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肛痈
中医外科学-肛痈
方藥:青蒿鱉甲湯合三妙丸加減。肺虛者加沙 參、麥冬;脾虛者加白術、山藥、扁豆;腎虛 者加龜板、玄參,生地改熟地。
初起實證用金黃膏、黃連膏外敷,病變部 位深隱者,可用金黃散調糊灌腸;虛證用沖 和膏或陽和解凝膏外敷。
成膿宜早期切開引流,並根據膿腫部位深 淺和病情緩急選擇手術方法。
• 由於膿腫的部位和深淺不同,症狀也有差異。如肛提肌以 上的間隙膿腫,病變部位深隱,全身症狀重,而局部症 肛門旁皮下膿腫 黏膜下膿腫 坐骨直腸間隙膿腫 骨盆直腸間隙膿腫 直腸後間隙膿腫
• 本病一般5~7 d成膿,若成膿期逾月,潰後膿出灰色稀薄, 不臭或微臭,無發熱或低熱,應考慮結核性膿腫。
• 血常規: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可有不同程度的 增加。
• 患病後應及早治療,防止炎症範圍擴大。
發生於肛門周圍的皮下組織內,局部紅、 腫、熱、痛明顯,膿成按之有波動感,全 身症狀輕微。
發於黏膜下層,主要在直腸下段,其遠端可達肛門 瓣平面,向上則往往超過肛管直腸環。初起常覺直 腸部沉重或飽滿感,當膿腫擴大時,可有鈍性酸痛 或跳痛,大便時加重。偶有裏急後重感。全身症狀 可有發熱、頭痛、食欲不振等。直腸指檢,在直腸 壁上可觸及一具有波動性的卵圓形包塊,並明顯突 人腸腔。肛門鏡檢查,可見直腸壁上有一表面平滑 而又規則的突起。穿刺可以抽出膿液。
發於肛門與坐骨結節之間,感染區域比肛門皮下膿 腫廣泛而深。初起僅感肛門部不適或微痛,逐漸出 現發熱、畏寒、頭痛、食欲不振等症狀,隨後局部 症狀加劇,肛門有灼痛或跳痛,在排便、咳嗽、行 走時疼痛加劇,甚則坐臥不安。直腸指檢,肛管患 側飽滿,有明顯壓痛,或有波動感。
位於肛提肌以上,腹膜以下,病變部位深隱, 局部症狀不明顯,有時僅有直腸下墜感,但全 身症狀明顯。直腸指檢,可觸及患側直腸壁處 隆起、壓痛及波動感。
中医外科学-肛门直肠疾病
肛门直肠疾病1.肛痈的发生多与()感染化脓有关。
A.毛囊B.皮脂腺C.肛门腺D.皮肤E.汗腺答案:C2.浅部肛周脓肿,一次切开手术,切口应是()。
A.放射状B.横形C.弧形D.纵形E.以上均可答案:A3.肛漏多是()的后遗症。
A.肛裂B.肛门直肠周围脓肿C.内痔D.外痔E.脱肛答案:B4.关于息肉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直肠内黏膜上的赘生物B.是常见的直肠结肠良性肿瘤C.儿童多为单发性D.青、壮年多为多发性E.本病预后佳,没有癌变可能答案:E5.内痔的发病部位()。
A.齿线以上B.齿线以下C.肛管皮肤下D.肛缘皮肤E.肛管直肠部答案:A6.Ⅰ期内痔的主要症状是()。
A.便血B.疼痛C.脱出D.瘙痒E.异物感答案:A7.肛裂的疼痛是()。
A.周期性疼痛B.绞痛C.钝痛D.酸痛E.烧灼痛答案:A8.早期肛裂可用()涂于裂口,每天2次。
A.七三丹B.生肌玉红膏蘸生肌散C.枯痔散D.九一丹E.金黄膏答案:B9.男,36岁,大便时滴血,色鲜红。
肛门视诊截石位9°有一小指头大小的息肉,息肉表面充血明显,脱出肛外,触之柔软,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br>此病的症型为()。
A.气滞血瘀B.风伤肠络C.脾气亏虚D.气阴两虚E.湿热下注答案:B10.男,36岁,大便时滴血,色鲜红。
肛门视诊截石位9°有一小指头大小的息肉,息肉表面充血明显,脱出肛外,触之柔软,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br>此病的最佳治法为()。
A.活血化瘀B.补益脾胃C.软坚散结D.清热凉血,祛风止血E.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答案:D11.男,36岁,大便时滴血,色鲜红。
肛门视诊截石位9°有一小指头大小的息肉,息肉表面充血明显,脱出肛外,触之柔软,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br>此病的最佳方药为()。
A.少府逐瘀汤加减B.参苓白术散加减C.槐角丸加减D.四君子汤加减E.萆薢渗湿汤加减答案:C12.男,36岁,大便时滴血,色鲜红。
2012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臀痈诊断
[诊断]
初起臀部一侧红肿热痛,患肢步行困难,红仲以中心最为明显,而四周较淡,边缘不清。
红肿逐渐扩大而有硬结,数天后皮肤湿烂,随即变成黑色腐溃,或中软不溃;溃后一般脓出黄稠,但有的伴有大块腐肉脱落,以致疮口深大,收口较慢。
初起即伴恶寒、发热、头痛、骨节酸痛、胃纳不佳等全身症状,待脓出腐肉脱落后,才逐渐减退。
部分臀痈,患处红热不显,而硬块坚巨,有疼痛与压痛,患肢步行不便,进展较为缓慢,全身症状也不明显。
一般经过治疗后,多半能自行消退。
[鉴别诊断]
一、有头疽初起有粟粒样脓头,痒痛并作,溃烂时状如蜂窝。
二、流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不局限于臀部一处,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特征。
肛痈
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疾病名称:肛痈因过食肥甘、辛辣、酗酒,或肺、脾、肾亏虚,湿热之邪乘虚下注所致。
二、临床表现肛门直肠周围红、肿、热、痛、肿块高出皮肤、触痛或压痛,有波动感或硬结包块破溃后流脓。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
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
舌质红,苔薄黄。
(二)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
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
舌质红,苔黄。
(三)阴虚毒恋证: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
舌质红,少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肛门肿痛1.观察皮肤红、肿、热、痛的程度及范围。
2.取舒适体位。
3.耳穴贴压,取肛门、神门、皮质下、直肠等穴。
4.中药熏洗。
5.中药药浴。
6.中药外敷。
(二)发热1.观察体温及汗出情况。
2.患者多饮水。
3.穴位按摩,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穴。
4.刮痧,取合谷、曲池、大椎等穴。
(三)便秘1.定时排便,忌努挣,避免久蹲。
2.腹部按摩。
3.穴位按摩,取天枢、关元、气海、大横、足三里等穴。
4.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5.耳穴贴压,取大肠、便秘点、脾、直肠、三焦、皮质下等穴。
(四)排尿困难1.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2.热敷下腹部。
