
宋词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丰富了现代文学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01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和灵感,促进了现代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提升了现代文学的艺术品质
02
宋词的精致、婉约和含蓄,为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
提升了现代文学的艺术品质和审美价值。
详细描述
词的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中并未直言离别,而是以凄凉的秋景 来写离别的凄清环境,以景写情,情景交融。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通过描写“残月
”“晓风”之冷,“杨柳”“晓岸”之寒,以及“凝噎”“泪眼”之悲,层层渲染,步 步深透,写尽恋人离别时的痛苦之情。全词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生动感人。
《青玉案》-辛弃疾
总结词
此词为抒写壮志未酬之情之作,是辛弃疾的 代表作之一。词中通过对元夕夜景的描写和 对比,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详细描述
词的上片写元夕夜景,通过对“花灯”“宝 马”“香车”等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繁 华热闹的氛围。下片由景入情,通过描写“ 美人”“醉酒”“泪痕”等情感元素,表达 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全词语言优美 ,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追 求。
04
宋词与其他文学形式比较
宋词与唐诗的比较
01
形式与韵律
宋词与唐诗在形式和韵律上有所不同。唐诗通常讲究平仄和韵律,形式
相对固定;而宋词则更加灵活,可以根据词牌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02
内容与风格
唐诗的内容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也有婉约派;而宋词则更注重
情感表达,多以抒情为主,风格较为婉约。
03
创作背景与文化氛围
宋词一.ppt
五、北宋词总论
词在北宋时期,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晏殊、张先、 晏几道、欧阳修 前期 柳永 开拓了词的形势和内容 承袭“花间”余绪
后期
苏轼、周邦彦
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
柳 永
柳永词作特点:
柳永生活于社会的下层,词笔触及社会人生诸多侧面。 除了男女恋情外,柳词还反映都市风貌、羁旅行役等较丰富 的内容。他还吸收民歌养分,大量创制慢词,扩大了词的体 制。词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 用。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 歌柳词” 。
四、宋词流派
• 婉约派词的特点:
1、题材上以男女情事、伤春怨别为主; 2、体格风调上以柔婉低调缠绵往复为极致; 3、结构缜密而绮丽,具有一种阴柔之美。 4、婉约派词人以柳永和李清照为代表 ,有 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
四、宋词流派
• 豪放派词的特点:
1、题材上纵意抒写,打破“艳科”的藩篱,无事 不可入,无意不可言; 2、气象恢弘,风格雄放,笔力劲健; 3、语词宏富,用典亦较多,以言志抒怀为目的, 表达豪放、旷达; 4、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贺铸、陈与义、 张元干、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陈亮、陆 游、刘过等人。
柳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 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尽致, 尤工于羁旅行役。〔宋〕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
其铺叙委婉,言近意远,森 秀幽澹之趣在骨。([清]周济 《介存斋论词杂著》)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
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 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无论是议论或叙事,他都能写得 明畅简洁,而又丰满生动。
宋词 (一)
一、宋代文学概说
有三个特点: 1、娱乐性:文学创作目的不再主要是 为了教化,而是为了娱乐,在客观上 淡化了文学的政治色彩。 2、学者化:表现为大量用典,强调学 问修养,并且在诗中议论说理等。 3、爱国主义倾向:与宋代军事上的软 弱、国家始终处于外族威胁之下的形 势相联系,宋代文学表现出强烈的爱 国主义倾向。
宋词介绍及欣赏21PPT课件
▪
▪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词在11-13世纪的繁荣, 是包括与宋先后并存的辽、西夏、大理、金在内 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避暑录话》 中关于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和金海陵 王完颜亮闻歌柳永《望海潮》,“欣然有慕于‘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的记载 ,说明当时词的歌唱,已普及到中国西北、东北 广大异族地区。辽道宗耶律洪基曾创作词作十多 首。至于金代,以苏、辛词风为宗,出现了蔡松 年、元好问等不少优秀词人。当时中国虽暂时分 裂为几个对立的政权,但在文化方面则是互相融 合,相与并进的。
▪ 渔歌子
▪ 西塞山前白鹭飞, ▪ 桃花流水鳜鱼肥。 ▪ 青箬笠,绿蓑衣, ▪ 斜风细雨不须归。
▪ 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 了作者喜爱自然的情怀
▪ 到了晚唐,文人词可以说基本成熟了。其标 志是第一个大词人温庭筠(yún)的出现。
▪ 温庭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
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
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 声韵〕,〔和词的内容无必然联系〕
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 (58字以内)、“中调” (59字到90字)“长 调”(91字以上)。
一般说来,词的篇幅不长。据记载,最 短的单调《竹枝》为14字,最长的《莺啼 序》为240字,不比诗歌行数可以无限增多。
宋词·词人·词作
▪ 【宋词】
▪ 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艺形式是词,它兼有文学与 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是一种依照一定曲调配乐 演唱的诗。
▪ 词初名〔曲、曲子词〕。又名近体乐府、还被
称作〔诗余、长短句〕。
▪ 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 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 (词句子的长短参差,是因为曲调节拍的需要 和音乐节奏的不同。)
宋词介绍ppt课件
宋词在海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在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对当地文学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宋词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宋词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蕴含 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对于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宋词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创造对于提高 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积极 的作用,对于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和 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宋词的意境美
总结词
宋词的意境深远、优美,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详细描述
