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50页PPT

合集下载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ppt课件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ppt课件
23
(4)黑格尔哲学的成就和它的历史 地位
----“哲学在黑格尔那里终结了”
第一个成就,在于它集以往哲学之大成,涉及到 广阔的领域,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大厦里面有 无数珍宝。
第二个成就,为哲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新途径— —建立包揽一切的体系是错误的。
24
4、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的出现(11—18)
黑格尔 (1770-118331)
1、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1—2)
“正象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一样,在 十九世纪的德国 ,哲学革命也作了政 治变革的先导。”(2段开头)
14
两个哲学革命的不同:
法国哲学革命
旗帜鲜明,而德国 哲学革命却是藏头缩尾、
掩掩盖盖的,它的革命
由此使得在两国哲学
革命中哲学家和哲学著
“但是这里必须指出一点: 黑格尔并没有清楚地作出如上的阐述 的”。(8段)。因为按照传统,哲 学家必然建立一个穷尽一切的绝对真 理的体系,黑格尔也遵循了这个传统。
20
(2)矛盾表现
一方面,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无限发展 的,而他的体系则是唯心主义的,不是 事物的发展,而是“绝对观念”的发展, 而“绝对观念”的发展不是无限的,而 是有一个终点。
主讲:李玉良
1
内容介绍 一、恩格斯为什么要写这部著作? 二、这部著作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是
什么? 三、学习这部著作有何意义?
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 古典哲学的终结》
又称《费尔巴哈论》(以下 简称《终结》)。
恩格斯写于1886年,最初发 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杂 志《新时代》刊物上(第四 期·第五期)。
费尔巴哈(1804~1872年)德国古典哲学最后的 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 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等。在他 的著作里,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 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晚年阅读了马克思的《 资本论》,但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 主义的。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 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所以始终未能摆脱机械 唯物主义的缺陷。

费尔巴哈路德维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费尔巴哈路德维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首先;是为了系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和费尔 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 其次;当时的社会历史性也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 哲学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说明。 第三;批评施达克那本费尔巴哈的书,使恩格斯正好有机会来完 成摆在他面前的上述任务。
自从 1871 年巴黎公社失败以后,欧洲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时期。资 产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除了公开镇压工人运动外,还在思想意识领 域,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宣传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反动思想,其中影 响最大的是新康德主义。他们用康德的伦理唯心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的 “社会主义的基础”的地位,诬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简单拼凑。“新康德主义”当时不仅得到了资产阶级 的普遍赞赏,而且还渗入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因此,为回击资产阶 级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和歪曲,彻底清算和批判新康德主义,捍卫马克思 主义的科学性、战斗性和纯洁性,系统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 基本原理,恩格斯写了这本著作。
Hale Waihona Puke 首先;是为了系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和费尔 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 其次;当时的社会历史性也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 哲学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说明。 第三;批评施达克那本费尔巴哈的书,使恩格斯正好有机会来完 成摆在他面前的上述任务。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是作为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舆 论准备的经典哲学。由于德国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例如资本主义发展 的不足,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的软弱及其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分化,使 其先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产生了截然相反的哲学体系。从康德开始, 经过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使唯心主义发展到了顶峰。虽然在他们的 哲学中以辩证法的形式不断的喷发着革命的怒火,但最终还是被体系所 闷死。费尔巴哈用“火的洪流”摧毁了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 威。但是,由于排斥了革命的辩证法,他高举的唯物主义大旗仅仅占领 了自然观的阵地,在历史领域仍然没能冲破唯心主义的藩篱。因此,费 尔巴哈最终也被挤到历史舞台的后面去了。可见,恩格斯把本书题名为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既是要说明费尔巴哈唯物 主义的出现,结束了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路线的发展,也要说明费尔 巴哈哲学也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没能挽救德国古典哲学终结的历史命 运。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888年单行本序言年单行本序言恩格斯恩格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柏林版)的序言中说,1845年我们两人在布鲁塞尔着手“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主要由马克思制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

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

两厚册八开本的原稿早已送到威斯特伐利亚的出版所,后来我们才接到通知说,由于情况改变,不能付印。

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自己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

从那时起已经过了四十多年,马克思也已逝世,而我们两人也没有过机会回到这个题目上来。

关于我们和黑格尔的关系,我们曾经在一些地方作了说明,但是无论哪个地方都不是全面系统的。

至于费尔巴哈,虽然他在好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我们却从来没有回顾过他。

黑格尔哲学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我们却从来没有回顾过他。

这期间,马克思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

另一方面,德国的古典哲学在国外,特别是在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有某种复活。

甚至在德国,各大学借哲学名义来施舍的折衷主义残羹剩汁,看来已叫人吃厌了。

主义残羹剩汁,看来已叫人吃厌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感到越来越有必要把我们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又怎样同它脱离,作一个简要而又系统的阐述。

同样,我也感到我们还要还一笔信誉债,就是要完全承认,在我们的狂飙时期,费尔巴哈给我们的影响比黑格尔以后任何其他哲学家都大。

所以,当《新时代》杂志编辑部要我写一篇批评文章评述施达克那本论费尔巴哈的书(指卡·尼·施达克《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85年斯图加特版。

