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孙正聿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讲座

合集下载

孙正聿: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

孙正聿: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

孙正聿: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文∣孙正聿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社科联副主席摘要时代变革必然引发哲学观念变革。

在人类文明史上,世界性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人类的存在方式及其自我意识,并因此改变了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哲学。

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正在以“现代性”为标志的“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发生日益深刻的变革,并突出地表现在对哲学的理论性质、思维方式、存在方式和社会功能的重新理解,赋予哲学观、世界观、本体观、反思观等哲学基本观念以新的思想内涵,从而以哲学方式塑造和引导我们时代的时代精神。

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

时代变革必然引发哲学观念变革。

在人类文明史上,世界性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人类的存在方式及其自我意识,并因此改变了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哲学。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正在以“现代性”为标志的“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发生日益深刻的变革,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哲学理念创新。

本文试图通过对哲学观、世界观、本体观以及反思和表征等哲学基本观念的反省和解析,具体地探讨当代中国哲学观念变革和哲学理念创新的思想内涵。

一、哲学观:人类文明的时代性问题的理论自觉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和全部社会生活,都发生了举世瞩目和空前深刻的变革。

在这个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当代中国哲学既发挥了推进社会解放思想的作用,又经历了自身的思想解放。

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哲学自身的思想解放,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变革通行的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哲学范式,从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当中解放出来;二是强化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和创造精神,从教条主义的研究方式当中解放出来;三是超越对哲学的经验化和常识化理解,从简单化和庸俗化的哲学倾向中解放出来;四是突破哲学与科学二元关系的解释模式,从哲学的知识论立场上解放出来;五是激励哲学家的主体自我意识,从哲学研究的“无我”状态中解放出来。

哲学与人生_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演讲稿

哲学与人生_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演讲稿

哲学与人生演讲人:正聿演讲地点:大学正聿,1946年11月生,哲学博士。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曾任清华大学特聘访问教授、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已出版九卷本《正聿哲学文集》等著作。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欢迎大家来到北国春城,来到大学。

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同学们作这样一个交流,大家都处在求学的青年时期。

我想在座的同学,不管是学习文史哲,还是学习政经法、数理化、天地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关切,那就是对于人生的关切,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关切。

按照我国著名哲学家友兰先生的话说: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所以,我把同学们对人生的关切和对哲学的兴趣结合起来,和大家谈一下哲学与人生。

哲学:“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

而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在这个命题中,包含几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一种反思。

这种反思活动,应当说人人都会有。

另一层意思是说,作为哲学的这样一种人类活动,它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也就是说,能够系统地反思人生的活动叫哲学活动;而进行这种活动的人呢,就是哲学家了。

系统地反思人生的哲学,它同其他科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除了哲学之外的其他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也就是使你掌握某种具体的专业,掌握某种特殊的技能,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将来你可以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

我们把这称为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

与此不同,哲学使你“作为人而成为人”。

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刻的。

虽然说你是人,但是在真正人的意义上,缺少一种哲学的修养,还不是先生所指认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人。

所以,他作了这样的一种区别,其他学科使你成为某种特殊的人,用我们现在的通俗说法,就是成为一种“专门人才”;而学习哲学,使你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哲学何以使人“学以成人”

哲学何以使人“学以成人”

2023.65摘要:哲学使人“学以成人”,即指以启迪思想的“大手笔”而不断地探究人生在世的“大问题”,从而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提供范畴文明的“大逻辑”和反省人生的“大智慧”。

作为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存在,“人之为人”进而“何以成人”的问题,成为哲学所关切的根本问题。

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其特有的理论性质和特有的社会功能正在于,探究人生在世的大问题。

哲学所构建的范畴文明的“大逻辑”,就不只是关于文明本身的逻辑,而且是使人“学以成人”的最真实的哲学内容。

哲学的辩证智慧,既是最为“切己”的“大智慧”,更是“关乎人类”的“大智慧”。

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是思想性的历史。

以思想性的历史而传承历史性的思想,这是哲学使人“学以成人”的基本方式。

关键词:“学以成人”;哲学问题;哲学逻辑;哲学智慧;哲学传承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23)06-0005-05哲学何以使人“学以成人”文/孙正聿作者简介:孙正聿,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教授,长春市,130015。

哲学何以使人“学以成人”?我的回答是四个“大”字:哲学研究的是人生在世的“大问题”;哲学构建的是范畴文明的“大逻辑”;哲学提供的是睿智通达的“大智慧”;哲学传承的是启迪思想的“大手笔”。

以启迪思想的“大手笔”而不断地探究人生在世的“大问题”,从而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提供范畴文明的“大逻辑”和反省人生的“大智慧”,这就是使人“学以成人”的哲学。

一 哲学探究的是人生在世的“大问题”人生在世,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学以成人”的问题。

这是因为,“人”不是纯粹的“自然而然”的存在,而是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存在,是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自己创造自己”的存在,也就是在“学习”中造就自己的存在。

如何“学以成人”,始终是人类面对的根本问题。

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哲学所关切的根本问题,正是“人之为人”的问题、“何以成人”的问题。

