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以臧洪为东都太守

合集下载

三国志袁绍传(公元202年)

三国志袁绍传(公元202年)

三国志袁绍传(公元202年)⼗⼆东汉-13.12.13.2 三国志袁绍传(公元202年)《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袁刘传第六》:“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也。

⾼祖⽗安,为汉司徒。

⾃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以⼤将军掾为侍御史,稍迁中军校尉,⾄司⾪。

灵帝崩,太后兄⼤将军何进与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

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

常侍、黄门闻之,皆诣进谢,唯所错置。

时绍劝进便可于此决之,⾄于再三,⽽进不许。

令绍使洛阳⽅略武吏检司诸宦者。

⼜令绍弟虎贲中郎将术选温厚虎贲⼆百⼈,当⼊禁中,代持兵黄门陛守门户。

中常侍段珪等矫太后命,召进⼊议,遂杀之,宫中乱。

术将虎贲烧南宫嘉德殿青琐门,欲以迫出珪等。

珪等不出,劫帝及帝弟陈留王⾛⼩平津。

绍既斩宦者所署司⾪校尉许相,遂勒兵捕诸阉⼈,⽆少长皆杀之。

或有⽆须⽽误死者,⾄⾃发露形体⽽后得免。

宦者或有⾏善⾃守⽽犹见及。

其滥如此。

死者⼆千余⼈。

急追珪等,珪等悉赴河死。

帝得还宫。

董卓呼绍,议欲废帝,⽴陈留王。

是时绍叔⽗隗为太傅,绍伪许之,⽈:“此⼤事,出当与太傅议。

”卓⽈:“刘⽒种不⾜复遗。

”绍不应,横⼑长揖⽽去。

绍既出,遂亡奔冀州。

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皆名⼠也,卓信之,⽽阴为绍,乃说卓⽈:“夫废⽴⼤事,⾮常⼈所及。

绍不达⼤体,恐惧故出奔,⾮有他志也。

今购之急,势必为变。

袁⽒树恩四世,门世故吏篃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觽,英雄因之⽽起,则⼭东⾮公之有也。

不如赦之,拜⼀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患矣。

”卓以为然,乃拜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

绍遂以勃海起兵,将以诛卓。

语在武纪。

绍⾃号车骑将军,主盟,与冀州牧韩馥⽴幽州牧刘虞为帝,遣使奉章诣虞,虞不敢受。

后馥军安平,为公孙瓒所败。

瓒遂引兵⼊冀州,以讨卓为名,内欲袭馥。

馥怀不⾃安。

会卓西⼊关,绍还军延津,因馥惶遽,使陈留⾼⼲、颍川荀谌等说馥⽈:“公孙瓒乘胜来向南,⽽诸郡应之,袁车骑引军东向,此其意不可知,窃为将军危之。

三国时期臧洪是怎么死的

三国时期臧洪是怎么死的

三国时期臧洪是怎么死的?在《三国演义》里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千里走单骑不忘初心至死追随刘备的忠义精神感动了很多人。

然而好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三国时期还有一个义士其忠义不丝毫不输关羽。

这个人就是臧洪,不熟悉三国的人可能连这个人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他最后因为遭到袁绍的围攻被杀。

而他之所以会落得这个下场还得从另一个说起,他就是臧洪的旧主广陵太守张超。

臧洪,字子源,他的爸爸是东汉的大官,也是大士族出身,臧洪长的非常魁梧雄壮和别人都不一样。

他举孝廉(由士族推荐优秀人才入仕)当了汉朝官员,灵帝末年他看不惯朝中腐败,就回家当宅男了。

回到家乡后,当地的太守张超知道他的名声,于是就请他当了自己的秘书。

可是,后来张超派臧洪去北方和刘虞外交。

但是遇到公孙瓒打仗没去成。

袁绍直到臧洪的名气,就主动结交臧洪。

并把他安排在自己的州郡当官。

果然臧洪去了当地二年时间,所辖地区的贼匪全都被打跑了。

袁绍觉得臧洪这人简直太牛了啊。

但是,此时曹操开始进攻臧洪的老上级张超,张超说:这个时候恐怕只有臧洪会来救我了。

众人说,现在袁绍和曹操关系和睦,他现在是袁绍部下,恐怕他不会来淌浑水。

张超说:子源是天下最讲义气的人,他知道一定会来救我,可是袁绍会阻拦他,恐怕他赶来也来不及了。

果然,臧洪听说张超被围,记得光着脚丫子在屋子里边跑边哭,并带领所辖的士兵,还要求袁绍也派兵支援他叫他去救张超。

但是袁绍不想得罪曹操,也禁止他去救援。

于是张超被曹操攻陷,曹操灭了张超全族!臧洪非常怨恨袁绍,于是宣布所辖地区脱离袁绍,独立!死都不跟袁绍来往了!袁绍大怒,立刻派兵进攻臧洪。

还叫大喷子陈琳谢信劝降,可是臧洪回复心意已决,绝不和袁绍这种人沟通!袁绍见到臧洪的回信,知他没有投降的意思,就增兵猛攻。

城中粮食已尽,外面没有强大的救兵,臧洪自知不能幸免,就把官员、将士和百姓召集来,告诉他们:“袁绍无道,又图谋不轨,而且不去援救我本郡的长官,我出于君臣大义,不能不死。

