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安全治理新形势
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新趋势及其应对
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新趋势及其应对作者:高海龙李从玉来源:《人民论坛》2023年第18期【关键词】动荡变革期国际政治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当前,全球政治与经济秩序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新兴国家的崛起、科技的快速发展、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和全球性问题的加剧,共同推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全球发展何去何从成为国际政治的关键议题。
动荡变革期最为突出的时代特征,就是全球发展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效应”。
如果世界各国能够共同行动,摒弃你兴我衰、你输我赢的冷战思维,有效践行真正多边主义基础上的全球治理,全力推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进程,动荡变革期可以转变为稳定发展期;但如果动荡变革期来临后,和平赤字、发展赤字、霸凌行径和霸权主义仍进一步恶化,动荡变革期则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全球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都应摒弃冷战思维,共同应对动荡变革期所带来的问题。
世界正处于一个动荡变革的时期,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正在面临着历史性考验。
在动荡变革期,大国关系的尖锐、低迷和严峻成为影响全球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一系列结构性冲突和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
在这一时代特征下,全球发展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效应”表现得尤为突出。
首先,美国对华关系发生质变,将中国视为最大战略对手和“军事威胁”。
美国对华政策的强硬态度与实际行动不利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政府在贸易、科技、地缘政治等领域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制裁和限制措施。
这种对抗性的策略导致了中美关系的紧张。
此外,美国还将中国视为其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所谓的“印太战略”,试图在亚太地区扩大其影响力和军事存在。
这种单极霸权主义的做法必然引发其他国家的担忧和反对,进一步加剧地区的紧张局势。
其次,烏克兰危机导致大国对抗和冲突重新回归世界政治。
西方国家对乌克兰危机的应对策略加剧了大国之间的对抗。
2024年人类面临的新型安全挑战
新型安全挑战对国际关 系的影响
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
新型安全挑战加剧了国家间的竞争,各国在科技、军事、经济等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同时,新型安全挑战也促进了国家间的合作,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 领域加强合作。
竞争与合作并存,国家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多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寻求平衡点。
新型安全挑战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各国需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应对挑战,维护 世界和平与稳定。
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挑战
国际组织在应对新型安全挑战中的作用:协调各国行动,制定共同政策, 提供援助和支持
国际组织面临的挑战:如何适应新型安全挑战,提高应对能力,加强合作 和协调
国际组织在应对新型安全挑战中的局限性:资源有限,决策效率不高,成 员国之间存在分歧和矛盾
国际组织在应对新型安全挑战中的机遇: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加强国 际合作,提高国际组织的地位和影响力
监管风险:政策变化、监管不 力等
技术风险:新技术应用、数据 安全等
04
应对新型安全挑战的策 略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
共享资源和技术:各国在应对安全挑战时可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应对效率
加强国际法律和规则制定:通过国际合作,制定更加完善的国际法律和规则,维护全球 安全稳定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受到破 坏,影响人类生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面临淹没风 险
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导致水资源 分布不均,影响人类生活和农业生 产
03 新型安全挑战的种类
网络信息安全挑战
黑客攻击:恶意攻击者通过网络攻击窃取个人信息和机密数据 病毒和恶意软件:通过网络传播的病毒和恶意软件可能导致系统瘫痪和数据丢失 网络诈骗:通过虚假信息骗取用户信任,获取个人信息和财务信息 数据泄露:由于疏忽或恶意攻击导致的数据泄露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当今国际局势有哪些深刻变化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快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
南北经济力量博奕是促进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
所谓南,系指南方国家,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获得独立与主权的发展中国家。
所谓北,系指北方国家,即发达国家,集中在被称之为“富国俱乐部”的经合组织(OECD)之中。
南北关系,体现为南北政治、经济、科技和安全、军事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与斗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南北经济实力对比逐渐发生的变化。
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南方国家的GDP 增速已高于北方国家,但人均GDP增速则低于北方国家。
然而步入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在经济总量上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人口基数增加的前提下,人均GDP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
在21世纪头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 和人均GDP增速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三大要素”的增速都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势头。
变是永恒的,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
人们不应再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南北差距就会趋于缩小,世界经济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必然的结果。
所谓国际经济格局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具体包括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三个方面的力量对比关系。
