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手术入路选择的相关原则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入路
颅顶又分为额顶枕区和 颞区,并包括其深面的 颅顶诸骨。
(1)额顶枕区
层次:覆盖于此区的软组织,由浅 入深分为五层,依次为:
• 皮肤 • 浅筋膜 • 帽状腱膜及颅顶肌(枕额肌) •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将 其各自分开,因此,常将此三层合 称"头皮"。深部两层连接疏松,较 易分离。
颞部马蹄形皮瓣及骨窗
颞部入路切口
(六)额、颞、顶、枕切口
1、适应症: 1)额、颞、顶、枕部大脑凸面病变; 2)大脑镰旁、矢状窦旁、脑室内肿瘤。 2、切口类型: 1)马蹄形切口; 2)直切口; 3)S形切口。
顶部过路线马蹄形皮瓣示意图
顶部马蹄形切口
(七)经蝶窦入路
1、适应症: 1)鞍内及部分向鞍上发展的垂体瘤; 2)颅咽管瘤、Rethke囊肿; 3)其他鞍区肿瘤,如脑膜瘤等。 2、体位:仰卧位,上半身抬高,头稍后仰,偏向术侧。 3、术式:a、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 b、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 c、经筛窦、蝶窦入路; d、直接经鼻-蝶窦入路(内镜辅助下)。
翼点入路经典切口标记
翼点入路切口
改良翼点入路切口 (左侧)
改良翼点入路切口 (右侧)
(三)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1、适应症: 1)桥小脑角肿瘤; 2)三叉神经痛; 3)面肌抽搐; 4)前庭神经切断术; 5)舌咽神经和膝状神经节痛; 6)后循环血管性病变。 2、体位:可采用坐位、侧俯卧位、侧卧位。无论选 哪一种体位,都要用Mayfield头架固定头部。侧俯 卧位、侧卧位头顶部稍向下屈曲,同侧肩部下拉,使 肩与头距离加大。 3、切口:皮肤切口呈弧形、“C”形或“S”形。
额结节 眉弓
眉间
鼻额点
4、冠矢点 又称额顶点,为冠状 缝矢状缝相交点,位于鼻额点 与枕处粗隆连线的前、中1/3交 界处,距眉间约13cm,是新生 儿的前囱所在处。 5、顶枕点 为人字缝与矢状缝相 交点,位于枕外粗隆上方约 6cm,是新生儿的后囱所在处。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 头皮颅骨解剖知识【最终版】
2.内板:
3.板障:
由于板障静脉位于骨内,手术时不能结扎,常用骨蜡止血。
板障静脉:四组: 1.额板障静脉: 额部,上矢状窦相通,向外--眼上静脉.
2.颞前板障静脉: 与蝶窦相通,向外--颞肌静脉.
3.颞后板障静脉: 由顶部向下至乳突部,与横窦相通; 4.枕板障静脉: 枕部,与横窦相通,向外--枕静脉. 还与颅顶软组织的静脉相联系,也是颅外感染向颅内蔓延的途径。
颅缝和脑沟.脑回的定位关系
去掉颅骨的脑侧面沟回的定位关系
二、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主要标志线: 下横线: 眶下缘---外耳门上缘 上横线: 眶上缘向后---下横线平行 矢状线: 眉间---枕外隆凸 前垂直线: 颧弓中点---垂直线 中垂直线: 下颌骨髁突中点---垂直线 后垂直线: 乳突根部后缘---垂直线
4.翼点至矢状线前面(75%)处的连线:外侧裂投影线
顶枕沟: 人字点上方约1.25cm处. ---向外侧---长1.25至2.25cm的线. 此线:顶枕沟的体表投影.
中央前回: 中央沟投影线的前1.5cm的范围. Broca区:左中央前回-前下方. 运动性语言中枢: 前垂直线与上横线的交点--稍上方.
颅顶部神经: 有10对,耳前5对,耳后5对. 1.滑车上神经: 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发出的额神经的 一条终支. 距中线2mm处经眶上缘上行,分布于近中 线处的皮肤. 2.眶上神经: 额神经的另一终支. 经眶上切迹--前额和颅顶--人字缝处皮 肤. 还发出小支至额窦.
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 都是眼神经的分支. 三叉神经痛:眶上缘内、中1/3处有压痛.
