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概论
儿童文学概论教案
![儿童文学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424fbea5e9856a57126013.png)
1、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儿童、 接近儿童。
2、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激发教师自身的创造力和 生命力。
上篇 儿童文学原理 第一章 儿童文学本质论
第一节 儿童是什么
儿童的概念 儿童是指人类社会中 18 岁以下的公
民,(3-18 周岁) 。儿童是成人社会对 “童年”的普遍假设。 “中世纪没有儿童(时代)”——法
故事性的构成
• 故事性是依凭故事元和叙事技巧的使用而实现
• 1.什么是故事元? 故事元指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基本故事,也 称“故事核”。 故事元的意义 : 第一, 成为作品的故事核心 ; 第二,故事元能否演化出精彩的,富有吸 引力的故事,关系到未来作品的成 败。
故事性的构成
• 2、故事性的实现——调动相应的叙事技巧: 道具(矛盾体现物)的使用、悬念的设 置、故事的完整、连贯、生动、曲折。
成才趣味性的条件: 1、引人入胜的惊异故事 2、生动有趣的人物性格 3、事件的完满解决 4、语体上的简洁、明快和富于行动性 5、形式上的创意性
六、朴素性:儿Biblioteka 文学是“朴素”文学• 朴素作为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之一,其意义可 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为儿童自身生命品性。 因单纯而朴素真实。一为作家的创作品性和人 格品性——以看似最简单不淡的故事打动小读 者,在看似平淡的情节中透出机智和聪慧。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特质
一、现代性 1、儿童文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2、古代民间文学并不是“儿童文学”。
二、故事性:儿童文学是“故事”文学
• 故事性: 故事性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重要特 性之一,它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动的故 事情节所造成的叙事特质。
• 故事性的意义:吻合儿童阅读需求心理。对 于儿童来说,喜爱故事、热衷于了解故事情 节是其阅读的天性。儿童读者的感性认识强, 他们更喜欢环环相扣、娓娓道来的故事,故 事性强的作品对于他们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论
![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abf97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5.png)
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论儿童文学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文学创作和研究的一种文学类型,也是文学的一个分支。
它以儿童为对象,以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创造出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和形象,让儿童在阅读中获取乐趣、启发思考和获取知识。
儿童文学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在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次,儿童文学在故事情节中融入了教育和价值观的元素。
儿童是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和认识世界的阶段。
他们对于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感受。
儿童文学以儿童的角度,通过创造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向儿童传递教育和价值观的内容。
例如,通过描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和努力,向儿童传递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价值观。
通过创造有爱心和友善的角色,培养儿童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儿童文学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儿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三,儿童文学是儿童乐园中的一颗明珠。
在儿童文学中,儿童可以窥探到整个世界的样子,可以通过阅读进入无穷无尽的想象世界。
在儿童文学中,有着奇妙的魔法,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这种魔力和想象力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开拓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知识面。
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儿童们可以开启一段奇妙的旅程,领略不同的风景和文化,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思维。
最后,儿童文学也是教育的一种形式。
儿童文学通过阅读和创作,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儿童可以学到知识、获得启示、培养思维和判断能力。
同时,儿童文学作品中多样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也可以让儿童了解不同文化的习俗和特点,培养跨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总之,儿童文学在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创造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形象,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在故事中融入教育和价值观的元素,培养儿童的思考能力和价值观;让儿童进入无限的想象世界,拓展儿童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儿童文学也是教育的一种形式,让儿童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和启发。
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论
![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cdadaf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4.png)
