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f312f979563c1ec4da7139.png)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明确若C为A B中点,则A C=B C或A C= A B或A B=2A C=2B C;反之,若C在线段A B上,有A C=B C= A B或A B=2A C=2B C之一就可以判断C是A B的中点.
10.如图是小明画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由7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小颖认为小明画的不对,她剪去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后,得到的平面图就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小颖剪去的正方形的编号是( )
[详解]由题意知∠AEC=∠CEA′,∠DEB=∠DEB′,则∠A′EC= ∠AEA′,∠B′DE= ∠B′EB,
所以∠CED= ∠AEB= ×180°=90°,
故选A.
[点睛]本题通过折叠变换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此类问题,应结合题意,最好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易于找到图形间的关系.
12.一个六棱柱模型如图所示,底面边长都是5Cm,侧棱长为4Cm,这个六棱柱的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是( )
A. 7B. 6C. 5D. 4
1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EC,ED为折痕,折叠后点A′,B′,E在同一直线上,则∠CED的度数为( )
A. 90°B. 75°C. 60°D. 95°
12.一个六棱柱模型如图所示,底面边长都是5Cm,侧棱长为4Cm,这个六棱柱 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是( )
A. 球B. 长方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 圆柱D. 圆锥
9.点M在线段A B上,给出下列四个条件,其中不能判定点M是线段A B中点的是( )
A.AM=BMB.A B=2AMC.BM= A BD.AM+BM=A B
10.如图是小明画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由7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小颖认为小明画的不对,她剪去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后,得到的平面图就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小颖剪去的正方形的编号是(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单元综合检测卷(带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单元综合检测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136418172ded630a1cb6cd.png)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第四章单元测试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19·四川初一期中)有以下五种立体图形:①正方体;②三棱柱;③四棱柱;④长方体;⑤圆柱.其中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是( )A .4B .3C .2D .12.(2019·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初一月考)用如图所示的图形,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是( )A .B .C .D .3.(2019·河北初二期中)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已知∠1=5∠2,则∠1的度数是( )A .15°B .18°C .72°D .75°4.(2019·山西初三)如图,点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AOC 40∠=,OM 平分BOC ∠,则BOM ∠等于( )A .60B .65C .70D .755.(2019·贵州省织金县第六中学初一期中)将“创建文明城市”六个字分别写在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这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这个正方体中,和“创“相对的字是( )A.文B.明C.城D.市6.(2019·福建聚龙外国语学校初二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延长线段AB和延长线段BA的含义相同B.射线AB的长度为12cmC.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一条直线D.延长直线AB7.(2019·济宁高新区第五中学初一期末)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射线AB也可以写作射线BAC.等角的余角相等D.同角的补角相等8.(2019·广东正德中学初一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②圆锥和圆柱的底面都是圆;③若直棱柱的底面边长相等,则它的各个侧面的面积相等;④棱锥底面的边数与侧棱数相等;⑤直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形状、大小相同的多边形,侧面都是长方形.A.2个B.3个C.4个D.5个9.(2018·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学初一期末)已知线段AB=6cm,线段BC=8cm,则线段AC 的长度为( ) A.14cm B.2cm C.14cm或2cm D.不能确定10.(2019·山东初一期中)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1+∠2+∠3=( )A.90°B.120°C.135°D.150°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2019·河北初一期中)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DOB的平分线,若∠AOC=76°,则∠EOB=_______.12.(2019·重庆市第一一0中学校初一期中)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它们的交点个数是________个。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8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80)](https://img.taocdn.com/s3/m/f7a65d4e856a561253d36f2c.png)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如图,下列图形都是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吗?【答案】圆锥,圆柱,正方体,三棱柱;【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的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根据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则从左到右,其对应的几何体名称分别为:圆锥,圆柱,正方体,三棱柱;故答案为:圆锥,圆柱,正方体,三棱柱;【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92.图1所示的三棱柱,高为7cm,底面是一个边长为5cm的等边三角形.(1)这个三棱柱有条棱,有个面;(2)图2方框中的图形是该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一部分,请将它补全;(3)要将该三棱柱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需剪开条棱,需剪开棱的棱长的和的最大值为cm.【答案】(1)9,5;(2)见解析;(3)5,31.【解析】【分析】(1)n棱柱有n个侧面,2个底面,3n条棱,2n个顶点;(2)利用三棱柱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3)三棱柱有9条棱,观察三棱柱的展开图可知没有剪开的棱的条数是4条,相减即可求出需要剪开的棱的条数.【详解】(1)这个三棱柱有条9棱,有个5面,故答案为:9,5;(2)如图(答案不唯一);(3)由图形可知:没有剪开的棱的条数是4条,则至少需要剪开的棱的条数是:9﹣4=5(条),故至少需要剪开的棱的条数是5条,需剪开棱的棱长的和的最大值为:7×3+5×2=31(cm),故答案为:5,3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认识立体图形,明确n棱柱有n个侧面,2个底面,3n 条棱,2n个顶点;能够数出三棱柱没有剪开的棱的条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3.如图,请在横线上写出哪种立体图形的表面能展开成下面的图形.【答案】圆柱,圆锥,三棱柱,六棱柱,四棱柱(长方体),三棱柱.【解析】【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详解】解:如图,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分别为圆柱,圆锥,三棱柱,六棱柱,四棱柱(长方体),三棱柱.故答案为:圆柱,圆锥,三棱柱,六棱柱,四棱柱(长方体),三棱柱.【点睛】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94.如图所示的三个图形经过折叠都能围成棱柱吗?先想一想,再折一折.并说出能围成的棱柱的名称.【答案】都能围成棱柱,依次为四棱柱(长方体),五棱柱,三棱柱.【解析】【分析】本题是操作问题,可以尝试操作,或想象操作.根据棱柱的特征,特别是侧面和上下两个底面的位置特征作答.【详解】第一个图形可以围成直四棱柱;第二个图折叠后可以围成五棱柱;第三个图形,将两个长方形往中间的那个面折叠,即可得一三棱柱.可以折成三棱柱.【点睛】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熟练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95.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这个扇形可以是直角扇形也可以是半圆,请问这个扇形可以是整个圆吗?【答案】不可以是整个圆.【分析】根据圆锥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这个扇形可以是直角扇形也可以是半圆,但这个扇形不可以是整个圆.【点睛】本题考查了圆锥的特征,明确圆锥立体图形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96.将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折叠后形成的图形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圆柱,六棱柱,圆锥.【解析】【分析】根据平面展开图的特征作答即可.【详解】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折叠后,能围成的几何体是圆柱,所以第一个图形为圆柱;第二个图形折叠后能折成六棱柱;第三个图形,由一个扇形和一个圆形能围成圆锥.故答案为圆柱;六棱柱;圆锥.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熟记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97.指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的表面展开图.①②【答案】①是圆锥的表面展开图,②是圆柱的4表面展开图.【解析】【分析】根据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分别进行判定即可.【详解】解:①是圆锥的展开图;②是圆柱的展开图.【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展开图的知识点,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8.如图,在第一行中找出与第二行对应的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并用线把它们连起来.?【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观察图形根据几何体和展开图的形状判定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是解题的关键.99.如图,假定用A,B表示正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用字母C表示与A相对的面,请在下面的正方体展开图中填写相应的字母.【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有六个面,所以展开后两对面是横隔一行或竖隔一列继而得到C 的位置,【详解】解:如图.【点睛】本题考查了运用正方体的相对面解答问题,掌握: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的两个面中间必须隔着一个小正方形是解题的关键.100.下图所示的几何体(*)由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1)下面五个平面图形中有三个是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把看到的图形与观测位置连接起来;(2)已知小正方体的边长为a,求这个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答案】(1)详见解析;(2)体积是:34a,表面积是:218a.【解析】【分析】(1)根据从物体不同方向看图的定义求解;(2)几何体的体积=原正方体体积-挖去的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与原来相同.【详解】解:(1)如图所示:(2)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3⨯⨯⨯=,44a a a a表面积是:21818⨯⨯=.a a 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图形,以及求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掌握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从那个角度所得到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c236d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5.png)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22独家原创)你见过一种折叠灯笼吗?它看起来是平面的,可是提起来后却变成了美丽的灯笼,这个过程可近似地用哪个数学原理来解释( )A.点动成线B.线动成面C.面动成体D.面与面相交的地方是线2.(2021江苏镇江中考)如图所示,该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三角形D.圆3.(2022甘肃白银期末)如图,观察图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直线BA和直线AB是同一条直线B.图中有5条线段C.AB+BD>ADD.射线AC和射线AD是同一条射线4.如图所示,小于平角的角有( )A.9个B.8个C.7个D.6个5.(2022山东临沂沂水期末)如图,OA表示北偏东25°方向,OB表示南偏西50°方向,则∠AOB的度数是( )A.165°B.155°C.135°D.115°6.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用细绳在墙的两端之间拉一条参照线,使砌的每一层砖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做蕴含的数学原理是( )A.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7.如图,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AOB<∠AODB.∠BOC<∠AOBC.∠COD>∠AODD.∠AOD>∠AOC8.(2022北京怀柔期末)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 )A.三棱锥B.三棱柱C.四棱锥D.四棱柱9.射线OA上有B、C两点,若OB=8,BC=2,线段OB、BC的中点分别为D、E,则线段DE的长为( )A.5B.3C.1D.5或310.时钟显示为8:20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 )A.130°B.120°C.110°D.100°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2022独家原创)篮球运动员将篮球抛出后在空中形成一道弧线,这说明的数学原理是.12.如图所示,延长线段AB到C,使BC=4,若AB=8,则线段AC的长是BC长的倍.13.(2022山东济南历下期末)计算:30°12'=°.14.如图,从A地到B地有①,②,③三条线路,其中最短的线路是(填“①”“②”或“③”),理由是.15.(2022北京通州期末)如图,棋盘上有黑、白两色棋子若干,若直线l经过3枚颜色相同的棋子,则这样的直线共有条.16.如图所示,O是直线AB上一点,OC是∠AOB的平分线.(1)图中互余的角是;(2)图中互补的角是.17.如图所示,图中有条直线, 条射线, 条线段.18.(2021湖北黄冈期末模拟)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则∠AOB+∠DOC= 度.19.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BC=4cm,AD=7cm,且D是BC的中点,则AC的长等于cm.20.(2022安徽合肥蜀山期末)在同一平面内,∠AOC=∠BOD=50°,射线OB在∠AOC的内部,且∠AOB=20°,OE平分∠AOD,则∠COE的度数是.三、解答题(共40分)21.(5分)如图,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个点A、B、C、D.(1)画直线AD;(2)连接AB;(3)画射线CD;(4)延长线段BA至点E,使BE=2BA;(5)反向延长射线CD至点F,使DC=2CF.22.(2022北京东城期末)(5分)若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余角的6倍,求这个角的度数.23.(6分)如图,点O为直线AB上的一点,已知∠1=65°15',∠2=78°30',求∠1+∠2-∠3的大小.24.(2022广西玉林博白期末)(8分)如图,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射线OB的方向是北偏西40°,∠AOB=∠AOC,射线OD是OB的反向延长线.(1)射线OC的方向是;(2)若射线OE平分∠COD,求∠AOE的度数.25.(8分)如图,已知线段AC=12cm,点B在线段AC上,满足BC=1AB.2(1)求AB的长;(2)若D是AB的中点,E是AC的中点,求DE的长.26.(8分)点O为直线AB上一点,将一直角三角板OMN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射线OC平分∠MOB.(1)如图(a),若∠AOM=30°,求∠CON的度数;(2)在图(a)中,若∠AOM=α,直接写出∠CON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将图(a)中的直角三角板OMN绕顶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b)的位置,一边OM在直线AB上方,另一边ON在直线AB下方.①探究∠AOM和∠CON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②当∠AOC=3∠BON时,求∠AOM的度数.图(a) 图(b)参考答案1.C 由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的过程是面动成体.2.C 从上面看该几何体,所看到的图形是三角形.3.B 题图中有6条线段,故选B.4.C 符合条件的角中以A为顶点的角有1个,以B为顶点的角有2个,以C为顶点的角有1个,以D为顶点的角有1个,以E为顶点的角有2个,共有1+2+1+1+2=7个,故选C.5.B 由题意得∠AOB=25°+90°+40°=155°.6.B 用细绳在墙的两端之间拉一条参照线,使砌的每一层砖在一条直线上,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7.C 因为OC在∠AOD的内部,所以∠COD<∠AOD,故C错误,符合题意.8.B 从展开图可知,该几何体有五个面,两个三角形的面,三个长方形的面,因此该几何体是三棱柱.9.D 如图1,DE=3;如图2,DE=5.故选D.图1 图210.A 8:20时,时针与分针之间有4+2060=133个大格,故8:20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30°×133=130°,故选A.11.点动成线解析将篮球看成一个点,这种现象说明的数学原理是点动成线.12.3解析因为AC=AB+BC=8+4=12,所以AC=3BC.13.30.2解析因为1°=60',所以12'=0.2°,所以30°12'=30.2°. 14.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析从A地到B地最短的线路是①,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5.3解析如图所示:所以满足条件的直线共有3条.16.(1)∠AOD与∠DOC(2)∠AOD与∠BOD,∠AOC与∠BOC解析(1)因为O是直线AB上一点,OC是∠AOB的平分线,∠AOB=90°,所以∠AOC=∠BOC=12所以∠AOD+∠DOC=90°,即∠AOD与∠DOC互余.(2)∠AOD+∠BOD=180°,∠AOC+∠BOC=180°,即∠AOD与∠BOD互补,∠AOC与∠BOC互补.17.1;6;6解析题图中有1条直线,为直线AD;6条射线,分别为以A为端点的3条,以B为端点的1条,以D为端点的2条;6条线段,分别是AB、AC、AD、BC、CD、BD.18.180解析∠AOB+∠DOC=∠AOD+∠DOC+∠BOC+∠DOC=∠AOC+∠DOB=90°+90°=180°.19.5解析因为D是线段BC的中点,BC=4cm,BC=2cm,所以CD=12因为AD=7cm,所以AC=7-2=5(cm).20.15°或65°解析①当OD与OC在OA的同侧时,如图,因为∠AOC=∠BOD=50°,∠AOB=20°,所以∠AOD=∠BOD+∠AOB=70°,因为OE平分∠AOD,∠AOD=35°,所以∠AOE=12所以∠COE=∠AOC-∠AOE=15°;②当OD与OC在OA的异侧时,如图,因为∠AOC=∠BOD=50°,∠AOB=20°,所以∠AOD=∠BOD-∠AOB=30°,因为OE平分∠AOD,所以∠AOE=1∠AOD=15°,2所以∠COE=∠AOC+∠AOE=65°.综上所述,∠COE的度数为15°或65°.21.解析如图所示.22.解析设这个角为x°,根据题意,得180-x=6(90-x),解得x=72.答:这个角是72°.23.解析∠1+∠2-∠3=65°15'+78°30'-(180°-65°15'-78°30')=143°45'-36°15'=107°30'.24.解析(1)北偏东70°.(2)因为∠AOB=40°+15°=55°,∠AOC=∠AOB,所以∠AOC=55°,∠BOC=110°.因为射线OD是OB的反向延长线,所以∠BOD=180°.所以∠COD=180°-110°=70°.因为OE 平分∠COD, 所以∠COE=35°. 又因为∠AOC=55°, 所以∠AOE=90°.25.解析 (1)因为BC=12AB,AC=AB+BC=12 cm, 所以AB+12AB=12 cm, 所以AB=8 cm.(2)因为D 是AB 的中点,AB=8 cm, 所以AD=12AB=4 cm,因为E 是AC 的中点,AC=12 cm, 所以AE=12AC=6 cm, 所以DE=AE-AD=6-4=2(cm).26.解析 (1)由已知得∠BOM=180°-∠AOM=150°, 因为∠MON 是直角,OC 平分∠BOM,所以∠CON=∠MON-12∠BOM=90°-12×150°=15°. (2)由已知得∠BOM=180°-∠AOM=180°-α, 因为∠MON 是直角,OC 平分∠BOM,所以∠CON=∠MON-12∠BOM=90°-12×(180°-α)=12α. (3)设∠AOM=β,则∠BOM=180°-β. ①∠AOM=2∠CON,理由如下: 因为OC 平分∠BOM,所以∠MOC=12∠BOM=12(180°-β)=90°-12β, 因为∠MON=90°,所以∠CON=∠MON-∠MOC=90°-(90°−12β)=12β,所以∠AOM=2∠CON.②由①可知∠BON=∠MON-∠BOM=90°-(180°-β)=β-90°,∠AOC=∠AOM+∠MOC=β+90°-12β=90°+12β,因为∠AOC=3∠BON,所以90°+12β=3(β-90°),解得β=144°, 所以∠AOM=144°.。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d9d44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3.png)
人教版数学7年级上册第4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1.(3分)(2022秋•榕城区校级月考)圆柱的截面不可能是( )A.梯形B.长方形C.正方形D.椭圆2.(3分)(2022秋•南岗区校级月考)如果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3倍,则它的体积扩大( )倍.A.3B.9C.6D.273.(3分)(2022秋•南岗区校级月考)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80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A.45厘米B.30厘米C.90厘米D.60厘米4.(3分)(2022秋•南岗区校级月考)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5分米,宽和高都是2分米,现在往这个水箱倒入15升水,水箱( )A.倒满了B.还没倒满C.溢出来了D.无法确定5.(3分)(2022秋•和平区校级月考)如图,AB=12cm,C为AB的中点,点D在线段AC上且AD:CB=1:3,则DB的长是( )A.8cm B.10cm C.12cm6.(3分)(2022秋•天桥区校级月考)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旋转小棒,所形成的图形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7.(3分)(2021秋•萨尔图区校级期末)甲、乙两人要从学校回家,他们分别选择了①、②两条路线,比较一下,所走的路程是( )A .①条长B .②条长C .一样长D .无法确定8.(3分)(2022秋•聊城月考)下列各选项中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后,得到的几何体是圆柱的是( )A .B .C .D .9.(3分)(2021秋•乌当区期末)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射线OD 是∠AOC的平分线,若∠COB =40°,则∠DOC 的度数是( )A .20°B .45°C .60°D .70°10.(3分)(2021秋•萨尔图区校级期末)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2立方厘米,底面积是4平方厘米,高是( )厘米.A .3B .6C .9D .1211.(3分)(2022春•东营期末)如图,OC 平分∠AOB ,OD 平分∠BOC ,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COD =12∠AOBB .∠BOD =12∠AODC .∠BOC =23∠AOD D .∠AOD =23∠AOB 12.(3分)(2022•南京模拟)如图,已知B ,C 是线段AD 上任意两点,E是AB 的中点,F 是CD 的中点,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AC=CD B.AB=2AECD D.BC=EF﹣AE﹣FDC.CF=12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13.(3分)(2021秋•栾城区期末)如图,∠AOB=∠COD=90°,则∠AOC ∠BOD(选填“>”、“=”或“<”).14.(3分)(2022秋•新城区校级月考)如图,将一个装了一半水的密闭圆柱形玻璃杯水平放置时,水面的形状是 .15.(3分)(2022秋•柳江区月考)如图,把6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如图摆放,面积共是12平方单位,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单位.16.(3分)(2021秋•萨尔图区校级期末)一个体积是60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cm3.17.(3分)(2022春•沂水县期中)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OE是∠AOC 的平分线,且OA恰好平分∠EOD,则∠AOC= 度.18.(3分)(2022春•岚山区期末)如图,将一张宽度相等的纸条折叠,折叠后的一边与原边的夹角是140°,则∠α的度数是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6分)19.(9分)(2022秋•新城区校级月考)已知一个直棱柱,它有27条棱,其中一条侧棱长为20,底面各边长都为5.(1)这是几棱柱?(2)它有多少个面?多少个顶点?(3)这个棱柱的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是多少?20.(9分)(2022秋•昭阳区校级月考)如图,经测量,B处在A处的南偏西56°的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7°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78°方向,求∠C的度数.21.(9分)(2022秋•高州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五棱柱的底面边长都是5cm,侧棱长12cm,它有多少个面?它有多少条棱?它有多少个顶点?它的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是多少?22.(9分)(2021秋•萨尔图区校级期末)求阴影部分的面积.23.(10分)(2022秋•萍乡月考)如图所示是一个多面体的展开图形,每个面(外表面)都标注了字母,请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这个多面体是什么常见几何体;(2)如果B 在前面,C 在左面,那么哪一面在上面.24.(10分)(2022•丰顺县校级开学)如图1,把一张长10cm 、宽6cm 的长方形纸板分成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圆锥的体积公式为V 圆锥=13πr 2ℎ,π取3.14).(1)甲三角形(如图2)旋转一周,可以形成一个怎样的几何体?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乙三角形(如图3)旋转一周,可以形成一个怎样的几何体?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5.(10分)(2022春•钢城区期末)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点M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1)如果AB =14cm ,AM =5cm ,求BC 的长;(2)如果MN =8cm ,求AB 的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1.A2.D3.A4.B5.B6.B7.C8.C9.D10.C11.C12.A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13.=14.长方形15.816.2017.12018.70°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6分)19.【解答】解:(1)∵此直棱柱有27条棱,∴由27÷3=9,可知此棱柱是九棱柱;(2)这个九棱柱有11个面,有18个顶点;(3)这个棱柱的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是5×9×20=900.20.【解答】解:由题意得:∠ABC=78°﹣56°=22°,∠BAC=56°+17°=73°,∴∠C=180°﹣∠ABC﹣∠BAC=180°﹣22°﹣73°=85°,∴∠C 的度数为85°.21.【解答】解:如图,它有7个面,15条棱,10个顶点,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为:5×12×5=300(cm 3).答:它有7个面,15条棱,10个顶点,它的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是300cm 3.22.【解答】解:阴影部分的面积为:90°360°×π×(42)2=π(cm 2).23.【解答】解:(1)根据多面体的展开图形可知,多面体是长方体;(2)根据长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可知,面“B ”与面“D ”相对,面“E ”与面“A ”相对,面“C ”与面“F ”相对,如果B 在前面,C 在左面,则E 在下面,A 在上面.24.【解答】解:(1)甲三角形旋转一周可以形成一个圆锥,它的体积是 13×3.14×62×10=376.8(cm 3).(2)乙三角形旋转一周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里面被挖去一个圆锥,它的体积是 3.14×62×10―13×3.14×62×10=753.6(cm 3).25.【解答】解:(1)∵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AM =5cm ,∴AC =2AM =10cm ,∵AB =14cm ,∴BC =AB ﹣AC =14﹣10=4cm ;(2)∵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NC =12BC ,CM =12AC ,∴MN =NC +CM =12(BC +AC )=12AB ,∵MN =8cm ,∴12AB =8,∴AB =16cm .。
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
![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508915d5b0717fd5360cdcee.png)
几何图形初步综合训练题1.如图,有7种图形,请你选用这7种图形中的若干种(不少于两种)构造一幅画,并用一句话说明你的构想是什么?举例:如图,左框中就是一个符合要求的图案,请你在右框中画出一个与这个不同的图案,并加以说明.一辆汽车解:答案不唯一,略.2.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每一面上都标注了字母(标字母的面是外表面),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如果D面在长方体的左面,那么F面在哪里?(2)B面和哪个面是相对的面?(3)如果C面在前面,从上面看是D面,那么左面是哪个面?(4)如果B面在后面,从左面看是D面,那么前面是哪个面?(5)如果A面在右面,从下面看是F面,那么B面在哪里?解:(1)右面.(2)E面.(3)B面.(4)E面.(5)后面.3.如图所示的是一个棱柱,请问:(1)这个棱柱由几个面围成?各面的交线有几条?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2)这个棱柱的底面和侧面各是什么形状?(3)该棱柱有几个顶点?解:(1)这个棱柱由5个面围成,各面的交线有9条,它们是直的.(2)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侧面是长方形.(3)有6个顶点.4.下面图1是正方体木块,若用不同的方法,把它切去一块,可以得到如图2、图3、图4、图5不同形状的木块.图1图2图3图4图5(1)我们知道,图1的正方体木块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请你观察,将图2、图3、图4、图5中木块的顶点数a、棱数b、面数c填入下表:(2)观察这张表,请你归纳出上述各种木块的顶点数a、棱数b、面数c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是:a+c-b=2(用含a、b、c的一个等式表示).5.如图,直线有多少条?把他们分别表示出来;线段有多少条?把他们分别表示出来;射线有多少条?可以表示的射线有多少条?把他们表示出来.解:直线有3条,直线AB、直线AC、直线BC;线段有6条,分别为线段AB,线段AC,线段AD,线段BD,线段CD,线段BC;射线有14条,可以表示的射线有8条,分别为射线AB,射线AC,射线BA,射线BC,射线CA,射线CB,射线DB,射线DC.6.如图,已知数轴上的原点为O,点A表示3,点B表示-1,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在原点O左边的部分(包括原点)是一条什么线?怎样表示?(2)射线OB上的点表示什么数?(3)数轴上表示不大于3且不小于-1的部分的数是什么图形?怎样表示?解:(1)是一条射线,表示为射线OB.(2)负数和零(非正数).(3)线段,线段AB.7.如图:(1)试验观察:如果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那么: 第①组最多可以画3条直线; 第②组最多可以画6条直线; 第③组最多可以画10条直线; (2)探索归纳:如果平面上有n(n ≥3)个点,且任意3个点均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么最多可以画n (n -1)2条直线;(用含n 的式子表示) (3)解决问题:某班45名同学在毕业后的一次聚会中,如果每两人握1次手问好,那么共握990次手.8.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的点,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1)若AB =10,AC =6,求CD 的长; (2)若AC =30,BD =10,求AB 的长. 解:(1)因为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 所以CD =12BC.因为AB =10,AC =6,所以BC =AB -AC =10-6=4. 所以CD =12BC =2.(2)因为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 所以BC =2BD. 因为BD =10,所以BC =2×10=20. 因为AB =AC +BC , 所以AB =30+20=50.9.如图,已知线段AB =20 cm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C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AC =3BC ,点D 是线段BA 延长线上一点,AD =12AB.(1)求线段BC 的长; (2)求线段DC 的长;(3)点M 还是哪些线段的中点?解:(1)因为AC =AB +BC ,AC =3BC , 所以3BC =AB +BC ,即AB =2BC. 因为AB =20 cm ,所以BC =10 cm.(2)因为AD =12AB ,AB =20 cm ,所以AD =10 cm.所以DC =AD +AB +BC =10+20+10=40(cm). (3)因为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 所以AM =MB =10 cm.所以DM =20 cm ,MC =20 cm. 所以点M 还是线段DC 的中点.10.线段AB 上有两点P 、Q ,点P 将AB 分成两部分,AP ∶PB =2∶3.点Q 将AB 也分成两部分,AQ ∶QB =4∶1,且PQ =3 cm.求AP 、QB 的长. 解:画出图形,如图:设AP =2x cm ,PB =3x cm ,则AB =5x cm. 因为AQ ∶QB =4∶1,所以AQ =4x cm ,QB =x cm. 所以PQ =PB -QB =2x cm. 因为PQ =3 cm , 所以2x =3. 所以x =1.5.所以AP =3 cm ,QB =1.5 cm.11.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形纸筒,一只虫子在点B 处,一只蜘蛛在点A 处,蜘蛛沿着纸筒表面准备偷袭虫子,那么蜘蛛想要最快地捉住虫子,应怎样走? 解:如图所示,蜘蛛沿线段AB 爬行,能最快地捉住虫子.12.如图,已知点C ,D 为线段AB 上顺次两点,M 、N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1)若AB =24,CD =10,求MN 的长;(2)若AB =a ,CD =b ,请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出MN 的长. 解:(1)因为AB =24,CD =10, 所以得出AC +DB =14.因为M 、N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 所以CM =12AC ,DN =12BD.所以MC +DN =12(AC +DB)=7.所以MN =MC +DN +CD =17.(2)因为AB =a ,CD =b ,所以得出AC +DB =a -b ,所以MC +DN =12(AC +DB)=12(a -b).所以MN =MC +DN +CD =12(a -b)+b =12(a +b).13.课间休息时小明拿两根木棒玩,小明说:“较短木棒AB 长40 cm ,较长木棒CD 长60 cm ,将它们的一端重合,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棒的中点分别是点E 和点F ,则点E 和点F 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说对了我就给你玩.”聪明的你请帮小华求出此时两根木棒的中点E 和F 间的距离是多少?解:如图1,当AB 在CD 的左侧且点B 和点C 重合时,图1因为点E 是AB 的中点, 所以BE =12AB =12×40=20(cm).因为点F 是CD 的中点, 所以CF =12CD =12×60=30(cm).所以EF =BE +CF =20+30=50(cm).如图2,当AB 在CD 上且点B 和点C 重合时,图2因为点E 是AB 的中点, 所以BE =12AB =12×40=20(cm).因为点F 是CD 的中点, 所以CF =12CD =12×60=30(cm).所以EF =CF -BE =30-20=10(cm).所以此时两根木棒的中点E 和F 间的距离是50 cm 或10 cm.14.请解答下面有关钟面上的角的问题. (1)8点15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157.5°;(2)从12点整始,至少再经过多长时间,分针与时针能再一次重合? 解:设至少再过x 分钟分针与时针再一次重合, 根据题意,得0.5x +360=6x , 解得x =72011.所以从12点整始,至少再过72011分钟,分针与时针再一次重合.15.已知在同一平面内,∠AOB =90°,∠AOC =60°. (1)∠COB =30°或150°;(2)若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则∠DOE 的度数为45°;(3)在(2)的条件下,将题目中的∠AOC =60°改成∠AOC =2α(α<45°),其他条件不变,你能求出∠DOE 的度数吗?若能,请写出求解过程,若不能,说明理由.解:需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OC 在∠AOB 内部时,因为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 所以∠COD =12∠BOC ,∠COE =12∠AOC.所以∠DOE =∠COD +∠COE =12∠BOC +12∠AOC =12(90°-2α)+12·2α =45°;当OC 在∠AOB 外部时,因为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 所以∠COD =12∠BOC ,∠COE =12∠AOC.所以∠DOE =∠COD -∠COE =12∠BOC -12∠AOC =12(90°+2α)- 12·2α =45°.16.如图,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AOD =∠BOD =∠EOC =90°,∠BOC ∶∠AOE =3∶1. (1)求∠COD 的度数;(2)图中有哪几对角互为余角? (3)图中有哪几对角互为补角?解:(1)根据题意, 得∠BOC +∠AOE =90°. 因为∠BOC ∶∠AOE =3∶1, 所以∠BOC =34×90°=67.5°.所以∠COD =90°-67.5°=22.5°.(2)∠COB 与∠COD ,∠COB 与∠AOE ,∠DOE 与∠COD ,∠DOE 与∠AOE.(3)∠COB 与∠COA ,∠DOE 与∠COA ,∠AOE 与∠EOB ,∠COD 与∠EOB ,∠AOD 与∠BOD ,∠EOC 与∠AOD ,∠EOC 与∠BOD.18.如图1所示,将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在点O 处.(1)①∠AOD 和∠BOC 相等吗?说明理由;②∠AOC 和∠BOD 在数量上有何关系?说明理由; (2)若将等腰的三角尺绕点O 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 ①∠AOD 和∠BOC 相等吗?说明理由;②∠AOC 和∠BOD 的以上关系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解:(1)①∠AOD =∠BOC.理由略. ②∠AOC 和∠BOD 互补.理由略. (2)①∠AOD =∠BOC.理由略.②∠AOC 和∠BOD 互补.理由略.19.如图,已知∠AOB 内部有顺次的四条射线:OE 、OC 、OD 、OF ,OE 平分∠AOC ,OF 平分∠BOD.(1)若∠AOB =160°,∠COD =40°,则∠EOF 的度数为100°; (2)若∠AOB =α,∠COD =β,求∠EOF 的度数; (3)从(1)、(2)的结果,你能看出什么规律吗?解:(2)因为OE 平分∠AOC ,OF 平分∠BOD , 所以∠COE =12∠AOC ,∠DOF =12∠BOD.因为∠EOF =∠COE +∠COD +∠FOD =12∠AOC +∠COD +12∠BOD =12(∠AOC +∠COD +∠BOD)+12∠COD =12∠AOB +12∠COD , 又∠AOB =α,∠COD =β, 所以∠EOF =12α+12β=12(α+β).(3)若∠AOB 内部有顺次的四条射线:OE 、OC 、OD 、OF ,OE 平分∠AOC ,OF 平分∠BOD , 则∠EOF =12(∠AOB +∠COD).20.如图,点D ,C 是线段AB 上任意两点,根据图形填空:(1)AD +CD =AC ;(2)AC +BC =AB ;(3)DB -BC =DC ;(4)AB -BD =AD. 21.如图:(1)试验观察:如果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那么: 第①组最多可以画3条直线; 第②组最多可以画6条直线; 第③组最多可以画10条直线; (2)探索归纳:如果平面上有n(n ≥3)个点,且任意3个点均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么最多可以画n (n -1)2条直线;(用含n 的式子表示) (3)解决问题:某班45名同学在毕业后的一次聚会中,如果每两人握1次手问好,那么共握990次手. 21.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的点,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1)若AB =10,AC =6,求CD 的长; (2)若AC =30,BD =10,求AB 的长. 解:(1)因为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 所以CD =12BC.因为AB =10,AC =6,所以BC =AB -AC =10-6=4. 所以CD =12BC =2.(2)因为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 所以BC =2BD. 因为BD =10,所以BC =2×10=20. 因为AB =AC +BC , 所以AB =30+20=50.22.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给学生发了一张长40 cm ,宽30 cm 的长方形纸片(如图),要求折成一个高为5 cm 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 (1)该如何裁剪呢?请画出示意图,并标出尺寸; (2)求该盒子的容积.解:(1)如图:(2)该盒子的容积为30×20×5=3 000(cm3).23.已知m、n满足等式(m-6)2+2|n-m+4|=0.(1)求m、n的值;(2)已知线段AB=m,在直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AP=nPB,点Q为PB的中点,求线段AQ的长.解:(1)由题意,得m-6=0,n-m+4=0,解得m=6,n=2.(2)如图,当点P在线段AB上时,因为AP=2PB,所以AP=4,PB=2.因为点Q为PB的中点,所以PQ=1.所以AQ=AP+PQ=4+1=5;如图,当点P在AB的延长线上时,AP-PB=AB,即2PB-PB=6,所以PB=6.因为点Q为PB的中点,所以BQ=3.所以AQ=AB+BQ=6+3=9.综上所述,线段AQ的长为5或9.。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复习题--解答题(含解析)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复习题--解答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c9132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d.png)
