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考博真题考博英语-育明考博

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考博真题考博英语-育明考博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考博参考书推荐一、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考博专业课参考书区域经济学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Varian.H.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 Analysi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年版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1.Romer.D.:《高级宏观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2.保罗·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经济学2(经济地理学)主要目参考书目:1.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英〕彼得·迪肯:《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3.〔日〕藤田昌久、〔比〕雅克-弗朗科斯·蒂斯:《集聚经济学(城市、产业区位与区域增长)》,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1、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北大区域经济学专业考博指定的参考书数量非常多,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有所侧重,很多参考书是可以直接不看的。

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2、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考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张老师叩叩:柒柒贰陆,柒捌,伍叁柒)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历年考博复试分数线(育明考博课程中心)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1、2016年北京大学实行“申请—考核制”,没有提供雅思、托福等英语成绩等级证明的同学,需要参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

区域经济学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区域经济学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中译本),哈威.阿姆斯特朗与吉姆.泰勒,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区域经济理论》陈秀山,张可云,商务印书馆(2003年);《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

兰州大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中国转型期经济问题研究》,谷书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等刊物近年来有关论文。

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高新才主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版。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的全局性战略》,董兆祥、郭志仪著,人民出版社,2000年8版。

区域经济增长因素比较分析《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林毅夫、蔡昉主编,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区域生态经济问题研究《生态经济学》,王松霈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版。

区域环境审计与经济发展《中国国家审计体制问题:实证调查与理论辨析》杨肃昌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3月版区域环境法律保护《雨水权利制度研究》,贾登勋著,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20084月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论》,方创琳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对外经贸2201基础理论与数学《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6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美)H·范里安(HalR.Varian)著,费方域等译《宏观经济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等著;王志伟译《高等数学》(上、下),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经济数学基础(第二分册)—线性代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龚德恩主编3312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商务印书馆,2004年侯景新,尹卫红北京大学考试科目十一: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Varian.H.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 Analysi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考试科目十二: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1.Romer.D.高级宏观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保罗·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经济学2(经济地理学)主要目参考书目:1.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英〕彼得·迪肯.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日〕藤田昌久、〔比〕雅克-弗朗科斯·蒂斯.集聚经济学(城市、产业区位与区域增长).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浙江大学西方经济学考试科目“西方经济学”内容包含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3、伦理学基础:①唐凯麟,《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②王海明,《伦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中国伦理学专题:朱贻庭,《中国伦理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西方伦理学专题: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宗教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中国哲学原著:郭齐勇,《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伦理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中西哲学史:①郭齐勇,《中国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②冯友兰、涂又光,《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③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④赵林,《西方哲学史讲演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4)王兆峰和蒋才芳,《管理学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5)杨文士,《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区域经济学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郝寿义和安虎生,《区域经济学》(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吴树青,《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王兆峰和蒋才芳,《管理学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5)杨文士,《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劳动经济学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杨河清,《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018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考研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试分数线、录取名单、专业指导-新祥旭考研

2018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考研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试分数线、录取名单、专业指导-新祥旭考研

020202区域经济学01(全日制)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01-04属于区域所招生范围。

Y195M12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32经济学基础(微、宏观)02(全日制)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研究方向01-04属于区域所招生范围。

Y195M12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32经济学基础(微、宏观)03(全日制)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方向01-04属于区域所招生范围。

Y195M12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32经济学基础(微、宏观)04(全日制)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研究方向01-04属于区域所招生范围。

Y195M12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32经济学基础(微、宏观)05(全日制)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方向05-07属于经研所招生范围。

Y195M12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32经济学基础(微、宏观)06(全日制)新经济地理学基础研究方向05-07属于经研所招生范围。

Y195M12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32经济学基础(微、宏观)07(全日制)城市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05-07属于经研所招生范围。

Y195M12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32经济学基础(微、宏观)08(全日制)台湾经济研究方向08-10属于台湾所招生范围。

Y195M12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32经济学基础(微、宏观)09(全日制)两岸经贸关系研究方向08-10属于台湾所招生范围。