宋词注重意境的创造,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生活 场景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往往含蓄而 深远,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人感受到美的熏陶和 心灵的净化。
宋词的音乐美
总结词
宋词的音乐美体现在其注重平仄和韵律 的运用,以及歌唱时的旋律和节奏感。
宋词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宋词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初期到晚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详细描述
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期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注重格律和雅致;中期以柳永、苏轼为代表,开始 出现豪放派风格;晚期则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注重音韵和技巧;到了南宋,则出现了辛弃疾等爱国词人,抒 发家国情怀。
宋词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
总结词
宋词与其他文学形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详细描述
宋词与唐诗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代表。同时,宋词也受到民间歌曲、说唱 文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此外,宋词在发展过程中也借鉴和影响了后世 的文学形式,如元曲、明清小说等。
02 宋词的题材与风格
宋词的题材类型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
03 宋词的艺术特色
宋词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宋词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蕴含 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对于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宋词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创造对于提高 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积极 的作用,对于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和 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宋词的意境美
总结词
宋词的意境深远、优美,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详细描述
宋词注重意境的创造,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生活 场景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往往含蓄而 深远,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人感受到美的熏陶和 心灵的净化。
宋词的音乐美
总结词
宋词的音乐美体现在其注重平仄和韵律 的运用,以及歌唱时的旋律和节奏感。
宋词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宋词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初期到晚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详细描述
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期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注重格律和雅致;中期以柳永、苏轼为代表,开始 出现豪放派风格;晚期则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注重音韵和技巧;到了南宋,则出现了辛弃疾等爱国词人,抒 发家国情怀。
宋词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
总结词
宋词与其他文学形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详细描述
宋词与唐诗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代表。同时,宋词也受到民间歌曲、说唱 文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此外,宋词在发展过程中也借鉴和影响了后世 的文学形式,如元曲、明清小说等。
02 宋词的题材与风格
宋词的题材类型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
03 宋词的艺术特色
宋词中国传统文学知识普及PPT
叁
宋词的分类方式及派别
SONG CI DE FEN LEI FANG SHI JI PAI BIE
肆 著名的词人及词牌名 ZHU MING DE CI REN JI CI PAI MING
音乐文学宋词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 有直接关系。
第一部分
宋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靖康之变”象空前巨大的雪崩一样, 将无穷的劫难降临人间。北宋政权 被颠覆了词坛自然也随之崩解。当 时的词人也随着宋室的南渡,在抗 复国的第一线,在后来站住了脚的 临安继续歌唱,重建词坛。
继南渡词人之后,在南方成长起来的词人, 快步地走上重建的词坛。陆游、张孝祥等不 仅发扬了南渡词人开创的爱国豪放词的传统, 并以自己成熟的艺术经验迎接词史高峰期的 到来。辛弃疾的出现,标志着词史已经进入 它的高峰时期。
• 字子瞻,一字和仲 •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 世称苏东坡 、苏仙 、坡仙 • 汉族,眉州眉 (今四川省眉 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 主要成就古文创作: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 诗词创作: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是辛弃疾为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书法创作:“宋四家”之首 • 绘画创作: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中国传统文学知识普及教育PPT模板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 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20XX年1月1日讲解来自:XXX目录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
宋词简介及四大家PPT课件
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一段叫
一阕或一片。
第1页/共10页
宋词的发展脉络
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北宋前期词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欧阳修,后来 大政治家范仲淹又开辟了词的意境并启发了豪放派词风,慢词圣手柳永拓宽了词的篇幅 并发展了婉约派词风。北宋后期大文学家苏轼对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开创了豪放派词风, 周邦彦则成为此时婉约派之集大成者。南宋前期辛弃疾、陈亮等继承了豪放词风并形成 了爱国词派, 李清照是此时的婉约派大家。南宋后期出现了以姜夔为首继承了婉约派词 风并发展为格律词派。
第7页/共10页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北宋已沦亡十多年,出生地早已被金兵占领。他21岁时 就在家乡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投入抗金斗争。次 年率领队伍参加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任掌书记。之后,他 建议耿京投归南宋,耿京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他与南宋联系。 当他南下时耿京被叛徒所杀,义军溃散。他在归途中得知此事, 率50多人闯入金营,生擒叛徒,解至建康献给宋高宗。从此, 在南方任事,将恢复中原 的希望寄托在南宋统治者身上。到南方 后,先后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滁州 知州、江西提点刑狱、湖北湖南转运副 使、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
第4页/共10页
