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超声造影对36例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分析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杨静;何健;李磊;张忱【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在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中的发挥的价值.方法运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41例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分析不同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超声造影增强特点.结果良性病变共12例,肝恶性肿瘤共29例,肝脏恶性占位病变增强开始时间(12.31±2.38)s、峰值时间(22.67±4.31)s、减退时间(36.83±8.64)s、持续时间(136.57±51.23)s均提前于肝脏良性占位病变增强开始时间(19.54±4.33)、峰值时间(38.41±9.12)s、减退时间(65.21±58.33)s、持续时间(292.31±75.20)s,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显示肿瘤内微小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对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01【总页数】2页(P102-103)【关键词】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超声造影;诊断价值【作者】杨静;何健;李磊;张忱【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抚顺113006;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抚顺113006;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抚顺113006;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抚顺113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肝脏占位病变主要包含血管瘤、肝癌、肝硬化增生结节等,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并且大部分患者在体检时接受超声检查便可以发现,但是也有个别患者单纯运用超声图像无法鉴别诊断出良性或者恶性占位病变,特别运用单穿超声图像很难鉴别出局灶性肝癌和肝血管瘤。
而传统临床上采用穿刺病理火箭的方式容易引起个别患者针道出血以及恶性病变针道转移。
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作为一项新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疾病诊断中[1]。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分析超声造影技术是一种基于超声波原理的影像技术,通过向体内注入超声造影剂,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散射以及声衰减等特性,对人体内部组织器官进行成像和诊断。
肝肿瘤是指在肝脏内部可能发生的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诊治对于患者治疗的成功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查中的应用。
1.鉴别肝脏囊性肿瘤和实质性肿瘤:超声造影技术是一种可靠的鉴别肝脏囊性肿瘤和实质性肿瘤的方法。
囊性肿瘤的特点是在超声造影后呈现无信号区,而实质性肿瘤则呈现动脉期血管内充盈明显,该特点有助于鉴别和诊断。
2.评估肿瘤的血供情况:肝肿瘤的血供情况对于肿瘤的性质和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造影技术可以观察到肿瘤在注射超声造影剂后的血管充盈情况,从而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3.指导肝肿瘤穿刺活检: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的肿瘤位置和形态信息,对于指导肝肿瘤穿刺活检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超声引导,可以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重要血管和胆管的损伤,同时可以提取到具有代表性的肿瘤组织,有助于明确肿瘤的类型和病理特征。
4.监测治疗效果:超声造影技术可以用于监测肝肿瘤治疗的效果。
治疗后,可以通过观察肿瘤的血供情况变化来评价治疗的疗效,比如肿瘤血供减少或消失可以表示治疗有效。
5.评估血管侵犯和转移情况:超声造影技术可以观察到肿瘤的血管侵犯和转移情况。
通过观察肿瘤周围血管的充盈情况和异常血管的出现,可以评估肿瘤的侵犯范围和转移情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应用广泛且有重要意义。
通过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肝肿瘤的早期诊断率,评估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指导治疗和监测疗效,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超声造影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超声波在穿透骨骼和肺部气体方面的限制。
在具体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技术和临床实际,综合分析。
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与欧洲超声造影指南对肝脏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对比
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与欧洲超声造影指南对肝脏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对比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与欧洲超声造影指南对肝脏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对比引言:肝脏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对于临床肝病疾病诊断非常重要。
随着技术的进步,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无创、低成本、束腔靶向显像的高频、高准确性、可靠性的诊断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肝脏结节影像学检查手段。
然而,超声造影的良恶性鉴别并非完美,不同的数据系统和指南对于鉴别所采用的标准与方法也有所差异。
本文旨在比较数据系统和欧洲超声造影指南对肝脏结节的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
数据系统与欧洲超声造影指南的背景介绍:数据系统是以大量病例的实际经验和临床资料为基础,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种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制定出一套临床诊断标准。
数据系统能够提供具有一定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鉴别结节良恶性的规范化解决方案。
而欧洲超声造影指南是基于大量临床研究的结论,通过专家共识形成的一系列准则,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决策。
