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方案

合集下载

最新沪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课时 探究物质的密度》精品教案

最新沪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课时 探究物质的密度》精品教案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3.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求物质密度、鉴别物质.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到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到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和物理意义.2.通过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变化无关.【教具准备】3个塑料杯(或小烧杯)、适量的水、醋、酒精,几组体积大小相同的铝块、铁块、铜块,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天平,量筒,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我们常常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味道等属性来鉴别物质.教师展示1:一杯水和红醋,请学生鉴别.问:你们是如何鉴别的?学生:看物质的颜色.教师展示2:一杯水和酒精,请学生鉴别.问:你们是如何鉴别的?学生:闻气味.多媒体展示一块金属和一块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师它们是纯金的还是镀金的铜条?师引导学生先排除上述的鉴别方法.师如何鉴别它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种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密度.板书课题: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进行新课】知识点1 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师我这里有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如果能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是不是可以判断出哪一个是铁块,哪一个是塑料块?学生思考、交流:①用手掂量一下就可以区分开;②用天平称量(也可以拿出一个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分别把两物块放在两盘中,下沉的那端是铁块.)师回答正确.下面就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帮忙鉴定下.(教师出示一台天平,指导学生演示操作.)师由此可见,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其中铜块、铁块、铝块的体积都是10cm3),研究一下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1.(用多媒体展示).表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启发与指导.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板书:结论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讲解.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猜想与假设:学生甲: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相等的.学生乙: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针对学生提出的假设,教师要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验证.)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①从以上的猜想出发,取铜、铁、铝等几组物体中的一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物体的体积不同.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测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做出图象,并分别计算每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在实验前,要弄清实验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如分工要明确,严格按照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操作,读数时要认真、细心,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②实验方案: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圆柱体)铁块的质量,将数据记入表格2中,做出图象,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表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铁块、铜块、铝块)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进行测量.)交流与合作: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师在实验中,当铁块2的体积增大为铁块1的2倍,质量也跟着增大为铁块1的2倍;当铁块3的体积增大为铁块1的3倍,质量也跟着增大为铁块1的3倍,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这表明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板书:结论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知识点2 物质的密度师 同学们观察一下铜块组同学的实验数据遵不遵循这样的规律?其它小组同学的呢? 学生: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师 铁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铝的一样吗?还有铜的呢?学生回答:不一样.教师:物质不同,这个比值不同.这就表明这个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属性,因此我们可用这个比值来鉴别物质.这个比值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叫做密度.我们求出来的就是铝、铁、铜的密度.(1)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单位师 密度究竟是什么呢?师生一起分析:我们以第一次实验为例,看看得出密度的过程.我们将铁块1的质量79g 除以体积10cm 3得到的是1cm 3铁的质量,即单位体积铁的质量,所以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常用的单位体积除了1cm 3还有1m 3.板书:(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用符号ρ表示.(2)密度的定义式:ρ=m/V 式中:ρ—密度(kg/m 3),m—质量(kg ),V—体积(m 3).(3)密度的常用单位有g/cm 3、kg/m 3,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多媒体展示,得出1g/cm 3=103kg/m 3,g/cm 3是大单位,kg/m 3是小单位.注意: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 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 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 ),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 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 3).1g/cm 3=1×103kg/m 3=1kg/dm 3=1t/m 3.(很多同学认为质量单位kg 比g 大,体积单位m 3比cm 3大,则由质量和体积单位复合而成的密度单位kg/m 3一定比g/cm 3大,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来进行单位换算,1g/cm 3=3633m 101kg 101cm 1g 1--⨯⨯==103kg/m 3,所以g/cm 3比kg/m 3单位大)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要理解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2)明确ρ、m、V的关系,同一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3)ρ=m/V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m及V 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师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同一种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种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多少、体积的多少无关.不能简单地说,物质的密度ρ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跟体积V成反比.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板书:(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质量的多少、体积的多少无关.例题1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小明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1)分析表中实验序号1、2、3或4、5、6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 .(2)分析表中实验序号,可归纳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3)分析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1)在实验1、2、3或4、5、6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对于甲液体来说,还是对于乙液体来说,其体积都随质量增加相同倍数,所以可得结论是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1与4、2与5、3与6中的液体体积都相同,但质量不同;(3)比较实验1、2、3和4、5、6可知:甲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1.8,而乙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0.80,所以可归纳得出:同种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答案:(1)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1与4、2与5、3与6;(3)同种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同.例题2下列有关质量和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实际是指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B.根据ρ=m/V可知,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C.将密闭容器的气体压缩,密度变大,因此其质量增大D.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余酒精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解析:同一种物质在同种物态下,其密度是不变的,即物质密度的大小与其质量和体积是无关的;公式ρ=m/V只是用来计算密度大小的计算公式,公式中的质量和体积并不是直接决定密度大小的影响因素.生活中的说法:“铁比棉花重”,用物理语言准确地描述应该为: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或等体积的铁和棉花,铁的质量大.固体或液体其内部结构疏密不会因为失掉一部分而发生改变,即自身温度和状态不变时,其密度不变;气体由于能填充所能达到的任何空间,内部结构疏密会随容器容积和自身质量的改变而改变,即:(1)容器容积一定时,气体质量减少,密度减小;(2)气体被压缩,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增大.生活中人们习惯说“铁比木头重”,本意是相同体积的铁和木头,铁的质量大,所以这句话的正确说法应该是铁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故选项A正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质量、体积的变化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故B错误;将密闭容器的气体压缩,密度变大,体积变小,但质量不变,C选项错误;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余酒精的质量和体积减小,但物质种类和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D选项错误.答案:A.【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学习了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单位,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谢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本节教材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先让学生测量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发现它们的质量不等,由此得出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即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接着进一步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即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综合上述两种探究的结果,水到渠成引出密度这个物理量.进而介绍密度的相关知识,如单位、定义式.2.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实验,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然后选择小组探究的结果评比,这样可以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体验到自己探究学习的价值和愉悦,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学生励志寄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要明白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一章第三节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1善于激发学生兴趣,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2初高中《课程标准》都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3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会用刻度尺、量筒和天平测定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与质量。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理解物质的属性之一——密度。

