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24360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6.png)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的:1、理清小说结构,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课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课堂学习:第一块:导入新课1、由我国四大古曲小说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2、组织学生简介作者吴承恩。
3、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及《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第二块:导读小说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2、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②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3、小结: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本节课只着重简介这本书的内容及情节。
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课后学习:1、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
2、如何正确看待小说中的佛教色彩?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篇2一、活动目标1、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
2、能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儿歌。
3、能根据儿歌里不同的角色特点进行创编动作。
二、活动重点、难点:理解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歌的形式特点。
《西游记》导读课(共5则)
![《西游记》导读课(共5则)](https://img.taocdn.com/s3/m/3783322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d.png)
《西游记》导读课(共5则)第一篇:《西游记》导读课:教学目标、通过“粗读感知法”和“批注精读法”的阅读,培养学1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通过评书式阅读汇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教学生运用“粗读感知法”和“批注精读法”的方法重点阅读名著。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名著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难点欲望。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兴特别是不爱阅读名著,学生不爱阅读,设计本环节目的: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本环节意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敢问路在何方》西游记主题曲(背景音乐:出示幻灯文字学生齐读:它描述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神话故事,它在奇幻的故事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古典章回小说,它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部杰作,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它就是妇孺皆知的《西游记》。
读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随机了解什么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共一百回。
第二篇:西游记导读[模版]走进《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课文《猴王出世》导入。
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段描写选自我们刚刚学习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
)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对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原著。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cd63c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9.png)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一、教学内容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西游记》教学内容:1. 人物形象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2. 情节梳理:石猴出世、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火焰山等3. 主题探讨:师徒四人取经过程中的成长与蜕变、团结协作、坚持信念4. 文学手法:神话色彩、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5. 思考与感悟:从《西游记》中汲取的人生智慧二、教学目标1. 了解《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2. 掌握故事情节,学会概括和梳理3.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 学习并运用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5. 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细节中把握人物形象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学会概括和梳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 主题探讨:结合教材内容,探讨《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 文学手法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西游记》中的神话色彩、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6. 思考与感悟: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从《西游记》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2. 学生能够概括和梳理故事情节,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 学生能够理解《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 学生能够分析并运用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5. 学生能够从《西游记》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思考能力二、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运用:提高学生对《西游记》中神话色彩、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文学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分析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244b97e87101f69e3195f7.png)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何青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西游记》故事的历史来源,掌握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知道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小说中各要素的分析,能够掌握小说各要素的分析方法,进而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唐僧师徒四人)形象的评说,能够掌握小说人物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美猴王”、“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的分析,掌握故事情节分析的方法。
3.通过对小说的语言文字的赏析,能够分析小说的行文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他们优秀的人格品质,建立健全真、善、美的人格。
2.通过对小说的认识和理解,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挑战、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爱好。
二、教学重点唐僧师徒人物形象的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对孙悟空的深入探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互动探究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听歌猜剧: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让学生猜歌名,并说出歌曲来自那部电视剧。
答案:歌名是《敢问路在何方》,是经典名著《西游记》的86版电视剧的主题曲。
