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第十一章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自生消费 (a)、投资(I)都与收入变动无 关,它们属于自生支出 (Autonomous expenditure),用 A来表示。bY是随着收入增加 而增加的支出,因此属于派生 支出(Induced expenditure),用 eY来表示,e代表边际支出倾 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pend) 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 的支出。在这个简单的模型里, 派生支出实际上就是派生消费, e也就等于边际消费倾向b。因 此,又可表达成: E=A+eY 这表明计划总支出由自生支出 和派生支出两个部分构成。 可以用右图来表示计划支出线。
四、储蓄倾向
1)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1 2 3 4 5 6 7 收入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消费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储蓄 -110 0 150 400 760 1170 1640 MPS 0.11 0.15 0.25 0.36 0.41 0.47 APS -0.01 0 0.01 0.03 0.06 0.08 0.11
结论: 人们偏好平稳消费,工作年份储蓄,退休年份动用储蓄。 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下降。 反之会增加。 遗产的存在,会使得储蓄增加。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储蓄会减少。
三 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 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 的永久收入决定。
永久收入假说 美国弗里德曼(M.Friedman)
结论:
消费变动要
比收入变动稳 定得多。
二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公式:C
= aWR + cYL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IS-LM的运用
02 IS曲线
IS曲线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IS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和商品市 场同时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 之间关系的曲线。
特点
IS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在商 品市场上,利率上升时,国民收 入会减少;利率下降时,国民收 入会增加。
IS-LM模型可以用来分析菲利普斯曲线,即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通 过调整模型中的参数,可以解释不同经济环境下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政策选择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政府可以根据经济状况选择适当的政策组合来平衡通货膨 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经模型可以用来划分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如繁荣期、 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IS曲线的移动及影响因素
政府购买
增加政府购买将导致IS曲线向右 移动,因为政府购买增加会刺激 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税收政策
减税政策将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 因为减税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 入,从而增加消费和投资,进而 增加国民收入。
货币供应
增加货币供应将导致IS曲线向右 移动,因为货币供应增加会导致 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进而增加国民收入。
IS-LM模型的重要性
01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 要工具,用于分析经济政策对总 体经济活动的影响。
02
通过IS-LM模型,可以理解货币 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 以及政策如何相互作用。
IS-LM模型的历史与发展
IS-LM模型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理查德·希克斯提出,后来经过其他 经济学家的改进和发展。
03 LM曲线
LM曲线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宏观经济学课件Chapter_11
The Classical Case
• The opposite of the horizontal LM curve (implies that monetary policy cannot affect the level of income) is the vertical LM curve
