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修改版
现代移动通信 第5版 PPT课件习题参考答案 2022 (10)[4页]
![现代移动通信 第5版 PPT课件习题参考答案 2022 (10)[4页]](https://img.taocdn.com/s3/m/651dbf3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b.png)
第十章思考题与习题1.5G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哪些?答:其典型的应用场景有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和mMTC (大规模机器通信)三大场景。
eMBB是承接移动网、增强互联网的场景,如高清视频业务、远程智能视觉系统等。
uRLLC是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场景,如车联网、远程医疗、无人驾驶、工业远程控制等。
mMTC是物联网的另一个重要场景,如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和环境监测等。
前一个场景的标准化已制定完毕,但后面两个尤其是最后一个涉及场景的千差万别,其标准仍然在完善中。
2.5G有哪些关键能力指标?其典型的应用场景有哪些?答:5G的关键能力指标:1)单位面积数据吞吐量显著提升相比于4G,5G的系统容量要提高1000倍,边缘用户的速率达每秒百兆比特,用户的峰值速率达每秒千兆比特,单位面积的吞吐能力特别是忙时吞吐量能力需要达到每平方公里数十万兆比特以上。
2)支持海量设备连接单位覆盖面积内支持的器件数目将极大增长,在一些场景下每平方公里通过5G移动网络连接的器件数目达到100万,相对4G增长100倍。
3)更低的延时和更高的可靠性相对4G,时延缩短5-10倍,并提供真正的永远在线体验。
此外,一些关系人的生命、重大财产安全的业务,要求端到端可靠性提升到接近100%。
4)能耗使网络综合的能耗效率提高1000倍,达到1000倍容量提升的同时保持能耗与现有网络相当。
此外,5G还需要支持每小时500km以上的移动性,提高网络部署和运营的效率,将频谱效率提升10倍以上。
3.5G网络架构由什么组成?NG-eNB和gNB两种基站有什么区别?答:5G网络架构: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
gNB:5G基站,向UE提供NR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终端的节点,并且经由NG接口连接到5G核心网。
NG-eNB:4G基站为了升级支持eLTE,和5G核心网对接,于是升级为NG-eNB,向UE提供E-UTRA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终端的节点,并且经由NG接口连接到5G核心网。
移动通信技术(第4版)全套教学课件
![移动通信技术(第4版)全套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f78c5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1.png)
移动通信技术(第4版)全套教学课件本课程旨在介绍移动通信技术的内容和目标,以及概述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移动通信技术是指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的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通信手段,并且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目标包括: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的设计和优化方法了解移动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具备设计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
本教学课件将根据以上目标分为多个模块,详细介绍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内容。
请继续阅读后续章节以获取更多信息。
教学课件《移动通信技术(第4版)》着重讲解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主要内容的简要介绍:信号传输: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信号传输过程,包括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等步骤。
通过掌握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研究者可以理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过程,并能够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频谱分配: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频谱分配原理和方法。
频谱是移动通信系统中非常宝贵的资源,合理的频谱分配可以提高系统的通信容量和干扰抵抗能力。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频谱分配的基本原理、常用的频谱分配方法以及频谱的管理与规划。
调制解调: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调制解调技术。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本课程将详细介绍调制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调制解调方法。
信道编解码: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解码技术。
信道编解码技术主要用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本课程将介绍信道编解码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编解码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通过研究《移动通信技术(第4版)全套教学课件》,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原理,为进一步深入掌握和应用移动通信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修正版移动通信频段划分[1]
![2023修正版移动通信频段划分[1]](https://img.taocdn.com/s3/m/034580b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7.png)
移动通信频段划分移动通信频段划分移动通信频段划分是指将无线电频谱分配给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以实现无线通信服务的过程。
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使用不同的频段,以避免干扰并提高通信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移动通信频段划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政策。