(二)课堂教学1.学生谈认识和感受老师:哪位同学看过《西游记》,谁愿意谈谈自己对《西游记》的了解?《西游记》里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又是什么?甲同学:……乙同学:……2.名著简介(1)作者简介: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
出生于破落的书香世家,科举仕途一直不顺,晚年回到故乡隐居著书。
吴承恩一生创作丰富,代表作为长篇小说《西游记》。
其他作品多散佚,后人将其诗文整编成《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2)历史来源和文学地位:《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
名著导读《西游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西游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33361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e.png)
名著导读《西游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语文《西游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朴实通达。
学情分析面对大部头名著,部分学生望而生畏,没有好的读书方法,仅以看连续剧的方式来替代文本阅读。
本课通过阅读和交流《西游记》的内容,展示阅读成果,分享阅读收获,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辨能力,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更深入阅读、思考《西游记》,体会小说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和交流《西游记》相关内容,展示阅读成果,分享阅读收获。
2.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激发阅读兴趣,促进阅读能力进阶发展。
教学重难点1.了解精读与跳读,并运用到阅读名著作品中。
2.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1.辩论法。
学生就“影视作品是否可以替代名著”展开辩论。
2.自主展示。
学生分享脍炙人口、百看不厌的故事情节。
3.合作交流探究。
由问题做导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侯课说到《西游记》,大家是通过何种方式读取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电视剧?动画片?或是书籍?影视作品与名著我们更应该采取哪种方式?思考:影视作品是否可以替代名著?生:电视剧更直观,原著中有些文言语句、还有好多生僻字,给阅读设置了一些语言障碍。
电视剧中,打斗的场面更加激励、精彩。
生:原著中精彩的语言、心理、外貌描写,读者能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形象再创造。
师:“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电视剧是编剧对名著的感悟和艺术再创造。
所以,影视作品不等同于名著。
在读书方面,我们主张读书要读原著,但可以结合影视作品加深理解。
二、导入读经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作为一本家喻户晓的奇书,如果没有《西游记》,古代神话小说将黯然失色。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西游记》阅读交流展示课,一起来分享阅读收获,品味百态人生!三、合作交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57fc2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9.png)
(4)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概括、归纳、分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这一古典名著,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西游记》中的人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孙悟空、唐僧等主要人物形象特点和《西游记》所蕴含的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西游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人物形象分析、故事寓意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故事情节。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游记》的基本概念、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深刻寓意。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部名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名著导读——《西游记》获奖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086d9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9.png)
名著导读——《西游记》获奖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介绍。
《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训练。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文学作品片段进行辅助教学。
第二章:作者与创作背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2 教学内容吴承恩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介绍。
《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和社会影响分析。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文学作品片段进行辅助教学。
第三章:主要情节与人物形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2 教学内容《西游记》的主要情节梳理和分析。
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探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文学作品片段进行辅助教学。
第四章:文学鉴赏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介绍。
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情节等方面的鉴赏分析。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文学作品片段进行辅助教学。
第五章:批判性思维训练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西游记》进行深入分析。
5.2 教学内容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意义介绍。
对《西游记》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批判性分析。
5.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文学作品片段进行辅助教学。
第六章:孙悟空形象分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孙悟空这一角色的形象特征及其在《西游记》中的象征意义。
6.2 教学内容孙悟空的角色背景和形象特点分析。
孙悟空在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性格展示。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de9949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a.png)
教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分析《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情节。
3.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4. 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分析故事情节,体会作品主题思想。
2. 难点: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西游记》原著3. 阅读策略指导手册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西游记》的插图、电视剧片段等,引发学生对《西游记》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西游记》有哪些了解?作者是谁?主要人物有哪些?二、介绍《西游记》(10分钟)1. 简介作者:吴承恩,明朝文学家。
2. 简介背景:明清时期,民间信仰和道教文化盛行。
3. 介绍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三、分析故事情节(10分钟)1. 举例分析:选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过火焰山》等经典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关注情节中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等。
四、探讨主题思想(10分钟)1. 提问:作品传达了哪些主题思想?2. 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五、阅读策略指导(5分钟)1. 介绍阅读策略:略读、精读、猜读、批注等。
2.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阅读《西游记》,并运用阅读策略。