3.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等穴。
4.耳穴贴压,取脑、肾、膀胱、交感、神门、皮质下等穴。
5.药熨法,取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
6.艾灸,取气海、关元、中极等穴。
7.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
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1.术前:耳穴贴压,取心、神门、皮质下等穴,以助睡眠。
2.术后护理。
(1)便后中药熏洗。
(2)挂线护理:轻拉挂线皮筋,便于彻底清洗,利于引流通畅。
(3)遵医嘱对创面采用物理治疗,如微波、红光、磁疗等。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交感、肛门等穴,以缓解术后疼痛。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外科学--肛门直肠疾病
第七单元肛门直肠疾病一、A11、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生大多与哪项有关( )A.外痔感染发炎B.直肠炎C.肛门腺感染发炎D.肛乳头炎E.肛乳头肥大2、陈旧性肛裂伴肛管狭窄者手术时多选用( )A.扩肛法B.纵切横缝法C.肛裂侧切术D.切开疗法E.挂线疗法3、肛裂疼痛的特点是( )A.周期性疼痛B.持续性刺痛C.搏动性跳痛D.持续性钝痛E.持续性胀痛4、硬化注射疗法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A.使痔核湿性坏死B.全部阻断痔血流C.使痔核纤维化萎缩D.畅通痔血流E.使痔组织坏死脱落5、内痔分期的主要依据是( )A.便血多少与颜色B.脱出情况C.痔核大小D.病程长短E.疼痛程度6、下列哪种疾病无便血症状( )A.内痔B.混合痔C.息肉痔D.外痔E.肛裂7、肛门内括约肌的主要作用是( )A.括约肛门B.帮助排便C.支持肛管直肠,防止脱垂D.载托盆腔内脏器E.保持直肠与肛管的角度8、肛门部手术时为防止大便失禁,不要切断( )A.外括约肌浅部B.内括约肌C.肛管直肠环D.外括约肌皮下部E.肛尾韧带9、直肠黏膜与肛管皮肤之间形成一条不整齐的线,称为( )A.肛白线B.齿线C.括约肌间线D.半月线E.肛门皮肤线10、肛管直肠癌诊断明确后,宜首选( )A.手术根治B.化疗C.中药治疗D.放疗E.以上都不是11、挂线疗法应用于高位肛漏的优点主要是( )A.疗程短B.无疼痛C.不影响肛门功能D.出血少E.以上都不是12、肛漏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 )A.切除瘘管管壁B.避免损伤内括约肌C.正确找到内口并切开或切除D.将外口及瘘管切除E.以上都不是13、混合痔手术常采用( )A.贯穿结扎法B.枯痔法C.痔核切除术D.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E.以上都不是14、关于肛痈,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多与肛门腺感染有关B.溃后多形成肛漏C.青壮年人多见D.浅部脓肿全身症状不明显E.高位脓肿多采用一次切开法15、下列疾病中,多发于儿童的是( )A.内痔B.息肉痔C.血栓性外痔D.锁肛痔E.肛隐窝炎16、下列哪种疾病无脱垂症状( )A.Ⅱ期内痔B.肛裂C.混合痔D.息肉痔E.脱肛17、高位肛漏手术切开治疗时,一般应配合( )A.结扎疗法B.注射疗法C.扩肛疗法D.插药疗法E.挂线疗法18、肛门旁皮下脓肿切开时应采取什么切口( )A.放射状B.十字形C.弧形D.平行纵切开E.梭形19、除哪项外,下列疾病均可引起肛门部肿痛( )A.肛痈B.内痔嵌顿C.血栓性外痔D.息肉痔E.肛漏二、A21、患者男性,52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外科学复习要点总结:疮疡之发
发
【考试重点】发的特点、锁喉痈、臀痈的临床特点 1.发的含义与特点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蜂窝组织炎。
其特点有(1)初起无头,红肿蔓延成片(2)中央明显,四周较淡,边界不清(3)灼热疼痛,有的3~5日后中央色褐腐溃,周围湿烂(4)全身症状明显。
2.锁喉痈、臀痈的临床特点与治疗(1)锁喉痈①锁喉痈是发于颈前正中结喉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红肿绕喉故名。
又称猛疽、结喉痈,俗称盘颈痰毒。
相当于西医的口底部蜂窝组织炎。
②其特点是来势暴急③治疗宜清热解毒、化痰消肿。
(2)臀痈①臀痈是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由肌肉注射引起者俗称针毒结块。
相当于西医的臀部蜂窝组织炎。
②其特点是发病来势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较快,但腐溃较难,收口亦慢。
③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外科学复习要点总结:肛痈
肛痈
【考试内容】肛痈的定义、特点、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
【考试重点】肛痈的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
1.肛痈的定义及病因病机肛痈是指西医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别名:脏毒、悬痈、坐马痈、跨马痈等。
特点:是多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高热,破溃后多形成肛漏。
2.肛痈的治疗肛痈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注意预防肛漏的形成。
(1)内治①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
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②火毒炽盛证:清热解毒透脓。
透脓散加减。
③阴虚毒恋证:养阴清热、祛湿解毒。
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加减。
(2)外治实证用金黄膏、黄连膏外敷,位置深隐者可用金黄散调糊灌肠;虚证用冲和膏或阳和解凝膏外敷。
(3)手术方法①脓肿一次切开法:适用于浅部脓肿。
