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名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教案标题:探究中国诗歌的优秀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诗歌的历史和发展。

2. 探索中国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3. 分析中国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

4. 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和现代诗歌的代表作品,激发学生对中国诗歌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与他们的生活、情感以及文化之间的联系。

知识讲解:1. 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包括先秦、唐宋等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解释中国诗歌的特点,如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的韵律结构,以及意象和比喻的运用等。

3. 分析中国诗歌的文化内涵,包括儒家思想、自然观念、爱国情怀等。

实践活动:1. 给学生分发或展示一些中国古代和现代诗歌的诗歌作品,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 分组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中国诗歌,分析其中的意象、韵律和文化内涵,并向全班展示。

3.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个人体验,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并与同学分享。

总结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中国诗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诗歌欣赏和创作方面的提升和不足之处。

3.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中国诗歌。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展示中国古代和现代诗歌的代表作品。

2. 中国古代和现代诗歌的诗歌作品,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3. 创作工具,如纸张和笔,供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的提升。

2. 学生对中国诗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和个人表达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这个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实践活动和总结评价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诗歌的特点、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方式。

通过阅读、分析和创作诗歌,学生将提升自己的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培养对中国诗歌的热爱和深入理解。

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

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

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学习总结、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learning summary, internship report, work plan, experien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教案的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案不仅仅是一份计划,它还是教学艺术的体现,需要精心设计,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教案:谈中国诗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诗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中国诗的基本形式和韵律;3.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中国诗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中国诗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诗的了解和经验,并引发他们对中国诗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诗有哪些特点?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古代诗歌的产生、发展到现代诗歌的演变;2. 解释中国诗的基本形式和韵律,如古体诗、词、曲等;3. 举例说明中国诗的特点,如意境深远、表达简洁、含蓄、形象独特等。

欣赏和分析(20分钟):1. 选择几首经典的中国诗歌,让学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境、表达手法和情感;3. 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创作实践(30分钟):1. 提供一些中国诗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鼓励他们尝试运用中国诗的基本形式和韵律;2. 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3. 学生互相分享和交流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欣赏和评价彼此的创作。

总结和延伸(10分钟):1. 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提高;2.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展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和欣赏;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国诗歌的阅读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资源:1. 课件或教材提供的中国诗选读材料;2. 音频或视频播放设备;3. 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集。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对诗歌欣赏和创作实践的积极程度;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中国诗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

中国诗的独特魅力使它成为了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而理解和欣赏中国诗的过程不仅是对语言艺术的鉴赏,更是对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深入了解。

《谈中国诗》教案设计

《谈中国诗》教案设计
《谈中国诗》教案设计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学生能力培养与提升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中国诗歌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诗歌
从《诗经》、《楚辞》到 唐诗宋词,古代诗歌经历 了漫长的岁月,积累了丰 富的文化遗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陶冶情操
通过诗歌学习,陶冶学生 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 情趣和高尚品德。
传承文化
让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 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人文素养
通过诗歌学习,提高学生 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 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流能 力。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达成度
实践活动与课堂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创作、 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 参与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和文化内
涵。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 问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互动,培养其合作精神和表
达能力。
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如音频、 视频、图片等,创设生动形象的 诗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06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挖掘优质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1 2
精选经典中国诗歌
从古代到现代,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中国诗 歌,包括不同流派、不同主题的作品,为学生提 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引入诗歌背景知识
介绍每首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风格 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
整合跨学科资源
结合历史、文化、艺术等相关学科资源,为学生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视角,拓展其知识视野。

《谈中 国诗》 教学设计

《谈中 国诗》 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诗的欣赏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梳理文章内容,理解中国诗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体会作者的观点。

2、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较深奥的语句,如“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等。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中西方诗歌,深入理解中国诗的独特之处。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诗的基本知识和文章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比较法通过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国诗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几首经典的中国诗和外国诗,让学生初步感受两者的差异。

(2)提问:大家觉得中国诗和外国诗有哪些不同之处?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钱钟书的生平、文学成就。

(2)说明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初衷。

3、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文本研读(1)中国诗的特点让学生找出文中论述中国诗特点的语句,进行归纳总结。

特点包括:篇幅短小、韵味悠长、富于暗示、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等。

(2)中西方诗歌的比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中西方诗歌在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难点突破(1)对于文中较难理解的语句,如“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思考和讨论。

