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学期末复习要点
社会学期末复习要点1、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实证性2、社会学的社会作用:理论作用:(1)社会学的认识作用。
(2)意识形态作用。
实践作用:(1)进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参与社会发展的计划与规划,为政府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开展社会问题研究,帮助政府科学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3)为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提供必需的社会学知识;(4)普及社会知识,促进公民的社会适应与社会参与,指导人们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3、社会学创始人孔德的思想:孔德第一个把社会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社会的学科;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试图把社会学理论系统化。
4、文化的概念:(1)广义理解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狭义理解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5、文化的特性:象征性、复合性、多样性、共享性。
6、文化的构成:(1)根据文化所包含的内容的性质,分为外层、中间层、里层;(2)根据文化所包含的内容的复杂程度和范围大小,分为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3)根据各种不同的文化在整个文化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
7、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现代化从理论上讲就是一个社会文化的现代化。
关系之一:对传统文化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扬弃)关系之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适应。
对传统文化的糟粕进行抛弃,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加以适当选择,去粗存精,以端正的心态借鉴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制度是发展中国家应当借鉴的经验。
8、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社会的影响9、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早期社会化的困境、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代差10、初级群体的基本特征:(1)成员有限,规模较小。
(2)成员之间有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
(4)成员之间的交往富有感情,成员难以替代。
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一、社会互动的含义一般来说,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发生社会互动。
•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大多数互动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流信息,而且还交流思想和情感。
•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
•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一)符号互动论1.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
符号沟通是将人从动物界区分开来的主要标志。
2.基本观点•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要理解某个行动,就要对行动者赋予其活动的意义做出解释;•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是在互动过程中产生、修正、发展和变化的•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人们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3.两个主要派别・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注重用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以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主张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
4.批评:•它将社会关系简单地归结为人际关系,忽视了宏观社会结构•忽视了互动的内容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互动形式的重要影响•它所使用的一些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二)角色理论角色与互动的关系1.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
2.角色的形成和扮演也是在互动中完成的(三)参照群体理论1.〃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是个人认同的为其树立和维持各种标准、提供比较框架的群体。
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含所有知识点)
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含所有知识点)
社会学复知识梳理超级完整版(含所有知
识点)
1.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社会中人们
的相互关系、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等问题。
2.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验证相关理论或假设。
-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构建社会学理论来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
3.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的平衡。
-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构
成的。
- 符号互动主义:关注个人对符号和意义的理解和解释。
4.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 社会组织:包括社会机构、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等。
- 社会化:研究个人在社会中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社会不平等:关注社会中的阶级、种族、性别等不平等问题。
- 文化与社会:研究文化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5. 社会学的重要概念
-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形式和人们的社会地位。
- 社会化:个体在社会中研究和内化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
过程。
- 角色: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个体所扮演的行为和责任。
- 文化:社会共享的符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以上是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的超级完整版,包含了社会学的基
本概念、研究方法、主要理论观点、研究领域和重要概念等内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学范围(论述题、简答题、概念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一、论述题1、请谈谈婚姻是什么?怎样正确地对待婚恋?(构成婚姻有三个要件::一是异性的结合,虽然世界上也有少数国家和地区认可同性恋合法,但一般认为同性之间不能构成婚姻;二是按社会认可的方式结合,并得到社会的承认;三是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家庭,因而需要承担与家庭有关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综上可以给婚姻做如下定义:婚姻是男女之间按社会认可的方式结合,并建立家庭的一种社会制度。
)( 一、树立正确人生观。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键的时期,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将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面。
恋爱是为了寻找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 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
所以大学生一定要正确对待恋爱,端正恋爱动机。
二、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有人调侃,大学生“郁闷”无非三种情况:失恋、找工作、评奖学金。
可以看出, 失恋确实是大学生遭受的最严重的挫折之一。
对大学生而言,需要拥有一个乐观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自我,培养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这样,才能使恋爱变得和谐,并减轻恋爱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三、正确对待恋爱挫折。
爱情是以双方的爱为基础的,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
大学生应该正确对待恋爱挫折,不要过分地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也可以通过做其他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还可以暂时离开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欢乐的新环境中去,多交新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这些都有助于走出失恋的阴影。
四、用责任心做爱情的保护伞。
大学生情侣之间要有愿意为对方负责的态度,并用责任心做爱情的保护伞。
自觉抵制各种黄色书刊、色情网络的侵袭,主动承担爱情的权利和义务,掌握好与恋人交往的礼仪方式和道德规范。
在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基础上发展双方的感情,用理智控制情感,防止出现行为偏差。
)2、以你的理解论述社会流动的意义(一个社会中社会流动的状况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首先,对个人来说,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去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只有在具有较多社会流动机会的社会中,人们的这种愿望才可能正常实现,同时,只有存在正常流动的可能性时,个人的积极性才可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个人的才能才会得以很好的发挥。
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社会学的复习资料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社会关系对人们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是如何建构与变迁。