第一种观点
认为儿童文学是由儿童本位组成的文 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 征为依据和标准。
第二种观点
认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第三种观点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还有一种观点
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以上各种观点尽管都有偏颇或不全面
在不排表现为以下 四种存在状态:
1.被儿童占为己有的“儿童文学” 2.“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 3.“自我表现”的儿童文学 4.儿童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儿童文学” 条目关于儿童文学所囊括的文本范围的论 述表明,其确实存在着儿童文学这个自主 共和国,其下可以包括五个“属国”。
两个概念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本质的 不同:
(1)就作品的类型来说,儿童文学作 品可分为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故 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科学文艺、 戏剧和影视(动漫)文学等;
(2)就作品的呈现方式来说,儿童文 学又可以分成纯文字的或以文字为主、插 图为辅的文学书,以及以图画为主、文字 为辅的图画书。
的地方,但也都从某个方面探索到了儿童 文学的本质问题。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和成长 需要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 种,这一文学品种表现为多种文学样式。
儿童文学的概念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1)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 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2)目前我们提到儿童文学,多着眼 于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即专为儿童创 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四)文化差异
造成儿童读者多样化的另一个重要 因素是文化差异的影响。
儿童读者是由不同年龄、性别、智 力、个性、文化背景的孩子们共同组成 的一个群体。这个庞大的读者家族以其 独特而又千变万化的阅读需要不断地、 全方位地接收着儿童文学的艺术信息。
总结儿童文学概论笔记
![总结儿童文学概论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83d6c3a31126edb6f1a1038.png)
第一章儿童文学本质论儿童的概念儿童是指人类社会中18岁以下的公民,(3-18周岁)。
儿童是成人社会对“童年”的普遍假设。
“中世纪没有儿童(时代)”——法国,菲力浦·阿利斯儿童观的几种历史模式1.“白纸”之喻:教育可以随心所欲的改变。
英国约翰·洛克“白板”说2.“植物”之喻:从教育的立场去发现儿童。
法国卢梭著作:18世纪,《爱弥儿》堪称是儿童的福音书3.“成人之父”之喻:浪漫派诗人用文学来发现儿童。
布莱克《天真之歌》,华兹华斯《序曲》被认为是一首自传诗歌,《虹》中将儿童尊奉为成人之父,蒙克梭利“蒙氏教育法”《童年的秘密》。
4.“未完成品”之喻儿童呈现的主要精神特质1.儿童文化的艺术性2.儿童文化的游戏性3.儿童文化的生态性儿童文学的定义是以文字(含图画书中的图画)阅读(包裹读给孩子听)为传播形式的文学作品;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或成人未必专为儿童创作,但实际上已被儿童广泛接受的文学。
儿童文学=儿童·成人·文学周作人提出“儿童的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的儿童观,即“儿童本位”思想。
周作人的“儿童本位“论诞生于五四时期,它通常被认为是儿童文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
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与两大门类三个层次:1.幼年文学(幼儿文学)(3-6、7岁) 2.童年文学(儿童文学)(6-12岁)3.少年文学(12-18岁)两大门类:A儿童本位 B 非儿童本位王泉根定义儿童文学:作文文学大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的儿童文学,是成年人为吸引,提升3-18岁少年儿童鉴赏文学的需要而创作的一种专门文体。
它既是幼年文学,儿童文学,,又是“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与“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所构成的整一体。
第四章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与艺术母体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1.叙事视角文本——世界1.儿童视角2.成人视角3.两代人对话、对比的视角4.少年作者视角儿童艺术的母题1.儿童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母题、爱的母题(刘绪源)2.成长的母题:幻想的母题、动物的母题、自然母题(王泉根)“儿童文学“一词由来1.古已有之2.民间创作的口头文学3.文人著作的书面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特质1.现代性2. 故事性3.幻想性4.成长性5.趣味性6.朴素性(“成长”:成长小说就是以叙述人物成长为主题的小说,就是讲述人物成长经历的小说。
儿童文学概论
![儿童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ce62f3f319e8b8f67c1cb9f8.png)
• 自我表现的儿童文学。 如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 • 儿童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 如田晓菲13岁以前创作的诗集《绿叶上的 小诗》、郁秀的小说《花季雨季》等。
爱因斯坦说:“认识原子同认识儿童心理相 比,不过是儿戏!”这段话提醒我们:儿童远
远不像许多人所想象得那么简单。同样,儿童
文学也远远不像许多人所想象的那么浅易。儿
童文学不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或品德教育工具,
更不是文学“小儿科”。它与其他文学一样,
充满了独特、深刻、丰富的哲学和美学气质,
同样是一种生动而又高级的文学样式。
•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如《牛郎 织女》、《老虎外婆》、《葫芦兄弟》。
