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复习攻略evidence
循证医学复习重点
循证医学第一章 1.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是指所有医疗卫生的决策都应当依据当前最佳的、可获得的研究证据。
P12.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对临床医务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临床医生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熟悉并掌握临床专业技能,提高对疾病的判断能力并通过实践积累诊疗经验;②现代的临床医生应掌握如何鉴定和评估临床研究技能。
毕竟个人的临床经验往往是有限的,且不够全面;③临床医生应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具体患者的情况恰当地应用现有的研究证据,采用利大于弊的治疗措施。
P23.EBM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证据产出的研究;②传播和使用证据。
同时,这两方面的研究又有赖于方法学的研究。
P34.中医药学属于传统医学范畴,在西方国家被称之为补充与替代医学(compi eme ntary and alter native medici ne, CAM )) P55.(熟悉了解)循证医学方法在中医药应用的现状 P5 : 1传统的临床评价多为经验总结,缺乏严格设计的前瞻性对照试验研究,使得好的治疗方法得不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2.询证医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中医辩证和治疗在临床的应用加以验证,以确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6.实践循证医学的中医药可能面对的挑战包括:①中医师和研究人员的观念更新和转变, 能够接受新的科学评价方法;②其次,需要对中医药从业人员和临床研究人员进行方法学的培训与教育;③培养循证实践的技能(提出正确的问题、查找文献与鉴定研究的能力、严格评价的技能、研究综合的能力、解释与使用证据的能力)④此外,需要对现有研究方法学进行改进或创新,确定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优先领域。
P7第二章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 ):是利用已有的或专门调查的资料,按不同 地区、时间或人群特征分类,将健康人群或患病人群的分布情况真实地展现出来 的一类研究方法。
P102. 现况研究(survey ):指通过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点或时期内、 特定范围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 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的关联。
循证医学知识点总结
循证医学知识点总结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指基于最新和最可信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医生专业经验和患者的价值观,来制定最佳临床决策的医学实践方法。
在当今医疗领域中,循证医学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它能够帮助医生合理地评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一、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1. 证据优先:循证医学的核心理念是尽量依据最新和最可靠的研究证据来制定治疗方案,而不是依赖于传统的经验和观念。
2. 临床专家经验:虽然证据是决策的基础,但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每个患者都是独特的,不同的治疗方法可能对不同的人群产生不同的效果。
3. 患者价值观:患者的价值观和偏好在治疗决策中至关重要。
医生应该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与其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以找到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二、循证医学的应用1. 临床指南:临床指南是基于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循证医学总结,旨在为医生提供治疗决策的参考依据。
临床指南通常由专业协会或学术机构发布,是医生进行临床实践的重要工具。
2. 临床实践:循证医学不仅适用于制定治疗方案,还可以指导多个临床决策。
例如,对于某种疾病的诊断,医生可以根据有效研究框架来选择最佳的诊断方法。
3. 研究设计:循证医学强调研究的严格设计和分析方法。
例如,系统综述是通过系统地搜索和评估相关文献,总结和分析当前临床证据的有效方法。
另外,随机对照试验是评估治疗方法效果的最可靠方法。
4. 知识普及:循证医学强调医学知识的广泛普及,促使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最新的证据。
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发表临床指南和研究成果等方式,循证医学可以帮助医生和医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并提高临床实践的质量。
三、循证医学的意义和挑战1. 提高患者安全性:循证医学可以减少治疗错误和不必要的医疗干预,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通过使用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治疗方案的风险和效果,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手术和其他医疗手段。
循证医学复习资料
循证医学复习资料循证医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循征医学(EBM)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的研究依据。
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
2.系统评价(SR)是一种综合文献的研究方法,即按照特定的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已有的相关和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并进行科学的定性或定量合并,最终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3.Meta分析对具有相同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即Meta分析不仅需要搜集目前尽可能多的研究结果和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价,而且还需要对符合选择条件(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定量的合并。
4.发表偏倚指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Meta分析只是基于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因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占多数,从而夸大效应量或危险因素的关联强度而致偏倚发生。
5.失效安全数通过计算假定能使结论逆转而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即失效安全数,来估计发表偏倚的大小。
失效安全数越大,表明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6.敏感性分析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方法对相同类型的研究(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含Meta分析),比较这两个或多个结果是否相同的过程,称为敏感性分析。
其目的是了解系统评价结果是否稳定和可靠。
二、单选题1.循证医学就是( E )A.系统评价B.Meta分析C.临床流行病学D.查找证据的医学E.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2.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是( B )A.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B.最佳的研究证据C.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D.患者的参与和合作E.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3.循证医学所收集的证据中,质量最佳者为( D )A.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B.队列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基于多个质量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所做的系统评价E.专家意见4.Meta分析在合并各个独立研究结果前应进行( B )A.相关性检验B.异质性检验C.回归分析D.图示研究E.标准化5.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 B )A.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B.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可合并性)C.评价一定假设条件下所获效应合并值的稳定性D.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E.计算假如能使研究结论逆转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6.发表偏倚是指( A )A.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B.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医学文献检索库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例很小C.研究者往往根据需要自定一个纳入标准来决定某些研究的纳入与否D.研究结果的筛选过程中筛选者主观意愿的影响而引入的偏倚E.只检索了某种语言的文献资料7.失效安全数主要用来估计( B )A.文献库偏倚B.发表偏倚C.纳入标准偏倚D.筛选者偏倚E.英语偏倚8.失效安全数越大,说明( C )A.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好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差C.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D.Meta分析的结果越不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大E.Meta分析的结果可靠性越差9.如果漏斗图呈明显的不对称,说明( D )A.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C.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D.Meta分析可能存在偏倚E.Meta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10.Meta分析过程中,主要的统计内容包括( A )A.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模型加权合各研究的统计量B.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计算失效安全数C.计算各独立研究的效应大小后按Mental-Haenszel法进行合并分析D.计算各独立研究的效应大小和合并后的综合效应E.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ntal-Haenszel分层分析11.Meta分析中敏感性分析主要用于( B )A.控制偏倚B.检查偏倚C.评价偏倚的大小D.计算偏倚的大小E.校正偏倚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循证医学实践得到的最佳证据在用于具体病人的时候具有特殊性,必须因人而异B.循证医学实践将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惟一强调的是证据C.循证医学不等于Meta分析D.循证医学实践不一定会降低医疗费用E.循证医学实践得到的证据并非一成不变三、多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E )A.循证医学实践的第一步是全面收集证据B.循证医学的核心是医师的良好技能C.循证医学强调的是科学证据及其质量,因此医师的经验可以忽略D.循证医学注重后效评价,止于至善E.循证医学不能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C )A.循证医学不否定医师个人经验,但绝不盲从经验B.循证医学实践可以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C.只要掌握了系统评价过程,也就掌握了循证医学实践的全部D.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医生要结合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的意见E.当高质量的研究证据不存在时,前人或个人的实践经验可能是目前最好的证据3.循证医学发展的背景包括( ABCDE )A.按传统方法解决临床问题有一定局限B.繁忙的临床工作与知识的快速更新和扩容形成的尖锐矛盾C.日益尖锐的卫生经济学问题对平衡价格/效益的依据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D.临床治疗由单纯的症状控制转向对治疗转归与质量的重视E.市场经济的冲击,使一些医生因追求商业利益而热衷于可能没有验证也没有结果的治疗4.Meta分析的目的是( ABCD )A.增加检验效能B.定量估计研究效应的平均水平C.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D.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E.估计偏倚大小5.进行Meta分析时,如果纳入和排除标准制定过严,那么( AC )A.各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很好B.符合要求的文献很多C.可能会失去增加统计学功效、定量估计研究效应平均水平的意义D.降低了Meta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E.没有影响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E )A.Meta分析是一种观察性研究B.Meta分析能排除原始研究中的偏倚C.Meta分析的目的是比较和综合多个同类研究的结果D.针对随机对照试验所做的Meta分析结论更为可靠E.Meta分析结果的真实性与各个独立研究的质量没有关系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E )A.Meta分析是一种观察性研究B.Meta分析一般不对各独立研究中的每个观察对象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C.报告Meta分析结果时,可不考虑研究背景和实际意义D.Meta分析的结论推广时应注意分析干预对象特征、干预场所、干预措施以及依从性等方面的差异E.Meta分析可能得不出明确的结论1.循证医学的基础是什么?答:①素质良好的医生;②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③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④患者的参与及合作;⑤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循证医学考试重点15版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适合病人的治疗措施。