2、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知识背景是什么?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科学、社会关系4、什么是“社会学的观点”?(1)是人的社会性观点;(2)是社会结构的观点;(3)是社会价值的观点;(4)是社会变迁的观点5、社会特点:由人群组成、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纽带。
6、社会的功能: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继承功能、发展功能。
第二章1、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度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分析社会成员的过程。
2、个性调适:个性与社会价值标准吻合,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称之为个性调适或人格调适。
如果两者脱节,不能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称之为人格解组。
3、自我:也称自我意识、自我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和认识。
包含的内容:生理状况、心理状况、自己与他人的关系4、人的社会化的一般途径:家庭、邻里、学校、伙伴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5、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6、社会化的内容:角色扮演、生活技能、科学知识、价值观念7、社会化的条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8、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幼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期、中年早期、中年期、老年期(库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9、同一时代的每个人的个性中都会有内在的包含民族性、阶段性、时代性等共性。
这是社会文化传递的结果,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民性,这是共性因素,是社会教化的结果。
10、人的社会化内容:(1)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完善自我观念(2)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3)掌握社会技能,培养社会角色11、社会化的机制:(1)社会教化(2)个体内化: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观认同-自我强化(3)社会----个体12、值得研究的若干社会化问题:(1)当代中国家庭的变迁(主要是结构和功能)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2)网络依赖对人的社会化影响(3)社会化角度剖析当代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4)社会化角度看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第三章1、社会群体:(1)广义: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72个概念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以深刻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2.社会:在社会学看来,社会是人类的生活共同体。
一个特定的社会都是处于特定时空领域内的、享有共同文化、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本前提并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的社会关系,就构成所谓社会。
3.文化:文化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文化是一种人为的事实。
文化是后天生的,可习得的,而不是通过遗传天生具有的。
文化通过象征系统才得以呈现,其中最重要的是符号、文字、语言。
4.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
社会结构可以分为宏观社会结构和微观社会结构,宏观社会结构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微观社会结构主要是指社会的各种要素或基本单位之间的结构现象。
5.传统社会:社会学家把工业革命以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归结为传统社会,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受自然经济形态的束缚,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以血缘、地缘关系作为维系社会关系的主要纽带,社会流动缺乏,具有“熟人社会”的特征。
6.现代社会:将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发展阶段归结为现代社会,以工业化生产为主导,生产力巨大发展,具有“陌生人社会”的特点,还结合了法律和其他制度来维护社会。
7.社会互动:社会互动着重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侧重于对个人、群体、组织在行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现象、方式、规则、秩序等方向的研究。
8.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个人形成个性和自我、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
9.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社会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联系的总称。
社会交往与互动是社会关系的生成和实现机制。
10.社会网络:社会关系的纵横交错构成了社会网络,这种网络对于置身其中的社会行动者的意识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具有多样性。
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目及答案
概念1、社会学研究的价值社会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生活;首先,社会学可以使我们从其他的而不是自己的主观观点来了解社会世界;其次,社会学能够为我们提供自我启蒙,即增加对自我的理解;第三,社会学研究为评估政策的成效提供了有用的工具和实际的帮助;2、社会学想象力社会学想象力——社会联系、社会背景、社会结构;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之中,才能够理解他们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他只有变得知晓他所身处的环境中所有个人的生活机遇,才能明了他自己的生活机遇”;因此,具有社会学想像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历史舞台,从而看清自己;社会学的想象力或者说社会学视角,有助于我们以小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更广阔社会的问题;社会学想象力——社会联系、社会背景、社会结构3、“安乐椅”哲学孔德认为回答问题的正确方法是把科学方法应用到社会生活中;正如科学的观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他认为科学的观察也可以解释社会的基本定律——安乐椅哲学;孔德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要改造整个社会,使之成为一个更加适合人们生活的地方4、社会学的经典理论三种主要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库利、米德考察小规模社会互动模式,研究人们如何使用符号以形成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并互相沟通;功能主义---孔德、斯宾塞考察大规模社会互动模式社会是由相互联系、协同发挥作用的各个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冲突理论----马克思考察大规模社会互动模式认为社会是由激烈争夺稀缺资源的竞争性群体构成的,本质是对权力的争夺5、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社会学创始人法国人把科学方法应用到社会世界的想法,也就是所谓实证主义,是由孔德首先提出斯宾塞英国人社会学第二创始人反对孔德关于社会学应指导社会改革的主张认为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 ,适者生存——社会达尔文主义6、新教伦理韦伯不同意马克思关于经济是社会变迁核心力量的主张;他认为是宗教——新教伦理孕育了资本主义;罗马天主教鼓励信徒坚守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新教信仰体系则鼓励其成员接受变迁;不同意罗马天主教信仰的新教徒认为:经济上成功是符合上帝旨意的,从而,他们过一种勤俭的生活,把多余的钱用于投资,于是资本主义诞生了;韦伯把这种对生活方式的自我否定称为新教伦理,把积极进行资本投资以赚取更多财富的意愿称为资本主义精神;在研究中,他比较了罗马天主教国家和新教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他发现资本主义在新教国家得到了更加迅速而发展;7、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人口、资源、环境、文化8、人口的自然构成、社会构成自然构成:性别、年龄、残疾人员状况社会构成:阶级、劳动力资源、在业人口的行业和职业、文化教育程度、婚姻、家庭状况、民族、宗教信仰、语言、地区分布9、文化与文明的区别马林诺夫斯基:文化是一个总概念,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成就;文明是一个分概念,指文化发展中的进步方面;文化是一个中性词,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是文明的基础,而文明是文化的高级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才出现的,或者说是较高阶段的文化; 文明往往代表着进步,不代表落后,而文化则有进步与落后之分;10、举例说明物质文化、规范文化、认知文化、符号文化物质文化:文化的物质部分,包括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东来阁、图书馆,钢笔、杜甫江阁等规范文化:用来约束人们社会互动的规则与标准——右行还是左行,课堂纪律遵守还是不遵守,买票要排队认知文化:由思想、态度、价值观念、信仰等构成,为社会中的成员提供了观察世界、了解现实的手段——三从四德,诚实守信,三纲五常,热爱劳动等符号文化: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事物的东西,所有的文字、数字、图画等都是符号——长沙学院校徽,原生态歌舞,文学作品蛙11、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文化的基本内容文化特质: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文化的细胞;一个文化内容就是各种文化特质的总和;可以表现为物质文化的形式,如汉字、纸、墨、笔、砚、筷子、衣服、座位、国旗等,也可以表现为非物质文化的形式——行为形态和精神产品,如右手握筷子、在隐蔽处穿内衣、让座、四书五经、下跪、磕头、鞠躬、握手;其特点是,每种特质都可以独立成一个单位,有其特殊历史和特殊形式,不会与其他特质相混淆;对一个文化体系的了解从文化特质开始——对爱摩斯基人的了解:狗拉雪橇;常德人:米粉文化丛:也称文化特质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往往与人们的特定活动有关;且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如筷子、瓷碗、八仙桌、菜肴、酒水、吃饭的方式等,构成了饮食文化丛;再如丝绸、旗袍、端庄等构成中国服饰文化丛;例如过年习俗:放鞭炮、贴对联、穿新衣等等文化模式:即一个社会中所以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有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各民族或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即文化模式的不同;如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众多的农村人口,浓厚的家族观念,重人伦,对祖宗及传统权威的崇拜等互相联系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模式;也有普遍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人类学家C.