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传记阅读3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题突破即学即练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传记阅读自学案三步阅读突破传
(2) 传记阅读自学案三步阅读突破传记阅读(建议用时约30分钟)图解三步阅读法,抓传记关键信息高考传记命题主要有3大方面: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样写的、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这三大方面即是阅读的三大思维主线。
考场时间紧,全面透彻地把握传记不现实、也无必要,为高效阅读,提高阅读的针对性,读文时应重点关注高考命题的信息点。
具体来说,要遵循以下读文3大步骤:人(iti)因(拯国}表诂枝巧怕1E和启响......... 1.................... L ..... ....... L....... .......... ,.L ............. .............. L................阅昨记要滞遇所! [写人術(什主)的i 人生腔K经历.作: 汩对传主的典餾刻: 画,桂主与时代、: 恤人的关癌,把握: 传主阳泉!• ................. J 理肾怙记陈述的甚:車申实,把弼传主;靈要主屮李杵,即!传主的事避、成;就、贡秋、疗为和;■.................. J世軽朽主取傅! 璇功、成就.丨他出贡献的原: 闪氏反其: 品廣腦成的iS* I把掘文章站构,井析恨记1 如何选材、塑材.把按对i 儒主的描吗方法(正肋瞪1 頁,側曲映科■、鈿节描不爭疝分折引用村科的作用趾搐; 记的语言特色______ __________ :箱记通过塑造估主形罪,寂吗特主爭进和作者的戦舍、评ffr.让读君笈现传主• 另上的优秀品质、人主价值;和时代赫神+沖发我H己的青袪和认识,从中汲取擀那捽料.获解有益的码示____ _______________11读文指导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永远的丰碑金涛①“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
”这番对史蒂芬•霍金的评价,用在高士其身上也是恰如其分的。
②高士其1925年进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
2018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pptx (共72张PPT)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神奇的货币与变的价格 专题1
重难知识巩固篇 常见失分考向篇 解题方法提炼篇
-3-
近三年浙江卷考查情况统计
年 份 2017 2016 2015 论述文 选 论述文 《思维与 论述文 《语言变革与 选 文 自《传播学概 语言》 列夫· 维 中国现代小说(节选)》 论》 施拉姆 果茨基 文中重要概 文中重要概念含义、 重 文中重要概念含 念含义、重要 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义的理解 句子含意的 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 文中重要句子含 理解 合, 语言特色的分析 意的理解 考查点 文中信息的 文章结构的把握, 中心 文中信息的筛选 筛选和整合 意思的概括 和整合, 语言特色 中心意思的 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 的分析 概括 倾向的评价 文本的综合分析
神奇的货币与多变的价格 专题1 1 2 3
重难知识巩固篇 常见失分考向篇 常见失分考向篇 解题方法提炼篇
-8-
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如上所 述,讯息不像电流,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随即发亮。诚然, 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失 火了”的呼喊,我们很快就做出反应。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 经过一些中间步骤。首先我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对它 进行解释:“他是在对我鸣喇叭吗?”“哪里着火啦?”外在符号影响行 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心中的印象。外来符号到达 时,如果接受者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加工 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一般地说,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证实既 存的构想,稍许修正原有的界定,或澄清原来不清楚的地方。就像 改变信仰一样,彻底改变原有观念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然而,改 变信仰的现象的确时有发生;同样,感觉突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三 专题一
第二步:微观研判,分析人物和环境。 1.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主要人物:格罗斯文诺8829。 形象特点及分析:①喜欢读书,待人礼貌。“谈了谈彼此 正在读的几本书”“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②饱受苦难,热忱坚强。“17岁时她嫁给自己不喜欢的男人, 以后一直分居。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 年仅18岁。” ③真诚善良,敢于信任。从中间谈话的部分可以看出。 ④厌恶战争,热爱生活。从“她常常跟儿子说话,好像儿子 还活着。她形容儿子像朝霞一样美”可以得出。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 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构思的艺术效果。情节题要注意运 用“四要素一联系”(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联系读者作 用)答题法。小说的全部情节都围绕“电话”展开,“打电话” 也就成为了组织情节、表现人物、反映主题的关键,同时, 要考虑“打电话”的特殊性,即男女双方并未见面,全文主 要是语言描写,在充分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又能充分 调动读者想象,从而丰富人物形象和主题。 答案 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 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 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 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 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情景,在
用 小说中起到什
(2)题干中有 ④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一般来说是
类
“作用”“意 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
么作用?