会查密度表。

记住水的密度能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研究问题常用的求比值的基本方法。

体验和感悟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重点实验探究及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 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及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演示实验并进一步提问2启发学生对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大胆猜想3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案对实验过程进行指导。

4 分析数据引入密度1学生动手参与、观察思考并回答2学生大胆进行猜想3 按方案进行实验合理分工并做好实验数据记载4 计算、分析让学生自己动手老师补充完善这样学生记忆会更深刻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一探究问题二猜想与假设学生甲学生乙三探究实验方案器材、实验记录参考数据表格、实验结论四分析论证五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ρ= 3课件展示例题 4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 5.ρ水 =1.0×103千克/米3=1.0克/厘米3六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2计算物质的质量3计算物质的体积1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课题我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2。

实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探究与分析:
1、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铜块、铝块、铁块。

看看它们的质量相同是否相同?
结论:
2、出示:100g水和100g酒精体积,
看看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
结论:
3、提问:以上两个实验用不同的物质
进行比较,根据实验结果,受到了什么启
示?
4、猜想: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5、根据猜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推测的正确性。

5、根据实验方案不同实验小组分别用体积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实验室中没有大小不同的铝块,我们可以用一块铝块作为第一铝块;用两块铝块合在一起作为第二块铝块;用三块铝块合在一起做为第三铝块;以此类推。

这样已知一块铝块的体积为10cm3,二块、三块的体积分别为20cm3、30cm3。

)作实验。

并设计实验表格,记下相应的铝块的质量和体积。

并用描点法将所得数据在作标纸上作出图像。

6、这个图像是数学上的哪种函数图像,它的数学表达式是怎样的?(用x、y来表示)。

并说明x、y的关系是什么?
7、用图像中的物理量将数学表达式中的x、y代替,写出m与V的关系式。

并分析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并计算出k的值。

7、将下表中关于铁块与铜块的相关数据用同样的方法作出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并分别计算出两者关系式中k的取值
(1)、由此可以得到结论:
(2)、比较: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填“相同的”或“不同的”)。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内容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的初步概念、单位、计算公式.2.过程与方法学习以物质本质特征来定义概念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投影仪、自制幻灯片、天平、石块、木块、水、量筒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二、新课教学1.建立密度的概念(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

数据如下: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克/厘米3)木块木块石块石块2(2)分析数据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B.密度公式:ρ=m;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克/厘米3(g)1g=1#kg=103kg(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吨,体积是米3,铁块密度多大?已知:m==×103kg;V=求:ρ解:答:铁块的密度是×103kg2.密度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3kg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3千克。