从地缘角度划分,世界总体上可分为六大经济区域:即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
一、亚洲率先走向崛起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
在1997—2007年的10年里,亚洲国家和地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跃居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速超过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愈益增大。
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在2008年4月4日报道中指出,2007年,中日韩、台湾、香港、东盟10国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万亿美元,是1980年的6倍。
乌克兰袭击扎波罗热核电站敲响全球核安全警钟
乌克兰无人机袭击扎波罗热核电站敲响全球核安全警钟在2024年8月17日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驱散夜色的阴霾,一场突如其来的无人机袭击事件,将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了扎波罗热核电站这片敏感而重要的土地上。
据俄罗斯卫星社及多方消息源证实,乌克兰军队利用无人机对扎波罗热核电站周边区域进行了轰炸,尽管此次袭击未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但其对核电站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无疑在全球范围内敲响了核安全的警钟。
冲突中的敏感地带扎波罗热核电站,作为欧洲最大的核电站之一,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该核电站便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
它不仅关乎能源供应的稳定,更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乃至整个欧洲的环境安全与民众福祉。
然而,在这片本就紧张的土地上,任何一次军事行动都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尤其是当这些行动直接威胁到核电站的安全时。
无人机投弹的精准与危险据扎波罗热核电站新闻处发布的消息,此次袭击发生在8月17日上午7时左右,一架乌克兰武装部队的无人机在核电站周边的一条人员经常行走的道路上空投下了炸弹。
尽管炸弹并未直接击中人员,但这一行为本身已足够令人震惊。
无人机作为现代战争中的“空中杀手”,以其隐蔽性、灵活性和精准性著称,而将其用于对核电站的袭击,更是将战争的残酷与危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核安全的全球关切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
国际原子能机构作为全球核安全的守护者,迅速对此次事件表示关切,并呼吁冲突双方保持最大程度的克制,避免任何可能危及核电站安全的行为。
毕竟,一旦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不仅会对当地民众造成巨大伤害,还可能引发跨国界的核污染,对全球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冲突背后的复杂博弈此次无人机袭击事件,表面上看似是一起孤立的军事行动,实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与军事博弈。
在俄乌冲突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双方都在努力争夺战略优势,而扎波罗热核电站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自然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2024年全球核安全的新挑战
截至2023年,全球共有约450座核电 站,其中在运核电站约400座,在建 核电站约50座。此外,还有大量用于 研究、医疗和工业等领域的核设施。
国际核安全法规及标准体系
国际核安全法规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是负责全球核安全的主要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核安全法规,如《核 安全基本原则》、《核设施安全监管导则》等。这些法规为各国制定本国核安全法规提供了指导和参 考。
恐怖组织获取核材料的途径多样化
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化和恐怖组织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们获取核材料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包括网络攻击、内部渗透等。
核材料运输过程中的安保漏洞
核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面临被劫持或破坏的风险,尤其是在一些安保措施不完善的地区 。
防止核材料被用于恶意目的
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材料被用于制造核武器或进行其他恶意活 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核安全领域科技创新和自主 研发能力,推动核安全技术和管 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我国 在国际核安全领域的话语权和影 响力。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重视核安全领域人才培养和引进 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 进机制,为提升我国核安全水平 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增强公众意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自然灾害对核设施影响评估
1 2
极端天气事件对核设施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暴雨、洪水 、地震等,这些事件可能对核设施的安全造成威 胁。
自然灾害对核废料处理的影响
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核废料处理设施受损,造成核 废料泄漏,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3
提升核设施的抗灾能力
各国需要加强对核设施的抗灾能力建设,包括选 址、设计、施工和运营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把控。
2024年全球核能安全形势严峻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核能发电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预计未来几年内全球核能发电量将保持年均2%左右的增长速度。
新型核反应堆技术进展
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
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 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包括高温气 冷堆、快中子堆、熔盐堆等,目前全 球多个国家正在积极研发和推广。
政策环境
各国政府对核能发展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直接影响着核能产业的发展,包括制 定核能发展规划、提供财政支持、加强安全监管等方面。
02
核能安全挑战与风险分析
自然灾害对核设施影响
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核设施损坏,引 发核泄漏事故。
极端天气事件,如飓风、龙卷风等,也可能对核 设施造成破坏。
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使得核设施的安全面临持 续挑战。
网络安全威胁也可能影响核设施的正 常运行,如黑客攻击可能导致控制系 统失灵。
应对挑战策略及措施
01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 警,提高核设施的抗震 、防洪等能力。
