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胶囊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胶囊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5-07-10T16:44:08.12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4期作者:池丽俏,李媛媛[导读] 在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进行治疗中加用伊曲康唑胶囊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池丽俏,李媛媛(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201700)摘要:目的:在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伊曲康唑胶囊,并对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共计300例,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浓度为2%的复方酮康唑洗剂进行清洗,每日三次,连续对患者进行四周的清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基于其伊曲康唑胶囊,每日一次,每次200mg,连续用药七天。
结果:进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在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进行治疗中加用伊曲康唑胶囊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伊曲康唑胶囊;马拉色菌毛囊炎;复方酮康唑;临床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56文献标识码:A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folliculitis,MF)主要是由于在人体内部原本正常寄生的马拉色菌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开始大量繁殖,并由此引发慢性或者复发性的毛囊皮肤疾病,据近年以来的临床数据表明,改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且患者群体以男性为主。
16岁~40岁之间的患者相对较多。
皮损是毛囊性半球状的红色丘疹,直径在2mm~4mm之间,具有光泽,其周围存在着红晕,躲在背部、上臂、胸部、颈部、腰腹部以及肩部等部位出现,分布较为密集但并不能够融合,患者会有瘙痒的感觉。
由于其实一种致病性的真菌感染,患者一旦出现感染,则较为顽固,在经过治疗后仍然存在着较高的复发率,因此,当发现这一疾病后应及时地入院就医进行治疗,减轻病痛对患者所造成的影响。
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2)
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在进行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选取了10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确诊。
患者年龄范围在10岁之间,男女比例约为1:1。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实验组采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抗真菌药物治疗。
伊曲康唑的剂量为200mg,每日一次,连续服用7天。
常规抗真菌药物选用的是克霉唑乳膏,每日两次,连续使用7天。
治疗过程中,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定期的随访,包括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
在每次随访中,我们对患者的症状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包括红斑、瘙痒、脓疱和毛囊炎的数量和程度。
同时,我们还对患者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包括真菌学检测和马拉色菌的培养。
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2周和4周的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实验室检测方面,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2周和4周的真菌学检测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4周的马拉色菌培养阳性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安全性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实验组患者有2例出现轻微的胃肠道不适,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对照组患者有1例出现轻微的皮肤刺激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然而,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观察时间较短,因此对于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
在过去的几年里,马拉色菌毛囊炎已经成为临床上一个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
该病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马拉色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皮肤上的真菌,正常情况下并不引起疾病,但在某些条件下,如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状态下降等,马拉色菌可能大量繁殖,引发毛囊炎。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观察
03
统计分析。
研究内容与结构
•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研究对象:选取确诊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者,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 • 研究分组: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伊曲康唑组和氟康唑组。 •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辅助治疗方法,如外用药物、生活指导等。 •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不良反应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 结果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 • 研究结论:总结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04
治疗结果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治愈率
伊曲康唑组的临床治愈率高于氟康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症状改善时间
伊曲康唑组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氟康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皮损消退时间
伊曲康唑组的皮损消退时间明显短于氟康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不良反应比较
本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总结词
探讨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最佳方案 。
详细描述
本研究通过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 临床疗效观察,发现两种药物在杀菌效果、复发率、不 良反应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选择最适合患者的 治疗方案。对于一般轻中度患者,可以选择使用伊曲康 唑;对于较严重的患者或复发性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氟 康唑。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及时 调整用药方案。
观察组
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每天两次,每次200mg,连续服用两周 。同时外用伊曲康唑乳膏,每天两次,连续使用两周。
疗效评价标准与方法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在过去的几年里,马拉色菌毛囊炎已经成为皮肤科临床上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之一。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引起的,这种真菌常见于人类皮肤表面,但在某些条件下,它可能导致皮肤感染。
目前,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作为广谱抗真菌药物,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种药物在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让我们了解一下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表现。