物理《密度》导学案

物理《密度》导学案

物理《密度》导学案第2节密度学习目标1.巩固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3.了解密度表,熟悉各种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水的密度.自主探究一、物体的质量与体积1.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体积相同的物体,一个是铜块,一个是铝块,它们的质量相等吗?2.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等,那么质量相等吗?(例如把两块体积相同的铝块分别放在天平两盘上比较)3.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不相等,那么质量还相等吗?(例如将两块体积不相等的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 怎样找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准确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提出的问题: .2.作出的猜想: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4.测量的有关数据:物体质量m(g)体积V(cm3))铝块1铝块2铝块3铝块4铝块55.根据数据描出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6.分析得出结论:通过比较的值有何结论? .通过观察图象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三、密度1.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与它的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ρ=.3.密度单位:单位为或.换算关系:.4.水的密度是:,物理意义:.课堂检测1.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动的过程中密度减小2.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产品,各项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钢的十倍.它最适合用于制作( )A.汽车的底盘B.产品包装盒C.打夯的重锤D.航空器部件3.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A.ρB>ρ水>ρAB.ρB>ρA>ρ水C.ρA>ρ水>ρBD.ρ水>ρA>ρB4.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现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装在这三个容器中,已知ρ硫酸>ρ盐水>ρ酒精,则这三个容器中依次分别装的是( )A.硫酸、盐水、酒精B.盐水、酒精、硫酸C.酒精、硫酸、盐水D.硫酸、酒精、盐水5.野战部队携带的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相比,好处在于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它的密度,体积.(选填“较大”或“较小”)6.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蜡块干松木体积V/cm3质量m/g体积V/cm3 质量m/g ①109105②20182010③30273015④40364020(1)在如图的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以上两格选填“相同”或“不同”).(3)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参考答案自主探究一、物体的质量与体积1.不相等,相同体积的铝块质量小,铜块质量大2.相等,根据天平平衡可以做出判断3.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准确测量,进行实验探究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6.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三、密度1.质量体积2.3.kg/m3 g/cm3 1 g/cm3 =103 kg/m34.1.0×103 kg/m3 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 kg课堂检测1.D2.D 解析:打夯的重锤、汽车的底盘要求制作坚固、密度大;产品包装盒只要求材料的密度小;航空器部件的制作材料要求既要坚固又要密度小.选项D满足要求.3.C 解析:由题图可知,当V=20 cm3时,mA=30 g,mB=5 g,由ρ=可以得出,ρA>ρ水>ρB,故选项C正确.4.D 解析:由题中图示情景可知三种液体的体积关系是V乙>V 丙>V甲,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质量相等的三种液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密度小的体积大,由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ρ乙5.答案:较大较小解析: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相比,密度较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较小,这样便于携带.6.答案:(1)如图所示(2)相同不同(3)使实验结论更具有可靠性和普遍性解析:(1)采用描点法作图象,先描点,再连线.(2)在分析表格时,按要求分析数据,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3)在实验中一般要多次测量,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可靠性和普遍性.第2节密度一、预习导学1、物体中叫质量。

《密度》概念引入教学设计

《密度》概念引入教学设计

《密度》概念引入教学设计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课题引入。

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密度概念的引出。

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

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

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复习铺垫: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学生回答。

1.1cm3= dm3= m32.1.5㎏= g3.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情境导入:教师展示:随机出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出示后放在讲桌上)问: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

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

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2.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是反映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物理意义,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概念建立的意义。

教具准备天平、砝码、量筒、刻度尺、装有水的大烧杯、小烧杯、铁块(圆柱体或长方体)、三组质量和体积不同的铜块。

新课引入师:这有两瓶水,一瓶是矿泉水,一瓶是食盐水,请同学判断哪一瓶是矿泉水.(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饮料瓶分别装矿泉水和食盐水)师:再请同学们判断这个饰品是银的还是白金的?(展示一个抛光的银质的饰品.)我们要区分是哪一种物质,就要找到物质不同的特征,今天我们一起通过研究一些具体问题探究物质的一种特殊性质。

教学过程一、问题与猜想1.教师提出问题:(1)同体积的水和酒精质量是否相同?(2)水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它的质量怎样变化的?(3)铁块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它的质量怎样变化的?师: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并将猜想写在探究报告上.师:谁愿意将自己的猜想与大家交流。

2.学生猜想:(1)可能是酒精质量大。

(2)水的质量可能增大。

(3)铁块的质量可能随体积同时变化。

教师将同学们的猜想写在黑板上。

二、制定计划与进行试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探究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教师给出探究报告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所用的器材、实验的方法、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实验中注意问题.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方案。

