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合集下载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教学目标: 学会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教学步骤:1. 引入: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即Sn = n(a1+an)/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公式。

2. 引入等比数列:告诉学生等比数列的定义是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乘以同一个常数r。

例子:1, 2, 4, 8, 16, ... (公比为2)3. 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a) 令S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b) 当n=1时,Sn=a1。

c) 当n>1时,Sn = a1 + a2 + ... + an-1 + an。

d) 将每一项除以a1得到 Sn/a1 = a1/a1 + a2/a1 + ... + an-1/a1 + an/a1。

e) 因为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乘以同一个常数r,可以简化为:Sn/a1 = 1 + r + r^2 + ... + r^(n-2) + r^(n-1)。

f) 将 r^(n-1) 与 r 相乘得到:r^(n-1) * (Sn/a1) = r + r^2 + r^3 + ... + r^(n-1) + r^n。

g) 用等式r^(n-1) * (Sn/a1) = r + r^2 + r^3 + ... + r^(n-1) + r^n 减去 Sn/a1 =1 + r + r^2 + ... + r^(n-1),得到:r^n * (Sn/a1) - Sn/a1 = r^n - 1。

h) 将 Sn/a1 提取出来得到: Sn/a1 * (r^n - 1) = r^n - 1。

i) 因为 r^n - 1 不能为0,所以可以除以 (r^n - 1) 得到:Sn/a1 = (r^n - 1)/(r - 1)。

j) 最后可以得到 Sn = a1 * [(r^n - 1)/(r - 1)]。

4. 举例验证公式的正确性:a) 例子1: a1 = 1, r = 2, n = 5。

代入公式得到 Sn = 1 * [(2^5 - 1)/(2 - 1)] = 31。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2. 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介绍;2.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3.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讲解;4. 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公式及计算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问题;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案例及练习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等比数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概念。

2. 等比数列的概念介绍:讲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特点。

3.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利用PPT课件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跟随步骤进行思考。

4.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讲解: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的运用。

5. 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出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知识点。

6. 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运用。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掌握程度。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复习导入:复习等比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等比数列的特点。

2.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回顾:简要回顾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提醒学生注意公式的构成和运用。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

3.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体会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引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

2. 新课: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观察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特点。

3. 推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归纳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4. 巩固: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应用。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广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关键点。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等比数列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面的项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r,第n项为an,则等比数列可以表示为:a1,a1 * r,a1 *r^2,…,a1 * r^(n-1)。

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为:Sn = a1 * (1 - r^n) / (1 - r)。

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生应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法。

二、教学重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1. 回顾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公差的定义。

2. 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推导过程。

3. 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复习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公差的定义。

2. 讲解:介绍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 示例: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演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步骤。

4.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进行计算。

5. 总结:归纳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应用场景,如财务计算、增长预测等。

五、板书设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Sn = a1 * (1 - r^n) / (1 - r)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

通过示例和练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题。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和公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 引导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2. 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推导和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过程。

3. 运用例题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教学素材(例题、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1.2 提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能否表示为一个公式?2. 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2.1 引导学生列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表达式。

2.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2.3 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例题讲解3.1 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运用。

3.2 引导学生跟着步骤一起解答,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4. 课堂练习4.1 布置少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2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5.1 总结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特点和运用。

5.2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6. 课后作业6.1 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知识。

6.2 强调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时间。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和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以及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九、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 能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特点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数学归纳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特点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等比数列的概念、特点和前n项和公式的PPT课件。

2. 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 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进行解答。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特点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掌握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在案例分析环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在课堂练习环节,布置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增加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增加一些拓展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等比数列概念和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能力。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经典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经典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学习目标】1.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推导公式的思想方法和过程,能够熟练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应用求解能力.2.通过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使学生掌握错位相减法、方程思想、划归思想等数学思想和方法.3.激情参与,惜时高效,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1.“我1.2.Ⅱ.1.2.3.等比通项公式a=n1.设A.C2AC.-31D.331、答案 D解析由8a2+a5=0得8a1q+a1q4=0,∴q=-2,则==-11.【我的疑惑】知识要点归纳: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1)公式:S n==(q≠1).(q=1).(2)注意:应用该公式时,一定不要忽略q=1的情况.2.若{a n}是等比数列,且公比q≠1,则前n项和S n=(1-q n)=A(q n-1).其中A=.3.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叫法.一般适用于求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积的前n项和.4.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当公比q≠1时,S n==;当q=1时,S n=.5.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1)连续m项的和(如S m、S2m-S m、S3m-S2m),仍构成数列.(注意:q≠-1或m为奇数)(2)S m+n=S m+q m S n(q为数列{a n}的公比).二、典型范例Ⅰ.质疑探究——质疑解惑、合作探究探究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问题1:怎么求等比数列{}n a的前n项和n S?写出公式的推导过程。

