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成分

合集下载

第2章石油及天然气的成因

第2章石油及天然气的成因
生物有机质的主要生化组成: 木质素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类脂
9/199
第二章 石油及天然气的成因
1、木质素 木质素的特点: 不易水解,但可被氧化成芳香酸和脂肪酸。
在缺氧的水体中,在水和微生物的作用下,木质素分
解,与其它化合物生成腐植酸,腐植酸又与烃类形成 络合物,从而成为烃类从陆上流到海洋的运载体。 与木质素具有相似结构的物质是丹宁,它们都是沉积有 机质中芳香结构的重要来源,是成煤的重要前身物,也 可生成天然气。
从而具备了丰富的生油原始物质。 在海洋或湖泊中,不仅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还因水体起
到了隔绝空气的作用,阻止了有机残体的腐烂分解,于
是与矿物质一起被沉积埋藏起来。因此海洋、湖泊、三 角洲等古地理区域都是生油的有利地区。
14/199
第二章 石油及天然气的成因
随着沉积盆地的不断下沉,沉积物不断加厚,地层的压力 与温度也不断增加,沉积物经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而
现在的分类方法,根据H/C和O/C原子比分类: Ⅰ型干酪根:H/C原子比较高(1.25~1.75),O/C原子比
较低(0.026~0.12),富含类脂物质,主要是由脂肪链组
成,多环芳烃和含氧官能团较少,是生油潜能最高的一 种干酪根。
Ⅱ型干酪根:常见类型,较高的氢含量,H/C原子比为
0.65~1.25,O/C原子比在0.04~0.13之间;属高度饱和的 多环碳骨架,含较多中等长度的直链烷烃和环烷烃,也 含多环芳烃和杂原子官能团,是良好的生油母质。
石油的热催化转化和脱沥青过程使石油的相对密度减小,
轻组分增加,饱和烃尤其是正构烷烃含量增加。 石油的氧化、生物降解作用使石油的相对密度和粘度增 加,胶状沥青状物质含量增加致使原油质量变差。

煤石油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

煤石油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

煤石油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常用的燃料,那么煤石油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店铺在此整理了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煤的形成原因煤炭,简称煤,是远古植物遗骸,埋在地层下,经过地壳隔绝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主要被人类开采用作燃料。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煤被广泛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是从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开始的,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煤被广泛地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

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

又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使原来水平的煤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有一些煤层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挤到地表,甚至露出地面,比较容易被人们发现。

还有一些煤层相对比较薄,而且面积也不大,所以没有开采价值,有关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说法。

煤炭是这样形成的吗?有些论述是否应当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座大的煤矿,煤层很厚,煤质很优,但总的来说它的面积并不算很大。

如果是千百万年植物的枝叶和根茎自然堆积而成的,它的面积应当是很大的。

因为在远古时期地球上到处都是森林和草原,因此,地下也应当到处有储存煤炭的痕迹;煤层也不一定很厚,因为植物的枝叶、根茎腐烂变成腐植质,又会被植物吸收,如此反复,最终被埋入地下时也不会那么集中,土层与煤层的界限也不会划分得那么清楚。

石油与天然气概述

石油与天然气概述

石油与天然气概述
石油和天然气是两种常见的化石燃料,它们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石油与天然气的简要概述:
石油:石油是一种由有机物质在地壳深处经化学和地质作用形成的液态燃料。

它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和氢组成,包含许多不同的化合物,如烃类(烷烃、烯烃和芳香烃)和杂原子化合物(硫、氮和氧化合物)。

石油通常储存在地质构造中的岩石储层中,通过钻井开采之后,经过加工和精炼,可以得到各种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石油是全球能源消耗量最大的能源来源之一。

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主要由甲烷(CH4)组成的气体燃料,它也含有一些其他的烃类化合物和杂质。

天然气产于地壳深处,通常与石油共存,也可以独立存在。

它的储藏方式主要有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

常规天然气储藏在地下的天然气储层中,可以通过井口开采。

非常规天然气则指一些在独特的地质条件下储藏的天然气,如页岩气、煤层气和可燃冰等,开采难度较大。

天然气经过净化处理之后,可以用作工业燃料、发电燃料以及热水供应等。

石油和天然气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家庭供暖、发电等各个领域。

然而,它们的开采、加工和燃烧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和水污染等。

因此,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使用已经成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石油天然气的生成

