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作者:李云鹏来源:《艺术科技》2020年第13期摘要:中国工笔花鸟画自唐代独立以来,就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不断向前发展,直到宋代由于统治者的热爱、推崇与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工笔花鸟画达到空前的繁荣。
宋代工笔花鸟画刻画细腻、设色典雅、真实自然、富有诗意,当代在继承宋代工笔花鸟画这些精华的基础上,又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与审美观念,对工笔花鸟画在当代的发展进行不同的探索与实践,使得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形式更加异彩纷呈。
本文分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传承与发展,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提供启示。
关键词:宋代;工笔花鸟画;艺术特点;当代;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3-00-041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1.1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精神特征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深受本土的儒、释、道等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浸染,宋代绘画主要受宋代理学的影响,宋代理学则是对儒、释、道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因此,宋代工笔花鸟画也是在儒、释、道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融入了宋代理学的精神内涵,从而形成了在以抒情为主的基础上融入理趣的审美特征,同时画家笔下的花木禽鸟、飞蝶走兽、草虫游鱼被赋予了道德和人格的象征,并具有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意味。
《宣和画谱》中记载:“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
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
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其悠闲。
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搏击,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
”[1]宋人的这种艺术观念与美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绘画的取材、布局、色彩、线条、造型等形式上的处理,使得其艺术形象不再是纯自然的再现,而是人与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统一境界,一种情感的表达与精神的寄托。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美是一种正大气象的美,而且这种美正源自画家对自然的无我之境与对生命回归其本源状态的一种精神追求,在画面中讲求精神内涵与外在形式、墨色的丰富变化与用笔的法度、平衡与对立、忘我与物化的和谐统一。
宋代花鸟画的特点与艺术价值评析

宋代花鸟画的特点与艺术价值评析导言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被誉为是花鸟画的黄金时期,该时期的花鸟画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卓越的艺术价值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宋代花鸟画既继承了唐代花鸟画的传统,又在技法、表现手法上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技法、题材、内容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对宋代花鸟画的特点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艺术价值进行评析。
技法的创新与发展平法与摩渲法的应用宋代花鸟画在技法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与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平法和摩渲法的应用。
平法是指用平纸就笔、不使用水与颜料的绘画方法,它使画面呈现出平整、均匀的色彩效果,加强了画面的整体和谐感。
摩渲法则是用刷子在颜色尚湿的状态下进行涂抹和推擦,以此来创造出丰富细腻的色彩层次感。
这两种技法的应用使得宋代花鸟画达到了色彩的丰富和表现层次的深度,使画面更加生动而立体。
宋代花鸟画的线条表现在线条的表现上,宋代花鸟画注重捕捉事物的生动性和形态特征。
画家通过精确的线条勾画,将花鸟的神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纸上。
他们不仅追求线条的细腻和洗练,还注重线条的变化和流畅性,使画面更具有节奏感和动态感。
这种线条表现方式的运用,使得花鸟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题材与内容的多样化花鸟并茂的作品宋代花鸟画注重将花与鸟结合在同一幅画中,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
画家们通过对花鸟的精确观察和描绘,使这些作品呈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们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花鸟的形态特征,赋予作品以自然的美感。
虫鱼草木的丰富表现除了花鸟之外,宋代花鸟画还注重对虫鱼草木等小动物和植物的表现。
画家们通过精确的描绘,使这些虫鱼草木在画面中栩栩如生,充满生机。
他们不仅重视虫鱼草木的外貌特征,还注重描绘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情感表达,赋予作品以更多的情感色彩和思想内涵。
艺术价值的评析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趣味宋代花鸟画以其精湛的技法和独特的题材,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这些画作体现了画家对花鸟以及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理解,展现了画家独特的审美趣味。
隐喻和象征: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隐喻和象征: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宋代是我国古代宫廷画繁荣发展的时期,这种围绕着封建帝王将相生活、朝政而进行的绘画,在北宋时达到鼎盛,此时的宫廷花鸟画从绘画技巧、绘画题材、语图关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也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平。
花鸟画源自新石器时代,在历史长河中逐步脱离其他画种,成为独立画科。