走进柳永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慢词的创造者。 从唐五代时期直到宋初,词的体式以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 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小令的体制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 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 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 长达212字。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 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代表
第3页/共10页
一阕或一片。
第1页/共10页
宋词的发展脉络
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北宋前期词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欧阳修,后来 大政治家范仲淹又开辟了词的意境并启发了豪放派词风,慢词圣手柳永拓宽了词的篇幅 并发展了婉约派词风。北宋后期大文学家苏轼对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开创了豪放派词风, 周邦彦则成为此时婉约派之集大成者。南宋前期辛弃疾、陈亮等继承了豪放词风并形成 了爱国词派, 李清照是此时的婉约派大家。南宋后期出现了以姜夔为首继承了婉约派词 风并发展为格律词派。
第7页/共10页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北宋已沦亡十多年,出生地早已被金兵占领。他21岁时 就在家乡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投入抗金斗争。次 年率领队伍参加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任掌书记。之后,他 建议耿京投归南宋,耿京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他与南宋联系。 当他南下时耿京被叛徒所杀,义军溃散。他在归途中得知此事, 率50多人闯入金营,生擒叛徒,解至建康献给宋高宗。从此, 在南方任事,将恢复中原 的希望寄托在南宋统治者身上。到南方 后,先后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滁州 知州、江西提点刑狱、湖北湖南转运副 使、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
第4页/共10页
走进柳永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慢词的创造者。 从唐五代时期直到宋初,词的体式以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 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小令的体制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 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 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 长达212字。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 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代表
第3页/共10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 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 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 “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 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 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巅峰
苏轼应该可以说是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定者,而一些人认为,这也 正是历史发展的下坡路的开始,宋词只是一味的寄情山水,或者歌以明志。 陈师道用“以诗为词”评价苏词,道中苏词革新的本质。从整体上观照,词 的“雅化”进程,某种意义上也是词逐渐向诗靠拢的一个过程,努力跨越 “言志”与“言情”界限的过程,苏轼以前,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至苏轼却 是一种突飞猛进的演变。首先,苏轼词扩大了词境。苏轼之性情、襟怀、学 问悉见之于诗,也同样融之于词。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 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词的分类
按长短规模分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 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 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 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 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 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宋词人们一面沉湎于声色的快乐享受,另一面又自我掩饰,自我辩解,“自 扫其迹”。后人“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也为其曲意解释。贪图享受,人 所难免,兴发情动,形诸歌咏。事后又觉得不合雅趣,有失颜面。这种矛盾普遍 存在于歌词的创作之中。如能将艳情的表述含蓄化、朦胧化,似有兴寄,让接受 者产生无限言外托喻之想。且将字面、句子、声韵皆加以锻炼,使其具有典丽高 雅之风貌,岂不是两全其美?基于这样的立场,“去俗复雅”作为宋词创作的主 要努力方向,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零星的努力到形成创作流派,从创作的实践到 出现较完整。
发展
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 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词以描写艳情为主。
张炎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 情可也。”就是对这方面特征的一个总结。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抒写 艳思恋情的专门文体,“诗言志词言情”、“词为艳科”都是宋词这种创作主流 倾向的归纳。
词牌来源划分
词牌的来源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 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 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 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 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宋词
简介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 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 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 “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 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 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 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燕乐曲调之来源,主要途径有二:一是来自边地或外域的少数民族。唐时 西域音乐大量流入,被称为“胡部”,其中部分乐曲后被改为汉名。二是来自 民间的土风歌谣。唐代曲子很多原来是民歌
燕乐曲调的两种主要来源,奠定了燕乐及其配合其演唱歌辞的俚俗浅易的文 学特征。歌词在演唱、流传过程中,以及发挥其娱乐性功能时,皆更加稳固了 这一文学创作特征。歌词所具有的先天性的俚俗特征,与正统的以雅正为依归 的审美传统大相径庭。广大歌词作家所接受的传统教育,历史和社会潜移默化 之赋予他们的审美观念,皆在他们欣赏、创作歌词时,发挥自觉或不自觉的作 用。努力摆脱俚俗粗鄙、复归于风雅之正途,便成了词人们急迫而不懈的追求。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 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 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起源
