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七上《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营养方式。
(重点)(2)尝试列表比较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异同,理解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
(难点)(3)认识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中的代表动物,以及它们和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尝试运用观察、比较、分析、联系生活等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动物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2)通过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学习,使学生加快生物科学价值观的形成,进一步树立爱护的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环境意识。
(3)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过程中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只关注生活中常见、熟悉的动物。
对于生活在淡水溪涧或浅海水域中个体微小的动物关注甚少。
对于动物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并没有系统、规范的理解。
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要观察的几类动物实物、图片或资料,通过观察,归纳出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几个类群的特征,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以后学习脊椎动物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几类动物的比较、观察,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不同动物类群的区别。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无脊椎动物大多个体较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利用生活实例将教学内容拉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恍然大悟”和“茅塞顿开”的感觉,不仅丰富了生活经验,同时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本节课主要介绍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的生活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将三种动物对比起来,主要抓住各类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其代表动物进行介绍,同时也认识到各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而树立人与生物和谐发展的生态学概念。
同时应用“激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进行分组实验增加对无脊椎动物的感性认识。
初中生物_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描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说出它们的生活方式。
(重点)2、认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中的代表动物,以及它们和人类的关系。
【学习过程】预习验收: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常分为、、。
2、动物学家把动物分为动物和动物。
3、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群:、、、、、等类群。
●腔肠动物(自学课本P72-P73页内容,将主要知识点在课本上做出标记,对重点内容强化理解和记忆并思考下面问题):1、腔肠动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2、水螅的外部形态是怎样的?如何捕获食物的?(观看视频)3、水螅的结构如何,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5、常见的腔肠动物有哪些?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扁形动物(自学课本P74页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主要特征:是一类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多数营生活。
2、常见的扁形动物:、、。
3、涡虫生活在的落叶或,身体呈,摆动时做运动。
4、绦虫是肠道,身体长达米,依靠头节上的,和小钩固着在内,通过体壁吸引宿主的的营养物质。
【知识拓展】1、血吸虫对人体的危害2、如何预防血吸虫病?3、猪肉绦虫病的防治:●线形动物(合作探究)1、如何判断肚子里是否有蛔虫?2、蛔虫病怎么预防?总结:1、主要特征:身体一般为形或形,两头,有有。
它们通常生活在或中,也有些种类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
2、常见的线形动物:、。
3、秀丽隐杆线虫雌雄同体体长约,生活在,是一种重要的材料。
●环节动物(分组实验)一、思考问题1、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能采集到蚯蚓?2、蚯蚓是如何运动的?二、材料器具:蚯蚓、清水等。
三、探究操作:(小组观察后解决以下问题)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蚯蚓的外形有何特点?2、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触摸后有什么感觉?背腹面有何区别?3、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以保证正常的,同时能减少与土壤的摩擦。
七年级生物上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设计
(2)撰写观察报告,提高写作能力;
(3)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Hale Waihona Puke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对生物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储备: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生物基础知识,但关于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分类和特征了解有限,需要在本章节中进行深入学习。
(2)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生物进化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无脊椎动物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
2.教学新课:
(1)讲解无脊椎动物的定义、主要特征;
(2)介绍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引导学生学会分类;
(3)结合生物图鉴、实物模型等,让学生观察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无脊椎动物类群,讨论其分类特征、代表性生物等。
(2)小组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介绍本组讨论的成果。
(3)教师点评:对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补充遗漏,巩固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无脊椎动物的知识?