教师结合学生交流作必要的指导.如:比较酒精和水体积和质量关系,可以做两组实验分别比较同体积的酒精和水的质量以及同质量的酒精和水的体积。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工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收集数据数据记录表(1):酒精和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较物质质量/g 体积/cm3酒精100水100酒精200水200数据记录表(2):水的体积变化和质量变化的关系物质质量/g 体积/cm3水100水200水300数据记录表(3):铁的体积变化和质量变化的关系物质质量/g 体积/cm3铁(1块铁块)铁(2块铁块)铁(3块铁块)四、分析与论证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表(1):不同物质质量相同,体积不同;体积相同,质量不同表(2):水的体积增加,质量也增加,体积是原来的几倍质量就是原来的几倍。

密度试验

密度试验

1.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配砝码),不同体积的木块若干.(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静止后如图所示,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选填“左”或“右”)调节.(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_______.(3)分析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使该探究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有两只分别盛有水和盐水的烧杯,但没有标签,小明和小华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辨别:(1)小明想测出密度进行判断,除了需要天平外,还应选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①把天平放在______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②图乙是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

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正确步骤将天平重新调平后,他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如图丙A所示;然后用天平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为10g;再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该烧杯,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如图丙B所示,则总质量是____g,算出该盐水的密度是____kg/m3。

分析该测量过程,你认为小明测出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另一组同学小文和小红想测某一较大石块的密度,发现桌上的器材有:天平、砝码、烧杯、足量的水、胶头滴管.他们经过思考,进行下面的操作:①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为72g.②为了测石块体积,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a.把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3g.b.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部的质量为145g.c.通过计算,求出石块的体积为____cm3,石块的密度为____kg/m3.③实验结束后,他们进行讨论:若b操作中倒出水后,水面低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____(填“偏大”或“偏小”).4.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矿石的密度:(1)调节天平时,天平应置于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移到__,发现指针如图a所示,小明应将平衡螺母向__调节(选填“左”或“右”),使天平平衡.(2)小明将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___g.(3)小明用量筒测量矿石的体积,先在量筒中倒入20mL的水,然后将小矿石浸没在水中,此时水面如图c所示眼睛应该在__(选填“A”、“B”或“C”)位置再次读取水的体积,根据观测结果可知该小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cm3,密度为_________g/cm3.5.小明用如下实验测定所处环境的空气密度:(1)把天平放在____台面上,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后,并未待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而是________________,就开始测量了。

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点滴认识

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点滴认识

“鱼”与“渔”的有机结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点滴认识人们对“鱼”与“渔”的故事非常熟悉。

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故事的结局有以下几种:结局一: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在海边靠钓鱼能维持生计。

结局二:得到鱼的人饿死在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结局三:两个饥饿的人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

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作为教师,对“鱼”与“渔”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了如指掌,大都认为故事的结局是第一种,这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结局;结局二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但肯定有这种结局;结局三是最理想的结局。

在教学中如何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呢?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把课程标准中“鱼”与“渔”的要求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知识与技能”相当于“鱼”,“过程与方法”相当于“渔”。

在密度概念的学习中,原来只注重物理知识的学习时,学生只能死记住老师教给的密度概念和机械计算,只给学生提供了“鱼”。

对密度的物理意义根本不理解,概念的建立过程更是毫无知晓。

现在新课程标准中特别注重了“过程与方法”,在密度这节课中,先让学生观察周围不同物质的轻重区别,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测量同等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和测量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的质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的实验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和生活联系,密度概念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6.2 密度教案 (3)

八年级物理上册6.2 密度教案 (3)

6.2 密度课题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得到可以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2、学习用图像的方法来表示和研究物质的密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唤起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究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不同物质质量体积的比值不同,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教学难点: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并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对比教具学具教师:天平、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两组,期中有一组包有白纸);烧杯、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学生(分组):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体积不同的铁块、刻度尺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一个古老的故事:古时候,在地中海上,有一个叙拉古王国,它的国王交给金匠一定质量的黄金,让金匠为自己打造一顶纯金的王冠,当王冠打造完毕交给国王时,国王发现这个金冠精美无比,但国王却怀疑金匠偷窃了他的黄金而用其它便宜的金属偷梁换柱。

国王令人用秤去称,结果王冠的质量由一个古老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王冠的质量与黄金的质量相同,是否就是纯金的。

从有趣的实际问题中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题与国王交给金匠的黄金的质量是相同的。

