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季养生知识讲座201203
四季养生保健知识讲座PPT课件

拌 4 均匀。5另外,把首乌5汁、酱油各 25克,白酒 10克,食盐
克,醋
克和汤兑成滋汁。再将炒锅置武火
上烧热放入克油,,湿烧淀至粉七八成热,放入拌好的肝片滑透,用
漏勺沥去余油,锅内剩油约 50克,下入蒜片、姜片略煸后
下入肝片。同时将青菜下入锅翻炒几下,倒入滋汁炒匀,
淋入明油少许,下入葱丝,起锅即成。
目
录
春养肝 夏养心 秋养肺
四
冬养肾
季养
生
春养肝 四 季养
生
春养肝
四 季养
生
中医认为,春天对应人体的肝。
肝脏与草木比较相似,草木在春季 萌发生长,肝脏也喜欢生发,在春 季功能比较活跃。很多慢性肝病患 者在此季节都有反映,春天肝功能 容易波动、升高,人的情绪易激动, 而且症状也比较明显。
肝的主要功能
0
四2 季养
生
桔红茶
3~6
5
桔红
克、绿茶 克。用开水冲泡1再
放锅内隔水蒸 20分钟后服用。每日 剂,
有理气润肺、消痰止咳之功,对咳嗽痰
粘、咳痰不爽有效。
姜苏茶
3 生姜、苏叶各 克,将生姜切成细丝, 用苏。叶上洗下净午,各用温开服水1冲剂泡。1有0疏分风钟散代寒茶、饮 理气和胃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 发热,或有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肠
季生 保健知识讲座 讲座人XX
四 季养
生
前
言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有:“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 下工治已病”和“上工守神,下工守形”。
即指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 病的人。可见,中医历来防重于治。面对现代五花八门的疾病,以 及发病年龄越来越低、亚健康人越来越多的状况,利用中医进行养 生保健无疑是最合适的方式。
中医四季养生课件

保持水分:多喝水, 避免中暑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 情绪波动,保持心态 平和
夏季饮食推荐
01
多吃清淡食物,如蔬 菜、水果、豆类等
02
少吃油腻、辛辣、 煎炸等食物
03
多喝水,保持身体 水分平衡
04
适量食用绿豆、薏米 等清热解暑的食物
夏季锻炼建议
01
相克:金克木、 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
养生原则:根据 五行相生相克原 理,调整饮食、 作息、运动等方 面,以达到养生 保健的目的。
2
春季养生
春季养生要点
饮食调理:多吃新鲜 蔬菜和水果,少吃油 腻、辛辣、生冷食物
运动锻炼:适当增加 户外活动,如散步、
慢跑、太极拳等
精神调养:保持心情 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感谢观看
汇报人:刀客特万
秋季饮食推荐
多吃蔬菜水果, 如苹果、梨、 葡萄等
适量食用坚果, 如核桃、杏仁、 腰果等
适量食用肉类, 如鸡肉、鱼肉、 牛肉等
适量食用豆类, 如黄豆、绿豆、 红豆等
适量食用粗粮, 如燕麦、玉米、 小米等
适量食用菌类, 如香菇、金针 菇、木耳等
秋季锻炼建议
慢跑:增强心肺 功能,提高免疫
力
瑜伽:放松身心, 缓解压力
过大
睡眠调整:保证充足 的睡眠,避免熬夜和
过度劳累
春季饮食推荐
清淡饮食:多
1 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辛 辣食物
养肝护肝:
2 多吃枸杞、 菊花、山楂 等养肝食物
润肺止咳:
3 多吃梨、枇 杷、百合等 润肺食物
增强免疫力:
4 多吃大蒜、生 姜、洋葱等增 强免疫力食物
【中医】中医四季养生知识讲座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讲座1️⃣ 春季养生:疏肝理气,调养阳气春季,万物复苏,人体阳气渐升。
中医认为,春季属木,与肝相应,是调养肝脏、疏肝理气的最佳时机。
此时,人们应早睡早起,顺应自然规律,促进阳气生发。
在饮食上,宜食清淡、甘润之品,如菠菜、荠菜、荸荠等,以养肝明目、清热除烦。
同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舒畅气机,增强体质。
此外,春季也是情绪波动的季节,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肝气郁结,影响健康。
2️⃣ 夏季养生:清热解暑,养心安神夏季,烈日炎炎,人体阳气旺盛,易耗气伤津。
中医建议,夏季养生应注重清热解暑、养心安神。
饮食上,宜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如西瓜、绿豆、黄瓜等,既能清热解暑,又能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此外,适当食用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等,可清心泻火,有益健康。
在生活起居上,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烈日下,保持室内通风降温,减少中暑风险。
同时,夏季宜晚睡早起,中午适当午休,以养阴清热,保持精力充沛。
3️⃣ 秋季养生:滋阴润燥,调养肺脏秋季,天气渐凉,气候干燥,人体易伤津耗液。
中医认为,秋季属金,与肺相应,是调养肺脏、滋阴润燥的关键时期。
此时,人们应早睡早起,收敛神气,使肺气清肃。
在饮食上,宜食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雪梨等,以润肺止咳、养阴清热。
同时,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如山楂、柠檬等,可收敛肺气,防止肺气耗散。
