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合集下载

以祝愿为话题的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以祝愿为话题的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以祝愿为话题的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以祝愿为话题的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在高考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给材料拟标题或自拟标题的试题。

此类作文要求能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创新构思和写作。

但是在答题时往往容易丢分失误。

对于这种命题形式,考生应当做到三点:首先,要熟悉材料内容;其次,注重联想与想象;再次,准确理解字面含义。

而且由于学校教育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多发性,同样一个事物也许有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待,就需要我们去挖掘它的深层意蕴。

另外,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还要突破惯性思维,找寻相似或相反的视角,从而使之得以升华。

下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粗浅认识:第一步:熟悉材料内容“祝福是心灵最诚实的期盼”,很明显这句话说的是人际交流的方法。

材料一共提了两处:祝福给亲朋好友的、祝福是一种传统美德。

读完这则材料,我们大致清楚了什么叫祝福,即祝福是给予他人美好希望的行为,或祝福给予别人带来快乐。

这道题限定的范围非常小,只需要求学生简述对材料主旨的理解。

那么作文审题时需要把握两点:1.结合阅读材料概括出关键词语,包括主题词、关键词及限制词。

2.逐项列举原因,总结观点(祝福能给人带来幸福),并展开论证,通过列举事例阐释观点的正确性。

第二步:抓住材料特征阅读下面的漫画,然后回答问题:请简要说明画面内涵,不超过100字。

这则漫画讲述的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的故事,反映了办事认死理、墨守成规的态度,说明了认真执着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善于变通的道理。

作文审题时,必须仔细分析漫画的本质——变化,以变化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回归到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漫画的寓意。

这里涉及的变化,主要指认知领域的变化,包括对客观世界、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及对政策、环境的判断等。

第三步:联系材料实质纵观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凡是能够根据新闻材料设题的,多是求新求变,殊不知作文难就难在此。

因此我们在做作文时,必须关注材料的实质内涵,而并不仅仅是材料表面的东西。

至于字面上隐含的含义,则是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而这一过程并不是靠理性思维去推理而得来的,既不能形而上学地去猜测作者的期待和内心的渴望,也不能脱离材料去阐释新观点,更不能离开材料去渲染重大的主题。

话题作文的拟题、审题与立意

话题作文的拟题、审题与立意
实 践 讲 堂
话题作文的拟题\ 审题与立意
张小 林 ( 台 县将 军墓 中学 , 北 邢 河
拟 好题 目 。 画龙 点 睛
邢台
04 0 ) 5 00