• Two extreme cases arise when discussing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on the economy second is the reluctance of banks to lend
• Another situation in which monetary policy is powerless to alter the economy break down i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 If LM is vertical = demand for money is entirely unresponsive to
the interest rate
•
Recall, the equation for the LM curve is
M kYhi P
(1)
• If h is zero, then there is a unique level of income corresponding to
• Decline in interest rate results in excess demand for goods
• Output expands and move up LM’ schedule
• Final position is at E’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课件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1
第一节 主动性和被动性政策
➢一、政策效果滞后 ➢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三、卢卡斯批判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2
一、政策效果滞后
政策制定者会遇到的时滞有三种: ➢1、识别时滞 ➢2、行动时滞 ➢3、生效时滞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25
反对实施严格的预算平衡策略的理由
➢ 首先,预算赤字或盈余可以对稳定经济有所帮助。 ➢ 其次,在税收体系的运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对经
济施加不当刺激的扭曲,而预算赤字或盈余则可 以用来消除这种扭曲。
➢ 此外,政府可以借助预算赤字将税收负担从当前 居民身上转移到下一代人,这在某些非常时期对 维护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是十分有益的。
P1
C
AD0
AD1
AD1
0
Y1 Y
Y2 Y 0
(a)货币主义周期
LAS SAS
C
A
B
AD2
AD0 AD1
Y1 Y
AD0
AD1
Y2
Y
(b)理性预期周期
图11.6
新古典的传统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30
3、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对传统总需求波动理论提出了修正。
3、麦卡伦姆规则代表了一种被动性政策的货币政策规则, 而泰勒规则体现了一种主动性政策的货币政策规则。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24
财政政策规则
最突出的一条规则是预算平衡策略。所谓预算平 衡策略,顾名思义,就是政府的支出不得突破其 税收收入,进而维持财政收支的平衡。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与汇率
(P338第2段)
(1)不存在自然的贸易壁垒,如运输与 保险费用;
(2)不存在人为的壁垒,如关税与进口 配额;
(3)所有产品都是可贸易产品;
(4)国内和国外价格指数所包含的产品 品种相同,且各种产品的权重相同;
4、相对购买力平价定理:指在一定时期 内,汇率变动与该时期两国物价水平的 相对变化成比例。(P338第4段第1行)
二、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
在浮动汇率制下,中央银行将不干 预外汇市场的汇率。
经济萧条→央行实行放松性的货币政策→在公 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 放出基础货币→ 形 成过度的货币供给→ 过多的本币购买外币→ 外币供不应求→本币贬值→本国出口增加,进 口减少;
结论1: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净出口增 加使总产出增加,并使经济回到充分就业的状 态下。总产出增加使货币需求增加,净出口增 加使外汇供给增加,最终抵消货币市场中过度 的货币供给。
结论:当资本项目受到管制的固定汇率制下, 人们只有通过经常项目赤字来消除过度的货币 供给,一直到过度的货币供给余额消失时为止。
2、资本不可自由流动下的浮动汇率
央行实行放松性的货币政策→在公开市 场上买进政府债券→ 放出基础货币→ 形成过度的货币供给→ 国内利率下降→ 公众手中的实际货币余额持有需求增加 →投资与消费增加→收入水平增加→进 口增加→经常项目出现逆差→外币供不 应求→本币贬值,汇率上升→出口增加, 进口下降,一直到经常项目逆差消失时 为止;
第一节 汇率制度的变迁
一、汇率与货币的可兑换性
1、汇率:指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兑 换比率。(P324倒第6行)
(1)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 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 示方法。(P324倒第6行)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图1. 观察短期经济波动
(a) 实际 GDP
2000的 10亿美元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实际 GDP