我想到你们与此并不相干,却凭空卷入这场大祸,可在城未破前,带领你们的妻儿去逃命。

后汉书《袁绍传》译文赏析

后汉书《袁绍传》译文赏析

后汉书《袁绍传》译文赏析袁绍传【题解】袁绍出身中原着名的世家大族,其家族累代公侯,“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袁绍在汉末战乱的多事之秋,很快就做到了高官。

但是袁绍又有他自身的致命弱点,正如传文中所说的,“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

”袁绍在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

建安七年,在平定冀州叛乱之乱后不久,气病而死。

【原文】袁绍字本初,汝南人,司徒汤之孙。

父成,五官中郎将,壮健好交结,大将军梁冀以下莫不善之。

绍少为郎,除濮阳长,遭母忧去官。

三年礼竟,追感幼孤,又行父服。

服阕,徙居洛阳。

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

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軿柴毂,填接街陌。

内官皆恶之。

中常侍赵忠言于省内曰:“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

”叔父太傅隗闻而呼绍,以忠言责之,绍终不改。

后辟大将军何进掾,为侍御史、虎贲中郎将。

中平五年,初置西园八校尉,以绍为佐军校尉。

灵帝崩,绍劝何进征董卓等众军,胁太后诛诸宦官,转绍司隶校尉。

语已见《何进传》。

及卓将兵至,骑都尉太山鲍信说绍曰:“董卓拥制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

及其新至疲劳,袭之可禽也。

”绍畏卓,不敢发。

顷之,卓议欲废立,谓绍曰:“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

董侯似可,今当立之。

”绍曰:“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

若公违礼任情,废嫡立庶,恐众议未安。

”卓案剑叱绍曰:“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译文】袁绍,字本初,他是汝南汝阳(今河南汝阳)人,是司徒袁汤的孙子。

袁绍的父亲袁成,做过五官中郎将,身体强健,喜欢结交,从大将军梁冀起没有不和他要好的。

袁绍在年轻的时候做过郎官,之后又被任命为濮阳长,遇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

服完三年丧礼,袁绍回想感叹自己从小失去父亲,又为父亲服丧礼。

服丧期满后,他搬到洛阳居住。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臧洪篇(下)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臧洪篇(下)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臧洪篇(下)汉末群雄系列之臧洪(下)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臧洪重大事件之四——受命出使刘虞,半途袁绍留用初平二年(192)左右,张超没有回到自己的地盘广陵郡,而是留在哥哥张邈的陈留。

看起来张超并不是安分守己的人,他派臧洪北上幽州联络大司马、幽州牧刘虞。

不曾想臧洪走到河间国,正逢袁绍与公孙瓒交兵,两军交战激烈,臧洪无法继续前进。

听说臧洪在自己地盘上,袁绍爱才之心顿起,立即召见了臧洪,将其留在自己身边。

不久青州刺史焦和去世,袁绍便派臧洪接任。

这焦和是个大草包,当初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时,青州黄巾军趁乱而起,焦和不敢应战,只会求神卜卦,把平叛的希望寄托于神灵。