板书设计:《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1. 作者:吴承恩2. 背景:明清时期3. 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4. 故事情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过火焰山等5. 主题思想: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坚定信仰等作业设计:1. 阅读《西游记》原著,完成阅读笔记。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efde1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6.png)
今日欢呼孙大圣读你千遍亦有趣——《西游记》研读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
它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灿烂的瑰宝,更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
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诙谐的语言风格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
“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大战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等故事早就耳熟能详;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形象也已深入人心。
【课前准备】【教学目标】1.完成任务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孙悟空人物形象,感悟孙悟空的独特魅力。
2.精读与跳读相结合,体会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的高超技艺。
【教学重难点】以孙悟空为核心,梳理孙悟空在取经途中的心路历程,精神世界,引导学生读原著。
【教学过程】一、疑问导入:万千思绪锦书来同学们,开学初老师推荐大家读《西游记》原著,有的同学在阅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这几天,老师就收到了我班某同学家长的微信。
叶老师:您好。
孩子《西游记》少儿版带拼音版本看过,原著看不进去,我让他看,可是他说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还有动画片,觉得对里面的人物很熟了,看名著有很多生僻字,不愿意看。
您看,我该怎样引导他呢?同学们,对于我们为什么要读《西游记》原著这个问题,你有没有相同的疑惑?西行取经团,你最想成为谁呢?齐天大圣孙悟空,同学们到底了解他多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吴承恩的《西游记》,和孙悟空相遇,走进猴哥的世界。
二、初读检测:七嘴八舌说悟空。
编写孙悟空档案,检查预习。
三、细读品味:你言我语论悟空。
(一)跳读课文,浏览目录,找出孙悟空的成长节点。
既然大家选择了它们作为成长节点,就一定有选择的理由。
答题模式:石猴出世,因为如果没有这个节点,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
拜师学艺,悟空在这里学会了很多本领,如果不习得七十二般变化,那它就是只普通的妖猴。
···········(二)精读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1、初见猴哥,你觉得他有哪些性格特点?2、生思考:五行山下五百年,沧海桑田,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你觉得悟空悟出了什么道理呢?3、精读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和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生分组讨论填表。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e0538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02.png)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引导学生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
2. 《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3. 《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大闹天宫、唐僧取经、西天取经。
4.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寓意修行、弘扬佛法、战胜困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游记》的作者、主要人物、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西游记》的深层寓意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人物和情节。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
2. 介绍《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3. 讲述《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发展。
4. 分析《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寓意。
5.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能力、合作态度和分享精神。
七、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他们阅读和参考。
2. 相关研究资料:提供关于《西游记》的研究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相关音频、视频和在线讨论资源,丰富学习渠道。
八、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中国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进行比较分析。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西游记》的电影版本,讨论影视作品与原著的差异。
3.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以《西游记》为背景,创作自己的故事或剧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dceaa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a.png)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作者介绍:吴承恩的生活背景及其对《西游记》创作的影响。
小说概述:《西游记》的基本情节、章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人物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作者背景、小说概述和人物分析等内容。
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第二章:作者与创作背景2.1 教学目标了解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西游记》创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2 教学内容吴承恩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西游记》创作的历史背景:明代社会、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西游记》的文化价值:民间传说、神话传说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吴承恩的生平、创作背景和文化价值。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深入理解《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第三章:小说概述与章节结构3.1 教学目标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章节结构。
分析《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3.2 教学内容《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孙悟空的诞生、五庄观、火焰山等。
章节结构:分为三大部分,每部分包含十二个章节。
主题思想:修行与成佛、忠诚与背叛、善恶报应等。
艺术特点:神话传说、幽默讽刺、人物描写等。
3.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基本情节、章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点。
第四章:主要人物分析(一)4.1 教学目标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了解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
4.2 教学内容孙悟空的出生和成长:石猴的诞生、学艺、大闹天宫等。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聪明勇敢、机智狡猾、忠诚善良等。
孙悟空的作用:推动故事发展、代表反抗精神、展现人性光辉等。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c9bc5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a.png)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运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阅读原著,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具体材料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感受师徒四人尤其是孙悟空不畏艰险、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对学生的人生态度产生影响。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等。
