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曹操生平简介

二、曹操正面形象——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一)深谋远虑的政治家

1.抱负远大,胆识过人

2.能屈能伸,忍辱负重

3.唯才是举,随能任事

4.博采众长,从谏如流

(二)雄才伟略的军事家

1.军事统帅,领导核心

2.富有韬略,运筹帷幄

3.战术灵活,善于用兵

4.赏罚分明,治军有道

5.身先士卒,亲力亲为

三、曹操反面形象——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一)滥杀无辜,惨无人道

(二)猜疑多变、自私残忍

(三)心胸狭隘,嫉贤妒能

(四)虚假伪善,玩弄权术

(五)奸诈狡猾,阴险狠毒

四、综合评价

(一)集“奸”与“雄”于一身

(二)乱世中的悲剧英雄

(三)“拥刘反曹”思想的反面典型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分析

摘要: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人物,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掺半。在我看来,曹操有“雄”的一面,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曹操也有“奸”的一面,他是一位奸邪诡诈、善于玩弄权术的奸诈之徒。本文从曹操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对其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首先,曹操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抱负远大、胆识过人,能屈能伸、忍辱负重,唯才是举、随能任事,博采众长、从谏如流;其次,曹操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军事家,他是军事统帅、领导核心,富有韬略、运筹帷幄,战术灵活、善于用兵,赏罚分明、治军有道,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同时,曹操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他滥杀无辜、惨无人道,猜疑多变、自私残忍,心胸狭隘、嫉贤妒能;虚假伪善、玩弄权术,奸诈狡猾、阴险狠毒。所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当综合多方面考虑,不应用“非白即黑”的态度,要全方位去分析。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政治家;军事家;伪君子

在我国众多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出类拔萃的长篇巨著。小说中,曹操是一位有胆有谋的政治家和才能卓越的军事家,他统帅千军万马南征北战,结束了北方诸侯割据的局面。同时另一方面,曹操身上有着无穷无尽的贪欲和权势欲,是一个权谋机诈、无比凶残的人物,常常用假仁假义、小恩小惠去笼络人心、收罗人才,为自己所用。

一、曹操生平简介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年幼时,曹操“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当时即流露出非凡的才能。公元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开始了仕途,当年他才刚满二十岁。后来,曹操当上了洛阳北部尉,暗地收编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而后加入了反董大军,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将北方牢牢控制,力图统一天下。公元210年,曹操大宴铜雀台,一大批贤才志士皆投奔于他,随后实施恰当的农业政策,安定了民生,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公元219年,曹操与孙权联合打败了关羽。公元220年,曹操回到洛阳,病死于此,终年六十六岁。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二、曹操正面形象——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一)深谋远虑的政治家

1.抱负远大,胆识过人

生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战乱时期,曹操揭竿而起,力争实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伟大理想。

董卓作乱,大家都束手无策,全都抱头痛哭,只有曹操勇敢地站出来,决定刺杀董卓,并且亲自前往。大家都知道,曹操行刺董卓未果,后来被县令陈宫所擒。当被陈宫问及为何要行刺董卓时,曹操毫无畏惧地说:“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这可以看出曹操的远大志向超乎常人、溢于言表。曹操会合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历尽千辛万苦,经历无数磨难,仍然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最终成就大业,足见其坚定的政治抱负。面对各路诸侯打着“兴复大汉”的旗号,高喊“诛杀曹贼”的口号,曹操毫无畏惧、毫不退缩、傲

视群雄,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的事业一统中原。在他眼里,当时大汉气数已尽,无可救药,他站出来兴复天下,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安康,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目标,这正体现了曹操的远大抱负。

2.能屈能伸,忍辱负重

战乱时期,诸侯与诸侯之间、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你争我夺。曹操为了争取最后的胜利,非常注重顺民心、得民意。为了赢得人心,曹操能屈能伸、忍辱负重,用尽一切手段,做到了别人所不能为的。

曹操刚出道时,人年轻,忠实追随者少。为了得到卫弘相助,曹操摆酒设筵,特意请卫弘到自己家中,向卫弘说明董卓之专权,表明自己为社稷着想的决心和力求卫弘相助的诚心。最终卫弘答应投奔曹操。曹操非常高兴,借势打着“忠义”的旗帜到处招兵买马,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正是由于曹操非常洞察民心,而且善于利用民心的圆滑手腕,才帮助他召集到无数有识之士。尽管早已意识到刘备是自己今后夺取天下的劲敌、死对头和极大阻碍,但是曹操却不听身边谋士的建议杀掉刘备,因为他一直想把刘备留在身边,唯自己所用。在宛城之战中,曹操的儿子、侄儿、爱将、良马都被杀害,自己右臂也中了一箭。但是为了大局,曹操游说张绣,好像宛城之战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更别提有什么深仇大恨了,不仅封张绣为扬武将军,还与他结为儿女亲家。

3.唯才是举,随能任事

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会识人才,并且爱人才。他求贤若渴,对天下贤能志士极力搜罗,并委以重任。曹操对奇才良将均以礼相待,尽可能将人才揽为己用。所以,曹操身边一直不乏能人异士,其数量之多,能力之强,远超刘备、孙权。

徐庶很有才能,曹操很想得到他。当得知徐庶是个非常孝顺的人后,曹操立马派人连夜前去接徐母,遭到徐母拒绝后,叫人模仿徐母笔迹写信给徐庶,最终把徐庶骗到手。可以看出,曹操为了求得良才,不择手段。在徐州俘获关羽后,曹操为了降伏关羽为自己所用,不仅厚待关羽,同时还送他赤兔马、巨额金钱,给他封高官和爵位。当关羽要背叛曹操投奔刘备后,曹操还亲自为关羽送行,赠送足够的盘缠和上好的衣物。正因为曹操求才若渴、知人善用,才使得无数能人志士聚集于此。正是由于一大批文臣武将帮其运筹谋划和拼死战斗,曹操的势力才一步步扩大,削平了群雄,统一了北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