02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查 ,确保核设施稳定运行 。
03
加强安保工作,提高防 范恐怖袭击和网络安全 威胁的能力。
04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核能安全挑战。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具有体积小、建造 周期短、安全性高等优点,适用于分 布式能源系统和偏远地区的电力供应 ,是未来核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核燃料循环与废物处理
核燃料循环
核燃料循环包括铀矿开采、铀浓缩、燃料制造、反应堆运行 、乏燃料后处理等环节,全球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核燃料 循环体系。
俄罗斯核工业发展战略
强化国家核能公司地位
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我们课件
国际政治思潮与意识形态
1 2
意识形态淡化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意识形态和 政治体制观念逐渐淡化,各国更加注重实际利益 和合作共赢。
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兴起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逐 渐兴起,对国际政治产生一定影响。
3
全球治理理念
全球治理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各国共 同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 秩序。
贸易保护主义与全球化
01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设置贸易壁垒,对全球贸易造 成一定冲击。
02
全球化进程受阻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全球化进 程受阻,国际合作和多边贸易体 制受到挑战。
03
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的必要性
为了维护全球贸易秩序和各国共 同利益,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 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THANK YOU
带来的挑战。
06
我国应对策略与对外政策
外交政策调整与国际合作
外交政策调整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这包括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深化 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
国际合作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通过参与国际组织、主办国际会议等方式,加强与其他国家 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
地区冲突和局部战
争
中东、北非等地区的冲突和局部 战争不断,对地区和平稳定造成 了严重威胁。
国际维和行动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积极开展国际 维和行动,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发挥了重要作用。
02
国际关系分析
认清当前核安全威胁形势,提升军队核应急处置能力
核设施、 核恐怖等核安全威胁不容忽视。 核事 故危害大、 散布广, 事关国家和人民切身安全 和利益, 军队作为核救援的主体力量, 必须密 切关注核武器及核设施安全, 随时准备应对和 解除核安全威胁。
1 我国核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1������ 1 我国周边核武器威胁无法消除 我国周边是世界核武器分布最为集中的地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定义, 核安全包含两 个概念, 一是核安保 ( Nuclear Security) , 指对 涉及核材料、 其他放射物质及其附属设施的盗 窃、 蓄意破坏、 非授权进入、 非法转移和其他 恶意 行 为 的 防 范、 探 测 和 响 应; 二 是 核 安 全 ( Nuclear Safety) , 指 在 核 设 施 的 设 计、 建 造、 运行和退役期间, 为保护人员、 社会和环境免 受可能的放射性危害所采取的技术和组织上的 综合措施。[1] 2016 年 4 月 1 日, 国家主席习近 平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 并发表了题为 《 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 推进全 球核安 全 治 理》 的 重 要 讲 话。 这 次 峰 会 是 自 2010 年 以 来 第 四 次 以 核 安 全 为 主 题 的 国 际 会 议, 可见当前各国对核安全的普遍关注和高度 重视。
区, 其中部署或拥有核武器的有俄罗斯、 印度、 巴基斯坦、 朝鲜等国家及美国关岛基地等地区, 其拥有或部署核武器情况见表 1。 由于政治、 历史、 民族等原因, 周边国家爆发核战争的可 能性仍然存在, 中国因地缘因素将成为直接受 影响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家。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冲突已久, 克什米尔问题迟迟悬而未决, 加之暴力恐怖恐 怖主义不断, 不排除两国擦枪走火进而使用核 武器的可能性。 东北亚核危机变数较大, 尤其 是近年来随着朝核局势变化而不断起伏。 2017 年 11 月朝鲜成功试射了可搭载超大型重量级核 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 引发了美国强烈反应, 随及美韩举行了 “ 警惕王牌” 大规模联合空演
全球安全治理视野下的核安全
的一 些建议 与对 策 。
一
、
核 安 全 的概 念 界 定
核安全 ( N u c l e a r S e c u r i t y ) 目前在 学术 界 并没有 一个 统一 的定义 。各 种学 术 文 章 中所 提 到的 “ 核安 全 ” 内涵 也各不 相 同 ,概 括来 说 , 目前 国 际社会对 核 安全 的界 定有广 义和 狭义 两种 。 从广义 上来 说 ,核 安全是 指客观 上 免于遭 受核 威胁 、主 观上 消除 核恐惧 的 状 态 以及 为实现 这一 目的而采取 的措 施 。 从这 一定 义来 看 , 核 安全 的 内涵 非常 广泛 ,它包 括 核军控 和裁 军 、防止 核扩 散 、防范核 恐怖 主义 、和 平利 用核 能 、
文章编号 :1 6 7 3 — 5 1 6 1( 2 0 1 3 )0 3 — 0 0 4 0 一 l 1
4 1 1 2 0 1 ) 。
中图分类号:D 8 1 5 文献标码:A
★ 本 文 系湖 南省 教 育 厅 资 助 项 目 ( 1 2 0 0 1 4 8 )的 阶段 性 研 究成 果 。
具体 论述 了核安 全 的 内涵 : 一 是 阻止 尚未 拥有 核 武器 的国家 获得 核 武器 或 核武 器 制造 能力 , 即阻止通 常 意义上 的核 扩散 ;二是 防范各 种恐 怖主 义组 织 、犯 罪
组织 等非 国家行 为体 实施 核恐怖 主 义 ;三 是 防止在 和平 利用 核 能的过 程 中发生 意外 事故 。③ 从狭义 上来 看 ,核安 全特指 核材 料 、核 设施等 的安 全 。在这 一层 面上 ,也 有 一 些代表 性观 点 ,如樊 吉社 认为 ,核 安全 是指对 涉及 核材 料 、其他 放射 性物 质 及其 附属 设施 的盗 窃 、蓄意破 坏 、非授 权进 入 、非法 转移 和其他 恶 意行 为 的
形势与政策教学计划(时事报告版)
序号
周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备注
总时数
理论
实践
1
5
全面从严治党篇
第一讲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2
2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战略部署
三、坚定理想信念是青年党员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
四、《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改部分(2018年8月18日)
国际形势政策篇
8
第六讲深入调整的大国关系
2
2
一、大国关系新变化及其原因
二、未来几年大国关系走势