②一次切开挂线法:适用于高位脓肿及马蹄形脓肿等。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肛门直肠疾病(精选试题)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肛门直肠疾病1、肛痈与血栓外痔的共有症状是A.肿痛B.流脓C.脱出D.便秘E.便血2、肛痈与肛漏的共有症状是A.肿痛B.流脓C.脱出D.便秘E.便血3、内痔兼有贫血者可选用A.贯穿结扎法B.注射法C.静脉丛切除术D.外剥内扎术E.切开疗法4、混合痔宜用A.贯穿结扎法B.注射法C.静脉丛切除术D.外剥内扎术E.切开疗法5、肛漏的局部症状为A.疼痛、出血、便秘B.流脓、疼痛、瘙痒C.肛门坠胀、有异物感D.肛周红、肿、热、痛E.便下脓血、黏液,便意频数6、肛门旁皮下脓肿的症状多表现为A.疼痛、出血、便秘B.流脓、疼痛、瘙痒C.肛门坠胀、有异物感D.肛周红、肿、热、痛E.便下脓血、黏液,便意频数7、不适宜采取注射治疗法的是A.内痔B.混合痔C.息肉痔D.脱肛E.锁肛痔8、预后最差的是A.内痔B.混合痔C.息肉痔D.脱肛E.锁肛痔9、贯穿结扎法多用于治疗A.纤维型内痔B.结缔组织外痔C.骨盆直肠间隙脓肿D.早期肛裂E.混合痔10、扩肛法多用于治疗A.纤维型内痔B.结缔组织外痔C.骨盆直肠间隙脓肿D.早期肛裂E.混合痔11、一次切开挂线法多用于治疗A.纤维型内痔B.结缔组织外痔C.骨盆直肠间隙脓肿D.早期肛裂E.混合痔12、乳痈初期宜选用A.瓜蒌牛蒡汤B.黄连解毒汤C.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D.龙胆泻肝汤E.清瘟败毒饮13、肛门周围痈初期宜选用A.瓜蒌牛蒡汤B.黄连解毒汤C.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D.龙胆泻肝汤E.清瘟败毒饮14、肛漏常用的检查方法是A.肛内指诊检查B.探针检查C.肛门镜检查D.乙状结肠镜检查E.肛门局部望诊检查15、直肠高位息肉常用的检查方法是A.肛内指诊检查B.探针检查C.肛门镜检查D.乙状结肠镜检查E.肛门局部望诊检查16、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病有密切关系的是A.风邪B.热邪C.燥邪D.气虚E.血虚17、与直肠脱垂的发病关系最密切的是A.风邪B.热邪C.燥邪D.气虚E.血虚18、高位单纯性肛漏的治疗多选用A.血栓剥离术B.挂线疗法C.静脉丛剥离术D.外剥内扎术E.注射术19、静脉曲张性外痔的治疗多选用A.血栓剥离术B.挂线疗法C.静脉丛剥离术D.外剥内扎术E.注射术20、乙状结肠镜检查常用的是A.侧卧位B.膝胸位C.截石位D.蹲位E.倒置位21、肛管直肠脱出性疾病常用的检查体位是A.侧卧位B.膝胸位C.截石位D.蹲位E.倒置位22、检查脱肛病人时常采取A.侧卧位B.膝胸位C.截石位D.蹲位E.倒置位23、病人跪伏在检查床上,胸部贴近床面,臀部抬高,这种体位叫A.侧卧位B.膝胸位C.截石位D.蹲位E.倒置位24、血栓外痔的主要症状是A.肛门坠胀B.肛周剧痛C.直肠黏膜脱出D.肛门异物感E.便意频数25、结缔组织外痔的主要症状是A.肛门坠胀B.肛周剧痛C.直肠黏膜脱出D.肛门异物感E.便意频数26、血栓外痔好发于肛门齿线下A.截石位3、7、11点B.截石位3、9点C.截石位6、12点D.截石位1、8点E.截石位4、10点27、内痔好发于肛门齿线上A.截石位3、7、11点B.截石位3、9点C.截石位6、12点D.截石位1、8点E.截石位4、10点28、内痔、肛裂、息肉痔、锁肛痔的共有症状是A.肿胀B.便血C.疼痛D.流脓E.脱垂29、内痔、息肉痔、直肠脱垂的共有症状是A.肿胀B.便血C.疼痛D.流脓E.脱垂30、二期内痔的主要症状是A.大便滴鲜血,无肿物脱出B.大便滴或射鲜血,可有肿物脱出C.大便带血,肛门疼痛D.大便带血,血色暗红,肛门坠胀E.一般不出血,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31、多考虑为陈旧性肛裂的是A.大便滴鲜血,无肿物脱出B.大便滴或射鲜血,可有肿物脱出C.大便带血,肛门疼痛D.大便带血,血色暗红,肛门坠胀E.一般不出血,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32、一般不出现便血症状的疾病是A.直肠息肉B.肛裂C.外痔D.肛隐窝炎E.肛漏33、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的疾病是A.直肠息肉B.肛裂C.外痔D.肛隐窝炎E.肛漏34、一成年男性,常有便血,有肿物脱出肛外,便秘,肛门坠胀,异物感,有时出现肿痛,应考虑为A.早期肛裂B.直肠息肉C.肛隐窝炎D.Ⅱ期内痔E.混合痔35、一4岁儿童,大便每日一行,色黄质软,便时下血,应首先考虑为A.早期肛裂B.直肠息肉C.肛隐窝炎D.Ⅱ期内痔E.混合痔36、一青年妇女,近月余便时疼痛剧烈,大便秘结,点滴下血,应考虑为A.早期肛裂B.直肠息肉C.肛隐窝炎D.Ⅱ期内痔E.混合痔37、需用挂线疗法方能治愈的是A.单纯性肛瘘B.复杂性肛瘘C.低位肛肛瘘D.外盲瘘E.高位肛瘘38、肛门内外只有一个开口的是A.单纯性肛瘘B.复杂性肛瘘C.低位肛肛瘘D.外盲瘘E.高位肛瘘39、Ⅰ期内痔常见的症状是A.肛门疼痛B.便血C.痔核脱出D.肛门坠胀E.异物感40、肛管直肠癌的早期症状除便血外,还可见A.大便变形B.腹胀肠鸣C.脱出不纳D.排便习惯改变E.肛门潮湿41、静脉曲张性外痔多为B.花冠形C.不规则形D.圆形E.以上都不是42、下列关于直肠癌的叙述,错误的是A.排便习惯改变是常见的早期症状B.便血常被误诊为”痔疮”C.大便变细、变扁D.100%可以在直肠指诊时触及E.早期进行根治手术43、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多形成A.肛裂B.肛漏C.肛周湿疹D.结缔组织外痔E.肛乳头肥大44、下列哪种疾病无脱垂症状A.Ⅱ期内痔C.混合痔D.息肉痔E.脱肛45、肛管长约A.2cmB.3cmC.4cmD.5cmE.6cm46、重症药疹后期,大片膜状脱屑,伴有神疲乏力,口千咽燥,舌红脉细数,辨证应为A.风热B.血热证C.血虚风燥证D.气阴两虚证E.热入营血证47、肛漏的主要症状是A.便秘、便血、脱出B.肛门肿痛、便秘C.肛门流脓、疼痛、瘙痒D.流脓、疼痛、异物感E.流脓、便血、瘤痒48、肛裂好发于A.截石位6、12点处B.截石位3、7、11点C.截石位3、8点处D.截石位1、5、7点处E.截石位3、9点处49、Ⅰ度脱肛需要鉴别的疾病是A.Ⅰ期内痔B.直肠息肉C.结缔组织外痔D.Ⅱ期内痔E.以上都不是50、外痔多发生于A.齿线以上B.齿线以下C.肛管直肠环以下D.肛门缘外E.肛白线以下51、二度直肠脱垂的形态是A.颗粒状B.花瓣状C.长柱形D.圆锥形E.球形52、以截石位为准,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A.内痔好发干齿状线上3、7、11点处B.赘皮性外痔发于肛缘6、12点处C.血栓性外痔好发于肛缘6、12点处D.混合痔好发于齿线上下3、7、11点处E.肛裂好发于肛管6、12点处53、肛门旁皮下脓肿切开时应采取什么切口A.放射状B.十字形C.弧形D.平行纵切开E.梭形54、直肠癌早期症状是A.髓尾部剧痛B.便秘或大便变细C.便血D.排尿不畅或疼痛E.下腹胀痛55、大便出血,同时伴有黏液,呈持续性,肛门坠胀,多为A.息肉痔B.内痔C.混合痔D.肛裂E.锁肛痔56、关于肛痈,错误的描述是A.突发性肛门肿痛B.坠胀C.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局部症状明显D.肛门旁皮下脓肿溃后形成低位肛瘘E.