(2)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深层含义。

6、拓展延伸(1)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中国诗,并分析其体现了中国诗的哪些特点。

(2)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诗歌评论作品,加深对中国诗的理解。

7、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中国诗的特点、中西方诗歌的比较等。

《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

《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

《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第一章: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1.2 教学内容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经典诗歌作品的欣赏和分析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诗歌作品,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经典诗歌作品的理解和感悟1.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对经典诗歌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习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包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完成作业等方面第二章:教学实施2.1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包括诗歌选集、诗歌鉴赏书籍等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准备诗歌朗诵视频或音频素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欣赏和分析2.2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介绍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讲解知识点:讲解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诗歌欣赏与分析:选取经典诗歌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感受中国诗歌的魅力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经典诗歌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总结与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诗歌的价值和意义2.3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地介绍了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反思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反思教学评价:评估教学评价的方式是否合理,如课堂参与度、诗歌鉴赏能力、学习态度等第三章:教学案例3.1 教学背景课程名称:中国诗歌欣赏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3.2 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设计:按照教案设计进行教学,包括介绍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讲解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选取经典诗歌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进行小组讨论等教学实施: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注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3.3 教学反思学生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于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的理解还有待提高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但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增加学生对中国诗歌的深入了解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但可以更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第四章:教学改进4.1 教学内容拓展增加对中国诗歌的相关知识,如诗歌的韵律、格律、修辞手法等增加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的深入讲解,如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4.2 教学方法改进增加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诗歌朗诵视频或音频素材,增加学生的感官体验增加小组讨论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更多地进行思考和交流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如提问、回答问题、进行诗歌创作等4.3 教学评价改进增加对学生诗歌创作能力的评价,让学生通过创作来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增加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真程度和积极参与程度第五章:教学总结5.1 教学成果学生对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学生对经典诗歌作品有一定的欣赏和解读能力5.2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第六章:教学反馈与调整6.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6.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如增加或减少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调整教学进度等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如增加或减少小组讨论的时间和机会,增加课堂互动环节等第七章: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7.1 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点或诗歌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存在困难学生对于某些诗歌流派的特色和区别不够清晰,难以理解和掌握7.2 解决策略对于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重复讲解和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难以欣赏和解读的诗歌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说,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学生对于某些诗歌流派的特色和区别不够清晰的问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对比不同流派的诗歌作品,找出其特点和区别第八章:教学延伸与拓展8.1 教学延伸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中国诗歌进行延伸学习,如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诗歌创作背景等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流派进行延伸学习,如了解流派的起源、发展历程、代表人物等8.2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对中国诗歌的相关文化进行拓展学习,如了解诗歌与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关系引导学生对中国诗歌的社会影响进行拓展学习,如了解诗歌在历史上对于社会思想、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第九章:教学反思与总结9.1 教学反思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思考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9.2 教学总结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梳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提出今后的教学目标和计划,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第十章:教学展望与改进10.1 教学展望展望今后的教学,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10.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展望,提出具体的教学改进措施和建议,如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等思考如何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互动教学方式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设定:确保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可衡量性,并能有效引导整个教学过程。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教案主题:谈中国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史;2. 学习中国古代经典诗歌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1.中国诗歌的发展历史概述;2.中国古代经典诗歌的文化内涵;3.中国古代诗歌的形式与技巧;4.中国诗歌在当代社会的生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 (5分钟)引用一首中国古代诗歌,向学生展示并问学生对诗歌的感受。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步:知识讲解 (15分钟)通过多媒体或教材介绍中国诗歌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诗人及其作品,培养他们对中国诗歌的整体认识。

第三步:文化内涵学习 (20分钟)选择一首中国古代经典诗歌,分析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字句、意象、意境等方面,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

第四步:诗歌形式与技巧的学习 (20分钟)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各种形式和常用技巧,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通过分析范例诗歌,让学生熟悉其结构和特点,并进行相关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形式和技巧创作诗歌的能力。

第五步:诗歌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10分钟)讨论中国诗歌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引用一些当代诗人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激发学生对当代诗歌的关注和创作兴趣。

第六步:总结与作业布置 (5分钟)总结学习内容,回顾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发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一首符合中国诗歌传统的诗歌作品,并布置作业。

教学辅助手段: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范例、相关图片和音频资料等;2. 教材:提供相关的课文和诗歌范例;3. 板书:记录重点和学生讨论结果。