威斯勒尔认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以下9个部分:①语言;②物质特质;③美术;④神话与科学知识;⑤宗教习惯;⑥家庭与社会体制;⑦财产;⑧政府;⑨战争;12、社会化指个体通过与社会互动,逐渐获得个性与人格、内化文化和社会角色知识的过程;此定义指明了~ 的3大功能:个人自我完善、文化传承、社会稳定;儿童或其他社会新成员学习他们那种社会的生活方式过程被称为社会化,它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行为不断被社会互动所形塑;社会化本质是角色分担,即内化社会角色并学习如何扮演他们;社会化的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社会化分为初级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社会化途径是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13、镜中我理论19世纪密歇根大学社会学家、符号互动学派的代表人物——库利;库利发现:“自我”是人性的独特方面——是社会形成的,是在与他人交往互动中形成的:两句话:每个人都是对方的一面镜子;反映出对方的情况,从对方那里知道自己的情况;自我意识三个基本要素三个阶段:1、我们想象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感觉阶段2、我们对别人的反应的解释——解释或定义阶段3、我们形成了自我观念——自我反应阶段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库利将通过观察别人的对自己的行为反应而形成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镜中我”三个阶段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断感知、不断判断、不断修正——自我是一个永远不会完成的产品14、角色扮演理论米德,符号互动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核心观点:游戏对于自我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自我逐渐形成,儿童学会把越来越多人的期望内化;他将“自我”分为:自我=主我I+客我me主我:自我的一部分,是其主动、自发和创造性的部分;我推他客我:自我当中作为客体的部分,由我们在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内化的态度、认识组成;他推我主我和客我概念强调的是:我们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的;我们需要接受别人的反应,同时,我们也会评价他人的反应,并将其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主我”会监督“客我”,帮助我们调整行为使其更符合他人期待;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的能力;学会扮演他人社会化需经历三个阶段:1、模仿阶段:三岁以下,没有与他人相区分的自我概念,模仿他人的姿态和语言,为角色扮演做准备;2、玩耍阶段:3-6岁,扮演重要他人和特殊他人;3、游戏阶段:玩耍被组织起来成为游戏;角色能够互换,如篮球比赛;15、人格的含义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或者: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如同电脑的软件;人格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本我、自我、超我16、社会化主体机构社会化主体:影响我们自我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生活取向的人和群体;包括家庭、邻里社区、宗教基本道德观念、幼儿园、学校、同辈群体小圈子,兴趣小组、体育运动教育价值:合作,勇敢,成功,吸引力、工作场所对自己的认识:能力,成功,生命;18、生命历程标准时间表生命的时间安排是指一个社会对个体生命历程中特定角色和事件所发生的时间的后果的期望;一个社会一般会有一个“标准时间表”即主要生活事件和社会角色发生的恰当时间,表明了一个社会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期望;18、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宏观社会学关注社会大的特征,冲突理论和功能主义是宏观社会学分析的典范,考察影响人们的大规模的社会力量;拾荒者:处于社会的底层,失去很多机会、社会福利和权利,如教育、医疗保障微观社会学考察社会互动,符号互动理论侧重研究面对面的互动,是微观社会学研究的典范;拾荒者:生存策略、人际交往,家庭与朋友关系、休闲活动两种方法各有侧重,两个视角的运用,对于获得关于社会生活的更完整理解是必要的;19、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社会要素或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具体而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广义的社会结构:社会各个基本活动领域即社会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一般状态;狭义的社会结构: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社会景象,它为我们的行为设定了限制;由文化、社会阶级、社会地位、角色、群体和社会制度组成;这些构成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基础;社会结构的构成要素:文化、社会阶级、社会地位、角色、社会群体、社会制度设置; 20、先赋地位自然而然获得的社会地位;并未要求、不能做选择,也不能随意地被改变;如民族、种族、年龄、性别和某些家庭内的地位;世袭、遗传21、地位象征识别一个地位的标识;有些地位象征是标识人们对其社会地位的满意,而有些地位象征则是带有强迫性的,惩戒的;红字22、角色失调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败;如包括角色冲突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产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角色不清在社会大众或角色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角色中断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角色失败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23、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上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交流而发生的社会交往;24、初级群体根据群体成员间的关系亲密程度划分出的;所谓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是规模较小、非专业化的群体;是人们最初步、最简单的组织形式;如:家庭、朋友、室友、私党、班组等初级群体的基本特征:成员有限2-30人;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出了全部个性;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群体整合程度高;成员难以替代;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初级群体形成的条件:1、活动空间接近2、接触时间长3、相互交往比较自由,不受过多的拘束4、交往各方角色、地位间的社会差异较小次级群体:公司,军队,政府机构,学校等;次级团体则规模较大,并且“分工互赖,以非情感的依赖相结合”25、非正式群体主要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成员间的互动方式来划分;非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地,其成员之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益、义务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尤其是成文的——规定;如同乡会26、六度理论又叫小世界理论;看似毫不相干的个人之间,有着神奇的联络;有时只需通过三五个人就能够将世界上任何两个人联系起来;六度空间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就是六度空间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与其说六度空间理论是一个人际网络的规则,不如说是一种人际联系的理念: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显然,随着联系方式和联系能力的不同,实现个人期望的机遇将产生明显的区别;27、性别“性别”这一术语是指男性与女性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差异;性别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概念的建构相关;它并不一定是一个人生物性别的直接产物;“性别”是社会创造的概念,它赋予男人或女人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身份;28、第三性女性主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和宣传的一个新概念;认为:在传统的、按照生理状况来划分的男女两大性别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社会性别;这个第三社会性别主要是指无论哪个生理性别的同性恋者、易性者、易装者等等;第三性成为正式性别;29、核心家庭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类型 ;三种具体形式:仅有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30、家庭的功能生理需求满足功能;保障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延续功能;经济协作功能;31、社会分化的类型水平分化,是指社会成员之间所产生的,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方面并非不平等的分化,这种分化只是他们在职能上的差别;水平分化一般表现为社会分工和生活的多样化,它使得社会的异质性增强;比如,大学生毕业后有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有的从事行政工作、有的进入经济领域,他们在职业上的分别是水平分化;垂直分化,是指社会成员之间所产生的,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方面具有等级意义的分化,这种分化表现为社会不平等;33、社会不平等由垂直分化所造成的差别叫做社会不平等;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不平等现象是长期、普遍存在的;33、社会分层的作用积极作用:A能够保证一批社会精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创造性活动中去,从而有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B 激励人们去奋斗,去竞争,如高考机制消极作用:A 导致社会不平等,尤其导致剥削和压迫现象的产生 B 社会分层和社会差别的广泛存在,也是社会犯罪的重要根源,如泰国的社会对立34、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财富经济地位、声望社会地位、权力政治地位;韦伯提出社会分层的要素有三个:经济、声誉、权力多元分层论名、利、权据经济因素划分的地位群体叫阶级划分阶级的标准实际上就是“市场购买力”;声誉地位是由社会公认的评价体系确定的出身门第、仪表风度、知识教养、生活样式;权力地位是依据人们是否拥有权力以及权力的大小确定的;权力分层反映了政治领域的不平等;三个分层标准相互独立;社会地位不一致,三个标准可以相互转化;韦伯三位一体分层论强调社会协调;35、结构性流动结构性流动是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方面的变革而引起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一般具有规模大、速度快、变动剧烈等特点,能够给分层体系注入活力,能够提供更多的向较高地位的社会位置流动的机会;造成结构性社会流动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经济的迅速发展,二是社会结构的重大改变;36、精英循环37、精英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成员;用帕雷托的话来说,精英是指“在一定活动圈子中具有最高才能指数的人”; 