石油天然气的生成

§1油气成因理 论
有机成因论
3、动植物混成说
20世纪以来,石油中找到卟啉以及石油旋光性的发现, 成为油气生物起源的直接证据。波东尼1906年认为,动 植物都是油气生成的原始材料,它们同矿物质点一起形成 腐泥岩,后者经过天然蒸馏即可产生石油。混成说占据主 导后,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有利生油气的有机组分。古勃金 在1932年认为,各种生物化学组成部分均可参与生油, 它们来自海洋动植物残体,也可来自陆地携入的生物分解 产物,含有这些分散有机质的腐泥就是生油气母岩。
(1)化学成分、元素 组成
主要由C、H、O组成, 并 含 有 少 量 N、S、P 和 其它金属元素。
其中:C,70-90%; H,3-10%;O,319%; H/C(原子比),一般0.41.67;O/C 0.03-0.30; N,0.4~4%;S, 0.2%~5%;
早期成油说可概括为下列几点:
1.石油天然气是由分散在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形成的; 2.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生油母质。有机质从
沉积作用完结,从埋藏不深、温度不高的成岩作用早期 开始向石油转化。 3.有机质向石油转化中,菌解是必要媒介; 4.形成环境应是还原环境(否则发生氧化);
5.石油形成是一个由微石油向成熟石油逐渐聚集的过程。 由于这些要求概括的共同之处是强调低温,成岩作
第二节 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
有机说的核心是认为石油起源于生物物质,通过 沉积作用保留下来,再转化成油气。
按照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生成油气的核心是 生物物质,生物死亡后的残体经沉积作用埋 藏于水下沉积物中,经过一定的生物化学、 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石油和天然气。通过沉积 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 机质叫沉积有机质。组成沉积有机质的生物 化学组成包括类脂化合物、蛋白质、碳水化 合物以及木质素4类。

石油和天然气的历史

石油和天然气的历史

石油和天然气的历史本文由阿果石油论坛整理。

和煤炭相类似,石油和天然气主要通过数百万年前聚集于海底的有机物质(主要是浮游生物)降解得到。

这个过程发生在一种富集着生物质(biomass)和其他沉淀物的被称为“烃源岩(sourcerock)”的物质里。

根据在无氧条件下烃源岩存在时被埋藏的深度不同,里面的生物质会形成石油或者天然气。

如果烃源岩被掩埋在温度约为80℃的2500~5000m的地下,并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其中的有机物质就会分解,产生的主要成分为石油。

可是,在超过5000m的深处通常不会形成石油;如果在该深处温度达到145℃左右,经过若干地质年代,所有的碳一碳键都会断开,主要形成天然气——甲烷。

但是,人们可从中提取石油和天然气的地质矿藏形成层与最初形成它们的油母岩之间通常是有区别的。

事实上。

烃类一旦从烃源岩中释放就会上移形成浅层的油田和气田,它们被叫做“储集池(reservoir)”。

有时候它们从地表渗出,比如南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盆地的拉贝瑞阿(LaBrea)的沥青坑。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人提出,某些天然气和石油也可能来自于非生物性的起源。

按这种说法,可能因某种含碳的源物质,例如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在埋藏于地壳深处的千百万年中,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与金属反应而生成甲烷。

就如同碳化铝在遇到水的时候所发生的反应那样,此时甲烷便有可能生成。

我们已经知道,海底的火山和裂隙会放出甲烷,这一事实也许可作为上述观点的佐证。

自远古时代以来,人类已在诸如中东和美洲地区已经开始使用天然从地表渗出的石油,并把石油用作医药、照明及其他用途。

石油早在《旧约全书》就被提及。

石油(petroleum)一词意味着“石头里的油”,出自希腊语的petros(岩石)和elaion(油)。

但是,早先对石油的利用却是非常有限的,直到l9世纪中期石油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并发挥这种自然资源的真正潜力。