那么王冠是否是纯金制成的吗?提出问题:1、如何去鉴别王冠是否是纯金制成的?2、抗洪抢险的战士穿的救生衣的材料是什么?3、配制鸡尾酒,为什么可以区分出美丽的颜色和层次?4、热气球中为什么要充有氢气、氦气或热空气?连续提出几个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密度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关注,进行初步猜测。

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了解到可能和不同物质的种类有关。

进而猜测不同物质会有不同的性质。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出探究问题一、引出探究问题1、生活中鉴别物质种类的方法:如何区分不同的物质?老师展示实验器材: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颜色相同的不同液体水和酒精,或水和盐水。

教科版6.2《物质的密度》教研课教案设计

教科版6.2《物质的密度》教研课教案设计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2节物质的密度射洪县金华镇初级中学校唐乐松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二、难点:1、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准备】教师用:1、多媒体课件。

2、托盘天平和砝码、体积为10cm3、20cm3、30cm3的铝块和铜块各3个。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学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一)探究1cm3物体质量的含义【课件展示】【提出问题】铁块的质量比木块的质量大吗?【猜想与假设】【过渡语】下面我们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来《探究1cm3物体质量的含义》。

【板书】6. 2物质的密度一、实验探究:1cm3物体质量的含义【实验探究、合作研讨】1、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体积分别为10cm3、20cm3、30cm3的铝块、铜块各3个。

观看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由感性认识慢慢上升到理性认识,开始这节课的学习。

)小组交流讨论观察实验器材木块1.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关系。

2.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

2、实验表格==体积质量【提出问题】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是什么关系?(2)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是什么关系?【课件展示】2、结论:(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同种物质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比值一般不同【过渡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

密度教学设计(修改后)梁永明

密度教学设计(修改后)梁永明

《密度》教学设计
=10
;求体积
、密度的公式:
作者简介:梁永明,1977年12月出生,199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教育系,1998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

2006年6月取得物理教育本科学历。

现任泊于中学办公室主任,山东省中学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学一级教师。

任教十三年来,始终谨记“苦心耕耘育桃李,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教育训导,曾连续六年担任初四物理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先后担任教导副主任、政教主任、办公室主任。

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有2节优质课获区级奖,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先后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所主持的省级课题《学生学习成绩与自我监控能力关系的研究》、市级课题《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实效性的研究》均已结题。

1.4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实验

1.4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实验

§1.4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中考对应考点:质量、密度(学习水平A )课时目标:1.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 会设计简单方案,用试验方法测定不同物质的密度.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重点难点:1. 对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的归纳2. 对实验中的隐含条件要会分析和利用。

知识精要:实验1: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实验目的: ,以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

2、实验方法: 法和比值法。

3、实验器材: 、量筒、烧杯、适量的水和 。

4、实验步骤: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测量结果记录于表中。

5、实验结果:表中记录的是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

分析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质量和提及的比值是定值;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6、其他要求:实验不仅要多次测量同一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还要进行多次测量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目的是为了从不同情况得出普遍规律。

实验次数物质种类 体积/毫升质量/克 1 甲物质 10 18 2 甲物质 20 36 3 甲物质 30 54 4 乙物质 10 8 5 乙物质 20 16 6乙物质30247、实验图象:在直角坐标系中,横轴OV 表示体积,纵轴Om 表示质量.m -V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1)m -V 图象:图像描述的是物质的一种性质.(2)直线上任意一点纵坐标-质量和横坐标体积 的比值是个定制.实验2:测定物质的密度。

1、实验目的: 。

2、实验原理:必须用天平来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物质的密度。

3、实验器材:天平和砝码、待测物体(固体或液体)、 、 、水、细线。

4、实验步骤: ①测量固体密度:A. ;B. 在量筒内倒入一定体积的水,并记下水面的刻度值;C. ,记下量筒里水面的刻度值D. 计算石块的体积;E.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石块的密度; ②测量液体密度:方法一: 取一定量的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1m ;然后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量出体积V ;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2m ;液体密度就可以由密度公式 求出。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能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学会用实验数据列表和绘制图像,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学会用查表的方法,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同种物质的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感悟密度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2.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

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可以从物体的颜色、气味、软硬等鉴别,如果从表面无法鉴别时,启发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用科学的方法测出物质的密度。

通过查密度表来鉴别是什么物质。

本节课重点是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列表分析、画图像得出结论。

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三、教学策略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