帕雷托把精英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或间接掌握权力的统治精英,另一类是在各自领域成就非凡的非统治精英;精英理论的主要观点: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精英的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是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精英流动又称精英循环:即非上流阶层的某些人转变为精英人物而替代老精英;如果统治精英或非统治精英拒绝来自公众的更具才华的成分的输入,就发生精英循环受阻,而其结果是:或者社会秩序衰败、国家和社会失衡,并导致社会堕落;或者造成新的精英运用暴力推翻过时的、无能的统治者精英;37、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P323A 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和内容,决定性作用;B 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结果;C 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力量;D 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先声;E 人口因素基本前提;F 环境因素;38、中国的二元结构所谓“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农村以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面,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种相对落后的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改造,使异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为同质的现代化经济一元结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城乡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市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况是发展中国家结构存在的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39、社会问题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失调,使社会全体成员或相当一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受到影响,社会进步受到障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构成要素:1.必须要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2.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3.这种失调必须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4.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特征:普遍性、复合性、周期性、破坏性、集群性、客观性、特殊性;分类:1、从社会问题发生的领域划分——政治性社会问题、经济性社会问题、文化性社会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问题;2、从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划分——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劳工问题、贫困问题、教育问题、家庭问题、交通问题、犯罪问题、生态问题等;3、从社会问题的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地区差异分——普遍性社会问题和特殊型社会问题4、从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分——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和功能失调性社会问题;思考题有差异,谨作参考4、为什么涂尔干认为自杀反映了社会整合的状况自杀论:每个国家自杀率各不相同,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自杀率却常年稳定;社会中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自杀率,而且各自保持稳定;自杀不只是某个地方的某个人决定杀死自己的个人事件,在自杀的后面还有社会因素,这是为什么自杀率相当稳定的原因;在某些群体中,能使群体远离自杀的社会纽带较弱;例外:有些较强的社会团结也会鼓励自杀,如因为对配偶去世过于悲伤而自杀;迪尔凯姆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主要理论观点:——社会整合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机械团结”,二是“有机团结”;——社会问题的产生与社会整合程度的高低有密切关系;5、如何理解文化融合与文化多样性百度文化融合指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学习融为一体的过程;文化融合的过程:①接触;两种文化由传播而发生接触,这是文化融合的前提;②撞击和筛选;每种文化都具有顽强地表现自己和排斥他种文化的特性,两种文化接触后必然发生撞击;在撞击过程中进行社会选择,即选优汰劣;③整合;以原来的两个文化体系中选取的文化元素,经过调适整合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如现代美国文化就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文化融合是文化调整的方式之一;指两种比较接近的文化体系接触后,原来的文化体系随之消失或改变其形貌,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文化体系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指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间传承;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因则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应遵循的原则是:既保持各民族文化差异和平等竞争的权利,又维护文化互动交流、自由创造的权利;6、国人在国外花钱不讨好反映了一种什么文化现象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群体之间,文化所表现的区别要比热内的皮肤颜色或任何其他生理现象所表现的区别深刻得多;地域、疆界只能划出两个国家、民族形式上的区别,只有文化才能表现出其内在本质上的区别;国人在国外花钱不讨好反映了是一种指文化冲突;即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根本在于中外文化的冲突,而所谓不文明现象以及其他纷纭都是其延伸的结果;在你这里是合情合理的东西,在那里就变成难以接受的事物;中国游客面对这份世界前列不应过分的自责,有色看待,更不能菲薄自我迷失在文化的冲突中;文化中心主义:9、米德认为,自我是一件永远不会完成的产品,如何理解我们在出生时并不知道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甚至不知道自己是男是女;在以后的岁月中,我们要学习形成思维能力、人格、道德和情感,要形成自我等等;自我=主我I+客我me主我:自我的一部分,是其主动、自发和创造性的部分;我推他客我:自我当中作为客体的部分,由我们在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内化的态度、认识组成;他推我主我和客我概念强调的是:我们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的;我们需要接受别人的反应,同时,我们也会评价他人的反应,并将其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社会学期末复习个人资料整理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多角度以更为宽阔的视角来说明我们为什么会是如此这般地生活,以及我们为什么会这样行动。
社会学关注群体而非个体,关注社会环境而非个别现象。
作为一门学科的社会学,其最基本的观点是:理解我们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反映我们社会的经验背景,它是微妙的、又是复杂的、深刻的。
生活被称为“天意”的东西其实是社会和历史力量的结果一.社会学的学科二.社会学的学科分类:社会动力学Social Dynamics 社会静力学Social Statics三.人类精神发展三阶段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科学阶段四.社会学形成时期:形成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当代社会学发展:20世纪20-40年代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社会问题研究20世纪40-60年代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20世纪60年代以来法兰克福学派,新马克思主义,微观社会实证研究六.社会学理论现状:社会学并不是一门用统一的方式看待世界的学科。
虽然社会学家在一些基本的原则上是一致的,但在当代社会学中没有一种单一的、占统治地位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观点。
七.代表人物著作标志性事件(代表人物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1858-1917,法国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1.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社会学之父:孔德1830-1842年,法国哲学家孔德出版了六卷本名著《实证哲学教程》。
最初孔德创造了“社会物理学(social physics)”这一新兴术语。
1838年,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sociology)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学科的产生。
孔德的主要思想:实证主义思想Positivism主张一切科学知识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基础上。
2.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英国)新教徒,崇尚独立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主要思想:斯宾塞“社会学理论大师”“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实证主义者,鲜明的生物学倾向把社会视为类似生物一样的有机体,由简单向复杂的进化。
社会学期末复习题
色的文化
家庭结构的类型(必考)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关系的整合状态 和程度。家庭结构的类型包括:
主干家庭
核心家庭 联合家庭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01 组织目标 02 正式规范 03 权威的领导体系 04 物质设施与技术条件 05 组织环境
农村社区的特点
01
人际关系以血 缘关系为基础 ;
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
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笔试:总分70分
1
课堂加分奖励:不定
4
(这一项可能会让一些
优秀的同学最后总成绩
超过100,那么均按100
分计算)
案例发言:总分20分
2
3
考勤:总分10分,缺一 次扣掉一定分数
A
名词解释:5分*6 个=30分
C