三、应对大国关系变迁的中国之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七讲中非: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
自学
一、中非交往历史久远
二、中非合作论坛的创建背景
三、中非合作硕果累累
四、中非合作绝非“新殖民主义”
五、中非合作展望
第八讲全球核安全治理新形势
自学
自学
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
二、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遵循
三、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动力
学院2018/2019学年第1学期授课计划
序号
周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备注
总时数
理论
实践
2
涉港澳台事务篇
第五讲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与中央对台政策
自学
一、当前两岸关系面临新形势
二、两岸关系面临更多风险和挑战
三、新时代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和重要举措
经济社会发展篇
6
第二讲改革开放40年: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2
2
一、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二、改革开放40年成就辉煌
对国际国内形势和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对国际国内形势和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国际国内形势和热点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当前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背景下,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多变,热点问题也不断涌现。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进行认识和看法的拓展。
首先,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是多极化和不确定性增加。
随着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多极化的特点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各国之间的利益纠纷和矛盾也随之增加。
此外,不确定性因素也在不断增加,例如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都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不确定性。
其次,热点问题的出现也是国际形势复杂化的表现。
例如,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南海争端等都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国家的核安全、领土争端、主权等核心利益,解决起来异常困难。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国际形势更加紧张和不稳定。
在国内方面,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基石,但是在一些国家,政治不稳定、内部冲突和社会动荡的问题仍然存在。
经济发展是国家繁荣的重要基础,但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对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此外,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也需要得到解决。
对于这些国际国内形势和热点问题,我们应该保持对其的客观认识,理性分析和处理。
各国应该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时,各国应该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秩序的公正和合理,维护各国的共同利益。
在国内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强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提出合理诉求,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
综上所述,国际国内形势和热点问题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
我们应该客观看待这些问题,积极应对并寻求解决方案,以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繁荣。
2024年全球核安全的新挑战
加强国际核安全人 才培养与交流,提 高各国核安全人才 素质
提高核设施安全水平
加强核设施的维护强核设施的安保措施,防止恐怖袭击和核材料被盗 加强核设施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加强核材料保护和监管
建立全球核材料数据库,实现实时监控和追踪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核材料非法交易和走私 提高核材料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标准,确保安全可靠 加强核材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监管,确保合规性和安全性
06 未 来 全 球 核 安 全 展 望
PART 01
单击编辑章节标题
3
PART 02
全球核能发展现状
4
核能应用范围
发电:核能发电是核能应用的主要领域,占全球核能应用的大部分。 供热:核能供热在一些地区得到应用,如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海水淡化:核能海水淡化技术正在研究之中,有望在未来得到应用。 空间探索:核能空间探索技术也在研究之中,有望在未来得到应用。
国际核安全合作成果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成立 国际核安全公约的签署 核安全技术交流与合作
核安全培训与能力建设 核安全信息共享与应急响应机制 核安全国际法律框架的完善
国际核安全合作存在的问题
核恐怖主义威胁日益严重,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应对
核材料流失和核技术扩散问 题仍然存在,需要加强国际
合作打击
核恐怖主义威胁 的性质和影响
核恐怖主义威胁 的来源和动机
核恐怖主义威胁 的应对措施和国 际合作
核恐怖主义威胁 的未来趋势和挑 战
核材料走私风险
核材料走私的严重性:可能导致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 走私途径:非法交易、网络黑市、跨国犯罪集团等 走私风险:增加核事故和核战争的可能性 应对措施: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核材料监管水平、打击跨国犯罪集团等
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新特点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机遇
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新特点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机遇(2013.02)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球治理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这是中国官方对于全球治理问题的最新理论概括和战略判断。
其中至少透出几个最关键的要点:其一是中国官方第一次在最高文件中以“全球治理”取代了“全球经济治理”,表明中国不再把全球治理限定在经济事务领域,它涵盖着经济、政治、安全、社会和其他新领域的全球治理内容;其二是中国官方文件也是首次使用“全球治理机制”的概念,这表明全球治理不只是一种外交事务和世界现象,而且是一种机制和制度,它是世界秩序的另一种表述;其三是这种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也可以说“全球治理”正在从“西方治理”转型为“西方和非西方的共同治理”,这种变革不仅关系到国际体系的发展趋势,而且影响到各国的国内治理理念和制度安排。
