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破坏规律分析
极近距离空间交错采场覆岩破坏规律分析与模拟
距 离交 错 采场 顶 板 灾 害发 生 的可 能 性较 大 , 能 出现 煤 壁 突 出、 梁 失 稳 等 灾 害 , 提 出 局部 充 填 等 解决 方案 。 可 岩 并 关 键词 中 图 分 类 号 T 83 8 D 2.1
山东济( 北 矿 区某矿 4 0 宁) 30采 区部分 区域 主采 煤层 3 煤层 分岔 , 变异为 3 3 、 两层煤 , 问距仅 2 m左 右, 煤层分岔线与采 区上山基本平行 。为 充分 回收资 源, 该矿在 3 煤层布置 1 个仰斜工作面 , 3 在 煤层布 置走 向工作 面 , 大范 围 开采。3 煤 层 仰斜 工作 面 与 3 煤层部分工作面呈极 近距离空间正交 。 本文以该矿极近距离煤层交错布置工作 面为工程 背景 , 对形成 的空间交错采场覆岩破 坏规律 进行研 究 , 并对下部工作面靠近上部采空 区时易出现 的顶板 灾害
采空区时 , 部采 空区侧 向支 承压力将 与下部采场支 . 七 承压力产生叠加作用 , 图 l 如 所示。
侧 向支承压 力 超前支承压力
侧向支承压力
, 一7
超前支承压力
() b
下部工作面由开切眼推进 , 推进距离较短时 , 覆岩 破坏形成支承压力拱高度受 推进长度控制 。当推进距 离 大于宽度时 , 破坏拱高度不再增加 , 拱的前部拱脚位 于工作面前方煤体 内, 部拱脚 由煤 壁向采空 区内压 后
实 的矸 石 转 移 , 坏 拱 随 采 场 推 进 向 前 移 动 。 当 下 部 破 工 作 面 靠 近上 部 采 空 区 时 , 部 采 场 覆 岩 破 坏 拱 与 上 下
部采场破 坏拱拱脚叠合。上部采场形成的破坏空间及 破坏空问大结构 , 破坏 了围岩在结构 和应力分布上 的 连续性 , 下部覆岩破坏 结构拱不 能 同普通 采场一样 向 前连续移 动。当上下采场覆岩破坏拱叠合拱脚处煤体 受到采动 或破坏失 稳后 , 煤体 上部及两结 构拱 之 间覆 岩重量失去承载体发 生破坏 , 出现 两压力拱之 间的覆 岩失 去支撑而突然 下沉 。也就足说 , 覆岩破 坏拱结 两 构将贯通 , 形成高度跨度更大的覆岩破坏大结构 , 这个 大结构 的形成可能表现为原结构拱之间 的覆岩突然下 沉、 破坏高度骤增和结构内老顶岩梁的失稳 。
近距离煤层采动对相邻巷道围岩应力及变形影响研究
近距离煤层采动对相邻巷道围岩应力及变形影响研究
桂 兵 曲延伦 郭现伟 杨 洋 秦 瑞 马传永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邹城市,273500)
摘 要 依据济三矿 183上 煤层和 183下 煤层赋存特点,结合 183上06 工作面、183上07 工
2
20 m.北部区域 3上 煤 层 与 3下 煤 层 间 距 13~30
采前后下煤层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形特征,研究
成果为深部矿井开采和巷道支护提供理论依据,对
指导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镜煤 及 丝 炭 条 带, 内 生 裂 隙 发 育. 煤 厚 2
30~
m,平均 21
5 m.煤层顶底板情况
nc
l
o
s
ed
i
s
t
anc
ec
oa
ls
e
amonsur
r
ound
i
ngr
o
cks
t
r
e
s
sand
de
f
o
rma
t
i
ono
fad
a
c
en
tr
oadway [
J] 中国煤炭,2019,45 (
1):72-77,82
j
72
中国煤炭第 45 卷第 1 期 2019 年 1 月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f
o
rma
t
i
on
ywo
我国近距离煤层群分布范围广,其开采方法以
下行开采为主.随着煤层间距减小,上下煤层间开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控制理论及技术探析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控制理论及技术探析【摘要】成煤条件的不同造成了煤层的厚度、层间距大小的不同,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煤层分岔或合并的现象。
我国的大部分矿区在近距离煤层开放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难。
本文首先介绍了及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的特征。
然后介绍了极近距离煤层巷道的支护形式以及评价,最后阐述并分析了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控制原理及技术。
【关键词】极近距离煤层;围岩控制;巷道布置我国大部分的矿区在开采煤层时都存在着极近距离的煤层,在分层开采时经常性的出现下部煤层开采难的问题,尤其是巷道支护问题。
