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3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3运动的快慢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课标导读评论能从日常生活运动会中发现与运动快慢有关的问题,能用语言来描述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公式2教材分析评论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之前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本节课可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获得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总结出速度的概念,对于本课的教学可以小组合作式教学及自学式相结合。

3教学目标评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媒体图像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运动会上裁判员的判断快慢的方法,感受科学与生活结合所带来的美感4学情分析评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速度”,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如何科学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地引出速度的概念则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本节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讨论运动会上如何比较跑步的快慢,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获得比较运动快慢的不同方法。

再向学生提出解决物体的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矛盾,为建立速度概念奠定基础。

速度公式是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用字母来表达数量关系的公式,对此学生可能不太习惯。

速度的单位是一个组合单位,学生也是第一次见到,教学中要注意强调。

考虑到学生第一次运用公式解题,一定要注意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5重点难点评论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及公式的计算突破:以运动会上裁判员与观众比较快慢的方法入手来引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6教学方法评论目标导学法,情景激学法,讨论法7教学准备评论多媒体课件8教学过程8.1第一学时8.1.1教学目标评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8.1.2学时重点评论两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引入速度的概念。

8.1.3学时难点评论8.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比较运动的快慢评论播放刘翔110米跨栏视频活动2【讲授】运动的快慢评论1、从生活走向物理提出问题:观看图片,小猪赛跑的过程中,怎样判断谁跑的快?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得出方案一:让它们跑相同的时间,比通过的路程的长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教师提出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 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展示问题: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 12.80 s,而 24 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 28 min,怎样比较 他们运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比较单位时间(1 s)内运动的路程; (2)比较单位路程(1 m)运动的时间。 教师总结: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 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 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velocity)。 2.公式:v= 3.单位: (1)国际单位:米每秒 m/s 或 m· s 1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知识与 技能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 目标
过程与 方法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 度与 价值观
1.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感受生活中与物体运动有关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 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道理。
教学 重点 难点
s 重点:了解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理解 v= 的具体应用。 t
难点: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频闪摄影”研究 物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 探究法、讲授法 方法 使用 多媒体课件和动画 器材 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教师活动 环节 多媒体播放:学生运动会中 100 米和 200 米比赛的视 频。 问题引入: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同样是运动的,那 么他们的快慢一样吗,你如何判断谁跑得快? 一、引入 新课 引导学生分析运动员的运动情况,让学生观察比 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 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有的运动得快,有的运动得 慢。然后,引出新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活动 从学生熟知 的运动会入手来 观察、 引出要解决的教 思考、 学问题,易于让 交流 学生轻松地融入 到课堂气氛中 去,以此来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一、速度 ◆探究活动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方法 1: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花的 时间,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举例:在雅典奥运会上 110 米跨栏中, 路程一定,我 国 运动员刘翔用时 12.88 秒,获得了金牌。 二、探究 新知 通过教师的 问题设置,进一 步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接着 观察、 通过交流、讨论、 交流、 归纳出物体运动 回答 相同路程的情况 下,比较它们所 花的时间,所花 时间短的物体运 动得快。 多媒体播放:龟兔赛跑 思考、 交流、 总结 通过集体感 受,可以把一个 学生的发现转化 为全体学生的学 学生 设计意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2.主题:讨论主题为“如何运用速度知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3.过程:各小组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4.分享: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学生可提问、补充,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系统地讲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速度的概念:介绍速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计算公式: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使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介绍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速度知识进行比较。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第17页的练习题1、2、3。
-设计一道与速度相关的应用题,要求结合实际情境,并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2.实践作业: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如:行人、车辆等,尝试用速度知识进行描述和比较。
-与同学合作,进行一次小型的速度实验,如:测量并比较不同学生短跑的速度,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高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物理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注重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第三节运动的快慢一、概念及含义1. 运动:动物或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有定向性、有规律性。

2. 速度: ==单位时间内物体在某一方向上所运动路程。

其单位为米每秒(m/s)。

3. 加速度:即物体运动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每秒变化的速度大小,其单位为米每秒平方(m/s2)。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以匀变速运动,即其速度恒定,加速度为0,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二、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1. 单一加速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加速度值恒定,称为单一加速运动。

2. 减速运动:当速度降低时,所经过的路程也变少,即加速度的值小于零,则称为减速运动。

3. 匀速运动:指物体沿直线以恒定速度运动,其加速度值为零,称为匀速运动。

4. 停止运动:指物体没有沿一定方向以一定速度运动,加速度为零,称为停止运动。

三、物体运动的快慢1. 运动速度快慢由其速度和加速度来衡量,速度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快慢。