仅仅从这些初步理解来看,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治理机制变革的重要推动者,这个转变的战略内涵和历史意义不可低估。
全球治理是全球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兴大国既是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又是国际体系权力转移的主要方向,它们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符合世界大势的客观进程。
在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低迷状态,难以提供全球治理公共品的背景下,新兴大国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治理的重要特点之一。
同时,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不同领域的能力发展极不平衡:全球经济治理走向深入,全球安全治理陷入僵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具体化阶段。
中国需要与其他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各领域发挥各自特长,协同作战,互为补充。
为了抓住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历史机遇,这里对新阶段的特点稍作分析:一、西方主要经济体仍处于低迷状态,国际宏观经济协调机制明显削弱全球经济已经连续四年增长减速,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大大增强。
本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上,发达经济体内部、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援助国与低收入国家之间政策目标充满矛盾:确保增长优先,还是以财政整顿为重点;通缩风险大,还是通胀对未来经济更有害;是接受或增加外来援助以渡难关还是抵制或减少财政援助以图自保?这些宏观政策目标分歧,严重削弱各国内部宏观调控机制的有效性。
全球核安全治理需要新共识
全球核安全治理需要新共识季思2016年3月31日至4月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举行,虽然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倡议召开的最后一次核安全首脑峰会,但全球核安全治理的步伐不会也不容停歇。
环顾全球,核安全形势仍然堪忧:一些国家争相发展核武器,加之非国家行为体引发的核恐怖主义,当今世界核武器扩散和被滥用的风险空前上升。
要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社会亟需核安全治理新思路、新动力和新共识。
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在海牙核安全峰会上提出了全球首个核安全观,并在本届峰会上作了进一步阐释,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
这是中国在深刻把握国际核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对核安全治理这一全球性难题作出的回答,相信将进一步推动和引领全球核安全治理进程。
一是发展与安全并重。
在过去的核安全治理中,“安全议程”一直是优先考虑事项,而“发展议程”往往被忽视。
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核能是一项促进经济和民生发展的重要技术,核安全治理不能成为西方核大国剥夺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核能权利的借口。
因此,中国主张要兼顾发展与安全,不能因强调安全而牺牲发展,也不能因强调发展而忽视安全。
中国在伊核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就是明证,中国既支持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反对核武器扩散;也主张对伊朗合理的安全及经济利益予以考虑,不应该剥夺伊朗和平开发利用核能的权利,为伊朗核协议的达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权利与义务并重。
冷战结束后二十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以“大国主导”的方式管控全球核安全风险,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无核国家的发言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与美西方主导的核安全治理不同,中国强调超越大国博弈,以更均衡、民主的方式进行治理,注重考虑无核国家的利益诉求和对核安全治理进程的民主参与。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核安全治理且不断发声,主张各国既要积极考虑并切实履行相关国际公约规定,也要根据本国国情采取最适合自己的核安全政策和举措,并倡导从大国主导转为各国共同参与、履行职责,在全球核安全治理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核能安全问题与治理策略
核能安全问题与治理策略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长。
尽管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得到广泛关注,但是依赖化石燃料和核能仍然是世界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核能作为不可再生的能源,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本文将针对核能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二、核能安全问题1. 核能污染核能污染是核能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核反应堆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会泄漏,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例如,1986年发生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给当地居民带来了长期和严重的健康后果。
而2011年福岛核事故更是震惊了全世界。
2. 核恐怖主义核恐怖主义是针对民用核设施或核材料的恐怖袭击。
核恐怖主义的威胁日益增加,因为核设施和核材料缺乏安全保障,容易被恐怖分子攻击或窃取。
3. 核废料处理问题核废料是核能使用的不可避免副产品。
处理核废料是一个长期的、昂贵的过程,而且目前还没有找到完全有效的方法。
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三、治理策略针对核能安全问题,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治理。
1. 加强核能设施的安全核能设施的安全是核能安全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政府和核能公司应该加强对核设施的管理和监管,制定完善的安全标准和应急预案,确保核能设施的安全运行。
2. 增强核素监测能力核素监测是核能安全治理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政府和核能公司应该建立完整的核素监测系统,定期对核能设施周边以及人员进行核素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核安全问题。
3. 制定核能废料处理计划核废料处理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昂贵的过程。
政府和核能公司应该制定完善的核废料处理计划,寻找更多的处理方法,确保核废料处理的安全和环保。
4.建立核安全文化建立核安全文化是核能安全治理中重要的一环。
政府和核能公司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核能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核能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全社会对核能安全问题的治理意识。
