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2 Word版含答案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 盛教案
导入:秦在战国时期起初只是一个西部边陲荒蛮国家,然而,最终一统六国,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奇迹。
而商鞅变法无疑是这个传奇式的国家崛起的关键。
商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变法为什么能促进秦国的强大?让我们透过尘封的岁月,走近商鞅……一变法的前夕1战国初期,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落后于六国。
秦国地处西陲,一向为诸侯各国所轻视,称之为“夷狄之邦”。
秦穆公时,称霸西戎。
步入了强国的行列。
但是,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
(表现)2. 秦孝公变法图强。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
秦孝公受到很大刺激,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3、商鞅的变法准备:看图片,商鞅长的什么模样?史书没记载,教科书里的画像也是根据他的性格想象的,一幅冷面孔,看上去坚毅、果敢。
冷静、坚毅、自信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商鞅是卫国公子的儿子,他姓公孙,应该叫他公孙鞅,或卫鞅,后来他率秦国军队打败了魏国,秦孝公把商这个地方赐给他,封号“商君”,《史记》中有一篇他的传记,司马迁按封号取名“商君列传”,后人习惯上叫他“商鞅”。
小小的卫国实际上是大魏国的附庸,地域都在现在的河南省,因此,商鞅应该算是河南人。
他起初投身于魏国丞相的门下。
魏国丞相公叔痤非常赏识商鞅的才干,公叔痤病危时,魏惠王亲自来探望,问:“您要有个三长两短的,谁能接替您呢?”公叔痤说:“商鞅虽然年轻,但是个难得的人才,可以把全部政务交给他。
”魏惠王沉默不语。
公叔痤让左右的人都出去,又对魏惠王说:“大王不用他,一定要杀了他,不能让他去别的国。
”事后,公叔痤本着先国君后臣子的原则,把原话又告诉了商鞅,让他赶紧逃走。
商鞅却不以为然,说“魏王不听你的话起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结果正如商鞅所料,魏惠王认为公叔痤的建议很荒唐。
惠王不听,商鞅既没有得到任用,也未被杀。
但是,他要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在当时只有一个渠道──把自己推荐给一个能够赏识自己、重用自己的国君。
[k12精品]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单元整合岳麓版选修1
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单元整合岳麓版选修1 [网络构建][考题例证]例(2014·江苏卷)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
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解析:第(1)问,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以要再认和再现梭伦改革的措施。
第(2)问,“新贵”要结合梭伦改革背景中的“海岸派”的主张,推导出其为“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要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缓释”新贵不满情绪的措施,即梭伦改革中打击旧贵族的措施: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建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等。
第(3)问,从梭伦改革对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及改革的局限性角度作答。
答案:(1)废除债务奴隶制,让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利;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
(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课件岳麓版选修1
班田收授法、国 家政治体制改 革的内容及出 处。 3.改革的影响: 理解“历史大飞 跃”的含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遣隋使和遣唐使 1.条件 (1)地理:中日两国同处东亚,一衣带水。 (2)公元6—7世纪,中国的国家体制完备,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对日 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目的:吸收先进文化,促进自身的发展。 3.过程:607年第一次派遣隋使;共派遣隋使4次、遣唐使19次。 4.方式:既是外交使团,也是贸易代表团。 5.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 6.作用: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社会文化发展。
5.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2345
12345
(1)结合图片,完成下表: 制度 土地制度
唐朝
日本 公地公民制度
赋税制度
中央官制
二官八省制
最高统治者 皇帝
(2)为什么说大化改新跳跃式地实现了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 参考答案:(1)均田制 租庸调制 班田收授法 三省六部制 天皇
(2)经大化改新,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大化改新 1.背景 (1)豪族与中央政权矛盾尖锐。 (2)日本归国留学生的积极推动。 (3)改革派发动政变,建立新政权(政治前提)。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措施 (1)经济方面: ①推行公地公民制度,废除贵族的田庄及其拥有的人口,把全国的 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 ②仿效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定期向农民授田。接受土地 的农民负担租庸调。 (2)政治方面: ①确立完备的国家政治体制,在中央设立了掌管国家祭祀的神祇官 和掌管行政的太政官两机构,太政官下设大藏、刑部等八省,在地方 设置各级机构,把地方置于中央控制之下。 ②制定律令,规定了土地赋税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司法制度,用 法律的形式将大化改新的成果确定下来。 ③神化天皇,以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
历史 岳麓书社 选修1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 快乐学案doc
第一课走向民主政治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自学引导】合作探究1:结合必修1的内容,思考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与历史影响是什么?其形成与哪些因素有有关?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1、贵族政治的确立:2、权力机构:3、评价:(1)积极:(2)局限二、梭伦改革1、背景:2、原则:合作探究2:阅读课本第4页“梭伦的诗歌”归纳概括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3、内容:(1)经济(2)政治3、评价:合作探究3:材料一: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
材料二: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
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三:在雅典居民中,20万奴隶和3。
2万外邦人是被剥夺政治、法律权利的;在16。
8万雅典人中,假定成人居半,是8。
4万人,其中妇女毫无权利,所剩全权公民男子就只有4。
2万人了。
其中,第三级公民占2。
5万人,第四级占1。
6万人,第一、二级大奴隶主和大所有者公民就不过1000人而已。