唐至五代之后,花鸟画蓬勃发展,跃居于人物画之上,由单一的图画表现形式逐步转换为语图结合的表现形式,与山水画并驾齐驱。
宋代的工笔花鸟画五代末至北宋初,工笔花鸟画开始走向成熟,绘画中的语图关系也发生了改变。
北宋之前,绘画更加注重对宗教的传播宣传,北宋的文人画和宫廷花鸟画兴起之后,绘画创作从叙事层面转向写生层面,诗词介入画作的文人画和叙事题材的写意画逐渐兴起。
以文治天下是宋朝的国策,这个国策大大促进了宋代文化的发展。
伴随着这种文化的转型与繁荣,宋代绘画美学的新思想、新领域都得到开创与繁荣发展。
北宋的花鸟画,形成了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两大流派。
黄派重形、色,技法上以勾勒染色法表现;而徐派则创立落墨法的表现形式,重作品意的表达。
徐、黄两派也逐步形成了中国花鸟画的两大风格流派——写意和工笔。
宋徽宗时期,宫廷画院机制已经完全成熟,宫廷花鸟画在当时已经占据画坛的主流地位。
北宋宫廷花鸟画语图合体的形式主要有诗与画的合体,最常见的是诗与画的合体,包括题画诗、诗意诗等。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构图开阔,以略带俯视的角度,用石青石绿的色彩渲染了高山和江河,展现了大江大河的气势磅礴。
画中的村、桥、亭等建筑巧妙地与山川河流结合在一起,形成视觉重点,将自然山水描绘得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体现出当时宫廷山水画的主流风格。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宋代的工笔画画面以方或圆为形状,从小处入手,以小博大,用熟练的构图手法、各种各样的画作对象以及简单写实的线条勾勒来蕴含广阔的意境,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
宋徽宗的《竹禽图》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布局方式一般分为折枝花鸟画和折枝全景花鸟画两种。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宋代宫廷花鸟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在世界艺术史上也占据着显著地位。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写实和创新并重宋代宫廷花鸟画注重写实,力求以形象真实、细腻入微的手法描绘花鸟的神韵。
画家们不仅擅长将花鸟形态、毛色、气息等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注重把握自然界中花鸟的气氛、环境和时刻,营造出丰富的画面效果。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写实性为后世绘画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借鉴。
尽管宋代宫廷花鸟画注重写实,但画家们并不满足于对自然界的纯粹还原,而是通过主观加工和创新,赋予作品以个人风格和情感色彩。
这种创新体现在画家们将自己对花鸟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到作品中,使得画面更富有生命力和情感表达。
二、精细绘画和意境共存宋代宫廷花鸟画以精细绘画为主要技法,画家们注重用细腻的笔触、精确的线条和高度细致的描摹来表现花鸟的形态和细节。
他们追求画面的自然和真实,通过十分细致的处理,使得花鸟在画面中栩栩如生,观者可以感受到花鸟的美丽和生动。
与此宋代宫廷花鸟画也非常注重意境的表达。
画家们通过构图、配色、线条的安排等手法,营造出充满诗意和意蕴的氛围。
无论是将花鸟置于自然景色之中,还是通过抽象的笔墨表现来传递情感,画家们都力求在绘画中创造出深深的意境,使观者在欣赏画作的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美好。
三、取法于古人并有所发展宋代宫廷花鸟画继承并发展了以前历代花鸟画的学术传统,使其更加完善和丰富。
画家们在绘画实践中取法于古人的精神和技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他们不仅熟悉并研究了前代名家的作品,还吸收了国内外各种绘画流派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宋代宫廷花鸟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对后世的花鸟画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不仅为后来的绘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总结:宋代宫廷花鸟画在写实性和创新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平衡,既注重描绘花鸟的形态和细节,又赋予作品以个人风格和情感色彩。
宋人工笔鸟画中写意的特点浅析

工笔花鸟画在两宋时期达 到鼎盛 ,正是 由于传神写意的 “ 字典” 创作 出如此优秀 的“ 诗文” 。据邓椿 《 画继》 记载, 有一 主 旨, 所 以宋人工笔花鸟画制作过程中的 “ 工”并不等 于 “ 匠 次宋徽宗临幸龙德 宫, 特 别赞 赏一位新晋少年画家所作 的《 斜 气” , 也不等 于直观细致 的模拟 自然物象 , 而是画家 的主观意 枝 月 季 花》 , 众 人 皆莫 测 其 故 , 问其 原 因 , 答 日: “ 月 季 鲜 有 能 画 象的表 现。由于追 求意境, 宋人花鸟画是一种含 蓄的艺术 , 它 者, 盖四时朝暮 , 花、 蕊、 叶 皆不同, 此作春时 日中者, 毫发无
物之理是物的生长规律, 物之 内在精神 , 内 意画的兴起而兴起。一开始提 出并不是针对我们今天说的写 理两方面的内涵 , 意画,而是针 对当时的工笔 画。写意是指画家从事艺术创作 在美; 形之理是形所呈现出的规律 , 是一种偏 向视觉 的形律 , 所 真正想要表达 的意思、 意境 、 意象, 画家的精神 、 思想、 审美 及其形的外在精神和外在美 。 情趣;也可 以理解 为以书写的笔法来描绘胸 中的意象 。写便 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 显然, 宋人花鸟画家早
有写实又有写意 , 既有写 画家 自 我 的审美情趣、 思想 、 胸臆 , 又有写形物的 内 在精 神, 内在美 , 内在 生命活力。
关键词 写意 大 自然 以形达 意 抒 情达 意 文献标识码 : A -
宋 人花 鸟画 将 写 实 与 写 意 相 融 ,自然 之精 神有 画家 的心
在表达强烈的感情时, 往往不 以简单 的表象的动作表情作图 差” , 《 鹤林玉露》 里的一则小故事更是将这种深入 的观察功夫 , 解式 的描绘 , 而是 以线 设计 出或质朴 、 或凝重、 或灵动 的造型 描述得十分具体 : “ 曾云巢无疑工画草虫取草虫笼而观 之, 穷
宋人花鸟画技法特点剖析

宋人花鸟画技法特点剖析
宋人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它源于宋朝
(960-1279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宋人花鸟画以其细腻、生动的笔墨表现技法和绚丽多彩的画面,深受世人爱戴。
其画法特点博大精深,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
首先,宋人花鸟画注重笔法。
其画家们在传统的墨色技巧基础上,充分运用毛笔之柔和、水墨之黑白对比的特点,配以特有的线条画法,一笔一划,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其它手段,如点划、错落、点状等,也被画家巧妙地运用其中,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令人着迷。
其次,宋人花鸟画注重用色。