2. 加速度能影响物体的速度,当加速度增大时,物体的速度就会变快,反之,加速度减小,物体的速度就会变慢。

3. 若物体具有恒定的加速度,则加速度能体现出物体运动的变化,加速度变大,速度变快,加速度变小,速度变慢。

四、加速运动1. 加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变化程度,但加速度值本身并不能完全表明运动的快慢。

2. 加速度越大,物体变速越快,物体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运动。

3. 当加速度的大小一定时,物体的运动路程越长,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

4. 加速度可以衡量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值越大,物体运动越快,若加速度值为0则运动为匀速运动,若加速度值为负数则运动为减速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媒体图象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重点难点】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难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龟兔赛跑动画、猎豹追逐羚羊、运动会百米比赛、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运动情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3节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v =st4.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2.变速运动 3.平均速度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把两个物重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A.相等B.铝球的比铁球大C.铝球的比铁球小D.浮力都等于重力2.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的首选材料,这些优点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A.较小的密度B.较大的硬度C.良好的导热性D.较好的延展性3.有一款自行车,座椅后连接的微型投影仪可以将转弯、停止等提示信号投射到骑行者的后背上,因其独特的安全设计和GPS导航功能备受人们的青睐。

关于这款自行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骑行者后背上所成的像是虚像B.投影仪的镜头到骑行者后背的距离大于镜头焦距的二倍C.从骑行者背后不同方向都能看见所成的像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D.骑这种自行车最好穿黑色的衣服4.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

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的硬币。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系列(人教版)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系列(人教版)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

(4)单位:速度的单位由路程单位与时间单位组合而成。

①国际单位制: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s -1 ②交通运输中:千米/小时,符号是km/h 或km•h -1③注意两套单位的组合:国际单位的组合:路程s 单位是米(m );时间单位是秒(s ) 速度v 的单位是:米/秒(m/s )常用单位的组合:路程s 单位是千米(km );时间单位是小时(h ) 速度v 的单位是:千米/时(km/h ) 3. 路程与时间的计算根据v =st 可以得出路程与时间的计算公式:路程s=vt 时间 t =sv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①同一性: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物体的同一运动过程; ②对应性:代入数据时,v 、s 和t 要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③统一性:在应用公式时,各个物理量单位要统一;④规范性:代入数据前,公式不能漏,代入数据时,要有单位。

4. 速度表可以直接显示出车辆的运动速度。

下图中的汽车速度表,它上面的单位是km/h ,当指针指在哪个位置时,说明此时的速度是多少km/h 。

如图所示,汽车的速度是80 km/h 。

“136018”是指这辆车总共通过的路程为136018km 。

5. 限速标志与里程标记限速标志:在不同的道路或不同的路段,有很多限速的标志牌。

如图甲所示,限速标志牌的单位是km/h,表示机动车在该道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km/h。

图乙是公路上的里程标记牌。

表示从此标志牌到北海的路程为24km。

6.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利用ppt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速度(m·s-1)物体速度(m·s-1)蜗牛约1.5×10-3上海磁悬浮列车可达120人约喷气式客机约250自行车约5超音速歼击机约700高速路上的小轿车约33出膛的子弹约1000雨燕可达48同步卫星3070【播放视频】——《人造物体的速度大比拼》【例题1】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速度是40m/s;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km/h;空中飞得最快的是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A.猎豹最快B.旗鱼最快C.褐海燕最快D.三者一样快【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猎豹的速度为v1=40m/s,旗鱼的速度为v2=108km/h=108×13.6m/s=30 m/s褐海燕的速度为v3=5km1min=5000m60s认识限速标志与里程标记,了解标志牌数字表示的物理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doc

