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教案(选修1)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讲 无菌操作技术教学案 苏教版(选修1)-苏教版高三选修1生物教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讲 无菌操作技术教学案 苏教版(选修1)-苏教版高三选修1生物教学案

第1讲无菌操作技术[考纲展示]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考点一|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1.相关技能、技术和方法(1)无菌操作的技能——灭菌①分类:实验室常用高温处理达到灭菌效果,包括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②作用: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基础。

③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配制培养基①培养基概念:为人工培养微生物而制备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②分类:按化学性质的不同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3)接种微生物①接种:指在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培养基的操作过程。

②接种方法和常用工具(连线)接种方法常用工具Ⅰ.涂布平板接种a.接种针Ⅱ.穿刺接种 b.接种环Ⅲ.斜面接种 c.玻璃涂布器Ⅳ.平板划线接种答案:Ⅰ-c Ⅱ-a Ⅲ-b Ⅳ-b2.大肠杆菌的接种与分离培养(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其操作步骤:配制培养基→调节pH→分装→包扎→灭菌→搁置斜面。

(2)斜面接种和培养大肠杆菌①主要目的:菌种转移、扩大培养和保存纯净菌种等。

②主要步骤:准备接种→接种环灭菌→试管口灭菌→挑取少许菌种→划线接种→在37_℃恒温箱中培养大肠杆菌24 h→将增殖的菌种放置在冰箱的冷藏室中(4 ℃)保存。

(3)平板划线分离和培养大肠杆菌①平板的作用:培养、分离细菌等微生物。

②平板划线法是指用带有微生物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而纯化分离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思考回答]1.微生物接种的核心是什么?提示: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2.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1)获得图A和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分别是什么?提示:图A效果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B效果是平板划线法。

(2)某同学在用A方法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有同学建议加入抗生素,你觉得可以吗?并说明理由。

高中生物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第2课时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同步备课教学案 苏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第2课时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同步备课教学案 苏教版选修1

第2课时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学习导航] 1.认识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特征。

2.学会利用涂布平板法分离、培养微生物,并能测定其数量。

3.掌握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特定微生物的方法。

[重难点击] 简述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及数量测定。

一、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基本理论1.纯培养物培养在实验室中利用选择培养基可以筛选和分离某种微生物,然后在高度稀释的条件下,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该微生物形成单个菌落,即由一个微生物(如某种细菌)形成的单个菌落。

单个菌落即为纯培养物,可用于科学研究。

2.分离特定的微生物(1)平板分离法①概念:能将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经过生长、繁殖均可形成单个菌落。

②分离、培养微生物最常用的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

③类型:平板分离法有多种,如涂布平板法、混合平板法等。

a.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0.1 mL 倒入预先制备好的培养基平板中,用无菌玻璃涂布器将样品涂布均匀,恒温培养一段时间,以获得单个菌落的方法。

b.混合平板法分离细菌: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0.1 mL 与熔化冷却至50_℃左右的培养基混合均匀,将混合液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制成平板,培养一段时间,以获得单个菌落的方法。

(2)选择培养分离①概念:科学家针对某种微生物的特性,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使之特别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这种通过选择培养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技术称为选择培养分离。

②依据原理: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有不同的敏感性。

③举例a.要分离耐高温菌,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培养。

b.要分离对某种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菌种,可在加有该抗生素(如链霉素或青霉素)的平板上进行分离。

c.在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d.运用将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可以有效地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高中生物第1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提升课学案苏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第1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提升课学案苏教版选修1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素能提高课一、微生物的分别与判断微生物的分别方法有很多种,本专题中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涂布平板法、微生物的选择培养等。

针对不同样微生物的特点选择不同样的方法,对目的微生物进行精选。

以下是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别与判断比较。

项目尿素分解菌的分别与判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别与判断分别选利用尿素为唯一氮源利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择条件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利判断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变红色方法用刚果红染色法,出现透明圈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产生纤维素酶,将细菌等微生物合成脲酶,将尿素分判断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或葡萄糖,使纤解产生 NH,使 pH 高升,加入酚红3维素—刚果红复合物降解而出现透明原理变红色圈土壤取样→制备培养基→样品梯度土壤取样→制备培养基→选择培养→步骤稀释→涂布平板→培养观察→进一富集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刚步判断果红染色法→挑取菌落→进一步判断二、纯化细菌的方法1.倒平板与涂布平板法的操作(1)倒平板操作(2)涂布平板操作①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②取少量菌悬液不高出0.1 mL)滴加到培养基表面③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④用涂布器将菌悬液均匀地涂布在待酒精燃尽后,冷却 8~ 10 s培养基表面,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2.两种纯化细菌的方法比较项目优点缺点适用范围平板划线法能够观察菌落特点,对混不能够计数适用于好氧菌合菌进行分别稀释涂布平能够计数,能够观察菌落吸取量较少,较麻烦,适用于厌氧菌平板不干燥,收效不板法特点和兼性厌氧菌好,简单延长三、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几种主要因素1.培养资料不同样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简单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也简单进行组织培养。