数据系统与欧洲超声造影指南的比较:1. 表面轮廓分析:数据系统通常将肝脏结节的表面轮廓分为规则型、不规则型和混合型。
规则型表面轮廓一般较光滑,不规则型表面轮廓则更加不规则。
而欧洲超声造影指南则根据肝脏结节的边缘光滑程度和结节内部回声分布,将其分为两类:规则型和不规则型。
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数据系统相对简单易行,但缺乏足够的定量化指标,而欧洲超声造影指南更加准确和有针对性。
2. 堆积强化分析:数据系统根据肝脏结节在强化过程中的变化,将其分为无强化、浅层强化和深部强化等类型。
而欧洲超声造影指南则依据肝脏结节在超声造影强化过程中的特征,分为肝细胞瘤强化型、肝细胞瘤非强化型和其他结节。
在诊断效能方面,数据系统较为简单直观,但不够具体。
相比之下,欧洲超声造影指南提供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分类,有助于准确诊断。
3. 动态强化规律分析:数据系统通常通过观察肝脏结节的强化规律(如早期强化、延迟强化等)来识别恶性结节。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查47例肝脏肿瘤患者(良性肿瘤10例10个病灶;恶性肿瘤37例41个病灶)。
观察注射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后肝脏肿瘤的动态增强表现,并作出造影诊断。
结果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慢进慢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为早期动脉相强化,但持续时间较长;肝硬化结节与肝实质呈同步强化。
结论超声造影能动态显示肝脏肿瘤不同时相的增强情况,对肝脏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肝肿瘤;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ultrasonic imaging technique in the diagnosis of liver tumors. Methods 47 patients with liver tumor were examined by ultrasound imaging technology (10 cases of benign tumor of 10 lesions;37 cases of malignant tumors 41 lesions). Observed after injection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SonoVue dynamic enhanced performance of liver cancer,and to make imaging diagnosis. Results liver ultrasound imaging of malignant tumor is “fast into fast out”;Ultrasonic imaging of liver hemangioma is “slow in slow out”;The hepatic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the early arterial phase strengthening,but longer duration;Strengthen liver cirrhosis nodules of the liver parenchyma with synchronization. Conclusion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an display the liver tumors do not enhanced phase,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iver tumors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key words 】liver tumor;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olor doppler肝脏肿瘤的早期正确诊断是决定临床治疗方案和患者预后的关键,如何进一步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是影像学科所关注的课题。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且经常规超声确诊为良恶性肿瘤的患者共120例纳入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其超声造影检查。
结果:本组患者120例,经病理检查后符合恶性肿瘤诊断标准的有63例,符合良性肿瘤诊断标准的有57例。
予以本组患者超声造影检查后,超声造影检查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4/57(94.73%)、63/66(95.45%)。
结论: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能够获得较高的检出率,能够为肝脏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标签:超声造影;肝脏肿瘤;临床诊断肝脏肿瘤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相关研究报道中指出,恶性肿瘤中国死亡率排名第三的就是肝癌。
而对肝脏肿瘤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医疗且器械的发展,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临床价值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青睐,探讨如何提高肝脏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也成为了日益重要的医学研究课题。
本课题研究中主要结合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且经常规超声诊断为肝脏肿瘤的患者120例,分别予以其超声造影确诊,探讨超声造影在良恶性肝脏肿瘤鉴别中的临床价值,并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且经常规超声确诊为良恶性肿瘤的患者共120例纳入研究对象。
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区间25-72岁,平均年龄45.5岁。
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有57例患者有过乙肝病史,有17例患者有过恶性肿瘤病史,有22例患者有过恶性肿瘤病史,有12例患者有过恶性肿瘤家族史。
患者主诉表示上腹部明显不适的有76例,患者临床特征中出现黄疸症状的有27例,患者的病灶大小处于10mm-115mm之间,其平均病灶大小为55.55mm。
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通过对肝硬化背景下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的观察,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50例肝硬化合并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病理检查结果和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以二者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来判定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观察并采用定量参数方式对比分析两类病灶增强时的相、类型及模式。
结果50例患者中确诊为增生性结节者27例、病灶28个,确诊为小肝癌者23例、病灶26个。
