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案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诸侯国及其纷争原因。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以及战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和重要人物。
4.培养学生合作探讨、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诸侯国。
2.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著名战役。
3.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及其事迹。
三、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评价。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时期,那么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学习新课(1)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诸侯国的兴起、分封制的瓦解等。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如频繁的战争、兼并战争等。
(3)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如城濮之战、马陵道之战等。
(4)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如齐桓公、晋文公、孙武等。
3.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主题进行探讨:①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②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评价。
(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2)强调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2.选择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分析其战争过程及影响。
3.选择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介绍其事迹及历史地位。
六、教学反思1.对部分学生的引导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有那么多的诸侯国吗?”“对了,这是因为周王室的权威减弱,各个诸侯国开始崛起,他们都有自己的领土和军队,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分封制。
”(2)分析战争特点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战争有什么不同?”“是的,那个时期的战争非常频繁,而且很多都是为了兼并别的国家,扩大自己的领土。
2023最新-《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优秀4篇)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秋战国的纷争篇一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⑴齐国和晋国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⑴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出你的理由。
⑴说出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
4、讨论分析改革与强国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
2、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通过学习探讨改革与强兵富国之间联系?【学习重点】齐国和晋国的称霸【学习难点】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
知识结构:一、春秋争霸1、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3、城濮之战:晋文公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展示内容:一、故事导入法。
以“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导入。
二、自主学习任务一:通过看课本p30-p32,完成以下问题1.东周分为和。
2.春秋时期主要霸主、、。
3.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4.描述晋楚争霸情况。
5.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
任务二:通过看课本p33-p34完成以下问题1.说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主要兼并战争、、3.长平之战时间、交战双方、作用。
巩固达标:1.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a.晋文公b.楚庄公c.齐桓公d.越王勾践2.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标志是()a.打败周围的诸侯国b.周围诸侯国臣服齐国c.各诸侯王参加会盟d.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3.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4.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a.纸上谈兵b.朝秦暮楚c.卧薪尝胆d.退避三舍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a.齐和秦b.燕和楚c.韩和赵d.赵和楚6.下列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①“田氏代齐”②三家分晋③桂陵之战④马陵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下列即属于春秋时期又存在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a.齐国b.晋国c.楚国d.赵国8.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a.赢得周天子的信任b.表白自己无政治企图c.提高齐国的政治影响d.维护周天子的地位9.阅读上列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假,一匡天下”——《论语》请回答:⑴桓人霸诸侯成功是在什么时间?⑴管仲在齐桓公称霸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利措施?归纳生成一、春秋争霸1、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能力方面: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思想方面: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二、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教学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三、教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二、春秋五霸1、诸侯争霸的实质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2、春秋五霸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3、齐桓公称霸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4、晋楚争霸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解释退避三舍这一成语的来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有什么相同之处”关键要让学生明白齐、晋之所以可以成为霸主,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国家的君主都进行了改革,使国家得以强壮.吴越争霸: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5、争霸战争的作用教师提问:这么多争霸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战争的破坏性,但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恐怕回答的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春秋开始的时候诸侯国林立,由于争霸战争到春秋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这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二、战国七雄教师首先出示战国形势土边指图边向学生介绍战国七雄,建议教师按方位向学生介绍七个国家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在中间.教师再提问:请同学对照春秋列国形势图后指出,在七雄中哪些国家是春秋时就存在的,而哪些国家是战国时新出现的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指出:其实除了新出现韩赵魏之外,此时的齐国也与春秋时期的齐国有所不同了,教师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件.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平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板书设计。