人教版数学七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题--解答题一.解答题1.(2018春•洛宁县期中)一块长、宽、高分别为4cm、3Cm、2cm的长方体橡皮泥,要用它来捏一个底面半径为1.5cm的圆柱,圆柱的高是多少厘米?(精确到0.1cm,π取3.14).2.(2017秋•海陵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为8个立体图形.其中,柱体的序号为,锥体的序号为,有曲面的序号为.3.(2018秋•埇桥区校级期中)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全涂上颜色.(1)如果把正方体的棱2等分,然后沿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能够得到8个小正方体,设其中3面被涂上颜色的有a个,则a=;(2)如果把正方体的棱三等分,然后沿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能够得到27个小正方体.设这些小正方体中有3个面涂有颜色的有a个,各个面都没有涂色的有b个,则a+b=;(3)如果把正方体的棱4等分,然后沿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能够得到64个小正方体.设这些小正方体中有2个面涂有颜色的有c个,各个面都没有涂色的有b个,则c+b=;(4)如果把正方体的棱n等分,然后沿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能够得到个小正方体.设这些小正方体中有2个面涂有颜色的有c个,各个面都没有涂色的有b个,则c+b=.4.(2017秋•仓山区校级月考)如图,蒙古包可以近似地看作由圆锥和圆柱组成的,现想用毛毡搭建底面积为9πm3,高为6m,外围高为2m的蒙古包,求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毛毡?(结果保留π)5.(2018秋•历下区期中)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边AC长4cm,边BC长3cm,边AB长5cm.(1)三角形绕着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体积和绕着边B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体积是否一样?通过计算说明;(2)若绕着边AB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6.(2018秋•金水区校级月考)小明学习了“面动成体”之后,他用一个边长为3cm、4cm 和5cm的直角三角形,绕其中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了一个几何体.(1)请画出可能得到的几何体简图.(2)分别计算出这些几何体的体积.(锥体体积=底面积×高)7.(2018秋•郓城县期中)如图是一个长为4cm,宽为3cm的长方形纸片,该长方形纸片分别绕长、宽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如图1、图2),会得到两个几何体,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哪种方式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大(结果保留π)8.(2018秋•武昌区期中)如图,在数轴上有三个点A、B、C,完成下列问题:(1)将点B向右移动六个单位长度到点D,在数轴上表示出点D.(2)在数轴上找到点E,使点E为BA的中点(E到A、C两点的距离相等),井在数轴上标出点E表示的数,求出CE的长.(3)O为原点,取OC的中点M,分OC分为两段,记为第一次操作:取这两段OM、CM的中点分别为了N1、N2,将OC分为4段,记为第二次操作,再取这两段的中点将OC分为8段,记为第三次操作,第六次操作后,OC之间共有多少个点?求出这些点所表示的数的和.9.(2018秋•历下区期中)点A、B、C所表示的数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B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2)若将线段BC向右移动,使B点和A点重合,此时C点表示的数是多少?10.(2018秋•滦县期中)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A,B,C三点,若以点B为原点,则点A表示的数是﹣3;点C表示的数是2;(1)若以点C为原点,则点A对应的数是;点B对应的数是.(2)A,B两点间的距离是;B,C两点间的距离是;A,C之间的距离是.(3)当原点在处时,三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最小距离是.11.(2018秋•句容市月考)数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数轴上的点建立对应关系,解释了数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基础.如图,数轴上有三个点A、B、C,它们可以沿着数轴左右移动,请回答(1)将点B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后到达点D,点D表示的数是,A、D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移动点A到达E点,使B、C、E三点的其中某一点到其它两点的距离相等,写出点E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值;12.(2017秋•潮阳区期末)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M是AB的中点,N是CB的中点.(1)若AB=13,CB=5,求MN的长度;(2)若AC=6,求MN的长度.13.(2017秋•洪泽区期末)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代表﹣40,2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甲沿线段AB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甲到达点B处时运动停止,乙沿BA方向以5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1)A,B两点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甲到达B点时共运动了秒.(2)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3)多少秒时,甲、乙相距28个单位长度?(4)若乙到达A点后立刻掉头并保持速度不变,则甲到达B点前,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所对应的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4.(2018•邵阳县模拟)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 cm,CB=6 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15.(2017春•沂源县校级月考)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1)若AM=1,BC=4,求MN的长度.(2)若AB=6,求MN的长度.16.(2017秋•兴化市期末)钟面角是指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如图,在钟面上,点O为钟面的圆心,图中的圆我们称之为钟面圆.为便于研究,我们规定:钟面圆的半径OA表示时针,半径OB表示分针,它们所成的钟面角为∠AOB;本题中所提到的角都不小于0°,且不大于180°;本题中所指的时刻都介于0点整到12点整之间.(1)时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为°,分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为°;(2)8点整,钟面角∠AOB=°,钟面角与此相等的整点还有:点;(3)如图,设半径OC指向12点方向,在图中画出6点15分时半径OA、OB的大概位置,并求出此时∠AOB的度数.17.(2018秋•大石桥市校级月考)如图,经测量,B处在A处的南偏西55°的方向,C 处在A处的南偏东16°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3°方向,求∠C的度数.18.(2018秋•彭水县校级月考)如图,是A、B、C三个村庄的平面图,已知B村在A 村的南偏西50°方向,C村在A村的南偏东15°方向,C村在B村的北偏东85°方向,求从C村村观测A、B两村的视角∠ACB的度数.19.(2018秋•沙坪坝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同时由港口A出发开往海岛B,甲船沿东北方向向海岛B航行,其速度为15海里/小时;乙船速度为20海里/小时,先沿正东方向航行1小时后,到达C港口接旅客,停留半小时后再转向北偏东30°方向开往B岛,其速度仍为20海里/小时.(1)求甲船由港口A到海岛B的行驶时间;(2)求乙船由港口A到经C港到达海岛B的行驶时间.20.(2018春•黄岛区期中)林湾乡修建一条灌溉水渠,如图,水渠从A村沿北偏东65°方向到B村,从B村沿北偏西25°方向到C村水渠从C村沿什么方向修建,可以保持与AB的方向一致?21.(2018秋•防城港期中)如图,B处在A处的南偏西45°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30°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0°方向,求∠ACB的度数.22.(2017秋•浠水县期末)如图,某轮船上午8时在A处,测得灯塔S在北偏东60°的方向上,向东行驶至中午12时,该轮船在B处,测得灯塔S在北偏西30°的方向上(自己完成图形),已知轮船行驶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求∠ASB的度数及AB的长.23.(2017秋•孝感期末)计算:(1)48°39′+67°31′﹣21°17′;(2)23°53′×3﹣107°43′÷5.24.(2018秋•滦县期中)已知:如图,OM是∠AOC的角平分线,ON是∠BOC的角平分线,(1)当∠AOB=90°,∠BOC=40°时,求∠MON的度数.(2)若∠AOB的度数不变,∠BOC的度数为α时,求∠MON的度数.25.(2018秋•海港区期中)若∠AOC=100°,∠BOC=30°,OM、ON分别是∠AOC和∠BOC的平分线,求∠MON的度数.(自己画图,并写出解题过程)26.(2017秋•伍家岗区期末)射线OA、OB、OC、OD、OE有公共端点O.(1)若OA与OE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试写出图中小于平角的角;(2)若∠AOC=108°,∠COE=n°(0<n<72),OB平分∠AOE,OD平分∠COE(如图2),求∠BOD的度数;(3)如图3,若∠AOE=88°,∠BOD=30°,射OC绕点O在∠AOD内部旋转(不与OA、OD重合).探求:射线OC从OA转到OD的过程中,图中所有锐角的和的情况,并说明理由.27.(2017秋•鼓楼区期末)如图,已知∠AOB是直角,∠BOC在∠AOB的外部,且OF平分∠BOC,OE平分∠AOC.(1)当∠BOC=60°时,∠EOF的度数为°;(2)当∠BOC=α(0°<α<90°)时,求∠EOF的度数.28.(2017秋•平定县期末)如图,点O在直线AB上,OM平分∠AOC,ON平分∠BOC,如果∠1:∠2=1:2,求∠1的度数.29.(2017秋•惠阳区期末)已知:如图,ON平分∠AOC,OM平分∠BOC,∠AOB=90°(1)若∠AOC=40°,求∠AOM和∠MON的大小;(2)当锐角∠AOC的度数发生改变时,∠MON的大小是否发生改变?如不会改变,请写出∠MON的大小,并写出推理过程;如会改变,也请说明理由30.(2017秋•硚口区期末)(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1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 为折痕,求∠CBD的度数;(2)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2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若∠A′BE′=50°,求∠CBD的度数;(3)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3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若∠A′BE′=α,请直接写出∠CBD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31.(2018春•大庆期末)∠AOB与∠COD有共同的顶点O,其中∠AOB=∠COD=60°.(1)如图①,试判断∠AOC与∠BOD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①,若∠BOC=10°,求∠AOD的度数;(3)如图①,猜想∠AOD与∠BO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若改变∠AOB,∠COD的位置,如图②,则(3)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32.(2018秋•遵义月考)如图所示,将一副三角板直角顶点O重合,证明∠AOD=∠COB,并求∠AOC+∠BOD的度数.33.(2017秋•马山县期末)如图,已知∠AOB=50°,OD是∠COB的平分线.(1)如图1,当∠AOB与∠COB互补时,求∠COD的度数;(2)如图2,当∠AOB与∠COB互余时,求∠COD的度数.34.(2017秋•西陵区期末)如图,直线SN⊥直线WE,垂足是点O,射线ON表示正北方向,射线OE表示正东方向.已知射线OB的方向是南偏东m°,射线OC的方向是北偏东n°,且m°的角与n°的角互余.(1)写出图中与∠BOE互余的角:.(2)若射线OA是∠BON的角平分线,探索∠BOS与∠AOC的数量关系.人教版数学七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题--解答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1.(2018春•洛宁县期中)一块长、宽、高分别为4cm、3Cm、2cm的长方体橡皮泥,要用它来捏一个底面半径为1.5cm的圆柱,圆柱的高是多少厘米?(精确到0.1cm,π取3.14).【分析】直接利用圆柱体体积公式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设圆柱的高是hcm,根据题意得:π×1.52h=4×3×2,∴h≈3.4,答:圆柱的高约是3.4cm.2.(2017秋•海陵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为8个立体图形.其中,柱体的序号为①②⑤⑦⑧,锥体的序号为④⑥,有曲面的序号为③④⑧.【分析】根据柱体的意义,椎体的意义,可得答案.【解答】解:柱体的序号为①②⑤⑦⑧,锥体的序号为④⑥,有曲面的序号为③④⑧,故答案为:①②⑤⑦⑧;④⑥;③④⑧.3.(2018秋•埇桥区校级期中)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全涂上颜色.(1)如果把正方体的棱2等分,然后沿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能够得到8个小正方体,设其中3面被涂上颜色的有a个,则a=8;(2)如果把正方体的棱三等分,然后沿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能够得到27个小正方体.设这些小正方体中有3个面涂有颜色的有a个,各个面都没有涂色的有b个,则a+b= 9;(3)如果把正方体的棱4等分,然后沿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能够得到64个小正方体.设这些小正方体中有2个面涂有颜色的有c个,各个面都没有涂色的有b个,则c+b= 32;(4)如果把正方体的棱n等分,然后沿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能够得到n3个小正方体.设这些小正方体中有2个面涂有颜色的有c个,各个面都没有涂色的有b个,则c+b=12(n﹣2)+(n﹣2)3.【分析】根据正方体的性质可发现顶点处的小方块三面涂色,除顶点外位于棱上的小方块两面涂色,涂色位于表面中心的一面涂色,处于正中心的没涂色.依此可得到(1)棱二等分时的所得小正方体表面涂色情况;(2)棱三等分时的所得小正方体表面涂色情况;(3)棱四等分时的所得小正方体表面涂色情况.(4)根据已知图形中没有涂色的小正方形个数得出变化规律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三面被涂色的有8个,故a=8;(2)三面被涂色的有8个,各面都没有涂色的1个,a+b=8+1=9;(3)两面被涂成红色有24个,各面都没有涂色的8个,b+c=24+8=32;(4)由以上可发现规律:能够得到n3个小正方体,两面涂色c=12(n﹣2)个,各面均不涂色(n﹣2)3个,b+c=12(n﹣2)+(n﹣2)3.故答案为:8,9,32,n3,12(n﹣2)+(n﹣2)3.4.(2017秋•仓山区校级月考)如图,蒙古包可以近似地看作由圆锥和圆柱组成的,现想用毛毡搭建底面积为9πm3,高为6m,外围高为2m的蒙古包,求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毛毡?(结果保留π)【分析】由底面圆的面积求出底面半径=3米,由勾股定理求得母线长,利用圆锥的侧面面积公式,以及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求得圆柱的侧面面积,最后求和.【解答】解:∵蒙古包底面积为9πm2,高为6m,外围(圆柱)高2m,∴底面半径=3米,圆锥高为:6﹣2=4(m),∴圆锥的母线长==5(m),∴圆锥的侧面积=π×3×5=15π(平方米);圆锥的周长为:2π×3=6π(m),圆柱的侧面积=6π×2=12π(平方米).∴故需要毛毡:(15π+12π)=27π(平方米).5.(2018秋•历下区期中)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边AC长4cm,边BC长3cm,边AB长5cm.(1)三角形绕着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体积和绕着边B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体积是否一样?通过计算说明;(2)若绕着边AB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分析】(1)先分别求出旋转后得出的圆锥的体积,再比较即可;(2)求出直角△ABC的高CD,再求出圆锥的体积即可.【解答】解:(1)三角形绕着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体积是×π×32×4=12π(cm)2;三角形绕着边B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体积是×π×42×3=16π(cm)2;∵12π≠16π,∴三角形绕着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体积和绕着边B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的体积不一样;(2)过C作CD⊥AB于D,∵AC=4cm,BC=3cm,AB=5cm,又∵32+42=52,∴△ACB是直角三角形,∠ACB=90°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CD=2.4(cm),由勾股定理得:AD===3.2(cm),BD=5cm﹣3.2cm=1.8cm,绕着边AB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的体积是:×π×2.42×3.2+×1.8=9.6π(cm)2.6.(2018秋•金水区校级月考)小明学习了“面动成体”之后,他用一个边长为3cm、4cm 和5cm的直角三角形,绕其中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了一个几何体.(1)请画出可能得到的几何体简图.(2)分别计算出这些几何体的体积.(锥体体积=底面积×高)【分析】(1)依据面动成体,即可得到几何体简图.(2)依据几何体的底面半径,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即可得到几何体的体积.【解答】解:(1)以4cm为轴,得;以3cm为轴,得;以5cm为轴,得;(2)以4cm为轴体积为×π×32×4=12π(cm3),以3cm为轴的体积为×π×42×3=16π(cm3),以5cm为轴的体积为×π()2×5=9.6π(cm3).7.(2018秋•郓城县期中)如图是一个长为4cm,宽为3cm的长方形纸片,该长方形纸片分别绕长、宽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如图1、图2),会得到两个几何体,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哪种方式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大(结果保留π)【分析】绕长旋转得到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cm,高为6cm,从而计算体积即可;绕宽旋转得到的圆柱底面半径为6cm,高为4cm,从而计算体积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如图1,绕长边旋转得到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cm,高为4cm,体积=π×32×4=36πcm3;如图2,绕短边旋转得到的圆柱底面半径为4cm,高为3cm,体积=π×42×3=48πcm3.因此绕短边旋转得到的圆柱体积大.8.(2018秋•武昌区期中)如图,在数轴上有三个点A、B、C,完成下列问题:(1)将点B向右移动六个单位长度到点D,在数轴上表示出点D.(2)在数轴上找到点E,使点E为BA的中点(E到A、C两点的距离相等),井在数轴上标出点E表示的数,求出CE的长.(3)O为原点,取OC的中点M,分OC分为两段,记为第一次操作:取这两段OM、CM的中点分别为了N1、N2,将OC分为4段,记为第二次操作,再取这两段的中点将OC分为8段,记为第三次操作,第六次操作后,OC之间共有多少个点?求出这些点所表示的数的和.【分析】(1)根据数轴上的点移动时的大小变化规律,即“左减右加”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3)根据题意得到点数是2的指数次幂+1,据此计算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点E表示的数为:﹣3.5,∵点C表示的数为:4,∴CE=4﹣(﹣3.5)=7.5;(3)∵第一次操作:有3=(21+1)个点,第二次操作,有5=(22+1)个点,第三次操作,有9=(23+1)个点,∴第六次操作后,OC之间共有(26+1)=65个点;∵65个点除去0有64个数,∴这些点所表示的数的和=4×(+++…+)=130.9.(2018秋•历下区期中)点A、B、C所表示的数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B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2)若将线段BC向右移动,使B点和A点重合,此时C点表示的数是多少?【分析】(1)依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到A、B两点间的距离;(2)依据BC的长,即可得出C点表示的数.【解答】解:(1)由图可得,A、B两点间的距离是|2﹣(﹣)|=;(2)由题可得,BC=|﹣﹣(﹣3)|=,当B点和A点重合时,C点表示的数是2﹣=.10.(2018秋•滦县期中)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A,B,C三点,若以点B为原点,则点A表示的数是﹣3;点C表示的数是2;(1)若以点C为原点,则点A对应的数是﹣5;点B对应的数是﹣2.(2)A,B两点间的距离是3;B,C两点间的距离是2;A,C之间的距离是5.(3)当原点在点B处时,三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最小距离是5.【分析】(1)根据数轴上A、B、C三点的位置,可得A和B表示的数;(2)根据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x1﹣x2|,可得结论;(3)根据两点的距离公式分情况计算可得结论.【解答】解:(1)若以点C为原点,则点A对应的数是﹣5,点B对应的数是﹣2;故答案为:﹣5;﹣2.(2)∵点B为原点,则点A表示的数是﹣3;点C表示的数是2;∴AB=0﹣(﹣3)=3,BC=2﹣0=2,AC=2﹣(﹣3)=5,∴A,B两点间的距离是3;B,C两点间的距离是2,A,C之间的距离是5,故答案为:3;2;5.(3)①当原点在点A处时,三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0+3+5=8,②当原点在点B处时,三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3+0+2=5,③当原点在点C处时,三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5+2+0=7,∴当原点在点B处时,三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最小距离是5;故答案为:点B;5.11.(2018秋•句容市月考)数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数轴上的点建立对应关系,解释了数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基础.如图,数轴上有三个点A、B、C,它们可以沿着数轴左右移动,请回答(1)将点B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后到达点D,点D表示的数是2,A、D两点之间的距离是6;(2)移动点A到达E点,使B、C、E三点的其中某一点到其它两点的距离相等,写出点E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值﹣7或0.5或8;【分析】(1)根据数轴上的点向右移动加,可得D点的坐标,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答案;(2)根据线段的中点的性质,可得E点的坐标.【解答】解:(1)∵点B表示﹣2,∴点B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后到达点D,点D表示的数是﹣2+4=2;∴A、D两点之间的距离是|﹣4|+2=6;故答案为:2,6;(2)当EB=BC时,E点表示的数是﹣7,当BE=EC时,E点表示的数是0.5,当BC=EC时,E点表示的数是8.综上所述:点E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值为:﹣7或0.5或8.故答案为:﹣7或0.5或8.12.(2017秋•潮阳区期末)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M是AB的中点,N是CB的中点.(1)若AB=13,CB=5,求MN的长度;(2)若AC=6,求MN的长度.【分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M是AB的中点,AB=13,∴BM=AB=13=6.5,∵N是CB的中点,CB=5,∴BN=CB=5=2.5;∴MN=BM﹣BN=4;(2)∵M是AB的中点,N是CB的中点,∴BM=AB,BN=CB,∵AC=6,∴MN=BM﹣BN=AB﹣BC=(AB﹣BC)=AC=6=3.13.(2017秋•洪泽区期末)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代表﹣40,2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甲沿线段AB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甲到达点B处时运动停止,乙沿BA方向以5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1)A,B两点间的距离为60个单位长度;甲到达B点时共运动了20秒.(2)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3)多少秒时,甲、乙相距28个单位长度?(4)若乙到达A点后立刻掉头并保持速度不变,则甲到达B点前,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所对应的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40﹣20|,根据题意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4)设甲到达B点前,甲,乙经过a秒在数轴上相遇,根据题意得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A、B两点的距离为AB=|﹣40﹣20|=60,甲到达B点时共运动了60÷3=20秒;故答案为:60,20;(2)设它们按上述方式运动,甲,乙经过x秒会相遇,根据题意得3x+5x=60,解得x=,﹣40+3x=﹣.答:甲,乙在数轴上的﹣点相遇;(3)两种情况,相遇前,设y秒时,甲、乙相距28个单位长度,根据题意得,3y+5y=60﹣28,解得:y=4,第一次相遇后,设y秒时,甲、乙相距28个单位长度,根据题意得,5y+3y﹣60=28,解得:y=11,答:4秒或11秒时,甲、乙相距28个单位长度;(4)甲到达B点前,甲,乙不能在数轴上相遇,理由:设甲到达B点前,甲,乙经过a秒在数轴上相遇,根据题意得,3a+60=5a,解得:a=30,3a=3×30=90>60,故甲,乙不能在数轴上相遇.14.(2018•邵阳县模拟)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 cm,CB=6 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分析】(1)根据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我们可得出MC、NC分别是AC、BC的一半,那么MC、CN的和就应该是AC、BC和的一半,也就是说MN是AB的一半,有了AC、CB的值,那么就有了AB的值,也就能求出MN的值了;(2)方法同(1)只不过AC、BC的值换成了AC+CB=a cm,其他步骤是一样的;(3)当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根据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我们可得出MC、NC分别是AC、BC的一半.于是,MC、NC的差就应该是AC、BC的差的一半,也就是说MN是AC﹣BC即AB的一半.有AC﹣BC的值,MN也就能求出来了;(4)综合上面我们可发现,无论C在线段AB的什么位置(包括延长线),无论AC、BC的值是多少,MN都恒等于AB的一半.【解答】解:(1)∵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C=AC,CN=BC,∵MN=MC+CN,AB=AC+BC,∴MN=AB=7cm;(2)MN=,∵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C=AC,CN=BC,又∵MN=MC+CN,AB=AC+BC,∴MN=(AC+BC)=;(3)∵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C=AC,NC=BC,又∵AB=AC﹣BC,NM=MC﹣NC,∴MN=(AC﹣BC)=;(4)如图,只要满足点C在线段AB所在直线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那么MN就等于AB的一半.15.(2017春•沂源县校级月考)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1)若AM=1,BC=4,求MN的长度.(2)若AB=6,求MN的长度.【分析】(1)由已知可求得CN的长,从而不难求得MN的长度;(2)由已知可得AB的长是NM的2倍,已知AB的长则不难求得MN的长度.【解答】解:(1)∵N是BC的中点,M是AC的中点,AM=1,BC=4∴CN=2,AM=CM=1∴MN=MC+CN=3;(2)∵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AB=6∴NM=MC+CN=AB=3.16.(2017秋•兴化市期末)钟面角是指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如图,在钟面上,点O为钟面的圆心,图中的圆我们称之为钟面圆.为便于研究,我们规定:钟面圆的半径OA表示时针,半径OB表示分针,它们所成的钟面角为∠AOB;本题中所提到的角都不小于0°,且不大于180°;本题中所指的时刻都介于0点整到12点整之间.(1)时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为0.5°,分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为6°;(2)8点整,钟面角∠AOB=120°,钟面角与此相等的整点还有:4点;(3)如图,设半径OC指向12点方向,在图中画出6点15分时半径OA、OB的大概位置,并求出此时∠AOB的度数.【分析】(1)根据时针旋转一周12小时,可得时针旋转的速度,根据分针旋转一周60分钟,可得分针旋转的速度;(2)根据时针与分针相距的份数乘每份的度数,可得答案;(3)根据时针旋转的角度减去分针旋转的角度,可得答案.【解答】解:(1)时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为0.5°,分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为6°;故答案为:0.5,6;(2)0.5×60×4=120°,4点时0.5×60×4=120°,故答案为:120,4;(3)如图,∠AOB=6×30+15×0.5﹣15×6=97.5°.17.(2018秋•大石桥市校级月考)如图,经测量,B处在A处的南偏西55°的方向,C 处在A处的南偏东16°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3°方向,求∠C的度数.【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出∠BAC=∠BAE+∠CAE,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BA=∠BAE,然后求出∠ABC的值,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C的度数.【解答】解:∵∠BAE=55°,∠CAE=16°,∠DBC=83°,∴∠BAC=∠BAE+∠CAE=55°+16°=71°,∵AE∥BD,∴∠DBA=∠BAE=55°.∴∠ABC=∠DBC﹣∠DBA=83°﹣55°=28°,∴∠C=180°﹣28°﹣71°=81°.18.(2018秋•彭水县校级月考)如图,是A、B、C三个村庄的平面图,已知B村在A 村的南偏西50°方向,C村在A村的南偏东15°方向,C村在B村的北偏东85°方向,求从C村村观测A、B两村的视角∠ACB的度数.【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由题意∠BAC=50°+15°=65°,∠ABC=85°﹣50°=35°在△ABC中,∠ACB=180°﹣∠BAC﹣∠ABC=180°﹣65°﹣35°=80°.19.(2018秋•沙坪坝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同时由港口A出发开往海岛B,甲船沿东北方向向海岛B航行,其速度为15海里/小时;乙船速度为20海里/小时,先沿正东方向航行1小时后,到达C港口接旅客,停留半小时后再转向北偏东30°方向开往B岛,其速度仍为20海里/小时.(1)求甲船由港口A到海岛B的行驶时间;(2)求乙船由港口A到经C港到达海岛B的行驶时间.【分析】(1)作BD⊥AE于D,构造两个直角三角形并用解直角三角形用BD表示出CD和AD,利用DA和DC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2)根据时间=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过点B作BD⊥AE于D在Rt△BCD中,∠BCD=60°,设CD=x,则BD=x,BC=2x在Rt△ABD中,∠BAD=45°则AD=BD=x,AB=BD=x,由AC+CD=AD得20+x=x解得:x=10+10∴AB=30+10。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项(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项(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16f97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6.png)