小肝癌超声造影动脉相高增强时,门脉一致或低增强,延迟相低增强多见;肝硬化增生性结节增强表现呈多样性,最常见为三期等增强,对比两者各时相增强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理活性检查确诊小肝癌患者23例,增生性结节者27例;超声造影检查确诊小肝癌患者22例,增生性结节者28例,病理活性检查结果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一级亲属恶性肿瘤病史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Logistic筛选肝硬化恶性结节预测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将单因素中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一级亲属恶性肿瘤病史放入多因素回归方程,分析可知小肝癌危险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为BMI、饮酒情况(B=0.418、1.025,OR=3.096、2.086,P=0.001、0.0070.05)。
2. 2 超声造影单一因素分析对小肝癌患者、增生性结节患者的年龄、体重、症状、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史、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一级亲属恶性肿瘤病史情况等单因素进行对比发现,小肝癌患者年龄(50.79±7.98)岁,BMI (31.09±2.58)kg/m2,饮酒情况(1.21±0.48)L/d,吸烟情况(22.3±0.69)支/d,高血压4例,糖尿病6例,一级亲属恶性肿瘤病史6例;增生性结节患者年龄(50.79±7.98)岁,BMI(22.96±3.20)kg/m2,饮酒情况(0.29±0.48)L/d,吸烟情况(3.31±0.80)支/d,高血压5例,糖尿病5例,一级亲属恶性肿瘤病史1例。
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分析
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分析目的:探讨应用SoneVue进行超声造影(UES)对比常规超声在提高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40例肝脏肿瘤病人(62个病灶),常规超声检出肝局灶性病变(FLL),根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结合病史初步判断良恶性后,进一步采用超声造影,对病灶造影剂灌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修正判断,对比各个病变肝脏超声造影表现及增强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肝脏恶性肿瘤(52个病灶)均于动脉期、门脉期呈现出快速增强,肝细胞癌病灶(34个)中,超声造影后于动脉期显著增强并与门脉期下降的有32个病灶呈现出“快进快出”特征,其中“快进慢出”,“慢进”状态分别为1例、1例均未确诊。
肝转移癌病灶(18个)在造影后均呈现出动脉期快进状态,门脉期消退有16例,肝血管瘤病灶(8个)中,呈现“慢进慢出”、“快进慢出”特征各为1例。
结论:超声造影(UES)在对肝脏肿瘤患者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上有着极佳的优势,可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肝脏肿瘤;超声造影;良性恶性;鉴别诊断肿瘤在临床上可分为两大类:良性和恶性。
从组织微循环灌注水平研究病变已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于肝脏局灶病变的定性诊断(1)。
Bernatik T等(2001)的研究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对肿瘤的检出率由常规超声的59%提高到97%,其中以小于2cm和近膈顶的肿瘤检出率提高尤为明显(2)。
本研究旨在应用超声造影鉴别良恶性肿瘤。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超声科的肝脏良恶性肿瘤病人40例(63个病灶)对其进行超声造影检测;其中,男女病人分别为25例、15例,病人年龄44岁-75岁,平均54.5岁,病灶直径约为1cm-10cm,中位4.12cm,通过增强CT、MRI以及手术或者是穿刺病理有52个恶性病灶被确诊:肝细胞癌34个,肝转移癌18个,良性病灶共计10个:肝血管瘤8个,肝腺瘤2个。
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发布时间:2021-04-14T08:02:35.82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第2期作者:刘丽[导读] 对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黑龙江省鹤岗市鹤矿医院 154100【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影像科2020年6~9月之间收治64例肝脏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情况。
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简便诊断的检出率为96.88%,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82.81%,两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超声造影检查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检查结果准确性更高,更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tumors.Methods in this study,6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iver tumor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to Sept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All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ultrasound an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examination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tumors by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the simple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tumors was 96.88%,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2.81% of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P < 0.05).Conclusion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is more accurat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tumors,and has more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liver;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differential diagnosis肝脏肿瘤是一种消化系统原发肿瘤病灶转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多种疾病所导致的疾病类型,临床上通常通过肝脏肿瘤组织的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和恶性,因而早期准确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比常规超声及增强CT在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71例常规超声检出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根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结合病史给出初步良恶性判断后,进一步超声造影检查,对病灶造影剂灌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综合判断;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检查,最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根据常规超声检查特点,初步诊断:良性肿瘤21例(29.6%),恶性肿瘤50例(70.4%);经超声造影诊断: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47例;增强CT诊断: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45例;经病理检查,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46例。
