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8年版我国麻醉学指南和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8年版我国麻醉学指南和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

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

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1.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

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

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

这种相互合作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表1.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惠凤燈[主龄心血管不良事井(Major Adverse C ardio\ ascular Even(s f MACE〉通常大于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

*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

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

25-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

25-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马骏王伟鹏〔执笔人〕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

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

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1.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

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

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

这种相互合作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 〕〔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

*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

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

图1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指南摘要:患者体能状态〔functional capacity,FC〕评估ESC/ESA新指南明确提出评估患者FC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的重要一步,常借助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s〕进行FC的评估。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得专家共识(2017)马骏王伟鹏(执笔人) 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得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得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得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得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与死亡。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

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得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得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

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得并发症得发生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得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与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1。

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与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

在现有证据与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

该流程从临床医师得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

这种相互合作得“围术期团队”就是围术期评估得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得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得心脏风险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与卒中。

*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得心脏检测。

门诊手术就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得手术、图1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指南摘要:患者体能状态(functional capacity,FC)评估ESC/ESA新指南明确提出评估患者FC就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得重要一步,常借助代谢当量(metabolicequivalent,METs)进行FC得评估、图2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颜色对应于表2中得推荐等级)步骤1:对于有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险因素并拟行手术得患者,首先评估手术得紧急性。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谢谢观看
▪ 左心室壁厚,室内压高,小动脉壁又受心室壁收缩的压迫,以致 左心室冠状动脉血流暂时中断,舒张早期,左心室内压力下降, 70%~90%的冠状血流进入心肌,灌注速率最大。
术前相关检查
▪ 冠状动脉造影目前仍然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血管狭窄≤50%可诊断为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血管狭窄>50%可诊断为冠心病;血管狭窄>70%,临床常出现心绞痛症状, 达到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最低标准。
围术期麻醉管理要点
▪ 围术期需要停止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情况包括: ①裸金属支架放置至少1个月后,3个月后最佳; ②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放置至少1年后,若手术推迟的风险超过缺血 或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可考虑缩短至6个月行择期手术; ③二代药物洗脱支架放置至少6个月后。
围术期麻醉管理要点
术前用药管理
▪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阿司匹林术前尽量不停药,若需停药,术前停 药5~7天,改用低分子肝素至术前12~24小时停药;血小板P2Y12受体阻 滞剂如氯吡格雷、替卡格雷,术前停药5~7天,改用低分子肝素至术前 12~24小时停药;华法林术前停药4~5天,改用低分子肝素至术前 12~24小时停药。近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需急诊手术,若术中或术后 大量出血,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但不建议预防性输注血小板;近期服 用华法林者如需急诊手术,术前可给予维生素K及新鲜冰冻血浆紧急对 抗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 右冠状动脉在后面房室沟中下行,有分支至窦房结、房室结和左心室后 上部,在后面室间沟中是右冠状动脉的后降支,供应左、右心室的后壁。 但是冠状动脉的走向可有各种变异。
冠状动脉的生理
▪ 冠状动脉灌注的独特性在于其灌注是间歇性的,而不像其他器官 一样是持续性的。
▪ 由于右心室压力和张力低,而冠状血流灌注压高,故无论收缩期 或舒张期,冠状血流都可以进入右心室。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马骏王伟鹏(执笔人)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

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

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1.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

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

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

这种相互合作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 )(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

*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

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

图1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指南摘要:患者体能状态(functional capacity,FC)评估ESC/ESA新指南明确提出评估患者FC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的重要一步,常借助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s)进行FC的评估。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疾病结构的转变,冠心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伴随着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比例也不断增加。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麻醉学会制定了《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旨在指导冠心病患者在非心脏手术中的麻醉处理和围术期管理。

麻醉前评估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前,应进行全面的麻醉前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肺功能检查等。

评估的重点是判断患者的冠心病风险评估,并筛查出高风险患者。

麻醉技术选择对于冠心病患者,尽量选择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等非全身麻醉技术。

若必须进行全身麻醉,应选择靶控输注麻醉(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和传统麻醉。

而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尽可能选择无创、非侵入性的手段如内镜检查,避免外科手术等有创操作或仅进行 PD 线、皮下移植口等最小化侵入手术。

输液管理冠心病患者术中应维持有效的血容量与水电解质平衡。

麻醉时,应尽可能维持正常的血压和心率,在需要加速心率时应优先考虑使用β 受体激动药,而不是使用其它药物。

在对病情不确定的冠心病患者使用高容量静脉输液时应注意血容量过度负荷导致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也应避免使用甘露醇。