Y195M12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32经济学基础(微、宏观)10(全日制)两岸经济比较研究研究方向08-10属于台湾所招生范围。

Y195M12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32经济学基础(微、宏观)11(全日制)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格拉斯哥) 为经济学院和格拉斯哥国际合作项目招生,招生名额含在经济学院计划录取的Y195M125中,且其中25个名额为该项目专用,不得用于该项目以外的招生。

《区域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

《区域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

《区域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中文部分[美]埃德加∙M∙胡佛,王翼龙译,区域经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美]艾伯特∙赫希曼,潘照东等译,区域经济学导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白雪梅,中国区域发展的比较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陈栋生主编,区域经济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陈鸿宇主编,区域经济学新论,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陈秀山、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崔功豪、魏清泉等编著,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方创林,区域发展规划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费洪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郝寿义、安虎森主编,区域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黎鹏,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厉以宁主编,区域发展新思路,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刘树成等主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刘再兴主编,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4刘再兴主编,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刘再兴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数量分析与对比研究,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陆大道、刘毅等,1999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陆大道、刘毅等,2000中国区域发展报告—西部开发的基础、政策与态势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陆大道、薛凤旋等,1997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孟庆红,区域经济学概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任保平,区域经济理论、方法与政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实证研究——结构转变与发展战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孙久文主编,区域经济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王一鸣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魏后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吴传钧、刘建一等,现代经济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吴传钧主编,中国经济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吴殿廷等,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理论∙方法∙实践,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吴殿廷主编,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吴殿廷主编:区域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杨开忠,中国区域发展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杨秋宝,区域经济与发展战略,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叶依广主编,区域经济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叶裕民,中国区域开发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曾坤生,动态协调发展:迈向21世纪的中国区域经济,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曾坤生等,区域经济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张敦富、孙久文等,知识经济与区域经济,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张敦富主编,区域经济学原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张金锁、康凯编,区域经济学,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张明龙,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张耀辉等,区域经济理论与地区经济发展,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产业布局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周起业、刘再兴等,区域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朱厚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聂华林、李泉、杨建国,发展区域经济学通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安虎森,新区域经济学,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吴传清,区域经济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张秀生,区域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外文部分Armstrong, H. and Taylor, J., 1978, Regional Economic Policy, Oxford: Philip Allan.Edgar M. Hoover, 1971, An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Economics, Copyright by Alfred A. Knopf, IncFriedmann, J., 1966, Regional Policy: A Case of Study of Venezeal, MIT Press.Fujita M. and Krugman P., 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Cambridge: MIT Press.Grabowski, R., and M. Shields, 1995, Development Economics, Balckwell Publishers.Harry W. Richardson, 1979, Regional Economics,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Hirschman, A.O., 1958,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Yale University Press.Higgins,B. and Savoie, D.J., 1995,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or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Hoover, E.M., 1971, An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Economics.Lewis, W.A., 1955,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Allen & Unwin.Marion and Temple., 1994, Regional EconomicsMyrdal, G., 1957,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 London: Duckworth.North, D.C., 1955, Location Theo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 ol 63: 243-258 Richardson, H., 1973, Regional Growth Theory, Macmillan.Rostow, W.W., 1960,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Schultz, T.W., 1964,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Yale University Press.Williamson, J.G., 1965,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 Description of the Patter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 ol 13, No.4: 1-84.。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建设经济系区域经济学专业城市经济与管理方向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建设经济系区域经济学专业城市经济与管理方向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建设经济系区域经济学专业城市经济与管理方向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院系(招生人数)专业(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407城乡建设经济系(1)020202区域经济学(1)01城市经济与管理陈淮①1001英语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017城市建设与公共管理二、导师介绍陈淮,城乡建设经济系博士生导师。

1952年2月出生于北京市。

1987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获博士学位,1993年获研究员职称,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系主任,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曾于1987年至1989在日本东海大学作访问学者,1992年至1993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客座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工业化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区域经济理论、人口就业理论等。