吉大资深教授孙正聿访谈

吉大资深教授孙正聿访谈

吉大资深教授孙正聿访谈:时代精神的哲学探索孙正聿,1946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资深教授。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思想中的时代》、《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等15部学术专著。

九卷本《孙正聿哲学文集》系统地阐述了“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9年被评选为“吉林骄傲”人物。

问:您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一直坚守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去年被吉林大学聘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您对哲学的根本理解是什么?主要体现在您的哪些著作中?答:首先是《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

这本书原是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但它明确地表达了我对哲学的理解,因此成为我的“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这本书的出发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个著名论断:一是马克思所强调的“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一是恩格斯所指出的“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

前者是我探讨的问题,即:为什么批判性是辩证法的本质;后者则是我回答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即:哲学以外的科学都是把思维和存在服从同一规律作为“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而哲学则是反思理论思维的这个“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从而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自己的“基本问题”。

反思理论思维的前提,或者说对理论思维进行“前提批判”,这是我对哲学的根本性理解。

1998年出版的《哲学通论》,从哲学的自我理解入手,在集中地论述哲学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分别地阐述了哲学的生活基础、哲学的主要问题、哲学的派别冲突、哲学的历史演进以及哲学的修养与创造。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人类思想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构成思想”的维度,一是“反思思想”的维度,而哲学的反思则是对构成思想的诸种前提的反思。

哲学与人生孙正聿观后感

哲学与人生孙正聿观后感

哲学与人生孙正聿观后感哲学与人生孙正聿观后感我们所以能认识生活中的桌子,是因为我们意识中已经有了桌子的概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哲学与人生孙正聿,希望对你有帮助。

前几天看了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的视频讲座《哲学与人生》,我感触很深。

从这个讲座中,我不仅了解了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家的思考方式,我还清楚了哲学与人的关系,哲学对于人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的最大收获。

孙正聿教授在演讲中说道:“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

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这句话就完全的把哲学和其它学科区分开来了。

其他学科的目的是让人们在现实中更为具体的存在,这种具体是看得见或者可以从人的行为中体现,从人们的思想中感知。

哲学于人的目的是让人们“作为人而成为人”。

这句话含义深刻而且践行艰辛。

从逻辑上剖析这句话大致应该是——大前提:哲学作为各门学科思想精华的归总,哲学作为所有道德体系在一定时期的升华,哲学作为物质和精神本原的载体,可以将一切物质过程和思想过程过渡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面。

小前提:人作为人而存在,人在哲学层面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结论:人从作为人过渡到成为人。

从逻辑角度不难看出,哲学汇集了所有的文化、科学、艺术的本质,甚至演化为有关终结的思考。

因此,对于人们来说,哲学是一个走向更高境界的阶梯,哲学意味着终结和开始——对于作为人的终结,对于成为人的开始。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说,哲学就是一切事物的终结和开始——对巅峰的完结中不断催生。

谈到了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孙正聿教授又从三个方面谈到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一是人的存在;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

首先来说,人的存在性是无可置疑的,人的存在是哲学存在的前提。

从更深一层意义上,人的存在催生了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其次,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孙正聿教授提到了五个不能忍受: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哲学与人生 孙正聿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讲座

哲学与人生  孙正聿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讲座

哲学与人生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大学生在自己的成长时期,尤其会去思考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所以从这两方面考虑,我选择了一个题目叫做“哲学与人生”,也就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和老师们同学们交流一下对人生的理解。

那么关于哲学,我自己比较强调“一纵”和“两横”。

所谓“一纵”,我非常欣赏恩格斯的一段话:“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历史上的理论思维”那么这句话按照形式逻辑的角度讲,哲学是一种理论思维,但是呢,它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以中国理论思维,而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历史上的理论思维。

所以后来列宁在哲学笔记中,他又专门谈到如果你想学哲学,学习认识论和辩证法,你必须要了解,甚至熟悉其知识领域。

无论是恩格斯的还是列宁的关于哲学的这样一些说法,都表达了以后总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学习哲学,首先必须通晓哲学史。

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我自己有一个提法“哲学史一种历史性的思想,而哲学史是一种思想性的历史。

离开了哲学史就没有了哲学。

”也就是说,哲学是体现在古往今来的中外的哲学家们,他们究竟都说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

我把这个叫做“一纵”。

作为专门学习和研究的老师和同学,我想他首先需要下的功夫是哲学史。

离开了哲学史,哲学就会变成大家所讨厌的枯燥条文,现成的结论和空洞的说教。

所以我总结我们国家在哲学教学当中的成功与失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不是把所谓的哲学当做了一个可以离开哲学史的东西。

我想今天在座的同学多数都和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吧!那么如果你们真想学哲学的话,我想第一位就是通晓哲学史。

哲学史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

这是我所说的“一纵”。

那么我觉得学习哲学还必须特备重视“两横”。

第一个“横”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史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把我这个世界,主要包括常识、宗教、艺术、伦理、科学、哲学等各种方式来把握这个世界。

所以如果我们想真正的追问哲学,理解哲学。

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是要去探讨哲学同人类把握世界的其他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孙正聿《理论及其功能》之理论及其功能(一)