马拉色菌毛囊炎通常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和瘙痒,好发于胸部、背部、头皮和面部。
病情严重时,可导致皮肤疼痛、红肿和发热等症状。
由于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症状与痤疮和湿疹等皮肤疾病相似,因此在诊断时需要仔细鉴别。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抗菌药物和抗皮脂激素等。
其中,抗真菌药物是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关键。
近年来,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
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从而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
伊曲康唑的特点是口服吸收良好,组织分布广泛,半衰期较长。
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伊曲康唑通常用于口服给药,每日剂量为200mg,连续服用7日至21日。
临床研究显示,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率为80%左右。
氟康唑也是一款广谱抗真菌药物,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
它的作用机制与伊曲康唑类似,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从而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
氟康唑的特点是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组织分布广泛。
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氟康唑通常用于口服给药,每日剂量为200mg,连续服用7日至21日。
临床研究显示,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率为70%左右。
虽然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抗真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为了减少这些问题,医生在开具抗真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如瘙痒、疼痛等症状均有明显下 降。
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轻微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 等,但未影响治疗进程。
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 。
疗效判定标准与统计分析方法
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采用痊愈、显效、好转和无效四 种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症状和皮损改 善程度进行评价。
疗程安排
治疗开始后第1、3、5、7、9天进行随访,记录病人的 病情变化、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情况,并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2周后进行真菌镜检及肝功能检查。
04
治疗结果分析与讨论
治疗前后皮损程度与症状评分变化
要点一
皮损程度减轻
要点二
症状评分下降
治疗后的患者皮损程度明显减轻,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 效及作用机制,提出可能的治疗方案。
02
文献综述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 肤炎症,主要症状包括红色丘疹、脓疱、瘙 痒和疼痛等。
马拉色菌毛囊炎通常在高温、潮湿、多汗的 环境下发生,特别是在青春期和肥胖人群中
Zhang et al., 2019. Mycoses.伊 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随 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J]. 2019, 62(1):43-48.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本研究仅纳入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因此无法确 定该治疗方案对其他类型毛囊炎的疗效。
本研究未对不同病情程度的毛囊炎患者进行分层 分析,这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探究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效果
探究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效果让我们了解一下马拉色菌毛囊炎。
它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感染,通常表现为红色皮疹、瘙痒、疼痛等症状。
这种病菌喜欢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繁殖,因此常见于脚趾间、腋下等部位。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曾多次就医,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但症状总是反复发作。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治疗的时候,我的一位医生建议我尝试一下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适用于治疗各种真菌感染,包括马拉色菌毛囊炎。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使用这种药物,没想到竟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开始使用伊曲康唑之前,我进行了详细的皮肤检查和真菌培养,以确定病因和感染类型。
医生告诉我,伊曲康唑的用药方法是每天一次,每次一片,连续使用一周。
在这期间,我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没有遗漏任何一次。
用药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症状有所缓解,红色皮疹变得更加淡化,瘙痒和疼痛感也明显减轻。
到了第五天,症状已经大幅度改善,皮肤恢复了光滑,不再是之前的粗糙和瘙痒。
完整的用药周期结束后,我再次进行了皮肤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显示感染已经完全清除。
通过这次治疗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伊曲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神奇效果。
它不仅迅速缓解了我的症状,而且彻底清除了感染。
与此同时,我也认识到,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持续的复查至关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反复发作。
在这里,我想提醒广大患有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朋友们,不要灰心失望,也不要盲目尝试各种治疗方法。
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疾病的阴影,重新拥有健康的生活。
我的治疗经历让我对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充满信心。
我相信,只要大家积极配合治疗,这种疾病是完全可以得到控制的。
希望我的经历能为大家带来希望,让我们一起加油,战胜病痛,重拾健康!在我被马拉色菌毛囊炎困扰的那些年里,我尝试了无数的治疗方法,但都没有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探究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作用
探究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作用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
该病以反复发作、顽固难治为特点,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真菌药物,其中伊曲康唑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
在探究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作用时,我们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病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发病与皮肤表面的马拉色菌感染密切相关。
马拉色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寄生菌,正常情况下处于共生状态,但在某些条件下,如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马拉色菌可引发感染,导致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发生。
为了验证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作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我们对伊曲康唑的抗真菌作用进行了体外实验。