超声造影检查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为93.61%,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92.96%,明显优于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肝脏的肿瘤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标签:超声造影;肝肿瘤;增强CT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良恶性的早期无创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常规超声虽可以诊断病灶的存在,但对肝脏肿瘤定性诊断的能力有限,临床上往往还需借助增强CT/MRI检查来决定治疗方式[1-2]。
本研究应用超声造影检查7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探讨其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6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其中男47例,女15例,年龄29~71岁,平均(46.4±12.5)岁;肝脏病灶共71个,直径1.3~14.2cm,平均(6.1±2.7)cm。
71例病灶全部经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肝细胞性肝癌(HCC)37例38个,肝转移癌7例8个,肝血管瘤11例14个,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3例4个,肝硬化结节4例7个。
超声造影在肝肿瘤中的应用观察
超声造影在肝肿瘤中的应用观察发布时间:2022-02-11T03:19:17.00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20期作者:邓晓福黄碧红陈济娜梁秀芬陈增红[导读]邓晓福黄碧红陈济娜梁秀芬陈增红(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摘要]目的:探讨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在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经过临床抽血及x光检查后的60例肝脏部位恶性病变患者进行常规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以及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比较三组检查后的结果及其在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B型超声检查出的肝脏病灶数量平均为(32.43±24.87)个、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检查出的肝脏病灶数量分别为(46.54±38.76)个、(79.65±49.25)个,三组检查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
三组检查对原发性肝恶性肿瘤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8.97%、82.76%、96.5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的诊断结果皆优于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彩色多普勒优于B 型超声,三者都有对肝肿瘤的应用价值,且以超声造影最优。
[关键词]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肝肿瘤肝肿瘤是指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且以恶性肿瘤居多。
随着血清学和影像学的不断发展,肝肿瘤早期检查的准确率大大提升,超声检查从传统B超到彩色多普勒的升级,通过观察病灶区域内的彩色血流信号诊断疾病;超声造影则完成了超声诊断的又一次的革新,它利用造影剂后散射回声增强,明显提高了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本研究通过对比二维B超、彩色多普勒及实时超声造影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展现了超声技术的发展和对疾病诊断的良好效果[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经过临床抽血及x光检查后的60例肝脏部位病变患者进行常规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以及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患者中男性为36例,女性为24例,平均年龄为(46.32±3.58)岁,都是首次确认诊断,经一般资料的对比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对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常规超声检查以及超声造影检查,且均接受外科治疗的8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对其进行穿刺活检,同时进行两种不同方法检测。
结果:80例患者检测出病灶102例,通过病理证实结果表示有68例为恶性肿瘤;常规超声检测结果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分别为52个、50个,超声造影检测结果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分别为64个、38个,P<0.05。
结论:对于临床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采用超声造影的方法,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关键词】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肝脏良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在恶性肿瘤中十分常见,根据相关研究表示,其发病率达到了10.03%,同时其死亡率为14.56%,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健康,且威胁着患者的生命[1]。
在临床上,对于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比较常见的为超声诊断,其能够对病灶的大小及数目等进行观察从而对肿瘤确诊,但是由于恶性肿瘤的病理结构相对于更加复杂多变,采取超声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