孙正聿《理论及其功能》之理论及其功能(一)

讲座《理论及其功能》之理论及其功能(一)的笔记浏览次数9回复0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进行学术交流。

大家到学校里来学习,一般说来叫做学习知识。

知识分为三个基本层次:技能、技术、理论。

我们是EMBA班,大家除了一般性学习一些技术、技能外,还有一个要做的是学习理论。

应当说“理论”这个词对大家来说既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

我是搞哲学的。

大家知道有位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讲过这样一句话: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往往是人们最无知的。

也就是说啊,你最经常说的话可能是你最不了解的,最不熟悉的。

比如在座的诸位,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是理论,因为天天和它打交道。

但若追究起来,究竟什么是理论,为什么要学习理论,怎么样学习理论,对我们来说都是大问题。

基于这样的考虑,今天和大家谈的专题:理论及其功能。

围绕着这个大题目分为四个方面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理论的含义和特性;理论的主要功能;理论的时代课题;怎样去学习和研究理论。

理论的含义和特性理论的含义,即究竟什么是理论。

刚才提到了“理论”这个词,大家经常使用它。

特别是来自于国企的、政府的、党委的,大家经常性的一个任务叫做“理论学习”。

究竟什么是理论?大家想一想,我们人一生,主要是两件事:一件是想(认识),一件是做(实践)。

大家想过没有,想什么和不想什么,怎么想和不怎么想,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怎么做和不怎么做,是由什么决定的?一辈子两件事,想问题和做事情。

在想问题和做事情里边,包括着这几个方面:①想什么和不想什么②怎么想和不怎么想③做什么和不做什么④怎么做和不怎么做决定了一个人一生活得怎么样,做得怎么样。

大家都是管理者,你能把你的管理工作做到什么程度,由什么决定的?想过没有?为什么来这里学习?或者再往前推一下,为什么上大学?为什么受教育?大家想过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能想清什么是理论,否则想不清什么是理论。

就是什么东西决定着你想这些不想那些,这么想不那么想,做这个不做那个,这么做不那么做。

《周末理论大讲堂》第二讲 孙正聿 读经典悟原理掌握看家本领

《周末理论大讲堂》第二讲 孙正聿 读经典悟原理掌握看家本领
任性。 三是逻辑的展开性。四是思想的开放性。
人的一生只有两件事,一是“想”,二是“做”。但是,我们是否想 过,你为什么想这个不想那个?你为什么这么想不那么想?你为什么做这 个不做那个?你为什么这么做不那么做?或者我说得文雅一些,你的思想 内容和思维方式,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我想,只 有两个东西:要么是经验常识,要么是一种理论和思想。
价值观是一对矛盾,它就是:“我们”到底要什么与“我”到底要什么? 任何一个社会的价值观问题,有一对主要矛盾,那就是社会的价值理想、价 值期待、价值规范、价值导向,与每个人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 这种矛盾具体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的价值影响与个人的价值期待的 矛盾;二是社会的价值导向与个人的价值取向的矛盾;三是社会的价值规范 与个人的价值认同的矛盾。
周末理论大讲堂
第二讲: 读经典,悟原理,掌握“看家本领” 主讲人:孙正聿 时 间:2019年4月19日(星期五)地 点:吉林大学
理论就是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各种概念系统。 理论一定表现为各种 不同的概念性。它提供了一种规范的思维。可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过程而已。” 怎么去理 解历史的发展规律时说了一段很长的话,他说:“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 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能成为 前提。”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开篇有一句名言,人们自己创造自 己的历史,但是这种创造活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进 行的。人自身作为历史的“前提”和“结果”,以自己的活动构成自身的存在、自 身的历史。历史是人的存在的现实,是人的现实的世界。作为现实的人,既是人们 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过程,又是展现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

孙正聿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孙正聿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孙正聿哲学与人生读后感摘要:一、引言1.介绍孙正聿及其哲学思想2.阐述读后感的重要性二、孙正聿哲学思想概述1.唯物主义哲学观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3.社会历史观三、读后感的具体内容1.对孙正聿哲学思想的理解2.哲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对个人成长的启示四、孙正聿哲学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意义1.指导我国社会发展2.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3.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结论1.总结读后感的核心观点2.表达对孙正聿哲学思想的敬意3.倡导更多人学习哲学,受益人生正文:孙正聿哲学与人生读后感作为一名热衷于哲学的学者,我有幸阅读了孙正聿教授的《哲学与人生》一书,深感其思想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见解。

孙正聿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孙正聿教授的哲学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我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孙正聿教授的哲学思想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在当今社会,人们应该关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协调发展,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观点让我深感赞同,我也意识到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精神层面的需求。

只有物质与精神相辅相成,人生才能更加充实和美好。

孙正聿教授的社会历史观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人们应该坚定信心,为实现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这一观点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阅读《哲学与人生》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活,试图将孙正聿教授的哲学思想运用到实际中。

我深刻体会到,哲学并非远离生活的抽象理论,而是指导我们正确面对和解决人生难题的智慧。

通过学习孙正聿教授的哲学思想,我对人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

孙正聿教授的哲学思想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他的思想为指导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真理和智慧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哲学家孙正聿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真理和智慧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哲学家孙正聿