同一种植物质料,资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对培养也有影响。

幼龄、保存时间短的植物质料简单培养成功。

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

2.无菌条件培养基上有细菌等微生物存在时,它们比植物细胞生长、生殖得更快,而且它们会产生毒素,使培养的植物细胞很快中毒死亡。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选修1 第1讲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学案 苏教版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选修1 第1讲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学案 苏教版

第1讲无菌操作技术实践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3.微生物的应用4.实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1.分析培养基的成分及其作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异同;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的区别。

(科学思维)2.设计实验探究微生物培养的条件及如何分离某种微生物等。

(科学探究)3.关注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及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等。

(社会责任)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1.相关技能、技术和方法(1)无菌操作的技能——灭菌①分类:实验室常用高温处理达到灭菌效果,包括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②作用: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基础。

③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配制培养基①培养基概念:为人工培养微生物而制备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②分类:按化学性质的不同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3)接种微生物①接种:指在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培养基的操作过程。

②接种方法和常用工具(连线)接种方法常用工具Ⅰ.涂布平板接种a.接种针Ⅱ.穿刺接种 b.接种环Ⅲ.斜面接种 c.玻璃涂布器Ⅳ.平板划线接种[答案]Ⅰ-c Ⅱ-a Ⅲ-b Ⅳ-b2.大肠杆菌的接种与分离培养(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其操作步骤:配制培养基→调节pH→分装→包扎→灭菌→搁置斜面。

(2)斜面接种和培养大肠杆菌①主要目的:菌种转移、扩大培养和保存纯净菌种等。

②主要步骤:准备接种→接种环灭菌→试管口灭菌→挑取少许菌种→划线接种→在37 ℃恒温箱中培养大肠杆菌24 h→将增殖的菌种放置在冰箱的冷藏室中(4 ℃)保存。

(3)平板划线分离和培养大肠杆菌①平板的作用:培养、分离细菌等微生物。

②平板划线法是指用带有微生物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而纯化分离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1.选择无菌技术的原则(1)考虑无菌技术的效果:灭菌的效果比消毒要好。

(2)考虑操作对象的承受能力:活体生物材料、操作者的手等只能采用消毒,而不能灭菌。

2.微生物的培养基(1)培养基的成分营养要素来源功能碳源无机碳源CO2、NaHCO3、CaCO3等含碳无机物a.构成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b.既是碳源又是能源(有机碳源)有机碳源糖类、脂质、蛋白质、有机酸、石油、花生粉饼等氮源无机氮源无机氮:NH3、铵盐、硝酸盐、N2等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的代谢产物有机氮源牛肉膏、蛋白胨、核酸、尿素、氨基酸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碱基a.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b.参与代谢过程中的酶促反应水培养基、大气、代谢产物不仅是良好的溶剂,还是结构物质无机盐培养基、大气细胞内的组成成分,生理调节物质;某些化能自养型细菌的能源;酶的激活剂种类特点应用物理性质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工业生产固体培养基加凝固剂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活菌计数、保藏化学成分天然培养基含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工业生产合成培养基培养基成分明确或用一定化学物质配制分类、鉴定类型实例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用于分离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用于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不添加氮源的培养基用于分离固氮微生物石油是唯一碳源时,可以抑制不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的生长,使能够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生存,达到分离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的目的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只能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鉴别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菌落呈黑色)1.大肠杆菌纯化方法的比较主要方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原理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连续划线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稀释度足够高时,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分散成单个细胞主要步骤平板划线操作系列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接种工具接种环涂布器2.某同学在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有同学建议加入抗生素,你觉得可以吗?并说明理由。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3课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选修1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3课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选修1

第3课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学习导航]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了解MS基本培养基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3.举例说出激素及其对脱分化、再分化的作用。

[重难点击] 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一般过程。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含义: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诱导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等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每个体细胞都携带来自受精卵的完整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3.过程4.激素与愈伤组织的再分化(1)愈伤组织的细胞是一种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

(2)脱分化: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3)再分化:在一定条件下继续培养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又可以重新诱导根、芽等器官的分化。

(4)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生长、细胞分裂、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激素。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对分化结果的影响使用的量实验结果用量相当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根的形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芽的形成5.MS基本培养基贮备液的种类(1)大量元素贮备液: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有N、P、S、K、Ca、Mg。

(2)微量元素贮备液: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有Fe、Mn、B、Zn、Cu、Mo、Cl、Ni、I、Co。