我国学者在此方面纷纷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从开采煤层过程中围岩的特征开始进行论述,对其变形规律作了详细分析,并且从支护形式和围岩控制原理和技术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矿区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
1、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特征在开采极近距离煤层的过程中会严重破坏其下部的煤层顶板完整性。
在开采上部煤层的过程中会破坏到下部的煤层顶板,从而造成下部煤层顶板的裂隙和节理更加的发育,进而不易控制顶板,在掘进巷道的过程中会发生漏顶的事故,甚至会有大面积冒顶事故发生,以致维护巷道顶板会有很大的难度。
下部煤层巷道的变形规律为:当开采上部的煤层后,由于下部煤层的顶板强度低、厚度薄,再加上开采上部煤层时受到破坏,则顶板的稳定性特别弱,只要有些许的变形,就能发生整体的垮落。
如果顶板的整体完整性可以保持下来,在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就可以维护顶板的稳定性。
2、极近距离煤层巷道支护形式及评价国内学者对极近距离煤层巷道的支护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其支护形式有架棚支护、“锚网+架棚”联合支护、锚杆桁架支护、“锚杆+注浆”混合支护四种支护形式。
2.1 架棚支护当开采了极近距离的上部煤层后,则下部煤层的顶板与采空区的距离就变得特别近,当向里掘进的时候就顶板岩层比较完整且顶板的压力较小,此时就可以采取架棚支护形式。
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工字钢或者U型钢,有支护成本适中、成巷速度较快、支护工艺简单的优点。
近距离煤层群下煤开采覆岩运动规律研究
收稿日期:2014?07?02作者简介:崔林柱(1976-),男,山西繁峙人,硕士,工程师,从事生产技术工作。
doi:10.3969/j.issn.1005-2798.2014.11.003近距离煤层群下煤开采覆岩运动规律研究崔林柱,刘晓宁(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原 030053)摘 要:针对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条件下的某矿6207N工作面和5105N工作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矿压监测结果,研究此类条件下的下煤开采时的覆岩运动规律,对近距离煤层群下煤开采的矿压控制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群;下煤开采;覆岩运动规律中图分类号:TD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98(2014)11?0007?04ResearchonOverburdenStrataMovementBehaviorinLowerLayerMiningofNear-neighboredCoalSeamsCUILin?zhu,LIUXiao?ning(XishanCoalElectricityGroupCo.,Ltd.,Taiyuan 030053,China)Abstract:The6207Nand5105Nworkingfacesofamineareanalyzedaccordingtotheoreticalanalysis,numericalsimulationandstrata-pressuremonitoring,theoverburdenstratamovementbehaviorwhenthelowerlayerminingareresearched,whichcanofferkindofguidanceandreferenceonthestrata-pressurecontrollingonthelowerlayerminingofthenear-neighboredcoalseams.Keywords:near-neighboredcoalseams;lowerlayermining;overburdenstratamovementbehavior 我国许多矿区普遍存在煤层群开采问题,如西山矿区、大同矿区等[1]。
近距离煤层煤柱及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分析
近距离煤层煤柱及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分析我国诸多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通过反复斜交开采的方法来进行全面开采。
主要可以通过合适的观测的手段来分析内部的矿压规律。
相信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分析对于控制回采场的围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主要分析近距离煤层煤柱和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矿压的规律,希望能够给大家更多的参考性意见。