S n问题2当=故当(1)(2(3)由(4)是数列求和的一种重要方法。

问题探究一错位相减法求和问题教材中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叫错位相减法.这种求和方法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可以拓展到一个等差数列{a n}与一个等比数列{b n}对应项之积构成的新数列求和.下面是利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前n项和的步骤和过程,请你补充完整.设S n=+++…+,∴S n=,∴S n-S n=,即S n==∴S n==2-.例1 在等比数列{a n }中,S 3=,S 6=,求a n . 解 由已知S 6≠2S 3,则q ≠1,又S 3=,S 6=, 即①,a 1(1-q 6)1-q =632.②))②÷①得1+q 3=9,∴q =2.可求得a 1=,因此a n =a 1q n -1=2n -2.问题探究二 等比数列前n 项和S n 与函数的关系问题 当公比q =1时,因为a 1≠0,所以S n =na 1,是n 的正比例函数(常数项为0的一次函数).当q =1时,数列S 1,S 2,S 3,…,S n ,…的图象是正比例函数y =a 1x 图象上一些孤立的点.A =,的一个指问题1 证明 =S m +(a =S m +q m S ∴S m +n =S m 1A .48 C .50 2A .C .3.设S n A .11 C .-4.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2,前n 项和为S n ,则等于( )A .2B .4 C.D.5.已知{a n }是等比数列,a 2=2,a 5=,则a 1a 2+a 2a 3+…+a n a n +1等于 ( )A .16(1-4-n ) B .16(1-2-n )C.(1-4-n )D.(1-2-n )6.设{a n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已知a 2a 4=1,S 3=7,则S 5等于( ) A. B. C.D.二、填空题7.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S1,2S2,3S3成等差数列,则{a n}的公比为________.8.设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1=1,S6=4S3,则a4=________.9.若等比数列{a n}中,a1=1,a n=-512,前n项和为S n=-341,则n的值是________.三、解答题10.设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a2=6,6a1+a3=30,求a n和S n.11.在等比数列{a n}中,已知S n=48,S2n=60,求S3n.12.已知等比数列{a n}中,a1=2,a3+2是a2和a4的等差中项.(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记13(1)(2)1A.332A.1.1C.103.已知{aA.和5C.4.程和是A.C.5.数列{a n n1n+1n6A.3×44B.3×44+1C.45D.45+16.某企业在今年年初贷款a万元,年利率为γ,从今年年末开始每年偿还一定金额,预计五年内还清,则每年应偿还()A.万元B.万元C.万元D.万元二、填空题7.等比数列{a n}共2n项,其和为-240,且奇数项的和比偶数项的和大80,则公比q=________.8.等比数列{a n}中,前n项和为S n,S3=2,S6=6,则a10+a11+a12=________.9.某工厂月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为q,则该工厂的年平均增长率为________.三、解答题10.在等比数列{a n}中,已知S30=13S10,S10+S30=140,求S20的值.11.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证明a n+a n-1b+a n-2b2+…+b n=,其中n∈N*a,b是不为0的常数,且a≠b.12.已知{a n}是以a为首项,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S n为它的前n项和.(1)当S1,S3,S4成等差数列时,求q的值;(2)当S m,S n,S l成等差数列时,求证:对任意自然数k,a m+k,a n+k,a l+k也成等差数列.四、探究与拓展1312≈1.1)过关测试1.D7.8.310.解当a1S n当a1S n11.6312.(1)a n(2)S n13.(1)a课后练习。

