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必修三第五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案
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的内容,是生态学的基本内容,它在知识构建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将要学习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学情分析:在必修一第一章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学习中,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概念已有所了解,知道生态系统包括的范围比群落广,对生物圈的概念也有接触。
但是学生对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区分很模糊,对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一无所知。
在初中接触过食物链的概念,但是不能正确书写食物链并理解其含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举例,熟悉生态系统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画食物链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理解各组分的作用、联系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消费者和营养级的分级。
导入新课:《晏子春秋》里有这样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这体现出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有什么关系?([生]无机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反过来想想,生物群落能不能改变无机环境呢?能不能举例说明呢?([生]能,比如人类的城市化,等等。
)([生]不能,生物受环境影响。
)生物群落也能改变或者说影响无机环境。
我们可以举些身边的例子,赣南的丘陵多数是红壤,富含铁铝,呈酸性。
人们常通过种植茶树、脐橙、橘子,松树等来改良土壤。
那么,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地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这个整体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生态系统。
新课教学内容: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范围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呢?请看P88左下角的思考题:动物园里饲养的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
必修三第五章教案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3、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读书、思考问题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知识迁移、归纳能力2、通过食物网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学习,进行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关系2、分析简单的食物网三、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四、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谈话法五、教学过程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花开花谢,生老病死是生物的一种自然现象,那么,在这个池塘中,各种动植物的遗体以及一些残枝败叶都去哪了呢?假如说没有这些分解者的话,那动植物遗体就会堆积如山。
从刚才讲的那些,我们总结一下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答:被分解者分解了。
答: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食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大鱼与小鱼,小鱼与虾米,虾米与浮游植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答:吃与被吃的关系物对,我们把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链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
和食练习:1根据下列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兔吃草,狐吃兔,用箭学生写食物链物头写出他们的关系。
网2、写出这条食物链中的每种生物的成分。
3、这条食物链总共有几种生物?写食物链的时候,先写生产者,再到初级消费者,然后是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用箭头来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
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就可以把这条食物链答:生产者总是对应第一完整地表示出来了。
这是他们的成分了,那么他们的营养级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对应又怎么表示呢?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营养级。
一条食物链上有几种生物就对应第三营养级,三级消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早到狐这食物链中有费者对应第四营养级等三个环节,那这样他们就有三个营养级。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案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3、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辨证观点的教育;2、通过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知识体系图解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前面非生物因素的知识密切相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与前面种间关系的知识密切相关,要注意知识的迁移。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结构基础,是后面生态系统功能学习的基础。
重点:(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
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
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②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③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是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①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
高中必修3-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营养级、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意义教材第五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第五章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是学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知识的前提。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1)本节的编排特点:本节课知识点的线索是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联系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接下来是生态系统的范围、类型、组成成分及各组分的联系、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食物链、食物网。
思路清晰、知识点简单明了,设计了大量实例和思考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及其联系和结构模型,还设置了相关的图片具体地体现了本节的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
(2)重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联系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3)难点:①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②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三)教学对象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高二的学生只停留在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各成分名词简单了解的水平,还不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没有详细了解各成分的详细内容以及联系,不清楚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内容。
2、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可以联想自己熟知的生态系统,如:池塘生态系统等,并结合课本的池塘生态系统图解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及联系。
联系实际及课本的食物链、食物网图去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和营养环节。
让学生发表意见并加以引导纠正,使学生张显个性又提高了群体的知识水平。
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是在学生掌握了必修1:分子与细胞和必修2:遗传与进化以及本教材个体自身稳态调节和种群与群落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章是是整个高中生物必修的倒数第二章,相对于前面的内容来说,本章是整个高中生物中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没有系统的涉及到生态系统的概念;但同时本章又是与前面内容密不可分的一章,学习本章内容,同样要联系到“生物的营养代谢类型”、“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和种群、群落以及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内容。
所以说,《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在整个高中生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根据生物学习的不便定律“结构决定功能”,我们这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就在这一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使我们学习本章以及后面一章的基础。
因为我们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
我们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最主要的是掌握生态该系统的组成成分;我们要学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在食物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综上所述,本节内容既可以联系复习前面的内容,又对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打下基础,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石。