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 彩的蒙养读物。如元代卢韶的《日记故 事》明代萧汉冲的《龙文鞭影》、清代 程允升的《幼学琼林》等。
• 三是经过专门编纂的“陶冶性情”的成 人文学作品,如《千家诗》、《神童诗》 等。 • 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 实上也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 品。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战红孩 儿、《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李逵杀 虎等。
• 18世纪,被一些人誉为“儿童文学之父”的英美 童书出版业先行者约翰· 纽伯瑞大概可以算是 现代商业童书的最早发掘者和受益者。他也让 我们看到了商业文化带给儿童文学的积极影响。 出于为儿童读者考虑的初衷,纽伯瑞的商业童 书序列中出版的第一本书———著名的《小小 美丽口袋书》(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被做成了更适合年幼孩子手持的小开 本,封面色彩也被处理得十分亮丽,这在当时 的儿童读物出版界间文学作品。 《列那狐的故事》、《格林童话》 • 经过改写,为提供儿童阅读方便的经典性成 人文学作品。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三国故事》 《红楼梦人物故事》, 《圣经故事》 • 内容新奇、有趣的古典文学作品。 《新编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
儿童文学概论教案
![儿童文学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a649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4.png)
儿童文学概论教案儿童文学是指专门写作给儿童读的文学作品,它以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为目标,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适合儿童阅读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插图和艺术效果,为儿童提供娱乐、学习和情感成长的机会。
儿童文学是培养儿童兴趣、启发儿童思维发展和塑造儿童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课程目标:1.了解儿童文学的定义和特点,了解儿童文学的分类及发展历程。
2.理解儿童文学对儿童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
3.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课程内容:1.儿童文学的定义和特点:a.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造的文学作品。
b.儿童文学的特点有: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简单生动、故事情节有趣、插图丰富多样。
2.儿童文学的分类:a.根据形式分为故事、诗歌、童谣、儿童戏剧等。
b.根据内容分为儿童文学、科普类、历史类、神话传说类、寓言类等。
3.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a.古代儿童文学:如中国古代的童谣、童谣、童谣、童谣等。
b.现代儿童文学: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c.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如朱自清、冰心、林语堂等。
4.儿童文学对儿童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a.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力和思维能力。
b.对儿童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塑造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5.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兴趣和阅读习惯:a.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鼓励奖励好书分享。
b.指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效果。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儿童文学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3.阅读法: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文学鉴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包含儿童文学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的知识点。
儿童文学概论-基本原理课件
![儿童文学概论-基本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1fb77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1.png)
儿童文学的分类和流派
图画书
以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给儿童的文学 作品。
民间故事
源远流长的传统故事,以娱乐和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目的。
奇幻小说
充满魔法和奇异元素的小说,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和教育功能
1 培养阅读兴趣
儿童文学能够激发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促进情感发展
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引发情感共鸣,帮助儿童理解和表达情感。
儿童文学概论-基本原理 课件
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读者写作的文学作品。本课程将介绍儿童文学的定义、 特点以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功能。
儿童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儿童为受众
儿童文学作为针对儿童读者群体的文学体裁。
儿童情感与认知
儿童文学作品关注儿童情感的表达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故事性与想象力
儿童文学作品通常具有故事性,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作者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刘易斯·卡罗尔
儿童文学的发展和趋势