有 句歌 词 唱 道 : 回 家 的 感 觉真 好 ! 一提 到 家 . 会 给 人 一 “ ” 就
种 亲切 、 馨 之 感 。家 是 我 们 人 生 的起 点 . 是 我 们 成 长 的避 风 温 也
文 的 切 入 点 三 、 出 主题 。 会 立 意 突 学 ( ) 意要“ ” 一 立 明
点 。 如 “ 动 — — 心 灵 变 奏 曲” 感 。
4可 以把 话 题 当 正 标 题 , 后 加 一 个 副 标 题 , 似 新 闻 中 . 然 类 常 用 的 一 种 拟 题 法 ,也 可 以 从 材 料 中抽 出关 键 词 语 当 主 标 题 。
或 者 似 懂 非 懂 , 轻 易 下 笔 , 然 会 使 中心 不 明 确 , 章 也 不 流 就 必 文
畅 : 是 要 把 自己 的 思 想 观 点 谈 清 楚 . 且 尽 量 集 中谈 一 个 问 二 并
题 , 要 这 个 观 点 没 说 明 白 , 转 到 另 一 个 观 点 ; 是 要 让 引用 不 又 三 的材 料 紧 密 地 为 文 章 中 心 服 务 .如 果 材 料 与 观 点联 接 不 紧 . 就
人 都 以各 种 不 同的 身份 和 角 色 . 着 不 同 家庭 的成 员 。 当 根 据 提 示 . 以 “ 为 话 题 写 一 篇 文章 请 家”
如 果 没 有 前 面 给 出 的 提 示 语 . 写 这 篇 文 章 时 . 们 肯 定 在 我 会锁定家庭生活 . 重复 那 些 陈 旧 的 事 例 。 正 是 为 了开 阔广 大 考 生 的选 材 视 野 . 示 语 中 不 惜 笔 墨 点 明 “ ” 可 以 指 “ 个 集 提 家 还 一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自用)(1)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自用)(1)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 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 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 文章。 这则命题,前面材料仅是为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 望”提供了一个事例,作文的要求在提示语中说的十 分明确:—— 这是写文章的切入点,也是立意的切 入点,应联系社会现实,回想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和 事,我们就可将意确定为:要正确认识自我,还要正 确认识和处理与别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别人 和社会对自己的期望、要求、批评和约束。
2005年广东卷作文题:请以“纪念”为话题(1)怎样: 真正的纪念不是形式,而是用心灵纪念,将“纪念”化 作具体的行动,创造新的生活。 (2)结果:通过纪念,不忘历史,不忘先辈。
(3)事件:郭沫若纪念鲁迅先生,是为了光大其精神; 新中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缅怀先烈,继承其 遗志;河南省登封县公安局局长任长霞逝世时,十几万 群众自发为其立碑纪念,是发自内心的感激;连战和宋 楚瑜结束台海两岸的冰封时代,第一次来大陆访问是一 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等。 (4)评价:肯定。纪念是心灵的回响,历史的回音。 它的目的在于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二、话题作文立意
立意的高下,往往决定着文章的优 劣成败。立意好,就是在正确的前提下 确立一个深刻、新颖的思想。古人说 “文以意为主”,“意在笔先”,就是 告诉我们落笔之前首先要考虑立意问题, 先考虑别人写什么,我准备写什么,这 样自己顺着选定的旨意写出一篇有鲜明 主题的文章来。
方法一、从所给的材料中确定主题。
方略二、从材料上把握隐含的信息点
无论是单则材料还是多则材料,在写作前先弄 清楚写什么,隐含什么信息。如果所给的是几则 材料,则需要将几则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同中求 异,异中求同,概括出其中隐含的信息点。 如(“位置与价值”的材料)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绣铁锭不甘寂寞地 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 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写作技巧】高考【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6方法(附3篇精析版模拟范文)

【写作技巧】高考【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6方法(附3篇精析版模拟范文)

高考【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6方法(附3篇精析版模拟范文)概述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

找到题目或材料中的"关系",是达成文章思辨性的逻辑基础。

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找到"关系"就可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是实现思辨的重要因素。

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

找到"关系",才能在表达上实现思辨。

人和事物是具有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是无处不在的。

联系就是"关系"。

可以这样毫不夸张地说任何题目或材料都可以找到"关系",从而写出思辨性作文,以获得青睐。

那么,怎样找到"关系"呢?技法指津1找出关键词例1: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绿萝很好养,折上几枝,放进盛水的玻璃瓶里就行了。

摆在桌上,眼前一片绿意。

可让人遗憾的是,它在水里慢慢生了根之后,几乎就不在生长了,没精打采,枝蔫叶稀。

是缺少阳光吗?放到窗前晒些日子,不见起色。

是氧气不足吗?打开窗子常透透气,也没效果。

后来,试着往水里投了一把石子,原来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根须似乎一下子有了依托,它们使劲往下扎,把石子紧紧缠住。

没过多久,绿萝就绿油油的,枝繁叶茂了。

这则材料有很强的对比性,这是材料的特征。

绿萝在没有水中石子的情形下,“枝蔫叶稀”,有了则“枝繁叶茂”。

分析一下原因,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依托”,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知道,材料无论是写动物,还是写植物,其实都是暗指人,要求我们写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那么,人有依托和没有依托会怎样?题意豁然开朗。

2找到“角度”例1:在审题立意时,分析作文“材料”,找到矛盾的双方,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破解矛盾,揭示其意义,从而达到准确立意的目的。