还应注意应用与HD管抗凝一血的一致性,以防出现回路内凝血现象。

术后镇痛术后镇痛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恢复更快,但同样也存在风险,如呼吸抑制。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例如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提高非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对于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镇痛。

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肝和肾功能状态,以避免不良反应。

围术期护理冠心病患者在围术期护理上也需要格外注意。

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血氧饱和度的正常维持。

在恢复期间,监测心电图和麻醉后的血压和心率,防止出现心肌缺血等意外。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ppt课件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ppt课件

❖ 4.维持血液携带氧的能力
给予足够的氧供以维持血红蛋白氧饱和度≥95%
❖ 5.防治低体温
液体应加温后输注。保温毯及空气加温设备应该用于预
防患者低体温
LOGO
四、麻醉目标
❖ (三)心肌缺血的治疗 ❖ 术中ECG出现特征性的ST段改变,最为常见的是ST
段的上移及下降,提示为需治疗的心肌缺血。在大部分 患者,第一步为治疗心律失常。若缺血性ECG持续存在, 硝酸甘油的治疗通常是有效的;还可采用硝酸甘油协同 去氧肾上腺素维持正常的动脉血压。
❖ 1.心电图 ❖ 2.左室功能的评估 ❖ 3.运动试验 ❖ 4.非心脏手术前的无创药物负荷试验 ❖ 5.围术期冠状动脉造影
LOGO
三、实验室检查
❖ 1. 心电图 ❖ 对已知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心血管不良事件
风险评级为中到高度的患者(表1),常规进行术前静息 状态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 ❖ 2.左室功能的评估 ❖ 对于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患者,围术期应进行左室功 能的评估;对于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或其它临床状态 改变的心力衰竭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左室功能的评估。 对于既往有左室功能障碍但临床情况稳定、1年内未进行 过左室功能评估的患者,可考虑行左室功能评估;不推 荐常规进行围术期左室功能评估。 ❖
LOGO
(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5.近期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有近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PCI)史的 患者如果在6周内进行非心脏手术,心血管不良事 件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 以及需要再次紧急血运重建手术)。
这一风险主要与在手术诱发的高凝状态下过早停 止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有关(即阿司匹林+P2Y12 受体阻断剂,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或替卡格雷)。

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对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建议
01
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非心脏外科手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 为制定更精确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02
关注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 应用前景。
03
加强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相关指南和共 识的更新与完善。
04
重视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的临床实践研究,评估不同管理策略对 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 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6
目 录
• 引言 • 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概述 • 术前评估与准备 • 术中管理 • 术后管理 • 特殊患者的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
随着外科手术和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患者年龄逐渐增 大,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也日益增多。因此,加强围手术 期心血管疾病管理对于降低手术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 要意义。
心血管保护措施
在麻醉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心血管保护措施,如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 心肌氧耗、保护心肌细胞等,以降低手术应激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血流动力学监测与管理
常规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常规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心 血管事件。
高级监测技术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要,可采用有创或无创的高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如动 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心输出量监测等,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 功能状态。
要点三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处 理
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手术过 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力衰竭事件。治疗 措施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等。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专家共识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中国专家临床管理共识(2020)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非心脏手术麻醉分会基金项目: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临床医学发展专项经费资助(ZYLX201810)共同执笔人: 赵丽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朱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车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许莉(北京积水潭医院)负责人:赵丽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徐铭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顾问:李立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叶铁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编写组成员: (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艾艳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敖虎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车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冯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华震(北京医院),康荣田(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多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路志红(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谭宏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田首元(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古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徐铭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许莉(北京积水潭医院),于春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袁莉(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析哲(赤峰市医院),张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丽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朱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合并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居围术期死因首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心脏病日趋年轻化,伴发心脏病接受心脏及非心脏手术的例数呈逐年增多趋势。

合并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术中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患者预后与麻醉处理是否合理密切相关,且每一类心脏病围术期处理原则不尽相同,麻醉方式及药物对不同心脏病影响各异。

对于合并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目前尚无全面系统的全国性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