示范教案(25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示范教案(25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2.5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2.5.1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从容说课师生将共同分析探究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公式的推导以教材中的“错位相减法”为最基本的方法,“错位相减法”也是一种算法,其设计的思路是“消除差别”,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还有许多方法,可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例如,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可得q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1223211..., 再由分式性质,得q a S a S n n n =--1,整理得)1(11≠--=q q q a a S n n .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信息和多媒体技术,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2.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胶片、投影仪等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比数列求和的计算问题;2.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3.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4.体会公式推导过程中的分类讨论和转化化归的思想.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观察、思考、类比、归纳、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中有趣的实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3.通过对有关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这个故事大家听说过吗? 生 知道一些,踊跃发言.师 “请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二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三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以此类推.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这就是国际象棋发明者向国王提出的要求.师 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40 g ,按目前世界小麦年度产量约60亿吨计.你认为国王能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生 各持己见.动笔,列式,计算.生 能列出式子:麦粒的总数为1+2+22+…+263=?师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你们计算出结果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课件展示:1+2+22+…+2 63=?师 我们将各格所放的麦粒数看成是一个数列,那么我们得到的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它的首项是1,公比是2,求第1个格子到第64个格子所放的麦粒数总和,就是求这个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 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式子的计算方法:记S=1+2+22+23+…+2 63,式中有64项,后项与前项的比为公比2,当每一项都乘以2后,中间有62项是对应相等的,作差可以相互抵消. 课件展示:S=1+2+22+23+…+2 63,①2S=2+22+23+…+263+264,②②-①得2S-S=2 64-1.264-1这个数很大,超过了1.84×10 19,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40 g ,那么麦粒的总质量超过了7 000亿吨.而目前世界年度小麦产量约60亿吨,因此,国王不能实现他的诺言.师 国王不假思索地给国际象棋发明者一个承诺,导致了一个很不幸的后果的发生,这都是他不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所造成的.而避免这个不幸的后果发生的知识,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知识.推进新课 [合作探究]师 在对一般形式推导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特殊的简单情形:1+q+q 2+…+q n =? 师 这个式子更突出表现了等比数列的特征,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生 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师 若将上式左边的每一项乘以公比q ,就出现了什么样的结果呢?生 q+q 2+…+q n +q n +1.生 每一项就成了它后面相邻的一项.师 对上面的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帮助吗?师 生共同探索:如果记S n =1+q+q 2+…+q n ,那么qS n =q+q 2+…+q n +q n +1.要想得到S n ,只要将两式相减,就立即有(1-q)S n =1-q n .师 提问学生如何处理,适时提醒学生注意q 的取值.生 如果q≠1,则有q q S n--=11. 师 当然,我们还要考虑一下如果q =1问题是什么样的结果.生 如果q =1,那么S n =n .师 上面我们先思考了一个特殊的简单情形,那么,对于等比数列的一般情形我们怎样思考? 课件展示:a 1+a 2+a 3+…+a n =?[教师精讲]师 在上面的特殊简单情形解决过程中,蕴含着一个特殊而且重要的处理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错位相减,消除差别”的方法.我们将这种方法简称为“错位相减法”.师 在解决等比数列的一般情形时,我们还可以使用“错位相减法”.如果记S n =a 1+a 2+a 3+…+a n ,那么qS n =a 1q+a 2q+a 3q+…+a n q,要想得到S n ,只要将两式相减,就立即有(1-q)S n =a 1-a n q.师 再次提醒学生注意q 的取值.如果q≠1,则有q q a a S n n --=11. 