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初中生因恐惧情绪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

合集下载

中学生心理问题转化案例

中学生心理问题转化案例

中学生心理问题转化案例一、焦虑症转化背景:小张是一名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压力,经常感到紧张、不安,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逐渐下滑。

干预措施:1. 建立信任关系:心理辅导老师与小张建立信任关系,了解他的压力来源和不安情绪。

2.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张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并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3. 放松训练:教授小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帮助他在紧张时缓解压力。

4. 目标设定:与小张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结果:经过心理辅导,小张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学习状态有所改善,中考成绩达到预期目标。

二、抑郁症转化背景:小李是一名高一学生,近期经历家庭变故,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成绩大幅下滑。

干预措施:1. 建立信任关系:心理辅导老师与小李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的内心感受,了解他的困境。

2. 心理教育:向小李普及抑郁症的知识,让他了解自己的情绪状况,并意识到需要寻求帮助。

3.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李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情绪和自我认知。

4. 家庭治疗:与小李的家庭成员进行沟通,帮助他们了解小李的状况,并共同参与抑郁症的治疗过程。

5. 社交支持:鼓励小李参加社交活动,与同学和朋友建立联系,获得情感支持和安慰。

结果:经过心理辅导和家庭治疗的联合干预,小李的抑郁症得到缓解,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学习成绩逐渐提高。

三、强迫症转化背景:小王是一名初二学生,有强迫症倾向,经常出现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无法自控。

干预措施:1. 建立信任关系:心理辅导老师与小王建立信任关系,了解他的强迫症状和困扰。

2. 暴露与反应预防:通过暴露和反应预防的方法,帮助小王逐渐减少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

例如,在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小王逐渐接触和适应那些曾引起强迫症状的情境和物品。

同时,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维,减少强迫症状的出现。

3. 放松训练:教授小王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帮助他在焦虑时缓解压力。

1例中学生严重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1例中学生严重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1例中学生严重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发表时间:2012-07-25T16:51:15.1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缪晓燕[导读] 同学评估:与同学的人际关系有所改善,对同学一些玩笑不再耿耿于怀;成绩也有所提高。

缪晓燕(南昌市东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南昌 330008)【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4-0072-03 【摘要】小唐(化名),女,13岁, 某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在寄宿学校感觉没有人爱,又缺乏与人沟通出现自卑、抑郁和焦虑情绪,心理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引导求助者对不合理信念积极争辩,经过四次心理咨询,求助者改变了原有的不合理认知,建立起新的观念,能正确看待自我,改善了人际关系,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达到了心理咨询的目标。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咨询案例报告1 一般资料1.1求助者资料:唐某,女, 13岁,某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

独生子女,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1.2求助者家庭情况:父母都是商人,家里经济条件优越。

父母对求助者很宠爱,但关心较少。

经询问调查,父母身体健康,无人格、精神上的异常,家族中没有精神疾病史。

2 主诉与个人陈述主诉:心情郁闷、烦躁,爱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厌学三个多月。

个人陈述:我不喜欢呆在学校里,完全封闭,好像住在监狱里一样,一点自由的空间都没有。

上课听不进去,成绩也越来越差,读书还有什么意思。

又没有真正的朋友,一开始有一个同学和我比较好,我有什么心里话都对她说,结果我发现她在我背后说我坏话。

同学们经常笑话我长得丑,还给我取外号,叫我“红疤”妹。

他们不敢当面那样叫我,要不然我也会骂他们、打他们。

我是长得不漂亮,可这是我的错吗?还不是爸妈生的,要怪就怪他们,谁让他们把我生下来,生我下来又不管我。

我恨他们,他们一点也不爱我,要不然为什么都不管我?我讨厌那些大人,嘴巴上说都是为你好,心里说不定烦死你了。

一例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因感情问题而触发的情绪困扰的一般心理问题。

求助者是一名00后的高中生,开学两周以来,一直受情绪困扰,睡眠质量下降,精神状态不佳,无心学习,主动来学校心理咨询室,希望心理老师能够帮助自己改变目前现状。

针对求助者的倾诉,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使求助者认识和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观念及想法,逐步消除求助者的情绪困扰。

咨询后,咨询效果较好,求助者的负性情绪明显缓解。

关键词:情绪困扰,合理情绪疗法,一般心理问题一、一般资料1.人口统计学资料林某,女,17岁,某校高中生,家中排行老大,有一个弟弟和领养的哥哥,父母经商,家族无任何严重疾病史。

