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控制测试中的四大误区
风险基础审计研究中的几个误区
风险基础审计研究中的几个误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风险基础审计在公司的管理控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进行风险基础审计时,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审计的结果不准确,甚至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效果。
本文将讨论在风险基础审计研究中常见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仅关注内部控制而忽略外部风险内部控制是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的基础,但是仅关注内部控制而忽略外部因素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很多公司在进行风险基础审计时,将重点放在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估上,而对外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没有足够的重视。
然而,外部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金融市场的波动、政策和法律的变化等等。
因此,在进行风险基础审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外部风险的因素,以确保审计的全面和准确。
误区二:注重细节而忽略大局风险基础审计需要对企业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细节和细节。
然而,在注重细节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了企业的整体情况和大局。
有些企业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但是因为细节的不同而被视为不同的问题,导致审计工作的失误。
因此,在进行风险基础审计前要对企业的整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评估,以避免注重细节而忽略大局的误区。
误区三:片面追求风险的完美控制风险基础审计的目的是评估企业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但是有些企业追求“完美”控制风险的目标,甚至会过度控制,导致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无法正常进行。
而这种过度控制风险的行为,往往是因为没有充分了解企业风险的特点和风险承受的能力,将风险控制的过程简单化,从而导致重复劳动和浪费资源。
因此,在进行风险基础审计时,必须充分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和特点,进行全面评估,不能过分追求风险的完美控制。
误区四:忽略人为因素的风险企业的风险不仅来自于自然灾害和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包括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
然而,在进行风险基础审计时,很多企业忽略了人为因素的风险,导致风险评估的不准确。
例如,企业内部的员工行为,人为的疏忽和错误等等,都可能导致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出现问题。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抽样风险的类型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抽样风险的类型
网校论坛学员精心为大家分享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里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学习注会有帮助。
(1)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控制测试时,主要面临信赖不足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
信赖过度风险:根据样本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实际,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低于实际水平,从而影响审计效果(质量);
信赖不足风险:根据样本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实际,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高于实际水平,从而影响审计效率。
(2)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细节测试时,主要面临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
误受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从而影响审计效果(质量);
误拒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从而影响审计效率。
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审计业务之内部控制的十大漏洞
审计业务之内部控制的十大漏洞内部控制是企业为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各项政策与程序。
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达到其目标,同时将风险降低至合理范围内,保证企业资产安全,有效防范各种舞弊活动。
内部控制的权威人士Adrian Cadbury爵士曾经说过“公司的败绩都是由内部控制失败引起的”,这一点从众多的企业失败案例都得到了验证。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企业内部控制普遍比较薄弱,有关挪用、侵占或诈骗企业财产的新闻亦屡见不鲜,企业资产和股东权利得不到应有保护,甚至给企业造成灾难性损失导致经营陷入困境。
2004年,中航油巨亏、四川长虹对APEX公司超过38亿元的坏账、创维黄宏生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等诸多案例,给我国很多企业敲响了内部控制的警钟。
笔者结合众多内控失败案例和内控咨询工作的经验,归纳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常见的十大问题,希望管理人员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出纳领取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之所以把这个问题列在十大问题之首,是因为它非常普遍且后果严重,但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单位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或虽然意识到了却不以为然,低估了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原理,通常需要分离的不相容职务包括授权与执行、执行与审核、执行与记录、保管与记录,所谓“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就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原理的一个典型运用。