因此,本研究对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现将具体诊断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0例,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4例及36例,年龄最小及最大分别为28和72岁,中位年龄(49.23±2.34)岁。
1.2 方法采取阿洛卡α10型超声仪,诊断探头频率2.0~8.0HMz,采取常规超声模式,对患者的肝脏实施多个切面的连续动态扫描和查看,对其病变的形态、所处位置、大小以及血供、血流参数进行观察。
同时对探头的焦点、频率进行合理的调节,选择靶目标,将其置于屏幕中央的位置,打开超声造影模式,并运用微泡超声造影剂,加入剂量为5ml的生理盐水,摇晃均匀,对所有患者进行静脉注射 2.4ml,再将5ml生理盐水注入。
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作者:蒋泽波常青谢志刚等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第22期[摘要]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比常规超声及增强CT在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71例常规超声检出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根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结合病史给出初步良恶性判断后,进一步超声造影检查,对病灶造影剂灌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综合判断;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检查,最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根据常规超声检查特点,初步诊断:良性肿瘤21例(29.6%),恶性肿瘤50例(70.4%);经超声造影诊断: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47例;增强CT诊断: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45例;经病理检查,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46例。
超声造影检查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为93.61%,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92.96%,明显优于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肝脏的肿瘤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超声造影;肝肿瘤;增强CT[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2-93-0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良恶性的早期无创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常规超声虽可以诊断病灶的存在,但对肝脏肿瘤定性诊断的能力有限,临床上往往还需借助增强CT/MRI检查来决定治疗方式[1-2]。
本研究应用超声造影检查7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探讨其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6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其中男47例,女15例,年龄29~71岁,平均(46.4±12.5)岁;肝脏病灶共71个,直径1.3~14.2cm,平均(6.1±2.7)cm。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
.1 9 6 3.
do e[ ] lo , 0 0, 6 6 : 4 22 5 rm s J .Bod 2 0 9 ( ) 22 0— 4 .
[ ] MO H E 9 E L RTM,H GO D C MI TH, t .A goee OA D, L S H D e 1 a nign・
显, 呈低 增强或黑洞征 ; 肝血管瘤 多表现为动脉 相周 边环状 、 节状增 强, 结 门脉 相增 强信号 继续 向心性填 充 , 迟 延 相无 消退 , 呈均匀或不均匀高增 强 ; 肝硬化结节及不均 匀脂肪肝表现 为 自动脉相 至 门脉相及 延迟相 与周 围肝 实质
同步均 匀性增强 , 病灶 边界 消失。结论 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实时超 声造影能反 映不 同肝脏病 变血流 灌注的特征 , 对肝脏 局灶性病 变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肝脏局 灶病 灶鉴 别诊 断 中的价值 。方 法 对 4 例 患者共 4 O 5 原发性肝 癌及肝 转移癌 多
表现为动脉期呈快速均 匀或不均 匀的 高增 强, 门脉 期快速 消退 , 呈等 或低增 强 , 迟相病 灶的增 强信 号消退更 明 延
维普资讯
广东医学
20 0 8年 1 0月 第 2 9卷第 1 0期 Gu n d n dcl o r a O t 0 8 o.2 a g o gMe i un l c.20 ,V 1 9,N .1 aJ o 0
Bod, 00, 5 8 : 3 l o 20 9 ( ) 26 7—26 . 4
【 关键词 】 超 声造 影
肝脏 局灶性病灶
随着新 型超声造影剂及低机械指数 实时超声造影
成像 技 术 的 出 现 , 声 造 影 越 来 越 多 地 应 用 于 临 床 , 超 原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分析【摘要】超声造影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在肝肿瘤诊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包括其利用超声波和造影剂来提高图像清晰度和对血流的观察能力。
接着分析了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优势,如能够区分良恶性肿瘤和评估肿瘤的血供情况。
还探讨了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分型和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以及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后总结了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到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肝肿瘤诊察提供了更精准和可靠的帮助。
【关键词】超声造影技术、肝肿瘤、诊察、优势、分型、治疗指导、发展趋势、重要性、应用前景。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肝肿瘤是常见的肝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肝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其中恶性肿瘤如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致死率的病症。
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B超、CT和MRI等在肝肿瘤的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一些小的、病理类型复杂的肿瘤诊断有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将对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肝肿瘤诊断、分型、治疗指导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上的重要性和前景。