于是乎青州局势愈发混乱,也造成青州黄巾愈演愈烈,甚至多次袭扰徐州、兖州。

臧洪接过这个烂摊子,软硬兼施,用两年时间把青州治理得井然有序,大规模的叛乱消失不见。

正是在臧洪的治下,青州逐渐成为袁绍的势力范围。

读到这里有人会发出疑问:臧洪明明是受张超派遣去见刘虞,怎么中途改换门庭加入袁绍阵营了?这件事要从三个方面看。

第一,臧洪作为关东联军成立誓词的宣读人,在一众诸侯畏首畏尾时挺身而出,表示他是心怀国家、忠于汉室的人。

臧洪的身上有着维护传统秩序的强烈意识。

袁绍作为联军盟主,匡扶汉室的口号喊得山响,臧洪在未识破袁绍真面目之前,加入袁绍势力无可厚非,在他看来只是换一种方式为挽救汉室做贡献而已。

第二,袁绍父亲袁逢对臧洪父亲臧旻有提携之恩,某种意义上臧洪也是袁氏门人。

在汉末乱局初期,各种势力之间还不是特别壁垒分明,人才的跳槽非常普遍,只要不像吕布那种杀旧主的行为,并不会受到道德上的指责。

第三,张邈与袁绍矛盾之深众所周知,那么张超与袁绍肯定也不会走近。

作为张超的使者,臧洪落入袁绍手中自然情况不妙。

可以想见当时臧洪其实没有选择空间,几乎可以肯定袁绍不会放臧洪走。

当时张超毕竟也没有什么危险,臧洪无奈之下只能服从袁绍安排。

毕竟青州刺史也是重要位置,等于臧洪一跃升级成与原老板张超同级别的人物了。

袁绍与兖州之战

袁绍与兖州之战

获 胜 。 那 么 袁 绍 是 否 参 与 了兖 州 之 战 呢 ? 他 在 兖 州
之 战 中 采 取 了 哪 些 行 动 呢 ? 关 于 这 个 问 题 , 三 国 《
志 》 《 汉 书 》 《 治 通 鉴 》 语 焉 不 详 。 近 人 著 作 、后 、资 都
在 谈 及 兖 州 之 战 时 也 大 都 未 提 及 袁 绍 , 如 马 植 杰 比

要: 充州之 战是 关系曹操 、 吕布双 方命运的一次 重要战役 。关 于此次战役 , 众多论者都忽略 了袁绍施加 的
重要影响 。袁绍所敌视的 吕布、 张邈联合起来如果完全控 制兖州 , 可能使袁绍腹背受敌 , 这是他 支援 曹操 的一 个重 要原 因。此役袁绍很可能亲 自率军击败 吕布 占据 东郡 大部 , 吕布、 曹操 撤去后他 以 曾为 张邈 弟张超属 下的臧洪为 东郡 太守。后臧洪对袁绍坐视 张超被 曹操 消灭极为不满 , 与袁绍 断绝往 来。袁绍 出兵经 长期 围攻重新 占据 东郡 大 部。袁绍 、 曹操后 来走 向公开分裂 , 此次兖 州之战也埋下伏笔。
作者简 介: 林榕杰(9 1 , , 福州人 . 17 一)男 福建 历史学博士, 师, 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博士后 、 讲 厦 哲学博士后 。
5 6
上 饶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z( 3 ) oo 第 0卷
军 的 举 动 威 胁 到 占 据 冀 州 不 久 的 袁 绍 , 其 活 动 范 而 围则超 出冀州 , 波 及 到兖 州 东 郡 。因 此袁 绍 为抵 还 御黑 山军 , 要兖 州 方 面 的有 力 配合 。但 王 肱却 难 需
第3 O卷 第 5期 2l 0 O年 1 O月
上 饶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汉末三将

汉末三将

汉末三将建湖境内大部地区成陆于春秋战国时期,虽说历史不长,但因境内有渔盐之利,人烟渐稠,加之草地广阔,亦成为军马饲养重要基地。

经过秦汉发育,汉末时境内东西两条人文带已经蔚为大区。

东线为沿岗一带,今上冈草堰口古汉墓群号称九龙墩,让人有许多遐想,虽说目前考古中发现的多是巨商富贾之墓,其中出土的大量汉代玉器精美无比,尤其以大型乳丁纹玉璧堪称国宝,当年繁荣景象的可见一斑。

西线为今县城、建阳镇、颜单镇、九龙口镇、恒济镇,以及今宝应西射阳湖,淮安流均、曹甸等,实际是环射阳湖人文带,当地流传有“九里一千墩”,其意思是说以今恒济镇九里村、九龙口收城为中心,土墩数以千计,清代起这里陆续发现汉代墓葬等物。

这一切足以证明建湖地区已经成为当时重要的区域中心,汉末三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场的。

汉末三将指的是臧旻、臧洪、陈容,此三人历史记载为古射陂人(汉广陵射阳县)人,现在一般认为当指江苏宝应东部的射阳湖镇。

此区域旧属盐城县第10区,与盐城县第5区、第6区、第11区、第12区等统称为“盐城西北乡”。

1941年9月,抗日民主政权设立建阳县,;辖区为整个盐城西北乡,该区遂立为建阳县第10区,时为国民党韩德勤部占据,民主政权政令未及。

1943年此区南部之射阳、安丰、曹甸划归宝应县,北部流均沟、泾口划归淮安县。

这样来看,把三将视为吾乡之人,并非掠人之美。

光绪年间著名史学家陈玉澍编纂《盐城县志》录入臧旻、臧洪、陈容等,并在《人物传序》中赞曰:“东郡二烈, 门孤忠,耀我乡国,英光熊熊。

后人之兴,前人之风。

”这里的东郡二烈指的就是臧洪、陈容。

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辉煌的起点,所以建湖地区吴楚豪情盎然,刚直正气洋溢,江山代有名将出,让后人阅此气血贲张,激情四射,或无驰骋报国之战场,不乏立志成仁之将军。

【臧旻】东汉末年征讨匈奴之将军。

史称其“有干事才,达于从政,为汉良吏,所在有名”。

初为徐州从事,东汉桓帝永寿年间,曾上书为兖州刺史第五伦申辨,终得赦免。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一、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

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

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

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孔融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

他天性好学,博览群书。

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

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

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

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后来事情泄漏,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压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

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

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

”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

”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

”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

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

孔融因而闻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名。

1、北海为相:后来,孔融被征为司空掾属,授任北中军候。

在职三天,转任虎贲中郎将。

正逢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

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三府(太尉、司徒、司空)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为相。

孔融到北海后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

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分别是哪十八路诸侯?