(2)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无脊椎动物的定义、分类特征、主要类群以及代表性生物等。
(3)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无脊椎动物的丰富多样性,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出贡献。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附教学反思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2、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及对刺激的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的能力。
2、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结合水螅的形态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4、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课前准备:1、上课当天上午采集水螅多份,每组准备一个放大镜,一台显微镜,留待下午上课时使用。
2、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份。
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是腔肠动物。
面以生活在淡水中的水螅为例来学习腔肠动物门的画重合作精神,统一导学问以分成二大类:任务二______________课堂达标检测题:A类:1、为了更好地认识动物,动物学家把动物分为__________动物。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表现为:我们的学生基础一般,参差不齐,分类备课,让每个学生都有比较好的认知,学到一定的知识。
正确理解教材。
研读教材,对教学重难点掌握很好,讲解时着重突出重难点,主要是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对难点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本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一)》一课正是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和实验相结合,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结合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
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思维的启迪,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1-2-2-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学案2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2-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学案第二课时班级姓名组别等级【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列表比较,区分无脊椎动物的异同点,归纳无脊椎动物的进化趋势。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第76-79页的内容,根据下面的导学问题,边读边思考边记忆,用自己的方式标注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
1.软体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76-77页)2.节肢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77-79页)3.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有哪些?(78页)(二)自学检测1.梳理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主要特征,完成下列表。
2.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无脊椎动物是 _ 。
节肢动物身体分______,躯体、足和触角均______,体表有______。
坚韧的,既保护和支持了,又能有效的防止,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三)我的疑惑请你将自学过程中的疑惑提出来,班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
要求:言简意赅,语言清晰。
二、合作探究要求:先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组内交流,核对答案,解决疑问,准备班内展示。
1.课本79页“巩固提高”第2题。
2.结合课本77页“观察蝗虫”的实验及插图2.2-10,思考下面的问题:(1)蝗虫的躯体分几部分?(2)观察触角的分布及特点,推测触角的功能。
(3)观察蝗虫气门的位置,推测气门的作用。
(4)捏一捏蝗虫的身体有坚硬的感觉,这种特点对蝗虫有什么意义?(5)与蚯蚓相比蝗虫有哪些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至少说出三点)三、当堂训练要求:请同学们合上课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河蚌的运动器官是()A.纤毛B.腕足C.腹足D.斧足2.河蚌、蜗牛、乌贼都属于软体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体型程辐射对称B.有头部,身体柔软,有贝壳C.身体由体节构成D.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3.蝗虫触角的作用是()A.触觉B.嗅觉C.味觉D.触觉和嗅觉4.蝗虫进行呼吸作用的器官是()A.气管B.气门C.鳃D.肺5.蝗虫的头部置于水中,它不会窒息而死,原因是()A.口可以吸收水中的空气 B.可以通过体表进行呼吸C.蝗虫可以几小时不呼吸 D.蝗虫可以通过腹部气门进行呼吸6.下列动物中体表有外骨骼的是()A.蚯蚓B.蝙蝠C.蜻蜓D.青蛙7.美丽的蝴蝶是常见的昆虫,小王同学观察后作如下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有两对翅B.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C.有三对足D.具有内骨骼8.为适应陆地生活,昆虫体表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是()A.外骨骼B.翅C.气管D.足9.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相同之处是()A.身体分部B.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C.足和触角分节 D.体表有外骨骼10.图示为蝗虫的外部形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第二课时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目标1.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的代表动物。
2.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组合合作、观察分析。
课前准备教师:制件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课你认识下列动物吗?你能说出它们所属的类群吗?展示几种扁形动物的图片。
二、新授几种扁形动物学生观察,了解几种扁形动物。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
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涡虫:扁形动物可生活在淡水、海水和潮湿的陆地上,多数营寄生生活,除涡虫外。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2.有口,无肛门3.多营寄生生活寄生生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
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扁形动物有很多种类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引起人、畜产生寄生虫病。
如:猪肉绦虫和血吸虫都是病原体。
猪肉绦虫寄生在人的肠腔中;血吸虫寄生在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中。
什么是米猪肉?猪肉绦虫病可引起患者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失眠、乏力、头痛,儿童可影响发育。
猪囊尾蚴如寄生在人脑的部位,可引起癫痫。
寄生在肌肉与皮下组织,可出现局部肌肉酸痛或麻木;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可引起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常见线形动物蛔虫:蛔虫病的危害:轻者小儿仅有食欲不佳和腹痛,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甚至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较差等现象。