标签:近距离开采;煤层煤柱;综采工作面;矿压监测0 引言由于我国对于煤矿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地增多,所以很多矿井内上部的煤层已经全部开采结束。
如果煤层之间的间距一直处于较小的范围内,那么上部煤层的开采工作会对下部煤层的开采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
下部煤层的工作面也会因为遗留煤柱的影响而出现应力过于集中和矿压剧烈变化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针对近距离煤层和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内部的矿压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具体的研究。
1 研究近距离煤层煤柱和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矿压的意义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来研究煤柱承受的压力和底板之间分布的规律,也就能够知道巷道的整体结构非常容易在不同状态的载荷下出现局部被破坏的现象,从而为后续回采的过程提供全面的指导。
另外,通过对上下煤层工作面周期压力矿压规律进行研究之后,大家也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控制矿压的措施。
当煤柱下方的区域因此出现动载矿压的现象时,大家也可以通过分析相关的规律来有效地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而言之,通过全面研究近距离煤层煤柱和采空区下方工作面的矿压,也就能够更好地促进整体煤矿开采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2 实际案例分析2.1 某煤矿工作面概况某煤矿工作面位于2-2煤层,整个工作面的长度为1120m,倾斜的长度为255m,煤层的平均厚度为2.04m,且内部的倾斜角一直被保持在1度-3度的位置。
2-2煤层距离2-1煤层底板约有2.6-6.3m的距离,但整个2-1内部的开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从北到南,其工作面和煤柱之间的配合如下:311工作面将会和309的煤柱相互匹配。
探讨近距离煤层开采覆岩结构及矿压显现规律分析
探讨近距离煤层开采覆岩结构及矿压显现规律分析摘要:煤炭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发展能源,煤炭占据国内一次性能源结构的67%以上,且长时期占据主导。
因成煤条件的不同,造成赋存条件也各不相同,煤层厚度的层间距离也千变万化。
赋存条件多样与复杂性,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
在我国煤炭开采中,开采的多是近距离煤层。
分层开采近距离煤层时,将会有新的岩层应力分布于回采空间,出现应力集中于煤柱之上,且分层开采造成了不规律与不明显的煤层顶板来压,对布置与维护回采巷道造成影响。
关键词:极近距离煤层;分层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前言:近距离煤层是指井田开采范围内相邻两煤层的层间距离很近,且开采相互间能具有显著影响的煤层。
我国许多矿井处于深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环境之中,目前近距离煤层群的多次开采覆岩运移特征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近距离煤层群煤层间距小,煤层采动相互影响大,在下向开采的过程中,上煤层开采上覆岩层的垮落必然会对下煤层的开采造成一定影响,近距离煤层群从上至下逐层回采过程中上覆岩层随着各工作面的回采而逐步发生移动。
一、极近距离煤层概念与距离判定1.1极近距离煤层概念分析1)因煤层层间距离与赋存条件存在的差异,开采煤层时也出现不同的影响程度。
在开采煤层下行时,如果煤层间间距在逐渐缩小,则煤层间就有更密切的影响关系。
在煤层层间距离足够小时,采动上部煤层时非常容易破坏下部煤层顶板,因破坏了的顶板,开采下部煤层时,顶板漏、冒情况就非常容易发生在工作面。
所以,下部煤层受到的上部煤层影响表现在自然灾害防治、巷道围岩控制与下部煤层工作面控制上。
为此,以定性分析看极近距离煤层,可以解释为煤层间有很近的距离,在开采时彼此间的影响程度非常显著。
2)从定量定义出发,因开采上部煤层,应力将在其底板再次出现分布,底板越深,应力集中程度则会衰减。
如果底板岩层与应力衰减达到值相同,那么可设为损伤深度或底板岩层深度,极近距离煤层可根据进行划分,即若,hj为煤层间距。
近距离煤层采准巷道破坏剖析
避让 I : 层煤柱应力 。
3 加 强 巷 道 掘 进 期 间 的支 护 施 l质 量 管 理 , 正 达 刮 ) r
支 护材料所应有 的支护能 力。
3 22 盘 区巷 道 的加 同措 施 : ..