直肠后间隙脓肿骶尾部可有钝痛57、血栓性外痔内服方宜选A.黄连解毒汤B.萆薢化毒汤C.大承气汤D.脏连汤E.凉血地黄汤58、肛漏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A.切除瘘管管壁B.避免损伤内括约肌C.正确找到内口并切开或切除D.将外口及瘘管切除E.以上都不是59、对诊断肛管直肠癌有重要意义的简易检查方法是A.X线检查B.B超检查C.直肠指诊D.病理组织学检查E.纤维结肠镜检查60、内痔结扎术后第7~9天,嘱病人减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水肿发炎B.避免大出血C.防止感染D.防止复发E.防止尿潴留61、肛裂的主要症状是A.便血、疼痛B.便血、疼痛、脱垂C.便秘、便血、疼痛D.疼痛、便血、流脓E.疼痛、便秘、异物感62、内痔初发的主要症状是A.肛门疼痛B.肛门坠胀C.便秘D.无痛性出血E.便时肛内有肿物脱出63、肛痈的临床特点是A.疼痛、便血、伴肿物脱于肛外B.发热、便血C.发病急骤、流脓、有肛漏形成D.便秘、便血E.发病急骤、疼痛剧烈、破溃后易形成肛漏64、不宜手术治疗的是内痔合并A.肛裂B.肛瘘C.血栓外痔D.直肠炎E.静脉外痔65、锁肛痔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两个症状是A.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B.里急后重和肛门内不适或下坠C.排便困难和大便变细、变扁D.腹胀、腹痛,直肠或骶部疼痛E.便秘和便血66、硬化注射疗法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使痔核湿性坏死B.使痔核纤维化萎缩C.使痔核坏死脱落D.全部阻断痔血流E.畅通痔血流67、直肠的全长应为A.3~4.5cmB.10cmC.12cmD.15cmE.18cm68、外痔的主要症状为A.肿胀B.坠胀C.异物感D.肛门疼痛E.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69、内痔最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是A.直肠指诊B.肛门镜检C.直肠活检D.X线钡剂灌肠E.肠镜70、球根银丝检查适用于哪种疾病A.肛裂B.肛痈C.肛漏D.息肉痔E.肛乳头肥大71、肛门直肠疾病病位用时钟12等分记载的体位是A.侧卧位B.截石位C.胸膝位D.蹲位E.倒置位72、混合痔的临床特点是A.既有内痔又有外痔B.内痔合并外痔C.内痔、外痔、肛裂兼有D.内痔与外痔融为一个整体E.三期内痔合并结缔组织外痔73、内痔的主要症状是A.便血、脱出、周期性疼痛B.便血、便秘、脱出C.便血、周期性疼痛、便秘D.肛门肿痛、流脓E.肛门疼痛、脱垂、血栓形成74、内痔发病区为A.肛柱B.肛瓣C.肛窦D.肛乳头E.肛门白线75、下列哪一疾病癌变发生率较高A.多发性息肉B.单发性息肉C.结肠息肉D.息肉病E.以上都不是76、临产期妇女痔肿痛,最佳治疗方法是A.口服中药活血止痛B.中药熏洗坐浴以消肿止痛C.注射疗法D.手术疗法E.胶圈套扎77、直肠癌的转移途径下列哪项不正确A.直接蔓延B.淋巴转移C.血行转移D.种植转移E.覆膜转移78、肛隐窝炎的并发症是A.肛口肿胀B.肛口疼痛C.肛口出血D.肛乳头炎E.肛口潮湿。
中医外科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除而蓄集袋底,即为袋脓。
2.箍(gu)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用于肿疡初期,促其消散。
3.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痈。
4.流注:流者,行也,注者,住也,是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及髂窝部脓肿。
5.发颐:是热病后余毒结于颐颌间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化脓性腮腺炎。
6.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本病西医学也称丹毒。
7.无头疽:是发生在骨与关节间的急、慢性化脓性疾病的统称,因其初起无头故名。
相当于西医学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
8.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误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
9.内陷:为除疔疮以外的其他阳证疮疡疾患过程中,因正气不足,火毒炽盛,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
10.流痰:是一种发于骨与关节部位的感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骨与关节结核。
11.瘰疬:是一种发生于颈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结核累累如串珠,故名瘰疠。
相当于西医学的颈部淋巴结结核。
12.外吹乳痈:是由热毒入侵哺乳期妇女的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
13.乳漏:发生于乳房或乳晕部的脓肿破溃后,久不收口而形成管道者,称为乳漏。
14.乳疠:男、女儿童或中老年男性在乳晕部出现疼痛性结块,称为乳疠。
相当于西医学的乳房异常发育症。
15.乳岩:是指乳房部的恶性肿瘤,相当于西医学的乳腺癌。
16.血瘤:是指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交集而形成的肿瘤。
相当于西医学的血管瘤,常见的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17.肉瘤:是发于皮里膜外,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学的脂肪瘤。
中医外科学的肛门直肠疾病(下)【袋鼠医学带你复习中医外科学系列11】
中医外科学的肛门直肠疾病(下)【袋鼠医学带你复习中医外科学系列11】❄肛痈⑴肛痈的定义①定义:肛痈是指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相当于西医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②特点: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高热,破溃后形成肛漏。
⑵肛痈的辨证论治①热毒蕴结证❶辨证要点:肛门周围突然肿痛,逐渐加剧,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舌红,苔薄黄,脉数。
❷治法:清热解毒。
❸名方加减: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若有湿热之象,合萆薢渗湿汤。