评估与反馈: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情况,评价学生对诗歌文化内涵的理解以及对当代诗歌的看法;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创作的诗歌作品的质量和创新性;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和建议,以便优化教学方案。

谈中国诗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语文精选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中国诗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简介本章将介绍中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包括诗的形式、韵律、意象等。

并通过鉴赏一些经典的中国诗歌,让学生感受中国诗歌的魅力。

第二章:中国诗歌的形式与韵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形式和韵律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简介本章将介绍中国诗歌的形式和韵律特点,包括五言诗、七言诗、律诗、绝句等。

并通过鉴赏一些经典的中国诗歌,让学生感受中国诗歌的韵律美。

第三章:中国诗歌的意象与表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中国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简介本章将介绍中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表达方式,包括意象的运用、意境的营造等。

并通过鉴赏一些经典的中国诗歌,让学生感受中国诗歌的意象美。

第四章:经典诗歌鉴赏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鉴赏和分析经典的中国诗歌。

2. 培养学生对中国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简介本章将通过鉴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中国诗歌,让学生感受中国诗歌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

第五章:诗歌创作与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中国诗歌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简介本章将教授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诗的节奏、韵律、意象等。

并通过练习创作诗歌,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唐代诗歌的繁荣与特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繁荣背景和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唐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简介本章将介绍唐代诗歌的繁荣背景和特色,包括唐代诗人的风采、诗歌的主题和风格等。

并通过鉴赏一些经典的唐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唐代诗歌的魅力。

《谈中 国诗》教案

《谈中 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特点,提高对中国诗歌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文学的思维,通过与外国诗的对比,深入理解中国诗的独特魅力。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中国诗的特点,如篇幅短小、韵味悠长、含蓄内敛等。

(2)理解作者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的关于中国诗的见解。

2、难点(1)体会作者在论述过程中运用的巧妙的论证方法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引导学生从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的角度,深入思考中国诗与外国诗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比较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中国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山居秋暝》等,引发学生对中国诗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简要介绍钱钟书先生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在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三)文本解读1、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作者的论述思路。

2、具体分析(1)中国诗的发展探讨中国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演变。

(2)中国诗的特点①篇幅短小通过与外国史诗的对比,说明中国诗在篇幅上相对简短,但却能以小见大,蕴含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②韵味悠长分析中国诗在语言运用、意象选择、韵律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如何营造出令人回味无穷的韵味。

③含蓄内敛举例说明中国诗人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往往不直接抒发,而是借助于象征、隐喻等手法,让读者自行领悟其中的深意。

(3)与外国诗的比较从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将中国诗与外国诗进行对比,突出中国诗的独特之处。

(四)论证方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体会其对观点阐述的有力支撑。

(五)语言特色鉴赏品味文中幽默风趣、机智俏皮的语言,感受钱钟书先生独特的语言魅力。

(六)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诗应如何传承和发展?2、你认为中国诗对现代社会和个人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七)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诗的特点和价值,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谈中国诗》名师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名师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名师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一)语言建构与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典范古雅和机智巧妙(尤其是比喻的妙用)。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可由诗歌出发,思考东西文化的差异。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参考(一)教学建议学习《谈中国诗》,重点从“分析作品结构,概括文章内容”“对学者型散文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度的挖掘”两个方面积累知识,提升能力(二)教学设计(要求必须原创,必须有)一、学情分析本文属于学者型散文,专业性较强,语言较为丰富且生动,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重点词句需要详细分析,疏通。

二、教学目标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观点,赏析重点词句。

三、教学重点难点作者观点深奥,语言丰富,需要重点点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品读法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第一课时一、【课时一】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大家喜欢中国诗歌吗?在你们的阅读体验中,中国诗有什么特点呢?有人通俗地把中国诗比喻成压缩饼干,溶入水里,方能有美味,这“水”就是我们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那么,国外的诗歌有没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不妨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对于中西方诗歌都有什么样的见解。

(二)问题探究1;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作品结构”是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常见题型:按线索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不同类型的散文,行文线索往往不同。

写景叙事类散文常按时间、空间顺序行文,状物抒情类散文常以某种事物、某种感情为线索,议论类散文常按照逻辑顺序行文。

我们常见的线索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感情线索、事物线索。

行文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

《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

《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

《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谈中国诗》一文,使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谈中国诗》的阅读与理解1.2.2 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1.2.3 中国诗歌的主要特点1.2.4 中国诗歌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中国诗歌的主要特点等知识点。