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分别是哪十八路诸侯?

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分别是哪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分别是哪十八路诸侯?东汉末年,诸侯讨董,共计18路诸侯:东汉末年,诸侯讨董,共计18路诸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

详细如下: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199)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之弟。

初为虎贲中郎将。

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

初平元年(190)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

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

建安二年(197)称帝,建号仲氏。

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于建安四年(199)呕血而死。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hán fù)(?—191)字文节。

颍川郡(治今河南省禹县)人。

东汉末年的军阀,冀州牧。

韩馥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派为冀州牧;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参与者。

韩馥与袁绍也曾经有意立刘虞为皇帝。

当时冀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于是袁绍便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之后张邈与袁绍的使者见面,韩馥以为是要来杀害自己的,于是在厕所中以刻书用的小刀自杀。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音,zhòu,古同“胄”),字公绪,陈留人,东汉末期的人物。

据正史记载,189年孔伷曾被董卓任命为豫州刺史,同时也是起兵讨卓的地方势力之一,似乎在190年底被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攻杀或病死,所以190年另外出了一个豫州刺史孙坚。

正史对孔伷事迹的记载太少,只《英雄记》提到他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192)字公山,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西北)人。

历史趣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刘协是怎么被挟持的?

历史趣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刘协是怎么被挟持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刘协是怎么被挟持的?导语: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年-220年在位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年-220年在位。

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

公元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

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后来逃出长安。

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是怎么被曹操抓到的呢?汉献帝等二三十公卿大臣渡过黄河后,先行过河的李乐率领几千部下前来护驾。

隔岸的李漼等人此时才发现汉献帝已经渡河,于是隔岸高喊:“汝等将天子去耶?”李漼明白一旦渡过黄河,就不再是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失去了汉献帝,自己前途堪忧。

于是李漼沿河追击,乱箭如雨。

董承等人兵少,只能把被子张开,拉扯着行走。

看看董承走远,李漼才撤兵暂退。

汉献帝等人进入李乐的军营,河内郡的太守张扬派数千人背着米来朝拜献帝,河东郡的太守王邑也带了许多丝绸布匹前来进贡。

汉献帝又可以吃饱饭啦。

汉献帝看着身边追随自己的朝廷公卿,非常感动,把丝绸全部赏赐给了百官,并且任命大量封赏护驾官员。

沦落如此的汉献帝,除了给百官们一个名号,实在没什么可以给的。

汉献帝封王邑为侯,封胡广为征东将军,封张扬为安国将军,都可以开府建衙,自行设置僚属。

胡广、张扬等人的部下早就等着这一天了,就算朝廷不能发给实际的俸禄,只要有朝廷许可的名号,还怕换生活常识分享。

三国义士臧洪故事

三国义士臧洪故事

三国义士臧洪故事第1篇:三国义士臧洪故事《三国志·魏书七》中记载了两个人,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吕布,另一个是籍籍无名的臧洪。

臧洪少有才名,中平末年辞官回家,被广陵太守张超聘为功曹,之后在*枣之盟共讨董卓中臧洪更是作为上坛领誓之人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

可以说,张超对臧洪有知遇之恩。

当时,张超留在了陈留,派臧洪前往幽州联络大司马刘虞,臧洪到达河间国时,恰逢袁绍与公孙瓒交战,臧洪无法通过,恰好袁绍在那里。

袁绍见到臧洪也很器重他的才能,奇重之。

这时青州刺史焦和病卒,袁绍任命臧洪为青州刺史。

当臧洪在任前后两年,在他的治理下,青州呈现出新的面貌,群盗奔走。

袁绍叹其能,改任他为兖州刺史部的东郡太守,治所在东郡境内黄河北岸的东武阳。

公元195年,曹*在雍丘包围张超。

张超对部下说道:这种情况下,也许就臧洪会来救我吧。

部下都认为袁绍与曹*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绍所重用,一定不会自毁前程,而远来赴难。

张超说:子源(臧洪的字)这个人,是天下首屈一指的义士,绝不会背弃自己的原则。

只可能会被袁绍约束,来不及救我。

果然,臧洪听说张超被围,危在旦夕,光着脚大哭,立马要率领所部兵马前去救援,又向袁绍请求增加*队,袁绍当然不会答应,最后拖了三个月,雍丘被曹*攻破,张超一家被灭族。