1.个人成长与现状自小生长在县城,性格内向,追求完美,对自身要求严格,经常与弟弟、哥哥一起玩耍。

自市里上学两周以来,因在家向哥哥表白被拒而致使情绪低落,内心难过,难以入睡,食欲下降,不想跟任何人说话,不想学习,上课注意不集中,有时一个人发呆,默默哭泣。

1.精神状态求助者相貌端庄,衣着干净整洁,思维正常,能够清楚表达自身情绪现状,在自诉时情绪略显低落,眼眶聚集泪水,显得很伤心难过,求助心切。

1.身体状态从小身体健康,因表白被拒,情绪低沉,内心难过、伤心,睡眠质量不佳,食欲下降。

1.社会功能不想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和任何人说会,有时独自一人发呆。

1.心理测验采用SCL—90部分结果:躯体化:2.0,人际关系:1.5,抑郁:2.1。

对照常摸,求助者有轻度抑郁,人际关系及躯体化等症状。

二、评估与诊断1.对求助者心理、身体和社会功能的评估1.心理状态:情绪低沉,心里难过。

2.身体状态:难以入睡,食欲下降。

3.社会功能: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与人交流。

2.诊断与诊断依据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困扰(轻度抑郁)。

诊断依据:依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个性相对稳定。

测验结果显示有轻度的抑郁情绪,近期发生的,问题没有泛化。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第一,小明的学习压力过大。

小明所在的学校对成绩有很高的要求,课业繁重,考试频繁,导致他感到压力山大。

他认为自己必须取得好成绩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赞扬,否则会被他人看不起。

第二,小明在学校中遭遇了一些负面事情。

他曾被同学当众嘲笑和羞辱,这让他感到非常难过和自卑。

他开始害怕和他人交流,生怕再次受到伤害。

1.支持和接纳小明的情绪。

让小明知道他的感受是被理解和尊重的,让他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案例二:
第一,小红对学习的目标模糊。

她不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觉得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完成作业。

第二,小红在学习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她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并且拖延做作业,加重了学习的压力。

总结:。

九年级个别学生心理教育案例

九年级个别学生心理教育案例

九年级个别学生心理教育案例
案例标题:九年级学生小明的心理教育
一、案例背景
小明是一名九年级的学生,正面临着中考的压力。

最近一段时间,他常常显得焦虑、烦躁,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

班主任注意到小明的情况,决定联系心理教师,为小明提供心理支持。

二、心理问题分析
心理教师初步判断,小明可能出现了焦虑和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中考临近,家长和学校对他的期望值过高,导致他背负了较大的压力。

此外,小明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可能相对较弱,难以应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

三、心理教育方案
针对小明的情况,心理教师制定了以下教育方案:
1. 心理咨询:每周安排一次心理咨询,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来源,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2. 放松训练:教授小明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帮助他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3. 学习策略指导:为小明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 家校合作:与小明的家长保持沟通,引导他们合理期望小明,为其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教育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教育,小明的情绪逐渐稳定,学习状态也有所改善。

他的成绩逐渐回升,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此外,小明还学会了运用放松技巧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五、总结与建议
心理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

对于类似小明的情况,建议学校和家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一例由于担心离开父母而导致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于担心离开父母而导致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于担心离开父母而导致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作者:王智亮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26期摘要:来访者王某是一个刚升入初三的学生,在升学考试的时候考试不理想,母亲担心其无法考入重点高中,所以在其他家长的影响下,最近一个月总是提出让王某出国读书。

面临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王某总觉得烦躁不安,无心复习,情绪低落。

心理咨询师通过收集来访者基本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测验。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修正了非理性的观念,释放了内在压力,使其不良情绪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咨询结束时基本上达到了咨询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焦虑;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一、一般资料(一)人口学资料王某,14岁,初三女生。

性格活泼外向、爱好广泛,成绩一直处在班级前几名。

母亲是企业高管,父亲在当地是知名医生,家庭经济状况优越。

经询问,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王某是家中独女,父母关系融洽,母亲是某企业高管,父亲是当地知名医生。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碌,没时间照顾她,所以出生不久之后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爷爷的性格外向,每天出去的时候总是乐呵呵的,邻里关系很好,平时喜欢下棋、跑步等各种老年活动。