枕动脉
与对侧枕动脉、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吻合丰富,吻合点外径0.3-0.6mm 枕区头皮--可作为游离皮瓣移植的供区。 枕静脉汇入颈外静脉。
颅底常见手术入路详解
后外侧入路
暴露解剖结构: 侧中脑、脑桥、脊髓、
单侧3-12颅神经、
椎基底动脉、
乙状窦、横窦、
大脑半球、海绵窦后部。
后外侧入路
优点: 广泛显露岩斜坡区; 减少脑牵拉; 可扩展暴露程度。
缺点: 有损伤静脉窦的危险。
2 经迷路入路
经迷路入路
到达区域: 桥小脑角
到达区域: 斜坡 颞下窝
经上颌入路
优点:
同时暴露斜坡、 翼腭窝和颞下窝;
缺点:
有菌手术通道; 术后面部瘢痕和畸形;
硬膜外入路无需开颅。 牙齿脱落。
4 经颅入路(经基底及扩大的经基底进路)
经颅入路
到达区域: 前颅窝 额窦 斜坡
经颅入路
暴露解剖结构: 前颅窝、筛窦、 蝶窦、上鼻咽、 视神经管、视交叉、 终板、硬膜内颈动脉、 嗅神经、垂体和斜坡。
经颈入路
到达区域: 颈动脉三角 下颌后区 岩骨底 斜坡下1/2
经颈入路
暴露解剖结构: 颈动脉、颈內静脉、 面神经、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副神经、 舌下神经、 交感干、颈上神经节、 椎动脉、上颈椎、岩 骨底。
经颈入路
优点: 硬膜外入路;
缺点: 手术野深;
到达区域: 蝶鞍 鞍旁
第三脑室
眶颧弓和经基底入路
暴露解剖结构: 视神经、视交叉、 垂体柄及垂体、 颈内动脉、终板、 丘脑下部、单侧海绵 窦、脑脚间窝、 基底动脉、双侧动眼 神经、蝶窦。
眶颧弓和经基底入路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一. 建立创伤救治体系与实施颅 脑创伤早期专科救治
• 所有地区均应建立标准的创伤救治体系和实施颅脑创伤早 期专科救治。
• 神经外科医师应具备的知识与灵活的应变能力以诊颅脑创 伤患者,应能够制定颅脑创伤救治方案,其中包括院前处 置措施。
• 创伤救治机构处置重型或中型颅脑创伤,应具有专门的神 经外科科室,一位值班创伤外科医师,一位能参加急诊手 术的神经外科医师,以及常备可有的手术室、监护病房, CT扫描设备应随时可以使用。
12
• 颅脑创伤患者伤后激素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宜常规 使用。
• 对于减轻神经损伤、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目的 使用激素时应慎重,因大多数前瞻性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对 照研究证明,激素对降低颅内压和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等 指标均没有明显作用;在没有禁忌症的前提下,激素作为治 疗用药可大剂量、早期、短时应用,目的在于减少颅脑创伤 后内源性损害因子的产生。对于脑创伤后内分泌素乱应常规 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目前,临床常用的激素有地塞米松、泼 尼松龙、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等。临床使用剂 量分为常规剂量和大剂量。
2021/11/14
11
CT检查价值
• 动态CT检查是确诊颅脑损伤患者的首选方法。有条件的医院应将 CT检查作为颅脑损伤患者常规诊治措施。
• CT应用之前,颅骨平片可以显示大局部骨折,而脑组织损伤仅局
部可以通过脑血管造影这种有创方式检出;对脑挫裂伤、脑水肿、
小的脑内外血肿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那么很难诊断清楚。CT检查
2021/11/14
3
二.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压及呼 吸复苏
• 应尽一切可能防止低血压〔收缩压<12kPa)或低氧血症(现 场呼吸暂停、发绀、PaO2<8.0kPa)。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应 立即予以纠正。
颅脑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额部脑膜瘤、垂体瘤等: 行冠切左/右额开颅 (前开,显微镜及器械等)
颅内动脉瘤等: 行左/右额颞开颅 (前开、头架、动脉瘤包、自动脑板、显微器械等)
椎管内占位 : 行后正中入路 (侧卧位、后开、椎板器械等)
听神经瘤,三叉神经减压术等:(侧卧位,后开,气钻铣刀、显微镜及器械等)
开颅手术体位的原则
开颅部位最好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或稍高,脑静脉无静脉瓣,过高静脉空气栓塞,过低静脉瘀血,
01
手术部位得到最好显露. 3、不妨碍呼吸道通气和静脉引流。
02
受压部位应得到妥善保护。
03
头部保持固定,避免术中晃动发生意外。
04