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背景介绍1.1 时间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2 地理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分布情况1.3 社会背景:奴隶社会的瓦解与封建社会的形成1.4 文化背景: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兴起第二章:春秋时期的纷争与变革2.1 春秋五霸的崛起与争霸战争2.2 春秋时期的重要战役:城濮之战、马陵之战等2.3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2.4 春秋时期的文化发展: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的兴起第三章: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3.1 战国七雄的分布与实力对比3.2 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等3.3 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各国变法运动与中央集权的加强3.4 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诸子百家的思想交融与繁荣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4.1 农业生产的进步:耕作技术的发展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4.2 手工业的发展:铁器的广泛使用与手工业技术的进步4.3 商业贸易的繁荣:货币的统一与商业路线的拓展4.4 城乡市场的形成: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互动第五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5.1 社会结构与阶级关系:贵族、士、平民、奴隶的社会地位5.2 礼制的变迁:礼制的松弛与民间风俗的变迁5.3 教育与学术:私学的兴起与士人的流动5.4 宗教信仰与祭祀活动:祖先崇拜与道教的起源第六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6.1 孔子与儒家思想:仁爱、礼制、孝道等6.2 老子与道家思想:无为而治、道德经等6.3 墨子与墨家思想:兼爱、非攻、节用等6.4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商鞅等第七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成就7.1 诗歌的发展:诗经、楚辞等7.2 书法艺术的起源:甲骨文、金文等7.3 绘画与雕塑:人物画像、佛像等7.4 音乐舞蹈:宫廷乐舞与民间舞蹈第八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8.1 天文学的发展:历法、天象观测等8.2 数学的进步:勾股定理、代数学等8.3 医学的发展:黄帝内经、针灸等8.4 物理学与化学:磁铁、炼丹术等第九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教信仰与思想文化9.1 儒家的伦理思想:仁、义、礼、智、信等9.2 道家的自然哲学:道、德、无、有等9.3 法家的法治思想:法、术、势等9.4 墨家的兼爱思想:兼爱、非攻、节用等第十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制度与武器装备10.1 军事制度的演变:兵制、将制、卒制等10.2 著名军事家:孙武、孙膑、白起等10.3 武器装备的进步:剑、弓箭、战车等10.4 军事战略与战术:兵法、阵法等第十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风俗与生活11.1 节日习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11.2 饮食文化:烹饪技术、饮食习惯等11.3 服饰特色:冠服制度、丝绸制品等11.4 住宅建筑与园林:庭院布局、园林艺术等第十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交通与通讯12.1 交通设施:道路、桥梁、水运等12.2 地图绘制:地理知识的积累与地图的绘制12.3 邮政系统:信鸽、邮驿等通讯方式12.4 商业贸易路线:丝绸之路、茶叶之路等第十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13.1 法律起源与发展:习惯法到成文法13.2 刑法与民法:刑罚、律法、契约等13.3 司法制度:法庭、法官、诉讼程序等13.4 法律文献:法经、秦律等第十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与学术14.1 教育制度:官学、私学、师徒制等14.2 学术繁荣:诸子百家的学术争论与交流14.3 学术著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著作与论文14.4 学术中心:各国都城成为学术中心的情况第十五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终结与秦朝的统一15.1 战国七雄的争霸与衰落15.2 秦国的发展与崛起: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强盛15.3 秦始皇统一六国:兼并战争与秦朝的建立15.4 秦朝的统治政策:中央集权、法律制度、兵马俑等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共分为十五章,涵盖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科技、宗教信仰、思想文化、军事制度等多个方面。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案 (完整版)
授课教案班级:课程名称:中国历史讲课人:时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授课题目: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作用。
培养学生应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的军事力量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与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立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知历史的能力2、过程与教法: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一历史现象,比较齐晋越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3、价值观与感情态度:是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养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几个著名的霸主和著名的争霸战争2、教学难点: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点及其影响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图视法、比较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西周建立后,周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个重要措施是什么?(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功臣和王族,让他们共同保卫周王、定期纳贡,由此产生了大量或大或小的诸侯国。
那,西周最后一个国王是谁?(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有一个关于他的著名成语故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烽火戏诸侯)谁来给我们分享一下这个故事?2、叫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老师小结:“烽火戏诸侯”的教训是惨重的,周幽王虽然博得美人一笑,可也自食其果,BC771犬戎进攻西周,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从这个故事中大家得到什么启发啊?(失信、做人要讲诚信)老师点出:周幽王失信于诸侯,导致国破人亡,所以我们文人处事要讲诚信。
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史称“东周”,洛在今天的哪里啊(P23在今河南洛阳)东周又分为两个时期:春秋BC770—B476和战国BC475——BC221学习新课一、春秋争霸——相续称雄(BC770—B476)1、讲述“春秋”的来历。
人教版历史社会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二、重点、难点1、本课重点:齐晋争霸2、本课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三、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由阅读法、故事法学习方法:阅读、讨论、探究、比较五、教学过程:幻灯片1 《春秋战国的纷争》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导入:西周是谁建立的?都城在哪?(周武王,镐京)西周又是怎样灭亡的?(p30导入框,指导学生阅读)幻灯片2:《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讲的是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竟下令奖赏一千两金子,(成语:一笑千金)后来听信了一个马屁精的鬼主意,叫人点起了烽火台,结果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这个故事跟我们小时候听的什么故事类似?(狼来了)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做人要有诚信,昏君会误国。