一、解答题1.已知90AOB ∠=︒,OC 为一条射线,OE ,OF 分别平分AOC ∠,BOC ∠,求EOF ∠的度数.解析:45︒【分析】本题需要分类讨论,当OC 在AOB ∠内部时,根据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12COE AOC ∠=∠,12COF BOC ∠=∠,即可求出EOF ∠的度数;当OC 在AOB ∠外部时,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12EOC AOC ∠=∠,12FOC BOC ∠=∠,所以1122EOF FOC EOC BOC AOC ∠=∠-∠=∠-∠,即可解决. 【详解】解:①如图,当OC 在AOB ∠内部时.因为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12COE AOC ∠=∠,12COF BOC ∠=∠, 所以1122COE COF AOC BOC ∠+∠=∠+∠, 即12EOF AOB =∠∠.又因为90AOB ︒∠=,所以45EOF ︒∠=.②如图,当OC 在AOB ∠外部时.因为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C ∠, 所以12EOC AOC ∠=∠,12FOC BOC ∠=∠, 所以1111()452222EOF FOC EOC BOC AOC BOC AOC AOB ︒∠=∠-∠=∠-∠=∠-∠=∠=. 综上所述,45EO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度的计算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分类讨论思想,并且画出图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如图,点B 和点C 为线段AD 上两点,点B 、C 将AD 分成2︰3︰4三部分,M 是AD 的中点,若MC =2,求AD 的长.解析:AD=36.【分析】根据点B 、C 将AD 分成2︰3︰4三部分可得出CD 与AD 的关系,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MD=12AD ,利用MC=MD-CD 即可求出AD 的长度. 【详解】∵点B 、C 将AD 分成2︰3︰4三部分,∴CD=49AD , ∵M 是AD 的中点, ∴MD=12AD , ∵MC=MD-CD=2,∴12AD-49AD=2, ∴AD=36.【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3.已知直线l 上有三点A 、B 、C ,AB=3,AC=2,点M 是AC 的中点.(1)根据条件,画出图形;(2)求线段BM 的长.解析:(1)见解析;(2)2或4.【分析】(1)分C 点在线段AB 上和C 点在BA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画出图形即可;(2)利用(1)中所画图形,根据中点的定义及线段的和差故选,分别求出MB 的长即可.【详解】(1)点C 的位置有两种: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①所示:当点C 在BA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所示:(2)∵点M 是AC 的中点,AC=2,∴AM=CM=12AC=1, 如图①所示,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AB=AM+MB ,AB=3,∴MB=AB-AM=2.如图②所示:当点C 在BA 的延长线上时,MB=AM+AB=4.综上所述:MB 的长为2或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题关键. 4.古时候,传说捷克的公主柳布莎曾出过这样一道有趣的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的一半又两个给第二个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李子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李子多少个?”解析:34个【分析】在最后一次送了一半加三个,篮子的李子没有剩余,可以知道最后一次的一半就是三个,所以上一次剩余6个,6个加上送的2个合计8个,为第二次的一半,可以知道第一次送出后还有16个,16在加上第一次送的1个为17个,所以最初一共有34个.【详解】用逆推法:解: ()32221234⎡⎤⨯+⨯+⨯=⎣⎦(个)【点睛】送出一半又3个的时候,剩余为0,直接可以知道一半就是3个.5.(1)如图,AC =DB ,请你写出图中另外两条相等的线段.(2)在一直道边植树8棵,若相邻两树之间距离均为1.5m ,则首尾两颗大树之间的距离是_____.解析:(1)AB=CD ;(2)10.5m.【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8棵树之间共有7段距离,从而计算即可.【详解】(1)因为AC=BD,∴AC-BC=DB-BC,即AB=CD.(2)设首尾之间的距离为x,由8棵树之间共有7段间隔,可得x=7×1.5=10.5(m).故答案为:10.5m.【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式的性质及线段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明白8棵树之间的间隔是关键.6.说出下列图形的名称.解析:依次是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分析】根据平面图形: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得答案.【详解】根据平面图形的定义可知:它们依次是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点睛】此题考查认识平面图形,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义对图形的识别.7.蜗牛爬树一棵树高九丈八,一只蜗牛往上爬.白天往上爬一丈,晚上下滑七尺八.试问需要多少天,爬到树顶不下滑?解析:蜗牛需41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蜗牛一个白天加一个晚上所爬行的路程,即蜗牛每天前进的路程,最后一天,也就是还剩下一丈的时候,他爬到树顶就不再往下滑了,在这之前都是白天爬一丈,晚上下滑七尺八;接下来设需要x天,爬到树顶不下滑,列出方程即可解答.【详解】设蜗牛需x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即爬到九丈八需x天,可列方程(10-7.8)(x-1)+10=98,解得x=41.答:蜗牛需41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理解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8.小明用若干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准备拼成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拼完后,小明看来看去觉得所拼图形似乎存在问题.(1)请你帮小明分析一下拼图是否存在问题,若有多余图形,请将多余部分涂黑;若图形不全,则直接在原图中补全;(2)若图中的正方形边长为5cm ,长方形的长为8cm ,请计算修正后所折叠而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解析:(1)多余一个正方形,图形见解析;(2)表面积为:210cm 2;体积为:200cm 3.【分析】(1)根据长方体的展开图判断出多余一个正方形;(2)根据表面积=四个长方形的面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体积=底面积×高分别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多余一个正方形,如图所示:(2)表面积为:225285450160210()cm ⨯+⨯⨯=+=,体积为:2358200()cm ⨯=【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求法,熟练掌握长方体的展开图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AOC =40°,求∠BOD 的度数.结合图形,完成填空:解:因为∠AOC+∠COB = °,∠COB+∠BOD = ①所以∠AOC = .②因为∠AOC =40°,所以∠BOD = °.在上面①到②的推导过程中,理由依据是: .解析:90,90,∠BOD ,40,同角的余角相等【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AOC+∠COB=90 °,∠COB+∠BOD=90 ° -﹣﹣﹣①所以∠AOC=∠BOD .﹣﹣﹣﹣②-因为∠AOC=40°,所以∠BOD=40 °.在上面①到②的推导过程中,理由依据是:同角的余角相等.故答案为:90,90,∠BOD,40,同角的余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及角的和差关系.10.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直线AB、CD交于E点;(2)画线段AC、BD交于点F;(3)连接E、F交BC于点G;(4)连接AD,并将其反向延长;(5)作射线BC.解析:见解析.【分析】(1)连接AB、CD并向两方无限延长即可得到直线AB、CD;交点处标点E;(2)连接AC、BD可得线段AC、BD,交点处标点F;(3)连接AD并从D向A方向延长即可;(4)连接BC,并且以B为端点向BC方向延长.【详解】解:所求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以下知识,即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画出图形即可.11.如图,已知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将一个直角三角板COD 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并使OC 边始终在直线AB 的上方,OE 平分BOC ∠.(1)若70DOE ∠=︒,则AOC ∠=________;(2)若DOE α∠=,求AOC ∠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解析:(1)140︒;(2)2α【分析】(1)由70DOE ︒∠=,90COD ︒∠=,可以推出COE ∠的度数,又因为OE 平分BOC ∠,所以可知BOC ∠的度数,180BOC ︒-∠的度数即可解决;(2)由DOE α∠=,90COD ︒∠=,可以推出COE ∠=90α︒-,又因为OE 平分BOC ∠,以可知BOC ∠=2COE ∠=1802α︒-,180BOC ︒-∠即可解决.【详解】解:(1)∵70DOE ︒∠=,90COD ︒∠=,∴907020COE ︒︒︒∠=-=.∵OE 平分BOC ∠,∴20COE BOE ︒∠=∠=,∴1801802140AOC BOC COE ︒︒︒∠=-∠=-∠=.故答案为140︒.(2)∵DOE α∠=,90COD ︒∠=,∴90COE α︒∠=-.∵OE 平分BOC ∠,∴21802BOC COE α︒∠=∠=-,∴()180********AOC BOC α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和直角,熟练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如图,O 在直线AC 上,OD 是∠AOB 的平分线,OE 在∠BOC 内.(1)若OE 是∠BOC 的平分线,则有∠DOE=90°,试说明理由;(2)若∠BOE=12∠EOC ,∠DOE=72°,求∠EOC 的度数. 解析:(1)见解析;(2)72° 【解析】【分析】 (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求得∠DOE=12∠AOC=90°;(2)设∠EOB=x 度,∠EOC=2x 度,把角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建立x 的方程,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详解】(1)如图,因为OD 是∠AOB 的平分线,OE 是∠BOC 的平分线, 所以∠BOD=12∠AOB ,∠BOE=12∠BOC , 所以∠DOE=12(∠AOB+∠BOC )=12∠AOC=90°;(2)设∠EOB=x ,则∠EOC=2x ,则∠BOD=12(180°–3x ), 则∠BOE+∠BOD=∠DOE , 即x+12(180°–3x )=72°, 解得x=36°,故∠EOC=2x=72°.【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设未知数,把角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列方程组,求解.角平分线的运用,为解此题起了一个过渡的作用.13.如图,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1)如图1,当∠AOB=90°,∠BOC=60°时,∠MON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2)如图2,当∠AOB=70°,∠BOC=60°时,∠MON=度.(直接写出结果)(3)如图3,当∠AOB=α,∠BOC=β时,猜想:∠MON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解析:(1)45°,理由见解析;(2)35;(3)12α,理由见解析【分析】(1)求出∠AOC度数,求出∠MOC和∠NOC的度数,代入∠MON=∠MOC﹣∠NOC求出即可;(2)求出∠AOC度数,求出∠MOC和∠NOC的度数,代入∠MON=∠MOC﹣∠NOC求出即可;(3)表示出∠AOC度数,表示出∠MOC和∠NOC的度数,代入∠MON=∠MOC﹣∠NOC 求出即可.【详解】解:(1)如图1,∵∠AOB=90°,∠BOC=60°,∴∠AOC=∠AOB+∠BOC=90°+60°=150°,∵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MOC=12∠AOC=75°,∠NOC=12∠BOC=30°,∴∠MON=∠MOC﹣∠NOC=75°﹣30°=45°;(2)如图2,∵∠AOB=70°,∠BOC=60°,∴∠AOC=70°+60°=130°,∵OM平分∠AOC,ON平分∠BOC,∴∠MOC=12∠AOC=65°,∠NOC=12∠BOC=30°,∴∠MON=∠MOC﹣∠NOC=65°﹣30°=35°.故答案为:35.(3)如图3,∵∠AOB=α,∠BOC=β,∴∠AOC=∠AOB+∠BOC=α+β,∵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MOC=12∠AOC=12(α+β),∠NOC=12∠BOC=12β,∴∠MON=∠MOC﹣∠NOC=12(α+β)﹣12β=12α.【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和角的有关计算,关键是求出∠AOC、∠MOC、∠NOC的度数和得出∠MON=∠MOC-∠NOC.14.如图,C,D,E为直线AB上的三点.(1)图中有多少条线段,多少条射线?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射线有哪些?请表示出来;(2)若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多少条线段,多少条射线?解析:(1)有10条线段,10条射线.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线段AC、线段AD、线段AE、线段AB、线段CD、线段CE、线段CB、线段DE、线段DB、线段EB.(2)(1)2n n条线段,2n条射线.【解析】【分析】对于(1),这条直线上共5个点,求直线上的线段条数,相当于求从5个点中任取两个点的不同取法有多少种,可从点A开始,用划曲线的方法从左向右依次连接其它各点,再从点C开始,用同样的划曲线方法,直到将线段EB画出为止,即可找到所有的线段,由于每个点对应两条射线,由直线上的5个点即可知有多少条射线;对于(2),和(1)类似,当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时,其中任意1个点与剩余的(n-1)个点都能组成(n-1)条线段,结合其中有一半重合的线段,则可计算出n个点所组成的线段条数;一个点对应延伸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可表示出当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时的射线条数.【详解】解:(1)图中有10条线段,10条射线.如图所示.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线段AC 、线段AD 、线段AE 、线段AB 、线段CD 、线段CE 、线段CB 、线段DE 、线段DB 、线段EB.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射线:射线AC 、射线CD 、射线DE 、射线EB 、射线CA 、射线DC 、射线ED 、射线BE.(2)因为n 个点,其中任意1个点与剩余的(n-1)个点都能组成(n-1)条线段, 所以n 个点就组成n(n-1)条线段.因为其中有一半重合的线段,如线段AC 与线段CA , 所以这条直线上共有(1)2n n -条线段. 因为一个端点对应延伸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 所以当一条直线上有n 个点时,共有2n 条射线. 【点睛】此题考查直线、射线、线段,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直线上射线、线段条数的求法. 15.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1)若1AM =,4BC =,求MN 的长度. (2)若6AB =,求MN 的长度. 解析:(1)3;(2)3. 【分析】(1)由中点可得CN 和MC 的长,再由 MN=MC+CN 可求得MN 的长; (2)由已知可得AB 的长是NM 的2倍,已知AB 的长,可求得MN 的长度. 【详解】解:(1)∵N 是BC 的中点,M 是AC 的中点,1AM =,4BC =, ∴2CN =,1AM CM ==, ∴3MN MC CN =+=.(2)∵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6AB =, ∴132NM MC CN A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 16.读下列语句,画出图形,并回答问题.(1)直线l 经过A ,B ,C 三点,且C 点在A ,B 之间,点P 是直线l 外一点,画直线BP ,射线PC ,连接AP ;(2)在(1)的图形中,能用已知字母表示的直线、射线、线段各有几条?写出这些直线、射线、线段.解析:(1)见解析;(2)直线有2条,分别是直线PB ,AB ;射线有7条,分别是射线PC ,PB ,BP ,AC ,CB ,BC ,CA ;线段有6条,分别是线段PA ,PB ,PC ,AB ,AC ,BC 【分析】(1)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作图; (2)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解答. 【详解】 (1)如图所示.(2) 直线有2条,分别是直线PB ,AB ;射线有7条,分别是射线PC ,PB ,BP ,AC ,CB ,BC ,CA ; 线段有6条,分别是线段PA ,PB ,PC ,AB ,AC ,BC . 【点睛】此题考查作图,确定图形中的直线、射线、线段,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7.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4倍小30,求这个锐角的度数和这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解析: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40︒,补角的度数为130︒. 【分析】设这个锐角为x 度,根据余角的和等于90°,补角的和等于180°表示出这个角的补角与余角,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设这个锐角为x 度,由题意得:()18049030x x -=--,解得50x =.即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905040︒︒︒-=,18050130︒︒︒-=.答: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40︒,补角的度数为130︒.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熟记“余角的和等于90°,补角的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 18.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 ,B ,C ,其中2AB =,1BC =,如图所示,设点A ,B ,C 所对应数的和是p .(1)若以B 为原点,写出点A ,C 所对应的数,并计算p 的值;若以C 为原点,p 又是多少?(2)若原点O 在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28CO =,求p . 解析:(1)-4;(2)-88 【分析】(1)根据以B 为原点,则C 表示1,A 表示-2,进而得到p 的值;根据以C 为原点,则A 表示-3,B 表示-1,进而得到p 的值;(2)根据原点O 在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CO=28,可得C 表示-28,B 表示-29,A 表示-31,据此可得p 的值. 【详解】(1)若以B 为原点,则点C 对应1,点A 对应2-, 所以1021p =+-=-;若以C 为原点,则点A 对应3-,点B 对应1-, 所以3104p =--+=-.(2)若原点O 在题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28CO =,则点C 对应28-,点B 对应29-,点A 对应31-,所以31292888p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以及数轴的运用,解题时注意: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19.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1)该几何体是________;A .正方体B .长方体C .三棱柱D .四棱锥 (2)求该几何体的体积. 解析:(1)C ;(2)4 【分析】(1)本题根据展开图可直接得出答案. (2)本题根据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求解即可. 【详解】(1)本题可根据展开图中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此判定该几何体为三棱柱,故选C .(2)由图已知:该几何体底面积为等腰三角形面积12222=⨯⨯=;该几何体的高为2;故该几何体体积=底面积⨯高=22=4⨯. 【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展开图以及体积求法,根据展开图推测几何体时需要以展开图的特征位置作为推测依据,求解体积或者面积时按照公式求解即可. 20.射线OA ,OB ,OC ,OD ,OE 有公共端点O .(1)若OA 与OE 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试写出图中小于平角的角.(2)如图(2),若108AOC ︒∠=,(072)COE n n ︒∠=<<,OB 平分AOE ∠,OD平分COE ∠,求BOD ∠的度数.解析:(1)AOD ∠,AOC ∠,AOB ∠,∠BOE ,BOD ∠,BOC ∠,COE ∠,COD ∠,DOE ∠;(2)54︒【分析】(1)根据角的定义即可解决;(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BOD=12∠AOC+12∠COE ,进而求出即可. 【详解】(1)题图(1)中小于平角的角有AOD ∠,AOC ∠,AOB ∠,∠BOE ,BOD ∠,BOC ∠,COE ∠,COD ∠,DOE ∠.(2)因为OB 平分AOE ∠,OD 平分COE ∠,108AOC ︒∠=,(072)COE n n ︒∠=<<,所以1111()2222BOD BOE DOE AOE COE AOE COE AOC ∠=∠-∠=∠-∠=∠-∠=∠. 因为108AOC ∠=︒, 所以54BOD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有关计算,本题中将所有锐角的和转化成与∠AOE 、∠BOD 和∠BOD 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6cm ,MB=10cm ,点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BC 的长; (2)求线段MN 的长;(3)若C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 cm ,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写出你的结论(不需要说明理由) 解析:(1)BC= 7cm ;(2)MN= 6.5cm ;(3)MN=2b 【分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MC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C 的长; (2)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MC 、NC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MN 的长; (3)根据(1)(2)的结论,即可解答. 【详解】解:(1)∵AC=6cm ,点M 是AC 的中点, ∴12MC AC ==3cm , ∴BC=MB ﹣MC=10﹣3=7cm . (2)∵N 是BC 的中点, ∴CN=12BC=3.5cm , ∴MN=MC+CN=3+3.5=6.5cm . (3)如图,MN=MC ﹣NC=1122AC BC -=12(AC ﹣BC )=12b .MN=2b. 【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22.已知: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COD ∠是直角,OE 平分BOC ∠. (1)如图1.若30AOC ∠=︒.求DOE ∠的度数;(2)在图1中,AOC a ∠=,直接写出DOE ∠的度数(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3)将图1中的DOC ∠绕顶点O 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探究AOC ∠和DOE ∠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解析:(1)15DOE ∠=︒;(2)12DOE a ∠=;(3)2AOC DOE ∠∠=,理由见解析. 【分析】(1)先根据补角的定义求出∠BOC 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COE 的度数,根据∠DOE =∠COD -∠COE 即可得出结论; (2)同(1)可得出结论;(3)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COE =∠BOE =12∠BOC ,再由∠DOE =∠COD -∠COE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COD ∠是直角,30AOC ∠=︒,180903060BOD ∴∠=︒-︒-︒=︒, 9060150COB ∴∠=︒+︒=︒, ∵OE 平分BOC ∠,1752BOE BOC ∴∠=∠=︒,756015DOE BOE BOD ∴∠=∠-∠=︒-︒=︒. (2)COD ∠是直角,AOC a ∠=, 1809090BOD a a ∴∠=︒-︒-=︒-, 9090180COB a a ∴∠=︒+︒-=︒-, ∵OE 平分BOC ∠,119022BOE BOC a ∴∠=∠=︒-,()11909022DOE BOE BOD a a a ∴∠=∠-∠=︒--︒-=.(3)2AOC DOE ∠=∠,理由是:180BOC AOC ∠=︒-∠,OE 平分BOC ∠,119022BOE BOC AOC ∴∠=∠=︒-∠,90COD ∠=︒,()909018090BOD BOC AOC AOC ∴∠=︒-∠=︒-︒-∠=∠-︒,()11909022DOE BOD BOE AOC AOC AOC ⎛⎫∴∠=∠+∠=∠-︒+︒-∠=∠ ⎪⎝⎭,即2AOC DOE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计算,熟知角平分线的定义、补角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已知,A 、B 是线段EF 上两点,已知EA :AB :BF=1:2:3,M 、N 分别为EA 、BF 的中点,且MN=8cm,求EF的长.解析:12cm【解析】【分析】由已知设设EA=x,AB=2x,BF=3x,根据线段中点性质得MN=MA+AB+BN=12x+2x+32x=4x=8,可得EF=EA+AB+BF=6x=12.【详解】解:∵EA:AB:BF=1:2:3,可以设EA=x,AB=2x,BF=3x,而M、N分别为EA、BF的中点,∴MA=12EA,NB=12BF,∴MN=MA+AB+BN=12x+2x+32x=4x,∵MN=8cm,∴4x=8,∴x=2,∴EF=EA+AB+BF=6x=12,∴EF的长为12cm.【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线段的中点.解题关键点:根据线段中点性质和线段的和差关系列出方程.24.如图,点C是AB的中点,D,E分别是线段AC,CB上的点,且AD=23AC,DE=35AB,若AB=24 cm,求线段CE的长.解析:CE=10.4cm.【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AC、BC的长,然后根据题已知求解CD、DE的长,再代入CE=DE-CD即可.【详解】∵AC=BC=12AB=12cm,CD=13AC=4cm,DE=35AB=14.4cm,∴CE=DE﹣CD=10.4cm.25.如图,将一个长方形沿它的长或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回答下列问题:(1)得到什么几何体?(2)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6cm 和4cm ,分别绕它的长和宽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不同的几何体,它们的体积分别为多少?(结果保留π) 解析:(1)圆柱;(2)它们的体积分别为3144cm π,396cm π 【分析】(1)矩形旋转一周得到圆柱;(2)绕长旋转得到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cm ,高为6cm ,绕宽旋转得到圆柱底面半径为6cm ,高为4cm ,从而可以计算出体积. 【详解】 解:(1)圆柱(2) 绕宽旋转得到圆柱底面半径为6cm ,高为4cm ,21V r h π=264π=⨯⨯144π=绕长旋转得到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cm ,高为6cm ,2246V π=⨯⨯96π=∴它们的体积分别为3144cm π,396cm 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圆柱的体积,熟记圆柱的体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6.如图,已知线段AB 和CD 的公共部分1134BD AB CD ==,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之间的间距是10cm ,求AB 、CD 的长.解析:AB=12cm ,CD=16cm 【分析】先设BD=xcm ,由题意得AB=3xcm ,CD=4xcm ,AC=6xcm ,再根据中点的定义,用含x 的式子表示出AE=1.5xcm 和CF=2xcm ,再根据EF=AC-AE-CF=2.5xcm ,且E 、F 之间距离是EF=10cm ,所以2.5x=10,解方程求得x 的值,即可求AB ,CD 的长. 【详解】设BD=xcm,则AB=3xcm,CD=4xcm,AC=6xcm.∵点E、点F分别为AB、CD的中点,∴AE=12AB=1.5xcm,CF=12CD=2xcm.∴EF=AC-AE-CF=2.5xcm.∵EF=10cm,∴2.5x=10,解得:x=4.∴AB=12cm,CD=16cm.【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性质,设好未知数,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各线段的长度是解题关键.27.如图,已知OE是∠AOB的平分线,C是∠AOE内的一点,若∠BOC=2∠AOC,∠AOB =114°,则求∠BOC,∠EOC的度数.解析:∠BOC=76°,∠EOC=19°.【分析】由∠BOC=2∠AOC,则∠AOB=∠BOC+∠AOC=3∠AOC,即∠BOC=23∠AOB,然后求解即可;再根据OE是∠AOB的平分线求得∠BOE,最后根据角的和差即可求得∠EOC.【详解】解:∵∠BOC=2∠AOC,∠AOB=114°,∴∠BOC=23∠AOB =23×114°=76°,∵OE是∠AOB的平分线,∠AOB=114°,∴∠BOE=12∠AOB =12×114°=57°.∴∠EOC=∠BOC-∠BOE=1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运算,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28.计算(1)34°41′25″×5;(2)72°35′÷2+18°33′×4.解析:(1)173°27′5″;(2)110°29′30″.【分析】(1)根据角度与整数的乘法法则计算即可;(2)根据角度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详解】(1)34°41′25″×5=(34°+41′+25″)×5=34°×5+41′×5+25″×5=170°+205′+125″=173°27′5″;(2)72°35′÷2+18°33′×4=36°17′30″+72°132′=110°29′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度的运算,正确理解角度的60进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9.把如图图形沿虚线折叠,分别能折叠成什么几何体(图中的五边形均为正五边形)?观察折成的几何体,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几何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2)每个几何体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解析:(1)第一个图形能折成一个正五棱锥,有10条棱,侧棱相等,底面上的五条棱相等;第二个图形能折成一个正五棱柱,有15条棱,上下底面上的棱相等,侧棱相等;(2)第一个几何体有6个面,分别是5个等腰三角形,1个正五边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二个几何体有7个面,分别是5个长方形,2个正五边形,长方形的形状、大小相同,正五边形的形状、大小相同【分析】(1)由五棱锥与五棱柱的折叠及五棱锥与五棱柱的展开图解题.(2)根据五棱锥与五棱柱的特征即可求解.【详解】解:(1)图形(1)有10条棱,底面棱的长度相等,侧面棱的长度相等;图形(2)有15条棱,两个底面棱的长度相等,侧面棱的长度相等;(2)图形(1)有6个面,底面是五边形,侧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图形(2)有7个面,底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五边形,侧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同时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和动手能力.30.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AOE=90°.(1)如图1,若OC平分∠AOE,求∠AOD的度数;(2)如图2,若∠BOC=4∠FOB,且OE平分∠FOC,求∠EOF的度数.解析:(1)135°;(2)54°【分析】(1)利用OC平分∠AOE,可得∠AOC=12∠AOE=12×90°=45°,再利用∠AOC+∠AOD=180°,即可得出.(2)由∠BOC=4∠FOB,设∠FOB=x°,∠BOC=4x°,可得∠COF=∠COB-∠BOF=3x°,根据OE平分∠COF,可得∠COE=∠EOF=12∠COF=32x°,即可得出.【详解】(1)∵∠AOE=90°,OC平分∠AOE,∴∠AOC=12∠AOE=12×90°=45°,∵∠AOC+∠AOD=180°,∴∠AOD=180°-∠AOC=180°-45°=135°,即∠AOD的度数为135°.(2)∵∠BOC=4∠FOB,∴设∠FOB=x°,∠BOC=4x°∴∠COF=∠COB-∠BOF=4x°-x°=3x°∵OE平分∠COF∴∠COE=∠EOF=12∠COF=32x°∵32x+x=90°∴x=36,∴∠EOF=32x°=32×36°=54°即∠EOF的度数为54°.【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方程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
华中师大一附中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华中师大一附中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b9f9b333687e21ae45a9ef.png)
一、选择题1.(0分)[ID :68645]下面四个图形中,能判断∠1>∠2的是( )A .B .C .D . 2.(0分)[ID :68642]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3倍还多10°,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A .140°B .130°C .50°D .40°3.(0分)[ID :68638]如图,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是线段CB 上任意一点,则下列表示线段关系的式子不正确的是( )A .AB=2ACB .AC+CD+DB=ABC .CD=AD-12ABD .AD=12(CD+AB ) 4.(0分)[ID :68632]如图,O 是直线AC 上一点,OB 是一条射线,OD 平分∠AOB ,OE 在∠BOC 内,且∠DOE =60°,∠BOE =13∠EOC ,则下列四个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 ①∠BOD =30°;②射线OE 平分∠AOC ;③图中与∠BOE 互余的角有2个;④图中互补的角有6对.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0分)[ID :68625]下列语句正确的有( )(1)线段AB 就是A 、B 两点间的距离;(2)画射线10AB cm =;(3)A ,B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最短的是线段AB ;(4)在直线上取A ,B ,C 三点,若5AB cm =,2BC cm =,则7AC cm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6.(0分)[ID :68616]α∠与β∠的度数分别是219m -和77m -,且α∠与β∠都是γ∠的补角,那么α∠与β∠的关系是( ).A .不互余且不相等B .不互余但相等C.互为余角但不相等D.互为余角且相等7.(0分)[ID:68614]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O在AD上,且OE⊥BC于点E,∠BAC=60°,∠C=80°,则∠EOD的度数为()A.20°B.30°C.10°D.15°8.(0分)[ID:68591]一个小立方块的六个面分别标有字母A,B,C,D,E,F,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形如图所示,则字母D的对面是( )A.字母A B.字母F C.字母E D.字母B9.(0分)[ID:68589]已知∠AOB=40°,∠BOC=20°,则∠AOC的度数为( )A.60°B.20°C.40°D.20°或60°10.(0分)[ID:68584]一根直木棒长10厘米,棒上有刻度如图,若把它作为尺子,只测量一次,能测量的长度共有()A.7种B.6种C.5种D.4种11.(0分)[ID:68580]在钟表上,1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A.150°B.165°C.135°D.120°12.(0分)[ID:68579]如图,图中射线、线段、直线的条数分别为()A.5,5,1 B.3,3,2C.1,3,2 D.8,4,113.(0分)[ID:68565]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能截出如图所示的四种平面图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A.圆柱B.圆锥C.长方体D.球14.(0分)[ID:68564]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A .B .C .D . 15.(0分)[ID :68561]小陆制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可能是( )A .B .C .D .二、填空题16.(0分)[ID :68707]如图,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线段AB 上,且AD DB =23,AE EB =2,则CD CE的值为____.17.(0分)[ID :68695]已知,如图,点M ,N 分别是线段AB ,BC 的中点,且9MN =,线段1143BD AB CD ==,则线段BD 的长为________.18.(0分)[ID :68694]如图所示,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________个,以点A 为顶点的角有________个,图中所有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________个.19.(0分)[ID :68690]如图,点D 在AOB ∠的内部,点E 在AOB ∠的外部,点F 在射线OA 上.试比较下列角的大小:______AOB BOD ∠∠;______AOE AOB ∠∠;______BOD FOB ∠∠;______AOB FOB ∠∠;______DOE BOD ∠∠.20.(0分)[ID :68682]如图,OC AB ⊥于点O ,OE 为COB ∠的平分线,则AOE ∠的度数为______.21.(0分)[ID :68681]已知线段AB 的长度为16厘米,C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E ,F 分别是AC ,CB 的中点,则E ,F 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22.(0分)[ID :68677]按照图填空:(1)可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____________.(2)必须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B 为顶点的角共有______个,分别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0分)[ID :68671]如图,小颖从家到超市共有4条路可走,小颖应选择第________条路才能使路程最短,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24.(0分)[ID :68666]填空:(1)8.7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348︒'''=________︒;(3)36000''=________'=________︒;(4)0.15︒=________'=________''.25.(0分)[ID :68754]如图所示,若∠AOC =90°,∠BOC =30°,则∠AOB =________;若∠AOD =20°,∠COD =50°,∠BOC =30°,则∠BOD =______,∠AOC =________,∠AOB =________.26.(0分)[ID :68747]已知∠A=67°,则∠A 的余角等于______度.27.(0分)[ID :68732]一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如图所示.拼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______.三、解答题28.(0分)[ID :68829]关于度、分、秒的换算.(1)5618'︒用度表示;(2)123224'''︒用度表示;(3)12.31︒用度、分、秒表示.29.