4,000
3,000
2,00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图1. 观察短期经济波动
(b) 投资支出
$1,500
1,000 500
投资支出
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事实
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实际GDP的变化与失业率的变化是反 向相关的。 在衰退期间,失业率大幅上升。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
• 移动可能起因于以下变量的变动: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图1. 观察短期经济波动
劳动力的 百分比
12%
(c) 失业率
10 失业率
8
6
4
2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 古典经济学的假设
• 这种投资支出的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 了。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是下倾的
• 物价水平与净出口: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连续时间随机增长模型本章的扩展是在跨时的连续增长模型中引入不确定性,并讨论不确定性下的Ricardian Equivalence 问题。
第一节 一个基本的随机跨时模型1.1 基本框架假定一个有代表性的消费者在(t,t+dt)期间的消费为C(t)dt 。
他的目标是极大化他的终生的期望效用: (11.1) dt C U e E t )(0⎰∞-β 0)(,0)(<''>'C U C U约束条件为随机的积累方程:(11.2) dT iBdt dY dK dB -+=+ 其中B(t)为t 时的实际政府债券;K(t)为t 时的资本存量;dY 为(t,t+dt)期间的产出;dT 为(t,t+dt)期间的税率;i 为t 时债券的实际利率。
初始的债券和资本分别为:00,K B 。
假定产出服从如下的随机过程:(11.3) 0)(,0)(,)()(<''>'+=K F K F dy K H dt K F dY左边的第一项F (K )是每单位时间的平均产出率。
随机项dy 表示生产率冲击,并假定它是暂时独立、正态分布的,随机过程的期望为0,方差为dt y 2σ。
税收服从如下的随机过程: (11.4) dv dt t T t dT +=)()(其中Tdt 为(t,t+dt)期间的平均税收水平,dv 是随机部分,假定它是暂时独立、正态分布的,随机过程的期望为0,方差为dt v 2σ。
我们把总债券和资本记为: (11.5) K B W +≡ 相应的资产组合比例为 (11.6) WB n W K n ≡-≡1, 因此,把方程(.3) (.4) (.5) (.6)代入方程(.2),则有代表性消费者的最优化问题可表示为: (11.7) dt C U e E t )(0⎰∞-βs.t.(11.8) dv dy nW H dt t T C W n i nW F dW -+---+=)()]()1()([ 并且 00)0(;)0(W W n n ==为了解这一最优化问题,我们定义价值函数dt C U e E t W V tt )(max ),(⎰∞-=β并定义现值价值函数为 t tt s e t W V ds C U e Et W J ββ),()(max ),()(⎰∞--==为方便起见,我们把财富积累的随机过程表示为 dv dy nW H dv dy K H dw -=-≡)()( 因此有 (11.9)22222v yv y w H H σσσσ+-=由连续随机模型的随机Hamilton-Jacobi-Bellman 方程为: (11.10)⎭⎬⎫⎩⎨⎧+---++=-----t WW w t W t t t e t W J nW e t W J T C W n i nW F e C U e t W J ββββσ),()(21),(])1()([)(max ),(2进一步整理为0)()(21)(])1()([)()(max 2,=⎭⎬⎫⎩⎨⎧+---++∂∂+-W J nW W J T C W n i nW F t J W J C U WW w W n C σβ则相应的一阶条件为: (11.11) W J C U =')((11.12) 0][])([2=-⋅'+-'WW yv y W J H H J i nW F σσ方程(.11)是通常的一阶最优条件,它表示消费的边际效用等于财富的边际效用。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课件
➢ 失业补偿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7
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由于时滞的存在,宏观经济政策要到实施后很久 才会起效,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能精确地预测将 来的经济情况。
为了提高对经济活动的预测能力,经济学家们想 了很多办法,如运用领先指标和大型经济模型等。
➢ 所谓领先指标就是一系列领先于经济活动的起伏 而波动的数据,领先指标的大幅升降有可能是经 济启动或降温的先兆。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11
以货币政策为例
P
AS1
E2
P1
AS0
E1
P0
E0
AD1
AD0
0
Y0
Y1
Y
图11.2 经济政策无效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12
卢卡斯认为,在经济活动中,每个家庭和每个厂 商都会有意识地收集一切与自己的经济活动有关 的信息并会对之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13
卢卡斯批判的重点
这种理论对凯恩斯主义者所主张的积极干预政策提 出了有力的批判。