5. 防范核恐怖主义核恐怖主义对公众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国际核事故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展望
重 的核事故势必影 响一 国乃至世界 的能源供 给和能源结构 .从而影 响、 制约一 国乃 至世 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 事实上 , 能源问题还将 与其他 各种危机 问题相联 系,影 响 、制约各 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 2 0 0 7— 2 0 0 9年期间发生 的一系 列全球 危机 对各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 了 深远影响 。粮食和 能源危机 以及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 . 阻碍 了 许 多发展 中国家 的发展努 力 ” I 6 l 总之 , 核能开发利用是 现代社会进 步发展 的必然 产物 . 但与此 同 时, 核能开发利用 的扩展所带来 的全球风 险也逐渐成为 国际社会 中新 的不安全 和不稳定 因素 . 对人类安全构成 了新的威胁和挑战
S c i e n c e & Te c h n o l o g y Vi s i o n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国际核事故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展望
陈俊 国 秦 宇 彤 马德 勋 沈 娟 冷 怀 明 丁环 宇 罗长 坤 ( 中 国人 民解 放 军 第三 军 医大学 , 中国 重庆 4 0 0 0 3 8 )
2 核事故风 险的国际治理现状
2 . 1 形成 的国际法基础 在核事故风险治理领域 . 各 国在 国际层面已经形成 了一定的 国内 治理责任与协调合作体制 国际社 会形成 的有关核 能安全 以及核事故 风险治理 的多边 国际公约 为各 国在核事故 风险治理 中的协 调与合作 提供 了基本 的国际法基础 目前 已形成 的重要的国际条约有《 核安全 公约》 、 《 乏燃 料管理安全和放 射性 废物管理安 全联合公 约》 、 《 核事故 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 和《 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 这些核安全方 面的各种 国际条 约和国际法律 文书基本确立 了国际社会在其 国内治 理和国际协调与合作等方面的责任原则和框架义务。 此外 . 《 核安全公 约》 设置 了提交履 约情况报告 的制 度和缔约方会 议制度 . 通过缔 约方 会议 的方式审议缔约国提交的履约情况报告 . 从 而在 国际层 面上促进 缔 约国遵守实施条约义务 , 改善 、 提升缔 约国的风险治理水平 和效果 在风险治理 的责任原则 和框架义务方 面 . 《 乏燃料 管理安全和放射 性 废物 管理安全联合公约 》 做出 了与《 核 安全公约》 类似 的规定 . 同时在 某些方 面有 了进 一步的调 整和发展 。 《 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 规定了向 相关 国家及 时通报 核事故 的义务 及其内容和范 围等 。《 核事故或 辐射 紧急情况援 助公 约》 则规 定了在 发生核 事故或辐射 紧急情况 时进行 国 际合作 和援助 的框 架安排 . 以尽 量减少危害后果 总体而言 . 核安全领 域里所形成 的一些 责任原则 和框架 义务是具有法律约束力 的. 因而构 成 了核能风 险治理 的国际法 基础 2 _ 2 国际组织发挥 的职能作用 通过相关 的政府间 国际组织 的各种 职能活动来 实施 和推进核事 故风险 的全球治理是一条较好途径 国际原子能机构 长期致力于对核 事故风险治理进行基础建设和指导服务 . 帮助或督促各国加强核事故 风险治理和相互之 间的国际合作 。目前 .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核事故风 险治理实施提供 了同行评审 、 咨询 、 指导等服务 , 支持成员国改进有效 的安全基础结构 。其 中 .同行评审服务主要包括综合监管评 审服务f I RR S ) 和运行安全评审组f O S A R T 1 。运行安全评审组计划始于 1 9 8 2 年, 迄今为止 , 它总共 在 3 2个 国家进 行了 1 5 2次安全评审与 出访『 7 1 根据实践的发展 , 国际 原 子 能 机 构 还 不 断 地 调 整 、 开发 新 的工 具 . 旨在 推进在核能开发利用上提供支持 、 指导和服务 。例如 . 国际原子能机构 在2 0 0 9 年通过了基于安全基础结构的《 安全导则》 。此外 , 它还制订了 《 反应堆通用安全评审框架》 , 以便向成员 国提供反应堆的初期评价[ g l 。 2 . 3 国际协作的治理体 制 从 风险治理体系结构的形成 和发展来看 . 在 国际原子能机构 的推 动下 . 国际社会 已经形成 了一种 协同努 力以确立和强化全球治理体 制
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
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要有的放矢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所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文/陈须隆当前,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变化多端。
要有的放矢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所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它不仅加重了环境和资源问题,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与资源和环境问题交织在一起,对世界可持续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均产生巨大影响。
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问题,首先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
据联合国权威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预计全球人口将由2015年的73亿增加到2023年81亿和2050的96亿;全球人口最终能稳定在105亿或110亿左右。
全球人口的高速增长,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
发展中国家问题尤其严重,可能会引起空前的危机。
其次是人口老龄化。
联合国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人口中有5亿多人年龄在60岁或以上(占全球总人口近8%)。
发展中国家以欧洲和中亚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占总人口的11.4%。
人口老龄化给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未富先老”构成空前严峻的挑战。
二、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
目前人类主要面临十大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问题愈发突出。
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给有关国家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一些小岛屿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直接威胁。
气候变化还可能通过影响粮食、水资源等战略资源的供应与再分配,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国际冲突。
当前全球治理形势及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政策建议