关系立意法就是从内在关系辨析题旨,挖掘材料的内在意义和实质。

审题步骤1.读题,找出“材料”中涉及到的人物、事物,即立意的角度。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理解关系型话题事件的重点或核心,把握文章重点。
2
关注转折
找到论点与论据的转折点或者是分界点,进行合理的列举。
3
比较分析
把握议论文中的前后关系,理清两个观点的权衡,进行权衡对比。
两个方面的审题立意
从主题词入手
密切关注主题词的定义,探究词汇的背景意义。
注意人物关系
关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理解情境和角色的 特征属性。
探究关系型话题作文
关注审题技巧和写作方法,让你的关系型话题作文更加出彩。
审题的重要性上出现错误。
2 理清题干
清晰把握题目的要求,帮 助作文更加准确地传递信 息。
3 凸显关系词
抓住题目中的关系词,知 道哪些部分需要着重分析。
如何准确理解关系型话题
1
找出主干
注重结尾
结尾与开头一样重要,要用生 动的语言发挥作用。
总结和建议
1 思考题目
2 明确思路
重点看题而不是读题,准确理解题意。
把握论点与论据,写出有条理的文章。
3 注重技法
利用各种技法提高文章质量并让文章更好地表达意思。
强调结构关系
把握文章的层次与结构,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 意图。
关注时空限制
把握文章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考虑时空因素对 文章的影响。
审题技巧的讲解
仔细阅读题目
通过查找、比较和分析注意力可 以更加集中。
思路清晰
在写作之前需要理清思路,这样 写出的文章会更有说服力。
提炼关键
给自己提供思维导向,确定文章 的写作策略。
示例分析
1
假投票现象
活动中的假投票现象引发关注,影响了投票的结果。
2
全民健身
以全民健身为主题的作文有哪些注意点?

通过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文一 般 是第 一人 称 ,而记 叙文 可 以尝 试一 下第 三 人称 ,或 在一 篇 文章 中灵 活变换 人称 。 . 话题 作文 的 立意 ,一 方面 和 命题 作文 的立 意 一样 , 同样要 求 具 有正确 性 、深 刻性 、新 颖性 和 集 中性 ;另一 方 面基 于它 的 开放 性特 点,在 不脱 离话 题 的前提 下 自由创造 ,切 入 求新 就成 为立 意 的 关键 。面 对 同一话 题立 意 ,可 以有 多个 切入 点 ,这 是 因为每 个 人 的经 历 、思想 、性 格 、知 识水 平等 方面 的情 况 都不 尽相 同,看 待 同 一话题 自然会 有不 同观 点 。然 而 ,从任 何一 点切 入 ,都 要本 着 “ 新 ”二 字 。只有 新 ,才 能抓住 读 者 。如果 是应 试 作文 ,就 求 更 能吸 引 阅卷 者 的眼球 。 要 做到立 意切 入求 新 ,需注 意三个 问题 : 1分 析事物 之 间 的共 同点 ,转 换视 角 ,从物 转 换到 人 ,或 从 . 人 转换 到物 。比如 “ 爱 ”这个 话题 ,大 多数 同学 都立 在亲 子之 关 爱、师 生之 爱 、朋 友之 爱等 人 与人之 间的关 爱上 ,这是 事物 的共 同点 。而 一名 同学 则通 过 一只 喜鹊 与养 护它 的 主人 之 间的关 爱 , 表 达 了动 物与 人和 睦相 处 、保 护生 态环 境 的主题 。这样 的立 意 , 着 实给 人 以 “ 眼前 一亮 ”的感觉 。 2 借用 引 申义 、象 征 义和 比喻 义 ,展开 丰 富的联 想 。对 于 有 . 双 重 含义 的话 题 ,立 意不 能只 停 留在表 面 意义 上 ,而要 做类 比联 想 ,挖 掘 深层 意 旨 。例 如 “ 健康 ”话题 ,肤 浅 的立 意往 往指 坚 持 锻 炼 、身 体强 壮 、心情 愉快 之类 ;而一 旦联 想 到人 的 思想端 正 、 品质 高 尚 、情 趣 高雅 而确 立思 想健 康之 意 ,文 章 内容 定会 别开 生 面 ,深刻 新颖 。 3展 开逆 向思维 。任 何事 物都 有 其正 反两 面性 ,我们 常常 受 . 思维 定势 的束 缚 ,只 看到 正面 ,而 忽视 反 面 。如果 从 反面 入手 , 找 到 一个 合 适 的 切 入 点 , 也 能达 到 求 异 创 新 的 目的 。 比如 面 对 “ 习 ” 的话 题 ,按 顺势 思维 立 意 ,凡模 仿 、练 习 、探索 、掌 握 学 自己陌 生而有 用 的知 识 、经验 和技 能 ,均 可 以写 。可 不耻 下 问 , 可勤 奋惜 时 ,可 钻研 探 究… …但如 果 没有 特殊 的材 料 和技 巧 ,都 会 流 于 一般 。倘 若 从 反 面 入 手 ,可 落 到 学 习 他 人经 验 ,盲 目照 搬 ,脱 离 自己 的实 际,必 然 导致 “ 郸学 步 ”这一 点 上 ,能给 人 邯 眼前 一亮 的感觉 。 总之 ,话 题 作文 ,它 的主 旨就 是 :为 考生 提供 了一个 话题 , 规 定了表 达 的 中心 内容 ,而 不 限制 取 材范 围和 表达 方 式 的作文 形 式 。它 的特 点有 如下 几 点: 1 自由、开放 性 特 点 。话 题作 文 往往 只提 供一 个 话题 ,一 个 . 思 维起 点 ,一个 大 致的 写作 范 围 ,~个 记叙 、描 写 、说 明 、议论 的对象 。考 生 围绕 这个 点叙 述故 事 、阐述 道 理 ,也可 以借 此 抒发 情感。 2 立 意 的两 面 性 。 考 生 可 以从 正 面 立 意 ,也 可 以 从 反面 立 . 意。 3 选材 的广 泛 性 。话题 作文 可 以话 题 为中心 轴 向 四周辐 射 , . 考 生可 以找准 自己的切 入 点, 内容包 罗 万象 、林 林 总总 ,学 生各 抒 己见 ,创新 文章 层 出不穷 。 4 表达 的 灵活 性 。话题 式作 文 文体 不 限,可 以写记 叙文 、议 . 论 文 ,也可 以写说 明文 、抒 情散 文 ,甚 至可 以写成 日记 体 、辩论 词 、书 信 等 ,极大 地鼓 舞 了考 生对 书面表 达 的 自信 ,激 发 了考 生 的创作欲 望 ,为考 生个 性 的张扬 提供 了一个 良好 的契 机 。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话题作文是指在题目中给出一个话题,要求考生根据话题写一篇作文。