它以色彩艳丽、灵动多姿的特点而著称,大胆而多变的匠心,令画面的色彩变化得不落窠臼,如神灵般的色彩和光泽,令人叹为观止。
宋人花鸟画“有色而不丑,有质而不浊”的特色,使得每一幅画作都别具一格,十分震撼人心。
最后,宋人花鸟画注重意境。
它以自然的感悟、熟悉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传达出清新、纯净而不失精致的题材,令人沉浸到一个古雅、自然、幽静的世界,感受恬静宁静、甚至幽暗缠绵的情绪。
总之,宋人花鸟画以其精湛的画技和艺术美感,深受众人喜爱。
从笔墨表现技法和用色处理到意境细节,宋人花鸟画中尽可见“芬芳异香、清韵缭绕”的优美意境。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为世人提供了一个追求艺术之美的道路。
- 1 -。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宋代工笔花鸟画不仅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还体现了实用性
的特点。
画作多以自然花鸟为主题, 与当时社会的文化、风俗、 审美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宋代工笔花鸟画作为当时社会 的装饰性工艺品,广泛应用于 宫殿、府邸、园林等场所的装
饰和陈设。
独特的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宋代工笔花鸟画以其细腻入 微的描绘、生动逼真的形象 和浓郁的诗意表现出独特的
风格特点
宋代工笔花鸟画以精细的笔法、写实的风格和寓意深刻的主题为主要特点。画家们注重对自然景物的 观察和描绘,力求将自然的美景真实地再现在画布上。同时,他们也注重画面的构图和细节处理,使 得画面更加精致、细腻、生动。
02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细腻入微的线条表现
线条质量
宋代工笔花鸟画在线条表现上非常精细,注重对细节的描绘 ,如花鸟的轮廓、纹理、甚至毛发。线条流畅、细腻,富有 弹性,给人一种真实感和立体感。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宋代工笔花鸟画概述 •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成就 • 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 •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传承与保护 • 宋代工笔花鸟画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
01
宋代工笔花鸟画概述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定义与起源
定义
宋代工笔花鸟画是一种以花卉和鸟类为题材,采用精细的笔法表现的绘画形式。 它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宋代工笔花鸟画的保护主要面临以下 问题:一是保护意识不强,许多人对绘画作 品的保护重视不够;二是保护技术手段落后 ,缺乏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三是资金投入 不足,许多绘画作品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得到
有效的保护。
加强宋代工笔花鸟画传承与保护的措施与建议
宋代花鸟画的艺术特征

宋代花鸟画的艺术特征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特别是花鸟画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宋代花鸟画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而被广泛赞誉和喜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宋代花鸟画的艺术特征。
宋代花鸟画注重写意。
宋代花鸟画家注重通过笔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追求画面的意境和内涵。
他们注重描绘花鸟的精神气质,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画面中,花鸟常常被描绘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画家通过丰富的笔墨技法,使花鸟的形态、姿态和神态都表现得非常传神。
宋代花鸟画追求写实。
宋代花鸟画家注重对花鸟的真实描绘,力求形神兼备。
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和研究花鸟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性,将其准确地呈现在画面中。
宋代花鸟画作品中的花朵、树叶、羽毛等细节描绘得非常细致入微,使人感觉仿佛可以触摸到它们的质感。
画家还注重运用透视和光影效果,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宋代花鸟画注重构图和布局。
宋代花鸟画家注重画面的整体结构和平衡美。
他们善于运用构图技巧,使画面的各个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在布局上,他们追求简洁、饱满、稳定的效果,力求画面的主题和意境得到最好的表达。
同时,他们注重画面的空间感和节奏感,通过运用大小、深浅和透视等手法,使画面更有层次感和动态感。
宋代花鸟画注重墨色运用。
宋代花鸟画家擅长运用墨色来表现花鸟的形态和气质。
他们通过变换墨的浓淡、干湿、浓疏等来表现花鸟的轮廓、质感和神态。
宋代花鸟画家还注重墨色与纸张的相互作用,善于运用水墨淋漓、点染、洒墨等技法,使画面更有意境和韵味。
宋代花鸟画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而受到广泛的赞誉。
它注重写意,追求写实,注重构图和布局,以及运用墨色等方面的技巧,使得画作充满生机和艺术魅力。
宋代花鸟画家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作,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对于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优秀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学习,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
笔意精微 设色典雅——浅析宋人工笔花鸟画之意境表现

知识文库 第11期254笔意精微设色典雅——浅析宋人工笔花鸟画之意境表现黄雅婷中国的花鸟画源远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战国、汉代的帛画上,就有花、鸟、虫、鱼的形象,而宋人花鸟画以其素雅的画面风格以及对花鸟画精神的体现和意境美的营造,在中国花鸟画创作上达到了高峰。
本文试图通过宋人花鸟画的背景、意境美的概念、对部分宋人花鸟画个例的分析,来浅析宋人工笔花鸟画之意境美。
1 宋人工笔花鸟画形成的背景花鸟画在唐代形成独立画科。
中唐前,花鸟画仅仅作为人物画而附庸存在;中唐后,花鸟画脱离人物画作为专门的画类。
五代两宋时期,花鸟画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批杰出画家,如徐熙与黄荃。
黄荃善画珍禽异兽,奇花怪石,用笔精细,色彩艳丽,有富贵之气;徐熙善画汀花野草,水鸟渊鱼,“落墨为格,杂彩副之”,有野逸气。
两种画风由五代延续到两宋,形成两大流派。
宋代的花鸟画,在黄荃、徐熙的基础上逐渐走向成熟,并由成熟走向精微。