概念移动通信频段划分是指根据国际规定和国内政策,将无线电频谱分配给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使用。
移动通信频段的划分通常涉及到分配给不同网络运营商、不同通信技术以及不同地理区域的频段。
频段划分的目的是确保不同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的互相独立运行,减少干扰,提高通信质量和效率。
重要性移动通信频段划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频段划分可以避免不同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的频谱干扰。
如果不对频段进行划分和分配,不同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的信号可能会相互干扰,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甚至无法正常通信。
频段划分可以确保每个通信系统都有足够的频谱资源来支持其正常运行。
其次,频段划分还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效率。
根据不同的通信技术和业务需求,将频谱资源合理地划分给不同的通信系统,可以确保每个系统都能够获得足够的带宽来支持其业务需求。
这样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提供更好的通信体验。
最后,频段划分还可以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和发展。
通过公平公正地划分和分配频段,可以鼓励新的运营商进入市场,增加市场竞争,提供更多元化和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
同时,频段划分还可以为不同通信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供必要的频谱资源,推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国际频段划分国际频段划分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进行管理和协调的。
ITU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标准,将无线电频谱划分为不同的频段,并为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分配了特定的频段。
根据ITU的划分,移动通信频段通常被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范围:- 低频段:通常用于覆盖广阔地理区域的移动通信服务,例如农村地区或偏远地区的通信覆盖。
- 中频段:主要用于城市和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的移动通信服务,提供更高的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1章教学教材
![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1章教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3392f720168884868762d6e0.png)
物信学院
课件制作:蔡彦
第1章 概述
由于收发频率有一定保护间隔, 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中 心转信台的加入使通信区域得到了有效扩大, 因此, 这种方 式常用于组建有几个频道同时工作的专用网(专网)。
物信学院
课件制作:蔡彦
第1章 概述
2. 半双工制 图1 - 2中,通信一端(A)采用双工制,而移动台(B)采用单 工制, 这种方式称为半双工制。半双工制的优点是:① 移动 台设备简单, 价格低, 耗电少;② 收发采用不同频率, 提高 了频谱利用率; ③ 移动台受邻近电台干扰小。 其缺点是移动 台仍需按键发话,松键受话,使用不方便。 由于收发使用不同的频率, 因此移动台(B)的收发信机可 以交替工作, 也可以收常开, 只控制发, 即按下PTT发射。 半双工制主要用于移动台接入有线网(如市话网), A作为有线 网接入点。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进 行的通信。
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 移动通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 具有多普勒效应。
由于移动台在运动中,所以产生多普勒频移效应,频移值fd 与移动台运动速度v、工作频率f(或波长λ)及电波到达角θ有关,
即
fd
v
cos
(1-1)
物信学院
课件制作:蔡彦
第1章 概述
2) 异频单工
异频是指通信双方使用两个不同频率f1和f2。 这种方式 中通信双方的操作仍采用“按—讲”方式。 由于收发使用不
同的频率, 因此同一部电台的收发信机可以交替工作, 也
可以收常开, 只控制发, 即按下PTT发射。 其优缺点与同
频单工基本相同。 在无中心转信台转发的情况下, 电台需
无需按PTT开关, 类同于平时打市话, 使用自然, 操作方便。 频分双工制的优点是: ① 收发频率分开, 可大大减小干扰;
西电《移动通信》第四版 李建东 郭梯云 习题答案
![西电《移动通信》第四版 李建东 郭梯云 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d3e70aa6c30c2259019edc.png)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练习一一、填空题1、移动通信按工作方式分(单工)(双工)(半双工)。
2、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分(FDMA),(TDMA),(CDMA )。
3、移动通信按信号形式分(模拟网)(数字网)4、移动通信按覆盖范围分(城域网)(局域网)(广域网)。
5、移动通信按业务类型分( PSTN),(DDN),(ISDN )6、移动通信按服务特性分(专用网),(公用网)。
7、移动通信按使用环境分(陆地通信),(海上通信),(空中通信)。
8、移动通信按使用对象分(民用系统),(军用系统)。
二、简答题1、什么叫移动通信?答: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在移动情况下(或临时静止)的相互信息传输和交换。
2、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答:1、开发更高频段2、有效利用频谱3、数字化4、向个人移动通信发展5、传输数据速率越来越高。
4、全球3G的三大标准是什么?答:WCDMA 、 CDMA2000、TD-SCDMA 。
5、什么是基站?答:固定不动接发移动台的信号完成与交换中心相连,从而实现移动台信号的收发。
6、什么是移动台?答:接收发送无线信号并且可以移动的终端;包括:手机,车载台、无绳电话等。
7、什么是交换中心?答:交换各种信息的中心,分为有线和无线。
无线交换中心为各个移动台所在的基站之间提供交换服务。
8、移动通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答:就是向个人移动通信系统(PCS)发展:Whoever 、Whenever 、Wherever 、Whomever 、Whatever。
9、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有哪些优点?答:频谱利用率高、容量大,同时可以自动漫游和自动切换,通信质量好,加上其业务种类多、易于加密、抗干扰能力强、用户设备小、成本低。
中国移动通信网设备版本入网管理办法(2015版).