1.3.2 案例分析法:分析《谈中国诗》一文,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诗歌的魅力。

1.3.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诗歌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4 教学准备1.4.1 教材:《谈中国诗》一文1.4.2 参考资料:关于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发展、特点等方面的资料1.4.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第二章: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2.1 诗歌起源2.1.1 介绍诗歌的起源:古代民间歌谣、祭祀歌曲等2.1.2 讲解诗歌与音乐、舞蹈的密切关系2.2 诗经与楚辞2.2.1 介绍《诗经》的特点:现实主义、民间色彩等2.2.2 介绍《楚辞》的特点:浪漫主义、豪放派等2.3 唐宋诗词2.3.1 讲解唐诗的繁荣原因及其主要特点2.3.2 讲解宋词的兴起背景及其主要特点2.4 明清诗歌2.4.1 介绍明清诗歌的发展概况2.4.2 讲解明清诗歌的主要特点第三章:中国诗歌的主要特点3.1 形式美3.1.1 讲解诗歌的形式美:韵律、对仗、排比等3.1.2 举例分析《谈中国诗》中的形式美3.2 意境美3.2.1 讲解意境美的概念:景与情的交融、寓意深远等3.2.2 举例分析《谈中国诗》中的意境美3.3 思想内容3.3.1 讲解中国诗歌的思想内容:咏史抒怀、山水田园、爱情离别等3.3.2 举例分析《谈中国诗》中的思想内容第四章:中国诗歌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4.1 影响东方文学4.1.1 讲解中国诗歌对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文学的影响4.1.2 举例分析中国诗歌在东方文学中的地位4.2 传入西方世界4.2.1 介绍中国诗歌在19世纪以来的西方世界传播情况4.2.2 讲解中国诗歌对西方文学的影响4.3 跨文化比较4.3.1 讲解中西方诗歌的异同:形式、意境、主题等4.3.2 引导学生从比较中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诗歌的价值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价5.1.1 学生对课文《谈中国诗》的理解程度5.1.2 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起源、发展、特点等方面的掌握情况5.1.3 学生对中国诗歌在世界文学中地位的认识5.2 教学方法改进5.2.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的运用5.2.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5.3 教学内容拓展5.3.1 探讨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如历史、哲学、艺术等5.3.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优秀的中国诗歌作品,拓宽视野第六章:诗歌鉴赏技巧的培养6.1 诗歌的语言艺术6.1.1 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含蓄、凝练、富有音乐性6.1.2 分析《谈中国诗》中的语言艺术运用6.2 诗歌的形象思维6.2.1 介绍诗歌的形象思维:比喻、象征、拟人等6.2.2 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理解诗歌意境6.3 诗歌的情感表达6.3.1 分析诗歌的情感类型:喜怒哀乐、忧国忧民等6.3.2 讲解如何通过诗歌的情感表达体会诗人的心境第七章:课堂互动与学生参与7.1 讨论与提问7.1.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共同探讨诗歌鉴赏问题7.1.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7.2 创意写作7.2.1 布置课后诗歌创作作业,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7.2.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7.3 诗歌朗诵比赛7.3.1 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7.3.2 邀请其他老师和同学担任评委,共同评价第八章:诗歌与生活的联系8.1 诗歌与个人生活8.1.1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寻找与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元素8.1.2 分享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个人生活感悟8.2 诗歌与社会文化8.2.1 讲解诗歌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反映时代背景、表达民众心声等8.2.2 分析《谈中国诗》中的社会文化内涵8.3 诗歌与自然环境8.3.1 介绍诗人如何通过诗歌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对自然的热爱8.3.2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自然之美,提高环保意识第九章: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诗歌解读9.1 比较文学视角9.1.1 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分析中国诗歌与其他国家诗歌的异同9.1.2 引导学生从跨文化的角度解读诗歌9.2 现代文学观点9.2.1 引入现代文学理论,解析诗歌中的象征、隐喻等手法9.2.2 分析《谈中国诗》在现代文学背景下的价值9.3 跨学科研究9.3.1 探讨诗歌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哲学、艺术等)的联系9.3.2 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深入研究诗歌第十章:教学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收获10.1.1 总结学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果10.1.2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总结经验教训10.2 改进措施10.2.1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10.2.2 计划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10.3 展望未来10.3.1 设想未来在中国诗歌教学领域的拓展方向10.3.2 鼓励学生持续关注中国诗歌,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和鉴赏能力第十一章:诗歌创作与实践11.1 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11.1.1 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情感与思想的表达等11.1.2 分析《谈中国诗》中的创作手法,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创作技巧。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谈中国诗》优秀教案《谈中国诗》优秀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