请回答:(1)读材料一,结合课本知识回答梭伦改革中,为“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采取了什么措施?为“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又采取了什么措施?(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的信息,简析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的主要目的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数据,制作一幅统计图。
然后从权力分配的角度分析你整理的数据。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梭伦改革的认识?三、克里斯提尼改革1、背景:2、内容:3、评价:四、伯里克利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1、内容:2、影响:合作探究4:材料一: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全册教案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全册教案
岳麓版选修一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一)
第1 课有文字记载的首次改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历史上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改革-乌鲁卡基那改革的条件、大致经过、影响、结果。
2.能力目标:通过对乌鲁卡基那改革的学习学会分析改革产生的一般原因。
3.情感目标:认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在不断的改革。
人类在改革中发展前进。
二、教学重点:历史上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改革-乌鲁卡基那改革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师生讨论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文明社会始终伴随着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曲折发展,一些矛盾的激化可能导致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也可能通过相对温和、稳妥的改革使矛盾得以缓解。
明智之士要善于把握时机,革除弊政,在社会危机爆发之前消弭祸患。
这里将要讲述的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改革事件。
(二)讲授新课。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1走向民主政治学案岳麓版选修1[1]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1 走向民主政治学案岳麓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1 走向民主政治学案岳麓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1 走向民主政治学案岳麓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预习导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1。
重点: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2.难点: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知识点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1.确立:约在公元前7世纪,希腊的君主制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贵族集体当政的国家体制。
2.机构(1)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选出。
(2)战神山议事会是雅典贵族的议会,通过集体决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治理国家。
3.评价(1)进步性:彻底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终身任职制,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为国家权力的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性.(2)局限性: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并且缺少民众的监督和有效制约。
[图解历史] 贵族政治与君主制的异同点知识点二梭伦改革1.背景(1)公元前7世纪末,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2)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
2.内容(1)经济错误!(2)政治错误!3.评价(1)进步性错误!(2)局限性错误![误区警示]废除债务奴隶制≠废除奴隶制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制,并非废除奴隶制,来源于奴隶市场、海外掠夺或战争俘获的非债务奴隶仍然大量存在。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有 答案)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一、【课标要求】了解商鞅变法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宏观把握】:军事对秦国变法的前夕(背景)内容政治影响经济对历史发展思想文化三、【教材梳理】(一)、变法的背景——变法前夕思考并回答:1: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发展形势如何?2:秦孝公为什么要下达《求贤令》?3:商鞅准备进行变法前,阻力主要来自哪些阶层?4:为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商鞅做了哪些准备?5:试述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二)、变法的内容和措施及其作用思考:面对秦国当时的状况,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首先会从哪个方面入手呢?为什么?(1)军事:废除世卿士禄制,奖励军功1.商鞅设立了制度,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家亲属,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
新法把与结合起来,增强了,大大提高了。
新法还打击了,树立了政治经济优势。
2.商鞅还在奖励军功的同时,也。
(小字)3.建立组织。
什伍组织中的成员随时承担这,战事一完,则可谓全民皆兵。
什伍组织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得到保证。
(2)经济:废除井田(变法核心),奖励耕织1.商鞅下令“”,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自由买卖土地。
这一法令了井田制,推动了的发展。
2.奖励耕织,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
利于提高人们的。
3.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在加强了中央集权。
(3)政治: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1.县制取代了西周分封制下的,由直接任免官员,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利集中于一人,强化了。
2.为加强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的行使政府权力,推行了制度。
3.商鞅还规定,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
(4)思想文化:为加强思想文化统治,商鞅采取了的措施。
思考:商鞅为何要焚烧诗书?(三)、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收富国强兵之效1.商鞅变法取得了巨大成效。
不但沉重打击了,发展了,增强了,同时也壮大了,稳定了,达到了的目的。
2.变法后的秦国取得了一系列战争的胜利,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学案( 有答案 )