2 中国花鸟画意境的概念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中国画艺术理论中的“意”是指作者创作作品时的主观思想和审美观念,而“境”是指画面描绘出的客观物象,两者的结合通过创作者和观赏者来共同体现出来的。
中国画的显著特征是讲求意境美,而中国花鸟画的意境美的概念是自然美的抒情表现。
宋代花鸟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崇尚自然,重视写生。
北宋花鸟画家赵昌,早时学画,常在清晨朝露未干时对花圃中的植物手调彩色作画,自称“写生赵昌”。
他的画,一反当时厚重彩色之风,画明润匀净,得“妙于赋色”之誉。
由此可见真正好的作品无不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寄寓画家的审美理想和感情,进而产生意境美来引发观赏者的联想与想象。
3 宋人工笔花鸟画意境美的营造宋代的花鸟画家热爱自然,精通绘画技巧,感情丰富,对线条色彩和形式十分敏感,善于将面对千姿百态的自然界的情感巧妙的表现出来,在此,试以几幅宋画作品为例,就工笔花鸟画的意境之美做如下阐述。
3.1 画面构图简约之美构图在谢赫六法中称之为“经营位置”,可见其重要性。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中国工笔花鸟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一种重要流派。
其起始于宋代,至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中国的艺术界中,工笔花鸟画一直以来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呢?这种画作又有哪些独特的艺术特点呢?首先,中国工笔花鸟画具有高度的写实性。
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绘画技能外,更需要对自然界经验的深刻体会和对花鸟的情感表现能力,特别是对花鸟的形态、神态等细节上的反复研究和观察。
传统的中国工笔花鸟画擅长表现主题物体的神韵特征和形态特点,因此画作往往极富写实感。
其次,中国工笔花鸟画善于运用色彩。
工笔花鸟画织有浓艳鲜明的色彩,注重彩并石。
画家精心地调制色彩,运用明暗、光影的变化,以彰显花鸟的魅力。
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等互相对比,使画作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第三,中国工笔花鸟画注重细节描绘。
中国工笔花鸟画擅长描绘细节,包括花鸟皮毛的质感、细微的肌理和羽毛、花叶的形态质感等等。
画家们使用千锤百炼的笔触与细腻的表现形式,把这些特征清晰地展现出来。
工笔花鸟画的细节描绘强调画家的观察与感受,不仅把物体形态的具体表现表现得细致入微,也能深化画作的内涵,表现主题的深刻。
最后,中国工笔花鸟画具有优美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工笔花鸟画通过高水准的绘画技法和精湛的笔墨技能,为艺术观众带来无限的艺术魅力和尊贵品味,极具影响力,并成为国内外众多艺术品收藏者的收藏之选。
综上所述,中国工笔花鸟画其艺术特点和传统技法使之成为现代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通过艺术家的勤学苦练,工笔花鸟画得以保留传统的韵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传播的全球化,工笔花鸟画也正面临着更新、创新的压力与机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这对推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
宋代宫廷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和技法。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写实性
宋代宫廷花鸟画追求写实性,强调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描绘。
画家
们通过对植物、鸟兽等细致入微的观察,将其形态、色彩、纹理等特
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力求达到真实自然的效果。
二、注重构图
宋代宫廷花鸟画在构图上也有独特之处。
画家们善于将花卉、鸟兽等
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变化和层次感的画面。
同时,在布
局上注重对称和平衡,使整幅画面显得稳定而美观。
三、注重笔墨技法
宋代宫廷花鸟画在笔墨技法上也有独到之处。
画家们善于运用“写意”、“工笔”等不同的技法进行表现。
其中,“写意”强调笔墨自
由流畅,追求意境和气韵;“工笔”则注重细腻精细,追求写实效果。
画家们在运用不同技法的同时,也注重墨色的运用和层次感的表现。
四、注重意境
宋代宫廷花鸟画追求意境,强调画面所表现出的情感和内涵。
画家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描绘,创造出富有生命力和灵性的作品。
他们善于将自然界万物与人类情感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
总之,宋代宫廷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注重写实性、构图、笔墨技法和意境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也为后世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浅谈北宋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征

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一、“黄家富贵”独领风骚北宋初期,“徐黄异体”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情趣,后来,黄氏画派在宋初画坛上独领风骚。
北宋初期,画家沿袭了五代时期的花鸟画风格,黄筌父子的“黄家富贵”样式成为花鸟画的规范和评价画作的尺度,并且成为宫廷绘画的主流风格。
北宋以崇尚人文情怀为主流,而宫廷院体花鸟画的写实精神正符合主流。
写实花鸟画因通俗易懂而深受百姓的喜爱,加上宫廷画院的特殊背景,所以写实花鸟画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黄家的富贵之风就是对写实的体现。
黄氏继承唐代富丽堂皇的画风,线条勾勒极其细腻、工整,善于赋彩,所以其作品画面多施以柔丽的色彩,华贵典雅而不失宫廷气韵,颜色与线相中和,几乎不见勾画的痕迹,表现对象的神态生动传神,画面浑然天成。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黄居寀《山鹧棘雀图》轴,描绘极为细致,颇有富贵、华丽之趣。
黄派所代表的院体画的审美使其形成了明显的艺术风格。
二、写实精神与气韵生动相结合徐熙画派又称“徐熙野逸”,其代表画家徐熙,看重画面的表现力,表现题材多为“寒芦荒草、水鸟野凫”。
所以,徐、黄两派无论在用色还是在理念上都大为不同。
要想推动花鸟画的发展,“徐黄融合”是必然之势。
北宋时期的绘画理论中,以“气韵生动”为标准的说法随处可见。
北宋中期,工笔花鸟画在一定程度上已发展成熟,画家开始寻求创作技法和审美方式的突破。
赵昌、崔白等人就是开创工笔花鸟画新风格的先驱,他们开始推崇花鸟画的写生之路,使以院体为代表的富贵华丽风格的花鸟画一度转为萧疏野逸的风格,有别于“黄家富贵”的风格应运而生,从此形成了工笔花鸟画在写实道路上的新的审美取向,让花鸟画中的写实精神与谢赫“六法”中所提及的“气韵生动”完美结合。
赵昌沿袭了宋代画院的绘画方法和画风,现场调色作画,《写生蛱蝶图》是他的杰作。