简答题:10分*4 个=40分
论述题:15分*2 个=30分
简答题
社会的特征(必考)
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 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文化的特征
文化具有可习得性:符号性学习、 0 1 意义性学习
文化具有象征性:人类在创造文化 03
B
一、考试重点
社会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着的、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方式为基础 的、相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 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名词解释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 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 与非物质的产品的综合。
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社会学的知识体系:1. 社会学理论也称理论社会学,它是对社会构成要素、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问题的理论性分析。
2. 社会研究方法是从事科学的社会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方法论、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等)3. 应用社会学是指将社会学理论和社会研究方法运用于某一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研究。
二.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 整体性观点2. 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3. 科学性4. 应用性5. 建设性和批判性三.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人类社会与动物群体的种差异就在于人类有丰厚的文化,文化传承对人类社会的维系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它是与自然无相对应的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文化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经验。
四.文化的分类:文化: 1. 物质文化 2. 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1.产品文化 (住房、衣服、交通工具) 2.工具文化 (厂房、农具、)精神文化: 1.智能文化(自然科学知识) 2.规范文化(风俗) 3.理念文化(宗教)五.文化的结构1.文化元素: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他是独立的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2.文化丛: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被称为文化丛。
3.文化模式:是相关的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六.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对于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
2.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
3.文化的维持秩序的功能:文化是人们在以往的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4.文化的传续功能:从世代的角度来看,如果文化能相信的世代流传,即下一代也认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么,文化就有了传续的功能。
《社会学》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学》考试复习资料社会学第一章1.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国外①社会及社会现象②个人及其神会行为③其它国内①社会及社会现象②个人及其社会行为④其它正确把握社会学对象:社会学研究对象具有广泛性;社会学研究视角具有多维性;社会学这门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①应该肯定社会学有它独特的研究对象②众说纷纭是社会学走向成熟的表现③对社会学研究方向不应该强求一致第二章1.什么是社会,其基本特征有哪些?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以一定质量和数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系。
特征:①社会是以人为主体,人是社会关系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②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与人之间的多方面的联系形成整个社会系统③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④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⑤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⑤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2.社会结构是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也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是一种固定化的较为持久的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社会制度是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系。
4.社会系统有哪些功能?①整合功能: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组成一种合力,调整种种矛盾、冲突、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统一局面。
社会的整合包括文化的整合、规范的整合、观念的整合和功能的整合。
②交流功能;③导向功能:包括法律的导向、舆论导向、和习惯导向;④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5.简述关于社会构成要素和社会类型的理论社会构成要素:①自然资源②人口资源③文化资源社会类型的理论:⑴伦斯基的社会类型划分(根据人类赖以生存的方式):①狩猎社会与采集社会;②畜牧社会;③初民社会;④农业社会;⑤工业社会;⑥后工业社会。
《社会学》复习知识点
社会学考试时间:2012-06-06下午三点考试地点:待定考试类型:名解,填空,判断,简答,论述1、P3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P7所谓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3、P67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
4、P67文化的特性:(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2)文化的复合型;(3)文化的象征性;(4)文化的传递性;(5)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5、PPT文化要素:语言文化,价值观,规范(有PPT的同学补充下嘛)6、P69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
7、P70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
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反文化不一定都是坏的东西。
8、P73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在文化模式的评价上存在着“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两种倾向。
文化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极端的文化中心主义会盲目排斥一切外来文化,这是根本错误的。
文化相对主义,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虽然文化相对主义表现出了一种对外来文化的容忍,但是,由于它否认了事物的绝对的一面,因而发生了明显错误。
社会学期末复习试题
社会的功能与失调
功能
指系统在其所处环境中对某一或某些外界输入所做出的反应性表现,以及所发挥的作用或效能。
正功能与反功能
正功能是指某一社会结构或过程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反功能则是指某一社会结构或过程对社会发展所产生 的消极作用。
失调与整合
失调是指某一社会结构或过程的功能发挥出现障碍,导致社会的正常运行受阻;整合是指通过各种方式 将不同的社会组成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
06
城市社会学与农村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总结词
城市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城市社会生活、城市 发展与城市治理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城 市居民、城市社区、城市经济、城市政治等 方面。
详细描述
城市社会学主要关注城市中的社会现象和社 会问题,如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流动、城 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城市经济结 构、城市政治体制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 究,城市社会学旨在揭示城市社会发展的规 律和特点,为城市治理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城市社会问题与治理
总结词
城市社会问题主要包括贫困、失业、犯罪等,这些问题 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有效的城市治理是解 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详细描述
贫困是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一些老旧 城区和棚户区。解决贫困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 同努力,如提供社会保障、发展经济等。失业问题也较 为突出,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时期,政府应采取措施促进 就业,提供职业培训和创业支持。犯罪问题一直是城市 治理的重点,需要加强法治建设、社区警务等措施来降 低犯罪率。
包括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市 场交易等的变化,推动社会经 济形态的演进。
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动力
科技进步与创新
社会学期末考复习资料1
社会学第一章:认识社会学第一节社会学是什么一、社会学社会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具体社会科学。
研究对象:社会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双向运动的机制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功能作用:1.认识和改造社会学2.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第二节社会学的历史与发展一、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背景:①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变迁的产物;②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③社会统计的发展;④各种社会理论思想的丰富发展。
