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最小配筋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最小配筋率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6%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抗震等级梁中位置

支座跨中

一级0.4和80ft/fy中的较大值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

二级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

三、四级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柱类型抗震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框架中柱、边柱 1.0 0.8 0.7 0.6

框架角柱、框支柱1.2 1,0 0,9 0,8

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应按上面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上面数值增加0.1。

规范上不是有么?

框架梁的最小配筋率取大值

一级支座0.4 ,80ft/fy 跨中0.3 ,65ft/fy

二级支座0.3 ,65ft/fy 跨中0.25,55ft/fy

三、四级支座0.25,55ft/fy 跨中0.2 ,45ft/fy

带边框的剪力墙连梁最小配筋率同相应抗震等级的框架梁。

基础哪,尤其是独立基础是多少啊

怎么算最小配筋率?谢谢!

现行规范上没有最小配筋率的明确规定,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执行,扩展基础底版受力钢筋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100~200。

最大配筋率

当受弯构件的配筋率达到相应于混凝土即将破坏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大配筋率,以ρmax (ρ=As/b h0)表示。

配筋率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框架梁配筋率超过多少是超筋了

再举个例子,某框架梁,三跨,300x800,梁底受拉钢筋6根圆25,梁上侧靠近柱子的部分8根圆25,是否超筋了,如何调整

如果不考虑抗震要求的话,所谓框架梁超筋和梁的配筋率没有直接联系。你给的是配筋率的计算公式,与超筋无关。所谓梁超筋,是指不论如何加大配筋量,都不能够提高粱的承载力,因为梁受压区的混凝土已经压碎了。所以,理论上梁的配筋率是可以无限提高的,只要混凝土的抗压承载力足够就可以了。所以梁超筋的判断是以混凝土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来判断的。例如,对于采用二级钢的梁来说,当混凝土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大于0.55时,梁即超筋,但不是以配筋率来判断的。一旦超筋,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大梁的断面尺寸。

当考虑抗震时,为了延性要求,梁超筋除了要按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控制,还要限制梁端上部的配筋率,也就是你给的公式,要求配筋率小于2.5%。配筋率应以全截面计算,就是你给的第一个式子计算。按你的数据,梁的配筋率是没有超筋的,才1.6%。

箍筋面积配筋率和箍筋体积配筋率

配箍率是对箍筋而言,分箍筋面积配筋率和箍筋体积配筋率。

一般情况下,面积配筋率是对受弯构件而言,体积配箍率是对受压构件而言。

Ⅰ. 箍筋的面积配筋率

面积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弯剪扭构件:ρsv,min=0.28×ft/fyv。

Ⅱ. 箍筋的体积配筋率

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

式中,l1和l2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筋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均有此规定),fyv≤360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无此规定,《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有此规定)。

相关规范条文:

A. 面积配箍率(ρsv):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10.2.10条、第10.2.12条、第11.3.9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J 186-2002) 第6.3.4条、第6.3.5条。

B. 体积配箍率(ρv):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7.8.3条、第11.4.17条、第11.4.18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第6.3.12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J 186-2002) 第6.4.7条。

配箍率

配箍率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1.概念:

两者均对箍筋而言,所以也叫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1).面积配箍率(ρsv):是在垂直箍筋的截面bs(b为构件宽,s为箍筋间距)中,箍筋面积所占的比率(钢箍面积为肢数

乘每根钢筋的面积)。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

(2).体积配箍率(ρv):指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的砼体积的比率。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2.作用:

(1).面积配箍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框架梁沿梁全长的面积配筋率有规定。

ρsv≥ρsvmin

(2).体积配箍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ρv≥ρvmin=λvfcf/yv (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

3. 配箍率与配筋率的区别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其中,ρ为配筋率;As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 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是根据Mu=Mcy时确定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

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0.6

一侧纵向钢筋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和45ft/fy中较大值

注:

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