GENERAL WORK REPORT FOR FOREIGN
仰卧位:主要适于额、颞、鞍区病变的开颅手术,头部可偏向对侧,使手术部位向上
侧卧位:适于颞、顶、枕、后颅窝和脊髓手术,对某些后颅窝和脊髓的手术,可增加侧卧的程度,呈侧俯卧位
俯卧位:适于枕部、后颅窝、脊髓的手术。
半坐位:适于经蝶窦鞍区手术。 坐 位:适用于后颅窝手术和高颈段脊髓手术。
冠状切口
额部脑膜瘤
01
垂体瘤
02
颅咽管瘤
03
嗅沟脑膜瘤
04
鞍节结脑膜瘤
05
侧脑室占位
06
翼点入路
颅内动脉瘤
01
岛叶占位
02
海绵窦占位
03
蝶骨脊脑膜瘤
04
CPA入路
01
听神经瘤
02
三叉神经减压术
03
天幕脑膜瘤
04
桥小脑角区占位
正颞入路
斜坡占位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头皮颅骨解剖知识
方式。
手术步骤
02
在显微镜下,首先分离肿瘤与脑组织之间的粘连,然后切除肿
瘤。
手术难点
03
在分离肿瘤与脑组织的过程中,需要避免损伤大脑镰,同时要
保护好脑膜。
06
研究进展与展望
3D打印技术在手术入路设计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
利用3D打印技术,根据患者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资料,制作出1:1比例的3D模 型,用于手术入路设计。
手术步骤
经颅入路需要在显微镜下首先分 离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然后 切除肿瘤;经蝶入路需要在显微 镜下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然后通过鼻腔和口腔将肿瘤切 除。
手术难点
在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过程中 ,需要避免损伤视神经、垂体等 重要组织,同时要保护好脑膜。
大脑镰旁脑膜瘤
手术入路
01
大脑镰旁脑膜瘤可采用冠状切口和半球间纵切口两种手术入路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研究方向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头皮颅骨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以及手术入 路设计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同时,还需要探索更加先进的3D打印技术和 人工智能算法,以提高手术入路设计的精准度和效率。
挑战
由于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具有复杂性和风险性高的特点,因此需要解决许 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未来需要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推动相关领 域的技术进步,以促进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的发展和应用。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颅脑损伤诊疗手册》. 王维治,罗毅男,韩旭 ,等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颅底显微外科手术学》. 赵继宗. 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16.
3
《神经外科学》. 王忠诚,余新光,等译.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颅脑损伤临床路径
重症脑外伤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第1天(当日)根据病情如无手术指证者,予以吸氧,根据医嘱用脱水剂、留置导尿管,密切观察病情,每1~2小时巡视1次,交待年轻有文化的家属留下陪伴病人,做好必要的看护工作和一些日常生活照料,安慰家属,做好心理护理。
介绍本院脑外科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水平,化解他们心中的忧虑,做好沟通,告知床位医生,责任护士,让家属在必要时能及时与他们联系,解决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
第2天,病情未加重,做好卧位及翻身指导,介绍常用药物的作用,特殊药物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交代清楚。
指导并协助家属1~2小时为病人翻身1次,观察病人是否合并有颅中窝损伤,是否有脑脊液鼻漏,耳漏或耳鼻出血。