美国第一个商业油井是1859年埃德温·德雷克(EdwinDrake)上校(虚衔)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蒂图斯维尔(Titusville)附近挖掘的,井深约20m,日产石油10桶左右。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国内外某些油(气)田气的化学成分(百分含量)
硫化氢:无色有毒气体,具有强烈的臭鸡蛋气味;当空气 中的硫化氢含量达到1.54毫克/升时,人就会中毒死亡。
硫化氢经粘膜吸收快,皮肤吸收甚慢。人吸入70至150毫 克/立方米硫化氢1至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2至5分 钟后嗅觉疲劳闻不到臭味。吸入760毫克/立方米数秒钟后很 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V/Ni<1---陆相; V、Ni高且V/Ni>1---海相
2.化合物组成
烃 非烃
烷烃(正构、异构) 环烷烃
芳烃+环烷芳烃
饱和烃 不饱和烃
含N、含S、含O化合物
•正烷烃分布曲线
不同碳原子数
占原油体积%
主峰碳
2.0
的正烷烃相对含
1.5
量呈一条 连续的
1.0
曲线,称为正烷
0.5
烃分布曲线。 0
碳数
1 5 10 15 20 25 30 35
表示六种原油类型的三角图解
四、海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
A、海相石油:
以芳香-中间型和石蜡-环烷型为主,V/Ni >1 。饱和烃占25- 70%,芳烃占25-60%;高硫(>1%)低蜡(<5%)。
B、陆相石油:
以石蜡型为主,部分石蜡-环烷型。V/Ni<1。饱和烃占60-90% ,芳烃10 -20%;高蜡(>5%)、低硫(<1%)。
苯 酚 原苏联某些凝析气田的产层和非产层水中的苯、酚含量对比
• 水型---苏林的成因分类
CaCl2型: (Cl-Na)/Mg > 1 深成水、油田水
Na2SO4型: 0 <(Na-Cl)/SO4 < 1 地表淡水
MgCl2型: <0 (Cl-Na)/Mg < 1 海水、盐湖水

天然气的形成

天然气的形成

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石油、天然气的形成传统的石油地质理论认为:石油的生成是几百万年前沉积在海底的生物残骸,经泥沙覆盖,在微生物作用下腐烂,又经过长期的加压加热,形成油、气。

现代石油理论则认为:石油是由含有机质的动植物残骸被埋入地下后和泥沙组成了有机淤泥,由于地层的原因不断地被一层一层地掩埋,愈埋愈深,最后于外面的空气隔绝,造成了一个缺氧的环境,加上深层处温度的升高,压力的增强,厌气性氧细菌便把有机质分解,形成了分散的油滴,这就是石油。

由于地层不断地下降,湿度不断地升高,加之地心的引力,被分解的油滴就会活跃起来,并向地心的方向游移,越往深入温度就越高,油滴可能就越发活跃,由于地层的物质结构不同,而且越往深入物质的密度越大,但地层下的沉积物有时侯颗粒较粗,颗粒间空隙较大,便形成了砂岩、砾石;有时侯颗粒较细,就形成了页岩、泥岩。

在地层的压力的作用下,这些分散的油滴就会不断地顺着它们可以通行的路线行进,最后被挤进多孔的砂岩层,成为储积石油的地层;而空隙很小的页岩层,由于油滴无法挤进去,储积不了石油,就成了防止石油跑掉的“隔离层”。

又由于地壳是由密度较大的页岩——玄武岩组成,而且凸凹不平,向上突起的叫被斜构造,向下弯曲的叫向斜构造;有的岩层像馒头一样的隆起,叫穹隆构造。

集合的油滴就会沿着隆坡继续前行,不断向向斜构造或穹隆构造岩层的顶部汇集,这时石油位于上部,而处在中间、下部的则是水。

进入凹陷的地壳区域,这里如同一个大的脸盆,把油流汇集起来,越集越多,这里就成为储藏石油的大“仓库”了,在地质学上管它叫做“储油构造”。

由分散的油滴到汇集成的油流,最后进入到大的储油“仓库”,也可以说是地球对含有有机质的动植物残骸进行分解、加温、加压、提炼、汇集、储藏的一系列加工过程,是地球制造、储藏高热值能量物质的加工体系。