──编者注)时,我也就欣然同意了。

我的这篇文章发表在该杂志1886年第4期和第5期,现在经过修订以单行本出版。

期,现在经过修订以单行本出版。

最新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PPT课件

最新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PPT课件
2、错误:
(1)不符合哲学发展的事实 (2)不符合逻辑 (3)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
3、原因 :对庸人的偏见做了不可饶恕的 让步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 自然科学前提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 接理论来源
(1)青年黑格尔派是黑格尔哲学的分支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真正结出果 实的派别 A、马克思主义哲学按照世 界的本来面貌去理解世界,从事实本身 的联系来把握事实 B 、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记:中国药典规定硭硝的内 服剂量不超过10克,超过这 个定量就会损害人体健康甚 至危及生命,这些甚至在医 学圣典《本草纲目》中都有 记载,而你给病人一开就是 几百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什么?
胡:中国药典、《本草纲目》 根本不科学,都是胡说。硭 硝是个好东西,是个补药。 我的生命运动医学就是要整 个推翻《本草纲目》的伤寒 论。
第二,证伪主义可以避免对错误理论的辩护和 教条。
密立根在做实验时选择数据
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进行了著名的 “油滴实验”,第一次测出了氢比一个电子重 1836倍,获得了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与 此同时,比他更有名望的物理学家埃伦哈夫特 也在进行相同的实验,但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 事隔60 年后,史学家发现,密立根发表的58次 观测结果,并非如他信誓旦旦所说的那样是 “没有经过选择的”,而是从140次观测中挑 选出来的!他只采集那些对他有利的漂亮数据, 而不利的数据则一概删去。
1975年,物理学家约翰·麦克格维对16634名科学家及6475名 政治家的生日做了统计,结果表明他们并不是集中在某个星座中, 而是平均分布于各个星座。
高格林的实验
把10位罪犯的出生时间寄给当地有声望的占星 术大家,不久得到准确的内容。其中一名亲手 杀害63名无辜者的马塞尔·彼蒂奥的评价是: “此人生在木星所在处女座,因而天性便对人 充满热情极富爱心。同时,此人必有聪明才智, 智慧过人,性情耿直,处事能力极强……他不 仅热爱财富,更热衷于公益事业,中感情而懂 回报,为了他人宁可牺牲自己……他热爱他的 家,是位优秀男人,其家常朋友庆贺、活动之 所。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本文写作的原因(一)历史原因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他们哲学创立时期就决定要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界限,全面的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现实原因为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攻击,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纯洁性,提高无产阶级政党的了理论水平进一步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恩格斯越来越觉得把他和马克思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即他们怎样从黑格尔哲学出发、怎样同他脱离并在一系列原则问题上与之相互对立做一个简要而又有系统的说明是很必要的。

(三)直接原因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发表《路德维希威尔巴哈》一书,驳斥许多人对费尔巴哈的诽谤和攻击,认为费尔巴哈是唯心主义者。

这说明施达克本人不懂得什么是唯心主义,什么是唯物主义这一涉及划分哲学路线的基本理论问题,没有真正理解费尔巴哈的哲学及其历史地位。

因此,恩格斯决有必要说清楚费尔巴哈哲学及其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所以当《新时代》邀请恩格斯写篇评论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文章时,恩格斯便欣然同意。

二、内容简介第一章第一章叙述了黑格尔哲学产生的背景和阶级实质,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阐述其方法和体系的矛盾,最后分析了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

(一)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背景和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1、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背景一方面德国在经济上封建的生产关系严重的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经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冲击,在一定意义上也削弱了德国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由于德国经济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不断增强,他们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不断增长,于是他们提出了改变封建制度建立统一名族国家的革命要求。

但是这时的德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还是非常软弱的。

他们对法国大革命心向神往,因为法国革命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经济的和政治的前提,但是又害怕革命所唤醒的广大工农群众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因而又不敢革命,德国资产阶级具有明显的妥协性和保守性。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理论来源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恩格斯着重论述了黑格尔哲学,指出了黑格尔辩证法
的“合理内核”,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方法和体系的矛盾。

第二章,恩格斯主要考察了费尔巴哈哲学,指出了费尔巴哈唯
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前马克思主义
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

第三章,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社会历史观方面的唯心主义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写
于1886年,最初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刊物《新
时代》杂志上。1888年恩格斯又作了进一步修改,并写了序言,同
时还把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附录,
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

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为什么要写这部著作呢?他在1888年写的单行
观点,尤其是宗教伦理观方面的唯心主义杂质。

第四章,恩格斯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指出了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产年革命以后德国理论界的状况,阐
明了哲学中的党性问题。了解黑格尔哲学体系,是理解本书内容必要
准备。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总论)
《费尔巴哈论》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 领会恩格斯是如何扬弃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 主义的基本内核,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认识哲学基本问题 的内容及其实践意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必然性及其重 要基本原理。
《费尔巴哈论》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原理。恩格斯说,他在《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论》这两部书里
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目前最为详尽的阐述”,列宁也指出,这两部
著作也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德国古典主义哲学》PPT课件