如有上述情况,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平卧位头偏向脑脊液耳漏侧的卧位或抬高头部30°卧位,便于引流,维持此体位至停止漏液3~5日,借助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至颅底硬脑膜裂缝处,促使局部黏连而封闭漏口。
②密切观察引流量及颜色。
③保持局部清洁,每日2次清洁、消毒外耳道、鼻腔、口腔,注意棉球不可过湿,以免液体逆流入颅。
反复强调定要让液体自然流出,避免添、堵、掏等动作,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④避免颅内压骤升,交代家属如病人清醒后不可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等,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高而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
⑤对于脑脊液鼻漏者,不可经鼻腔进行护理操作,严禁从鼻腔吸痰或置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忌作腰穿。
⑥注意有无颅内感染迹象,如头痛、发热等。
⑦遵医嘱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第3天,讲解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的必要性,翻身拍背的目的、方法及必要性,功能锻炼的目的及必要性。
第4天,昏迷仍未清醒,观察是否出现应激性溃疡,如未出现,先吸尽口鼻腔分泌物后准备留置胃管进行鼻饲,置胃管时注意方法,争取一次性成功。
即胃管置入15~25cm时,托起病人颈部,使下颔靠近胸骨柄,以增加咽部的弧度,使胃管顺利插入,不致因反复插管导致呼吸道不畅或插入时致呕吐窒息使颅内压力增加而加重病情。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步骤和配合要点
翼点入路
颅内动脉瘤手术体位
以翼点入路为例:
患者平卧,头略高于 胸并后仰,头向对侧 旋转,向对侧肩部倾 斜约15°患侧肩下垫 一个沙袋,使额骨颧 突处于最高点及视野 中心。
颅内动脉瘤手术步骤
切开皮肤
1
开颅
骨瓣形成
切开脑膜
暴露载瘤动脉
2 镜下操作 分离瘤颈
夹闭瘤颈,孤立或包裹动脉瘤体
颅内动脉瘤分类
根据动脉瘤壁的结构不同,可将其分 为真性、假性与夹层动脉瘤。
按形态大致可分为囊状(包括球形、葫芦形、漏斗形)、梭形 及壁间动脉瘤。
按直径的大小分为四类: <0.5cm为小动脉瘤,≥0.5cm且< 1.5cm为一般动脉瘤,≥1.5cm且<2.5cm为大型动脉瘤,≥2. 5cm为巨型动脉瘤。
Medtronic Midas Rex Legend高速气钻系统
美敦力汽钻的特性与构成
特性 —— 改善人体工学
圆柱机身更易操作 通用标记 细纹理机身,把持舒适 马达尾部轴轮0-45可
变换角度自由旋转 材质柔软的供气管
特性——一体化空气润滑/扩散器
最简化手术室安装 自动持续润滑马达
-
常 规
双 极 电 凝
-
• 准备齐全 • 安全放置 • 数量精确 • 正确识别 • 正确安装
• 30mg原液 • 痉挛血管
• 通畅 • 两套 • 及时更换
• 湿润 • 清洁 • 保护
必 需 显 微 器 械 -
• 摆放 • 取放 • 传递
频 繁 脑 棉 -
• 齐全 • 湿润 • 快速 • 正确传递 • 数量精确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
先天性动脉瘤 最为多见,占80%~90%,大多呈囊状。 多发生在脑底动脉环的动脉分叉处,此处动脉中层最薄 弱而又承受血流冲击力最大有关。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
五颅盖.骨颅在盖胚胎骨发育的时期结是膜构内特化骨点,出及生时临尚未床完意全骨义化,因此,
在某些部位仍保留膜性结构,如前囟和后囟等处。
颅盖各骨均属扁骨。前方为额骨,后方为枕骨。在额、枕骨之间是 左、右顶骨。两侧前方小部分为蝶骨大翼;后方大部分为颞骨鳞部。 发生颅内压增高时,在小儿骨缝可稍分离。成人颅盖各骨之间以锯 齿形的颅缝相接合,将颅骨牢固联结成一个整体,随着年龄以作为 判断年龄的一种指标。
三.颅顶部的血管——静脉
颅顶部的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在皮下形 成静脉网。此外,头部还存有导静脉构成 颅外静脉与颅内硬脑膜静脉窦之间的交通。 导静脉有:
顶导静脉parietal emissary v. 穿过颅 顶中点后方矢状线两侧的顶骨孔,连 接颞浅静脉与上矢状窦;
乳突导静脉mastoid emissary v. 穿 过乳突孔,连接耳后静脉、枕静脉与 乙状窦;
四.颅顶部的神经
颅顶部的神经有十 对,耳前有五对, 耳后有五对,其中 有一对运动神经和 四对感觉神经。
四.颅顶部的神经——耳前组
滑车上神经supratrochlear n.为 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所发出的 额神经的一条终支,在距中线2.0 mm处经眶上缘上行,分布于近中 线处的皮肤。
