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农村一线教师,经常进行公开课教学和聆听校内、校外教师的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时间一长,也看出了一些门道,积累了一些看法,受到了一些启发。我就目前农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对课文内容、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的分析比较重视,轻视了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文的内容和情感都是由语言文字承载起来的,语言文字是内容的载体,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教师只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只关注文章的“意”,不关注文章的“言”,学生只得其“意”,未得其“言”,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位。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和品味语言,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运用语言?《燕子》一课的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燕子》一课的最后一节是这样写的:“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一段文字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细细揣摩,便能体味到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为了引导学生体悟这段文字所表现出的情境美,教师抓住“落”和“痕”两个字引导学生品味——师:(故意地)同学们,飞倦了的燕子要休息,应该是“停”在电线上,这里却写“落”在电线上,好像不太恰当吧?

生:我觉得还是“落”字恰当。我们走路停下来用“停”,做什么动作停下来用“停”,而燕子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落”字恰当。

师:燕子不飞了,不是“停”了吗?

生:“落”字还写出了燕子的轻盈,“停”却不能突出燕子的轻盈。

师:听你这样一说,老师明白了,“落”字用得十分恰当。老师还有一个问

题,一般用来写电线的量词应该用“根”或“条”,这里却说“几痕”。你们觉得用哪个量词更好?

生:用“痕”好,因为是“细线”。

师:“细线”也可以说是“根”或“条”啊。

生1:“痕”字让人感觉到是远看,淡淡的,看不清楚。而“根”和“条”却显得清清楚楚。

生2:落在电线上的燕子相对来说比较粗,细线就显得淡了,像是画在天空的痕迹。

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落”和“痕”的用法,感悟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精妙,体会到语言所描述出的意境美,从而领会了准确运用语言文字对表现文章中心和人物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比较严重,教学过程模式化。

教学中,串讲串问、无谓浪费时间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教师不管教什么课文,都逐节逐段地讲解,如第一段讲什么?第二段讲什么?接下来我们讲第三段。有些教师提了一大堆问题,这些问题大都繁琐肤浅,缺乏思考价值,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比如,教师问:“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都是什么意思?”于是,学生再把每句话重复一遍。看起来一问一答,十分热闹,实际上只是字面上的粗浅认识,不仅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反而养成懒于动脑的坏习惯。

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弊端呢?我认为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避免提问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课堂提问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的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思考。它是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信息反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手段。提问重在引导,提问内容不论难易,都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如,在《夜莺的歌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给这篇课文再拟个题目,然后和原文题目进行比较,看那个题目更好?”学生讨论后拟了许多适合课文内容的题目,经过比较都认为没有原文题目好,从而更加深了学生对“小夜莺”精神品质的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堂提问要注意千篇一律的一问一答,或是一问齐答。尤其是一问齐答,容易造成学生思想懒惰,盲目理解,学习被动。针对此问题,教师要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使学生弄清提问的意图,同时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多方位提问。每一位

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提问,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配合,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缺乏启发诱导的耐心,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时候学生没能一下子反应过来,教师就急不可耐地包办代替,这样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其实,有些问题经过启发、诱导和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是会理解的,只是教师缺乏启发诱导的耐心。怎样启发诱导呢?一个方法是加强朗读训练,在读中“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中“悟”,并不排除必要的提问,学生“悟”不出来或领会不深刻的,教师就要启发,就要讲解。有个教师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红四团与敌人的援军同时到达泸定桥,后果将会是怎样的?”开始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地不全面。这时,教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然后从泸定桥所处自然环境的险恶、桥本身具有的特点以及两军兵力的悬殊诸方面分析点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如果我军和敌人的增援部队同时到达泸定桥,将会给夺桥造成更大的困难,从而深刻理解“抢时间赶在敌人的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启发诱导的另一个方法是教师应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如用相关知识的联系、旧知识的回顾等。

总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些许问题,究其原因还在于教师。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激发教师的教改意识是解决农村小学课堂教学问题的关键。所以,作为农村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