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教学重点/难点速度的计算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敏学内容及教怖治动学生活劫设计专易悟境导入在实尊生活中,物化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W蕊.fc:在田役运动会短跑出奏目・人们最关心的是谁缚行车:人们外出旅行时.总伞要选祭便蓬的交通二日尽快更达U的地:军率上总是希至导弹-作放飞机能谿飞樗快些……・通零情况下.我们是如何来出软物伐运动的快慢呢?合作探丸提出间芯:场倬运动有快有曼.辱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敢示演:定金奏蹬.让学M思考、交波.得出出坂物区运动快慢豹方法.K速度代定义:提出间密:(1)运此会的百米妻边时,在比赛迂程n判断郭位运动员蹬的快些,我们用豹是什么方法?在终点时我们又月的是匚么方法?(2)小华步行.苛爸爸骑自行军.希人同仃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逐毛丁二号:总结:比蝮场虹巨动的快慢.可以计算出询司路程所里的时回,时间短运动•快,时间长运动慢:土可以计翼出柜底时■间运劾的移程.建程长的逐勃快,路程晅的逐动曼.场伐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类*电功主的定义引入速度的定义定义:速麦等于运动场佬在堇位时间内遂过打路程孕生芸希悻会二次多宾二哉疽.安=与书中的光孟:鱼堂赛跑) .邑考数师挹由的问您,小组讨论交流得由:1、比较柜司路程中月的时间:2、吃较柜司月叵驴经过的路程.学生分枳后可答.在比套过程申妄们看谁魂在前:在终点我父看谁用的时1'瓦短.小华和爸爸我们看谁用的时间短.学生浬线速变的定义.回忆自己熟悉的情景.进入学习借境通过录像激发学生兴建,把学生的注意方奁充至口起来.总W判断速度大小的两肆基本方法・诺一步熟悉土皎物体运动快引入速度的定义,声理解物璋学的砂究方法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速度的定义2、频闪摄影的特点3、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课后习题一、动手动脑学物理二、补充练习: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1.3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1.3运动的快慢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提问:同样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探究一: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教师小结:观众的方法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A4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3.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1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 3 节运动的快慢【知识与技术】1.能用速度描绘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观点.4.认识均匀速度的观点.【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观点在实质中的意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觉科学与艺术联合所带来的美感.【要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难点】1.成立速度的观点.2.“频闪拍照”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知识点一速度【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19-20,达成以下问题:1.在物理学中,把行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2.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s3.公式:v=t .( v表示速度,s表示行程,t表示时间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或 m·s 1.【合作研究】研究一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察看下边表格,有四个物体沿平直道路行驶初始地点 / m 经过时间 /s 最后地点 / m A.自行车0 20 100B.自行车0 10 100C.火车500 30 1 250D.飞机500 10 2 5001.怎样比较 A 和 B 的运动快慢?答:经过行程同样,时间越短,运动越快.2.怎样比较 B 和 D 的运动快慢?答:时间同样,经过行程越大,运动越快.3.怎样比较 B 和 C 的运动快慢?答:比较同样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行程大小.研究二速度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行程.1.为何不用单位行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答:由于单位时间的行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行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而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因此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行程来表示速度.2.速度的公式及其单位.s答:速度的公式:v=t.行程的单位是米( m),时间的单位是秒(s) ,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 秒,即 m/s 或 m·s-1. 常用单位是km/h 或 km·h-1. 单位换算: 1 m/s= 3.6 km/h;1 km/h1=m/s.3.6【教师点拨】速度的计算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速度单位的读法.【跟进训练】以下四个成语中描绘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 B )A.离弦之箭B.与日俱增C.徐徐来迟D.追风逐电知识点二匀速直线运动与均匀速度【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20-22,达成以下问题:1.物体做机械运动时,依据运动路线的曲直能够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在直线运动中,依据速度能否变化,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3.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4.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均匀速度来描绘运动的快慢.【合作研究】研究三如下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同样时间内经过的路程.1.察看比较下边甲、乙两图中的小汽车在同样的时间内所经过的行程有什么特色?答:甲图中小汽车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经过的行程是相等的;乙图中小汽车在相等的时间内,经过的行程不相等.2.可否由此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答:能.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3.可否由此总结出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答:能.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4.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可怎样描绘?答: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假如只做大略研究,也能够用s来描绘运动的快慢,v=t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均匀速度.【教师点拨】1.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色:①运动的路线是直线;②在同样时间内经过的行程是相同的.2.计算均匀速度时,必定要用某段行程除以对应的时间进行计算.例小明是一名跑步运动喜好者,只需条件同意,他每日都要坚持慢跑30 min. 假如他在一次测试中以平常慢跑的速度沿直线跑完30 m,用时 10 s ,求:(1) 小明慢跑的均匀速度的大小.(2) 若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 min ,他经过的总行程.解 (1) 小明慢跑的均匀速度:v=s1 30 m== 3 m/s. t 1 10 s(2) 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 min,他经过的总行程:s=vt=3 m/s×30×60 s= 5 400 m.【跟进训练】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察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经过的行程与所用的时间,并依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行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依据图象可知,2- 5s 内,小车的均匀速度是0 m/s.1.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1)比较同样时间内谁走的远.(2)比较在经过同样行程内谁用的时间短.2.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取单位时间或行程来比较它们的行程或时间.3.速度(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行程.s(2) 公式:v=t .(3) 单位:即--m/s 或 m·s 1;常用单位是km/h 或 km·h 1.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观点.(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达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新人教版

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速度第2课时速度的应用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媒体图像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

