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宋代说话与宋元话本

合集下载

宋元文学史试题库(四)分析

宋元文学史试题库(四)分析

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一.填空1、“四大书院”指、、和。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

宋之、、、、,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一.填空1、宋初诗歌三体指、和。

2、晚唐体的盟主是。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其中“、”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和等。

二.简答1、什么是白体?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4、什么是西昆体?三.论述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二.填空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是。

2、在宋代词史上,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如著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其代表作是《》()。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张三影”得名是因写“”、“”和“”。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大成于。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深婉开。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的《》()。

三.简答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3、柳词对慢词的贡献与影响。

四.论述1、柳永词的体式、内容和语言有哪些创新?2、柳永词的主要艺术表现方法有哪些创新?影响如何?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新一.背诵篇目:《醉翁亭记》。

二.填空1、欧阳修议论文《》揭露批评高若讷的卑劣行为,《》针对保守势力驳斥了其谬论;其记叙文如《》一类历史散文言之有物,其亭台记代表作是《》,其文赋代表作是《》;其散文中《》最为简洁流畅、纡徐委婉、平易自然。

23第五编 第十一章 宋代“说话”与宋元话本

23第五编  第十一章  宋代“说话”与宋元话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征辽事略》
▪ 《五代史平话》为宋人旧编,分梁、唐、晋、汉、周五个部 分,每部分上下两卷,共十卷。 ▪ 讲史话本直接影响了明清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刺激了章回 小说的产生。如《三国志平话》和《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 集》,除了图中有标题,本文中还有阴文小题目,标明本段
所述情节内容,这无疑是后来章回小说回目之肇端。
▪ 此外,小说话本的语言具有口语化、个性化的特点,贴近市井生
活,切合人物身份。
第三节
讲史话本 与说经话本
一、讲史话本
▪ 讲史话本,主要内容为历代兴废战争之事,如《薛仁贵征辽 事略》《武王伐纣平话》 ▪ 宋元讲史话本,《永乐大典》“话”字部收有26卷之多,惜 都不存。现存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元建安虞氏刻 “全相平话五种”及《永乐大典》“辽”字部所收《薛仁贵
第十一章 宋代“说话” 与宋元话本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说话四家与话本 ▪ 第二节 小 说 话 本
▪ 第三节 讲史话本与说经话本
第一节
说话四家与话本
▪ 都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文化娱乐的需求,招徕了众多以伎艺 谋生的人,形成了规模不一的公共娱乐场所。 ▪ 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
束后,以总结全篇、深化主旨的诗句为结尾,呼应篇首。
▪ 其次,叙事手法方面,话本多使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视角
第二节
小 说 话 本
一、现存小说话本概况
▪ 现存宋元小说话本,除《红白蜘蛛》外,都仅见于明刻话本 集。研究者依据《醉翁谈录》《宝文堂书目》《也是园书目》 等文献,并参证宋元戏曲、官制、地理等多方资料,鉴定宋 元旧篇约有四十馀篇。
二、说经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说经”说的“话”主要还是俗讲变文中最世俗的和由之演 绎出的趣闻趣事,虽然还程度不同地带有宣教的意旨,但娱 乐性却成为主导的倾向,有的还很粗俗秽亵。 ▪ “说经”类的话本罕见。一是因为没有明显的文体特征,混 入小说话本中了,如《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花灯轿莲女成

宋元话本小说ppt课件

宋元话本小说ppt课件

现存宋元话本小说
保留到今天的宋代话本有40余种,元代 话本有16种,小说史上一般统称它们为
“宋元话本”。具体情况看下表:
话本名称
《张生彩鸾灯传》 《西湖三塔记》 《简帖和尚》 《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错斩崔宁》(《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碾玉观音》(《崔待诏生死冤家》) 《西山一窟鬼》(《一窟鬼癞道人除怪》)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 唐代有俗讲,即和尚对俗众宣扬一些佛教义 理,比较通俗易懂,其中也有说佛教故事为 主的。俗讲后来演变为宋代的讲经。
说经话本(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充满神怪色彩,是玄 奘取经史实故事化的产物,其中已有猴行者 和深沙神。
❖ 从中可以看出《西游记》的故事是如何演变 的,明代的《西游记》就是在它的基础上, 又吸收其他素材最后定型的。
❖ 根据讲演内容的不同, “说话”分为不同家 数。最重要的有“小说”“讲史”及“讲 经”。
关于话本
❖ 据鲁迅先生说,话本是说话人的底本,也就 是表演用的底稿。也有人认为话本是表演的 记录本,当然也可能是底稿的扩充与完善。
❖ 话本在社会上公开流传供人们阅读,特别是 刊印成书公开销售后,话本就成为我们今天 的小说。
❖ 它同《水浒》关系密切。书中有一部分集中 写了梁山好汉的故事,如智取生辰纲,义释 晁盖,宋江杀惜,扬志卖刀等,其中还记载 了三十六天罡星的姓名绰号,同《水浒》相 比只有少许的不同。
❖ 首次将水浒故事加以整合,在《水浒》成书 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讲经话本(一):关于讲经
❖ 讲经也是说话家数之一,主要是演说同佛教 有关的故事。
❖ 情节线索单一明晰。 ❖ 通过对话能看出人物的身份性格。