1 在 原 有 的 锚 杆 、锚 索 联 合 支 护 摹 础 , 令 祁 补 史 ) l 1 字 钢 棚 或 U 9拱 型 支 架 双 重 支 护 来 维 护 巷 道 顶 板 , 防 1 . 2 止 盘 区 巷道 顶板 进一 步离 层 , 。 变形 2 对 局 部 巷道 压 力较 大 , 变形 严 重 的 Ⅸ域 将 棚 缩 小 )
在 压 力 大 的 区 域 及 时进 行 补充 支护 、 3 2 3 回采 工作 面 巷道 的加 同措 施 . . 【 面 回 采 期 间加 强 两 巷 超 前 及 端 头 维 护 ,中包括降低巷道 围岩的应力 , 提高 围岩 的强度 ,对巷道 进行 有效 的支护等 。箍区巷道 的
变 形 和 破 坏 的形 式 是 多 种 多 样 的 ,就 1 盘 巷 道 变 形 和 4层 破坏分析如 下:
根据测定及 观测 ,在 近距离煤 层 丁采 中,一作 面周 期 F [ 来 不 明显,也无 冲击动压 ,但有时也出现瞬时增 阻现 象。 顶板下沉破碎 主要在 丁作 面巷道超前 范 嗣 内,分析 原 凶主要是 覆煤层残 留区段煤柱在其下层形 成应力集 中【 又,
煤
炭
工
程
21 第 1 0 2年 期
象 ,顶底板 同岩变形 量大 ,使 回采工作 面无法 推进 ,巷道
破坏 严 重 地 段 已维 修 2~ 3次 ,每 米 巷 道 的维 护 成 本 高 达 2
万多元。
能 满 足 要 求 ,但 安 全 系 数 偏 低 ,一 旦 遇 特 殊 段 应 缩 小 棚 距 0 5~ . m,才 能满 足 支护 强 度 要 求 . 08
近距离多煤层采动影响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of roadway affected by mining in close distance and multiple coal seams, field investigation, industrial test and other methods are adopted. Based on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changing passive into active control, high pretension bolt is used to realize the active control of roof strata. Meanwhile,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and large-size supporting plate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surface area of support and restrict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on the surface. Based on this, the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technology of roadway affected by mining in close multiple coal seams is developed, and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roadway affected by mining in close multiple coal seams is realized. Key words: close range; multiple seam; roadway; support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底板破坏特征及影响分析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底板破坏特征及影响分析发表时间:2014-12-09T09:22:22.687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10月中旬供稿作者:王保锋[导读] 采空区底板下周围的岩体,在支撑压力达到承受的范围,就促使采空区底板隆起一个连续的滑移面。
王保锋WANG Bao-feng(山西马堡煤业有限公司,长治046300)(Shanxi Mabao Coal Co.,Ltd.,Changzhi 046300,China)摘要:针对近距离煤层开采过程过中,上层煤开采过后导致下层煤巷道围岩受扰动破坏,下层煤回采巷道围岩破碎严重、完整性较差的实际情况,利用滑移线场理论再结合部分矿场,进行实际计算不同采高时上层煤采空区底板破坏的范围,并根据两煤间距变化情况对不同状况下下层煤巷道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了采空区底板最大破坏深度随采高的增加而增大、两煤间距越大对下层煤巷道稳定性影响越小的结论。
Abstract院In the mining process of close distance coal seams, after mining the upper coal seam, the lower coal roadway surroundingrock will be damaged by disturbance.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lower coal gateway will be serious broken and with poor integrity. Basedon this situation, by slip line field theory, and combined with some mine fields, the upper coal seam goaf floor damage range is calculated.And according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seams, the lower coal seam gateway stability is analyze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maximum damage depth of the goaf floor increases as the mining height increase and the bigger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oal seams, theless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lower coal seam gateway.