效的。
LOGO
三、实验室检查
4. 非心脏手术前的无创药物负荷试验 对于非心脏手术心脏风险高危且体能状态差的患者(<
4METs),如果试验结果会改变治疗方案,应进行无创药物 负荷试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或药物负荷心肌灌注 成像)。对于心脏风险低危的非心脏手术的患者,常规使用 无创负荷试验筛查是无效的。
1.治疗心动过速
单次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例如丙泊酚、阿片类药物)及 给予吸入麻醉药物
2.治疗高血压
单次经静脉给予麻醉药物(例如丙泊酚、阿片类药物)、 给予吸入麻醉药物及硬膜外追加局麻药物。
高血压患者术中出现持续性的心肌缺血,可泵注硝酸甘油
3.治疗低血压
起始治疗方案包括减浅麻醉深度及加快液体输注
步骤4:如果患者出现MACE 的风险较低(<1%) (见表1),无需进一步检测,患者可以开始手术。
步骤5:如果患者出现MACE 的风险较高(见表1), 则需要评估患者体能状态(FC)(见图1),如果患者 具有中度、较好或优秀的FC(≥4METs),无需进一 步评估即可进行手术。
LOGOΒιβλιοθήκη 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
LOGO
二、术前用药管理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ARB)以往在围术期持续使用,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的 患者。ACEI与ARB可能引起围术期低血压,建议手术当 天早晨暂停给药。如果患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血容量不 足或肌酐急性升高,则需要暂停ACEI和ARB。 5.可乐定 长期服用可乐定的患者应继续服用,突然停药可 能会诱发反弹性高血压。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

2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

2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得专家共识(2017)马骏王伟鹏(执笔人)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得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得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得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得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与死亡。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得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得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

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得并发症得发生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得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与术后即刻管理.一、术前评估(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1、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与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

在现有证据与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

该流程从临床医师得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

这种相互合作得“围术期团队”就是围术期评估得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得密切沟通。

表1、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得心脏风险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与卒中。

*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得心脏检测。

门诊手术就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得手术.图1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指南摘要:患者体能状态(functional capacity,FC)评估ESC/ESA新指南明确提出评估患者FC就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得重要一步,常借助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 ent,METs)进行FC得评估。

2023版《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版《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心理支持
03
提供术后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利于心血
管的康复。
长期随访与复发预防
1 2 3
定期随访
建立长期随访制度,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心血管检 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血管问题。
健康生活方式
指导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复 发风险。
血糖控制
围手术期应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减少术后感染、 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术前评估
糖尿病患者术前应评估其心血管功能,以及糖尿病对心血管系统的 影响,以制定个性化的手术和麻醉方案。
术后管理
术后应密切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管理
心血管疾病的术中管理
01
02
03
麻醉管理
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减 少心血管应激反应,维持 术中心血管稳定。
血液动力学监测
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液动力 学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能出现的心血管事件。
药物应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 理应用心血管药物,保护 心脏功能,减少手术风险 。
心血管疾病的术后管理
心血管监测:术后持续监测患者的心 血管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 症。
药物预防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预防术 中血栓形成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术后心血管疾病的康复训练
早期活动
01
在手术后尽早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和床边活动,促进血液循
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心脏康复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脏康复计划,包括有氧

最新: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最新: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最新: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中以心血管并发症最为常见,在老年患者中尤为突出。

老年患者在非心脏手术前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国外指南提供了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及管理的推荐意见,但缺乏针对老年人群的具体意见。

本共识针对老年人群,在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方面提出了具体问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证据,给出循证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表1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推荐意见汇总序推荐意见共识率风险评估推荐在老年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前,可采用改良心脏危险指数(R C R I)、美国外科医师学院国家外科质鼓改进计划(ACS-NSQIP)计94.3%算器、老年敏感心脏风险指数(GSC R I)或贝香特美国大学术前心血管风险指数(AU B-HAS2)等工具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

由千ACS-N SQIP和AUB-HAS2均考虑了年龄因素对风险值的预测,故其在老年人中的预测能力优千RCRI,GSCRI在老年人中的预测能力也优千RCRI。

AUB-HAS2工具识别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低危患者的能力强,被评为心血管风险低危的患者不需要术前进行特殊的心血管检查推荐术前监测肌钙蛋白、B型脑钠肤(BN P)和N末端B型脑钠肤原(NT-proBN P,有2 助千预测术后30d死亡风险。

术后BN P97.1%指导的液体管理方案,可能有助千降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推荐老年患者在非心脏手术前进行衰弱评估,有助千预测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及调3 97.1%整手术方案。