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不同,话题作文没有给出具体的材料或题目要求,考生需要自己构思、组织文章内容。

因此,话题作文是对考生写作能力的全面考察。

话题作文中话题的类型各种各样,有关人生哲理、社会现象、文学艺术、自然环境等等。

考生在审题时要理解话题的含义和范围,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

审题立意是话题作文写作的第一步,要求考生在审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导语、话题和写作要求,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和立意。

在审题时,容易犯的错误有几个方面。

首先是没有理解话题的含义和范围,写作偏题或离题;其次是没有把握好材料的关系,写作内容杂乱无章;最后是没有注意写作要求,导致字数不足或超过要求、文体不当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考生在审题时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话题的含义和范围,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和立意。

同时,要注意材料的关系,把握好写作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最后,要严格按照写作要求进行写作,注意字数、文体等方面的要求。

例题一:导语:生活中,一句夸奖的话可以使我们备受鼓舞,但也可以使我们沾沾自喜,甚至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一句批评的话常常使我们垂头丧气,甚至失去进取之心,但也可以使我们心灵警醒,精神振奋,从此奋发向上。

面对夸奖或批评的心态不同,对日后的影响也会不同。

话题:面对“批评”或“表扬”要求:可以从一方面来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写,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本题的导语明确了话题的范围和意义,要求考生从“批评”或“表扬”两个方面来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注意字数和不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

考生在审题时要理解话题的意义和要求,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和立意,同时注意写作要求的要求。

例题二:本题没有给出具体的导语,而是用材料代替了导语。

话题是“座右铭”,要求考生根据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优秀作文]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

[优秀作文]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

优秀作文——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话题作文的基本审题方法,包括抓关键词、理解材料含义、分析材料结构等。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思维品质。

3. 帮助学生确立合适的立意角度,使作文内容具有深度和广度。

4. 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抓关键词、理解材料含义、分析材料结构。

2. 立意技巧:提炼中心思想、抓住矛盾冲突、发掘背后的意义。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和立意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立意角度,使作文内容具有深度和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作文,引发学生对审题和立意的关注。

2. 教学环节一:讲解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如抓关键词、理解材料含义、分析材料结构。

3. 教学环节二:讲解立意技巧,如提炼中心思想、抓住矛盾冲突、发掘背后的意义。

4. 教学环节三: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过程。

5. 练习环节:让学生现场进行审题和立意练习,教师给予指导。

6. 总结环节: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在写作中注意审题和立意。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

2. 选取一道作文题目,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审题和立意练习。

3. 提交练习成果,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互动、练习环节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材料话题作文审题和立意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如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创新表达等。