关键词:底板破坏范围;围岩稳定性;近距离煤层Key words院floor damage range;surrounding rock stability;close distance coal seam中图分类号院TD353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9-0147-020 引言近些年,随着高产高效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很大一部分开采条件较好的煤矿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较快也导致一些近距离的煤层在开采时出现的问题也迅速被人们重视起来。
极近距离煤层的不同开采顺序对下层巷道围岩应力影响分析
近距离煤层多次采动影响巷道围岩破坏特征与控制
近距离煤层多次采动影响巷道围岩破坏特征与控制
张博;冯宇;刘芳;石蒙
【期刊名称】《陕西煤炭》
【年(卷),期】2024(43)5
【摘要】针对隆德煤矿近距离煤层上下同采工作面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问题,采用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对多次采动影响下巷道支护体受力特征和煤柱应力演化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巷道锚杆/索受力经历7个变化阶段,包括采动影响前初始稳定阶段、单工作面超前影响阶段、双工作面超前影响阶段、采动卸压区快速升高阶段、采动应力恢复区慢速升高阶段、二次稳定阶段和双工作面开采扰动升高阶段;煤柱采动应力演化经历5个阶段,包括采动影响前初始稳定阶段、单工作面超前影响区缓慢上升阶段、采动卸压区快速上升阶段、采空区压实自由演化阶段和双工作面开采扰动升高阶段。
随着钻孔应力计安装深度增加,煤柱应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煤柱浅部3 m左右进入塑性状态,承载能力降低;基于上述观测结果,对新掘巷道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在保证围岩长期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支护费用,实测结果表明,支护参数优化后巷道表面位移量在工程允许范围内,巷道围岩裂隙发育程度较低。
【总页数】6页(P29-34)
【作者】张博;冯宇;刘芳;石蒙
【作者单位】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神木县隆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01
【相关文献】
1.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多次采动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
2.上部煤层采动底板巷道围岩破坏特征与卸压控制技术
3.多次采动影响下近距离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4.近距离煤层采动对相邻巷道围岩应力及变形影响研究
5.近距离多煤层采动影响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距离巨厚坚硬岩层下厚煤层开采顶板的破断失稳机理及控制研究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煤炭资源丰富。然而,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采场条 件变得更加复杂,其中近距离巨厚坚硬岩层下开采厚煤层尤为突出。在这种条件 下,顶板的稳定性问题成为威胁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近距离巨厚坚 硬岩层下厚煤层开采顶板的破断失稳机理及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近距离巨厚坚硬岩层下厚煤 层开采顶板的破断失稳机理
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
为了验证本次演示提出的巷道围岩控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现场实验。实 验过程中,对顶板破断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破断迹象时,立即采取控制 措施,如调整采煤机的工作参数,以减轻对巷道围岩的破坏。实验结果表明,该 控制方案在降低顶板破断对巷道围岩的破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与其他相关研究 进行对比,本次演示提出的控制方案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8、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顶板破断失稳等紧急情况,建立 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 措施,减少事故损失。