在生活起居上,应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过度干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此外,秋季也是锻炼的好时机,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耗伤肺气。
4️⃣ 冬季养生:温阳散寒,调养肾脏冬季,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藏,易感受寒邪。
中医认为,冬季属水,与肾相应,是调养肾脏、温阳散寒的最佳季节。
此时,人们应早睡晚起,避寒就温,使肾气得以封藏。
在饮食上,宜食温热之品,如羊肉、牛肉、核桃等,以温阳散寒、补肾益精。
同时,适量食用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可滋补肾阴,增强体质。
在生活起居上,应注意保暖,尤其是腰部和脚部,避免受寒引发疾病。
四季养生专业知识讲座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适当进行冷 水浴可以提高身体的应激能力, 增强免疫力。
饮食调理
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燥、清淡为 主,同时注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 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充足 的水分摄入。
04
冬季养生
冬季养生概述
冬季养生注重保暖
冬季饮食宜滋补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可以选择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的食品,如鸡、 鸭、鱼、肉、蛋、奶等。
冬季饮食宜增加水分摄入
冬季干燥,容易导致便秘和口干舌燥,应该增加水分摄入,可以选择喝温水、热汤、热茶 等。
冬季养生活动推荐
01
冬季养生推荐多运动
冬季适量增加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可以选择晨
冬季气温较低,保暖是养生的首要任务,可以通 过穿暖和的衣物、使用热水袋等措施来保暖。
冬季养生强调藏阳
冬季是阳气内藏的季节,要尽量避免耗阳,注重 藏阳,以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冬季养生注重滋阴
冬季空气干燥,容易伤到肺阴,可以通过食用滋 阴的食物,如银耳、梨等来滋阴润燥。
冬季饮食调整
冬季饮食宜温热
冬季气温寒冷,饮食应该以温热为主,可以适当食用辣椒、姜、蒜等辛辣食品来增加身体 热量。
秋季饮食调整
增加滋阴润燥食物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较低,宜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 、百合、蜂蜜、梨、香蕉等。
减少辛辣食物
秋季饮食宜清淡,应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生 姜、大蒜等。
多摄入优质蛋白
秋季是人体储备能量的季节,应多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 、蛋、奶等。
秋季养生活动推荐
登高远眺
踏青
四季养生讲座

春季养生
6
❖ 气候特点: 春三月:农历节气匀分,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天气逐渐变暖,但温度较低,或忽冷忽热, 风多雨少
❖ 阴阳五行脏腑关系:阳气始生,万物发育, 五行在木,五脏为肝,五味属酸,五志为 怒。
7
春季养生要点
❖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 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 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夏为寒变。奉长者少。”(素问。四气调 神论)
2
何谓四季养生
❖ 是指如何如何顺应四时,效法自然的养 生之道。
❖ 根据天人相应理论、阴阳五行和脏腑学 说,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四时24节气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春夏秋冬)和生 长化收藏是紧密相关的。
❖ 如果能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 养生方法,就可以防止疾病发生,达到 益寿延年的目的。
3
四季养生方法简介
《素问. 上古天真论》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 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 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 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 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1
养生的重要性
❖ 长寿 ❖ 避免生病
10
❖ 运动:登山、踏青等户外,注意避风防寒。 ❖ 情志:保持舒畅,避免郁怒 ❖ 疾病: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
花粉过敏,哮喘,皮肤病 ❖ 亚健康表现:春困,身体困乏,肌肉酸重,
失眠,情绪不安,烦躁易怒,头晕目眩, 口干咽痛