2.思想理论基础:古希腊关于社会的思想;法国启蒙思想;社会契约论;苏格兰启蒙思想;实证主义和圣西门的工业社会观。
3.西方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①孔德提出:把社会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社会的学科;社会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试图把社会学理论系统化。
②斯宾塞:社会有机论;社会进化论。
③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社会团结论;宗教论;给予了社会学具体的研究范围和特定的方法。
④马克思韦伯:理解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传统权威;魅力权威;法理权威;二、当代社会学的发展1.主要流派:①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第一,社会行动论第二,一般系统理论默顿:第一,中层理论;第二,均衡功能论。
②社会冲突理论③社会交换理论④符号互动论⑤社会批判理论⑥后工业社会理论⑦后现代理论2.发展特点:①实用化②定量化③多元化④本土化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1.在旧中国的产生:①资产阶级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②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
2.新中国的产生:第三节社会调查研究方法1.①概念:就是人们了解、认识社会的活动。
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直接的搜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是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过整理。
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的状况及其变动的规律的认识活动。
②特点:直接从现实社会中收集资料并对之进行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以认识社会现象为目的。
2.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方法和技术3.理论构建4.“科学环”“研究圈”第二章文化、宗教与社会第一节文化与社会一、文化概念: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对自然进行开发的过程取得的成果。
《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
单、多选1.西方社会学的社会观:社会唯名论(卢梭和达尔德)、社会唯实论(斯宾塞和涂尔干)、功能主义(斯宾塞和帕森斯)、冲突理论(刘易斯和科塞)2.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现实性3.社会学的功能:促进个人的社会性发展、进行社会管理与社会控制、参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决策与规划工作、帮助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4.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中心论(孔德)、平列论(涂尔干)、特殊论(郑杭生)5.社会学的创立、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观点: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斯宾塞被西方认为是继孔德之后对建立社会学贡献最大者、法国迪尔克姆是现代社会学的真正创始人之一、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公认的西方现代社会学奠基人6.美国现代社会学的主要流派:1.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野顿)、社会冲突理论(达伦多夫)、符号互动理论(布鲁默、戈夫曼)、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布劳)7. 6.1896年谭嗣同在他所著的《仁学》一书中,最先采用了日文的“社会学”一词8.7.1913年,上海沪江大学创立社会学系,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个社会学系9.社会化实现的方式或途径:社会教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工作单位)、个人内化(模仿、评价、角色扮演、自居、自我欣赏)。
社会教化是内因、个人内化是内因10.角色扮演:角色确定、角色学习、角色实践11.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紧张、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12.社会互动方式:暗示与模仿、竞争与合作、冲突与调适、强制与服从13.家庭形式: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14.家庭的结构与类型:家庭结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其他的家庭关系);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15.社会组织的要素:组织目标、行为规范、人员组成、权力结构16.梅奥的科学管理理论:社会人理论、非正式组织理论、满足理论17.巴纳德的管理理论:权威接受理论、组织平衡理论、非正式的组织理论18.麦格雷戈的“X理论”(对下属严格要求、控制,甚至以惩罚相威胁,以提高工作效率);“Y理论”(关心下属,建立和发展信赖亲密的人际关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19.社会分层的标准和模式:社会分层理论由德国韦伯最早提出(三重标准:财富、声望、权力)20.在社会学研究中最先使用社区一词是德国社会学家F.腾尼斯21.社区的构成要素:一定数量规模的、参加共同社会生活的人群;一定界限的地域;一整套相对完备的社会生活服务设施;一套相互配合的、适合社区生活的制度与相应的管理机构;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2.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概念系统、规范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23.社会制度的特点: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阶级性24.文化的横向结构: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25.文化的横向结构:文化特质、文化集丛、文化模式26.社会控制,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1901年提出的27.社会控制的方式:习俗、道德和宗教的控制;政权、法律和纪律的控制;社会舆论和群体意识的控制28.社会问题的特征:普遍性、复杂性、时代性、多样性、破坏性29.社会问题的类型:综合性社会问题、具体性社会问题30.1601年英国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开端31.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全球范围的社会保障活动的兴起32.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待和抚恤制度3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维护了社会公正;保持了社会稳定;推动了社会发展34.社会变迁的内容:社会基本制度的变迁;社会基本结构的变迁;社会基本面貌的变迁;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与生活方式的变迁35.社会变迁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36.社会变迁的形式:社会进化;社会改革;社会革命;社会倒退37.信息社会论:美国托夫勒出版的《第三次浪潮》和1982年奈斯比特出版的《大趋势》,是系统论述信息社会化的代表作38.“后工业社会”的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1959年提出简答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①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②劳动是全部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一,劳动是使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决定力量;第二,劳动是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第三,劳动不断地改造和完善社会,推动着人类发展);③人类社会发展史一个自然历史过程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①塑造独特人格,获得完美自我;②接受价值规范,实现文化转移;③培养社会角色,完成世代交替3.社会互动的动因:①社会需要时社会互动的内因——根本原因;②社会刺激是社会互动的外因;③文化认同是社会互动的关键4.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和特征:①初级群体的规模比较小;②成员间直接的面对面互动;③群体的整合度高;群体控制的非规范性5.家庭的社会功能:①性和生育功能;②生产与经济合作的功能;③精神生活的功能;④教育的功能;⑤赡养老人的功能6.官僚制管理方式(科层制):①明确分工;②明确的职权等级划分;③具有明确稳定的规范;④公司关系的分离;⑤任人唯贤;⑥固定的薪金和按照资历政绩晋升制度7.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①生理的需求;②安全的需求;③爱的需求;④尊重的需求;⑤自我实现的需求8.农村社区的特征:①人口密度稀疏,社区成员异质性低;②家庭功能健全,血缘关系浓厚;③社区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生活节奏较慢;④社区生活水平较低;⑤社区文化有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人际关系密切9.城市社区的特征:①城市是政治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②城市是人口和社会活动高度聚集的场所;③社会组织复杂;④基层社会组织是城市社区的基本构成单位;⑤城市社区成员异质化程度高,生活方式多样化;⑥城市中人际关系以业缘为主,人际交往以“感情片面投入”为主10.社会制度的功能:①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②提供社会化的行为模式;③社会整合作用;④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11.社会控制的类型:①积极性控制与消极性控制;②硬控制与软控制;③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④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12.社会控制的功能:①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②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③促进社会的正常发展;④社会控制的反功能13.我国的人口问题:①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②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和特征【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⑵人口素质虽然大幅度提高,但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⑶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东部稠密西部稀疏;⑷城镇人口比重偏低,人口城市化进程缓慢;⑸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③我国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⑴人口的不断膨胀,给我国人民的就业造成很大的压力;⑵人口的不断膨胀,限制了资金的积累和经济的发展;⑶人口的不断膨胀,影响了消费基金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⑷人口的不断膨胀,导致人口对自然资源乃至整个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⑸人口老龄化影响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解决养老问题】14.