将马拉色菌培养于含有伊曲康唑的培养基中,观察马拉色菌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伊曲康唑能够显著抑制马拉色菌的生长,表明伊曲康唑具有抗马拉色菌的作用。
接着,我们进行了动物实验。
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实验组给予伊曲康唑。
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实验组动物的马拉色菌毛囊炎症状明显改善,皮肤病变减少,说明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具有治疗作用。
我们进行了临床试验。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马拉色菌毛囊炎症状明显改善,皮肤病变减少,治愈率显著提高。
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具有显著的治愈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马拉色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皮肤病变,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然而,伊曲康唑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药物副作用、耐药性等。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伊曲康唑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对其具有显著的治愈作用。
然而,由于药物的局限性,临床治疗中需要谨慎使用,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伊曲康唑与氟康唑的疗效比较研究
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伊曲康唑与氟康唑的疗效比较研究在我国,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红色小丘疹、脓疱和瘙痒等症状。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是两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但关于它们在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的疗效比较尚未有明确的结论。
为此,我们开展了一项关于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伊曲康唑与氟康唑疗效比较的研究。
本研究共纳入了12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年龄在10岁之间,病程在13个月。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进行治疗。
伊曲康唑组的剂量为200mg,每日一次,连续服用7天;氟康唑组的剂量为150mg,每周一次,连续服用4周。
在治疗期间,患者每隔3天来医院复诊一次,记录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伊曲康唑组和氟康唑组的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
伊曲康唑组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3天和第6天,皮疹消退率分别为40%和80%,而氟康唑组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7天和第14天,皮疹消退率分别为33.3%和66.6%。
伊曲康唑组的症状缓解时间较短,平均为5.2天,而氟康唑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为7.6天。
在安全性方面,伊曲康唑组和氟康唑组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头痛和皮疹等不良反应,但均不影响治疗的进行。
本研究表明,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中,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均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伊曲康唑在症状缓解时间和皮疹消退率方面略优于氟康唑。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然而,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未进行长期随访,因此对于伊曲康唑与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的疗效比较,尚需进一步的大规模、长时间随访的研究来验证。
在我国,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红色小丘疹、脓疱和瘙痒等症状。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
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能力研究
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能力研究在进行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能力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红色皮疹、脓疱和瘙痒等症状。
为了探究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能力,我们设计了一项临床实验。
实验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使用安慰剂进行治疗。
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了为期四周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实验组患者在使用伊曲康唑后,红色皮疹、脓疱和瘙痒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且病情没有出现反弹。
而对照组患者在使用安慰剂后,病情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为了进一步验证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能力,我们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随访。
在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的病情没有出现复发,说明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具有长期的治愈效果。
然而,这项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的研究样本数量较小,可能无法代表所有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的情况。
我们的研究仅对伊曲康唑的治愈能力进行了探究,未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
因此,在将伊曲康唑应用于临床治疗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验证。
在我深入研究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愈能力时,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现有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和了解。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疾病,其特点是红色皮疹、脓疱和瘙痒。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找到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这项临床实验的设计遵循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原则,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我将参与实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接受伊曲康唑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安慰剂治疗。
治疗周期为四周,期间,我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治疗过程中,我注意到实验组患者在使用伊曲康唑后,红色皮疹、脓疱和瘙痒等症状得到了显著的缓解。
国产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国产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国产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本院门诊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6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
治疗组口服国产伊曲康唑0.2 g,2次/d,连用7 d,对照组口服伊曲康唑0.2 g,1次/d,连用14 d后改为2粒,1次/周;两组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3次/d,连用12 d,外涂复方氯柳酊干燥后再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2次/d,连用14 d。