![中国移动通信网设备版本入网管理办法(2015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78e304c281e53a5802ff46.png)
中国移动通信网设备版本入网管理办法(修订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15年第一节通则第1条为了保证中国移动通信网的安全畅通,加强通信网设备版本入网管理,严把设备入网关,避免设备带病入网,提高通信网运行质量,根据公司有关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2条本办法所称通信网设备版本是指中国移动的接入网、传送网和IP承载网、核心网、业务网设备、板卡及附属其上的软件版本与软件补丁。
第3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为一级设备版本入网管理部门,负责对全网通信设备版本入网进行统一管理;省级移动公司网络部为二级设备版本入网管理部门,负责本省通信网设备版本入网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4条一级设备版本入网管理部门统一进行入网管理的设备版本包括:一、接入网:1.移动接入网:1)GSM无线网,包括BSC、BTS等无线设备,以及相应的网管系统例如OMC-R,及附属其上的软件版本与软件补丁。
2)3G无线网,包括RNC、NodeB等无线设备,以及相应的网管系统例如OMC,及附属其上的软件版本与软件补丁。
3)LTE无线网,包括eNodeB等无线设备,以及相应的网管系统例如OMC,及附属其上的软件版本与软件补丁。
2.无线接入网,包括WLAN系统,包括AC、AP、AS以及WLAN Portal等设备及相应网管系统,及附属其上的软件版本与软件补丁。
3.有线接入网,包括PON和PTN接入网,包括PON、PTN设备,以及相应的网管OMC 等设备,及附属其上的软件版本与软件补丁。
二、传送网和IP承载网:1.干线光传送网,包括一干、二干WDM、OTN、SDH、PTN设备,光协议转换器和收发器、以及相应的网管OMC等设备及附属其上的软件版本与软件补丁。
2.城域传输网,包括城域WDM设备,OTN、SDH设备,以及相应的网管OMC等设备,及附属其上的软件版本与软件补丁。
3.同步网,包括铯钟、GPS\GLONASS\北斗卫星接收机、BITS、LPR, PRC 、NTP\PTP 时间服务器等设备,以及相应的网管系统例如OMC,及附属其上的软件版本与软件补丁。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40a13ab8f67c1cfbd6b87b.png)
附件1《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通信技术学时:64 学分:4课程负责人:参编人员: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通信技术专业必修课,核心课程。
本课程总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特点、传输方式、网络结构、通信技术应用及工作原理。
同时使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常用的移动通信测试仪器,能用仪器测量各种技术参数并能够分析其含义与作用。
(二)课程作用通过学习移动通信技术,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基站安装、调试、维护能力和移动通信网的简单架构能力及网络优化能力。
(三)前导、后续课程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导课程有:综合布线、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信等。
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为后续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课程理念:通过典型的工作岗位,归纳整合了通信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进一步确定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
设计思路:以岗位分析入手,选取学习领域,根据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最终确定4大项目任务。
三、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操作常用的移动通信测量仪器.(2)能用仪器测量各种技术指标并理解其含义。
(3)能够用仪器分析3G网络主流技术的原理与特性。
(4)能够用仪器分析移动通信信道的传输性能。
(5)能够用仪器分析GSM网络中关键技术的原理与特性。
(二)知识目标(1)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演进与特点。
(2)掌握移动通信信道的传输特点。
(3)了解抗噪声和抗干扰技术的工作原理。
(4)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工作原理及应用。
(5)掌握移动通信组网技术原理及应用。
(6)掌握GSM系统的网络规划、关键技术及应用。
(7)了解3G系统的主流技术与网络结构。
(8)掌握3G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三)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踏实肯干团队协作的工作精神,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技术文档书写能力,安全生产意识。
四、课程内容(三)第一次课设计梗概1.告知学生本课程的总体安排、教材的应用,上课的方式和明确教学目标,实现各项目任务时所达到的效果。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8-CoMP_(协作多点)简介修改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8-CoMP_(协作多点)简介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76b20c8e02d276a200292e95.png)
协调预编码方案
在该协调预编码方案中, 每个用户终端反馈一组预编 码矩阵(PMI)来提高系统 性能,在这组 PMI 中,不仅 包括使自己性能最优的预编 码矩阵,而且还反馈推荐其 他协作小区使用的预编码矩 阵,使其他相邻小区对自己 造成的同频干扰大大减小, 达到系统整体性能的最优化。
CoMP (协作多点)简介
联合处理与协作调度/波束成形的适 用协作场景
由于在小区间数据包不用共享,所以动态 调度/波束成形在回传容量方面没有严格的 限制。 但通信信息像是信道状态信息,混合自动 重传请求(HARQ)确认消息使得回传时延 对性能影响还是很严重的。 因此,动态调度/波束成形似乎更适用于站 点间协作的协作场景 。
按照数据信息是否同时由多个传输节点进行传送, 又可将 JP 技术分为两种:
联合传输技术:用户一次接收从多个基站发送的 PDSC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信息,并对这些 信息进行相干或非相干合并,从而提高接收信号 的质量并抑制其它 UE 对此 UE 的干扰; 动态小区选择技术:用户每次只能接收一个基站 发送的 PDSCH 信息,但是基站可以根据信道质 量的好坏在 CoMP 协作簇中的多个基站间进行交 换。
单用户联合传输方案 (CoMP-SU-MIMO)
该方案中协作基站簇在一个 时频资源块上同时为一个用户服 务,传输相同的信息,如图所示。 由于相同的信息经过不同的信道 在接收端被合并起来,用户有效 地利用了信道提供的分集增益, 提高了 CoMP 用户接收信号的 质量,获得分集增益。由于系统 更多的资源只对一个用户服务, 而造成了资源利用率的下降。为 此对于小区的中心用户,不采用 协作方式。
MS 4
只有小区边缘的用户基站才使用Co-MIMO
2024版《移动通信基础》ppt课件
![2024版《移动通信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fb924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3.png)
智能终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前景
智能家居
工业自动化
智能终端作为家居控制中心,可实现家电控 制、照明调节、安防监控等功能,提高家居 生活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智能终端在工业领域可实现设备监控、数据 采集、远程控制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降 低运营成本。
智慧城市
医疗健康
智能终端在城市管理领域可实现交通疏导、 环境监测、公共服务等功能,提高城市管理 的智能化水平。
• LTE协议栈:采用了全新的网络架构和无线接口技术,包括演进型UTRAN(E-UTRAN)和演进型分组核心网 (EPC),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时延。
• 工作原理:UMTS/HSPA/LTE系统通过无线接口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移动台通过基站(NodeB/eNodeB)与 核心网连接,实现语音和数据业务的传输。核心网负责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和业务数据传输等功能。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根据用户在组织中的角色来分配访问权限,实现灵活、高效的访问控 制管理。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
根据用户、资源、环境等属性来动态分配访问权限,实现更加精细化 的访问控制。
数据备份恢复策略以及防病毒措施
01
02
03
04
定期备份数据
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计划,定 期备份重要数据,确保数据的
GPRS协议栈
在GSM协议栈基础上增 加了分组数据服务,引 入了分组交换和分组传 输的概念,提高了数据
传输速率和效率。
EDGE协议栈
在GPRS基础上进一步 提升了数据传输速率和 频谱效率,采用了8PSK 调制方式和更高的编码
速率。
工作原理
GSM/GPRS/EDGE系统 通过无线接口与移动台 进行通信,移动台通过 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连 接,实现语音和数据业
TD-LTE移动通信网无线网工程设计规范
![TD-LTE移动通信网无线网工程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d594b7916fc700abb68fcda.png)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TD-LTE 移动通信网无线网工程设计规范 D e s i g 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T D-L T EM 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W i r e l e s sN e t w o r k E n g i n e e r i n g版本号:1.0.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201X -XX -XX 发布201X -XX -XX 实施QB-J-XXX -2012目录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4总则55网络服务质量指标55.1室外连续覆盖场景的RSRP、RS-SINR、边缘速率指标65.2室内覆盖系统场景的RSRP、RS-SINR、边缘速率指标通用服务质量指标65.3其它通用服务质量要求66网络设计一般要求76.1TD-LTE无线接入网结构图76.2TD-LTE系统主要接口86.3TD-LTE无线网络工程设计应遵循要求86.4TD-LTE无线网络工程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97无线网网络设计97.1一般原则97.2规划设计要求和流程107.3覆盖设计107.4容量设计127.5系统频率配置137.6子帧规划157.7物理小区标识(PCI)规划167.8跟踪区(TA)规划167.9系统间干扰协调167.10天馈系统设计177.11传输需求规划187.12IP地址规划198编号方式198.1移动用户相关编号方式198.2基站相关编号方式209网管要求2110同步要求2111局址与站址选择2212安装工艺要求2312.1无线基站机房工艺要求2312.2天馈线安装工艺要求2412.3桅杆(抱杆)及铁塔设计要求2613编制历史28附录A LTE室外宏站规划审核方法28附录B TD-LTE与其他系统隔离要求32B.1 各系统工作频段及基站发射功率32B.2 各系统基站设备遵循的设备规范32B.3 隔离度要求33B.4 常用干扰消除或降低的各类措施34B.5 不同系统间天线隔离距离34前言本标准旨在规范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网工程的规划方案制定和安装设计,重点给出设计要求和标准,为中国移动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工程建设的设计方案编制提供基本参考规范。
代维光缆线路维护规程及管道维护修改版
![代维光缆线路维护规程及管道维护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7db618a6c30c2259019e7c.png)
设备维护负责组织协调。 并在线路人员查找障碍、迁改或割接的全过程中予以密 切配合。 第9条 动公司。 第 10 条 维护单位负责编报长途干线网大修、更新、改造计划,报移动公 维护单位按维护要求每月第十个工作日前提交上月维护报告给移