出版有《工业化-中国面临的挑战》(1989)、《日本产业政策研究》(1989)、《对话“十五”-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再审视》(1999)、《走过世纪之交:战略与政策研究》(2001)、《热点随想》(2001)、《大道至简-给EMBA讲经济学》(2003)、《地产中国:引导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研究(2006)》、《城市对话:国际性大都市建设与住房研究》(2006)、《广厦天下:房地产经济学ABC》(2009)等专著十余部,公开发表论文数百篇。

主持过《跨世纪战略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经济结构研究》、《世纪末的中国经济增长》、《过剩经济:形势与对策》、《重要基础产业的资产重组研究》、《1999: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再审视》、《中国国有投资公司在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战略定位》、《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战略思路》等重大课题研究。

曾获国家高等学校优秀学术著作奖(国家教委1992.1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委1996.01)、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7.12,1999.12)、中国发展研究奖二等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7.12,1999.12)、辽宁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辽宁省社科院1996.12)。

区域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学原理 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学原理 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原理》课程大纲(Principles of Regional Economics)一、课程目标区域经济学原理是地理科学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在西方经济学、地理学基本知识、原理掌握之后,对区域研究的一个深化方向。

该课程主要介绍区域的基本概念、影响区域开展的基本要素,区域经济开发的模式与方法、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区域可持续开展等内容。

通过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理解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任务、特点和方法,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培养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及实践环节,到达能进行区域经济的初步分析和研究。

二、课程内容专题一:绪论(4学时)主题1:空间问题与经济学主题2:传统空间分析路径的特征与局限主题3:经济空间——均质与非均质的有机统一主题4:区域以及区域经济研究参考:郝寿义,区域经济学原理,第1章;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第1章;安虎森,新区域经济学,第1章。

专题二:区位选择与集聚经济(5学时)主题1:经济区位理论与区位选择主题2:区位选择与集聚经济参考: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第2-7章;张文忠,经济区位论(2000);郝寿义,区域经济学原理,第3章,第7章;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2:章;安虎森,新区域经济学,第3章。

专题三:城市体系与城市经济区域(5学时)主题1:中心地理论与城市体系主题2:城市体系的一般均衡分析主题3: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参考:郝寿义,区域经济学原理,第7章。

专题四:区域产业结构及其演进(6学时)主题1:区域产业结构配置(模式)主题2: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主题3:区域产业结构评价参考:安虎森,新区域经济学,第5章;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第5章。

专题五: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6学时)主题1: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和经济意义主题2: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主题3: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开展机制参考:李小建,第7-9章;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第8章,第10章;安虎森,新区域经济学,第7章;郝寿义,区域经济学原理,第7章7.7。

851区域经济学

851区域经济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51】考试科目名称:区域经济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1)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部分60%(2)综合应用部分40%4)题型结构a: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b: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c: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二、考试内容与要求重点测试考生对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有较深入的理解,对区位论、产业空间组织与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经济规律有系统的认识,能较好地掌握区域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具备综合分析区域经济问题的能力。

(一)区域、区域系统与区域经济学考试内容区域、区域系统、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区域经济学。

考试要求1、掌握区域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2、掌握区域系统的组成、特征与功能;理解区域系统的结构分析方法与演化方向、方式及机理。

3、掌握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与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等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因素。

4、掌握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任务;理解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前沿与方向。

(二)区域发展与科学发展考试内容区域发展概述、促进区域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区域科学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考试要求1、掌握区域发展的内涵与形式。

2、掌握自然条件、人口与劳动力、资金、科技进步、资源配置、贸等影响区域发展因素的作用机制和资源开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区域生产布局的调整与优化、重大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3、掌握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理解区域的类型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的层次性与可持续发展、不认同层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

《区域经济学》电子教案

《区域经济学》电子教案

区 域 经 济 学
Regional Economics Regional Economics Regional Economics Regional Economics
主要参考书目