一副细腿眼镜架在高高的鼻梁上,突出的颧骨更显瘦削的脸庞,饶有风度的银发下是一双灼灼的目光。

聆听着他睿智警醒的言辞,就像一盏明灯一样为我们指引着行进的方向。

他就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

在前不久举行的“长白山讲坛”上,孙正聿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庙里没有神一样,一个没有哲学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这体现着他对哲学的钟爱,也体现着他对文化的钟爱、对中华民族的钟爱。

哲学,听上去是那么玄妙而高深,而与哲学为伴的孙正聿教授却只是一位平和慈祥、年近古稀的老人。

他用一颗丹心演绎着咏叹哲学,他的思想就像他的眼神闪着光芒,指引着我们。

当他已经获得铺天盖地的成绩和赞誉时,他没有忘记青年时对知识热情的追求,仍然享受着在学术中求索的每一分甘苦,依旧会认真地将高深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讲成同学们的“人生一课”。

他从不急功近利,只是坚持不懈,任一切顺其自然——功到自然成。

当我们用疑惑的言语问及他的人生追求时,他却用坚定的口吻和眼神告诉我们:“我的追求就是共产主义!”与真理为友与哲学为伴孙正聿从小痴迷读书,“哥哥的课本,特别是语文、历史、地理一类的课本,不知翻来覆去看了多少遍。

工作以后,每当填写个人资料的时候,遇到爱好或特长这一栏,想来想去,唯一可以填写的,就只有读书这一项了。

”到了小学一年级,家里没有收音机这样的“大件”,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孙正聿就每天走半个小时到报廊去看报纸。

中学阶段,孙正聿就已经阅读了李卜克内西和法拉格的《回忆马克思恩格斯》、梅林的《马克思传》、科尔纽的《马克思恩格斯传》。

渐渐地,他的读书兴趣便集中在哲学领域。

高二的时候,他就已经读过恩格斯写的《反杜林论》、艾思奇写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名作。

在如海的书籍艰深的理论中,给他最大感动与鼓舞的,便是马克思、恩格斯那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艰苦的生活、无私的友谊、刻苦钻“我常常在房间里踱步——被思想激动得不能安坐;我常常在窗台前眺望——用思想窥见澄澈的天光;我常常在书桌前疾书——让思想在笔端自由流淌。

##孙正聿《哲学与人生》

##孙正聿《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孙正聿哲学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果之上的理论思维。

——恩格斯哲学=反思的学问当代哲学观:1.普遍规律说2.精神境界说3.认识论说4.实践论说5.文化对话说6.文化批判说7.语言分析说8.存在意义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哲学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哲学是觉解;哲学是境界(自热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冯友兰哲学是人生在世的学问。

学习哲学的条件:功夫、修养、悟性、境界。

(#单纯)高举远目的心态(人自身)缜思明辨的理性(工具)体会真切的情感(感受)执着专注的意志(集中兵力)洒脱通达的境界(豁达)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思想的深刻性)。

与其记住两个真理,不如弄懂半个真理。

——莱辛一个人只有缺乏知识时他才会有准确的知识,怀疑会随知识一道增长。

——歌德人的存在、人的世界、人的发展人是一种超越性存在。

人是寻求意义的存在。

市场经济之蔽:耻言理想,蔑视道德,躲避崇高,拒斥传统,不要规则,怎么都行。

世界=自然=自在对于我的感性来说的存在是现象的存在,对于我的理性来说的存在是本质的存在。

(#哲学是定义和划界的学问)辩证法是概念之间的相互依赖,概念之间的相互转化,概念之间的毫无例外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转化。

——列宁辩证法就是概念,没概念就没辩证法。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自然世界与属人世界。

不同的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荷尔德林对于不能分辨音律的耳朵来说,音乐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一般人读哲学就跟狗听音乐一样。

——黑格尔人把自己的本质异化给了上帝。

——费尔巴哈宗教——世俗世界的超越艺术——无情世界的超越伦理——小我世界的超越科学——经验世界的超越哲学——有限世界的超越共产主义:劳动,不仅仅是谋生动手段。

或者说是,弱化了劳动作为人的谋生的手段。

中性的眼睛。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潇洒走一回。

哲学与人生——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演讲稿

哲学与人生——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演讲稿

哲学与人生演讲人:孙正聿演讲地点:吉林大学孙正聿,1946年11月生,哲学博士。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曾任清华大学特聘访问教授、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已出版九卷本《孙正聿哲学文集》等著作。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欢迎大家来到北国春城,来到吉林大学。

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同学们作这样一个交流,大家都处在求学的青年时期。

我想在座的同学,不管是学习文史哲,还是学习政经法、数理化、天地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关切,那就是对于人生的关切,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关切。

按照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话说: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所以,我把同学们对人生的关切和对哲学的兴趣结合起来,和大家谈一下哲学与人生。

哲学:“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

而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在这个命题中,包含几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一种反思。

这种反思活动,应当说人人都会有。

另一层意思是说,作为哲学的这样一种人类活动,它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也就是说,能够系统地反思人生的活动叫哲学活动;而进行这种活动的人呢,就是哲学家了。