幻灯片3:《周平王迁都洛》西周灭亡,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幻灯片4:《春秋战国的分期》幻灯片5:《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看出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天子名义上仍是天下的共主,但王室力量已严重衰微,权威一落千丈,(p30)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各诸侯国为了抢夺土地、人口,争夺政治上的特权,不断发动战争,迫使弱小的诸侯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②齐国在今_________北部。晋国强盛时,南方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败楚军。
③在下图上填上战国七雄的位置,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战役地点也标出来。
3.时间:①东周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年。
A.伍子胥B.勾践C.孙武D.夫差
6.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7.“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 )
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课题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总课时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三维
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②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于城濮进行决战。
③公元前_________年,秦赵之间进行了一次激烈战争。
三、组内交流独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四、课堂展示及合作探究:
阅读史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2)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3)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社会变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位置;(2)运用历史资料,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兴衰过程;(3)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的热爱;(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与和平、繁荣与衰败;(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客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2)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社会变革。
2. 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原因和影响;(2)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兴起与衰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春秋战国时期吗?能简要介绍一下吗?(2)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充满了战争与变革,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英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时期的故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社会变革;(3)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地图分析:(1)让学生观察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2)分析各国的地理位置和战争原因;(3)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后作业:(2)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第一篇:《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周概念的内涵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
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知道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及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②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比较、评价、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发挥重塑历史特色人物的想象能力。
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过程,采用分组导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①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②③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成果,以培养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开放和创新的目的;④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直观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②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建立霸业的过程,使学生懂得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旺追求更高目标,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③认识到分解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教学重点:①因为齐桓公第一个称霸而且其过程在诸侯国中具有代表性,所以齐桓公称霸作为一个重点。
②城濮之战,长平之战为代表的战役对于争霸局面和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也为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对于初一新生来说不易自己领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课前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并由教师向学生阐明: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西周过了是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一)东周的两个分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形成东周的分期由教师讲述图示二个分期:(可用多媒体,也可板书)看P30注释①了解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引导学生联系4、5课内容提问:我们已学习了奴隶社会的几个朝代?每一朝代的时间及特点?老师可将学生发言情况副板书,有条件的用课件展示,形成中国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的完整概念。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东周的概念,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时代特点,掌握齐桓公与晋文公这两位春秋时期的霸主,掌握他们为争霸进行的改革措施及作用,分析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性质与特点;了解战国七雄形成的局面,了解战国时期几次著名的战役,比较春秋与战国时期战争性质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春秋争霸,特别是齐桓公和晋文公为了争霸所进行的改革,使学生了解大国之间的斗争实际上是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斗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学并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增加都这一时期历史特征的了解,并锻炼学生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比春秋战国时期两个著名的战例——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总结历史时代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斗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基础,而国家的强大需要靠不断的改革,使学生树立改革的理念;通过对晋文公及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古人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时期齐晋相继称霸的原因难点:对比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历史作用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课: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春秋战国时代,可以说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一个时代,因为诸侯之间连年征战,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也可以说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代,因为这个时代激昂奋进、富于改革精神,在时代中更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简直是灿若群星。