蛔虫病的防治:①驱虫驱除人肠内的蛔虫②管理粪便③宣传教:如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不饮生水。
线形动物的特征:1.身体一般为细线形或圆筒形,两头尖2.体内有完整的消化道3.消化管的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扁形动物、线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扁形动物的吸虫和绦虫,线虫动物的蛔虫等有很多可寄生在人、畜体内,引起人、畜产生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人类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无脊椎动物的类群,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该类群的特征。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共同完善各类群的特征描述。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教师适时总结:这些生物都没有脊椎,它们属于无脊椎动物。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无脊椎动物的概念、特征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详细讲解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并结合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类群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特征及其主要类群的识别。
2.生物分类方法在实际观察、比较、分析中的应用。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无脊椎动物的观察、分类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生物世界的热情。
2.通过学习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任务,并汇报交流。
4.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济南版七年级上)
动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 叫做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蛔虫等;一类身体里有脊椎 骨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兔等。
A 、 无脊椎动物:①原生动物;②腔肠动物;③扁形动物; ④ 线形动物; ⑤环节动物;⑥软体动物;⑦节肢动物; ⑧棘皮动物。
B 、 脊椎动物:①鱼类;②两栖类;③爬行类;④鸟类; ⑤ 哺乳类。
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⑴原生动物(3万多种):(动物界最古老、最原始、 结构最简单的动物)
代表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绿眼虫等 主要特征:身体微小、结构简单、整个身体由一个细
胞构成。
作用:(1)净化水质(眼虫等鞭毛虫能吸收水体中的 有机物) (2)
引起赤潮(如腰鞭毛虫和夜光 虫)
(3) 病原体(阿米巴变形虫----痢疾) ⑵腔肠动物:
代表动物:水螅、水母、海葵、海蛰、珊瑚虫等。
主要特征:①生活在水中;②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 中胶层构成;③体内有消化腔;④有口无肛门。
珊瑚虫是生物,其死亡虫体的骨骼积累形成美丽的珊瑚, 则是非生物。
⑶扁形动物: 代表动物: 猪带绦虫(“米猪肉”囊尾蚴)、血吸
虫、涡虫等。
①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②有口无
合 作 探 究
主要特征: 10 分 钟。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第一课时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目标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举例说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课前准备教师:制件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课快速记忆你将看到的动物,尝试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二、新授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本72—73页,回答下列问题:1.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总种数的______,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原生动物、______动物、______动物、______动物、______动物、______动物、______动物等类群。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
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2.水螅是一种常见的______动物。
腔肠动物:夏季前后,在水草丰茂的池塘河沟里,能看到一种身体浅褐色、圆柱形,还能翻筋斗的小动物——水螅观察水螅目的要求: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水螅的捕食特点。
材料器具:水螅、水蚤、水螅的纵切片;显微镜、放大镜、培养皿、吸管、清水。
方法步骤:(1)用吸管吸取水螅,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静置几分钟。
(2)用放大镜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
(3)用吸管吸取数个水蚤并注入盛有水螅的培养皿中,用放大镜观察水螅捕食水蚤的过程。
(4)对照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片。
水螅的结构水螅的生活: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身体呈筒状,有触手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用触手抓住食物,如水蚤,直至不挣扎,经口送入消化腔内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几种腔肠动物:桃花水母:生活在淡水中,晶莹透亮,身体周边长满了触手,像飘落水中的桃花,属于古老而珍稀的腔肠动物。
海蜇:生活在近岸海域,体形呈半球状。
海蜇体内含有毒液,用以麻痹小动物,便于捕食。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呈圆筒状;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初中生物七上《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_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②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重点)2.能力目标①尝试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②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搜索和收集,发展学生对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占有、进一步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②通过各项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通过对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已有所了解;通过对本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生物类群的规律和方法。
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学习无脊椎动物的各类群奠定了基础。
生活中,有些同学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对个体较大、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如蜗牛、蚯蚓、蚌、乌贼、蝗虫、虾、蟹等)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等已有了整体的感知。
有些同学通过阅读或观看视频等多种途径,对昆虫及其它无脊椎动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受地域限制,有些动物采集不到,如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从而导致学生对某些无脊椎动物(如桃花水母、沙蚕等)缺乏感性认知。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
继续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思考。
