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案.doc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1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课题:《大一统的汉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汉初统治者采取比较宽松政策的原因及措施、文景之治的含义、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光武帝时出现的“光武中兴”的局面。
同时对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也要做一些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了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因为本课重点在于讲“兴”。
而汉武帝在经济政治思想上都让汉朝达到了顶峰。
由此我们确定本课的重点子目是“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大一统”的含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观点。
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这些在认识上是有些难度的,内容上比较抽象,不变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并且达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导学法、谈话法、讲解法、讨论法等力图达到学、思、练的有机结合。
着重培养学生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思考的能力。
并在一系列的教法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将本属于学生的课堂交还到他们手中。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景法导入新课教师:现在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中有同学看过《大汉天子》这部电视剧吗?就是由著名演员黄晓明主演的。
学生:看过(没有)教师:好,我听到有同学看过的,有没看过的,没看过也没关系,现在呢,我就请大家欣赏一段视,来自《大汉天子》的片头曲,这首歌叫《守业更比创业难》请大家认真看,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中)教师:好不好看?视频中气势恢宏的场面,是不是似乎能让我们身临其境,回到大汉朝,感受那份士气如宏呢。
学生:是。
教师: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洛阳,历史上称之为“西汉”。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汉朝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
2.掌握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汉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知识,提问:秦朝的建立及其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秦朝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哪个朝代?这个朝代有哪些特点?2.汉朝的建立(1)介绍汉朝的建立者刘邦及其背景。
(2)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及其意义。
3.汉朝的政治制度(1)讲述汉朝的政治制度特点,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2)分析汉朝政治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4.汉朝的经济发展(1)介绍汉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2)分析汉朝经济发展对国家繁荣的影响。
5.汉朝的文化成就(1)讲述汉朝的文化成就,如儒家学说、辞赋、书法等。
(2)分析汉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课时1.汉朝的对外交往(1)介绍汉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与匈奴的和战、与西域的交流等。
(2)分析汉朝对外交往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汉朝的衰落(1)讲述汉朝的衰落过程,如王莽篡汉、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等。
(2)分析汉朝衰落的原因。
3.汉朝的历史意义(2)分析汉朝对后世的影响,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
4.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汉朝的历史经验对当代有何启示?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熟记汉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述汉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及其历史意义,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发展过程。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4.不足之处:在讲解汉朝政治制度时,可能过于详细,导致部分学生理解困难。
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doc
[科目] 历史[年级] 初一[文件] 第14课西汉的兴盛(三).doc[标题] 第14课西汉的兴盛(三)[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教案/初一[内容]陕棉十一厂中学高级教师朱东海(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记住下列年代、事件、人物和概念。
公元前2世纪文景之治汉武帝董仲舒“罢黜出百家,独尊儒术”太学2.基本能力:(1)分析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实行的原因。
(2)综合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局面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具体措施。
重点难点:休养生息政策是本课重点。
汉武帝大一统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西汉是怎样建立起来的?2.讲授新课〔板书〕第14课西汉的兴盛一、汉初休养生息政策〔讲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新局面。
他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发展经济文化的有力措施,符合人民利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但是他实施暴政,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人心鼎沸,使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秦二世加重剥削,政治更加黑暗,终被秦末农民战争推翻。
长期的战乱,使社会经济萧条,国家贫穷。
西汉初年,皇帝乘杂马之舆,将相坐老牛破车。
秦时原有2000万人口,此时也只剩650万左右,可谓赤地千里、哀鸿遍野。
〔提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后提出)①什么叫休养生息?②西汉初年为什么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归纳〕休养生息政策是指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有两点:〈板书〉原因①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吸取秦亡教训〔讲述〕面对凋敝的烂摊子,西汉统治者,特别是刘邦这位新皇帝坐卧不安,深感“天下汹汹,成败未可知也!”为了恢复发展生产,稳定政局,长治久安,他吸取秦亡之教训,采纳陆贾的建议,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提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汉高祖刘邦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板书〉汉高祖(刘邦)①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徭役②逃亡人员返乡,发还原有田宅③释放奴婢为平民④田租定为三十税一促进经济恢复〔讲述〕自汉高祖刘邦之后,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连续几代人都保持了政策的稳定,继续推行个养生息政策,终于出现了史学家们所称颂的“文景之治”。
冀教版历史七上《大一统的汉朝》word教案
冀教版历史七上《大一统的汉朝》word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汉兴衰的差不多脉络要紧的基础知识有:汉初统治者采取比较宽松政策的缘故及措施、文景之治的含义、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光武帝时显现的“光武中兴”的局面。
通过学生对诗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对汉初经济进展状况文帝、景帝采取措施的历史短剧的表演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通过学生对汉初经济进展状况,文帝景帝时采取措施等历史剧的表演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认知事物的能力。
通过影像、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由学生阅读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文来导入新课;由学生表演历史短剧表现汉初经济的进展状况加深学生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缘故的明白得,通过学生表演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短剧关心他们经历“文景之治”这一重点内容。
通过影像资料解决武帝实行分封诸侯的背景缘故的说明。
通过画图的形式解决学生对武帝分封诸侯过程的明白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汉初高祖、文帝、景帝时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缘故措施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通过汉武帝大一统有关知识的学习说明了大一统是西汉全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通过学生对汉武帝这一历史人物的评判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进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决方法是通过学生短剧表演再现文景之治时情形引导学生参与、合作解决难题“汉武帝的大一统”中分封建侯国知识点是通过画图形式加深学生的明白得,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知识是通过学生表演和影像资料共同解决。