3. 结合学生提交的作文,评价其立意深度和广度,以及作文内容的丰富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优秀作文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审题和立意的过程。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考试大纲中对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基础等级的第一个要求是符合题意,发展等级的第一个要求是深刻,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使观点具有启发性。

做到这两点必须要正确审题立意。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基本上都采取了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在写作内容、题材、形式和表达上给了考生较大的自由,但正确的审题立意同样是使文章出彩的前提。

切题永远是高考作文的第一要求,也是作文得高分的保证,因此审题仍然是写作的重中之重,切不可忽视。

话题作文的审题一般分为四步,也就是审材料,审提示,审话题,审要求。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审材料和审话题。

在这里介绍几种审材料和审话题的方法。

审材料时要抓住关键词句,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点题句等),抓住这些关键句,有利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从而正确立意。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

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

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

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

这是他一贯的风格。

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

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

这则材料中有关键句,就是”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把握住了这一关键句就很容易立意了,如人不要盲目等待,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审材料要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倾向。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评论某事物时,明显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一棵小草,生长在一棵大树旁。

一天,小草对大树讲:”哎,你知道吗?其实我原来也是一棵大树,后来我嫌树大招风,就改做小草了。

”“是这样吗?”大树有些不信。

”谁骗你呀!过去我在做大树的时候,树上的鸟儿可多了,每天唧唧喳喳的真心烦,也有些孩子太调皮、净往我身上爬,唉,真没办法。

”小草说着,还叹了口气,好象真有那么回事似的。

大树听了,心里觉得好笑,便打趣道:”哎,其实我原来也是一棵小草,后来怕有人踩,才不得已做了一棵大树。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 三部曲”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 三部曲”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三部曲”最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都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

话题作文在写作内容、题材、形式和表达上给了考生较大的“自由”,但决不意味在“谈化”审题甚至不要审题。

恰恰相反,话题作文更需要高度重视、强化作文的审题。

比如: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命题者提供的十个人物(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让学生以其中一个人物为话题,按理说学生的思维是非常广泛和自由的,可是本年度高考的作文平均分竟只有38.31。

看来考生是还没有认真审题而随意作文啊。

事实上,这十个人物其格上都具有很大的争议,很显然,命题者除了想探一探考生们的文学功底外,还想考一考考生的思辨能力。

可惜,考生作文中暴露出许多问题:知识面过窄,常识错误一大堆;泛泛而谈,缺乏层次;缺乏文体意识,轻率任性,创新异化为猎奇。

因此,正确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

审题,就是指仔细研究材料和话题,通过分析和综合,达到正确理解题意、把握在写作体裁、选题范围、中心思想、表现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和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精细思维,对话题进行限制、切分、细化等技术处理,拓展审题思路,然后从一个较细的角度切入作文。

那么话题作文如何审题呢?审题要把握“三要”,即“三部曲”。

一要审清材料。

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其实也给写作者作了提示;二要分析话题,话题具有定向功能,因而需要认真分析;三要重视要求,搞清具体要求,所有要求都要在写作中体现。

第一步:吃透材料,抓住命题意图思考立意。

话题作文的材料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

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

审题时,就要抓住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并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

如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

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这位青年抛弃了不该抛弃的东西。

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寓意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自用)(2)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自用)(2)

第五类:主谓式
如果话题是一个主谓短语,侧重点应放 在谓语。 如“ 心中有个桃花源 ”,关键是 要搞清楚“桃花源”的特定的文化内涵。 它是由陶渊明所塑造、成就的“桃花 源” —— 一个静谧、平等、和谐的理想国 而引申出来的特殊的象征物。但也更可用 以象征世俗尘世的人们的一种理想的境界 和精神状态。既是“有个”,就意味着还 不曾是现实,而是一种设想,或者是一种 追求。也正因如此,引发出的心理、思考、 幻想和分析议论便会异常丰富和奇妙。
一、话题作文的审题 高考作文的审题一般从话题、材料、 提示语和要求四个方面入手,重点在于 把握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掌握作文限 制,找出写作意图和写作切入点。
方略一、从话题把握写作的着力点
由于话题种类有多种,只有审清各类的 话题,就能轻而易举地把握写作着力点
第一类:独(字)词式 如果题目或话题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语,就要 搞清这个字或这个词语的含义以及它所涉及的范 围。
第三类:并列式
如果话题是一个或几个并列概念,那么辨明 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写作的着力点。
如 2005 年全国卷Ⅱ以“ 位置与价值 ”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对立统 一的关系: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实现自己 的价值,如对自己缺乏认识,找不准自己的 位置,就很难实现自己的价值。明白了这种 关系,也就知道了写作的着力点。
方略三:从命题提示语把握写作的关键点
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一般在材料之后都有一段 关于写作的提示,这段提示对打开思路起着关键的 作用。因此,认真阅读命题提示,则可帮助我们打 开写作的思路。找出写文章的关键点。 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作文材料下面的提示是这样: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 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 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 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 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请以“感情 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单个词语型其标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