2.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1.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2.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

2.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

解决办法: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

例如,关于作者的资料,关于课文内容的资料。

如有条件,指导学生自己进图书馆查找或者上网搜索。

学生也可以分成小组,合作寻找有关资料,然后供班上集体使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2.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

3.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

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非常喜欢长篇小说《围城》,其作者就是学贯中西的鸿儒钱钟书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文艺论文《谈中国诗》(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

钱钟书深入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

主要著作有《谈艺录》(1948)、《管锥编》(1979)、《宋诗选注》(1958)。

《谈中 国诗》 教学设计

《谈中 国诗》 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特点,提高对中国诗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文学的思维,能够将中国诗与外国诗进行对比分析。

3、激发学生对中国诗歌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中国诗的特征,如篇幅短小、韵味悠长、含蓄深沉等。

(2)理解作者通过比较中西方诗歌所阐述的观点。

2、难点(1)体会作者对中国诗独到而精妙的见解,并能够形成自己的评价。

(2)引导学生在跨文化的视角下,深入思考中国诗的独特价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比较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经典的中国诗歌朗诵音频,如李白的《将进酒》,让学生在感受诗歌韵律美的同时,引发对中国诗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简要介绍钱钟书先生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在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为学生理解本文的观点和风格奠定基础。

(三)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主要论述了中国诗的哪些特点?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明确作者的论述思路。

(四)文本精读1、中国诗篇幅短小(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体现中国诗篇幅短小的语句,如“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2)通过与外国诗的对比,如荷马史诗等,让学生体会中国诗在篇幅上的特点。

(3)组织学生讨论:篇幅短小是否会影响中国诗的表现力?2、中国诗韵味悠长(1)分析文中关于中国诗韵味的论述,如“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所读过的韵味悠长的中国诗,并谈谈感受。

(3)探讨:中国诗韵味悠长的原因是什么?3、中国诗含蓄深沉(1)找出文中体现中国诗含蓄特点的例子,如“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2)引导学生与直白表达情感的外国诗进行对比,感受中国诗含蓄之美。

(3)思考:含蓄的表达方式对读者理解诗歌有怎样的挑战?4、中国诗重暗示(1)解读文中关于中国诗暗示手法的阐述,如“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一种现象。

《谈中国诗》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谈中国诗》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谈中国诗》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谈中国诗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由王维的《山居秋暝》入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如果说这首诗从某一个角度代表着中国古代诗歌,那么中国诗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语言的形象、凝练,结构跳跃,画面美等等)引出学者钱钟书先生在1945年面对着一群美国人,他是怎样向他们演说中国诗的特点的,大家也可以对照着思考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或者体会自己与他的观点的差异。

二、作者简介出示投影: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

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

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

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

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8226;兽#8226;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谈中国诗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语文精选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词基础知识,如诗的格律、韵脚等。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人的创作才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提升个人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等。

2. 诗词的格律和韵脚,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3. 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4. 欣赏古代诗人的优秀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

诗词的格律和韵脚。

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诗人的创作才华。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格律和韵脚。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诗人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欣赏。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词,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进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古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诗词的格律和韵脚,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鉴赏:分析古代诗人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

5. 实践:布置作业,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词。

7. 拓展: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诗词创作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作能力、对诗词格律的掌握程度以及诗意的表达。

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后小测验或提问,检验学生对诗词基本知识和格律的掌握情况。

《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

《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

《谈中国诗》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诗歌的起源、发展和主要特点;(2)掌握一些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生平和作品;(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中国诗歌的艺术特色;(2)学会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诗歌的主题、形象和表达技巧;(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诗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激发创造力;(3)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作品。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2.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3. 中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艺术魅力;4. 文学鉴赏方法的应用;5. 诗歌主题、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中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文学鉴赏方法的应用,诗歌主题、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3. 课堂讲解:讲解中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艺术魅力,教授文学鉴赏方法。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主题、形象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编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诗人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地介绍了中国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是否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是否有所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否有所增强。