难点如何明白得“大一统”的含义方法是通过论由史出的方式,由教师引导,分析再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资源诗词图片影像多媒体课件学法指导1、阅读能力学习历史的差不多功,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同时掌握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知道汉朝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理解其对汉朝的影响。
3. 了解汉朝的繁荣与灭亡,分析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朝的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难点: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历史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灭亡,引发学生对汉朝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包括刘邦建立汉朝、汉朝的统治范围等内容。
(2)讲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等内容。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理解汉朝的统治特点,如:“汉朝与秦朝在统治方式上有哪些不同?”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如:“汉朝的建立者是谁?”“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 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汉朝时期的文物、古迹等图片,让学生感受汉朝的文化底蕴。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汉朝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大一统?(3)汉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 答案:(1)汉朝的建立过程:刘邦建立汉朝,统治范围包括中原地区,实行郡县制。
(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促进经济发展。
(3)汉朝灭亡的原因:内忧外患,内部腐败,外部受到匈奴等民族侵扰。
人教版七上《大一统的汉朝》word说课教案
人教版七上《大一统的汉朝》word说课教案大伙儿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它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三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大板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差不多脉络。
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大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进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要紧史实,评判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那么依照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我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为如下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两汉兴衰的差不多脉络;把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差不多史实。
2. 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判历史人物;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经历差不多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学习难点简单化。
4. 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确立依据:第一,那个重点的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其次,本课要紧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差不多脉络,时刻跨度较大,涉及的史实较多。
因此我依照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的范畴缩小在西汉的兴盛,而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成就了这一兴盛,因此,将汉武帝的大一统作为教学重点是比较恰当的。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依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促成大一统的重要措施。
而思想方面关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明白得的,加上教材上对这一内容的阐述较为简单,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因而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至于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会在后面的说教学过程中具体说明。
大一统的汉朝历史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掌握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重点:1.汉朝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
2.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3.汉朝与匈奴的和战。
教学难点:1.汉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原因及影响。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预习相关历史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汉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汉朝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朝代?二、汉朝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1.教师讲述汉朝的建立过程,强调刘邦的重要作用。
2.学生分析汉朝建立的历史意义,如结束了秦朝的暴政,为后世统一中国奠定基础等。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汉朝建立后,为什么能实现大一统?三、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1.政治:教师介绍汉朝的政治制度,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并分析其特点。
2.经济:教师讲述汉朝经济的发展,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成就。
3.文化:教师介绍汉朝的文化成就,如儒家思想、道教、佛教等。
4.学生分组讨论: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四、汉朝与匈奴的和战1.教师讲述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强调霍去病、卫青等人物的作用。
2.学生分析汉朝与匈奴和战的原因及影响,如汉朝对边疆的巩固、民族融合等。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汉朝与匈奴的和战?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课后作业1.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汉朝历史的小论文。
2.深入了解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热情。
重难点补充:一、汉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汉朝政治制度图,引导学生关注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doc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示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西汉和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2.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1.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德育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鼎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1.联系法:对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的情况,应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内容,从回忆旧课内容分析出原因。
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把握历史发展的脉博。
2.讲解法:对于课文中一些难点,需要教师用讲解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对于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就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
3.讨论法:在本课重点子目讲完之后,可指导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小结,旨在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的思路。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写有史料的胶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公元前2XX年5月,为庆祝汉朝建立,汉高祖在洛阳大宴群臣。
宴会上,他要求大臣谈谈战胜项羽的原因。
大臣们各有各的说法。
刘邦认为他们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就说:“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
这三人是当代的豪杰,我能任用他们,这是取胜的主要原因。