司审核,经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三章 线路维护内容
第 11 条 长途光缆线路由长途光缆及附属设备(巡房,水线房、了望塔;
标石(含
维 护
标志牌)
除草、培土 油漆、描字
按需 年 年 半年 按需
路由探测、砍草修路 管道线路的人孔、手孔检修 抽除管道线路人孔内的积水
路面维护:长途线路应坚持定期巡回。在市区、村镇、工矿区及施工区等特 殊地段和大雨之后,重要通信期间及动土较多的季节,应增加巡回次数。 主要工作: 检查长途线路附近有无动土或施工等可能危及长途线路安全的异 常情况, 检查直埋线路路由上有无严重坑洼或裸露光缆的情况及护坡等防护措施 有无损坏情况;检查标石、标志牌和宣传牌有无丢失、损坏或倾斜等情况;发现 问题时应详细记录及早处理,遇有重大问题时及时上报,当时不能处理的问题, 应列入维修计划尽快解决;开展护线宣传及对外联系工作。 第 14 条 直埋线路的维护工作
1
2 3 4
装置地线 电 阻
金属护套对地绝缘电阻 直埋接头盒监测 电极间绝缘电阻
有关测试项目及维护指标说明如下: 1、中继段光纤通道后向散射信号曲线检查:
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Nhomakorabea2001.12
仪表测试状态与前次测试状态相同; 当发现光纤通道损耗增大或后向散射信 号曲线上有大台阶时, 应适当增加检查次数, 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分析, 找出原因, 及时采取改善措施;发现缆中有若干根光纤的衰减变动量都大于 0.1Db/km 时, 应迅速进行处理。 2、对地绝缘电阻: 当金属护套对地绝缘电阻低于 2MΩ/单盘时,需用故障探测仪查明外护套破 损的位置,及早修复。 第 18 条 每年对代维光缆线路的所有空余光纤测试一次。 测试内容: 衰减、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测试规范-互联网-修改版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测试规范-互联网-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3d5e9acc22bcd126ff0ce9.png)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统一D P I 设备测试规范T e s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U n i q u e D e e p P a c k e t I n c e p t i o n D e v i c e 版本号:1.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20X X -X -X 发布 20X X -X -X 实施 QB-B-XXX-XXXX目录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测试环境 (2)5测试说明 (2)6测试工具 (2)7识别功能测试 (3)7.1业务识别准确性测试 (3)7.2业务行为识别准确性测试 (3)7.3特征字识别能力测试 (4)7.4IPv6流量识别能力测试 (5)8分析统计功能测试 (5)8.1流量流向分析统计测试 (5)8.2网站分析统计测试 (6)9控制功能测试 (7)9.1丢弃测试 (7)10复用功能测试 (8)10.1原始报文镜像复用测试 (8)10.1.1按照协议类型镜像功能测试 (8)10.1.2POS口镜像到以太口功能测试 (9)10.2会话级数据复用测试 (9)10.2.1会话数据复用功能测试 (9)10.2.2会话数据复用数据格式要求测试 (10)11安全功能测试 (12)11.1DDoS攻击检测功能测试 (12)12数据回放功能测试 (12)12.1数据回放功能测试 (12)13配置接口测试 (13)13.1资源特征库下发测试 (13)14性能测试 (14)14.1最大并发连接数性能测试 (14)14.2最大新建连接速率性能测试 (14)15时间同步测试 (15)15.1NTP Client功能测试 (15)16可靠性测试 (16)16.1Bypass切换测试 (16)17网管测试 (16)17.1网管基本功能测试 (16)18编制历史 (18)前言本规范对中国移动网内使用的深度包检测(DPI)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提出测试要求,是进行测试时所需要遵从的纲领性技术文件。
2024版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2章课件
![2024版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2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0f683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d.png)
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2章课件•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目录•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移动通信的标准化与演进•移动通信的应用与挑战01移动通信概述定义发展历程特点优势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个人通信行业应用物联网智慧城市02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台定义移动台功能移动台分类030201移动台基站子系统定义基站子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与移动台进行无线通信,并将信号传输到网络子系统。
基站子系统功能基站子系统包括基站收发信机、基站控制器等设备,主要实现无线信号的接收、发送、调制、解调等功能。
基站子系统分类根据覆盖范围和容量需求,基站子系统可分为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等多种类型。
网络子系统功能网络子系统包括移动交换中心、基站控制器、传输设备等,主要实现用户通话的建立、保持和释放,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和管理。
网络子系统定义网络子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部分,负责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交换、传输、控制等功能。
网络子系统分类根据网络结构和功能需求,网络子系统可分为电路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等多种类型。