(3)请分析小说
义”“效果” (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 等字样。 出主题等。
答案 (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 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 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 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 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 节变化的背景。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及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2018届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复习专题(通用版)(3)语文课件PPT
解题指津
侧面 表现
通过写与传主相关的人物,从侧面表现传主特点、 品性等。这样写会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可以塑造丰满的传主形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 到增加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增强文章 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分析对 比衬托 手法的 技巧
内容 方面
内容和 情节的 需要
由点及 面,揭 示主题
解题指津
突出传 主角度
让传主形象更全面完整,更立体化。传主形象是由多个侧面组成的,只表 现其伟大的一面,而不展现其细微的一面,人物就不能立体化。
让人物真实可信。要把人物写好,就要写其细节的一面,因为读者是普通 公民,他们愿意接受伟人身上普通的一面。这样的人物会让读者觉得真 实亲切,易于接受。
赏 析 细 节 描 写 答题技
表达 方面
先明确手法是对比或衬托,或明确在结构上的作用,如引起下文、 总领上文、承上启下等;再从表达效果,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说服力,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等方面回答。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一
(2)关于陶瓷艺术与文学二者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瓷艺术是空间和造型艺术,文学则是时间和语言艺术。 B.陶瓷艺术与文学的结缘起于何时虽无从考证,但它们均来 源于民间,与先民的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C.文学艺术为陶瓷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为其艺术形象 的塑造提供了许多启发。 D.文学长于叙事,其展示的是形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的固定死板的艺术。 逻辑推理 D项,“固定死板的艺术”有误,原文第六段只 是说“瓷器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 答案 D
但是,陶瓷艺术家们,不仅在塑造单个的形象上获得了 成功,而且在组雕、群雕的塑造上同样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 艺术成就。曾山东的《孙悟空大战众天神》、李恭坤的《三 国演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取材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塑 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浒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形象 的塑造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
陶瓷雕塑艺术和文学艺术,尽管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 但在其审美本质上是共同的: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 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但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 是名符其实的千年瓷都。尽管这样,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 包括陶瓷雕塑艺术家,用智慧灵巧的双手,用泥土和火,把 瓷都景德镇营造成为一个中国文学之城。在这里《三国演义》 的烽火连天,《水浒传》的义旗招展,《西游记》的漫漫征 途,《红楼梦》的悲欢离合,都在陶瓷艺术家们手中得到了 形象生动的再现。
逻辑推理 A项,“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表述有误, 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写实仅仅是其经历的一个阶段,以偏概 全,理解错误。范围扩大。B项,由第四段可知,二者的审美 本质是共同的,而不是“有许多相同之处”,范围缩小。D 项,“但与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原文未提 及,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 C
2018届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解题技巧(新课标卷)
人生价值、时代精神 作者经历、时代背景、 作品影响 质疑精神、科学合理
1.题目形式:课标全国卷为 4 小题(1 个多选题,3 个简答题)。 2.考频分值:近年来课标全国卷一直考查传记,总分值 25 分, 高考 其中选择题 5 分,探究题 8 分,中间两题 6 分。 概况 3.命题热点:文本记述的人物多为潜心钻研的学者,有远见卓识 的教育家,追求卓越的科学家,体现时代精神、充满爱国情怀的 重要人物或集体。 命题 ①探究题仍将是命题的重点;②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 趋势 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仍将是重中之重。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①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 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 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 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 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下笔不觉师造化( 2011年新课标)
历年真题同步精讲
“飞虎将军”陈纳德 ( 2013年新课标I卷)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13年新课标I卷) 陈纳德|抗战将领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13年新课标I卷) 陈纳德|抗战将领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13年新课标I卷) 陈纳德|抗战将领