项羽连一个多谋善断的范增都不肯用,所以失败了。
”想想看,汉高祖这话对不对?为什么?刘邦打败项羽后,建立了西汉王朝。
在西汉,出现了我国封建史上第一个盛世,这个盛世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衰落的?学了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会明白的。
[导入语例示二]在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过程中,汉朝是一个重要阶段。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建立者等。
(2)掌握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及其作用。
(3)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汉初与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政策,提高学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从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中,体会统治者适时调整政策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汉武帝的大一统。
(2)“文景之治”。
2、教学难点(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汉朝的影视片段,如《汉武大帝》的片段,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视频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一统的汉朝。
(二)新课讲授1、西汉的建立(1)教师简单介绍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于公元前202 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引导学生思考:刘邦在建立西汉初期,面临着怎样的社会状况?2、“文景之治”(1)展示汉初经济萧条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贫困状况。
(2)教师讲解: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这一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3)组织学生讨论:“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教师总结: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文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朝大一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汉朝大一统的意义。
3.掌握汉初大一统所带来的变化。
4.学习汉朝皇帝制度的变化。
5.了解汉朝规模的扩大和地位的提升。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需要理解汉朝大一统即统一天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学生需要掌握汉初大一统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汉朝皇帝制度的变化。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大一统的历史背景介绍战国时期兵家学派的主张和名将项羽的反秦复汉,刘邦的白登之战,推翻秦朝后的天下分裂等历史背景。
2.汉初大一统的变化介绍汉初大一统所带来的变化,比如统一了中国,实行封建制度,开创了皇帝制度等。
3.汉朝皇帝制度的变化介绍皇帝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比如郡国制,制度创新,扩大国土,提高地位等。
4.汉朝规模的扩大和地位的提升介绍汉朝在国土上的扩张,崇尚儒家思想的推广,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等。
教学方法1.讲解式教学2.小组合作学习3.电子课件展示4.讲解案例式练习四、教学流程课前预习学生自主预习学习资料,了解汉朝大一统及皇帝制度的变化。
课堂授课1.针对学生预习内容展开问答互动,梳理汉朝大一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大一统的概念。
2.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汉初大一统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汉朝皇帝制度的发展历程。
3.展示电子课件,让学生对汉朝的规模扩大和地位提升有更深入的了解。
讲解案例式练习1.通过历史案例进行实例解释,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汉朝大一统的意义2.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探讨汉朝大一统在后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课后作业1.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授课内容,写一篇关于汉朝大一统的意义的小文章。
2.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大一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学评估1.课堂互动2.小组讨论3.作业评分六、教学资源1.电子课件2.学生教材3.历史案例。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作业布置5、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汉朝大一统的背景、措施和影响,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举措,如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能够分析汉朝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和历史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运用图表、地图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汉朝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22 难点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分析汉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汉朝大一统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清晰的认识。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一些具有争议性或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如汉武帝的统治策略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133 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图表等直观教具,展示汉朝的政治制度、疆域变化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展示汉朝的疆域地图或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汉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从而导入新课。
142 新课讲授第一部分:汉朝大一统的背景讲解汉初的政治、经济状况,如郡国并行制的弊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第三节“大一统的汉朝”。
具体内容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理解汉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通过分析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朝的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难点:汉朝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汉朝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汉朝文化成就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物图片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汉朝的文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汉朝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3. 案例分析:分析汉朝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汉朝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汉朝文化成就的意义。
4. 随堂练习:通过历史地图和时间线,让学生巩固汉朝的历史顺序和重要事件。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汉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汉朝对后世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汉朝的建立过程2.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3. 汉朝的政治制度4. 汉朝的经济发展5. 汉朝的文化成就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汉朝的建立过程。
2. 请列举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3. 请阐述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4. 请分析汉朝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5. 请介绍汉朝的文化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如参观博物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4.注重“以德化民”
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使诸侯国越建越小,还削弱诸侯国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也是一个鼎盛局面
学生独立回答,小组评价
环节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二次备课
作
业
设
计
记忆本节课内容;
预习第14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合
作
探
究当堂达源自标对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焚书坑儒”的相似之处。
1.文景时期,重视__________,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___________