区 域 经 济 学
[21]姜爱林:《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 大地出版社,2004。 [22]王梦奎,冯并,谢伏瞻:《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C],北京,中国发展 出版社,2004。 [23]郑弘毅:《农村城市化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4]邹农俭:《中国农村城市化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25]陆立军等:《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M],北京,中国经 济出版社,2002。 [26]张一民:《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出版社,2004。 [27]宋奇成:《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成 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8]朱若峰,朱泽:《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M],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9]曾坤生等:《区域经济论——市场经济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M],长 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30]姚士谋,汤茂林等:《区域与城市发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出版社,2004







贵 州 师 区 范 域 大 经 学 济
Regional Economics Regional Economics Regional Economics Regional Economics

编写制作: 编写制作:李孔俊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李孔俊
CONTENTS

区域经济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区域经济学》 英文名称: Regional Economics学分: 2 总学时: 36实验(上机)学时: 无开课专业: 经济学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限定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是在地理学基本知识,原理掌握之后,对区域研究的一个深化方向。

该课程主要介绍区域的基本概念,影响区域发展的基本要素,区域经济开发的模式与方法,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及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程目的和要求全面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理解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任务,特点和方法,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培养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及实践环节,达到能进行区域经济的初步分析和研究。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区域实际调查,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的基础知识。

二、预修课程:无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绪论2课时第一节区域经济学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区域。

空间。

空间阻滞规律。

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区位论。

农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

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的最新进展。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第四节区域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区域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学。

第二章经济区位与区域产业布局6课时第一节产业布局的区位基本概念。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机制。

第二节产业布局的指向工业的产业布局指向。

产业布局指向的类型。

第一第三产业的布局指向。

第三节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几合理布局的评价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