11
夏季养生
12
❖ 气候: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大暑。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昼长夜短, 入伏后暑湿高温
四季养生专业知识讲座

四季养生与健康生活
四季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通过调节人的起居、饮食、 情志等方面,达到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的目的。
四季养生与现代健康生活紧密 相连,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持良好的心态、适量运动等
。
四季养生提倡全面关注身体健 康,不仅关注疾病预防,还注 重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
的保健。
四季养生方法的局限性与发展前景
季节性情感障碍
冬季日照时间缩短,气温降低 ,人们容易感到沉闷、情绪低
落。
冬季养生的方法
保暖
注意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暴露在外的头 部、手部等部位。
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产生热量,抵御 寒冷,如散步、瑜伽等。
食补
冬季应多吃温热性食物,如生姜、红枣、 核桃、羊肉等,以增强身体御寒能力。
情志
保持心情愉快,可以听音乐、看书、聊天 等方式调节情绪。
四季养生专业知识讲座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四季养生的基本概念 • 春季养生知识 • 夏季养生知识 • 秋季养生知识 • 冬季养生知识 • 四季养生的实践与应用
01
四季养生的基本概念
四季养生的含义
四季养生是指根据季节变化,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以保持 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综合性养生方法。
夏季雨水较多,湿气较重,容 易导致湿邪侵入人体。
昼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短
夏季白昼时间延长,夜晚时间 缩短,需要适当调整作息时间
。
夏季养生的方法
饮食调整
作息调整
夏季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增加水 果和蔬菜的摄入量,避免油腻、辛辣、寒凉 等刺激性食物。
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晚睡早起,保证充足的 休息和睡眠时间,以应对炎热的天气。
《养生四季养生》课件

夏季可以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 、利尿消肿等功效的草药进行
调理,如金银花、荷叶等。
夏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01
注意饮食卫生
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腐烂,应注意饮食卫生,避 免食物中毒。
02
避免过度贪凉
夏季虽然气温高,但过度贪凉也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如过度使用空调、喝冷饮等。
03
注意防晒伤
夏季阳光强烈,应注意防晒伤,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 下,同时应选择合适的防晒用品。
运动适量
春季是运动的好时节, 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血 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春季养生的方法
起居规律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有助于养 肝。
适度锻炼
饮食调理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蛋白质等营养丰富的 食物,如春笋、韭菜、菠菜等。
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车 等,有助于舒缓压力、增强体质。
02
01
调理脾胃
秋季气候转凉,饮食需温和,以防脾胃受寒 。
04
冬季养生
冬季养生的原则
养阴
冬季是阴气最重的季节,因此冬季养 生应以养阴为主,以保持体内阴阳平 衡。
保暖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容易受到寒冷的 侵袭,因此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 、背部和脚部。
静神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的精神活 动也应随之收敛,保持宁静、内敛的 精神状态。
食疗
保暖措施
冬季食疗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增强 身体抵抗力。如多吃红枣、枸杞、核桃等 食物。
冬季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背部和脚 部。可以多穿衣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 等取暖设备。
冬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避免过度进补
《中医四季养生》课件

冬季养生的方法
注意保暖