背景问题:是关于疾病的一般性知识,如病因、病生、病理等方面的问题。
前景问题:是关于处理、治疗病人的专业知识问题,有时也涉及到与治疗及预后有关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方面的问题。
PICOS:“好”的问题应包括(治疗):受试者Participants干预措施Interventions比较Comparison 临床结局Outcomes 研究类型Study。
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指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严格评价,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得出综合可靠结论的过程。
Meta分析:又叫荟萃分析,是系统评价的一种,通过综合多个相同目的研究的结果,用定量合成的方法提供一个量化的平均效果或联系强度,从而来回答所研究问题。
森林图法:森林图是以每个单项研究的效应值及其95%可信区间作图,从而展示各研究间的差异情况。
金标准Gold standard:是指当前临床医师公认的诊断某种疾病最可靠的方法,也称为标准诊断。
NNT:需要治疗的病人数。
即用某种防治措施后观察一定的时间,需处理多少病例可以防止1次不利结局的出现。
NNH:用某种防治措施后处理多少患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就可以引起一次副作用。
沾染:对照组患者意外的接受了试验组的治疗措施,而导致治疗组效果相对下降的情况。
负偏。
干扰:试验组患者额外的接受了与试验措施效应一致的其他处理,而导致治疗效果增加的情况。
正偏。
预后:指疾病发生后对将来发展为各种不同后果(痊愈、复发、恶化、伤残、并发症或死亡等)的预测或事前估计,通常用概率表示。
1、广义循证观三要素:凡事都要遵循决策;要与时俱进,根据新出现的高级别证据不断补充和完善现有评价;后效评价,止于至善。
循证医学知识点整理
《循证医学》第一章【绪论】一、循证医学的概念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医生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适合病人的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实践过程。
1.核心思想:医务人员在所有的临床医疗实践中,都应该遵循和运用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有力的科学信息,使对病人的诊治决策建立在科学证据基础之上。
2.基本原则:1)证据必须分级以指导临床决策2)仅有证据不足以作出临床决策3.循证医学的特点:①证据及其质量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决策证据:科学和真实系统和量化动态和更新共享和实用分类和分级肯定、否定和不确定②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③充分考虑病人的期望和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二、如何实践循证医学?①参考当前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②参照医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在检查病人过程中所得到的第一手临床资料③尊重病人的选择和意愿④医疗环境四、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1、高素质的临床医生2、高质量的最佳研究证据——指真实、可靠、实用的临床研究证据。
3、临床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和方法4、患者的参与5、现代医疗基本设施与条件五、循证医学实践的类型(类别)1.提供证据:从事此方面工作的人员为“证据提供者”。
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家、临床各专业专家、医学统计学专家、医学信息工作者等。
2.应用证据:从事此方面工作的人员为“证据应用者”。
包括:从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各领域的医学专业人员。
六、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和方法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把对临床信息的需要转变为能回答的问题,包括:临床表现-任何正确获得和解决从病史和体检中得到的发现;病因-任何确定疾病的原因鉴别诊断-精确性、正确性、可接受性、费用、安全性预后-可能产生的临床过程和并发症治疗-选择、费用预防-确定和改变危险因素降低疾病发生机会2.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全面收集证据搜索、跟踪最好的证据——①教科书、专著、专业杂志②电子出版物或数据库③图书检索、会议资料、专家通信3.严格的文献评价,找出最佳证据——从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临床价值及适用性严格评价收集到的证据。
循证医学复习背诵
名词解释:循证医学(EBM,evidence-based medicine):慎重、准确、明智地利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个人的技能和经验,充分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选择,以作出合理的医疗决策。
研究证据是以各种数据形式呈现的效应量。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以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病因和预防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要研究基地,由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组织实施的科学研究活动。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指利用已有资料(如常规监测记录或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进行分组,描述人群中有关疾病或健康状况和暴露因素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的特征,进而获得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
主要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报告、病例系列等。
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在特定的时点(或期间)和特定的范围,调查收集和分析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及其与一些因素或特征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病因线索。
由于这种研究所得到的频率指标一般为特定时间内调查群体的患病频率,故也称之为患病率研究(prevalence study)如,调查某地区肺癌的患病率并了解影响肺癌的因素。
随机抽样:研究总体中每个个体均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到样本人群中,包括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单纯随机抽样:也称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随机数字表、计算机随机等方式抽取n个,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系统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
方法:将总体各个个体单位按某种标志排列、连续编号,根据总体数N和确定的样本数n ,计算抽样距离(N/n)。
第一段距离内,随机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调查样本单位。
将第一个样本单位的号码加上抽样距离,得到第二个样本单位,以此类推,直至满足样本量。
循证医学复习攻略evidence
循证医学复习攻略按照学霸的认真听讲与个人总结的内容,总结出了以下循证医学的重点内容,考试的重点我们谁也不知道,所以总结的内容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不足的内容大家自己补充吧,大家好好复习。
循证医学宋安齐1概念:循证医学是遵循现代医学研究的证据(成果)将其应用于临床对患者进行科学诊治的一门科学方法学。
步骤:医生一病人一问题一检索一决策一实施(病人配合)--分析与评价2基础因素(1)医生(2)病人(3)最佳证据(4)医疗环境3随机对照试验(RCT)——在综合性治疗中,每一种干预措施可能都只产生很小的疗效,因此对其评价就必须要借助特定方法,即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
4循证医学“两核心”“证据要分级,推荐有级别”;循证医学的证据要不断地“与时俱进(updating)”。
临床研究证据分级别是循证医学所提出的要求。
按质量和可靠程度可分为五级(可靠性依此降低):(1)即大样本多中心RCT或者收集这些RCT所作的系统评价和/或荟萃分析;(2)单个的大样本RCT;(3)设有对照组的临床试验;(4)无对照组的系列研究;(5)专家意见、描述性研究和病案报告。
6循证医学“三要素”(1)参考当前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2)参照医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在检查病人过程中所得到的第一手临床资料。
(3)尊重病人的选择,将病人的意愿提到很高的程度上。
7循证医学“四原则”(1)即基于问题(临床关注的问题或重大的科学问题)的研究;(2)参考当前最好的证据决策;(3)关注实践的效果;(4)后效评价、止于至善。
8传统医学与循证医学的区别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共同发展,(见表格详细,应该表有错误,更正如下*******)比较类别传统医学循证医学证据来源实验室研究临床试验证据收集不系统、不全面系统、全面评价证据不重视重视判效指标中间指标终点指标诊治依据基础研究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医疗模式疾病/医生为中心患者为中心9循证医学的局限性(1)虽然循证医学将会大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但并不能解决所有与人类健康有关的问题(2)建立循证医学体系,需要花费一定的资源(3)正确防治措施的推行受到限制(4)医疗卫生决策还受经济、价值取向、伦理等影响,科学证据必须作出让步。
循证医学知识点归纳
循证医学知识点归纳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一种基于科学证据的做法,旨在将最新和最可信的科学研究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提高医疗决策的质量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循证医学的框架下,医生们根据目前的最佳证据,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循证医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医生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循证医学。
1. 研究设计和层次:循证医学要求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设计,以确保结果的科学可靠性。
常见的研究设计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此外,循证医学将研究结果按照层次进行分类,以便评估证据的强度和可靠性。
2. PICO问题:PICO是循证医学中常用的问题构建框架,包括患者(Patients)、干预措施(Intervention)、比较措施(Comparison)和结果(Outcome)。
在进行循证研究时,研究者通常根据PICO框架明确研究问题,以便更好地设计研究方案和筛选相关文献。
3. 核心文献检索与筛选:循证医学需要将大量的文献筛选出最可信的证据。
研究者可以通过检索数据库(如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来获取研究论文,并根据一定的筛选标准进行文献筛选。
对于治疗类研究,循证医学常使用的最高证据层级是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4. 主要研究设计的优势和局限性:不同的研究设计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
例如,随机对照试验(RCT)是评估治疗干预效果的最可靠设计,但在实践中可能受到伦理和实际条件的限制。
因此,在循证医学中,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来选择最适合的研究设计。
5. EBM指南的评估和应用:循证医学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循证医学指南(EBM guidelines)。
这些指南根据最佳证据提供了针对特定疾病或临床问题的治疗建议。
然而,不同的指南可能存在误差或偏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鉴别,并结合个体化的临床判断来应用。
循证医学复习资料..