(3)铁盐贮备液:是由FeSO4·7H2O和Na2·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配制而成。

(4)有机物贮备液:其中有机物有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B6、维生素B1。

6.贮备液的贮藏备用:分别用玻璃瓶贮存配制好的MS培养基贮备液,并贴上标签,注明编号、配制倍数、日期等,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备用。

1.完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图并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还具有全能性?答案因为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中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

(2)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发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哪些条件?答案①离体条件;②充足的营养条件;③恰当的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④适宜的环境条件;⑤无菌条件。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二节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学案苏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二节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学案苏教版选修1

第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学习导航明目标、知重点难点了解、分析选择分离微生物的条件。

(重点)简述选择分离微生物并进行计数的方法。

(重、难点)学会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方法。

(重点)[学生用书P14])一、阅读教材P17~18分析微生物的分离1.原理:在实验室中利用选择培养基可以筛选和分离出某种微生物,然后在高度稀释的条件下,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该微生物形成的单个菌落,即为纯培养物。

2.方法:平板分离法,包括涂布平板法和混合平板法。

3.选择培养分离:科学家针对某种微生物的特性,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使之特别适合某种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这种通过选择培养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技术,称为选择培养分离。

4.根据菌落特征初步分离(1)菌落的含义:是指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2)菌落特征: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如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特征、隆起程度、颜色等,这些可以作为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二、阅读教材P19~22完成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数量测定1.涂布平板法培养和计数土壤微生物(1)准备实验器材:所有玻璃器皿灭菌前需要用适当浓度的浓硫酸浸泡24 h。

(2)采集土壤,制备悬液①制备悬液:称取0.5 g土壤样品,倒入盛有5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振荡20 min,使土样充分打散,即为10-2 g/mL的土壤悬液。

②等比稀释:用无菌移液管吸取0.5 mL土壤悬液注入盛有4.5 mL无菌水的1号试管,配成10-3g/mL的土壤悬液。

取另一支无菌移液管吹吸1号试管3次,使悬液均匀,再吸取0.5 mL注入盛有4.5 mL无菌水的2号试管,配成10-4g/mL的土壤悬液。

以此类推,依次配制成10-5 g/mL、10-6 g/mL、10-7 g/mL、10-8 g/mL的土壤悬液。

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高中生物 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高中生物 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高二生物选修一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记住培养基的种类、配制过程、接种的工具、常用接种方法,微生物的分离及培养方法,植物组织培养原理及方法、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掌握基本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复习训练教具使用:共案部分个案部分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本章基础知识回顾,形成知识网络。

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学生完成本章基础知识回顾,形成知识网络。

课中:对上节课存在问题进行归纳。

本节学习目标是记住培养基的种类、配制过程、接种的工具、常用接种方法,微生物的分离及培养方法,植物组织培养原理及方法、过程。

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网络。

布置课堂检测。

学生讨论上节存在问题。

学生展示本章基础知识网络。

学生课堂训练。

课后:布置课外作业及下一节预习提纲。

(见导学案)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及下一节预习。

板书设计教学札记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学科总第课时导学案课题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总复习使用时间:编制人:一、学习目标:记住培养基的种类、配制过程、接种的工具、常用接种方法,微生物的分离及培养方法,植物组织培养原理及方法、过程。

二、知识构成:根据学习目标总结本章知识点。

三、学法和自检:1.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液和无土栽培时所用的培养液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 )A.必须含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B.必须含有机物C.浓度必须小于细胞液浓度 D.不一定含有植物激素2.人工种子的培育中应用的主要技术是 ( )A.有性杂交 B.植物体细胞杂交 C.植物组织培养 D .细胞全能性3.植物学家将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分离出来,将单个细胞放入特定培养基中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最重要的原因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特化 C.细胞分化 D.细胞增殖4.对细胞全能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B.动物细胞融合标志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依据的是细胞全能性 D.非离体植物细胞能够表现全能性5.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是指 ( )A.植物体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B.未成熟的种子经过处理培育出幼苗的过程C.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D.取植物白g枝芽培育成一株新植物的过程6.用以下四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个体中,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一个亲本的方法是 ( ) A.细胞核移植 B .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组织培养7.下面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脱分化后可形成无定形的薄壁细胞 B.叶肉细胞经再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C.融合植物叶肉细胞时,应先去掉细胞膜 D.叶肉细胞未离体培养时就可以表现出全能性8.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一种培养基为MS培养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S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 B.MS培养基不含碳源C.MS培养基中所有成分均需高压蒸汽灭菌 D.MS培养基pH为7.O9.下列植物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 ( )A.形成层细胞 B.韧皮部细胞 C.木质部细胞 D.叶肉细胞10.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回答问题。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1节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学案苏教版选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1节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学案苏教版选修1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学习目标] 1.简述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重点) 2.掌握制备细菌培养基的方法。