怎样才能制造出更多的石油来呢?只有生产出更多的具备制造石油物质的原料——含有有机质的动植物残骸,才能生产出更多的石油来;能够制造出更多的有机质残骸,只有对动物进行精心的饲养、哺育,使之快速长大长肥;对植物细心地浇灌、给予充足的温暖的光照,使之快快长高成才,等待时机收获。

石油天然气形成

石油天然气形成


海陆过渡相区:
三角洲:
陆源有机质源源搬运而来,原地的海相生物, 致使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特别高; 沉积速率较高,有机质被快速埋藏; 三角洲区域是极为有利的生油区域。
海湾及泻湖:
有半岛、群岛、沙堤或生物礁与大海相隔, 该半闭塞无底流的环境对有机质保存有利。
3、古气候条件 古气候条件也直接影响生物的发育;
故认为:在深约150km, 温度超过1500K、压力5000MPa下, 由于FeO及Fe3O4的参与,H2O与CO2还原而成烃类。
(二)、油气有机成因说
认为:石油由地质时期中的生物有机质形成; 在油气有机生成学说中,存在两种观点:

早期成油说:认为石油烃类是地壳浅处,沉积物成岩作
用早期,由沉积岩中分散有机质在生物化学作用下生成。
沉积有机质的来源
沉积有机质--从生物物质的发源地来说
⑴ 来源于盆地 本身的所谓原地 有机质,是普遍 存在的部分,也 是最基础的部分 ⑵ 来自被 河流等从周 围陆地携来 的异地有机 质 ⑶ 再沉积的 有机质,来自 经受侵蚀的古 老沉积层中的 化石有机质, 数量少。
1、生物体的基本组成 ⑴ 类脂化合物(脂类):其化学组成与石油的化学组成
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享特,1979)。
2、干酪根的形成--分为两步
生物有机体--结构规 则的大分子聚合物(类
脂化合物、蛋白质等)
⑴ 有机质转化 为地质聚合物
结构不规则的简 单大分子所构成 的地质聚合物
干酪根的前身
生物化学及化学作用
⑵ 地质聚合物 转化成干酪根
沉积成岩作用过程中 埋藏到数十或数百米 缩合与聚合作用
2、生物体的元素组成
有机质基本成分和石油的元素组成对比表

石油.天然气的性质

石油.天然气的性质

石油.天然气的性质石油、烃类天然气是贮存于地下、可流动的、可燃的、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是自然界化石燃料的重要类别。

石油、烃类天然气是各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的自然混合物。

其构成的主要元素为碳和氢,也通称为烃类矿产。

石油是一种液态的、可燃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在地下形成并贮集于各种孔隙、缝隙岩石中的称之为天然石油,也叫原油;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来的可燃液体,称之为人造石油。

天然气从广义说,系指在大气圈和地壳内形成的各种天然的气体,包括氮气、二氧化碳气、硫化氢气、碳氢化合物气以及氦气。

本章专述碳氢化合物气体。

碳氢化合物气体,也称烃类气体。

由于现今其他气体成藏发现的比例少,因此人们又惯用“天然气”的称谓以表述烃类天然气。

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其产品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深深地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是无所不在。

20世纪,由于石油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深远的影响,石油价格的重大变动能够刺激经济增长或促进通货膨胀和引起衰退”,“石油作为一种商品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和实力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丹尼尔·耶金,1991),因此,从世界已经发生过的形式多样的争夺和竞争、以致战争(如1973年中东和1991年海湾地区的战争等),充分反映了石油在当今世界所扮演的主导角色和所占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20世纪常被形容为“石油的世纪”。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

由于长期处在封建社会的统治,特别是近100多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的禁锢,尤其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为其侵占中国的市场而鼓吹的“中国贫油”的束缚,因此中国的石油工业,大大滞后于世界发展之走势,与世界工业国家相比,差距巨大,落后明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石油工业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建国初期,国家非常重视能源工业的发展,建立专门机构统一筹划。

重视运用已有的石油地质理论,特别注重应用了我国地质学家针对中国地质实际而提出的评价,组织了规模很大的石油地质调查实践,积累了资料,深化了认识,指出了重点,并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发现并建起了规模巨大的油田——大庆油田。