这个时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秋战国时代。
师:板书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师:我国是从何时进入春秋战国时代的?春秋战国与东周又是什么关系?谁能回答老师这个问题?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对。
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开始的,那么周平王为什么会东迁洛阳呢?这还得从他的父亲周幽王说起。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范文一、课程背景《春秋战国的纷争》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同时,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了解到历史对今天的影响和启示,提高历史素养和文化素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2.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背景和特点3.掌握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特征和传统4.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5.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内容1.春秋战国时代概述2.春秋时期的史料和史书3.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4.春秋时期的人物及其事迹5.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6.战国时期的文化特征7.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8.战国时期的文学和艺术9.春秋战国时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历史事件、人物及其事迹,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特征和传统。
2.互动法: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自由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某个历史事件、人物或文化特征的研究和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4.观摩学习法:让学生观摩历史影片、文物展览和历史场馆,加深对春秋战国时代的了解和认识。
五、教学步骤1. 教师讲授(40分钟)1.春秋战国时代概述2.春秋时期的史料和史书3.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4.春秋时期的人物及其事迹2. 课堂互动(20分钟)1.通过提问和自由发言,检验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记忆2.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和特点3. 分组讨论(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某个历史事件、人物或文化特征的研究和讨论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观摩学习(20分钟)1.带领学生观摩历史影片或文物展览,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征和传统2.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场馆,加深对春秋战国时代的了解和认识六、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特征的理解和记忆2.分组展示:学生可以展示各自研究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特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3.课后作业:出题目,让学生在家自学历史事件相关的知识点,夯实知识点,用以复习。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精选4篇)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精选4篇)《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篇1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教学设计思路】1、指导同学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育对历史零散学问的整合和综合概括力量以及发觉问题的力量。
2、通过同学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及解决问题的力量。
3、利用启发、争论、竞赛的方式培育同学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力量,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学问与力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个同学都能乐观参加,考察每位同学对学问的把握程度以及同学学习力量的养成状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按历史进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进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
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头进入封建社会。
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月,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或者大屏幕出示对联:(齐读)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由此导入:对联中有两个成语,同学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成语各讲的是什么时期的事吗?生答后指出“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和战国。
其中春秋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的时间相同而得名。
战国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诸侯国连年战斗而得名。
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战乱频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老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先请同学快速跳读课本黑体字部分内容,然后每大组请一位同学依据这部分内容出一道简明扼要的题目,我们就用它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其次个目标。
目标一:春秋时期有哪些闻名的霸主?他们是如何成为霸主的?目标二:战国时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国?这个时期有哪些闻名的战例?)然后由老师给出第三个目标:“比较春秋时期战斗的目的与战国时期战斗的目的的不同点?并因此总结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三、自主学习让同学再具体地把全书看一遍,黑体字部分认真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针对三个目标一边看一边把要点圈出来。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2)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3)能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2)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直观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分布和政治格局;(3)学会比较、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春秋战国的背景(1)周朝的衰落与诸侯国的崛起;(2)春秋时期的纷争与战国时期的兼并。
2. 春秋五霸(1)齐桓公称霸;(2)晋文公称霸;(3)楚庄王称霸。
3. 战国七雄(1)齐、楚、燕、韩、赵、魏、秦的崛起;(2)七雄之间的争霸战争。
