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生物浙科版(新课标)】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教案1.doc
第1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教材分析:虽然学生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这些都不足以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含义;后3节课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又都是通过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动来实现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既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营养而发生联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区别营养结构与空间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营养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通过学习相邻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三.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功能地位,营养结构及营养级的知识。
四.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食物链中后一营养级生物对前一营养级生物的积极作用。
五.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六.学法指导:学生应尽量联系自已最熟知的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如一个水库或温州市景山森林生态系统,甚至在课外到学校附近的某一个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来分析、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作用,以及营养结构及其功能。
七.教师的教法: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结构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
食物链和食物网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食物链和食物网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兴趣。
2. 介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讨论食物的概念,让学生思考食物来源。
介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定义。
展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示例图。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的来源,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食物的理解。
2.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示例。
3. 让学生观察并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本概念。
作业:让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食物链或食物网。
第二章:食物链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食物链的定义和组成。
2. 学生能够识别食物链中的不同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介绍食物链的定义和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解释食物链中的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
1. 通过示例图和实物展示,讲解食物链的组成和能量传递。
2.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来理解食物链的运作。
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食物链,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第三章:食物网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食物网的定义和组成。
2. 学生能够识别食物网中的不同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介绍食物网的定义和组成: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网络。
解释食物网中的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
教学活动:1. 通过示例图和实物展示,讲解食物网的组成和能量传递。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食物网中的不同食物链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作业:让学生绘制一个食物网,包括多个食物链的交织。
第四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认识到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平衡和相互依赖关系。
讨论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
解释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平衡和相互依赖关系。
教学活动:1. 通过案例研究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生态系统的贡献。
2.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相互依赖关系。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6.1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浙科)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庄浪县第二中学 王永生本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3第六章《生态系统》的第一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虽然学生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这些都不足以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含义;后3节课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又都是通过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动来实现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既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营养而发生联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营养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材料分析,培养自学、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一级消费者,培养学生维护这个系统的稳态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营养结构。
【教学难点】四种成分的营养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件、模型及挂图2、学生准备:教材。
【导入新课】教师:回顾复习,种群、群落的相关概念和这两章学习的生态学知识。
学生:思考回答前面几节学习的相关生态概念常识。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只熊猫、保护区所有熊猫、保护区所有生物、保护区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什么层次?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回答【讲授新课】一、生态系统教师:师生互动给出生态系统的定义,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叫做生态系统。
讲解,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教师:课件展示几种生态系统学生:观察学习。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与讨论,1、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2、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还有其它成分吗?它们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3、每一个生物体的生存都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5篇范文)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5篇范文)第一篇: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描述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水稻田中的生物老师出示水稻田的图片师:在这个水稻田里以及水稻田的附近生活着哪些动物呢?生:老鼠,蛇,猫头鹰、、、、、、、(教师补充)展示各种动物。
师:这些生物之间有食物关系吗生:有生:老鼠会吃水稻,蛇会吃青蛙、、、、、师:你吃我,我又被他吃,他们之间存在着食物的关系过渡句:那是不是所有的动物之间都有着食物关系呢?我们到草原上看看,那里的生物有没有食物关系。
2、草原上的生物教师出示草原图片师:草原上的这些动物他们之间有食物关系吗?怎么样的?师:我们把有食物关系的生物用横线连起来。
(看实验要求)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汇报师:如何更简单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生:用箭头表示师:怎么表示。
你能画出来吗? 师:为什么要这样表示?生:因为这样可以看成谁被谁吃师:到底怎样表示好呢?我们吃了米饭,吃饱了就会觉得有力气,也就是说我们吸收了米饭的能量,米饭的能量流向了我们的体内。
因此,青蛙了吃虫子,可以看成虫子的能量流向了青蛙。
所以,箭头由被吃的的生物指向吃别人的生物。
请把我们写好的其他食物关系也用这种简便了的箭头便是出来。
(二)食物链师:这些长长的食物关系像什么?生:像一条链子。
师:我们把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师:比较一下,这些食物链有没有相似之处。
生:有。
生物链最开始的时候都是草,结尾的都是食肉动物师:而且食肉动物都是十分的凶猛的师: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师:食物链最开始都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那么绿色植物又是吃什么的呢?生:吃水,泥土中的矿物质,泥土中的维生素师:我们知道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利用水,二氧化碳,阳光,在叶绿素中生产养料和氧气,氧气共给我们生物呼吸,养料就留着自己吃。
所以绿色植物不用吃别人制造的食物,自己就能够生产食物。