第五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与生油岩

第五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与生油岩

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与生油岩[内容提要] 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历来有无机和有机学说之争。

本章首先概述了无机和有机两大学派的分歧,目前形成了晚期成油学说为主的石油现代成因理论,强调石油是沉积物(岩)中的不溶有机质(干酪根)在成岩作用晚期,经过热解作用生成的。

天然气的成因则多种多样,有生物成因气、油型气、煤型气及无机成因气。

烃源岩是油气生成的介质,对它的评价主要着眼于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而石油的地球化学对比则侧重于从方法上加以介绍,最后介绍了有关低熟油、煤成油方面的进展。

§1 石油成因概述按照生油原始物质的不同,石油成因假说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学派。

前者认为石油是由自然界的无机物质形成的,后者则认为石油是由地质时期的生物有机质形成的。

在有机成因学派中,又可根据主张石油形成在沉积物成岩作用早期或晚期,分为早期成油和晚期成油两个分支。

现在看来,每一学说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实际依据和理论基础,虽然目前在石油形成理论中晚期成因学说占主要地位,但也不排除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和地区无机成油(气)与早期成油气学说存在的可能,甚至占绝对优势的可能。

一.无机成因说主张:石油是由自然界中的无机物化合而成的,与有机物质无关。

“碳化说”(门捷列夫,1876):地壳深处 3Fe m O n+4H2O(帜热)mFe3O4+C3n H8m宇宙成因说(索科洛夫,1889):碳氢化合物是宇宙固有的,随后地球冷却被吸附凝结于地壳上部,沿断裂上升形成油气藏。

岩浆说(库德梁采夫,1950s):地球深处存在C、H、O、S、N及其它灰份元素,由深处12000高温到地表,可依次形成甲炔基、亚甲炔基、甲基化合物和甲烷,这些活性基团加氢可生成从甲烷开始的各种碳氢化合物及一些复杂的含氮化合物。

高温生油说(切卡留克,1971):实验发现,一些矿物在高温高压下,可分离出甲烷、乙烷,……因此他认为地壳中的油气是上地幔中的氧化铁与水反映所得。

致命要害:解释不了为什么世界上90%以上的石油都埋藏在沉积岩中,为什么石油具有只有生物有机质才有的旋光性、生物标志化合物等问题。

石油是什么形成的石油的颜色与成分

石油是什么形成的石油的颜色与成分

石油是什么形成的石油的颜色与成分石油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形成石油的原因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石油是什么形成的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石油形成的原因石油是当今世界使用最普遍的能源和最重要的化工原料。

然而关于石油的起源,自从100—200年前,俄国两位有名的科学家分别提出了石油的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以来,学者们也就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学派,各持一说,至今仍争论不休,难分胜负。

世界上第一个试图探索石油成因的是俄国的罗蒙诺索夫。

早在1763年,他就提出了以下观点:“地下肥沃的物质,如油页岩、碳、沥青、石油和琥珀……都起源于植物。

因为油页岩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古代从结果实的地方和从树林里被雨水冲刷下来的烂草和烂叶变成的黑土,它像淤泥般沉在湖底……树脂和石油以它们的(重量)轻和树脂的可燃性表明它们的成因也是同样的。

”1876年,俄国另一位著名人物、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门捷列夫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地球上有丰富的铁和碳,在地球形成初期可能化合成大量碳化铁,以后又与过热的地下水作用,遂生成碳氢化合物,而碳氢化合物类似于石油。

已生成的碳氢化合物沿地壳裂缝上升到适当部位储存冷凝,形成石油矿藏。

“碳化说”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曾流行一时,但不久因为在地球深处并没有发现大量碳化铁的迹象,而且地球深处也不可能有地下水存在,此说渐渐被人们所否定。

这一期间,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发现太阳系某些行星大气层和彗星核部都有碳氢化合物存在。

它们显然与生物作用无关。

俄国的索柯洛夫即于1889年推出石油成因“宇宙说”,认为地球在诞生伊始尚处于熔融的火球状态时,吸收了原始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