超声造影技术有望成为肝肿瘤诊察中的重要工具,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信息,帮助患者早日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
2. 正文2.1 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超声造影技术是一种常用于肝肿瘤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造影剂与组织的反射、吸收、血流以及组织的灌注情况来实现对肝组织的成像。
在超声造影检查中,患者首先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然后通过超声探头发送和接收超声波,对肝内血管和组织进行成像。
超声造影剂能够增加超声波在血管内的回声信号,使得肝脏血流和灌注情况更加清晰可见。
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包括血管灌注和回声增强两方面。
血管灌注是指超声造影剂进入血管系统后,通过超声波的监测来描绘肝脏血管的血流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
三维超声造影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三维超声造影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造影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有明确病理标本的肝脏良恶性病变患者,其中门诊患者36例,住院患者110例,发现146个病灶,对比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增强结果;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数目和灌注情况;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立体感评分;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空间关系清晰度评分;不同性质肝脏病灶在3D-CEUS和2D-CEUS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比。
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在3D-CEUS增强的动脉期增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在3D-CEUS增强的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数目和灌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动脉期的立体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门脉期和延迟期的立体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动脉期和延迟期的血管空间关系清晰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门脉期的血管空间关系清晰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EUS对肝脏病灶良恶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2D-CE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维超声造影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优于二维超声造影,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三维超声造影;肝脏;病变【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075-03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lesionsFan Shihui.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Liangshan,Sihuan 615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lesions. Methods We collected patients with definite pathological specimens in our hospital, including 36 out-patients and 110 in-patients. 146 lesions were found, and the results of 3D-CEUS enhancement were compared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liver lesions; the number and perfusion of 3D-CEUS vessels in different typesof liver lesions; the three-dimensional sensory score of 3D-CEUS in different types of liver lesions;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clarity score of 3D-CEUS vessels in different typesof liver lesion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ifferent liver lesions were compared under 3-D-CEUS and 2-D-CEU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nign group and malignant group in the enhancement of 3D-CEUS in arterial phase (P > 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nign group and malignant group in the enhancement of 3D-CEUS in portal phase and delayed phase (P < 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and perfusion of 3D-CEUS vessels in different liver lesions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sensation score in arterial phase (P > 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three-dimensional sensation score in portal vein phase and delayed phase in different types of liver lesions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sensation score in arterial phase and delayed phase in different types of liver lesions (P > 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hree-dimensionalsensation score in portal vein phase in different types of liver lesions (P > 0.05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clarity scor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3D-CEUS for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le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2D-CEUS (P < 0.05).Conclusion The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lesion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wo-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Liver; Lesions 二维超声造影技术已被应用于全身多个系统、器官的疾病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疗效反映检测以及预后评估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超声造影在肝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 要