受爷爷的影响,王某也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平时在班里和每一个同学都能愉快地相处,经常会组织班里的同学和邻班开展各种友谊活动,但是就是对从小很少接触的母亲有点害怕,因此很听母亲的话,从不反对。

母亲一直希望女儿能和自己一样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因此对王某的学习一直有较高期望。

(三)精神状态主动要求父亲陪同前来咨询。

情绪低落,能正常交流,讲话声音清晰,意识清楚,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四)身体状体无明显缺陷。

(五)社会功能性格外向,爱好广泛,成绩在班级前几名;对母亲的话从不反对,和父亲相处愉快。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一)主诉一个月来因“害怕中期考试失利被送出国与父母分别而导致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前来就诊。

初中生校园心理教育案例(3篇)

初中生校园心理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名14岁的初中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压力增大,人际交往相对复杂,小明开始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

在校园生活中,他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学习成绩也有所下滑。

为了帮助小明走出心理困境,学校开展了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以下是小明的成长之路。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表现(1)情绪问题:小明在校园中经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的情绪,有时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2)人际关系问题:小明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较少,缺乏信任感,导致他在班级中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3)学习问题:由于心理压力,小明在学习上缺乏动力,成绩逐渐下滑,导致他对自己产生怀疑。

2. 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陪伴他,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支持。

(2)学校因素:初中阶段的学习压力增大,人际交往复杂,小明难以适应。

(3)自身因素: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导致他在面对困境时无法寻求帮助。

三、心理教育措施1. 开展心理辅导课程(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邀请心理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 个别心理辅导(1)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帮助他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

(2)引导小明学会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3. 团体心理辅导(1)组织学生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通过团队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释放心理压力。

4. 家校合作(1)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2)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四、效果评估1. 情绪改善: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教育,小明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提高。

2. 人际关系改善:小明逐渐融入班级,与同学、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严重心理问题泛化的案例

严重心理问题泛化的案例

严重心理问题泛化的案例
严重心理问题泛化的案例如下:
刘秋鹏,一个11岁的四年级学生,是独生子并且性格稍内向。

他的学习成绩中上,与同学关系融洽,与父母同住,并且家庭教养方式民主宽松,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然而,他在暑假期间观看了一些恐怖视频后,开始感到害怕和焦虑。

尽管他的母亲告诉他这是假的,并安慰他,但他仍然感到害怕和焦虑。

在学校和家里都感到焦虑,但具体焦虑什么也不知道。

他多次向母亲表达想要看心理医生的愿望。

此外,他还出现了躯体症状,如胸闷气短、心慌,甚至双手颤抖。

他试图转移注意力,但无法做到,反而感到内心痛苦加重。

他主动向咨询师吐露了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压力和焦虑。

咨询师观察到刘秋鹏举止得体、衣着整洁、说话温柔,表现出明显的改变动机,并且不避讳地谈论自己的焦虑性行为。

随着几次咨询的进行,咨询师发现刘秋鹏的焦虑其实并不是表面上的对学业压力的焦虑那么简单,这种焦虑有很深的根源,为应对这种焦虑而产生了一些躯体行为。

以上案例表明,严重心理问题可以泛化到多个方面,包括情绪、行为和躯体症状。

对于类似的情况,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教育改造案例分析:找回曾经的自己-——一例因创伤性应激障碍引发的心理危机干预...

教育改造案例分析:找回曾经的自己-——一例因创伤性应激障碍引发的心理危机干预...

【罪犯基本情况】(一)基本信息贺某,男,38岁,湖北十堰人,初中文化程度,2020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因给妻子信件中流露自杀倾向,且对他人进行攻击,被监狱列为重大危险犯。

(二)家庭情况贺某在煤矿打过工,后做生意、娶妻生子,家庭幸福。

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村人,弟弟当过兵,复员回来后在贺某支助下成家立业,开始关系融洽,后来因合伙盖房子,父亲和弟弟不愿意出钱而引起家庭矛盾,于是贺某单独在外盖了房。

(三)犯罪情况因为家庭纠纷请村支书来协调,在此过程中,其弟弟突然拿砖头砸向贺某的头部,造成贺某受伤,俩人发生争斗,贺某发现打不过就跑,其父亲帮着弟弟追赶着打贺某,贺某捡起一根棍子打向其父亲,造成其父亲受伤,在医院治疗未醒,而贺某被抓后不久,其父亲死亡,被判十年。