循证医学(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 m e d i c i n e)指的是临床医生面对着具体的病人,在收集病史、体检、以及必要的实验和有关检查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分析与找出病人的主要临床问题,并进一步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取其最佳证据、结合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作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病人的配合下付诸实施,最后分析与评价效果。
PICO模式在构建一个具体的临床问题时,可采用国际上常用的PICO格式。
P指特定的患病的人群 (population/participants); I指干预 (intervention/exposure); C指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 (comparator/control); O为结局 (outcome)。
每个临床问题均应由PICO四部分构成。
1. 证据系统即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Computeriz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DSS),是指针对某个临床问题,概括总结所有相关和重要的研究证据,并通过电子病例系统与特定患者的情况自动联系起来,为医生提供决策信息。
2、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是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库,该数据库由Cochrane协助网组织、协调和编制,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期刊、会议论文集、MEDLINE和EMBASE及其他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刊物进行检索,确定其中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为进行系统评价提供系统、全面和准确的原始资料库。
1.原始研究证据是指直接以人群(病人和/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常见的研究方法有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调查、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等。
循证医学英文需背单词
需背诵英文单词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一次研究证据(primary research evidence)二次研究证据(secondary research evidence)Cochrane Collaboration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EER即试验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experimental event rate, EER)对照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control event rate, CER)危险差(rate difference, risk difference, RD)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 RR)比值比(odds ratio,OR)RRR为相对危险度减少率(relative risk reduction)RRI,相对危险度增加率(relative risk increase,RRI)RBI,相对获益增加率(relative benefit increase,RBI)绝对危险度减少率(absolute risk reduction,ARR,NNT(The number needed to treat)的临床含义为:对病人采用某种防治措施处理,得到一例有利结果需要防治的病例数(the number of patients who needed to be treated to achieve one additional favourable outcome,NNT)。
NNH的临床含义为:对病人采用某种防治措施处理,出现一例副作用需要处理的病例数(the number needed to harm one more patients from the therapy,NNH)。
LHH,防治性措施受益与危害的似然比(likehood of being helped vs.harmed,LHH)systematic reviewtests for heterogeneity 同质性检验(tests for homogeneity subgroup analysis效应量(effect size)或效应尺度(effect magnitude)hypothesis testChi-square test分类变量(category,dichotomous)漏斗图(funnel plots)效力分析(efficacy analysis)实际治疗分析(treatment received analysis)实际治疗分析(treatment received analysis)意愿治疗分析(intension-to-treat analysis, ITT)。
循证医学的复习资料
循证医学的复习内容循证医学的复习内容1.循证医学的定义、三要素(或有人说“四基础”)、循证医学实践五步骤分别是什么?、循证医学实践五步骤分别是什么?2.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类。
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类。
2.1 如,什么是一级证据?二级证据?如,什么是一级证据?二级证据? 2.2 临床指南(Clinical Guideline )、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Cochrane Review )、荟萃分析(Meta Analysis, Meta 分析)是否分别算是证据的一种?算是证据的一种?2.3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tudy )、病例报告(Case Report )设计写出的文献是否算是证据?写出的文献是否算是证据?3.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级。
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级。
在证据金字塔中,证据的可靠程度怎么排列?在证据金字塔中,证据的可靠程度怎么排列?4.证据的评价。
证据的评价。
4.1 初步评价:根据证据所依据的研究方案名称来评价——参考证据的分级部分。
初步评价:根据证据所依据的研究方案名称来评价——参考证据的分级部分。
4.2 进一步评价:根据证据所依据的研究方案的具体细节来评价——更专业,需要扎实的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做基础。
行病学和统计学做基础。
比如,同样是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有的作者严格按照要求来做:真正做到随机、均衡、对照,加上隐藏设计方案、盲法,在写文章的时候详细说明如何做到随机对照并减少各种偏倚的。
这样的文章,是真正意义上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
而有些作者,只简单说“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它的说明几乎没有,这样的文章让人担心是不是真的做到随机、对照、控制偏倚了?对照、控制偏倚了?5.Meta 分析的定义、步骤。
循证医学期末复习
循证医学期末复习循证医学复习(参考)第一章、绪论1、循证医学概念循证医学(EBM)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在获得了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纯熟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应用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证据,作出科学的诊治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治决策的具体医疗过程。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患者、医生、证据、医疗环境。
2、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1)、高素质的临床医生(2)、最佳的研究证据(3)、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4)、患者的参与3、循证医学实践的类别循证医学最佳证据的提供者(doer)和最佳证据的应用者(user)。
4、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实践循证医学“五步曲”)(1)、确定拟弄清的临床问题(2)、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3)、严格的文献评价(4)、应用最佳成果于临床决策(5)、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循证医学的目的第二章、提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构建1、背景问题(1)问题词:(谁、什么、怎样、何处、何地、为什么)+动词(2)一种疾病或疾病的某个方面。