班级姓名小组一、走向民主政治[学习目标]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贵族政治及社会矛盾的基本状况,知道雅典的局部调整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简述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发展工商业、改革财产等级制度和国家权力机构等方面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影响及其局限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梭伦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学法指导] 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可能会遇到来自统治阶级内部的阻力,或其他阶层人民的不满。
梭伦改革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也开启了西方权利划分、监督的先河。
[知识梳理] 梭伦改革的内容[预习思考]1.梭伦改革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背景:目的:班级姓名小组一、走向民主政治[课堂检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亦即抵押地产的标识。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家乡,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都使他们解放。
——梭伦发生,它也既不能阻止,又不能铲除了。
但在这时,国家已经不知不觉地发展起来……既然氏族制度对于被剥削的人民不能有任何帮助,于是就只有期望正在产生的国家。
而国家也确实以梭伦制度的形式给予了这种帮助,同时它又靠牺牲旧制度来增强自己。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至于他在公元前594年实现改革的方式,我们在这里可以不谈。
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
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梭伦改革的措施,并指出它保护了公民的什么权利?(2分)(2)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是什么?有何特点与作用?(5分)(3)据材料三,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的实质是什么?贵族出身的梭伦为什么会在改革中触犯贵族的利益?(3分)导学案 [知识梳理] 答案:⑴①解负令、债务、人身自由②工商业平民阶级⑵①财产、四个等级②政权机构、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公民法庭、贵族、平民、政治民主化[当堂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单元检测岳麓版选修1(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单元检测岳麓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单元检测岳麓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单元检测岳麓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第1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6·马鞍山高二检测)在一堂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原因"的课堂讨论中,四位同学的发言中最接近体制因素的表述是( )A.雅典的“五百人议事会"扩大了雅典的民主基础B。
雅典港湾众多,工商业发达C。
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D.雅典注重对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体制因素”是关键词,符合这一限制条件的只有C项。
2.(2016·黄冈高二检测)亚里士多德说:“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
”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A。
颁布“解负令"B。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答案B解析实行财产等级制度,贵族因为特殊地位而拥有相当多的财产,其社会政治地位自然比较高,这对贵族有利;同时,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原来的出身等级制度,平民可以通过辛勤劳动而积累较多的财产,从而提高自身的地位,这样既提高了平民地位,又保证贵族利益,与材料“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信息一致,故B项正确。
3.(2016·长沙高二检测)梭伦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雅典的社会矛盾,主要是因为( )A.梭伦改革没有触及时代的主题B。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用书岳麓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用书岳麓版一、商鞅变法1.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①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
③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④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各国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2)具体原因①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2.措施(1)政治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
②建立什伍组织,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③建立县制,地方长官由国君任免。
④规定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
(2)经济①废井田、开阡陌,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3)文化: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4)习俗: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3.影响(1)积极作用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的下一步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①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刑。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③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有利条件①北魏统一北方,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割据局面。
②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各民族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社会矛盾①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无答案)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教师寄语: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一、学生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以下基础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衰落与诸侯实力的壮大,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与井田制的瓦解,春秋初期的管仲改革与战国时期魏文侯的改革。