(四)现实改造表现贺某入狱后不认罪、不服判,认为自己导致父亲死亡属正当防卫,是弟弟害自己,因此复仇心理特别强烈,坚持申诉,改造消极,情绪低落,有时哭泣。

在车间劳动时,有人经过自己位置就认为是要袭击自己,就进行反击,一有动静就扭头。

生产质量出现严重问题,受到民警的批评教育时,则出现惊恐状、不说话等异常症状。

两眼呆滞,平时不和他人交流。

在与家人的信中说要申诉,觉得活着没意义。

(五)综合评估通过摄入性谈话、心理测试、贺某的自述以及其异常行为表现,结合其案情事实,心理咨询师诊断贺某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在面临异常强烈的精神应激,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亲人的突然丧失等意外事故后,出现的应激相关障碍。

主要表现为创伤再体验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以及回避或麻木症状。

贺某出现警觉性增高、不愿意说话、睡眠不好、麻木等符合该症状。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一)教育矫治中的难点和优势分析1、改造难点:在遭遇父亲死亡的重大事件后,贺某心理状态产生严重的失调,愧疚、自责、无助、绝望、麻木,害怕受攻击、指责,有强烈的恐惧心理,缺乏安全感,警觉性很强,会不由自主地再现与案发现场有关的情境,极易产生攻击性、自伤或自杀等极端的想法和行为,同时伴随抑郁症状,这种体验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已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范畴,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改造生活2、改造中存在的优势:贺某恶习程度不深,能够吃苦耐劳,冲动之下犯罪,家庭支持尚好,如果异常心理得到矫治,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9A文】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9A文】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案例介绍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

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

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

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

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

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

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

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

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

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案例介绍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

二级案例报告

二级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论文类型:案例报告论文题目:一例初中生由于对英语课的恐惧引发课堂上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一例初中生由于对英语课的恐惧引发课堂上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单位×××摘要:求助者张雪(化名)由于对英语和英语课的恐惧及逃避,引起了强烈的焦虑、恐惧情绪反应,妨碍了正常的学习。

咨询者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和系统脱敏法帮助求助者摆脱了焦虑情绪,不再恐惧英语和上英语课,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恐惧焦虑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法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张雪(化名),女,13周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独生女,家庭条件较优越,气氛和睦。

父母期望她能在同学中脱颖而出,将来到国外发展。

她的学习成绩较好,每次班级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名,家长和老师对她的期望值都很高。

2、个人成长史资料:求助者为剖腹产儿,婴幼儿期发育正常,童年期无重大生活事件,家庭气氛和睦,父母管教严厉,期望甚高。

人际交往正常,与同学关系融洽。

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成绩都非常好。

3、精神状况:人格稳定,自知力完整,但近期有失眠、焦虑现象。

4、身体状况: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5、社会功能:对英语课感到恐惧,有逃避的想法,无法安心上课。

6、心理测验结果:SCL—90,恐怖2.2,焦虑2.8,敌对2.4,总分155。

SAS总分64。

二、主诉和个人陈诉1、主诉:对英语课感到恐惧、逃避,并引发焦虑情绪。

时间大半个学期。

2、个人陈诉:从入学第一天我就知道,英语对我来说非常的重要,英语不好,我将来就不能出国,就完不成我未来的梦想。

这学期以来情况更为严重了。

上英语课前我就感到非常紧张,课堂上无法正常听课。

做英语作业时也会感到不安,考前复习时更是紧张万分。

英语考试时总会紧张,向英语老师问问题时也会紧张。

另外,还有老师提问我的时候,或是让我上黑板做题的时候,我也会感到紧张。

有关心理健康的案例

有关心理健康的案例

有关心理健康的案例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包括情感、思维和行为等方面的健康。

而心理健康问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体心理状态出现异常的情况,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

案例一,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最近因为学业压力大,经常感到焦虑和疲惫。


的父母发现他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落,于是带他去了心理咨询师那里。

经过咨询师的帮助,小明学会了一些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逐渐走出了焦虑的阴影。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职场新人,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熬夜。

她感到疲惫不堪,情绪低落,甚至出现了失眠的情况。

经过朋友的介绍,她开始尝试瑜伽和冥想,逐渐找回了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案例三,张先生是一名中年职员,工作多年,面临着职场竞争和家庭压力。