(0分)[ID :68813]如图所示,A ,B 两条海上巡逻船同时在海面发现一不明物体,A 船发现该不明物体在他的东北方向(从靠近A 点的船头观测),B 船发现该不明物体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从靠近B 点的船头观测),请你试着在图中确定这个不明物体的位置.30.(0分)[ID :68795]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面B 、面C 相对的面分别是 和 ;(2)若A =a 3+15a 2b +3,B =﹣12a 2b +a 3,C =a 3﹣1,D =﹣15(a 2b +15),且相对两个面所表示的代数式的和都相等,求E 、F 代表的代数式.【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D2.C3.D4.D5.A6.D7.A8.D9.D10.B11.C12.D13.A14.D15.A二、填空题16.【分析】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C=BC=AB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及==2可得出CDCE 与AB的关系进而可得答案【详解】∵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AB∵==2BD=AB-ADAE=AB-BE∴17.3【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AB与BD的关系CD与BD的关系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与BM的关系DN与NC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D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AB=4BDCD=3BD18.37【分析】根据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方法依题意求得答案【详解】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2个:∠B∠C;以A为顶点的角有3个:∠BAD∠BAC∠DAC;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7个:∠BAD∠BAC∠D19.>><=>【分析】根据图形即可比较角的大小【详解】解:如图(1)∠AOB>∠BOD;(2)∠AOE>∠A0B;(3)∠BOD<∠FOB;(4)∠A0B=∠FOB;(5)∠DOE>∠BOD故答案为(120.135°【解析】【分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得∠AOC∠BOC的度数是90°然后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COE=∠BOC最后根据∠AOE=∠COE+∠AOC从而可求得∠AOE【详解】因为于点O所以∠AO21.8厘米【解析】【分析】根据线段的中点即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点进行解答【详解】解:∵C是线段AB的中点∴AC=CB=AB=8∵EF分别是ACCB的中点∴CE=AC=4CF=CB=4∴EF=8(cm22.3【解析】【分析】根据角的表示方法:即角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其中顶点字母要写在中间唯有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情况才可用顶点处的一个字母来记这个角否则分不清这个字母究竟表示哪个23.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图形信息即可解答本题【详解】根据题意可把家与超市看作两个点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第②条为最短距离即数学知识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本题考查两24.4536423600109540【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2)(3)(4)都是度分秒的计算由度化度分秒的运算法则整数的度数直接填入度数小数部分乘以60即可得到分分的小数部分乘以60得到秒;度分秒化25.120°80°70°100°【分析】利用角度的和差计算求各角的度数【详解】若∠AOC=90°∠BOC=30°则∠AOB=∠AOC+∠BOC=90°+30°=120°;若∠AOD=20°∠COD=5026.23【解析】∵∠A=67°∴∠A的余角=90°﹣67°=23°故答案为2327.6【分析】根据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图形的形状可知该几何体有2列2行底面有4个小正方体摆成大正方体上面至少2个小正方体放在靠前面的2个小正方体上面由此解答【详解】由题图可知该几何体第一层有4个小正方体第二三、解答题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图象,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A.∠1与∠2是对顶角,相等,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图象,∠1<∠2,故本选项错误;C.∠1是锐角,∠2是直角,∠1<∠2,故本选项错误;D.∠1是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所以∠1>∠2,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识图能力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C解析:C【分析】根据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即可.【详解】设这个角为α,则它的余角为90°-α,补角为180°-α,根据题意得,180°-α=3(90°-α)+10°,180°-α=270°-3α+10°,解得α=5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互为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表示出这个角的余角与补角然后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D【解析】解:A、由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B=2AC,正确,不符合题意;B、AC+CD+DB=A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C=12AB,CD=AD-AC=AD-12AB,正确,不符合题意;D、AD=AC+CD=12AB+C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4.D解析:D【分析】根据题意首先计算出∠AOD的度数,再计算出∠AOE、∠EOC、∠BOE、∠BOD的度数,然后再分析即可.【详解】解:由题意设∠BOE=x,∠EOC=3x,∵∠DOE=60°,OD平分∠AOB,∴∠AOD=∠BOD =60°-x,根据题意得:2(60°-x)+4x=180°,解得x=30°,∴∠EOC=∠AOE=90°,∠BOE=30°,∴∠BOD=∠AOD=30°,故①正确;∵∠BOD=∠AOD=30°,∴射线OE平分∠AOC,故②正确;∵∠BOE=30°,∠AOB=60°,∠DOE=60°,∴∠AOB+∠BOE=90°,∠BOE+∠DOE=90°,∴图中与∠BOE互余的角有2个,故③正确;∵∠AOE=∠EOC=90°,∴∠AOE+∠EOC=180°,∵∠EOC=90°,∠DOB=30°,∠BOE=30°,∠AOD=30°,∴∠COD+∠AOD=180°,∠COD+∠BOD=180°,∠COD+∠BOE=180°,∠COB+∠AOB=180°,∠COB+∠DOE=180°,∴图中互补的角有6对,故④正确,正确的有4个,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以及补角和余角,解答的关键是正确计算出图中各角的度数.5.A解析:A【分析】根据两点之间距离的定义可以判断A 、C ,根据射线的定义可以判断B ,据题意画图可以判断D .【详解】∵线段AB 的长度是A 、 B 两点间的距离,∴(1)错误;∵射线没有长度,∴(2)错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正确;∵在直线上取A ,B ,C 三点,使得AB=5cm ,BC=2cm ,当C 在B 的右侧时,如图,AC=5+2=7cm当C 在B 的左侧时,如图,AC=5-2=3cm ,综上可得AC=3cm 或7cm ,∴(4)错误;正确的只有1个,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与射线的定义,线段的和差,熟记基本定义,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D【分析】由α∠与β∠都是γ∠的补角可得αβ∠=∠,进而可得关于m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m ,进一步即可进行判断.【详解】解:由α∠与β∠都是γ∠的补角,得αβ∠=∠,即21977m m -=-,解得:32m =,所以2197745m m -=-=.所以α∠与β∠互为余角且相等.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以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上述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7.A解析:A【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B,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D,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求得∠ADC,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解.【详解】∵∠BAC=60°,∠C=80°,∴∠B=180°-∠BAC-∠C=40°,又∵AD是∠BAC的角平分线,∠BAC=30°,∴∠BAD=12∴∠ADE=∠B+∠BAD=70°,又∵OE⊥BC,∴∠EOD=90°-∠ODE=90°-70°=2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此类题要首先明确解题思路,再利用相关知识解答.8.D解析:D【分析】根据与A相邻的四个面上的数字确定即可.【详解】由图可知,A相邻的四个面上的字母是B、D、E、F,所以,字母D的对面是字母B.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仔细观察图形从相邻面考虑求解是解题的关键.9.D解析:D【分析】考虑两种情形①当OC在∠AOB内部时,∠AOC=∠AOB-∠BOC=40°-20°=20°,②当OC’在∠AOB外部时,∠AOC’=∠AOB+∠BOC=40°+20°=60°.【详解】解:如图当OC在∠AOB内部时,∠AOC=∠AOB-∠BOC=40°-20°=20°,当OC’在∠AOB外部时,∠AOC’=∠AOB+∠BOC=40°+20°=60°,故答案为20°或6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会正确画出图形,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 10.B解析:B【分析】根据棒上标的数字,找出这根木棒被2、7两点分成的线段的条数即可.【详解】如图,∵线段AD被B、C两点分成AB、AC、AD、BC、BD、CD六条的线段∴能量的长度有:2、3、5、7、8、10,共6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实质是找出已知图形上线段的条数.11.C解析:C【分析】根据钟表上每个大格30°,1点30分时针与分针之间共4.5个大格即可求解.【详解】钟表上12个大格把一个周角12等分,每个大格30°.1点30分时针与分针之间共4.5个大格,故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4.5×30°=135°.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角的运算,钟表上每个大格30°,明确1点30分时针与分针之间共4.5个大格是解题的关键.12.D解析:D【分析】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详解】以A点为端点的射线有2条,以B为端点的射线有3条,以C为端点的射线有2条,以D 为端点射线有1条,合计射线8条.线段:AB,BC,AC,BD ,合计4条.直线:AC,合计1条故本题 D.【点睛】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13.A解析:A【解析】【分析】用平面截圆锥,得到的截面是圆、椭圆或者三角形等,不可能是四边形,用平面截球体,得到的截面始终是圆形;用平面截长方体,得到的截面是三角形,长方形等;接下来,用平面截圆柱,对得到的截面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圆柱体的主视图只有矩形或圆,∴圆柱体的主视图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截一个几何体,熟练掌握常见几何体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4.D解析:D【解析】【分析】圆锥是由圆和扇形围成的几何体,圆锥的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截一个几何体,截面的形状既与被截的几何体有关,还与截面的角度和方向有关,据此对所给选项一一进行判断.【详解】圆锥的轴截面是B,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C,当截面与轴截面斜交时截面是A;无论如何截,截面都不可能是D.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截一个几何体,解题关键是掌握圆锥的特点进行求解.15.A解析:A【分析】对面图案均相同的正方体礼品盒,则两个相同的图案一定不能相邻,据此即可判断.【详解】解:根据分析,图A折叠成正方体礼盒后,心与心相对,笑脸与笑脸相对,太阳与太阳相对,即对面图案相同;图B、图C和图D中对面图案不相同;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二、填空题16.【分析】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C=BC=AB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及==2可得出CDCE 与AB的关系进而可得答案【详解】∵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AB∵==2BD=AB-ADAE=AB-BE∴解析:3 5【分析】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C=BC=12AB,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及ADDB=23,AEEB=2,可得出CD、CE与AB的关系,进而可得答案.【详解】∵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12AB,∵ADDB =23,AEEB=2,BD=AB-AD,AE=AB-BE,∴AD=25AB,BE=13AB,∵CD=AC-AD,CE=BC-BE,∴CD=12AB-25AB=110AB,CE=12AB-13AB=16AB,∴CDCE =11016ABAB=35,故答案为3 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17.3【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AB与BD的关系CD与BD的关系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与BM的关系DN与NC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D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AB=4BDCD=3BD解析:3【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AB与BD的关系,CD与BD的关系,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 与BM 的关系,DN 与NC 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D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 ∵1143BD AB CD ==,∴AB =4BD ,CD =3BD . 点M 、N 分别是线段AB 、BC 的中点,AM =BM =2BD ,DB =BN =NC .由线段的和差,得MN =MB +BN =3BD =9.所以BD =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性质.18.37【分析】根据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方法依题意求得答案【详解】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2个:∠B ∠C ;以A 为顶点的角有3个:∠BAD ∠BAC ∠DAC ;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7个:∠BAD ∠BAC ∠D解析:3 7【分析】根据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方法,依题意求得答案.【详解】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2个:∠B ,∠C ;以A 为顶点的角有3个:∠BAD ,∠BAC ,∠DAC ;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7个:∠BAD ,∠BAC ,∠DAC ,∠B ,∠C ,∠ADB ,∠ADC . 故答案为2,3,7.【点睛】利用了角的概念求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就叫做角.角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角+3个大写英文字母;2.角+1个大写英文字母;3.角+小写希腊字母;4.角+阿拉伯数字.19.>><=>【分析】根据图形即可比较角的大小【详解】解:如图(1)∠AOB>∠BOD ;(2)∠AOE>∠A0B ;(3)∠BOD<∠FOB ;(4)∠A0B=∠FOB ;(5)∠DOE>∠BOD 故答案为(1解析:>,>,<,= ,>【分析】根据图形,即可比较角的大小.【详解】解:如图(1)∠AOB>∠BOD ;(2)∠AOE>∠A0B ;(3)∠BOD<∠FOB ;(4)∠A0B=∠FOB ;(5)∠DOE>∠BOD.故答案为(1)>;(2)>;(3)<;(4)=;(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大小比较,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图形进行解答.20.135°【解析】【分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得∠AOC∠BOC的度数是90°然后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COE=∠BOC最后根据∠AOE=∠COE+∠AOC从而可求得∠AOE【详解】因为于点O所以∠AO解析:135°【解析】【分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得∠AOC、∠BOC的度数是90°,然后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COE=12∠BOC,最后根据∠AOE=∠COE+∠AOC从而可求得∠AOE.【详解】因为OC AB⊥于点O,所以∠AOC=∠BOC=90°,因为OE为COB∠的平分线,所以∠COE=12∠BOC=45°,又因为∠AOE=∠COE+∠AOC,所以∠AOE=90°+45°=135°.故答案为:1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直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垂直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21.8厘米【解析】【分析】根据线段的中点即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点进行解答【详解】解:∵C是线段AB的中点∴AC=CB=AB=8∵EF分别是ACCB的中点∴CE=AC=4CF=CB=4∴EF=8(cm解析:8厘米【解析】【分析】根据线段的中点即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点进行解答.【详解】解:∵C是线段AB的中点,∴AC=CB=12AB=8,∵E、F分别是AC、CB的中点,∴CE=12AC=4,CF=12CB=4,∴EF=8(cm),故答案为:8c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和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能够根据中点准确运用式子表示并进行计算.22.3【解析】【分析】根据角的表示方法:即角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其中顶点字母要写在中间唯有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情况才可用顶点处的一个字母来记这个角否则分不清这个字母究竟表示哪个 解析:A ∠,C ∠ ABD ∠,ABC ∠,DBC ∠,ADB ∠,BDC ∠ 3 ABD ∠,ABC ∠,DBC ∠【解析】【分析】根据角的表示方法:即角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其中顶点字母要写在中间,唯有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情况,才可用顶点处的一个字母来记这个角,否则分不清这个字母究竟表示哪个角.角还可以用一个希腊字母(如∠α,∠β,∠γ、…)表示,或用阿拉伯数字(∠1,∠2…)表示.【详解】(1)∵以A 、 C 为顶点的角有两个,∴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A ∠,C ∠ ;(2)∵只要角的顶点及两边均有大写字母,则此角可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可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是ABD ∠,ABC ∠,DBC ∠,ADB ∠,BDC ∠ ; (3)由图可知以B 为顶点的角共有3个,分别是ABD ∠,ABC ∠,DBC ∠.【点睛】此题考查角的概念,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概念.23.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图形信息即可解答本题【详解】根据题意可把家与超市看作两个点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第②条为最短距离即数学知识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本题考查两 解析:②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图形信息即可解答本题.【详解】根据题意,可把家与超市看作两个点,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第②条为最短距离,即数学知识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本题考查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熟练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24.4536423600109540【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2)(3)(4)都是度分秒的计算由度化度分秒的运算法则整数的度数直接填入度数小数部分乘以60即可得到分分的小数部分乘以60得到秒;度分秒化解析:45 36 4.23 600 10 9 540【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2)(3)(4)都是度分秒的计算,由度化度分秒的运算法则,整数的度数直接填入,度数小数部分乘以60,即可得到分,分的小数部分乘以60得到秒;度分秒化度的运算法则为分别除以6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0.766045.6'⨯=,0.6'6036⨯="∴8.76845'36︒=︒";(2)48600.8'"÷=,'13.8600.23÷=︒∴'41348 4.23"︒=︒;(3)3600060600'"÷=,'6006010÷=︒∴'3600060010"==︒;(4)0.15609'︒⨯=,9'60540⨯="∴0.159540'︒==".故答案为(1)8,45,36;(2)4.23;(3)600,10;(4)9,540.【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之间的换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度分秒的运算法则.25.120°80°70°100°【分析】利用角度的和差计算求各角的度数【详解】若∠AOC =90°∠BOC =30°则∠AOB =∠AOC +∠BOC =90°+30°=120°;若∠AOD =20°∠COD =50解析:120° 80° 70° 100°【分析】利用角度的和差计算求各角的度数.【详解】若∠AOC =90°,∠BOC =30°,则∠AOB =∠AOC +∠BOC =90°+30°=120°;若∠AOD =20°,∠COD =50°,∠BOC =30°,则∠BOD =∠COD +∠BOC =50°+30°=80°; ∠AOC =∠AOD +∠DOC =20°+50°=70°;∠AOB =∠AOD +∠COD +∠BOC =20°+50°+30°=100°;故答案为:120°,80°,70°,100°.【点睛】此题考查几何图形中角度的和差计算,根据图形确定各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6.23【解析】∵∠A=67°∴∠A 的余角=90°﹣67°=23°故答案为23解析:23【解析】∵∠A=67°,∴∠A 的余角=90°﹣67°=23°,故答案为23.27.6【分析】根据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图形的形状可知该几何体有2列2行底面有4个小正方体摆成大正方体上面至少2个小正方体放在靠前面的2个小正方体上面由此解答【详解】由题图可知该几何体第一层有4个小正方体第二解析:6【分析】根据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图形的形状可知,该几何体有2列2行,底面有4个小正方体摆成大正方体,上面至少2个小正方体,放在靠前面的2个小正方体上面.由此解答.【详解】由题图可知,该几何体第一层有4个小正方体,第二层有2个小正方体,所以拼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关键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解答题28.(1)56.3︒.(2)12.54︒.(3)121836'''︒.【分析】(1)将18'转化为118()0.360⨯︒=︒即可得到答案; (2)将24''转化为124()0.460''⨯=,32.4'转化为132.4()0.5460⨯︒=︒即可得到答案; (3)将0.31︒转化为0.316018.6''⨯=,将0.6'转化为0.66036''''⨯=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1561856185618()56.360''︒=︒+=︒+⨯︒=︒; (2)123224︒''' 123224'''=︒++1123224()60''=︒++⨯ 1232.4'=︒+11232.4()60=︒+⨯︒ 12.54=︒;(3)12.31120.31︒=︒+︒120.3160'=︒+⨯1218.6'=︒+12180.6''=︒++12180.660'''=︒++⨯121836'''=︒++12183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关键是掌握将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时,乘以60,反之,将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除以60.29.见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这个不明物体应该在这两个方向的交叉点上,根据图示方向在A点向东北方向作一条线,在B点向南偏东60°方向作一条线,交点即是.【详解】根据题意,分别以A和B所在位置作出不明物体所在它们的方向上的射线,两线的交点D即为不明物体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点D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方位角在生活中的应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30.(1)面F,面E;(2)F=12a2b,E=1【分析】(1)根据“相间Z端是对面”,可得B的对面为F,C的对面是E,(2)根据相对两个面所表示的代数式的和都相等,三组对面为:A与D,B与F,C与E,列式计算即可.【详解】(1)由“相间Z端是对面”,可得B的对面为F,C的对面是E.故答案为:面F,面E.(2)由题意得:A与D相对,B与F相对,C与E相对,A+D=B+F=C+E将A=a315+a2b+3,B12=-a2b+a3,C=a3﹣1,D15=-(a2b+15)代入得:a315+a2b+315-(a2b+15)12=-a2b+a3+F=a3﹣1+E,∴F12=a2b,E=1.【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整式的加减,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和整式加减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常考题》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项(培优专题)
![《常考题》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项(培优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44146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8.png)
一、解答题1.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 ,点E 在边AB 上,点F ,G 在边CD 上,连接EF ,EG .将BEG ∠对折,点B 落在直线BG 上的点B '处,得折痕EM ;将AEF ∠对折,点A 落在直线EF 上的点A '处,得折痕EN .(1)如图(1),若点F 与点G 重合,求MEN ∠的度数;(2)如图(2),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且30FEG ︒∠=,求MEN ∠的度数; (3)若MEN α∠=,请直接用含α的式子表示FEG ∠的大小.解析:(1)90︒;(2)105︒;(3)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2180FEG α︒∠=-;若点G 在点F 的左侧,1802FEG α︒∠=-【分析】(1)由题意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计算即可.(2)由题意根据∠MEN=∠NEF+∠FEG+∠MEG ,求出∠NEF+∠MEG 即可解决问题. (3)根据题意分点G 在点F 的右侧以及点G 在点F 的左侧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1)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F ∠, 所以12NEF AEF ∠=∠,12MEF BEF ∠=∠, 所以1111()2222MEN NEF MEF AEF BEF AEF BEF AEB ∠=∠+∠=∠+∠=∠+∠=∠. 因为180AEB ︒∠=, 所以1180902MEN ︒︒∠=⨯=. (2)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G ∠, 所以12NEF AEF ∠=∠,12MEG BEG ∠=∠, 所以1111()()2222NEF MEG AEF BEG AEF BEG AEB FEG ∠+∠=∠+∠=∠+∠=∠-∠. 因为180AEB ︒∠=,30FEG ︒∠=,所以()118030752NEF MEG ︒︒︒∠+∠=-=, 所以7530105MEN NEF FEG MEG ︒︒︒∠=∠+∠+∠=+=.(3)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G ∠,所以12NEF AEF AEN ∠=∠=∠,12MEG BEG BEM ∠=∠=∠, 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MEN NEF FEG MEG α∠=∠+∠+∠=, ()()(180)2180FEG NEF MEG AEN BEM ααααα︒︒∠=-∠+∠=-∠+∠=-=--;若点G 在点F 的左侧,MEN NEF MEG FEG α∠=∠+∠-∠=1801802FEG NEF MEG AEN BEM ααααα︒︒∠=∠+∠-=∠+∠-=--=-.【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翻折变换,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2.如图,C ,D ,E 为直线AB 上的三点.(1)图中有多少条线段,多少条射线?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射线有哪些?请表示出来;(2)若一条直线上有n 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多少条线段,多少条射线?解析:(1)有10条线段,10条射线.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线段AC 、线段AD 、线段AE 、线段AB 、线段CD 、线段CE 、线段CB 、线段DE 、线段DB 、线段EB.(2)(1)2n n -条线段,2n 条射线.【解析】【分析】对于(1),这条直线上共5个点,求直线上的线段条数,相当于求从5个点中任取两个点的不同取法有多少种,可从点A 开始,用划曲线的方法从左向右依次连接其它各点,再从点C 开始,用同样的划曲线方法,直到将线段EB 画出为止,即可找到所有的线段,由于每个点对应两条射线,由直线上的5个点即可知有多少条射线;对于(2),和(1)类似,当一条直线上有n 个点时,其中任意1个点与剩余的(n-1)个点都能组成(n-1)条线段,结合其中有一半重合的线段,则可计算出n 个点所组成的线段条数;一个点对应延伸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可表示出当一条直线上有n 个点时的射线条数.【详解】解:(1)图中有10条线段,10条射线.如图所示.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线段AC 、线段AD 、线段AE 、线段AB 、线段CD 、线段CE 、线段CB 、线段DE 、线段DB 、线段EB.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射线:射线AC 、射线CD 、射线DE 、射线EB 、射线CA 、射线DC 、射线ED、射线BE.(2)因为n个点,其中任意1个点与剩余的(n-1)个点都能组成(n-1)条线段,所以n个点就组成n(n-1)条线段.因为其中有一半重合的线段,如线段AC与线段CA,所以这条直线上共有(1)2n n条线段.因为一个端点对应延伸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所以当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时,共有2n条射线.【点睛】此题考查直线、射线、线段,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直线上射线、线段条数的求法.3.如图,直角三角形ABC的两条直角边AB和BC分别长4厘米和3厘米,现在以斜边AC 为轴旋转一周.求所形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解析:6π立方厘米【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为5厘米,再用“3×4÷5=2.4厘米”求出斜边上的高,绕斜边旋转一周后所得到的就是两个底面半径为2.4厘米,高的和为5厘米的圆锥体,由此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得这两个圆锥的体积之和即可.试题过B作BD⊥AC,∵直角边AB和BC分别长4厘米和3厘米,∴AC=2234+=5(厘米),斜边上的高为“3×4÷5=2.4(厘米),所形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132.42 5 =9.6π(立方厘米).4.如图是由若干个正方体形状的木块堆成的,平放于桌面上。
(必考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基本平面图形》检测(含答案解析)(3)
![(必考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基本平面图形》检测(含答案解析)(3)](https://img.taocdn.com/s3/m/b02b0bffdd36a32d72758176.png)