例:“我患的是什么病?”“我怎么会患这种病?”2、前景问题(1)病人和/或问题(2)干预措施(3)对比措施(4)重要的临床结局第三章、研究证据的分类、来源与检索1、研究证据的分类(1)原始研究证据(2)二次研究证据:1)、系统评价2)、临床决策分析3)、临床证据手册4)、卫生技术评估5)、临床实践指南2、研究证据的分级(五级)表格P163、原始证据和二次证据的来源原始证据:1).医学索引在线2).EMBASE数据库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二次研究证据:1).数据库2).网站3).杂志4、前景问题的四个基本成分P(patient)病人和/或问题I(intervention)干预措施(包括一种暴露因素、一种诊断试验、一种预后因素或一种治疗方法等)C(comparison)对比措施(与拟研究的干预措施进行对比的措施)O (outcome)结果(重要的临床结局)第四章、Cochrane协作网与循证医学(PPT上面的小结)1、Cochrane协作网的目的及作用2、Cochrane图书馆的内容3、Cochrane协作网标志的意义4、Cochrane系统评价在实践中的作用第六章、循证医学实践中常用的统计指标与方法(理解EER、CER、RR)P591、分类资料的指标及可信区间(1)EER、CER (2)率差(3)RR (4)OR (5)RRR (6)ARR (7)NNT 、NNH2、数值资料的指标及可信区间(1)均数(2)两均数差系统评价中的统计描述指标:计数资料主要有:相对危险度RR 比值比OR率差RD计量资料:除均数和标准差外,还有均数差MD和标准化均数差SMD基本指标:1 )ERR、CER及置信区间2)率差及置信区间3)RR 及置信区间 4 )OR及置信区间3、假设检验中的两型错误检验结果实际情况拒绝H0不拒绝H0成立第一类错误(α)结论正确(1-α)不成立结论正确(1-β)第二类错误(β)4、正确理解临床意义与统计学意义任何临床试验所获得的结果或证据,首先应根据临床指标测试结果判断临床意义与实际意义。
循证医学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循证医学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章1.什么是循证医学?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起来,制定每个病人最佳的诊疗措施。
2、循证医学对未来医学产生什么影响?(意义)(1)、促进医疗决策科学化避免乱防乱治,浪费资源,因而可提高临床医疗及预防医学水平,促进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发展。
(2)、促进临床与预防医学教学培训水平的提高,培训素质良好的人才,紧跟科学发展水平(3)、发掘临床与预防医学难题,促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科学研究(4)、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有利于卫生政策决策科学化(5)、有利于患者本身的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3、循证医学的步骤?(1)、找准患者存在的且应解决的临床重要问题(2)、检索有关医学文献(3)、严格评价文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5)、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4、循证医学的类别循证医学最佳证据的提供者最佳证据的应用者第二章1、PICO原则问题(P):病人或疾病干预(I):诊断性检验、治疗、管理、预后、暴露、病因学、预防比较干预或暴露(C):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临床结局(O):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改进诊断第三章1、资源分为哪几类?(4类,每一类举两例)4S模型:证据系统:Clinical Evidence、由美国医师学院提供的PIER证据摘要:美国内科医师学院杂志俱乐部、InfoPOEMs系统评价:Cochrane系统评价和非Cochrane系统评价原始研究:发表在杂志和综合文献数据库、未经专家评估的文献资料2、选择证据资源的Mckibbon标准循证方法的严谨性、内容的全面性和特异性、易用性、可及性第四章1、证据按照设计方案可以分为哪几类?从方法学角度,可以将研究证据分为原始研究证据和二次研究证据。
原始研究证据是指直接以人群、即病人和(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15】循证医学笔记(戴春峰)
循证医学笔记第一章循证医学概述一、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的概念1.定义: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核心思想是医务人员应该认真地、明智地、深思熟虑地运用临床研究所得到的最新、最有力的科学研究信息来诊治病人2.三要素:①最佳证据;②医师的临床经验;③病人的需求和价值观3.目的:①发病和危险因素→认识和预防疾病;②疾病的早期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③疾病的正确合理治疗→应用有效的措施;④疾病预后的判断→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⑤合理用药和促进卫生管理、决策科学化二、实施循证医学的步骤1.确定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PICO原则”(1)P——population(特定的患病人群)(2)I——intervention(干预)(3)C——control(对照)(4)O——outcome(结局)1.定义:指一项研究产生的结论的正确性及可靠度,即所得的结果是否反映了欲测结果的真实情况2.种类(1)内部真实性:临床研究能正确反映研究人群中实际应该产生的研究结果(2)外部真实性:具有内部的真实性的结果推广到研究人群以外的同类人群仍有效五、不同研究类型的发表标准1.观察性研究:STROBE2.RCT:CONSORT3.非RCT:TREND4.诊断试验:STARD5.Meta分析:QUOROM第二章临床证据资源和检索方法一、循证医学“6S”资源分布1.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system):如Best Practice、UpToDate2.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指南和教科书/证据总结(summary):如Clinical Evidence3.系统评价摘要(synopses of syntheses):如ACP Journal Club、Evidence-Based Medicine、DARE4.系统评价(syntheses):如Cochrance系统综述数据库5.原始研究摘要(synopses of study):如ACP Journal Club6.原始研究(study):如MEDLINE、EMBASE(收录了大量的亚洲和欧洲的医学刊物)、CBM、Pubmed(设有Clinical Queries)二、一个完整的检索方案所包含的方面1.明确被检索的问题/主题2.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3.确定特定专题资源4.编制特定资源的检索策略5.检出结果的阅读和评价第三章疾病诊断证据的分析评价一、有关诊断试验的EBM步骤1.根据临床问题找出最恰当的相关的研究文章2.评价文章的科学性(真实性)(1)试验是否和金标准试验进行了独立、“盲法”的比较(2)是否每个被测者都做参照试验进行评价(3)所研究病人的样本是否包括临床试验中将使用该诊断试验的各种病人(4)诊断试验的精确性(precision)(可重复性):计算Kappa值3.估计临床应用的重要性(1)估计疾病的验前概率(2)准确性(accuracy):说明和应用有关试验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资料(3)应用似然比(LR)(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4.将临床研究结果用于自己的病人(1)结果是否适用于并可提供给我自己的病人(2)诊断试验结果是否改变了对患病率的估计(3)诊断试验结果是否改变了对病人的处理1.估计疾病的验前概率(1)个人临床经验:但常会发生回忆偏倚;一些刚进临床的低年资医生通常缺乏临床经验(2)地区性和全国性资料:但常常没有对病人进行检查前的基线情况调查(3)正报道的文献2.准确性(accuracy)(1)灵敏度(sensitivity, Sen)/敏感度/真阳性率:是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待评价试验也判为阳性者所占百分比;理想值为100%;可反映待评价试验能将实际患者的病例正确地判断为某疾病的能力;灵敏度=a/(a+c)(2)特异度(specificity, Spe)/真阴性率:是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待评价试验也判为阴性者所占百分比;理想值为100%;可反映待评价试验能将实际未患某病的研究对象正确地判断为未患某病的能力;特异度=d/(b+d)(3)假阳性率/误诊率:是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待评价试验错判为阳性者所占百分比;理想值为0;假阳性率=1-特异度=b/(b+d)(4)假阴性率/漏诊率:是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待评价试验错判为阴性者所占百分比;理想值为0;假阴性率=c/(a+c)(5)正确性=(a+d)/(a+b+c+d)(6)患病率=(a+c)/(a+b+c+d)3.预测值(1)含义:表示试验结果判断正确的概率;当患病率一定时,灵敏度越高则阴性预测值越高(医生更有把握判断阴性结果的受试者为非病人),特异度越高则阳性预测值越高(医生更有把握判断阳性结果的受试者为病人);当灵敏度和特异度一定时,受检人群中疾病患病率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更明显),阴性预测值越低(故预测值受患病率影响)(2)种类●阳性预测值(PPV):是指试验结果阳性人数中真阳性人数所占比例,即某一受检者的试验结果为阳性时,其患病可能性是多少;PPV=a/(a+b)●阴性预测值(NPV):是指试验结果阴性人数中真阴性人数所占比例,即某一受检者的试验结果为阴性时,能排除其患病可能性是多少;NPV=d/(c+d)4.似然比(LR)(1)含义:是指病例组中某种试验结果出现的概率和对照组中该试验结果出现的概率之比;综合了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特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综合指标(不受患病率的影响);本质上代表了试验的结果使验前概率提高/降低了多少(2)种类●阳性似然比(PLR):是指试验结果真阳性率和假阳性率之比(=Sen/(1-Spe)),说明病人中出现某种试验结果阳性的概率是非病人的多少倍;其值越大,试验结果阳性者为真阳性的概率越大●阴性似然比(NLR):是指试验结果假阴性率和真阴性率之比(=(1-Sen)/Spe),说明病人中出现某种试验结果阴性的概率是非病人的多少倍;其值越小,试验结果阴性者为真阴性的概率越大(3)意义●阳性似然比≥10或阴性似然比≤0.1→可确定或排除诊断→较有用的试验●阳性似然比2~5或阴性似然比0.2~0.5→作用少的试验●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均=1→无用的试验5.