当前全球治理形势及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政策建议一、当前全球治理的形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建立在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基础之上的全球治理体系与决策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面对世界经济的深度结构性调整和日益凸显的全球性问题,改革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议题,全球治理因此也步入机制变革的新阶段,并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崛起,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和能力逐步加强。
全球治理机制的变化反映着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导致全球经济重心开始“东移”,尤其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升,它们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在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同时,也对旧有的世界格局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和诉求,成为全球治理的发展趋势之一。
纳入更多发展中国家的G20也突破了原有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G7)垄断全球经济事务的格局,转而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讨论全球经济的重大问题。
二是全球治理议题范围扩大,非传统、突发性的全球热点问题增多。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和贸易低速增长,全球政治格局转变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凸显,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进一步增多,气候变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核安全和防扩散、贸易保护主义、粮食安全和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全球性议题显著增加,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当前的全球热点治理议题还包括一些突发性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重大事件,如2009年开始的欧债危机、2011年以来西亚北非地区的持续动荡,这些议题与传统的全球治理议题相比,治理难度相对更大,更容易出现集体行动困境。
三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区域性治理平台和组织显著增加,对现有全球治理体系构成补充和挑战。
在全球治理出现局限和缺失的前提下,区域性治理成为全球化的新形势、新潮流。
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
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要有的放矢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所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文/陈须隆当前,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变化多端。
要有的放矢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所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它不仅加重了环境和资源问题,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与资源和环境问题交织在一起,对世界可持续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均产生巨大影响。
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问题,首先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
据联合国权威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预计全球人口将由2015年的73亿增加到2023年81亿和2050的96亿;全球人口最终能稳定在105亿或110亿左右。
全球人口的高速增长,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
发展中国家问题尤其严重,可能会引起空前的危机。
其次是人口老龄化。
联合国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人口中有5亿多人年龄在60岁或以上(占全球总人口近8%)。
发展中国家以欧洲和中亚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占总人口的11.4%。
人口老龄化给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未富先老”构成空前严峻的挑战。
二、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
目前人类主要面临十大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问题愈发突出。
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给有关国家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一些小岛屿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直接威胁。
气候变化还可能通过影响粮食、水资源等战略资源的供应与再分配,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国际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7月7日
《禁止核武器条约》 正式通过
人道主义倡议
要求填补《不扩散核 武器条约》的法律空 白,试图推进《禁止 核武器条约》谈判
无核国家发起“人道主义倡议” 《禁止核武器条约》
首个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核武器的条约
禁止核武器的拥有、研发、储存、转 移、试验,或是威胁使用 彻底消除核武器 开展受害人援助和环境补救
核 安保
Nuclear Security 在核材料使用、储 存和运输过程中, 对盗窃、蓄意破坏、 未经授权获取、非 法转让等恶意行动 所采取的预防、探 测和响应措施
核 安全
Nuclear Safety 从保护公众及环境 不受放射性危害的 角度出发,采取措 施确保核设施的正 常运行、预防事故 的发生、限制可能 的事故后果
全球面临核恐怖主义威胁
有核国家
达成系列核裁军 协议 远没有兑现条约 中规定的水平 信赖于核武器这 种超级武器
无核国家
部分国家在和平 利用核能的幌子 下发展核武器
印度、巴基斯坦、 南非、朝鲜等国相 继研制出核武器 看好核武器政治 含义
美国“退群”伊核问题再起波澜
2006年4月11日
伊朗核问题
伊朗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 国,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从 未宣称要谋求核武器 伊核危机本质上是西方不允许伊朗 具备日益增长的核潜力 伊核协议开创了通过和平谈判解决 地区核扩散问题的先例
“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 原则,循序渐进地推进
“美国优先”政策增加新变数
发展“灵活、适应性和 抗打击性强”的核力量
核 态 势 评 估 报 告
美国核力量将威慑核攻 击和非核进攻 以非战略核武器强化威 慑能力
不排除对无核国家使用 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02
防止核扩散多方分歧难调
美国“退群”伊核问题再起波澜 朝鲜无核化进程难以一蹴而就
该协议基本满足美国防扩散政策目标 该协议的实施,使伊朗外部制裁逐步 放宽,经济状况会得到明显改善
伊朗宣布已成功生产出纯 度3.5%的低纯度浓缩铀 2006年4月28日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提 交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 2009年9月21日 伊朗福尔多铀浓缩厂曝光
2014年2月 伊核问题全面谈判启动
STEP
3
STEP
化解分歧