一、选择题1.如图,棋盘上有黑、白两色棋子若干,如果在一条至少有两颗棋子的直线(包括图中没有画出的直线)上只有颜色相同的棋子,我们就称“同棋共线”.图中“同棋共线”的线共有( )A .12条B .10条C .8条D .3条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单项式223x y π-的系数是23-;②0是最小的有理数;③2t 不是整式;④33x y -的次数是4;⑤4ab 与4xy 是同类项;⑥1y是单项式;⑦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⑧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AC BC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如图,点C 把线段MN 分成两部分,其比为:5:4MC CN =,点P 是MN 的中点,2cm PC =,则MN 的长为( )A .30cmB .36cmC .40cmD .48cm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 .两点间线段最短C .两点间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D .正多边形的各边相等,各角相等5.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若EF =8,CD =4,则AB 的长为( )A .10B .12C .16D .186.已知点O 在直线AB 上,且线段4OA =,6OB =,点E ,F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则线段EF 的长为( ) A .1B .5C .3或5D .1或57.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小的不同方式摆放,则图中α∠与β∠互余的是( )A .B .C .D .8.把根绳子对折成一条线段AB ,在线段AB 取一点P ,使13AP PB =,从P 处把绳子剪断,若剪断后的三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24cm ,则绳子的原长为( )A .32cmB .64cmC .32cm 或64cmD .64cm 或128cm9.如图,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三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六个交点,当有10条直线相交时,最多有多少个交点( )A .60B .50C .45D .4010.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近年来,我区政府在永定河治理过程中,有时会将弯曲的河道改直,图中A ,B 两地间的河道改直后大大缩短了河道的长度.这一做法的主要依据是(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 .垂线段最短C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1.B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沿A 至D 的方向以2cm/s 的速度运动.C 是线段BD 的中点.10cm AD =.在运动过程中,若线段AB 的中点为E .则EC 的长是( ) A .2cmB .5cmC .2cm 或5cmD .不能确定12.探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时,从n 边形(4n ≥)的一个顶点出发引出(3n -)条对角线,将n 边形分割成(2n -)个三角形,这(2n -)个三角形的所有内角之和即为n 边形的内角和,这一探究过程运用的数学思想是( ) A .方程思想B .函数思想C .数形结合思想D .化归思想二、填空题13.已知线段a ,b ,求作线段AB ,使2AB a b =-(写出作法).14.已知射线AB 上有一点C ,10AB cm =,4BC cm =,点M 是AC 的中点,点N 是BC 的中点.(1)如图①,若点C 在AB 之间时,求MN 的长; (2)如图②,若点C 在B 点右边时,求MN 的长.15.计算:(1)2113623⎛⎫-+⨯- ⎪⎝⎭(2)48396735''︒+︒16.已知,线段20AB =,M 是线段AB 的中点,P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N 是线段PB 的中点.(1)当P 是线段AM 的中点时,求线段NB 的长; (2)当线段1MP =时,求线段NB 的长;(3)若点P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猜想线段PA 与线段MN 的数量关系,并画图加以证明.17.已知射线OC 在AOB ∠的内部,射线OE 平分AOC ∠,射线OF 平分COB ∠. (1)如图1,若100AOB ∠=︒,30AOC ∠=︒,则EOF ∠=__________度; (2)如图2,若AOB α∠=,AOC β∠=,若射线OC 在AOB ∠的内部绕点O 旋转,求EOF ∠ 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若射线OC 在AOB ∠的外部绕点O 旋转(旋转中AOC ∠、COB ∠均是指小于180︒的角),其余条件不变,请借助图3探究EOF ∠的大小,求EOF ∠的大小.18.如图,已知110AOF BOC ∠=∠=︒,80BOF ∠=︒,OE 是AOC ∠的平分线,求COE ∠的度数.19.已知3AOB BOC ∠=∠,OD 、OE 分别为AOB ∠和BOC ∠的平分线. (1)如图1,当OC 在AOB ∠的内部时,若20BOC ∠=︒,求DOE ∠的度数. (2)如图2,当OC 在AOB ∠的外部时,若22DOE ∠=︒,求AOC ∠的度数. (3)若DOE n ∠=︒,求AOC ∠的度数.20.如图,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点D 、E 分别在线段AC 、BC 上,(1)观察发现:若D 、E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且12AB =,则DE =_______; (2)拓展探究;若2AD DC =,2BE CE =,且10AB =,求线段DE 的长;(3)数学思考:若AD kDC =,BE kCE =(k 为正数),则线段DE 与AB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三、解答题21.点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 表示的数是5,线段AB 的长是线段OA 的1.2倍,点C 在数轴上,M 为线段OC 的中点,(1)点B 表示的数为 ;(2)若线段BM 的长是4,求线段AC 的长.22.如图,已知C ,D 两点将线段AB 分成三部分,且这三部分的长度之比为2:3:4,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BD=8cm ,求线段DM 的长.23.综合与探究 问题背景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将一副三角尺按图1所示位置摆放,三角尺ABC 中,∠BAC=90°,∠B=∠C=45°;三角尺ADE 中,∠D=90°,∠DAE=60°,∠E=30°.分别作出∠BAD 、∠CAE 的平分线AM 、AN .然后提出问题:求出∠MAN 的度数.特例探究“智慧小组”的同学决定从特例入手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将三角尺分别按图2、图3所示的方式摆放,AM和AN仍然是∠BAD和∠CAE的平分线.其中,按图2方式摆放时,AB和AE在同一直线上.按图3方式摆放时, AB、AD、AM在同一直线上.(1)计算:图2中∠MAN的度数为 °,图3中∠MAN的度数为 °(直接写出答案,不写过程).发现感悟(2)探究完图2,图3所示的特殊位置问题后,请你猜想图1中∠MAN的度数为 °;“智慧小组”的同学认为图2,图3中∠BAD、∠CAE的度数都已知或能求出具体的度数,图1中,∠MAN=∠MAB+∠BAE+∠EAN ,这些角比较一般化,求不出具体的度数,所以想到了用字母表示数,如果设∠BAE为x°,则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BAD和∠CAE,进而可以表示∠MAB和∠EAN,这样就能求出∠MAN的度数;请你根据智慧小组的思路,求出图1中∠MAN的度数.类比拓展(3)受到“智慧小组”的启发,“创新小组”将三角尺按图4所示方式摆放,分别作出∠BAD、∠CAE的平分线AM、AN.他们认为也能求出∠MAN的度数.请你求出∠MAN的度数.24.把下列解答过程补充完整:如图,已知线段16cm AB =,点C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点M ,N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1)若点C 恰为AB 的中点,求MN 的长; (2)若6cm AC =,求MN 的长;(3)试猜想:不论AC 取何值(不超过16cm ),MN 的长总等于_______________. 25.如图,OC 在BOD ∠内.(1)如果AOC ∠和BOD ∠都是直角. ①若60BOC ∠=︒,求AOD ∠的度数; ②猜想BOC ∠与AOD ∠的数量关系;(2)如果AOC BOD x ∠=∠=︒,AOD y ∠=︒,求BOC ∠的度数(用含x 、y 的式子表示).26.计算:(1)2113623⎛⎫-+⨯- ⎪⎝⎭ (2)48396735''︒+︒【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把问题转化两白棋子共线和两黑棋子共线两种情形求解即可. 【详解】结合图形,从横行、纵行、斜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条直线上至少有两颗棋子并且颜色相同,如下,共有10条: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问题,准确理解新定义的内涵,并灵活运用分类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A解析:A 【分析】由单项式的系数的概念判断①,由有理数与绝对值的含义判断②,由整式的概念判断③,由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判断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15510733d4b14e84246877.png)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练习题含答案3.1从算式到方程一.选择题1.若关于x的方程(k﹣2020)x﹣2019=7﹣2020(x+1)的解是整数,则整数k的取值个数是()A.6B.8C.9D.102.已知k位非负整数,且关于x的方程3(x﹣3)=kx的解为正整数,则k的所有可能取值为()A.4,6,12B.4,6C.2,0D.2,0,﹣6 3.下列四组变形中,变形正确的是()A.由x=2,得x=B.由2x﹣3=0得2x﹣3+3=0C.由5x=7得x=35D.由5x+7=0得5x=﹣74.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2x a﹣1+m=2的解为x=1,则a﹣m的值为()A.5B.4C.3D.25.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A.若4x=2,则x=2B.若4x﹣2=2﹣3x,则4x+3x=2﹣2C.若4(x+1)﹣3=2(x+1),则4(x+1)+2(x+1)=3D.若=1,则3(3x+1)﹣2(1﹣2x)=66.下列等式变形不正确的是()A.由x+2=y﹣2,可得x﹣y=4B.由2x=y,可得x=yC.由﹣x=y,可得x=﹣5y D.由y﹣x=﹣2,可得x=y+27.如图,两个天平都平衡,则六个球体的重量等于()个正方体的重量.A.7B.8C.9D.108.已知(a≠0,b≠0),下列变形错误的是()A.B.3a=4b C.D.4a=3b9.运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正确的是()A.若x=y,则=B.若=,则x=yC.由4x﹣5=3x+2,得到4x﹣3x=﹣5+2D.若a2=3a,则a=310.下面是一个被墨水污染过的方程:3x﹣2=x﹣,答案显示此方程的解是x=2,被墨水遮盖的是一个常数,则这个常数是()A.2B.﹣2C.D.二.填空题11.已知关于x的方程2﹣(a﹣1)x|a|=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12.已知方程(m﹣1)x|m|﹣5=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的值为.13.已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3=2020x+m的解为x=2,那么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3=2020(1﹣y)+m的解y=.14.设“●■▲”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如图所示,前两架天平保持平衡,如果要使第三架天平也平衡,那么“?”处应该放“■”的个数为.15.如果(a+3)x|a|﹣2=3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a=.三.解答题16.关于x的方程x﹣2m=﹣3x+4与2﹣x=m的解互为相反数.(1)求m的值;(2)求这两个方程的解.17.已知x=﹣2是关于x的方程a(x+3)=a+x的解,求代数式a2﹣2a+1的值.18.【定义】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的解满足x=b+a,则称该方程为“友好方程”,例如:方程2x=﹣4的解为x=﹣2,而﹣2=﹣4+2,则方程2x=﹣4为“友好方程”.【运用】(1)①﹣2x=,②x=﹣1两个方程中为“友好方程”的是(填写序号);(2)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3x=b是“友好方程”,求b的值;(3)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2x=mn+n(n≠0)是“友好方程”,且它的解为x=n,则m=,n=.19.我们规定,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的解为a+b,则称该方程为“合并式方程”,例如:3x =﹣的解为﹣,且﹣,则该方程3x =﹣是合并式方程.(1)判断x =1是否是合并式方程并说明理由;(2)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5x =m +1是合并式方程,求m 的值.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选择题1.下列各方程中,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 )A .由3x -x =-1+3,得2x =4B .由23x +x =-7-4,得53x =-3 C .由52-13=-x +23x ,得136=13x D .由6x -4x =-1+1,得2x =0 2.下列变形一定正确的是( )。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课时作业本25 图形认识初步-线段 解答题专练(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课时作业本25 图形认识初步-线段 解答题专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729e6287c24028905fc355.png)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作业本25图形认识初步-线段解答题专练1.如图,已知线段AB=32,C为线段AB上一点,且3AC=BC,E为线段BC的中点,F为线段AB的中点,求线段EF的长.2.如图所示,线段AB=8cm,E为线段AB的中点,点C为线段EB上一点,且EC=3cm,点D为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DE的长度.3.已知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是-3、+7、x.(1)求线段AB的长.(2)若AC=4,点M是AB的中点,则线段CM的长为。
4.如图,延长线段AB至点C,使BC=AB,反向延长AB至D,使AD=AB.(1)依题意画出图形,则= (直接写出结果);(2)若点E为BC的中点,且BD﹣2BE=10,求AB的长.5.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6cm,MB=10cm,点M,N分别为AC,BC的中点.(1)求线段BC,MN的长;(2)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acm,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请画出图形,并用a的式子表示MN的长度.6.如图,AB=16cm,延长AB到C,使BC=3AB,D是BC的中点,求AD的长度.7.A、B、C、D四个车站的位置如图所示,B、C两站之间的距离BC=2a+b,B、D两站之间的距离BD=4a+3b.求:⑴ C、D两站之间的距离CD;⑵若C站到A、D两站的距离相等,则A、B两站之间的距离AB是多少?8.如图,AB=30cm,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3cm/s的速度匀速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A以5cm/s的速度匀速向终点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填空:PA= cm;BQ= 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P、Q两点相遇时,求t的值;(3)直接写出P、Q两点相距6cm时,t的值为 .9.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数﹣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1)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2)问多少秒后甲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为40个单位?.(3)若甲、乙两只电子蚂蚁(用P表示甲蚂蚁、Q表示乙蚂蚁)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乙的速度不变,直接写出多少时间后,原点O、甲蚂蚁P与乙蚂蚁Q三点中,有一点恰好是另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10.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对应的数为6,B是数轴上的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_______,点P对应的数是_______(用t的式子表示);(2)动点Q从点B与点P同时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试问:运动多少时间点P可以追上点Q?(3)M是AP的中点,N是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有变化,说明理由;若没有变化,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MN的长.参考答案1.解:∵F为线段AB的中点,∴BF=AB=16,∵AC=BC,∴BC=AB=24,∵E为线段BC的中点,∴BE=12,∴EF=BF﹣BE=16﹣12=4.2.解:∵线段AB=8cm,E为线段AB的中点,∴BE4cm,∴BC=BE﹣EC=4﹣3=1cm,∴AC=AB﹣BC=8﹣1=7cm,∵点D为线段AC的中点,∴CD=3.5cm,∴DE=CD﹣EC=3.5﹣3=0.5cm.3.(1)AB=10;(2)9或1;4.(1)1.5;(2)设AB=6x,则BC=3x,AD=2x,因为E为BC的中点,所以BE=1.5x,所以BD-2BE=8x-3x=5x=10,x=2,所以AB=6x=12.5.解:6.解:∵AB=16cm,∴BC=3AB=3×16=48cm.∵D是BC的中点,∴BD=BC=×48=24cm.∴AD=AB+BD=16+24=40cm.7.解:⑴ CD=(4a+3b)-(2a+b)=2a+2b 答:C、D两站之间的距离CD为(2a+2b)⑵ AB=AC-BC=CD-BC=(2a+2b)-(2a+b)=b 答:A、B两站之间的距离AB是b.8.解:(1)3t;5t;(2)3t+5t=30,t=;(3)相遇前相距6个单位:5t+3t+6=30,t=3;相遇后相距6个单位:5t-3t+6=30,t=4.5;9.解:10. (1)-4,6-6t; (2)5秒; (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MN=5;。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第四章单元练习题:几何图形初步(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第四章单元练习题:几何图形初步(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4e1e6543323968001c9208.png)
第四章单元练习题:几何图形初步1.如图所示,已知∠AOB=90°,OM平分∠BOC,ON平分∠AOC,求∠MON的度数.2.如图,已知点A、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AC=BD,E是线段BC的中点,AD=10,AB=3.(1)求线段BD的长度;(2)求线段BE的长度.3.点O为直线AB上一点,在直线AB同侧任作射线OC,OD,使得∠COD=90°.(1)如图1,过点O作射线OE,当OE恰好为∠AOC的角平分线时,另作射线OF,使得OF平分∠BOD,则∠EOF的度数是(度).(2)如图2,过点O作射线OE,当OE恰好为∠AOD的角平分线时,求出∠BOD与∠COE的数量关系;(3)过点O作射线OE,当OC恰好为∠AOE的角平分线时,另作射线OF,使得OF 平分∠COD,若∠EOC=3∠EOF,直接写出∠AOE的度数.4.如图所示,已知O是直线AB上一点,∠BOE=∠FOD=90°,OB平分∠COD.(1)图中与∠DOE互余的角是.(2)图中是否有与∠DOE互补的角?如果有,直接写出全部结果;如果没有,说明理由.(3)如果∠EOD:∠EOF=3:2,求长∠AOC的度数.5.若∠α的度数是∠β的度数的k倍,则规定∠α是∠β的k倍角.(1)若∠M=21°17',则∠M的5倍角的度数为;(2)如图①,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若∠AOC=∠COE,请直接写出图中∠AOB的所有3倍角;(3)如图②,若∠AOC是∠AOB的5倍角,∠COD是∠AOB的3倍角,且∠AOC和∠BOD互为补角,求∠AOD的度数.6.如图1,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OD,使射线OC平分∠AOD.(1)当∠BOD=50°时,∠COD=°;(2)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当三角板MON的一边OM与射线OC重合时,如图2.①在(1)的条件下,∠AON=°;②若∠BOD=70°,求∠AON的度数;③若∠BOD=α,请直接写出∠AON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7.如图,线段BD=AB=CD,点E、F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EF=14cm,求线段AB、CD的长.8.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还多60°,求这个角的度数.9.已知线段AB=m(m为常数),点C为直线AB上一点(不与A、B重合),点P、Q分别在线段BC、AC上,且满足CQ=2AQ,CP=2BP.(1)如图,当点C恰好在线段AB中点时,则PQ=(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若点C为直线AB上任一点,则PQ长度是否为常数?若是,请求出这个常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若点C在点A左侧,同时点P在线段AB上(不与端点重合),请判断2AP+CQ﹣2PQ与1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10.如图,OD平分∠BOC,OE平分∠AOC.(1)若∠BOC=60°,∠AOC=40°,求∠DOE的度数;(2)若∠DOE=n°,求∠AOB的度数;(3)若∠DOE+∠AOB=180°,求∠AOB与∠DOE的度数.11.如图1,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 OC=2∠AOC,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至图2的位置,此时∠MOC =°;(2)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3的位置,使得ON在∠AOC的内部.试探究∠AOM与∠NOC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在上述直角三角板从图1逆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若三角板绕点O按5°每秒的速度旋转,当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ON所在直线恰好平分∠AOC时,求此时三角板绕点O的运动时间t的值.12.如图,∠AOB=∠COD=90°,OC平分∠AOB,∠BOD=3∠DOE.试求∠COE的度数.13.如图(a),将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1)若∠DCE=35°,∠ACB=;若∠ACB=140°,则∠DCE=;(2)猜想∠ACB与∠DCE的大小有何特殊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b),若是两个同样的三角尺60°锐角的顶点A重合在一起,则∠DAB与∠CAE的大小有何关系,请说明理由;(4)已知∠AOB=α,∠COD=β(α,β都是锐角),如图(c),若把它们的顶点O重合在一起,请直接写出∠AOD与∠BOC的大小关系.14.阅读下面材料: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3和1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2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3)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则|x﹣2|+|x+3|有最小值吗?若有,请求出最小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15.阅读:在用尺规作线段AB等于线段a时,小明的具体作法如下:已知:如图,线段a:求作:线段AB,使得线段AB=a.作法:①作射线AM;②在射线AM上截取AB=a.∴线段AB即为所求,如图.解决下列问题:已知:如图,线段b:(1)请你仿照小明的作法,在上图中的射线AM上求作点D,使得BD=b;(不要求写作法和结论,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取AD的中点E.若AB=10,BD=6,求线段BE的长.(要求:第(2)问重新画图解答)参考答案1.解:∵OM平分∠BOC,ON平分∠AOC,∴∠MOC=∠BOC,∠NOC=∠AOC,∴∠MON=∠MOC﹣∠NOC=(∠BOC﹣∠AOC)=∠BOA=45°.∴∠MON的度数为45°.2.解:(1)∵AD=10,AB=3,∴BD=AD﹣AB=10﹣3=7;(2)∵AD=10,AB=3,∴BC=AD﹣2AB=10﹣2×3=4,∴BE=BC=×4=2.即线段BE的长度为2.3.解:(1)∵∠COD=90°,∴∠AOC+∠BOD=90°,∵OE为∠AOC的角平分线,OF平分∠BOD,∴∠EOC=∠AOC,∠DOF=∠BOD,∴∠EOF=∠COD+∠EOC+∠DOF=90°+(∠AOC+∠BOD)=90°+×90°=135°,故答案为:135;(2)∵∠COD=90°,∴∠COE+∠EOD=90°,∴∠EOD=90°﹣∠COE,∵OE为∠AOD的角平分线,∴∠AOD=2∠EOD=2(90°﹣∠COE)=180°﹣2∠COE,∵∠BOD+∠AOD=180°,∴∠BOD=180°﹣∠AOD=180°﹣180°+2∠COE=2∠COE;(3)①如图3所示时,∵∠COD=90°,OF平分∠COD,∴∠COF=∠EOC+∠EOF=45°,∵∠EOC=3∠EOF,∴4∠EOF=45°,∴∠EOF=11.25°,∴∠EOC=33.75°,∵OC为∠AOE的角平分线,∴∠AOE=2∠EOC=67.5°;②如图4所示时,∵∠COD=90°,OF平分∠COD,∴∠COF=45°,∵∠EOC=3∠EOF,∴∠COF=2∠EOF=45°,∴∠EOF=22.5°,∴∠COE=45°+22.5°=67.5°,∵OC为∠AOE的角平分线,∴∠AOE=2∠COE=135°;综上所述,∠AOE的度数为67.5°或135°.4.解:(1)图中与∠DOE互余的角有:∠EOF,∠BOD,∠BOC,故答案为:∠EOF,∠BOD,∠BOC;(2)与∠DOE互补的角有∠BOF,∠COE;(3)∵∠EOD:∠EOF=3:2,∴∠EOD=3x,则∠EOF=2x,∵∠FOD=90°,∴3x+2x=90°,x=18°,∴∠EOF=36°,∵∠BOE=∠FOD=90°,∴∠DOE+∠EOF=90°,∠DOE+∠DOB=90°,∴∠EOF=∠DOB=36°,∵OB平分∠COD,∴∠DOB=∠COB=36°,∵∠AOC+∠COB=180°,∴∠AOC=180°﹣∠COB=144°.5.解:(1)21°17'×5=106°25';故答案为:106°25';(2)∵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AOC=∠COE,∴∠AOB=∠BOC=∠COD=∠DOE,∴∠AOD=∠BOE=3∠AOB.故∠AOB的3倍角有:∠AOD,∠BOE;(3)设∠AOB=x,则∠BOC=4x,∠COD=3x.由题意,得5x+7x=180°,解得x=15°,所以∠AOD=8x=120°.6.解:(1)∠AOD=180°﹣∠BOD=130°,∵OC平分∠AOD,∴∠COD==65°.故答案为:65°;(2)①由(1)可得∠AOC=∠COD=65°,∴∠AON=90°﹣∠AOC=25°,故答案为:25°;②∵∠BOD=70°,∴∠AOD=180°﹣∠BOD=110°,∵OC平分∠AOD,∴∠AOC=,∵∠MON=90°,∴∠AON=90°﹣∠AOC=35°;③.7.解:设BD=x,则CD=5x,AB=4x,∵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EB=AB=2x,DF=CD=2.5x,∴ED=1x,∴EF=ED+DF=3.5x,又∵EF=14,∴3.5x=14,解得x=4,∴CD=5x=20,AB=4x=16.8.解:设这个角为x°,则其余角为(90﹣x)°,补角为(180﹣x)°,依题意有180﹣x=(90﹣x)+60,解得x=30.答:这个角的度数是30°.9.解:(1)∵CQ=2AQ,CP=2BP,∴CQ=AC,CP=BC,∵点C恰好在线段AB中点,∴AC=BC=AB,∵AB=m(m为常数),∴PQ=CQ+CP=AC+BC=×AB+×AB=AB=m;故答案为:m;(2)①点C在线段AB上:∵CQ=2AQ,CP=2BP,∴CQ=AC,CP=BC,∵AB=m(m为常数),∴PQ=CQ+CP=AC+BC=×(AC+BC)=AB=m;②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CQ=2AQ,CP=2BP,∴CQ=AC,CP=BC,∵AB=m(m为常数),∴PQ=CP﹣CQ=BC﹣AC=×(BC﹣AC)=AB=m;③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CQ=2AQ,CP=2BP,∴CQ=AC,CP=BC,∵AB=m(m为常数),∴PQ=CQ﹣CP=AC﹣BC=×(AC﹣BC)=AB=m;故PQ是一个常数,即是常数m;(3)如图:∵CQ=2AQ,∴2AP+CQ﹣2PQ=2AP+CQ﹣2(AP+AQ)=2AP+CQ﹣2AP﹣2AQ=CQ﹣2AQ=2AQ﹣2AQ=0,∴2AP+CQ﹣2PQ<1.10.解:(1)∵OD平分∠BOC,∠BOC=60°,∴∠COD=∠BOC=30°,同理∠COE=20°∴∠DOE=∠COD+∠COE=30°+20°=50°;(2)∵OD平分∠BOC,∴∠BOC=2∠DOC,同理∠AOC=2∠COE∵∠AOB=∠AOC+∠BOC∴∠AOB=2∠DOC+2∠COE=2(∠DOC+∠COE)=2∠DOE=2n°;(3)∵∠AOB=2∠DOE,∠DOE+∠AOB=180°∴∠DOE+2∠DOE=180°,∴∠DOE=60°,∴∠AOB=120°.11.解:(1)∵∠BOC+∠AOC=180°,∠BOC=2∠AOC,∴∠AOC=60°,∠BOC=120°,由旋转可知∠BOM=45°,∵OM恰好平分∠BOC,∴∠MOC=120°﹣45°=75°.故答案为:75.(2)由(1)得∠AOC=60°,∵∠MON=90°,∴∠AOM=90°﹣∠AON,∠NOC=60°﹣∠AON,∴∠AOM﹣∠NOC=(90°﹣∠AON)﹣(60°﹣∠AON)=30°,∴∠AOM与∠NO C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OM﹣∠NOC=30°.(3)由(1)得∠AOC=60°,①如左图,延长NO,当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AOD=∠COD=30°,即逆时针旋转60°时NO延长线平分∠AOC,由题意得,5t=60,∴t=12;如右图,当NO平分∠AOC,∴∠AON=30°,即逆时针旋转240°时NO平分∠AOC,∴5t=240,∴t=48,∴三角板绕点O的运动时间为12秒或48秒.12.解:∵∠AOB=90°,OC平分∠AOB,∴∠COB=∠AOB=45°,∵∠COD=90°,∴∠BOD=45°,∵∠BOD=3∠DOE,∴∠DOE=15°,∴∠BOE=30°,∴∠COE=∠COB+∠BOE=45°+30°=75°.13.解:(1)若∠DCE=35°,∵∠ACD=90°,∠DCE=35°,∴∠ACE=90°﹣35°=55°,∵∠BCE=90°,∴∠ACB=∠ACE+∠BCE=55°+90°=145°;若∠ACB=140°,∵∠BCE=90°,∴∠ACE=140°﹣90°=50°,∵∠ACD=90°,∴∠DCE=90°﹣50°=40°,故答案为:145°;40°;(2)∠ACB+∠DCE=180°,理由如下:∵∠ACB=∠ACD+∠BCD,=90°+∠BCD,∴∠ACB+∠DCE,=90°+∠BCD+∠DCE,=90°+∠BCE,=180°;(3)∠DAB+∠CAE=120°,理由如下:∵∠DAB=∠DAC+∠CAB,=60°+∠CAB,∴∠DAB+∠CAE,=60°+∠CAB+∠CAE,=60°+∠EAB,=120°;(4)∠AOD+∠BOC=α+β,理由是:∵∠AOD=∠DOC+∠COA=β+∠COA,∴∠AOD+∠BOC=β+∠COA+∠BOC,=β+∠AOB,=α+β.14.解:(1)|1﹣(﹣3)|=4;|3﹣(﹣2)|=5;故答案为:4;5;(2)|x﹣(﹣1)|=|x+1|或|(﹣1)﹣x|=|x+1|,故答案为:|x+1|;(3)有最小值,当x<﹣3时,|x﹣2|+|x+3|=2﹣x﹣x﹣3=﹣2x﹣1,当﹣3≤x≤2时,|x﹣2|+|x+3|=2﹣x+x+3=5,当x>2时,|x﹣2|+|x+3|=x﹣2+x+3=2x+1,在数轴上|x﹣2|+|x+3|的几何意义是:表示有理数x的点到﹣3及到2的距离之和,所以当﹣3≤x≤2时,它的最小值为5.15.解:(1)如图所示:∴点D、点D'即为所求;(2)∵E为线段AD的中点,∴.如图1,点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AB=10,BD=6,∴AD=AB+BD=16.∴AE=8.∴BE=AB﹣AE=2.如图2,点D在线段AB上.∵AB=10,BD=6,∴AD=AB﹣BD=4.∴AE=2.∴BE=AB﹣AE=8,综上所述,BE的长为2或8.。
解析卷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专项测试试题(含详解)
![解析卷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专项测试试题(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c7796d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6b.png)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专项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河道l 的同侧有,M N 两个村庄,计划铺设一条管道将河水引至,M N 两地,下面的四个方案中,管道长度最短的是( )A .B .C .D .2、下面图形中,以直线l 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圆柱体的是( )A .B .C .D .3、如图,如果把原来的弯曲河道改直,关于两地间河道长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变长了B.变短了C.无变化D.是原来的2倍4、下列判断正确的有()(1)正方体是棱柱,长方体不是棱柱;(2)正方体是棱柱,长方体也是棱柱;(3)正方体是柱体,圆柱也是柱体;(4)正方体不是柱体,圆柱是柱体.A.1个B.2个C.3个D.4个5、一个骰子相对两面的点数之和为7,它的展开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代表B.B代表C.C代表D.B代表6、①~④是由相同的小正方体粘在一起的几何体,若组合其中的两个,恰是由6个小正方体构成的长方体,则应选择()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7、如图,已知直线上顺次三个点A、B、C,已知AB=10cm,BC=4cm.D是AC的中点,M是AB的中点,那么MD=()cmA.4 B.3 C.2 D.18、下列展开图中,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A.B.C.D.9、下列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棱柱的是()A.B.C.D.10、将如图所示的图形绕着给定的直线L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是()A.B.C.D.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90AOC BOD∠=∠=︒,那么12∠=∠,理由是_____________.2、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若图中的“锦”表示正方体的右面,则“_______”表示正方体的左面.3、已知点M是线段AB上一点,且:2:3AM MB,MB比AM长2cm,则AB长为_______.=4、在朱自清的《春》中有描写春雨“像牛毛,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的语句,这里把雨看成了线,这说明_____________.︒,则这个角的补角是________.5、一个角的余角是2325'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1)如图所示的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4,3,6.若将它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则下列图形中,可能是该长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有________(填序号).(2)图A,B分别是题(1)中长方体的两种表面展开图,求得图A的外围周长为52,请你求出图B 的外围周长.(3)第(1)题中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还有不少,聪明的你能画出一个使外围周长最大的表面展开图吗?请画出这个表面展开图,并求出它的外围周长.2、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14还多15 ,求这个角.3、如图,平面内有A、B、C、D四点.按下列语句画图.(1)画直线AB,射线BD,线段BC;(2)连接AC,交射线BD于点E.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展开图,纸盒中相对两个面上的数互为倒数.(1)填空:=a ______,b =_________;(2)先化简,再求值:()()2223252ab a b ab a ab ⎡⎤------⎣⎦.5、已知∠AOB 和∠COD 均为锐角,∠AOB >∠COD ,OP 平分∠AOC ,OQ 平分∠BOD ,将∠COD 绕着点O 逆时针旋转,使∠BOC =α(0≤α<180°)(1)若∠AOB =60°,∠COD =40°,①当α=0°时,如图1,则∠POQ = ;②当α=80°时,如图2,求∠POQ 的度数;③当α=130°时,如图3,请先补全图形,然后求出∠POQ 的度数;(2)若∠AOB =m °,∠COD =n °,m >n ,则∠POQ = ,(请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解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方案A比方案C、D中的管道长度最短,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判断方案A 比方案B中的管道长度最短.【详解】解:四个方案中,管道长度最短的是A.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了垂线段:从直线外一点引一条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2、C【解析】【分析】直接根据旋转变换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解:因为圆柱从正面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所以以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形成圆柱的是长方形,故选:C.【考点】此题主要考查图形的旋转变换,发挥空间想象是解题关键.3、B【解析】【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详解】解:如果把原来的弯曲河道改直,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到两地间河道长度变短了,【考点】此题考查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B【解析】【分析】根据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平行,其余面都是四边形,并且相邻的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柱体的定义:一个多面体有两个面互相平行且相同,余下的每个相邻两个面的交线互相平行,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1)正方体是棱柱,长方体是棱柱,故此说法错误;(2)正方体是棱柱,长方体也是棱柱,故此说法正确;(3)正方体是柱体,圆柱也是柱体,故此说法正确;(4)正方体是柱体,圆柱是柱体,故此说法错误.故选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棱柱和柱体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定义.5、A【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对面,逐项判断即可.【详解】解:由正方体展开图可知,A的对面点数是1;B的对面点数是2;C的对面点数是4;∵骰子相对两面的点数之和为7,∴A代表,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了正方体展开图,解题关键是明确正方体展开图中相对面间隔一个正方形,判断哪两个面相对.6、D【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可知,①~④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分别为4,3,3,2,其中②③组合不能构成长方体,①④组合符合题意【详解】解:观察图形可知,①~④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分别为4,3,3,2,其中②③组合不能构成长方体,①④组合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应用空间想象能力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分析】由AB=10cm,BC=4cm.于是得到AC=AB+BC=14cm,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由D是AC的中点,得到AD,根据线段的和差得到MD=AD﹣AM,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AB=10cm,BC=4cm,∴AC=AB+BC=14cm,∵D是AC的中点,AC=7cm;∴AD=12∵M是AB的中点,AB=5cm,∴AM=12∴DM=AD﹣AM=2cm.故选:C.【考点】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利用线段差及中点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共有11种情况,A,D是“田”型,对折不能折成正方体,B是“凹”型,不能围成正方体,由此可进行选择.【详解】解: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特点可得C答案可以围成正方体,故选:C.【考点】此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关键是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特点.9、D【分析】根据题意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棱柱的展开图逐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可以围成四棱柱,B可以围成三棱柱,C可以围成五棱柱,D选项侧面上多出一个长方形,故不能围成一个三棱柱.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熟记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0、B【解析】【分析】根据面动成体的原理以及空间想象力可直接选出答案.【详解】解:将如图所示的图形绕着给定的直线L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是圆台,故选:B.【考点】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线、面、体,关键是同学们要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二、填空题1、同角的余角相等【分析】由∠AOC+∠BOC=∠BOD+∠BOC=90°可以判断同角的余角相等.【详解】∵∠AOB+∠BOC=∠COD+∠BOC=90°,∠AOB和∠COD都与∠BOC互余,故同角的余角相等,故答案为:同角的余角相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补角与余角的基本知识,比较简单.2、程.【解析】【分析】根据展开图得到“锦”的对面是“程”.【详解】由展开图得到“锦”的对面是“程”,故填:程.【点睛】此题考查正方体展开的平面图,需熟知正方体展开的形式,由此即可正确解答.3、10cm【解析】【分析】由:2:3=AM MB,可得MB比AM多1份,MB比AM长2cm,从而可得每一份为2cm,于是可得答案.【详解】解:2(32)10cm32AB=⨯+=-.故答案为:10.cm【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部分与总体的关系,线段的和差关系,理解题意弄清楚部分与整体的比值是解题的关键.4、点动成线.【解析】【分析】根据点动成线可得答案.【详解】解:“像牛毛,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的语句,这里把雨看成了线,这说明点动成线.故答案为:点动成线.【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线、面、体,从运动的观点来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5、11325'︒【解析】【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这个角的度数,再根据补角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一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23°25′,∴这个角为90°-23°25′=66°35′,∴这个角的补角的度数是180°-66°35′=113°25′.故答案为:113°25′.【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定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互余两角之和为90°,互补两角之和为180°.三、解答题1、(1)①②③;(2)28;(3)能,70【解析】【分析】(1)根据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可得解;(2)给图B标上尺寸,然后根据周长意义可得解;(3)为了使外围周长最大,可以沿着长方体长度为6的4条棱和长度为4的2条棱剪开即可得到解答.【详解】解:(1)根据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可得答案为:①②③;(2)由已知可以给图B标上尺寸如下:∴图B的外围周长为6×3+4×4+4×6=58.(3)能.如图所示.外围周长为6×8+4×4+3×2=48+16+6=70.【考点】本题考查长方体的应用,熟练掌握长方体的各种展开图是解题关键.2、这个角是40°.【解析】【分析】设这个角为x,则它的余角为(90°-x),补角为(180°-x),再根据题中给出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则它的余角为(90°-x),补角为(180°-x),依题意,得:1(90)(180)154x x︒--︒-=︒,解得x=40︒.