第四章 宋元小说

第四章   宋元小说

唐代,职业性的“说话”伎艺正式形成,流 行于民间、宫廷。(敦煌遗书中《庐山远公 话》《叶净能诗(话)》《韩擒虎(话本)》 等应是唐代保留下来的“话本”)
唐寺院中“僧讲”和“俗讲”颇为盛行。
宋代“说话”伎艺的发达的原因: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队伍壮大;
瓦舍勾栏的设立,专业说话艺人的涌现;
其他相类通俗艺术的兴盛;
统治者对“说话”的喜好。二、话本的分类:宋耐来自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四家之说:
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 如烟粉。 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赶(杆)棒及发 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说 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 事。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 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 间提破。合生与起令随令相似。各占一事。商 谜。旧用鼓板吹贺胜朝。聚人猜诗谜。字谜。 戾谜。社谜。本是隐语。有道谜。正猜。下套。 贴套。走智。横下。问因。调爽。
第四章 宋元小说
自宋元时期起,中国小说形成文言小说系统与 白话小说系统双水分流的局面。
第一节 宋元话本
一、“说话”溯源:“说话”的本义是口述故 事,其传统可推至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说话”作为一门职业性伎艺,至少始于先 秦时的“瞽诵”;秦汉时期有“俳优侏儒” 戏说之事;三国时有所谓“诵俳优小说”之 事; “稗官”及方士对“说话”伎艺的兴起 也有一定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说话” 伎艺又有了新的发展;
南宋:廉布《清尊录·大桶张氏》、洪迈《夷坚 志·王朝议》、岳珂《桯史·宿松民汪革》、刘 斧《青琐高议·宿香亭张浩遇莺莺》、轶名 《李师师外传》《红绡密约张生负李氏娘》 《海陵三仙传》、赵与时《林灵素传》。
元代:宋梅洞《娇红传》(又名《娇红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2、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答: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

屯·六二》。

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

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2、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答: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

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3、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答:首先与远古时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

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

简述宋元话本的艺术特色

简述宋元话本的艺术特色

简述宋元话本的艺术特色
宋元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

宋元话本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1)注重趣味性和虚构
“说话”是“说话人”赖以养家活口的职业,所以必须尽一切可能来吸引听众。

而听众听“说话”是为了娱乐,要讲得有趣味才拉得住他们。

因此,趣味性就成了“说话”的第一原则。

“说话”主要是叙述故事,而事实不一定有趣味,更不可能有充分的趣味性。

“讲史”所说,有许多都出于虚构,其故即在于此。

所以,“说话”的追求趣味性是以虚构为基础的。

(2)思想感情与市井民众相通
由于要使听众——市井民众感到兴趣,“说话人”不但不能采取说教的态度,并且不能使话本中人物的言行、感情“高雅”得让市井民众无法理解和接受,而必须使听众对话本里的人物产生深刻共鸣,感同身受地关注其命运,从而兴味盎然地倾听“说话人”的演述。

因此,话本中人物的言行、感情也正是市井民众在类似情况下所可能产生或向往的言行、感情。

(3)叙事描写趋于细腻
现在所见元代刊印或编定的话本,有的叙事粗疏,只能勉强达意甚或词不达意;有的则能显示出大致的轮廓,偶尔也注意到细部;有的描写相当细腻,但可能已经过明代人的加工。

北宋的“说话”和话本

北宋的“说话”和话本

作者: 张兵
作者机构: 《复旦学报》
出版物刊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5-92页
主题词: “说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北宋;《东京梦华录》;宋元话本;话本小说;五代史;“小说”;取经故事;武则天
摘要: 宋元话本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锁链.它的繁荣期出现在南来至元代.也正因此,学者们以往塞本忽略了对北来的“说话”和话本发展的研究。

本文认为,我国的“说话”至北来时代已十分兴盛,并且分为讲史、说三分、五代史、说诨话和小说等科目;同时列举《梁公九谏》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例,对北宋话本作了初步的探讨;作者指出,北宋的“说话”和话本是宋元话本繁荣期前的准备和蓄势,在它走向颠峰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奠基作用。