区域经济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及期刊

区域经济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及期刊

书名产业布局学原理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学分析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创新中国——中关村走向未来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东亚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经济学(4th edition)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工业区位论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国际直接投资区位决定因素经济地理学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竞争力经济学竞争优势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区域分析与规划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 (1-区域经济学)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 (2-城市经济学)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 (3-应用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开发研究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导论区域经济学原理区域经济学原理投资区位论区域经济政策中国区域经济问题地理与贸易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制度、趋同与人文发展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中国地区差距报告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methods of regional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scie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新区域经济学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下面的有关书目可能与上面的有些重复-供参考产业布局学原理产业集聚论产业结构调整与政府的经济政策——战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产业政策研究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英文版第4版)城市经济学(中文版第4版)城市技术创新透视——区域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个视角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城市外部空间运动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学分析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创新中国——中关村走向未来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地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东亚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4th edition)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发展经济学的先驱发展经济学新探改革、发展与收入分配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工业区位论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关于外商投资与外资政策的博弈分析国际产业转移论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国际直接投资区位决定因素国外开发借鉴韩国经济腾飞的政策剖析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环境与自然自然经济学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经济地理学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经济解释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解说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竞争优势明日的田园城市前沿思索――中国经济非均衡分析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区域分析与规划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区域经济开发研究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导论区域经济学原理区域经济学原理区域经济组织研究——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区域优势的经济学分析投资区位论外商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商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二集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三集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导引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现代企业区位选择与布局新发展经济学:回顾域展望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信息产业与城市发展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制度、趋同与人文发展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创新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中国地区差距报告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实证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中国区域发展导论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增长和发展:演进观点地理和贸易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区域经济政策作者人大赫尔曼.E.戴利(美)潘家华王辑慈盖文启王德禄罗斯托,贺力平等译安纳利•萨克森宁,曹蓬、杨宇光等等译丁斗吉利斯,波金斯,罗默、斯洛德格拉斯速水佑次郎(日)阿尔弗雷德.韦伯(德),,李刚剑等译约翰.冯.杜能(德),吴衡康等译鲁明泓李小建江小娟金碚迈克阿•波特,陈小悦译保罗.克鲁格曼(美)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彼得·尼茨坎普,安虎森等译埃德温·S.米尔斯,郝寿义等译保罗·切希尔,安虎森等译张敦富陈秀山、张可云刘再兴赫寿义、安虎森刘再兴等张金锁、康凯叶依广艾德加·胡佛,弗兰克·杰莱塔尼,郭万清译叶依广张敦富武一张可云陈秀山、孙久文保罗.克鲁格曼保罗.克鲁格曼(美),蔡荣译保罗.克鲁格曼(美)林毅夫 蔡昉王绍光、胡鞍钢林毅夫 蔡日方胡鞍钢、王绍光、康晓光魏后凯、刘凯赵人伟、基斯·格里芬walter isard邓宏兵【英】哈维.阿姆斯特朗,吉姆.泰勒安虎森戴宏伟人大朱英明陈建安史忠良杨沫赫尔曼.E.戴利(美)谢文蕙、邓卫Arthur o‘Sullivan阿瑟.奥沙利文范伯乃江曼琦陆军潘家华王辑慈盖文启王德禄安纳利•萨克森宁,曹蓬、杨宇光等等译陈计旺丁斗保罗.克鲁格曼(美),蔡荣译吉利斯,波金斯,罗默、斯洛德格拉斯速水佑次郎(日)杰拉尔德.迈耶夏振坤陈宗胜西盟·库兹涅茨,常勋等译H.钱纳里 S.鲁宾逊,,吴奇等译阿尔弗雷德.韦伯(德),,李刚剑等译约翰.冯.杜能(德),吴衡康等译杨建龙卢根鑫保罗.克鲁格曼鲁明泓赵颂尧,李春芳赵利济(韩)A. 迈里克.弗里曼(美)张帆顾朝林,甄峰李小建约瑟夫·熊彼特,何畏等等译陈宗胜张五常罗伯特·M·索罗,宋承先译罗伯特·M·索罗,史清琪等译江小娟迈克阿•波特,陈小悦译埃比尼泽.霍华德朱恒鹏张可云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彼得·尼茨坎普,安虎森等译张敦富陈秀山、张可云刘再兴赫寿义、安虎森刘再兴等张金锁、康凯艾德加·胡佛,弗兰克·杰莱塔尼,郭万清译叶依广张敦富宫占奎、陈建国孟庆红武一陈其林王美今、沈绿珠汤敏,茅于軾汤敏,茅于軾汤敏,茅于軾海韦尔.G.琼斯周振华苏重基陈宗胜杨小凯张永生阎小培林毅夫 蔡昉王绍光、胡鞍钢郭克莎刘传江林毅夫 蔡日方胡鞍钢、王绍光、康晓光魏后凯、刘凯李实、张平、魏众赵人伟、基斯·格里芬胡兆量王一鸣候景新尹卫红费景汉、古斯塔夫.拉尼斯保罗.克鲁格曼(美)陈秀山张可云出版社年份金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6.00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20.8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9.00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4.00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1.00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4.50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20.00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14.00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1.0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58.0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4.00商务印书馆199710.70商务印书馆198620.80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00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30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199620.00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58.00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5.0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3.00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7.40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45.00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12.00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50.00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34.00商务印书馆200322.00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38.00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4.00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7.00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13.00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10.00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199212.50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8.00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6.00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5.80商务印书馆2005商务印书馆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2000220009.00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3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6.00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6.0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17.00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2.00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26.00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13.50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8.00published jointly by the technology press of the massachusetes ins 科学出版社2008.4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人民出版社2006.1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6.00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7.00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2.00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20.00上海三联书店1989 6.70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20.80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8.00中信出版社200275.00中信出版社200379.00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2.80人民出版社200118.50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19.8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9.00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4.00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1.00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4.50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14.00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28.00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1.00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9.0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58.0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4.00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4.10武汉出版社199722.00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38.00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19.50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2.70商务印书馆199710.70商务印书馆198620.80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2.0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3.0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9.00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00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9.50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16.0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9.0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5.00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6.00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30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3.50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9.20商务印书馆200127.00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7.40商务印书馆199118.00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0.00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5.00商务印书馆200012.0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4.00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32.00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7.40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145.00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34.00商务印书馆200322.00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38.00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4.00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7.00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13.00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2.50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8.00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6.00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4.50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9.80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5.80鹭江出版社200015.00鹭江出版社200015.00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9.60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4.00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4.00商务印书馆199917.00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5.00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8.00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12.8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9.00科学出版社199920.00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6.00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6.0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17.00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5.00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1.50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2.00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26.00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13.5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9.00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8.00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8.0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17.00商务印书馆200426.00商务印书馆200427.00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1.00商务印书馆200531.00商务印书馆200526.00massachusete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john wiley & sons ,inc,new yors ,inc,new york .london。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复习方法-育明考博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复习方法-育明考博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考博指导与分析一、中央财经大学考博资讯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176名,其中普通计划125名(含硕博连读生13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下简称少数民族骨干计划)42名和对口支援计划9名。