9、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 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在近距离巨厚坚硬岩层下厚煤层开采顶板控制方面的水平。 通过联合研究、技术交流等活动,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当发生覆岩破断失稳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采动损害。例如,地表塌陷、山 体滑坡和泥石流等都可能由覆岩破断失稳引发。这些采动损害不仅会对周边环境 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至 关重要。
综上所述,厚煤层大采高综采采场覆岩破断失稳控制研究对提高煤炭开采效 率、减少采动损害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采煤机设计、巷道 布置、工作面参数选择等方面的研究,为控制覆岩破断失稳提供更多有效的措施 和技术支持。也需地表塌陷、山体滑坡等采动损害的防治措施,以保护周边环境 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近距离煤层同采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范文
《近距离煤层同采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深度和强度不断增加,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近距离煤层同采是煤炭开采中的一种常见方式,但在开采过程中,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等操作往往导致围岩变形,甚至发生坍塌事故,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近距离煤层同采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机理及其控制方法,对于保障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其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近距离煤层同采过程中,由于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往往需要进行切顶卸压和沿空留巷等操作。
这些操作会导致围岩应力重新分布,进而引发围岩变形甚至坍塌。
因此,深入研究围岩变形机理及其控制方法,有助于提高煤炭资源开采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围岩变形机理研究(一)切顶卸压机理切顶卸压是近距离煤层同采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操作,其目的是减轻工作面支护压力。
在切顶过程中,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原有应力场受到破坏,新的应力场逐渐形成。
由于煤层赋存条件的复杂性,切顶后围岩的变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构造、煤层厚度、采高等。
(二)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机理沿空留巷是指在采煤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为保留一定的空间以便后续开采或运输而留下的巷道。
在留巷过程中,围岩受到采动影响,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导致围岩变形。
此外,留巷两侧的煤柱也会对围岩变形产生影响。
四、控制方法研究(一)支护技术针对围岩变形问题,支护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
根据围岩的赋存条件和变形特征,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和参数,以支撑围岩、减轻变形。
同时,应加强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其抗变形能力。
(二)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围岩的变形情况,预测可能发生的危险区域。
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优化开采顺序和参数优化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顺序和参数,合理布置切顶和留巷位置,以减小围岩变形的程度。
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双巷布置围岩变形规律研究
2 上煤 层 开 采 后 的岩 体 变形
上层 煤采后 , 整个模 型变形对称 , 垂直 位移 略 明显
于水平位移 。模型 大部分 单元均 向上 ( 即 向采空 区 ) 移
动, 最大变形量 9 9 m m。 煤柱下方 岩体向上移动量较小 , 距 煤柱边 缘越远 , 单元 向上移动量越 大 ; 变形 曲线 在距
2
0 . 2 7 3 5
6
4 . 9 8 . 9
1 5
1 - 3 2 . 5
2 5 7 0
2 6 0 0 27 0 0
砂 质 泥 岩 8 . 5 中砂 岩 3
2 . 1 0 . 2 4 3 5 6 O . 2 4 3 6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2 3
为7 3帮偏下 部位 。
作者简介 : 贾 韶华( 1 9 8 6 一 ) , 男, 山西长治人 , 大学本科 , 助理工程师 , 从事煤矿生产与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 。
煤层 与 2 煤层 相隔 3 0 . 8 m, 1 之 煤 层开采后 ,煤柱上方
施加 6 I 3 M P a 上覆岩层 载荷 。各岩层 厚度及 力学参数 , 如表 1 所示 。 回采 巷道 断 面尺 寸 5 . 6 m x 4 . 2 m,两巷 之 间煤柱
1 8 . 2 m。本次模拟分 别研究 左巷距煤柱右边缘 的水平距
mX 2 m X 6 5 . 2 m( 长 X宽 X高 ) , 共2 0 3 7 6个单元 。模 型