①功劳卓著: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 统,率领飞虎队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 ②远见卓识: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机袭击仰光的时间。 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著有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 用》,并有了用武之地。
本题的本质是考查人物形象
谢希德的诚与真( 2012年新课标卷)
谢希德|物理科学家
谢希德的诚与真( 2012年新课标卷) 谢希德|物理科学家
2018全国Ⅰ卷高考语文压轴题及答案【2】
2018全国Ⅰ卷高考语文压轴题及答案【2】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文阅读1.B(A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
原文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
C项,“轻观赏价值”于文无据。
D 项,强加因果;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原文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
)2.D(“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错误。
文章认为,中同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
)3.A(“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
)(二)文学类阅读4.C(认为母亲的心情“痛苦与无奈”分析不恰当。
应该是对儿子在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还用这种方法表达孝心感到十分欣慰。
)5.答案要点:(1)在结构上: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2)在人物塑造上: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侧面表现了军人在家也是一个好儿子;(3)从主题表达上:通过母亲在风雪中的焦灼与失望,表现军人付出的巨大牺牲,赞美了军人的无私奉献。
(答一点给2分,答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答案要点:从内容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故事的主体,主体部分写母亲盼儿回家过年,结尾部分写儿子的照片“回家过年”。
从结构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情节贯穿全文,使叙事结构严谨。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讲是合理的:母亲盼儿回家过年,表现的是浓浓的母爱;儿子只有照片回家过年,表现的是军人为国奉献的精神。
从主题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愿望与最终未能回家的结局,形成矛盾,突出了军人为了国家舍小家的精神之伟大。
(每点2分,共6分。
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 A (B项,“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
C项,“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
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D项,材料二“多贬低”不准确,应为“褒中有贬”。
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
2018高考全国2卷语文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温习第一部份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传记阅读1传主事迹和形象题冲破即学即练
专题三有效类文本阅读学案1 传主事迹和形象题冲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56110009)闻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熊庆来,1893年9月11日诞生在云南弥勒的朋普镇息宰村,1913年考取留学比利时公费生。
他前后在比利时、法国的四所大学攻读。
他给父亲的信中说:“戏院、酒店、舞厅男不喜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男以尽力读书为要。
”留学8载,熊庆来坚决了他“科学救国”的理想与信念。
在法国名师的指点下,他发表了一系列数学论文,取得法国数学界的交口赞誉。
1921年秋季,东南大学聘请28岁的熊庆来为算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在此任教的5年间,熊庆来教学了十多门课程,编写了包括《球面三角》等十几种讲义。
1926年,清华大学聘请熊庆来参与筹备算学系。
他在清华算学系增设研究部,这是国内第一个数学研究机构。
他编写的教材《高等算学分析》,被商务印书馆收入第一批“大学丛书”出版,成为全国大学算学系的必用教材。
1932年,他代表中国出席在瑞士召开的国际数学会议,会后到巴黎的研究所研究函数论,两年间写出《关于整函数与无穷极的亚纯函数》论文。
1934年获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其无穷级概念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级”。
这也确立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并被载入了世界数学史册。
1937年,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和教授的熊庆来收到了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聘请他回滇任云南大学校长的电报。
他与龙云约法三章,龙云允诺后他当即决定舍弃清华的优裕条件,回滇效劳于桑梓。
上任伊始,熊庆来便拿出三顾茅庐的诚意从全国各地聘请专家充实云大教师队伍。
动物学家崔芝兰、数学家赵访熊、社会人类学家吴文藻、文史专家顾颉刚等各学科的专家及一批后起之秀陆续做了云南大学的教授。
全民族抗战时期办学经费困难,熊庆来想方设法四处筹集,取得美国罗氏基金的多次资助,昆明富商董澄农先生捐建了澄农馆,龙云的夫人顾映秋捐建了映秋院。
在他的尽力耕耘下,到1938年,云南大学有了文法、理、工、医、农五个学院,云大正式成为国立大学。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三 专题二
(3)这篇文章是怎 样。
样构思的?请简
要分析。(2012年
大纲卷)
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 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 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2)结构、思路 结构角度可考虑有设置悬念、作铺垫、伏笔照应、首尾 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思路角度可考虑暗 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3)表达技巧 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如果特点较突出, 则要从该技巧出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 象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作用。 (4)读者情感或心理 从这个角度可考虑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 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 等作用。 上述维度、角度有关涉就要分析归纳,没有关涉就不必