(重点) 3.学会利用无菌操作技术接种与培养大肠杆菌。

(难点)知识点一| 培养基及接种操作一、高压蒸汽灭菌锅1.实验室常采用的灭菌方法实验室常利用高温处理达到灭菌效果,包括采用干热灭菌或湿热灭菌等方法。

2.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使用步骤包括:加水―→装锅―→加热排气―→保温保压―→出锅等。

二、配制培养基1.培养基的概念为人工培养微生物而制备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2.培养基的类型3.培养基的成分各种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最基本的物质。

三、接种微生物1.接种的概念指在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培养基的操作过程。

2.不同接种工具的使用(1)穿刺接种要用接种针。

(2)斜面划线接种或平板划线接种要用到接种环。

(3)涂布平板接种要用到玻璃涂布器。

[合作探讨]探讨1:高压蒸汽灭菌锅是依赖高压灭菌吗?提示:不是,是通过高压来提高湿热的温度灭菌的。

探讨2: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的琼脂能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吗?为什么?提示:不能。

微生物不能分解琼脂。

探讨3:为什么要对培养基、接种环、实验空间、一些液体等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提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目的是获得数量较多的、单一的该种微生物,如果不进行消毒或灭菌,则会出现其他一些杂菌,影响微生物的纯度。

[思维升华]1.消毒与灭菌的区别1.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可分别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A.接种针、手、培养基B.高压锅、手、接种针C.培养基、手、接种针D.接种针、手、高压锅C [培养基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常用酒精擦拭对手进行消毒,接种环、接种针等用火焰灼烧的方法进行灭菌。

]2.下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请据此回答:(2)若不慎将过量NaCl加入培养基中,如不想浪费此培养基,可再加入________,用于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苏教版)选修1课件: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章末高效整合1

高中生物(苏教版)选修1课件: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章末高效整合1
灼烧灭菌、干热灭 菌、高压蒸汽灭菌
煮沸消毒法、化学药剂 常用方法 (如酒精、氯气、石炭酸 等)消毒、紫外线消毒 主要区别
芽孢和孢子是否存活
生物 S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构网建模 专题讲座 综合检测
选修1
3.三种常用灭菌方法
灭菌方法 适用物品 灭菌条件 直接在酒精灯火 焰的充分燃烧层 灼烧 灭菌时间
②这种技术叫做组
③这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的应用领
生物 S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构网建模 专题讲座 综合检测
选修1
解析:
将离体的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培育成完整植株,这
种技术叫植物组织培养,其原理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 于无性繁殖 ( 即克隆 ) ,这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之 一。生物培养 无土栽培 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在无菌条件下,将离 在无菌条件
含 织接种在适当的培养 营养和环境条 按一定比例配成营养 义 基上进行培养,最终 件下对微生物 液,并利用这种营养 发育成完整植物体 的培养 液栽培植物
体的植物体器官或组 下,在适宜的 中所需各种矿质元素
生物 S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构网建模 专题讲座 综合检测
选修1
无菌技术
1.概念: 防止一切外来杂菌的侵入,并保持灭菌物品及
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方法。
生物 S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构网建模 专题讲座 综合检测
选修1
2.消毒和灭菌
消毒
条件 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 方法
灭菌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
结果
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 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 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 微生物,包括芽孢和 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孢子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3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四步教学法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3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四步教学法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天竺葵的组织培养
1器具准备:高压蒸汽灭菌锅,接种工具,培养设备,化学实验及分析设备
2试剂准备:MS基本培养基储备液,漂白粉或次氯酸钠,2,4-D,NAA,6-BA等
3配置:按表的标准分别取4种储备液,加入2000ML烧杯中,再称取蔗糖30g,琼脂8g加入烧杯,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加热煮沸至琼脂完全溶解,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调节PH至5.6-5.8,即成了MS基本培养基。
4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5取材与接种
6观察与记录:每天观察外植体的生长情况,记录愈伤组织大小、质地、颜色等情况。
7转接培养
8露地栽培: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在移栽露天大田之前,一般要经过炼苗,使其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并逐渐适应自然环境下的生长条件。
“点拨拓展”:
一、MS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是Murashige和Skoog于1962年为烟草细胞培养设计的,其特点是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是较稳定的离子平衡溶液,它的硝酸盐含量高,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合适,能满足植物细胞的营养和生理需要,因而适用范围比较广,多数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用它作为培养基的基本培养基。 基于此,这种培养基就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了。
二、炼苗:炼苗是在保护地育苗的情况下,采取放风、降温、适当控水等措施对幼苗强行锻炼的过程,使其定植后能够迅速适应露地的不良环境条件,缩短缓苗时间,增强对低温、大风等的抵抗能力。