臧洪于是对袁绍充满了怨恨,他宣布与袁绍断绝关系,这就等于宣布东郡*。

袁绍亲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三国演义的故事草船借箭的故事公元前一世纪左右,*正处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其中魏国占据北方,蜀国占据西南方,吴国占据南方。

有一次,魏国派出大*,从水路攻打地处长*边上的吴国。

不多久,魏*就进发到离吴国不远的地方,在水边扎下营地,伺机攻打。

吴国的元帅周瑜,在研究了魏*的情形后,决定用弓箭来防守来犯之敌。

可是怎么在较短时间内造出作战所必需的十万枝箭呢?回为根据当时吴国的工匠情况,要造出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时间,而这对于吴国的防守来说,显然是时间太长了。

建安七子之陈琳简介

建安七子之陈琳简介
● 曹操南征孙权,陈琳又奉命作《檄吴将校部曲文》,大力批判孙权,并劝勉东吴的将校部曲归顺朝廷。 [35]
●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丁酉大疫爆发,陈琳染疾逝世。
依附袁绍
● 何进死后,陈琳避难冀州,依附于袁绍。 ● 兴平二年(195年),曹操攻张超于雍丘。袁绍所设的东郡太守臧洪是张超故吏,他赤足号泣着
向袁绍求救,袁绍当时与曹操关系和睦,不予救兵,雍丘被攻破,张超自刎,其三族也被曹操处 死。 [18-19]于是臧洪义愤填膺,与袁绍对抗。袁绍派兵攻打,可“历年不下”,而臧洪以弱兵 敌强,抱必死打算,誓守穷城,战斗到底。陈琳与臧洪是同邑之人,袁绍便让陈琳为书八条,晓 以祸福,责以恩义,让臧洪投降,臧洪特意回信(见词条《答陈琳书》)。 ● 建安四年(199年),被袁绍包围在易京的公孙瓒写信给儿子公孙续,让他请黑山军发兵救易京。 袁绍夺得了公孙瓒的书信,还让陈琳修改这封信,陈琳在上面写道:“据说昔日周朝末年,僵尸 流血,我以为不然,岂料今日我会身当其冲!” ●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
归附曹操
● 袁绍去世后,陈琳跟随袁尚。当时袁谭、袁尚争夺崔琰,崔琰称病固辞,却因此获罪,被囚禁于狱中。陈琳 与阴夔共同营救崔琰,使他得免于难。
●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趁袁尚出征时攻击邺城,袁尚引军返回,却被曹操击破。曹操进军围袁尚营,围 势未成,袁尚感到害怕,遣阴夔、陈琳向曹操乞降,曹操不许。袁尚退往蓝口,曹操穷追不舍,袁尚部将马 延等临阵投降,袁军大溃,袁尚奔往中山。
建安七子之陈琳简介
陈琳
●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今属江苏)人。中国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 一。
● 陈琳初为古射阳(即盐渎)地方官,汉灵帝末年(189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 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致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 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董卓乘乱率兵进洛阳,陈琳随袁绍伐董卓,并掌管书记。袁绍失败后,陈 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 督。陈琳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病逝,葬于古射阳湖畔盐渎境。

三国年表

三国年表

三国大事年表(一)第一阶段(190-207):群雄并起,中原十年大混战,曹操统一北方。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诸侯起兵讨董卓。

后将军袁术、长沙太守孙坚、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十一路诸侯同时起兵讨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

曹操亦起兵,行奋武将军。

初,灵帝中平六年(189)四月,灵帝崩,皇子刘辩即位,年十七岁,史称少帝,母何太后临朝。

八月,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宦官,何太后不从,何进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洛,胁迫何太后。