②火毒炽盛证❶辨证要点:肛门肿痛剧烈,持续数日,痛如鸡啄,难以入寐,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❷治法:清热解毒透脓。
❸名方加减:透脓散。
③阴虚毒恋证❶辨证要点:肛门肿痛,皮色暗红,成脓时间长,溃脓稀薄,疮口难敛,舌红,苔少,脉细数。
❷治法:养阴清热,祛湿解毒。
❸名方加减: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
⑶肛痈的外治法①初起:实证用金黄膏、黄连膏外敷,位置较深者可用金黄散调糊灌肠。
虚证用冲和膏或阳和解凝膏外敷。
②成脓:宜早期切开引流,根据脓肿位置的深浅和病情缓急选择手术方法。
③溃后:用九一丹纱条引流,脓尽改用生肌散纱条。
日久成瘘者,按肛瘘处理。
⑷手术方法①脓肿一次性切开法:适用于浅部脓肿。
②一次切开挂线法:适用于高位脓肿,如由肛隐窝感染而致坐骨直肠窝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及马蹄形脓肿等。
③分次手术:适用于体质虚弱或不愿住院治疗的深部脓肿。
❄肛漏⑴肛漏的概念及临床表现概念:是指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
临床表现为:为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并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到直肠。
⑵肛漏的分类①单纯性肛漏❶低位单纯性肛漏:只有一个漏管,并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内口在肛窦附件。
❷高位单纯性肛漏:仅有一条管道,瘘管穿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内口位于肛窦部位。
②复杂性肛漏❶低位复杂性肛漏:漏管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有两个以上外口,或两条以上管道,内口在肛窦部位。
中医外科笔记--执医考试
中医外科学笔记第一单元疮疡一、疖1、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2、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3、阴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二、痈1、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2、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三、有头疽1、火毒凝结:清热泻火,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2、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3、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4、气虚毒滞:扶正托毒—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四、丹毒1、风热毒蕴:疏风清热结毒—普济消毒饮2、肝脾湿火: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3、湿热毒蕴: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4、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六、褥疮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2、蕴毒腐溃:益气养阴、理湿托毒—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3、气血两虚: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第二单元乳房疾病一、乳痈1)初期: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2)成脓: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3)溃后: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二、乳癖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三、乳核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2、血瘀痰凝证: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五、乳岩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栝蒌散合开郁散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3、正虚毒炽证: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4、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人参养荣汤5、脾虚胃弱证: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第三单元瘿第五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一、蛇串疮1、肝经郁热:清泄肝火.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解毒消肿—除湿胃苓汤3、气滞血瘀: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二、癣1、风湿毒聚: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消风散或苦参汤2、湿热下注:清热化湿,解毒消肿——湿重于热用萆薢渗湿汤——湿热兼瘀用五神汤——湿热并重用龙胆泻肝汤三、湿疮1、湿热蕴肤: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解渗湿汤2、湿热浸淫: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3、脾虚湿蕴: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4、血虚风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四、接触性皮炎1、风热蕴肤: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2、湿热毒蕴:清热祛湿,凉血解毒—