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5e836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4.png)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认识到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2.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 联系的普遍性: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3. 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
4.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 联系的作用:联系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联系的多样性和客观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联系的普遍性及其应用。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事例,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对联系普遍性的思考。
2. 讲解联系的定义和普遍性原理:讲解联系的概念,阐述联系的普遍性,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3. 分析联系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了解联系的不同形式,认识联系的多样性。
4. 讲解联系的客观性:讲解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 联系的作用:讲解联系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6.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从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1bbde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a.png)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理解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概念,并认识到这一观点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定义和含义联系的类型和表现形式联系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事物普遍联系的定义和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事物之间联系的表现形式和应用。
第二章:事物之间联系的类型和表现形式2.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事物之间联系的类型和表现形式,提高学生对事物联系多样性的认识。
2.2 教学内容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具体联系和抽象联系联系的表现形式:因果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等2.3 教学方法分类法:对联系的类型进行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联系特点。
举例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联系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第三章:联系的重要性3.1 课程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联系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联系对个人发展的作用:提高思维能力、促进知识整合等联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人际关系等联系在学科中的应用: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联系在具体学科问题解决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联系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联系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联系在生活中的应用4.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联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联系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4.2 教学内容联系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理解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习惯、时间管理、消费观念等联系在工作中的应用: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等4.3 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法: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场景,让学生学会运用联系观点处理问题。
分享法:邀请学生分享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哲学马原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PPT学习教案
![哲学马原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fd120c551810a6f42486dc.png)
第29页/共32页
《文汇电影时报》1992.9.12
“中国对世界的偏见越来越小, 而世界对中国的偏见依然很大。”
“一个崇拜别人的人,不可能被 人所尊重。”第30页/共32页
第31页/共32页
第1页/共32页
本节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基本原理 1、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P35) 2、事物永恒发展的原理。(P36) 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 (P38)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P40)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P40) 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P40-41) 7、辩证的否定。 (P41) 8、事物发展前进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P41)
——摘引自《燕丹子》
第8页/共32页
一个马掌钉
钉子缺,蹄铁卸; 蹄铁卸,战马蹶; 战马蹶,战士绝; 战士绝,战事折; 战事折,国家灭。
“马,马,一马失社稷!”
—— 莎士比亚
第9页/共32页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 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用的关系。(P.35)
第10页/共32页
联系具有客观性
第2页/共32页
唯 物 辩
1、两个总特征 (1)普遍联系
(2)永恒发展
证 法 2、三大规律 基
(1)对立统一规律 (2)质量互变规律 (3)否定之否定规律
本
(1)原因和结果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联系具有普遍性教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联系具有普遍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5460239ec3d5bbfc0a7432.png)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联系具有普遍性教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几节课我们已学完了第一课,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它主要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这个物质的世界是怎样的呢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变化发展的如果是变化发展的,那么这种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于这些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我们这课书就是与同学们一起来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
好,今天我们来学第二课,本课内容一共包含三地,第一节是坚持联系的观点,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而第三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这堂课我们学习坚持联系的观点的第一框题:事物的普遍联系的。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板书) 大家都听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吧自从这个故事传开以后,人们对于狼可谓是深恶痛绝避而远之,可是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却提出要把狼请回来做客,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啊在美国的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该自然生态保护区本来存在着鹿群与狼群,可当发的人们为了保护鹿群而大量捕杀狼,然而失去天敌的鹿群在舒适的生活中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从而导致了鹿群的大量死亡,最后只得引狼入室。
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事物同周围其它事物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基本概念:联系1、联系的含义(板书) 什么是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在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对天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分步骤去把握它。
首先联系讲的是一种关系,那么它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简称两互关系。
那又是谁与谁的两互关系呢它既包括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存在着这种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概括为两部两互关系。
那个同学们能否举个联系的例子:(可适当提示学生:风扇,一个风扇是由发动机、扇叶等部件组成,这是风扇这一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风扇要给人带来清风,又必须插上电源,这是风扇与电源之间的关系。
8.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案
![8.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3ffa85866fb84ae45c8dd9.png)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发展的普遍性(2)发展的含义◇理解:(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2)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分析: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发展的几种形式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光明前途,树立热爱祖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二、【重点、难点】:发展的实质;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明确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四、【方法点津】:发展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要从三个层次分析,即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全面把握发展。
五、【课文导语】: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自觉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教学过程】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课堂探究:(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2)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探究提示:(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会发展。
因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讲的发展的普遍性?(1)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的普遍性包括三个层次: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教案
![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30e53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b.png)
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学会运用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第20讲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_政治试题。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ad07a6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7.png)
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事物的变化发展
事物的变化发展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 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之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 仅包括空间位置的变化,也包括 性质的变化和发展。一切运动变 化和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事物的变化发展
发展的趋势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 统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总趋势。但 是,在一定条件下,新事物战胜 旧事物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事物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 折,甚至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倒退 。但是,新事物最终会战胜旧事 物,实现事物的更新和发展
20xx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
1 事物的普遍联系 2 事物的变化发展
1 事物的普遍普遍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 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是多样的,有直 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 联系等。不同联系对 事物的作用不同,在 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 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 件
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对事物的 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任何 事物都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在 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2 事物的变化发展
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 的运动和变化,其实 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的灭亡。新事 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 方向的、具有远大前 途的东西,旧事物是 指丧失历史必然性、 日趋灭亡的东西
-
THANKS!