4.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中国诗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学会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美。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的诗歌创作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2. 组织课内外的诗歌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内容和方法:1. 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通过讲解和学习中国古代诗歌的典型作品,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唐诗三百首》的学习和欣赏。

学习和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歌,理解其意境和艺术特点。

3. 诗歌创作。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组织课内外的诗歌创作比赛,展示学生的才华和创造力。

六、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习和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作品。

3. 分组进行诗歌创作和表演活动。

4. 组织课内外的诗歌欣赏和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诗歌创作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八、教学资源:1. 《中国古代诗歌选》。

收集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作品,是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2. 《唐诗三百首》。

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学习和欣赏《唐诗三百首》对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诗歌优秀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学会了欣赏和创作诗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诗歌创作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历史演变和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中国诗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4. 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5. 欣赏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诗歌的历史、形式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作品,引导学生体会意象、意境和情感。

3. 鉴赏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赏析诗歌,培养审美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谈中国诗》相关内容。

2. 课件: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著名诗人及作品。

3. 诗歌鉴赏素材:古今中外著名诗歌作品。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诗歌的历史演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诗歌的形式、特点和鉴赏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动手赏析诗歌,体会意象、意境和情感。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赏析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诗歌鉴赏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分享。

4. 课后心得体会: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和心得体会。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2. 邀请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创作和鉴赏的理解。

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4. 参观文学馆或博物馆,了解诗歌历史和诗人生活。

八、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书籍和杂志:提供给学生深入学习参考。

2. 在线诗歌数据库:方便学生查阅和欣赏诗歌。

3. 诗歌朗诵视频: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 诗歌创作指南: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诗》名师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一)语言建构与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典范古雅和机智巧妙(尤其是比喻的妙用)。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可由诗歌出发,思考东西文化的差异。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参考(一)教学建议学习《谈中国诗》,重点从“分析作品结构,概括文章内容”“对学者型散文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度的挖掘”两个方面积累知识,提升能力(二)教学设计(要求必须原创,必须有)一、学情分析本文属于学者型散文,专业性较强,语言较为丰富且生动,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重点词句需要详细分析,疏通。

二、教学目标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观点,赏析重点词句。

三、教学重点难点作者观点深奥,语言丰富,需要重点点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品读法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第一课时一、【课时一】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大家喜欢中国诗歌吗?在你们的阅读体验中,中国诗有什么特点呢?有人通俗地把中国诗比喻成压缩饼干,溶入水里,方能有美味,这“水”就是我们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那么,国外的诗歌有没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不妨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对于中西方诗歌都有什么样的见解。

(二)问题探究1;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作品结构”是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常见题型:按线索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不同类型的散文,行文线索往往不同。

写景叙事类散文常按时间、空间顺序行文,状物抒情类散文常以某种事物、某种感情为线索,议论类散文常按照逻辑顺序行文。

我们常见的线索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感情线索、事物线索。

行文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

“概括文章内容”也是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常见题型:概括文章写作对象的主要特点。

《谈中国诗》是议论性的散文,钱先生在文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却思维缜密,逻辑严谨,整篇文章是按照“引出论述话题——阐述具体内容——得出结论”这样的逻辑顺序来展开的。

具体思路为,“引出论述话题:中国诗的特征——阐述具体内容:从诗歌发展、形式、技巧、语言、内容五个方面概括中国诗的具体特征——得出结论:中国诗是诗。

”谈中国诗的传统方法一般是纵向的,即:按照诗歌发展的历史进程,习惯把中国诗歌划分为先秦诗歌、魏晋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等阶段,研究不同阶段的诗歌特点。

而钱钟书先生则从横向的角度,居高临下,纵观世界诗歌,以比较文学的角度透视全球诗境中的中国诗特征,具有很高的智性,一篇短短的演讲词,包容了钱钟书先生丰富而独特的诗学精神。

(三)问题探究2;《谈中国诗》行文思路可以梳理如下:中国诗的具体特征可以概括如下:从诗歌的发展来看:中国诗是早熟的;从诗歌的形式来看:中国诗篇幅短小;从诗歌的技巧来看:中国诗富于暗示;从诗歌的语言来看: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四)分析文本语言、修辞特色1.对学者型散文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度的挖掘“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是高考考点中比较难的类型,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文章的艺术特色”涵盖面较广,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表现手法(象征、联想、虚实结合等),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等),章法结构(前后照应、详略得当、层层深入等),语言特点(风格特点、句式特点等)。