系统地反思人生的哲学,它同其他科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除了哲学之外的其他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也就是使你掌握某种具体的专业,掌握某种特殊的技能,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将来你可以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

我们把这称为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

与此不同,哲学使你“作为人而成为人”。

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刻的。

虽然说你是人,但是在真正人的意义上,缺少一种哲学的修养,还不是冯先生所指认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人。

所以,他作了这样的一种区别,其他学科使你成为某种特殊的人,用我们现在的通俗说法,就是成为一种“专门人才”;而学习哲学,使你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孙正聿:哲学主要社会功能就是“哲学教育”

孙正聿:哲学主要社会功能就是“哲学教育”

孙正聿:哲学主要社会功能就是“哲学教育”2012-05-19 20:36:50作者:莫斌来源:2012年5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304期1 哲学应为对思想的前提批判《中国社会科学报》:孙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今年是您从教三十周年,首先向您表示祝贺!孙正聿:我是1966年的高中毕业生,1977年恢复高考进入大学,1982年才开始任教,从“年龄”与“教龄”的比例上看,我从教的时间并不算长。

自己的感觉是从“青年教师”一下子就变成了“老教授”。

我在2007年出版的《文集》后记中写下了这样几句话:“逝去了的是无法重复的生活,存留下来的是仍然使自己激动的思想。

如果这些让我激动起来的思想,也能够真实地激动读者,那当然就是我最大的欣慰,最大的幸福了。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是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还在2010年获得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至今仍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课程,能回忆一下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情形吗?孙正聿:1982年留校任教时,我已经36岁,第一次上讲台的心情不是紧张,而是兴奋,渴望把自以为想明白的道理讲给学生。

我那时先后给法律系、经济系、物理系的学生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如何勾勒宏观线索,怎样进行细节分析,如何提示疑难问题,怎样激发学生兴趣,甚至讲到什么地方有恰到好处的板书,讲到什么地方恰如其分地引经据典,都是精心准备的。

任何事情的开端都是重要的。

讲好第一堂课,就会充满自信地讲好每一堂课。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在自己的“不惑之年”曾写下“年过不惑亦有惑,爱智求真敢问真;是是非非雕虫技,堂堂正正方为人”。

听说您六十岁时又写了“咏叹哲学”,表达您对哲学的理解。

能让我们分享您对哲学的“咏叹”吗?孙正聿:我不会写诗,但还想简洁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对哲学的感悟,所以在“不惑之年”写下了那样几句话。

“有惑”和“问真”,表达了我对“爱智”的哲学的理解。

按我的理解,哲学就是“对自明性的分析”,也就是把人们习以为常、毋庸置疑的观念作为批判反思的对象,揭示人们构成思想的诸种前提,从而变革人们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激发人们对真理、正义、自由和更美好的事物的追求。

大师讲座:孙正聿之一哲学与爱智

大师讲座:孙正聿之一哲学与爱智

大师讲座:孙正聿之一哲学与爱智(大家都觉得“哲学是什么”并不是个问题,因为一说什么叫“哲学”,大家都可以回答说:“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如此等等。

所以,大家觉得哲学本身不是一个问题,那么,为什么我还要专门和大家讲究竟什么是“哲学”呢?我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就会感到,“哲学”确实是需要追问的。

比如我们说:哲学不是宗教,为什么却能给人以信仰?哲学不是科学,为什么也给人以真理?哲学不是艺术,为什么也能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道德,为什么也劝导人向善?那么难道说,哲学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吗?不知道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如果我们能够这样想问题的话,我们就会理解,对于哲学本身,我们是应该予以追问的。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有一个共同的说法,就是,对于哲学家来说,他们感到最难以回答的问题,就是问他“究竟什么是哲学”。

大家都知道,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人们只是在知识很少的时候,才有准确的知识,怀疑会随着知识一道增长”:这就是说,只是由于你关于哲学的知识比较少,所以你才能够很简单地去说,哲学就是这个东西。

如果你对哲学了解多了呢?你会感到最难以回答的,就是“哲学究竟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

黑格尔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他说,“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往往是我们最无知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都学过哲学,但是可能我们最不了解的就是,究竟什么是哲学。

所以,在具体讨论“哲学”本身之前,我想简单地和大家谈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哲学修养要给大家讲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第二个谈一下哲学修养究竟要给大家讲些什么内容?最后,谈一下哲学的学习方法。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讨论这一讲的基本内容,就是哲学与爱智的关系,或者说怎么理解哲学是“爱智”。

下边我和大家谈第一个方面,就是哲学修养的核心问题。

前面我已经说过了,这个系列讲座主要是跟大家讲一个问题,哲学究竟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如果有一人问你,说你是什么专业的?你说你学哲学,那么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噢,哲学很抽象,或者说哲学很玄奥,甚至认为哲学很神秘。

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孙正聿主讲

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孙正聿主讲

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孙正聿主讲一、1. 哲学是思想中把握到的时代。

2. 真正的哲学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

3. 对于时代课题,注意四点:1)感觉;2)领悟;3)把握;4)探索。

二、1. 辩证法是与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2.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对概念把握经验对象的。