(一)考试科目及各方向导师:1.区域经济学(020202)研究方向01:区域经济理论。

导师是戴宏伟。

考试的科目:(1)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100%)。

(2)2001经济学基础(100%)。

(3)3006现代经济学前沿(100%)。

(二)考试须知1.考试方式和科目: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两部分,跨学科门类报考考生还需参加加试考核。

初试采用笔试形式,包括外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具体考试科目详见《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其中业务课一中的经济学基础(科目代码2001)考试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占35%)、西方宏观经济学(占35%)、计量经济学(占30%);管理学基础(科目代码2002)考试内容包括管理学原理(占35%)、西方微观经济学(占35%)、计量经济学(占30%)。

各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00分。

复试采用面试形式,内容包括科研基础与科研潜质测试和外语听说能力测试。

科研基础测试采取现场问答方式进行,重在根据专业培养要求考察考生对本学科系统理论知识及前沿动态的掌握情况;科研潜质测试重在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及考生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不少于5000字的《中央财经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研究计划》考察考生是否具有在本学科领域发展的科研水平和研究潜质、是否具有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外语听说能力测试重在考查考生运用外语进行听说交流的能力,主要从发音的正确性、使用语言的准确性、流利程度、理解和判断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

复试成绩计入博士生入学考试总成绩。

《中央财经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办法》将于考试前公布。

跨学科门类考生需参加跨学科门类加试考核,考核形式和要求由招生学院在报名结束后公布,考核由招生学院在复试期间组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经济学参考书目:1.《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周彦文,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2.《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吴树青、谷书堂、吴宣恭,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3.《西方经济学》(上、下册)高鸿业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经济学包括:(1)政治经济学(占60%);(2)西方经济学(占40%)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李秀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肖前。

2.《西方智慧的源流》,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张传有。

《欧洲哲学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修订版,陈修斋、杨祖陶。

3.《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周三多等主编。

010105 伦理学1.《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罗国杰。

2.《伦理学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罗国杰。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四版,李秀林。

4.《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东北财大出版社1995年版,周彦文。

5.《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二次印刷,吴树青、谷书堂、吴宣恭。

020101 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东北财大出版社1995年版,周彦文。

2.《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二次印刷,吴树青、谷书堂、吴宣恭。

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高鸿业。

020102 经济思想史1.《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中南财经大学(内部印刷),万安培。

2.《近代西方经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汤在新、傅殷才主编。

020103 经济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纲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赵德馨主编。

育明教育:2015年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考博参考书,真题

育明教育:2015年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考博参考书,真题

2015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考博指导《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解析》,团结出版社,2013年版(考点精编·习题答案·真题解析·热点解读)考试科目十一: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Varian.H.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 Analysi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考试科目十二: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1.Romer.D.:《高级宏观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保罗·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经济学2(经济地理学)主要目参考书目:1.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英〕彼得·迪肯:《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日〕藤田昌久、〔比〕雅克-弗朗科斯·蒂斯:《集聚经济学(城市、产业区位与区域增长)》,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公共行政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公共政策》三门占的分值达到了75%以上。