本文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在谋篇布局上,《谈中国诗》可谓行文巧妙。

开篇取其大意,卒章显其精神,中间横加铺排,一以贯之,形成一个整体。

文章主体内容始终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

比如开篇设问“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这一问题,钱钟书巧妙地设下了一个陷阱:要用这样的问题来提问是不合适的。

只有在具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和将中外诗进行对比的情况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结论,并且告诉读者,这种方法应是比较文学的方法。

全文就这么几个字,但已经把作者的根本观点和论说立场交待清楚了。

以下的每一个论述几乎都包藏着中外对比与综合。

如中国诗的发展史问题,就由伏尔泰所引出,然而又与之不同。

谈中国诗的篇幅,则以爱伦·坡立论,不仅指出了中国诗的特点及其原因,还指出了中国诗的特殊之处: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在谈中国诗的意韵和特殊表达方式时,又从魏尔兰、济慈、维荣、莎士比亚、拜伦等外国诗人看出了他们的一致之处。

而其结尾更是深蕴无穷。

如上文已经将中国诗的有关问题作了交待。

结尾应该作出结论了,作者却暗示说,中国诗不过就是中国诗罢了。

好是自然的好,但这是要根据不同的人而言的,如果你对它了解得越深,那么它的优点就越突出。

反之,如果你并不打算了解它,那么,它也就公说公有理了。

就好像人们对待巴儿狗一样。

巧的是,作者这里还隐含着对那些持论不周,而又不学无术的人。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回到诗的本身。

如果你不信这一套,就让哈巴狗来咬你。

让“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只有把中国诗放在一个对比的天平上才能得出公正的结论。

这样又回到了文章的开头。

本文涉及内容广泛,见解深刻,却不显散乱,倒是首、腹、尾一气相连,气脉流畅,足见钱老既是学术大师,也是文法的大家。

(二)修辞上,旁征博引,使文章内容丰富、充满诗情而又说理深刻。

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增添文采。

钱老对古典诗词可谓谙熟于胸,古典诗词、诗论都明了于心、信手拈来,充分显示出一位大学者深厚的文化积淀。

谈到中国诗的深厚意韵之时,钱钟书引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解识无声弦指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语加以证明。

而在谈到中国诗的表达技巧时,钱钟书也是信手拈来,“壮士皆尽死,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人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

像这样的例子文中还有很多。

古诗词句,信手而来,脱口而出,如同家常便饭般轻巧,足见其深厚的文化素养。

不只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熟稔,钱钟书对外国文献也是驾轻就熟。

在中国近代学人中,他可以说是对中西文化了解最为透彻的一个人,因此有人称之为文化昆仑,从此文中,我们也可见一斑。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中外一切文史资料。

下面我们仅以引用外国的部分文史资料为例:(1)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英) (2)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

(法)(3)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印)(4)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美)(5)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英)(6)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绕恕人。

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英、法、德.意、俄、捷克)(7)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会风。

(意)……不到3500字的演讲,却有二十几处外国诗文的引用,对于外文的熟悉竟到此种地步,恐怕惊叹一词都不足以表达读者的感受,而贯通一词来概括钱老的学养也会显得单薄无力吧。

作者虽然引文颇多,却不显冗杂,与其深厚学养有关,更与其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有关,他所引诗文一般均系并不为人熟知而富有独特之美的佳句,再加作者本人议论的奇警,引文遂与议论交相辉映、珠联璧合,引论结合,十分巧妙。

(三)在语言特色上,妙用比喻,诙谐幽默。

钱钟书是高妙的语言大师,其语言之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此文也不例外。

本来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演讲辞,但作者语言诙谐幽默,尤其善用比喻,使得文章说理深刻,而又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比如:“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没有坚实的基础,缺少理论的建构,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即自欺欺人;““流毒无穷的聪明”,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

又如用“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

”形象地说出了中国诗的格律和内容是互相影响的道理。

再如“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用具体东西微雕来比喻中国诗人创作诗歌之精炼简短,化抽象为具体,十分巧妙。

此外如“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

“让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而““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

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等等,则用诗意的语言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且生动地阐释了中国诗只是诗的观点。

议论而譬喻,倍增文采;譬喻而议论,倍增深刻。

本文是一篇学者型文化散文,读者习之,也得有居高临远的眼光,懂其深刻文理,明其精巧文法,赏其精妙语言,方不会错过与大师的一次烛光晚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