验后概率(post-test probability)(1)定义:是指诊断试验为阳性(阴性)时研究对象患某病(未患某病)的概率(2)计算:①验前概率=患病率;②验前比=验前概率/(1-验前概率);③验后比=验前比×LR;④验后概率=验后比/(1+验后比)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1)定义:以真阳性率(灵敏度)为纵坐标,假阳性率(1-特异度)为横坐标;表示灵敏度和特异度之间的相互关系(2)分析●最优曲线:最理想的ROC曲线的纵坐标垂直上升,横坐标缓慢增加;即曲线远离中间的对角线,并十分接近左上角●无意义曲线:当灵敏度和假阳性率一致时,曲线为一条从左下角至右上角的对角线(3)应用●正常值临界点的选择:曲线最接近左上角的一点或左上方的拐点●优选性质类似的诊断性试验:①凡曲线顶点和纵坐顶点最接近者,就是较好的诊断性试验;②也可比较各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显著性检验;曲线下面积越大(越接近1),试验的诊断价值就越高三、验后概率的结果是否改变了对病人的处理1.行动阈值(AT):A Todds=对无病人的害处(H)÷对有病人的益处(B),转化为概率为ATodds/(1+ATodds)2.诊断阈值:诊断试验结果为阴性或产生似然比为0.1使验后概率低于某一数值,此时无需再作任何进一步试验即可否定该病诊断;诊断阈值=ATodds÷阳性似然比,转化为概率为诊断阈值/(1+诊断阈值)3.治疗阈值: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或有非常高的似然比使验后概率高于某一数值,此时无需再作任何进一步试验即可肯定该病诊断而给予相应治疗;治疗阈值=ATodds÷阴性似然比,转化为概率为治疗阈值/(1+治疗阈值)4.如果验后概率落在诊断阈值和治疗阈值之间,则需进一步检查(联合试验);当两个试验相互独立时,验后比=验前比×LR1×LR2四、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1.在高危人群中应用诊断试验2.应用联合试验(1)平行试验:提高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漏诊减少但误诊增加(2)系列试验:提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误诊减少但漏诊增加第四章疾病治疗证据的分析评价一、有关治疗试验的EBM步骤1.根据临床问题找出最恰当的相关的研究文章2.评价治疗试验文章的科学性(真实性)(1)是否实行随机分组(首要且最重要的标准;最好采取隐匿性随机分组)(2)对病人的分组,医师和病人是否双盲(3)除了需要评估的治疗措施外,两组是否得到相同的治疗(是否对照,是否有干扰/沾染)(4)被研究病人的随访是否完整(前瞻性)(5)资料的总结是否采用意愿治疗分析(6)结果指标的评定:提倡的观察指标是满意的终点指标(7)报告书写:按照CONSORT标准3.临床上和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的结果(研究结果的评估)(1)估计治疗效果的大小:具体指标见后(2)样本大小的估计(3)治疗作用的精确性:可信区间(4)快速评估:RAM模式(R→randomization,A→ascertainment,M→measurement)4.将临床结果用于自己的病人(1)研究结果是否可用于自己的病人(2)这种治疗方法可否应用(3)治疗措施的好处与害处及费用相比是否值得应用(4)注意点:①时间、地点、方法正确;②研究和实际情况的差异;③对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有所了解;④病人的愿望;⑤病人的依从性二、治疗试验的类型及其特点(具体定义参见《流行病学》)1.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病例分析2.实验性研究(1)随机对照试验(RCT):具有最高论证强度;但具体实施有一定难度,对伦理学的要求更高(2)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方便、简单,易被医师和病人所接受,依从性较高;但难以保证各组间结果比较的合理性,易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倚(3)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但研究期限延长,病人的依从性易受到影响、需要有洗脱期(4)交叉对照研究:可消除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但应用病种范围局限、需要有洗脱期、每阶段治疗期的长度受到限制(有些药物的有效性可能尚未发挥)、整个研究观察期较长(病人依从性)不容易得到保证(5)历史性对照研究:特别容易产生偏倚(6)序贯试验:试验样本数并不事先固定,而是每试验一对研究对象后,立即分析,再决定下一步试验,直到可以判断出结果时即停止试验;可避免盲目加大样本量而造成浪费,较适合临床工作的特点,计算也较简便;但仅适用于单指标的试验(7)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适用于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者或心理精神性疾病的治疗研究;不能提供治疗效果的最可靠依据三、有关随机化1.方法:简单随机化、随机区组法、分层随机化、计算机系统进行中心随机化2.需要注意的问题:①治疗前的可比性;②随机化的方法应加以说明四、随访的完整性1.处理失访(1)在判定失访对于结果评定的影响时,若研究结果为阳性,可以按下列方法重新计算一次,即将试验组失访人数全算作无效,而将对照组失访人数全算作有效,重新计算后若仍为试验组疗效较优于对照组,则说明失访未对最后结论产生影响(2)一般而言,失访率应<20%2.随访时间应足够长五、意愿治疗(intention-to-treat, ITT)分析和按方案(per protocal, PP)分析1.ITT分析:所有纳入随机分配的病人,无论其是否最终接受分配给他的治疗,在最后资料分析中都包括进去;可防止预后较差的病人在最后的分析中被排除出去,可保留随机化分配的优点,即两组可比性,使结论更为可靠2.PP分析:通过将研究对象限定于那些完全遵循医嘱的对象来确定进入最终资料分析,故需剔除失访者的资料,计算的人数仅为随访完整的病人;可能会过高地估计治疗结果六、估计治疗效果大小的指标1.相对危险度(RR):是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的危险度(两者危险度之比);<1说明治疗组的干预措施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度,>1说明干预措施反而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度2.相对危险度减少(RRR):是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其不良事件减少的相对数;即治疗组比对照组减低的危险度除以对照组危险度3.绝对危险度减少(ARR, RD):是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的绝对差别;即对照组危险度减去治疗组危险度4.需要治疗的人数(NNT)(1)计算:NTT=1/ARR(2)意义●表示在特定时间内,为防止1例某种不良结局或获得1例某种有利结局,需要用某种干预手段处理的人数,其值越小越好;当其值为负数时,表示在特定时间内,用某种干预引起1例某种不良事件所需人数(NNH),可评价干预造成的有害效应,其绝对值越大越好●适用于评价治疗病情相同,并且取得相同结果的各种治疗方法;可以根据其对这些疗法进行等级评定,这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的评估(3)局限性:①以数字形式出现,是一种点估计;②不同疾病之间比较是不恰当的,特别当效应结果不同时;③没有固定的量,一种干预措施的NNT不仅依赖治疗本身,也取决于基线危险度;④是由特定时间的研究结果得出来的,只有当治疗结果相同且在同一段时间内进行检测时,这种比较才是有效的第五章疾病预后证据的分析评价一、有关预后的EBM步骤1.根据临床问题找出最恰当的相关的研究文章2.文献结果是否真实(1)是否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定义明确的患者样本群(具有明确的诊断、纳排标准),都在病程相同起点开始随访(2)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随访是否完整;是否交代失访情况和对失访的处理(3)对结果的评定标准是否客观、有无偏倚;是否采用了盲法(4)是否对重要因素进行矫正(控制偏倚的方法):①随机化;②限制;③配对;④分层;⑤标准化;⑥多因素分析3.研究的结果是什么(1)在一段特定时间内,所研究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2)对所研究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估计是否精确:借助于可信区间4.研究结果对我的病人是否有帮助(1)文献中的病人是否和我的病人相似(2)研究结果是否可直接用于临床,有助于向病人解释二、预后研究问题1.预后研究三要素(1)定性的:会有怎样的结局?(2)定量的:这种结局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3)时序的:这种结局大约过多久会发生?2.预后研究的意义:①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和后果,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②了解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通过改变预后因素改变预后;③通过预后研究评价治疗措施的效果3.统计学方法:①单因素分析;②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③Cox模型4.常见偏倚:集合偏倚/就诊偏倚、存活队列偏倚(死亡病例没有纳入研究)、迁移偏倚、测量偏倚、筛查带来的特殊偏倚(如领先时间偏倚、病程长短偏倚)5.疾病预后的评定指标:病死率(病程短且易于死亡的疾病)、治愈率(病程短但不易死亡的疾病)、缓解率(疾病治疗后进入临床消失期)、复发率(疾病缓解/痊愈后又重新发作)、致残率(发生肢体/器官功能丧失)、生存率(长病程致死性疾病)三、判断随访是否完整的方法1.“5和20”法:失访率<5%时认为结果可被接受(失访导致的偏倚较小);失访率>20%则严重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失访率介于5%和20%时,结果真实性的差异可能会相差很大2.敏感性分析:按照如下思路——如果失访人群全部死亡,那么……;如果失访人群全部存活,那么……四、生存率的描述方法1.在某一特定时间点的生存百分数2.中位生存率:研究中50%的病人死亡所需随访的时间3.生存率曲线:在一个时间点,研究样本中没有发生该结果(死亡)的比例五、预后因素1.定义:是指影响疾病预后的各种因素2.VS危险因素:后者作用于健康人,存在时能增加患病的危险性;前者则存在于患者,可影响疾病的结局3.