数字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阅读在儿童文学领域的应 用越来越广泛。
多元化呈现
儿童文学作品越来越注重多元文化和身份的呈现。
儿童文学的阅读与传播
1
阅读俱乐部
通过成立阅读俱乐部,鼓励儿童之间的阅读交流与讨论。
2
学校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提供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3
亲子阅读活动
组织亲子阅读活动,促进家庭的阅读氛围。
3 拓展认知领域
儿童文学作品丰富儿童的知识,并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儿童文学的创作原则和技巧
1
简单清晰
语言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接受。
儿童文学概论 第二版 第二章 儿童文学生产与传播
![儿童文学概论 第二版 第二章 儿童文学生产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bd2d36a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6.png)
儿童文学创作要出精品力作,作家应该 处理好几个创作的关节点。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具体的文学作品,根据评论的内涵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 三类:
(1)作品形式特点的评价; (2)作品风格流派的评价; (3)作品思想内涵与社会内涵的评价。
根据评论的形式,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1)某篇作品的点评; (2)某篇作品的赏析; (3)针对某篇作品或某部著作的某一个或几个特点的分析性评论; (4)对某一个作家的几部或某一阶段的作品或文学现象的深度评述。
二、儿童文学评论及写作
儿童文学评论是文学家族里一个特殊的品种,它是文学评论,也 属于儿童文学,主要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评介和鉴赏。
(一)如何理解儿童文学评论
儿童文学评论是儿童文学的一个文体,也属于文学评论的家族, 因此带着文学评论的一般特征。文学评论是针对某一篇作品或 一部作品集而做的审美性评述和批判。文学评论与文学理论研 究、文学批评是有区别的。文学理论研究是通过对文学现象的 概括和综合而进行的理性分析和论述,文学理论研究要有话语 创新,至少要有一个新理论的贡献。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
现状
进入21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势头相当好,尽管面临着商业文化、 通俗文化和电子文化的多重挤压,但仍然拥有3亿多少儿读者,甚至抢走了 许多成人读者,而且发表与出版走势看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步入文 坛的中青年作家作品的印数是一般成人文学作家难以望其项背的,甚至有 些诗人的儿童诗也是一版再版。可以说,在儿童文学界随便挑出一位新生 代作家,其作品出版与发行的可观印数都令那些不为儿童写作的作家咋舌。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虽然不能说是完全“失语” 的,却也是相对滞后的。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现 象,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但是理论批评却没有跟上,甚至对 一些必须发言的新问题新现象也没有从理论上参与。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fa2d9e3931126edb6f1a1034.png)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概论(8学时)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一、儿童文学的概念(一)我国“五·四”运动以来对儿童文学的几种较具影响力的认识1、以胡适、周作人等学者为代表所倡导的“儿童本位论”思潮2、1949年—1955年这一历史时期的观点为:儿童文学的教育工具论3、以陈伯吹为代表的“童心论”4、关于区分儿童文学的标准之多种见解(二)什么是儿童文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共识,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
其中以特意为他们创作、编写的作品为主,也包括一部分抒写作家主观意识却能为孩子们所理解、接受又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文学作品。
广义与狭义的概念、相应的分类。
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应把握好。
二、儿童文学与文学(一)儿童文学是文学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它服从于文学的一般共性规律和要求,但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二)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关系共同点:两者都是以语言为材料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均具有思想倾向性、民族性、时代性和文学表达方面的要求。
不同点:由于读者对象的不同所导致的文学表现手法的倾向性差异。
三、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两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它们的写作、研究以及指导阅读都有重要意义。
儿童读物的含义比儿童文学的含义宽泛得多,是指适合于儿童阅读的各种书籍的总称,儿童文学作品经印刷出版成书后形成的的儿童文学读物仅是儿童读物中的一种。
区分之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文学性”这个核心点上。
儿童文学必须是文学,是以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用以感染和教育少年儿童的,儿童读物中除文学读物外的其他门类读物可以是非文学的,或不完全具备文学性质的。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意义和作用儿童文学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儿童文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小读者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自然界的某些知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儿童文学具有道德教化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和娱乐作用。
儿童文学概论