2.学习精读,用以精读为主的方法阅读经典片段,进行专题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名著,初步了解《西游记》播放央视电视剧《西游记》插曲,导入课题。
(板书:《西游记》)师: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制成了动画片、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这些形式的艺术作品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初步阅读,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这部神魔小说,去感悟,去欣赏。
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对《西游记》的了解。
课件出示:活动一:《西游记》知识知多少1.《西游记》的作者是谁?简要介绍其生平。
2.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的成书经过。
3.《西游记》一共有多少回?可以分为几个部分?4.用一句话把《西游记》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
5.根据《西游记》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有哪些?简要介绍其中一个。
(学生抢答,鼓励其他同学补充)预设 1.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江苏涟水,生于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中国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自幼敏慧,又好学习,博览群书,然而屡试不中,中年后才补为贡生,担任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荆府纪善。
晚年归居乡里,贫老以终。
吴承恩一生诗、文、词创作甚多,死后大部分亡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包括诗1卷,散文3卷,卷四末附小诗38首。
2.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
《西游记》名著导读 教学设计
![《西游记》名著导读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5af51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1.png)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通过教学设计,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经典。
本文档将提供一份《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1. 了解《西游记》的背景和作者2. 熟悉《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和情节3. 掌握《西游记》中的核心主题和人生哲理4.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背景介绍:通过PPT或绘图,介绍《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吴承恩,让学生了解其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
2. 主要人物和情节梗概:将《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制作成海报或展示板,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精选名句赏析:选取《西游记》中的一些经典名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哲理,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文学阅读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西游记》中的某个章节展开讨论,让他们思考和分享自己对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看法。
5. 创意作品展示:鼓励学生根据《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创作自己的作品,可以是绘画、写作、表演等形式,以展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感官体验。
2. 小组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究和讨论,激发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创意输出。
3. 学生主导研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研究的空间,鼓励他们在导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教学评估1. 学生作品评估: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估,包括创意、内容表达、文化理解等方面。
2. 学生讨论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并进行评估。
3. 阶段性测验:随堂进行一些简答题或选择题的测验,评估学生对于导读内容的掌握程度。
总结通过本教学设计,我们能够让学生对《西游记》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欣赏和尊重。
《西游记》教案(通用5篇)
![《西游记》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1a402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6.png)
《西游记》教案(通用5篇)《西游记》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游记》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西游记》教案1活动目标:1、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能综合运用搓长、团圆、连接和捏塑等技能表现《西游记》中的人物形态特征。
2、比较探索人物的不同特征,能对细节加以塑造、表现。
3、提高立体塑形能力,体验陶艺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活动前组织幼儿欣赏《西游记》片段,引导幼儿感受、观察、比较人物特征。
2、《西游记》人物范例或图片。
3、百宝箱:内装牙签、火柴棒、蜡光纸等。
4、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1、直接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用泥巴来做《西游记》中的人物。
你想制作谁?怎么做?(幼儿讨论)2、结合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孙悟空等人物的特征。
(1)教师:孙悟空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怎么做?猪八戒呢?唐僧和沙和尚呢?(2)根据幼儿的讨论进行:孙悟空的脸凹凹的,中间像爱心,有两个黑黑的小眼珠,头上戴着紧箍咒;猪八戒胖胖的,大耳朵像扇子,鼻子和嘴巴大大的,翘翘的,肚子特别大;唐僧戴帽子,穿袈裟。
沙和尚挑着担子,脖子上带着一串大大的佛珠……3、教师重点示范孙悟空的脸和猪八戒的嘴的泥塑做法。
4、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捏塑。
(1)教师:请你自己试着做做看。
如果想把他们做得更神气,可以到老师的百宝箱里来找一些辅助材料进行装饰。
教师帮助不同水平的幼儿选择不同的创作对象,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创作出不同的动态特征,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善构思。
(2)鼓励幼儿多创作几个人物,并尽量创作出不同人物的形态特征。
5、作品:说说自己的《西游记》故事。
《西游记》教案2语文是什么?有一千个老师就有一千种语文。
计老师也有自己心中的语文。
但是,由于他的智慧、才情和对新课标的深切感悟,他所诠释和演绎着的语文具有典型的个性。
《西游记》教学设计(优秀4篇)
![《西游记》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aad26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1.png)
《西游记》教学设计(优秀4篇)《西游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读书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写作特点。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从中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或青少版,养成作批注、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一、歇后语引入猪八戒照镜子——花果山猴子——猪八戒的武艺——猪八戒的后背——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猪八戒吃人参果——《西游记》剧组开会——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这些有趣的歇后语都来自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西游记》。
板书:西游记二、回顾阅读方法1、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当你拿到这样一本的书,你通常是怎么读它?或有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的。
老师总结了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四点。