推荐使用Fried衰弱表型量表、修正衰弱指数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老年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前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预测围手术期并发症的4 风险,有助千及时调整手术方案。

杜克活动91.4%状况指数的功能评价或爬两层楼梯的能力有助千识别高风险患者。

怀疑冠心病或存在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既往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无症状患者,拟行择期的高危手术前,可选择负荷心肌核素显像检查;不适合进行无创功能检测的患者可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女性、白细胞计数>lOX10叮L、血红蛋白含量<120g/L和RCRI评分;;;a,,1分的患者5 更容易在围手术期出现应激性心肌病,应注100%意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鉴别;老年人应激性心肌病的处理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风险管理对千有中危或高危血栓风险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推荐术前继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2023版《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版《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03
共识的发布和实施有助于推动心血管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交叉融
合,促进学科发展。
心血管疾病围手术期管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挑战一
术前评估困难。患者术前可能存在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准确评估患者心血管状况是 首要挑战。应对策略包括完善术前检查项目,多学科联合评估患者风险等。
挑战二
术中管理复杂。手术过程中患者心血管系统可能发生多种变化,需要及时应对。应对策略 包括术中实时监测患者心血管功能,及时调整麻醉和手术方案等。
挑战三
术后并发症预防。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心血管相关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应对 策略包括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未来发展方向及期待达成的目标
发展方向
进一步完善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的指南和共识,提高临床实践的规范性和可 操作性;加强心血管疾病围手术期管理的多学科协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05 结语与展望
《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的实践意义与价值
规范管理
01
该共识为医疗机构提供了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的明确指导
,有助于规范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患者安全
02
通过执行共识中的推荐意见,可以减少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心血
管事件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推动学科发展
机器人手术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
精准手术操作
机器人手术系统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特点,能够减少手术过 程中的人为误差,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效果。
微创手术
机器人手术可实现微创手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患者的术后恢复 时间和并发症风险。
术中实时监测
机器人手术系统通常配备术中实时监测功能,能够实时反映患者的 心血管状况,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心脏麻醉专家共识

心脏麻醉专家共识
浙二·廣濟丨The Needs of Patients and Customers Come First
知识点
RCRI评分
浙二·廣濟丨The Needs of Patients and Customers Come First
疾病的心血管危险分级
高危因素
中危因素
低危因素
➢ 不稳定冠脉综合征
➢ 轻度心绞痛(CCSC分级Ⅰ或Ⅱ级) ➢ 高龄
➢ 心电图异常(LVH、 LBBB、ST-T异常)
➢ 非窦性心律(如房颤) ➢ 体能储备差(MET<4) ➢ 脑血管意外史 ➢ 未控制的高血压
➢ 未控制心室率的室上性心律失常
➢ 严重瓣膜疾病
5
浙二·廣濟丨The Needs of Patients and Customers Come First
外科手术的心脏风险分 级
浙二·廣濟丨The Needs of Patients and Customers Come First
QUIZ
➢ 一名63岁男性即将接受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手术,在麻醉门诊进行术前评估发现患者有 高血压(氯沙坦控制),高脂血症(辛伐他汀控制),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控制),平 时可以爬一层楼梯(4 METs),但是冬季铲雪时需要间断休息,以下哪一项为正确的处理?
1. 判断手术是否为急诊手术,如为急诊手术则进行手术,并考虑如何提高围术期生存率、加强围术期监测 (持续监测心电图、心肌酶等)及控制危险因素(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及疼痛管理)。 2. 如为限期手术或择期手术,判断患者是否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如有则推迟手术并按照不稳定心绞痛/心 肌梗死相关指南对患者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治疗。 3.如患者有稳定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则评估发生手术相关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的风险。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之欧阳家百创编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之欧阳家百创编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欧阳家百(2021.03.07)专家共识(2017)马骏王伟鹏(执笔人)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

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

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1.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

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

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

这种相互合作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 )(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

*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

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共识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中国专家临床管理共识(2020)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非心脏手术麻醉分会基金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临床医学发展专项经费资助(ZYLX201810)共同执笔人:赵丽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朱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车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许莉(北京积水潭医院)负责人:赵丽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徐铭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顾问:李立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叶铁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编写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艾艳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敖虎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车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冯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华震(北京医院),康荣田(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多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路志红(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谭宏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田首元(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古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徐铭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许莉(北京积水潭医院),于春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袁莉(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析哲(赤峰市医院),张鸿(北京大学笫一医院),张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丽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朱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合并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居围术期死因首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心脏病日趋年轻化,伴发心脏病接受心脏及非心脏手术的例数呈逐年增多趋势。