1 2 3操作维护子系统定义操作维护子系统功能操作维护子系统分类操作维护子系统03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无线电波传播特性01020304无线电波基本特性传播方式传播损耗电波传播模型多址技术多址技术概念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1调制技术分类模拟调制方式数字调制方式解调技术调制与解调技术信道编码与交织技术解释信道编码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详细介绍线性分组码的构造、编码和译码过程。
阐述卷积码的基本原理、编码器和译码器结构。
解释交织技术的原理、作用及实现方式,包括块交织和卷积交织等。
信道编码概念线性分组码卷积码交织技术04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分集接收技术分集接收技术的概念01分集接收技术的分类02分集接收技术的实现方式03功率控制技术功率控制技术的概念功率控制技术的分类功率控制技术的实现方式信道分配技术信道分配技术的概念信道分配技术的分类信道分配技术的实现方式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概念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特点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05移动通信的标准化与演进3GPP 3GPP2ITUIEEE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移动通信的演进历程第一代移动通信(1G)采用模拟技术,主要提供语音通话服务。
移动通信(第4版)大学本科教材 移动通信第一章-2007-02
![移动通信(第4版)大学本科教材 移动通信第一章-2007-02](https://img.taocdn.com/s3/m/c45af28102d276a200292e6c.png)
同济大学 徐娟
38
1.5.4 抗干扰措施
¾利用信道编码(如卷积码等前向纠错FEC和自动请求 重传ARQ)进行检错和纠错-----抗随机干扰
¾利用交织编码技术-----抗突发干扰
¾利用微分集技术(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 以及RAKE接收机等)和自适应均衡技术以及选用具有 抗码间干扰的调制技术----克服由多径传播而引 起的多径衰落
40
¾ 网络结构
1.5.5 组网技术(二)
¾ 网络接口
电路交换业务通道
GMSC
VLR
MSC
BTS
BSC
PCU
HLR AUC
PSTN
ISP 163
SGSN
分组交换业务通道
GGSN
GPRS系统结构图
同济大学 徐娟
数据网络
41
1.5.5 组网技术(三)
¾网络的管理与控制 9 连接控制(或管理)功能
呼叫接续过程
集群调度系统:
移动台
总调度台
公共电话网 PSTN
分调度台
基地台
中央控制器
同济大学 徐娟
28
1.3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BTS
MSC
公共电话网 PSTN
MS
同济大学 徐娟
29
1.3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铱(Iridium)星系统 全球星(Global star)系统
同济大学 徐娟
24
1.3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无线电寻呼系统(单向传输)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频率再用、小区分裂、越区切
中国移动通信工程进度管理实施细则(2020修订版)
![中国移动通信工程进度管理实施细则(2020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9161a31711cc7930b71664.png)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通信工程进度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通信工程进度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进度,明确管理职责,规范建设单位及设计、施工、监理、集成商、设备(材料)供应商(以下简称“合作单位”)的进度管理行为,结合通信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山西公司所属各市公司、省公司各部门(中心)。
第三条本细则是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通信工程进度管理实施细则》(晋移工字[2019]22号)的修订,用于指导各建设单位实际项目建设的工程进度管理。
第四条工程进度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必须保证合理建设周期,不得因为压缩工期而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
第五条加强信息化手段建设,在系统中实现工程进度计划编制、进度执行情况的实时跟踪、分级预警、统计分析等功能,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效率。
第二章项目全过程管理周期第六条项目全过程管理周期各阶段定义(一)项目全过程管理周期项目全过程管理周期指项目从建设需求提出到完成关闭全过程管理所经历的时间。
分为六个主要阶段:项目立项阶段、勘察设计阶段、物资采购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验收阶段、审计归档阶段。
(二)项目前期项目前期指项目从建设需求提出到完成立项所经历的时间,特指项目立项阶段。
(三)项目全生命周期项目全生命周期指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关闭全生命所经历的时间,包括勘察设计阶段、物资采购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验收阶段、审计归档阶段。
(四)项目建设期项目建设期指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割接上线所经历的时间,包括勘察设计阶段、物资采购阶段、工程实施阶段。
(五)项目施工期项目施工期指项目从工程开工到完成割接上线所经历的时间,特指工程实施阶段。
(六)项目后期项目后期指项目从割接上线到完成关闭所经历的时间,包括工程验收阶段、审计归档阶段。
上述周期具体关系如下图:图1 项目全过程管理周期、项目前期、全生命周期、建设期、施工期及项目后期关系图第七条项目全过程管理周期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起止标志以及责任部门如下:表1 项目全过程管理周期各阶段第三章工程进度管理职责分工第八条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工程进度管理制度,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建设单位进度执行情况,负责在设计批复中明确合理可行的工程进度计划。
《中国移动 通信电源系统 工程设计规范 》(QB-J -017-2013)V1 0 0-修正版