宋元话本与说话伎艺的文本化

宋元话本与说话伎艺的文本化
需求 和 编 刊 需 求 . 从 而 为说 话 伎 艺 口演 内容 进 一 步 落 实 于 文 本 提 供 了观 念 上 的 支 持 , 营 造
了 良好 的 生成 环 境 , 由此锻 炼 出 了不 同 于 文 言 编 写 的通 俗 叙 事 文本 体 例 , 也 影 响 了说 话 伎 艺 中那 些 非 “ 小说 家” 伎 艺 落实 于 文本 的书 面 呈现 形 态 。 关键词 : 说 话伎 艺 文本 化 早 期 话 本 小说
主持人 语 : 本栏 目所 收论 文 涉及 古代 、 近代 、 现 代 与 当代 。时代 背景 虽大 不相 同, 研 究的理
路 却颇 有 所相 通 。《 论( 儒林 外 史) 中与科 举 有 关 的人 际关 系》 、 《 一部 别开 生面 的 官场 讽 喻小
说》 与《 时事 剧 、 时事 小说 与舆 论场》 , 讨论 的都是叙 事文 学 与官场 文化 的关 系。其 中, 任 增霞 的
有直接关 系 , 也都注 目于话本的说话伎艺来 源。 对 于话本小说 、 说话伎艺这两者 的关系 , 如果 我们不
是立 足于话本 的来源 , 而是立足于说话伎 艺的文 本化 , 就会认 识到所谓源于说话伎艺讲说 内容 的文 本并非只有话 本小说 一种 ,那些遗存有说话伎艺 的情节 、程式诸成分 的文本要早于话本小 说的出
这表 明说话伎艺 口演 内容 的诸 多成分存 在着可 以分离而落实于文本 的, 说话伎艺 口讲 内容的文本化并不必定 出现话本小说 ; 第二, 说话 伎艺 口讲 内容 的文本化并不必 定 内容齐备 。 也 就是说 , 说话伎艺讲说 内容落实 于文本 的结果并不必 定 出现同一形态 的文本 , 也就不会 必定 出现话本 ; 话本并不 是说话伎 艺文本化 的唯一的 、 必然 的结 果 。基 于这一认识 , 我们可 以立足于说话伎艺 的文本化 , 把那些源于说话伎艺 的书面作 品置于说话

宋元文学史试题库(三)

宋元文学史试题库(三)
二.简答
1、简述苏轼人生观及主要经历。
2、简述苏轼的散文文论。
3、简述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型。
4、简述苏轼诗歌在元祐诗人中的特点。
5、简述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三.论述
1、苏轼散文的主要类型及艺术成就是什么?
2、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及主要风格是什么?
3、苏轼的词学观是什么?
4、苏轼对词境的开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苏词的“以诗为词”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姜夔词的主要风格和艺术特点。
3、简述吴文英词的艺术特征。
第十一章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一)填空
1、岳飞政论文代表是《》。
2、胡铨政论文代表是《》。
3、辛弃疾政论文代表是《》和《》。
4、陈亮政论文代表是《》。
5、南宋笔记散文记游的有陆游《》和范成大《》,学术论著中含生动有趣散文的有陆游《》、洪迈《》、罗大经《》和周密《》。
二.填空
1、中兴四大诗人是、、、。
2、陆游诗影响南宋后期诗人、、等人。
3、杨万里最著名的小诗是《》、《》等。
4、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和。
三.简答
1、简述陆游诗歌的渊源。
2、简述“诚斋体”
3、简述范成大田园诗、使金纪行诗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
陆游诗歌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一.填空
1、12世纪下半叶,以、、、
论述111苏轼散文的主要类型及艺术成就是什么苏轼散文的主要类型及艺术成就是什么苏轼散文的主要类型及艺术成就是什么222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及主要风格是什么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及主要风格是什么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及主要风格是什么333苏轼的词学观是什么苏轼的词学观是什么苏轼的词学观是什么444苏轼对词境的开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苏词的以诗为词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哪苏轼对词境的开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苏词的以诗为词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哪苏轼对词境的开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苏词的以诗为词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些方面些方面一

宋元时期的宋话和元话

宋元时期的宋话和元话

宋元时期的宋话和元话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崩溃和新生带来了沧海桑田的社会变革,也让人们在语言沟通上产生了有趣的变化。

宋元时期的宋话和元话,是从历史角度来看比较有意义的一部分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宋元时期的宋话和元话。

第一部分:宋元时期的社会变革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宋元时期的社会变革是显而易见的。

长期的战乱和风云变幻,让宋朝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自然影响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语言表达。

第二部分:宋元时期的宋话宋话是指宋代的汉语,作为经典汉语的代表,宋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在宋代,文化繁荣,诗词歌赋、历史典籍等文化遗产层出不穷,这些作品以宋话为载体,让人们对于宋话的认识更加深入。

第三部分:宋话和元话的区别元话是指元代的汉语,相对于宋话,元话更适合称作“元代汉语”,因为它和宋话有很大的区别。

元代是一段战乱频繁的时期,蒙古族的文化和语言体系影响了元话,这种影响让元话的文艺表现和宋话略有不同。

第四部分:宋元时期的文化交流宋元时期是一个充满了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时期,宋人和元人之间的语言交流也呈现出非常有趣的现象。

宋人在元朝的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汉文化对于元代的文化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五部分:宋元时期的文化遗产在宋元时期,许多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化遗产被创造了出来。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它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生态。

宋元时期的文化遗产不仅丰富多彩,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总结:宋元时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历史时期,宋话和元话作为当时的主要语言载体,拥有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读者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和语言表达方式,对于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汉语的传承也能够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话本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话本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话本小说一、基本知识1、说话: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