4.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1)政治:诸侯割据、礼崩乐坏;(2)经济: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商业繁荣;(3)文化:诸子百家兴起、思想观念多元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历史地位和影响;(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2. 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诸侯国的关系;(2)诸子百家的思想观念及其影响;(3)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自主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2.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特点;3. 地图展示: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直观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分布和政治格局;4.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4.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设计4: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认识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种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养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重难点及突破】
1、重点:齐、晋称霸。
通过材料分析、比较、讨论、归纳总结:改革是强国之路。
2、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齐桓公称霸和长平之战,深入浅出地了解这一个历史时期战争的特点,通过分析春秋争霸和长平之战的影响,得出:一方面给社会带来灾难,另一方面加快了统一步伐。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教师: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上网、看书收集有关成语故事。
(二)活动过程。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时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春秋时期齐、晋争霸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三)基本教学思路:1、通过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教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新课程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教学过程:导入:在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司母戊鼎。
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国家和权利的象征,在过带被视为立国重器。
传说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他将从各地收集到的青铜铸成九鼎。
从此,九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把它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
到了周朝时,楚国的诸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在周天子的境内检阅军队。
当时的天子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趁机询问九鼎的轻重。
楚庄王问鼎有什么含义?他想干什么?学生可能答出:想代替周天子统治天下,是对周天子的挑战。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及重要历史事件;(2)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和地位;(3)了解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纷争,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原因;(2)运用地图和图表,了解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和势力范围;(3)学会通过史料分析,提炼历史观点和论证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和平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和地位;(2)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和纷争;(3)诸侯国之间的联盟与对抗。
2. 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原因和影响;(2)诸侯国之间战争的特点和规律;(3)历史史料的解读和分析方法。
1. 教材:《中国古代史》等相关教材;2. 课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地图、图片、视频等;3. 参考资料:学术论文、历史纪录片、相关书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2)激发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和地位;(2)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了解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和势力范围。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原因和影响;(2)分享各组的研究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春秋战国战争案例,进行深入分析;(2)引导学生从战争背景、过程、结果等方面,提炼历史观点和论证方法。
5. 总结提升:(1)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特点和规律;(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和平发展观念。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1. 知识与技能:(1)能否准确地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2)是否能理解并运用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概念;(3)能否分析诸侯国之间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家要富强,必须不断推进改革。
教学重难点重点:齐、晋称霸。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五位历史名人和历史遗迹、纪念馆图片教师:我们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很多历史名人,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五位历史人物都能认得吗?为了纪念他们后人修建了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修缮了毛遂墓、孟尝君墓和滕文公楼。
他们都生活在历史上著名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充满纷争的时代。
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一同走进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21·cn·jy·com展示:(课题)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读)展示:时间轴和图片教师:首先我们一起走进历史长河,随着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进入了奴隶社会,历经商、西周,“平王东迁”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开始,这就是东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文字,看一下东周开始于哪一年?学生:公元前770年教师: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
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学生:春秋和战国教师:平王把都城迁到了哪里?学生:洛教师: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东周历史结束。
展示:西周等级示意图和两则史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教师:同学们看西周等级示意图和这段《论语》中的记载,结合所学告诉大家西周时期天子和诸侯的关系。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案(精选3篇)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案(精选3篇)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1)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注意教学中涉及的理论、观点的讲解说明。
如:改革是诸侯国所以强大的根本原因,要强化各诸侯国改革的内容、作用;诸侯争霸的作用,要强化辩证地看问题,既要认识事件的消极影响,又要认识事件的积极意义,使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春秋争霸开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画出春秋争霸七国和战国七雄的方位示意图,形成春秋争霸七国和战国七雄的时空观。