二、巩固复习:大化改新的内容三、新授课:课后练习题1、管仲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A、经济实力增强B、军事力量加强C、社会性质变化D、实现称霸目标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3、魏文候变法的根本动力是()A、周王室的衰微B、诸候称霸天下的愿望C、生产力的声速发展D、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4、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与战国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改革的内容不同B、改革的方式不同C、改革的发动者不同D、改革的结果不同5、战国时期,代表落后与先进的两个阶级分别是()A、奴隶主阶级与农民阶级B、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C、奴隶主阶级与地主阶级D、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6、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各国衽重农抑商政策B、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7、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取代奴隶制度的因素有()①奴隶的反抗斗争②井田制的瓦解③生产力的发展④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制定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的是()A、管仲B、商鞅C、李悝D、吴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目标导航] 1.把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重点)2.遣唐使对日本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难点)一、遣隋使和遣唐使1.原因(1)地理位置:中国和日本同处东亚,一衣带水。
(2)社会发展: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形成了中华文明圈,具有吸引力。
(3)日本自身: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2.目的:不断吸收中华文明,促进自身的发展。
3.概况(1)607年,日本第一次向隋朝派遣使者。
(2)遣唐使次数最多,最具代表性。
4.性质:遣唐使团既是外交使团,也是贸易代表团。
5.影响(1)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2)促进日本社会文化发展。
[易混提醒]日本遣隋使和遣唐使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吸收中华文明,促进自身发展;其规模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了大化改新的进行。
二、大化改新1.背景(1)3世纪兴起的大和国逐渐统一了日本。
国家体制极不完备,豪族势力强大,政局动荡不安。
(2)归国留学生的推动,出现了以中臣镰足等人为代表的改革派,主张仿效隋唐制度。
(3)645年,改革派发动政变,组成新政权,仿唐制建年号为大化,逐步全面推进改革。
2.内容(1)经济方面①推行公地公民制度,把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
②仿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定期向农民授田。
(2)政治方面①国家体制:中央设神祇官和太政官,地方设置各级机构,归属中央。
②制定律令:规定了土地赋税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司法制度,用法律形式巩固改革成果。
③神化天皇:新政权编纂历史,利用神话传说,神化天皇与皇室。
3.影响(1)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被打破。
(2)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3)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
(4)使日本在较短时间内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易错提醒]大化改新时,日本新政权推行公地公民制度,其准确含义是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不要误解为在公地上的生产者为公民。
[思维点拨]1.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学习了唐朝先进的制度,包括封建政治制度和封建经济政策,使日本逐渐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推动了日本社会进步和文明进程。
2.神化天皇的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也为日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恶性发展提供了土壤。
[史论要旨]1.大化改新使日本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是日本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将其与本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民族。
3.日本对先进的中国文化有选择地继承,同时还有所创新,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的独特文化。
[知识图示]主题大化改新史料一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田庄,仍赐①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
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
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
能尽其治,则民赖之。
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
……——大化改新诏史料二大化改新废除了世袭贵族的称号臣、连、国造、伴造等,制定新官制和冠位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这与唐朝的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极为相似。
弹正台,主监察,分设于各郡,正相当于唐朝的御史台,监察各级官吏。
地方的国、郡、里也是参照唐太宗时的②道、州(府)、县三级而设,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掌管。
[史料解读]①“食封”是律令制下贵族的重要经济基础。
因大化改新废除了私地私民,朝廷便以食封的形式给予贵族阶层以补偿。
②唐代的“道”主要着眼于军事,按照山川便利所设置。
唐初分天下为十道,仅为州县之上的一种监察区,之后迭有增加。
但节度使掌握地方实权后,“道”日渐演变为对一个节度辖区的称呼。
[问题思考](1)归纳史料一中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之间的关系。
提示公地公民制度、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公地公民制度是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的前提和基础,租庸调制以班田收授法为基础。
(2)史料二反映出唐朝的政治制度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仿效唐朝政权结构设置,推行两官八省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并且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
[史论总结]大化改新中土地制度改革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及大化改新成功的原因(1)影响①社会性质上:通过班田收授法,将土地授给农民,从而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大化改新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②阶级关系上:改新后,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班田农民有了生产资料,虽然人身仍然不自由,但有了人格,已是封建农民。