近他开始出现了情绪不稳定、易怒和疲劳的情况。

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管理压力和情绪,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局限于某个年龄段或职业群体,任何人都可能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心理健康,及时寻求帮助,学会有效地调节情绪和压力。

同时,社会也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总之,心理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保持心理
健康,及时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希望通过以上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心理健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于心理不健康的事例

关于心理不健康的事例

关于心理不健康的事例
1. 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在社交场合中会感到极度的紧张和害怕。

例如,害怕与他人交流、害怕被拒绝、害怕被嘲笑等。

这种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使他们无法正常与他人交往。

2. 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无法感受到快乐等症状。

例如,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没有希望、无法面对生活等。

抑郁症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自杀的想法,需要及时治疗。

3. 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会出现过度焦虑和紧张的症状。

例如,害怕未来、害怕失败、害怕被评价等。

这种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使他们无法正常应对压力。

4. 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会出现强迫性的想法和行为。

例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涤、反复计数等。

这种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使他们无法正常生活。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心理不健康的事例,如果出现类似的问题,需要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案例3篇案例一: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背景初中生因身心发育和学业压力等原因,常常面临情绪波动和心理困扰。

因此,帮助他们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对于促进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案例描述在某初中,学校开设了一门名为《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的课程。

该课程通过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学会有效地管理和调节情绪。

在课程中,学生们研究了自我观察和情绪识别的方法,通过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和思维模式,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同时,课程还教授了一些情绪管理技巧,例如深呼吸、积极思考和与他人沟通等方法,以帮助他们处理负面情绪和压力。

效果评估经过一学期的课程研究,学校进行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情绪管理能力的评估。

结果显示,参与该课程的学生在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进步。

他们更加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并能够采取相应的行动来调节情绪,从而提升了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案例二:团体辅导活动背景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着人际关系问题,如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

通过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缓解心理压力。

案例描述某初中开展了一系列团体辅导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这些活动包括小组合作游戏、角色扮演、讨论小组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有机会与同龄人分享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并从中获得支持和建议。

在团体辅导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和表达的技巧,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他们也得到了老师和心理辅导员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并提供情绪上的支持。

效果评估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学校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参与团体辅导活动的学生在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改善。

他们更加愿意主动与他人沟通,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冲突,并在家庭中建立了更加良好的沟通渠道。

案例三:心理咨询服务背景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严重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严重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严重心理问题案例报告【篇一:严重心理问题案例报告】摘要:本文是一例由对过马路的恐惧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来访者李某,女,2个多月前,亲眼目睹了一个小女孩在过马路时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车撞飞出去的情景,当即被吓得直打哆嗦,浑身冒冷汗,挪不动脚,说不出话。

从那以后,每当要一个人过马路时,都会出现害怕、紧张、焦虑的情绪体验以及心慌、出汗、发抖等躯体症状。

由于对过马路感到恐惧,无法一个人过马路。

惟有朋友陪伴并且拉着她,才能勉强通过,且紧张、害怕的情绪体验以及相应的躯体症状得以缓解和减轻。

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心理测验结果的分析,将其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确立咨询目标,并采用系统脱敏法对来访者的不适行为进行矫正。

10次心理咨询后,来访者对过马路的恐惧基本消除,心理咨询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恐惧严重心理问题系统脱敏法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来访者:李某,女,22岁,汉族,大三女生,新闻学专业,无宗教信仰。

来自南方农村,就读于离家较远的一所大学。

家庭关系和谐,经济水平偏低。

2.个人成长史来访者在家排行第三,上有姐姐、哥哥,下有一弟弟。

家族无精神病史。

1岁时,因为家里穷,抱给别人养。

养父母对她疏于照顾,经常让她一个人呆着。

3岁时,险些因发高烧未被及时发现而死。

父母因此于心不忍,还是将她领了回来。

回来后父母对她加倍地疼爱,她对父母从陌生逐渐变得依恋。

小时候虽然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但是喜欢跟着哥哥出去玩。

又由于受父亲乐观开朗的性格和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的影响,逐渐养成了外向开朗的性格。

自上初中后朋友就很多,喜欢和一群朋友在一起,习惯被朋友关照、爱护。

但每当到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非常怀念家人和过去的朋友,总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