多喝水
冬季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背部和脚 部等容易受寒的部位。
冬季空气干燥,人体容易缺水,应多喝水 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饮食调理
适量运动
冬季应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葱、蒜 、山楂、红枣等,少吃寒凉性的食物。
冬季适量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但 要注意不要过度运动,以免出汗过多导致 感冒。
注意防晒和保护皮肤
夏季是食品易腐变和细菌繁
夏季阳光强烈,应注意防晒和保护皮 肤,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和过度 使用化妆品等有害物质。
避免过度贪凉
虽然夏季气温高,但过度贪凉会导致 身体不适和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因此 ,在使用空调、风扇等制冷设备时要 注意适度。
冬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
冬季室内空气流通不畅,容易滋 生细菌和病毒,要注意开窗通风
换气。
避免过度进补
冬季进补要适量,不要过度进补, 以免造成身体负担。
注意情绪调节
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容易产生抑郁 情绪,要注意情绪调节,保持心情 愉悦。
04 秋季养生
秋季养生的特点
秋季气候特点
秋季气候干燥,气温逐渐降低, 空气湿度减小。
秋季养生原则
以养肺、润燥为主,注重平衡饮 食,保持室内湿度。
秋季养生的方法
饮食调养
多食用滋阴、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藕 、百合、萝卜等。
室内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过度使用空调和暖 气。
运动锻炼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太极、散步等,以增 强肺功能。
02 春季养生
春季养生的特点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阳气生 发,气候由寒转暖,是人体阳气
生发的季节。
春季是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 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活跃,需要
《中医四季养生讲座》课件

清热解暑
夏季要注意清热解暑,多吃清凉 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黄瓜和 草莓,有助于降温和补充水分。
避免过度劳累
夏季的高温天气容易导致身体过 度劳累,应适当控制户外活动, 避免中暑和身体不适。
放松心情
夏季是一个放松和休息的季节, 参加冰爽的水上活动、阅读好书 或享受清凉的海风,都是放松心 情的好方法。
秋季养生方法
春季养生方法
清肝泻火
春季是肝脏的季节,多吃清 淡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 有助于清理体内的废物,保 护肝脏的健康。
多运动
春季适合进行户外运动,如 散步或慢跑。这样可以增加 身体的气血循环,提升免疫 力。
保持愉快心情
保持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 缓解压力,增强抵抗力,预 防春季常见的情绪问题。
夏季养生方法
冬季养生方法
1 保暖
冬季要注意保暖,穿上足够的衣物和保暖的鞋子,防止受凉和感冒。
2 均衡饮食
冬季要注意均衡饮食,多吃温热的食物,如姜和红枣,有助于保持体内的能量和新陈代 谢。
3 室内运动
冬季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运动,如瑜伽或健身操,以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健康。
总结和要点
四季养生是一个综合性的健康管理方法,根据每个季节的特点来调整饮食、 锻炼和生活方式。遵循四季养生的原则,可以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提升健 康水平。
1
调理肺脾
秋季是肺脾的季节,要注意调理好这两个脏器。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南瓜和山 药,可以帮助滋养肺脾。
2
保持规律作息
秋季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秋季容 易发生的感冒和其的运动,如太极拳和瑜伽等,有助于调理气血循环,提升免疫 力。
《中医四季养生讲座》 PPT课件
中医之四季养生PPT课件

冬季养生
劳逸适度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 冬季锻炼,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冬季养生
起居有常
冬季,病人应早睡晚起。早睡可养人体阳气,晚起可养人体 阴气。 冬季,居室内要保持温暖,还要注意空气清新流通。
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到了秋季,其燥象 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 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 ,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秋季养生