③生产关系上:豪族对部民的奴役解除后,农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生产积极性提高。
但班田制实施的同时,也导致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2)原因①改革适应了社会需要,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改革派通过政变消灭专横的中央豪族,组建新政权,是成功的前提。
③日本民族对先进文明积极学习、善于利用的精神,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④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1.1972年,中日邦交恢复正常化,郭沫若填词祝贺,其中有“□□盲目,浮桴东海。
□□负笈,埋骨盛唐”的句子。
其中空格处应依次填入()A.空海玄奘B.晁衡鉴真C.玄奘义净D.鉴真晁衡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通过材料考查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从“盲目”和“埋骨盛唐”可知是“鉴真和晁衡”。
2.历史上日本可以不断向中国派遣使者,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有利条件是()A.地理位置优越,中日两国一衣带水B.中华文明的先进C.中国社会政治安定,政府开明D.日本的造船、航海技术比较发达答案 A解析日本向中国学习的有利条件,主要的原因应该在日本方面,即地理位置优越。
3.日本大化改新时期与唐朝的尚书省职能相似的机构是()A.太政官B.神祇官C.大宰府D.中务省答案 A解析唐朝的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
日本大化改新在中央设太政官管理行政。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六七世纪之交,中国重新实现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唐朝……建立了法制完备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东亚政治形势的变化给日本带来巨大压力……统治阶级在国内的争夺加剧起来,他们“各置己民,恣情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田池,以为己财,征战不已。
或者兼并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材料二赖肖尔在《当今日本人》中说:“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2)赖肖尔的话说明了日本民族的什么特点?结合大化改新的内容说明这一特点。
(3)大化改新对日本的社会转型起了什么作用?答案(1)背景:隋唐先进的文化和强盛的国力产生了巨大影响。
日本统治阶级争权夺利,政局动荡不安,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以上因素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2)特点: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变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以促进自身发展。
说明:大化改新仿照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其他典章制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3)作用: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解析第(1)问应在比较材料一两段内容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概括归纳。
第(2)问先说明特点,然后再用大化改新的史实论证这一特点,实际是要求回答“日本是如何学习唐朝先进文化以促进自身发展的”这一问题。
第(3)问应从大化改新前后社会制度的差异着手分析。
[基础达标]1.2016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4周年,44年来,中日两国多次互派使团访问。
在历史上访问使团往往负有不同的历史使命,日本遣唐使团()①首先是外交使团②也是贸易代表团③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④主要目的是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 A解析①②是遣唐使团的性质,③④分别是其作用及目的。
2.“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这句话反映了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华文化,促进自身发展B.学习中国文化,加强相互交流C.进行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D.传播日本先进文化答案 A解析解题时要注意题干的关键词“主要目的”,尤其要考虑到日本是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才会不畏艰险,源源不断地向中国派遣使节,故选A。
3.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编纂的历史教科书中强化了天皇意识,宣扬天皇“万世一系”,是神在人间的代表。
从历史上看,对天皇神化开始于()A.日本从氏族部落向国家的过渡时期B.大和国家统一日本后C.大化改新时期D.明治维新时期答案 C解析A项“氏族部落……”时天皇还没有产生,B项大和早期天皇权力不大,C、D两项相比较,C项更符合题意。
4.唐朝的文化对日本社会转型影响最大的是()A.铸铜和制铁技术B.均田制和租庸调制C.文字和建筑D.佛教和儒学答案 B解析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是唐朝的土地和税收制度,属生产关系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B项是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制度。
5.(2016·潍坊高二检测)“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日本人善于对外学习②日本人学习外国先进文化时有所舍弃③日本人学习外来文化不彻底④唐代时还没有出现宦官制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A解析材料表明日本人对待外来事物不是盲目照搬,而是有所取舍,说明其善于学习,①②正确;③错误;④说法不符合史实。
6.大化改新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这里“飞跃”的实质是()A.建立了天皇制度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打破了氏族豪族的特权D.确立了封建社会制度答案 D解析比较各选项,A、B、C三项的“飞跃”仅限于制度的完备或斗争的胜利,而D项涉及到社会制度的演进,故本题选D项。
[能力提升]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豪族控制政权,天皇家族没有什么实权。
贵族疯狂地兼并土地,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当时掌握朝政的权臣苏我入鹿,其父苏我虾夷自杀,皇室夺取政权。
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
646年元旦,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主要内容有:废除豪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所授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物(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设神祇、太政二大官和八省一台;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
实行征兵制,京师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所有军队一律归中央统一指挥。
为了使改革顺利进行,新政权在全国各地登记人口和检查田产。
701年又发布了《大宝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大化改新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了以开元盛世的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