3. 当前时代的社会思潮:两极对立模式的消解、英雄主义时代的隐退、高层精英文化的失落、理性主义权威的弱化、人类精神家园的困惑。

4. 优秀的博士学位必须有两个前提:文献前提、思想前提。

要做到这两个前提必须苦读和笨想。

5. 恩格斯:哲学就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基础之上的理论思维。

由于对哲学史的不熟悉,人们往往把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在哲学史上被废弃的哲学命题当作全新的、时髦的东西拿了出来。

6. 区分一个历史时代,不在于它生产什么,而在于它用什么生产。

7. 对于人类的历史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技术上实现的革命。

三、1. 宗教的本质在于对神的信仰。

2.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是一切批判的前提。

3. 神圣形象就是人的全部思想和行为的根据、标准和尺度。

4. 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就是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

5. 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6. 世界观的"世"不是与人无关的自然而然的世,而是人生在世的世;世界观的"界"不是与人无关的无始无终的界,而是人在途中之界;世界观的"观"不是超历史的或者与历史无关的神的目光,而是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目光。

7. 人的目光是有限的目光。

8. 世界观不是与人无关的、无始无终的神的目光,而是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人的目光。

9. 后形而上学把神的目光变成了理性的目光。

10. 没有选择的标准是生命中不堪忍受之重的本质主义的肆虐,没有标准的选择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存在主义的焦虑。

四、1. 没有经过分析哲学的炼狱,则不能上升到当代哲学的殿堂。

2. 语言的世界是对人来说的真正的世界。

哲学类演讲稿

哲学类演讲稿

哲学类演讲稿篇一:哲学类演讲稿1, 阿尔贝·加缪(albertcamus),小说家、、戏剧家、,存在主义文学领军人物,“荒诞哲学”的代表。

他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不幸遭遇车祸英年早逝,年仅47岁。

加缪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被成为“年轻一代的良心”,如今,半个多世纪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加缪著作及其思想的重要性,其成名作《局外人》也一再重版,印数突破千万册。

幼年丧父,靠奖学金读完中学,在亲友的资助和半工半读中念完大学并取得哲学学士学位。

希特勒上台后,加缪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一度加入法共,后退党。

1944年法国解放,加缪出任《战斗报》主编,写了不少著名的论文。

加缪1935年开始从事戏剧活动,曾创办过剧团,写过剧本,当过演员。

戏剧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2, 他们互相佩服,都从对方身上看出了非凡的创造性和惊人的才华。

面对存在,萨特用了“恶心”的概念,加缪用了“荒谬”的概念,都否定了传统本质论哲学对人的先验性价值定义,给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担当腾出了一片空间。

因此,巴黎相见是一个契机,加缪很快成为萨特名流圈子中的一员。

而在其后,他们既相互劝勉,并肩对抗外敌,同时又对对方的为人与为文表示不屑,以及或隐或显的批评加缪在5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多次否认。

1951年加缪发表了哲学论文《反抗者》之后,引起一场与萨特等人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战,最后与萨特决裂,这时人们才发现,加缪是荒诞哲学及其文学的代表人物。

3,局外人,西西弗的神话,反抗者,第一个人4,篇二:人生哲理演讲稿不知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则管理寓言。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干什么?三个石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很棒的石匠工作。

”第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盖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这三个石匠,虽然做着同一样工作,人生的境界却不可同日而语。

哲学与人生心得感想范文

哲学与人生心得感想范文

哲学与人生心得感想范文最近刚看完一本名为《哲学与人生》的书,这是一位台湾作者写的书,这本书被列为“高等学校哲学通识教学指导专家推荐用书”小孩子在尚未准备好接受现实世界之前,必须先以这些浪漫题材所提供的故事情节作为他所相信的世界,然后再慢慢成长,接受真实的挑战。

若是忽略此一阶段的需求,幼小的心灵将会受到伤害。

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好好努力,那么这一生在知识的领域中,恐怕必须放弃许多权利了。

“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然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一个人在念中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是要考大学;念大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则是要顺利毕业或继续深造。

这样的意义一直往后推延,最后总是要碰到结束,而在这个关卡上,不能在以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意义了。

这个意义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无法达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内向寻找,也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达成一种最高的、圆满的境界。

”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如果发现别人的意见和我们不同,不但不要生气,反而要借这个机会反省。

所谓“最好总是要碰到结束”那就是死亡吧。

一个人一生中会完成一件件有意义的事,难道当他死了后,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没意义了么?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你既然问了,那就一定有意义。

很少人能达到圆满的境界,但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追求圆满的过程中么。

只有人才会有这样的提问,才会有这样的终极思考,动物不会,这就是动物与人最根本的区别。

哲学与人生心得感想范文2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哲学的深刻意义。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

”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

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大学生在自己的成长时期,尤其会去思考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所以从这两方面考虑,我选择了一个题目叫做“哲学与人生”,也就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和老师们同学们交流一下对人生的理解。