师 上述过程如果我们略加变化一下,还可以得到如下的过程:如果记S n =a 1+a 1q+a 1q 2+…+a 1q n -1,那么qS n =a 1q+a 1q 2+…+a 1q n -1+a 1q n ,要想得到S n ,只要将两式相减,就立即有(1-q)S n =a 1-a 1q n .如果q≠1,则有qq a S n n --=1)1(1. 师 上述推导过程,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其本质没有什么差别,都是用的“错位相减法”. 形式上,前一个出现的是等比数列的五个基本量:a 1,q,a n ,S n ,n 中a 1,q,a n ,S n 四个;后者出现的是a 1,q,S n ,n 四个,这将为我们今后运用公式求等比数列的前n 项的和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值得重视的是:上述结论都是在“如果q≠1”的前提下得到的.言下之意,就是只有当等比数列的公比q≠1时,我们才能用上述公式.师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对于等比数列的一般情形,如果q =1问题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生 如果q =1,S n =na 1.师 完全正确.如果q =1,那么S n =na n .正确吗?怎么解释?生 正确.q =1时,等比数列的各项相等,它的前n 项的和等于它的任一项的n 倍. 师 对了,这就是认清了问题的本质.师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还有其他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探讨一下: [合作探究]思路一: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我们有:q a a a a a a a a n n =====-1342312..., 再由合比定理,则得q a a a a a a a a n n =++++++++-1321432......, 即q a S a S nn n =--1, 从而就有(1-q)S n =a 1-a n q.(以下从略)思路二:由S n =a 1+a 2+a 3+…+a n 得S n =a 1+a 1q+a 2q+…+a n -1q=a 1+q(a 1+a 2+…+a n -1)=a 1+q(S n -a n ),从而得(1-q)S n =a 1-a n q.(以下从略)师 探究中我们们应该发现,S n -S n -1=a n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关系,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在这个关系式中,n 的取值应该满足什么条件?生 n > 1.师 对的,请同学们今后多多关注这个关系式:S n -S n -1=a n ,n > 1.师 综合上面的探究过程,我们得出: ⎪⎩⎪⎨⎧≠--==1,1)1(,1,11q q q a q na S n n 或者1,1,1,11≠⎪⎩⎪⎨⎧--=q q q a a q na n [例题剖析]【例题1】 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前8项的和:(1)21,41,81,…; (2)a 1=27,a 9=2431,q <0.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分析:由(1)所给条件,可得211=a ,21=q ,求n =8时的和,直接用公式即可. 由(2)所给条件,需要从24319=a 中获取求和的条件,才能进一步求n =8时的和.而a 9=a 1q 8,所以由条件可得q 8=19a a =272431⨯,再由q <0,可得31-=q ,将所得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了.生 写出解答: (1)因为211=a ,21=q ,所以当n =8时,256255211)21(1[2188=--=S . (2)由a 1=27,24319=a ,可得272431198⨯==a a q , 又由q <0,可得31-=q ,于是当n =8时,811640)31(1)2724311(2718=--⨯-=S . 【例题2】 某商场今年销售计算机5 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的销售量增加10%,那么从今年起,大约几年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 000台(结果保留到个位)? 师 根据题意,从中发现等比关系,从中抽象出等比数列,并明确这是一个已知S n =30 000求n 的问题.生 理解题意,从中发现等比关系,并找出等比数列中的基本量,列式,计算.解:根据题意,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增加的百分率相同,所以,从今年起,每年销售量组成一个等比数列{a n },其中a 1=5 000,q=1+10%=1.1,S n =30 000. 于是得到300001.11)1.11(5000=--n , 整理得1.1n =1.6, 两边取对数,得n lg1.1=lg1.6, 用计算器算得1.1lg 6.1lg =n ≈041.02.0≈5(年). 答:大约5年可以使总销售量达到30 000台.练习:教材第66页,练习第1、2、3题.课堂小结本节学习了如下内容:1.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特别是在推导过程中,学到了“错位相减法”.2.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因为公式涉及到等比数列的基本量中的4个量,一般需要知道其中的3个,才能求出另外一个量.另外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公式有两个形式,在应用中应该根据题意所给的条件,适当选择运用哪一个公式.在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注意q 的取值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放在第一位来思考.布置作业课本第69页习题2.5 A 组第1、2、3题.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情境问题的推导 一般情形的推导 例1练习:(学生板演) 例2练习:(学生板演)新教师教学反思詹文恩 发布时间: 2009-11-23 23:49:16作为一名新的青年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工作中,特别是这次的体育公开课上,我收获了很多。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3)能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特征;(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等方法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与一个常数(称为公比)的乘积。