凯恩斯理论完全将公众视为政策的被动接收者。而 卢卡斯认为,在经济活动中,每个家庭和每个厂商 都会有意识地收集一切与自己的经济活动有关的信 息并会对之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当人们了解了政 府的经济政策后,也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9
11
10.5
10
9.5
9
8.5
8
7.5
7
6.5
1981
1982
实际失业率 预测失业率4
1983
预测失业率1 预测失业率5
宏观经济学-11
将所有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
意持有在手中,以免有价证券价格下跌遭受损失。这就 是流动性陷阱
2018年11月20日星期二3 时8分17秒 31
2、流动性陷阱(凯恩斯陷阱)
3)流动偏好,是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由于货币是流
动性和灵活性最大的资产,随时可作交易之用、预防不
测之需和投机。
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化。
或者
r
e
d
2018年11月20日星期二3 时8分17秒
1 y d
16
用该方程便可作出IS曲线 C = 500 + 0.5Y I = 1250 – 250r
a e dr 1
将条件代入
y
得: Y = 3500 – 500r
已知消费函数c= 200+0.8y,投资函数i = 300-5r; 求IS曲线的方程。
解:y=c+i 即:y=200+0.8y+300-5r
0.2y=500-5r
IS曲线的方程为:y=2500-25r
或者 r = 100 - 0.04y
22
2018年11月20日星期二3 时8分17秒
当利率极低时,手中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不会去购买 有价证券,而是要留在手里。所以流动性偏好趋向于无 穷大。此时,增加货币供给,不会促使利率下降。
2018年11月20日星期二3 时8分17秒
32
3、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总需求(实际货币量)
L = L1 + L2 = ky – hr
名义货币量仅仅计算票面价值,必须用价格指数加以调 整。 实际货币量=(名义货币量)/(价格指数) 即: m=M /P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1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 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
表11-1 传递机制
(1)
实际货币 供给的变动
表(11-21)传递机制(3) (4)
资产组合的调整 引起资产价格与 利率变动
根据利率变动 根据总需求 调整支出。 的变动调整产出
LM曲线垂直时,给定的货币数量的变化对收 入水平的影响最大。
由图可知,当LM曲线垂直时,移动IS曲线确实 不能影响收入水平。
因此,当LM曲线垂直时,货币政策对收入产生 最大的效应,而财政政策对收入无影响。
本章表明财政政策的变化如何移动
经济萧条时,央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从 而增加货币供给,使得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经济过热时,央行增加法定准备金率,从而减 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降低投资水平。
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施货币政 策。
在公开市场操作中,联邦储备系统以货币购 买债券,从而增加货币存量,或者出售债券, 收回债券的买者所支付的货币,从而减少货 币存量。
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LM0 LM1
IS0
Y0 Y1 Y2
Y3
Y
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越平坦,货币 政策效果越小,反之,货币政策的效果 越大
古典主义情况
与水平的LM曲线完全相反的是垂 直的LM曲线。当货币需求对利率完 全无反应时,LM曲线是垂直的。
表11-1概括了传递机制各个阶段的要点。在实 际余额的变动对收入的最终影响之间有两个关 键性联系。
第一,由于资产组合出现了不均衡所产生的实际余 额变动,必然导致利率的变动。
第二,利率的变动必然使总需求发生变动。
宏观经济学第11章
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 周期性失业
出现在对劳动整体需求比较低的时候。 出现在对劳动整体需求比较低的时候。总支出和 产出减少,是周期性失业的原因。 产出减少,是周期性失业的原因。
恶性的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 恶性的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
价格以惊人的速率上涨, 价格以惊人的速率上涨,一揽子钱只能 卖到一兜的食品。 卖到一兜的食品。
通货膨胀的影响
收入和财富在不同阶层间的再分配
非预期的通货膨胀将使得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 分配给债务人,持有货币越多损失越大。 分配给债务人,持有货币越多损失越大。
m1
通货膨胀率取决于货币增长率。m 0
补充: 补充:
T0
T1
时间
即使预期是理性的,也会存在通胀惯性,财政和货币政策 即使预期是理性的,也会存在通胀惯性, 会有实际效果。 会有实际效果。
§11、3 反通货膨胀政策 11、 的两难困境
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