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3、血虚风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合消风散五、药毒(药物性皮炎)风热侵袭:疏风清热解表----消风散1)湿毒蕴肤:清热利湿,解毒止痒—萆薢渗湿汤2)热毒入营:清热解毒凉血,—清营汤3)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清热—增液汤合益胃汤六、瘾疹1)风寒束表:疏风散寒止痒,麻黄桂枝各半汤2)风热犯表: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3)肠胃湿热: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合茵陈蒿汤4)气血两虚:调补气血熄风潜阳----八珍汤5冲任不调:调摄冲任—四物汤合二仙汤七)痱子1)暑湿犯表:疏表解暑化湿--新加香薷饮2)暑侵三焦:清热利湿---三石汤八)疥疮湿热蕴结:清热化湿解毒杀虫---黄连解毒汤合三妙丸4)十、粉刺1)肺经风热:疏风清肺—枇杷清肺饮2)肠胃湿热:清热除湿解毒—茵陈蒿汤3)痰湿瘀滞:除湿化痰,活血散结—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十三、淋病1、湿热毒蕴:(急性淋病)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2、阴虚毒恋:(慢性淋病)滋阴降火,利湿祛浊—知柏地黄丸十四、梅毒1、肝经湿热:清热利湿,解毒驱梅—龙胆泻肝汤酌2、血热蕴毒:凉血解毒,泻热散瘀—清营汤合桃红四物汤3、毒结筋骨:活血解毒,通络止痛—五虎汤4、肝肾亏损:滋补肝肾,填髓熄风—地黄饮子5、心肾亏虚:养心补肾,祛瘀通阳—苓桂术甘汤十五、尖锐湿疣1、湿热下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萆薢化毒汤2、湿热毒蕴:清热解毒,化浊利湿—黄连解毒汤十六、艾滋病1、肺胃受邪:宣肺祛风,清热解毒—银翘散2、肺肾阴虚:滋补肺肾,解毒化瘀—百合固金汤合瓜蒌贝母汤3、脾胃虚弱:扶正祛邪,培补脾胃—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4、脾肾亏虚:温补脾肾,益气回阳—肾气丸合四神丸5、气虚血瘀:补气化瘀,活血清热—补阳还五汤、犀角地黄汤合消瘰丸6、窍闭痰蒙:清热化痰,开窍通闭—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丸十七非淋菌性尿道炎湿热阻滞:清热利湿,化浊通淋萆薢分清饮、八正散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通淋橘核丸阴虚湿热:滋阴补肾,清热利湿知柏地黄丸十八生殖器泡疹肝经湿热清热利湿,化浊解毒龙胆泻肝汤阴虚邪恋滋阴降火,解毒除湿知柏地黄丸第六单元. 肛门直肠疾病一. 痔1)风热肠燥:清热祛风凉血止血—槐角丸2)湿热下注:清肠止血—脏连丸3)气滞血瘀:活血消肿—止痛如神汤4)脾虚气陷:益气,升提—补中益气汤二.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痈)1)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2)火毒赤盛:清热解毒透脓—透脓散3)阴虚毒恋:养阴清热解毒—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4)正虚邪伏:益气补血托毒敛疮---托里消毒散5)湿热蕴结:补益脾肺燥湿化痰消肿---二陈汤合百合固金汤肛瘘1)湿热下注:清热解毒除湿消肿------萆薢渗湿汤和五味消毒饮2)火毒蕴结:泻火解毒清热散结---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3)正虚邪恋:补益气血托里透毒---托里消毒散4)阴液亏损:养阴清热----青蒿鳖甲汤三、肛裂1、血热肠燥:清热凉血润肠通便—凉血地黄汤合脾约麻仁丸2、阴虚津亏:养阴清热润肠—润肠汤3、气滞血瘀:理气活血,润肠通便—六磨汤第七单元. 男性前阴病六、慢性前列腺炎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八正散合龙胆泻肝汤2、气滞血瘀: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前列腺汤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4、肾阳虚损:补肾助阳—济生肾气丸或金锁固精丸合右归丸5.寒凝肝脉:温肝散寒活血通滞--暖肝煎天台乌药散七、前列腺增生症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消癃通闭—八正散2、脾肾气虚:补脾益气,温肾利尿—补中益气汤3、气滞血瘀:行气活血,通窍利尿—沉香散代抵当汤或桂枝茯苓丸加减4、肾阴亏虚:滋补肾阴,通窍利尿—知柏地黄丸5、肾阳不足:温补肾阳,通窍利尿—济生肾气丸6)肺热失宣:清热宣肺通调水道---黄芩清肺饮第九单元. 外科其他疾病一. 烧伤1)火毒伤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2)阴伤阳脱:回阳救逆,益气护阴—四逆汤、参附汤合生脉散3)火毒内陷: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或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热毒传心─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4)气血两虚:补气养血,兼清余毒—托里消毒散或八珍汤5脾虚阴伤:补气健脾,益胃养阴—益胃汤合参苓白术散四、肠痈:1、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泻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2、湿热证:通腑泻热,解毒利湿透脓—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或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3、热毒证: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冻伤寒凝血瘀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当归四逆汤、桂枝加当归汤寒胜阳衰回阳救逆,散寒通脉四逆加人参汤、参附汤寒凝化热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四妙勇安汤气血虚瘀益气养血,祛瘀通脉人参养荣汤、八珍汤合桂枝汤破伤风风毒在表祛风镇痉玉真散合五虎追风散风毒入里祛风止痉,清热解毒木萸散阴虚邪留益胃养津,疏通经络沙参麦冬汤。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外科学复习要点总结:疮疡之痈.