所以说,本节内容十分重要。
本节的内容比较的不直观,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图片和多媒体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以及营养结构。
针对高中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对其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2、熟悉生态系统的分类及范围;3、说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4、解释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5.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
5.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5.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通用3篇)5.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篇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一.教材分析:虽然同学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这些都不足以让同学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含义;后3节课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又都是通过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淌来实现的。
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既详细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养分而发生联系,关心同学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理解并把握生态系统的养分成分及其养分结构,区分养分结构与空间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养分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养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把握养分级的概念以及养分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力量目标:通过指导同学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养分结构,培育同学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力量。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同学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通过学习相邻养分级生物之间的关系,培育同学"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三.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功能地位,养分结构及养分级的学问。
四.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养分级三个概念的区分和联系,以及在食物链中后一养分级生物对前一养分级生物的乐观作用。
五.--思路的理论依据:从共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熟悉规律,从详细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六.学法指导:同学应尽量联系自已最熟知的一个详细生态系统,如一个水库或温州市景山森林生态系统,甚至在课外到学校四周的某一个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和讨论,来分析、理解并把握生态系统的养分成分和作用,以及养分结构及其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5: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案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概述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第5章第1节。
该节内容主要从“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三个方面来阐明生态系统中的结构。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层次中的一环,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作用构成的。
学习这节课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一个具体生态系统的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由各个组分组成的,并且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通过此环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初步形成整体性、系统性思想,连接学生课内、课外生活,进而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延伸,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人类生存的环境。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实验、调查和搜集资料等活动,特别是了解当地生态系统、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活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和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3.讨论一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概述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制作生态缸,提升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2.通过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初步形成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3.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启发相结合,提升口头表达能力、相互合作能力以及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认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生态系统有一个感性认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一些生态系统,例如池塘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如福州西湖、厦门筼筜湖等),但是要深入领会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具有密切的联系,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并领会“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有较大的难度。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1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掌握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掌握食物链的书写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教学方法:综合法 教学用具:投影 教学过程: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按照营养功能来区分的) a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c 、消费者(d注:白蚁、蚯蚓等以腐尸为食的动物(生物)生态系统的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称为e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之间(种间)形成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事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和食物网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其中的食物链就越多,彼此间的联系也越复杂,此生态系统也越稳定。
[分析讲解,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投影例题:图见课本 问1、此食物网中有 15 条食物链2、猫头鹰占有哪几个营养级 第三、四、五、六营养级3、即属于第三营养级,又属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 猫头鹰、蛇、吃虫鸟、蟾蜍。
(绿色植物) (小虫)(食虫鸟)分解者无机物a 、生产者费者费者 消费者消费者b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 c 、营养级的可变性 ○2第三营养4、属于三级消费者的是猫头鹰、蛇5、这个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草(生产者),其同化作用为光合自养型。
6、该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与其无机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中,除图示的生物外,还应有细菌,真菌等生物。
7、占两个或两个以上营养级的是猫头鹰、蛇、吃虫鸟、蟾蜍。
仅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狐、蜘蛛。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顺着这条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总结:生态系统的结构(不可缺少的成分)。
高中生物 5.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
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加深对种群、群落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容的基础。
而通过本节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系统分析的方法,建构模型的学习方法有积极意义,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决方法]⑴结合教材中池塘生态系统的图解,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机环境要素和生物组成,列举出这些成分,再引导学生从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的角度对这些成分进行分类,给出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的名称。
⑵群落中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就是生态系统的“生命线”。
其主要形式就是“食物联系”。
以教材中的图示为例,分析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建立食物链、营养级和食物网的概念。
[解决方法]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包括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成分。