![《中国移动 通信电源系统 工程设计规范 》(QB-J -017-2013)V1 0 0-修正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26e0ecaef8941ea76e0530.png)
7.4 UPS 电源系统组成及设备配置原则..........................................................................13
7.5 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系统组成及设备配置原则 .........................................................15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
4 总则...........................................................................................................................................4
14
防火要求 ......................................................................................................................... 30
14.1 电源设备选型防火要求.........................................................................................30
5.4 供电要求.......................................................................................................................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09级《移动通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2-2013学年09级《移动通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概论1、什么叫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哪些特点?【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者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者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特点: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答】所谓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此工作方式设备简单,功耗小,但操作不便,通话时易产生断断续续的现象。
它一般应用于用户少的专用调度系统。
所谓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有时亦称全双工通信。
这种方式操作方便,但电能消耗大。
模拟或数字式的蜂窝电话系统都采用双工制。
3、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有哪些优点?频谱利用率高、容量大,同时可以自动漫游和自动切换,通信质量好,加上其业务种类多、易于加密、抗干扰能力强、用户设备小。
4、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有哪几种类型?多址: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覆盖范围:广域网,局域网服务范围:专用网,公用网信号形式:模拟网数字网9、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哪些主要技术?各项技术的主要作用。
主要技术:话音编码技术,调制技术,调频技术,交织技术,分集技术,天线导技术。
第二章调制解调跳频:用一定码序列进行选择的多频率频移键控扩展频谱:简称扩频通信,在发端采用扩频码调制,使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须的带宽,在收端采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解扩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1、移动通信中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是什么?第 1 页共9 页【答】1、所有的技术必须在规定频带内提供高的传输效率2、要使信号深衰落引起的误差数降至最小3、应使用高效率的放大器4、在衰落条件下获得所需要的误码率12、QPSK 、OQPSK 和π/4-DQPSK 的星座、相位转移图有和异同?【答】QPSK 、OQPSK 星象图一样,只是OQPSK 的相位变化不会出现π,而π/4-DQPSK 的星象图与QPSK 的差别就是整体偏移π/4。
19、扩频系统的抗干扰容限是如何定义的?它与扩频处理增益的关系如何?【答】扩频系统的抗干扰容限定义为:Ls][(S /N)-out +=G M j式中,Mj 表示抗干扰容限,G 表示扩频系统的处理增益,out (S/N)表示信息被正确解调而要求的最小输出信噪比,Ls 为接收系统的工作损耗。
它与扩频处理增益G 成正比。
20、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PN 码速率为1.2288Mc/s (c/s 即chip/s ,码片每秒),基带数据速率为9.6kbps ,试问处理增益是多少?假定系统内部的损耗为3dB ,解调器输入信噪比要求大于7dB ,试求该系统的抗干扰容限。
(表示正常工作条件下,接收机输入端所允许干扰的最大强度值,用分贝表示)【答】 处理增益为dB G 2112810log 106.9102288.1log 1036≈=⨯⨯⨯= 抗干扰容限为dB M 113)(7-21=+=21、为什么m 序列称为最长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其主要特征是什么?【答】n 级线性移位寄存器能产生的最大长度为1-2n位的码序列,m 序列就是用n 级移位寄存器通过线性反馈产生的,且具有最长长度。
主要特征:该序列具有随机性,二值相关性,多值相关性22、试画出n=15的m 序列发生器的原理,其码序列周期p 是多少?码序列速率由什么决定?【答】第三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1、试简述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
【答】直射波:可按自由空间传播来考虑,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能量既不会被障碍物吸收,也不会产生反射或折射。
但经过一段路径传播后,能量会受到衰减,与工作频率和传播距离有关。