2.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该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Sn = a1 (1 q^n) / (1 q)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等比数列的概念;(2)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2. 教学难点:(1)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推导;(2)公比q不等于1和等于1时的特殊情况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特征;2. 运用类比、推理等方法,让学生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3. 通过例题讲解、练习,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否有类似的公式。

2. 新课讲解:(1)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2)引导学生观察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特征;(3)引导学生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4)讲解公比q不等于1和等于1时的特殊情况。

3. 例题讲解:(1)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简单问题;(2)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典型例题。

4.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2)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答练习题。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相等的数列。

在等比数列中,我们可以通过公式来求解其前n项和。

本教案将介绍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一、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公比为r,前n项和为Sn。

那么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可以表示为:Sn = a(1 - r^n)/(1 - r)其中,a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在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即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相等。

具体推导过程如下:我们首先假设公比r不等于1。

当r等于1时,等比数列变为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公式为Sn = n(a + l)/2,其中l表示末项。

我们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与公比r的n次方相乘,得到序列Un = r * Sn,表示序列Sn的每一项与公比r的n次方的乘积。

由于等比数列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相等,即Un = a*r^n,所以r * Sn = a*r^n。

我们可以将Un = r * Sn和Sn = a * (1 - r^n)/(1 - r)联立求解,得到:r * Sn = a*r^nSn = a * (1 - r^n)/(1 - r)由此,我们得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Sn = a * (1 - r^n)/(1 - r)。

三、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金融、工程、物理等领域。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计算存款利息、计算贷款利息、计算连续复利、计算复利年金等。

在金融中,我们可以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计算存款利息。

假设存款金额为P,年利率为r,存款期限为n年,则存款利息为S = P * (1 + r)^n - P,其中S表示存款利息。

在工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计算复利年金。

复利年金是指每年将一定金额存入账户并每年复利的情况下,计算若干年后的总金额。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等比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列,它的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乘以相同的公比得到的。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假设等比数列的首项是a,公比是r,那么等比数列的第n项可以表示为an = a * r^(n-1)。

其中,^表示乘方运算。

要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公式:Sn = a * (1 - r^n) / (1 - r)这个公式的推导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将等比数列按照公比r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前n-1项的和S(n-1),第二部分是最后一项an。

Sn = S(n-1) + an2. 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第一部分的和S(n-1)可以写成:S(n-1) = a + ar + ar^2 + ... + ar^(n-2)3. 将等比数列的公比r提取出来:S(n-1) = a * (1 + r + r^2 + ... + r^(n-2))4. 将公式中的n-1替换为n,并将等比数列的和乘以公比r:S(n) = a * (1 + r + r^2 + ... + r^(n-2) + r^(n-1))5. 将公式中的所有项与公比r相乘:r * S(n) = a * (r + r^2 + r^3 + ... + r^(n-1) + r^n)6. 将第一部分的和S(n-1)减去第二部分最后一项an,并将两个式子相减:S(n) - r * S(n) = a * (1 - r^n)7. 将公式两边的S(n)整理出来,并将a * (1 - r^n)除以 (1 - r): S(n) = a * (1 - r^n) / (1 - r)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而不需要逐个相加所有的项。

这在实际问题中很有用,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计算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

2. 通过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 能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

3.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

4.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

3. 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能否也有类似的公式。

2. 等比数列的概念复习:回顾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性质。

3.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含义。

4. 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5. 公式验证与应用:利用多媒体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公式。

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公式的应用。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等比数列概念和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

3. 练习题解答: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估他们对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等比数列的极限: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极限值,为后续学习数列极限奠定基础。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

2. 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推导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3. 培养学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课件。

2. 等比数列相关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

1.2 提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如何计算?2. 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2.1 引导学生列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表达式。

2.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2.3 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案例分析3.1 出示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问题。

4. 巩固练习4.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计算。

4.2 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讲评。

5. 课堂小结5.2 强调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注意事项。

6. 课后作业6.1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计算。

6.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更多应用。

六、教学拓展6.1 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在数学中的应用,如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6.2 探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与其他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联系与区别。

七、实践环节7.1 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等比数列问题,并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

7.2 各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8.2 强调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等比数列前n项和(优秀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优秀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优秀教案)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并能用之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对学生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等价转化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体会公式探求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同时渗透如上所说的多种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与简单应用,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探索、创新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点:等比数列项前n和公式的推导与简单应用。

三教学难点:等比数列n项和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探索发现。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项之间有何特点?说明:如此设计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等比数列各项特点: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多乘以q,从而为“错位相减法”求等比数列前n和埋下伏笔。

2)问题情境,引出课题:从前,一个穷人到富人那里去借钱,原以为富人不愿意,哪知富人一口答应了下来,但提出了如下条件:在30天中,富人第一天借给穷人1万元,第二天借给穷人2万元,以后每天所借的钱数都比上一天多一万;但借钱第一天,穷人还1分钱,第二天还2分钱,以后每天所还的钱数都是上一天的两倍,30天后互不相欠。