这些组成成分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法。
教具准备:相关图片、资料。
六、学生活动1、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
2、阅读教材。
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从群落的演替可以看出,一定区域内无机环境的状况,决定了哪些生物能够在这一区域定居和繁衍;生物群落的存在又改变着无机环境。
在环境条件大体相同的地方,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往往也相近或相似。
这些都说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属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1节的内容。
生态系统的结构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营养而发生的联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但这些都不足以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含义。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三、教法分析根据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本节课以师生互动对话和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结构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
尽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比较和归纳出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进而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让学生参与完成课堂练习,实现教学反馈与调整。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师生互动,能够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通过教师讲解、观察图片,能够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通过小组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能够以实例简述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以及各成分的相互关系。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以及各成分的相互关系);2、基本技能(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3、基本思想(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的核心素养);4、基本活动经验(学会正确认识自然与生命)。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能以实例简述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以及各成分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能以实例简述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以及各成分的相互关系。
六、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七、课前准备相关图片,多媒体课件,精选的练习题等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1节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题课型主备人授课人课时序号总序号生态系统的结构新授 1 22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生应独立或通过合作完成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的实验,建立对生态系统的感性认识,以期待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成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2.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概念。
3.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等的概念。
学情分析在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为“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生应独立或通过合作完成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的实验,建立对生态系统的感性认识,以期待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探究能力。
其中的各种生物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深化了对系统的认识。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理解四种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3.理解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识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的互动,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与媒体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思为主攻的原则)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分钟导学引题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结合生态系统的图片,教师讲述虽然在形态上各异,有陆生的,有水域的,有自然的,也有人工的,但其在结构上都有共同的特征,从而导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问题:«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看课件图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在一起的各生物种间并不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海口市灵山中学陈少宁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是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来设计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概念。
学习过程,以故事情境导入、谚语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媒体课件的方式,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总结,列表格比较,举例生活中的例子等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生态系统是比种群、群落更高层次的生命系统。
要学习生态系统就要以对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层次的理解为基础。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
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需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成分又通过营养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正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这为《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生态系统示意图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2、认识到保护生物,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五、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2、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法、讨论法八、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本,分组讨论的安排2、教师:多媒体课件和三个麦克风3、教学环境:安装多媒体的教室九、具体教学过程十、板书设计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物个体种群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类型二、生态系统的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空气等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等1、组成成分消费者:绝大部分的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腐生的动物2、食物链和食物网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十一、练一练在欧美国家时兴一种水晶球样的生态球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水,两三条鱼(虾),底部有珊瑚,泥沙,并生长着水藻,水藻和小鱼都是活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精选4篇)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精选4篇)《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篇1课程名称:生态系统的结构授课章节:第5章第一节教学目标:1. 让同学理解生么是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的种类。
2. 让同学学会知道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有哪些成分。
3. 通过对养分级能量流淌的理解,让同学明白越是最高养分级的生物导致能量铺张越严峻。
4. 让同学充分理解本节内容,在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对食物链食物网的熟悉,联系实际,把学到的学问运用到实践中来,让同学熟悉到爱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简单性是如此重要。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种类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食物链与食物网。
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食物链食物网及养分级。
板书设计: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态系统的分类1. 自然生态系统i海洋生态系统 ii森林生态系统 iii湿地生态系统……2. 人工生态系统i城市生态系统 ii农田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 组成成分i外界环境 ii生产者 iii消费者 iv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2. 食物链和食物网i食物链:养分级概念ii食物网概念习题、作业:1. 下列生物哪个不是消费者。
()a 蛇 c 蚯蚓b 猫d 蛔虫2.一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生产者不肯定是绿色植物。
b 错综简单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c 食物网是物质循环,能量流淌的渠道。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只猫的食物为40%米饭,60%鱼。