“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

2、话本:就是宋代说话人说话(说书)的底本,它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

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1、宋代的讲史话本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宋代的讲史话本主要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

2、宋代小说话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参考答案:宋代小说话本一般为短篇故事,多表现现实生活,其中爱情和公案题材比较多。

作品人物多为下层百姓中的平凡人物,形象鲜明,颇具个性色彩,善于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女性形象塑造尤为成功,如《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

情节安排曲折生动,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基本运用白话,通俗简明,生动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代表作有《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志诚张主管》、《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

3、宋代话本的地位如何?参考答案: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中国小说史的历史变迁》)。

宋代话本小说与长期以文言文为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完全不同,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

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这是中国小说进一步走向平民化的标志。

另外,宋代话本小说采取的是在“说话”这样的场景里展开故事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模式后来成了白话小说的经典叙述方式。

以上几个方面对于明清小说、白话小说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论鲁迅的宋元话本研究

论鲁迅的宋元话本研究

是 如何 记 住 复 杂 曲折 的 故 事 情 节 的 ?鲁 迅 在 《中 国 小 说 史 略 》中 认 为 , 宋元 说话 人说
话 时 是 有 底 本 的 , 这 些 底 本 就 是 今 存 的 宋 元 话 本 , 也 就 是 宋 元 的 白话 小 说 。 鲁 迅 先 生 这 一 观 点 提 出后 , 得 到 了 国 内外 大 多 数 学 者 的 响 应 。胡 适 、 谭 正 璧 、 叶
艺 文 兴 起 。 即 以俚 语 著 书 , 叙述 故事 , 谓 之
‘ 平 话 ’, 即 今 所 谓 ‘白 话 小 说 ’者 是 也 。 ” ① 在 与 文 言 小 说 的 比较 中 , 鲁 迅 突 出 了 宋 代 话 本 的 成 就 。 宋 代 以 后 , 文 言 小 说 与 白话
老 的 《东 京 梦 华 录 》、 吴 自 牧 的 《梦 粱 录 》、
先 论 述 了宋 代 的文 言 小 说 — — 宋 之 志 怪 及
(浙 江 古 籍 出 版 社 1 9 9 7 年 ), 张 兵 《宋 元 话 本 》( 春 风 文 艺 出版 社 1 9 9 9 年 ), 萧欣 桥 、 刘 福 元 《话 本 小 说 史 》 (浙 江 - g - 籍 出版社 2 0 0 3年 )等 都 是 如 此 。 另 一 方 面 , 后 来 的
唐代段成式 《 酉 阳 杂 俎 》中 提 到 的 的 “ 市人 小 说 ”以 及 李 商 隐 《 娇 儿 诗 》中 关 于 “ 说话 ” 的 相 关 记 载 ④。 这 种 追 本 溯 源 的 研 究 方 式 ,
对 以后 话 本 小 说 史 的写 作 产 生 了 巨 大 的影 响 。 如 胡 士 莹 的 《话 本 小 说 概 论 》(中 华 书 局 1 9 8 0 年 ), 欧 阳 代 发 《话 本 小 说 史 》(武

第十一章严羽和南宋金元的文学理论批评第一节南宋的诗文理论批评

第十一章严羽和南宋金元的文学理论批评第一节南宋的诗文理论批评

第四节 金元的文学理论批评
金代在北方和南宋对峙,至王若虚、元好 问,才有文学理论批评,其思想具有北方 特色,比较注重内容的充实,但亦颇杂 “幽并之气”。元代主要继承南宋但亦吸 幽并之气” 收了金代的一些思想,同时这个时期戏曲 和小说理论也开始发展起来。
第十一章 严羽和南宋金元的文学理论 批评 第一节 南宋的诗文理论批评
江西诗派的诗论到了南宋有了新的发展, 由比较规矩、死板的诗法论变为比较自由、 灵活的“活法” 灵活的“活法”论,其代表人物是吕本中。
一、吕本中——《紫微诗话》《童蒙 一、吕本中——《紫微诗话》《童蒙 诗训》 诗训》 1、“活法” 活法”
2、主张含蓄不尽
《诚斋诗话》中说:“诗已尽而味方永, 诚斋诗话》中说:“ 乃善之善也。” 颐庵诗稿序》云:“ 乃善之善也。”《颐庵诗稿序》云:“夫 诗,何为者也?尚去其词而已矣。曰: ‘善诗者去词’。‘然则尚其意而已矣。’ 善诗者去词’ 然则尚其意而已矣。’ 曰:‘善诗者去意。’‘然则去词去意, 曰:‘善诗者去意。’‘然则去词去意, 则诗安在乎?’曰:‘ 则诗安在乎?’曰:‘去词去意,而诗有 在矣。’” 在矣。’” 所谓“去词去意” 所谓“去词去意”,即是要不拘泥于词和 意,而要在创造具有含蓄不尽,超绝言象 的深远意境。
第三节 宋代的词论 一、娱宾遣兴
五代欧阳炯《花间集序》 五代欧阳炯《花间集序》“则有绮筵公子,锈幌佳 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绵;举纤纤之玉指, 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北宋嘉祐三年陈世修作的《阳春集序》 北宋嘉祐三年陈世修作的《阳春集序》“公(冯延 巳)以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 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依丝竹而歌 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 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 晏几道《乐府补亡集》自序中说:“ 晏几道《乐府补亡集》自序中说:“往者浮沉酒 中,疾世之歌词不足以析醒解愠,试续南部诸贤 绪余作五、七字语,期以自娱。不独叙其所怀, 兼写一时杯酒间闻见所同游者意中事。 ”