痈
【考试重点】痈的临床表现与特点 1.痈的概念与特点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等。
其特点有(1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2结块范围多在6~9cm左右(3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4可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 3.痈的辨证论治方法(1内治①火毒凝结证: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加减。
②热胜肉腐证: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③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
(2外治初起用金黄膏或金黄散,以冷开水或醋等调成糊状外敷。
热盛者可用玉露膏或玉露散外敷,或太乙膏外敷,掺药均可用红灵丹或阳毒内消散。
4.颈痈的特点与治疗(1概念:颈痈是发生在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俗名痰毒,又称时毒。
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其特点有:①多见于儿童,冬春易发②初起时局部肿胀、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结块边界清楚,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症状。
(2治疗内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化痰,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方药: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肛痈的中医试题及答案
肛痈的中医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中医中“肛痈”是指什么?A. 痔疮B. 肛周脓肿C. 肛裂D. 直肠息肉答案:B2. 肛痈的主要病因是什么?A. 外感风热B. 内伤食滞C. 湿热下注D. 情志内伤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肛痈的临床表现?A. 肛周疼痛B. 红肿热痛C. 排便困难D. 持续性低热答案:D4. 治疗肛痈初期,中医常采用的治法是什么?A. 清热解毒B. 活血化瘀C. 温阳散寒D. 健脾益气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预防肛痈的措施?A. 保持大便通畅B. 避免长时间坐卧C. 经常食用辛辣食物D. 保持肛周清洁答案:C二、多选题6. 肛痈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哪些?A. 肛瘘B. 肛裂C. 肛周湿疹D. 直肠狭窄答案:A D7. 中医治疗肛痈的方法除了中药内服外,还包括哪些?A. 外敷药膏B. 手术切开引流C. 针灸治疗D. 饮食调理答案:A B D三、判断题8. 肛痈患者应多食用辛辣食物以促进血液循环。
()答案:错误9. 保持大便通畅是预防肛痈的重要措施之一。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0. 简述中医治疗肛痈的常用中药方剂。
答案:中医治疗肛痈的常用中药方剂包括黄连解毒汤、五神汤、仙方活命饮等,具体方剂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调整。
五、案例分析题11. 患者,男性,35岁,因连续工作加班,出现肛周红肿疼痛,伴有发热,经诊断为肛痈。
请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其病因病机,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答案:根据中医理论,该患者的肛痈可能由于湿热下注、气血瘀滞所致。
由于连续加班,可能导致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加之湿热下注,形成肛痈。
治疗上应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剂,如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加减。
同时,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病情严重,可能需要手术切开引流,并配合外敷药膏治疗。
中医外科学考试重点完美打印版
以部位命名者:乳痈,子痈,对口疽;以穴位命名者: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以脏腑命名者:肠痈,肝痈,肺痈,肾岩;以病因命名者:破伤风,冻疮,漆疮;以形态命名者:蛇头疔,鹅掌风;以颜色命名者:白驳风,丹毒;以疾病特征命名者:烂疔,流注,湿疮;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小者为疖,大者为痈,更大者为发;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千日疮;以传染性命名者:疫疔。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爆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结核:即结聚成核、结如果核之意。
是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
岩: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后疮面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穴,故称之谓岩。
五善:“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尚难以定出确切病名者,表示预后较好。
七恶:“恶”就是坏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差。
中医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常有循行肝经部位夹郁夹痰的表现特点),饮食不节(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外来伤害,劳伤虚损(劳力,劳神,房室过度),感受特殊之毒(虫毒,蛇毒,疯犬毒,药毒,食物毒外,疫毒),痰饮瘀血。
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瘀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阴阳辩证:阳证(急性发作,红赤,焮热,高肿突起,根盘收束,软硬适度,疼痛剧烈、拒按,皮肤、肌肉,脓质稠厚,肉芽红活润泽,病程比较短,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舌红苔黄脉有余,易消、易溃、易敛、多顺)。
阴证(慢性发作,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凉或不热,平塌下陷,根盘散漫,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疼痛和缓、隐痛、不痛或酸麻,血脉、筋骨,脓质稀薄,肉芽苍白或紫暗,病程比较长,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伴虚寒症状、酿脓时有虚热症状、溃后虚像更甚,舌淡苔少脉不足,难消、难溃、难敛、多逆)部位辩证: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肛痈