核武器对全球战略安全 与稳定举足轻重,全面禁 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不可 能一蹴而就,应当遵循
2
有核国家希望在现有多边 裁军机制下处理禁止及裁减核 武器问题 “人道主义倡议”有合理之处, 目前,美俄“基于预警发射” 的核运行战略与当前国际和平
STEP
1
环境极不兼容
“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
朝鲜无核化进程难以一蹴而就
中国对朝核问 题的态度
严格落实联合 国安理会制裁
积极促进朝核 问题向谈判轨 道转圜
金正恩来华非正式访问
2月
4月
中 朝 领 导 人 大 连 会 晤
金正恩来华访问
6月
3月
5月
6月
平昌奥运会朝韩破冰
朝韩领导人板门店会晤
朝美领导人新加坡会晤
美朝双方在无核化的具体设想方面仍存在较大落差 朝鲜核武能力和规模已达到一定水平,无核化进程很难一蹴而就
核电站就是利用核反应堆所产生的热 能来发电或发电兼供热的动力设施
核武器,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 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 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毁伤破坏效应 的武器
01
核裁军进程面临复杂矛盾
美俄核裁军前景黯淡 无核国家“人道主义倡议”激发矛盾
“美国优先”政策增加新变数
生效
未生效
削减标准大倒退
生效
美俄核裁军前景黯淡
乌 克 兰 危 机
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
2018年2月发布 该报告弱化了核 裁军承诺,暗示 扩大美国核武使 用条件,明确提 出开发新核武 报告认为美俄核 领域建设性互动 大幅下降,近期内想要在核裁军问题上 取得进展极其困难
2013年底至2014年,爆发乌克兰政治危 机以及克里米亚事件 此后美俄关系急剧恶化,两国在反导问 题上针锋相对,核裁军谈判戛然而止
仍需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并行推进
全球面临核恐怖主义威胁
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成为寻求核扩散的新来源
“基地”组织
尝试购买核原料 从巴基斯坦等地招募核专家 宣传利用浓缩铀制造“脏弹”的 方法 中
获取核武器是 “宗教义务”
“伊斯兰国”
谋求核与放射性材料,图谋制造 “脏弹”搞核恐袭 多起放射性材料走私案目标均指 向“伊国”及其他中东恐怖势力
美国“退群”伊核问题再起波澜
麦凯恩:所有的迹象 指向这是一个坏协议
内塔尼亚胡:以色列 不接受伊核协议
特朗普:伊核协议是 个糟糕的协议
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 布,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 2018年7月6日,伊朗核问题外 并重启因伊核协议而豁免 长会发布联合声明,重申各方 的对伊朗的制裁 共同维护执行伊核全面协议不 动摇,并致力于解决美国退出 伊核协议后出现的问题
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
供技术合作
美俄核裁军前景黯淡
1991.7.31
《削减和限制进攻性
1993.1.3
2002.5.24
2010.4
《进一步削减和限制 《削减进攻性战略武 《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 器条约》 性战略武器条约》 进攻性战略武器条 战略武器条约》 约》 核弹头削减至1550枚, 核弹头削减至 核弹头削减至6000枚, 战略运载工具700件 1700-2000枚 运载工具1600件
2015年7月14日
伊核协议全面达成
美国“退群”伊核问题再起波澜
伊核协议要点
伊朗重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寻求、开 发和获得任何核武器 国际社会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将再持续5年 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可以在24天内进入 伊朗境内被认为可疑的地点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实伊朗核计划的和平 性质后,联合国、美国以及欧盟将解除 对伊朗的经济和金融制裁 如果伊朗方面违反协议,相关制裁将在 65天内恢复 伊朗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将重建,仅用于 和平目的
2013-2014
先后在挪威、墨西哥、 奥地利召集3次大会, 近160个国家参会
“奥地利承诺” 各方携手,弥补法律 空白,禁止和销毁核 武器。
2016年12月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决定启动《禁止核武 器条约》谈判
2017年3月27日
《禁止核武器条约》 谈判正式在纽约启 动,共有124个国家 参加谈判
全球核安全治理新形势
CONTENTS
核裁军进程 面临复杂矛盾
01
02
国际核安全体系
防止核扩散 多方分歧难调
建设任重道远
03
核能的应用
核电站
核武器
截止2017年初,全球九个有核国家(美国、俄罗斯、法 国、英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共 部署了约4150枚核弹头:其中美国6800枚,俄罗斯 7000枚,英国有215枚,法国300枚,中国270枚,印度 约有120-130枚,巴基斯坦约有130-140枚,以色列有 80枚,朝鲜约有10-20枚核弹头 来源: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第二届核安全 峰会
加强核安全、 防范核恐怖主义
加强核材料和 核设施管理
第三届核安全 峰会
加强核安全 国际体系
第四届核安全 峰会
中国倡议构建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 炸成功
12月26日
中国第一艘核 潜艇下水
9月24日 签署《全面禁止 核试验条约》
1964
1967
1970
►“国际废除核武
器运动”负责人贝 亚特丽斯·菲恩和 广岛原子弹爆炸幸 存者节子·瑟洛领 取2017年诺贝尔和 平奖
推动条约达成的非政 府组织联盟“国际废 核运动”获得2017年 诺贝尔和平奖
寻求并接受其他缔约国的帮助
无核国家发起“人道主义倡议”
有核国家和无核国家
双方必须加强磋商,协调
诉求,在维护全球战略稳 定大局的基础上,照顾无 核国家关切,在“体制内”
自主和协作并重
权利和义务并重
五 大 中 国 倡 议
构建核安全能力 建设网络
中国倡议构建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中国作为核大国,在履行国家责任、为世界提供核安全公共产 品方面做出了表率
01
核管理
核 安全
02 核应急
核应急基本方针 国家核应急组织管理体系 国家核应急救援队
保持良好的核安保记录 核材料和放射源实施许可管理 设立了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
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更需要各国
携手合作,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 同体
《王毅谈中方关于伊核问题的五点主张》
外交部网站 2018年7月6日
《特朗普又想“退群”,伊核协议背后有怎样的博弈》
新华网 2018年5月7日
《核正义理论与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8年第4期
1.不扩散机制包括哪三大方面,各方面情况如何? 2.我国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
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 核能的国际合作
有核国家不得向任何无核国家直接或间 接转让核武器或核爆炸装置,不帮助无 核国家制造核武器 无核国保证不研制、不接受和不谋求获 取核武器 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
1968年,美国和苏联代表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
03
核安全文化
04
国际履约
2015年1月《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 2017年12月《核安全文化特征》
率先批准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 约》及其修正案、《制止核恐怖 行为国际公约》等国际文书 是“打击核恐怖主义全球倡议” 等国际机制的创始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