古代文学史——宋元话本

古代文学史——宋元话本

宋代话本题材
• 罗烨《醉翁谈录》: • 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
刀、杆棒、神仙、妖术
宋元小说话本的基本体制
• 文本由入话、正话和结尾几个部 分构成。
• 入话的方式: • 诗词、得胜头回(小故事) • 结尾的方式: • 诗词、套语
语言特点
• ( 1 )“韵散兼用” • ( 2 )第三人称叙事
“ 两个声音”的双重叙事 • ( 3 )白话的语言风格
• 口传文学的特点: • 清新活泼 • 形象性强
• 《醉翁谈录》
• 说国贼怀奸从佞,遣愚夫等辈生嗔 ;说忠臣负屈衔冤,铁心肠也须下 泪。讲鬼怪,令羽士心寒胆战;论 闺怨,遣佳人绿惨红愁。说人头厮 挺,令羽士快心;言两阵对圆,使 雄夫壮志。谈吕相青云得路,遣才 人着意群书;演霜林白日升天,教 隐士如初学道。噇发迹话,使寒门 发愤;讲负心底,令奸汉包羞。
话本题材
• 情恋婚姻的故事 • 公案的故事 • 神怪的故事
• 展示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世界 • 刻画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
爱情婚姻理想
• 《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 •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周胜仙 • 生死不渝的爱情追求
• 《快嘴李翠莲记》中的李翠莲 • 敢于抗争、不愿屈服的性格,
对公道的追求
• 《错斩崔宁》 • 做官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
刑,也要求公平明允,道不得 个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 续,可胜叹哉! • 《简帖和尚》 •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第三节 宋元讲史话本和说经话 本
• 讲史话本,通称“平话”,是 指用平常的口语来讲述故事。 其中也穿插了一些韵文,比如 诗、词等等。
• 平话的篇幅比较长,往往是分 好几天、分好几场次一点一点 往下讲述的故事。
院,芟薙草木,或讲经、论议 、转变说话,虽不近文律,终 冀悦圣情。”

第11章--宋代“说话”与宋元话本

第11章--宋代“说话”与宋元话本
《错斩崔宁》《合同文字记》《简帖和尚》
(三)神怪故事
神怪故事总是具有别样的吸引力,这类题材主要有 《西湖三塔记》《洛阳三怪记》《崔衙内白鹞招妖》 等等。
三。叙事特点
早期小说话本脱胎于说话人的口述,因而其形制上 具有鲜明的职业化叙事特点。 1.文本中大量使用套语,评论、描述语言程式化, 次要人物符号化。 2.叙述者常介入叙事过程,或加入评论和警示,或 为调节叙事节奏,转换话头。
2.小说话本赞扬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勇敢追求 爱情的举动,却又制造阻隔,彰显私定终身的高风 险。
3.宋元话本对婚外情持否定态度,以“红颜祸水” 来提醒男性,以安分守己来告诫女性。
Hale Waihona Puke 二)公案故事小说话本的公案故事颇受欢迎。宋代经济繁荣、夜 市兴起,流动人口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也随之增 多,但吏治腐败、行政效率低下,人民利益难以保 障,因而清官明官成为众望所归。
二、话本特征:
话本的体制结构具有鲜明的“说话”特征。
1.总体结构方面,在主体故事前有个引子,有些是一首或 几首诗词,有些是相关的小故事。在主体故事结束之后, 以总结全篇、深化主旨的诗句为结尾,呼应篇首。
2.叙事手法方面,话本多使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视角,叙 述者对故事人物的动机和行为了如指掌。在叙事过程中, 叙述者时不时出现与观众交流,从而调动听众情绪。
第三节 讲史话本与说经话本
一、讲史话本 讲史话本的主要内容为历代兴废战争之事,宋元讲史话本 初无定名,文本称“事略”,元代称“平话”,如《薛仁 贵征辽事略》《武王伐纣平话》。这些讲实话本直接影响 了明清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奠定了章回小说的体制。
(一)《五代史平话》
《五代史平话》为宋人旧编,分梁、唐、晋、汉、 周五个部分。

《2024年“说书场交流语境”与宋元话本的文本形式》范文

《2024年“说书场交流语境”与宋元话本的文本形式》范文

《“说书场交流语境”与宋元话本的文本形式》篇一说书场交流语境与宋元话本:溯源与形式之探究一、引言自古以来,口头叙事一直是人们娱乐与知识传递的重要手段。

而在这个众多的叙述艺术中,宋元时期的说书场和话本尤为引人注目。

它们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文化的独特形式,也为我们今天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资源。