![儿童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4d36dbcb84ae45c3a358c9d.png)
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之辨:
广义的儿童读物:包括各种适合儿童阅读的材 料,包括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研究中的儿童读物:包括思想品德读 物、自然科学技术启蒙读物、文史知识读物等, 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儿大百科,上下五千年, 科学家的故事,奥运会故事,人体奥秘,恐龙 家族……
总之,儿童文学强调文学性:虚构性、形象化、 故事性、艺术美感,语言性(痛苦的话题、无 法解答的问题)
品; 适合儿童阅读并为他们所喜欢; 同一般的文学作品一样,有审美、认识、
教育、娱乐等多重功能。 总结:见课本。 儿童文学概论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由于儿童文学真正从总体文学中分析出来是18 世纪、乃至20世纪的事情,因此,存在着两种 意义的儿童文学:古典的、现代的。
古典的大致包括: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神话 传说,宗教故事等;儿童蒙养(社会家庭伦理、 道德等)读物,如孟母三迁、凿壁借光、司马 光砸缸、孔融让梨等;儿童语言与文学教育材 料,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声 律启蒙等;部分适合儿童阅读的古典文学作品;
童心;天生的创作本能 2、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验 深刻的内心体验和洞察力;童年记忆以及深入
儿童 3、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想象力、善于讲故事、
风趣幽默、诗意
儿童文学概论
二、小学教师与儿童文学创作
1、儿童文学创作的作者类型:自觉型、 自发型。
2、职业划分:专业作家、少儿工作者、 儿童文学教师与研究者、中小学教师、 儿童、其他突然闯进的作者
3、教师参与儿童文学创作的特殊优势: 接近并熟悉儿童生活。
避讳:教育者面孔
儿童文学概论
三、儿童与儿童文学创作
1、儿童作者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历史
2、儿童作者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作者先天条 件、客观的媒体文学竞赛、商业化时代的鼓噪 (强烈的表现欲与选秀的烘托)“伤仲永”
自考05823儿童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05823儿童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28e273fccbff121dd368341.png)
05823儿童文学概论第一章一、儿童文学①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②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③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④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三、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家在现代自觉的儿童文学观念的指导或影响下创作的供儿童阅读的作品四、儿童读物广义:包括了儿童读物狭义:除儿童文学读物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版物二、古典意义的儿童文学①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如《牛郎织女》《葫芦兄弟》②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如元代卢韶《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幼学琼林》③经过专门编纂的所谓‘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如《千家诗》、《神童诗》④古典文学中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如《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水浒》武松打虎五、“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联系与区别共性:成年人为儿童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改编、出版的精神产品区别:两者性质不同,儿童文学的文学性是一种有机的、整体性的审美构成,而不只是传达知识内容的形象化手段。
儿童读物并不具备独立的、完整性的艺术品格和审美价值。
结论: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是两个内涵和范围都不相同的概念八、儿童读者的多样性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
其中年龄因素所导致的儿童读者的多样性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①性别差异。
儿童读者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其文学阅读兴趣和能力会显示出性别差异。
②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儿童读者的文学阅读能力发展水平有关。
③心理个性差异。
导致儿童读者多样化的原因还可能来自其心理个性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儿童读者在文学阅读动机、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④文化差异。
文化常常归属于特定的民族、阶层或集团,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差异乃至对峙来。
第一章 儿童文学概论 ppt课件
![第一章 儿童文学概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55a3d1a0116c175f0e48ee.png)
(一)性别差异
儿童读者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其文 学阅读兴趣和能力会显示出性别差异。
(二)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儿童读者的文学阅读能 力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章 儿童文学概论
以上各种观点尽管都有偏颇或不全面 的地方,但也都从某个方面探索到了儿童 文学的本质问题。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和成长 需要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 种,这一文学品种表现为多种文学样式。
第一章 儿童文学概论