眶上神经 supraorbital n. 为额 神经的另一终支,经眶上切迹到 达前额和颅顶,直至人字缝处的 皮肤,还发出小支支额窦。滑车 上神经和眶上神经都是眼神经的 分支,所以三叉神经痛患者在眶 上缘的内、中1/3处有压痛。
大脑下缘:自鼻 根上方约1.25 cm 处开始向外,沿 眶上缘向后,经 颧弓上缘、外耳 门上缘至枕外隆 凸的连线上。
脑膜中动脉:脑膜中动脉主干的投影,从下横线与前垂直线的相 交处,分为前、后两支。 前支向上前行至上横线与前垂直线 的交点即翼点,然后再向上后走向 颅顶; 后支经过上横线与中垂直线的交点, 斜向上后走向人字点。脑膜中动脉 的分支有时有变异。探查前支,钻 孔部位在距额骨颧突后缘和颧弓上 缘各4.5 cm的两线相交处;探查后 支,则在外耳门上方2.5 进行。
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切口设计
(标准)翼点入路 改良或扩大翼点入路
经翼点-颞前入路 经翼点-胼胝体联合入路 眶颧入路 颧弓翼点人路
外伤大骨瓣开颅
切口
颞顶枕切口
幕下切口
前方切口 额、颞、顶、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切口
入路
颞下入路 三角区入路 Poppen入路 乙状窦前入路
枕下后正中入路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枕下正中勾形(拐杖形)切口入路 Krause入路 枕下远外侧入路 枕下旁正中入路
• 大脑纵裂:相当于矢状 线位置。
• 中央沟:在前垂直线和 上横线的交点与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 上,相当于后垂直线与 中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此段的下端在颞下颌关 节的上方5~5.5 cm处
• 顶枕沟:从人字点上 方约1.25cm处向外侧 引一条长1.25~2.25 cm的线,此线即为顶 枕沟的体表投影。
经蝶窦入路 经口入路 马蹄形切口 直切口 “S”形切口
幕上下联合切口
脑解剖
颅内分多少区域 ?---34个区
一、大脑半球:10个区域
额叶(又分内、外,前、中、后) 颞叶(又分内、外,前、中、后) 顶叶 枕叶 中央区(指额后,中央前、后回) 额颞交界(指大脑外侧裂区) 顶枕交界区 囊外(苍白球等…) 囊内(丘脑) 脑岛(额、颞、顶交界区)
根据病灶所在不同部位, 设计不同手术切口。
常用手术切口:
一. 慕上 额叶切口 (冠状切口) 颞叶切口 Yasargil切口(翼点入路) 顶叶切口 枕叶切口
二.幕下 正中切口 旁正中切口 乳突旁切口
一. 慕上手术切口
经典额叶切口
Dandy切口
改良垂体瘤切口
跨矢状窦双额叶切口
双额叶切口
眶上锁孔入路
头部开颅手术切口设计PPT课件
入路设计原则
以最小的损伤达到目标区域 以最短的路径到达目标区域 充分考虑到重要的结构对入路的影响 为扩大暴露留有余地
切口和入路的关系
同一切口可有不同的入路
冠状切口经纵裂,经额下
相同的入路可采取不同的手术切口
额下入路中的冠状切口,额颞切口 颞下入路中的颞部切口,扩大额颞切口
切口
冠状切口 额部马蹄形切口
一、大脑半球:10个区域
额叶(又分内、外,前、中、后) 颞叶(又分内、外,前、中、后) 顶叶 枕叶 中央区(指额后,中央前、后回) 额颞交界(指大脑外侧裂区) 顶枕交界区 囊外(苍白球等…) 囊内(丘脑) 脑岛(额、颞、顶交界区)
二、幕上中线及前中颅底:11个区域
鞍区(包括蝶骨平台) 嗅沟区 胼胝体区(又分 前部、体部、压部) 松果体区(5个方向生长) 小脑幕缘(上区 ) 前颅凹底 中颅凹底区, 蝶骨嵴外1/3、内1/3(海绵窦区) 侧脑室 (包括三角部---枕角) 三脑室
额颞切口 额颞顶切口
入路
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额部经纵裂入路 双额开颅额下入路 扩大经额入路
经额叶皮质-侧脑室(室间孔)入路 经胼胝体-室间孔入路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
(标准)翼点入路 改良或扩大翼点入路
经翼点-颞前入路 经翼点-胼胝体联合入路 眶颧入路 颧弓翼点人路
外伤大骨瓣开颅
切口
颞顶枕切口
改良翼点入路切口
额颞顶切口(外伤大骨瓣开颅)
切口开始于颧弓上耳屏前1cm ,于耳廓上方向后上方延伸至顶 骨正中线,然后沿正中线向前至前额部发际 骨瓣采用游离骨瓣或带颞肌骨瓣,顶部骨瓣必须旁开正中线矢 状窦2~ 3cm
3.颞叶切口
适应证
颞叶病变 岩斜区肿瘤 小脑幕切迹肿瘤
脑外科手术技巧
术中急性脑膨出
• 开颅前颅压过高 • 术中远隔部位出血-压力骤减 • 血管痉挛 • 脑脊液循环梗阻 • 体位 • 潮气量不足或呼吸道不畅
术中及术后
• 维持正常血压及脑灌注压非常重要,可减少术后血管痉挛及脑梗塞的发 生;
• 注意受肿瘤推移的正常结构的辨认; • 术中注意各种异响和指标变化; • 术后复苏及监护非常重要,必要时呼吸支持。