1月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治疗第1、3、6个月疗效、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组治疗第1、3、6个月疗效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国产伊曲康唑冲击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安全有效,治疗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好发于胸背、颈肩、腰腹部等,感染后较顽固,临床治疗难以治愈,极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美观和生活质量。
此次研究对2014年5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采用国产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6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
治疗组男49例,女32例;年龄15~53岁,平均(24.97±2.12)岁;病程10 d~15年,平均(1.280±0.939)年。
对照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15~49岁,平均(25.12±1.98)岁;病程20 d~9年,平均(1.560±0.663)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效果分析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脓疱和瘙痒等症状。
目前,针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其中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是两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
本文将对比分析这两种药物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效果。
1. 广谱抗真菌活性:伊曲康唑对多种真菌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包括马拉色菌属内的多种菌株。
3. 较少的副作用:伊曲康唑的副作用相对较少,患者耐受性较好。
然而,伊曲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时也存在一些不足:1. 药物相互作用:伊曲康唑可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效果。
1. 强大的抗真菌活性:氟康唑对马拉色菌属内的多种菌株具有强大的抗真菌活性。
2. 较短的半衰期:氟康唑的半衰期较短,可减少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降低副作用。
3. 广泛的抗菌谱:氟康唑除了对马拉色菌具有抗真菌活性外,还对其他多种真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然而,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时也存在一些不足:1. 较高的副作用:氟康唑的副作用相对较高,包括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等。
2. 药物相互作用:氟康唑可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效果。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
在选择药物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嘱,规范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在深入探究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效果之前,有必要先了解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病理特征和真菌学背景。
马拉色菌毛囊炎,一种由马拉色菌(Malassezia)引起的皮肤感染,这些真菌通常是皮肤微生物群的一部分,但在某些条件下,它们可能过度生长并导致炎症。
临床表现包括红色斑点、皮脂腺分布区域的脓疱和丘疹,以及伴随的瘙痒感。
伊曲康唑的治疗效果分析伊曲康唑,作为一种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因其对多种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
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伊曲康唑与氟康唑的疗效比较
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伊曲康唑与氟康唑的疗效比较作为一名患有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者,我在治疗过程中遇到了两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和氟康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分享我的治疗经历,以及这两种药物的疗效比较。
让我简要介绍一下马拉色菌毛囊炎。
这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感染,通常表现为红色皮疹、瘙痒和炎症。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生在头皮、面部和颈部等部位。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和氟康唑。
我开始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每天服用一次,连续使用了两周。
在这段时间里,我明显感觉到症状有所缓解,皮疹逐渐消退,瘙痒感也减轻了。
然而,当我停止服用伊曲康唑后,症状又有所反弹,皮疹和瘙痒感再次出现。
于是,医生建议我尝试氟康唑。
我开始按照医生的建议,每天服用氟康唑,连续使用了两周。
与伊曲康唑相比,氟康唑的疗效更为显著。
在使用氟康唑的过程中,我感觉到症状迅速缓解,皮疹和瘙痒感明显减轻。
而且,在停止服用氟康唑后,症状没有再次反弹,我的皮肤状况保持了稳定。
作为一名患有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者,我在治疗过程中尝试了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这两种药物。
通过对比发现,氟康唑在疗效方面更具优势,能迅速缓解症状,且在停止服用后,症状不会再次反弹。
然而,氟康唑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希望我的经验对其他患有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者有所帮助。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马拉色菌毛囊炎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作为一名深受其害的患者,我急于找到一种能够有效治疗这种皮肤病的药物。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尝试了两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和氟康唑。
现在,我将分享我的治疗经历,以及这两种药物的疗效比较。
让我简要介绍一下马拉色菌毛囊炎。
这种皮肤病由马拉色菌引起,通常表现为红色皮疹、瘙痒和炎症。
马拉色菌毛囊炎好发于头皮、面部和颈部等部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和氟康唑。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常见于头皮、面部和颈部等部位。
该病症状明显,表现为红斑、丘疹、脓疱等,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以往,针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多采用传统抗生素,但疗效并不理想。
近年来,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作为新型抗真菌药物,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进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甾醇合成,从而达到抗真菌作用。
伊曲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多种真菌感染均有较好疗效。
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伊曲康唑能迅速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且复发率较低。
在临床应用中,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均较为显著。
然而,具体选用哪种药物,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伊曲康唑适用于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而氟康唑则适用于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
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洗涤和刺激,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等。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等,以免加重病情。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遵循医嘱,注意日常生活调养,以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还需不断探索和研究,以期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手段。