难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最后的冠军是乌龟而不是兔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平时形容某人跑得快,常说他跑得比兔子还快,没听说过比乌龟跑得还快。

赛跑时谁得冠军,就是看运动的快慢,究竟怎么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乌龟真的比兔子跑得快吗?想解开这些疑问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速度(1)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P19“想想议议”分析后,作出简要概括: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就越快;在通过相同的路程上,物体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就越快。

(2)问题1:(出示视频)运动员们正在进行百米赛跑比赛,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学生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员快。

归纳总结: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问题2:小华步行,爸爸骑自行车,他们俩同时从家里出发,怎样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归纳总结: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问题3:在运动时间、运动路程都不等的情况下,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用时短的运动得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归纳:计算出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

(3)教师由比较快慢引出速度的概念及意义。

速度⎩⎪⎨⎪⎧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公式:v =s t 单位:m/s 或者km/h强调: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速度单位的读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运动的快慢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二、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难点:1、速度单位的换算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四、教法与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观察比较法学法: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五、预习提纲1.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2.2.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我们用符号_____表示路程,用符号______表示时间,用符号_____表示速度,则计算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其中路程的单位是______;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另外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_做速度的单位.4.4.1m/s=________km/h 20m/s=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m/s六、教学过程(一)探究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问题思考:(1)在百米赛跑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车在不同斜面上运动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速度,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知识讲解:讲解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通过实例解释速度的物理意义,让学生深入理解速度概念。
4.应用练习:布置有关速度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他们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关注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速度观念。
2.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发现和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设置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针对学生对速度与加速度的混淆,设计专门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清两者的关系。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体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激发学生兴趣。
2.基本概念:讲解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让学生理解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
3.方法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比较不同物体在相同路程和时间内的运动快慢,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
4.知识拓展:介绍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让学生了解速度变化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速度概念的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学生对速度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其物理意义和内涵。
2.速度公式的运用:学生在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变形运用感到困惑。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发现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3《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3《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1.3《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速度的探究体会速度的大小体会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学情分析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

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建立速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1.出示图片在赛跑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跑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总结归纳: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用时短的就快)引导学生探究: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显示: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等学生充分讨论后,显示结果:物理学中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也就是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精品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面红旗、加湿雾化器、听诊器【教学过程】km/h【板书设计】第三节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二、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3.公式:v=s/t4.单位:米/秒,即m/s。

常用单位是km/h单位换算:1m/s=3.6km/h三、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四、平均速度:表示平均快慢程度在变速运动中,v=s/t 求出的是平均速度【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利用活动、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入手,通过游戏活动的观察使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讨论引出物理学中速度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3.教学过程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测量速度的仪表:速度表以及“一些物体的速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真实感受到物理就在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是有用的。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1.整个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还是少2.对平均速度的处理有些仓促平均速度的计算本身就是一种近似、平均的思想,所以应通过让学生练习,体会这种思想,但由于时间有限导致对本部分知识的处理显得仓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移动的缓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移动的缓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移动的缓慢(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及其区别。

2.能够判断各类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各类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规律。

3.明确运动的快慢、远近等概念。

二、教学重点:1.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及其区别。

2.能够判断各类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各类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1.如何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如何分析和判断各类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教学内容:1.速度和速度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运动的快慢、远近等基本概念。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

2.示范法。

3.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学生自由探究的方式,发现物体在运动中的规律。

2.讲解新知识1.引入速度的概念,介绍速度公式、单位和计算方法。

2.介绍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区别。

3.掌握运动的快慢、远近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3.梳理重难点结合教材,针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其差异和联系。

4.巩固练根据教师提供的运动方程和速度公式,进行巩固训练。

5.拓展延伸1.进一步介绍力的概念及其种类。

2.研究简单的物理实验,如小车斜面运动实验、黑匣子实验等。

七、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远近等基本概念。

- 速度公式及其表示方法。

-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区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不太理解,需要再次进行巩固和练习。

下一步,将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运动的快慢》示范教案3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运动的快慢》示范教案3

二、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对不同的速度单位进行换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1.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2.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情境导入: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案二:播放搜集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发现问题。

(1)视频中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2)运动情况都一样吗?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1)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

(2)物体运动的情况各不相同。

有的运动得快,有的运动得慢,即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

引出新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推进新课1.速度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1)在运动会上,100 m比赛时,哪个运动员跑得最快?为什么?(2)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哪一辆汽车跑得快些?为什么?讨论交流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从而找到较为合理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如:相同路程比时间(运动会上的运动员);相同时间比路程(公路上行驶的车辆)。