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①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②必须继续坚持喝完善计划生育政策;③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不断提高人口素质;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小集镇,加快推进人口城市化的进程15.城市化的原因:①产业革命是城市化的前提;②农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基础;③现代工业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④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必要条件16.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方针:①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③积极发展小城镇17.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①科学技术的现代化;②经济发展的工业化;③政治制度、政治生活的民主化;④社会生活空间的城市化;⑤社会生活方式的现代化;⑥社会成员与教育的现代化18.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基本出发点;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本立足点;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基本内容;④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基本国策;⑤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基本目标19.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①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能源交通基础工业发展;③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⑤加快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⑥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从系统的社会整体出发综合地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动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社会学期末复习
社会学期末复习要点概念解释1.社会学:是以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是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的社会科学2.文化:文化石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东西。
文化即人化,人为化,凡经人类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3.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的某种地位、社会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定和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4.社会分层: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过程和现象5.社会制度:根据一定的社会价值而设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机构、设施6.社区: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和活动领域7.社会现代化:现代化是从落后状态向先进状态转变的过程,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8.社会问题:广义上: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狭义上:专指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设置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9.社会保障:指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组织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身体残疾、年老体衰、意外伤害、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只在维持他们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概念辨析1.社会化和再社会化初始社会化指发生在生命早期即儿童时期的社会化,旨在传授语言、知识、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等等,帮助社会成员认识理解社会角色的期望与要求;再社会化指放弃原有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过程;两者是从社会化的不同阶段做出的区分,任何人都要经历初始社会化,但不一定经历再社会化。
2.竞争和冲突竞争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其特点有三:目标统一。
目标稀缺、目的在争夺目标而不在打击对手冲突是指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而相互斗争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和互动过程。
社会学 期末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社会学的定义是什么?A. 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B. 研究人际关系的科学C. 研究社会问题的科学D. 研究心理学的科学答案:A2.社会学的核心理论是什么?A. 功利主义B. 人类互动C. 结构功能主义D. 社会边界答案:C3.什么是社会化?A. 个体在社会中通过学习和适应获得特定的社会角色和行为B. 社会中的个体互相影响和塑造彼此行为和思维方式C. 个体通过社会关系和互动形成社会身份和认同D. 个体在社会中追求个人利益和满足答案:A4.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社会结构B. 社会变迁C. 社会问题D. 以上都是答案:D5.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实地调查B. 实验研究C. 文献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1.请简述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分支学科。
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出现而逐渐兴起。
最早的社会学思想家包括康德和孟德斯鸠。
随后,社会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的研究领域也扩展到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等方面。
现代社会学可分为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等分支学科。
2.请简要解释社会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中通过学习和适应获得特定的社会角色和行为的过程。
这个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媒体、同伴、文化等。
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化机构,家庭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对个体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教育是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教育可以帮助个体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媒体通过传播信息和价值观也对社会化有一定的影响。
同伴关系也对个体的社会化产生影响,个体通过交往和互动与同龄人学习社会角色和行为方式。
文化也是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化方式和价值观有所不同。
三、论述题:请根据你对社会学的理解,阐述社会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社会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单、多选1.西方社会学的社会观:社会唯名论(卢梭和达尔德)、社会唯实论(斯宾塞和涂尔干)、功能主义(斯宾塞和帕森斯)、冲突理论(刘易斯和科塞)2.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现实性3.社会学的功能:促进个人的社会性发展、进行社会管理与社会控制、参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决策与规划工作、帮助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4.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中心论(孔德)、平列论(涂尔干)、特殊论(郑杭生)5.社会学的创立、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观点: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斯宾塞被西方认为是继孔德之后对建立社会学贡献最大者、法国迪尔克姆是现代社会学的真正创始人之一、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公认的西方现代社会学奠基人6.美国现代社会学的主要流派:1.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野顿)、社会冲突理论(达伦多夫)、符号互动理论(布鲁默、戈夫曼)、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布劳)7. 6.1896年谭嗣同在他所著的《仁学》一书中,最先采用了日文的“社会学”一词8.7.1913年,上海沪江大学创立社会学系,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个社会学系9.社会化实现的方式或途径:社会教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工作单位)、个人内化(模仿、评价、角色扮演、自居、自我欣赏)。