方法Leabharlann 环节四 当堂检测二次备课
“当堂检测“
1、植物组织培养是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这里所指的适宜的条件是指( )
A、无菌或有菌的条件

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1章 第2节

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1章 第2节

(1)在该培养基的配方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是________,提供氮源的是 ________。 (2)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________,但是,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 分解________。 (3)分析该培养基的配方,该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有, 又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解析】 碳源是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是提供氮元素的物质。所以碳源 是葡萄糖,氮源是尿素。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是,只有能合成脲 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所以这种培养基对微生物有选择作用。选择的原则是 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
) 【导学号:67850010】
①加尿素 ⑤加葡萄糖
②不加尿素
③加琼脂
④不加琼脂 ⑧不加硝酸盐
⑥不加葡萄糖
⑦加硝酸盐
A.①③⑤⑦ C.①③⑤⑧
B.②④⑥⑧ D.①④⑥⑦
【解析】 要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尿素应是唯一的氮源, 不能加硝酸盐;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要加琼脂作凝固剂;分解尿素的细菌 是异养生物,要加有机碳源(如葡萄糖)。
探讨2:常见的菌数计数的方法有哪些?它们所利用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提示:(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其原理:利用特定的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 的数量。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其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 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 多少活菌。
知 识 点 一
第二节
知 识 点 二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当 堂 即 时 达 标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1.认识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特征。 2.学会利用涂布平板法分离、培养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重难点) 3.掌握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特定微生物的方法。(重点)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茵操作技术实践第一节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教案苏教版选修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茵操作技术实践第一节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教案苏教版选修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1、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五大类。

2、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的来源及功能。

严源:无机物<UCV NaHCOs等1有机物(權、脂肪釀、花生粉饼等3 - 碳涯J常用:糖类,尤其星葡蔔幫-G能:①主要用于构成徽生物的细腕物颱和一些代谢产物・②异养徽生物的主要能源物廣.源:无机氮源(叫、NHA NO3_1有机氮濾(尿素r牛肉承蛋白豚等儿常用:氨盐、硝関盐°功能:主要用于合咸蛋白嵐、核醵和含氮代谢产物.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喊基等・I生长因孑彳特点:徽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需求量很少“有些徽生物可以自己合成.功能:是酶和核酣的齟成成分。

(二)培养基的种类及配制原则「目的明确:很据所培养的徽生物种类、培养目的等,选择原料BI营养协调:浓度适宜、比例适宜Bj pH要适宜:鈿菌杲适pH対6 J ,放线菌杲适pH为7.5-S 5,I 其菌摄适pH为5,0-6 0.(三)无菌技术1、无菌技术的内容(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3)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不与周围的物品接触。

(4)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2、消毒方法(1)煮沸消毒法:如在100 C煮沸5〜6min。

(2)化学药剂消毒法: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

3、灭菌方法(1)灼烧灭菌。

(2)干热灭菌。

(3)高压蒸汽灭菌。

(四)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计算根据配方比例,计算配制一定量的培养基所需各种成分的用量。

2、称量3、溶化4、灭菌5、倒平板思考: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口迅連通过火1,舟灭过■的培界01放庄火培旁的鼻巾上.右的左手捷1.州序丰的梅抬牠會描将堵养*打开抵欄大于脱口附费电・右手将整曲■中的20mL)^人培捽n,左手翼即盃I堪粹皿的m亂■固.k^jW5-10 nun,然乩轉甲扳開过僅Jd■在下* ■庭农上.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 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 染。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1.2 植物组织培养二教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1.2 植物组织培养二教案(选修1)

〖思考11〗为什么通过愈伤组织形成的植株会发生染色体倍性的变化?有些是由花粉发育形成的单倍体花粉植株,有些是由花粉壁细胞发育形成的二倍体花药壁植株。

(三)课堂总结、点评布置学生完成课堂检测课后:布置课外作业及下一节预习提纲。

(见导学案)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及下一节预习。

板书设计季的花药培养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双核期→精子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主要因素: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影响因素: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低温处理和接种密度等实验操作:材料的选取: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方法材料的消毒:接种和培养:鉴定和筛选:教学札记点选择补充资料,可另附纸)1.植物花药培养的基础知识归纳:(1)花粉粒的发育:花粉粒是由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因此,花粉粒是单倍体的生殖细胞。

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四分体时期、早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如下图)。

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过程成熟的花粉粒,有的只含花粉管细胞核(营养核)和生殖细胞核,这样的花粉粒i 称二核花粉粒。