那么关于哲学,我自己比较强调“一纵”和“两横”。

所谓“一纵”,我非常欣赏恩格斯的一段话:“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历史上的理论思维”那么这句话按照形式逻辑的角度讲,哲学是一种理论思维,但是呢,它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以中国理论思维,而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历史上的理论思维。

所以后来列宁在哲学笔记中,他又专门谈到如果你想学哲学,学习认识论和辩证法,你必须要了解,甚至熟悉其知识领域。

无论是恩格斯的还是列宁的关于哲学的这样一些说法,都表达了以后总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学习哲学,首先必须通晓哲学史。

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我自己有一个提法“哲学史一种历史性的思想,而哲学史是一种思想性的历史。

离开了哲学史就没有了哲学。

”也就是说,哲学是体现在古往今来的中外的哲学家们,他们究竟都说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

我把这个叫做“一纵”。

作为专门学习和研究的老师和同学,我想他首先需要下的功夫是哲学史。

离开了哲学史,哲学就会变成大家所讨厌的枯燥条文,现成的结论和空洞的说教。

所以我总结我们国家在哲学教学当中的成功与失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不是把所谓的哲学当做了一个可以离开哲学史的东西。

我想今天在座的同学多数都和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吧!那么如果你们真想学哲学的话,我想第一位就是通晓哲学史。

哲学史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

这是我所说的“一纵”。

那么我觉得学习哲学还必须特备重视“两横”。

第一个“横”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史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把我这个世界,主要包括常识、宗教、艺术、伦理、科学、哲学等各种方式来把握这个世界。

所以如果我们想真正的追问哲学,理解哲学。

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是要去探讨哲学同人类把握世界的其他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有老师和同学可能读过我写的《哲学通论》或《哲学导论》,子啊这两个论里面,我都突出去讲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哲学与艺术的关系、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我觉得如果离开了哲学同宗教、艺术和科学的关系,是没有办法去理解哲学的。

我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可以记得我在这些论里面一个开头就提出一个问题“哲学不是宗教,但是它也给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是它也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但是它也给人以真理;哲学不是伦理,但是它也给人以向善。

难道说哲学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吗?”所以我整个的《哲学通论》都是从这个问题问起的,就是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多种多样的方式的比较当中来说明什么是哲学。

我自己曾经说过,五十万字的《哲学通论》就谈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

而什么是哲学呢?我又回答了一个问题,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我说:“哲学和科学的区别就在于:科学以整个世界为对象,从而给我们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全部的思想,这就叫科学。

而哲学恰好相反,它是以科学所提供的关于整个世界的全部思想作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

”所以什么叫哲学?哲学就两个字——反思。

这是哲学同科学的根本区别。

而我们以前之所以对哲学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就在于我们队哲学提出了一种关于普遍规律的学问,那么就抹杀掉了哲学的独立的特性和它存在的独特的价值。

我觉得在今天呢,我们提教科书改革要促进中国的哲学,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突破哲学的知识论立场,从把哲学当做一种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最高的普适性的科学转回对哲学自身的理解。

这是我提出的一个“横”。

你只要深入地去追问哲学同宗教、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你才能在毛泽东所说的有比较才有鉴别的意义上去理解哲学。

我今天要讲的这个话题呢,是同第二个“横”有关系。

如果有老师和同学注意到《哲学通论》里面的相关论述的话,那么我提出的第二个“横”就叫做“当代哲学观的比较”。

我在《哲学通论》中提出,如果可以对当代的哲学观做一个高度概括的话,我把它概括为八种观点:第一种,普遍规律说;第二种,认识论说;第三种,语言分析说;第四种,存在意识说;第五种,精神境界说;第六种,文化批判说;第七种,文化对话说;第八种,马克思的实践论说。

我对于究竟怎样去理解哲学提供了八种可供我们去追问的哲学观。

从总体上,它可能表达了当代中外哲学家关于哲学的总体上的理解。

我们通常使用的教科书,就是一种普遍规律说的哲学观,它认为科学所研究世界的各个方面,而哲学研究整个世界。

科学提供关于世界的各种特殊规律,而哲学提供关于世界的普遍规律,这就是普遍规律说,这就是要我们今天哲学改革所直接针对的哲学观。

正是在批判和反思这种普遍规律说的过程当中,而是多年来的中国哲学改革走向了第二种认识论——认识论说,也就是说它认为哲学不是以整个世界为对象,而是对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思考。

它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理论。

这个同前苏联哲学界,特别是凯德罗夫、可普宁,他们所谓的认识论学派有直接的联系。

那么其他还有我们刚才罗列的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理解方式,在这些理解方式当中,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理解,就是从人生的角度去理解哲学。

即使我们不把哲学归结为一种哲学观,那么起码这种哲学观对于我们今天重新去理解哲学史只至关重要的。

最有代表性的我们国家的现代的最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他关于哲学的理解,刚才跟我介绍的时候,在座的有我们国家哲学方面的教授对着方面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冯友兰先生关于哲学提出了四个判断。

第一个判断,什么是哲学?他说哲学就是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这就叫哲学。

那么这种对于人生有字体的反思的哲学又什么用呢?他提出了第二个判断,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