儿童文学的概念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1)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 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第一章 儿童文学概论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了解儿童文学的范围,需要区分清楚 广义的儿童文学和狭义的儿童文学;古典 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和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 学;儿童读物和儿童文学作品的类型及作 品的呈现方式等。
第一章 儿童文学概论
广义的儿童文学和狭义的儿童文学:
通常所说的儿童文学是就广义而言的, 指幼儿文学、儿童文学(童年文学)、少年 文学的总称。狭义的儿童文学专指童年文 学。在这里,我们以广义的儿童文学为讨 论对象。
第一章 儿童文学概论
成人对儿童文学的接近,其中有以下两 个最主要的原因。
一类成人读者是出于“身份”或“职业 ”的需要而走向儿童文学。
另一类情况是有些成人读者在阅读的天 性上、文学心灵的深处与儿童和儿童文学有 一种沟通、默契和认同感。
第一章 儿童文学概论
成人读者在儿童文学接受领域的存 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章 儿童文学概论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读者 一、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 二、儿童读者的多样性 三、儿童读者的特殊性 四、儿童读者的多样性
人民大2024儿童文学概论(第二版)PPT第四章 外国儿童文学概述
![人民大2024儿童文学概论(第二版)PPT第四章 外国儿童文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ab4d72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f.png)
一、成长主题
成长是文学的基本主题之一。儿童是成长的生命,儿童文学对成长的书写和表现, 是其最核心的价值体现;如果儿童文学作品里看不到成长生命的色彩和魅力,那 么,这样的作品对儿童读者来说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出生于英国后移民美国的弗朗西斯·伯内特的儿童小说《小公主》也是以成长为 主题的,它讲述的是女孩萨拉的故事,父亲是一位在印度服役的军官,七岁那一 年,她被父亲送到了英国一所寄宿制私立学校读书,在那里她经历了种种遭遇, 遭到了势利的校长明琪小姐的白眼和压榨,但她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热爱读 书,善于思考,乐于助人,有正义感,还有自信自强的决心。最后,萨拉又过上 了幸福的“小公主”的生活。这部小说里,萨拉的成长是精神的成长,也是在复 杂环境下的精神成长。
第三节 外国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没有完全直接受到外国儿童文学理论 的润泽,但外国儿童教育理论却给了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先驱以思想启示。鲁 迅、周作人等的“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本位论”就来自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 哲学,也受惠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但那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欧美儿童文学 理论还没有来到中国。直到1949年以后,才有苏联高尔基、伊林、西蒙诺夫 等的儿童文学理论的传播。欧美儿童文学理论的到来,则在1978年以后,日 本儿童文学理论著作也陆续被译介到中国,上笙一郎的《儿童文学引论》和 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影响不小。后来,美国贝特尔海姆的《永恒的魅 力: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和瑞士麦克斯·吕蒂的《童话的魅力》被译介出 版,给我国儿童文学研究带来一些启发。到21世纪,加拿大佩里·诺德曼的 《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和《隐藏的成人:定义儿童文学》,美国杰克·齐普 斯的《冲破魔法符咒:探索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的激进理论》、德国维蕾 娜·卡斯特[ 也译作维雷娜·卡斯特。]的《成功:解读童话》、瑞典玛丽 亚·尼古拉耶娃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研究》和英国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 阅读环境》等欧美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才系统性地被译介、出版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完成品”之喻
20世纪以来,实证主义的以客观性为 核心的儿童心理学研究,用“发展” 这一尺度来测量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区 别,将成人阶段作为“发展”的最终 目标,而将儿童看成是走在“发展” 途中的“未成熟”的生命形态。于是 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儿童“发展”和 “社会化”,即逐渐转变成为成熟、 理性、有能力、社会化和自主的成人。
问题二:
文学应具有哪 些特性?
• 一是语言性 ; • 二是形象性 ; • 三是情感性 。
儿童文学要体现儿童性:
• 一是写给儿童看的; • 二是适合儿童阅读和审美接受能力的; • 三是发掘和表现儿童世界独特的文化
内涵的;
• 四是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
如何为儿童文学下一 个定义呢?
•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 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 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 例如:
哥哥饿了
阿诺德·洛贝尔(美)《寄给蛤蟆的信弟》弟尿了
樊发稼《小蘑菇》
妹妹哭了
丹尼斯•李(加)《进城怎么走法》 爸爸急了
洪治明(台湾)《笑了》
妈妈说
我来了
我来了
大家都笑了
• 稚拙——稚气、拙朴的。
• 稚拙可以理解为儿童特有的稚气、拙朴 的综合化、艺术化表现。是儿童天性的 综合化和外显化。是只有儿童才会有的 独特的神态、语气和行为心理。
• 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 点、事实上也常为儿童读者所选 择和接受的作品。如《西游记》 中的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水浒 传》中的武松打虎、李逵杀虎等。
四 、儿童文学的分类:
选择怎样的分 类标准呢?