随着地球不断冷却,被吸收的碳氢化合物也逐渐冷凝埋藏在地壳中形成石油。

反对者则指出,地球形成的大气成分与现代大气差不多,不可能存在大量碳氢化合物;即使有的话,遇到高温有熔融状的地球也早就分解了。

人们把“碳化说”、“宇宙说”称为无机成因说。

石油与天然气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石油与天然气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1、石油与可燃有机矿产的概念石油: 指地下岩石空隙中天然生成的,以液态烃为主要化学组分的可燃有机矿产。

由古代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

2、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和化合物组成?石油的元素组成和化合物组成有什么特点?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有:C、H、O 、S、N,其中C和H两种元素占绝对优势。

元素组成特点:一般石油中碳的含量占84—87%,氢含量为11一14%,两者在石油中以烃的形态出现,占石油成分的97—99%。

剩下的硫、氮、氧及微量元素的总含量一般只有1—4%。

但是,在个别情况下主要由于硫分增多,这个比例可高达3%-7%。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烃和非烃两类。

烃类:(1)烷烃(2)环烷烃(3)芳香烃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化合物组成特点:碳、氢、硫、氮、氧五种主要元素在石油中可以构成巨大数量的化合物。

不论其数量如何多,但其化学性质都取决于这些元素构成的官能团;每一种官能团都具有特殊的化学特征,在其所连接的各种有机化合物中起着相同的作用。

3、石油的颜色有那些?为什么有白色石油?石油的颜色变化范围很大,从白色、淡黄色、黄褐色、深褐色、黑绿色至黑色。

石油的颜色与胶质—沥青质含量有关,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白色石油的形成,可能于运移过程中,带色的胶质和沥青质被岩石吸附有关。

4、索可洛夫根据存在的环境将天然气分为哪八大类?①大气;②表层沉积物中的气体;③沉积岩中的气体;④海洋中的气体;⑤变质岩中的气体;⑥岩浆岩中的气体;⑦地慢排出气;⑧宇宙气。

5、根据产出状态,天然气有哪些类型?何谓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① 气藏气② 气顶气③ 溶解气④ 凝析气⑤固态气体水合物气藏气: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纯气藏的天然气气顶气: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形成

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形成

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质的利用一、石油和天然气1.石油的炼制和石油化工(1)认识石油形成:古代动植物遗体经过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元素组成:C、H、S等物质组成:烷烃、环烷、芳香烃等,从所含成分的状态看,大部分是液态烃,在液态烃里溶有气态烃和固体烃。

物理性质:黑褐色的粘稠状物质,有特殊气味,比水轻,不溶于水,没有固定沸点。

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有无固定的沸点?答案:混合物无固定的沸点(2)原油:从油田里开采出来的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石油,还含有杂质成分:水,氯化钙,氯化镁等盐类。

要炼制,其目的是将混合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使之物尽其用,另一方面,将含碳原子较多的烃转变为含碳原子较少的烃,做为基础有机化工原料。

(3)石油的分馏.工业上常用常压分馏和减压分馏的方法把不同沸点的产品分离出来,为了提高汽油产量,还可采用催化裂化的方法。

如十六烷分解反应方程式为:C16H34C8H18+C8H16。

①常压分馏:将石油分成轻质油和重油常压分馏主要产品:轻质油: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等。

②减压分馏:将重油再进一步分成各种馏分。

重油进行减压分馏的产物主要有:重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等。

(4)石油的裂化和裂解①石油裂化有热裂化和催化裂化两种热裂化:目的:提高汽油的产量缺点:温度过高,发生结焦现象催化裂化:目的:提高汽油的质量和产量催化剂:硅酸铝,分子筛(铝硅酸盐)②裂解:即深度裂化,使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丁烯等短链烃,目的:制取短链烯烃。

如:己烷裂解反应C6H144+CH2═CH2+CH3CH═CH2+其他15% 40% 20% 25% 2、天然气的利用(1)天然气的来源天然气(natural gas)又称油田气、石油气、石油伴生气。