第三个判断,这种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的哲学应当怎样去学习把握它呢?冯友兰先生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觉解”。

觉悟的觉,解释的解,觉解。

他说这种“觉解”的哲学所能达到的事什么呢?冯友兰先生又提出了一个概念“境界”。

人生的境界是不同的,最低是“自然境界,再高一点是“功利境界”,再高一些是“道德境界”,最高的一种是“天地境界”。

所以我觉得冯先生这样四个判断比较系统的表达了他以及我们许许多多的起码是中国的哲学家对=对于哲学的一种理解,那就是哲学从根本上来说是离不开人的,哲学史关于人生在世的一种学问,哲学史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

冯先生说:“人活在这个世上谁都有以=一种哲学,但是真正的哲学必须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这才叫哲学。

”那么接着他又说:“这种以人生为对象的系统的反思究竟有什么用呢?”特别是在座的同学们,我看大家年纪都比较小,如果你是哲学专业的话,我想第一个想问的问题就是“你学的这个所谓的哲学到底是有什么呢?”很多人都说:“哲学是一种无用之用或者说一种无用之大用“那么这种无用之用、无用之大用究竟是什么呢?大家想一下冯先生的这个判断,他说哲学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

那么和它想比较的意义上,除了哲学之外的所有学问都是什么?都是使人成为“某种人”。

他是“人”与“某种人”相区别的意义来给我们解释哲学的。

也就是会所我们在座的一些如果是政治学的,法学专业的,社会学专业的,你们学这样的一些学科有什么用呢?都是使你成为“某种人”掌握了某种特定的概念系统,掌握了某种知识,你能够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在这个社会上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这就叫“某种人”。

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学特别值得反思,我们的这个高等教育,甚至基础教育,更不用说我们的职业教育,一个最大的误区就在于我们把教育仅仅当成了培养某种人,所以他怎么说?培养人才。

什么是人才?专门人才。

到底能干啥?但是他忽略了教育的根本的意义——使人作为人成为人。

为什么?因为人是一种历史,人就是一种文化。

你生活在当代,而没有当代人的文化内涵,你就不是当代人。

你生活在当代而又不是当代人,那么只好得出一个结论——你不是人。

这个结论是很正常的。

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人作为人的过程当中。

哲学起来一种它独特的作用。

它不是一般我们理解的记住一些哲学的概念的名词,一些所谓的原理,是一个熏陶的过程,是一个让文化变成自己内涵的过程。

冯先生突出地强调哲学史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

这可了不得啊!你看现在各种招聘会,说我要这个专业的,我要那个专业的,是因为我们现在想学专业的毕业生还是没有显示出来你作为人的那个优势。

如果作为一个哲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显示出来你超越某种人的那个人的优势,所以专业先要你,所有企业先要你,所有地方先要你。

因为你显示出来你是人。

我们当然就不能说别人不是人,但他首先是某种人。

逐渐的大家就会理解这一点,当然你走向社会的时候,人们需要的是有专业的一方面,但是专业是可以不断学习和积累的,甚至在段时期内也可以逐步完成的。

我们现在有很多搞政治学、法学的、社会学的、经济学的老师,都是由我们这些老师转过去的,而且很快成为所谓的领军人物。

因为那是专业知识,也就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学习的,而哲学不行,别的可以办轮训班、培训班,哲学是人的终身大事,轮训班、培训班毫无用处,所以哲学才是哲学史。

它是用通晓人类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武装起来的。

但是学习哲学史非常艰难的,它和学习其他知识有严格的区别,所以我说学习哲学需要功夫、修养、悟性和境界。

我在《哲学通论》里面还特意说了五句话,叫做“高举远目的心智,枕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感情,执著专注的心态和洒脱通达的境界”,没有这个,没有哲学。

绝不是说我背下来一个“一切事物都可以一分为二对立统一,还从量变不断地变成质变,质变本质还有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什么也没有。

你对哲学一无所知。

什么都被下来了。

哲学史一门反思的学问,是一种觉解的学问,是一门体悟、咀嚼、品味的过程。

正因为它不容易,所以老百姓讲“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

正因为它不容易,所以它对于人是最重要的。

你只有这样一种觉悟,才有可能升华自己人生的一种境界。

和别人不一样的,不是一种外在的风度,而是一种内在的学识、修养、教养显示出你不同与一般人。

所以我说一个学生上一回大学,别的都是次要的,如果离开了他应当具备的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那么他这个大学就是白读了。

作家张伟说:“一个大学生如果在大学期间没有读过康德黑格尔,这个大学肯定白上了。

”是这样的,因为你不可能形成思想的深刻性,你创什么新啊?恩格斯是说了,他是针对自然科学家说的“由于自然科学家他们对于哲学史的不熟悉,所以他们往往把几百年前就已经在哲学史上被废弃的哲学命题当做全新的时髦的东西拿了出来。

”从哲学家的眼睛看,所谓很多的创新,那是哲学史上几百年前已经废弃的东西,不是吗?如果大家回去看哲学史,你就会很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所以学哲学绝对不是白雪的,但是,如果你就像我们原来那样子,说我首先背“世界史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在时空中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一二三四,八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