穷人听后觉得挺划算,但怕上当受骗,所以很为难。

请在座的同学思考一下,帮穷人出个主意.注:师生合作分别给出两个和式:S 1 3 30 ① 230T30122223228229②①学生会求,对②学生知道是等比数列项前n和的问题但却感到不会解!问1:能不能用等差数列求和方法去求?问2:怎么办? 2.师生互动,新课探究:问题1 如何求和: T12222322822930 注: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师做必要启发:1)等式右边各项有什么特点? 2)公比是多少?即: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多乘以2.3)因此,如果两边232829从而有: T301222222T302222324229230师:如何求T30?注:①学生解出T30,并与S30比较。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能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过程的相关资料。

3.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提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如何计算?(二)新课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1)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2)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则有:S_n=a_1+a_1q+a_1q^2++a_1q^{n-1}两边同时乘以q得:qS_n=a_1q+a_1q^2+a_1q^3++a_1q^n将两式相减得:S_nqS_n=a_1a_1q^n化简得:S_n=a_1(1q^n)/(1q)当q=1时,等比数列退化为等差数列,此时S_n=na_1。

S_n=a_1(1q^n)/(1q),q≠1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1)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如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通项公式等。

(2)举例讲解:例1:已知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2,公比为3,求前5项和。

解: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S_5=2(13^5)/(13)=242例2: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3项和为14,第4项为6,求公比q。

解: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S_3=a_1(1q^3)/(1q)=14又已知a_4=a_1q^3=6联立两式得:q=2或q=-1/2(三)课堂练习1.求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3,公比为4,前7项和。

2.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4项和为30,第5项为12,求公比q。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五、课后作业1.复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掌握推导过程。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比数列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难点:理解和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相关知识点PPT。

学生准备:预习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能否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2. 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等比数列的前几项和的特点,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归纳总结。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发现,引导学生共同得出(3)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价和指导,确认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3. 公式应用(1)教师给出几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例子,学生运用刚学的公式进行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式在计算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的运用方法。

4. 巩固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疑问。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及运用方法。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及其应用。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是否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数列?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将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拓展到其他类型的数列,如等差数列、多项式数列等。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课堂互动1. 教师设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3. 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游戏中的收获和不足,引导学生总结提高。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

2. 推导并记忆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3. 能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2.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记忆与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教案。

3. 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回顾等差数列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

2. 讲解:讲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

3. 推导: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4. 总结: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进行总结,强调公式的记忆与运用。

5.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 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掌握。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练习情况,评价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等比数列的概念辨析教师提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学生尝试解释。

教师给出几个例子,学生判断是否为等比数列。

2. 活动二:等比数列性质探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等比数列的性质。

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 活动三: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归纳法或数学归纳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得出公式。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2. 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等比数列的性质,分享各自的想法。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及公式。

2. 能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是常数。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S_n = \frac{a_1(1-q^n)}{1-q}$,其中$a_1$是首项,$q$是公比。

3.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主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和公式。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结合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

2. 第2课时: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公式。

3. 第3课时:通过典型例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第4课时:课堂小结,巩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知识点。

5. 第5课时:布置作业,加深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等比数列案例,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实际意义。

2. 数形结合:利用图表和图形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和应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知识,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学习。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和公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经典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经典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探索并证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 培养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索与证明。

3.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索与证明。

3.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探索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 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3. 利用数形结合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前n项和公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现实生活中的等比增长现象,如银行利息、人口增长等,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

2. 讲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归纳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索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总结并展示各组的探索成果。

4. 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5. 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利息、求解等比数列的和等。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布置课后练习题。

注意:这只是一个教案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确保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等比数列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运用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来检验他们对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有效地参与讨论,并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实际应用教案好)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实际应用教案好)

师生共同总结
3 分钟
课外 练习
通过一个与实际相结合的练 习, 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 实际, 并且将它转化为一个数 学问题。
2 分钟
板书 设计
课题: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1、等比数列概念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3、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计算 S64 1 2 2 2 2
师生互动 学生:回忆并回答, 老师:提问、板书
时间
2 分钟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体问题, 20 分钟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 趣和求知欲。
新课 讲解
从情境提炼问题:S64=1+2+2 +2 +„+2
2 3 63 64
2
3
63