分类: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②疾病特点;③患者病情;④患者自身素质;⑤医疗条件;⑥社会家庭因素第六章病因和危险因素的分析评价一、概念1.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2.危险因素:暴露后增加患病危险性的因素;注意危险因素不一定是病因(1)自然:微生物、理化、毒物(2)社会:经济、文化(3)行为:吸烟、饮酒二、病因研究的方法1.病例报告、病例分析:提供线索2.横断面研究:形成病因假说3.病例对照研究:检验病因假说4.队列研究:检验病因假说;属回顾性研究,可同时分析一种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5.实验性研究:验证因果关系6.生态学研究:群体研究,提供病因线索三、有关病因和危险因素的EBM1.结果的真实性(1)主要标准●病因学研究是否采用了论证强度高的研究设计方法?●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对暴露和结局的测定方法是否一致?是否采用了盲法?●随访是否完整?是否有足够长的随访时间?(2)次要标准●因果关系的时间先后顺序是否正确?●危险因素是否有剂量-效应关系?2.结果的重要性●暴露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因果关系强度如何?如使用RR或OR●是否计算这些指标的可信区间(精确度)?●NNH:其值越小,说明因果关系越明确3.结果的实用性四、病因研究中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1.研究设计阶段:随机化、限制、配对(缺点:①影响随机性,甚至可能带来更多的混杂因素;②配对的因素可能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③统计方法较复杂)2.实验阶段:避免/减少回忆偏倚3.数据分析阶段: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第七章生命质量的分析评价一、概述1.伤残调整生命年(disease adjusted life years, DAL Y):将疾病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痛苦、负担和影响及因此而造成的医疗费用等损失综合起来考虑,将其造成的残疾和死亡转换为一种损失2.治疗病人的目的:缓解症状(如痛苦)→去除体征→保持脏器功能→获得更久→更少毒副作用的药物治疗→更便宜的药物治疗→生活自理→正常工作/学习3.患者满意度(1)影响方面:疾病的严重性、信仰、经济状况、社会保险、就医环境、治疗体验、对疾病/治疗的认识(2)涉及方面:疾病症状、治疗药物的不适感、生活自理、工作、总体的感受4.生命质量(QOL)(1)定义:个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下,和个体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的事物有关的生存状况体验(2)含义:①生命质量是依从于每一个个体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鲜明的个体主观特征;②随着时代的变迁,个体对生活的目标和满意度会发生改变/不断修正;③在不同的种族和文化群体中,生命质量的内涵是不同的(3)概念比较●健康状况: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点生命质量的一次测定●病人结局: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经过治疗后病人的最终健康状况测定(4)临床应用:①人群健康状况的评定;②疾病负担的评估;③临床疗效的评价;④健康影响因素及防治重点的选择;⑤其它:如新药临床试验、资源分配、计划和政策制定5.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L):是指在疾病、医疗干预、个体经济收入、年龄老化、社会环境变化等影响下的健康状况,是和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相联系的主观满意度,是在临床情况下或在临床研究中受到正面/负面影响的生命质量方面二、生命质量的评估1.量表(1)量表评价的内容:①生理功能;②心理功能;③角色活动;④社会适应能力;⑤对健康状况的总体感受(注意:以上均需考评受试者功能/健康状况的客观评价和受试者对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期望两个方面)(2)分类●普通生命质量量表:可适用于不同种类的疾病,并能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好处是能够直接比较不同疾病的严重性或不同干预措施的利弊,有利于决策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治疗对病人的影响,从而对有限的资源做出有效的决策;但这类量表常常未包含和研究疾病特征有关的条目,从而忽视了研究疾病所受影响的重要功能方面,故用于评价特殊疾病的信度是低的;常用的包括疾病影响量表(SIP)、诺丁汉健康量表、健康质量量表(QWB)、SF-36(最常用)●专用生命质量量表:能有效反映该类疾病对病人生活各方面的影响,适用于评价该类疾病对病人的危害或用于不同干预措施的比较;但不同地区文化传统、风俗、信仰等不同,有时需建立不同的量表,而且对不同的疾病不能进行同等的评价2.病人报告结果(patient report outcome, PRO)(1)定义:包括了有关病人的一切报告,通过来自于医院诊所记录、病人日记或其它可能的方式获得病人对疾病/治疗的反映;可以是单项指标的测量、事件记录、症状主诉或有关HRQL量表的填写、健康状况、依从性和对治疗的满意度的报告等(2)意义:①对于某些缺乏客观指标评价的疾病或当疾病具有多方面的表现时或治疗目的是维持/改善功能时,PRO可能是评价治疗作用的关键指标;②较全面了解病人的疾病状况和身体的总体感受,补充传统评价指标的不足;③有利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措施的回顾和修正;④有利于不同干预措施的比较;⑤有利于病人参与治疗决策;⑥有利于了解疾病负担,为健康资源分配决策提供指南三、有关生命质量的EBM步骤1.寻找针对临床问题的相关资料2.判断结果是否有效(真实性)(1)主要标准●调查者是否测量了被调查病人认为生活中重要的方面●HRQL量表是否测量他们想要测定的内容①信度/可靠性(reliability)/反应性/稳定性:重测信度、评定者间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折半信度②效度/真实性(validity):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效度③可行性(feasible)(最基本的因素)(2)次要标准●HRQL量表是否遗漏了重要内容●如果用生命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交换,或进行经济学评价时,调查者是否用了正确的方法3.结果是什么:得出HRQL的数值代表什么意义4.该结果对我诊治病人是否有帮助(1)从研究获得的资料对我的病人是否有用(2)研究设计是否和临床实践相一致四、生命质量量表的建立1.建立新量表的流程:临床特征的总结、专题小组访谈、编译文献资料、建立条目库→初步编制量表、进行预试验、反复文字修改、条目分析→初次临床试用、文字修改、条目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修订量表→再次临床试用、条目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2.西方量表汉化制定过程(1)了解西方量表发展、评价和使用情况(2)编制量表翻译和回译(3)文化调适(4)对调适后的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5)等价性考察:概念等价性、语义等价性、条目等价性、技术等价性、标量等价性、操作等价性五、生命质量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代理者问题:代理者往往不能提供全面、完整的生命质量资料,他们所提供的信息或夸大某些功能障碍,或忽略受试者重要方面,结果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2.信度和效度的问题3.量表的分析:用简单的一个数字来代表原始的变量值,且要保证表面效度、信度、反应性俱佳有一定的困难;有人提出可以用权重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4.对国外引进量表应进行全面评价5.HRQL的多维性、连续性和时代性六、效用值(utility)1.定义:是个体对不同健康状态的喜好程度,是个体在不确定情况下做出的优先选择,表现出对某种健康状况的倾向和偏爱,反映个体的主观感受,并受年龄、经济收入、健康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表示方法:用0~1的数值表示不同健康状态,1代表完全健康,0代表死亡;也可以为负数,表示比死亡更糟糕的疾病状态3.测定方法(1)直接法:标准博弈法、时间交换法、等级交换法(2)间接法:SF-36、EQ-5D4.意义:不仅反映疾病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程度,还可作为计算DAL Y时所用的权数,并结合成本数据进行成本-效用分析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的分析评价一、概述1.概念(1)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在正常用量和用法的情况下,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发生的意外的、和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有害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性遗传素质等,排除了有意的/意外的过量用药和用药不当所致反应、药物滥用/误用所致药害/药源性疾病(2)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 ADE):是指某种药物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但这一事件不一定和药物有因果关系(3)严重不良事件/严重不良反应(SADR)——引起以下情况:①导致死亡;②危及生命;③需要住院治疗或长时间不能出院;④持续性功能障碍;⑤先天畸形或生殖异常2.新药临床试验●Ⅰ期:是在人体上进行新药试验的起始期,包括药物耐受性试验、药物动力学试验、生物利用度试验;可确定用于临床的安全有效剂量和合理的给药方案●Ⅱ期:对新药的疗效、适应证和不良反应进行考察,通过RCT对新药的安全有效性作出确切评价●Ⅲ期:扩大临床试验,在多数医院/全国范围内进行,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对新药的疗效、适应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进行评价●Ⅳ期: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新药进行社会性考察,着重于新药的不良反应监测3.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实质上是病因学的研究4.ADR因果关系评价的方法(ADR的确定方法)(1)微观评价:是指具体的某一不良事件(个案)和药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判断●总体判断:凭经验作出判断(考虑到所有引起ADR的因素,在脑海中将这些因素排列起来,根据相对重要性大小进行权衡,最后得出有关药物引起事件可能性大小的结论);判断过程简单,但重现性差、判断过程无法解释、正确性和判断者的专业水平/经验相关、衡量标准不一致●标准化评价:利用影响药物和ADR之间的因素,设置相应的问题,根据对问题的不同回。