在抗真菌治疗领域,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管理经历了显著的变革。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这两种抗真菌药物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治疗效果,也优化了患者的治疗体验。
在这里,我想详细地分享一下这两种药物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时的临床表现。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估研究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估研究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
该病主要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和瘙痒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本研究主要关注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两种抗真菌药物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效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100名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
一组患者使用伊曲康唑治疗,另一组患者使用氟康唑治疗。
治疗周期为2周。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观察了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了真菌学检查。
治疗结束后,我们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使用伊曲康唑治疗的患者中,有42人(84%)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真菌学检查结果显示有38人(76%)的真菌清除。
而使用氟康唑治疗的患者中,有36人(72%)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真菌学检查结果显示有32人(64%)的真菌清除。
我们还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
使用伊曲康唑治疗的患者中,有2人(4%)出现了轻微的胃肠道不适,但无需特殊处理。
使用氟康唑治疗的患者中,有4人(8%)出现了轻微的头痛,也无需特殊处理。
本研究表明,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但相比之下,伊曲康唑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因此,我们认为伊曲康唑是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更优选择。
然而,本研究仅为一项临床观察,仍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来验证伊曲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优势。
同时,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因此,在推广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之前,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
在探索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时,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两种抗真菌药物的比较,我们期望找到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症状并根除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研究设计了一种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了100名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评估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评估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由马拉色菌引起,主要表现为毛囊炎、皮脂溢出和瘙痒等症状。
该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至关重要。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是两种广泛应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本文将对其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疗效进行评估。
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过程中,伊曲康唑表现出显著的疗效。
一项关于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研究显示,患者在使用伊曲康唑后,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
治疗期间,患者的皮疹、瘙痒等症状逐渐减轻,且不良反应较少。
研究还发现,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较低,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2.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
3. 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复诊,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避免与其他真菌感染患者密切接触,以防止交叉感染。
5.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探索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疗效时,我们深入分析了多项临床研究,以期为这两种药物的疗效评估提供详实的依据。
一、伊曲康唑的疗效分析在安全性方面,伊曲康唑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安全性。
在上述临床研究中,仅有4%的患者出现了轻微的副作用,如胃部不适和头痛,这些副作用均不影响治疗。
二、氟康唑的疗效评估氟康唑,作为另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同样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在一项包含12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的临床研究中,氟康唑治疗组与安慰剂组进行了对比。
治疗周期为1周。
研究结果显示,氟康唑治疗组中有79%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改善,而安慰剂组为41%。
在治疗结束后,氟康唑组的患者皮肤症状消退时间也显著短于安慰剂组。
在安全性方面,氟康唑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在上述临床研究中,有3%的患者出现了轻微的副作用,如恶心和皮疹,这些副作用同样不影响治疗。
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观察
性皮肤真菌病 。伊 曲康唑治疗本病有效 , 但有报 道停药后复发率较 高, 可达 3 %[ 。作者 采用伊 0 2 1
曲康唑 以不 同疗 程治 疗本 病 6 7例 , 得 较好 效 果 , 取 现将其 治疗 情况 报告 如 下 。
1 资 料与 方法
镜检 , 如阴性则另选 2个丘疹取材再作镜检 , 直至 见 到 圆形 厚 壁 孢 子 及 ( ) 蕉 状 菌 丝 从 而 确 诊 。 或 香
【 关键词 】 马拉色菌毛囊炎 ; 曲康唑 ; 伊 疗效
【 中图分类号】 R769 5.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7 — 2 (080 — 9— 63 87 20 )5 250 3 0 2
马拉 色菌 毛 囊 炎 系 由马拉 色 菌 引起 的毛 囊 炎
时, 每次 选 2个 丘疹 取材 在 同一 玻片 上作 直 接 真菌
乳膏 , 3次/ , 用 4周 。 d连
患有 各种 严重 系统 性疾 病 者 ; 娠 妊
及 哺乳期 妇女 ; 龄 <1 年 4岁及 >6 0岁者 ; 自愿 配 无 12 临床 资料 . 6 7例均 为 皮 肤 科 门 诊 病 例 , 中男 4 其 6例 , 女 2 l例 。年龄 1 5 8— 2岁 , 均 2 . 平 74岁 。就 诊时 间 以 每年 的 5~9月 最 多 , 5 有 5例 , 8 .% 。病 程 1 占 21
三个疗程伊 曲康 唑服药结束 时开始随访观察。随 访采取复诊或电话联 系方式 , 均每 2个月 1 , 次 共 随访 1 2个月 。
2 结 果
皮脂溢出旺盛的部位 。伊 曲康唑是广谱抗真菌 ] 药, 并具有高度嗜脂及嗜角质的特性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此对浅部 真 菌病 具 有 良好 疗 效 J 。有 报 道 _ 用 该 药 治 疗 , 2
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效果观察分析