崔白不仅对花鸟画有了新的创作实践,并且使黄氏体制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崔白擅长描绘寒露时节的花鸟。
以他的《寒雀图》来讲,作品刻画日落时分,麻雀在枝丫上小憩的景象。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宋代宫廷花鸟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而闻名于世。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形态的写实性和生动性宋代宫廷花鸟画注重对花鸟形态的真实描绘,力求表现事物的形态特征。
画家们以细腻、精确的线条勾勒出花鸟的轮廓,通过用墨、色彩的变化来衬托出花鸟的神韵和生动感。
画家们注重细节的描绘,尤其是花鸟的羽毛、花瓣、叶子等细节,以及它们的眼睛、爪子等部位,使观者能够感受到花鸟活灵活现的形态。
二、运用写实的绘画技巧宋代宫廷花鸟画运用了许多写实的绘画技巧,例如立体感的表现、光影的处理、层次感的塑造等。
画家们通过运用透视原理、阴影和颜色的变化等手法,使花鸟画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他们善于运用墨线,通过变换线条的粗细、浓淡和质感来表现物体的纹理和质感。
画家们还善于利用颜色的明暗变化和层次感的处理,使花鸟画更加生动逼真。
三、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宋代宫廷花鸟画不仅注重形态的写实性,还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画家们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细腻的色彩和精妙的构图,营造出一种静谧、优雅的意境。
他们注重表达花鸟的姿态、神情和情感,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家对花鸟的热爱和情感。
四、注重审美的追求和艺术的修养宋代宫廷花鸟画注重审美的追求和艺术的修养。
画家们追求画面的和谐、平衡和整体的美感,注重构图的布局和比例的协调。
他们注重画面的空灵、雅致和简洁,追求画面的纯净和淡泊。
画家们还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技法的研究,通过不同的笔墨和技法来表现花鸟的特点和个性。
总的来说,宋代宫廷花鸟画以其形态的写实性、生动性、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而独具特色。
它注重对花鸟形态的真实描绘,运用写实的绘画技巧来表现花鸟的神韵和生动感。
它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细腻的色彩来营造一种静谧、优雅的意境。
它注重审美的追求和艺术的修养,追求画面的和谐、平衡和整体的美感。
宋代宫廷花鸟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审美的追求,它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和借鉴。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图 1 北宋·赵佶《竹禽图》
《竹禽图》中,在简单勾勒的山石间伸出两枝翠竹,枝叶稀 疏,在布局上一上一下,并列分割了画面。有两只小鸟停留在 这两根翠竹上,右下方那只鸟出现在侧面,它仰头注视上方的 小鸟,上方小鸟头像右下方侧视,腹部正对观众。两只鸟视线 相对,呈现出对角线式的布局形式,上方的小鸟转头侧视,又 呈现出 S 型律动式的布局形式。
艺术研究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王 峰
(咸阳演艺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
摘 要:工笔花鸟画在宋代达到成熟和巅峰,对后世花鸟 画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兴起背景说起, 从构图、色彩、写实和意境表达上分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 特色。
关键词:宋代;工笔花鸟画;特色
工笔花鸟画起源于我国的上古时代,伴随着中国文明的 发展而发展,它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骨器、陶器,商周的青铜 器,战国的帛画,以及封建时期乃至现代作品上,对象大部分 是花鸟、树木等现实自然之物。我国的工笔花鸟画在两宋时期 达到鼎盛,特别是北宋徽宗的提倡,使朝野内外趋之若鹜,宋 代也成为了花鸟画最繁荣的历史时期。
图 2 北宋·赵佶《枇杷山鸟图》
图 3 现代某摄影作品
2.3 写实
宋代的绘画注重形神兼备,以形似达成神似。宋代画师 非常注重写实,强调对绘画对象的细致观察。(下转第208页)
·205·艺术研究奢丽与艳情的洛可可——布歇的蓬巴杜夫人肖像作品
张玉青
(济南大学 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摘 要:弗朗索瓦·布歇是洛可可时期的代表画家,他与 蓬巴杜夫人犹如鸟之双翼,一起将洛可可艺术推向了顶峰。布 歇创作的蓬巴杜夫人肖像画,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奢华与媚丽, 见证了洛可可时代的辉煌。通过本文的再次剖析,亦能为现代 艺术创作提供技法及思想上的启示。
浅谈北宋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征-绘画论文-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浅谈北宋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征-绘画论文-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五篇】论文题目: 浅谈北宋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征摘要:宋代, 工笔花鸟画空前繁荣, 追求简淡、明快、清新的风格, 体现了画者和当时社会的审美倾向.宋代工笔花鸟画在题材、用色、创新等方面都值得研习者研究和继承, 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直至今日, 学习工笔花鸟画依然要从临摹经典的宋代工笔花鸟画开始, 研究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审美价值和创作规律.关键词:工笔花鸟画; 审美; 北宋; 审美特质;一、黄家富贵独领风骚北宋初期, 徐黄异体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情趣, 后来, 黄氏画派在宋初画坛上独领风骚.北宋初期, 画家沿袭了五代时期的花鸟画风格, 黄筌父子的黄家富贵样式成为花鸟画的规范和评价画作的尺度, 并且成为宫廷绘画的主流风格.北宋以崇尚人文情怀为主流, 而宫廷院体花鸟画的写实精神正符合主流.写实花鸟画因通俗易懂而深受百姓的喜爱, 加上宫廷画院的特殊背景, 所以写实花鸟画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黄家的富贵之风就是对写实的体现.黄氏继承唐代富丽堂皇的画风, 线条勾勒极其细腻、工整, 善于赋彩, 所以其作品画面多施以柔丽的色彩, 华贵典雅而不失宫廷气韵, 颜色与线相中和, 几乎不见勾画的痕迹, 表现对象的神态生动传神, 画面浑然天成.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黄居寀《山鹧棘雀图》轴, 描绘极为细致, 颇有富贵、华丽之趣.黄派所代表的院体画的审美使其形成了明显的艺术风格.二、写实精神与气韵生动相结合徐熙画派又称徐熙野逸, 其代表画家徐熙, 看重画面的表现力, 表现题材多为寒芦荒草、水鸟野凫.