其他的三门的总分大约在80分左右。

其中《公共行政学》这本书内容比较多,知识点繁杂,这个可以参考育明教育2013年出版的《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解析》,涵盖了考点精编·习题答案·真题解析。

《比较政治经济学》每年会有变动。

不过,这门课,分值不是很高。

这本书大家参考育明教育内部题库就可以了。

《行政法与社会科学》的两本参考书很难复习,但是历年考察的题目基本么有超出育明教育内部题库和复习范围。

行管每年的参考书都有所变动,但是基本的步调还是一致的。

现在的一个趋势是要考查数理统计部分,每年都有二三十分的题目。

这个的话,育明也有一个内部题库,基本涵盖了所有的考试范围。

此外,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还应该多关注一些当前行政管理学界的热点问题,比如“大部制改革”、“公共危机管理”、“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李连杰壹基金所引发的对第三部门的思考”、“拆迁引发的对行政执行能力问题的思考”、“交通拥堵等带来的交通管制等问题的思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等等方面的问题。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三、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历程 (二)区域经济学最新进展 (三)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课 题
(一)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历程
1、区位论初期研究主要发源地在德国。 2、战后主要集中到美国。 3、20世纪80年代后,区域化、集团化和一 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4、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不断加 剧升级,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 经济研究的新主题。
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的选择。工业企业 选择生产位置时,要尽量降低成本,尤其是运 输费用,以实现产品的最终销售。韦伯认为决 定工厂最佳位置的因子主要有:
• 运输成本 • 劳动力成本 • 集聚
工业寻求最优区位3阶段
(1)第一阶段,暂定劳动费与聚集效益因子 都不起作用,孤立地研究在只有运费因子单独起 作用的情况下,工业最合理的布局模式; (2 )第二阶段,研究在加进了劳动费因子的 作用时,上述工业布局模式将发生何种变形; (3 )第三阶段,研究当加进聚集效益因子的 作用时,这一工业布局模式又会相应地发生何种 变形。 企业的最优区位选择由最低运费点经过劳动 费因子、集聚因子修正后得出。
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一)空间结构:是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
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客体 和现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形态。 微观层面:企业之间、企业与家庭之间、企业与政 府之间 中观层面: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区域 之间 宏观层面:国家之间
(二)空间结构理论的基本内涵
杜能农业区位论“孤立国”理论的前提条 件
• 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村和 农业土地。 • “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 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 • “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位于中纬,各地农业 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 • 农产品的运费与重量和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 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 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

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参考书目

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参考书目

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参考书目说明:参考书目前加“▲”号的为复试课程参考书目;加“*”的为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课程参考书;其余均为初试课程参考书。

020101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宏观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程恩富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产业经济学》苏东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西方经济学史教程》晏智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20105世界经济初试科目参考书同政治经济学专业;▲《世界经济概论》池元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国际贸易》薛荣久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国际贸易》卢荣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国际经济学》薛敬孝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初试科目参考书同政治经济学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张象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产业经济学》苏东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政治经济学教程新编》荣兆梓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20201国民经济学初试科目参考书同政治经济学专业。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刘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产业经济学》同政治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学》(第二版)郝寿义、安虎森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020202区域经济学初试科目参考书同政治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学》(第二版)郝寿义、安虎森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程恩富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020203财政学初试科目参考书同政治经济学专业;▲《财政学》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六版;*《税收学原理》杨斌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税法》(一)(二)(2009年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定教材)注税管理中心编,中国税务出版社,2009年2月版。

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简介

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简介

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简介西方经济学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介绍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与前沿发展动态。

通过研究生自学、教师课堂讲授和组织讨论,使研究生能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吸收和借鉴其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科学因素,研究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理论。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微观部分:需求、供给理论及其弹性分析、效用理论、生产与成本理论、市场结构、市场失灵理论及微观经济政策、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等;宏观部分:国民收入核算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国际经济基础、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理论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经济学原理》(第四版)[美]曼昆,三联书店,北京,2006年。