降低通胀率总是要以牺牲产出和就业为代价, 降低通胀率总是要以牺牲产出和就业为代价,有人计算 将通胀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失业率上升两个百分点, 过,将通胀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失业率上升两个百分点,而失 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产出减少两个百分点。 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产出减少两个百分点。美国对自己的 估算是,降低一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代价是GDP损失1,400 GDP损失1,400亿 估算是,降低一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代价是GDP损失1,400亿 美元到4,000亿美元。 4,000亿美元 美元到4,000亿美元。 π AS AS’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
在本章中,我们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例展开分析(一)公开市场业务对均衡收入的影响初始均衡点为E1,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增加了市场上的名义货币供给量。
在物价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名义货币增加即为真实货币增加。
这使得LM曲线向右移至LM2。
新的均衡在较低的利率和较高的收入上实现(即图中E2)。
均衡收入提高的原因是,央行在公开市场购入债券,降低了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
1.LM曲线斜率与收入变化的关系LM曲线越陡峭,均衡收入的变化幅度越大。
即h越小,均衡收入的变化幅度越大。
2.货币扩张的调整过程央行购买债券增加了真实货币供给增加,从而形成当前利率水平下的过量货币供给;公众对此的反应是,设法通过购买其它资产进行调整,从而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
由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调整十分迅速,经济体的状态立即从E1调整到E′,并使货币市场达到出清。
但在E′Y下,存货被降低到合意的库存水平之下,即商品市点,经济体存在过量的商品需求,在收入水平1场供不应求。
对此,经济体内各厂商的反应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会导致实际的收入水平上升。
实际收入水平上升带动货币需求的增长,利率也将从i'逐渐上升,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变动轨迹大体是沿着LM2曲线。
最终,经济体在E2点实现新的均衡。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对经济体产生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真实余额变化,资产组合失衡;资产组合调整,利率水平变动; 第二阶段:利率水平变动,投资支出调整;需求发生变化,调整产出规模。
上述阶段又可分解成四个步骤: 1.真实货币供给变动;2.资产组合调整,引起资产价格和利率水平的变化; 3.利率水平变化,引起投资支出即总需求的变化; 4.根据新的总需求水平,调整产出规模。
(三)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明,利率水平调整是整个传导机制的核心环节。
宏观经济学第11章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LS曲线的含义:
r
LS曲线,代表产品和服务市场
达到均衡状态时的一条线,它反映
某些相关经济变量(或指标)相互
联动的情况。I代表投资,S代表储
蓄。
r3
r2
r1
O
LS
y1
y2
LS曲线
y3
y
LS曲线的推导
✓ 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是指 :
CI CS
✓ 经济均衡的条件是 : I=S
➢ 收入增加到Y2,实际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位至L2, 产生新均衡点为E2。
针对所有收入水平,完成同样的操作,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
LM 曲线。
令实际货币需求=实际货币供给:
可得到:
M
kY hr
P
1
M
r kY
h
P
LM曲线的斜率和变动
➢ LM曲线上的三个区域
✓ 假定消费函数为:C
Y
✓ 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Y
( I)(
/ 1 )
✓ 若计划投资与利率的线性函数关系为:
最终得到均衡收入的公式: Y
I e dr
e dr
1
LS曲线的推导
使用投资函数曲线和凯恩斯主义交叉图
来推导IS曲线
使用投资函数曲线和储蓄函数曲线图推
区域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Ⅰ
I S ,有超额产品供给
L M 有超额货币供给
Ⅱ
I S ,有超额产品供给
L M 有超额货币需求
Ⅲ
I S ,有超额产品需求
L M 有超额货币需求
Ⅳ
宏观经济学课件 第十一章
CHAPTER 10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着Y 和r 的唯一组合点,该点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LM 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
IS 曲线表示产品市场的均衡。