劳逸适度
秋季日照充分,阳光又不是很强,是室外活动的最好时期。 秋天运动应柔和、不可太剧烈, 因 “秋须守其内”,不可进 行激烈运动以致大汗淋漓,否则汗液流失太多易伤津液。
夏季养生
劳逸适度
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 。 运动量要适度,不要过度疲劳。 多吃些碱性食品,防止酸碱平衡失调 。
夏季养生
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里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 意思是,在夏季人们每天要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 盛实;要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 需要午休做适当的补偿 。
中医四季养生
岷县人民医院 马秉录
概述
General overview
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请根据您 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请根据您 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Click to enter the specific text in this column to explain the sub item content briefly. Please modify it according to your specific content.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讲座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讲座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健康,关注养生。
怎么用中医养生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中医四季养生知识讲座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中医四季养生知识讲座1、为什么食物有五性之分、五味之别?全面膳食,五字为要。
《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就是说谷、肉、果、菜分别有温、热、寒、凉、平之五性之分,辛、甘、酸、苦、咸五味之分别,所以饮食要因时因人而异。
四季饮食辨五性:性平的食物一年四季都可食用;生温的食物除夏季适当少食用外,其他季节都可食用;性凉的食物夏季可经常食用,其他季节如要食用须配合性温的食物一起吃;性寒的食物尽量少吃,如要食用,可加入辣椒、花椒、生姜等性温热的食物作为佐料,以减轻食物的寒性。
五味食物入五脏: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
食药同源,合理摄入五味食物,可达到调养五腑气血、强身健体的作用。
2、如何选用五味食物?⑴辛辣的食物入肺辛辣食物属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生姜、辣椒、葱、蒜等,能使身体发汗,宣散外寒,治疗因风寒引起的头痛、感冒、咳嗽、胃痛、腹痛、腹泻。
⑵甘甜的食物入脾甘甜味的食物能消除肌肉紧张,缓解疲劳,补充能量。
有补益、强壮身体的作用。
甘甜的食物在中医食物分类中非常多,几乎占了常用食物的80~90%,常见的有:性平类:大米、玉米、南瓜、黄豆、猪肉、鸡肉、鲤鱼、鲑鱼、花生、山药、胡萝卜、大白荣、青菜、豇豆、土豆、芋头、香菇等; 性温、性热类:糯米、燕麦、牛肉、羊肉、乌骨鸡、蚕蛹、鳝鱼、淡菜、鲢鱼、带鱼、桃子、核桃仁、樱桃、、桂圆红糖;性凉类:小麦、大麦、荞麦、薏苡仁、绿豆、鸭肉、苹果、茄子、金针菜、豆腐、藕、丝瓜、黄瓜、冬瓜、金针菇、蜂蜜等; 性寒类:螺蛳、乌鱼、香焦、桑椹、西瓜、荸荠、空心菜等。
性平、性温的甘甜食物适宜气血虚弱的体虚之人,如疲劳乏力、头晕眼花、面色苍白、萎黄、唇、舌、指甲无华等。
中医四季养生保健知识讲座讲稿范文

中医四季养生保健知识讲座讲稿范文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医四季养生保健的知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四季变换,我们的身体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因此,掌握四季养生保健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并保持健康。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春季的养生保健知识。
春季万物复苏,人体也处于一个生机勃勃的状态。
此时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加阳光的照射,促进新陈代谢。
同时,春季气候多变,特别容易感冒,建议大家多喝温水,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在饮食方面,应当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夏季的养生保健。
夏季炎热,容易导致体内阳气亢盛。
因此,夏季养生的重点在于清热祛湿。
可以选择些寒凉清淡的食物,如黄瓜、西瓜等,帮助清热解暑。
此外,夏季也是有利于人体排毒的季节,多喝水、多吃清淡的食物,有助于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此外,夏季养生还需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大鱼大肉,避免日晒,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空调吹风。