答:这个角是40°.【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余角、补角的定义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能准确地从题中找出各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计算出结果.互为余角的两角的和为90°,互为补角的两角的和为180°.3、(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直线、射线、线段定义画出即可;(2)根据要求画出线段标出交点即可.【详解】解:(1)如图所示,直线AB,射线BD,线段BC即为所求(2)连接AC,点E即为所求【考点】本题考查了对直线、射线、线段定义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画图能力.4、(1)1-,13-;(2)22242a ab b+-,289【解析】【分析】(1)先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确定a、b、c所对的面的数字,再根据相对的两个面上的数互为倒数,确定a、b、c的值;(2)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化简代数式后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1)由长方体纸盒的平面展开图知,a与-1、b与-3、c与2是相对的两个面上的数字或字母,因为相对的两个面上的数互为倒数,所以111,,32a b c=-=-=.故答案为:1-,13-. (2)()()2223252ab a b ab a ab ⎡⎤------⎣⎦22233252ab a b ab a ab =-+-+-+22242a ab b =+- 将11,,3a b =-=-代入, 原式()()22112141233⎛⎫⎛⎫=⨯-+⨯-⨯--⨯- ⎪ ⎪⎝⎭⎝⎭ 42239=+- 289=. 【考点】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倒数及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平面展开图确定a 、b 、c 的值.5、(1)①50°;②50°;③130°;(2)12m °+12n °或180°-12m °-12n °【解析】【分析】(1)根据角的和差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角的和差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①∵∠AOB =60°,∠COD =40°,OP 平分∠AOC ,OQ 平分∠BOD ,∴∠BOP =12∠AOB =30°,∠BOQ =12∠COD =20°,∴∠POQ=50°,故答案为:50°;②解:∵∠AOB=60°,∠BOC=α=80°,∴∠AOC=140°,∵OP平分∠AOC,∴∠POC=1∠AOC=70°,2∵∠COD=40°,∠BOC=α=80°,且OQ平分∠BOD,同理可求∠DOQ=60°,∴∠COQ=∠DOQ-∠DOC=20°,∴∠POQ=∠POC-∠COQ=70°-20°=50°;③解:补全图形如图3所示,∵∠AOB=60°,∠BOC=α=130°,∴∠AOC=360°-60°-130°=170°,∵OP平分∠AOC,∴∠POC=1∠AOC=85°,2∵∠COD=40°,∠BOC=α=130°,且OQ平分∠BOD,同理可求∠DOQ=85°,∴∠COQ=∠DOQ-∠DOC=85°-40°=45°,∴∠POQ=∠POC+∠COQ=85°+45°=130°;(2)当∠AOB=m°,∠COD=n°时,如图2,∴∠AOC= m°+ α°,∵OP平分∠AOC,∴∠POC=12(m°+ α°),同理可求∠DOQ=12(n°+ α°),∴∠COQ=∠DOQ-∠DOC=12(n°+ α°)- n°=12(-n°+ α°),∴∠POQ=∠POC-∠COQ=12(m°+ α°)-12(-n°+ α°)=1 2m°+12n°,当∠AOB=m°,∠COD=n°时,如图3,∵∠AOB=m°,∠BOC=α,∴∠AOC=360°-m°-α°,∵OP平分∠AOC,∴∠POC=12∠AOC=180°12-(m°+ α°),∵∠COD=n°,∠BOC=α,且OQ平分∠BOD,同理可求∠DOQ=12(n°+ α°),∴∠COQ=∠DOQ-∠DOC=12(n°+ α°)-n°=12(-n°+ α°),∴∠POQ=∠POC+∠COQ=180°12-(m°+ α°)+12(-n°+ α°)=180°-12m°-12n°,综上所述,若∠AOB=m°,∠COD=n°,则∠POQ=12m°+12n°或180°-12m°-12n°.故答案为:12m°+12n°或180°-12m°-12n°.【考点】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95ce5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f.png)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选择题专项训练1.(2019秋•南沙区期末)如图,某工厂有三个住宅区,A、B、C各区分别住有职工15人、20人、45人,且这三个区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共线),已知AB=1500m,BC=1000m,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工厂打算从以下四处中选一处设置接送车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A.A住宅区B.B住宅区C.C住宅区D.B、C住宅区中间D处2.(2019秋•南山区期末)已知三条不同的射线OA、OB、OC,有下列条件,其中能确定OC平分∠AOB的有()∠∠AOC=∠BOC∠∠AOB=2∠AOC∠∠AOC+∠COB=∠AOB∠∠BOC=12∠AOBA.1个B.2个C.3个D.4个3.(2019秋•高明区期末)如图,已知∠AOB=90°,OC是∠AOB内任意一条射线,OB,OD分别平分∠COD,∠BOE,下列结论:∠∠COD=∠BOE;∠∠COE=3∠BOD;∠∠BOE=∠AOC;∠∠AOC+∠BOD=90°,其中正确的有()A.∠∠∠B.∠∠∠C.∠∠∠D.∠∠∠4.(2019秋•宝安区期末)利用一副三角尺不能画出的角的度数是()A.55°B.75°C.105°D.135°5.(2019秋•福田区期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DE就是∠DB.∠ABC可以用∠B表示C.∠ABC和∠ACB是同一个角D.∠BAC和∠DAE不是同一个角6.(2018秋•坪山区期末)如图,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C在线段BD上,且BC=13AB,CD=1,则线段AB 的长为()A.4B.6C.9D.87.(2018秋•南海区期末)已知点A、B、C都是直线l上的点,且AB=5cm,BC=3cm,那么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是()A.8cm B.2cm或4cm C.2cm D.2cm或8cm8.(2019秋•越秀区期末)如图,从A地到B地有四条路线,由上到下依次记为路线∠、∠、∠、∠,则从A地到B 地的最短路线是路线()A .∠B .∠C .∠D .∠9.(2019秋•龙岗区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若∠AOC =2∠BOC ,则OB 是∠AOC 的平分线.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2019秋•福田区校级期末)射线OC 在∠AOB 内部,下列条件不能说明OC 是∠AOB 的平分线的是( )A .∠AOC =12AOB B .∠BOC =12∠AOB C .∠AOC +∠BOC =∠AOBD .∠AOC =∠BOC11.(2019秋•沙坪坝区校级期末)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 )A .圆B .矩形C .椭圆D .三角形12.(2019秋•潮州期末)已知∠A =105°,则∠A 的补角等于( )A .105°B .75°C .115°D .95°13.(2019秋•黄埔区期末)已知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 =50°,OD 平分∠AOC ,∠BOE =90°,下列结果,不正确的是( )A .∠BOC =130°B .∠AOD =25°C .∠BOD =155°D .∠COE =45° 14.(2019秋•黄埔区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因为M 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AM =MB =12ABB .在线段AM 延长线上取一点B ,如果AB =2AM ,那么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C .因为A ,M ,B 在同一直线上,且AM =MB ,所以M 是线段AB 的中点D .因为AM =MB ,所以点M 是AB 的中点15.(2019秋•白云区期末)将左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A .B .C .D . 16.(2019秋•潮阳区期末)下列说法:∠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射线比直线少一半;∠单项式32πx 2y 的系数是32;∠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有7个;∠若a +b =1,且a ≠0,则x =1一定是方程ax +b =1的解.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17.(2019秋•五华县期末)如图,小刚将自己用的一副三角板摆成如图形状,如果∠AOC =∠BOD =90°,∠AOB =155°,那么∠COD 等于( )A .45°B .35°C .25°D .15°18.(2019秋•揭西县期末)把一副三角尺ABC 和BDE 按如图所示那样拼在一起,其中A 、D 、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BM 为∠ABC 的平分线,BN 为∠CBE 的平分线,则∠MBN 的度数为( )A .30°B .60°C .55°D .45°19.(2019秋•龙华区期末)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体,截面图形不可能是( )A .长方形B .梯形C .圆形D .椭圆形20.(2019秋•新会区期末)如图,点A 、B 、C 顺次在直线上,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已知AB =16cm ,MN =( )A .6cmB .8cmC .9cmD .10cm 21.(2019秋•罗湖区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绝对值等于他本身的数必是正数B .若线段AC =BC ,则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C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度有关,边越长,则角越大D .若单项式12x n y 与x 3y m﹣1是同类项,则这两个单项式次数均为422.(2019秋•罗湖区期末)1883年,康托尔构造的这个分形,称做康托尔集,从长度为1的线段开始,康托尔取走其中间三分之一而达到第一阶段;然后从每人个余下的三分之一线段中取走中间三分之一而达到第二阶段,无限地重复这一过程,余下的无穷点就称做康托尔集,下图是康托尔集的最初几个阶段,当达到第5个阶段时,取走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 )A .13B .242243C .211243D .3224323.(2019秋•宝安区期末)下列四个说法:∠角的两边越长,角就越大;∠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如果AB =BC ,则点B 是线段AC 的中点;∠在平面内,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4.(2019秋•香洲区期末)如图,点A 在点O 的北偏西60°的方向上,点B 在点O 的南偏东20°的方向上,那么∠AOB 的大小为( )A .110°B .120°C .140°D .170°25.(2019秋•中山市期末)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美”字一面相对面上的字是()A.设B.和C.中D.山26.(2019秋•中山市期末)如图,将长方形ABCD绕CD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A.棱柱B.圆锥C.圆柱D.棱锥27.(2019秋•香洲区期末)如图,某同学家在A处,现在该同学要去位于D处的同学家,请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是()A.A→B→M→D B.A→B→F→D C.A→B→E→F→D D.A→B→C→D28.(2019秋•福田区期末)如图,D是AB中点,C是AD中点,若AC=1.5cm,则线段AB=()cm A.6B.8C.7.5D.9.529.(2019秋•盐田区期末)凌晨3点整,钟表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A.30°B.45°C.60°D.90°30.(2019秋•东莞市期末)如图,是小明同学在数学实践课上,所设计的正方体盒子的平面展开图,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请你判断,正方体盒子上与“善”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A.文B.明C.诚D.信31.(2019秋•龙岗区期末)下列各图中,经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A.B.C.D.32.(2019秋•沈河区期末)下列说法:∠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若线段AM等于线段BM,则点M是线段AB的中点;∠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33.(2019秋•封开县期末)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D为BC的中点,且AB=12cm,BD=5cm.若点E在直线AB上,且AE=3cm,则DE的长为()A.4cm B.15cm C.3cm或15cm D.4cm或10cm34.(2019秋•福田区校级期末)下列叙述:∠最小的正整数是0;∠6πx3的系数是6π;∠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截面不可能是六边形;∠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三角形是多边形;∠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正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2B.3C.4D.535.(2019秋•江都区期末)现实生活中“为何有人乱穿马路,却不愿从天桥或斑马线通过?”,请用数学知识解释图中这一现象,其原因为()A.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B.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6.(2019秋•福田区校级期末)已知线段AB=10cm,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AC=16cm,则线段AB的中点与AC的中点的距离为()A.13cm B.6cm C.6cm或26cm D.3cm或13cm37.(2019秋•龙湖区期末)如图,某同学家在A处,现在该同学要去位于B处的同学家去玩,请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A.A→C→D→B B.A→C→F→B C.A→C→E→F→B D.A→C→M→B38.(2019秋•云浮期末)已知∠A=60°,则∠A的补角是()A.30°B.60°C.120°D.180°39.(2018秋•金平区期末)中国讲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图中的六个正方形店内分别标有六畜:“猪”、“牛”、“羊”、“马”、“鸡”、“狗”.将其围成一个正方体后,则与“牛”相对的是()A.猪B.马C.狗D.鸡40.(2018秋•福田区期末)已知射线OC是∠AOB的平分线,若∠AOC=30°,则∠AOB的度数为()A.15°B.30°C.45°D.60°41.(2018秋•罗湖区期末)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cm,DB=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B 的长等于()A.9cm B.10cm C.12cm D.14cm42.(2018秋•黄埔区期末)如图,点A在点O的北偏西60°的方向上,点B在点O的南偏东20°的方向上,那么∠AOB 的大小为()A.150°B.140°C.120°D.110°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2小题)1.【解答】解: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20×1500+45×2500=142500m;当停靠点在B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15×1500+45×1000=67500m;当停靠点在C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15×2500+20×1000=57500m;当停靠点在D区时,设距离B区x米,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15×(1500+x)+20x+45(1000﹣x)=﹣10x+67500,由于k=﹣10,所以,x越大,路程之和越小,∠当停靠点在C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最小.故选:C.2.【解答】解:∠由∠AOC=∠BOC能确定OC平分∠AOB;∠如图1,∠AOB=2∠AOC所以不能确定OC平分∠AOB;∠∠AOC+∠COB=∠AOB不能确定OC平分∠AOB;∠如图2,∠BOC=12∠AOB,不能确定OC平分∠AOB;所以只有∠能确定OC平分∠AOB;故选:A.3.【解答】解:∠OB,OD分别平分∠COD,∠BOE,∠∠COB=∠BOD=∠DOE,∠∠COB+∠BOD=∠BOD+∠DOE,即:∠COD=∠BOE,因此∠正确;∠COE=∠COD+∠BOD+∠DOE=3∠BOD,因此∠正确;∠∠AOB=90°,∠∠AOC+∠BOC=90°=∠AOC+∠BOD,因此∠正确;∠∠AOC≠2∠BOC=∠BOE,因此∠不正确;故选:A.4.【解答】解:因为一副三角尺中角有:30°、45°、60°、90°,因此这些度数的和或差,均可以画出,如:75°=30°+45°,105°=60°+45°,135°=90°+45°,只有A不能写成上述角度的和或差,故选:A.5.【解答】解:A、错误.理由∠D在图中,不能明确表示哪一个角,必须由三个字母表示,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ABC可以用∠B表示,正确,本选项符合题意.C、∠ABC和∠ACB不是同一个角,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BAC和∠DAE是同一个角,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6.【解答】解:设BC为x,那么AB为3x,∠D为AB中点,∠AD=BD=1.5x,CD=BD﹣BC=0.5x,又∠CD=0.5x=1,∠x=2,∠AB=3×2=6.故选:B.7.【解答】解:∠点A、B、C都是直线l上的点,∠有两种情况:∠当B在AC之间时,AC=AB+BC,而AB=5cm,BC=3cm,∠AC =AB +BC =8cm ;∠当C 在AB 之间时,此时AC =AB ﹣BC ,而AB =5cm ,BC =3cm ,∠AC =AB ﹣BC =2cm .点A 与点C 之间的距离是8或2cm .故选:D .8.【解答】解: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从A 地到B 地的最短路线是路线∠.故选:C .9.【解答】解:∠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是直线的公理,故正确;∠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的距离,故错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线段的性质,故正确;∠若OB 在∠AOC 内部,∠AOC =2∠BOC ,OB 是∠AOC 的平分线,若OB 在∠AOC 外部则不是,故错误. 故选:B .10.【解答】解:A 、射线OC 在∠AOB 内部,当∠AOC =12∠AOB 时,OC 是∠AOB 的平分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射线OC 在∠AOB 内部,当∠BOC =12∠AOB 时,OC 是∠AOB 的平分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如图所示,射线OC 在∠AOB 内部,∠AOC +∠BOC =∠AOB ,OC 不一定是∠AOB 的平分线,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 、射线OC 在∠AOB 内部,当∠AOC =∠BOC 时,OC 是∠AOB 的平分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解答】解:过圆锥的顶点的截面是三角形,平行于圆锥的底面的截面是圆,不平行于圆锥的底面的截面是椭圆,截面不可能是矩形,故B 符合题意;故选:B .12.【解答】解:∠A 的补角:180°﹣105°=75°,故选:B .13.【解答】解:∠∠AOC =50°,∠∠BOC =180°﹣∠AOC =130°,A 选项正确;∠OD 平分∠AOC ,∠∠AOD =12∠AOC =12×50°=25°,B 选项正确;∠∠BOD =180°﹣∠AOD =155°,C 选项正确;∠∠BOE =90°,∠AOC =50°,∠∠COE =180°﹣∠AOC ﹣∠BOE =40°,故D 选项错误;故选:D .14.【解答】解:A 、因为M 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AM =MB =12AB ,故本选项正确;B 、如图,由AB =2AM ,得AM =MB ;故本选项正确;C 、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判断,故本选项正确;D 、如图,当点M 不在线段AB 时,因为AM =MB ,所以点M 不一定是AB 的中点,故本选项错误;故选:D .15.【解答】解:梯形绕上底边旋转是圆柱减圆锥,故C 正确;故选:C .16.【解答】解:∠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正确;∠射线比直线少一半,两种图形都没有长度,故错误;∠单项式32πx 2y 的系数是32π,故此选项错误;∠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有7个,正确;∠若a +b =1,且a ≠0,则x =1一定是方程ax +b =1的解,正确.故选:C .17.【解答】解:∠∠BOD =90°,∠AOB =155°,∠∠AOD =∠AOB ﹣∠BOD =65°∠∠AOC =90°,∠∠COD =∠AOC ﹣∠AOD =25°那么∠COD 的度数为25°.故选:C .18.【解答】解:∠BM 为∠ABC 的平分线,∠∠CBM =12∠ABC =12×60°=30°, ∠BN 为∠CBE 的平分线, ∠∠CBN =12∠EBC =12×(60°+90°)=75°, ∠∠MBN =∠CBN ﹣∠CBM =75°﹣30°=45°.故选:D .19.【解答】解: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体,截面图形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但不可能是梯形.故选:B .20.【解答】解:∠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MN =MC ﹣NC =12AC −12BC =12(AC ﹣BC )=12AB ,∠AB =16cm ,∠MN =8cm .故选:B .21.【解答】解:A .绝对值等于他本身的数必是正数或0,故本选项错误;B .若线段AC =BC ,且点C 在线段AB 上,则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故本选项错误;C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度无关,故本选项错误;D .若单项式12x n y 与x 3y m﹣1是同类项,则这两个单项式次数均为1+3=4,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 22.【解答】解:根据题意知:第一阶段时,余下的线段的长度之和为23,第二阶段时,余下的线段的长度之和为23×23=(23)2, 第三阶段时,余下的线段的长度之和为23×23×23=(23)3, …以此类推, 当达到第五个阶段时,余下的线段的长度之和为(23)5=32243,取走的线段的长度之和为1−32243=211243, 故选:C .23.【解答】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故角的两边越长,角就越大是错误的;∠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正确;∠若AB =BC ,点A 、B 、C 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所以点B 不一定是线段AC 的中点,故错误.∠在平面内,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正确.故选:D .24.【解答】解:如图,∠点A 在点O 北偏西60°的方向上,∠OA 与西方的夹角为90°﹣60°=30°,又∠点B 在点O 的南偏东20°的方向上,∠∠AOB =30°+90°+20°=140°.故选:C .25.【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美”与“设”是相对面,“和”与“中”是相对面,“建”与“山”是相对面.故选:A.26.【解答】解:将长方形ABCD绕CD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圆柱,故选:C.27.【解答】解:根据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可得D、B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线段DB的长度,所以想尽快赶到同学家玩,一条最近的路线是:A→B→F→D.故选:B.28.【解答】解:∠点C是线段AD的中点,∠AD=2AC=3cm.∠点D是线段AB的中点,∠AB=2AD=6cm,故选:A.29.【解答】解:如图:凌晨3点整,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12,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夹角为30°,则其夹角为30°×3=90°.故选:D.30.【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在正方体盒子上与“善”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文”.故选:A.31.【解答】解:A、是“田”字格,故不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B、是“凹”字格,故不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C、折叠后有两个面重合,缺少一个面,所以也不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D、可以折叠成一个正方体.故选:D.32.【解答】解:∠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这个说法正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说法正确;∠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个说法正确;∠若线段AM等于线段BM,则点M不一定是线段AB的中点,因为A、M、B三点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个说法错误;∠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所以这个说法错误.所以正确的说法有三个.故选:C.33.【解答】解:∠D为BC的中点,BD=5cm,∠BC=10cm,CD=BD=5cm,∠AB=12cm,∠AC=2cm,如图1,∠AE=3cm,∠CE=1cm,∠DE=4cm,如图2,∠AE=3cm,∠DE=AE+AC+CD=3+2+5=10cm,故DE的长为4cm或10cm,故选:D.34.【解答】解:∠最小的正整数是1,此结论错误;∠6πx3的系数是6π,此结论正确;∠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截面与六个面均相交即可得六边形,此结论错误;∠若AC =BC ,且点C 在线段AB 上,则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此结论错误; ∠三角形是多边形,此结论正确;∠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正数和0,此结论错误;故选:A .35.【解答】解:现实生活中“为何有人乱穿马路,却不愿从天桥或斑马线通过?”, 其原因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D .36.【解答】解:∠如图,当C 在BA 延长线上时,∠AB =10cm ,AC =16cm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AD =12AB =5cm ,AE =12AC =8cm ,∠DE =AE +AD =8+5=13cm ;∠如图,当C 在AB 延长线上时,∠AB =10cm ,AC =16cm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AD =12AB =5cm ,AE =12AC =8cm ,∠DE =AE ﹣AD =8﹣5=3cm ;故选:D .37.【解答】解:根据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可得C 、B 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线段CB 的长度,所以想尽快赶到同学家玩,一条最近的路线是:A →C →F →B .故选:B .38.【解答】解:设∠A 的补角为∠β,则∠β=180°﹣∠A =120°.故选:C .39.【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 “猪”相对的字是“羊”;“马”相对的字是“狗”;“牛”相对的字是“鸡”.故选:D .40.【解答】解:∠射线OC 是∠AOB 的平分线,∠AOC =30°,∠∠AOB =60°.故选:D .41.【解答】解:∠BD =7cm ,BC =4cm ,∠CD =BD ﹣BC =3cm ,∠D 是AC 的中点,∠AC =2CD =6cm ,∠AB =AC +BC =10cm ,故选:B .42.【解答】解:如图,∠点A 在点O 北偏西60°的方向上,∠OA 与西方的夹角为90°﹣60°=30°,又∠点B 在点O 的南偏东20°的方向上,∠∠AOB =30°+90°+20°=140°.故选:B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ccfb3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6b.png)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练1.(2019秋•西城区期末)对于平面内给定射线OA,射线OB及∠MON,给出如下定义:若由射线OA、OB组成的∠AOB的平分线OT落在∠MON的内部或边OM、ON上,则称射线OA与射线OB关于∠MON 内含对称.例如,图1中射线OA与射线OB关于∠MON内含对称.已知:如图2,在平面内,∠AOM=10°,∠MON=20°.(1)若有两条射线OB1,OB2的位置如图3所示,且∠B1OM=30°,∠B2OM=15°,则在这两条射线中,与射线OA关于∠MON内含对称的射线是;(2)射线OC是平面上绕点O旋转的一条动射线,若射线OA与射线OC关于∠MON内含对称,设∠COM =x°,求x的取值范围;(3)如图4,∠AOE=∠EOH=2∠FOH=20°,现将射线OH绕点O以每秒1°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同时将射线OE和OF绕点O都以每秒3°的速度顺时针旋转.设旋转的时间为t秒,且0<t<60.若∠FOE 的内部及两边至少存在一条以O为顶点的射线与射线OH关于∠MON内含对称,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2.(2020春•东城区校级期末)已知:如图,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D=90°,OC平分∠AOE,∠BOD =30°,求∠DOE的度数.3.(2019秋•密云区期末)如图,点O在直线AB上,OC是∠AOD的平分线.(1)若∠BOD=50°,则∠AOC的度数为.(2)设∠BOD的大小为α,求∠AOC(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3)作OE⊥OC,直接写出∠EOD与∠EOB之间的数量关系.4.(2019秋•北京期末)如图,请度量出需要的数据,并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5.(2019秋•通州区期末)如图,以直线AB上一点O为端点作射线OC,使∠AOC=70°,在同一个平面内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注:∠DOE=90°)(1)如图1,如果直角三角板DOE的一边OD放在射线OA上,那么∠COE的度数为;(2)如图2,将直角三角板DOE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如果OC恰好平分∠AOE,求∠COD的度数;(3)如图3,将直角三角板DOE绕点O任意转动,如果OD始终在∠AOC的内部,请直接用等式表示∠AOD和∠COE之间的数量关系.6.(2019秋•海淀区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小聪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OB=α,请画一个∠AOC,使∠AOC与∠BOC互补.小聪是这样思考的:首先通过分析明确射线OC在∠AOB的外部,画出示意图,如图2所示:然后通过构造平角找到∠AOC的补角∠COD,如图3所示:进而分析要使∠AOC与∠BOC互补,则需∠BOC=∠COD.因此,小聪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反向延长射线OA得到射线OD,利用量角器画出∠BOD的平分线OC,这样就得到了∠BOC与∠AOC互补.(1)小聪根据自己的画法写出了已知和求证,请你完成证明:已知:如图3,点O在直线AD上,射线OC平分∠BOD.求证:∠AOC与∠BOC互补.(2)参考小聪的画法,请在图4中画出一个∠AOH,使∠AOH与∠BOH互余.(保留画图痕迹)(3)已知∠EPQ和∠FPQ互余,射线PM平分∠EPQ,射线PN平分∠FPQ.若∠EPQ=β(0°<β<90°),直接写出锐角∠MPN的度数是.7.(2019秋•门头沟区期末)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数学课上,老师给出了如下问题.已知,点A、B、C均在直线l上,AB=8,BC=2,M是AC的中点,求AM的长.小明的解答过程如下:解:如图2,∵AB=8,BC=2,∴AC=AB﹣BC=8﹣2=6.∵M是AC的中点,∴AM=12AC=12×6=3(①).小芳说:“小明的解答不完整”.问题:(1)小明解答过程中的“①”为;(2)你同意小芳的说法吗?如果同意,请将小明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如果不同意,请说明理由.8.(2019秋•平谷区期末)已知:如图,∠AOB=30°,∠COB=20°,OC平分∠AOD.求∠COD的度数.∵∠AOB=30°,∠COB=20°(已知),∴∠AOC=∠+∠=°.∵OC平分∠AOD,∴∠AOC=∠(角平分线定义).∴∠COD=°.9.(2019秋•怀柔区期末)(1)已知∠ABC=90°,∠CBD=30°,BP平分∠ABD,请补全图形,并求∠ABP 的度数.(2)在(1)的条件下,若∠ABC=a,∠CBD=β,直接写出∠ABP的度数.10.(2019秋•延庆区期末)补全解题过程.已知:如图,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D=90°,OE平分∠BOC.若∠AOC=60°,求∠DOE数;解:∵O是直线AB上的一点,(已知)∴∠BOC=180°﹣∠AOC.()∵∠AOC=60°,(已知)∴∠BOC=120°.()∵OE平分∠BOC,(已知)∴∠COE=12∠BOC.()∴∠COE=°.∵∠DOE=∠COD﹣∠COE,且∠COD=90°,∴∠DOE=°.11.(2019秋•大兴区期末)已知,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BC=6cm,求线段BD的长.请将以下求解过程补充完整:因为点C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因为BC=6cm,所以AC=cm,因为点D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DC=.所以DC=cm.所以BD==cm.12.(2019秋•石景山区期末)已知:射线OC在∠AOB的内部,∠AOC:∠BOC=8:1,∠COD=2∠COB,OE平分∠AOD.(1)如图,若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OD是∠AOC内部的一条射线,请根据题意补全图形,并求∠COE的度数;(2)若∠BOC=α(0°<α<18),直接写出∠COE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13.(2019秋•东城区期末)根据题意,补全解题过程:如图,∠AOB=90°,OE平分∠AOC,OF平分∠BOC.求∠EOF的度数.解:因为OE平分∠AOC,OF平分∠BOC所以∠EOC=12∠AOC,∠FOC=12.所以∠EOF=∠EOC﹣=12(∠AOC﹣)=12=°.14.(2019秋•昌平区期末)已知线段AB,点C在直线AB上,D为线段BC的中点.(1)若AB=8,AC=2,求线段CD的长.(2)若点E是线段AC的中点,直接写出线段DE和AB的数量关系是.15.(2019秋•西城区期末)24、已知: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D是∠AOC的平分线,∠COD与∠COE 互余.求证:∠AOE与∠COE互补.请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O是直线AB上一点∴∠AOB=180°∵∠COD与∠COE互余∴∠COD+∠COE=90°∴∠AOD+∠BOE=°∵OD是∠AOC的平分线∴∠AOD=∠(理由:)∴∠BOE=∠COE(理由:)∵∠AOE+∠BOE=180°∴∠AOE+∠COE=180°∴∠AOE与∠COE互补16.(2019秋•丰台区期末)如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南偏西2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和海岛C,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和海岛C方向的射线.17.(2019秋•丰城市期末)已知正方体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如果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字母A,B,C,D,E,F表示,当各面上的数分别与它对面的数互为相反数,且满足B=1,C=﹣a2﹣2a+1,D=﹣1,E=3a+4,F=2﹣a时,求A面表示的数值.18.(2019秋•丰润区期末)如图①,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1)若∠AOC=30°时,则∠DOE的度数为;(2)将图①中的∠COD绕顶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②的位置,其它条件不变,探究∠AOC和∠DOE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的∠COD绕顶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③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AOC和∠DOE 的度数之间的关系:.19.(2019秋•门头沟区期末)已知: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1)当∠AOB=60°时,求∠AOC的度数;(2)在(1)的条件下,过点O作OE⊥OC,请在图中补全图形,并求∠AOE的度数;(3)当∠AOB=α时,过点O作OE⊥OC,直接写出∠AOE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20.(2018秋•延庆区期末)如图,点O是直线AB上一点,∠BOC=120°,OD平分∠AOC.(1)求∠COD的度数.请你补全下列解题过程.∵点O为直线AB上一点,∴∠AOB=°.∵∠BOC=120°,∴∠AOC=°.∵OD平分∠AOC,∴∠COD=12∠AOC.∴∠COD=°.(2)若E是直线AB外一点,满足∠COE:∠BOE=4:1,直接写出∠BOE的度数.21.(2018秋•密云区期末)已知:如图,AC=2BC,D为AB中点,BC=3,求CD的长.请你补全下面的解题过程:解:∵AC=2BC,BC=3∴AC=.∴AB=AC+BC=.∵.∴BD=12=.∴CD=BD﹣BC=.22.(2018秋•石景山区期末)已知: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AC=8,CB=6,求线段MN的长;(2)若AC=a,MN=b,则线段BC的长用含a,b的代数式可以表示为_____.解:(1)∵AC=8,CB=6,∴AB=AC+CB=14.∵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C=AC,NC=BC,(填推理依据)∴MN==.(2)线段BC的长用含a,b的代数式可以表示为.23.(2018秋•丰台区期末)如图,∠CAB+∠ABC=90°,AD平分∠CAB,与BC边交于点D,BE平分∠ABC 与AC边交于点E.(1)依题意补全图形,并猜想∠DAB+∠EBA的度数等于;(2)证明以上结论.证明:∵AD平分∠CAB,BE平分∠ABC,∴∠DAB=12∠CAB,∠EBA=.(理由:)∵∠CAB+∠ABC=90°,∴∠DAB+∠EBA=×(∠+∠)=.24.(2018秋•昌平区期末)补全解题过程.已知:如图,∠AOB=40°,∠BOC=60°,OD平分∠AOC.求∠BOD的度数.解:∵∠AOC=∠AOB+∠,又∵∠AOB=40°,∠BOC=60°,∴∠AOC=°.∵OD平分∠AOC,∴∠AOD=∠AOC().∴∠AOD=50°.∴∠BOD=∠AOD﹣∠.∴∠BOD=°.25.(2018秋•平谷区期末)已知直线AB上一点O,以O为端点画射线OC,作∠AOC的角平分线OD,作∠BOC的角平分线OE;(1)按要求完成画图;(2)通过观察、测量你发现∠DOE=°;(3)补全以下证明过程:证明:∵OD平分∠AOC(已知)∴∠DOC=∠AOC.∵OE平分∠BOC(已知)∴∠EOC=∠BOC.∵∠AOC+∠BOC=°.∴∠DOE=∠DOC+∠EOC=(∠AOC+∠BOC)=°.26.(2018秋•房山区期末)填空,完成下列说理过程:O是直线AB上一点,∠COD=90°,OE平分∠BOC.(1)如图1,若∠AOC=50°,求∠DOE的度数;解:∵O是直线AB上一点,∴∠AOC+∠BOC=180.∵∠AOC=50°,∴∠BOC=130°.∵OE平分∠BOC(已知),∴∠COE=12∠BOC()∴∠COE=°.∵∠COD=90°,∠DOE=∠﹣∠.∴∠DOE=°.