地面反射波:与直射波的合成场强将随反射系数以及路径差的变化而变化。
地表面波:其损耗随频率升高而急剧增大。
4、在标准大气折射下,发射天线高度200m,接收天线高度为2m,试求视线传播极限距离。
6、某一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高度为100m,天线增益为Gb=6dB,移动台天线高度为3m,天线增益Gm为0dB。
市区为中等起伏地,通信距离为10km,工作频段为150MHz,试求:(1) 传播路径损耗中值;(2) 若基站发射机送至天线的信号功率为10W,求移动台天线得到的信号功率中值。
(1) 根据已知条件,KT=0, LA=LT,式(3 - 68)可分别计算如下:由式(3 - 13)可得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fs]= 32.44+20lgf+20lgd= 32.44+20lg150+20lg10= 96dB由图3 - 23 查得市区基本损耗中值Am(f,d) = 25dB由图3 - 24(a)可得基站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b(hb, d) = -8dB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m(hm, f) = 0dB把上述各项代入式(3 - 68),可得传播路径损耗中值为LA = LT = Lfs+Am(f, d)-Hb(hb, d)-Hm(hm, f) =96+25+8 = 129dB(2) 由式(3 - 63)和式(3 - 64)可求得中等起伏地市区中接收信号的功率中值Pp=Pt+Gb+Gm-Lt=10lg10+6+0-129=-113第四章抗衰落技术1.分集技术如何分类?在移动通信中采用了哪几种分集接收技术?【答】分类:按“分”划分,即按照接收信号样值的结构与统计特性,可分为空间、频率、时间三大基本类型;按“集”划分,即按集合、合并方式划分,可分为选择合并、等增益合并与最大比值合并;按照合并的位置可分为射频合并、中频合并与基带合并,而最常用的为基带合并;分集还可以划分为接收端分集、发送端分集以及发/收联合分集。
分集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划分为显分集与隐分集。
在移动通信中采用了: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最大比值合并(MRC)、等增益合并(EGC)、选择式合并。
3.为什么说扩频通信起到了频率分集的作用,而交织编码起到了时间分集的作用?RAKE接收属于什么分集?【答】扩频通信扩展了信号频谱,使每段频率所经历的衰落各不相同,信道产生衰落时只会使一小部分频率衰落,不会使整个信号产生畸变,相当于频率分集。
交织编码把一个较长的突发差错离散成随机差错,再利用纠正随机差错的编码技术来消除。
交织深度越大,抗突发差错的能力越强,交织码处理时间越长,从而造成了传输时延增大,属于时间隐分集。
Rake接收机是将多径分量取出,对其进行延时和相位校正,使之在其某一时刻对齐,并按一定规则合并,属于时间分集/路径分集。
4.试画出(2,1)卷积编码器的原理图。
假定输入的信息序列为01101(0为先输入),试画出编码器输出的序列。
【答】(2,1)卷积编码器的原理图见P154,图4-17(a )当输入序列01101,有0m j =,000j =⊕=P ,00j =C1m j =,110j =⊕=P ,11j =C1m j =,011j =⊕=P ,10j =C0m j =,101j =⊕=P ,01j =C1m j =,110j =⊕=P ,11j =C故输出0011100111第5章 组网技术5、移动通信网的某个小区共有100个用户, 平均每用户C=5次/天, T=180秒/次, k=15%。
问为保证呼损率小于5%,需共用的信道数是几个? 若允许呼损率达20%, 共用信道数可节省几个?a=C*T*K*1/3600=0.0375m=(A/n)/aA=m.n.aA=100*0.0375=3.75查表得当B>0.05时,信道数为8当B>0.2时,信道数为5,所以节省3个信道8、常用的CDMA 系统可分为几类?其特点分别是什么?不同的用户信号是如何区分的?【解】常用的CDMA 系统可分为跳频码分多址FH-CDMA 和直扩码分多址DS-CDMA 。
在FH-CDMA 系统中,每个用户根据各自的伪随机(PN )序列,动态改变其已调信号的中心频率。
各用户中心频率可在给定的系统带宽内随机改变,该系统带宽通常要比各用户已调信号的带宽宽得多。
FH-CDMA类似于FDMA,但使用的频道是动态变化的,FH-CDMA 中各用户使用的频率序列要求相互正交(或准正交),即在一个PN序列周期对应的时间区间内,各用户使用的频率在任一时刻都不相同(或相同的频率非常小)。
在DS-CDMA系统中,所有用户工作在相同的中心频率上,输入数据序列与PN序列相乘得到带宽信号。
不同的用户(或信道)使用不同的PN序列。
这些PN序列(或码字)相互正交,从而可像FDMA和TDMA系统中利用频率和时隙区分不同用户一样,利用PN序列(或码字)来区分不同的用户。
DS-CDMA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存在自身多址干扰;二是必须采用功率控制方法克服远近效应。
9、DS-CDMA与TDMA、FDMA相比有哪些主要差别?【解】在DS-CDMA系统中,所有用户工作在相同的中心频率上,输入数据序列与PN序列相乘得到宽带信号。
不同的用户(或信道)使用不同的PN序列。
时分多址TDMA是指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无论帧或时隙都是互不重叠的)。
在频分双工(FDD)方式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帧分别在不同的频率上。
在时分双工(TDD)方式中,上下行帧都在相同的频率上。
频分多址FDMA是指将给定的频谱资源划分为若干个等间隔的频道(或称信道)供不同的用户使用。
在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带宽通常等于传输一路模拟话音所需的带宽,如25 kHz 或30 kHz。
在单纯的FDMA系统中,通常采用频分双工(FDD)的方式来实现双工通信,即接收频率f和发送频率F是不同的。
14、设蜂窝移动网的小区辐射半径为8km,根据同频干扰抑制的要求,同信道小区之间的距离应大于40km,问该网的区群应如何组成?试画出区群的构成图、群内各小区的信道配置以及相邻同道小区的分布图。
解:同道小区之间的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有16、什么叫中心激励?什么叫顶点激励?采用顶点激励方式有什么好处?两者在信道的配置上有何不同?【解】中心激励:在每个小区中,基站可设在小区的中央,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
顶点激励:将基站设计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三副120°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每个小区由三副120°扇形天线共同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