《德国古典主义哲学》PPT课件

纯粹美与依存美
• 纯粹的美,是一种我们不能明确地认识其目的或利益的美(古希腊装 饰性的图案画、音乐中的幻想曲)。康德意识到,只拥有纯粹美的物 体似乎稀少得可怜。于是,他就增加了一种美,即他所说的依存美 (房屋、宫殿、武器库、教堂)。两种满足合为一种独特的感受。倘 若我们既意识到作为和谐之图式的形式,又意识到作为实现善的目的 之手段的内容,康德便认为我们这些感受具有伟大的、重要的意义。
定性判断和反思判断
• 在康德看来,“判断力”是一种精神方面的链节( connecting link),是一种智力方面的“联络官”(liaison officer)。康德划分了两条路线——规定判断与反思判断 ,判断力通过这两条路线来完成自己的连接任务。
• 鉴赏,则是同反思型的判断密切联系在一起。问题在于, 鉴赏——对事物的各种爱好,怎样以及在什么地方能够发 现普遍规律呢?从经验中不能发现普便规律,因为它不能 告诉人们“应当怎么样”(ought)。
• 虽然我不能“直接证明”(“ostensively”)“理念”,但是我可以“启发式 ”(“heuristically”)地运用“理念”;就是说,可以作为尝试,但不能作为 定论。
• 对原始形而上学结构的强硬外壳所做的这些试验性改革,成了康德新体系不 可动摇的组成部分。
• 在康德所运用的那种传统心理学中,划分了三种机能——认识、感情(愉快 的和痛苦的)和愿望或意志(即知、情、意三部分。——译者)——相对应 的三种能力:知解力、判断力与理性。康德认为,这三种能力、三种功能与 演绎法中的三个命题相符合:即知解力是大前提,判断力是小前提,理性是 结论。康德喜欢系统化的习性,由于与中名辞(middle term)在所有这些体 系中的顽强表现相吻合,因而得到了加强。表示辩证法的三段式(triads)的 这种中名辞,似乎要求把康德的《批判》变为归它所特有。

第三节《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ppt课件

第三节《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ppt课件

1、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及其 意义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提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 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

(1)这个论断告诉我们:哲学的重大 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而不是“思维”和“存在” 的问题。这就是说:哲学不是以“思 维”和“存在”为研究对象,去形成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某种知识, 而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 “问题”来研究,考察和追究“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近代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1)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它 所批判的是,离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问题”而直接断言“世界”;它所要求 的是,在建立关于“世界”的理论之前, 必须先有关于“认识”的理论;这种要 求的实质是,哲学家必须把反省“思维 与存在的关系”作为最重大的“基本问 题”。因此,所谓的“认识论转向”可 以概括为一个命题:“没有认识论的本 体论为无效”。

②在社会历史领域,同形而上学相 反,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看来,人类 的历史也是一个无限的辨证发展过 程,根本不可能有完美的社会和完 美的国家。

(2)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革 命意义,只是他的方法必然要得出 的结论,但是他本人从来没有这样 明确地作出这个结论。原因在于黑 格尔的辨证方法和他的哲学体系是 尖锐矛盾着的。
唯物主义 存在 思维
物质 对象意 自我意识 识 唯心主义 存在 思维

(3)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中, 不能把“辩证法”问题排斥在外, 而把哲学基本问题仅仅归结为“本 体论”问题和“认识论”问题。而 要把辩证法同哲学基本问题统一起 来,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来理 解和解释辩证法理论。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补充:关于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Idealismus一词分别与Ideal和 Idee两词相关 与Ideal对应时,表示一种使理想成为现 实的追求,它以理想的东西为定向,为 理想所制约,热衷于不是按现实的意见, 而是按它“应该如何存在”的观点,对 看待现实性。



与Idee相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哲学中的形而上学与认识论有 关。 在形而上学意义上,指认为理念才是真正的现实 性,感官只能认识它的影像。 在认识论意义上,认为我们知觉的时空世界中, 只能看到一个表面世界或现象界,在现象之后, 有一个我们无法认识的世界自身,或者是一种只 能在精神上思考的现实性。

写作背景:

1、当时思想家对唯物主义及费尔巴哈的误解 庸俗唯物主义者抹杀物质与意识的原则区别为二者 的关系就像胆汁与胆囊的关系,影响极坏,以至于 费尔巴哈拒绝将自己的哲学叫作唯物主义。
还有人认为费尔巴哈“相信人类进步”,承认 “理想的力量”,因而认为他是唯心主义者,错误 地看待费尔巴哈哲学的性质。
“世界是神创的,还是从来就有的?” 哲学家依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两大阵 营

2、完整、系统地阐发哲学基本问题
分两个层面: 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 意义:区分唯物与唯心两大阵营
第二,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意义: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休谟、康德)
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节选

人的本质或上帝,我在《基督教的本质》一书 中,已经加以阐明。至于那异于人的本质。不 依靠人的本质的实体。亦即那不具人的本质、 人的特性、人的个性的实体,真正说来,不是 别的东西,就是自然。 人的信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而这种依赖 感的对象,亦即人所依靠并且人也自己感觉到 依靠的那个东西,本来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自 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