教师引导:上式中的数有何规 律?若用公比 2 乘以上面等式 的两边所得新式子有何特点?
a 1 1 a1 , q 2 , n 8 2 a1 2 解:
1 1 [1 ] a1 (1 q 8 ) 2 2 255 S8 1 1 q 256 1 2 本例直接应用公式。
课堂 教学 练习 1.课本 P22 试一试 2.课本 P22 1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题,然 后师生共同进行总结. 13 分钟
1 2 3 63
课堂练习
例6
教学 反思
教师引导:①与②两式可作如
到:S64=2 -1. 回归问题 : 能否仿照上述解题方法 , 给出一 般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当 q1 时,Sn=
64
何处理?
a1(1-qn) a1-anq = ; 1-q 1-q
当 q=1 时,Sn=na1. 1 1 1 例 6 求等比数列 , , ,„的前 8 项和。 2 4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2.5.1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从容说课师生将共同分析探究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公式的推导以教材中的“错位相减法”为最基本的方法,“错位相减法”也是一种算法,其设计的思路是“消除差别”,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还有许多方法,可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例如,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可得q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1223211...再由分式性质,得q a S a S n n n =--1,整理得)1(11≠--=q q q a a S n n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信息和多媒体技术,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2.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胶片、投影仪等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比数列求和的计算问题;2.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3.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4.体会公式推导过程中的分类讨论和转化化归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观察、思考、类比、归纳、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活中有趣的实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3.通过对有关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这个故事大家听说过吗? 生 知道一些,踊跃发言师 “请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二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三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以此类推.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这就是国际象棋发明者向国王提出的要求师 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40 g ,按目前世界小麦年度产量约60亿吨计.你认为国王能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生 各持己见.动笔,列式,计算生 能列出式子:麦粒的总数为1+2+22+…+263师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你们计算出结果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课件展示:1+2+22+…+2 63=?师 我们将各格所放的麦粒数看成是一个数列,那么我们得到的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它的首项是1,公比是2,求第1个格子到第64个格子所放的麦粒数总和,就是求这个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 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式子的计算方法:记S=1+2+22+23+…+2 63,式中有64项,后项与前项的比为公比2,当每一项都乘以2后,中间有62项是对应相等的,作差可以相互抵消. 课件展示:S=1+2+22+23+…+2 63,①2S=2+22+23+…+263+264,②②-①得2S-S=2 64-264-1这个数很大,超过了1.84×10 19,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40 g ,那么麦粒的总质量超过了7 000亿吨.而目前世界年度小麦产量约60亿吨,因此,国王不能实现他的诺言.师 国王不假思索地给国际象棋发明者一个承诺,导致了一个很不幸的后果的发生,这都是他不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所造成的.而避免这个不幸的后果发生的知识,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知识推进新课 [合作探究]师 在对一般形式推导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特殊的简单情形:1+q+q 2+…+q n =? 师 这个式子更突出表现了等比数列的特征,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生 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师 若将上式左边的每一项乘以公比q ,就出现了什么样的结果呢?生 q+q 2+…+q n +q n +1生 每一项就成了它后面相邻的一项师 对上面的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帮助吗?师 生共同探索:如果记S n =1+q+q 2+…+q n那么qS n =q+q 2+…+q n +q n +1要想得到S n ,只要将两式相减,就立即有(1-q)S n =1-q n师 提问学生如何处理,适时提醒学生注意q 的取值生 如果q≠1,则有q q S n--=11师 当然,我们还要考虑一下如果q =1问题是什么样的结果生 如果q =1,那么S n =n师 上面我们先思考了一个特殊的简单情形,那么,对于等比数列的一般情形我们怎样思考? 