幻灯出示:(整本原著——浏览、跳读,把握大意)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②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③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④遇到不懂的,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作批注或摘记。
三、整体感知1、了解主要内容。
《西游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之前你们都从哪些渠道了解过这本书的内容?那么谁来说说书主要内容是什么?幻灯显示:小说的前七回写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事,八到十二回交代了取经的缘起,从十三回到最后,写的是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和八戒沙僧护送唐僧,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西天取的真经。
2、看目录、说情节、知人物浏览书的目录,你有什么发现?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认识了那些特征鲜明人物?板书:情节、人物《西游记》提到的人物有很多,主要人物有哪些?板书: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对于这四个主角,有人喜欢活泼的猪八戒,有人喜欢憨厚的沙和尚,有人喜欢孙悟空,也有人喜欢唐僧,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这样,咱们就替他们来个自我介绍,请你任选一个角色,小组推荐一名来说说。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e7368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1.png)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选段,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3. 理解作品所蕴含的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以及民间传说。
4. 学会欣赏古典名著,提高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特点。
2. 第一至第五回的主要情节和人物介绍。
3.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及其意义。
4. 唐僧“西天取经”的缘起和初期经历。
5. 猪八戒和沙僧的加入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重点1. 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3. 理解作品所蕴含的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以及民间传说。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思想内涵。
2. 学会欣赏古典名著,提高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情节和人物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角色性格,探讨作品主题。
3. 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段,提高阅读能力。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古典名著,提高阅读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第一至第五回,了解作品基本情节。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亮点。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及其意义。
2. 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四、课堂练习2.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作品主题。
二、课堂讲解1. 讲解唐僧“西天取经”的缘起和初期经历。
2. 分析猪八戒和沙僧的性格特点,探讨他们在取经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所蕴含的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以及民间传说。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de10a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4.png)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西游记》相关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熟悉取经故事,能复述经典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学习师徒四人坚忍、执著的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或看过《西游记》这部动画片,了解主要故事情节,熟悉主要人物,对“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故事耳熟能详。
但是学生没有深入思考过《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对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过多探究。
重点难点重点:能准确复述经典故事情节,深入分析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及执著精神。
难点:通过故事情节,将人物形象一分为二,全面正确看待师徒四人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准确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导入】激趣导入刚才同学们诵读的《声律启蒙》令人陶醉,这就是古典文化的魅力。
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西游记》,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走进那神魔的世界,与吴承恩隔空对话,和取经人同历磨难。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那老师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PPT,帮同学们回顾一下西游剧情。
【测试】知识验收必答题鲁迅先生说《西游记》是一部人人都喜欢看的“奇文”,《西游记》中有经典的人物形象,有脍炙人口的故事,也有需要我们掌握的文学常识。
下面我们仍然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考一考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班内36人,4人一组,共9个小组,每组按语文成绩的高低分为1,2,3,4号。
举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1,2号同学加1分,3号同学加2分,4号同学加3分。
组长记录得分,下课汇总。
下面的必答题环节由每组的3号同学来答题,先选题号,然后直接说答案。
1。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d849d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e.png)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2. 通过阅读选段,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分析作品中的神话色彩和寓意,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作者介绍:吴承恩,明朝文学家,代表作《西游记》。
2. 选段阅读:第一至三回“大闹天宫”片段。
3. 人物分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形象特点。
4. 神话色彩:分析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及其寓意。
5. 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传达的反抗、斗争、忠诚、勇敢等品质。
三、教学重点1. 作者背景和作品概况。
2. 人物形象分析和神话色彩解读。
3. 主题思想的领悟。
四、教学难点1. 神话色彩的识别和寓意分析。
2. 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探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者背景、作品概况、人物形象等。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特点、神话色彩和主题思想。
3. 案例分析法:以选段为例,分析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和寓意。
教案示例:【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选段,了解故事情节,注意人物形象和神话色彩。
【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作者背景、作品概况。
2. 分析人物形象: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特点。
3. 解读神话色彩: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猪八戒的“九齿钉耙”等。
4. 探讨主题思想: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勇敢斗争等。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交流心得。