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如:“脸”本义“人的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

形容词与动词标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如“安”“肩膀”“愿景”“杂”“忙”“问”等。

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就是写作的重点。

审题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如《肩膀》,这道题既可实写,又可虚写(比如“肩膀”有个虚指义为“依靠”,也可以是“责任”,还可联想到肩膀相靠是“团结协作”的象征;联想到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肩膀”,喻指“基础”。

)2、偏正短语型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

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3、动宾短语型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

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4、主谓短语型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胜”“红”是写作的重点,“花”则可以是实物,也可以取其比喻义。

5、并列短语型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

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如《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6、完整句子型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

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与选材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与选材

位考生的《 劝君莫作 “ 批判家 ”的 》
议论文 , 在抨击 了“ 高跟鞋” 以及社 会上空头批评家 的态度 与做法后 , 写道 :空谈误国, “ 实干兴邦 , 劝君莫
作‘ 批评 家 ’要脚踏实地去干 , , 要以
实 际行 动 去 改造 世 界 。 ”
限定 ,审题时首先要把隐含于材料
意蕴 ,对平凡材料作深 度的剖析 ,
或从独特的视角去审度 ,从而获取
新 的 见 解 。 第 三 ,要 做 到 材用 , 它能 帮助考 生理 解把 握材料 的重 点。话题是在材料基础上提炼 出来
颖 ,则 须 注意扩 大视 野 ,关注 时
题作文写成命题作文,写出来 的文 章与要求若即若离。如这样一个话 题 :生活中真正的 自信者必定是有 勇气正视 自己的人 ,而这样的 自信
四部分 构成 。材料 起个 由头 的作
用 ,或者提供一个事实 ,或讲 述一
段小故事 ,或给出一幅 ( 组)漫画 等 ,意在 引起 考生 的注意 和思考 , 激活考生的写作兴趣 ,将考生的思
维引入 材料 所提 供 的情境 。提示
将话题与材料 结合起来。话题 作文的审题既要 扣紧话题 ,又要扣 紧材料 。只扣材料不管话题 ,就会 信 马 由缰 ,写 出来 的文 章似是 而 非 ;只扣话题不管材料 ,就会把话
中的命题意图读 出来 ,并据此确立 自己的观点。 例如 , 有一个话题作文 的材料是一个 寓言故事 : 在广东 , 冯 妇因地方语音 的差异而被活活葬身
3 0
于是奋起 自 ,有了令人吃惊的成 强
功 。以 “ 感谢 自卑”为话题写一篇 习作 。从 材料 中可知 ,在此 语境 中,引文 中的 “ 自卑” ,应该理解 为 “ 为弱点苦恼”不 自卑 ,反而从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 练习一
• “风,有自然界的,有人类社会的; 有的可爱可亲,有的可怕可鄙……请 以‘风’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 篇文章,文体不限”。
• 根据题目的“提示语”,我们可以 马上进入发散思维:
• [角度一]自然的风:
• 思路1—描写自然界的风(如春风、 秋风、台风、飓风……)抒发情怀, 或爱或憎(如朱自清《春》所写的抒 情散文的思路)。
• 这个话题作文的材料就是寓意型的材料,这时, 我们就需要多角度审视找寓意。审视出“喜唱 者”寓“不勤恳工作,成绩面前你争我夺”, “喜静者”寓“淡泊名利,不求荣耀显达的情 怀;不善于宣传自己”,“主人”寓“不能只 看现象,不看本质;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 要实地考察。”通过审视寓意,我们的思路打 开了,联系生活,我们既可阐述“在生活中, 我们要做一个淡泊名利,不求荣耀显达的人” 又可阐述“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客观地分析 问题”还可阐述“在生活中,我们勤勤恳恳地 工作,不要过于看重成绩”等。