社会教化是内因、个人内化是内因10.角色扮演:角色确定、角色学习、角色实践11.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紧张、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12.社会互动方式:暗示与模仿、竞争与合作、冲突与调适、强制与服从13.家庭形式: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14.家庭的结构与类型:家庭结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其他的家庭关系);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15.社会组织的要素:组织目标、行为规范、人员组成、权力结构16.梅奥的科学管理理论:社会人理论、非正式组织理论、满足理论17.巴纳德的管理理论:权威接受理论、组织平衡理论、非正式的组织理论18.麦格雷戈的“X理论”(对下属严格要求、控制,甚至以惩罚相威胁,以提高工作效率);“Y理论”(关心下属,建立和发展信赖亲密的人际关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19.社会分层的标准和模式:社会分层理论由德国韦伯最早提出(三重标准:财富、声望、权力)20.在社会学研究中最先使用社区一词是德国社会学家F.腾尼斯21.社区的构成要素:一定数量规模的、参加共同社会生活的人群;一定界限的地域;一整套相对完备的社会生活服务设施;一套相互配合的、适合社区生活的制度与相应的管理机构;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2.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概念系统、规范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23.社会制度的特点: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阶级性24.文化的横向结构: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25.文化的横向结构:文化特质、文化集丛、文化模式26.社会控制,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1901年提出的27.社会控制的方式:习俗、道德和宗教的控制;政权、法律和纪律的控制;社会舆论和群体意识的控制28.社会问题的特征:普遍性、复杂性、时代性、多样性、破坏性29.社会问题的类型:综合性社会问题、具体性社会问题30.1601年英国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开端31.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全球范围的社会保障活动的兴起32.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待和抚恤制度3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维护了社会公正;保持了社会稳定;推动了社会发展34.社会变迁的内容:社会基本制度的变迁;社会基本结构的变迁;社会基本面貌的变迁;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与生活方式的变迁35.社会变迁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36.社会变迁的形式:社会进化;社会改革;社会革命;社会倒退37.信息社会论:美国托夫勒出版的《第三次浪潮》和1982年奈斯比特出版的《大趋势》,是系统论述信息社会化的代表作38.“后工业社会”的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1959年提出简答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①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②劳动是全部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一,劳动是使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决定力量;第二,劳动是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第三,劳动不断地改造和完善社会,推动着人类发展);③人类社会发展史一个自然历史过程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①塑造独特人格,获得完美自我;②接受价值规范,实现文化转移;③培养社会角色,完成世代交替3.社会互动的动因:①社会需要时社会互动的内因——根本原因;②社会刺激是社会互动的外因;③文化认同是社会互动的关键4.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和特征:①初级群体的规模比较小;②成员间直接的面对面互动;③群体的整合度高;群体控制的非规范性5.家庭的社会功能:①性和生育功能;②生产与经济合作的功能;③精神生活的功能;④教育的功能;⑤赡养老人的功能6.官僚制管理方式(科层制):①明确分工;②明确的职权等级划分;③具有明确稳定的规范;④公司关系的分离;⑤任人唯贤;⑥固定的薪金和按照资历政绩晋升制度7.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①生理的需求;②安全的需求;③爱的需求;④尊重的需求;⑤自我实现的需求8.农村社区的特征:①人口密度稀疏,社区成员异质性低;②家庭功能健全,血缘关系浓厚;③社区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生活节奏较慢;④社区生活水平较低;⑤社区文化有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人际关系密切9.城市社区的特征:①城市是政治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②城市是人口和社会活动高度聚集的场所;③社会组织复杂;④基层社会组织是城市社区的基本构成单位;⑤城市社区成员异质化程度高,生活方式多样化;⑥城市中人际关系以业缘为主,人际交往以“感情片面投入”为主10.社会制度的功能:①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②提供社会化的行为模式;③社会整合作用;④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11.社会控制的类型:①积极性控制与消极性控制;②硬控制与软控制;③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④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12.社会控制的功能:①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②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③促进社会的正常发展;④社会控制的反功能13.我国的人口问题:①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②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和特征【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⑵人口素质虽然大幅度提高,但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⑶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东部稠密西部稀疏;⑷城镇人口比重偏低,人口城市化进程缓慢;⑸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③我国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⑴人口的不断膨胀,给我国人民的就业造成很大的压力;⑵人口的不断膨胀,限制了资金的积累和经济的发展;⑶人口的不断膨胀,影响了消费基金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⑷人口的不断膨胀,导致人口对自然资源乃至整个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⑸人口老龄化影响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解决养老问题】14.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①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②必须继续坚持喝完善计划生育政策;③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不断提高人口素质;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小集镇,加快推进人口城市化的进程15.城市化的原因:①产业革命是城市化的前提;②农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基础;③现代工业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④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必要条件16.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方针:①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③积极发展小城镇17.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①科学技术的现代化;②经济发展的工业化;③政治制度、政治生活的民主化;④社会生活空间的城市化;⑤社会生活方式的现代化;⑥社会成员与教育的现代化18.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基本出发点;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本立足点;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基本内容;④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基本国策;⑤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基本目标19.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①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能源交通基础工业发展;③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⑤加快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⑥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从系统的社会整体出发综合地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动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人的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参与和适应社会的全过程,经过这一过程,个人获得人格和自我,社会得以运行和发展。
3.社会角色:是指与一定的身份地位相一致的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它既是人们对处于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盼,又是构成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4.社会互动:又叫社会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5.社会群体: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之间存在着基于共同目标和规范的集体感情,从而保持持续的社会交往和相互作用,并具有组织性的人群或社会单位。
6.社会组织:是指以执行特定的社会功能为目标,以业缘关系为纽带构建起来的相对独立的次级社会群体7.社会制度:是人们为反映和确立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并对这些关系进行调整、整合、控制而建立的规范体系8.文化:是除了未经改造的自然环境之外,凡人类创造出来的,并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和为后人学习、传递下去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9.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通过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或群体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从而协调社会关系的各个部分,维持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10.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某些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发生了与现实的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失调,破坏社会的正常运行,妨碍社会协调发展,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发展受到障碍或影响,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或普遍的注意,并需要采取社会的力量来加以解决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