货币资金是最容易出现舞弊的一项资产,如果由出纳来负责领取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出纳就有可能挪用或侵占公司货币资金,并通过伪造对账单或在余额调节表上做手脚来掩盖自己的舞弊行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会计卞中从1995年到2003年的八年期间里,利用掌管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专项资金下拨权,采用谎称支票作废、偷盖印鉴、削减拨款金额、伪造银行进账单和信汇凭证、编造银行对账单等手段贪污、挪用公款人民币两亿余元。
卞中担负着资金收付的出纳职能,同时所有的银行单据和银行对账单也都由他一手经办,使得他得以作案长达八年都没有引起过怀疑。
审计师行业工作中的常见误区及避免方法
审计师行业工作中的常见误区及避免方法审计师是负责审核企业财务状况和业务运作的专业人士。
他们在确保财务报表准确性和合规性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审计师经常会面临一些常见的误区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审计师行业工作中的常见误区,并提供一些避免这些误区的方法。
误区一:片面追求效率在高压下,审计师可能会误认为工作效率是唯一的目标,从而忽视了审计程序的严谨性。
这种误区可能导致追踪证据的疏漏、审计文件的不完整以及在关键环节出现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误区,审计师应该时刻铭记审计的核心原则,如职业谨慎、独立性和专业判断力。
同时,采用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流程管理工具,以确保高效率的同时,始终保持审计质量。
误区二:机械执行程序有些审计师在进行审核工作时只注重程序的执行,而忽视了对审计对象实质性的理解和评估。
他们可能会过度依赖模板化的程序和传统的审计方法,导致忽视了风险评估和关键领域的审计工作。
为了避免这种误区,审计师应该积极主动地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运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进行工作。
与此同时,也要注重与客户的有效沟通,了解其特殊情况和需求,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企业状况。
误区三:缺乏团队协作审计师通常是作为团队成员进行工作的,在与其他审计师和相关部门合作时,个体的工作贡献和团队的协作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一些审计师可能因为个人目标或过度的自信而忽视团队协作,导致信息不畅通、工作重复或遗漏。
为了避免这种误区,审计师应该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团队成员之间信息的共享和分工的合理安排,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误区四:不断迎合客户为了满足客户的期望和需求,审计师有时可能忽视了独立性原则,过度地迎合客户的意愿。
这种误区可能导致审计师失去了对审计对象客观评价的能力,从而影响了审计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为了避免这种误区,审计师应该始终保持独立性和专业判断力,不受外界干扰。
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审计质量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符合相关法规和准则的关键环节。
在实际操作中,审计质量控制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缺乏规范的内部培训和教育机制、审计流程和程序的不完善、对客户风险评估和监控不到位、以及员工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审计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审计质量控制的水平。
下面将分别提出一些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1.2 问题提出在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质量控制问题主要包括审计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不足、审计流程和程序不够严谨、客户风险评估不够全面和员工激励机制不足等方面的不足。
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审计过程中出现错误和遗漏,给客户和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为了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接下来将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帮助会计事务所建立更加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正文2.1 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会计事务所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审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
审计流程不够规范和标准化,导致审计工作中存在漏洞和盲区,影响审计质量的提升。
对客户风险评估不够全面和深入,缺乏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和风险控制机制,容易造成审计失误和偏差。
员工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员工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影响审计质量的提升和维护。
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只有通过对现有问题的深入剖析和针对性解决,才能确保审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和保障。
2.2 对策建议一:加强内部培训和教育内部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是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规性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审计质量的提升。