2.汉武帝接受___________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
板
书
设
计
第13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三、东汉的统治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
反思
审阅签字:年月日
*************************************
初一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主备教师:备课时间:2010年9月29日No.12
课题
第13课大一统的汉朝
课型
新授
环节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二次备课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统一,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doc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重点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能力目标: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3、情感目标: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三、学习方法:比较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合作。
四、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
文帝景帝还提倡以身作则。
文景时期,重视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文帝、景帝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2、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的建议,削弱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
接受的建议,“”。
把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均受到排斥。
武帝还大力推行在长安举办。
以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 ,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3、思考:“动脑筋”: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铃木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
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
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1)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2)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一)出示教学目标生阅读课文、文景之治师:西汉建立后,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生答(投影)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师:汉初这样一片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芜残凉的景象是怎样形成的?(引导生回忆课文寻答案)秦的暴政,秦末长期的战乱师:如果你是汉高祖,面对如此局面,你会怎么做呢?生:(思考后回答,还可参看第一自然段回答)师:汉高祖从秦朝灭亡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文景之治,请迅速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文景之治的措施。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本课的讲授将与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小品有机结合,通过情景拟想、阅读概括、联系对比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并通过小论文的形式初步学习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编排历史小品“洛阳庆功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收集汉武帝的历史人物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历史小品1:汉初庆功宴西汉初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治理天下,实现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联系旧课)那么首先要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秦的暴政——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怎样的后果?文景之治课件展示:“民失作业,而大饥谨。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羊。
”——《汉书·食货志》学生概括: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课件展示:“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对比思考:汉初统治者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所采取的恢复经济的措施还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这些措施有哪些呢?补充介绍:汉高祖刘邦恢复经济的措施:相比秦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汉高祖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
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二、新课学习1.汉文帝、景帝(前180—前141)时的主要措施(1)奖励农桑轻徭薄赋田租三十税一;算赋由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2)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退还千里马,下令:“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关于《大一统的汉朝》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朝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2. 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影响。
3. 认识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汉朝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影响。
2. 难点:认识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影响。
3.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汉朝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1. 导入
- 展示一些与汉朝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汉朝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 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和初期的社会状况。
- 介绍文景之治的政策和成就。
3.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 分析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措施。
-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措施的影响。
4. 丝绸之路的开辟
- 讲解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和意义。
- 展示一些丝绸之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历史意义。
5. 总结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汉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6. 布置作业
-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汉朝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大一统的汉朝》这一历史时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汉朝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
等重要内容。
同时,学生也通过讨论和作业,提高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一统的汉朝》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通过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再现、自学概括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对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具备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在以《大汉天子》主题曲《守业更比创业难》为背景音乐中开始。
师:为什么我们的华夏族会改称“汉族”?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被称为“汉人”?我们的语言被称作“汉语”?中国文字又被称为“汉字”。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实际上这一切都跟汉朝有密切关系,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际威望高。
正因为汉朝的强大,不仅影响到世界,而且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同样影响深远,因此,很多同中国有关的称呼被冠以“汉”字而固定下来。
)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汉朝的强盛情况。
(三)讲授新课:1.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展示史料:材料一:“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徐彦疏:“王者受命�o制正月以统天下�o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o故言大一统也。