• 这也是一个比喻型的材料,这个话题中的“水 仙花”就是一种隐喻,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 求”。因此,这个题目要从呼唤精神文明,呼 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的角度进 行写作。可以联想到抗“非典”英雄两院院士 钟南山的一句话: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生 活在理想中,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以更快的速 度发展,但如果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 道德却在进一步堕落,审美情趣进一步下滑, 那将是人类的灾难。
•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好一般材料。一般 材料作文,是指材料中既没有明显的比喻义也 没有深刻的寓意,因此,在审这类材料时,就 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例如:教育家夏丐尊告诫青年人:当你读错一 本书的时候,不要以为你只读错一本书,因为 你同时也失去了读一本好书的机会。1+1=?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感悟不同,在学习工 作和生活中可以得出不同的人生算式。请以 “人生算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细看画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从景物和人物的衣着, 还可以分析出事情发生的时间;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 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 是怎样干的;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思想感情,还要注意 画中人物的话语、或旁白及标题,这对画意有很强的提示作用。
然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 是什么。最后,按图意列出提纲进行写作。
看图作文写作技巧总结: 看图作文就是把画面的意思用文字表达出来,它培养的是观察
能力,想象能力和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看图作文有单幅图和多幅图,但“看”是“写”的前提。
看图要有顺序边看边想,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 从近到远;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人到景,从景到人。
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物,哪是主体,哪是陪衬;哪是 动景,哪是静景;哪是远景,哪是近景;哪是人物,哪是风景;对 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是骑士手中锐利之剑 是坎坷不平的道路
是风雨兼程的航船 人生是四川小吃麻辣烫
是沐着阳光茶一杯 人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话题作文审题训练
【话题材料1】 冬天的河干涸了,我相信,春水还将来临,那时白帆就是我们心中 的偶像;风中的树叶凋零了,我相信,泥土里的梦将在枝头开花结 果。 痛苦像一块巨石紧紧压在唱歌的心胸,我相信,痛苦是欢乐的源泉, 它将化为穿越岩石的力量;磨难使你千疮百孔,我相信,这记忆恰 如荆棘丛中的花枝,萦绕成岁月美丽的花冠。 阴云在天空拥挤聚集,你会看见一只鹰就像闪电,挑破那罪恶的序 幕,我相信,将有雨滴快乐的合唱;大海在远方怒吼,你会看见水 手与桅杆并肩归来,他们的微笑充满了信心,我相信,生命正在这 样的熔铸中刚强。 要求请以“我相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 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 袭.不少于800字。
“图画式材料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对图画材料的准确解读, 把握其寓意。那么,这幅名为“摔了一跤”的图画应该怎样解读呢?
第一、弄清图画的组成要素。 所谓弄清图画的组成要素,是指构成画面的内容要件。就这幅 画来看,其构成要件有一个孩子、一块西瓜皮、三个大人(三个大 人,一个代表孩子的家长,一个代表学校,一个代表社会)、一句 “出事了吧!”的话。
审题分析:“直面缺陷”,“缺陷”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容易被误解为“缺点”、 “错误”,甚至有些同学索性以“缺点”“错误”等词语代替“缺陷”行文,这 是对话题材料的歪曲,对“缺陷”的误解。依据材料内容,“身材欠佳”、“没 感觉”、“五音不全”等可明了,“缺陷”侧重指身体或生理上不够完备的地方, 往往是先天形成的,后天难以改变的自身不足;而“缺点”侧重指那些可以改正 的不足;“错误”与“正确”相对,是行为或思想上的过失,通过分析材料,可 发现它们与“缺陷”都有着明显的语义差别。此作文命题者的意图很鲜明,启发 学生进行辨证思维,“人无完人”,正视自己身上的不足,挖掘自身的长处,或 在发展自己的时候扬长避短等等。,而理解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到选材及立意, 使写出的文章与出题人的意图相去十万八千里。例如有的同学直接将廉颇负荆请 罪的故事引入文章,写勇于改错,或知错就改等,这显然不合适。
是冬景里飘洒的飞雪 是季节的变换
生命的年轮 人生是田野上的希望
是浪涛的搏击 是大漠的孤烟
空中的飞燕 是山的雕像
水的灵性
人生是贝多芬命运的扣问 是拿破仑英雄的交响
人生是屈子心中《离骚》之幽 怨