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人员管理问题:1. 人员素质不高:一些会计事务所在招聘人员时没有严格的筛选标准,导致一些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对策: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培训和考核,鼓励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2. 人员流动率高:一些会计事务所由于薪酬福利等原因无法留住人才,导致团队的稳定性不够,影响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对策: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关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二、流程管理问题:1. 审计流程不规范:一些会计事务所在进行审计时缺乏明确的流程和规范,导致审计过程杂乱无章,容易出现重复工作或工作遗漏。
对策:建立完整的审计流程和规范,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工作内容,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确保审计工作有序进行。
2. 信息共享不畅:一些会计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导致信息不准确或传递不及时。
对策: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定期组织项目例会和知识分享,确保信息的准确流通和及时传递。
三、内部控制问题:1. 内部控制不完善:一些会计事务所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疏漏,如审计文件管理不规范、信息系统安全性不高等,容易导致信息泄露和工作失误。
对策: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加强对审计文件和信息系统的保护,确保审计工作的安全和准确。
2. 审计自查不及时:一些会计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而忽略了对自身审计工作的自查,容易导致问题长期存在。
对策:建立完善的自查机制,定期对审计工作进行回顾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升审计质量。
会计事务所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人员管理问题、流程管理问题和内部控制问题。
浅谈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的缺陷
浅谈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的缺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一个组织机构对其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审计并对审计结果发表意见的文件。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
下面就浅谈一下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可能存在的缺陷。
审计报告中可能存在的一个缺陷是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不准确。
审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需要对组织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师对组织机构的了解不够深入,可能会导致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不准确。
审计师可能未能发现某些重要的内控缺陷或者评价过高导致误判等等。
审计报告中可能存在的另一个缺陷是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描述不详细或不清晰。
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内部控制上的缺陷,如流程不完善、风险控制不恰当等等。
在报告中描述这些缺陷时,可能因为表述不清晰或者没有提供足够的细节,导致报告读者无法正确理解这些缺陷的性质和影响。
审计报告中可能存在的第三个缺陷是对内部控制改进建议的提出不合理。
审计师在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后,通常会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帮助组织机构改进内部控制体系。
有时审计师的改进建议可能过于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或者与组织机构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导致改进建议无法有效执行或者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
审计报告中可能存在的一个缺陷是对内部控制检查的范围或方法选择不当。
审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需要选择适当的范围和方法进行检查。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时间、人力等条件的限制,审计师可能无法对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检查,或者没有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审计,导致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包括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不准确、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描述不详细或不清晰、对内控改进建议的提出不合理以及对内部控制检查的范围或方法选择不当等等。
这些缺陷都需要审计师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并加以避免,以保证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质量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是指会计事务所对审计实施控制,以确保其工作质量。
它被认为是审计质量影响因素之一。
会计事务所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些会计事务所不重视审计质量
控制,会计事务所会把质量控制视为概念性转移,甚至完全忽略它。
其次,有些会计师没
有完全认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对于审计质量控制没有足够的重视,严重影响了审计质
量的保证。
此外,审计质量的把握受到时间的限制,因为审计质量的检查要在做出审计报