()()Y C Y T I r G=−++(,)M P L r Y =r Y 1CHAPTER 10政策制定者能够借助以下两个方面影响宏观经济变量•财政政策:G 和/或T •货币政策:M可以利用IS-LM 模型分析这些政策的影响效果。
()()Y C Y T I r G=−++(,)M P L r Y =rCHAPTER 10导致产出和收入上升1.IS 曲线向右移动Δ−11MPCG2.进而增加了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3.…结果导致投资减少,因此,Y 的最终增加量小于:11MPCG Δ−及其副产品CHAPTER 10 6CHAPTER 10Y 由于消费者将减税额的一部分(1−MPC)储蓄起来,因此初始产出的增加会小于ΔT ,同时小于支出ΔG 时引起的初始产出增长…此时,IS 曲线的移动量MPC 1MPCT−Δ−1.…因此,在同样的ΔT 和ΔG 变化量下,ΔT 对r 与Y 产生的影响要小于ΔG 。
2.CHAPTER 10 11.90%29.10%United States24.90%27.70%Japan27.10%33.50%United Kingdom35.20%45.40%Italy 42.70%42.70%Turkey 8.10%25.70%Ireland 18.60%29.50%Switzerland 11.00%29.00%Iceland 42.40%47.90%Sweden 39.90%50.50%Hungary 33.40%39.00%Spain 39.20%38.80%Greece 23.20%38.30%SlovakRepublic 26.60%36.20%Portugal 42.10%43.60%Poland 29.60%37.30%Norway 14.50%20.50%New Zealand 29.10%38.60%Netherlands 18.20%18.20%Mexico国会增加G ,IS 曲线将向右移动如果美联储保持M 不变,则LM 曲线不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实际上是凯恩斯理论的长期化,研究保持充 分就业条件下,储蓄、投资的增长与总产出均衡增长的关系。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的假定: (1)全部产品分成消费品和投资品。 (2)规模报酬不变。 (3)劳动与资本要素不能互相替代。资本-产出比率、劳动-产量 比率、资本-劳动比率在增长过程中保持不变。 基本变量与变量之间关系:基本变量是储蓄率s、资本-产出比率v 和经济增长率G。 G = s/v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中有三种经济增长率。Gw指均衡的或有保证 的增长率, Gw是由意愿的储蓄率sd和厂商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vr 决定的。 Gw = sd/vr
如果Gn > Gw,表示意愿的储蓄率sd不足以支持按照自然增长 率增长所需要的储蓄率so,要求采用紧缩性的政策来控制有效 需求以防止通货膨胀;如果Gn < Gw,表示意愿的储蓄率sd超 过了按照自然增长率增长所需要的储蓄率so,过度储蓄将使该 经济长期处于就业不足的经济萧条,要求政府实行赤字财政以 弥补私人部门的投资不足。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的成就: (1)提出投资二重性。 (2)将凯恩斯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 (3)提出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的缺点: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中描述劳 动与资本关系时使用直角型等产量线,这种等产量线的特点是 两种要素完全不可替代 ,这导致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产生存 在性和稳定性问题,稳定的经济增长途径几乎是不存在的,所 以被称为“锋刃”。
第十一章
11.1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是研究经济的长期趋势和变动轨迹。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完全一致。经济增长通常指 GDP数量的增长和决定增长的因素;而经济发展理 论以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它不仅包括GDP数 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文化 教育的发展。
经济增长的源泉:丹尼尔认为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是 劳动数量的增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数量增 加和技术进步。库茨涅茨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知 识存量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结构变化和 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自然增长率Gn指长期由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决定的能够实现的 最大增长率。 Gn是由与自然增长率相符的储蓄率so和厂商合意 的资本-产出比率vr决定的。 Gn = so/vr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的存在性问题:在储蓄率给定的条件下, 实现稳定状态均衡增长的条件是:G = Gw = Gn,由于储蓄率 s、资本-产出比率v和人口增长、技术进步是分别由不同因素 决定的,因此无法保证G = Gw = Gn,是否存在均衡增长途径 是存在问题的。