目的 探讨 实 时超 声 造 影 . 肝 恶 性 占位 病 变 中 的 鉴别 诊 断 应 用 价 值 。 在
方法
对6 6例经 手术 或 超 声 引 导 穿 刺 活 检 病 理 确 诊 的 肝 恶性 占位 ( 发 性 肝 癌 3 例 ,转 移 性 肝 癌 2 原 2 o例 ,肝 内 胆 管 细 胞 癌
性 肿 瘤诊 断 中 的 比较 研 究 .吉林 医学 , 0 8 2 : 2 2 . 2 0 , 9 7 77 9
m ia i n o la o n e o , 9 5, ( ): 5 6 . z to f u r s u d M d Bil 1 9 21 2 1 7 1 0
Z a g Xu ln, Ya gJe h n ea n i
De a t e to lr s nd, Pe l' H o p t lofG a s ovnc p r m n fU t a ou op es s ia n u Pr i e, La h 7 00 Chi nz ou 30 0 na
1 9. 2 3
t s a e t c n r s~ D cfc o M I e ltme lr s u d n a t s s wih o t a ts e I l w— r a— i u t a o n a d i
So oVu . rJ Ulr s u d, 0 3, 3: 9 8 . n e Eu t a o n 2 0 1 7 6
超喜 医学杂志 21 年 1 月 第 2 卷第 1 期 C i sJUt sudMe V 16 N 0 c br 00 00 0 6 o h ee laon d o2 o1 O t e 21 n r o
波 治疗 后 近 期 疗 效 应 用评 估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学报 , 0 7 2 : 2 0 2 0 ,7 1 9~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分析一、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及优势超声造影技术是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射超声造影剂,利用超声检查仪器对其进行观察,以获得更加清晰、准确的影像信息。
其原理是超声造影剂内含有气体微泡,这些微泡可以反射超声波,形成明显的信号,从而增强了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
相比于传统的超声检查技术,超声造影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血管和血流情况,对于血管瘤、动脉瘤等血管性肿瘤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超声造影技术还可以帮助医生区分肿瘤的性质,判断其恶性程度,对于肝肿瘤的鉴别诊断起到了重要作用。
超声造影技术的操作简便、无辐射、无创伤,患者接受度高,且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
二、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1. 肝癌的诊断肝癌是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早期肝癌通常表现为速显和速退的强化表现,这种特征性的强化模式对于早期肝癌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超声造影技术还可以显示肿瘤的血管分布和转移情况,有助于评估肝癌的分期和预后。
2. 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但其与肝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非常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瘤的血流情况,通常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强化模式,有助于与肝癌进行鉴别诊断。
3. 肝转移瘤的评估肝转移瘤是其他部位恶性肿瘤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脏形成的转移灶,其诊断和评估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转移瘤的血供情况,对于评估其数量、大小、位置和血管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三、超声造影技术的局限性及发展趋势尽管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具有重要应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超声造影技术对于深部和体积较大的肿瘤显示效果可能不佳,影像质量受限。
部分患者对超声造影剂有过敏反应,需要谨慎使用。
超声造影技术还存在着操作者经验对影像质量影响较大的问题,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操作。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分析超声造影技术(CEUS)是一种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射超声造影剂,利用超声成像和分析系统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在肝肿瘤的诊察中,CEUS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其具有无放射线、无创伤、无肾脏损伤等优点,使其成为医生们广泛应用的肝脏影像学诊断技术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CEUS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分析,来探讨其在肝肿瘤诊断中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情况。
CEUS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肝肿瘤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早期的肝肿瘤通常不易被发现,因此需要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诊断方法来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CEUS技术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可以对肿瘤的大小、形态、血管灌注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医生们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性质和生长情况。
CEUS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肝细胞癌、肝血管瘤等各种类型的肝肿瘤,对各种形态的肝肿瘤都有着较好的适用性,因此在肝肿瘤的诊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EUS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由于肝脏位于人体内部,传统的B超或CT检查往往无法提供清晰的肿瘤图像,而CEUS技术则可以通过对肿瘤的血液供应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帮助医生们更加准确地诊断肿瘤的良恶性。