开采石油时,只有气体称为天然气;石油和石油气,这个石油气称为油田气或称石油伴生气。

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及其理化特性因地而异,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少量乙烷、丁烷、戊烷、二氧化碳、一氧、硫化氢等。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与性质第一节石油沥青类概述
第二节石油的成分与性质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与性质第三节天然气的成分与性质
第四节油田水的成分与性质
第五节重质油与固体沥青
第六节石油沥青类中的碳、氢等同位素
第二章石油与天然气的形成第一节油气成因假说概述
第二章石油与天然气的形成
第二节油气有机成因有关问题一、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
二、促使油气生成的因素
三、有机质成烃演化过程
第二章石油与天然气的形成第三节烃源岩研究
第二章石油与天然气的形成第四节天然气成因及其特征
第三章储集层与盖层
第一节储集层(储集岩体)
第三章储集层与盖层第二节盖层与生储盖组合
第四章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油气初次运移。

石油与天然气基本知识

石油与天然气基本知识
类气体。
天然气的组成也因产地和形成 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 体上呈现出一种以甲烷为主的
混合物状态。
石油与天然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石油和天然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和气体混合 物,具有可燃性和易爆性。
化学性质
石油和天然气中的烃类气体在高温、高压条件下 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裂解反应和聚合反应。
工业用途
02
国际天然气价格机 制
国际天然气价格受到多种因素影 响,如产地、运输成本、市场需 求等。
03
国际天然气贸易
国际天然气贸易主要通过管道和 液化天然气(LNG)运输,其中 LNG贸易增长迅速。
中国石油与天然气市场
中国石油市场概况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需求量巨大。中国政府正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 强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
采油工艺流程包括钻井、固井、射孔、压 裂、酸化、采油和集输等环节,每个环节 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技术要求。
天然气开采
天然气开采概述
天然气开采是指将地下天然气资源通过钻井和采气设备提取到地面的 过程。
采气方法
天然气开采主要采用自喷、气举和排水采气等方法,根据气藏类型和 开采阶段选择合适的方法。
采气设备
国际石油价格机制
国际石油价格主要由市场供需关 系决定,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如地缘政治、金融市场、气候变 化等。
国际石油贸易
国际石油贸易主要通过海运和管 道运输,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利益和合作。
国际天然气市场
01
全球天然气市场概 况
全球天然气市场正在逐渐成为一 个整体,各国之间的天然气贸易 和合作日益增多。
形成条件
石油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包括沉积环境、有机物质含量、温度和压力 等。这些条件共同作用,经过漫长的时间,最终形成了丰富的石油资源。

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石油(oil )又称原油,是一种从地下开采出的可燃液体矿产。

石油经分馏后可以得到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沥青残留物。

石油是重要的燃料,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同时也是化工原料,是各种洗涤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以及农药、化肥、医药等方面的原料。

天然气(natural gas )通常指油气田气或气田气(不包括煤层气),其化学成分以甲烷为主,其次为乙烷、丙烷、丁烷及少量的CO 2、CO 、H 2S 、N 2、He 及其他气体。

天然气由于其热值高、燃烧充分、热效率高、运输方便,在工业和民用燃料、动力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化工产品、人造蛋白质及医药的原料。

一、石油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1.石油的化学成分石油是主要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烷烃是石油的重要成分,其分子通式是C n H 2n+2,分子具直链结构。

烷烃中比较简单的化合物有甲烷、乙烷、丙烷,它们的分子结构如下:CH H H HC C H H H H H H C C C H H H H H H H H甲烷(CH 4) 乙烷(C 2H 6) 丙烷(C 3H 8)烷烃中最复杂的分子有60多个碳原子。

在常温常压下甲烷到丁烷是气体,戊烷到15烷为液体,16烷以上为固体。

环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 n H 2n ,分子具环状结构,例如环己烷(C 6H 12)的结构是:C H 2C H 2C H 2H 2C H 2C H 2环本身相当稳定,但环上的氢原子容易被甲基替换,例如生成甲基环戊烷,化学式为(CH 2)4·CHCH 3。

环烷烃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和烷烃相似,也比较稳定。

环烷烃环内的碳原子可以多到30多个。

石油中最多的是环戊烷(C 5H 10)和环己烷(C 6H 12)。

常温常压下环丙烷(C 3H 6)和甲基环丙烷(C 4H 8)为气体,其他单环的环烷烃都是液体。

芳香烃也叫苯烃,其通式为C n H 2n -6,例如苯(C 6H 6),是石油芳香烃中最常见的物质,结构是: C H C HC H C H C HC H苯中的氢有时被甲基取代,生成甲苯或二甲苯。