告前完成,而会计事务所经常会拖延完成审计报告的时间,这样就节约了审计质量控制的
时间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会计事务所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首先,会计
事务所应该优先认可审计质量控制,应当严格执行审计质量控制预防措施,并加大投入力度。
其次,会计师应当增强对审计质量控制的认知,认真执行审计质量控制,不断完善审
计质量控制程序,以确保审计质量的可操作性。
此外,会计事务所应当提高时间管理的水平,把握审计质量控制的进程,不要推迟审计报告的审核,再次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总之,会计事务所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会计事务所应该采
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增强审计质量的保证,以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审计控制测试中的四大误区[会计实务优质文档]
财会类价值文档精品发布!
审计控制测试中的四大误区 [会计实务优质文档]
无论是正在参加注册会计师(CPA)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还是已经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CPA,往往都会对与控制测试相关的几大概念模糊不清.而我国很多企业还未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一些大型企业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也往往是形式主义居多.这不仅给CPA对企业实施控制测试带来很大障碍,也给一些CPA考生结合审计实务理解控制测试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带来了很大困难.
在现实中,审计的控制测试容易存在四大误区.
误区一:与控制测试相关的概念间关系混淆不清
与CPA控制测试相关的概念主要有了解内部控制、内控存在、控制得到执行、控制设计有效、控制执行有效等,但很多考生或CPA不仅对这些概念的含义模糊不清,而且往往还混淆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到对控制测试的实施.常见的有4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存在误区: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了解内部控制属于风险评估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分别从企业整体层面和业务流程层面进行了解.了解内部控制是实施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必须履行的审计程序,而控制测试则属于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第八条规定:”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针对相关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一)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即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拟信赖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二)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由此可见,CPA只有在了解到内部控制存在且得到执行,并判断预期。
房地产开发企业审计误区及应对策略分析
房地产开发企业审计误区及应对策略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突飞猛进,促进了我国各地税收稳定增长。
但是,由于房地产企业具备非常明显的规划性,其开发经营业务繁忙复杂,投资金额量大,提高了会计审核的工作难度。
房地产企业会计审计核算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审核的周期较长,核算环节环环相扣,出现工作误区日趋明显,普遍存在调节利润、偷税漏税等问题。
因此,必须及时发现房地产开发企业审计中出现的工作问题,从而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才能确保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审计中普遍存在的误区(一)利润操控目前,部分房地产企业为了延长时间,会对可收款的项目进行长期挂账,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利润的确认出现差错等。
同时部分企业私下进行小金库的设置,开发委托代理建设业务、商品房屋代收与出租业务等,隐瞒实际的经济收入。
(二)偷税漏税现象房地产开发行业需要缴纳的税金数额非常大,税金种类复杂多样,税金的计算工作也很细琐,因此,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严重的偷税漏税行为,虚报实际成本,同时隐瞒房租的实际收入数额等。
(三)虚设资产和投资成本之前我国没有实施土地交易公开竞价,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各种名义占得土地,通过各种途径改变土地的用途,随意找到评估部门,按照商业规划用途的方式得出价值评估结果,进行建立无形的投资资产和成本等,导致违规贷款现象的存在。
(四)合同虚假与材料管理不合理。
在售房签订中,企业利用虚假的合同与个人签订,来套取银行方面兑换票。
房地产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比较随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大量原材料,长期的建造的周期,提高了企业审计工作的难度,无法保持井然有序的固定资产清查管理程序,不断提高于项目的开发成本等。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审计误区的应对策略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审计中出现的误区,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保证企业审计工作保持正常的运营状态,国家财政税务资金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
(一)合理筹划税收,杜绝出现避税、开假发票现象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正确认识到避税与开假发票是违法的,只有进行正确核算会计成本,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审计风险管理薄弱会计事务所中的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控制。
然而,由于客户数量众多,审计人员往往压力过大,对被审计对象的风险评估不够全面和深入,容易造成审计风险管理薄弱的局面。