被子植物中约有192科植物是这样的,如棉花、桃、李、橙、橘等。

另一些植物的花粉,在成熟前,生殖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子,这样的花粉在成熟时有一个营养核和两个精子,这类花粉粒称三核花粉粒,约115科植物是这样的,如水稻、大麦、小麦、玉米、油菜等。

二核花粉粒的精子是在花粉管中形成的。

②花粉母细胞(2,1)一减数分裂一4个小孢子(n)一有丝分裂一4个花粉管细胞核( )和4个生殖细胞核( )一有丝分裂一4×2个精子( ) ③花粉管细胞核与花粉管的生成和生长有关,生殖细胞核直接参与生殖。

④同一生殖细胞核形成的两个精子,其基因组成完全相同。

(2)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物的两种途径:(3)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诱导花粉植株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1课时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版选修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1课时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版选修

第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学习导航]1.简述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制备细菌培养基的方法。

3.学会利用无菌操作技术接种与培养大肠杆菌。

[重难点击]1.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及常见种类。

2.大肠杆菌的接种与分离培养。

一、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基本理论1.无菌操作技术实验室常利用高温处理达到灭菌效果,包括采用干热灭菌或湿热灭菌等方法。

(1)干热灭菌方法是将拟灭菌的物品放在干热灭菌箱内,在160~170 ℃温度下加热1~2 h 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2)湿热灭菌方法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如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就是实验室常用的灭菌仪器之一。

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包括加水、装锅、加热排气、保温保压、出锅等步骤。

2.配制培养基(1)培养基概念:为人工培养微生物而制备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2)培养基类型①天然培养基:采用动植物组织或微生物细胞以及它们的提取物或粗消化物配制而成,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优点:取材便利、营养丰富、配制简便;缺点:营养成分难以控制、实验结果的重复性较差。

②合成培养基:由准确称量的分析纯等级别的高纯度化学试剂加蒸馏水配制而成,如葡萄糖铵盐培养基。

优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明确、实验的可重复性好;缺点:配制繁琐、成本较高。

(3)培养基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等最基本的物质。

(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在配制培养基时,根据拟培养的微生物的不同需要,有时还要加入维生素等特殊的营养物质,并要调节培养基的pH使之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3.接种微生物(1)接种的概念:在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培养基的操作过程。

(2)常用的接种工具:玻璃涂布器、接种针、接种环等。

(3)接种方法①用接种针进行穿刺接种。

②用接种环进行斜面接种或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划线接种。

③用玻璃涂布器进行涂布平板接种等。

1.“无菌操作”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无时无处不在。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第2课时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技术操作(以(1)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第2课时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技术操作(以(1)

第2课时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技术操作(以大肠杆菌为例)学习导航明目标、知重点难点了解培养基的配制过程及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重点)掌握无菌操作和接种技术.(重、难点)[学生用书P9]阅读教材P10~14分析大肠杆菌的接种与分离培养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斜面接种和培养大肠杆菌斜面接种大肠杆菌的主要目的有菌种转移、扩大培养和保存纯净菌种等。

具体操作步骤:准备接种→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3.平板划线分离和培养大肠杆菌在实验室中,平板常常被用来培养、分离细菌等微生物.(1)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平板制作配制好的培养基装瓶错误!灭菌→倒平板操作(A.打开瓶塞→B.灼烧瓶口灭菌→C。

倒培养基→D.倒置平板)(2)平板划线分离与培养大肠杆菌①平板划线法的含义:用带有微生物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而纯化分离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②注意事项:接种和划线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③培养结果:可以得到由单个细菌增殖而形成的菌落。

判一判(1)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3)制备细菌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配制培养液、调节pH、灭菌、分装.(×)(4)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基,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连一连培养基的配制[学生用书P10]利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首先要把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在实验室中,平板常常被用来培养、分离细菌等微生物。

结合教材P10~14内容完成以下探究。

探究1 下表是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成分,请说出各成分提供的营养培养基组分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牛肉膏5。

0 g 碳源、氮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10。

0 g 碳源、氮源和维生素NaCl 5.0 g 无机盐H2O定容至1 000 mL 氢元素、氧元素骤,学会培养基的配制配制培养基↓调节pH至7。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素能提升课学案苏教版选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素能提升课学案苏教版选修1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素能提升课一、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微生物的分离方法有很多种,本专题中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涂布平板法、微生物的选择培养等。

针对不同微生物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对目的微生物进行筛选。

以下是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鉴定比较。

1.倒平板与涂布平板法的操作 (1)倒平板操作(2)涂布平板操作①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②取少量菌悬液不超过0.1 mL )滴加到培养基表面③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 ④用涂布器将菌悬液均匀地涂布在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 s 培养基表面,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2.两种纯化细菌的方法比较1.培养材料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也容易进行组织培养。