董卓未至,谋泄,宦官先下手杀何进,袁绍尽诛宦官。

董卓入京,专擅朝政,九月甲戌朔,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年九岁,是为献帝。

袁绍、袁术、曹操等逃出京师,至是,联络诸侯,起兵讨董卓。

二月: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自留洛阳抗击关东军。

三月:献帝入长安。

初平二年(191)二月:孙坚兵逼洛阳。

董卓发掘诸帝陵,火烧洛阳西走,二百年帝京成了一片废墟。

四月:董卓入长安。

七月:(1)袁绍胁迫韩馥让出冀州,袁绍自为冀州牧,拉开了军阀大混战的序幕。

主要割据者如下:公孙度据辽东(今辽宁)。

陶谦据徐州(今江苏北部)。

刘虞、公孙瓒据幽州(今河北北部)刘焉据益州(今四川及云贵地区)。

袁绍据冀州(今河北南部)。

张鲁据汉中(今陕西汉中盆地)。

张杨据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地区)马腾、韩遂据凉州(今甘肃)。

袁术据南阳(今河南南部)董卓及凉州将据关中。

刘表据荆州(今两湖地区)。

(2)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3)袁术表孙坚为豫州刺史。

(4)刘备依附公孙瓒为别部司马。

初平三年(192)正月:(1)袁术遣孙坚击刘表。

孙坚攻襄阳,与刘表将黄祖交战,中流失死。

(2)袁绍大破公孙瓒于界桥。

四月:(1)司徒王允与吕布共杀董卓。

卓将李傕、郭汜杀王允,专朝政。

吕布逃依袁绍。

(2)曹操大破兖州黄巾,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号为青州兵。

臧洪传文言文

臧洪传文言文

臧洪传文言文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自三国志·臧洪传,有删节臧洪传译文供参考:臧洪字子源,是广陵射阳人。

父亲叫臧..,曾任匈奴中郎将和中山、太原太守,在任官期间有声誉。

臧洪身材魁梧,与他人不同,被举荐孝廉当了郎官。

正逢遴选三署郎官补任县长,琅笽人赵..当了莒县县长,东莱人刘繇当下邑县县长,东海人王朗当..丘县县长,臧洪当即丘县县长。

灵帝末年(184~189),他弃官回家,太守张超收他做了功曹。

董卓杀死少帝,想夺取天下,臧洪对张超说:“明府历代受皇室的大恩,兄弟几个都是大郡的长官,现在王室危在旦夕,贼臣未被枭首示众,这正是天下义士报效皇室的大好时机啊!如今您所在的郡还未遭战乱之苦,吏民都很富足,如果您一擂战鼓,马上会有很多人前来响应。

用这支军队去诛灭国贼,为天下除害,这正是义士的表现啊。

”张超听从了他,与臧洪一起西行到陈留去见兄长张邈,商议起兵之事。

张邈早有此意,于是两军在酸枣会合。

张邈对张超说:“闻知弟弟为郡守,教化人民施威施恩,并不都是自己作主,而是因为重用了臧洪,臧洪是什么人啊?”张超说:“臧洪,真是海内之奇士。

他的才智过人,我很器重他。

”张邈会见臧洪,与他叙谈,深感惊讶。

于是又将他介绍给兖州刘公山、豫州孔公绪,他们与臧洪也成了好朋友。

于是设一个坛场,准备每人都发誓愿,永结同好。

各州的长官互相推让,谁也不肯第一个上坛,他们一致推举了臧洪。

于是臧洪登上了祭坛,拿着承盘,歃血发誓说:“汉室不幸,朝纲混乱,贼臣董卓,乘战难危害国家,危及皇帝,虐杀百姓,大有侵吞国家政权,让天下归其所有的野心。

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亻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等人,组成义兵,共赴国难。

今天一起发誓的人,都应齐心协力,贡献为臣的一份力,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不心怀二意。

如果谁违背盟约,不但他自身性命难保,还会祸及他的子嗣宗族。

皇天在上,祖宗有灵,请仔细地看着!”臧洪宣誓时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听了他的誓词的人,即使是地位最低下的士兵、仆人,也都激动起来,人人都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臧洪字文言文翻译