己总结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13分钟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自学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动物的种类有哪些?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
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2. 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过渡:同学们回答的真好!无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类群就是腔肠动物,而水螅就是同学们经常可以见到的腔肠动物?接下来我们就从水螅的身上来寻找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7273页中观察水螅实验的图片大家想一想: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它是如何捕获食物的?它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什么特点?过渡: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对!(呈圆筒状、体壁很薄、有口无肛门)接下来让我们来观察其它常见的腔肠动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4 济南版
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教学目标:1、了解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2、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重点)3、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及对刺激的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比水螅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等特征,引导学生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通过对水螅生活环境的分析,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4.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动物界除了原生动物外,其余都是多细胞动物。
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研究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对于草履虫结构生理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腔肠动物在进化上的重要地位,也更进一步了解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课前准备水螅,水蚤,水螅的纵切片;显微镜,放大镜,培养皿,吸管;清水等用具,幻灯片,多媒体。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答案腔肠动物:大部分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观察上面两幅图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水螅外部形态水螅结构示意图 触手体壁触手体壁(强调指出消化腔就是体壁围成的空腔)体壁只有内、外两层细胞构成老师设疑:送入口中的食物又是如何在消化腔中被消化和吸收的呢?消化不了的食物残渣又是怎珊瑚虫海蜇桃花水母海葵珊瑚虫四、达标检测第一关基础练习1、什么是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2、水螅的外部形态?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什么特点?第二关能力提升4、水螅在生物分类上属于()A、腔肠动物B、环节动物C、扁形动物D、线形动物5、下列关于水螅生理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螅先用刺丝麻醉食物,然后用触手送入口中B、水螅捕获的食物经口送入消化腔进行消化C、水螅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经口排出D、水螅的体壁由3层细胞构成第三关中考联接6、观察水螅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水螅在生物分类上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动物。
(2)当食物经过水螅时,水螅发出刺丝麻醉食物,然后用【】捕获食物,经【】,送入【】内进行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经【】排出体外。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教材分析《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是继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之后,又一大生物类群的学习。
本节课作为《生物圈中的动物》的开篇,和第二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共同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在此基础上介绍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最后总结动物的生活对其他生物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从而阐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是知识零散,学生不容易把握各种动物之间的联系,难以系统化。
二、学情分析通过第一章植物类群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于生物类群的学习过程有了总体的认识,学习的过程遵循了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同时针对某一具体类群则是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形态到功能,由个体到与人类关系”的逻辑展开,因此本节课则是将这两个规律再次实践,让学生掌握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特征的基础之上,将其思维由“植物类群”迁移应用到“动物类群”中去,实现科学思维中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提升。
三、教学准备PPT,学案,实验材料,动物实物,动物标本等。
四、学习目标1.通过分组实验《观察水螅》,能概述腔肠动物的结构特点,形态特征以及捕食过程,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探究实践)2.通过归纳与概括,分析和综合,梳理出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异同点,进而初步感知动物类群“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关系。
(科学思维)3.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举例说出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提升“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环境意识。
(态度责任)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特征概述难点: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特征区分概述和人类关系描述。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视频展示与人们密切生活相关的各种无脊椎动物,如海洋馆里的水母,海葵;饭桌上的海蜇,虾;肠道中的绦虫,蛔虫;土壤里的蚯蚓,蜈蚣;田野里的蝗虫,禅。
过渡语:同学们,上一章我们了解到我们周围植物的类群以及他们不可或缺的生理活动,有哪一位同学能帮我们回忆一下植物有哪些类群?如果能配上简要的类群介绍就更贴心了。
中学七年级生物(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教案(1) 新人教版 教案
1、无脊椎动物各类群的主
复备标注
启
动
课
堂
复习旧知
预习反馈
1、什么是碳氧平衡
2、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什么作用
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绿色植物
8
课堂导入
轻巧机灵的蜻蜓,缓缓爬行的蜗牛,艳丽妖娆的海葵,这些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在动物王国里,他们的种类约占动物总种数的95%。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类群。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腔肠动物。
2、我们挖蚯蚓是应该在什么样的土壤中?