合并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术中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患者预后与麻醉处理是否合理密切相关,且每一类心脏病圉术期处理原则不尽相同,麻醉方式及药物对不同心脏病影响各异。

对于合并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口前尚无全面系统的全国性专家共识。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非心脏手术麻醉分会根据国内合并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例数较多的多家大型医院临床管理经验,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形成《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圉麻醉期中国专家临床管理共识(2020)》。

本共识不作为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不具强制性,仅供麻醉专业人员参考。

1伴发心脏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术前总体评估要求麻醉医生术前需要对合并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进行详细的麻醉风险评估,明确手术时机是否合适,明确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并做好应对措施。

因此,麻醉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心血管疾病知识,熟知各种心脏疾病的血流动力学要求,熟知各种麻醉方法及不同的外科术式对不同心脏病的影响及可能带来的风险,熟知各种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及数据解读,熟知各种血管活性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与各类心脏病的对应关系,明确圉术期尤其术中岀现意外后心内科、心外科干预方式及心脏辅助措施的应用。

因此,术前应明确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拟接受手术的风险及患者的活动耐量,制定好完整的麻醉计划并做好出现各类型心血管事件的应急准备,最大程度降低该类患者围麻醉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2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管理流程及要点2.1术前把控2.1.1非心脏手术术前冠脉CTA及造影指征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金标准,非心脏手术前进行冠脉检查指征包括:(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确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需要进行冠脉造影:(2)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血管类手术患者,建议术前进行冠脉CTA或冠脉造影;(3)对于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心电图(ECG)提示ST段改变并且接受中高危手术的患者,尤其曾经有胸痛、胸闷、心前区不适者,建议术前行冠脉CTA检查。

若提示左主干病变、分义病变及主要分支严重狭窄,推荐术前进行冠脉造影以明确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尤其对于术中可能岀现意外行冠脉搭桥手术抢救的年轻患者,术前行冠脉造影可为心外科提供冠脉靶血管相关资料;(4)不推荐拟行低风险手术的冠心病稳定状态患者术前进行冠脉造影。

2.1.2非心脏手术术前冠脉再通指征根据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及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冠心病血运重建指南,术前冠脉再通指征包括:⑴左主干严重狭窄且为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2)三支病变的稳定型心绞痛,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V50%时;⑶两支病变但LAD近端严重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其射血分数(EF)低于50%或无创检查提示明显心肌缺血的患者;(4)不稳定型心绞痛高风险或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5)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

需要注意,低风险手术患者,指南认为术前冠脉再通并不能使患者获益,临床中常常需要根据具体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2.1.3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患者的术前安全把控双抗治疗期间需要进行非心脏手术时,需要麻醉医生、外科医生.心血管医生根据支架内血栓风险级别、手术类型及距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PCI)术后时间等共同抉择,具体要点:⑴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 DES)者,择期非心脏手术最好延迟1年(IB), 3个月内不推荐进行需要中断DAPT的择期手术;(2)近期心肌梗死(术前8〜30d内发生的心肌梗死)接受DAPT的限期手术,如肿瘤,建议尽可能6周后考虑。

对于接受PCI者,无论支架类型,尽可能DAPT 1个月后考虑手术。

若接受高危出血风险手术,可考虑术前桥接治疗,若接受低危出血风险的手术,可继续DAPT: (3)正在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且需要接受高风险岀血手术的急诊患者,如单独应用阿司匹林者,多不停用,若接受DAPT治疗者,保留阿司匹林,停用P2Y12受体抑制剂,术前酌情输注氨屮环酸,必要时输注血小板,但输注血小板的时间为氯毗格雷和普拉格雷停药后6〜8 h、替格瑞洛停药24 h后;(4)裸金属支架植入30 d内、冠脉球囊扩张2周内不推荐进行需要中断DAPT的择期手术:(5)存在冠脉分义病变、多枚及重叠支架、左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高危心肌缺血风险的心肌梗死患者, 至少DAPT治疗6个月后考虑非心脏手术;(6)如需要采用深部神经阻滞或椎管内麻醉,氯毗格雷和替格瑞洛术前5 d停药,普拉格雷术前7 d停药,拔除留置管后即刻可酌情恢复常规剂量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但冲击剂量的使用需间隔6h以±;(刀接受高危出血风险手术者,若为高血栓风险患者(即冠脉球囊扩张2周内、金属裸支架1月内、DES 6个月内、复杂多枚支架后1年内、心肌梗死后支架6 个月内、曾有支架内血栓者等),特别是支架置入后1个月内,建议术前进行桥接(IlB, C)的2种方法:①短效抗血小板药物桥接:LI前常用短效抗血小板药物为替罗非班,作用于GPIIb/llla受体,快速、直接、完全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用法用量参考:0.4 ng/(kgmin)(30 min静脉滴注),维持滴注速率0.05〜0.1 Hg/(kg-min),术前2.5〜4・0h停用,术后尽快恢复双抗。