XX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教导我的老师和陪 伴我一齐成长的同学,他们在我的大学生涯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本论 文能够顺利完成,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XXX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说课稿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fccad2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b.png)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说课稿一、说课本(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
本课也是教材中第一、三、四课的关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它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显示在:第一,从哲学的理论体系来看,联系的观点贯穿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揭示了矛盾内部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
抓住这一点,就是打开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其次,从教材的结构安排来看,这个方框的内容既是唯物主义向辩证法转化的思维节点,也是辩证法各部分的枢纽,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再次,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密切关系来看,这个问题的教学能否做好,关系到整本书的教学效果。
第二册的人生观部分,很多内容都是在这些基本观点的指导下进行分析的。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2)明白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3)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2.能力目标:(1)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不仅理解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更重要的是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2)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会从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到认识事物的外在联系的综合分析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认识社会和人生的能力。
3.认知目标:用生动有趣的图片、故事、古诗词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树立唯物辩证法世界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有效改造世界。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学习生活中的矛盾,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要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难点:接触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任何两件事之间都没有联系。
3.思想教育的重点:正确认识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通过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1fdc8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6.png)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2. 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3.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1. 联系的含义;2.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难点:1. 联系的多样性;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2. PPT;3. 教学视频或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联系?2. 学生分享对联系的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 阐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举例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的联系。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呈现一个具体的案例,如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联系;3. 学生分享分析结果。
四、联系的多样性(10分钟)1. 讲解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2. 举例说明联系的多样性:如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等。
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0分钟)1. 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练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并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六、联系的客观性(10分钟)1. 讲解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 举例说明联系的客观性:如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3. 学生分享对联系客观性的理解。
七、联系的规律性(10分钟)1. 讲解联系的规律性:联系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2. 举例说明联系的规律性:如季节变化的规律;3. 学生分享对联系规律性的理解。
八、改造世界与建立新的联系(10分钟)1. 讲解人类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建立新的联系;2. 举例说明人类如何建立新的联系:如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3. 学生分享对改造世界与建立新联系的理解。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fcc55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a.png)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联系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事物联系的定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都存在联系。
3.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外部联系等。
4.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 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定义、普遍性、多样性、客观性。
2. 教学难点: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事物联系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联系的客观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事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事物联系的定义、普遍性、多样性、客观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自然界中的生态链、人类社会的发展等,让学生认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4.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题目,如“身边的联系”、“联系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调查社会现象等,体验联系的客观性。
六、教学拓展:1.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发展是联系的必然结果。
2. 联系与矛盾的关系:联系是矛盾的表现,矛盾是联系的动力。
3. 联系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认识联系的基础,联系指导实践。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事物联系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教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35510fbd64783e09122bb8.png)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目的: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重点:联系的普遍性难点:联系的客观性教程:【导入】引导学生学习前言:唯物论回答了这个世界“是什么”——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本质是物质。
唯物辩证法回答这个世界“怎么样”——认为这个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发展观点,按客观规律办事。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
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
(投影)【导学检测】常考考点: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阅读教材第一段至第五段回答:联系的含义是什么?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①、相互②的关系。
阅读教材第六段至第十六段回答:联系的特征:(普遍性)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1) 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③是互相联系(2) 任何事物都与④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3)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⑤整体阅读教材第十七段至第二十段回答:联系的特征还有哪些?(客观性条性多样性)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而不是人们强加的。
人们⑥联系、消灭联系, 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⑦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其体联系。
⑧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具体联系中去把握事物, 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 要注意分析一事物向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分析一事物前后相继的因果联系;分析事物整体与局部的联系。
综合以上内容得出结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分析归纳]: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外部联系)相互影响1.联系是指╳的╳的关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内部联系)相互制约例1:在桑基鱼塘中,“桑——蚕——鱼”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大学事物的普遍联系教案
![大学事物的普遍联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474fa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f.png)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物普遍联系的概念,认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2. 事物发展的实质教学难点:1.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2. 原因和结果的互相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的关系3. 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选择最优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教学方法:例举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高中阶段所学的辩证法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