隋唐之际发生、形成的曲子词,原是配合一种全新的音乐--“燕乐”歌唱的。 “燕”通“宴”,燕乐即酒宴间流行的助兴音乐,演奏和歌唱者皆为文化素质 不高的下层乐工、歌妓。
词风之变
刘熙载《艺概》卷四概括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 事不可言也。”
其次,苏轼词提高了词品。苏轼的“以诗入词”,把词家的“言情”与诗人 的“言志”很好结合起来,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并见乎词,在词中树堂堂之阵, 立正正之旗。即使写闺情,品格也特高。
词至东坡,其体始尊。再次,苏轼改造了词风。出现在苏轼词中的往往是 清奇阔大的景色,词人的旷达胸襟也徐徐展露在其中。
传统区分宋词风格,有“婉约”、“豪放”之说,苏轼便是“豪放”词风 的开创者。凡此种种“诗化”革新,都迅速地改变着词的内质
刘熙载转换一个角度评价说:“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 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东坡的复古,正是词向诗的靠拢,突出“志之 所之”,也是向唐诗的高远古雅复归。至此,词之“雅化”也取得了本质性的 突破。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 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简介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 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 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 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 “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 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 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巅峰
苏轼应该可以说是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定者,而一些人认为,这也 正是历史发展的下坡路的开始,宋词只是一味的寄情山水,或者歌以明志。 陈师道用“以诗为词”评价苏词,道中苏词革新的本质。从整体上观照,词 的“雅化”进程,某种意义上也是词逐渐向诗靠拢的一个过程,努力跨越 “言志”与“言情”界限的过程,苏轼以前,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至苏轼却 是一种突飞猛进的演变。首先,苏轼词扩大了词境。苏轼之性情、襟怀、学 问悉见之于诗,也同样融之于词。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 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词的分类
按长短规模分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 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 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 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 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 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宋词人们一面沉湎于声色的快乐享受,另一面又自我掩饰,自我辩解,“自 扫其迹”。后人“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也为其曲意解释。贪图享受,人 所难免,兴发情动,形诸歌咏。事后又觉得不合雅趣,有失颜面。这种矛盾普遍 存在于歌词的创作之中。如能将艳情的表述含蓄化、朦胧化,似有兴寄,让接受 者产生无限言外托喻之想。且将字面、句子、声韵皆加以锻炼,使其具有典丽高 雅之风貌,岂不是两全其美?基于这样的立场,“去俗复雅”作为宋词创作的主 要努力方向,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零星的努力到形成创作流派,从创作的实践到 出现较完整。
发展
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 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词以描写艳情为主。
张炎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 情可也。”就是对这方面特征的一个总结。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抒写 艳思恋情的专门文体,“诗言志词言情”、“词为艳科”都是宋词这种创作主流 倾向的归纳。
词牌来源划分
词牌的来源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 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 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 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 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宋词
简介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 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 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 “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 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 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 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燕乐曲调之来源,主要途径有二:一是来自边地或外域的少数民族。唐时 西域音乐大量流入,被称为“胡部”,其中部分乐曲后被改为汉名。二是来自 民间的土风歌谣。唐代曲子很多原来是民歌
燕乐曲调的两种主要来源,奠定了燕乐及其配合其演唱歌辞的俚俗浅易的文 学特征。歌词在演唱、流传过程中,以及发挥其娱乐性功能时,皆更加稳固了 这一文学创作特征。歌词所具有的先天性的俚俗特征,与正统的以雅正为依归 的审美传统大相径庭。广大歌词作家所接受的传统教育,历史和社会潜移默化 之赋予他们的审美观念,皆在他们欣赏、创作歌词时,发挥自觉或不自觉的作 用。努力摆脱俚俗粗鄙、复归于风雅之正途,便成了词人们急迫而不懈的追求。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 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 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起源
隋唐之际发生、形成的曲子词,原是配合一种全新的音乐--“燕乐”歌唱的。 “燕”通“宴”,燕乐即酒宴间流行的助兴音乐,演奏和歌唱者皆为文化素质 不高的下层乐工、歌妓。
词风之变
刘熙载《艺概》卷四概括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 事不可言也。”
其次,苏轼词提高了词品。苏轼的“以诗入词”,把词家的“言情”与诗人 的“言志”很好结合起来,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并见乎词,在词中树堂堂之阵, 立正正之旗。即使写闺情,品格也特高。
词至东坡,其体始尊。再次,苏轼改造了词风。出现在苏轼词中的往往是 清奇阔大的景色,词人的旷达胸襟也徐徐展露在其中。
传统区分宋词风格,有“婉约”、“豪放”之说,苏轼便是“豪放”词风 的开创者。凡此种种“诗化”革新,都迅速地改变着词的内质
刘熙载转换一个角度评价说:“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 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东坡的复古,正是词向诗的靠拢,突出“志之 所之”,也是向唐诗的高远古雅复归。至此,词之“雅化”也取得了本质性的 突破。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 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简介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 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 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