(该鱼吃草长大的)试求这只猫长了1kg至少需要多少绿色植物?教学后记:(教学总结)本章内容比较零碎,要把握的学问点也比较多。
需要同学在课前预习,充分做好预备。
这一节内容理解性比较强,课本只补过短短五页书,但联系方面特别广,既有生态系统的类型,又有系统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光考记忆是肯定不行的。
首先应当指出本节的重点很难点;其次,举例说明,利用身边的环境很生物结合课本内容,让同学生动地理解记住;最终,让同学做些例题,在做题中关心同学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高中生物《5.1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教学方法】对话法、探讨法、讲述法。
【课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老师提示。
提示:如下图,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以。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示板书:一、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举例旁栏思考题: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2,6略3.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
各种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5.提示: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7.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
在不考虑物质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为下图这样的简化模型。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无机盐等。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小结:见板书。
作业:练习一二提示:基础题1.(1)阳光;(2)10~15 m;(3)消费者、分解者。
2.B。
3.C。
拓展题提示:可以。
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
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使之成为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5章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案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2)熟悉生态系统的分类及范围;(3)说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4)解释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学会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2)能够说明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整体性原理,学会分析并解决生态学上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就是要学会如何去保护一个生态系统;(2)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理解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请大家想象这样一幅图片:在湖边草地上,牛、羊步态悠闲,碧水如镜、蓝天倒映、草地青葱,生物与环境融为一体。
思考:这场景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生:生物有牛、羊、草……非生物有阳光、空气、土壤、水……师:很好,请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生1:牛羊吃草;草吸收光能。
生2: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牛羊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生3:牛、羊和草都需要水;草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生4:牛、羊的粪便可以肥沃土壤师:非常好,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由这些互相联系的生物和非生物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的稳定性。
板书:生态系统的结构推进新课师:我们一起来看本节的问题探讨,看看土壤与生物的关系。
然后,总结一下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联系。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思考问题)师:看来土壤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有没有哪个同学来总结一下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联系?生:一定区域内无机环境的状况,选择了那些可以在这一区域定居和繁衍生物;而这生物群落又改变着无机环境。
在环境大体相同的地方,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往往也相近或相似。
高中生物 5.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5单元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 第5单元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 课程类型 新授课课程学习目标 目标解读1.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范围、类型。
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成分,阐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分析食物链、食物网中各生物所处的营养级。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5.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重点难点重点:1.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关系。
2.分析简单的食物网。
难点: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课程导学建议 课前准备1.准备引题用的生态系统的图片(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2.准备本节课涉及的有关概念图,特别注意概念之间的比较。
3.准备食物链,最好是当地能接触到的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也可以多列举一些。
4.准备食物网,并对食物网进行分析的问题。
教学建议1.引题用活生生的图片,有利于引题后的教学。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涉及细节问题太多了,宁愿慢一点,也要讲清楚。
3.食物链的分析有多项内容,如营养级的多少、消费者的层次,要举例解析。
4.食物网的分析很复杂,如食物链条数?食物链长短?前后生物之间的关系?能量传递效率的多少?前后生物数量变化趋势的判断等,也要详讲。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程序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运用导入 新课 创设情境1.展示一张图片——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一角,请用生态学知识判断:一只熊猫、保护区所有熊猫、保护区所有生物、保护区分别属于什么?2.除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所在的生态系统,还有哪些别的生态系统?1.观看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图。
2.思考问题。
PPT展示第一 层级 学习 过程 自主预习1.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
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生物系统吗?2.植物都是生产者吗?为什么?3.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吗?为什么?4.细菌都是分解者吗?分解者都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吗?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是在学生掌握了必修1:分子与细胞和必修2:遗传与进化以及本教材个体自身稳态调节和种群与群落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章是是整个高中生物必修的倒数第二章,相对于前面的内容来说,本章是整个高中生物中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没有系统的涉及到生态系统的概念;但同时本章又是与前面内容密不可分的一章,学习本章内容,同样要联系到“生物的营养代谢类型”、“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和种群、群落以及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内容。
所以说,《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在整个高中生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根据生物学习的不便定律“结构决定功能”,我们这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就在这一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使我们学习本章以及后面一章的基础。
因为我们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
我们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最主要的是掌握生态该系统的组成成分;我们要学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在食物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综上所述,本节内容既可以联系复习前面的内容,又对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打下基础,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石。
所以说,本节内容十分重要。
本节的内容比较的不直观,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图片和多媒体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以及营养结构。
针对高中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对其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2、熟悉生态系统的分类及范围;3、说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4、解释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学会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2 能够说明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整体性原理,学会分析并解决生态学上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就是要学会如何去保护一个生态系统;2、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理解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3、食物链与食物网;4、营养级的概念。