循证医学知识点整理终极版(昆医)
循证医学的产生1疾病谱的改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疗效判断指标和实践模式2医疗模式转变,供需矛盾突出,要求更加合理的决策与管理3临床流行病学等方法学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实用化使循证医学的产生成为可能询证医学的定义(EBM):循证医学即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临床医疗决策的制定,都需要基于科学研究的依据。
循证医学是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现有最好的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
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医生要参酌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意见进行实践。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患者的参与及合作;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循证医学实践的类别:证据提供者(doer)和证据应用者(user)。
询证医学的特点:①“证据”及其质量是时间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②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③充分考虑病人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
询证遵循的四个原则:①基于问题的研究②遵循问题的决策③关注实践的结果④后效评价止于至善实践询证医学的基本步骤:①确定临床问题②检索相关文献③严格的评价文献④应用于最佳成果于临床决策⑤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评估1-4项的效果和效率,不断改进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①弄清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②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③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当前最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④分析和应用促进患者康复的有利因素,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其生存质量;⑤提供可用于卫生管理的最佳研究证据,促进管理决策科学化。
询证医学决策三要素:证据、资源、终端用户价值意愿循证医学区别于传统医疗实践:①系统收集的证据优于非系统的临床观②以患者终点结局为判效指标的试验优于仅根据生理学原理制定指标的试验③解释医学文献对医生是一项重要技能,有必要正规学习一些证据的相关通则,以达到熟练解释的程度④医生对于患者基于证据的个体化治疗优于仅靠专家意见作出的决策。
3-循证医学-寻找证据
检索结果: ①无任何检索限制:176篇 ②限制到临床实验:18篇 ③限制到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s),6篇
阅读检索结果中的文献,一项大样本临床研究结果 显示,白光内镜(WLE)的食管癌诊断效果的确不 高,灵敏度为34.2% , 特异度为92.7% [Sharma et al. Gastrointest endosc, 2011]。
1. PubMed (主要检索MEDLINE) 2. Ovid(检索100多数据库,包括EMBASE\MEDLINE\EBM) 3.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与平台合一) 4. UpToDate(数据库与平台合一) 5.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数据库与平台合一) 6.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 7. 中国知网(CNKI) 8. 万方 9. 维普
平和医疗质量
Chen Qing
如何检索证据 一、提出问题
检索证据的前提是提出问题。一个理想的 临床问题应包括下列“四个要素”
P、I、C、O
Chen Qing
二、检索证据: 查对、查全、查新
筛选出合格的文献 进行检索 确定检索策略 选择数据库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PICO
Chen Qing
循证医学主要检索平台与数据库
Chen Qing
“静脉留置针更换策略的系统评价”
P: Participant I: Intervention (or E: Exposure) C: Comparison O: Outcome
临床治疗中病人定期更换和按需更换静脉留 置针不良后果的系统评价
Chen Qing
Chen Qing
Chen Qing
医师资格考试循证医学复习建议
深入理解疾病的 病因、病理生理 机制。
熟悉疾病的诊断 标准和治不良反应。
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学习
选取典型病例,深入剖析循证 医学原理
结合病例,理解疾病的发生、 发展及治疗过程
针对病例,进行循证医学复习, 掌握相关知识点
通过病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积极参与线上或线下讨论
临床实践指南和 循证决策在医师 资格考试中占有 重要地位,是考 生必须掌握的核 心内容。
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诊断方法的循证应用: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最佳的诊断方案。
临床决策的循证应用: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积极参与线上或线下讨论,与同学、老师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分阶段完成复习任务。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PART 4
掌握循证医学复习的核心内容
临床流行病学基础
培养循证医学 思维和实践能 力
PART 1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了A解R循T证2医学在医师资格考试
中的重要性
循证医学的定义和原则
循证医学的定义: 循证医学是一种 基于证据的医学 实践,强调利用 最佳的研究证据 来指导疾病的预 防、诊断和治疗。
循证医学的原则: 循证医学的原则 包括利用最佳证 据、谨慎评估证 据、考虑患者的 价值观和意愿、 以及实践中的可
XX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多样化复习方式:采用多种方式 进行复习,如看视频、听音频、 阅读教材等,提高复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证医学复习攻略按照学霸的认真听讲与个人总结的内容,总结出了以下循证医学的重点内容,考试的重点我们谁也不知道,所以总结的内容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不足的内容大家自己补充吧,大家好好复习。
循证医学宋安齐1概念:循证医学是遵循现代医学研究的证据(成果)将其应用于临床对患者进行科学诊治的一门科学方法学。
步骤:医生—病人—问题—检索—决策—实施(病人配合)--分析与评价2基础因素(1)医生(2)病人(3)最佳证据(4)医疗环境3随机对照试验(RCT)——在综合性治疗中,每一种干预措施可能都只产生很小的疗效,因此对其评价就必须要借助特定方法,即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
4循证医学“两核心”“证据要分级,推荐有级别”;循证医学的证据要不断地“与时俱进(updating)”。
临床研究证据分级别是循证医学所提出的要求。
按质量和可靠程度可分为五级(可靠性依此降低):(1)即大样本多中心RCT或者收集这些RCT所作的系统评价和/或荟萃分析;(2)单个的大样本RCT;(3)设有对照组的临床试验;(4)无对照组的系列研究;(5)专家意见、描述性研究和病案报告。
6循证医学“三要素”(1)参考当前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2)参照医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在检查病人过程中所得到的第一手临床资料。
(3)尊重病人的选择,将病人的意愿提到很高的程度上。
7循证医学“四原则”(1)即基于问题(临床关注的问题或重大的科学问题)的研究;(2)参考当前最好的证据决策;(3)关注实践的效果;(4)后效评价、止于至善。
8传统医学与循证医学的区别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共同发展,(见表格详细,应该表有错误,更正如下*******)比较类别传统医学循证医学证据来源实验室研究临床试验证据收集不系统、不全面系统、全面评价证据不重视重视判效指标中间指标终点指标诊治依据基础研究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医疗模式疾病/医生为中心患者为中心9循证医学的局限性(1)虽然循证医学将会大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但并不能解决所有与人类健康有关的问题(2)建立循证医学体系,需要花费一定的资源(3)正确防治措施的推行受到限制(4)医疗卫生决策还受经济、价值取向、伦理等影响,科学证据必须作出让步。