在教师的提示下,尽可能由学生分析概括出春秋霸主前后相继,战国七雄同时并存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4.重点:齐、晋称霸。
5.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一、春秋争霸: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3.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4.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及特点;(2)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3)理解诸侯争霸和战国纷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原因;(2)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和战国纷争;(3)学会比较、归纳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2)认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增强学生的和平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竞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2)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原因及影响;(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 教学难点:(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争霸策略;(2)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春秋战国时期;(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2)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直观地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和战国纷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原因及影响;(2)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争霸策略;(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3)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对后世的影响。
5. 课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2)解答学生疑问,及时纠正错误。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2)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反馈: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2. 使学生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春秋战国的时期背景2. 春秋五霸的主要事迹3. 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和特点4.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5.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身份及事迹。
2. 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战争图片等。
2. 采用案例教学,分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事迹。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看法。
4. 进行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春秋五霸:讲解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的事迹,让学生了解春秋五霸的领导地位。
3. 战国七雄:介绍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战国七雄的基本情况。
4. 著名战役: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如城濮之战、马陵之战等,让学生了解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5. 文化成就: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哲学、科技等成就,如《诗经》、《楚辞》、诸子百家等,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意义。
7. 作业:布置相关历史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历史题目的解答和相关知识的应用。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知识竞赛:通过历史知识竞赛,评估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是否全面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事件和文化成就,是否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课标要求】: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东周概念的内涵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
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知道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及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比较、评价、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发挥重塑历史特色人物的想象能力。
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②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建立霸业的过程,使学生懂得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旺追求更高目标,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③认识到分解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教学重点】:(1)齐桓公称霸。
(2)城濮之战,长平之战。
【教学难点】:正确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对于初一新生来说不易自己领会。
【教学方法】:重点的突破方面:齐桓公称霸可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谈话、组织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齐国和晋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
两个战役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讲述故事演故事的活动中去,用文艺形式深化本课知识,加强学生对成语故事重新思考,使学生的情感认识不断升华。
难点突破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对比和辩论,由浅入深地使学生了解这一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是战争,并以战争为主线,贯穿整个历史时期的始终,了解战争既有残酷的一面,同时又具有现实作用的另一方面,突破难点。
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老师方面:根据教学实际,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二幅地图进行多媒体处理;指导学生编排“纸上谈兵”的历史小话剧。
设计好几组问题的讨论方案。
学生方面:1、利用历史成语故事的出处,让学生根据史实解释成语,得到启示,提高文学修养。
2、通过绘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方位示意图,渗透地理学科知识。
3、设计历史小话剧“纸上谈兵”,并编排。
4、利用齐国、晋国进行的改革,让学生联系今日中国之改革,渗透改革是强国之路。
5、用“卧薪尝胆”的启示,向学生渗透人应该有志向和毅力。
6、通过学习本课的史实,挖掘人才、改革、富国的关系,渗透创新的观念。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识:请复习小导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
教师作评价。
二、导入新课:播放flash动画:《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导入新课。
/show/77VtXvAzXSSHIwXv.html〖屏幕显示〗组织学生讨论:1.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烽火戏诸侯)2.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讲的一个什么故事相似?(狼来了)3.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烽火戏诸侯和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