(二)难点:1、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营养级的概念以及初、次级消费者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对应关系。
四、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分析以及总结能力,可以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己分析理解,这样学生就掌握得更加牢固。
再者,本节是学生已经掌握必修1、2还有本书前面大部分的内容之后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很雄厚的生物知识储备,对于本节从知识方面的理解应该会很容易。
但是,学生还不能够很好的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当中。
而且,通过前半学期的观察,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很强,但是看问题还是不能够深入问题的本质、总结能力较差。
比如学生在学习“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时候,只看到了,温度、渗透压等都围绕一个数值上下变动,可是并没有上升到整个生物有机体。
本节内容从表面上看,很容易学习。
因为学生在初中生物、地理中已经学习过相关的内容。
而且从教学内容上看通俗易懂,学生通过自学也能基本掌握教材的重点。
但是,要深入领会生态系统(系统)在结构上具有密切的联系,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并能领会“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学科观点是有较大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制定较高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运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融比较、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
并组织学生根据课程设计逐步深入教材的内容,达到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目的。
其中在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归纳、去总结。
这就要在实际的教学中逐步深入、切忌自说自话。
六、课前准备本节课主要是教师在教室中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手段去讲授这节课,帮助学生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并在书本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在课后,学生可利用当地的资源去真正的去体会、去研究一个生态系统,这样印象更深而且能够切实的去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道理。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1、复习旧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生态系统,详细地讲述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了生态系统的范围,介绍了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适应性特征,并在最后总结出了所有的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准备回答问题:1、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2、所有的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既有大量的植物,也有大量的动物,还存在很多微生物)[出示投影片1(括号中为答案,复片)](学生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后,以下面的语言引出问题2):生态系统有各种类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
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更是形形色色。
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什么特点呢?2、导入新课:而且,这些植物、动物、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它们究竟起什么重要作用呢?这就是我们下面所要学习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这是第七章的重点内容。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这是我们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
[板书]: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出示投影片2]那么,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究竟各扮演什么角色呢?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书本P258—P262:[出示投影片3]3、引导提问,讲解新课:(投影片3中问题1)学生回答(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网)[板书:(划线内容)]再引:我们首先来研究生态系统的成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池塘生态系统”的投影片,具体指出其中非生物有哪些,生物有哪些?[出示投影片4]:池塘生态系统(略)学生回答(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热能、水、矿物质、空气。
生物有:绿色植物、各种动物、微生物。
)[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讲解:以前,我们将阳光、热能、水、矿物质等称之为无机环境或非生物因素,今天,我们又给它一个新的名称:“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虽然称呼不同,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那么,这些物质和能量如何才能进入到生物中去呢?(提问)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学生回答)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生产者”。
它的同化类型是什么?(提问)自养型(学生回答)。
自养型生物除了绿色植物以外,还有什么生物?它们以何种方式自养?(提问)还有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自养的生物,如:硝化细菌。
(学生回答)所以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还包括其他自养型生物。
那么,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的同化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提问)因为各种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属于异养型生物。
(学生回答)由于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而要消耗有机物,我们把它叫做“消费者”。
在消费者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植食动物,如: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虾、浮游动物等,叫做初级消费者;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小型肉食动物,如:青鱼、黄鼬等,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如:虎、狮等,叫做三级消费者。
依此类推。
所以,说到底,消费者是由于捕食关系而存在的。
我们来看这一些生物所处的消费者级别:[出示投影片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的级别,只有初级消费者是确定的,其它的都不确定。
如:老鹰,既可以是三级消费者,也可以是次级消费者。
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在他们的生活过程中,最终都将走向死亡。
那么,这些动植物的尸体哪儿去了呢?为什么会在一段时间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它们被微生物分解掉了。
(学生回答)所以我们把这些微生物称为“分解者”。
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呢?(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通过对池塘生态系统的分析、总结,我们将生态系统的成分分为四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想一想,这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划分的?(营养功能)想想我们人属于生态系统中哪一种成分?(消费者)[板书:(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及划分标准)]那么,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营养功能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各起怎样的作用呢?[出示投影片6,讲清下面的三点]:(1)、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生产者还能固定光能,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源泉。
所以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的尸体等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去,供生产者再吸收利用,它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得以循环的保证。
(3)、消费者存在与否,不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因为如果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物质仍然能够循环。
但它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再引: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是通过什么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呢?(食物)请同学们如图示,把小黑板上“农田生态系统”中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表示出来。
[出示小黑板]象这样,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就叫做食物链。
例如:农作物 田鼠 猫头鹰。
我们常常说这样一些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这些是不是完整的食物链呢?(不是,这些只是捕食关系。
食物链要从生产者开始。
)再看一看,在这些食物链中,有没有分解者?(没有)所以,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
由于食物链中每一个环节都为后面的环节提供了营养,所以我们把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
(指示小黑板)如:农作物 田鼠 蛇 猫头鹰(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第四~)那么,某一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是不是不变的呢?营养级与消费者的级别是不是一样呢?[出示投影片5](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固定不变的,第三营养级以上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