同一种植物材料,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对培养也有影响。

幼龄、保存时间短的植物材料容易培养成功。

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

2.无菌条件培养基上有细菌等微生物存在时,它们比植物细胞生长、繁殖得更快,而且它们会产生毒素,使培养的植物细胞很快中毒死亡。

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并且要求无菌操作。

3.植物激素在配制好的MS 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

其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

植物激素的浓度、使用的先后顺序以及用量的比例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1.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实验时,甲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筛选出大约50个菌落。

某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①土样不同 ②培养基污染 ③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A [某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的菌落较多,存在多种原因,如土样不同、培养基可能被杂菌污染或操作过程失误混入杂菌造成污染等。

]2.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D [在培养基上接种时,一定要做到无菌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影响实验或研究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学科总第课时导学案课题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总复习使用时间:编制人:一、学习目标:记住培养基的种类、配制过程、接种的工具、常用接种方法,微生物的分离及培养方法,植物组织培养原理及方法、过程。

二、知识构成:根据学习目标总结本章知识点。

三、学法和自检:1.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液和无土栽培时所用的培养液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 ) A.必须含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B.必须含有机物C.浓度必须小于细胞液浓度 D.不一定含有植物激素2.人工种子的培育中应用的主要技术是 ( )A.有性杂交 B.植物体细胞杂交 C.植物组织培养 D.细胞全能性3.植物学家将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分离出来,将单个细胞放入特定培养基中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最重要的原因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特化 C.细胞分化 D.细胞增殖4.对细胞全能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B.动物细胞融合标志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依据的是细胞全能性 D.非离体植物细胞能够表现全能性5.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是指 ( )A.植物体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B.未成熟的种子经过处理培育出幼苗的过程 C.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D.取植物白g枝芽培育成一株新植物的过程6.用以下四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个体中,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一个亲本的方法是( )A.细胞核移植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组织培养7.下面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脱分化后可形成无定形的薄壁细胞 B.叶肉细胞经再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 C.融合植物叶肉细胞时,应先去掉细胞膜 D.叶肉细胞未离体培养时就可以表现出全能性8.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一种培养基为MS培养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S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 B.MS培养基不含碳源C.MS培养基中所有成分均需高压蒸汽灭菌 D.MS培养基pH为7.O 9.下列植物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 ( )A.形成层细胞 B.韧皮部细胞 C.木质部细胞 D.叶肉细胞10.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回答问题。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纤维素粉 5 g NaNO31 g Na2 HPO4·7H2O 1.2 g KH2PO,0.9 g MgS04·7H2O 0.5 g KCl 0.5 g 酵母膏 0.5 g 水解酪素 0.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1)此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的分别是和。

(2)此配方为培养基。

(根据物理状态)(3)此培养基选择出的微生物主要是 .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达标检测1.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微生物,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生物。

下列有关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都无成形的细胞核 B.只有附着在豆科植物根部的微生物才能进行生物固氮 C.所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均属于分解者 D.维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生长因子2.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碳源的物质不能同时是氮源 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D.有些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3.培养基在计量、熔化后,首先要做的是 ( )A.调整pH B.分装 C.灭菌 D.搁置斜面4.可以作为圆褐固氮菌碳源和氮源的是 ( )A.含碳有机物、蛋白胨 B.含碳有机物、N。

C.含碳无机物、蛋白胨 D.含碳无机物、N:5.下列措施能够完全消灭微生物的是 ( )A.防腐 B.消毒 C.灭菌 D.化疗6.牛奶、吸管、接种环、培养基、空气灭菌的方式依次是 ( )①灼烧灭菌②巴氏消毒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毒⑤高压蒸汽灭菌A.②③①⑤④ B.②⑤③①④ C.②①③⑤④ D.⑤①③②④7.菌种保藏的依据是 ( ) A.低温 B.干燥 C.隔绝空气 D.以上全对8.把乳酸菌、酵母菌、硝化细菌三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分别培养在三个半固体培养基中,几天后观察结果如右图(图中阴影表示微生物的生长状况),下列钾诛诈确的县f )A.甲管中培养的微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 B.从结构上看,丙管中培养的微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C.乙管中培养的微生物可以进行出芽生殖 D.这三种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均为有机碳源9.下列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的是 (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培养基 C.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 D.发酵工程所用的液体培养基10.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不正确理解是 (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11.牛肉膏可以为微生物提供 ( )A.氮源和维生素 B.氢元素和氧元素 C.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D.无机盐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B.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碱性 C.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D.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13.在自生固氮菌的培养操作中,要求使用的仪器工具、培养基、水等必须无菌。