师:食物链中,像绿色植物这样自己能够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而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教案-新版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一、前期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六章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食物链和生物放大、食物网、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这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较好的知识性和结构性的铺垫。
而本节课的学习也为接下来要学习的其他生态系统知识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体现了教材编排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对学生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本质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习者分析
我面对的是普通中学的高二学生。
从知识起点来看,在初中以及平时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并没有进行深入学习。
从思维结构上看,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较高,并对生物课有比较高的学习兴趣,思维方式开始向抽象思维方式转变,但学生对知识的联系整合和扩展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食物链
难点:生态金字塔
二、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明食物链。
2、简述生物放大。
3、能举例说明食物网。
4、说出营养级。
5、比较区别三种不同的生态金字塔。
三、教学方法
1、“问题教学法”和“小组研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老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并辅以多媒体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凝“神”聚“形”构建鲜活课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教学案例
凝“神”聚“形”构建鲜活课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教学案例【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浙科版普通高中新课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六章第一节内容,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教材第六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第六章的一个重点,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学习目标的达成较高,学生在初中已经涉及到相关内容。
从教学内容上看通俗易懂,学生通过自学也能基本掌握教材的重点。
但是,要深入领会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具有密切的联系,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并能领会“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学科观点是有较大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制定较高的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炒冷饭的感觉。
【设计理念】基于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等",本节课采用案例教学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比较、归纳与分析各种生态系统的共性,用系统论的观点诠释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积极引导组织学生探讨问题,协助学生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使教材中抽象的理论内容变得形象且容易理解的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火星计划”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体验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整体关系。
能遵循生态学原理去对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同时培养一定的团队意识。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概念和组成成分,能讲解各成分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使自己的思维迁移能力得到发展,养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自然观。
3、举例说明食物链与食物网并说出其中的生物所处的营养等级,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举例说明生态金字塔。
【难点和重点】重点:探究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探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但是我们的家园却已经岌岌可危。
高中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备课教案
高中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从找寻蔷薇花丛的食物关系开始,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食物链。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学会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教学难点】画、找食物链。
【教学准备】蔷薇花丛的动植物卡片(背后粘有小磁钉)、学生用的活动手册、跟食物链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蔷薇花丛的食物链1.出示在蔷薇花丛中我们发现的动植物卡片(图或文字)。
·上节课我们在蔷薇花丛中发现了许多动植物,有蚯蚓、蜜蜂、蚜虫、瓢虫、西瓜虫、鸟等,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出示动植物的卡片。
2.这些小动物它们吃什么?(蔷薇、土壤里的腐殖质、小草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个出示这些卡片)3.你能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吗?一生上台用箭头直接在卡片之间画出它们的食物关系,其余学生在自己活动手册上用箭头画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教师板书演示同学的一条食物链,如:(你自己编一个吧)4.分析这条食物链。
(1)仔细看看上面的箭头图示,你有什么发现?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2)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
·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自己能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费者。
·你认为上面这条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蔷薇花丛中的动植物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5.写出蔷薇花丛中的其他的食物链。
二、水田里的食物网1.竹林村的同学们调查了他们村的水田,出示水田的图片。
水田里有许多动植物,我们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水田里的生物,他们在水田里观察到了哪些动植物?认识这些生物。
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
2.教学难点
(1)食物网的形成: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举例: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兔、草→羊、兔→狐、羊→狼等多个食物链相互关联,形成食物网。
(2)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通常在10%至20%,导致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教学内容基于XX版《生物学》教材第五章第一节。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食物链的概念与组成;2.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方法;3.食物网的形成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本原理,认识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规律,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两个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成果展示环节仍有所欠缺。部分学生在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表述水平。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对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被动,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们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食物链和食物网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和特点。
3. 让学生能够运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解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二、教学内容:1. 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2. 食物网的概念和特点3. 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2. 教学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和组成。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五、教学准备:1. 课件: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图片、图表等。