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效果观察分析我曾经接诊过一位患有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者,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我为他制定了伊曲康唑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我密切观察了他的症状变化,并详细记录了治疗效果。
现在,我将分享我的观察和分析。
病例介绍:患者,男,32岁,因“头皮及其周围皮肤红斑、瘙痒、脓疱”就诊。
患者自诉一个月前开始出现症状,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给予抗感染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患者就诊时,头皮及其周围皮肤可见散在红色斑块,表面附着脓疱,伴有明显瘙痒和疼痛。
检查:头皮及其周围皮肤散在红色斑块,表面附着脓疱,皮损直径约13cm,境界清楚。
皮肤镜检查显示:毛囊口周围炎症明显,毛囊开口堵塞,可见白色菌丝。
真菌培养结果显示:马拉色菌(Malassezia)阳性。
治疗方案:1. 伊曲康唑片,200mg,每日一次,口服,连续服用一周。
2. 外用抗真菌洗剂,每日两次,清洁患部。
3. 配合抗感染治疗,如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治疗过程观察:1. 治疗第一天,患者自觉瘙痒和疼痛症状有所缓解,头皮及其周围皮肤红斑减轻。
2. 治疗第三天,患者皮损面积缩小,脓疱数量减少,皮肤瘙痒和疼痛症状进一步缓解。
3. 治疗第七天,患者皮损基本消退,仅有少量红斑残留,瘙痒和疼痛症状基本消失。
4. 治疗结束后,患者皮损完全消退,真菌培养结果显示马拉色菌阴性。
效果分析:1. 快速缓解症状:伊曲康唑能够迅速抑制马拉色菌的生长,减少炎症反应,从而缓解患者的瘙痒和疼痛症状。
2. 明显改善皮损:伊曲康唑能够有效清除马拉色菌,改善皮肤病变,使皮损面积缩小,脓疱数量减少。
3. 治疗周期短: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程一般为一周,相比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周期较短,患者耐受性较好。
4. 真菌清除率高:伊曲康唑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能够有效清除马拉色菌,降低复发率。
通过本例患者的治疗观察,我认为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具有显著疗效,能够快速缓解症状,改善皮损,且治疗周期短,真菌清除率高。
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的疗效观察报告
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的疗效观察报告一、病例选择本研究共纳入了10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均为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皮肤病学》中关于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诊断标准,并经实验室检查证实。
患者年龄范围在10岁之间,性别、病程和皮损程度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过程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安慰剂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伊曲康唑口服,每日一次,每次200mg,连续治疗2周。
在治疗期间,患者禁止使用其他抗真菌药物和皮肤护理产品。
三、疗效评估疗效评估主要包括皮损消退时间、症状改善程度以及复发情况等方面。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复发情况。
1. 皮损消退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消退的时间。
以治疗前后的皮损数量和面积作为评估指标,计算消退率。
2. 症状改善程度:根据患者自觉症状进行评估,包括瘙痒、疼痛、红斑等症状。
采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进行评估,指数越高,症状改善越明显。
3. 复发情况:随访期间,记录两组患者复发的人数和复发时间。
复发定义为皮损数量和面积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或加重。
四、结果1. 皮损消退时间:治疗组患者皮损消退时间为(7.5±2.1)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4.3±3.5)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症状改善程度:治疗组患者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0.82±0.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54±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复发情况:随访期间,治疗组患者复发人数为2例,复发时间为(28.5±7.2)天;对照组患者复发人数为10例,复发时间为(14.2±5.8)天。
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治疗组患者皮损消退时间短、症状改善明显,且复发率较低。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新疗法:伊曲康唑疗效观察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新疗法:伊曲康唑疗效观察让我们了解一下马拉色菌毛囊炎。
这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主要表现为红色皮疹、瘙痒和炎症。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患者对这些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当务之急。
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已被证明对多种真菌感染具有疗效。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伊曲康唑可用于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
这引起了我们的浓厚兴趣,因此我们开展了一项为期一年的伊曲康唑疗效观察研究。
我们的研究对象为100名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接受伊曲康唑治疗,另一组接受传统治疗方法。
治疗周期为28天,随后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密切观察了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
伊曲康唑组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红色皮疹、瘙痒和炎症等症状明显减轻,且疗效持续至随访期结束。
而传统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初期症状有所缓解,但随访期间病情反复,且部分患者出现了药物耐药性。
为了更客观地评估伊曲康唑的疗效,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验室检测。
结果显示,伊曲康唑组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皮肤真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且没有出现真菌耐药现象。
而传统治疗组的患者在随访期间,真菌培养阳性率仍然较高,部分患者出现了真菌耐药。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伊曲康唑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药物。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考虑将伊曲康唑作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一线治疗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复发率。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这项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的研究样本数量相对较小,可能无法涵盖所有患者的情况。
研究周期仅为一年,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因此,在未来的一系列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延长随访时间,以期获得更加可靠的数据。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由马拉色菌引起,表现为红色皮疹、瘙痒和炎症。
这种疾病对传统的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产生了耐药性,这使得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变得迫切。
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疗效的观察与评估
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疗效的观察与评估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作为一名研究人员,参与了一项关于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疗效的观察与评估的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伊曲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实际疗效,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
