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消化性溃疡安全用药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消化性溃疡安全用药管理
目的分析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中医药治疗时的安全用药管理,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可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收集该院在1年内收治的50例使用中医药治疗,并且出现了不良反应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总结安全用药管理方法。结果通过使用安全用药管理的方式,50例患者的用药错误率明显下降,其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保证到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中药治疗时的安全性,需提升患者、医师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并在治疗前分析皮试结果患者自身情况。
标签:消化性溃疡;安全用药;管理;刍议
消化性溃疡指的是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类疾病,也是当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于消化性溃疡而言,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酸性胃液对胃粘膜和肠黏膜出现了消化作用,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也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1-2]。当前在对消化性溃疡治疗时,中医药治疗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由于中医药治疗安全有效的特点,在当前也得到了诸多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但需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时的安全性非常重要。该文即分析了消化性溃疡安全用药管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1年内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数量为5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1例。年龄19~78岁,平均(48.52±29.48)岁。所有患者均出现了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即嗳气、嗳酸、反胃、烧心、恶心呕吐、唾液分泌增多和上腹部疼痛等。同时在对其实施胃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Hp感染检查以及胃液分析后均可被确诊。同时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均需使用中医方法治疗。在治疗后出现了不良反应。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完成后,需分析其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并找出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通过这些原因可制定出消化性溃疡安全用药管理的方法。
1.2.1 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当前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中医药治疗时,主要治疗方法为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抗幽门螺杆菌、促进溃疡面修复、增加黏膜血流量。在治疗药物上,在中和胃酸保護溃疡面时可使用加味乌贝散、为奎宁胶囊等促进溃疡面吸收和阻止出血的药物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时,可使用大黄、黄连、乌梅、桂枝和三七、党参等药物治疗。在促进溃疡面修复时,可使用黄芪建中汤、甘露聚糖等药物治疗。在增加黏膜血流量时,可使
用胃痛宁、丹参等药物治疗。
1.2.2 消化性溃疡患者使用中医药治疗时的危险因素通过该文研究中显示,导致消化性溃疡中医药治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①患者对中药毒性认识不清;②妊娠期患者未注意用药安全;③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质掌握不清;④医务人员未关注到中医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症状;⑤在注射中药注射液前未进行皮试。
1.3 研究标准
比较安全用药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的用药差错率以及其满意程度。使用该院自制的满意程度评分表进行比较,满分为10分。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应用t检验和(x±s)分析计量资料,应用χ2检验和[n(%)]分析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该文研究显示,安全用药管理后的用药差错率明显降低,同时患者满意程度明显提升。实施后用药差错率2%明显低于实施前用药差错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P=0.017)。实施后患者满意程度评分(8.09±1.91)分明显高于实施后满意程度评分(4.7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8,P=0.000)。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当前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类型,患者在实际的发病过程中,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嗳气、恶心和反酸等情况[3]。这些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需对其实施安全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中医药物是我国人民防病治病、调节生理功能、平衡阴阳和提升健康水平的重要药源。但需注意的是,中医药和西医一样仍有药毒两重性。即若合理使用,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能够起到较好效果,可让患者病情得到较好恢复,提升其身体健康水平[4]。但若中医药物的使用出现问题,用之不当,则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可能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
而当前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中医药的使用也较为广泛。例如可通过中医药对患者起到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抗幽门螺杆菌、促进溃疡面修复、增加黏膜血流量等效果,从而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5]。但仍需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时的安全管理也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显示,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中医药治疗时,会导致诸多不良反应的出现。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需针对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实施相应的安全用药管理,具体如下。
3.1 患者对中药毒性认识不清的安全管理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药的安全性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宣传的。因此,有很多患者认为中医药是完全无毒并且安全的,并不需要对剂量进行控制。甚至一些患者为了得到迅速起到的效果,大剂量服用药物。但这种情况极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例如黄连为大寒药物,若大量服用黄连,则极易伤害脾胃。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需要加强患者对于中医药毒性的认识。医师在开处方时,需告知患者药物的效果以及治疗剂量等,让其能够严格按照治疗要求服用药物,提升治疗时的安全性。同时若患者需住院治疗,护士需关注到服药情况,避免出现误服、漏服或是过量服用等,威胁其身体健康。尤其是药剂科工作人员需加强对中医药物相关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提升患者对中医药毒性的认识。3.2 妊娠期患者的用药管理
妊娠期是比较特殊的时期,在此期间一方面需保证到治疗效果,必须及时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期让其能够有着充足营养摄入。同时也要保证胎儿和患者自身的健康。尤其是妊娠期妇女个体对中医药物的耐受性差异较大,因而更是需要对其实施完善的用药管理。药剂工作人员和医师需加强工作责任心,在妊娠期患者就诊时,需仔细询问其孕龄、孕周、症状严重程度等。根据其个体信息制定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在治疗期间,更是需要对其实施完善的用药管理。分析其临床症状的好转情况和胎儿的相关情况。一旦出现了不良反应,需立即停止用药,并对其实施相应的处理,避免药物对患者和胎儿造成危害。
3.3 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质掌握不清的安全管理
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质掌握不清也是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中医药治疗中较为严重的问题。若医师没有掌握到药物性质,则在治疗时极易导致过量服用或是配伍禁忌等情况,从而导致诸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出现。例如在使用黄芪建中汤修复溃疡面时,若加入白鲜皮或五灵脂等药物,则会出现不良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等,对患者造成更大影响。因此,需要加强临床医师对于药物性质的掌握情况。通过对医师进行再次培训,或是使用讲座的形式,能够更好地让临床医师掌握药物的功能主治、性味归经、配伍禁忌和用法用量等,更好地保证到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3.4 医务人员未关注到中医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症状的安全管理
部分医务人员也没有对中医药物的毒性有着较高认识。甚至一些医务人员认为,中医药物的使用非常安全,即使出现了不良反应也会非常轻微,对其实施停药处理就能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因此医师也不会对使用中医药治疗时的不良反应进行关注,若患者出现了呕吐、腹泻和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也会认为这是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因此,需对这类医师进行加强培训,让医师熟练掌握到对消化性溃疡患者使用中医药治疗时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症状。通过这些方法可帮助医师在临床治疗时,随时关注到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或是并发症,可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其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