2. 提出问题:什么是事物的普遍联系?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授1. 讲解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概念,强调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 分析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特点,包括:a. 任何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b.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c.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3. 讲解事物联系的客观性,说明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加深对普遍联系概念的理解。
2. 讨论以下问题:a.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b.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思考并举例说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事物普遍联系概念的理解。
2. 提出问题:如何理解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二、新课讲授1. 讲解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分析事物发展的实质,包括:a.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632ab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4.png)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联系的基本形式。
2.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和特点2. 联系的基本形式3. 世界的普遍联系4.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5.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定义和特点,联系的基本形式,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形式,阐述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普遍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形式,让学生掌握联系的基本概念。
3. 阐述世界的普遍联系:分析世界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4. 讲解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阐述联系与发展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理解发展是在联系中实现的。
5.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4. 提高学生对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培养其全球观念。
七、教学内容1.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 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3.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4. 全球观念的培养5. 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全球观念的培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97e46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c.png)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中的事物都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探讨世界中的各种联系形式,如因果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利用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具体理解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参与情况,作为评估的依据。
第二章:因果联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因果联系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因果关系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因果联系的概念和种类。
探讨因果联系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让学生理解因果联系的具体例子。
引导学生运用因果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因果联系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参与情况,作为评估的依据。
第三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概念。
培养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概念和种类。
探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自然界、社会关系和经济发展。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和讨论法,让学生理解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例子。
引导学生运用相互影响的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参与情况,作为评估的依据。
第四章:联系的形式和类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联系和类型。
培养学生识别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联系。
4.2 教学内容介绍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不同形式的联系。
探讨联系的类型,如线性联系、非线性联系和复杂联系。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让学生理解不同形式和类型的联系。
第二章:第一节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_高二政治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_高二政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17bd1d0b4c2e3f57276336.png)
第二章:第一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_高二政治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2、理解事物的联系既是普遍的,有是客观的3、运用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原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重点和难点】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导入新课)世界的本质是什么?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也了解了马克思哲学对于世界本质问题的基本观点,即: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怎么样?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变化发展的?如果是变化发展的,那么这种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这些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开始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内容。
也就是第二章: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个趣味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很久以前,有个县官,他非常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老虎,可是他画得不好,但又霸气得很,不准别人说不好。
有一次他又画了一只老虎挂在堂上,问一个机灵的下属:“你看我画得像吗?”下属答:“我不敢说。
”“为什么?”我怕。
“你怕什么?”“我怕老爷”。
县官一听,有些得意,便追问道:“老爷怕什么?”“老爷怕皇上。
”“皇上怕什么?”“皇上怕天。
”县官一想,对啊,皇上不是“天子”么,当然怕天,“天怕什么?”“天怕云彩遮住。
”“云怕什么?”“云怕风刮”“风怕什么?”“风怕墙挡”“墙怕什么”“墙怕老鼠钻洞。
”“老鼠怕什么?”这时候下属说了:“怕、怕、怕老爷画的这个东西。
”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了。
这个故事揭示什么哲学道理(提问)?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教案(详案)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教案(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ccda4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1.png)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教案(精选详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的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出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解释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的含义。
通过实例展示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概念。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实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章:事物联系的普遍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
2.2 教学内容解释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的概念。
通过实例展示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2.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概念。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实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章:事物联系的多样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不同联系形式。
3.2 教学内容解释事物联系的多样性的概念。
通过实例展示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事物之间的不同联系形式。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概念。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实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第四章: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的实际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解释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展示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4.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概念;
2. 掌握事物的普遍联系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3. 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教学内容:
1. 事物的普遍联系
a. 通过事物间的联系认识世界
b. 事物的关联性与综合性
2. 事物的变化发展
a.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 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教学步骤:
引入:
老师使用具体的例子,如树木、季节等,引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概念。
步骤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 展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如食物链、水循环等,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间的联系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3. 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做简短汇报。
步骤二:事物的变化发展
1. 引导学生思考常见事物的变化,如植物的生长、人类社会的发展等。
2. 让学生理解事物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事物在变化中发展。
3.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
总结:
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对于了解世界、认识事物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出事物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特点。
拓展练习:
作业:请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其中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