5
交流
学习
交流
方式
以不断扩大范围的交流方式,以小组交流为主,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组际和师生交流。
知识梳理
疑难解答
处理学生在交流中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2
难点精讲
1、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圆筒状,体壁仅由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生活在水中。
课 题
无脊椎动物1
日 期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人
感知目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目标:区别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说出几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无脊椎动物,并说明他们与人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建立爱护动物、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无脊椎动物分为哪些类群;无脊椎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5
综合训练
见《基础训练》P42基础知识巩固
5
归纳延伸
(附板书)
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省优)2022年生物教学设计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分组实验能区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异同,并能概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拟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初步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3.关注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列举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比照分析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
2.通过对各种生物的认识,了解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重要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根本特征。
【教学难点】区分某种无脊椎动物的类群。
课前准备课件、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地球上的动物可以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讲授新课一、腔肠动物1.我们先来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
请同学们观看录像,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边放录像边讲解。
讨论:〔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指导学生讨论。
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口无肛门,体壁仅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
2.向同学们展示一些腔肠动物的图片,通过展示图片和同学们讨论他们与人类的关系。
〔1〕沿海岸的珊瑚礁,能稳固海岸。
〔2〕珊瑚礁可以制成石灰及水泥,以作建筑材料。
珊瑚也可作欣赏及装饰用。
〔3〕部份水母,例如海蜇,可供食用。
〔4〕腔肠动物的刺丝囊对人体有伤害性,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二、扁形动物设问:请同学们观看涡虫图片,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螅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对。
初中生物七上《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_3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一年级学生2.学科:初中生物学3.课题: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4.:2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蚯蚓、尺子、玻璃板、白纸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分组实验能区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异同,并能概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初步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3)关注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列举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相关实验的探究和相关信息的搜索和收集,发展学生对资料信息筛选、掌握、进一步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的实施,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
(2)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喜欢生物学、保护动物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济南版)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中的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
无脊椎动物是活动范围较广的一个类群,它们的生活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教学方法:尝试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五、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根据教材特点,我选取了图片和课件展示和视频放映(创设问题景)――提出科学问题――收集和加工学生有用的信息――正确的得出结论――课堂反馈(形成学生自己的科学观点)――作业(引导利用跨学科知识保护动物).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和利用学生的知识差异,引导利用多媒体,发起观察、讨论、总结,充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使学生的差异逐步缩小。
六、教学过程第一情景导入课前展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图片,要求学生进行分类。
师导入:这类生物,就是我们将要开始学习的动物。
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培养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愿意主动了解和关注这类生物。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将运用人性化的教学语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同时,我将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案例中,我以“无脊椎动物王国”为主题,将课堂变成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探险之旅。首先,我通过展示各种无脊椎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类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即体内是否有脊柱,从而引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主要类群。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无脊椎动物的作用,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3.讨论总结: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归纳
1.思维导图:展示一张精心设计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课堂总结: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实践作业,如观察身边的无脊椎动物并记录下来。
2.作业要求:强调作业的观察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3.作业反馈:在下次课堂上展示作业成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五、案例亮点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通过讲述一个神秘的故事“无脊椎动物王国的秘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小分类家”游戏,分组收集校园内的无脊椎动物标本,并进行分类。
七年级生物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3(新版)济南版
总计用时:40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要求紧扣实际学情,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核心素养。同时,教学过程要符合实际教学时间要求,确保每个环节的用时合理。
2. 生命观念: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分类的基本观念,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对无脊椎动物的科学认识。