本文旨在探讨说书场的交流语境及其与宋元话本文本形式的相互关系。

二、说书场的交流语境说书场,作为古代的公共娱乐场所,是人们交流、娱乐、学习的聚集地。

在这里,说书人以口述的方式讲述故事,通过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演吸引听众。

这样的交流语境有着特定的特征和规则。

首先,说书场的交流语境具有互动性。

说书人不仅讲述故事,还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与听众进行互动,以保持听众的注意力。

这种互动性使得说书场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其次,说书场的交流语境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

不同地域的说书人有着不同的讲述风格和故事内容,反映了各地文化的差异。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说书场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三、宋元话本的文本形式宋元话本是说话人在说书场上所依据的底本,是口头叙事的重要载体。

它具有特定的文本形式和特点。

首先,宋元话本的文本形式简洁明了,结构清晰。

它通常由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组成,使得故事线索清晰,易于理解和记忆。

其次,宋元话本的文本特点在于其口语化和个性化。

它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普通民众也能理解。

同时,每个说书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改编和再创作,使得话本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四、说书场与宋元话本的相互关系说书场和宋元话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说书场的交流语境为宋元话本提供了创作的土壤和舞台。

说书人在说书场上通过与听众的互动和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讲述方式和内容,从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宋元话本。

另一方面,宋元话本的文本形式为说书人提供了创作的蓝本和依据。

说书人可以根据话本的文本内容和结构进行讲述,同时也可以根据听众的反馈和需求进行即兴创作和改编。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章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宋之话本宋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

然在市井间,则别有艺文兴起。

即以俚语著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即今所谓“白话小说”者是也。

然用白话作书者,实不始于宋。

清光绪中,敦煌千佛洞之藏经始显露,大抵运入英法,中国亦拾其余藏京师图书馆;书为宋初所藏,多佛经,而内有俗文体之故事数种,盖唐末五代人钞,如《唐太宗入冥记》,《孝子董永传》,《秋胡小说》则在伦敦博物馆,《伍员入吴故事》则在中国某氏,惜未能目睹,无以知其与后来小说之关系。

以意度之,则俗文之兴,当由二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而尤以劝善为大宗,故上列诸书,多关惩劝,京师图书馆所藏,亦尚有俗文《维摩》《法华》等经及《释迦八相成道记》《目连入地狱故事》也。

《唐太宗入冥记》首尾并阙,中间仅存,盖记太宗杀建成元吉,生魂被勘事者;讳其本朝之过,始盛于宋,此虽关涉太宗,故当仍为唐人之作也,文略如下:……判官懆恶,不敢道名字。

帝曰,“卿近前来。

”轻道,“姓崔,名子玉。

”“朕当识。

”言讫,使人引皇帝至院门,使人奏曰,“伏惟陛下且立在此,容臣入报判官速来。

”言讫,使来者到厅拜了,“启判官:奉大王处,太宗是生魂到,领判官推勘,见在门外,未敢引。

”判官闻言,惊忙起立,……宋有《梁公九谏》一卷(在《士礼居丛书》中),文亦朴陋如前记,书叙武后废太子为庐陵王,而欲传位于侄武三思,经狄仁杰极谏者九,武后始感悟,召还复立为太子。

卷首有范仲淹《唐相梁公碑文》,乃贬守番阳时作,则书出当在明道二年(一○三三)以后矣。

第六谏则天睡至三更,又得一梦,梦与大罗天女对手着棋,局中有子,旋被打将,频输天女,忽然惊觉。

来日受朝,问访大臣,其梦如何?狄相奏曰,“臣圆此梦,于国不祥。

陛下梦与大罗天女对手着棋,局中有子,旋被打将,频输天女:盖谓局中有子,不得其位,旋被打将,失其所主。

今太子庐陵王贬房州千里,是谓局中有子,不得其位,遂感此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宋代说话与宋元话本宋元话本: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的故事,或所讲故事使用的文本或底本。

包括小说﹑讲史﹑说经等类型的说话艺人的底本。

话本前史:1、《隋书·经籍志》著录的小说《燕丹子》,叙述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清人从《永乐大典》里抄录出,孙星衍加以校刻,重新流传。

这个故事确曾流传于汉代,《风俗通义》《论衡》等书都曾述及,是现存唯一可靠的汉人小说,后世讲史话本的先驱。

2、敦煌遗书中发现的《庐山远公话》《韩擒虎画本》。

宋金元通俗小说源于唐代说话艺术(敦煌遗书中也有不少话本及说唱文学抄本,都是广义通俗小说),主要以话本形式流传。

此类通俗小说在宋仁宗时有较大发展。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详细记载北宋末汴梁“京瓦伎艺”,有讲史、小说专业艺人。