【案例分析】教师以选段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和寓意。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西游记》的价值意义。
【课后作业】1. 完成阅读:《西游记》第一至三回。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知识点掌握: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作者背景、人物形象、神话色彩和主题思想的掌握情况。
【原创】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二《西游记》教学设计+课件
![【原创】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二《西游记》教学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9ae79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5.png)
【原创】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二《西游记》教学设计+课件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精读、跳读的方法,并运用精读、跳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阅读。
2.了解《西游记》相关的文学常识,厘清西天取经故事的主线,了解降妖除魔的精彩故事。
3.精读精彩章回,把握其情节结构模式,讲述最喜欢的取经故事。
4.通过成果展示,同伴互助,学习“互相启发,互为成果阅读者、评价者”的读书方式,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对长篇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提升整本书阅读的素养。
【教学重点】精读精彩章回,把握其情节结构模式,讲述最喜欢的取经故事。
【教学难点】培养对长篇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提升整本书阅读的素养。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遇见《西游记》与学生交流。
话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接触过哪些与《西游记》相关的内容?请与大家分享。
学生交流内容预设:1.动画片,如《大闹天宫》。
2.电影,如《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话西游》等。
3.歌曲,如《敢问路在何方》《大圣歌》《西游记序曲》。
4.顺口溜,如“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孙悟空……”5.游戏,如《梦幻西游》。
(可以以电视剧片头曲创设情境)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体验,唤醒学生旧知,激发学生阅读探究原著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吴承恩(1501年—1582年) 字汝忠。
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汉族,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在81岁左右时去世。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2.文学常识《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文学知识。
2、复述经典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更深入了解《西游记》的丰富内涵,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名著阅读兴趣,
4、培养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坚忍、执著的奋斗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准确复述经典故事情节,深入分析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及执著精神。
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通过故事情节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准确评价人物。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营造教学氛围,播放背景音乐(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师: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灿烂多彩,一位位文学巨匠描绘了幅幅生动的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这样一部名著:她描述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神话故事,通过奇幻的故事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它
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古典章回小说,它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文学杰作,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大家知道这部巨著的名字吗?(《西游记》)。
师:大家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你能谈谈他吗
走近作者吴承恩(约1504—1582),明朝人。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今江苏淮安人,出身于一个由书香门第败落下来的小商人家庭,自幼敏而多慧,博览群书。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剧的基础上,创作了举世瞩目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这是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充满了奇情幻想。
除了小说《西游记》之外,现存的吴承恩作品还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序》等诗集。
写作背景吴承恩生活在明弘治到万历时期。
当时,宦官专权,奸臣当道,皇帝迷信方士,宠信道士,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十分黑暗的时期。
当时的吴承恩敏锐地感受到了一股反抗封建制度的新气息——时代在呼唤着斩邪除妖的英雄出现,这为他创作《西游记》打下了思想基础。
同时,《西游记》系统地反映了中国道、释、儒三教合流的思想体系,将道教的天上、地狱和海洋的神仙体系与佛教的西天揉合到一起,并同时执行“世上没有不忠不孝的神仙”的儒教思想。
其书中神仙体系的描绘正是作者当时生活的明朝政治社会的缩影。
(二)初读♦感知
《西游记》中生动的人物形象,脍炙人口的故事,引人入胜。
我们已
经进行了初读,下面我们发放导读试题考一考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A)熟悉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1、“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
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2、《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作的一部(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3、《西游记》前七回叙述(猴王出世、求仙得道、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至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描写了(如来说法、观音访僧、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太宗还魂、观音显像)等故事,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得道成佛)的故事
4. 《西游记》中塑造了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形象。
他会(七十二)般变化,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他自封为(齐天大圣),被玉帝派去看管蟠桃园,在取经路上立下汗马功劳。
5、《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封为(净坛使者)、沙僧封为(金身罗汉)和白龙马封为(八部天龙马)。
6、《西游记》中许多故事都脍炙人口,如高老庄收伏(猪八戒),三打(白
骨精),火云洞智取(红孩儿),在火焰山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
(B)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a.看PPT猜人物:猪八戒(抓外貌特征)
b.看文字猜人物:(抓语言特征)(此环节注意板书:人名+性格特征)
(1)女菩萨,你语言差了。
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你既有父母在堂,又与你招了女婿,——有愿心,教你男子还,便也罢,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没个侍儿随从。
(唐僧:善良)
(2)“你这个呆子!”“妖怪!休走!看棍!”(孙悟空:勇敢)
(3)“猴哥,猴哥……”“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庄!” (猪八戒:胆怯)
(4)“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
“二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
“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师父放心吧,大师兄会来救我们的。
”(沙僧:憨厚)
(C )归纳♦总结
1、问:刚才同学们是根据什么准确猜出这四位取经人的呢?