10方法(五部曲)(1). 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2). 检索有关医学文献(3). 严格评价文献(4). 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5). 评估1-4项的效果和效率,不断改进第六节询证医学的目的与意义目的1、提高医生素质2、疾病防治3、疾病早期正确诊断4、正确治疗决策5、改善患者预后6、促进卫生管理决策意义 1、提高临床与预防医疗水平2、教学水平提高3、发掘临床与预防医学难题,促进科研4、医疗决策科学化5、患者获益习题张桂莲1.评价临床研究证据的基本内容文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和实用性。
2.研究证据为什么要进行评价?海量出现又参差不齐的临床研究证据,只有经过遵循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的严格评价,表明其具有真实性、临床重要性和适用性,才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对疾病的诊治产生积极的作用。
3.评价证据应持何观点?评价证据的正确观点是:方法学评价是基础;结果的真实性评价是重点;评价要选择恰当的指标;评价要力求全面系统;评价要富有建设性;正确认识阴性结果。
4.原始研究证据——指直接以人群(病人和/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处理总结而成的研究报告。
常见的研究方法有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5、二次研究证据——是在全面收集针对某一问题的所有原始研究证据的基础上,经严格评价、整合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它是对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二次加工后得到的更高层次的研究证据。
常见的研究方法有系统评价、临床实践指南6、内部真实性—是指研究结果与实际研究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回答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
能正确反映研究人群或靶人群真实状况的研究结果,称之为具有内部真实性7、外部真实性——是研究结果与推论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能够推广应用到研究对象以外人群的研究结果,称之为具有外部真实性。
8、同行评审——是指有同行评审的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均经过了严格的评审过程,尽可能筛除有严重缺陷的文章,提高了发表文章的质量。
一般来说,同行评审人员都不是编辑部成员,常为同行专家。
9、试述证据评价的基本内容。
答:评价研究证据时,应对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具体内容包括:研究目的(假说)、研究设计、研究对象、观察或测量、结果分析、质量控制、结果表达、卫生经济学、研究结论,评价者最后应全面总结以上各方面的评价结果,提出改进研究或如何使用该证据的建议。
10、试述初筛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的方法。
真实性的初步判断标准:以该研究证据是否来自经同行评审杂志、产生证据的机构是否与自己所在的机构相似、该证据是否由某个组织所议且其研究设计或结果是否因此受影响等为参考指标。
相关性的初步判断标准:①若该研究证据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是否为自己的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及对其健康有无直接影响;②该研究证据是否为临床实践中常见问题,其涉及的干预措施或试验方法在自己所在机构是否可行;③若该研究证据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是否将改变现有的医疗实践。
循证医学实践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王玉环一、研究证据的质量评价1、资料完整性的判断2、组间基线资料的可比性3、重复性检验4、缺失值分析5、精确度分析6、样本量分析二、分类变量资料1、EER、CER及可信区间EER (Experimental Event Rate):试验组中采取干预措施后事件的发生率CER (Control Event Rate) :对照组中未采取或采取对照措施后事件的发生率2、相对危险度(RR)及可信区间RR (Relative Risk):是暴露组(试验组)的事件发生率p1与非暴露组(对照组)的事件发生率p0的比值,用以说明前者是后者的多少倍,常用来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强度及在病因学上的意义大小。
RR意义:如p1和p0是死亡率、病死率、患病率等指标时:RR≠1表示暴露因素(试验因素)对疾病有影响。
RR>1,表示暴露因素是疾病的有害因素,且RR越大,暴露因素对疾病的不利影响越大;RR<1,表示暴露因素是疾病的有益因素,且RR越小,暴露因素对疾病的有益作用越大;RR=1,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
3、比值比(OR)及可信区间OR (Odds Ratio):是病例组暴露率与非暴露率比值和对照组暴露率与非暴露率比值之比。
多用于回顾性研究,作为RR的估计值。
4、相对危险度减少率(RRR)及可信区间RRR (Relative Risk Reduction):反映试验组与对照组某病发生率增减的相对量的比值。
5、ARR及可信区间绝对危险度减少率ARR(Absolute Risk Reduction) :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率的差值,反映两组疾病发生率增减的绝对量,说明试验效应的大小。
ARR可信区间可用于推断两个率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
ARR=0,表明干预措施无试验效应ARR≠0,考虑可信区间范围可信区间不包含0,两个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信区间包含0,两个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NNT :对患者采取某种防治措施后,得到一例有利结果所需要的防治病例数。
意义:NNT值越小,该防治措施效果越好,临床意义越大。
7、NNH:对患者采取某种防治措施后,出现一例副作用所需要的防治病例数。
意义:NNH值越小,说明某治疗措施引起的副作用越大。
三、总体分析与分层分析总体分析:对收集到的试验组和对照组数据作为整体进行两组间差异的比较。
特点:未考虑潜在的可能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的不确切。
分层分析:将整体资料中的混杂因素分组,分别比较各组内试验组与对照组数据间的差异。
特点:消除了混杂因素的影响,使分析结果完全表现为试验措施效果。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这个很重要)王玉环1系统评价概念: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临床研究文献;用统一的科学评价标准、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或定性合成;及时更新;用以提供最新知识和决策依据,改进临床实践;全新的文献综合方法!2、 Meta分析:广义:当系统评价用定量合成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时所作的系统评价也可称为Meta分析狭义:只是一种定量合成的统计处理方法。
3、Meta分析原理:将多个同类研究结果进行合并与汇总,能从统计学角度达到增大样本含量,提高检验效能的目的。
尤其是当多个研究结果不一致或都没有统计学意义时,采用Meta分析可得到更加接近真实情况的综合分析结果。
Meta分析的功能(1)定量综合(2)对同一问题提供系统的、可重复的、客观的综合方法(3)通过对同一主题多个小样本研究结果的综合,提高原结果的统计效能,解决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改善效应估计值( 4)回答原各研究未提出的问题4、做系统评价的要点研究设计:需临床专业知识及研究能力严格评价:需临床流行病学知识统计分析:需统计学基础结果解释:需临床专业及研究能力,客观,理性基本原则与原始临床试验的设计类似,原始试验以人为研究对象及单位,系统评价以单个的临床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及单位5、Meta-分析的统计方法及选择(1)异质性检验:了解各研究结果合并的合理性无显著异质性:固定效应模型有显著异质性:随机效应模型或不合并结果(2)对各研究结果的统计量(RR,OR,WMD,SMD等)进行合并,计算其可信区间,判断有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分类资料:用RR、OR等连续性资料:用均数差(3)用森林图展示结果森林图法——森林图是以每个单项研究的效应值及其95%可信区间作图,从而展示各研究间的差异情况。
当各研究的OR值趋势一致,其可信区间相互包含,则可判定无异质性6、OR和RR的森林图OR和RR的森林图,无效线竖线的横轴尺度为1,每条横线为该研究的95%可信区间上下限的连线,其线条长短直观地表示了可信区间范围的大小,线条中央的小方块为OR值的位置,其方块大小为该研究权重大小。
若某个研究95%可信区间的线条横跨为无效竖线,即该研究无统计学意义,反之,若该横线落在无竖线的左侧或右侧,该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疾病的病因与危险因素的循证分析与评价刘昀1、病因模型流行病学三角模型轮状模型病因网络模型2、提出病因假设( 1)求同法( 2)求异法(3)共变法(4)类推法(5)排除法3、验证病因假设(1)生态学研究(群体研究)(2)现况调查(横断面研究)(3)病例对照研究(4)队列研究(5)随机对照试验诊断性试验的临床研究刘昀1 对诊断性试验的评价:1)确定的金标准 2)新的诊断性试验方法3)正确选择研究对象 4)试验结果与金标准同步比较2 循证医学中诊断性试验常用的指标(1)敏感度诊断性试验检测为阳性的病例,在用金标准确定为“有病”的病例中所占的比例,称敏感度(sensitivity, S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