• 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少儿读者的接受 机能
幼年文学
三大层次 童年文学
少年文学
儿童年龄阶段、教育水平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 稚拙美在内容方面的表现:藉人物的言 行、心理、动作表现出儿童特有的稚气 和憨态。
• 稚拙美在形式方面的表现:通过叙述方 式和人物语言表现。
儿童情趣: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 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
欢愉性(“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 惊异的故事、有趣的人物和完满的结局 • 幽默与夸张,滑稽与变形的艺术手法 • 艺术形式上的创新
12-14 年 龄 0---3岁 3---6岁 6--12岁 岁 15-18岁
婴儿期 幼儿期
少年少 年 前期后 期
心里生理 婴幼儿(低幼)
发展阶段
期
童年期
少年期
初
高
幼儿园 小学 中
中
教育
小学
水平
学龄前期
阶段
中学阶段
儿童 文学的 三大层次
婴
幼儿
文学
少年前 少年后期 童 年 期 期文学 文 学
文学
少年期文学
第二章 儿童文学的特征
一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二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三 儿童文学接受的特殊性 四 儿童文学创作的特殊性
一 小蘑菇,
你真傻!
儿童文学的进美城怎学么特走法征?
太阳, 没晒。 大雨,
左脚抬起,右脚放下; 右脚抬起,左脚放下,
没下。
进城就是这么样的走法。
你老撑着小伞,
纯干啥真?(自然、本色、简约、单纯、率真)
* 例如:拉斯别(德)《敏·希豪森历险记》(又名
置
• 时间上 古代文学
•
现代文学
• 空间上 外国文学
•
中国文学
• 生产者 民间文学
•
作家文学
• 消费者 成人文学
Hale Waihona Puke •作家文学二 、理解 “儿童文学”内涵的关键词
儿童
文学
• 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 过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其中 明确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 何人。”
• 1991年,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 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 未满18周岁的公民。”
•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如《牛 郎织女》、《老虎外婆》、 《葫芦兄弟》。
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 色彩的蒙养读物。如元代卢韶 的《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的 《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的 《幼学琼林》等。
•三是经过专门编纂的“陶 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 如《千家诗》、《神童诗》 等。
儿童文学
思考…
• 什么是儿童?什么是儿童文学? • 对儿童来说儿童文学意味着什么? • 对成人来说儿童文学意味着什么?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内涵
• 一 儿童文学在人类文学大系统中的位 置
• 二 理解“儿童文学”内涵的关键词 • 三 关于“儿童文学”几种流行的说法 • 四 儿童文学的分类
儿童文学在人类文学大系统中的位
•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1936年) 中也重申“儿童是成人之父”。
每当我看见彩虹在天空照耀, 我的心就 不禁为之欢跳: 童年时代这已成为习惯; 如今成年了, 也不曾改变; 但愿到老不失这份童心, 否则不如离开 人间! 儿童本是成人之父; 我希望我终此一 生, 能保持这纯朴的天真。
—华兹华斯《虹》
问题一: 儿童是什么?
儿童有两个存在:
• 一是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客观存在,个 性化的)
• 一是成人意识形态中的儿童(主观意识, 普遍的假设)
几种主要的儿童观
“白纸”之喻(白板说)
• 1693年,约翰·洛克(英)出版《教 育漫话》。
• 可以把儿童“看成一张白纸或一块 腊,可以随心所欲的描画或铸成时 髦的样式。”
“成人之父”之喻
• 布莱克(英)在诗集《天真之歌》 (1789年)中将自然和儿童视为 神圣,并注目于儿童身上表现出 来的尊贵的基本人性。
• 华兹华斯(英)在《序曲》(1799年) 一诗中宣称,幼儿所具有的能力包含 着与神相似的创造性和内宇宙。在诗 歌《虹》中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诗句 “儿童是成人之父”。
各年龄阶段儿童文学的特点
• 幼儿期文学 • 游戏性 趣味性 直观性 • 童年期文学 • 浅显性 故事性 趣味性 • 少年期文学 • 真实性 深刻性 艺术性
• 按照体裁特征 童话 寓言
儿童文学的体裁有自身的特殊性
小说
诗歌 散文
儿童文学的体裁是极为丰富的
戏剧 图画书
儿童文学的体裁是不断生长的
科学文艺 ……
影响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主张人 们同情儿童;二是主张从儿童阶 段就应该发展他们的理性能力。
“植物”之喻(种子说)
• 儿童的“天性将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陆上的 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 弄死了”,要“善于避开这条大路,而保护 这株正在成长的幼苗,使他不受人类的各种 舆论的冲击!你要培育这棵幼树,给它浇浇 水,使它不受不至于死亡;它的果实将有一 天会使你感到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