特别注意,采用短效抗血小板桥接治疗,需要有经验的心内科医生共同参与;②低分子肝素桥接:术前5〜7d停用DAPT后,釆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术前12 h停用。

2.1.4术前其他准备2.1.4.1术前检査术询需要进行ECG、心脏彩超、心肌酶、肌钙蛋口、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检查,尤其对于重症冠心病患者接受中高危手术,术前行股动脉超声,为术中、术后可能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治疗做好通路准备。

2.1.4.2阿司匹林ESC指南建议,对于正在接受DAPT的患者接受手术,推荐整个围术期继续服用阿司匹林。

对于阿司匹林二级预防的患者(即心梗死病史、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外周血管病、脑卒中、瓣膜置换术后)接受非心脏手术, 不建议停用阿司匹林,但需注意平衡血栓和出血风险。

对接受特定的闭腔手术(例如脊髓、神经外科和眼科手术)手术,酌情停用阿斯匹林5 &2.1.4.3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控制血lk(BP)在180/110 mmHg 以下,控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d(Hb)在正常范围。

术前血糖控制不满意者,停用二屮双肌类等降糖药物,采用胰岛素滴定进行血糖精准控制。

建议圉术期血糖控制在140〜180 mg/dL(7.8~10.0mmol/L)之间。

卜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用至手术当日清晨。

2.1.4.4肌钙蛋白根据患者接受手术种类、是否急诊或限期手术个体化处理。

若相邻时间点(2〜4h), hs・cTn变化-20%可认为是急性、进行性心肌损伤,需要暂缓手术。

若hs-cTn变化<20%,则为慢性、稳定性心脏疾病,可根据临床是否伴有缺血症状、ECG改变、影像学证据等酌情考虑是否手术。

若经过复查肌钙蛋白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有升高趋势,需暂缓择期手术。

2.1.4.5麻醉方法根据手术要求、术前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及凝血指标等选择麻醉方式,在满足各项条件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等。

2.1.4.6非心脏手术同期需要冠脉再通建议对于非心脏手术需要同期冠脉再通指征,U前无循证医学依据,需要个体化对待,根据患者年龄、整体身体状况及冠脉病变特点,权衡利弊,选择是否进行同期冠脉搭桥手术或PCI,实现冠脉再通。

同期接受冠脉再通手术者,多先行冠脉再通,之后行非心脏手术。

麻醉后可考虑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鞘管。

避免硬膜外麻醉, 防止同期冠脉手术抗栓抗凝治疗带来的硬膜外血肿风险。

术后山心脏重症监护室管理。

2.2麻醉管理2.2.1麻醉前准备(2)无论采用何种麻醉方式,术前准备药物包括去屮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山茂君碱、氯化钙、多巴胺、艾司洛尔、尼卡地平、硝酸甘油等;(2)术前合并心律失常,麻醉前行血气分析,保证血钾、血镁及血钙正常范RI; (3)监测包括五导联心电图、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有创动脉血压;(4)心功能不全者可考虑先开放深静脉,并采用泵用注射器将相关血管活性药物连接于深静脉管后进行麻醉:(5)预汁麻醉诱导及术中风险较高者,可酌情预先经股动脉置入IABP鞘管,以备紧急IABP的应用。

2.2.2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选择对循环抑制较轻的药物,采用缓慢诱导的方式,如小剂量咪达醴仑(2 mg)、依托咪酯使患者入睡,之后给予中短效药物(阿曲库镀或罗库漠钱)及阿片类药物(芬太尼或舒芬太尼)。

插管前可予气管内或静脉给予利多卡因(约1 mg/kg)的方法来降低喉镜和气管内插管造成的刺激,也可适当应用价受体阻滞剂降低插管反应,避免长时间喉镜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