对策: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和专业能力。
同时,在公司制定的有关审计风险管理的政策中,明确风险评估和控制的相关规定,并且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必须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确保审计风险控制能够得到有效地落实。
二、审计程序设计不合理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采取合理的审计程序,以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地开展。
然而,在实际中,会计事务所中的审计人员往往存在审计程序设计不合理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审计工作的失误或不完整,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策:制定合理的审计程序。
会计事务所应根据被审计对象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审计程序,并进行合理的部署和管理。
同时,要求审计人员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工作,确保审计程序的合理性,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
三、审计工作无法覆盖全部领域由于客户数量众多和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审计人员往往难以完全覆盖全部审计领域,例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
如果审计人员只注重某些领域,可能会误判客户财务状况或者忽略潜在风险,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结果和客观性。
对策: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其对各个领域的理解和掌握,并且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工作安排,尽可能地覆盖全部审计领域。
另外,还可以选择针对某些领域低下的客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四、受利益相关方干扰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往往面临着来自于一些利益相关方的干扰或者压力,例如会计公司、客户或者某些政治或财团。
这些利益相关方的干扰或者压力,可能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结果和质量。
对策: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培养,规范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确保审计过程公平公正。
审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误区研究
2对管理舞弊的认识 比较片面。管理 舞弊一般指公 司决策层为谋求 . 公 司或个人不 正 当的经济或政治利益, 实施 的有 组织 、 有计划 、 目的的 有 欺诈造假行为 。 将管理舞弊分为四类 : 一是针 对相关利益者 的舞弊 , 指公
一 一
司对顾 客 、 员工 、 应商及 授权特许者 的欺诈 行为 ; 是针对政 府的舞 供 二 弊, 指公司在政府采购和政府工程 中的舞弊行为 ; 三是财务报表舞弊 , 指 公 司提供虚假 的财务报表 ; 四是违反法规 , 指公司违犯法律法规。 从这个 分类可 以看出 , 管理舞弊 的种类 和形式是多种 多样的 , 并且任何 一种舞 弊如果 出现 的话 , 都有可能造成最严重的后果。 长期 以来 ,由于 内部控制 的内容狭隘地局限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 导致 了内部控制在关注管理舞弊的时候 , 也将注意力集中在财务报告舞 弊上 , 这是 内部控制存在管理舞弊偏见的第一个原因。导致管理舞弊偏 见 的另外 一个 原因是一系列 的财务报告虚假 的出现导致 了财 务报告 舞 弊现象过于突 出, 使得 内部控制不得不重点关注于此。同时可以发现 内 部控制发展史 上每一次重大财 务报告虚假 的出现随后就会带来 内部控 制 的一次 重大变 革 。13 9 8年麦 克森 一罗宾 斯公 司在其报表 中虚构 了 2 %的资产 , 0 此事 一经公 布 , 立刻 引起轰 动 , 暴露 了审计程序 发展 的不 足, 由此引发 了美 国公认审计准则的发展 , 同时 . 还为建 立起现代美国审 计 的基本模式 、 在评价 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抽样审计 奠定了基础。2 0 世纪 8 年代爆发 了引人注 目的储蓄及信贷危机 , O 将虚假 财务 报告发展 到极点 , 作为 回应 ,9 2 C S 19 年( O O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 的颁布。 进入新
审计函证及其替代测试的四大误区是什么
审计函证及其替代测试的四⼤误区是什么审计函证时,会实施替代测试,那么,实施替代测试必须要谨慎,很多⼈就会⾛⼊误区,下⾯。
店铺⼩编为你介绍四个误区。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误区⼀:实施函证程序时不对询证函保持控制第1312号准则第⼗四条规定:“当实施函证程序时,CPA应当对询证函保持控制”。
但是,在⽇常审计实务中,⼀些CPA往往为了图省事,或不知道究竟应该如何控制,将实施函证的程序交给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员实施,放弃了对询证函保持控制,这使得询证函回函的可靠性受到严重影响,由此潜伏了严重的审计风险。
因此,CPA⼀定要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严格执⾏对询证函的控制,具体应包括第1312号准则第⼗四条规定的4个⽅⾯:“(⼀)确定需要确认或填列的信息;(⼆)选择适当的被询证者;(三)设计询证函,包括正确填列被询证者的姓名和地址,以及被询证者直接向CPA回函的地址等信息;(四)发出询证函并予以跟进,必要时再次向被询证者寄发询证函。
”以上4⽅⾯实际上就是要求CPA对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函证过程保持控制,即不可以由包括被审计单位财务⼈员在内的其他⼈员控制。
但实际操作时可以由CPA的助理⼈员在CPA控制下具体操作执⾏函证程序,助理⼈员对CPA负责。
误区⼆:不实施函证程序,全部直接实施替代测试⼀些CPA往往以等待回函时间过长、影响正常审计进度、函证回函率低、对银⾏存款函证费⽤⾼等理由不愿意实施函证,⽽是直接实施相关替代审计程序。
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
第1312号准则第⼗⼆条规定:“CPA应当对银⾏存款、借款及与⾦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实施函证程序,除⾮有充分证据表明某⼀银⾏存款、借款及与⾦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与之相关的重⼤错报风险很低。