让我们了解一下马拉色菌毛囊炎。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感染病,主要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和瘙痒等症状。
这种病状在青壮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且容易反复发作。
过去,针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主要依赖于传统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克霉唑等,但这些药物的疗效并不理想,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因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成为了临床需求的当务之急。
研究方法如下:我们选取了100名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年龄在1840岁之间,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伊曲康唑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期间每周进行一次随访,记录病情的变化。
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以观察病情的复发情况。
在观察和评估安全性方面,我们主要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和随访期内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比较,评估伊曲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4周的治疗,伊曲康唑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真菌学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安慰剂组。
在为期2个月的随访中,伊曲康唑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和随访期内,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关注伊曲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应用,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优化、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研究能够对本课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推动我国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作为一名研究人员,参与了一项关于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疗效的观察与评估的研究。
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伊曲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实际疗效,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产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国产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本院门诊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6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
治疗组口服国产伊曲康唑0.2 g,2次/d,连用7 d,对照组口服伊曲康唑0.2 g,1次/d,连用14 d后改为2粒,1次/周;两组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3次/d,连用12 d,外涂复方氯柳酊干燥后再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2次/d,连用14 d。
1月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治疗第1、3、6个月疗效、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组治疗第1、3、6个月疗效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国产伊曲康唑冲击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安全有效,治疗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好发于胸背、颈肩、腰腹部等,感染后较顽固,临床治疗难以治愈,极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美观和生活质量。
此次研究对2014年5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采用国产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6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
治疗组男49例,女32例;年龄15~53岁,平均(24.97±2.12)岁;病程10 d~15年,平均(1.280±0.939)年。
对照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15~49岁,平均(25.12±1.98)岁;病程20 d~9年,平均(1.560±0.663)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同意接受本方案治疗并遵医嘱,肝、肾功能化验正常者;(2)服药期间未饮酒,完成整个疗程者;(3)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真菌镜检阳性者;(4)近期未口服或外用抗真菌药物者[1]。
排除标准:(1)不能按时用药、定期复查及随访者;(2)有心、肺、肝、肾功能疾病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或半年内计划受孕者;(4)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治疗组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国产,商品名易启康,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1 g×14粒×1盒,以下出现相同)0.1 g/粒×2粒,2次/d,连用7 d;对照组口服伊曲康唑胶囊0.1 g/粒×2粒,1次/d,连用14 d,以后改为2粒,1次/周;两组同时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西安利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6片/盒),2片,3次/d,连用12 d,外用复方氯柳酊(2.5%氯霉素,1.6%甲硝唑,1%水杨酸),干燥后再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2次/d,连用14 d。
每月为一疗程,连续3个月治疗,观察1~6个月。
1.4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临床皮疹及实验室检查评定疗效,分为3个级别:痊愈指临床症状、皮疹完全消退,真菌镜检阴性;显效指临床症状消退>70%,真菌镜检阴性;无效指临床症状消退<25%,真菌镜检仍为阳性。
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3、6个月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第6个月复发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第1、3、6个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第6个月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复发率为5.19%(4/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98%(3/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96,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肝、肾功检查均正常,治疗组腹痛1例,腹胀、恶心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对照组腹胀、头晕1例,腹胀、恶心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患者均能坚持服药,未影响治疗。
3 讨论马拉色菌毛囊炎曾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球形优势菌种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炎。
马拉色菌是嗜脂性酵母菌属,为人体和温血动物皮肤常驻菌群之一,是一类条件致病菌[2-3]。
该菌易定植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长期共生于皮肤之上,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孢子相转化为菌丝相并致病[4-5]。