3.精神状态来访者意识清楚,个性稳定,无逻辑思维障碍,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

但在一个人过马路时会出现紧张、害怕、焦虑的情绪体验,有朋友拉着过,恐惧和焦虑的情绪体验能得以减轻。

异常心理案例

异常心理案例

异常心理案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甚至会演变成严重的心理异常。

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异常心理案例,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关注。

这个案例的主人公是一名年轻女性,我们用小芳来代指她。

小芳在外表上看起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在家人和朋友的观察中发现,她有着一些异常的行为举止。

比如,她经常会突然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甚至出现了自残的行为。

家人和朋友都很担心她的情况,于是带她去了心理咨询师那里。

经过心理咨询师的详细观察和了解,发现小芳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异常,患者会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

小芳的抑郁症是由于长期的情绪压抑和生活压力导致的,她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除了抑郁症,还有一种常见的心理异常是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会出现过度焦虑、紧张和恐惧的情绪,甚至会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比如,有的人会出现心悸、胸闷、出汗等症状,甚至会出现恐慌发作。

焦虑症也需要及时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否则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除了抑郁症和焦虑症,还有一些其他的心理异常,比如强迫症、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这些心理异常都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关心身边有心理问题的朋友和家人,及时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正确的应对压力和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通过这个真实的异常心理案例,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心理异常的表现和影响,也可以引起更多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关爱和理解的社会环境。

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一例由考试焦虑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由考试焦虑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由考试焦虑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发表时间:2019-01-16T09:51:07.21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作者:宇文玉昕[导读](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河北省石家庄市 056400)一、一般人口学资料杜某,女,18岁,汉族学生,未婚,无精神疾病及家族遗传病史,无躯体性疾病。

二、个人成长史、身体状态、社会功能从小到大身体状况良好,从未出现过严重的躯体疾病。

为家中独生女,父亲是医生,母亲是老师。

从上学开始,成绩一直很好。

近一个月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一上课就紧张,焦虑,睡眠状况较差。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将近一个月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心情沮丧、紧张、低落,睡眠状况较差。

个人陈述:从小到大,我的成绩都很好。

由于自己的妈妈是老师,因此总是要求自己一定要在学习成绩上胜过他人。

自己的班级和另一个班级不是同一个班主任老师,因而在成绩上总是在比较。

班主任老师对我期望很高,每次都以我的总成绩年级第一为傲。

在最近的期中考试时因为前一天复习到深夜,第二天考试时状态不好,成绩下降了,只取得了全年级第二名,总分比第一名低出了三分。

虽然班主任老师没说什么,但是我认为老师和同学都对我有些看法了。

我觉得自己不行了,成绩退步了,并且觉得自己越来越浮躁,心里很难过。

现在马上又要期末考试了,我害怕再一次发挥不好,怕被老师批评,怕被同学瞧不起。

越是临近考试,心里就越害怕,越担心,越是着急就越不能专心学习,也因此越来越没有信心,现在甚至一上课就会很紧张,心慌。

我很想能克服考试前的紧张,就是不知如何做才好。

四、心理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陈述来访者衣着整洁,面容很清秀,只是由于睡眠不好脸色有些暗淡,略显疲劳,除此之外,基本无躯体不适感。

举止得体,思路清晰,能觉察到自己问题的存在并且主动前来寻求帮助,感知能力正常,语言表达非常流畅,言行一致;人格完整,相对稳定;情绪比较低落。

从来访者的同桌处了解到:来访者勤奋努力,成绩更是人人称羡,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是老师的宠儿。

高中学生敏感冲动的典型案例

高中学生敏感冲动的典型案例

高中学生敏感冲动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也日益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在面对挫折与矛盾时,常常表现出敏感和冲动的情绪,甚至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下面就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一些典型的敏感冲动事件。

阿明(化名)是某市某中学的一位高三学生。

由于家庭环境一般,父母工作繁忙,家庭关系紧张,阿明在学业和生活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天,阿明在学校考试中取得了一次不理想的成绩,心情郁闷的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由于害怕父母的责备,他选择逃避,而非直面问题。