2. 教学素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案例。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等。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 提问:什么是食物链?食物链由哪些组成部分构成?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引导学生理解食物链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食物网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食物网的定义和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利用教学素材,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探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四、互动讨论(5分钟)1. 提问: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的掌握情况。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
《食物链和食物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及组成。
(2)掌握食物网的构成特点。
(3)能够分析实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利用图表和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设计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食物链的概念及组成。
2. 食物网的构成特点。
3. 实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1.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互关系。
2. 实际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动手操作法:利用图表和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态系统图片或实例,引发学生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兴趣。
2. 讲解食物链的概念及组成:讲解食物链的基本概念,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 讲解食物网的构成特点:介绍食物网的构成要素,如相互关联的食物链。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6. 动手操作:学生利用图表和模型,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6.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教案浙科版必修3(new)
第1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食物链思考:有这样一句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主要指浮游植物)”,这句话揭示了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呢?生答:捕食关系或食物关系顺势引出食物链的概念: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展示食物链:浮游植物─→ 虾─→ 小鱼─→大鱼引导回答: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强调食物链的要点:1。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2。
食物链(捕食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含分解者.3。
同种生物所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总是差一级.反馈测试: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这句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请写出此谚语中隐含的最短一条食物链。
生答:植物─→蝉─→ 螳螂─→黄雀二、食物网观察思考: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条食物链,并思考人的食性是单一的吗?植物─→羊─→ 狼─→人生答:人还可以食用植物和羊归纳:一种生物可以吃几种不同的食物,同一种生物可以被几中不同的生物吃。
因此就使得各种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提出食物网的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就叫食物网。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食物网图,思考以下问题:1。
该食物网有几条食物链?2.人在该食物网中占有几个营养级?3.在该食物网中人与狼存在那些种间关系?生答:(略)强调食物网要点:1。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2。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
《食物链和食物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特点及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自然界中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能力。
4.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食物链的概念及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食物网的概念及特点:交叉、复杂、动态。
3. 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4. 实例分析:观察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5. 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组成、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模型等展示食物链和食物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重要性。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模型、案例等教学资源。
2. 准备课堂讨论问题及答案。
3.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特点等。
4. 准备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生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讲解食物链的概念及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 讲解食物网的概念及特点:交叉、复杂、动态。
4. 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5. 案例分析:观察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6. 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
7.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自然界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能力。
3.2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3)意义: 直观的反映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的数目比值关系
学习目标 新知学习 课堂总结
某生态系统中4种生物的生物量占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比例
如图所示。这4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A)
学习目标 新知学习 课堂总结
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
生态金字塔
构成
食物链
食物网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2.0
C
D
E
0.5
25.5 0.004
如果表中所检测生物恰好能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__E_→___A_→__C__→__B__→__D__。
学习目标 新知学习 课堂总结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生物量或个体数量关系呈金字塔形
1.生态金字塔 把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有机体的生物量、个体数量或能量,按
营养级的顺序由低至高排列起来,所绘制的图形称为生态金字塔
蛇和蟾蜍的数量变化情况依 次是_下__降___和__下__降__,对猫头 鹰的影响___不__大_(填“大”或 “不大”)。
学习目标 新知学习 课堂总结
5.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
(1)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 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 原因:
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
学习目标 新知学习 课堂总结
2.营养级 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称为营养级
举例: 玉米
成分 生产者
营养级
第一 营养级
蝗虫
初级 消费者
第二 营养级
蛙
次级 消费者
第三 营养级
蛇
三级 消费者
第四 营养级
鹰
2022-2023学年 必修一 浙科版 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课件(72张)
名称 P C1 C2 C3
某草地 15 000 000 2 000 000
900 000 10
温带森林 2 000
1 500 000 1 200 000
20
提示 某草地: 温带森林:
资料2:夏季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统计表,单位为g·m-2。
名称 P C1 C2
某湖泊 96 11 4
某海峡 4 21 —
(2)示例:如图所示,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条数为1+4+1+1+1×2=9(条)。
典题应用 1.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 B.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C.图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此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D.在此食物网中,如果蜘蛛的种群数量下降,则蛇的种群数量也会明显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如图所示为一食物网,若蛇被全部捉光,则此食物网中①的数量将大 量减少,②的数量会有增加的趋势,其中的①、②依次为 A.花生、山猫 B.兔、鹰 C.地鼠、兔
1.生物富集
生物体内
环境中浓度
体表
根系 食物
积累
高于
营养级
2.生态金字塔
体数量或能量
生物量、个 由低至高
有机物质 干重 下宽上窄
下窄上宽 正金字塔形
倒金字塔形
判断正误
(1)生物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
浓度也越高( √ ) (2)DDT对植食动物的危害比对肉食动物的危害更严重( × ) (3)生物量金字塔一定呈正金字塔形( × )
猫头鹰”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量关系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2节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pptx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3)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不能归入任何一个营养级。这是由 于分解者与动植物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所以分解者不能列 入捕食食物链,也就不能列入营养级。