臧洪字文言文翻译

原文:臧洪,字子冲,东海兰陵人也。

洪少好学,才思敏捷,善属文。

年二十有二,举孝廉,除郎中。

历位至太尉。

时黄巾贼起,洪领兵讨之,斩首数千级,威震天下。

及董卓擅政,洪因征伐,收其党羽,献于天子,封为关内侯。

后董卓败死,洪又讨平诸贼,封为东郡太守。

洪性刚烈,不畏强权,敢直言。

每见权贵,必正色厉言,以正其心。

及为太守,治民以仁,政绩卓著。

百姓安居乐业,颂声载道。

时李傕、郭汜之乱,洪起兵讨之,兵败被执。

李傕欲杀洪,洪大骂曰:“吾宁为忠臣而死,岂能受汝之辱!”李傕怒,遂杀之。

洪死之日,天下震悼,莫不痛心疾首。

洪既死,其子臧冲,字子安,亦才思敏捷,善属文。

洪死,冲年方二十有四,举孝廉,除郎中。

历位至司徒。

冲性刚烈,有父风。

每见权贵,亦正色厉言,以正其心。

及为司徒,治民以仁,政绩亦卓著。

百姓安居乐业,颂声载道。

译文:臧洪,字子冲,东海兰陵人。

臧洪年少时就喜好学习,才思敏捷,擅长写作。

二十二岁时,被举荐为孝廉,任命为郎中。

历经多个职位,最终官至太尉。

当时黄巾贼起事,臧洪领兵征讨,斩首数千人,威震天下。

后来董卓擅政,臧洪在征伐过程中收捕其党羽,献给天子,被封为关内侯。

董卓败死后,臧洪又平定了其他贼寇,被封为东郡太守。

臧洪性格刚烈,不畏强权,敢于直言。

每次见到权贵,必定严肃地说话,以正其心。

担任太守期间,他以仁爱之心治理百姓,政绩显著。

百姓安居乐业,颂声载道。

当时李傕、郭汜作乱,臧洪起兵讨伐,兵败被俘。

李傕想要杀害臧洪,臧洪大骂道:“我宁为忠臣而死,岂能受你之辱!”李傕怒,遂将其杀害。

臧洪去世的那一天,天下为之震惊,无不痛心疾首。

臧洪去世后,其子臧冲,字子安,亦才思敏捷,擅长写作。

臧洪去世时,臧冲年仅二十四岁,被举荐为孝廉,任命为郎中。

历经多个职位,最终官至司徒。

臧冲性格刚烈,继承了父亲的风范。

每次见到权贵,也严肃地说话,以正其心。

担任司徒期间,他以仁爱之心治理百姓,政绩同样显著。

百姓安居乐业,颂声载道。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二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二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二翻译原文起重光协洽,尽昭阳作噩,凡三年。

孝献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公元一九一年)春,正月,辛丑,赦天下。

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

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故也。

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韩馥、袁绍以书与袁术曰:“帝非孝灵子,欲依绛、灌诛废少主、迎立代王故事,奉大司马虞为帝。

”术阴有不臣之心,不利国家有长君,乃外托公义以拒之。

绍复与术书曰:“今西名有幼君,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

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术答曰:“圣主聪睿,有周成之质。

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乃云今上'无血脉之属’,岂不诬乎!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馥、绍竟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赍议上虞尊号。

虞见岐等,厉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

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污邪!”固拒之。

馥等又请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复不听,欲奔匈奴以自绝,绍等乃止。

二月,丁丑,以董卓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上。

孙坚移屯梁东,为卓将徐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

卓遣东郡太守胡轸督步骑五千击之,以吕布为骑督。

轸与布不相得,坚出击,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

或谓袁术曰:“坚若得雒,不可复制,此为除狼而得虎也。

”术疑之,不运军粮。

坚夜驰见术,画地计校曰:“所以出身不顾者,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雠。

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浸润之言,还相嫌疑,何也?”术踧,即调发军粮。

坚还屯,卓遣将军李傕说坚,欲与和亲,令坚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

坚曰:“卓逆天无道,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距雒九十里。

《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原文及译文

《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原文及译文

《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原文及译文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原文作者:陈寿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

以骁武给并州。

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

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

[一]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

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觽。

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

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注[一]英雄记曰:原子建阳。

本出自寒家,为人麤略,有武勇,善骑射。

为南县吏,受使不辞难,有警急,追寇虏,辄在其前。

裁知书,少有吏用。

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

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

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韂.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

布拳捷避之,[一]为卓顾谢,卓意亦解。

由是阴怨卓。

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注[一]诗曰:“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注:“拳,力也。

”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

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

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

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

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

语在卓传。

允以布为*(奋威)**[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

布自杀卓后,畏恶凉州人,凉州人皆怨。

由是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城。

[一]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长安。

卓死后六旬,布亦败。

[二]将数百骑出武关,欲诣袁术。

注[一]英雄记曰:郭汜在城北。

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

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注[二]臣松之案英雄记曰:诸书,布以四月二十三日杀卓,六月一日败走,时又无闰,不及六旬。

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欲以德之。

术恶其反复,拒而不受。

北诣袁绍,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

燕精兵万余,骑数千。

布有良马曰赤兔。

[一]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

而求益兵觽,将士钞掠,绍患忌之。

《臧洪》(英雄记)简介及原文全文

《臧洪》(英雄记)简介及原文全文

《英雄记》臧洪
关于英雄记
《英雄记》,作者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载“英雄”的传记.该书全书已佚,存在书名讹误、材料真伪与具体写作时间等问题.据史料分析,其主体部分当写成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作者归曹前,反映了曹操统一北方以前汉末群雄割据时代最宽泛的“英雄”概念。

臧洪原文
袁绍以臧洪为东都太守。

时曹操围张超於雍邱,洪始闻超被围,乃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将赴其难。

从绍请兵,而绍竟不听之,超城遂陷,张氏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

绍增兵急攻,洪城中粮尽,厨米三升,使为薄糜,遍颁众。

又杀其爱妾以食。

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男女七八千相枕而死,莫有离叛。

城陷,生执洪,绍谓曰:“臧洪,何相负若是,今曰服未?”洪据地瞋目曰:“诸袁事汉,四世五公,可谓受恩。

今王室衰弱,无辅翼之意,而欲因际会觖望非冀,惜洪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何为服乎?”绍乃命杀之。