石油和天然气是怎样形成的

石油和天然气是怎样形成的

石油和天然气是怎样形成的?对油气形成原因,学术界有三种不同观点:油气无机成因说、油气有机成因说和油气成因多元论。

不同的观点在不同的时期占有不同的地位和起了不同的作用。

一、油气是由无机物变来的--油气无机成因说无机物就是与生命活动无关的东西。

无机成因说出现于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叶,这一类假说认为石油的生成是由宇宙天体中简单的碳氢化合物或地下深处岩浆中所含的碳和氢以无机方式合成的。

地球形成初期,这些简单的碳氢化合物被岩浆或岩石吸收,然后转入地壳深处,经高温高压和复杂的化学作用,逐渐使分散的、少量的碳氢化合物集合起来,当岩浆上升冷凝时,分离出石油,这些石油沿裂缝、断裂运移到地下各处形成油藏。

油气无机成因说可以大致被归纳为两类:一是地球深处无机合成说。

这类成因说认为油气是在地球深处,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由水、二氧化碳、氢等简单无机物反应形成的。

该学说由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1876年提出。

他认为在地球内部水与重金属碳化物相互作用,可以产生碳氢化合物。

由于无法证实地球的深部存在金属碳化物,所以,这种学说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但这是最早提出的有关油气形成的无机假说。

二是泛宇宙说。

该派学说认为包含烃类在内的有机化合物是在宇宙天体的无机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地球也不例外,在其形成时就包含有有机物。

陨石和行星中普遍发现了有机化合物,地球火山喷发和幔源岩浆岩中存在有机包裹体等,是这一类成因说的主要证据。

该学说由俄国化学家索可洛夫于1889年首次提出。

他认为碳氢化合物在地球形成的早期阶段就已形成了,后来被岩浆所吸收,当岩浆进一步冷却和体积收缩时,包含在其中的碳氢化合物就沿裂缝分离出来,即人们见到的石油、天然气。

地球深处合成说和泛宇宙说的共同点是:石油、天然气都是由无机物形成的,从地球深处而来的。

所不同的在于,地球深处合成说认为,地幔深处并没有现成的有机烃,而是由无机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合成为有机烃的。

而泛宇宙论认为早在地球形成的宇宙年代中,有机烃已经形成,缩入在地幔深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成分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成分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因和形成历史相同,二者可能同时生成的。

它们都是通过钻探到储油层或储气层的井开采出来的。

往往在一个储层中同时含有石油和天然气,但有时天然气转移到另一个地方造成油气分家。

未经处理的石油叫原油,原油及其加工所得的液体产品总称为石油,石油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含有一至五十个以上碳原子的化合物,其碳和氢分别占84-87%和12-14%,主要成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石油中的固态烃类称为蜡。

通常有两类,一类是片状或带状结晶称为石蜡,另一类是很小的针状结晶称为地蜡。

除纯烃类成分之外,原油中还有氮、氧、硫等有机杂环化合物。

按照所含烃类比例的不同,石油可分为石蜡基原油、环烃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

原油原油(含硫0-1%)、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含硫达3-7%)。

它们主要以硫醚(R-S-R’)、硫酚(Ar_SH)、二硫化物(R-S-S-R’)、硫醇、噻吩、噻唑及其衍生物等形态存在。

石油中的氮含量远比硫少,约为0-0.8%,以杂环系统的衍生物的形式存在,如噻唑类、喹啉类等(如2,3,8-三甲基喹啉)。

石油中还含有微量的V、Ni、Fe、Al、Ca、Na、Mg、Co、Cu等金属元素。

主要以羧酸盐或卟啉螯合物形式存在。

中硫含量变动范围很大。

按含硫量多少,原油可分为低硫石油的分子结构天然气的分子结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但也含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烷烃,如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等。

碳原子数n≥5的组分在地下高温条件下以气态开采出来,但在标准状态下是液体。

丙烷和丁烷常态下为气体,但稍微加压即可液化。

天然气中各组分通常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含量递减,其中还含N2、H2、SO2和H2S等,有时还有稀有气体氦、氩等。

煤气的成分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液化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等有机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