下列关于这些元菌操作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只有进行无菌操作,才能使实验结果可靠B.防止杂菌与自生固氮菌发生竞争,以利于自生固氮菌的顺利生长C.使自生固氮菌有更充足的营养来源和生活空间,以便迅速得到较多的自生固氮菌D.防止自生固氮菌营养过剩而疯长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室中,切不可吃东西、喝水 B.离开实验室时不一定要洗手 C.进行实验操作前一定要对双手消毒 D.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15.关于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配制需要在火焰旁操作的是 ( )A.称量 B.灭菌 C.溶化 D.倒平板16.倒平板时需将培养基冷却至 ( )A.室温 B.O'C左右、 C.50*(2左右 D。

100~C左右17.土壤中的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 ( )A.尿素酶 B.脲酶 C.蛋白酶 D.细菌酶18.下列属于茵落特征的是 ( )①菌落的形状②菌落的大小③菌落的多少④隆起程度⑤颜色⑥有无荚膜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19.能排除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方法是(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上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上培养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20.制备各种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i倒平板的具体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待培养基冷却至40~C左右时,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②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桌面上,左手拔出棉塞③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④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打开皿盖⑤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⑥等待平板冷却5~10 s,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A.①③④⑤ B.④⑤⑥ C.③⑤ D.①②④⑥21.下列人体细胞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是 ( )A.胚胎干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胰腺细胞 D.肌肉细胞22.“试管婴儿”技术属于+ ( )A.胚胎移植 B.组织培养 C.克隆技术 D.基因工程23.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原因是( )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基因的表达有选择性 C.基因发生了变化 D.不同细胞基因不同34·以下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土壤中具有某些微生物。

将煮沸的牛奶注入一消毒后的锥形瓶中,接近充满,瓶口用橡胶塞塞紧。

待牛奶冷却至室温后,在其中加入一小块土壤,依旧把瓶塞塞紧。

以上操作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然后每日观察牛奶的情况,共进行四天,试回答下列问题:(1)牛奶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要在无菌条件下操作?(3)若实验结果发现牛奶变酸,其原因是什么?(4)为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需设计对照实验,请你补充完成。

35.探究如何从土壤中分离自生固氮菌与计数。

(1)实验原理:农田的表层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

将用表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无氮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自生固氮菌才能生长繁殖。

用这种方法,可以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离开来。

(2)材料用具:农田的表层土壤、无氮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盛9 mL无菌水的试管、无菌吸管、无菌涂布器、无菌培养皿、盛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恒温箱。

(3)方法步骤:①倒平板:分析将无氮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应在操作。

②制备土壤稀释液:取土样10 g加入盛有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

用无菌吸管吸取上清液1mL,转至9 mL的无菌水的大试管中,依次稀释到l0-7稀释度。

③涂布:按照由10-7~10-3稀释度的顺序分别吸取0.1 mL进行平板涂布,每个稀释度下,无氮培养基应至少涂布个平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涂布个。

④培养:放入恒温箱内,在28~300C下培养3~4 d。

⑤细菌的计数:当菌落数目稳定时,选取菌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计数。

如果测试的平均值为50,则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 (稀释度是10-5。

)。

(4)预期结果:相同稀释度下,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上的菌落数 (填“多于”或“少于’’)无氮培养基上的数目,原因是:36.“抗菌”肥皂控制细菌生长的实验探究。

(1)药品器材:培养皿(3个)、滴管(3支)、抗菌皂液、普通皂液、蒸馏水、塑胶带等。

(2)实验步骤:①取3个装有无菌琼脂的培养皿,分别标上记号A、B、C。

②用肥皂把手洗干净,然后用手指尖在实验桌上划一下,让同组的同学打开培养皿A 的盖子,你很快地用手指在培养基上划一个“Z”形,盖上盖子。

③。

④用一根吸管吸2滴溶解有抗菌肥皂的皂液,马上打开培养皿A加入皂液,合上培养皿。

⑤用一根吸管吸2滴溶解有普通肥皂的皂液,马上打开培养皿B加入皂液,合上培养皿。

⑥。

⑦把3个培养皿用塑胶带封住,在桌子上静置5 min。

⑧把3个培养皿放在一个温暖、黑暗的地方3 d,每天观察1次。

⑨一天后,观察每个培养皿中琼脂韵变化,注意不要打开培养皿的盖子,估计有变化的琼脂所占的表面积的百分比。

观察后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3)问题讨论:I.实验步骤③应如何操作?请用简洁语言表示。

Ⅱ.实验步骤⑥应如何操作?Ⅲ.除实验用菌外,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防止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的?Ⅳ.实验中能否共用一支吸管?V.三个培养皿中观察到的琼脂变化的面积百分比大小顺序为。

五、学习小结和课外作业:1、学习小结:2、上本作业:3、课本或资料选题:4、补充练习: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