所以, 徐、黄两派无论在用色还是在理念上都大为不同.要想推动花鸟画的发展, 徐黄融合是必然之势.北宋时期的绘画理论中, 以气韵生动为标准的说法随处可见.北宋中期, 工笔花鸟画在一定程度上已发展成熟, 画家开始寻求创作技法和审美方式的突破.赵昌、崔白等人就是开创工笔花鸟画新风格的先驱, 他们开始推崇花鸟画的写生之路, 使以院体为代表的富贵华丽风格的花鸟画一度转为萧疏野逸的风格, 有别于黄家富贵的风格应运而生, 从此形成了工笔花鸟画在写实道路上的新的审美取向, 让花鸟画中的写实精神与谢赫六法中所提及的气韵生动完美结合.赵昌沿袭了宋代画院的绘画方法和画风, 现场调色作画, 《写生蛱蝶图》是他的杰作.崔白不仅对花鸟画有了新的创作实践, 并且使黄氏体制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崔白擅长描绘寒露时节的花鸟.以他的《寒雀图》来讲, 作品刻画日落时分, 麻雀在枝丫上小憩的景象.崔白将画面分成三块, 中间四只麻雀作为作品重心, 使画面由动转静, 浑然天成, 麻雀的矫捷被表现得活灵活现.枝干描绘用笔流畅、灵动, 极富野趣.至此, 黄氏画风不再垄断北宋画院, 野逸的画风为北宋画院注入一股清流, 也成就了工笔花鸟画的变化与革新.三、宣和画体与宫廷花鸟画北宋末期, 宣和体是院体花鸟画形成的一种绘画流派.当时宫廷画院进入鼎盛发展时期, 宫廷花鸟画家赵佶, 赵佶着力推崇典雅之风, 追求表象与内在达到形神统一.赵佶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具有典雅绮丽的艺术风格.赵佶的绘画作品时常是艳丽与清雅、工细与质朴兼备.赵佶典雅绮丽的绘画风格是在黄家富贵和徐熙野逸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意义在于将文人墨客的情趣引入院体画, 使作品取得了雅俗共赏的效果.赵佶沿袭了崔白的写生传统, 又喜爱黄氏的赋色, 所以他对徐黄异体进行了综合改进, 且在绘画过程中十分重视写生, 善于观察事物.正是赵佶这种高度重视真实表现事物的理念, 使画院画家形成了工巧细致的创作习惯.赵佶不仅倡导在创作中真实刻画对象, 还要求作品中蕴含创作者的性情、趣味.赵佶最早进行了院体工笔画诗意化的尝试和探索, 并且开创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先例.在他的绘画作品中, 题款、等艺术形式巧妙地结合成画面的一部分, 增强了绘画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 《芙蓉锦鸡图》传达出高贵的皇家气质, 画作最后还花押天下一人, 体现了中国花鸟画的人文寓意.赵佶的画作特别注重神与形的结合, 无不体现着深厚的美学造诣.如, 《芙蓉锦鸡图》的尺幅恰好符合黄金律, 彰显出画家深厚的艺术修养.四、造型中的装饰美绘画中的装饰在于把客观物象通过主观人为的分类、提炼和有规律的组合, 从而让画面富有趣味性.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精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构图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色彩浓艳且典雅, 以及造型灵动中不乏工整, 既最大限度地还原物象, 又富有装饰美感.宋代工笔花鸟画富有诗情画意的内涵、风雅的逸趣、工细的造型技巧和色彩表现, 对于促进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俞建华, 注译.宣和画谱.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7.[2]胡继华.宗白华:文化幽怀与审美象征.文津出版社, 2005.[3]马乔.论宋代士人画对宋代工笔花鸟画发展的影响.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4]孙澄.宋徽宗的审美趣味与其花鸟画创作问题的研究.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精妙绚丽归于简雅淡逸——浅析五代宋元花鸟

精妙绚丽归于简雅淡逸——浅析五代宋元花鸟宋代工笔画重视格法,强调绘画必须尊重事物本身的规律,要写实写真。
画家在观察所画物象时要按照其客观的形式规律来刻画。
不仅对物象形象的描绘要严格符合其生长规律和自然规律。
还要仔细观察客观事物在自然世界中所呈现出的状态以求在画面中表达出该物象的神韵。
不仅要在形态上要象,神态上更要活。
在布局构图,采用技法时也要服务于物象本身的规律。
在刻画物象之前,画家要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写实,才能“形色俱若自然,意高韵古”。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特点“形”、“神”、“趣”、“情”、“意”。
也就是说宋代工笔花鸟的写实性是在保证物象形似的前提下力求神似,整个画面要有自然的趣味并能够传递出画家的主观感情,此外意境的营造也是不可或缺的。
理学是儒学在宋代的新的发展,也是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精神实质。
理学不仅沿袭了儒学的内容,还加入了佛家与道家的部分内容,也称为宋学或道学。
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及元明时期。
宋代的理学家提倡到世间万物中去“观生意”,喜好深入自然,接近万物,研味理趣。
现代的研究中大都肯定了理学中“格物致知”的思想对宋代工笔花鸟画写实性的影响。
“格物”就是去接触研究事物,“致知”就是获得知识,即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工笔花鸟画的写实性从宋代发展到今天,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下面从绘画材料、表现形式和技法、表现的题材、观察的角度与透视规律、构图方法和构图理念等方面对它们进行了比较。
五代南唐徐熙玉堂富贵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徐熙款,但据专家分析,可能是南宋-元代的作品。
五代后唐李赞华丹枫呦鹿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旧题五代人画,据考证,这种画风接近北宋时期的西域绘画风格,当为辽代作品。
北宋文献中有著录李赞华的千角鹿图一套,由辽主赠送给北宋皇帝,是图与著录中李赞华的风格接近,很可能就是其传世作品。
下图与此图为一套。
五代后唐李赞华秋林群鹿图轴五代后蜀黄居寀山鹧棘雀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真迹这件作品是黄氏传世唯一真迹。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1. 引言1.1 宋代花鸟画的特点一、精细写实:宋代花鸟画注重对细节的描绘,追求画面的真实感和精准度,画家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巧,将花鸟的形态、纹理、色彩等特征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画面之上,使观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花鸟的真实存在。
二、工笔细密:宋代花鸟画多采用工笔绘画技法,用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将花鸟描绘得栩栩如生,绘画的过程需要极高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使得作品显得精致而细腻。
三、意境深远:宋代花鸟画不仅注重对花鸟外在形态的表现,更重视作品背后的内在意境,通过花鸟的组合、布局、背景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恬静、宁静的氛围,让人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产生出一种静谧、深沉的感受。