3.《经济学》(第三版)[美]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4.《经济学》(第十八版)[美]萨谬尔森,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研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经济体制及其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

它是一门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和掌握经济学理论的基石。

其教学目的是要使研究生加深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体制、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运行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正确看待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经济发展的信心,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觉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探索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思考、分析和解决诸多的现实经济问题提供思路。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市场经济一般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际化和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考研参考书

区域经济学考研参考书

区域经济学考研参考书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变化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考研时,建议阅读以下参考书目,以深入理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

1、《区域经济学原理》作者:郝寿义、吴殿廷。

这本书系统介绍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差距、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2、《区域经济规划》作者:张敦富。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区域经济规划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区域经济规划的理论基础、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分析、区域经济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3、《空间经济学教程》作者:梁琦。

这本书从空间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空间市场结构、空间产业集聚等方面的内容。

4、《城市经济学》作者:周文良。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包括城市化发展、城市经济增长、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5、《区域经济政策》作者:刘传江。

这本书系统介绍了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书籍都是区域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对于深入理解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建议考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阅读相关学术论文和期刊,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掌握基础知识:在阅读参考书目的同时,考生需要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实问题。

关注现实问题: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考生需要关注现实问题,如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转型升级等。

通过分析现实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提高综合素质:考研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考察,更是对综合素质的考察。

考生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这些能力在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参考书目
1、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京文,《中国区域经济教程》[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3、李清泉,《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与农村城市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4、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张敦富,《区域经济学原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6、吕拉昌,《区域整合与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3。

7、谢一地,《政府规制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顾朝林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跨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M],商务印书馆,2003。

9、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0、成德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式与政策》[M],科学出版社,
2004。

11、林善浪,张国,《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R],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12、姜爱林,《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M],中国大地出版
社,2004。

13、王梦奎,冯并,谢伏瞻,《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C],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

14、陆立军等,《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15、张一民,《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16、宋奇成,《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四川
大学出版社,2002。

17、朱若峰,朱泽,《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M],湖北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1。

18、姚士谋,汤茂林等,《区域与城市发展论》[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
社,2004。

19、郭熙保,《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0、王自亮,钱雪亚,《从乡村工业化到城市化——浙江现代化的过程、特
征与动力》[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21、赵苑达,《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2、唐宇文,《区域经济互动发展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23、王梦奎、李善同等,《中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M],商
务印书馆,2000。

24、王必达,《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5、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商务印书馆,2004。

26、冯之浚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7、罗勇,《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8、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9、方创琳,《区域发展战略论》[M],科学出版社,2002。

30、邓翔,《经济趋同理论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M],西南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3。

31、金明善,车维汉,《赶超经济理论》[M],人民出版社,2001。

32、邬义钧,邱钧,《产业经济学》[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33、黄继忠,《区域内经济不平衡增长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4、吴郁文,《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R],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5、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6、谷书堂,《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7、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8、杜肯堂,戴士根,《区域经济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9、保罗切希尔,埃德温S 米尔斯,《区域和城市经济经济学手册》[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0、Boudeville ,J.R,1996. Problem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41、Friedmann J R,1966.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a case study of Venezuelan.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42、Hansen NM,ed, 1972. Growth Centers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York: Free Press.
(一)建议教材:孙久文叶裕民编著区域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二)参考书
1、郝寿义《区域经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2007年
2、安虎森等著《新区域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2008年
3、张敦富《区域经济开发研究》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年
4、高洪深编著《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5、陆大道等著《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3年
6、王铮《区域管理与发展》科学出版社,2000年
7、魏后凯著《走向可持续协调发展》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
8、王洛林、魏后凯主编《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9、王一鸣《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
10、王缉慈等著《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顾朝林等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2、蔡昉等著《制度、趋同与人文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程选主编《我国地区比较优势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
14、胡佛(美)《区域经济学导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
15、艾萨德(美)《区域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16、埃比尼泽·霍华德著《明日的田园城市》商务印书馆,2002年
17、麦金尼斯著《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8、刘易斯·芒福德著《城市发展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