在此情况下,他一直选择通过沉迷游戏来逃避现实,以此来减轻内心的焦虑和痛苦。

这种逃避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在学业上的进一步挫折。

另一位同学小红(化名)在一次亲密关系遭遇破裂后,情绪十分低落。

她试图找到寻求安慰,但最终选择了错误的出路。

在错误的引导下,她变得冲动并采取了一些极端的行为,导致了个人安全和学业发展方面的巨大影响。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典型的高中学生敏感冲动事件。

在这些事件中,学生们由于情绪的压抑和外界的影响,选择了错误的出路,从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要想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家庭教育。

父母应当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学校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

社会应当创建更加和谐、宽容的环境,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和机会。

高中学生敏感冲动的案例时有发生,我们应当关注并重视这一问题。

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调适,避免敏感冲动产生的不良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一例中学生因恐惧情绪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姓名:身份证号:410 所在省市:河南省焦作市所在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例中学生恐惧情绪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学校摘要:根据临床资料的分析,本案例的求助者初三女生小朵因恐惧上学被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咨询师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以消除其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小朵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经过6次门诊咨询,解除了求助者对学校的恐惧,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法一、来访者一般情况(一般人口学资料)一般情况:小朵(化名),女,16岁,初三学生,家中老大,下有一弟弟,相隔年龄较大,与父母同住。

父母均为下岗职工,做生意,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家庭状况: 父母多年前从农村老家来到焦作,做些生意。

学习记录:从小努力上进,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

社会交际:平时人际交往少,不愿过多交往。

兴趣爱好:喜欢看书、思考问题以往病史:从小身体健康,但近二个多月来入睡困难,心情烦躁,到医院检查,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无既往病史及家族遗传史。

二、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如何改善恐惧情绪,不再害怕上学,恢复正常的学校生活?三、咨询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1、问题简述:二个多月前因急着买老师要求买的资料需要钱,但爸爸妈妈又不在家,于是她便从妈妈的包里拿走了一百元钱准备晚上再告诉妈妈,下午妈妈进货发现钱少了,很生气,便直接找到学校当着老师的面质问是不是小朵拿的,当时小朵告诉妈妈准备晚上回家再告诉妈妈的,但是妈妈根本不相信,严厉地批评了她。

她和妈妈的对话被离教室门较近的几个同学听到了,于是关于她“偷拿”家里钱的事便在同学中间传开,第二天当她一走进教室就觉得有同学在背后议论她,看到她后便不说话了,还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这让她感到脸上一阵发烧,想去辩解但又张不开嘴,就这样,对于上学她越来越害怕,上课下课都是一言不发,最后发展到每天早上不想起床上学,家长催促再三,才慢慢吞吞地起来,有时甚至不请假私自逃学,老师打电话叫家长也没有办法。

后来只要提起与上学有关的事小朵就感觉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惊慌,如果不去想上学的事,则一切还好。

父母问起她很烦躁,根本不愿和父母沟通,学习效率也很低,亲朋好友来家里她都不想见。

就这样前后持续了两个多月,她渴望能够像其它同学一样正常到学校学习,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克服对上学的恐惧情绪。

2、来访观察: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正常,但在谈到上学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

3、家长反映:小朵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因父母又不在身边,奶奶很疼爱她,而她又非常懂事,所以什么事都依着她,护着他,从没有吵过她,因此她自己自尊心比较强,转入城市学校后,和以前相比学习更努力了,但不爱说话了,平时和父母的关系也比较冷漠。

自从那天她拿了钱被吵后,一提起上学就不高兴,身体不舒服,能在家学习,但效率较低,不喜欢出门见人。

4、当前出现的症状:近二个月来入睡困难,心情烦躁,对上学恐惧担忧。

5、症状的程度:中等恐惧程度,自己无法摆脱。

6、持续的时间:二个多月7、问题起因:老师要求买资料,很急,但父母不在家,于是从母亲的包里拿走一百元钱买资料,结果被母亲找到学校当着老师的面质问是否拿了家里的钱,为此感到在同学面前丢脸了,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害怕上学,被大家嘲笑和看不起。

8、资料的可靠性:根据来访者自述,心理咨询师的观察和谈话内容及其家长的陈述,所采集的资料应判断为:可靠。

四、来访者背景资料1、个人成长的自我描述:父母因为想要男孩,在生了我之后将我留在老家和奶奶一起生活,他们到城市做些小生意,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了小弟弟,父母对弟弟特别宠爱,要啥买啥,但是对我却不像对弟弟那样亲。