强答。
(一)开头句段作用“5考虑”
(1)作者回忆童年迷路
1.开篇点题
的经历,在文中有什
首段的作用往往是呼应题目,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
么作用?(2016年天津
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卷)
2.引起下文
(2)母亲和行人的对话
引起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或设
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题干中有
⑨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 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 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 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 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 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 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局
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学·科网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
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传记阅读(有答案)
专题二传记阅读传记属于写人记事文本,类似于小说文本,有专家认为传记就是“真实的小说”,因此本专题重点突破传记不同于小说的地方。
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依据文体特点,从明事、知人、辨法、察情以及选择题等五个方面突破,至于“语句赏析”和“句段作用”两个考点同小说的“理解赏析语句”与“分析情节作用”类似,不再涉及。
每一考点在突破时都紧扣传记文本特征,采用“试一试”——“讲一讲”——“考点对点练”的顺序进行,这样通过“试一试”,明确高考或典题怎么考,“讲一讲”掌握解题技巧;“考点对点练”形成解题能力。
一、研究考情明考点近三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广泛的兴趣。
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
(8分)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8分)(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内容概括与分析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8分)评价传主的观点和基本倾向题传主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题(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8分)(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内容概括内容概括(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考情透析——名师帮你分析考情,让你备考有方向高考课标全国卷自命题以来,至2016年,实用类文本阅读在文体选择上十分稳定,均为传记。
从高考命题情况来看,有如下特点:1.考查的能力点相对固定,4个题目,第(1)小题是五选二的分析概括题,侧重信息的筛选整合。
剩下三题涉及的考点:①概括传主事迹或分析传主的人生经历;②概括(分析)传主形象;③传主的贡献、成就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④传记的艺术技巧;⑤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018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精选】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传记阅读3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题突破课件
用剪辫子以示反对清朝的决心,“在五四
文学革命的前驱中,是勇猛的‘急先
抒情性、 议论性
句子
锋’”“从文学发展的趋势和语言文字的 学理上说明新文学建立的必要和可 能”“晚年的钱玄同因国事蜩螗,外寇侵 凌,常满腔孤愤,抑郁难语”,这些语句
【例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晦暗时代下的真勇士——钱玄同 1887 年,钱玄同出身于一个举人家庭。当其他幼童 还在玩着泥巴追逐打闹时,钱玄同被关在家中勤奋苦读。
3 岁随父背诵《尔雅》,5 岁上私塾读经书,老来得子 的父亲将下一代中举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有一次偷看 《桃花扇》被老师发现,一戒尺打来,眉心便永远留下了 疤痕。稍长些,他被很多人称为“神童”,但他终究不快 乐,这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后来参与《新青年》,致力于 教育事业的决定。
优等生经验谈:听课时应注意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同学们如果理解了老师的思路和过程,那么后面的结论自然就出现了,学习起来才能够举 一反三,事半功倍。
2019/8/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9
谢谢欣赏!
2019/8/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0
11 岁时父亲去世,身为妾的母亲生性善良,难免受 到欺负,他当时的理想是考举人走仕途之路。15 岁时母 亲病逝,过去的人生逐渐关闭,未来的门窗逐渐打开,他 渴望接受新的事物,改变陈旧滞重的生活状态。16 岁那 年冬天,朋友送他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邹容 的《革命军》,读后思想受了大刺激,
以前的尊清见解为之动摇了。17 岁那年,他把辫子 剪了,以表示反对清朝的决心。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传记阅读ppt (2)
这段景物描写对人物的描写起到一定的烘 人物方 托作用,透露着人物坚强的性格特征,体 面 现人物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
情节方面
结尾段“霞光逐渐退去”与开头“充满 阳光的下午”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这是“我”听了老人的故事后的一段景 物描写,也是小说的结尾,其中蕴含着 主题方面 “我”对老人坚强活着的一些感慨,深 化了小说的主题,也使表达更为含蓄。
环境描 写特点 类