(2)将图1中∠COD按顺时针方向转至图2所示的位置,OE仍然平分∠BOC,试猜想∠AOC与∠DOE 的度数之间的关系为:.27.(2018秋•北京期末)分类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如果一道题提供的已知条件中包含几种情况,我们可以分情况讨论来求解.例如:若|x|=3,|y|=2求x+y的值.情况若x=3,y=2时,x+y=5情况若x=3,y=﹣2时,x+y=1情况③若x=﹣3,y=2时,x+y=﹣1情况④若x=﹣3,y=﹣2时,x+y=﹣5所以,x+y的值为1,﹣1,5,﹣5.几何的学习过程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如图,点O是直线AB上的一点,将一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过点O作射线OE平分∠BOC.当直角三角板绕点O继续顺时针旋转一周回到图1的位置时,在旋转过程中你发现∠AOC与∠DOE (0°≤∠AOC≤180°,0°≤∠DOE≤180°)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情况(1)如图1,当0°≤∠AOD≤90°时,若∠AOC=40°,则∠DOE度数是;情况(2)如图2,当∠AOC是钝角时,使得直角边OC在直线AB的上方,若∠AOC=160°,其他条件不变,则∠DOE的度数是;情况(3)若∠AOC=α,在旋转过程中你发现∠AOC与∠DOE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直接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DOE的度数;28.(2018秋•通州区期末)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标注了字母A,C的面分别是正方体的正面和底面,其他面分别用字母B,D,E,F表示.已知A=kx+1,B=3x﹣2,C=1,D=x﹣1,E=2x﹣1,F=x.(1)如果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所标注字母代表的代数式的值相等,求出x的值;(2)如果正面字母A代表的代数式与对面字母代表的代数式的值相等,且x为整数,求整数k的值.29.(2018秋•北京期末)如图,点A,B,C是平面上三个点.(1)按下列要求画图:①画线段AB;②画射线CB;③反向延长线段AB;④连接AC(2)请你测量点B到直线AC的距离,大约是cm.(精确到0.1cm)30.(2018秋•顺义区期末)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阅读材料:数学课上,老师给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OB=120°,OC平分∠AOB.若∠COD=20°,请你补全图形,并求∠BOD的度数.以下是小明的解答过程:解:如图2,∵∠AOB=120°,OC平分∠AOB.∴∠BOC=∠AOB=.∵∠COD=20°,∴∠BOD=.小敏说:“我觉得这个题有两种情况,小明考虑的是OD在∠BOC内部的情况,事实上OD还可能在∠AOC 的内部”.完成以下问题:(1)请你将小明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2)根据小敏的想法,请你在图1中画出另一种情况对应的图形,此时∠BOD的度数为.31.(2018秋•海淀区期末)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点M为AB的中点,AC=8,CB=2.(1)如图1,求CM的长;(2)如图2,点D在线段AB上,若AC=BD,判断点M是否为线段CD的中点,并说明理由.32.(2018秋•朝阳区期末)填空,完成下列说理过程如图,∠AOB=90°,∠COD=90°,OA平分∠DOE,若∠BOC=20°,求∠COE的度数解:因为∠AOB=90°.所以∠BOC+∠AOC=90°因为∠COD=90°所以∠AOD+∠AOC=90°.所以∠BOC=∠AOD.()因为∠BOC=20°.所以∠AOD=20°.因为OA平分∠DOE所以∠=2∠AOD=°.()所以∠COE=∠COD﹣∠DOE=°33.(2018秋•西城区期末)已知:如图,点A,点B,点D在射线OM上,点C在射线ON上,∠O+∠OCA =90°,∠O+∠OBC=90°,CA平分∠OCD.求证:∠ACD=∠OBC.请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O+∠OCA=90°,∠O+∠OBC=90°,∴∠OCA=∠.(理由:)∵CA平分∠OCD∴∠ACD=.(理由:)∴∠ACD=∠OBC.(理由:).34.(2018秋•门头沟区期末)填空,完成下列说理过程如图,已知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OE平分∠BOC,∠DOE=90°求证:OD是∠AOC的平分线;证明:如图,因为OE是∠BOC的平分线,所以∠BOE=∠COE.()因为∠DOE=90°所以∠DOC+∠=90°且∠DOA+∠BOE=180°﹣∠DOE=°.所以∠DOC+∠=∠DOA+∠BOE.所以∠=∠.所以OD是∠AOC的平分线.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34小题)1.【解答】解:(1)∵∠AOB1在∠MON的外部,∴射线OA、OB1组成的∠AOB1的平分线在∠MON的外部,∴OB1不是与射线OA关于∠MON内含对称的射线,∵∠B2OM=15°,∠AOM=10°,∴∠AOB2=25°,∴射线OA、OB2组成的∠AOB2的平分线在∠MON的内部,∴OB2是与射线OA关于∠MON内含对称的射线,故答案为:OB2;(2)由(1)可知,当OC在直线OA的下方时,才有可能存在射线OA与射线OC关于∠MON内含对称,∵∠COM=x°,∠AOM=10°,∠MON=20°,∴∠AOC=(x+10)°,∠AON=30°,∵射线OA与射线OC关于∠MON内含对称,∴10°≤12(x+10)°≤30°,∴10≤x≤50;(3)∵∠AOE=∠EOH=2∠FOH=20°,∴∠HOM=50°,∠HON=70°,∠EOM=30°,∠FOM=40°,若射线OE与射线OH关于∠MON内含对称,∴50﹣t≤3t−30+50−t2≤70﹣t,∴20≤t≤30;若射线OF与射线OH关于∠MON内含对称,∴50﹣t≤50−t+3t−402≤70﹣t,∴22.5≤t≤32.5,综上所述:20≤t≤32.5.2.【解答】解:∵∠BOD=30°,∠COD=90°,∴∠AOC=90°﹣∠BOD=60°.∵OC平分∠AOE,∴∠COE=∠AOE=60°.∴∠DOE=∠COD﹣∠COE=30°.3.【解答】解:(1)∵点O在直线AB上,∴∠AOD+∠BOD=180°,∵∠BOD=50°,∴∠AOD=180°﹣∠BOD=180°﹣50°=130°,∵OC是∠AOD的平分线,∴∠AOC=12∠AOD=12×130°=65°,故答案为:65°;(2)∵点O在直线AB上,∴∠AOD+∠BOD=180°,∵∠BOD=α,∴∠AOD=180°﹣∠BOD=180°﹣α,∵OC是∠AOD的平分线,∴∠AOC=12∠AOD=12×(180°﹣α)=90°−12α;(3)①OE在AB的上面,如图,∵OC是∠AOD的平分线,∴∠DOC=∠AOC=12∠AOD,∵OC⊥OE,∴∠EOD=90°﹣∠COD=90°−12∠AOD,∵∠EOB=90°﹣∠AOC=90°−12∠AOD,∴∠EOD=∠EOB;OE在AB的下面,如图,同OE在AB上面的方法得,∠EOD=∠EOB.4.【解答】解:测量可得半圆半径为2cm,扇形半径为4cm.S半圆=3.14×22÷2=6.28(cm2),S扇形=3.14×42÷4=12.56(cm2),S阴影=12.56﹣6.28=6.28 (cm2).5.【解答】解:(1)∠COE=∠DOE﹣∠AOC=90°﹣70°=20°,故答案为:20°.(2)∵OC平分∠AOE,∠AOC=70°,∴∠COE=∠AOC=70°,∵∠DOE=90°,∴∠COD=∠DOE﹣∠COE=90°﹣70°=20°.(3)∠COE﹣∠AOD=20°或∠COE=20°+∠AOD.理由如下:当OD始终在∠AOC的内部时,有∠AOD+∠COD=70°,∠COE+∠COD=90°,∴∠COE﹣∠AOD=90°﹣70°=20°,∴∠COE﹣∠AOD=20°或∠COE=20°+∠AOD.6.【解答】解:(1)证明:∵点O在直线AD上,∴∠AOB+∠BOD=180°.即∠AOB+∠BOC+∠COD=180°.∴∠AOC+∠COD=180°.∵OC平分∠BOD,∴∠BOC=∠COD.∴∠AOC+∠BOC=180°∴∠AOC与∠BOC互补.(2)如图所示即为所求作的图形.(3)如图,∵∠EPQ和∠FPQ互余,射线PM平分∠EPQ,射线PN平分∠FPQ.∴锐角∠MPN的度数是45°∠EPQ和∠FPQ互余,射线PM平分∠EPQ,射线PN平分∠FPQ.若∠EPQ=β,PQ平分∠FPF′.则锐角∠MPN的度数是|β﹣45°|.故答案为:45°或|β﹣45°|.7.【解答】解:(1)小明解答过程中的“①”为线段中点的定义;故答案为:线段中点的定义;(2)我同意小芳的说法,将小明的解答补充如下:如图:∵AB=8,BC=2,∴AC=AB+BC=8+2=10.∵M是AC的中点,∴AM=12AC=12×10=5.8.【解答】证明:∵∠AOB=30°,∠COB=20°(已知),∴∠AOC=∠AOB+∠COB=50°∵OC平分∠AOD(已知),∴∠AOC=∠COD=50°(角平分线定义)故答案为:AOB;COB;50;COD;50.9.【解答】(1)解:符合题意的图形有两个,①如图,∵∠ABC =90°,∠CBD =30°,∴∠ABD =∠ABC ﹣∠CBD =60°.∵BP 平分∠ABD ,∴∠ABP =12∠ABD =30°.②如图,∵∠ABC =90°,∠CBD =30°,∴∠ABD =∠ABC +∠CBD =120°∵BP 平分∠ABD ,∴∠ABP =12∠ABD =60°.综上,∠ABP 的度数为30°或60°.(2)由(1)可知:∠ABC =a ,∠CBD =β,∠ABP =α+β2或α−β2. 10.【解答】解:∵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已知)∴∠BOC =180°﹣∠AOC .(平角定义)∵∠AOC =60°,(已知)∴∠BOC =120°.(等量代换)∵OE 平分∠BOC ,(已知)∴∠COE =12∠BOC .(角平分线定义)∴∠COE =60°.∵∠DOE =∠COD ﹣∠COE ,且∠COD =90°,∴∠DOE =30°.故答案为:平角定义;等量代换;角平分线定义;60;30.11.【解答】解:因为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AC =BC ,因为BC =6cm ,所以AC =6cm ,因为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DC =12AC . 所以DC =3cm .所以BD =CD +BD =9cm ,故答案为:AC =BC ,6,12AC ,3,CD +BD ,9.12.【解答】解:(1)补全图形,如图所示:∵点A 、O 、B 在同一条直线上,∴∠AOC +∠BOC =180°(平角的定义).∵∠AOC :∠BOC =8:1,∴∠BOC =20°,∠AOC =160°.∵∠COD =2∠COB ,∴∠COD =40°.∴∠AOD =180°﹣∠COB ﹣∠COD =120°.∵OE 平分∠AOD ,∴∠EOD =12∠AOD =60°(角平分线的定义). ∴∠EOC =∠EOD +∠DOC =60°+40°=100°.(2)当射线OD 在∠AOC 的内部时,∠EOC =5α;当射线OD 在∠AOC 的外部时,∠EOC =3α.答:∠COE 的度数为:5α或3α.13.【解答】解:因为OE 平分∠AOC ,OF 平分∠BOC所以∠EOC =12∠AOC ,∠FOC =12=∠BOC . 所以∠EOF =∠EOC ﹣∠FOC=12(∠AOC ﹣∠BOC )=12∠AOB =45°.故答案为:∠BOC 、∠FOC 、∠BOC 、∠AOB 、45.14.【解答】解:(1)如图1,当C 在点A 右侧时,∵AB =8,AC =2,∴BC =AB ﹣AC =6,∵D 是线段BC 的中点,∴CD =12BC =3;如图2,当C 在点A 左侧时,∵AB =8,AC =2,∴BC =AB +AC =10,∵D 是线段BC 的中点,∴CD =12BC =5;综上所述,CD=3或5;(2)AB=2DE,理由是:如图3,当C在点A右侧时,∵E是AC的中点,D是BC的中点,∴AC=2EC,BC=2CD,∴AB=AC+BC=2EC+2CD=2ED;如图4,当C在点A左侧时,同理可得:AB=BC﹣AC=2CD﹣2CE=2(CD﹣CE)=2DE.15.【解答】证明:∵O是直线AB上一点∴∠AOB=180°∵∠COD与∠COE互余∴∠COD+∠COE=90°∴∠AOD+∠BOE=90°∵OD是∠AOC的平分线∴∠AOD=∠COD(理由:角平分线的定义)∴∠BOE=∠COE(理由:等式性质)∵∠AOE+∠BOE=180°∴∠AOE+∠COE=180°∴∠AOE与∠COE互补.故答案为:90;COD;角平分线的定义;等式性质.16.【解答】解:如图所示,17.【解答】解:根据题意∵E面和F面的数互为相反数,∴3a+4+2﹣a=0,∴a=﹣3,把a=﹣3代入C=﹣a2﹣2a+1,解得:C=﹣2,∵A面与C面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A面表示的数值是2.18.【解答】解:(1)由已知得∠BOC=180°﹣∠AOC=150°,又∠COD是直角,OE平分∠BOC,∴∠DOE=∠COD−12∠BOC=90°−12×150°=15°;(2)∠AOC=2∠DOE;理由:∵∠COD是直角,OE平分∠BOC,∴∠COE=∠BOE=90°﹣∠DOE,则得∠AOC=180°﹣∠BOC=180°﹣2∠COE=180°﹣2(90°﹣∠DOE),所以得:∠AOC =2∠DOE ;(3)∠AOC =360°﹣2∠DOE ;理由:∵OE 平分∠BOC ,∴∠BOE =2∠COE ,则得∠AOC =180°﹣∠BOE =180°﹣2∠COE =180°﹣2(∠DOE ﹣90°), 所以得:∠AOC =360°﹣2∠DOE ;故答案为:(1)15°;(3)∠AOC =360°﹣2∠DOE .19.【解答】解:(1)∵OC 是∠AOB 的平分线(已知),∴∠AOC =12∠AOB ,∵∠AOB =60°,∴∠AOC =30°.(2)∵OE ⊥OC ,∴∠EOC =90°,如图1,∠AOE =∠COE +∠COA =90°+30°=120°.如图2,∠AOE =∠COE ﹣∠COA =90°﹣30°=60°.(3)∠AOE =90°+12α或∠AOE =90°−12α.20.【解答】解:(1)∵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AOB =180°.∵∠BOC =120°,∴∠AOC =60°.∵OD 平分∠AOC ,∴∠COD =12∠AOC .∴∠COD =30°.故答案为:180°;60°;30°;(2)分情况讨论:①当OE 在∠BOC 的内部时,∠COE +∠BOE =120°,∵∠COE :∠BOE =4:1,∴5∠BOE =120°,即∠BOE =24°;②OE 在∠BOC 的外部时,∠COE +∠BOE =360°﹣120°=240°, ∵∠COE :∠BOE =4:1,∴∠BOE =240°÷5=48°,∠COE =192°(不合题意,舍去);③OE 在∠BOC 外部时,∠BOE =120°÷3=40°.故∠BOE 的度数为24°或40°.21.【解答】解:∵AC =2BC ,BC =3∴AC =6,∴AB =AC +BC =9,又∵D 为AB 中点∴BD =12AB =4.5,∴CD =BD ﹣BC =1.5.故答案为6,9,D 为AB 中点,AB ,4.5,1.5.22.【解答】解:(1)∵AC =8,CB =6,∴AB =AC +CB =14.∵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 =12AC ,NC =12BC (线段中点的定义), ∴MN =12(AC +BC )=7; (2)理由如下:∵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 =12AC ,NC =12BC ,∴MN =MC +NC =12AC +12BC =b , ∵AC =a ,∴BC =2b ﹣a ,∴线段BC 的长用含a ,b 的代数式可以表示为2b ﹣a .故答案为:12,12,线段中点的定义,12(AC +BC ),7,2b ﹣a . 23.【解答】解:(1)补全图形,并猜想∠DAB +∠EBA 的度数等于45°;(2)证明:∵AD 平分∠CAB ,BE 平分∠ABC ,∴∠DAB =12∠CAB ,∠EBA =12∠CBA .(理由:角平分线的定义)∵∠CAB +∠ABC =90°,∴∠DAB +∠EBA =12×(∠CAB +∠ABC )=45°.故答案为:45°,12∠CAB ,角平分线的定义,12,∠CAB ,∠ABC ,45°. 24.【解答】解:∵∠AOC =∠AOB +∠BOC ,又∵∠AOB=40°,∠BOC=60°,∴∠AOC=100°.∵OD平分∠AOC,∴∠AOD=12∠AOC(角平分线定义).∴∠AOD=50°.∴∠BOD=∠AOD﹣∠AOB.∴∠BOD=10°.故答案为:BOC,100,角平分线定义,AOB,10.25.【解答】解:(1)如图所示,(2)通过观察、测量你发现∠DOE=90°;(3)∵OD平分∠AOC(已知),∴∠DOC=12∠AOC(角平分线定义),∵OE平分∠BOC(已知),∴∠EOC=12∠BOC(角平分线定义),∵∠AOC+∠BOC=180°,∴∠DOE=∠DOC+∠EOC=12(∠AOC+∠BOC)=90°.故答案为:90,角平分线定义,角平分线定义,180,90.26.【解答】解:(1)∵O是直线AB上一点,∴∠AOC+∠BOC=180°.∵∠AOC=50°,∴∠BOC=130°.∵OE平分∠BOC(已知),∴∠COE=12∠BOC(角平分线定义)∴∠COE=65°.∵∠COD=90°,∠DOE=∠COD﹣∠COE.∴∠DOE=25°,故答案为:角平分线定义,65,COD,COE,25;(2)∠DOE=12∠AOC,理由:∵O是直线AB上一点,∴∠AOC+∠BOC=180°.∴∠BOC=180°﹣∠AOC,∵OE平分∠BOC(已知),∴∠COE=12∠BOC(角平分线定义),∵∠COD=90°,∠DOE=∠COD﹣∠COE.∴∠DOE=90°−12(180°﹣∠AOC)=12∠AOC.故答案为:∠DOE=12∠AOC.27.【解答】解:(1)∵∠AOC+∠BOC=180°,∠AOC=40°,∴∠BOC=140°,∵OE平分∠BOC,∴∠COE=12∠BOC 70°,∵∠COD=90°,∴∠DOE=∠COD﹣∠COE=20°;故答案为:20°;(2)∵∠AOC+∠BOC=180°,∠AOC=160°,∴∠BOC=180°﹣160°=20°;∵OE平分∠BOC,∴∠COE=12∠BOC=10°,∵∠COD=90°,∴∠DOE=90°﹣10°=80°;故答案为:80°;(3)∠DOE=12∠AOC=α2(0°≤∠AOC≤180°),∠DOE=180°−12∠AOC=180°−α2(0°≤∠DOE≤180°).28.【解答】解:(1)∵正方体的左面B与右面D代表的代数式的值相等,∴x﹣1=3x﹣2,解得x=1 2;(2)∵正面字母A代表的代数式与对面F代表的代数式的值相等,∴kx+1=x,∴(k﹣1)x=﹣1,∵x为整数,∴x,k﹣1为﹣1的因数,∴k﹣1=±1,∴k=0或k=2,综上所述,整数k的值为0或2.29.【解答】解:(1)如图所示:(2)根据测量可得,点B到直线AC的距离,大约是1.5cm,故答案为:1.5.30.【解答】解:(1)如图2,∵∠AOB=120°,OC平分∠AOB.∴∠BOC =12∠AOB =60°.∵∠COD =20°,∴∠BOD =60°﹣20°=40°.故答案为:12;60°;40°;(2)如图1,∵∠AOB =120°,OC 平分∠AOB .∴∠BOC =12∠AOB =60°.∵∠COD =20°,∴∠BOD =60°+20°=80°.故答案为:80°.31.【解答】解:(1)方法一:∵AC =8,CB =2,∴AB =AC +CB =10,∵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αα=12αα=5,∴CM =BM ﹣CB =5﹣2=3.或方法二:∴CM =AC ﹣AM =8﹣5=3.(2)点M 是线段CD 的中点,理由如下:方法一:∵BD =AC =8,∴由(1)可知,DM =DB ﹣MB =8﹣5=3.∴DM =MC =3,∴由图可知,点M 是线段CD 的中点.方法二:∵AC =BD ,∴AC ﹣DC =BD ﹣DC ,∴AD =CB .∵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AM =MB ,∴AM ﹣AD =MB ﹣CB ,∴DM =MC∴由图可知,点M 是线段CD 的中点.32.【解答】解:因为∠AOB =90°.所以∠BOC +∠AOC =90°因为∠COD =90°所以∠AOD +∠AOC =90°.所以∠BOC =∠AOD . (同角的余角相等)因为∠BOC =20°.所以∠AOD =20°.因为OA 平分∠DOE所以∠DOE =2∠AOD =40°. (角平分线的定义)所以∠COE=∠COD﹣∠DOE=50°故答案为:同角的余角相等,DOE,40,角平分线的定义,50.33.【解答】证明:∠O+∠OCA=90°,∠O+∠OBC=90°,∠∠OCA=∠OBC.(理由:同角的余角相等)∠CA平分∠OCD∠∠ACD=∠OCA.(理由:角平分线的定义)∠∠ACD=∠OBC.(理由:等量代换).故答案为:OBC,同角的余角相等,∠OCA,角平分线的定义,等量代换.34.【解答】证明:如图,因为OE是∠BOC的平分线,所以∠BOE=∠COE(角平分线定义)因为∠DOE=90°,所以∠DOC+∠COE=90°,且∠DOA+∠BOE=180°﹣∠DOE=90°.所以∠DOC+∠COE=∠DOA+∠BOE.所以∠DOC=∠DOA.所以OD是∠AOC的平分线.故答案为:角平分线定义;COE;90;COE;DOC;DOA.。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3)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3)](https://img.taocdn.com/s3/m/622e59c46c175f0e7dd1377c.png)
一、选择题1.已知线段AB 、CD ,<AB CD ,如果将AB 移动到CD 的位置,使点A 与点C 重合,AB 与CD 叠合,这时点B 的位置必定是( )A .点B 在线段CD 上(C 、D 之间) B .点B 与点D 重合C .点B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D .点B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 2.如图,已知直线上顺次三个点A 、B 、C ,已知AB =10cm ,BC =4cm .D 是AC 的中点,M 是AB 的中点,那么MD =( )cmA .4B .3C .2D .13.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射线OC ,OD 在直线AB 的同侧,∠AOD =40°,∠BOC =50°,OM ,ON 分别平分∠BOC 和∠AOD ,则∠MON 的度数为( )A .135°B .140°C .152°D .45°4.如图,90AOB ∠=︒,AOC ∠为AOB ∠外的一个锐角,且40AOC ∠=︒,射线OM 平分BOC ∠,ON 平分AOC ∠,则MON ∠的度数为( ).A .45︒B .65︒C .50︒D .25︒5.已知线段8AB =,在线段AB 上取点C ,使得:1:3AC CB =,延长CA 至点D ,使得2AD AC =,点E 是线段CB 的中点,则线段ED 的长度为( ).A .5B .9C .10D .166.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O 在AD 上,且OE ⊥BC 于点E ,∠BAC=60°,∠C=80°,则∠EOD 的度数为( )A .20°B .30°C .10°D .15°7.如图,把APB ∠放置在量角器上,P 与量角器的中心重合,读得射线PA 、PB 分别经过刻度117和153,把APB ∠绕点P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A PB ''∠,下列结论:①APA BPB ''∠=∠;②若射线PA '经过刻度27,则B PA '∠与A PB '∠互补;③若12APB APA ''∠=∠,则射线PA '经过刻度45.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8.已知线段8,6AB cm AC cm ==,下面有四个说法: ①线段BC 长可能为2cm ;②线段BC 长可能为14cm ;③线段BC 长不可能为5cm ;④线段BC 长可能为9cm .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③④C .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9.对于线段的中点,有以下几种说法:①若AM=MB ,则M 是AB 的中点;②若AM=MB=12AB ,则M 是AB 的中点;③若AM=12AB ,则M 是AB 的中点;④若A ,M ,B 在一条直线上,且AM=MB ,则M 是AB 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④B .②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10.如图所示,在∠AOB 的内部有3条射线,则图中角的个数为( ).A .10B .15C .5D .20 11.在钟表上,1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A .150°B .165°C .135°D .120° 12.下列平面图形中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A .B .C .D .13.某公司员工分别在A 、B 、C 三个住宅区,A 区有30人,B 区有15人,C ,区有10人,三个区在一直线上,位置如图所示,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要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总和最少,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在_____区.14.如图所示,∠BOD =45°,那么不大于90°的角有___个,它们的度数之和是____.15.在直线AB 上,点A 与点B 的距离是8cm ,点C 与点A 的距离是2cm ,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线段CD 的长为________.16.用一个平面截三棱柱,最多可以截得________边形;用一个平面截四棱柱,最多可以截得________边形;用一个平面截五棱柱,最多可以截得________边形.试根据以上结论,猜测用一个平面去截n 棱柱,最多可以截得________边形.17.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点M ,N ,P 分别是线段AC ,BC ,AB 的中点.若3AC =,1CP =,则线段PN 的长为________.18.钟表在8:30时,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为________,2:40时,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是_________.19.如图,折一张长方形纸的一角,使角的顶点落在A′处,且使得∠ABA′=90°,BC 为折痕,若BD 为∠A′BE 的平分线,则∠CBD =________°.20.如图,点A ,O ,B 在同一直线上,12∠=∠,则与1∠互补的角是________.若1283235'''∠=︒,则1∠的补角为________.21.计算(1)34°41′25″×5;(2)72°35′÷2+18°33′×4.22.线段AD=6cm,线段AC=BD=4cm ,E、F分别是线段AB、CD中点,求EF.23.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直线AB、CD交于E点;(2)画线段AC、BD交于点F;(3)连接E、F交BC于点G;(4)连接AD,并将其反向延长;(5)作射线BC.24.如图,在数轴上有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已知点B对应的数为2,点A对应的数为a.(1)若a=﹣1,则线段AB的长为;(2)若点C到原点的距离为3,且在点A的左侧,BC﹣AC=4,求a的值.25.古时候,传说捷克的公主柳布莎曾出过这样一道有趣的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的一半又两个给第二个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李子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李子多少个?”26.如图,已知线段a和b,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只保留作图痕迹即可):(1)在射线OA,OB,OC上作线段,,,使它们分别与线段a相等;(2)在射线OD上作线段,使与线段b相等;(3)连接,,,.【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已知条件的图形,根据图形即可得到点B的位置.【详解】解:将AB移动到CD的位置,使点A与点C重合,AB与CD叠合,如图,点B在线段CD上(C、D之间),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两线段的大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图形的能力和理解能力.2.C解析:C【分析】由AB=10cm,BC=4cm.于是得到AC=AB+BC=14cm,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由D是AC的中点,得到AD,根据线段的和差得到MD=AD﹣AM,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AB=10cm,BC=4cm,∴AC=AB+BC=14cm,∵D是AC的中点,∴AD=1AC=7cm;2∵M是AB的中点,∴AM=1AB=5cm,2∴DM=AD﹣AM=2cm.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利用线段差及中点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各种角的关系直接可求出题目要求的角度.【详解】因为∠AOD =40°,∠BOC =50°,所以∠COD =90°,又因为OM ,ON 分别平分∠BOC 和∠AOD ,所以∠N OD+∠M OC =45°,则∠MON=∠N OD+∠M OC+∠COD=13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知识,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得∠COB 的值;OM 平分∠BOC ,ON 平分∠AOC ,则可求得∠AOM 、∠AON 的值;∠MON=∠AOM+∠AON ,计算得出结果.【详解】∵∠AOB=90°,且∠AOC=40°,∴∠COB=∠AOB+∠AOC=90°+40°=130°,∵OM 平分∠BOC ,∴∠BOM=12∠BOC=65°, ∴∠AOM=∠AOB-∠BOM=25°,∵ON 平分∠AOC ,∴∠AON=12∠AOC=20°, ∴∠MON=∠AOM+∠AON=45°.∴∠MON 的度数是45°.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的计算,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首先确立各角之间的关系,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关系转化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B【分析】按图形将要求的线段ED 可转化成已知线段.ED=EC+CD=12BC+3AC ,而BC 、AC 都可根据题中比例求得,于是线段ED 可求.【详解】解:根据题意画图:因为:1:3AC CB =,且8AB =,所以2AC =,6BC =.由题意可知:113632922ED EC CD BC AC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线段的相关运算,根据题意画好图形是关键,利用图形进行线段间的转化是解题突破口.6.A解析:A【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B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D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求得∠ADC ,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解.【详解】∵∠BAC=60°,∠C=80°,∴∠B=180°-∠BAC-∠C=40°,又∵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BAD=12∠BAC=30°, ∴∠ADE=∠B+∠BAD=70°,又∵OE ⊥BC ,∴∠EOD=90°-∠ODE=90°-70°=2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此类题要首先明确解题思路,再利用相关知识解答.7.D解析:D【分析】由APB ∠=A PB ''∠=36°,得APA BPB ''∠=∠,即可判断①,由B PA '∠=117°-27°-36°=54°,A PB '∠=153°-27°=126°,即可判断②,由12APB APA ''∠=∠,得=272APA A PB '''∠∠=︒,进而得45OPA ︒∠=′,即可判断③.【详解】∵射线PA 、PB 分别经过刻度117和153,APB ∠绕点P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A PB ''∠, ∴APB ∠=A PB ''∠=36°,∵+APA A PB APB ''''∠=∠∠,=+BPB APB APB ∠∠''∠,∴APA BPB ''∠=∠,故①正确;∵射线PA '经过刻度27,∴B PA '∠=117°-27°-36°=54°,A PB '∠=153°-27°=126°,∴B PA '∠+A PB '∠=54°+126°=180°,即:B PA '∠与A PB '∠互补,故②正确;∵12APB APA ''∠=∠, ∴=272APA A PB '''∠∠=︒,∴=1171177245O AP P A A '∠︒-∠=︒-︒=︒′, ∴射线PA '经过刻度45.故③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的和差倍分关系以及补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C【分析】分三种情况: C 在线段AB 上,C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以及C 不在直线AB 上结合线段的和差以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当C 在线段AB 上时,BC=AB-AC= 8-6=2;当C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时,BC=AB+AC =8+6=14;当C 不在直线AB 上时,AB 、AC 、BC 三边构成三角形,则2<BC <14,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理解题意,进行正确的分类求解是关键. 9.B解析:B【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若AM=MB ,M 不在线段AB 上时,则M 不是AB 的中点,故①错误,若AM=MB=12AB ,则M 是AB 的中点,故②正确; 若AM=12AB ,M 不在线段AB 上时,则M 不是AB 的中点,故③错误; 若A ,M ,B 在一条直线上,且AM=MB ,则M 是AB 的中点,故④正确;故正确的是:②④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和性质,线段上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是线段的中点. 10.A解析:A【分析】根据图形写出各角即可求解.【详解】图中的角有∠AOB、∠AOD、∠AOC、∠AOE、∠EOB、∠EOD、∠EOC、∠COB、∠COD、∠DOB,共10个.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的个数,解题的关键是依次写出各角.11.C解析:C【分析】根据钟表上每个大格30°,1点30分时针与分针之间共4.5个大格即可求解.【详解】钟表上12个大格把一个周角12等分,每个大格30°.1点30分时针与分针之间共4.5个大格,故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4.5×30°=135°.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角的运算,钟表上每个大格30°,明确1点30分时针与分针之间共4.5个大格是解题的关键.12.C解析:C【分析】根据常见的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形式以及不能围成正方体的展开图解答即可.【详解】根据常见的不能围成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形式是“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只有C选项不能围成正方体.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形式即可.二、填空题13.A【分析】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停靠点分别在ABC各点时员工步行的路程和选择最小的即可求解【详解】∵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15×100+10×300=4500m当停靠点在B区时所有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停靠点分别在A、B、C各点时员工步行的路程和,选择最小的即可求解.【详解】∵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15×100+10×300=4500m,当停靠点在B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30×100+10×200=5000m,当停靠点在C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30×300+15×200=12000m,∴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该在A 区.故答案为A.【点睛】此题考查比较线段的长短,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要能把线段的概念在现实中进行应用,比较简单.14.450°【分析】(1)∠AOE=90°故图中所有的角都是不大于90°的角;(2)将所有的角相加发现有的角相加等于∠EOA即和为90°而有的角相加等于∠BOD即和为45°将这样的角凑在一起计算即可求出解析:450°【分析】(1)∠AOE=90°,故图中所有的角都是不大于90°的角;(2)将所有的角相加,发现有的角相加等于∠EOA,即和为90°,而有的角相加等于∠BOD,即和为45°,将这样的角凑在一起计算,即可求出所有角的度数.【详解】不大于 90°的角有∠EOD,∠EOC,∠EOB,∠EOA,∠DOC,∠DOB,∠DOA,∠COB,∠COA,∠BOA共10个;它们的度数之和是(∠EOD+∠DOA)+(∠EOC+∠COA)+(∠ EOB+∠BOA)+[(∠DOC+∠COB)+∠DOB]+∠EOA=90°+90°+90°+(45°+45°)+90°=450°.故答案为10;45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的表示与和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角的定义运算法则.15.2cm或6cm【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②当C 在线段AB上时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①当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A与点B的距离是8cm∴DA=4c解析:2cm或6cm【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②当C在线段AB上时,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①当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A与点B的距离是8cm,∴DA=4cm,∴CD=4+2=6cm;②当C在线段BA上时,∵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A与点B的距离是8cm,∴DA=4cm,∴CD=4-2=2cm;综上所述:AC=6 cm或2cm.【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的中点是解题关键,要分类讨论,以防遗漏.16.五六七【分析】三棱柱有五个面用平面去截三棱柱时最多与五个面相交得五边形因此最多可以截得五边形;四棱柱有六个面用平面去截三棱柱时最多与六个面相交得六边形因此最多可以截得六边;五棱柱有七个面用平面去截三解析:五,六,七,2n .【分析】三棱柱有五个面,用平面去截三棱柱时最多与五个面相交得五边形.因此最多可以截得五边形;四棱柱有六个面,用平面去截三棱柱时最多与六个面相交得六边形.因此最多可以截得六边;五棱柱有七个面,用平面去截三棱柱时最多与七个面相交得七边形.因此最多可以截得七边形;n棱柱有n+2个面,用平面去截三棱柱时最多与n+2个面相交得n+2边形.因此最多可以截得n+2边形.【详解】用一个平面去截三棱柱最多可以截得5边形,用一个平面去截四棱柱最多可以截得6边形,用一个平面去截五棱柱最多可以截得7边形,试根据以上结论,用一个平面去截n棱柱,最多可以截得n+2边形.故答案为五;六;七; n+2.【点睛】此题考查截一个几何体,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常见几何体的截面图形.17.【解析】【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计算即可CB的长结合图形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CN的长进而得出PN的长【详解】∵AP=AC+CPCP=1∴AP=3+1=4∵P为AB的中点∴AB=2AP=8∵CB=解析:3 2【解析】【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计算即可CB的长,结合图形、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CN的长,进而得出PN的长.【详解】∵AP=AC+CP,CP=1,∴AP=3+1=4,∵P为AB的中点,∴AB=2AP=8,∵CB=AB-AC,AC=3,∴CB=5,∵N为CB的中点,∴CN=12BC=52,∴PN=CN-CP=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8.75°160°【分析】钟表表盘被分成12大格每一大格又被分为5小格故表盘共被分成60小格每一小格所对角的度数为6°分针转动一圈时间为60分钟则时针转1大格即时针转动30°也就是说分针转动360°时时解析:75° 160°【分析】钟表表盘被分成12大格,每一大格又被分为5小格,故表盘共被分成60小格,每一小格所对角的度数为6°.分针转动一圈,时间为60分钟,则时针转1大格,即时针转动30°.也就是说,分针转动360°时,时针才转动30°,即分针每转动1°,时针才转动(112)度,反过来同理.【详解】解:钟表12个数字,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夹角为30°,∵8时30分时,时针指向8与9之间,分针指向6,∴8时30分,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2×30°+15°=75°;∵2时40分时,时针指向2与3之间,分针指向8,∴2时40分,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5×30°+10°=160°故答案为75°,16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钟表表盘与角度相关的特征.能更好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19.90【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平角的定义求出根据BD为∠A′BE的平分线得到根据角的和差计算求出答案【详解】∵∠ABA′=90°∴∵BD为∠A′BE的平分线∴∴故答案为:90【点睛】此题考查折叠的性质解析:90【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平角的定义求出45ABC A BC '∠=∠=︒,18090A BE ABA ''∠=︒-∠=︒,根据BD 为∠A′BE 的平分线,得到45A BD '∠=︒,根据角的和差计算求出答案.