课件展示:a 1+a 2+a 3+…+a n =? [教师精讲]师 在上面的特殊简单情形解决过程中,蕴含着一个特殊而且重要的处理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错位相减,消除差别”的方法.我们将这种方法简称为“错位相减法师 在解决等比数列的一般情形时,我们还可以使用“错位相减法如果记S n =a 1+a 2+a 3+…+a n那么qS n =a 1q+a 2q+a 3q+…+a n要想得到S n ,只要将两式相减,就立即有(1-q)S n =a 1-a n师 再次提醒学生注意q 的取值如果q≠1,则有q qa a S n n --=11师 上述过程如果我们略加变化一下,还可以得到如下的过程:如果记S n =a 1+a 1q+a 1q 2+…+a 1q n -1那么qS n =a 1q+a 1q 2+…+a 1q n -1+a 1q n要想得到S n ,只要将两式相减,就立即有(1-q)S n =a 1-a 1q n如果q≠1,则有q q a S n n --=1)1(1师 上述推导过程,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其本质没有什么差别,都是用的“错位相减法”.形式上,前一个出现的是等比数列的五个基本量:a 1,q,a n ,S n ,n 中a 1,q,a n ,S n 四个;后者出现的是a 1,q,S n ,n 四个,这将为我们今后运用公式求等比数列的前n 项的和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值得重视的是:上述结论都是在“如果q≠1”的前提下得到的.言下之意,就是只有当等比数列的公比q≠1时,我们才能用上述公式师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对于等比数列的一般情形,如果q =1问题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生 如果q =1,S n =na 1师 完全正确如果q =1,那么S n =na n .正确吗?怎么解释?生 正确.q =1时,等比数列的各项相等,它的前n 项的和等于它的任一项的n 倍 师 对了,这就是认清了问题的本质师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还有其他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探讨一下:[合作探究]思路一: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我们有:q a a a a a a a a n n =====-1342312...再由合比定理,则得q a a a a a a a a n n =++++++++-1321432......即q a S a S n n n =--1从而就有(1-q)S n =a 1-a n(以下从略思路二:由S n =a 1+a 2+a 3+…+a n 得S n =a 1+a 1q+a 2q+…+a n -1q=a 1+q(a 1+a 2+…+a n -1)=a 1+q(S n -a n从而得(1-q)S n =a 1-a n q.(以下从略师 探究中我们们应该发现,S n -S n -=a n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关系,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在这个关系式中,n的取值应该满足什么条件?生 n>师 对的,请同学们今后多多关注这个关系式:S n -S n -1=a n ,n >师 综合上面的探究过程,我们得出:⎪⎩⎪⎨⎧≠--==1,1)1(,1,11q q q a q na S n n 或者1,1,1,11≠⎪⎩⎪⎨⎧--=q q q a a q na n [例题剖析]【例题1】 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前8项的和: (1)21,41,81,…; (2)a 1=27,a 9=2431,q< [合作探究] 师生共同分析: 由(1)所给条件,可得211=a ,21=q ,求n =8时的和,直接用公式即可 由(2)所给条件,需要从24319=a 中获取求和的条件,才能进一步求n =8时的和.而a 9=a 1q 8,所以由条件可得q 8=19a a =272431⨯,再由q <0,可得31-=q ,将所得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了生 写出解答: (1)因为211=a ,21=q ,所以当n =8时,256255211)21(1[2188=--=S (2)由a 1=27,24319=a ,可得272431198⨯==a a q, 又由q <0,可得31-=q 于是当n =8时,811640)31(1)2724311(2718=--⨯-=S【例题2】 某商场今年销售计算机5 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的销售量增加10%,那么从今年起,大约几年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 000台(结果保留到个位)? 师 根据题意,从中发现等比关系,从中抽象出等比数列,并明确这是一个已知S n =30 000求n 的问题生 理解题意,从中发现等比关系,并找出等比数列中的基本量,列式,计算解:根据题意,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增加的百分率相同,所以,从今年起,每年销售量组成一个等比数列{a n },其中a 1=5 000,q=1+10%=1.1,S n于是得到300001.11)1.11(5000=--n 整理得1.1n两边取对数,得n用计算器算得1.1lg 6.1lg =n ≈041.02.0≈5(年答:大约5年可以使总销售量达到30 000台 练习:教材第66页,练习第1、2、3题课堂小结本节学习了如下内容:1.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特别是在推导过程中,学到了“错位相减法2.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因为公式涉及到等比数列的基本量中的4个量,一般需要知道其中的3个,才能求出另外一个量.另外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公式有两个形式,在应用中应该根据题意所给的条件,适当选择运用哪一个公式在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注意q 的取值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放在第一位来思考.布置作业课本第69页习题2.5 A 组第1、2、3题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情境问题的推导 一般情形的推导例1练习:(学生板演) 例2练习:(学生板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