四、气韵生动:宋代花鸟画强调捕捉自然界万物的神韵和生气,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构图方式,使得花鸟在画面中不仅是静态的形象,更具有一种生动活泼的感觉,展现出自然界独特的美感和生命力。
1.2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国绘画艺术的复兴和传统文化的重新关注,工笔花鸟画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融合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表现力。
他们以创作思想、技法手段和审美理念的升华为重点,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们还注重题材内容的更新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演绎和诠释,使作品更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趣味,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了传统花鸟画的精髓。
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们的创新探索为中国绘画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宋代花鸟画的影响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宋代花鸟画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独特性和精湛技艺为当代工笔花鸟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宋代花鸟画家善于运用线条勾勒纹理,注重明暗对比和层次感,这些表现技法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宋代花鸟画赏析

宋代花鸟画赏析千百年来,中国绘画史上最光辉灿烂、最有成就、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莫过于宋代绘画了。
它标志着中国绘画由五代之后呈现出衰退与沉寂而进入另一发展阶段。
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花鸟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尤以花鸟画为甚。
从传世作品来看,无论宫廷贵族,文人雅士还是民间艺人,所绘花鸟鱼虫,均情趣盎然,生机勃勃。
画风工写结合,多用水墨,敷色鲜丽明亮,注重物体结构和动态神韵,并富于诗意和笔墨情趣。
其题材广泛,有池塘游鱼、竹石芭蕉、禽鸟花卉、草虫、蔬果、耕牛、牧放、闲适、歌舞、戏婴等。
总的来说,北宋时期的花鸟画逐渐摆脱了勾线填色的形式,追求“意足不求颜色似”的效果,讲求诗意,追求文人士大夫的清高、恬淡、幽雅和文人趣味。
其一,花鸟画多反映现实社会生活。
花鸟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科,形成于五代,在北宋中期开始兴盛起来。
当时主要描写自然界花鸟虫鱼,以此来寄托文人们的思想感情。
另外,它还常常被文人作为一种自我表白的手段,抒发个人的胸臆和怀抱。
如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柳宗元的《小桃》、《黄鹂》,郭熙的《寒鸦图》等等。
这些作品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寓于对花鸟的观察、描绘中,使画面洋溢着一股生气。
第二,工笔花鸟画。
北宋时期是工笔花鸟画最为成熟的时期。
由于朝廷的喜爱,画院制度的形成,使得绘画技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画院内设有专门的科目和职责,同时,选拔了一批较高素养的画家。
画院中集中了众多的名家,他们将绘画作为毕生的事业,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佳作。
仅张择端存世的《清明上河图》,即是一幅杰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这一时期,花鸟画创作,既继承了唐代的勾勒填色的传统技法,又发展了五代的没骨技法。
“咫尺应须论万里,纵横自可穷千毫”。
宋代花鸟画,能够成为中国画坛的中坚力量,正是因为它在写生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而且,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推陈出新,在花鸟画的语言和表现手法上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境界,尤其是写意花鸟画的极大发展,标志着中国画创作已经完全走向了自觉。
宋代花鸟画艺术特点及影响

宋代花鸟画艺术特点及影响【摘要】: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绘画中有悠久的历史并且独立成科,其表现形式和手法独具特色。
宋代的工笔花鸟画经过数百年的文化孕育和艺术锤炼,成为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
宋代院体花鸟画之所以能够在传神方面达到很高的境界,在于能够从自然万物中直接取得,生意趣味浓厚是其重要的特征。
【关键词】:宋代花鸟画; 艺术特点; 情趣; 影响宋代是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宫廷中装堂饰壁务求华美,是花鸟画在贵族美术中占重要地位;社会上中山阶层的需求及工艺装饰,也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和活跃。
涌现出大量技术高超的的名手,仅文献记载的就达一百多余人,如北宋之黄居寀赵昌、易元吉、崔白、吴元瑜,南宋之李安忠、林椿、李迪、毛松、毛益等在艺术上各有独诣专长。
花鸟画继五代之后,仍坚持身临自然深入观察花鸟情态,作为创作构思的基础,技巧上有很多方面的创作。
宋人不仅把花鸟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而且从中表现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把自然属性与道德品格相联系,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
北宋时期, 五代十国名画家黄筌之子黄居寀,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其园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过乃父,与父同仕后蜀,为翰林待诏。
他表现的宁静平和、细腻艳丽的“皇家富贵”之风,成为宫廷花鸟画的标准。
例如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黄居寀画山鹧、山麻雀表现出他对观察与描写更为详细生动,且对动植物生态有较深入的研究。
因为山麻雀并非一般之麻雀,外形上其脸颊无黑色斑点,习性上不像麻雀喜欢栖息在人类房舍附近,或开发区周边。
故山鹧配以山麻雀,不但合乎其自然生态,也有远离尘嚣的寓意。
山石、棘条、竹叶等皆工笔匀皴,然后著色,继承、发展了“黄家富贵”风格,有“画艺敏瞻,不让其父”之誉(见《益州名画录》)。
而北宋时期另外一个画家就突破这种成规,他就是宋中后期的崔白。