如果不对这些项⽬实施函证程序,CPA应当在审计⼯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第⼗三条还规定:“CPA应当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除⾮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效。
年报审计中常见的几个误区
年报审计中常见的几个误区对会计师事务所新人来说,对审计的认识上,多少会存在着一些误区。
很多会计师事务所缺少完善的入职培训,或者即使有,对没有任何经验的新进人员也未必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般来说,新人的审计学习,都是跟着项目经理学,跟着老同事学。
而每位项目经理的执业能力和认知程度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新人对审计的认识,多少都会带着老项目经理的一些主观的想法,很多人都存在着对审计认识上的误区。
主要常见的表现在:审计就是把账上的数字抄到底稿上。
审计就是个抄账工,不仅很多被审计单位这样认为,就连不少事务所的执业人员也是这样看待自己的工作的。
不少人到了现场,要来报表和账册,把数字抄到底稿的未审数上,然后在账册中选几条大额凭证,抄录下就结束了。
现在大多数事务所都已经使用审计软件,抄账的工作已经由软件来代替。
事务所的人员将电子账导到审计软件里,未审数自动生成,执业人员主要就做抽查凭证、现场盘点等工作。
对财务报表数字的审计,是对单位的未审数进行审计。
如何才能确保这个未审数的合理和公允?仅靠抄数字是不够的。
我们在审计前,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判断未审数是否存在异常。
在将未审数录入底稿之前,首先要把会计报表和账面未审数核对一遍,如果存在不符,就需要检查一下,是否存在账表差异的重分类调整,数字是否存在错误。
在核对数据时,还需要检查报表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变动与利润表中净利润发生额的勾稽,如果不勾稽,核实是否存在分配股利、提取盈余公积的事项。
还需要关注报表的主要指标,是否与上年相比发生重要变动。
简而言之,我们需要对报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校验,避免审计做完了,结果发现底稿未审数和报表的账面数并不一致。
审计就是复印凭证,复印少了心里不踏实。
执业这么多年,见到最多的就是一些缺少经验的执业人员,把审计工作当成了复印工作。
抽查的每一笔凭证都要从记账凭证到原始凭证一张不落地复印下来,哪怕财务人员做的分录是多借多贷,有不少原始凭证是与本科目无关。
如何学注会《审计》:控制测试时间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学注会《审计》:控制测试时间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控制测试中,时间安排的相关问题是比较重要的,例如在期中还是在期末实施控制测试?如果在期中实施控制测试,那么如何针对剩余期间获取审计证据?等等。
现在对控制测试的时间问题做如下总结。
一、控制测试的时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何时实施控制测试;二是测试所针对的控制适用的时点或期间。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确定控制测试的时间,并确定拟信赖的相关控制的时点或期间。
二、如何考虑期中审计证据对于控制测试,注册会计师在期中实施此类程序具有更积极的作用。
但是即使注册会计师已获取有关控制在期中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仍然需要考虑如何能够将控制在期中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合理延伸至期末,一个基本的考虑是针对期中至期末这段剩余期间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如果已获取有关控制在期中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并拟利用该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1)获取这些控制在剩余期间变化情况的审计证据;(2)确定针对剩余期间还需要获取的补充审计证据。
确定针对剩余期间需要获取的补充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重要程度。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越大,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多。
2、在期中测试的特定控制,以及自期中测试后发生的重大变动。
3、在期中对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程度。
4、剩余期间的长度。
剩余期间越长,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多。
5、在信赖控制的基础上拟缩小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注册会计师对相关控制的信赖程度越高,通常在信赖控制的基础上拟减少进一步实质性程序的范围就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多。
6、控制环境。
在注册会计师总体上拟信赖控制的前提下,控制环境越薄弱,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多。
通过测试剩余期间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或测试被审计单位对控制的监督,注册会计师可以获取补充审计证据。
小型审计部门的十大误区及解读(下)
小型审计部门的十大误区及解读(下)误区七:重复别人已完成的工作许多小型内审部门并没有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例如鉴证公司和人脉网络。
他们也常常错误地认为有些风险不会对小型内审部门构成影响,而事实恰恰相反。
“人们乐于分享经验。
”Kramer说,“跟那些曾与你一起参加培训的朋友联系,看看有谁可以帮助你――做事一定要灵活。
去年的问题并不一定就是今年的问题。
”解读:这点我深有体会,我看过一些(或者是大量)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做法,他们往往陷入了一个角色的“陷阱”,成了“财务二部”“统计部”,能够做出大量统计分析工作却不能利用其去挖掘事情的原因和本来状态。
领导层或老板看到的东西,往往是经营部门说一遍,审计再说一遍。
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我也无法准确了解,也许,还是团队负责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思路导致的。
误区八:技术使用不当Kramer表示,许多小型内审部门创制过多的表格和模板,流程图过于复杂,限制使用互联网,而且未使用战略性的方式管理检索软件。
“技术也有好有坏。
”他说,“我听说过许多技术运用反使效率下降的例子。
我曾经问过ACL(审计指令语言)的管理人员,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软件的客户占多大比例,他们给我的回答是不到两成。