CEUS技术还可以帮助医生们对肝肿瘤进行定位和分型,提供更具体的信息,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建议。
CEUS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CEUS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耐受性。
由于CEUS技术不需要使用任何放射性物质,因此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检查方法。
而且,大部分的患者对CEUS技术都有着较好的耐受性,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甚至可以在不打麻醉的情况下完成检查。
这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降低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痛苦和风险,提高检查的完成率。
CEUS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超声造影对36例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3-04-28T11:12:53.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毛丽媛黄雪兰卢晓萧[导读] 观察肝脏良恶性肿瘤在超声造影各期相的灌注特点,评价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毛丽媛黄雪兰(通讯作者)卢晓萧
(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黑龙江佳木斯 152000)【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036-02 【摘要】目的观察肝脏良恶性肿瘤在超声造影各期相的灌注特点,评价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36 例常规超声检查中发现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
结果肝脏良恶性肿瘤病变增强的动态时相变化如下:1.恶性肿瘤患者病灶增强开始时间、减退时间均早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2.肝脏良恶性肿瘤造影后3个时相增强方式有所不同;3.肝脏恶性肿瘤表现为快进快出,良性肿瘤表现为慢进慢出。
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准确地反映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揭示不同肿瘤的增强特征, 有助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脏肿瘤鉴别诊断
肝脏肿瘤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肝癌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第三位[1]。
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新技术并且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不同占位性病变血流灌注显示具有优越性,对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本研究通过分析3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在其各期相的造影灌注特点进行比较,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数据:对门诊自2012年 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就诊的3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0-75岁;常规超声检查36例患者发现病灶43个,经超声造影检查后共发现病灶58个,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
1.2方法:超声造影剂混悬液经置于肘部浅静脉的三通套管针3~5秒内快速注射完毕,选取典型病灶同时启动超声仪内置计时器,实时不间断地观察重点区域病灶的灌注及回声强度变化,同时观察记录邻近区域病灶的灌注。
在造影后根据录像资料注意记录病灶个数,灌注方式以及各病灶的灌注时相和消退时间,统计分析资料做出造影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应用SPSS 11.5 软件,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方差齐性检验后选择相应的t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共发现58个病灶;肝脏恶性病变者28例:原发性肝癌19例,肝转移瘤9例;恶性占位性病变共发现病灶43个,其中原发性肝癌病发灶24个,转移性肝癌病发灶19个。
肝脏良性病变者8例,肝脏血管瘤6例,肝硬化增生结节2例;良性占位性病变发现病灶15个,其中肝脏血管瘤9个,肝硬化增生结节6个。
24个原发性肝癌病灶中,22个造影后在动脉期呈现整体均匀增强并迅速廓清,呈“快进快出”模式;另2个病灶伴有液化坏死造影后呈非均匀增强,恶性肿瘤显影时间为(15.7±2.8)s,廓清时间为(31.6 ± 6.0)s。
15个肝转移癌病灶造影后均表现为非均匀增强,呈动脉期快进,门脉期廓清。
肝血管瘤病灶9个均呈“慢进慢出”模式;良性肿瘤显影时间为(25.4 ±6.1)s,廓清时间为(68.2 ± 45.3)s。
3 讨论
肝脏良恶性肿瘤病灶均会出现早期动脉相快速增强。
HCC 是多血管性肿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周围肝实质80% 由门静脉供血,两者出现的增强效应时相完全不同,呈现“快进”现象[2]。
典型的肝脏恶性病灶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血流灌注量增大、血流速增快,超声造影动脉早期病灶回声明显增强; 动脉期快速增强后,由于缺乏门静脉供血及正常的静脉回流系统,微气泡迅速廓清,门脉期及延迟期肿块呈等增强、低增强或黑洞征,超声造影多表现为“快进快出”型。
本组研究的28例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有26例均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另外2例恶性病灶伴有液化,超声造影后表现为动脉期非均匀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回声略低于周围肝组织,初步诊断为肝恶性转移癌,后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
肝脏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由血管构成的肿瘤,其特征为内部血流速度缓慢且血流丰富,因此典型的超声造影表现为造影早期周边的团状或环状增强,门脉期及实质期呈向心性增强。
本组研究的良性肿瘤中8例肝血管瘤表现为动脉期仅周边呈环状开始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为向心性高增强;1例表现为动脉期整体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呈高增强。
而恶性肿瘤多在门脉期就迅速廓清,平均廓清时间明显早于肝血管瘤,且廓清后病灶回声低于肝实质回声。
综上所述,结合谐波造影技术,可实时显示造影剂进入组织、肿瘤内,直至消退的整个过程,准确的反映了血流灌注状态,揭示了不同肿瘤的增强特征。
超声造影可明确病灶的数目、大小、位置、血流灌注情况并有助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530.
[2]陈敏华.消化系统疾病超声学.北京出版社,2003: 74-114.。