上边界施 加上覆岩层 载荷 3 P a , 下 边界 z 方 向固定 , 左、 右边界 方 向位移 固定 , 前、 后边界 Y方 向位移 固定 。 1 之
粉砂岩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控制理论及技术研究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控制理论及技术研究由于成煤条件的不同,煤层的赋存条件各异。
煤层厚度从零点几米到上百米,可采层数从一层到数十层,层间距离大小不等,有时还出现煤层局部合并或分岔现象。
煤层层间距离不同,相互问开采的影响程度各异。
当煤层层间距离较大时,上部煤层开采后对下部煤层的开采影响程度很小,其矿压显现规律,开采方法不受上部煤层开采影响。
但是,随着煤层间距离减小,上下煤层间开采的相互影响程度会逐渐增大,特别是当煤层间距很近时,下部煤层开采前顶板的完整程度已受上部煤层开采损伤影响,其上又为上部煤层开采垮落的矸石,且上部煤层开采后残留的区段煤柱在底板形成的集中压力,导致下部煤层开采区域的顶板结构和应力环境发生变化。
从而使下部煤层开采与单一煤层开采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的矿山压力现象。
主要表现在下部煤层开采时,极易发生顶板冒漏,严重时造成支架压埋;当与上部煤层采空区沟通,造成工作面漏风,易形成火灾隐患;巷道布置和支护方式盲目性较大,巷道的矿山压力显现十分明显,巷道支护困难。
而现有单一煤层开采顶板岩层控制理论和经验,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矿压现象及机理。
在极近距离煤层开采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技术难题。
在我国近距离煤层赋存和开采所占比重很大,大多矿区都存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的问题。
目前,单一煤层开采围岩活动规律和控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有了很大进展,然而对近距离煤层开采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极近距离煤层的开采技术的系统研究更少,有关极近距离煤层开采研究主要是实践性和经验性的定性总结。
论文以大同矿区下组煤层群开采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和工业性试验等方法,对极近距离煤层的定义、极近距离煤层顶板分类、下部煤层开采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工作面顶板控制,合理巷道位置及开采技术保障体系等几方面做了探索性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长壁工作面开采,运用弹塑性理论、滑移线场理论,结合上部煤层开采顶板垮落特点及应力分布规律推导出上部煤层底板损伤深度,给出了极近距离煤层的定义和判距。
近距离上部煤层采空底板煤岩体中应力变化规律
近 距 离煤 层 上部 煤 层 开 采 导 致上 覆 岩层 发 生卸 压 运一定 的卸压 变形 ,
i ;i l 上 彳
i /i /
/ / \ t l 采场 围 岩应 力 得 到 重新 分布 ,形 成 了高应 力 区和 低 应 力 区。 这种 应力 区 除 了形成于 开 采煤层 内 , 还会 依据 一定 的 方式 扩散 和传 递到 上 、 下岩层 中 , 在 这个 过程 中逐 渐 衰减 。 _ 一应力增高 区; B 一应 力降低区 ; G一影 响微弱区 ; 【 ) . 一未受影响区 处于 高应 力 的巷 道或 其他 井下 工程 , 往 往导 致较 强 烈 的变 A
以作 为 出架 滑轮 的工具 。每 当成功 地撤 回一架 之 候, 就 要停 止对 支架 的拉 移 且刮板 输送 和 支架 导 向梁 之间 设 弯钩 , 当架 设 的铰接 梁达 到 6组 的连 接 销 也需 要取 消。 接着 就是 出 架通道 的 掘进 , 掘进 的 后 就要 同时 架设两 组 的铰接 梁 , 之后就 可 以回撤第 1组铰接 梁。 工 序也 有严格 的规定 ,当采 煤机 割煤 4 0米 的时候 就 需要 可 以说 采用 了沿 空 留巷 技 术 进行 开 采 了之 后 对于 前 对煤 壁设 置一 个 临时 的支 护措 施 , 在 对锚 杆 眼完 成打 击 之
新分布 , 形 成 了高应 力 区和低 应 力区 。因此 分析 煤 岩体 中应 力场 分布 变 化规 律 , 会对作 面 的布 置和 支护 方式 的选择 都 将产 生较 大帮 助。
一
/
{ l ; i l l i {
、
一
\
关键词 : 近距离煤层
底板岩层
应力分布
1概 述
马兰矿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采动应力分布特征分析
摘
要 :针 对 马 兰矿 南五采 区近 距 离煤层 开采 条件 ,参 考地 应 力 测 试 结果 。建 立数 值模 型 .
采用 F L A C 如 数 值模 拟 方 法研 究 了近距 离煤层 不 同 开采 条 件 下 形 成 的 采 动 应 力 分 布 特 征 。 同 时 . 基 于数 值模 拟 结果 .重 点分 析 了近 距 离煤层 上 煤 层 先 采 后 下 煤 层 工 作 面 回采 巷 道 的合 理 布 置 方
煤
第4 9 卷 第7 期
d oi :1 0. 1 1 7 9 9 /c e 2 O1 7 0 7 0 2 0
Hale Waihona Puke 炭工程 Vo 1 . 49
.
C OAL E NGI NE ERI N G
No . 7
马 兰矿 近 距 离 煤 层 开 采 围岩 采 动应 力分 布 特 征 分 析
刘 春 波