肛痈是指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
相当于西医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肛痈的发生绝大部分与肛隐窝炎有关,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骤、肛周剧痛,伴全身高热,酿脓破溃后易形成楼管。
由于肛痈发生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名称,如生于肛门旁皮下者,名肛门旁皮下脓肿;生于坐骨直肠窝者,名坐骨直肠窝脓肿;生于骨盆直肠窝者,名骨盆直肠窝脓肿;生干直肠后间隙者,名直肠后间隙脓肿。
[病因病机]
过食辛辣肥甘、醇酒炙博之品,损伤脾胃,湿热内生,下注肛门,蕴久化热,热胜肉腐,发为痈疽;或肺肾阴虚,湿热痰浊凝聚肛门,郁久热胜肉腐,发为本病。
[诊断]
一、肛门旁皮下脓肿发于肛门周围的皮下组织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成脓后按之应指,全身症状较轻。
溃脓后易形成皮下肛瘘或低位瘘。
二、坐骨直肠窝脓肿位于坐骨直肠窝内,初起觉肛门部坠胀微痛,逐渐全身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肛门胀痛加剧或跳痛,坐卧不安,患侧肛周皮肤微红肿,肛门指检患侧直肠壁饱满,压痛明显,可有波动感。
三、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位于提肛肌以上,腹膜反折以下,位置较深,局部症状不典型,仅觉肛门胀痛,全身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肛周皮肤多无明显红肿,肛们指检患侧直肠壁饱满、压痛及波动感,溃脓后多形成高位肛瘘。
四、直肠后间隙脓肿部位较深,表现为直肠内坠胀痛,逐渐加重,全身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肛周皮肤无明显改变,肛门指检直肠后壁饱满,压痛或波动感。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在10X109几以上,中性粒细胞大于70%。
[鉴别诊断]
肛周毛囊炎、疖肿病变在肛周皮肤或皮下,多由局部皮肤破损染毒所致,与肛窦炎无直接联系,局部红肿热痛,肛门指检无异常发现,溃后不形成肛瘘。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湿热蕴结肛门周围突然肿痛,逐渐加剧,肛周压痛或见红肿,伴恶寒发热,口干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数。
辨证分析:湿热之邪蕴于肛门,气血不畅,郁而化热,则见肛周疼痛;正邪相搏,则见恶寒、发热;热邪为患,则出现口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数为湿热蕴结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革藓渗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二)热毒炽盛肛门肿痛剧烈,持续数日,痛如鸡啄,难以人寐,肛周红肿热痛,按之有应指感,或穿刺时有脓液;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辨证分析:邪热内蕴,日久不解,热胜肉腐,肉腐即成脓,故见肿痛剧烈,痛如鸡啄,按之应指,或穿刺有脓;邪正相争,则见恶寒、发热;邪热炽盛,津液耗伤,故见口干、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滑皆为邪热内盛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透脓。
方药:透脓散加减。
(三)阴虚毒恋肛门肿痛,日久不消,皮色暗红,成脓时间长,溃脓稀薄,疮口难敛;伴午后潮热,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肺肾阴虚,正气不足,湿热内侵,蕴结不散,阻碍气机而气血瘀滞,故肛门肿痛,日久不消;正气不足则难以成脓,正虚不能托毒外出,故疮口日久不愈,脓液稀薄;阴虚内热,则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寐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加减。
二、外治法
(一)初起实证,用如意金黄膏(散)外敷,位置较深者可用如意金黄散调糊灌肠。
虚证,用冲和膏或阳和解凝膏外敷。
(二)成脓宜切开排脓,根据脓肿位置的深浅和病情缓急选择手术方法。
(三)溃后先用红油膏,后用生肌玉红膏或生肌白玉膏纱条引流。
日久成瘘者,按肛瘘处理。
[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施行手术疗法。
(一)手术方法
1.一次性切开疗法适用于浅部脓肿,切口呈放射状,从脓肿最高处切向肛内感染的肛隐窝”内口,并切除感染的肛隐窝或内口,搔刮脓腔,置凡士林或红油膏纱条引流。
2.口开加挂线疗法适用于高位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
具体操作方法是经局部消毒后在腰俞穴麻醉下,先穿刺了解脓肿部位。
再于脓肿部位作放射状切口,切皮肤、皮下组织至齿线处,再用组织钳分离至脓腔,引流脓液,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腔,修剪脓腔边缘呈梭形,再用探针从脓腔向肛内探查,探通内口,用橡皮筋从内口穿出(另一端从脓腔拉出),将两端收拢结扎,脓腔内填以红油膏纱条,外盖敷料。
3.单纯切开引流适用于体质虚弱或不愿住院治疗的深部脓肿,在压痛最明显或波动感明显部位,向肛门缘作一放射状切口,引流脓液,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脓腔。
红油膏纱条三鹿,待形成肛瘘后,再按肛痿处理。
注意事项
l.定位要准确,脓肿部位较深,表面按压波动感不明显时宜先穿刺抽脓定位。
2.脓肿切开时,要用手指探查脓腔,分开脓腔间隙,切开后换药要保持引流通畅,使新肉向外生长。
3.术中应尽量切开或切除原发或可疑原发肛隐窝,防止肛瘘形成。
土术后常规配合使用抗生素,坚持每天换药,内服清热解毒中药,防止毒邪旁窜。
[预防与调摄]
一、保持肛门清洁及大便通畅。
二、少食辛辣、肥甘、炙博之晶。
三、积极治疗相关病变,如肛窦炎、直肠炎等。
四、患病后尽早治疗,防止病变范围扩大。
[结语]
肛痈是指肛门直肠周围间隙的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
本病的发生绝大多数由肛门腺感染化脓向周围蔓延所致。
因其病变部位不同,分别有不同的名称。
其临床特点为突发肛周疼痛,逐渐加重,恶寒发热,溃后流脓,易形成肛瘘,本病应与肛周毛囊炎、疖肿相鉴别。
湿热蕴结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萆藓渗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热毒炽盛证,治宜清热解毒透脓,方用透脓散加减;阴虚毒恋证,治宜养阴清热解毒,方选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加减。
肛痈手术治疗有3种方法,各有不同的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