③根据句段,抓住景物 特征,从形、声、色等 方面来感知景物特点; 1.题干中有“环 同时,调动视觉、听觉 境”“景 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 物”“生活”等 景物特点,在感知时重 审题 字样; 新组合画面并在脑海中 关键 2.题干中还有 再现画面,想象、品味 “特点”“特征”画面的整体特色。 等字样。 ④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 特点。用几个形容词(多 为自然环境)或名词(多 为社会环境)概括。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 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 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 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 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 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 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 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 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 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 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 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技法指导】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定方向 题干中有“景物描写”和“作用”两个信息,可以 确定本题属于“环境作用”类题目。
2018高考语文试题(全国3卷、精编版+解析版)
2018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Ⅲ卷精编版2-14解析版15-312018高考语文(全国卷Ⅲ)一、现代文阅读(36分)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3 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题突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 56110011)
程千帆评传
莫砺锋
1913年9月21日,程先生出生于长沙清福巷本宅。
当时的程家清贫,但富有文学传统。
一家数代皆有诗人,生性颖悟的程先生耳濡目染,自幼便能吟咏。
程先生在十多岁时曾在其伯父君硕先生所办的私塾“有恒斋”里读过数年古书,君硕先生不用《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俗学”做教材,而是要求学生直接读经典著作,如《礼记》《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资治通鉴》等。
他在讲授时则文辞义理并重,而且要求学生用文言文写文章以及日记与学习心得,并练习书法。
而对于日后将成为专治古代文史的专家来说,这种艰苦、繁重而且乏味的学习却是非常有益甚至是必需的。
如果说程先生在“有恒斋”中的学习仅仅是打好基础的话,那么他进入金陵大学后就真正跃入学术的海洋了。
在金大的四年中,他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
程先生真正做到了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经学、史学、目录学、文学批评史诸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学养,而且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法。
他在晚年还深情地回忆说:“诸位老师各有专长,已使我耳濡目染,枵腹日充;而因求知心切,又曾向不在金大任教,或虽任教而不曾讲授某项课程的先生们请教。
”
才气横溢的程先生赢得了正在金陵大学国学研究所读研究生的著名才女沈祖棻的青睐。
堪称天作之合的这对夫妇,在以后的四十年中不但在诗词写作中有琴瑟唱和之乐,而且在学术上互收切磋之益。
他与沈祖棻把自己的十多篇论文结成集子出版,取名为“古典诗歌论丛”。
沈祖棻在此书后记中指出:“当初我们之所以写这一类的文章,并用这样一些方式来研究古代作家与作品,特别是千帆,在这些论文中,他尝试着从各种不同的方面提出问题,并且企图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是因为在过去的古代文学史研究工作当中,我们感到,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和比较重要的缺点,那就是,没有将考证和批评密切地结合起来……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
”应该说,这种方法是贯穿程先生一生学术工作的精髓,是他对古代文学研究在方法论上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程先生认为学术研究的目的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他所做的研究都带有实证的性质,从来不发凿空之论。
例如写于1944年的《韩诗〈李花赠张十一署〉篇发微》,对韩诗中向称难解的“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二句从光学的角度进行了探索,从而做出了实事求是的结论。
正因为怀着解决难题的明确目的,程先生的研究成果就不是凭着一时灵感的妙手偶得,而是深思熟虑、厚积薄发的坚实结论。
程先生对陈寅恪注意到附丽于科举的“行卷”风习与唐人小说的关系而未及深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时隔30余年后,他写成了专著《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对这个问题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对一个问题思考、研究长达30年,孜孜不倦,沉研深思,终于求得比较圆满的解决,并且只写成一本言简意赅的小册子。
而正因为程先生的学术研究的目标是解决问题,因而他以一篇篇的论文,不断地提出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把学术推向前进。
他认为从事古代文史的研究,一定要有通识。
他还主张研究者应注意各种文体及其关系,而不宜局限于某一种样式,认为古代文学批评和古代文学这两类研究之间不应存在鸿沟,不应视之为两个各不相关的学科。
推而广之,他主张文史哲相通,文学与艺术相通,古代与现代相通,东方与西方相通……正是在这种学术思想的背景中,程先生指出:“谈一个问题,首先必须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
”他又说:“如果说我有一些看法与别的先生有些不同,那是与我反复看某个或某些作品又互相沟通比较分不开的。
”于是,程先生研究的对象虽然往往是具体的作家、作品或文学现象,但他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去考察这些对象,而是把它们置于广阔的背景中,然后得出结论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先生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家庭里,自幼就耳濡目染,受到了文化熏陶,这为他以后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B.“这种方法是贯穿程先生一生学术工作的精髓”,“这种方法”指的是“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
C.程先生认为学术研究的目的是从各种不同的方面发现问题,讲求实证,从来不发凿空之论。
D.私塾教育启蒙,得到了良好的大学教育以及个人的不懈努力,是程千帆先生的学术修养形成的重要原因。
解析:C项,“从各种不同的方面发现问题”理解有误,“发现问题”应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答案:C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君硕先生设想是把传统士大夫应当具备的文化知识教给学生,这与当时提倡的新式教育的教学理念相契合。
B.金陵大学的学习经历使得程先生从此走上了专治古代文史的学术道路。
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沈祖棻这位同甘共苦数十年的人生伴侣。
C.程千帆夫妇尝试用一种前人都没有用过的方法去研究古代文学,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