许多时候,人们使用IDEA(一种数据分析软件)、ACL或其它软件包的方法并不正确。
人们习惯了使用现成的模板,这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
解读:我只想说说审计技术创造力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和误区一是类似的。
我认为创造力是内审人员的“灵魂”。
很多内审人,甚至内审负责人已经习惯安逸的按部就班,甚至一套底稿走天下的工作思路。
有时候我在交流时候说:内审是门艺术,大家都是艺术家。
其实,内审创造的很多审计方法和模型都是独特的,甚至只适用于某一家企业。
例如,我曾做过一个商业返利的模型,借助于数据库,可以用于验证商业企业返利核算的中流程问题,效率很高。
而很多商业企业的内审人员(如百货业、汽车销售)等却对这个繁杂的审计项目此无从下手,他们并不掌握一些技术,无法实现自己的思路。
关于内部审计的五大误解
审 计 资 源 用 于财 务 风 险 。相 反 ,内部 审计 师 更 可 作进度 ,都需要 根据风 险的程度制定 。有些风险
能 关 注 与 会 计 无 关 的欺 诈 风 险 、合 规 风 险 和运 营 需 要 定期 重 复 审 计 ,如 监管 机 构 要 求 的合 规 审计 ,
问 题 ,而 审 计 师 所 需 具 备 的知 识 和 能力 将 和他 们 其 审 计 程 序 和检 查 清单 不 太 可 能 每年 都 发 生重 大
“面对一份只讨论风险 ,而不讨论风险对本组
级——例 如 ,如果使用颜色评级 系统 ,则使用“红 色 ”表示 “不满 意 ”。书面报 告不 能成 为最终 结论 的 载体 。如果需要披露重大控制或风险管理缺 陷,可 以为管 理 层 和 审计 委 员会 准 备关 于最 终 审计 结 果
织 战 略和 目标 的意义 的审计 报告 ,我知 道 ,这 份报 的简要 报 告 。然 后 ,监 控 纠正 措 施 ,并 在适 当 的时
解 的。“内部 审计 具体是做什么 的?”针对这一 问 限。几年前 ,我撰写 了一篇名为“关于 内部审计的
题 ,我 得 到 的最普 遍 的 回答 是 :“哦 ,你们 这 些 家伙 五大经典误解 ”的博客。在我们庆祝内部审计 宣
“面 对 一 份 带有 建 议 和管 理 层 回应 的审 计 报 告 ,我得到的结论是 ,内部审计团队未能与管理层 就应该采取正确的行动达成一致 。”
告不太可能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传递他们所需 候向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更新跟踪审计报告。
要 的 内容 。”
每 一位 首 席 审计 官 都 必须 努 力 打造 一 个 高 效
“面对 一 份 只说 内部 审计 想 要说 的话 ,而 不 是 的 内部 审 计 部 门 ,这 个 部 门能 够 理 解 组 织 的战 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控制测试中的四大误区
核心提示:一些大型企业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也往往是形式主义居多。
无论是正在参加注册会计师(CPA)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还是已经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CPA,往往都会对与控制测试相关的几大概念模糊不清。
而我国很多企业还未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一些大型企业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也往往是形式主义居多。
这不仅给CPA对企业实施控制测试带来很大障碍,也给一些CPA考生结合审计实务理解控制测试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带来了很大困难。
在现实中,审计的控制测试容易存在四大误区。
误区一:与控制测试相关的概念间关系混淆不清
与CPA控制测试相关的概念主要有了解内部控制、内控存在、控制得到执行、控制设计有效、控制执行有效等,但很多考生或CPA不仅对这些概念的含义模糊不清,而且往往还混淆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到对控制测试的实施。
常见的有4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存在误区: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了解内部控制属于风险评估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分别从企业整体层面和业务流程层面进行了解。
了解内部控制是实施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必须履行的审计程序,而控制测试则属于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第八条规定:“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针对相关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一)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即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拟信赖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二)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由此可见,CPA只有在了解到内部控制存在且得到执行,并判断预期控制的运行有效后,才需要实施控制测试,所以,控制测试属于有条件选择执行的审计程序,了解内部控制是控制测试的前置程序。
但在日常审计实务中,一些CPA将对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的了解误认为是对内部控制进行的测试,而且还依据了解的情况直接得出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控制得到执行且执行有效的结论。
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不仅混淆了了解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的概念,而且也混淆了了解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的程序。
内部控制存在与内部控制得到执行。
理论上的内部控制存在是指企业存在书面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在日常审计实务中,很多企业往往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一套非书面形式的控制制度。
这些制度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摸索和积累形成的,早已习惯、熟悉并遵循,适合企业自身特点、满足自身需要且行之有效的控制活动(或行为)。
这些控制活动(或行为)与书面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往往大为简化,差异很大,内控实务中甚至根本没有按照书面制度执行,从而使得书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往往仅是为了应付各类检