3.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通过分析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 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理解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1. 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完成练习题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学生对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授七年级生物上册2.2.1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提问内容: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关于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分类和作用等问题。
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总结。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总结。
5. 创新环节(5分钟)
教学内容:介绍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手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备课设计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课时教案
课题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重难点
扁形动物和蠕虫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习
目标
通过参观“无脊椎动物馆”,认识常见的腔肠动物和蠕虫动物,说出其主要特征,辩证地看待
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板
书
设
计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一)
评价疑问区学习目标
(4)留心生活,注意周围的哪些事物与腔肠动物和蠕虫动物有关。
2.课前培训——学科小组长
(1)导学案发现问题:列举的动物分属于哪一动物类群辨别不清,不了解蚯蚓环带的作用和蚯蚓的呼吸特点。
(2)培训内容:
①合作交流中带领组员游览“无脊椎动物馆”,帮助同学将馆内生物分门别类,并能介绍不同类群的主要特征;大胆利用蚯蚓进行探究,认真观察蚯蚓结构、触摸体壁和腹部、让蚯蚓在光滑玻璃板和纸面上爬行,深入认识环节动物。
(2)培训无脊椎动物馆“工作人员”动物陈列按照不同类群和不同物品类型分区,分散陈列,避免拥挤。
(3)培训展示同学:语言简洁、图文结合、重点突出、联系生活。
五、课堂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
(奇趣视频)《海葵的爱情》:
【解读学习目标】
1.请同学们参观“无脊椎动物馆”并利用蚯蚓进行科学探究,认识常见的腔肠动物和蠕虫动物,说出四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思考腔肠动物和蠕虫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辩证的认识无脊椎动物。
【育人活动设计】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无脊椎动物,说出个类群的主要特征。
1.游览“动物世界——无脊椎动物馆”认识馆中的动物,能说出它们分属于哪一个动物类群,并能介绍这一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
2024年秋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二章动物的类群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脊椎动物。
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教学反思
多听其他老师的课。通过日常听课和学习,我也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生物教学是灵活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活跃的,我们要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多让学生来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讲清生物的各个概念、含义、特性等,充分利用课件、实物等。
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 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收集资料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 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概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引导学生尝试列表比较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初步感知生物的进化顺序。
3.关注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认同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无脊椎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区别。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四种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归纳蠕虫动物的特点。
3.关注身边的无脊椎动物,认同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无脊椎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前面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节课开始我们再一起去认识生物圈中的动物。
根据脊柱的有无生物圈中的动物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请同学们大声齐读学习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四种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归纳蠕虫动物的特点。
3.关注身边的无脊椎动物,列举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过渡语:明确目标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
要求: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第72-76页的内容,找出下列问题答案,注意勾画知识点,边读边思考边记忆,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
1.无脊椎动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2.腔肠、扁形、线形和环节动物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3.什么是寄生?举例说明哪些动物是寄生生活。
4.蠕虫动物包括哪些类群?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学已经掌握了本节内容的主要知识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进行自我检测。
检测学生的自学结果。
要求学生合上课本,独立完成自学检测题。
学法指导:组内两两交换,核对答案。
鼓励学生展示,互相指正。
对知识点进行巩固记忆1-2分钟。
点拨语:无脊椎动物体内有一条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而无脊椎动物却没有脊柱。
(三)质疑问难
过渡语:同学们还存在哪些疑惑?请写一写。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一)解疑释惑
处理自学检测中学生提出的疑惑。
要求学生提出疑惑,班内其他同学相互解答,教师适时点拨。
(二)合作探究
过渡语:接下来让我们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探究问题。
先独立思考,认真写下来,然后小组内交流,核对答案,解决疑问,准备班内展示。
预设:1.蚯蚓前端有环带,腹部有刚毛,刚毛辅助体壁肌肉收缩和舒张完成运动。
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是因为缺氧。
蚯蚓能分解枯枝烂叶。
2.蚯蚓如果在陆地上时间长了,会因为体壁干燥而无法呼吸而死亡。
学法指导: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然后班内指正,老师对这些内容重点点拨。
鼓励小组积极展示,其他同学补充、质疑,教师适时点拨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点拨语:.蚯蚓前端有环带,腹部有刚毛,刚毛辅助体壁肌肉收缩和舒张完成运动。
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是因为缺氧。
蚯蚓能分解枯枝烂叶,将之分解成无机物,成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如果在陆地上时间长了,会因为体壁干燥而无法呼吸而死亡。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过渡语:你认为自己对本节内容掌握的怎么样?让我们通过下面的训练题来检测一下。
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合上课本独立完成训练题。
1-8答案:ABDBC BDC
学法指导:学生做完题后两两交换,核对答案。
教师屏幕展示答案或者让学生班内展示答案,根据时间选择合适的方式。
教师适时评价。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能够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