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西南情韵布谷催春教学设计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谷催春

一、教材分析

《布谷催春》是一首侗族女声大歌,具有支声性复调音乐的特点。这首大歌以二声部为主,羽调式,变化拍子。其结构为:起顿(引子)+更夺(中间部分)+拉所(尾腔)。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审美,并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但对民族民间音乐不是非常感兴趣,为此,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在我们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多去聆听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的喜欢民族民间音乐,从而继承弘扬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其次,从中学生的演唱形式上来说,平时学生都喜欢相对节奏整齐、朗朗上口的歌曲,对于《布谷催春》这类无伴奏多声部演唱的歌曲学生不好把握。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对原生态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知道保护与传承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欣赏侗族大歌《布谷催春》,让学生了解、感受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

2.了解侗族大歌的分类、历史与发展,尝试学习侗族大歌的“拉嗓”,感受民间歌手高超的演唱技巧。

过程与方法

感受侗族大歌的魅力,体验掌握侗族大歌的众低独高、无伴奏、无指挥的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欣赏侗族大歌《布谷催春》

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模仿原生态唱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

教师: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是苗族“飞歌”中的一首典型代表作品,下面,我们一起聆听一首民歌,请大家试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调动学生参与歌曲演唱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起到复习的效果;提出一个主题探究式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授:

1.欣赏《五月禅歌》,回答问题:

提问:①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侗族)

②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合唱)

③演唱者运用了什么唱法?(原生态唱法)

学生聆听讨论,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欣赏乐曲,引出中国民族音乐是有多声部的存在,也直观地传递给学生侗族少数民族音乐的特征,对侗族大歌有初步的印象。]

2.了解侗族及侗族大歌。

大家以前听说过侗族大歌吗?有没有人知道关于侗族大歌的一些情况?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从而了解侗族的风土人情。

(学生发言,教师补充)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其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贵州、湖南、广西等地,主要从事农业和林业生产,侗族现有人口260多万,贵州省黎平县是中国侗族第一大县,被称为“侗族之都”。

侗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侗族民间有三宝,鼓楼、大歌和风雨桥,鼓楼和风雨桥是建筑物,但大歌是音乐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侗族大歌形成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至今以它的独特魅力名扬世界。

侗族是一个被誉为“踏歌而舞”的民族,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在他们的歌曲中:有单声部的小歌,多声部的大歌、青年男女自弹自唱的“琵琶歌”等,欢乐、友谊、安定、团结是他们歌唱的永恒主题。

三、欣赏《布谷催春》,体验侗族大歌的特点

1.初步聆听作品,让学生回答作品的演唱形式、伴奏形式?

(无伴奏、多声部。领唱、齐唱、合唱)

[设计意图:初步聆听歌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聆听与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2.再次聆听作品。

师问:该音乐呈现什么样的画面?(布谷鸟的叫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引出歌名。

3.思考聆听过程中出现的三个重要词:起顿、更夺、拉所。(起顿代表引子,更夺表示中间部分,拉所代表尾腔。)

4.再次聆听歌曲,说一说歌曲的各声部特点,介绍歌首和和唱者两个声部。

5.聆听起顿,寻找声部关系

(1)初听:用手画和唱者旋律线条

(2)复听:补充歌首旋律线,得出侗族大歌声部特点,即支声性复调。

[设计意图:运用线条在空间的移动中感知旋律起伏的变化,直观形象地展示两个声部之间的关系,引出具有支声性复调的特点,便于学生记忆与学习。]

6.更夺分析,学唱特色

(1)聆听更夺部分,分析两部分音乐特点。

(2)学唱重点乐句,体验明显的节拍感。

(3)寻找“拉嗓子”技巧,体验侗族大歌特有和声效果。

a.在尝试中发现和唱者“拉嗓子”的技巧,即交替换气。

b.用手画出歌首的旋律线,学唱旋律。

c.分组演唱两声部,感受侗族大歌特有的和声效果。

[设计意图:听与唱相结合,在唱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侗族大歌特有的音乐特点。拉嗓子的演唱技巧,让学生在模拟演唱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生生合作充分感受侗族大歌特有的和声效果。]

7.聆听拉所部分,感受声部变化。

(1)模拟布谷鸟的叫声

(2)合唱重点乐句,感受立体和声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学唱布谷鸟的叫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知音乐表现的特点。以“歌首”“和唱者”两声部的关系为全曲的聆听主线,在拉所部分感受到更为立体的和声。]

8. 欣赏《布谷催春》在中央春晚的精彩表现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欣赏乐曲,直观的让学生再次感受侗族大歌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侗族大歌有的印象。]

9.介绍侗族大歌社会地位:

(1)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2016年6月,由著名音乐人百慕三石担任制作人的的全球首张实地录制侗族大歌主题专辑《天赋侗听》正式问世。目前为止唯一一张能真正代表侗族大歌水平及展现侗族大歌原本风貌和韵味的主题专辑,2017年7月,《天赋侗听》荣获首届CMA唱工委音乐盛典“最佳民间/民族专辑”。

四、欣赏其它几首侗族大歌视频片段。

[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欣赏音乐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

五、小结

(1)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众低独高的复调式民间合唱音乐。

(2)模拟自然界万物声音为主要表现对象、如花虫鸟鱼、高山流水等;

(3)强烈的鼻腔共鸣。

[设计意图:回顾总结侗族大歌的特点,梳理知识要点,加深学生的记忆。]

2.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侗族大歌《布谷催春》,相信大家一定有所收获。中国民歌历史悠久、蕴含丰富,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民族文化的艺术精品。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应该继承与发扬,让我们共聚民族魂,把中国民歌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