随后,我们来讨论一下秋季的养生保健知识。
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干燥的季节。
因此,秋季养生的重点在于润燥养肺。
可以多食用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等,有助于润肺生津。
此外,秋季气候凉爽舒适,也是锻炼的好时机,可以选择一些户外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
此外,秋季也是一个感冒多发的季节,因此要及时增加衣物,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最后,我们来谈谈冬季的养生保健。
冬季寒冷,人体阳气内藏。
因此,冬季养生的重点在于温补祛寒。
可以多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红枣、羊肉等,有助于温补身体。
同时,冬季也是一个充足睡眠的好时机,可以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体质,保持健康。
此外,冬季寒冷,也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需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总结一下,四季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季节的变化进行调整。
中医中药二十四节气养生讲座

主讲人:洪子墨老师目录第一讲眼睛 (3)第二讲胎息术 (5)第三讲雨水节气养生 (7)第四讲高血压病 (9)第五讲倒春寒养生之法 (12)第六讲阴阳平衡 (14)第七讲惊蛰节气养生 (16)第八讲心脏养生 (17)第九讲脾脏的功能 (20)第十讲肺脏功能 (22)第十一讲春分节气养生 (24)第十二讲肾脏功能 (26)第十三讲六字诀外在形体导引术 (27)第十四讲清明节气养生 (31)第十五讲精正复元固本法 (31)第十六讲六字诀的发音方式 (34)第十七讲阴阳长寿石的来历 (35)第十八讲谷雨节气养生 (38)第十九讲糖尿病的话题 (41)第二十讲精正方剂 (43)^^^^^^^^^^^^^^^^^^^^^^^^^^^^^^^^^^^^^^^^^^^^^^^^^^^^^^^^^^^^^^^^^^^^^^^^^^^^^^^^^^^^^^^^^^^^^^^^^^^^^第二十一讲人体毒素的来由与解毒代谢 (44)^^^^^^^^^^^^^^^^^^^^^^^^^^^^^^^^^^^^^^^^^^^^^^^^^^^^^^^^^^^^^^^^^^^^^^^^^^^^^^^^^^^^^^^^^^^^^^^^^^^^^第一讲眼睛1.立春吃春饼,主要是吃带有辛辣气味的菜,如菲菜炒鸡旦、京酱肉等,有略带辛温气味的蔬菜,如葱、姜、蒜等,辛温而不燥,有发散作用,生发五脏之精气。
2.五脏之精气贯于二目,五脏为肝、心、脾、肺、肾,百病之源,五脏为根。
肝、心、脾、肺、肾五脏之气调合平衡,身体就健康。
3.天地之精气宿于日月,人之精气宿于目,眼通五脏,气贯五轮。
眼分为五轮:风轮:黑眼球(角、虹膜),与肝脏相通,雪轮:眼内脚、眼外脚,与心脏相通;肉轮:上下眼睑,与脾脏相通;气轮:白眼球,与肺脏相通;水轮:瞳孔,与肾脏相通;五轮充盈,眼睛明亮。
治疗眼病的方法:根据治疗疾病的原则,先诊断,后治疗;根据眼病的症状找出眼病根源,每种眼病都有3~5个症状,中医眼睛的部位划分眼病的根源:1.黑眼珠归肝脏管,2.内外眼角归心脏管;3.上下眼睑归脾脏管;4.白眼球归肺脏管;5.瞳仁归肾脏管;对症调解,驱邪扶正,胎息术是把人体内的浊气呼出,六字诀是针对的驱除五脏的邪气,驱邪扶正,在通过方剂培元固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江县讲治镇卫生院中医药健康教育咨询活动20 年第期开江县讲治镇卫生院2012中医健康讲座资料【第3期】中医四季养生春中医认为春属木,主升发,肝气旺。
春时,阳气初升,万物萌发,正、二月间,乍寒乍热,宿疾复发,时令病起。
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始生的特点。
1.春天犯困怎么办呢?人们在春天容易犯困,一定要克服春困莫贪睡,每天睡眠要适当,最好晚睡早起(相对于冬季而言),适当穿着宽松衣服,以舒缓形体,使气血流畅,以适应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勃生的变化。
还要保持神情舒畅,做到心胸开阔、轻松愉快,乐观向上,忌孤坐独居,戒郁怒伤肝。
2.春天饮食注意什么?春季要顺势温补升阳气,因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多食辛甘发散之品,如山药、大枣、扁豆、菠菜、香菜、韭菜、大蒜等,少食酸涩收敛之味,如酸奶、山楂、金橘等。
3.俗话说“春捂秋冻”,为什么要“春捂”?春季阳气初升,寒冷渐退,人体对冷暖多变的早春天气还不太适应,所以要注意防寒,应多穿点衣服“捂一捂”,以免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而受寒生病。
由于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和冷暖多变,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也宜在春季容易发作,这类患者冬衣不可顿减,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天气温冷暖的变化。
4.为什么春季易发生传染病?春天气温上升,细菌、病毒(中医称邪气)也随之繁殖生长,加上春天人们户外活动增加,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流腮、流脑、肺炎、肝炎等传染病(时令病)的发生,甚至流行。