奶奶最疼爱我,我一心要好好学习,一方面报答奶奶,另一方面给自己争气,证明给父母看我很优秀。

在老家上到初二被父母转到焦作来上学,可能是我是从农村转来的吧,刚来时我感觉这里的同学有些看不起我,可是我更加努力学习,我要证明给他们看,农村的孩子一点都不比城市的孩子差。

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印象都还不错。

2、一般现状的自我描述:近二个多月来,我很害怕上学,只要一想到上学,一想到见到老师同学我就会心慌、恐惧,情绪低落,晚上睡不着觉,心里很烦,什么事都不想干,不愿见到亲朋好友,为此我感到很苦恼和痛苦,我想恢复到以前,过正常的学校生活。

五、咨询问题的归类或诊断1、对是否精神障碍的基本判断按照郭念峰提出来的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障碍。

2、心理问题的归类或诊断本案例为由较大生活事件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学分类层面的情绪问题。

诊断依据:求助者的内心受到较强烈的现实刺激(母亲质问,同学嘲笑),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具有道德色彩,初期反应较为强烈,心理问题持续时间为二个多月,已经出现了泛化、影响社会功能,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所以考虑诊断为由较大生活事件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1)排除精神障碍。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障碍。

(2)排除抑郁症:求助者没有抑郁症的“三低症状”,也没有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其他症状。

虽然有情绪低落的表现,但不是病理性的。

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3)排除神经症:由于该求助者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涉及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有明显道德性质,属于常形冲突,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求助者虽然有情绪焦虑的表现,但没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障碍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其情绪强度也达不到焦虑症的症状,而是属于正常的焦虑情绪反应,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

求助者的害怕情绪确实因为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受到较强烈的现实刺激引起,但求助者并没有完全回避学校,所以,可排除恐惧症。

(4)根据求助者的现实刺激、反应程度、持续时间、是否泛化和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排除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

诊断:根据求助者的内心受到较强烈的现实刺激,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具有道德色彩,心理问题持续时间为二个多月,已经出现了泛化、影响社会功能,且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所以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3、对情绪状态的归纳;严重程度分级;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主要症状:近二个多月来入睡困难,心情烦躁,对上学恐惧担忧。

严重程度:中等恐惧程度,自己无法摆脱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中度影响,求助者学习效率下降,生活受到影响。

4、心理测查结果介绍量表的使用方法。

心理测验结果:《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验结果:躯体化2.2,人际敏感2.7,抑郁2.5,焦虑2.8,恐怖2.9。

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

SAS:56(标准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SDS:58(标准分),提示有轻度焦虑。

心理测验结果支持本诊断。

六、咨询师对问题的归因分析(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层面)1、引发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求助者女性,16岁。

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都属正常,不存在疾病和心理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

考虑到求助者的年龄,求助者正处在青春期,对他们来说,学习挫折问题是他们面临的比较大的现实问题。

2、引发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育:求助者从小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存在爱的缺失。

加上父母对弟弟的偏爱,让她从心灵上感到缺少正常的家庭温暖。

(2)社会交往:在成长过程中性格敏感,追求完美,骨子里有着过于自尊和自卑的因素,环境的变化加重了她的这些心理,所出现的各种症状和现实的刺激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3、引发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心理学因素:(1)错误的认知:认为父母亲根本不爱他,同学们看不起她,一旦母亲使她在老师同学面前丢面子,感觉更加自卑恐惧,糟糕透顶。

(2)错误评价:担心上学后无法面对老师同学,再次遭到同学们的议论嘲笑。

(3)情绪方面的原因:母亲当众责问,被同学议论嘲笑,失去自尊一直困扰着自己。

七、咨询方案与知情同意(一)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减轻小朵对上课和面对同学的惧怕,缓解不良害怕情绪。

2、最终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最终改变其错误认知,重建正确的认知模式,树立自信,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二)所依据的理论和拟采用的技术(或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 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反映及行为结果。

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这些非理性观念有三个主要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化概括、糟糕至极。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人性观认为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

持非理性观念的人们一旦陷入严重的情绪困扰状态中,往往难以自拔。

这就需要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技术加以治疗。

(三)、拟实施的步骤(或程序):咨询过程大致分为:1、心理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第一阶段: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共2次第一次主要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

主要内容是:填写咨询登记表,了解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介绍双方责任、权利、义务,做90项症状清单(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