不过当时还只以抄本流传,未见刻本。

现在所见到的话本,都是南宋金元刻本,而且比较简略,南宋说话的盛况,见于《都城纪胜》《梦粱录》等书。

金朝也盛行说话,《五代史平话》即可能刻于金朝。

元代刻的平话,有《三分事略》和《全相平话五种》《宣和遗事》也像是元刻本。

元代白话小说有较大发展。

当时知识分子少有出路,部分人投身书会,编写杂剧、南戏、小说。

陆显之写过《好儿赵正》话本,施耐庵、罗贯中加工了《水浒传》《三国演义》。

艺术样式和题材类型宋代话本有三大类:一为讲史话本,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帝王将相故事,代表作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多以正史为据,采入传说异闻,增强虚构,吸引读者。

《五代史平话》,金元刻本,原题《新编五代史平话》,由梁史、唐史、晋史、汉史、周史五种平话组成,五个朝代独立成书,每朝分上下两卷。

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朱温篡唐,五代相替。

叙述黄巢、朱温、李克用、石敬瑭、刘知远、郭威五个开国皇帝的早年经历,语言通俗,线索单纯。

通行本有董康诵芬室翻刻本﹑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材料主要从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及吕祖谦《十七史详节·五代史详节》中挑选,述梁唐晋汉周五朝十三帝事迹,展示五朝兴亡。

编写手法多样,有时照抄史书,有时译成白话,有时压缩史文,有时增加细节。

还仿讲史体制,写人物装束、战斗场面,并在叙事中穿插诗词赋赞,可见由多种成分组成。

但书中也保留了讲史家的口头创作成果,很珍贵。

《大宋宣和遗事》,宋无名氏作,元人增益,结合多个笔记小说并以说书方式连成。

分十部分:第1部分讲中国历代昏君,一直讲到宋徽宗;第2部分讲王安石变法;第3部分讲宋徽宗任用蔡京;第4部分讲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义,为《水浒传》雏形;第5部分讲宋徽宗、李师师;第6部分讲宋徽宗和道士林灵素的故事;第7部分讲汴梁元宵灯会盛况;第8部分讲金陷汴梁;第9部分讲宋徽、钦二帝被俘北上;第10部分讲康王赵构南渡,建立南宋。

全书故事来源不同,文风不一。

某些段落口语化程度较高,象是说话人创作。

其它部分则文体较杂。

如第9段即引无名氏《南烬纪闻录》《窃愤录》《窃愤续录》,文字略同。

其书今有两种版本:《士礼居丛书》刻本、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全相平话五种》,元代刊行,十五卷,含《武王伐纣书》三卷(别题吕望兴周)、《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三卷、《秦并六国平话》三卷(别题秦始皇传)、《前汉书》续集三卷(别题吕后斩韩信)、《三国志》三卷。

当时应有《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前集和《前汉书》正集,今已不存。

各书大体依据正史,间采传闻,文字简朴,对《封神演义》《前后七国志》《东周列国志》《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颇有影响,为研究各书之重要资料。

现存五种,皆元代建安(今福建建瓯)虞氏刻本,其中《三国志平话》标明“至治新刊”,当为至治(1321~1323)以前作品,其馀四种年代相差不远。

五种平话版式一致,都分三卷,每页上面约三分之一版面为插图,下三分之二为文字,每图均有画题,与文字内容相符,此即《全相》之意,犹后世之绣像全图。

二为小说话本,用通俗白话讲述凡人故事,语言有口语化、个性化特征,风格浅俗,构思新奇,情节曲折,能够抓住读者(听众)。

代表作有《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志诚张主管》《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现保存在《京本通俗小说》和《清平山堂话本》及“三言”中,但近年经学者考证,为明人伪造之书,并不可信。

其文学性则不缺失。

体制均为短篇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与历史、传闻无关,题材以爱情和公案居多。

注重塑造平民人物形象,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心理。

女性形象塑造尤为成功,如《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

爱情题材的代表作为《碾玉观音》,写女奴璩秀秀出身贫寒,被卖到郡王府,表现她的纯洁心灵和反抗精神。

公案题材小说主要揭露贪官污吏,体现平民要求,代表作为《错斩崔宁》。

另有一些水浒英雄作品,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惜已失传。

其叙事艺术的特点是:首先,运用大量套语,评论、描述语言程式化,次要人物符号化。

作者设想是向听众讲故事,得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把故事讲得清楚明白,听众不懂的地方还要加以解释。

其次,有入话,议论,让叙事者常介入叙事过程,加入评论和警示。

作家介入文本,站在故事和读者之间,按他的观点来讲述故事,带有主观色彩、爱憎倾向。

有时直接以说话人的身份发表议论。

第三,重视故事情节,以人物行为和事件发展为中心,疏于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

小说话本的题材,按照宋人罗烨的杂事类笔记《醉翁谈录·小说开辟》的记载,分为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捍棒、妖术、神仙八类。

而实际不止于此。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凡傀儡敷演煙粉靈怪故事鐵騎公案之類,其話本或如雜劇,或如崖詞,大抵多虚少實。