在急重症外伤手术时,时间是极为重要的!不能拘泥于头皮止血而慢慢来,一定要大刀阔斧地 快速入颅,先钻孔后立即切开硬脑膜,放出脑脊液和出血,给予一定的减压;回过头来再慢慢止 血、锯骨板、暴露术野,按常规程序充分暴露术野、彻底减压;这样可以争取时间,避免颅压增 高致脑组织受压时间过长,对病人术后恢复程度有较好地影响。有时就是这宝贵的几分钟决定了 患者的生命和预后。当然,颅脑损伤手术并非都需要这样做才行,对于颅压不高的病人,还是应 该每步都止好血,保持术野干净!
8.止血材1料st的Q应tr 用. 2nd Qtr
31.6
East
20.4
3rd Qtr
4th Qtr
18
吸引管
功能包括吸除手术野的血液,保持清洁的手术野,寻找出血点,切开脑 组织,切除肿瘤,清除血肿,清除失活的碎化脑组织,协助探查颅底脑表面 ,吸干压在明胶海绵上的棉片、协助止血。
吸引管的操作过程中,吸引力的调节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一般在切开头 皮时可用较粗的吸引管,吸引力也可强一些,有利于头皮的止血。而在脑部 操作时应更换较细的吸引管,并根据吸引对象的不同调节吸引力。清除硬脑 膜外血肿时吸引力可大一些,但不宜用强吸引力去吸除紧密粘连在硬脑膜上 的小血块;吸除脑棉片中的水分时,吸引力也可大一些。在脑组织上直接操 作时,吸引力应调节到吸引管只能吸去水分和血液而不能吸动脑组织、血管 和神经的程度。在所有的操作中最好吸引管下始终有棉片保护。在清除失活 的碎化脑组织时吸引力也不能太大,以免损伤正常的脑组织和脑血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手术入路选择的相关原则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器官之一,若大脑受损,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无论是脑卒中、颅脑外伤还是脑肿瘤、功能性疾病等,都需要通过颅脑手术
进行治疗。
而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的要素众多,其中手术入路是保证体位正确
安置的必要前提,手术入路的选择可以决定手术损伤、手术路径以及手术质量。
那么颅脑手术入路该如何选择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常见手术入路
1.1额部入路
若颅脑手术部位主要在于额叶底部、额叶前部、鞍区、颅前窝底等部位,通
常情况需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使用头架固定头颅后,选择双额发际内冠状切口,仅须切开病变侧单侧骨瓣。
在眼眶上中线附近钻孔时,应当避免在上矢状窦及额窦。
1.2翼点入路
若颅脑手术部位主要在于鞍上、鞍旁、蝶骨嵴、海绵窦等处,患者需要保持
仰卧位,将其头部进行对侧旋转、后伸,同时使用头架固定,选择翼点入路,采
用额项部弧形切口,常适用于前循环动脉瘤、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手术。
1.3颞部入路
若患者手术部位在额叶、海马、颅中窝底等处,可选择颞部入路,采取“马
蹄形”切口,患者需取侧卧位,保证病侧向上。
1.4项枕部入路
若患者手术部项叶、枕叶、大脑镰中后部等,可选择项枕部入路,多采用侧
卧位,“马蹄形”或直线切口。
1.5经枕小脑入路
经枕小脑入路适用于中脑及松果体区手术,患者需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在头
皮做“马蹄形”切口。
1.6枕下后正中及旁正中入路
枕下后正中入路多用于小脑蚓部、第四脑室、脑干背侧及枕下减压手术,患
者需呈侧卧、俯卧位,并使用头架对头部进行固定,拔针颈部能够伸展,做直切口。
而枕下旁正中入路适用于脑桥小脑三角、脑干外侧及小脑外侧等部位的手术,患者可保持侧卧或仰卧位,头部需转向病变对侧,做与中线平行的直切口。
2手术入路选择原则
首先,颅脑手术入路与普通外科手术入路具有相同的选择原则,即需要保证
距离最近且手术视野暴露充分,需要特殊注意的一点为颅脑手术需避开患者脑功
能区。
理想的手术入路,是能够在严格保护患者正常脑血管结构的同时,保证没
有手术盲点,使病变能够经手术得到彻底的处理。
其次,手术医师应当减少手术入路的复杂性,应时刻确保入路的有效性和通
畅性,以便能够直达病变,并且在实际处理脑内病变的过程中对神经组织有所保护。
第三,在选择手术入路时,手术医师应当根据正常的神经组织、脑部病变情况、临床经验等进行综合判断,确保入路选择的合理性。
同时手术医师也应当具
备灵活性,能够及时根据颅内病变调整手术入路,避免习惯性重复使用几个有限
入路。
第四,为了追求最佳手术疗效,在手术医师必须熟知每一种入路的优势及不足,但是并不能够根据熟悉程度而确定入路的选择,需要医师不断积累有关改良
术式、不同入路的处理经验。
第五,在选择手术入路时,特别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入路,例如扩大颅底开颅