偏离稳定状态均衡增长的周期性经济波动是不 可避免的。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的稳定性问题:一旦G ≠ Gw ≠ Gn,就会 出现累积性的经济紧缩或经济扩张。因此,必须政府干预。 如果G > Gw,表明社会总需求超过厂商合意的生产能力,则Vr > V,即表示资本存量和存货小于意愿水平,这将导致厂商进 一步增加生产和投资,其结果是经济累积性扩张。如果G < Gw,则Vr < V,会出现存货的非自愿增长,厂商将减少投资, 投资减少通过乘数效应使实际增长率进一步下降,其结果是累 积性紧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资本积累的黄金律:费尔普斯提出,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不是 资本的存量和产出,而是消费水平的极大化。长期消费水平极 大化的稳态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c = y-i,将上式y = f(k*)和i =δk代入。c的极大化意味 着c的一阶导数等于零,由于f(k*)的导数等于资本的边际产 量MPPk,δk的导数等于δ,所以消费的黄金律水平为: MPPk = δ 虽然经济可以自动收敛到资本存量的稳态水平,但不会自动收 敛到消费的黄金律水平,要通过对储蓄率的调整使之在资本存 量的稳态水平恰好是消费的黄金律水平。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使N改变,如不追加投资则人均资本k 将 会下降。在人口增长的情况下,Δk = i-(δ+n)k 。如假定 折旧等于零: i = Δk + nk 其中Δk为人均资本变化,称为资本深化;nk为人口增长情况下 资本变化,称为资本广化。(δ+n)k比δk线斜率更陡。引入 人口增长之后,哪怕人均资本k和人均产出y不变,劳动数量以 n的速度增长,资本存量和总产出也将以n的速度增长。两个不 同的国家其他条件相同但人口增长n速度不同,其稳态资本存 量k*和人均产出y*会不一样,n大的国家较低。
MPPk = δ+n+g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意味着劳动数量要用效率单位来解释。人 均资本k = K/(N×E), 人均产出y = Y/(N×E)。 劳动效率提高时,劳动效率单位增加与人口增长相同,因此
Δk=i-(δ+n+g)k=sf(k)-(δ+n+g)k
即技术进步使δk线斜率更陡。 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实现消费黄金律的条件是: 新古典增长模型是如何解决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中存在性问题 的: 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劳动与资本二者可以互相替代,因而资 本-产量比率v是可变的,当G ≠ Gw ≠ Gn时,市场机制会自动 调整人均资本k从而改变资本-产出比率v,如G > Gn时,即实 际经济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时,劳动短缺因此工资上升,于 是资本替代劳动,k会提高,资本-产量比率会增大,从而G下 降,直到G = Gw = Gn。因此解决了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中存 在的问题。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由于新古典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和 资本边际生产率递减的特性,因而人均产出y的增长最终将趋 于停滞,要使经济持续增长,必须依赖外生技术进步的推动, 但新古典增长模型本身无法解释外生技术进步的原因。
11.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人物是索罗。 这一模型采用新古典生产函数:Y = F( N , K ) 新古典生产函数的特点 (1)技术因素隐藏在函数F中, (2)边际报酬大于零且递减。 (3)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4)劳动与资本可以互相替代。 新古典增长模型用人均量来分析,y = Y/N表示人均产出,k = K/N表示人均资本,上述处理后新古典增长模型y = F(k, 1) = f(k),即人均产出只与人均资本有关,是人均资本的 增函数。 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产出被分解成消费和投资:y = c+i,c 为人均消费,i为人均投资。消费c = (1-s)y,s是人均储蓄 率。于是有y = (1-s)y+i,移项后得i = sy。即一个经济 的投资等于储蓄。将生产函数代入方程得i = sf(k)。
折旧:假定每年的折旧是资本存量的一个固定比例, 折旧率为δ,折旧数量等于δk。在坐标中是一条从原 点出发的直线。
人均资本k的增量Δk = i-δk = sf(k)-δk。即人 均资本k的增量Δk等于投资减去折旧。 稳态:所谓稳态即人均资本k的增量Δk = 0的均衡点, 即投资线sf(k)与折旧线δk的交点。该点表明投资 恰好等于折旧,如资本存量大于稳态水平,则折旧大 于投资,资本存量会减少;反之则反是。因而稳态就 是资本存量水平稳定不变的状态。一个经济的稳态资 本存量水平k*较高,则其产出水平也相应较高。 可以通过储蓄率的提高来使投资曲线sf(k)向上移动, 从而从k1*达到新的稳态k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 储蓄率是稳态资本存量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决定因素, 保持较高的储蓄率,才能保持较大的稳态资本存量和 较高的产出水平,经济才能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