如巨靈神、朱姬大仙之類是也。

影戲,凡影戲,乃京師人初以素紙雕鏃,後用彩色裝皮為之。

其話本與講史書者頗同,大抵真假相半。

公忠者雕以正貌,姦邪者與之醜貌,葢亦寓褒貶於市俗之眼戲也。

説話有四家:一者小説,謂之銀字兒,如煙粉、靈怪、傳奇、説公案皆是。

搏刀,赶捧及發跡變泰之事。

説鐵騎兒,謂士馬金鼓之事。

説經,謂演説佛書,起於陳平六奇解圍,以小兒後生輩為之。

説叅請,謂賔主叅禪悟道等事。

講史書,講説前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之事。

最畏小説人,葢小説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頃刻間提破合生,與起令隨令相似,各占一事。

”《梦梁录》卷二十:“凡傀儡,敷演胭粉、靈怪、鐡騎、公案、史書,歴代君臣將相故事。

話本或講史,或作雜劇,或如崖詞,如懸線傀儡者,起於陳平六奇計解圍故事也。

今有金線盧大夫、陳中喜等,弄得如真無二,兼之走線者尤佳。

更有杖頭傀儡,最是劉小僕射家數果奇,大抵弄此,多虚少實。

如巨靈神、姬大仙等也。

其水傀儡者,有姚遇仙、賽寳哥、王吉、金時好等,弄得百憐百悼兼之水百戲,徃来出入之勢,規模舞走魚龍變。

”《说郛》卷六八上耐得翁《古杭夢遊錄》:“說話有四家:一曰小說,謂之銀字兒,如烟粉、靈怪、傳竒、公說案皆是。

摶拳提刀,趕棒及發跡戀態之事,說鐵騎兒,謂士馬金鼓之事。

說經,謂演說佛書。

說叅謂叅禪。

說史謂說前代興廢戰争之事。

合生與起,令随令相似。

”明初杨士奇《文淵閣書目》卷二著录“《烟粉靈怪》一部一冊”,即此类小说之明初传本。

三为说经话本,主要作品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又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作者不详,或为元人。

三卷,17段,叙述唐玄奘取经故事,主要人物为猴行者,无猪八戒形象,有降伏深沙神的描写,略具《西游记》雏形。

故事原型是玄奘西行,事载辩机《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是行记,讲述西行所经诸国都城、地理、宗教、民俗、交通,没有孙行者故事。

慧立、彦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西游经历增添了神话色彩,故事开始带有民性。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元杂剧有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二郎神锁齐大圣》、杨景贤《西游记平话》,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基础。

其书今存宋元刻本两种。

一为大字本,题《新雕三藏法师取经记》,三卷,有残缺,旧藏日本高山寺,罗振玉据以影印,收入《吉石庵丛书》初集。

一为巾箱本,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中下三卷,十七节,原藏日本高山寺,1916年罗振玉亦据以影印回国。

上海古籍出版社亦据此本影印,收入《古本小说集成》(古典小说总集)。

今天的整理本有李时人、蔡镜浩《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

著录《醉翁谈录》,宋代笔记,罗烨编。

此书国内久佚,1941年在日本影印回国,称“观澜阁藏孤本宋椠”,可能是宋末元初作品。

分10集,每集2卷,转述《太平广记》和其他唐宋传奇小说故事,兼采诗词杂俎,许多故事可资考证宋元话本戏曲。

甲集卷一“舌耕叙引”尤为小说史研究者注意。

其中“小说开辟”分话本小说为灵怪﹑烟粉﹑传奇﹑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 8种,每种列举若干小说名目。

如《红蜘蛛》《三现身》《十条龙》《拦路虎》《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共107种,资料珍贵。

此外还提出“夫小说者,虽为末学,尤务多闻。

非庸常浅识之流,有博览该通之理。

”同卷“小说引子”称小说“言非无根,听之有益”,肯定了小说的作用。

这些都是有价值的小说理论。

今有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本,收入《新世界万有文库》,题《新编醉翁谈录》,90页。

另有一种《醉翁谈录》,宋金盈之著,记唐代遗事﹑宋人诗文和宋代京城风俗,和此书小部分相同,今有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影响宋元话本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它将白话作为小说语言进行创作,是一大进步。

人物塑造和情节描写上也走向平民化,以凡人琐事、生活细节为主,不再写帝王将相。

另外,宋代话本小说采取的是在“说话”的场景里展开故事的方式,这样的模式后来成了白话小说的经典叙述方式,这方面对明清白话小说的影响是很大的。

提要宋元以后的白话小说概况,见《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编,收录唐至清代通俗小说1160部,基本摸清了中国通俗小说的藏量和品种,反映了中国通俗小说发展的基本面貌。

其中清代通俗小说968种,晚清尤多,达529种,可见此类小说直到清代才真正繁荣。

参考文献: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 1980程毅中《宋元话本》,中华书局2003年新1版。

程毅中《宋元小说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程毅中辑校《宋元小说家话本集》,齐鲁书社2000年版。

(美)韩南《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