然后提出新的问题:如果要比较奥运会万米比赛冠军和我们运动会上百米比赛冠军谁跑得更快,应该怎样比较?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二者之间既没有相同的路程,也没有相同的时间,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引出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经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求速度,从而得出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即v =st 。

介绍速度的两种单位。

在v =st 中,s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v 的单位为米除以秒,即m·s -1,读作米每秒,还有常用单位km·h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媒体图象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重点难点】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难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龟兔赛跑动画、猎豹追逐羚羊、运动会百米比赛、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运动情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3节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v =st4.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2.变速运动 3.平均速度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小明想测石块的密度,进行下面的操作:(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0:(2)在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3)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m2:(4)计算石块的密度ρ.若在操作(3)中倒出部分水后,水面还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A.偏大B.无偏差C.偏小D.无法确定2.两个完全相同的空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ρ铜>ρ铝)后,(铜块和铝块高度均小于烧杯高度),缓慢向两烧杯中倒满水,且水没有溢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放铝块的烧杯倒入水较多B.放铜块的烧杯倒入水较多C.两烧杯倒入水一样多D.无法判断3.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甲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得光路示意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小丽是近视眼B.小丽是远视眼C.应利用凸透镜矫正D.以上说法都不对4.暑假小明去北海公园游玩,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在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A.白塔倒影B.游动的鱼C.水中白云D.绿树倒影5.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A. B. C. D.6.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

“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气”是水蒸气B.“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7.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8.如图所示,乒乓球静止靠在左侧的甲音叉上,当用小锤敲打右侧的乙音叉,我们能听到乙音叉发出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甲音叉弹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乒乓球被弹开说明甲音叉也在发声B.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C.停止敲打,乙音叉会立即停止振动D.停止敲打,甲音叉会立即停止振动9.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60°B.折射角等于40°C.NN’是界面D.MM’的右边是玻璃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C.“闻其声,知其人”说的是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二、填空题11.小勇在江边拾到一块鹅卵石,他想知道这块鹅卵石的密度.于是他找来天平、量筒按表格中的顺序进行了测量:请将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12.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

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

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_____侧。

13.如图所示,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O 点,折射光线可能通过图中的 点.如果入射光线沿NO 方向入射,折射光线一定通过图中的 点,此时的入射角为 .14.炎热的夏天,小叶从冰箱内取出一块﹣5℃的冰块,其体积为100cm 3,放入一个玻璃杯中,加上盖子,则冰_____(“会”或“不会”)立即熔化。

后来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其体积变化了_____cm 3。

(ρ冰=0.9×103kg/m 3)15.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

16.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________为 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相对________ 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的. 三、计算题17.3D 打印常在工业设计等领域应用于制造模型。

某同学选用ABS 塑料来打印自己设计的作品,如图所示。

(1)已知体积为10 cm 3的ABS 塑料质量为10.5 g ,求这种材料的密度ρ____。

(2)若用该材料打印出来的作品的质量是42 g ,求消耗该材料的体积V____。

18.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辟岭,爆破时工人在钻孔内装好炸药,用一条长96cm的引火线引燃炸药。

(1)如果引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则引火线能燃烧多长时间?(2)工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之前跑到500m外的安全地带?四、实验题19.小聪利用天平、量筒、水和烧杯来测量一块不规则且放不进量筒的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形。

接下来应将游码移到______处,再适当调节天平的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g。

(3)如图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如图甲所示;b.取出小石块,如图乙所示,将图所示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直到标记处,如图丙所示;c.量筒中剩余的水如图所示。

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 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 g/cm3。

(5)这样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将会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依据是______。

20.某小组使用如图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2)点燃蜡烛后,为了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上;(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凸透镜位置不变,需要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需将透镜向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5)实验后,某同学取下自己所戴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交清晰了,说明该同学所戴的是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1.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2)记录;(3)量出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

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22.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甲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用水浴法对冰加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象,由图象乙可知:冰属于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 23.如图甲是探究声现象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2)如图乙加大敲音叉的力度,根据发生的现象,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3) 如图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 。

24.小明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 (选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 1 中信息回答:s AB= ________cm,t BC= ________s,v AC= ________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 V AC偏 ________ (选填“大”或“小”).(5)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__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1.石块的体积V石/cm3 32 3.2×10312.放大虚右13.C;B;0°14.不会 1015.振动,空气16.云月亮地球太阳三、计算题17.05 g/cm340 cm318.(1)120s;(2)能四、实验题19.零刻度线平衡螺母 62.4 24 2.6 偏小见解析所示20.0cm 同一高度左下远视21.(1)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时,;(2)自己的站位;(3)自己的站位到玻璃屏蔽门.刻度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