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初中物理八年级《密度》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八年级《密度》优秀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 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3.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知道密度的写法、读法及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不同物体的质量、体积的比较和分析等探究活动建立密度的概念。

2. 通过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通过比值定义物理概念的思维方法。

3. 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密度特性,初步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4.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物质密度特性的分析,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3. 利用密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密切联系实际和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单位及公式。

2. 密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1.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设施1. 演示实验: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演示量筒,烧杯,水,细线,视频展示台,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

2. 学生实验:每组学生都有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量筒,烧杯,水,细线,小石块。

教学方法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1教师出示两块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并提问:如何区分它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常说:铁比塑料重,事实上是这样吗?任何理论上的说法都必须经过实验的验证才能成为真理,这里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研究这些说法的可信度,但老师今天上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在所拿来的器材中只有天平,没有砝码,这里有两块体积相等的塑料和铁块,怎样使用老师所提供的器材,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

质量和密度实验探究题训练(附答案)

质量和密度实验探究题训练(附答案)

质量和密度实验探究题训练(附答案)1.XXX进行了一项“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选择了三个不同体积的实心铜块,分别测量了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并记录在表格中。

在计算质量与体积比值时,发现其中一个数据测量有误,正确值应为70cm3.该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减去水的体积。

2.XXX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记录了多次液体和的总质量,根据数据计算出液体密度为0.8g/cm3,质量为55g。

3.在“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中使用的天平配备有100g、50g、20g、10g、5g等砝码,调节天平时应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小王进行了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先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再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量其体积,最后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在加砝码时,应该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50g砝码,试加上其他砝码,最后调节游码。

4.XXX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在测量质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正确的操作是先将物体放在平衡盘上,再用砝码和游码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5.XXX想测酱油的密度,但没有量筒,只有天平和小空瓶。

他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包括先测量空瓶质量,再将瓶装满水测量总质量,最后将水倒出,放入酱油测量总质量。

第三次测得酱油的质量为47.4g。

重量分别为100g和0.5g,平衡后指针指向了标尺上的2.5kg处,说明左盘中的稻谷质量为2.5kg。

3)将稻谷倒入量筒中,测出稻谷的体积为0.005m³。

4)根据稻谷的密度,计算出这个容积为5×10m的粮仓最多能装多少质量的稻谷。

根据实验数据,稻谷的密度为500kg/m³,因此这个粮仓最多能装的质量为5×10m×500kg/m³=kg。

3位置如图所示时,稻谷质量为48g。

将这些稻谷倒入量筒中压实,测出它的体积为40cm³。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材分析“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

通过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让学生体验探究密度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实验收集数据,列表分析、画图像得出结论。

密度公式是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应注意强调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和变形。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密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密度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多媒体课件,体积、质量不同的水、铜、铁,天平、量筒、刻度尺等。

第1课时一、情境引入今天,在学习新知之前,先给同学们观看“皇冠的故事”视频。

在故事中,阿基米德仅仅通过测量皇冠的质量和体积,与纯金的质量和体积进行比较,就判断出鉴别出王冠不是纯金做的。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初中物理教案《密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透彻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用密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能够对物质特性有较为彻底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密度的推导及定义。

难点:密度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授、练习。

四、教学准备天平、砝码、量筒、铁块、铅块、量杯、水、导流管。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导入、讲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说一个故事,大家在听的过程中仔细思考故事中的物理原理是什么?故事:从前有一位特别喜欢金饰的皇后,有一天他的臣民为她打造了一款世间罕见的头饰,可多心的皇后想测测这个头饰的黄金到底纯不纯,问尽天下群臣,无一人解惑,最后一位博学者自告奋勇,说自己可以帮助皇后辨认黄金的真假,只见这位博学者将头饰称了重,而后放进水中,算了算溢出的水的体积,之后舞文弄墨算了一会儿,就告诉皇后,这是真正的黄金。

有谁能告诉老师吗?教师总结: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同时,可以根据物质的另一个物理特性来区分密度。

那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探究今天的新内容,相信大家在学习完后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授:实验探究、练习提出问题: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如何验证某种关系?设计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实验器材证明自己的观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试验中需要哪些物理量?怎样测量物理量?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在此过程中,为了降低实验难度,所有实验材料提供统一规格。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积极点拨。

实验进行、数据记录: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收集记录数据。

物料一实验数据表物料二实验数据表分析论证:让学生在坐标纸上以体积为横坐标,质量为纵坐标,描点连线,观察图像和数据,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评价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数据及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试验中出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