【详解】∵∠A BA′=90°,∴45ABC A BC '∠=∠=︒,18090A BE ABA ''∠=︒-∠=︒,∵BD 为∠A′BE 的平分线,∴45A BD '∠=︒,∴90CBD A BC A BD ∠∠∠=+=''︒故答案为:90.【点睛】此题考查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的对应角角相等,利用平角求角的度数,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图形中各角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根据补角的性质和余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1=∠2∴与∠1互补的角是∠AOD ∵∠1=28°32′35″∴∠1的补角=151°27′25″故答案为:∠AOD ;151°27′25″【点睛】本解析:AOD ∠ 2512517'''︒【分析】根据补角的性质和余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1=∠2,∴与∠1互补的角是∠AOD ,∵∠1=28°32′35″,∴∠1的补角=151°27′25″,故答案为:∠AOD ;151°27′25″.【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余;若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补.三、解答题21.(1)173°27′5″;(2)110°29′30″.【分析】(1)根据角度与整数的乘法法则计算即可;(2)根据角度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详解】(1)34°41′25″×5=(34°+41′+25″)×5=34°×5+41′×5+25″×5=170°+205′+125″=173°27′5″;(2)72°35′÷2+18°33′×4=36°17′30″+72°132′=110°29′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度的运算,正确理解角度的60进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可以求得线段EB、BC、CF的长,从而可以得到线段EF的长.【详解】∵E,F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AB=2EB=2AE,CD=2CF=2FD,∵AD=AB+BC+CD=2EB+BC+2CF=6,AC=2EB+BC=4,∴AC+2CF=6,解得,CF=1,同理可得:EB=1,∴BC=2,∴EF=EB+BC+CF=1+2+1=4.【点睛】此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3.见解析.【分析】(1)连接AB、CD并向两方无限延长即可得到直线AB、CD;交点处标点E;(2)连接AC、BD可得线段AC、BD,交点处标点F;(3)连接AD并从D向A方向延长即可;(4)连接BC,并且以B为端点向BC方向延长.【详解】解:所求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以下知识,即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画出图形即可.24.(1)3;(2)﹣2【分析】(1)根据点A 、B 表示的数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B 的长度;(2)设点C 表示的数为c ,则|c|=3,即c =±3,根据BC ﹣AC =4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AB =2﹣a =2﹣(﹣1)=3,故答案为:3;(2)∵点C 到原点的距离为3,∴设点C 表示的数为c ,则|c|=3,即c =±3,∵点A 在点B 的左侧,点C 在点A 的左侧,且点B 表示的数为2,∴点C 表示的数为﹣3,∵BC ﹣AC =4,∴2﹣(﹣3)﹣[a ﹣(﹣3)]=4,解得a =﹣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其知识点.25.34个【分析】在最后一次送了一半加三个,篮子的李子没有剩余,可以知道最后一次的一半就是三个,所以上一次剩余6个,6个加上送的2个合计8个,为第二次的一半,可以知道第一次送出后还有16个,16在加上第一次送的1个为17个,所以最初一共有34个.【详解】用逆推法:解: ()32221234⎡⎤⨯+⨯+⨯=⎣⎦(个)【点睛】送出一半又3个的时候,剩余为0,直接可以知道一半就是3个.26.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以点O为圆心,a为半径作圆,分别交射线OA,OB,OC于A′、B′、C′;、(2)以点O为圆心,b为半径作圆,分别交射线OD,于D′.(3)依次连接A′C′B′D′,即可解答.【详解】解:(1)如图所示OA′、OB′、OC′.(2)如图所示OD′.(3)如图所示A′C′B′D′.【点睛】此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尺规作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解答题1.已知90AOB ∠=︒,OC 为一条射线,OE ,OF 分别平分AOC ∠,BOC ∠,求EOF ∠的度数.解析:45︒【分析】本题需要分类讨论,当OC 在AOB ∠内部时,根据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12COE AOC ∠=∠,12COF BOC ∠=∠,即可求出EOF ∠的度数;当OC 在AOB ∠外部时,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12EOC AOC ∠=∠,12FOC BOC ∠=∠,所以1122EOF FOC EOC BOC AOC ∠=∠-∠=∠-∠,即可解决. 【详解】解:①如图,当OC 在AOB ∠内部时.因为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12COE AOC ∠=∠,12COF BOC ∠=∠, 所以1122COE COF AOC BOC ∠+∠=∠+∠, 即12EOF AOB =∠∠.又因为90AOB ︒∠=,所以45EOF ︒∠=.②如图,当OC 在AOB ∠外部时.因为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C ∠, 所以12EOC AOC ∠=∠,12FOC BOC ∠=∠, 所以1111()452222EOF FOC EOC BOC AOC BOC AOC AOB ︒∠=∠-∠=∠-∠=∠-∠=∠=.综上所述,45EO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度的计算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分类讨论思想,并且画出图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如图是由若干个正方体形状的木块堆成的,平放于桌面上。
其中,上面正方体的下底面的四个顶点恰是下面相邻正方体的上底面各边的中点,如果最下面的正方体的棱长为1.(1)当只有两个正方体放在一起时,这两个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积和是 ; (2)当这些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积和超过8时,那么正方体的个数至少是多少?(3)按此规律下去,这些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积会不会一直增大?如果会,请说明理由;如果不会,请求出不会超过哪个数值?(提示:所有正方体侧面面积加上所有正方体上面露出的面积之和,就是需求的面积,从简单入手,归纳规律.)解析:(1)7;(2)4个;(3)不会,理由见解析【分析】(1)若只有一层(即只有一个)时,每个面的面积是1,共露出5个面,所以外露面积为:1+1×4=5;若有两层,则第二层每个侧面的面积是12,与一层相比,多了4个侧面,所以外露面积为:1+(1+12)×4=7; (2)若有三层,则第三层的每个侧面的面积是14,与两层相比,多了4个侧面,所以外露面积=1+(1+12+14)×4=8,这些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积和超过8,那么正方体的个数至少是4个;(3)若有n 层,所以,露在外面的面积为:1+[1+12+14+……+(1)12n -]×4<1+2×4=9,即按此规律堆下去,总面积最大不会超过9.【详解】 解:(1)若只有一层(即只有一个)时,每个面的面积是1,共露出5个面,所以外露面积为:1+1×4=5; 若有两层,则第二层每个侧面的面积是12,与一层相比,多了4个侧面,所以外露面积为:1+(1+12)×4=7; (3)若有三层,则第三层的每个侧面的面积是14,与两层相比,多了4个侧面,所以外露面积=1+(1+12+14)×4=8, ∴这些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积和超过8,那么正方体的个数至少是4个; (3)若有n 层,所以,露在外面的面积为:1+[1+12+14+……+(1)12n -]×4<1+2×4=9, ∴按此规律堆下去,总面积最大不会超过9.【点睛】此题考查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上下正方体的一个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即可得出依次排列的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这里还要注意把最下面的正方体看做是5个面之外,上面的正方体都是露出了4个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上下正方体的一个面积之间的关系.3.古时候,传说捷克的公主柳布莎曾出过这样一道有趣的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的一半又两个给第二个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李子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李子多少个?”解析:34个【分析】在最后一次送了一半加三个,篮子的李子没有剩余,可以知道最后一次的一半就是三个,所以上一次剩余6个,6个加上送的2个合计8个,为第二次的一半,可以知道第一次送出后还有16个,16在加上第一次送的1个为17个,所以最初一共有34个.【详解】用逆推法:解: ()32221234⎡⎤⨯+⨯+⨯=⎣⎦(个)【点睛】送出一半又3个的时候,剩余为0,直接可以知道一半就是3个.4.如图,以直线AB 上一点O 为端点作射线OC ,使70AOC ∠=︒,在同一个平面内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注:90DOE ∠=︒)(1)如图1,如果直角三角板DOE 的一边OD 放在射线OA 上,那么COE ∠的度数为______;(2)如图2,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如果OC 恰好平分AOE ∠,求COD ∠的度数;(3)如图3,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任意转动,如果OD 始终在AOC ∠的内部,请直接用等式表示AOD ∠和COE ∠之间的数量关系.解析:(1)20︒;(2)20︒;(3)20COE AOD ∠-∠=︒或20COE AOD ∠=︒+∠.【分析】(1)如图1,如果直角三角板DOE 的一边OD 放在射线OA 上,则∠COE =20°; (2)由角平分线可得70COE AOC ∠=∠=︒,再利用角的和差进行计算即可; (3)分别用∠COE 及∠AOD 的式子表达∠COD ,进行列式即可.【详解】解:(1)∵90DOE ∠=︒,70AOC ∠=︒∴907020COE DOE AOC =∠-∠=︒-︒=︒∠故答案为:20︒(2)∵OC 平分AOE ∠,70AOC ∠=︒,∴70COE AOC ∠=∠=︒,∵90DOE ∠=︒,∴907020COD DOE COE ∠=∠-∠=︒-︒=︒.(3)∵90COD DOE COE COE =∠-∠=︒-∠∠,70COD AOC AOD AOD =∠-∠=︒-∠∠∴9070COE AOD ︒-∠=︒-∠∴20COE AOD ∠-∠=︒或20COE AOD ∠=︒+∠.故答案为:20COE AOD ∠-∠=︒或20COE AO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关系,准确表达出角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将一副三角尺叠放在一起:(1)如图①,若∠1=4∠2,请计算出∠CAE 的度数;(2)如图②,若∠ACE =2∠BCD ,请求出∠ACD 的度数.解析:(1)∠CAE =18°;(2)∠ACD =120°.【分析】(1)由题意根据∠BAC =90°列出关于∠1、∠2的方程求解即可得到∠2的度数,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CAE =∠2,从而得解;(2)根据∠ACB 和∠DCE 的度数列出等式求出∠ACE ﹣∠BCD =30°,再结合已知条件求出∠BCD ,然后由∠ACD =∠ACB+∠BCD 并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BAC =90°,∴∠1+∠2=90°,∵∠1=4∠2,∴4∠2+∠2=90°,∴∠2=18°,又∵∠DAE =90°,∴∠1+∠CAE =∠2+∠1=90°,∴∠CAE =∠2=18°;(2)∵∠ACE+∠BCE =90°,∠BCD+∠BCE =60°,∴∠ACE ﹣∠BCD =30°,又∠ACE =2∠BCD ,∴2∠BCD ﹣∠BCD =30°,∠BCD =30°,∴∠ACD =∠ACB+∠BCD =90°+30°=120°.【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图形填空:(1)AC=++;(2)AB=AC﹣;(3)DB+BC=﹣AD(4)若AC=8cm,D是线段AC中点,B是线段DC中点,求线段AB的长.解析:(1)AD,DB,BC;(2)BC;(3)AC;(4)6cm.【分析】(1)根据图形直观的得到线段之间的关系;(2)根据图形直观的得到线段之间的关系;(3)根据图形直观的得到各线段之间的关系;(4)AD和CD的长度相等并且都等于AC的一半,DB的长度为CD长度的一半即为AC长度的四分之一.AB的长度等于AD加上DB,从而可求出AB的长度.【详解】(1)AC=AD+DB+BC故答案为:AD,DB,BC;(2)AB=AC﹣BC;故答案为:BC;(3)DB+BC=DC=AC﹣AD故答案为:AC;(4)∵D是AC的中点,AC=8时,AD=DC=4B是DC的中点,∴DB=2∴AB=AD+DB=4+2,=6(cm).【点睛】本题重点是根据题干中的图形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在第四问中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中点将线段分成两个长度相等的线段.7.如图,在数轴上有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已知点B对应的数为2,点A对应的数为a.(1)若a=﹣1,则线段AB的长为;(2)若点C到原点的距离为3,且在点A的左侧,BC﹣AC=4,求a的值.解析:(1)3;(2)﹣2【分析】(1)根据点A、B表示的数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B的长度;(2)设点C表示的数为c,则|c|=3,即c=±3,根据BC﹣AC=4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AB=2﹣a=2﹣(﹣1)=3,故答案为:3;(2)∵点C到原点的距离为3,∴设点C表示的数为c,则|c|=3,即c=±3,∵点A在点B的左侧,点C在点A的左侧,且点B表示的数为2,∴点C表示的数为﹣3,∵BC﹣AC=4,∴2﹣(﹣3)﹣[a﹣(﹣3)]=4,解得a=﹣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其知识点.8.如图,已知平面上有四个村庄,用四个点A,B,C,D表示.(1)连接AB,作射线AD,作直线BC与射线AD交于点E;(2)若要建一供电所M,向四个村庄供电,要使所用电线最短,则供电所M应建在何处?请画出点M的位置并说明理由.解析:(1)如图所示.见解析;(2)如图,见解析;供电所M应建在AC与BD的交点处.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1)根据射线、直线的定义进而得出E点位置;(2)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结合题意,要使它与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就要使它在AC与BD的交点处.【详解】(1)如图所示:点E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点M即为所求.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与应用作图,关键是掌握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9.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 ,点E 在边AB 上,点F ,G 在边CD 上,连接EF ,EG .将BEG ∠对折,点B 落在直线BG 上的点B '处,得折痕EM ;将AEF ∠对折,点A 落在直线EF 上的点A '处,得折痕EN .(1)如图(1),若点F 与点G 重合,求MEN ∠的度数;(2)如图(2),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且30FEG ︒∠=,求MEN ∠的度数; (3)若MEN α∠=,请直接用含α的式子表示FEG ∠的大小.解析:(1)90︒;(2)105︒;(3)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2180FEG α︒∠=-;若点G 在点F 的左侧,1802FEG α︒∠=-【分析】(1)由题意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计算即可.(2)由题意根据∠MEN=∠NEF+∠FEG+∠MEG ,求出∠NEF+∠MEG 即可解决问题. (3)根据题意分点G 在点F 的右侧以及点G 在点F 的左侧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1)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F ∠, 所以12NEF AEF ∠=∠,12MEF BEF ∠=∠, 所以1111()2222MEN NEF MEF AEF BEF AEF BEF AEB ∠=∠+∠=∠+∠=∠+∠=∠. 因为180AEB ︒∠=, 所以1180902MEN ︒︒∠=⨯=. (2)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G ∠, 所以12NEF AEF ∠=∠,12MEG BEG ∠=∠, 所以1111()()2222NEF MEG AEF BEG AEF BEG AEB FEG ∠+∠=∠+∠=∠+∠=∠-∠. 因为180AEB ︒∠=,30FEG ︒∠=, 所以()118030752NEF MEG ︒︒︒∠+∠=-=, 所以7530105MEN NEF FEG MEG ︒︒︒∠=∠+∠+∠=+=.(3)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G ∠,所以12NEF AEF AEN ∠=∠=∠,12MEG BEG BEM ∠=∠=∠, 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MEN NEF FEG MEG α∠=∠+∠+∠=, ()()(180)2180FEG NEF MEG AEN BEM ααααα︒︒∠=-∠+∠=-∠+∠=-=--;若点G 在点F 的左侧,MEN NEF MEG FEG α∠=∠+∠-∠=1801802FEG NEF MEG AEN BEM ααααα︒︒∠=∠+∠-=∠+∠-=--=-.【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翻折变换,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10.已知:如图,18cm AB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C 把线段MB 分成:2:1MC CB =的两部分,求线段AC 的长.请补充下列解答过程:解:因为M 是线段AB 的中点,且18cm AB =,所以AM MB ==________AB =________cm .因为:2:1MC CB =,所以MC =________MB =________cm .所以AC 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解析:12,9,23,6,MC ,9,6,15. 【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 ,根据线段的比,可得MC ,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解:∵M 是线段AB 的中点,且18cm AB =,∴19cm 2AM MB AB ===. ∵:2:1MC CB =,∴26cm 3MC MB ==. ∴9615(cm)AC AM MC =+=+=. 故答案为:12,9,23,6,MC ,9,6,15.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得出AM ,线段的比得出MC 是解题关键.11.如图,已知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将一个直角三角板COD 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并使OC 边始终在直线AB 的上方,OE 平分BOC ∠.(1)若70DOE ∠=︒,则AOC ∠=________;(2)若DOE α∠=,求AOC ∠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解析:(1)140︒;(2)2α【分析】(1)由70DOE ︒∠=,90COD ︒∠=,可以推出COE ∠的度数,又因为OE 平分BOC ∠,所以可知BOC ∠的度数,180BOC ︒-∠的度数即可解决;(2)由DOE α∠=,90COD ︒∠=,可以推出COE ∠=90α︒-,又因为OE 平分BOC ∠,以可知BOC ∠=2COE ∠=1802α︒-,180BOC ︒-∠即可解决.【详解】解:(1)∵70DOE ︒∠=,90COD ︒∠=,∴907020COE ︒︒︒∠=-=.∵OE 平分BOC ∠,∴20COE BOE ︒∠=∠=,∴1801802140AOC BOC COE ︒︒︒∠=-∠=-∠=.故答案为140︒.(2)∵DOE α∠=,90COD ︒∠=,∴90COE α︒∠=-.∵OE 平分BOC ∠,∴21802BOC COE α︒∠=∠=-,∴()180********AOC BOC α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和直角,熟练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如图,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2cm 到达A 点,再向左移动3cm 到达B 点,然后向右移动9cm 到达C 点.(1)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cm ,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A ,B , C 三点的位置;(2)把点C 到点A 的距离记为CA ,则CA=______cm.(3)若点B以每秒2cm的速度向左移动,同时A.C点分别以每秒1cm、4cm的速度向右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试探索:CA−AB的值是否会随着t的变化而改变?请说明理由.解析:(1)数轴见解析;(2)6;(3)CA−AB的值不会随着t的变化而改变,理由见解析;【分析】(1)在数轴上表示出A,B,C的位置即可;(2)求出CA的长即可;(3)不变,理由如下:当移动时间为t秒时,表示出A,B,C表示的数,求出CA-AB的值即可做出判断.【详解】(1)如图:(2)CA=4−(−2)=4+2=6cm,(3)不变,理由如下:当移动时间为t秒时,点A. B. C分别表示的数为−2+t、−5−2t、4+4t,则CA=(4+4t)−(−2+t)=6+3t,AB=(−2+t)−(−5−2t)=3+3t,∵CA−AB=(6+3t)−(3+3t)=3∴CA−AB的值不会随着t的变化而改变.【点睛】此题考查数轴,两点间的距离,整式的加减,列代数式,解题关键在于结合数轴进行解答. 13.如图是一个去掉盖子的长方体礼品盒的展开图(单位:cm).从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A.该长方体礼品盒的容积为______3cm.B.如果把这个去掉盖子的礼品盒沿某些棱重新剪开,可以得到周长最大的展开图,则周长最大为____cm.解析:A:800;B:146【分析】A:根据题意可以得到长方体的长为16宽为10高为5,即可求出体积.B:依据题意展开,计算即可.解:A:根据题意 高为20-15=5 宽为15-5=10 长为 26-10=16V=16×10×5=800B:依据题意展开如图周长=5×2+16×6+10×4=14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及最大展开周长,注意最大展开周长一定是最长棱长最多的.14.如图所示,∠AOB =35°,∠BOC =50°,∠COD =22°,OE 平分∠AOD ,求∠BOE 的度数.解析:5°【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角的和差关系算出∠AOD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OE =12∠AOD ,进而得到答案.【详解】∵∠AOB =35°,∠BOC =50°,∠COD =22°,∴∠AOD =35°+50°+22°=107°.∵OE 平分∠AOD ,∴∠AOE =12∠AOD =12×107°=53.5°,∴∠BOE =∠AOE -∠AOB =53.5°-35°=18.5°.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15.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1)若1AM =,4BC =,求MN 的长度.(2)若6AB =,求MN 的长度.解析:(1)3;(2)3.【分析】(1)由中点可得CN 和MC 的长,再由 MN=MC+CN 可求得MN 的长;(2)由已知可得AB 的长是NM 的2倍,已知AB 的长,可求得MN 的长度.【详解】解:(1)∵N 是BC 的中点,M 是AC 的中点,1AM =,4BC =,∴2CN =,1AM CM ==,∴3MN MC CN =+=.(2)∵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6AB =, ∴132NM MC CN AB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16.已知:如图,在∠AOB 的内部从O 点引3条射线OC ,OD ,OE ,图中共有多少个角?若在∠AOB 的内部,从O 点引出4条,5条,6条,…,n 条不同的射线,可以分别得到多少个不同的角?解析:角的个数分别为10,15,21,28,…,(2)(1)2n n ++. 【分析】 1、在锐角∠AOB 的内部以O 为顶点作3条射线,由此你能得到以O 为顶点的射线共有多少条吗2、根据以一条射线为边,以其余n+1条射线为另一边可作n+1个角,相信你能求得5条射线共多少个锐角;3、由于任意两射线所得的角都多计一次,所以当在∠AOB 的内部从O 点引3条射线共有1452⨯⨯个角; 4、结合作3条射线得到的角的个数,可以推出以O 为顶点共有n 条射线时,得到的角的个数为(1)(2)2n n ++,继而将n=5、6、7代入即可. 【详解】 解:顺时针数,与射线OA 构成的角有4个,与射线OC 构成的角有3个,与射线OD 构成的角有2个,与射线OE 构成的角有1个,故共有角4+3+2+1=10(个). 类似地,引4条射线有角5+4+3+2+1=15(个),引5条射线有角6+5+4+3+2+1=21(个),引6条射线有角7+6+5+4+3+2+1=28(个),…,以此类推,引n 条射线有角(n +1)+n +(n -1)+…+2+1=(1)(2)2n n ++ (个) . 【点睛】本题中,根据以点O 为顶点的射线有n+2条,再求这n+2条射线可形成的角的个数.要求同学们能够准确利用题目中的已知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本题还可以采用顺序枚举法进行解答,按一定顺序,把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要做到不重不漏,适合元素(射线)个数较少情况,如果图中有n 条射线这时无法逐一列举,可用规律归纳法.17.已知线段10cm AB =,在直线AB 上取一点C ,使16cm AC =,求线段AB 的中点与AC 的中点的距离.解析:13cm 或3cm .【分析】结合题意画出简单的图形,再结合图形进行分类讨论:当C 在BA 延长线上时,当C 在AB 延长线上时,分别依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解.【详解】解:①如图,当C 在BA 延长线上时.因为10cm AB =,16cm AC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所以15cm 2AD AB ==,18cm 2AE AC ==, 所以81513(cm)DE AE AD =+=+=. ②如图,当C 在AB 延长线上时.因为10cm AB =,16cm AC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所以15cm 2AD AB ==,18cm 2AE AC ==, 所以853(cm)DE AE AD =-=-=. 综上,线段AB 的中点与AC 的中点的距离为13cm 或3c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依据题意画出图形,进行分类讨论. 18.线段12cm AB =点C 在线段AB 上,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 (1)若点C 恰好是AB 中点,求DE 的长;(2)若4cm AC =,求DE 的长;(3)若点C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点C 不与A ,B 重合),求DE 的长. 解析:(1)6cm ;(2)6cm ;(3)6cm【分析】(1)根据中点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求出答案;(2)由中点的定义,先求出DC 和CE 的长度,然后求出DE 即可;(3)利用中点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因为点C 是AB 中点, 所以16cm 2AC BC AB ===. 又因为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 所以1116cm 222DE DC CE AC BC AB =+=+==, 故DE 的长为6cm .(2)因为12cm AB =,4cm AC =,所以8cm BC =.因为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 所以12cm 2DC AC ==,14cm 2CE BC ==, 所以6cm DE =. (3)因为111222DE DC CE AC BC AB =+=+=, 且12cm AB =,所以6cm DE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解题. 19.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4倍小30,求这个锐角的度数和这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解析: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40︒,补角的度数为130︒.【分析】设这个锐角为x 度,根据余角的和等于90°,补角的和等于180°表示出这个角的补角与余角,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这个锐角为x 度,由题意得:()18049030x x -=--,解得50x =.即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905040︒︒︒-=,18050130︒︒︒-=.答: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40︒,补角的度数为130︒.【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熟记“余角的和等于90°,补角的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 20.如图,射线ON ,OE ,OS ,OW 分别表示以点O 为中心的北,东,南,西四个方向,点A 在点O 的北偏东45︒方向,点B 在点O 的北偏西30方向.(1)画出射线OB ,若BOC ∠与AOB ∠互余,请在图(1)或备用图中画出BOC ∠; (2)若OP 是AOC ∠的平分线,直接写出AOP ∠的度数.(不需要计算过程) 解析:(1)见解析;(2)45︒或30.【分析】(1)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如图所示,BOC ∠与BOC '∠即为所求.(2)AOP ∠的度数为45︒或30︒.∵∠AON=45°,∠BON=30°,∴∠AOB=75°,∵∠BOC 与∠AOB 互余,∴∠BOC=∠BOC′=15°,∴∠AOC=90°,∠AOC=60°,∵OP 是∠AOC 的角平分线,∴∠AOP=45°或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的定义,余角的定义,作出图形,正确掌握方向角的定义是解题关键.21.关于度、分、秒的换算.(1)5618'︒用度表示;(2)123224'''︒用度表示;(3)12.31︒用度、分、秒表示.解析:(1)56.3︒.(2)12.54︒.(3)121836'''︒.【分析】(1)将18'转化为118()0.360⨯︒=︒即可得到答案; (2)将24''转化为124()0.460''⨯=,32.4'转化为132.4()0.5460⨯︒=︒即可得到答案; (3)将0.31︒转化为0.316018.6''⨯=,将0.6'转化为0.66036''''⨯=即可得到答案.【详解】 (1)1561856185618()56.360''︒=︒+=︒+⨯︒=︒; (2)123224︒''' 123224'''=︒++1123224()60''=︒++⨯ 1232.4'=︒+11232.4()60=︒+⨯︒ 12.54=︒;(3)12.31120.31︒=︒+︒120.3160'=︒+⨯1218.6'=︒+12180.6''=︒++12180.660'''=︒++⨯121836'''=︒++12183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关键是掌握将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时,乘以60,反之,将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除以60.22.射线OA ,OB ,OC ,OD ,OE 有公共端点O .(1)若OA 与OE 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试写出图中小于平角的角.(2)如图(2),若108AOC ︒∠=,(072)COE n n ︒∠=<<,OB 平分AOE ∠,OD平分COE ∠,求BOD ∠的度数.解析:(1)AOD ∠,AOC ∠,AOB ∠,∠BOE ,BOD ∠,BOC ∠,COE ∠,COD ∠,DOE ∠;(2)54︒【分析】(1)根据角的定义即可解决;(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BOD=12∠AOC+12∠COE ,进而求出即可. 【详解】(1)题图(1)中小于平角的角有AOD ∠,AOC ∠,AOB ∠,∠BOE ,BOD ∠,BOC ∠,COE ∠,COD ∠,DOE ∠.(2)因为OB 平分AOE ∠,OD 平分COE ∠,108AOC ︒∠=,(072)COE n n ︒∠=<<, 所以1111()2222BOD BOE DOE AOE COE AOE COE AOC ∠=∠-∠=∠-∠=∠-∠=∠. 因为108AOC ∠=︒,所以54BOD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有关计算,本题中将所有锐角的和转化成与∠AOE 、∠BOD 和∠BOD 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3.已知线段14AB =,在线段AB 上有点C ,D ,M ,N 四个点,且满足AC :CD :1DB =:2:4,12AM AC =,且14DN BD =,求MN 的长. 解析:7或3【分析】 求出AC ,CD ,BD ,求出CM ,DN ,根据MN CM CD DN =++或MN CM CD ND =+-求出即可.【详解】如图,14AB =,AC :CD :1BD =:2:4,2AC ∴=,4CD =,8BD =, 12AM AC =,14DN DB =, 1CM ∴=,2DN =,1427MN CM CD DN ∴=++=++=或1423MN CM CD ND =+-=+-=. 则MN 的长是7或3.【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出两点间的距离的应用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关键是找找出线段间的数量关系.24.马小虎准备制作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他先用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如下图所示拼接图形(实线部分),经折叠后发现还少一个面,请你在下图中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添加所有符合要求的正方形,添加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直接画图即可.【详解】解:【点睛】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11种,应灵活掌握,不能死记硬背.25.已知:如图AB ∥CD ,EF 交AB 于G ,交CD 于F ,FH 平分∠EFD ,交AB 于H ,∠AGE=50°,求:∠BHF的度数.解析:∠BHF=115° .【分析】由AB∥CD得到∠AGE=∠CFG,由此根据邻补角定义可得∠GFD的度数,又FH平分∠EFD,由此可以先后求出∠GFD,∠HFD,继而可求得∠BHF的度数.【详解】∵AB∥CD,∴∠CFG=∠AGE=50°,∴∠GFD=130°;又FH平分∠EFD,∴∠HFD=12∠EFD=65°;∵AB∥CD,∴∠BHF=180°-∠HFD=11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等知识,两直线平行时,应该想到它们的性质;由两直线平行的关系可以得到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6.如图,已知线段AB和CD的公共部分1134BD AB CD==,线段AB、CD的中点E、F之间的间距是10cm,求AB、CD的长.解析:AB=12cm,CD=16cm【分析】先设BD=xcm,由题意得AB=3xcm,CD=4xcm,AC=6xcm,再根据中点的定义,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AE=1.5xcm和CF=2xcm,再根据EF=AC-AE-CF=2.5xcm,且E、F之间距离是EF=10cm,所以2.5x=10,解方程求得x的值,即可求AB,CD的长.【详解】设BD=xcm,则AB=3xcm,CD=4xcm,AC=6xcm.∵点E、点F分别为AB、CD的中点,∴AE=12AB=1.5xcm,CF=12CD=2xcm.∴EF=AC-AE-CF=2.5xcm.∵EF=10cm,∴2.5x=10,解得:x=4.∴AB=12cm,CD=16cm.【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性质,设好未知数,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各线段的长度是解题关键.27.计算(1)34°41′25″×5;(2)72°35′÷2+18°33′×4.解析:(1)173°27′5″;(2)110°29′30″.【分析】(1)根据角度与整数的乘法法则计算即可;(2)根据角度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详解】(1)34°41′25″×5=(34°+41′+25″)×5=34°×5+41′×5+25″×5=170°+205′+125″=173°27′5″;(2)72°35′÷2+18°33′×4=36°17′30″+72°132′=110°29′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度的运算,正确理解角度的60进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8.如图所示,已知射线OC将∠AOB分成1∶3的两部分,射线OD将∠AOB分成5∶7的两部分,若∠COD=15°,求∠AOB的度数.解析:90°【分析】设∠AOB的度数为x,根据题意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AOC,∠AOD,根据角的关键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AOB的度数为x.因为射线OC将∠AOB分成1∶3两部分,所以∠AOC=14 x.因为射线OD将∠AOB分成5∶7两部分,所以∠AOD=512x.又因为∠COD=∠AOD-∠AOC,∠COD=15°,所以15°=512x-14x.解得x=90°,即∠AOB的度数为9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设出未知数,表示出∠AOC,∠AOD,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29.把如图图形沿虚线折叠,分别能折叠成什么几何体(图中的五边形均为正五边形)?观察折成的几何体,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几何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2)每个几何体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解析:(1)第一个图形能折成一个正五棱锥,有10条棱,侧棱相等,底面上的五条棱相等;第二个图形能折成一个正五棱柱,有15条棱,上下底面上的棱相等,侧棱相等;(2)第一个几何体有6个面,分别是5个等腰三角形,1个正五边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二个几何体有7个面,分别是5个长方形,2个正五边形,长方形的形状、大小相同,正五边形的形状、大小相同【分析】(1)由五棱锥与五棱柱的折叠及五棱锥与五棱柱的展开图解题.(2)根据五棱锥与五棱柱的特征即可求解.【详解】解:(1)图形(1)有10条棱,底面棱的长度相等,侧面棱的长度相等;图形(2)有15条棱,两个底面棱的长度相等,侧面棱的长度相等;(2)图形(1)有6个面,底面是五边形,侧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图形(2)有7个面,底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五边形,侧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同时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和动手能力.30.线段AD=6cm,线段AC=BD=4cm ,E、F分别是线段AB、CD中点,求EF.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可以求得线段EB、BC、CF的长,从而可以得到线段EF的长.【详解】∵E,F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AB=2EB=2AE,CD=2CF=2FD,∵AD=AB+BC+CD=2EB+BC+2CF=6,AC=2EB+BC=4,∴AC+2CF=6,解得,CF=1,同理可得:EB=1,∴BC=2,∴EF=EB+BC+CF=1+2+1=4.【点睛】此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