答:“言为心声”。
主要通过语言来猜的。
书中人物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反映出他的性格。
所以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特征,使话语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等。
2、思维导图能够很好的揭示人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请你用思维导图说明唐僧取经团队中的人物关系。
示例
唐僧:徒弟孙悟空:花果山仙石所产,自封“美猴王”“齐天大圣”,法号行者。
陈光蕊与殷温姣徒弟猪八戒:福陵山云栈洞妖怪,原是天河里天蓬元帅,因酒后戏弄嫦娥被贬。
之子,乳名江流,徒弟沙悟净:流沙河妖怪,原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因
失手打落玻盏
法名玄奘,号三被贬下凡。
藏。
徒弟小白龙:西海敖闰龙王的三太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他
父亲以忤逆之罪告
上天庭,被观音搭救送在蛇盘山鹰愁涧中等候取经
人。
(三)合作学习
1、请学生上台讲有关孙悟空的小故事:(任选一个)①大闹天宫②智调芭蕉扇③智擒红孩儿④赌胜车迟国⑤三打白骨精⑥美
猴王⑦真假美猴王
2、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这些磨难反映了一种什么精神?
(1)
(2)
(3)
(4)
如: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等
归纳:同学仔细留意会发现,这一个个故事是相对独立、完整的,但它们又相互关联着,这一百回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一个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故事串联起来变成了一个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充实的完整的大故事。
这是吸引读者的一个关键因素。
路上所经历的磨难反映了取经的艰难,歌颂了他们为理想而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
小说主旨小说通过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一路战胜妖魔鬼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描写,歌颂了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德和为实现理想而坚定执着、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
(四)拓展延伸
1、《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十四载寒暑,战胜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这堪称一个奇迹,请各位同学为“感动西游”最勇敢的孙悟空写了一段颁奖词:
示例:你以力保唐僧取经为使命,你“降妖服魔”责无旁贷。
一根如意金箍棒“扫尽天下不平之事,除尽天下不仁之人”,“敢问路在何方!”英雄豪气,跃然纸上,万难不屈,百折不回,顽强奋战,敢于胜利,除恶务尽,决不妥协,英雄气概,勇冠云天。
现在请你也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请学生上台展示)
(五)能力提升
(1)“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
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2)如果西天取经只派孙悟空一人完成,他一个筋斗就能解决问题,这样不是很轻松吗?作者吴承恩为什么还要安排唐僧和其他徒弟呢?
(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看了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曾经写过“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在新冠病毒肆虐全世界的这段时间,如果孙悟空奋力千钧棒,定能横扫新冠瘟神。
请你发挥想象力,以“孙行者大败新冠瘟神”为内容写一篇短文,不少于400字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往往只专注于“好玩”“有趣”的文字,对故事的前后连贯及人物分析、语言品味并不在意,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失之片面,喜欢给人物贴标签。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核心素养的提高,加强名著阅读的指导,培养“无笔不读书”的习惯,培养自主深入分析文本的习惯,培养全面分析人物本形象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