”�D�D《公羊传·隐公元年》21教育网材料二:“《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D�D《汉书·王吉传》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D�D 董仲舒《天人三策》。
引出探究问题一:你认为“大一统”的含义是什么?汉武帝在位时期如何实现汉朝的大一统的?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总结:这里所说的“大一统”不仅仅指领土的统一,它还包括政治的清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
展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答工“汉武帝在位时期如何实现汉朝的大一统的?”并理解什么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后教师可归纳以下几点并板书:(1)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势力(3)军事:北击匈奴,巩固边疆(4)经济:统一铸币,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第3、第4点在后面的第13、第14课会祥细学习)课堂练习1、2题,由一个小组作答,分值可由教师决定。
教师小结:这种大一统局面是在汉武帝时期实现的,我们一起通过一个片断了解一些汉武帝。
2.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展示“汉武帝”视频材料引出。
探究问题二:为什么汉武帝在位时能实现这个大一统局面?(对于本问题估计同学们发言会比较踊跃,可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引导学生将实现大一统的条件归纳为两大类: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汉武帝本身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客观条件、物质基础:汉朝初年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为汉朝带来了经济繁荣的局面;小结:这人问题提醒我们,分析问题要注意全面,要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
下面我们继续探究汉朝初年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为汉朝带来了经济繁荣的局面的具体情况。
3.文景之治:展示史料: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D�D《资治通鉴》卷15材料三: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D�D《汉书·食货志》引出探究问题三:材料二、三描述的是怎样的社会状况,这种状况与材料一所描述的社会状况相比,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是由汉朝政府推行的哪些具体措施来实现的)?学生讨论活动后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良好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文帝景帝时期政府推行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具体措施有:(1)轻徭薄赋;(2)奖励农桑;(3)提倡节俭;(4)重视以德化民。
课堂练习3、4题(由没能选题的小组作答,分值由教师决定)课堂小结:本节课是我们身边的一些缩影把我们带到了几千年前的繁荣安定的社会,围绕“繁荣安定的社会局面”这个中心,我们也知道了:这个繁荣安定的社会是怎样实现的?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能够实现?这个繁荣安定的社会不仅仅影响到当时的中国社会、影响到当时的中国普通老百姓,它同样影响到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影响到我们今天。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学如何会全面分析问题,客观辩证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本课的讲授将与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小品有机结合,通过情景拟想、阅读概括、联系对比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并通过小论文的形式初步学习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秦朝开始于哪一年?是哪一年结束的?算一算秦王朝共存在了多少年? 项羽和刘邦争权夺利的战争史称为什么?西汉是哪年建立的?由谁建立的?二、文景之治“民失作业,而大饥谨。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羊。
”--《汉书·食货志》(学生概括)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对比思考)汉初统治者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所采取的恢复经济的措施还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这些措施有哪些呢?(补充介绍)汉高祖刘邦恢复经济的措施:相比秦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汉高祖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
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阅读归纳)汉文帝、景帝(前180-前141)时的主要措施(找出关键词)1、奖励农桑轻徭薄赋(补充介绍)田租三十税一;算赋由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2、提倡节俭以身作则(补充介绍)退还千里马,下令:”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
“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
(对比分析)秦始皇修阿房宫,骊山陵与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停建露台(P62动脑筋)--”成于勤俭败于奢“3、以德化民约法省禁(补充介绍)改革刑法,下诏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缇萦救父);对周边少数族也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
(小结过渡)文景两代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结果,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封建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结合书本介绍由于国内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粮食/串钱的绳子),史称”文景之治“.而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汉武帝的大一统(思考)那么,汉武帝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是什么呢?--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结合小字部分介绍:董仲舒/下马陵、主父偃、卫青)(说明)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叫”大一统“,这是古人的说法。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借用”春秋大一统“的观念,来表现当时加强集权的措施(思考)那么,汉武帝从哪些方面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呢?--政治、(经济、军事、)思想1、政治:推恩削藩酹金夺侯(简介)诸侯国问题的由来:(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高祖:郡国并行矫枉过正→汉文帝→汉景帝平”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削藩、酹金夺侯(课件展示)①汉高祖认为”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而大封同姓,使之成为中央的屏藩,巩固刘姓的天下②贾谊向文帝上了《治安策》,分析当时的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锢疾“③晁错向景帝上了《削藩策》”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
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景帝听从他的建议④主父偃认为,诸侯王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而为淫乱,急则合纵以反抗朝廷,对加强中央政令的推行不利。
因此他向武帝建议,令诸侯得推恩分封子弟为侯,这样王国自析,诸侯王的权力也随之削弱(评价)进一步削弱诸侯国割据势力,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巩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政治上的统一。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历史小品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完小品,我想请大家思考回答几个问题)(课件展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思考)1、”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的学说?--儒家学说,即儒术3、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是不是一回事?(课件展示)”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分析)不是。
董仲舒所推崇的”儒术“是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
4、为什么汉武帝会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要实现政治上的一统,就需要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汉初,诸子百家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5、我们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把儒家学说提升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那么汉武帝又是如何推行儒家思想的呢?(课件展示)”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说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思考)大一统的历史意义: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小结(课件展示)大一统的的形成过程:原因、措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