所以要随时注意避开此类邪气,避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春季应多参加室外活动,可根据自己年龄、体质,宜选取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新鲜之处,选择慢跑、散步、打拳、保健操等适当的锻炼项目,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防御春季传染病。
夏中医夏认为属火,主于长生,心气旺。
夏时,阳气较盛,是万物生长繁荣、茂盛的季节;且阴气内伏,暑毒外蒸。
气候炎热、高温而多雨,多有暑湿之邪侵扰。
夏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充盛的特点。
为什么把夏季又称为“苦夏”?“苦夏”要注意什么?人们称夏季为“苦夏”(“疰夏”),是因为在连日的高温情况下,会出现睡不好、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注意精神的调养。
要疏调情志,保持健康向上、神清气和、快乐欢畅的状态,从而使心神得养。
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爽口、具有清热祛暑、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为主,如鲜藕、丝瓜、黄瓜、冬瓜、西红柿、薏苡仁、莲子、红小豆、绿豆等。
应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夏季暑热外蒸,人体毛孔开放、汗液大泄,最容易受风寒雨露侵袭,因此,晚上不宜在室外乘凉过久。
应晚睡早起,适当午睡,以恢复疲劳,保持精力充沛;衣着方面要单薄一些,衣服应勤洗勤换,勿穿湿衣、汗衣。
2.夏天如何防中暑?常言说:盛夏时节防暑邪,长夏注意防湿邪。
盛夏在室外或高温环境工作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补充淡盐水。
可服绿豆汤或中药解暑汤(藿香、金银花、紫苏、薄荷、连翘、芦根、淡竹叶等),以防止中暑伤津。
夏季三伏时节,由于湿气太重,人体的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甚至发生胃肠炎、痢疾等疾病,所以在长夏要保持居室干燥卫生、个人勤换衣物,平时多吃薏苡仁、莲子、红小豆、绿豆等清热利湿的食物。
必要时可服用藿香正气胶囊,以防暑湿伤身。
3.炎热夏天能锻炼吗?夏季可以锻炼,但时间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以早晚凉爽之时为宜,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大量饮用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
4.夏天“空调病”是怎么回事?炎热夏季,用空调温度过低,(应注意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6℃,室内外温差不超过6℃),会使腠理闭塞、暑热郁闭,可能出现头痛、腰痛、下肢酸痛,容易患感冒、胃肠病、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即“空调病”。
入睡时最好关上空调,或室温保持在28℃为宜。
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要站起来适当活动,以加速血液循环。
5.为什么在夏天能治疗冬天疾病?中医“冬病夏治”三伏贴,是顺应天气和时节变化进行的外治法。
在夏季伏天,人体阳气旺、腠理开,通过穴位敷贴中药刺激,可有效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以达到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功效。
对一些多在冬天发作的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关节病变、慢性脾胃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连续敷贴数年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秋中医认为秋属金,主于肃杀,肺气旺。
秋时,凄风惨雨,草木黄落。
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
处于“阳消阴长”之时,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
秋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状态的特点。
秋天干燥吃什么?秋宜食补防秋燥。
秋天宜进食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来防止干燥的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如百合、蜂蜜、牛奶、梨、莲子、苹果、菠萝、香蕉、银耳、芝麻等等清补柔润之品。
,也可食用沙参、麦冬、百合、川贝、杏仁等益气滋阴、宣肺化痰的保健中药制作的药膳。
中医认为“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秋季早餐食粥,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胡桃粥润肺防燥,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等。
为什么要“秋冻”?人们常说的“秋冻”,就是说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衣物的增加要适当,不要一遇寒流就穿得太多、捂得太严。