术等,需要与病人有效沟通,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并可在其基础
上考虑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实现入路改良,从而能够合理地使用手术入路。
第六,手术医师应当具有娴熟且灵活的操作技术,方便提高手术工作角度的
灵活性,以此能够在现有的操作空间内进行操作,避免对病变周边正常结果实施
有创性操作。
3颅脑手术注意事项
3.1明确手术指征
首先需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各种辅助检查检验结果对患者的病情
做出准确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及有无明确手术禁忌。
如颅脑外伤患者可根据CT
检查结果中的出血量、血肿厚度、中线偏移大小等数据进行初步判断,还需要根
据患者昏迷评分、有无出现脑疝等综合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若患者患有
颅内肿瘤,除了存在头疼、恶心呕吐、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等症状。
还需要根据
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如占位部位、大小、性质等)明确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3.2告知术前禁忌
手术前需要向患者解释手术目的及术后并发症,并由家属予以患者充分的鼓
励和支持,使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能够得以减轻,尽量在术前保持放松的心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同时需要告知患者术前饮食禁忌,如禁食、禁水防止引起
麻醉误吸。
并做好对患者手术部位皮肤准备,如剃去患者全部头发,叮嘱其洗澡、更换衣物等。
3.3并发症预防
颅脑手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颅内再出血、脑疝等。
在颅脑术后颅内再
出血的高峰内,医护人员应当每隔30分钟至1小时,便对患者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肢体活动等情况进行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医
护人员还需要加强病房巡视,根据每位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护方案,以
便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干预。
另外,患者接受颅脑手术后需要通过气管插管给
氧,容易因不舒适感而出现躁动不安,所以还需要对患者肢体进行保护性约束,
避免患者自行拔管。
3.4动态评估患者病情
大多接受颅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前可能会伴有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也存在症状严重的情况,这些因素会导致患者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且
会对其恢复周期产生影响,需要耗费较长时间恢复。
而部分症状轻微的患者,或
术前病情严重程度不高,在术后可能无明显并发症,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
另外,术前病情相对严重,有明显意识障碍或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发生如运动、语言、感觉、吞咽等功能障碍的可能性相对较大,甚至可能陷入长期昏迷的状态。
因此需
要对患者病情实施动态化评估,确保医护人员能够详细了解患者从术前至术后的
病情变化,以便调整治疗方案以及功能锻炼时间。
3.5 加强营养
颅脑手术具有高消耗性,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影响机体营
养状况,所以在术后需要加强营养补充,多进食如瘦肉、鱼、水果等具有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
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则需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鼻饲喂养
或补液,避免患者发生营养不良。
通过上述有关颅脑手术、手术入路以及手术相关注意事项的了解,可以对手
术入路的选择有初步了解,只有谨遵选择原则,才能够有效确保手术彻底性和有
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