是太史公笔下郁积的悲愤 是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
是渊明悠然采菊见南山 人生是酸甜苦辣那杯酒
是色彩缤纷那幅画 人生是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怎样的生存状态才算是高质量的呢?读了上 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生 存的质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 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话题材料3】
审题分析:从两位成员的对话内容及语气可确定, 农村生活物质贫乏,辛苦劳累,生存质量低;但 城市某些人物质生活虽然丰富,但精神生活空虚, 其生存质量也不能说高。结果很多同学写这篇文 章时,不去琢磨原材料的含义,不理睬原材料作 者的情感倾向,一相情愿地认为农民虽然物质上 苦了点,但精神愉悦,安居乐业,生存质量比城 市高。这是不顾原材料出发点,置原材料作者对 农村生活质量的否定而不顾,不负责任的想当然, 完全背离了出题人出题意图,甚至走到了材料主 旨的反面。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错误,就是不能仔 细分析材料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及作者的态度所致。
(4)新颖,多变很好,很新潮,但它不如稳定、规范更实 际。犹如现代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存在着追新潮而忽视本 质的现象。
(5)人们往往看中的是新,但本质的面积大的,往往还是 更原始的那一种,所以回归本源也是一条出路。
(6)但愿两者结合起来,既要稳定,又要新颖;既要规范, 又要多变,这也是人生应该汲取的。
(7)圆,是核心,不管怎么多变,叶落归根;洋装虽然穿 在身,都有一颗中国心。
(8)圆的多变,太阳在落山之时,看见的大,犹如第一幅; 正午之时,光线散开,强烈,看见核心少。犹如第二幅。 实际是一个物体,不同的时空呈现不同的方式,人生也应 如此。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看图作文立意分析】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卷作文题是“材料作文”中的“图画式 材料作文”。材料是一幅名为《摔了一跤》的图画,画面里,一个 孩子因为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上,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 面对摔坐在地的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
审题分析:“我相信”,“相信”多义词,依据材料,“相信”应 理解为“信念”、“信心”,在困苦的环境中理想之灯不灭,执著 奋进,勇敢抗击,不颓废不消沉,若理解为“信任”“自信”则不 妥,若据此选材立意,则更不妥。
【话题材料2】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作为芸芸众生的我们一直在梦 寐以求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然而现实总让我们感到“残酷”,想 参加演讲比赛,普通话却不标准;报名文学社,写作却是弱项;相 当模特,身材又欠佳;学美术没感觉;唱歌无音不全……几多遗憾, 几多叹息。也许只好“阿Q”一番,美神维纳斯不也是断臂的吗? 有缺陷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请以“直面缺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话题分解示例 以“希望”为话题,可分解出以下子话 题: 希望是学子心中播下的种子 希望是长辈眼里饱含的期待 希望是青春之火点燃的激情 希望是阳光之手翻开的新的一页 希望是风,吹绿心灵的绿洲 希望是雨,滋润企盼的心田 希望是虹,照亮七彩的人生日绽放的那片绿 色 是七月流火的那轮骄阳 人生是秋风中的落叶
春节前,某市组织了一次到偏远地区扶贫帮困 活动。参与这次活动的人们目睹了山区农民的 生活状况,不禁感慨万千。一位成员说:“山 区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长年吃苦受累, 一年的收入不够某些人的一顿饭钱,十户八户 找不到一台黑白电视机,这样的生存质量太低 了。”另一位成员接口说:“可话又说回来, 有些人住着豪华别墅,坐着高级轿车,白天忙 得昏天黑地,晚上醉得稀里糊涂,这样的生存 质量就高了?”同行的人们陷入了沉思。
【2005年高考福建卷作文解析】一个大圆,规范,稳定, 面积大;一个多角圆,新颖,多变,面积小。
由此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
(1)人生既要稳定,又应多变。
(2)圆有不同的形状,人生也是如此,具有不同的人生轨 迹。
(3)“和而不同”。不管怎么说,两者的圆心是一样的,可 能方式方法不同,但都有相同的心地,都是为了圆满;所 以,不管呈现的形式如何,其核心是一致的。“和而不同” 是古人的说法,意思是为了“和”,可以有不同的主张、 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方式。“一国两制”的构想,就 是如此。那么可以联想到香港、澳门、台湾,在“一个国 家两种制度”前提下的回归、繁荣与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