r e a s o n a bl e l a y o ut o f r o a d wa y i n t h e l o we r c o a l s e a m wa s s e l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a f t e r t he u p pe r c o a l s e a m wa s mi n e d, t he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c a n o f f e r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r o a dwa y s ur r o u nd i ng r o c k c o n t r o l f o r c l o s e di s t a nc e c o a l s e a m mi ni n g. Ke y wor ds: c l o s e di s t a n c e c o a l s e a m s; m i ni ng s t r e s s; di s t ibu r t i o n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r o a d wa y l a yo u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破坏规律分析
本文以友众煤矿3#煤层赋存条件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近距离煤层开采时,上覆岩层未充分垮落、充分垮落两种情况下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并采用滑移线场理论计算了底板损伤深度。
标签:近距离;滑移线场;底板损伤深度
近距离煤层上部煤层回采后,因物理空间发生变化导致采空区围岩的应力平衡状态改变,伴随着围岩应力重新分布,上覆岩层产生移动、变形与破坏现象,并且从上往下发展,对下部煤层的开采产生显著影响。
山西寿阳段王集团友众矿主采3#煤层,煤厚1.20-2.65m,平均厚度为2.05m,顶板和底板均为砂质泥岩、泥岩,与下部煤层距离仅12m。
本文以此为工程背景,重点分析3#煤层采场底板损伤程度。
1 上覆岩层未充分垮落围岩应力场分布
当冒落矸石未充满采空区时,采空区上覆的岩层与下部采场未贴实,部分悬空,这样未能完全垮落岩石的重量就会在工作面两侧煤柱或者煤体内形成应力集中。
(1)煤柱应力。
煤柱载荷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自身上覆岩层重量(图1中的),另一方面来自于未充分垮落的悬露岩层所施加在煤柱上的重量,分为一侧(图1中的)或者两侧(图1中的)。
则有:
①两侧采空煤柱载荷。
采空区上覆岩层垮落高度为,煤柱两侧采空,其上总载荷为:
式中:—煤柱上的总载荷;—采深;—工作面宽度;—煤柱宽度;—上覆岩层垮落角;—上覆岩层平均容重。
由此可以得到煤柱载荷集度为:
②一侧采空煤体载荷。
采空区上覆岩层垮落高度为,煤柱一侧采空,采空侧支承压力影响宽度为,其上总载荷为:
则一侧采空煤体载荷集度为:
(2)采空区底板应力。
当采空区上覆顶板没有充分垮落时,底板承受载荷则为冒落矸石。
因此采空区底板载荷集度为:
2 上覆岩层充分垮落围岩应力场分布
工作面推进过后,上覆冒落矸石充填采空区,随着老顶周期性的破断活动,远离工作面的后方采空区矸石被压实,上方未冒落的岩层找到新的支撑面,此种采空区垮落方式为充分垮落。
当采空区顶板充分冒落时,采空区周围围岩载荷集度为:
(1)支承压力集度。
设定支承压力峰值和煤壁之间的距离为,支承压力作用边界与煤壁之间的距离为,把煤壁到支承压力峰值位置支承压力看作呈现线性递增规律,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到支承压力作用边界呈现线性递减规律。
支承压力大小为,在弹性区的区域内逐渐由峰值减小到原岩应力,与之对应的是,在极限平衡区内逐渐从零增大至峰值。
由以上假定可以得到支承压力集度为:
(2)底板载荷集度。
当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之后,上覆岩层活动由剧烈逐渐回归到稳定,采空区冒落矸石充填采空区,使得冒落岩层之上的岩层重新找到新的支撑点。
则采空区底板载荷集度为:
式中:—煤厚;—采深;—上覆岩层平均容重。
3 近距离采空区下底板损伤状态分析
顶板充分垮落时,采场围岩支承压力作用之下出現的底板屈服破坏深度用图2来表示。
根据滑移线场理论能够计算出底板屈服破坏深度为:
设定:
则有:
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到:
用极限平衡理论分析计算,可以得到煤壁塑性区宽度为:
由以上两公式能够得到上煤层开采后的底板岩层最大破坏深度,也就是用长臂采煤法开采的采场底板损伤深度为:
式中:—采厚;—应力集中系数;—上覆岩层的平均容重;—采深;—煤内聚力;—煤内摩擦角;—摩擦系数;—三轴应力系数,;—支架对煤帮的支承力;—底板内摩擦角。
友众矿3#煤平均采深为400 m,上覆岩层重量γ为25 kN/m3,煤层平均厚度为0.96 m,煤层间的岩石多为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内摩擦角取45°,考虑煤层的节理裂隙,煤层内聚力取5MPa,内摩擦角取20°,回采引起的应力集中系数为4,支架与煤帮的摩擦阻力为0,煤层与顶底板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取0.2,三轴应力系数为2.04。
根据以上数据,代入上一公式中,可算得的友众矿3#煤开采条件下,底板损伤深度为2.04m。
4 结语
本文针对煤层开采后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和损伤破坏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了上覆岩层未充分垮落、充分垮落两种情况下围岩应力分布规律,采用滑移线场理论分析了煤层开采后底板损伤状态,计算出煤层采场底板损伤深度为2.04m。
参考文献:
[1]宋阳升,范军.近距煤层回采巷道支护技术实践[J].煤炭科技,2009(02):41-43.
[3]吕志强,刘建军等.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下巷道稳定性研究[J].煤炭科技,2009(01):11-14.
[3]吴基文.工作面推进方向对含断层底板采动效应的影响[J].煤炭科学技术,2009,37(09):119-121.
作者简介:王立明(1988-),男,山东济南人,本科,中级工程师,技术科长,从事采矿工程、地质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