现已证实,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所致,在一定条件下,马拉色菌在毛囊内大量繁殖,其脂肪分解酶将毛囊部位的甘油三脂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口产生较多脱屑并阻塞开口,使皮脂潴留,致毛囊扩张破裂,导致毛囊内容物释放入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6]。
致病需要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外环境因素多见于温暖、潮湿的地区和季节,内环境因素多见于机体微环境改变、机体免疫力低下疾病者如艾滋病患者等多个因素[7]。
此外,特殊体质者如多汗体质、皮脂腺分泌旺盛者、抗生素滥用者、滥用糖皮质激素者均能加快马拉色菌生长和繁殖,诱发和加重疾病[8-11]。
临床好发于面颈、胸背、肩上臂、腹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12]。
典型皮损为半球形的炎性毛囊丘疹、斑丘疹或小脓疱,直径2~4 mm,周边有红晕,可挤出粉脂状物质,常数十至数百个散在或密集分布,间有正常皮肤,丘疹中央可间杂有小脓疱或黑色粉刺,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13]。
该病侵犯毛囊部较深,感染后较顽固,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远期效果均不理想,易复发。
传统疗法疗程长,依从性差,影响疗效,复发率高,伊曲康唑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真菌依赖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羊毛甾醇脱甲基酶活性,干扰麦角固醇的合成,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而发挥作用,还可能通过诱导宿主角质形成细胞产生人类防御素的机制来发挥抗真菌效应[14]。
伊曲康唑具有亲脂性,进入人体后与皮肤角质细胞亲和力强,其在皮肤组织中的浓度通常是血浓度的3~10倍,且皮肤浓度可持续数周,药效维持时间长,具有所谓“药物后效应”,即使在停药后真菌学治愈率仍可继续升高,临床症状继续改善[15-16]。
伊曲康唑口服吸收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治疗毛囊炎病症方面较好[17-18]。
冲击疗法治疗后药物后效应尤为明显,间歇服用越多后效应期越长,停药后3~9个月仍有高于MIC的有效浓度的药物停留在靶位,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停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及安全性高等优点[19-20]。
复方甘草酸苷既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21],又可以对肝细胞进行解毒和抗毒保护肝细胞,降低伊曲康唑的副作用,对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的顽固性皮肤性病效果良好,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22-23]。
外用药复方氯霉素酊中含有酒精、氯霉素、甲硝唑,具有杀菌和清洁皮肤作用,减少皮脂腺分泌,破坏糠秕孢子菌致病的环境,水杨酸具有加强药物渗透和杀灭或抑制真菌作用。
本研究通过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对81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的治疗观察,证实了国产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具有良好效果,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70%,冲击疗法能够增加疗效却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患者均能耐受,不影响继续治疗。
综上所述,使用国产伊曲康唑胶囊间歇冲击疗法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安全有效,具有用药规则、时间短、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及价格低廉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韩建德.皮肤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101-102.[2]何丽莎,路永红.马拉色菌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7):729-732.[3]陈卓英,朱宝峰,齐焕英,等.宝安区石岩地区马拉色菌毛囊炎患病情况及多种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8):1-2.[4] Akaza N,Akamatsu H,Takeoka S,et al.Increased hydropho-bicity in Malassezia species correlates with increase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expression in human keratinocytes[J].Med Mycol,2012,50(8):802-810.[5] Buommino E,De Filippis A,Parisi A,et al.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 human keratinocytes infection by a feline isolate of Mal-assezia pachydermatis[J].Vet Microbiol,2013,163(1-2):90-96.[6]卢思平,刘贤华.水杨酸苯甲酸碘搽剂联合硫软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3):188-189.[7]李子海,华云晖.HIV感染者例皮肤黏膜表现的回顾性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12):720-722.[8] Akaza N,Akamatsu H,Takeoka S,et al.Malassezia globosa tends togrow actively in summer conditions more than other cutaneous Malasse-zia species[J].J Dermatol,2012,39(7):613-616.[9]陈琼,张守民.伊曲康唑胶囊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1):49-50.[10]路涛,王俐,邹金波,等.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所致马拉色菌毛囊炎34例临床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17(1):37.[11] Rup E,Skora M,Krzysciak P,et al.Distribution of Malassezia species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quality assessment[J].Postep Dermatol Alergol,2010,27(4):264-268.[12] Hort W,Mayser P.Malassezia virulence determinants[J].Curr Opin Infect Dis,2011,24(2):100-105.[13] Lee J W,Kim B J,Kim M N.Photodynamic therapy:new treatmentfor recalcitrant Malassezia folliculitis[J].Lasers Surg Med,2010,42(2):192-196.[14] Kanda N,Kano R,Ishikawa T,et al.The antimycotic drugs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 induce the productionof human β-defensin-3 in human keratinocytes[J].Immunobiology,2011,216(4):497-504.[15]李腾蛟,邱洁,吴冠星.伊曲康唑联合维胺脂治疗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6):165-166.[16]杨毅.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凝胶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4,36(6):340-341.[17]陈宇.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6):1158-1159.[18]何洪.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35):150.[19] Trznadel-Grodzka E,Btaszkowski M,Rotsztejn H.Investigationsof seborrheic dermatitis.PartⅡ.Influence of itraconazole on theclinical condition and the level of selected cytokines in seborrheicdermatitis[J].Postepy Hig Med Dosw (Online),2012,66(12):848-854.[20]张学军.皮肤性病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25.[21]陈建蓉,王霁,秦天强,等.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8):1224-1229.[22]李亚萍,张俊林.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1):45-47.[23]韦无边,卢柳伊,覃崇宁.复方甘草酸苷在皮肤性病科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6):2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