要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这样可顺应自然界秋季收敛之气,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逐渐适应冬季寒冷气候。
3.秋天为什么要“闻鸡而起”?秋天应早睡早起,以养气敛神。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在经历了炎夏的闷热后,秋季的凉爽让人们感觉格外舒适,正是户外运动的大好时机。
我国自古就有“重阳登高”的传统,在北京,很多人秋天爱去香山看红叶也是户外活动的很好得选择。
也可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如慢跑、快走、太极拳、瑜珈等运动,以微出汗为度,达到保肺健身之效。
冬中医认为冬属水,主于敛藏,肾气旺。
冬时,自然界草木凋零,冷冻虫伏,气候寒冷。
阳藏阴盛,万物闭藏,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特点和规律,以静养、藏精为主。
1.为什么要“冬令进补”?冬季阳藏阴盛,万物闭藏,是进补的好时节。
以保阴潜阳、藏精御寒为原则,选用温补的食物进行调养,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增强体质,提高人体防寒的能力。
不同体质的人群应选择不同的进补方法和种类。
如阳虚质宜食牛羊肉、狗肉、鸡肉、韭菜等温热之品。
既要少食生冷及寒性食物,以免伤及阳气,也应注意不要因天冷,过食辛辣、燥热等食品,而耗伤阴气。
平时宜多食白菜、萝卜、豆芽、山药、核桃、桂圆、大枣温甘食物。
冬季除加强饮食调补外,还可适当施以药补,如选用黄芪、党参、枸杞子、阿胶、乌枣或六味地黄丸等益气养血补肾之品,但必须注意不要自己随意乱用补品,最好在中医的指导下,可根据不同体质制做膏剂调养。
“冬天静养”就是安静不活动吗?冬季寒冷阴盛,应静养。
即宜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固阴精。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冬天虽冷,但仍要坚持锻炼,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冬季锻炼应选择合适的地点,避免在大风、大雪、大寒及空气污染的地方健身。
运动项目宜以缓和、运动量不大的为主,如太极拳,慢走、慢跑、健身操等。
锻炼时间不宜太早,以太阳初升为宜,以身体微热不出大汗为度。
尤其是在市区里,清晨的空气中往往污染物尚未散去,过早外出锻炼很有可能引起体质较弱的人生病,如果本身就有慢性病,这一习惯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中医饮食摄养篇1、为什么食物有五性之分、五味之别?全面膳食,五字为要。
《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就是说谷、肉、果、菜分别有温、热、寒、凉、平之五性之分,辛、甘、酸、苦、咸五味之分别,所以饮食要因时因人而异。
四季饮食辨五性:性平的食物一年四季都可食用;生温的食物除夏季适当少食用外,其他季节都可食用;性凉的食物夏季可经常食用,其他季节如要食用须配合性温的食物一起吃;性寒的食物尽量少吃,如要食用,可加入辣椒、花椒、生姜等性温热的食物作为佐料,以减轻食物的寒性。
五味食物入五脏: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
食药同源,合理摄入五味食物,可达到调养五腑气血、强身健体的作用。
2、如何选用五味食物?⑴辛辣的食物入肺辛辣食物属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生姜、辣椒、葱、蒜等,能使身体发汗,宣散外寒,治疗因风寒引起的头痛、感冒、咳嗽、胃痛、腹痛、腹泻。
⑵甘甜的食物入脾甘甜味的食物能消除肌肉紧张,缓解疲劳,补充能量。
有补益、强壮身体的作用。
甘甜的食物在中医食物分类中非常多,几乎占了常用食物的80~90%,常见的有:性平类:大米、玉米、南瓜、黄豆、猪肉、鸡肉、鲤鱼、鲑鱼、花生、山药、胡萝卜、大白荣、青菜、豇豆、土豆、芋头、香菇等;性温、性热类:糯米、燕麦、牛肉、羊肉、乌骨鸡、蚕蛹、鳝鱼、淡菜、鲢鱼、带鱼、桃子、核桃仁、樱桃、、桂圆红糖;性凉类:小麦、大麦、荞麦、薏苡仁、绿豆、鸭肉、苹果、茄子、金针菜、豆腐、藕、丝瓜、黄瓜、冬瓜、金针菇、蜂蜜等;性寒类:螺蛳、乌鱼、香焦、桑椹、西瓜、荸荠、空心菜等。
性平、性温的甘甜食物适宜气血虚弱的体虚之人,如疲劳乏力、头晕眼花、面色苍白、萎黄、唇、舌、指甲无华等。
凉性甜味食品除了夏季,平时尽量少吃。
经常使用性凉、性寒的甘甜食物会损伤脾胃。
⑶酸味的食物入肝酸味的食物除了醋、酸奶外,大多数都是水果,而且同时多伴有甜味,如性平的有葡萄、山楂、李子、花红;性温的有杏子、荔枝、柠檬、金橘、杨梅、石榴、木瓜;性凉的有梨、芦橘、橙子、草莓、芒果、批把、西红柿;性寒的柚子、杨桃、猕猴桃等。
酸性食物有增进食欲、健脾开胃、疏肝理气、增强肝脏功能的作用,但肝火旺的人适宜性平、性凉、性寒的酸味食物,不宜吃性温热的酸味食物。
如肝火旺的同时脾胃虚弱,只能吃性平的酸甜食物了。
⑷苦味的食物入心苦味的食物有性寒的苦瓜,性凉的莲子心、苦丁茶、白果、百合、芹菜、慈姑、绿茶、啤酒,性温的咖啡等。
苦味具有清热、除燥湿的功能,就如人们最常吃的苦瓜,就有祛暑解热、明目清心的作用;莲子心性凉味苦,有清心火、降血压、止汗、养心神的作用;咖啡性温,功效是强心、兴奋、提神醒脑。
⑸咸味的食物入肾亦能伤肾。
咸味的食物除了盐、酱油、面酱外,多为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藻、海蜇、乌贼鱼等。
除了海蜇、乌贼鱼性平之外,大多是大寒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