学以致用
1.下列各项中,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引起生物富集的是( ) A.DDT污染 B.大气中的SO2污染 C.噪声污染 D.大气中氟利昂污染 答案:A 解析:DDT等有机化合物被生物摄入体内后不易被分解,会 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和浓缩,即生物富集。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量和个体数量关系是否均呈
正金字塔形?有没有例外? 提示:一般情况下均呈正金字塔形,有时也会出现倒金字塔
形。例如,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 小、繁殖快,世代周期短,只能积累较少的有机物,又不断被浮 游动物吃掉,进而迅速转化为下一营养级的生物量,所以某一 时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其生物 量金字塔呈倒金字塔形。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 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倒置。
2.某生态系统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 使猫头鹰增多的条件是( ) A.蛇增多、鹿增多、草减少 B.鹿减少、蛇增多、鼠减少 C.兔减少、草减少、鼠减少 D.蛇减少、草增多、鹿减少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猫头鹰占据三条食物链,草→鹿的食物链中 不含猫头鹰,因此,当鹿的数量减少时,可以导致猫头鹰获得的 能量增加;在含有猫头鹰的三条食物链中,草→鼠→蛇→猫头 鹰这条食物链最长,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最多,因此蛇 减少可减少能量的消耗,使得能量更多地流向猫头鹰;草的数 量增加也会使猫头鹰获得的能量增加。
3.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B.食物网仅表达了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C.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是不会改变的 D.植食动物往往是捕食食物链的第一环节 答案:A 解析:食物网是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网络结构,体现的 是捕食关系;食物网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 统就越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教学目标
1.概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物种之间的关系。
2.理解生态金字塔的构成,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概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金字塔的构成。
【教学难点】
1.概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物种之间的关系。
2.理解生物富集现象。
3.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小资料:险境中的美餐
问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3-4,图中的食物关系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学生讨论后尝试分析说明。
【新知讲解】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师讲解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等概念,引出食物链的分类,学生举例进行说明。
1.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为纽带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被称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它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
2.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
这种单向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
3.食物链的分类
【问题探讨】
为什么陆地生态系统以腐食食物链为主?
提示:在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大部分有机物质不是被捕食者利用,而是生物死亡后被分解者所利用。
4.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由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的复杂的单向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
5.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生根据教师的举例,尝试分析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关系。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苔原生态系统是最脆弱和对外力干扰最敏感的生态系统。
6.营养级
教师讲解营养级的概念,学生根据图示进行分析。
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称为营养级。
某一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产者为第一个营养级,所有的初级消费者为第二个营养级,所有的次级消费者为第三个营养级,以此类推。
7.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
通常情况下,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处于这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个体数量和能量就越少,当某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个体数量和能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再维持下一个营养级的存在。
【问题探讨】分析图中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找出其中的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并说明各种生物的营养级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
二、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
教师讲解生物富集的概念和实例,学生根据实例进行分析,说明生物富集的途径和特点。
并根据实例尝试构建概念模型。
1.生物富集
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缩):生物体由于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2.生物对环境中的物质的吸收
3.生物富集的特点
随着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某些物质,如DDT、有机氯杀虫剂、多氯联苯等物质,逐级积累和浓缩,使处于高位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浓度高于处于低位营养级的生物,并对生物造成危害。
【课外读】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富集
在开采、冶炼、加工等过程中,铅、汞、镉、钴等重金属进入大气、水、土壤而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并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三、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生物量或个体数量关系呈金字塔形
教师讲解生物量、生态金字塔的概念,师生共同举例分析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并说明其特点,归纳其数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1.生物量
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实际存在的有机物质(包括生物体内所存的食物)的鲜重或干重总量,常以干重表示。
2.生态金字塔
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生物量、个体数量或能量,按营养级的顺序由低至高排列起来,所绘制的图形称为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包括: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3.生物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通常呈现正金字塔形(陆地和浅水生态系统中),但也有呈现倒金字塔的情况(湖泊和开阔海洋的生态系统中)。
4.数量金字塔
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往往呈正金字塔形,但也有呈现倒金字塔的情况。
【问题探讨】阅读图3-7和3-8,据教材内容举例分析生态金字塔会呈现出不同形状的原因。
【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检测】
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C)
A.该图生态系统包含了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
B.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捕食食物链
C.丁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会影响乙的种群数量
D.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离子的污染,受害最大的是甲种群
2.下图为一生态金字塔示意图,字母代表不同的营养级。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A.该金字塔能够代表食物链“草→虫→蜘蛛→蛙→蛇→猫头鹰”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量关系B.该金字塔的一部分能够表示食物链“油松→松毛虫→乌鸦”各个营养级之间的个体数量关系
C.该金字塔不能表示海洋生态系统中单细胞藻类和浮游动物之间的生物量关系
D.兔子和鹿均吃草,它们所处的塔层相同
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之一是同一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组成成分,未体现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C.图中食虫昆虫为初级消费者
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课外拓展】课外读:鲸落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探讨鲸落的消逝对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是深海生命的“绿洲”。
在北太平洋深海中,鲸落维持了至少有43个种类12490个生物体的生存,促进了深海生命的繁荣。
一座鲸的尸体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