西周灭亡后,东周开始。
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时期。
〖屏幕显示〗一、春秋五霸——五霸相继(前770~前476年)1.著名霸主:【师】同学们,关于春秋五霸,你知道些什么?【生】(踊跃发言)【师】归纳: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吴王夫差。
本课需要我们识记掌握的主要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展示《春秋五霸简图》,百度图片搜索:/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4%BA%C7%EF%CE%E5% B0%D4%BC%F2%CD%BC&in=7315&cl=2&lm=-1&st=-1&pn=21&rn=1&di=27874091160&ln=321&fr=&fm =detail&fmq=1331862223750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 2.齐桓公首霸原因【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以齐桓公的身份)。
【师】归纳:〖屏幕显示〗①优越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山海渔盐,经济富裕【师】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师】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造、开发、利用)【师】要实现这个转化过程,最需要什么?(人才)【师】齐国是否重用人才?重用什么人?(管仲)②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③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师】管仲,是齐桓公首霸的关键人物.齐国的改革主要是由他负责实施的. 〖屏幕显示〗【师】何谓“尊王攘夷”?“尊王攘夷”有什么高明之处? (指导学生阅读“尊王攘夷”的注解。
)【生】答略【师】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对外扩张。
〖过渡〗齐桓公称霸为诸侯国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3.晋楚争霸——问鼎中原【师】在晋楚争霸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生】城濮之战〖屏幕显示〗【师】对!这场战役中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生】退避三舍!【师】“城濮之战”后,进入晋国称霸的时代,晋楚争霸持续了很长时间,到了楚庄王时期,打败了晋国,楚庄王取而代之,做了中原霸主。
【师】春秋未年,江南吴越两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在吴越争霸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卧薪尝胆)【师】哪一个同学能否讲述一下这个故事?由一个学生手持自制卡片“卧薪尝胆”介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启发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过渡〗从刚才的学习和思考中,同学们了解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等霸业的过程和不同方式。
现在请同学们谈一谈,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你能得出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和国家走向富强的启示吗?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富国强兵的关键所在归纳:国强要革新,国立须治业,国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的关键。
所以,作为一名学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学好文化知识,掌握本领,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过渡〗经过春秋近三百年的争霸战争,大部分小国被兼并,周王的地位一落千丈,周王几乎被遗忘,大国对峙的局面形成。
这样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国家,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二、战国七雄——七雄并立(前475~前221年)1.战国的形成:【师】(1)以故事形式讲述,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幻灯片展示)(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幻灯片展示)展示《战国七雄简图》,百度图片搜索:/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5%BD%B9%FA%C6%DF% D0%DB%BC%F2%CD%BC&in=26817&cl=2&lm=-1&st=-1&pn=10&rn=1&di=19622256450&ln=434&fr=&f m=detail&fmq=1331858647640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师】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相关小字部分,了解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知道孙膑所起的作用。
【师】与长平之战有关的成语是什么?(纸上谈兵)接下来,我们请同学们来表演一下“纸上谈兵”小话剧(角色有赵括、赵括之母、廉颇、旁白——由教师用卡片展示人物角色)旁白:长平之战,赵王听信谣言,撤下廉颇,而换上赵括廉颇(语重心长):秦军现在士气正盛,锐不可挡。
我军应当以守为主,耗其士气,以期其自退。
赵括:大敌当前岂能不打?你是老了,我可不能辱没了我将门虎子的名声。
赵母(担忧):孩儿,你空有腹中的万卷兵书,而无实战经验,纸上谈兵是万万不可的。
你要听廉颇老将的话才是。
赵括(不以为然):他只是胆小如鼠之辈而已,母亲,你放心,我一定不辱没赵王使命,全军出击,攻破强敌。
赵母(无奈):哎……赵国亡矣!廉颇(连连摇头)学生自己反思“纸上谈兵”的历史教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做事不能眼高手低;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等。
同学们的这场表演非常精彩,在这场战役中,赵国四十多万人被坑杀。
这场战役是战国时期最残酷的战役之一。
此后赵国力量严重削弱。
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师】同学们学习春秋战国一课后,能否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一段历史时期最显著的特点?【生】战争【师】战争给整个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辩论,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任何问题我们都应该全面看待。
战争的确造成了很多的破坏,但同时它也加快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三、小结:学生齐声朗读歌谣,并抄下来:(幻灯片展示)春秋五霸齐桓公,尊王攘夷有管仲。
齐楚秦燕赵魏韩,桂陵马陵孙膑谋。
长平之战秦称雄,封建社会始形成。
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火纷飞,色彩斑斓的年代。
从政治历史的角度看,它展示了众多国家的外交手段、军事谋略、政治较量、社会变迁而形成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网。
从文史的角度看,则众多成语典故的出处。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又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既是我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又是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
那么,有秦国在战国末期长平之战后,独占鳌头,摆出了咄咄逼人、无敌于天下的架势,是笑得最后的国家。
但是不是笑得最好,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四、课堂作业:1.“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是()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王嬴政3.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A.吴国B.晋国C.齐国D.宋国4.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A.纸上谈兵B.朝秦暮楚C.卧薪尝胆D.退避三舍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东和最西的分别是( )A .齐和秦B .燕和楚C .韩和赵D .赵和楚6.你知道我国的山西为什么被称为“三晋之地”吗?( )A .山西曾经建立过三个晋国B .人们的约定俗称C .战国初期,山西境内的晋国被一分为三D .山西曾经被一个叫“三晋”的国家统治过7.右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 8.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
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 )A .城濮之战B .赤壁之战C .官渡之战D .马陵之战9.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