崔白,字子西,工画竹翎毛,尤以表现野情野趣的败荷、凫雁、鹅驰誉画坛,另外,道释人物鬼神,也无不精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作者:魏光磊
来源:《神州》2012年第28期
摘要:工笔花鸟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体现出了浓郁的传统生活气息,而且以独特的风格特征和审美思想在当今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宋代的院体花鸟画经历了百年的孕育,蕴含了高雅的品质,成为了工笔花鸟的鼎盛时期。
画家们有着高超的写生技巧,注重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对生活有着很大的热情。
他们的表现手法独特,风格柔媚富丽,被后来的画家吸收和应用。
宋代花鸟画在艺术风格上大大超过了唐代,它所描绘的花果珍禽草木,生动逼真,色彩典雅,姿态优美,在传神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意境;审美情趣;构图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起初花鸟画是在人物画的背景中描绘的,起着陪衬的作用,经过很长的时间,尤其是到了宋时期,花鸟画达到了一种超越个人一时情感的境界,除了受到当时政治经济和时代审美情趣影响之外,另外,宫廷画院的设立起了关键作用,使花鸟画逐渐成熟并且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其风格独特,表现手法微妙逼真,整个画面生动传神,在画中能感受到生活的情趣,体会到画家对画投入的极大热情和情感,是用真情来表达自然中的勃勃生机。
一、宋代花鸟画超凡脱俗的意境美
中国传统的绘画主要讲究的是意境美,意境是中国古典美术的重要范畴,所以中国传统绘画常以意境美取悦于人。
写景是画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触景生情到寓情于景,最后达到情和景的交融的境界。
中国画的意境,并不是我们主观的思想,也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描写,应该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的新源”在生活里、自然里所取得的审美的体现,是艺术家对自然的一种感悟,是观察景色时产生的一种情调。
宋时期花鸟画采用简单的布局,细微精湛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宁静自然,构成了意境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北宋画家催白的代表作品《双喜图》,画面描绘了深秋园林景象,疾风劲吹,树枝摇动着,有双鹊飞来,其中一只鸟于枝上对着树下一只野兔叫,兔子蹲在地上回首逗趣,动态传神。
枯草、细竹、荒坡都已工致严谨的笔法描写富有灵活性,线条劲力,设色浅淡,格调清雅,赋予自然物感情色彩。
画面传神生动,意境深远,氛围充满矛盾。
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情趣
中国画在不同的时期对生命情趣的表现不同。
宋代花鸟崇尚诗意情趣,把诗书画相结合,描绘大自然富有生命的情景,充分发挥画家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投入情感,情景交融,使画面富有诗意,使观画者如置身于图画当中。
如北宋后期被文人画家奉为“祖师”的王维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
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不仅仅能诗善画,而且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创作结合起来。
对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
例如用诗句“踏花归去马蹄香”做画,画中以蝴蝶围绕腾空的马蹄上下翻飞,来比喻香味,突出了此诗句中的香,达到“书画同源”。
三、以团扇面与折枝花为主的构图形式
构图,也就是谢赫提出的《六法论》中的经营位置。
每一幅宋时期的花鸟画都有着完美的构图形式,通过画家思考,观察生活,然后搜集材料,整理创作等一系列活动。
宋时期花鸟画在整体布局上简约细腻,不仅要求形式美,而且还要有内容,很多人都会说:“先立意,后章法”,这都说明了构图的重要性。
(一)团扇扇面之制
在宋代确立了一种崭新的绘画形制—团扇面画。
当时的画家都流行经营画扇,则南宋诗人陆游感叹道“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扇面绘画是画家们从扇子实物中脱离出来,借用扇面形制形式的一种绘画方式。
形制灵活小巧与传统的长卷、立轴大幅绘画不一样,扇面绘画是以大作小,由此形成了巨大的艺术发展空间,为中国绘画的创作注入了一股清新、自然、生动的艺术气息。
从艺术视角上看,扇面绘画是从“以大观小”的形式走向“以小观大”的形式,整幅画面虽小,但给人的感觉却大气磅礴。
(二)花鸟绘画图式
在北宋末年,随着宋微宗所倡导的“宣和体”登上历史的舞台,出现了折枝形式构图。
折枝构图实质上是从扇面中得来的。
此时期的画家们在构图上为了突出主体,大胆地截取局部并放大,画折枝式的构图。
四、精细典雅、柔媚富丽的表现手法
宋代宫廷工笔花鸟画整体上表现出一种柔媚艳丽,工细缜密的风格。
在设色上,先是追求颜色艳丽的风格,后期表现为平淡天真的自然野趣,从而使我们体会到了中国画“气韵生
动”“骨法用笔”的境界。
在绘画技法上看,比较精工细密。
五、严禁细腻的创作态度
宋时期的绘画形态比较逼真,也很精神,一直影响着后代的花鸟画。
宋时期的院体画非常注重写生,尤其是表现花木禽鸟在自然界风雪雨露中的那种神情、温寒饥饱的面貌,至精至微最能吸引看画者的眼睛。
他们利用很多的时间和极大的热情与观察花的生长规律、鸟的生活习性,将花鸟真实性表现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他们对这种细节真实的追求,成为了皇家画院的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从注重写生发展到注重细节刻画,这种艺术风格成为了宋时期的花鸟画的主流。
六、具有实用性价值的宋代花鸟画
在宋代,邓椿的《画继》中记载道:“正和间,每御画扇,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
这些都是人们拿的扇子的扇面,灯罩,窗纱,都是很有实用性的,人们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花鸟画。
宋代花鸟画对陶瓷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大大的促进了宋时期陶瓷业的发展,在宋代出土的很多陶罐上都描绘着花鸟画的图案,在瓷器上面绘制图案的方法,一直流传到今天的瓷器中,成为中国绘制瓷器图案的一大特色。
现在有很多制作瓷器图案的设计师,都能够绘画出一手很好的花鸟创作,在宋代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这书生意气,洋溢着强大的生命力,发展至今成为工艺美术的一门必修课程,为我国的工艺美术的发展,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宋时期的花鸟画也可以作为艺术品来欣赏,在现代博物馆中存放的许多花鸟画和瓷器为我们提供了欣赏价值。
所以,宋时期的花鸟画对我们的影响很大,范围很广泛,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讨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生·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王伯敏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