洪邑人陈容在坐,见洪当死,起谓绍曰:“将军今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先诛忠义,岂合天意?”绍惭,遣人牵出,谓曰:“汝非臧洪俦欤?空复尔为?”容顾曰:“夫仁义岂有常,所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

今曰宁与臧洪同曰死,不与将军同曰生。

”遂复见杀。

在绍坐者无不叹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
《小琉球漫志》一共十卷,是筠园先生在凤山做官时所创作的。

(判断句)
凡是海里日月出现隐没、鱼龙烟云变化以及那(远方)城市里地理风貌人物鸟兽草木等与(中原地区)全然不同之处、风俗习惯言语方面的巨大差异(等等这些内容),筠园先生没有不一一做笔记写下来的。

间或先生也写诗歌,主要来抒发自己(身处海国)寄居异乡想念故乡的情感。

这本书的书题写作”小琉球漫志“。

小琉球,是凤山地区的山名。

(以上交待此书的内容、作者还有得名原因)
筠园先生少年时代就凭借写诗名扬天下,天下谈论诗歌的人,都推崇先生。

先生早年曾经在太学求学,因为不被赏识而返回故里。

年近五十的时候,才开始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以道德教化学生,这样的经历真是可以被称作不通达的了。

过了两年,先生被调往凤山任职。

凤山在边远地区,荒凉偏僻(简陋),不适宜居住(直译的话就是一个晚上也住不下去);而且人文气息十分淡薄(极其没文化,蛮荒之地)。

这难道是老天想要让先生在边远的海外发挥他作为教育官员那倡导诗书礼仪推行教化的职责,这样之后就会使贫瘠的海滨、穷乡僻壤都能感知国家教育力量的伟大(此处”盛“稍微引申了下)吗?
抑或是上天要让海外蛮荒之地那些奇异的景观与见闻能得以被先生举世无双超凡脱俗的才华记录下来,把这些资料作为史官们著书立传采写之用?
(从以上角度来看,)那么这本《小琉球漫志》难道不是此地区(”海隅“一词把握不准,姑且这样处理)彪炳时代的宏伟巨著吗?
(以上为简述先生生平,强调其在文化沙漠中创作了这些文字,强调这些文字的意义简直可以彪炳史册。


徐家泰是先生的女婿。

跟从先生学习,得到先生亲自教导,而且是诸生中学习先生的诗歌领悟最深的。

现在家泰(我)拜读了这本志之后,于是感叹先生有如此高妙的才华却不能够被朝廷赏识、施展其才华,不能为盛世歌功颂德,而只能心怀恭敬地写下这些记叙海外奇景的文字。

但即便如此,这些文字也华美雄浑,足够传世的了。

想来后世读者在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应该觉得它们与韩愈在潮州留下的诗作、与柳宗元在永州写下的八记,甚至与苏轼在惠州写下的那些文字并无二致吧?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先生的志向难道仅仅是乘船览胜、搜集整理点海外见闻之类的稗官野史文字来供读者看看听听消遣所用吗?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正是丙戌年的闰月,女婿徐家泰为岳父的这本志做跋。

(最后交待本文作者和先生的关系,高度肯定其可能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袁绍用臧洪做东都太守。

当时曹操把张超包围在雍邱,臧洪听说张超被包围,就光着脚大哭起来,并且率领手下将士去增援。

向袁绍借兵,但是袁绍竟然不接受这个请求,张超所守雍邱就失陷了,张家宗族全被消灭,臧洪于是很怨恨袁绍,与他绝交,不再往来。

袁绍增兵猛攻,张洪城中没了粮食,只剩三升米,做成了稀粥,分给大家吃。

又把他的爱妾杀了来吃。

将士们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都不敢仰视,男男女女七八千人全都饿死,尸体压着尸体,没有一个离城叛逃的。

城被攻陷后,袁绍对臧洪说:“臧洪,你为什么要背叛我,今天你服不服?臧洪被按在地上瞪着他说:你们袁家在汉朝做官,已经有四五代了,可以说是蒙受皇恩。

如今王室遇难,你不思辅佐报效,却想趁机发泄怨恨,存有非分之想,可惜我臧洪力单势劣,不能挥刀杀了你,为天下报仇,说什么服不服呢?”臧洪的同乡陈容当时在场,见到他要被杀,站起来对袁绍说:“将军您举例起义,要为天下锄暴安良,却先杀了忠义之士,这不是违背了天意吗?袁绍恼羞成怒,叫人把他拉了出去,并对他说:你是不是臧洪的同伙?不然你为什么为他求情?”陈容回头说:仁义是否有一定的标准呢,施行仁义的人是君子,违背仁义的人是小人。

今天我宁愿与臧洪同日死,也不与你同日生。

”于是双双被杀。

在座的袁绍部下没有不叹息痛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