查的摆设。
由此可见,企业即使存在书面、规范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不一定都得到执行,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执行。
所以,不能将内部控制存在简单认为是内部控制得到执行,因为存在的往往是书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可能是与书面制度差异很大的另一套控制活动(或行为)。
内部控制得到执行与内部控制执行有效。
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需通过实施穿行测试才能作出判断。
穿行测试属于风险评估审计程序的范畴。
而内部控制执行是否有效必须通过控制测试才能作出判断。
控制测试则属于实质性审计程序的范畴。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内部控制得到执行是内部控制执行有效的前提,只有通过风险评估审计程序确认内部控制得到执行后,才可以实施控制测试,以判断内部控制是否执行有效。
但是,在日常审计实务中,一些CPA 往往将内部控制得到执行误认为内部控制执行有效。
事实上,由于内部控制常常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如设计缺陷、执行偏差或舞弊等问题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即使内部控制得到执行也未必一定执行有效。
内部控制设计有效与内部控制执行有效。
在日常审计实务中,一些CPA往往将内部控制设计有效与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混为一谈。
实际上,内部控制设计有效仅是从理论上对内部控制制度本身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的评价和判断,而内部控制执行有效必须通过实施控制测试作出判断。
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是内部控制执行有效的前提条件。
如果设计无效,则谈不上执行有效。
但设计有效也并不等于实际执行一定有效,因为实务中还可能因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执行偏差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等问题而使得内部控制失效。
误区二:控制测试没有必要,不如直接实施实质性测试
CPA实施控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质性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如果通过控制测试证明被审计单位预期控制的运行有效,则可以适当降低相关认定层次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从而节约审计资源。
中国CPA审计准则第1231号第八条规定:“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CPA应当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针对相关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一)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二)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由此可见,凡是出现了审计准则所规定的这两种情形,都应该实施相关的控制测试。
但是,在日常审计实务中,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审计中,很多CPA认为不管是否实施控制测试,反正不能降低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不如不实施控制测试而直接实施实质性测试。
该观点表面上看是一些CPA对控制测试的错误认识,但实际上与许多CPA对实质性测试的“偷工减料”密切相关。
假设一年报审计业务中的某报表项目按常规应设定的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为80%,如果实施控制测试后判断可以降低50%的样本量,即样本量可降为40%。
但是,由于该CPA本来正常测试的样本量仅为10%还不到,这实际上也正是许多CPA日常审计实务中常见的样本量,甚至更低,此时,该CPA是不可能也不敢再降低仅为10%还不到的样本量。
显然,此情况下多做控制测试不仅不可能再降低样本量,而且还增加了控制测试的工作量,再由于日常对执业质量的监管检查很少对实质性测试样本量低的问题给予处理处罚,所以,许多CPA自然不愿多做控制测试。
可见,违规成本低也是造成一些CPA不认真实施控制测试的重要原因之一。
误区三:不进行控制测试的理由不充分、不正确
尽管审计准则规定了必须实施控制测试的两大前提条件,但在日常审计实务中,许多CPA 不实施控制测试的原因或者是没有任何说明,或者是不知道如何说明,或者虽有说明但没有依据和判断过程。
如CPA说明的理由可能是无法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施控制测试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以及对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不拟信赖等,但对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工作底稿中往往没有判断过程和依据,或依据不充分、不恰当。
上述问题说明了,许多CPA对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的要求和运用不是一知半解,就是没有理解或者责任心不强。
实际上,CPA应在了解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对内部控制是否建立健全、是否得到执行、预期控制的运行是否有效、是否拟信赖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作出判断。
如果预期控制的运行有效并拟信赖内部控制,则必须对相关控制实施测试,反之,则应该根据上述判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获取相关证据后作出不实施控制测试的判断和说明。
误区四:控制测试的形式主义
一些CPA实施的控制测试形式主义较为严重,如测试过程仅是蜻蜓点水,根本没有做深入检查和测试,只是象征性地抽取极少量的样本进行测试。
还有一些CPA对控制测试过程中的分析和判断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确分析和判断测试过程中遇到的情况。
还有的审计项目即使在形式上有了控制测试的结果,但实际上对实质性测试根本没有按照控制测试的结果进行。
负责实质性测试的审计人员往往仍然按照自己既定或偏好的方法和程序实施实质性程序,全然不顾控制测试的结果。
这不仅使得控制测试对实质性测试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也使得实质性测试失去了风险导向。
这要求CPA对控制测试予以必要的重视,在审计中,负责控制测试与负责实质性测试的CPA 之间加强相互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